【山东省网上家长学校】什么时候要对孩子说“不”
【山东省网上家长学校】给新妈的10条育儿小贴士
早期网易亲子给新妈的10条育儿小贴士有些妈妈真的很会做妈妈,就像是她们生来就是为了做母亲的。
但可惜我不是那种,我不了解宝宝,但是我很愿意去学习。
刚做妈妈的时候,我不断地通过书籍、网站、论坛以及一切可以得到的手段进行学习。
我想知道,“孩子为什么哭?”“睡眠缺乏会死人吗?”有时候真的压力很大,我甚至会哭泣。
但是近来,我感觉我已经掌握了很多规律跟技巧。
1、书本只能作为参考无数个夜晚我难以入睡,担心会出现书中讲到的状况。
育儿书籍的确不错,可以帮到你,但是一定要懂得取舍。
当你需要的时候把它当做参考,但是不要过度担心跟紧张。
2、跟乐观积极的人相处跟积极乐观、鼓励你的人在一起真的很重要。
当妈妈的这些日子里,你真的很需要大家的鼓励,因此一定要有自己的“拉拉队”。
3、对自己要耐心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当妈妈也不是一天就能学会当好的。
有时候你也会犯错误,或者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但是,只要你耐心点、肯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的。
4、寻求帮助作为一个新妈妈,我了解你有多渴望事必躬亲,并且向人们证明你可以做到,但是真的需要帮助时也不要犹豫。
那些在你身边的朋友亲人,在你需要帮助时,绝对不会认为你无能的。
5、做你自己尽力做好你自己,不要跟其他家长相比,因为他们跟你是不同的,他们的宝宝跟你的宝宝也是不一样的。
相信自己的直觉,为你跟你的家人做出最好的选择。
6、不要感到内疚总有数不完的事情会让你担心跟内疚,因此不要这样。
虽然你的好朋友或者邻居看上去把事情做到了极致,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烦恼。
因此,只要尽力便好。
7、享受一个人的时光我们都需要一段时间进行自我休整,这可以帮你充充电。
不需要太长时间,也许可以是洗个热水澡,或者一个人喝杯咖啡。
但是自己独处可以让你焕发活力。
8、总会有峰回路转的时候有时候你真的感到很艰难,甚至觉得无从下手,这很正常。
会有阴天,也会有晴天。
但是,一定要努力前行,相信光明就在眼前。
9、关注美好的事物记住那些你跟孩子相处的美好时光,你可以记在心里,也可以写下来。
山东省网上家长学校:秋季新入园:家长要告诉老师啥?——学前
秋季新入园:家长要告诉老师啥?新入园之际很多家长都会产生很多焦虑,分离焦虑固然不可避免,家长能做的就是为宝宝做最多的准备和最大的努力。
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专家的提醒,对于秋季新入园的宝贝,家长们都该主动对老师交代哪些问题?1、家长要主动告知老师孩子的过敏史在保健方面的,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的过敏史,因为现在过敏的孩子非常多,虽然曾经很多家长只听说美国的孩子过敏特别多,但其实现在中国孩子的过敏状态挺严重的。
牛奶、鸡蛋、海鲜等各种各样的东西过敏,这个情况家长是一定要跟幼儿园交代的,对于你孩子的过敏史,包括说孩子有一些什么哮喘史,癫痫病等,所有这些都要说清楚,都要跟保健师和老师有一个交流。
这关乎到孩子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家长要考虑清楚。
2、告诉老师孩子的性格特征专家说,有的孩子一生气就打人,或者有的孩子一高兴就咬人。
小孩子,尤其是两三岁的孩子特别的明显。
有的时候咬了一口绝对不是因为他怎么样了你,就是因为喜欢你,太高兴了,高兴极了就咬你,这个情况,家长也要跟老师说清楚。
老师绝对不会因为您说了孩子这个习惯就给就孩子贴一个不好的标签,作为老师该怎么办?就是多关注这个孩子,在孩子特别高兴得时候稍微控制一下。
老师知道这个情况的话,就自然会明白什么情况下调整哪些战略。
如:一个新玩具投放进来,有的孩子就会一着急动手,那老师知道这个孩子的情况,当这个玩具投放进来,正好这个孩子四个人过来玩的时候,一个老师就跟过来,站在他旁边这个位置上,看着别人,万一他有什么争执,有什么动作,要上手的时候,那老师就直接的拦住了。
而这些东西避免什么?避免造成孩子之间这种伤害,因为孩子的伤害一般情况下,孩子一会就好了,还是好朋友。
可能家庭之间就容易说,怎么老是我家孩子被这样,怎么老是这样,会有这样的情况。
提前沟通的话,能够减少这样的一个伤害,所以,专家提醒家长,如果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有一些这样的习惯的话,容易说我高兴了,或者我不高兴的时候,我动手或者怎么样,建议家长跟老师说,家长老师多一点关注,其实这样对孩子好。
学生网络管理规定告家长书
学生网络管理规定告家长书尊敬的家长们:学校一直致力于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和安全的网络环境。
为了保障学生的研究效果和网络安全,学校制定了学生网络管理规定。
特此向家长们告知,请您详细阅读并与孩子共同遵守。
1. 上网时间限制为了保证学生的研究任务能够得到充分的完成,并且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学校规定学生上网时间的限制为:工作日晚上10点为上网截止时间,周末和假期为晚上11点为上网截止时间。
请家长们配合学校的规定,协助孩子合理安排上网时间。
2. 网络内容监管学校要求学生在网络使用过程中,严禁访问和传播任何违法、有害、淫秽、暴力等不良内容。
请家长们与学校共同努力,对孩子的上网行为进行监督和指导,避免产生不良影响。
