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选考点整理

合集下载

历史文选期末考点整理.doc

历史文选期末考点整理.doc

历史文选期末考点整理一、甲骨文卜辞的构成前辞、命辞、占辞、验辞前辞(叙辞):记载占卜的时间和贞人命辞(贞辞):记载占卜所问的内容占辞:记载国王看了卜辞后的吉凶判断验辞:记载验证的结果二、八卦亦称经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我国古代的一套带有象征意义的符号。

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

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到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

各卦名称分别为: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 震代表雷,艮(g4n)代表山,巽(xM)代表风,兑代表沼泽。

在《易经》里有详细的论述。

八卦相传是伏羲所造,后来用于占卜。

坊间亦用汉字“三求平未,斗非半米”来记八卦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卦的代表符号由三爻演变而成。

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一)八卦歌诀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二)八卦代数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三)八卦方位先天八卦: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兑东南,震东北,巽西南,艮西北后天八卦:震东,兑西,离南,坎北,乾西北,坤西南,艮东北,巽东南(四)八卦所对应的五行:金•乾、兑乾为天,兑为泽木.震、巽震为雷,巽为风土-坤、艮坤为地,艮为山水-坎坎为水火-离离为火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五行相克:水火金木土三、尚书真伪之辩今古文《尚书》,汉代,《尚书》始有今古文之分。

西汉文帝时晁错根据济南伏生记诵所整理的28篇《尚书》,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定,称《今文尚书》。

汉武帝时,曲阜孔壁中又发现一•种用战国古文字写成的本子,称《古文尚书》,它比《今文尚书》多16篇。

此书到西晋末因战乱丢失。

东晋初,豫章内史梅瞭所献《古文尚书》,经唐宋明清以来学者考证,实为伪书。

四、尚书今古文之争汉武帝末年,《古文尚书》献于朝廷。

哀帝时*,刘歆校书时■发现,倡议立学官,引起今古文之争,但遭到金文家反对,刘韵的倡议未被采纳。

中学历史教材必背必考知识点整理汇总

中学历史教材必背必考知识点整理汇总

中学历史教材必背必考知识点整理汇总
本文档旨在整理和汇总中学历史教材中的必背必考知识点,帮助学生高效备考。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提示:
古代史
- 中国古代史:
- 三皇五帝时期的传说及意义
- 夏、商、西周各自的特点与贡献
- 春秋时期的分封制度和诸侯国的兴衰
-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一些重要的哲学思想家
- 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的政治制度
- 汉朝的武帝时期和丝绸之路的开通
- 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
- 隋朝、唐朝和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
- 世界古代史:
- 古埃及的尼罗河文明和金字塔
- 古巴比伦、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法律和文化成就
- 印度古代文明和的起源与传播
- 古代美洲文明(如玛雅文明)的兴盛与衰落近代史
- 中国近代史:
- 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
-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 五四运动和中国的成立
- 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新中国的发展
- 世界近代史:
-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二战的原因与结果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格局变化
- 冷战时期的美苏对抗与代表性事件
- 联合国的成立和维和行动
- 当代的全球化发展与挑战
以上仅为一些例示,具体的历史教材知识点应结合个人所用教材进行深入研究。

努力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对历史事件和发展的整体把握和分析。

> 注意:以上整理的知识点仅供参考,具体以教材为准。

大一中国历史文选知识点

大一中国历史文选知识点

大一中国历史文选知识点中国历史文选作为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读物之一,是大学历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通过学习中国历史文选,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重要人物的思想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以大一中国历史文选知识点为主题,通过分析几个时期的历史文选,来深入探讨其中的重要内容。

起始于先秦时期的中国历史文选,通常以《诗经》《尚书》《易经》《春秋》等作品为代表。

《诗经》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集,记录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

其中,《国风》反映了不同国家的民俗习惯,让人们了解到了各个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差异。

《尚书》则是汇集了各类文献记载,通过其中的权谋、法令等内容,可以了解到先秦时期的社会制度和政治风貌。

而《易经》则以六十四卦为基础,深入阐述了对天命和人事、宇宙和人生等方面的思考。

《春秋》作为先秦时期最重要的史书之一,通过纪实的方式,记录了春秋时期各国的战争、政治斗争和外交交往,对于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的贡献不可忽视。

进入秦汉时期,代表作为《史记》和《汉书》等。

《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通过编纂史记,既展现了汉朝的盛世风貌,又深刻描绘了不同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特点,对于研究汉朝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而《汉书》则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不仅介绍了汉朝的政治和经济,还详细记载了汉代的官员制度、地理情况和文化特点等内容,是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参考书籍。

唐宋时期,中国历史文选方兴未艾,代表作品包括《全唐文》《唐宋传奇选》等。

《全唐文》汇集了唐代的文学佳作,通过文学形式展示了唐代达官贵人的风采和士人的情怀,尤其是其中的诗歌作品更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顶峰之作。

而《唐宋传奇选》则是收集了唐宋两代的小说佳作,通过描绘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价值观。

明清时期,中国历史文选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代表作为《明史》《清史稿》等。

《明史》是明朝时期的官修正史,通过编纂该书,不仅可以了解到明朝的政治和经济,还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的各类文化和科技成果。

高考历史选择常考知识点

高考历史选择常考知识点

高考历史选择常考知识点历史作为一门文科科目,是高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历史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历史选择常考知识点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就高考历史选择常考知识点展开探讨。

