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出版企业经营管理主要难题与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出版企业经营管理主要难题与对策

聂震宁

引言

我国出版企业经营管理面临许多难题,有些难题由来已久,已经习以为常,见惯不怪。但是,放到市场经济体制下来看,有些难题就显得有点古怪。就拿再平常不过的上班问题来说吧。出版社员工是否要坐班,是否能屈就为上班族,在许多出版社还要反复讨论。严厉的打卡制度让斯斯文文的编辑有时做出斯文扫地的事情来。我这样说并不是表明我赞成一定要上班打卡。我做编辑的时候也经常编些理由,例如,说是在家看稿子,其实是写自己的小说。做了社长以后,我理解到这个问题其实是个经营管理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并不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但仍然在不断地讨论。我们的书生意气、行政级别、官府作派、衙门作风,和我们的优秀品牌、丰厚资源一起,形成了我们出版业的传统。这个传统有时候就是某些难题。做出版社社长的时候,我曾经和我的同事感慨过,国有企业面临的难题出版企业有,而且难度更大;国有企业没有的难题,出版企业也有,而且在某些员工那里堂而皇之地被引为自豪和骄傲。同时,你还不能急着改变,你急别人就和你急,因为那是某些人引以骄傲的东西。但是,决不能不有所改变,除非我们不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出版,除非做我们社长、总编辑的不打算有所作为,除非具有改革开放精神的新一代出版人不敢有所作为,除非我们打算奉行犬儒主义。

事实上,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众多出版社实行企业化管理,在克服诸多难题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和成绩。当前,出版社正处于重要的时期,那就是文化体制改革。2003年6月中央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召开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正逐步推进。无论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遇到或者还将遇到多少困难,我都坚信它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坚信这是我国出版业改革的重要时期。改革是历史前进的火车头,改革是出版业较快发展的强有力的引擎。出版业的改革从体制上入手,是从改革方向上突破,这个方向无疑是正确的。出版企业传统的难题,将在这轮改革中,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同时,也正是由于体制改革的推进,若干固有的难题还可能呈现出突显之势。这当然符合事物发展规律。而这些难题的突显,却又愈发体现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我们提出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予以妥善解决的任务和要求。

今天,我将从我国出版企业的性质和特征谈起,通过对出版企业性质和特征的认识,深入理解出版企业经营管理所面临难题的内在原因,重点介绍当前出版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难题,亦即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版企业突显出来的难题,并且为这些难题的解决寻找实践中的对策。

一、我国出版企业的性质和特征

2003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国办发[2003]105号文件,决定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和试点地区的文化单位,

除少数单位保留事业性质外,均可转制为企业。这是一个明确的转制时点。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我国绝大多数出版社实行事业性质、企业化管理,一直在朝着企业改革的目标发展。进入21世纪,许多出版社与计划经济条件有关联的,除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意识、观念、习惯,就是人员身份和养老保险制度。为此,可以说,即使还没有转制,把这些出版社称为企业倒也名实相符。按照社会效益第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这些出版社一直就是按照国家关于出版经营的各种法规、政策,自主经营、照章纳税、自负盈亏,具有法人资格,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从事以内容生产为主要特征的出版经营活动的国有经济实体。这就是出版企业的质的规定性。

下面,我们来看出版企业与一般国有企业之异同。

首先,出版企业具有国有企业的一般性质特征,那就是:产权国有,授权经营,市场运作,自主经营,照章纳税,自负盈亏。同时,还要充分注意到,出版企业的自身特殊性质特征,那就是:意识形态和产业的双重属性,社会效益第一和两个效益统一的原则,为此需要建立特殊的价值评估办法,此外,还具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实行资源有限配置,资源宏观调控的特征。在转制过程中,就我国出版企业的性质界定,我们和国家有关部委讨论,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出版企业是“非纯企业”,同时还要防止“纯企业化”的倾向。

通过以上简单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第一点认识,即:既然出版企业具有国有企业的一般性质特征,就应当按照国有企业的

一般要求进行经营管理,这是一个技术性的要求;第二点认识是,既然出版企业还具有自身特殊的性质特征,特别是具有意识形态和产业的双重属性,就不能按照从事一般物质产品生产经营的国有企业来看待,我这样说,不只是认为出版企业要正确对待自己的产品生产经营,也还请求国家的有关部门,不能像对待一般的国有企业那样对待出版企业;第三点认识是,由于具有“非纯企业”性质,出版企业有可能把自己的传统积弊当成落后的保护屏障。也就是说,首先是应该按照一般企业来管理,否则改革有可能在这里遭遇消解,改革会被“非纯企业”的性质所消解;反过来,“纯企业化”又可能使产业的文化价值受损,改革被引入消解文化的歧途。这是一个悖论的逻辑关系。请大家注意我们所得出的三点认识。下面所要讨论的出版企业面临的种种难题,无不与上述几点认识相关。

二、出版企业面临的基本难题

研究出版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难题之前,要先来看面临的基本难题。基本难题涉及到出版企业的体制和基础,比较普遍地存在。20多年来,许多有志于改革的出版社领导一直在努力解决这些基本难题,到了进行文化体制改革的今天,仍然在解决的路上。

我们现来看国有企业的状况。我在前面说过,国有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的基本难题,出版企业一样存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的基本难题是:

第一,现代企业制度没有完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基本要求

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国家作为国企的出资人,正在由各级政府国资委行使出资人权利,产权逐步清晰,但是出资人真正到位还有相当距离。因为到位的形式和运作方式还在设计和试点中;第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需要提高。第三,企业组织结构的创新滞后。组织创新包括资产管理和企业运营组织的创新;第四,国家国资委和省级国资委,年薪制和风险机制并没有完全吻合,或者说约束很难到位,缺乏法律约束力,企业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有待落实;第五,员工素质需要提升,这也是不言自明的;第六,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水平整体不高。

以上这些难题,出版企业同样存在,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我国出版社是一种不完全的企业,只是实行企业化管理、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体制改革说了很长时间,真正启动是近几年的事情。

从上述难题解决的程度来看,我们把出版企业与国有企业的差距拿来比较一下,也可以看出我国出版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体状况。

第一,出版企业亟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出版企业不仅是没有完全建立,而是刚刚提出,正在试点。国务院2004年22号函,同意中国出版集团整体转制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并授权行使出资人的权利,经营管理国有资产。这个文本被很多省、市引为出版集团转制的重要依据。在此之前,出版集团连企业都不是,资产经营授权都没进行,当然也就谈不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了。不过,尽管没有建立合法的企业制度,可不少出版社产权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