3. 合理使用个人信息学校教育孩子要善于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请家长们引导孩子不要随意泄露个人信息,不要在网络上填写个人敏感信息。
同时,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网络安全意识,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的隐私。
4. 社交媒体使用规范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利用社交媒体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
然而,为了避免不良影响和纷争产生,学校要求学生在社交媒体上积极传播正能量,自觉遵守社交媒体的使用规范,不得进行辱骂、人身攻击等不良行为。
5. 网络安全教育学校将定期组织网络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请家长们积极参与这些活动,共同教育孩子学会正确使用网络,保障网络安全。
以上为学校学生网络管理规定的告家长书。
我们希望家长们与学校共同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网络行为,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谢谢!学校管理部门日期:XXXX年XX月XX日。
山东省网上家长学校:留守儿童进城过暑假:只要在父母身边就很幸福
特殊新华网留守儿童进城过暑假:只要在父母身边就很幸福夏令营、兴趣班、去外地甚至外国旅行……对城里孩子来说,暑假是多姿多彩的。
但是,对那些父母在城里打工的农村留守儿童来说,暑假却是一段难熬的日子。
为了摆脱孤独与思念,每年暑假,他们中的许多人从乡下来到都市,与父母短暂相聚,感受久违的亲情。
“小候鸟”们在城里的暑假过得怎样?他们各有什么心事?这些从小远离父母独立生活的孩子们,对现实和未来又有哪些期盼?近日,在湖南、山东、河北三地,我们分别走访了几位“小候鸟”及其家人。
“只要在父母身边就很幸福”有时会去父母的店里看看,和爸妈聊天。
其他时间不怎么出去玩,更多的时候是自己复习功课、写作业。
山东济南刘德新(14岁)刘德新今年14岁,老家在河南省信阳市羊山新区三桥村,父母在山东省济南市做服装生意。
6月底,刚刚放暑假的刘德新买了从河南信阳到山东济南的汽车票,经过12小时的奔波,到了济南长途汽车站。
父亲刘新军在出站口等着他,半年没见的爷俩,紧紧地抱在一起。
刘新军说:“儿子又长高了,就是太瘦,暑假好好给你补一补。
”说起暑假和父母过有什么感觉,刘德新说,自己小学是在济南读的,那时天天和父母在一起,生活无忧无虑。
小升初时,考虑到外省考生不能在山东参加高考,父母就把自己送回河南老家读书。
刘德新说,老家虽然有爷爷奶奶,但由于年纪太大,父母就让自己在学校寄宿。
“刚开始什么也不会,没有父母照顾,生活一团糟。
”刘德新说,他在济南读书时成绩在班里数一数二,但是刚回去的那段时间,学习一落千丈。
如今,他已经适应了寄宿学校的节奏和生活方式,学习也赶了上来,又在班里名列前三了。
在济南过暑假,刘德新的生活也只是两点一线,父母在济南临时的家、服装店以及家和服装店之间那条窄窄的路。
“父母忙于服装生意,没有太多时间,但只要在父母身边就很幸福。
”刘德新说,平时他也会去店里看看,和父母聊天。
其他时间不怎么出去玩,更多的时候是自己在家复习功课、写作业,准备明年的中考。
【山东省网上家长学校】宝宝有些“坏习惯”其实不用改
早期好孕妈妈宝宝有些“坏习惯”其实不用改妈妈对于宝宝有些行为,总是觉得很困扰,例如:吃脚趾、抓到什么都放嘴里、拉扯妈妈的项链和头发、把桌上的东西用手扫到地上,甚至抓起玩具随处乱丢等。
事实上,这些行为都是宝宝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的正常现象,袁巧玲博士提醒家长,可以用游戏来帮助宝宝发展得更顺利!Baby有些“坏习惯”其实不用改“老师,我们家宝宝总是吃脚趾头,感觉很脏,要怎么办呢?”“老师,我家宝贝会爬之后,抓到什么吃什么,我已经把家里收得干干净净了,他还是有办法挖出东西来咬,我该怎么办?”儿童行为分析师暨台湾芙尔德教育中心负责人袁巧玲博士表示,她总是遇到许多妈妈,希望能纠正宝宝这些“坏习惯”,其实,袁巧玲博士提醒家长,首先必须思考的是,这些看起来不雅的动作或行为,真的是“坏”习惯吗?不论是吃脚趾还是用嘴巴探索世界,都是宝宝发展过程中的一环,妈妈首先要做的是准备好适当的环境,让宝宝“啃”得尽兴,而非一味地把物品收走,宝宝这方面的发展欲望没有获得满足,还是会想尽办法去找东西来咬,妈妈很难制止。
因此,建议家长先了解宝宝每个阶段有什么需求,准备好适当的环境,或是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在玩乐中满足发展需求。
part1:0~6个月小宝宝新手妈咪的前半年,是跟宝宝的磨合期,这段期间家长会熟练关于宝宝衣食住行的种种技巧,包含喂奶、换尿布、洗澡、哄睡等,然而这些日子,宝宝的发展一日千里,抬头、翻身甚至学坐等,都会一一出现。
肢体刚起步‧满足生理需求为主袁巧玲博士指出,0~6个月宝宝肢体上的发展尚未健全,因此不会有很多目标性的动作出现,心里所想的事情也很单纯,几乎都是生理上的需求,家长可以很容易观察出来,例如:宝宝常常注视某物品,即表示他喜欢或关注此物。
小宝宝的情绪也跟身体直接相关,通常哭闹就是累了、饿了、尿布湿了等;如果开心,宝宝身体会动,并且发笑或发出声音。
宝宝爱尖叫,为什么?有些孩子满4个月后开始会发出“啊~”“呜~”“咿~”等无意义的声音,有时甚至会持续一阵子,让妈妈很困扰。
别让安全也放假 为孩子的假期系上“安全带”【山东省网上家长学校】
别让安全也放假为孩子的假期系上“安全带”在孩子们看来,“超长寒假”的诱惑力自然不必多说。
但正由于处于假期,学生疏于防范、老师和家长无法看护,安全教育年年讲,意外事件却频频发。