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是历史选择题中的重要考点之一。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封建王朝的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实行、科举制度等。

例如,商周秦汉的政治制度,唐宋元明清的政治制度等。

二、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制度中国古代的社会经济制度也是历史选择题中的常见考点。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商业经济等。

例如,古代的农田制度、农耕技术;手工业的发展与变迁;商业贸易的兴起与发展等。

三、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世界历史中的重要事件也是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考点之一。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两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法国大革命等。

例如,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经过及影响;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经过及影响;以及对于十月革命、法国大革命的意义等。

四、中外历史人物历史人物也是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常见考点。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和世界各个历史时期的著名人物。

例如,中国古代的孔子、李白、曹操、毛泽东等;世界历史中的亚历山大大帝、拿破仑、华盛顿等。

五、历史地理知识历史地理知识也是高考历史选择题的重点考点之一。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和世界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地理位置、边界变迁、对历史事件的地理影响等。

例如,中国古代的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中外历史重要战争中的地理因素等。

六、历史文化知识历史文化知识也是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考察点之一。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和世界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传统习俗、艺术成就等。

例如,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世界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音乐、绘画、建筑等。

总之,对于高考历史选择题,掌握常考知识点对于提高分数至关重要。

通过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制度的学习,可以深入了解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通过对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学习,可以拓宽视野、理解世界历史的演变;通过对历史地理知识和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背景和环境。

文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文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文史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古代文明1. 早期文明古代文明中,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谷、黄河流域以及中美洲的玛雅文明等都是著名的早期文明。

他们建立了复杂的社会和政治组织,创造了独特的文化遗产,如埃及的金字塔、美索不达米亚的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的吠陀文献等。

2. 古代帝国在古代世界,有一些庞大的帝国,如古代的埃及王国、中国的秦、汉、唐、宋等朝代、印度的孔雀王朝、罗马帝国等。

这些帝国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并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

3. 古代文明的交流古代文明之间也有着广泛的交流。

例如,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连接了东西方的贸易、文化交流;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和印度凿船偷渡,使东西方文明相互交流;同时也有通过希腊文明和罗马帝国将西方文明传播到欧洲、非洲等地。

二、中世纪1. 欧洲的封建制度中世纪的欧洲是封建制度的盛行时期。

在封建社会中,国王、贵族、教会和农奴之间建立了复杂的关系,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这一时期的欧洲,宗教是封建社会的核心,基督教的信仰和仪式广泛影响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2. 十字军东征中世纪西欧的十字军东征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在这一过程中,西欧的基督教武士团队试图夺回耶路撒冷圣地和中东地区,与伊斯兰世界展开了长期的冲突。

十字军东征使得东西方之间的交流增多,同时也推动了欧洲的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

3. 中世纪的学术和文化中世纪的欧洲也有着重要的学术和文化成就。

尤其是在文艺复兴前夕,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被重新发现和研究,这加速了现代科学的诞生和发展。

同时,中世纪的艺术也有独特的风格,如哥特式建筑、教堂壁画、修道院文学等都在这一时期得以兴盛。

三、近现代1.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一个极具标志性的历史时期。

在这一时期,人们借鉴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成就,提倡人文主义思潮,推动了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的兴起。

文艺复兴也极大地推动了艺术和科学的发展,为现代社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 科学革命在文艺复兴的背景下,科学革命是另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历史文选重点

历史文选重点

歷史文選重點《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二十四史的第一部,全书分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五十二万余字,记载了我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长达3000年左右的历史。

《史记》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典范。

《史记》最初没有书名,或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

“史记”本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演变成“太史公书”的专称。

《史记》与《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

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与宋代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春秋”作为一个重要的先秦年代,来源于: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宝岛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

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成为儒家经典之一。

《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

由于它所记历史事实的起止年代,大体上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

为了叙事方便,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

《诗经》是中国汉族文学史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也就是前1100年到前600年,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本来只是一本诗集,但是,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首。

《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当初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为”六义“。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

“风”包括了十五个诸侯国的民歌,即“十五国风”,共160篇。

最新中国历史文选复习资料

最新中国历史文选复习资料

历史文选复习资料1.《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大事年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中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由唐朝颜师古释注。

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2. 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

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因为编年体是中国最古老的历史体裁,故《隋书·经籍志》称之为“古史”。

3.纪事本末,史书主要有两大体裁,一是纪传体,一是编年体。

这两种体裁各有优势,缺点也很明显。

前者往往容易出现内容重复的现象,描述发生在同时期的事件时,很难体现出相互之间的关联。

后者虽然时间概念很强,但是很破碎。

因此后来便出现了另一体裁,取两家之长,补两家之短,形成了很独特的叙述方式,这就是纪事本末。

4. 《通典》书名,唐代政治家、史学家杜佑所撰,共二百卷。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十通”之一。

记述唐天宝以前历代经济、政治、礼法、兵刑等典章制度及地志、民族的专书。

唐杜佑撰,共二百卷,内分九门,子目一千五百余条,约一百九十万字。

北宋时就有刊本,以后元明清各代有多种刻本流传,其中以清朝乾隆武英殿刻“九通本”最为流行。

中国历史文选整理(下)

中国历史文选整理(下)