“平时孩子在学校,安全问题有老师和学校主导,我们做家长的也比较放心。
但现在放假了,再加上临近春节燃放烟花爆竹,安全就只能靠家长和孩子了。
”已是两个孩子妈妈的杨女士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
培养安全意识应有的放矢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不单单是口头上对孩子说不能玩火、不要乱放烟花等等。
有时义正言辞的说教还会激起逆反心理,嘴上说着“知道了”,其实只是“左耳进、右耳出”。
在孩子睡前或日常交流中,以讲故事形式,向孩子传授一些基础安全知识,例如用真实的案例教育孩子玩火的危害,或是为孩子制定目标,如画一幅家庭逃生示意图、学会电话报警等,孩子学会后给予一定奖励和鼓励,这些言传身教的方式更能达到预期效果。
外出两大注意要及时提醒外出时做好提前功课显得尤为重要。
1.交通安全要注意:提醒孩子过马路时,不要埋头看书、发手机短信,以免分散精力;不要戴着MP3听音乐,以致听不到车辆的鸣笛声,埋下安全隐患;乘坐公交车时要在停稳后再上下车,不可图一时之快;2.别和陌生人说话:提醒孩子在独自外出时遇见不认识的人前来搭话,要提高戒备,不能吃、喝陌生人给的食物或饮料,或跟随其去陌生的地方。
一旦发现有人尾随或不停纠缠,应迅速走向人多的地方,或向民警求助。
在家远离火与电外出固然重要,在家也同样不能忽视。
1.家长应提醒孩子,遇到陌生人敲门,尽量不要搭话,更不要透露自己独自在家的实情;2.独自在家时,不可玩火;若发现煤气泄漏,要打开门窗通风,并迅速撤到室外,而烟花爆竹更是应该远离。
3.家长有必要在家中明显位置将各类求助电话粘贴明示,如120、119、110,并将其作用详细说明;同时,让孩子背熟家长的电话和地址,一旦遇到困难,可以快速求助。
(王思璇)兰州晨报。
【山东省网上家长学校】怎样对待敏感期的儿童
怎样对待敏感期的儿童儿童的心理敏感期包括感知觉发展敏感期(0-6岁)、书写敏感期(3.5-5岁)和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
儿童出生头两年,敏感期基本上是一致的,这期间如果儿童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其他的敏感期会顺延。
怎样对待敏感期儿童呢?幼教专家尤卫华认为,敏感期的教育方法很多家长应当做到三个“多一点”:学习多一点,这样才能及时把握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
陪伴孩子的时间多一点,家长每个星期都应该跟孩子谈话两次,每次半小时即可。
这样的谈心不是家长板着面孔硬邦邦地说话,而是与孩子坐在一起,聊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和内容。
另外还要陪孩子玩,让其感受到玩耍过程中父母的参与和陪伴。
在这些过程中,家长可以进入孩子的世界,观察到孩子的心理。
尊重多一点。
每个孩子都是有能力的个体,有无限潜能。
家长应当尊重孩子的兴趣和能力,顺应其自我健康发展。
在感知觉发展敏感期,孩子会充满探索欲望。
极想把东西放入嘴里、玩水玩泥巴等行为,让很多家长头疼。
家长时常抱怨:“说了多少次不要这样了,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尤卫华说,这种处理方式不可取,对于孩子的感知欲要进行鼓励而不是制止。
只要不具危险性、不侵犯他人,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比如为孩子准备各式各样的工具,带他(她)去大自然中感受、观察,为其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
“只疏不堵”才有利于孩子的兴趣发展。
同样,在孩子的书写敏感期,为其提供纸笔、颜料,任其涂鸦。
家长不光要鼓励孩子的创造发现,还要不吝啬对其的赞美。
当然,在此期间,家长要告诉孩子自己收拾整理自己的玩具、画笔颜料等,培养其良好的习惯。
在孩子的社会规范敏感期,需要让其做到有规矩、遵守规范,不能让其痴迷于物质追求中。
当孩子哭闹着索要某件玩具时,家长不能一味地满足其需求。
“迅速满足孩子的需要,长期下去会让其觉得东西是哭闹换来的,渐渐形成不劳而获的概念。
”尤卫华说,家长可以让生活中的每件小事都具有教育意义,比如让孩子学会自己干家务来挣零花钱买自己喜爱的东西;倒了垃圾才能分到大苹果等等,逐渐树立起孩子对公平意识、待人接物以及其他社会规范的理解和遵守。
【山东省网上家长学校】调教固执孩子的方法
调教固执孩子的方法个性固执的孩子常常会让父母在养育上花费更多的精力。
可是事物总有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只要教育得当,具有个性的孩子也许将来会更有成就。
很多父母会认为,孩子个性固执一定是自己在家教方面出了什么问题所造成的,但是研究发现,这种性格是天性使然。
而且这种固执性格还有其积极的方面,譬如这种个性的孩子通常比较有主见,他们不会随波逐流,无论身边的人有多强大、多成熟,都不能对他们产生威胁;其次是个性固执的孩子往往比较专注,这对于他以后的学业很有益处,他们会在更短的时间里掌握一门技术工种;其三是这种性格如果能与耐力配合的话,通常做事情成功的几率会比较高。
然而,要达到美好前景的路程并不平坦,需要父母持有更多的耐心和适宜的方法去引导。
方法1:多听听孩子的意见很多时候,倾听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对于有主见的孩子来说,在那些与他有关的事情上,多听他的意见,是让父母孩子都感到轻松的一种方法。
父母需要掌握一个原则,只要不危及安全、不伤害他人、不妨碍尊重的事情就让孩子自己去选择。
譬如他想与小伙伴一起玩足球,就未必一定要求他与父母一起去公园。