《三国志》1.记载三国鼎立时期历史的纪传体国别史史学、文学名著。

共65卷,西晋陈寿著。

陈寿(233-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

2.分《魏书》正统30卷(设本纪、列传,前4卷帝纪,其后是后妃、大臣等各类人物和匈奴)《蜀书》15卷《吴书》20卷。

作者从天下三分角度修史,分国记事,又合为一史,分中有合,合中有分。

3.以汉末黄巾大起义为开端,从汉末军阀割据到归晋近百年历史写成系统全面的史书。

文笔简洁,议论渊雅。

(所传人物照顾面很广,政治军事经济等重要人物;受时代风气影响,作者还注重品评人物,大都从大处着手,褒贬有据,颇有见地。

)4.其他书目:①裴松之《三国志注》(《上三国志注表》)历史主义态度:不以成败论英雄,全面观点评价人物,主“近实”反“虚妄”)编撰学、史料学成就:注重史源、分析史料、探寻史法史例、频频史识高下、追求史料完备、注重采访资料,熟悉史实、考证娴熟不足:直笔、反对神秘主义、简洁行文的不彻底性②卢弼《三国志集解》《世说新语·任诞(任性放纵)》1.本名《世说》,唐朝改为《世说新书》,北宋改为《世说新语》。

是一部笔记小说,是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南朝宋刘义庆撰。

刘义庆(403-444),彭城人,南朝刘宋王朝宗室。

2.《世说新书》全书以人物为中心,分类叙事。

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篇,一千两百多则。

体现了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习惯和特性。

3.内容反映当时社会的许多层面,包括帝王将相、士庶僧道的生活情趣、思想状态。

还记录了一些重大历史事件。

上起秦末陈婴,下至南朝宋谢灵运及孔淳之,而以东汉末至刘宋初为主。

4.价值:①保存了东汉末至刘宋时期门阀士族制度②展现了清谈、饮酒、服药等魏晋风度,是研究魏晋名士风流、历史脉络的珍贵史料。

③记载了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状态,对玄学思想及儒释道思想都有所表现。

5.注解:①南朝刘孝标《世说新语注》(“四大名注”之一(《三国志注》《水经注》《资治通鉴注》))②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③徐震堮《世说新语校笺》6.思考题:1、“竹林七贤”是个怎样的团体?他们价值观念的异同有哪些2、任诞的行为表现有哪些类型?其本质是什么3、俭啬的行为与任诞行为有关系吗?俭啬的本质是什么?4、谈谈酒在魏晋士人生活中的作用5、谈谈对“语体”文献的感觉6、谈谈对魏晋文化的特征、原因和影响的认识《文心雕龙·史传》1.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最重要的一部专著,作者南朝齐梁文学理论家刘勰(刘勰(约465-532),字彦和)。

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历史文选复习.docx

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历史文选复习.docx

中国历史文选复习题型一、名词解释题(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笔记、别史杂史、地理志书、政书诏令奏议、甲骨金石档案文献、经部文献、子部文献、集部文献)一、古文献添加现代标点(或划/)二、简答题三、古文今译题(重点词语)四、论述题(与正统史观有关)简答题题型:1 •“史Z为道,撰述欲其简,考证则欲其详,莫简于《春秋》,莫详于《左传》。

这段话出自于《四库全书总目》史部总叙。

结合《四库全书总目》史部总叙的知识。

2.“今总插群书,分十五类,首曰正史,大纲也,次曰编年,曰别史,曰杂史,曰诏令奏议,曰传记,曰史钞,曰载记,皆参考纪传者也,曰时令,曰地理,曰职官,曰政书,曰目录,皆参考诸志者也,曰史评,参考论赞者也,旧有谱牒一门,然自唐以后谱学殆绝,玉牒既不颁于外,家乘亦不上于官,徒存虚目,故从删焉。

”这段话出自于《四库全书总目》史部总叙。

结合古典目录学的知识,复习要点序篇目录(一)史部典籍概要(4个时期)1.先秦史籍(1)历史典籍:春秋、卅、语、故志、训典(2)先秦吋期是史籍产生的阶段,史学处于童年。

(3)中国古代史书纪传、编年、纪事本末三大体,最早产生的就是编年体。

2.两汉魏晋南北朝两汉魏晋南北朝是史学和史籍成熟、独立和发展时期。

表现:(1)结构恢弘的纪传体产生;(2)汉魏六朝还有多种史体产生以及史注的繁荣;(3)史籍数量增多;(4)史籍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内容宏阔;体例创新,史例、史法纯熟;语言锤炼; 史观进步)3.隋唐宋元史籍隋唐宋元时期是我国史籍发展的鼎盛时期,尤其是唐、宋两代。

表现:(1)史体创新,丰富多彩;(2)史籍空前繁荣(史学的昌盛);(3)史学受到社会的重视。

4.明清史籍明清两代史学走向衰落,标志:(1)很少有人写当代史;(2)史籍质量下降,很少有史学上的创新。

(二)文章选讲1.名词解释(1)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丛书,汇聚了清乾隆以前的文献典籍精品。

这是一部官修丛书。

(完整)中国历史文选史籍知识点整理2017复习,推荐文档

(完整)中国历史文选史籍知识点整理2017复习,推荐文档

《中国历史文选》史籍知识点整理2017历史16.1项常清1.编年体:是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顺序编写的一种史书体裁。

其优点是便于比较、了解各史事之间的关系,使读者对史事发生经过的时间十分清晰;缺点是同一事件发生和延续的时间过长,对历史人物的生平和典志等史事,也无从详其原委。

如起居注、实录体等。

我国第一部正规的编年体史书是孔子编修的《春秋》,《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完善的编年体通史。

2.十三经:是指由汉朝的五经逐渐发展而来的,最终形成于南宋的十三部儒家经典。

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3.《尚书》:是儒家经典之一,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

这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

西汉初存28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

另有相传在汉武帝时从孔子住宅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现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和东晋梅赜所献的伪《古文尚书》(较《今文尚书》多16篇)。

按传统的体例分为"典"、"谟"、"训"、 "诰"、"誓"、"命"六体,重要的内容一为敬天法祖,二为讨伐逆命。

大多数篇章文字古雅,语言质朴。

《尚书》为我们研究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和夏商周奴隶社会历史,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其史料价值:①具备了六体,是我国古代文告,会议记录等应用文体的滥觞。

而且开辟了我们古代散文的先河。

②保存了大量的古词汇,这些古词汇反映了殷商时代的语言特点。

③《尚书》为研究虞、夏、商、周提供了研究材料。

4.《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中国历史文选知识点总结

中国历史文选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嘿,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唠唠中国历史文选的那些有趣知识点。

说起中国历史,那可真是源远流长,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

比如说,夏商周时期,那时候的人们可不像咱们现在这样有各种高科技,他们靠种地、打猎为生。

而且那时候的王位传承,还不是像后来的父传子,有的是禅让制呢,就是把王位让给有才能的人。

再说说春秋战国,那是个百家争鸣的时代。

儒家的孔子主张仁爱,到处讲学;道家的老子提倡无为而治,追求顺其自然;还有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大家一起和平相处。

那个时代的思想碰撞,就像一场超级热闹的大派对。

秦朝统一六国,那可是个了不起的大事儿!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文字,修长城,虽然工程浩大,但也展示了强大的实力。

不过秦朝太短命啦,到了汉朝,就慢慢稳定下来。

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那叫一个威风!三国时期,英雄辈出。

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诸葛亮的智慧更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唐朝那更是繁荣昌盛,诗歌盛行,李白、杜甫的诗流传千古。

还有那长安城,热闹非凡,来自世界各地的人都在那里交流。

宋朝虽然军事上不太强,但经济文化很发达,宋词优美动人。

到了明清时期,小说开始流行,像《红楼梦》《西游记》这样的经典作品,现在咱们还在看呢。

哎呀呀,中国历史文选的知识点太多啦,说也说不完。

不过了解这些,是不是感觉就像穿越了时空,和古人来了一场奇妙的约会?第二篇嗨呀,小伙伴们!咱们接着聊聊中国历史文选的那些精彩知识点。

咱先讲讲古代的政治制度。

从夏朝开始,一直到清朝,制度不断变化。

像周朝的分封制,把土地分给诸侯,诸侯得向天子进贡、听从命令。

后来秦朝的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地方官员都由朝廷任命。

科举制度也很有意思哟!从隋朝开始,读书人为了能当官,拼命读书考试。

要是考中了,那可就光宗耀祖啦。

还有古代的经济发展,农业一直是根本。

从最早的刀耕火种,到后来的铁犁牛耕,技术不断进步。

商业也慢慢发展起来,唐朝的长安城有东市、西市,买卖各种东西。

初中历史必考考点内容整理

初中历史必考考点内容整理

初中历史必考考点内容整理
初中历史是中学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学习历史过程中,考试考点的掌握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我们来整理一下初中历史必考考点的内容。

一、封建社会
1.唐代的经济、文化特点和政权。

2.宋代的科技、文化发展和政权。

3.元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4.明代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特点。

5.清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和文化特点。

二、近代史
1.鸦片战争与中国的屈辱史。

2.太平天国运动。

3.甲午战争
4.义和团运动
5.辛亥革命
6.五四运动
7.新文化运动
8.五卅运动
9.抗日战争
10.新民主主义革命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三、世界史
1.古埃及文明
2.古希腊文明
3.罗马帝国文明
4.欧洲中世纪社会制度
5.文艺复兴
6.大航海时代
7.近代工业革命
8.世界两次大战
9.联合国的成立
四、思想史
1.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
2.道教、佛教、儒教的起源与传播
3.西方文化的发展历程(古典主义、人文主义、启蒙)
4.马克思主义的起源
5.乌托邦社会主义
6.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以上就是初中历史必考考点的内容整理,每一个考点都有其重要性和涵义,掌握这些考点可以更好的理解历史,拥有更强的历史素养。

同时,我们也必须对每个考点进行深入的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并吸收相关的历史文化内容。

历史高考重要知识点整理

历史高考重要知识点整理

历史高考重要知识点整理一、古代中国1.夏、商、周三代及其朝代的演变;2.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与思想家;3.秦朝的统一战争与统一政权;4.汉朝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与文化传承;6.唐朝的经济繁荣和文化辉煌;7.宋朝的政治特点和经济文化成就;8.元朝及其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9.明朝的政治制度与海外贸易;10.清朝政治体制与封建社会的特点;二、近代中国1.鸦片战争导致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2.甲午中日战争与中国封建社会的覆灭;3.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4.北洋政府的政治动荡与孙中山的民主革命;5.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6.国共合作与两大革命军阀混战的时期;7.北伐战争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8.抗日战争与中国抗战的胜利;9.第二次国共内战与新中国的成立;10.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