提示:在和固执孩子相处过程中,父母要学会谈判技巧,给孩子更多的尊重和宽松,从中柔和地实现自己的目的,千万不要试图与他硬碰硬,不然肯定是一个难以收场的结果。
方法2:教孩子取舍和谦让父母不妨经常潜移默化地告诉孩子,真正聪明的人常常以退为进。
如果两个小朋友都想玩那个玩具,并且争抢起来的话,最后反而谁都玩不上。
不如大家轮流玩,不但可以更早玩,而且大家还可以商量出更有趣的玩法。
提示:对于比较固执、有主见的孩子,就不必再强调让他争第一的概念,而是在孩子4岁以前就让他逐渐学会谦让。
山东商报社。
山东省网上家长学校:家长应与孩子多聊天——初中
家长应与孩子多聊天亲子沟通,历来是家庭教育中的一个难点。
孩子在家里,并不等于就会增加与父母的对话与交流。
不少学校在抽样调查中反馈的数据表明,父母未必是孩子最好的沟通者,当孩子心里有话,向父母说的并不占多数,而同学、朋友更容易成为倾诉对象。
暑期里,孩子的心理问题并不少。
心理咨询专家指出,家长认为孩子在家里最安全,但他们没想到,孩子在足不出户的环境中容易产生不安和烦躁情绪,表现出不耐烦、脾气急躁等。
对这种暑期“情绪感冒”,忙于工作的家长要有所察觉,应采取加强与孩子交流或转换生活环境等办法,调节孩子的心理,疏导急躁情绪。
暑期过半,学生感觉如何?记者询问几位学生,尽管各人的“境遇”不同,但他们不约而同地反映:“太乏味了!”一位曾梦想在暑期好好同父母“处一处”的初二男生,说起眼前的暑期“境况”不免有些黯伤:“大人一回家就做饭、洗衣服,没有时间同我交谈,我也想不出用什么话来打开这僵局。
”有一个初中毕业生今年考上了重点学校,父母亲很满意,暑期开“禁”:可以每天看电视,并有50元零花钱。
不过有一条规定是:不能外出。
“我的母亲了解我喜欢吃哪一道菜,喜欢穿哪一种衣服,但却不知道我在暑期里需要什么,她不知道什么事会使我哭,什么事又会使我笑。
”“好孩子”袒露出来的心思,更让人感到揪心。
为什么孩子无法与父母交流而会感到“不安”呢?专家认为,暑期是孩子心理需求的“上升期”,与在校相比,孩子的活动范围显然狭窄了,同伴接触机会又不多,所以他们的心理依附转移到父母身上,希望与父母多说说话,是极为正常的一种需求。
另外,又因为孩子白天基本上是“个体生活”,除了电视做伴外,内心没有宣泄“对象”,所以一到晚上,心理上很想与家人亲近,希望父母能留出一点时间给自己,以缓解白天的寂寞。
“如果家长以为暑期让孩子吃好、睡好就行了,那是误解;如果家长在暑期以种种借口对孩子的沟通心理需求不闻不问,甚至随意打发,那是失职。
”专家强调说,家长不当的做法,不仅会使孩子失去家庭固有的温馨感,还会对孩子的家庭向心力回归产生挫折感。
山东省网上家长学校:假期 引导孩子读透“大部头”
假期引导孩子读透“大部头”假期的到来让中小学生有了充裕的读书时间,然而,记者走访后发现:孩子们接受的暑期阅读任务名目繁多,但真正激发他们兴趣的不多;孩子们读书的不在少数,但书的质量良莠不齐;捧着“大部头”的大有人在,但真正能沉浸其中却少之又少。
如何让孩子把书读透,已然成了中小学生读书的一个重要问题。
假期读书蔚然成风?7月18日、19日两天,记者对石家庄部分书店、书城以及图书批发市场进行了走访。
在位于中山路旁的一家书城内,入口处就被一些孩子和家长围满,原来,他们正在向工作人员咨询、办理“少儿阅读馆图书借阅卡”。
“平时学习紧顾不上,放假了,与其让他在家看电视上网,还不如借点书看。
”家长周女士告诉记者,儿子刚上初一,放假以后白天上半天辅导班,其余的时间基本上都在网上泡着,不仅对眼睛不好,作息时间也都打乱了,而且老师也布置了阅读作业,所以,她今天特带儿子过来借几本书看。
据书城工作人员介绍,进入暑假后过来办卡、借阅的学生、家长明显增多,书城也为孩子们精心准备了适合各个年龄段阅读的精美图书,“每天都有大量的学生过来买书、借书,这些天,我们负责整理书架的工作人员只要一上班,就没闲下来过。
”在旁边的书店内,记者发现最热闹的同样是青少年读物区,过道、角落里也坐满了不少读书的孩子。
记者走访多家书店、图书批发市场后了解到,进入暑假以来,学生需要的辅导资料、青少年读物销量猛增。
“大部头”不受孩子待见然而,记者在走访中也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读书热潮下孩子们所读书本更多集中在科普、漫画等较为吸引注意力的图书上,一些玄幻、言情类小说也颇受中学生青睐,被老师、家长寄予厚望的名家名作、名著等“大部头”图书有些不受孩子们待见。
整天“机”不离手的小安(化名)告诉记者,他很爱读书,不过都是些网上下载的玄幻类电子书,他觉得这些曲折离奇、天马行空的情节引人入胜,深深地吸引着他。
至于四大名著之类,他坦言因为“没意思”而读不下去。
以日前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向全国青少年推荐100种优秀图书为例,小学年龄段文学读物包含《丰子恺儿童文学全集》、《彩乌鸦中文原创系列》、《心爱童诗系列》、《半岛哈里哈气》、《王子的长夜》、《丁丁当当系列》、《笑猫日记永远的西瓜小丑》、《我们班的那点事儿》等17套图书,然而,这些图书不仅家长们普遍表示没有听说,其中的很多在书店也很难见到。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关于加强校园欺凌防治工作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关于加强校园欺凌防治工作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20.09.29•【字号】鲁教安字〔2020〕2号•【施行日期】2020.09.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正文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关于加强校园欺凌防治工作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各市教育(教体)局:现将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校园欺凌防治工作的若干措施》印发你们,请结合11部门制定的《山东省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鲁教安发〔2018〕1号)一并抓好贯彻落实。