三、世界史1.古代希腊城邦文明与雅典民主政体;2.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兴衰;3.基督教的兴起及其对欧洲的影响;4.中世纪的封建社会与十字军东征;5.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6.宗教与欧洲的宗教战争;7.18世纪的工业革命及其对世界的影响;8.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9.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战后的国际关系;10.冷战与东西方阵营对抗的历史。

四、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与事件1.孔子与儒家思想;2.苏秦、张仪与战国纵横家;3.荀子与法家思想;4.秦始皇与秦朝的统一战争;5.汉武帝与汉朝的疆域扩展;6.王莽与新袁之政;7.刘备与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8.王安石与北宋的变法;9.秦桧与南宋的灭亡;10.郑和下西洋与明朝的海外贸易;11.李自成与明朝的灭亡;12.张献忠与明朝的灭亡;13.韦庄与明朝末年的民族大合唱。

以上是历史高考重要知识点的整理,涵盖了古代中国、近代中国以及世界史的重要内容。

希望能够对高考有所帮助。

历史文选总结

历史文选总结

歷史文選總結---BY小茹姑姑第五單元別史、雜史一、别史、杂史典籍概述别史之名,直至南宋孙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才创别史一目。

什么是别史:别史是不能列入正史,而又关系一朝大事的史书,还包括不入正史的纪传体史书、断代史和国别史。

《隋书·经籍志》史部13类:正史、古史、杂史、霸史、起居注、旧事、职官、仪注、刑法、杂传、地理、谱系、薄录。

《四库全书》史部15类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今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

杂史:杂史类目创于《隋书·经籍志》杂史是私家所著,以记载带有掌故性见闻为主的史书杂史的特点:1.私家所修;2.率尔而作;3.兼包众体;4.偏部短记;5.语关军国;别史、杂史在我国史学发展史上的地位:1.数量繁多;2.史料价值高;3.体现了古代文学发展的规模和气势;4.别、杂二史的推陈出新成为古代史坛创造新史体的重要方面;5.加速了古代史学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进程。

别史重点查看篇目《逸周书》《东观汉记》《华阳国志》P293—P295杂史重点查看篇目《国语》《战国策》P299—P300《战国策》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主张和策略,展现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重要典籍。

P316 通论六:常用文史工具书一、工具书的用途和类别(一)用途:1.语文性工具书:如字典等,主要用于阅读和学习时扫除语言文字障碍2.检索性工具书:帮助选择书籍,提供文献出处,指示读书方法和先后次序、查找文献,称检索性工具书,最常用的主要是书目和索引。

3.参考性工具书:帮助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线索或历史资料的专门书、内容广泛,统称参考性工具书。

主要检索性工具书:《四库全书·总目》、《书目答问》、《贩书偶记》、《中国丛书综录》、《十三经索引》、《十通索引》、《佩文韵府索引》、《诸子索引》第六单元地理方志传统的观点认为地理学是历史学的分支和附庸,故《隋书·经籍志》把地理著作列入史部。

高三历史文字题常考知识点

高三历史文字题常考知识点

高三历史文字题常考知识点高三历史学科作为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文字题的掌握尤为关键。

文字题不仅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

本文将围绕高三历史文字题的常考知识点进行详细阐述,以助学生在备考过程中把握重点,提高答题技巧。

一、古代历史文明的发展与交流在古代历史文明部分,考生需要重点关注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的历史发展。

这些文明在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方面均有独特的成就。

例如,古埃及的法老制度、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的种姓制度以及中国的封建制度等,都是重要的考点。

此外,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也是考试的重点。

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其历史意义和影响需要学生深入理解。

同时,诸如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等事件,也是推动古代文明交流与融合的关键历史节点。

二、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与宗教改革中世纪欧洲历史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考生需要掌握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如领主与农奴的关系、封建等级制度等。

同时,中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如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加尔文的宗教思想等,对欧洲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内容也是历史文字题的常考知识点。

三、近现代历史的重大事件与思想变革近现代历史部分,考生需重点关注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重大事件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此外,启蒙运动中的重要思想家如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人的思想,对于理解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至关重要。

四、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关系两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对于世界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

考生需要了解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以及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

同时,冷战时期的美苏对峙、联合国的成立等事件,也是历史学科的重要考察点。

五、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转折点中国近现代史部分,考生需重点关注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新中国的成立等关键事件。

中国历史文选大一知识点

中国历史文选大一知识点

中国历史文选大一知识点中国历史文选旨在概括和传承中国历史文化的精髓,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经典作品和文化遗产。

作为大一学生,了解中国历史文选的知识点对于扎实的历史基础和文化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中国历史文选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以便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

一、《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对周代早期社会风貌和人民心声的记录。

它共收录了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既是文学的宝库,又是历史的见证,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楚辞》《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也是楚国文学的代表作品。

作者屈原以其激情澎湃的笔触,纵情吟唱楚国的兴衰和人民的苦乐,描绘了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卷。

《离骚》是《楚辞》中最为著名的篇章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

三、《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历史学的鼻祖。

作者司马迁将中国历史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五个部分,详细而全面地叙述了从三皇五帝到西汉武帝刘彻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

《史记》以其独特的史料收集和叙事方式,开创了中国历史文选的先河,对后世的历史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四、《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和思想。

《论语》以其简练而精辟的语句,阐述了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核心思想,被视为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通过阅读《论语》,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和处世智慧。

五、《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清代作家曹雪芹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刻画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一众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以及旧时豪门贵族的兴衰过程。