山东省教育厅2020年9月29日关于加强校园欺凌防治工作的若干措施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工作要求,有效防治校园欺凌,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根据山东省教育厅等11部门关于《山东省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下简称《方案》),制定如下措施。
一、强化源头防范,营造不敢为、不能为、不想为的校园欺凌防治良好氛围1.多形式开展宣传教育。
一是各中小学校(含中职学校,下同)每学期开学的前一周,向教育部门报送学期校园欺凌防治宣传教育工作安排。
二是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利用两周1课时的安全教育课、开学第一课、1530教育模式等,把防治校园欺凌相关知识纳入重点教育内容。
三是每学年春季、秋季开学第二周定为“校园欺凌防治宣传教育周”,通过专家讲座、主题班会、演讲、征文、制作悬挂宣传标语等形式,营造全员参与氛围。
四是每学年至少开展1次案例式、情境式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欺凌行为表现,并熟悉反抗或保护措施。
五是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全省校园欺凌防治相应学段的线上、线下知识答题活动,确保参与率100%。
六是每学年至少组织1次防治校园欺凌教师培训,3年轮训一遍。
2.抓实重点领域专项教育。
一是持续深化核心价值观教育。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思政课、传统文化课堂教学,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团结关爱同学、珍爱生命、不恃强凌弱。
线上与家长沟通要注意什么
线上与家长沟通要注意什么线上与家长沟通是现代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紧密联系,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并共同合作解决问题。
以下是我认为在线上与家长沟通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重要点。
首先,要保持透明和真实。
教育者应该与家长分享孩子的学术、行为和社交表现的真实情况。
任何掩盖或瞒报实情的行为都会破坏教育者与家长之间的信任关系。
所以,教育者要诚实地告诉家长孩子在学校中的优点和不足,并与家长合作制定解决方案。
其次,要保持及时沟通。
及时的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他们希望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孩子的学术和行为问题。
教育者应该利用电子邮件、即时消息和社交媒体等工具,及时向家长发送学术成绩、评语和行为问题等信息。
同时,教育者也应该回应家长的问题和关注,提供有意义的反馈。
第三,要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和资源。
教育者是专业人士,他们应该能够向家长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和资源。
当教育者向家长传达孩子的问题时,他们也应该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例如,如果孩子在数学方面有困难,教育者可以向家长推荐一些数学学习网站或教材。
这样的建议和资源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支持孩子的学习。
第四,要尊重家长的观点和意见。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育者,他们对孩子了解更深入,所以他们的意见和观点应该被尊重。
当家长提出问题或建议时,教育者应该认真倾听并给予回应。
尊重家长的观点可以增加家校合作的感觉,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和发展。
第五,要提供家庭学习的支持和指导。
线上与家长沟通不仅仅是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也是提供家庭学习的支持和指导。
教育者可以向家长提供一些家庭学习的活动、游戏和任务,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一起学习。
还可以分享一些有关家庭阅读和学习的资源和技巧,帮助家庭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最后,要经常进行绩效评估和反馈。
教育者和家长应该定期进行绩效评估和反馈,以确保沟通的有效性。
教育者可以邀请家长参加家长会议或线上论坛,让家长分享他们对学校和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山东省网上家长学校:宝宝应该什么时候开始学说话?
早期中国早教网宝宝应该什么时候开始学说话?宝宝学说话有分早晚,有的宝宝开口说话早,有的宝宝就比较玩,甚至到了两岁了还不会说话,这时候爸爸妈妈可能就着急了,那么,宝宝应该什么时候开始学说话呢?宝宝呱呱落地的第一声啼哭,是他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个响亮的音符,此时此刻的宝宝已经具备了说话的能力,人生第一时刻语言的启蒙阶段可以分成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为0~3个月发音简单时期,比如,宝宝在第一个月会间歇性地发出ki、wi等声音,第二个月发出ma—ma声,第三个月出现更多元音和很少的辅助音调,比如a、e、ou、m等等;第二个时期是4~8个月的连续发音时期,这时宝宝发出的辅助音调就更多了,而且出现了连续的音节,比如ba—ba、ma—ma等,爸爸妈妈会欣喜地以为这是宝宝在叫“爸爸”、“妈妈”了;第三个时期为9~12个月,这个时候的宝宝开始模仿爸爸妈妈的发音,开始对简单的词产生理解了。
妈妈知道吗?宝宝的早期教育大体分为两个时期。
第一时期,主要是接受感知经验,包括大脑的听觉经验、视觉经验、触觉经验、味觉经验等。
这一时期爸爸妈妈往往把大量的东西存储在宝宝的大脑里,从而使宝宝的感知经验增加,以后可提取的信息与经验也就增加了。
第二时期则是使用这些经验。
宝宝学会说话是智力发展的一个飞跃,语言的发展使宝宝在扩大视野和活动范围的同时迅速扩展了宝宝的思维能力。
宝宝要学会说话并非易事,所以父母不要过分担心,而是要遵循着宝宝学说话的各个进展阶段,利用这些阶段,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让宝宝尽早说话。
爸爸妈妈要注意!爸爸妈妈为了让宝宝尽早开口说话,有时候方法不得当会使宝宝从这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就像一些从小就开始做体操训练的运动员,他们也许能得到世界冠军,可是语言表达能力却很差,这当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
所以,除了要注重语言教育外,更重要的就是要注意左右脑协调的活动,让宝宝的大脑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这样做,宝宝更健康妈妈为宝宝增添的菜汁、番茄汁等辅食中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山东省网上家长学校】四个时间千万不要批评孩子
四个时间千万不要批评孩子一般家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行为指导和批评教育都是随心所欲的:孩子放学不专心做作业,而是直奔电视机或电脑,家长就开始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这是一种教育的误区,不能有效地解决孩子的问题。
教育与批评孩子最好在家中。
一家人可以在一周选择一个时间坐在一起,开诚布公地交流。
父母可以借此机会提出对孩子的要求,孩子也可以对父母提出意见。
在平等交流之后,孩子如果认识到错误,父母可以督促孩子自己订出改正错误的计划表。
孩子普遍自尊心很强,他对于自己写下的计划是会认真对待的。
【这几个时间点切莫批评教育孩子】教育与监护孩子虽是父母的权利,但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批评孩子。
有些时间父母不应该批评教育孩子。
一是早上出门时。
一日之计在于晨,父母要帮助孩子怀着愉快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温馨地与孩子道别,而不是让孩子从早上开始就受气。
二是一起吃饭时。
很多父母平时不抽时间陪孩子,只有吃饭时专心面对孩子,看到孩子有什么问题,或者突然想到孩子有什么问题,就开始教育孩子。
这样会影响孩子的食欲,破坏本来宁静的家庭时光,让孩子觉得和父母吃饭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
三是父母脾气变坏时。
父母脾气已经很坏,很容易一张嘴就骂人,结果伤了孩子,也损害了自己做父母的慈爱形象。
此时,一定要息怒,等自己心平气和后再开口。
四是发生直接冲突时。
孩子说好晚上8点回来,结果10点才回来。
父母早已窝了一肚子火,这时如果开口,必然发生直接的冲突。
倒不如把事情压后,等第二天再听孩子解释。
而且,父母表现了宽容与大度,会让孩子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借鉴:古人批评孩子也讲时机】古人对批评教育孩子的时机也很讲究,他们认为,年幼和地位卑微的人有过错的时候,不应该责备。
清人陈继儒认为“卑幼有过,慎其所以责让之者”。
他认为以下七种情形不宜批评孩子:第一,“对众不责”,即不要在众人面前责备孩子。
第二,“愧悔不责”,即惭愧后悔不责备孩子。
【山东省网上家长学校】孩子闹矛盾 家长少插手——小学
孩子闹矛盾家长少插手前几天,七岁男孩亮亮(化名)与同学因争夺玩伴而发生打斗。
在此过程中,亮亮吃了亏。
家长不服,告到学校,并且在网络上发帖,遂发展为家长之间的“战争”。
最后,事态虽然平复,但家长和孩子都感到很受伤。
就此事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吕营建议:孩子之间的矛盾,家长最好少介入。
首先,家长介入的作用有限。