《红楼梦》不仅是一个千姿百态的人生百科,更是一幅倾诉人生哲理和社会现实的壮丽画卷。

以上所述仅是中国历史文选中的一小部分知识点,希望通过对这些重要作品的了解,大家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中国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

《历史文选》资料整理总结

《历史文选》资料整理总结

一、作者时代代表作学者时代代表作孔子春秋编纂《春秋》、修订《六经》左丘明春秋《春秋左氏传》(左传)、《国语》司马迁西汉《史记》、《报任少卿书》班固东汉《汉书》、《白虎通义》、《两都赋》陈寿西晋《三国志》、《古国志》、《益都耆旧传》范晔南朝刘宋时期《后汉书》、《狱中与诸甥侄书》沈约南朝《宋书》、《迩言》、《四声谱》萧子显南朝梁《南齐书》魏收北齐《魏书》、《美女篇》、《挟琴歌》荀悦东汉末《前汉纪》袁弘东晋《后汉纪》常璩东晋《华阳国志》、《蜀李书》崔鸿北魏《十六国春秋》郦道元北魏《水经注》杨炫之北朝《洛阳伽蓝记》姚察南朝《汉书训纂》、《文集》、《说林》、《传国玺》、《西聘道里记》、《梁书》前26卷姚思廉唐初《梁书》、《陈书》、《文思博要》令狐德棻唐《周书》魏徵唐《隋书》、《谏太宗十思疏》、《十渐不克终疏》房玄龄唐初《唐律疏议》、《大唐新礼》李延寿唐《南史》、《北史》和《太宗政典》欧阳修北宋参与纂写《新唐书》、《五代史》,代表作《醉翁亭记》、《秋声赋》郑樵南宋《通志》、《夹漈遗稿》、《尔雅注》、《诗辨妄》蔑里乞·脱脱(脱脱)元主持修《辽史》、《金史》、《宋史》司马光北宋主持编纂资治通鉴;代表作品《通鉴举要历》八十卷、《稽古录》二十卷毕沅清编纂《续资治通鉴》代表作品《传经表》、《经典文字辨正书》裴子野南朝齐、梁时除《宋略》外,还有《集注丧服》2卷,《续裴氏家传》2卷,《众僧传》20卷,《百官九品》2卷,《附益谥法》1卷,《裴子野文集》20卷,均佚。

二、名词解释<作者、体例、朝代、内容、优点不足、注本/版本>1、《尚书》现存最古史书,主要记载上古帝王的言论,春秋时孔子辑录删定,定为百篇,它是一部古代历史文献的汇编,它是纪事本末体的萌芽,经孔子按朝代编排后,同时也是我国编年史的开端,而《禹贡》一篇总结了秦统一前的地理知识因此它作为中国最早的一篇地理志,又为后世书志体开先例。

·优点:史料价值高,在体例和编纂方法上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开纪事本末,书志,编年史之端·不足:只是古代历史文献汇编【注本】:(1)唐孔颖达《尚书正义》(十三经注疏本)(2)清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万有文库本)(3)今人曾运乾《尚书正读》(4)今人杨筠如尚书覈(音同何)诂【尚书今古文之争】《尚书》自西汉初年分为今文、古文两种版本。

202X年高考历史考点_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

202X年高考历史考点_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X年高考历史考点_历史必背学问点归纳历史是高考文综中的一项重要科目,也是考生必需要把握的学问点之一。

为了挂念考生更好地备考历史科目,以下是202X年高考历史考点的必背学问点归纳。

一、古代史1. 中国历史的三皇五帝时期: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2. 五代十国的统一: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3. 春秋时期的鲁国:孔子、孟子、鲁庄公、鲁哀公。

4. 秦朝的统一战斗:阿房宫、焚书坑儒、长城。

5. 汉朝的文化成就:科举制度、汉赋、纸张、铁制农具。

6. 三国时期的纷争: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诸葛亮。

7. 北宋时期的科技进展:范仲淹、西湖、杭州、忠臣关羽。

二、近代史1. 鸦片战斗:鸦片贸易、南京条约、不公平条约、洋务运动。

2.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起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辛亥革命后的政权更替。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 五四运动:爱国主义、民主主义、科学主义、新文化运动。

4. 中国抗日战斗:南京大屠杀、八年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依据地。

5.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进展:中共一大、中共二大、中国革命的成功。

6. 文化大革命:红卫兵、四清运动、毛泽东思想。

7. 改革开放:邓小平、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的经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

三、现代史1. 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约、凡尔赛和约、列宁、斯大林。

2. 其次次世界大战:盟军、轴心国、辛特拉决议、日本投降。

3. 冷战时期:苏联、美国、朝鲜战斗、古巴导弹危机。

4. 欧洲一体化进程:欧洲联盟、欧洲货币联盟、英国脱欧。

5. 中东问题:巴勒斯坦问题、以色列建国、阿拉伯联盟、伊朗核问题。

6. 非洲独立与非正统学派:非洲国家的独立浪潮、非正统经济学派的兴起。

7. 亚洲新兴经济体和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印度、东亚金融危机。

四、中国历史文化名人1. 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倡仁爱和道德修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 孟子: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提出“性善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书章句集注》《四书章句集注》二十六卷,是以义理解经的代表作。

南宋朱熹撰。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人。

继承和发展了程颐、程颢的理气学说,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尊称“朱子”,后世并称“程朱理学”。

思想理论主要有:理气论、认识论、心性论、功夫论等。

著有《四书章句集注》《诗集传》等,属闵学派。

《四书章句集注》包括《大学章句》一卷,《中庸章句》一卷,《论语集注》十卷,《孟子集注》十四卷。

其中的《孟子集注》反映了朱熹关于人性的学说。

当时称《四子》,经过朱熹前后四十年的修改,后成为封建社会后期科举考试的必读教材和宋明理学的重要典籍。

《通典》一、典志体史书(一)典志体史书的起源(二)“三通”、“九通”、“十通”三通:唐杜佑《通典》、宋郑樵《通志》、元马端临《文献通考》九通:三通加《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十通:九通加《续清文献通考》二、郑樵与《通志》(一)郑樵生平郑樵,南宋著名史学家、文献学家。

字渔仲,福建兴化军莆田人。

自学成才。

(二)《通志》内容及成就1、内容《通志》是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古代第一部记录比较完备的典志体史书,刘政《政典》已失佚。

全书共二百卷,五百多万字。

分四部分:本纪十八卷,记三皇五帝至隋各代帝王事;年谱四卷,记重要史事;略五十二卷,记上古至唐各代典章制度的沿革演变;列传一百二十六卷,记周至隋各代的重要人物。

全书精华在略,略共有二十,依次为氏族、六书、七音、天文、地理、都邑、礼、器服、乐、职官、选举、刑法、食货、艺文、校仇、圆谱、金石、昆虫草木等略,与《通典》《文献通考》性质相似,清人并称三通。

2、成就(1)思想成就:重视“会通”,反对“灾祥”,反对任情褒贬。

充分体现了郑樵“会通”的史学思想,批判传统的精神和注重亲身实践、注重调查研究的学风。

(2)历史文献学成就:重视金石、图谱、草木名物及文字音韵(3)存在问题:体例上仍没有突破正统的纪传体史书的格式,除二十略外,其余部分价值不大。

郑樵在考订史料方面,也有不少主观片面的地方,他贬低班固,轻视断代史。

《史通》《史通》是我国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

作者刘知几。

刘知几,唐代著名的史学家。

字子玄,彭城人。

曾参与修撰《则天皇后实录》,因与监修大臣不合,憤而辞去史职而私撰《史通》。

全书二十卷,分内篇、外篇两部分,其中内篇39篇,主要内容是史学理论和史书编撰等;外篇三十篇,共五十二篇。

内篇中已亡佚三篇,实际有四十九篇流传。

对唐代以前我国史学发展的状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总结,并提出了许多有创见性的思想。

具体有:1、对我国古代史官制度的沿革,史书的源流、体例等进行详细的叙述和总结。

2、详细探讨了史书编撰的体例、内容、方法等,并提出了许多新见解。

文字表述用晦,晦也者,省字约文,事溢于句外。

撰述原则,直书、曲笔。

3、论述了史家应具备的素养及著述态度。

史学功用,史家三长:史才、史学、史识。

(史家四长)意义:奠定了我国史学理论的基础,对后世的历史编纂学产生了极大影响。

《隋书》《隋书》,纪传体隋代史,唐魏征等撰。

魏征,唐政治家。

字玄成,馆陶人。

历官秘书监,侍中等职,以直谏著称,有《魏郑公诗集》《魏郑公文集》,言论多见于唐朝吴兢撰《贞观政要》。

《隋书》共85卷,其中帝纪5卷,列传50卷,志30卷。

分为两阶段成书,由多人共同编撰。

《隋书》的十志,原为梁、陈、齐、周、隋五代史而作,称“五代史志”《隋书》记载了杨坚于北周静帝3年(581)篡周建隋到完成全国统一后直至618年隋朝灭亡的这38年历史。

价值:1、保存了很多珍贵资料,史料价值很高。

如列传五十卷中后四卷为民族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2、《隋书·经籍志》与四部分类法《隋书·经籍志》是我国现存最古的第二部史志目录。

根据柳顾言的《隋大业正御书目》,并学习了阮孝绪的《七录》分类体系和李充的《晋元帝书目》。

按经、史、子、集四部四十类著录,后附佛、道二录。

《隋书·经籍志》继承四部分类体系,并在历史上第一次以经、史、子、集类目名称,概括各部所包括图书的内容性质。

对后来公、私家目录的修撰产生重大影响。

《隋书·经籍志》以前的图书分类法:七分法、四分法《文史通义》一、章学诚的生平及著作(一)章学诚的生平章学诚,字实斋,号少严,浙江会稽人。

28岁从朱筠学习,结识戴震(不熟)、钱大兴(点头之交)、邵晋涵(关系较好),学识增长。

参与编纂《资治通鉴》及多种方志。

后世才受重视。

(二)著作:《文史通义》《校仇通义》《方志略例》《文集》《外集》等二、内容和成就(一)内容《文史通义》是中国古代史学理论名著,清章学诚著,其通行本因印行于开封而被称为“大梁本”。

共8卷,其中内篇5卷,外篇3卷,内篇为文史论文,外篇为方志论文、序例。

内容包括易教,书教,诗教,经解,言公,史信,方志等。

(二)思想(成就)1、重视“别识心裁”圆神方志(史书体例,通史优于断代,提出一种综合性质的史书新体裁设想,方志也是史体)撰述、记注(史书编著,更肯定撰述作用)2、“史义”和“史德”史家四长3、浙东学派的殿军,继承了浙东史学经世致用的传统。