家长的介入可以解决一两次具体的矛盾,却改变不了孩子在群体中的处境。
因为偶尔一两次冲突的结果,并不能改变整个群体等级关系的结构,等级关系是长期形成的,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不会因为父母的介入,就让群体成员重新排序。
更大的可能性是,父母一离开,情况还是照旧,甚至更糟。
因为你搬父母来“镇压”,对别的孩子是一种示威,很可能使对立加深。
吕营认为,孩子在群体中处于什么等级,只能由他自己决定,旁人是帮不上忙的。
就像有些受老师宠爱的学生会被其他同学“攻击”,连近在身边的老师都保护不了自己的“宠儿”,更何况鞭长莫及的家长。
其次,矛盾既已产生,伤害也必然已经发生,家长如果非要辩个是非曲直,就等于是把伤口扒开,里里外外探个清楚,还要展示给其他人看,让其他人来评判。
且不说评判是否公正,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孩子的再次伤害。
人生活在社会中,都会遇到人际关系上的问题,遇到了总要找原因,而心理学上的归因理论认为:绝大多数人都会将失败的原因归于别人,将成功的原因归于自己。
这是一种本能,往往连自己都不易察觉。
孩子之间的事情,大人一旦出面就升级了。
因为涉及的利害关系越来越大,自保的本能就会让双方偏离事实本身,很难有一种从容的心态和充分的思考,结果陷于情绪化之中,简单的事情也弄得复杂了。
其实,孩子遇到自己难于处理的事情,家长也不是不能介入,只是要有一种呵护的心态,不仅对自己的孩子,对别人的孩子也要多一些理解和尊重。
最好不要将事情公开化,让孩子处于矛盾的焦点,左右为难。
有些事情,家长实在不得不介入的,应该主要针对自己的孩子,而且主要在私下进行。
山东省家长空间心得体会
山东省家长空间心得体会
“家长空间”APP是山东省教育厅关工委、山东省教科院、山东省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妇联主办的山东省网上家长学校、山东爱书人集团联合研发的“互联网+家庭教育”APP公益平台,是一个专业、安全、纯净的平台,是搭建家校沟通的桥梁,满足家长家庭教育学习需求,创新家长学校模式的好抓手。
根据“家长空间”的系统引领,积极指导家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特殊时期,平台有针对性的发布课程,为受“疫情”影响的家长们进行了心理疏导,缓解了焦躁情绪,帮助家长们答疑解惑,为进一步做好家庭教育起到良好的指导及推进作用。
学校鼓励家长们根据“家长空间”案例中心、学习中心的专家讲解,并结合自身的育儿经验,学以致用,书写自己的学习心得,同时分享到各班级群和案例中心,更好地创设了教师引导学习、家长学习应用、共同分享学习的良好教育氛围,提升了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
“家长空间”作为一个良好的学习资源共享平台,为广大家长提供了全面的家庭教育知识。
作为家长我们将继续参与学习,利用好平台资源,促进家长与学校密切配合。
疫情期间,学生居家学习,他们通过“家长空间”平台实现了线上家校共育;现在学生复学了,家长仍然没有放弃学习,所有的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我们将充分利用“家长空间”这一优质平台,积极参与,争做智慧型家长。
家校共育,托起未来!。
单亲家庭教育子女三守则【山东省网上家长学校】
单亲家庭教育子女三守则对子女的教育是父母双方的责任,缺少一方,有些作用是难以代替的,而且双亲都在身边给孩子带来更高的安全感和情感满足,这是单亲家庭所不具备的。
单亲家庭的孩子,性格急躁或沉郁,在群体交往中容易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成为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造成身心发展方面不够健康。
单亲家庭教育子女三守则其一,家长调整心理情绪,不在孩子心中培植仇恨。
一位自己带孩子的母亲,她不让孩子经常去父亲那里。
有一天,孩子要求父母跟他一起去公园,母亲不答应,孩子非常生气地说:“既然你们俩关系那么不好,为什么生下我!”因此,夫妻离异后,一方要尽快与孩子谈清楚,把离异的主要原因告诉孩子。
但是父母一定要注意不能把对方说得一无是处,要尽量客观,不能故意说对方的坏话,以免在孩子心中培植仇恨。
如有些离婚女性不乐意孩子与父亲相会,让孩子疏远父亲。
其实是对孩子的天性、幼小心灵的一种伤害。
自小缺乏父亲阳刚之气的熏陶,男孩子容易孤僻、胆怯、吝啬,往往游离于男孩圈之外活动,形成某种性情扭曲;而女孩则缺乏与异性亲切交流的训练,长大后往往冷漠、拘谨、阴郁、沉默寡言、缺少幽默感和跟异性相处的能力。
单身母亲应该明白,拔去仇恨的荆棘,心里才能开满友善的鲜花,才能让孩子有一个开阔的胸怀。
其二,注意自身的言行,不在孩子心中培植负疚感。
离婚妈妈对孩子有负疚感是可以理解的,但离婚怎么说也不是一种罪过。
带着“赎罪”心理对儿女有求必应的母亲,要么培养出一个自私骄横、不会体谅别人的冷血孩子,要么给心地善良的孩子增加不必要的“还债”负担。
太无微不至的爱怜是一种沉重的心理包袱,也容易加深孩子对自己“与众不同”之处的关注。
双亲俱全的家庭对自己孩子的照料多是恩威并举的,父母也不会过分小心谨慎,生怕伤及孩子的自尊心。
这种爱,恰恰是单亲家庭所难具备的。
因此单亲家长要检查自身的言谈与行为,对孩子不能过于关怀,过于体贴,过于照顾,有时也需要对他加以一定的“惩罚”。
其三,要多给孩子当家作主的机会,让他们多为家长分忧解难。