(三)缺点1、史学理论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时代的烙印,封建名教思想对他的史学思想有不少负面影响。

2、好借用哲学辞集,因此许多篇章都较难理解。

有名注本:中华书局1985年版《文史通义校注》叶瑛校注。

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文史通义新编新注》仓修良编注。

《史记》《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撰。

原称《太史公书》,两汉间称《太史公》《太史公记》,东汉后始称《史记》。

史体、体例范围: 全书由本纪、表、書、世家、列传五部构成,共一百三十篇,十二本纪历代帝王;十表把重要事件及人物按年代、地区用简明的表格表示出来,年代远的用“世表”,近的用“年表,月表”;八書用来记述政治、军事、经济、地理、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和情况,各自成篇;三十世家周代各主要诸侯国和汉初诸侯王事迹;七十列传有单传、合传、类传之分,记述历代将相大臣及社会各阶层代表性人物的生平事迹。

后世史书继承下来:纪、传、本纪、表、书、世家、列传;列传有时也会变成纪、传、表、志,但未有超越。

纪传体史书:中国古代以本纪、列传等人物为中心,辅以典章制度、史、表等内容的一种综合性的史书体裁特点:取材广泛、内容丰富,思想活跃、见解深刻。

司马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人。

父司马谈,西汉太史令,曾有意撰写一部通史而未果。

《汉书》《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东汉班固撰。

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人。

共一百篇:纪12篇、表8篇、志10篇,列传70篇,后人析为120篇。

八表和《天文志》由其妹班昭及马续续撰。

家学,其父班彪续补《史记》之作《后传》的基础上开始整理编写《汉书》。

体例变化:《汉书》首创断代为史的编撰方法,同时把《史记》的本纪省称纪,書改曰志,又不用世家,将其中的陈涉、外戚和汉代诸王一律编入传内,列传简称为传。

成就:研究西汉历史的重要史籍。

第一次创立了《古今人表》收录人物分为九等评价和《百官公卿表》反映了秦汉时期的职官制度和官僚的变迁。

志尤为受人重视。

由《史记》八書演变来的志内容也有不同。

在八書内容之外,还创立了《刑法志》法律制度和一些具体律令及古今兵制的沿革、《五行志》五行灾异,自然灾害,地震,日月食记载、《地理志》、《艺文志》各学术派别源流,存世书籍现存最早的图书目录。

今古文经之争(尚书)班固《白虎通义》古文经学派今文经:汉代流行文字(隶书)古文经:战国时期文字《后汉书》《后汉书》120卷,是纪传体东汉史。

帝后纪十卷,列传八十卷,南朝宋范晔撰;志三十卷,晋司马彪撰(八志30卷《续汉书》南朝梁刘昭附在后汉书后)范晔,南朝宋史学家,字蔚宗,顺阳人。

私家撰《后汉书》有十八家,又有诸家《后汉书》、十二家《后汉书》之称。

范晔取合家之长,故《后汉书》作为“正史”流传。

“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长处:史料赅详,取舍得当。

编写体例有所创新。

创设《党锢》《宦者》《文苑》《独行》《逸民》《方术》《列女》六类专传。

擅长文辞表述,笔势纵放而娓娓动人。

思想价值高立论持平,褒贬允当注本:唐李贤注主要诠释字句,南朝梁刘昭注侧重说明或补订史实。

《三国志》《三国志》是一部纪传体史学名著,西晋陈寿撰。

陈寿,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人。

《三国志》分载三国史事,共六十五卷。

其中《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

重要历史研究资料,存在非议:“为尊者讳”。

缺少表志,叙事又过于简要,许多重要事实缺而不录。

南朝宋人裴松之《三国志注》,做了详细注解与补充。

“四大名注”《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一部笔记小品文集。

南朝宋刘义庆撰。

原名《世说》,唐朝时称为《世说新书》,北宋以后改称《世说新语》。

刘义庆,彭城人,南朝刘宋王朝宗室。

招揽文士,采集笔记小说,编成《世说新语》。

小说在中国古代本属于子部小说,魏晋小说以文言、志怪小说为主,尚无虚构创作的自觉,故《世说新语》所载为真实人物的轶事,亦做历史。

内容:全书以人物为中心,分类叙事,所有内容共分为36门。

内容涉及了当时社会的许多层面,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气,体现了魏晋风度的主要特征,同时也涉及了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

价值:生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风尚、道德观念、生活习俗,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同时,本书语言隽永、情节生动,又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南朝梁刘孝彪《世说新语注》,唐李善《文选注》,南朝宋裴松之《三国志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四大名注”《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共二百九十四卷。

北宋司马光主编。

司马光,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

字君实,陕州夏县人。

卒赠温国公。

著有《稽古录》、《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等。

编纂过程:英宗时,准备阶段神宗时,编纂阶段。

元丰七年成书。

哲宗时,刊刻阶段。

编纂特点:众手修书,又体现一家之言。

分工合作,刘攽负责两汉部分,刘恕负责魏晋南北朝部分,范祖禹负责唐代部分,司马光则在三位助手编撰的“丛目”和“长编”的基础上,杀青定稿。

内容:按年编写,记载了从公元前403年开始以后的1362年史事。

包括从战国到五代的兴盛落衰,汉以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史事,且取材极广。

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赐名《资治通鉴》。

成就:1、史料编纂成就2、思想成就3、历史文学的成就影响:1、副产品2、补续改编3、陈垣《明儒学案》《廿二史杂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