山东省网上家长学校:不要打2岁内和6岁后的孩子
早期宝宝树不要打2岁内和6岁后的孩子一位妈妈说:“孩子经常无理取闹,到超市就要买这买那,不给买就坐在地上哭闹。
到别人家去就乱翻乱动,还会到人家沙发上乱蹦,无论你怎么说,孩子都不听话。
每次我都会气不打一处来,回到家就痛打一顿,但是,打完以后又心疼,想想孩子也就4岁,虽说不听话,但总归是心疼的。
”妈妈还说:“打了孩子,一是心疼孩子,二是后悔,生怕打孩子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不良的阴影,到底该不该打孩子?打了孩子后应该怎么办呢?”【分析】美国儿童教育家海姆·吉诺特曾说过:“惩罚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时变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觉。
孩子遭受惩罚时,他会暗下决心以后要小心,而不是要诚实和负责。
”打骂孩子时,虽然孩子表面上诚惶诚恐,内心深处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根本没有反省,更不会去思考该如何修正自己的错误行为,甚至有些极端的孩子会想办法赶快逃离家庭,逃离父母的管束。
新时代的父母,已经没有了“不打不成器”的观念,大部分父母都努力让自己不打孩子。
这应该是一种社会的进步。
【支招】虽然体罚孩子有许多负面的影响,但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也有不得不打的时候,有时候,一时气不过打了不听话的孩子,也是许多父母经常会出现的情形。
那么,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让“打”孩子发挥更有效的作用呢?1.尽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不打孩子应该是一个理想的状态。
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要急于打孩子,因为冲动地打孩子,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这时候,你可以向孩子说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让孩子知道你对他刚才行为的不满。
比如,告诉孩子“我现在心情不好!”“你这样做我很不满意!”“我不喜欢你这样没礼貌!”“你的表现很让我伤心!”等。
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有助于平静自己的情绪,也有助于让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来想问题,从而促进孩子的反思。
2.用自然后果惩罚孩子孩子犯了错,无须过多批评,让孩子自己承受行为的过失或者错误造成的后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时候要对孩子说“不”
教育专家认为,家庭教育中,家长不能对孩子“百依百顺”,以下几种情况,要对孩子说“不”:
在做危险的事时
生活中不安全的因素很多,那些我们平日看上去不算什么、都能操纵自如的东西,却极有可能构成对孩子的威胁。
比如,电源插座、开水壶、剪刀、煤气、高楼阳台、火等,当孩子不过是好奇地伸出手时,危险就出现了。
防患于未然是最保险的,要坚决制止把手捅进电源插座里、玩火柴等危险行为,更不要让孩子从阳台上开着的窗户里扒身外探。
一旦发现孩子这样做,成人绝对不能姑息纵容,要立即果断地说“不可以”。
超越规则时
孩子需要一定的规则,这既能让孩子明确是非对错的观念,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
倘若你平时要求孩子吃完饭后才开电视,但是今天他就是不好好吃饭,而且还非得看动画片,那么这个平日里他一直遵守的规定就不应该有例外。
否则,这个头一开,以后他还会这样反复要求。
规则就是要养成和加强孩子对行为的调节能力,这样他才会和同伴进行合作和游戏。
限定什么是孩子必须要遵守的规则,让他懂得哪些是他不能控制和超越的权限,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他想超越这个权限,比如在公园玩滑梯不排队,家里来了客人他却非要你带他赶紧出去买玩具。
这时你可以没什么商量地拒绝他,底气十足地向他说“不”!
威胁到自己或他人的安全时
美美从1岁半开始,只要大人不顺她的心意满足她,她就会用手掐人,甚至还咬人。
要是有人被掐痛了咧嘴叫,她还以为你在和她开玩笑,抓得更使劲了。
这就是幼儿最初的反抗和对他人身体的攻击。
这个时候,妈妈就要紧握住她的手,告诉她“不行”。
尽管这么小的孩子还不至于威胁到大人的安全,但是很多儿童在进入幼儿园后,会出现对他人的攻击性行为,打人、咬人、抢玩具,会对其他小朋友造成伤害。
推卸责任时
即便是再小的孩子,都知道犯了错误是件令他害怕的事情,他会为了逃避惩罚而推卸责任,乃至说谎话。
这时,大人就要对他的这种行为说“不”,告诉他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还有,当他不做那些他应该做的力所能及的事情时,比如出门玩不自己拿水壶,家长也要说“不”,拒绝他把自己的事情推给别人做的请求。
重庆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