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地理必修(一)一轮复习课件: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共95张PPT)
高中地理人教新课标版必修1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共154张PPT)
2.资料中突出反映了地理环境A.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差异性B.各要素间相互制约,体现复杂性C.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整体性D.各要素间相互联系,体现稳定性
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 )A.温暖湿润 B.温和干燥 C.高温多雨 D.高温干燥
④物质尘埃
⑤有机物质
⑥物质基础
⑦水文特征
⑧水分
降水
水汽
热量 降水
调节作用
生物作用
分布地域
水系特征
流水作用
⑧
⑦
⑥
⑤
④
③
②
①
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地理要素
相互影响
典例
气候与地貌
气候→地貌
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于湿热的气候环境中;西北内陆的风沙地貌形成于干旱的气候环境中
地貌→气候
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气温和降水的垂直差异大,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
温带草原
温带荒漠
温带森林
温带草原
温带荒漠
形成原因:海陆分布分异基础:水分分 布: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景观依次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基础自测
下图是“某区域自然景观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植被类型的变化,体现了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分异
土壤与生物
土壤→生物
南方低山丘陵的酸性红壤适合茶树的生长
生物→土壤
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水分 无机盐
光 热量 CO2
有机物
概念: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碳酸钙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课件-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读“中国北部地区略图”,回答问题。
(1)从气候类型来看,A.属
,B属
,C属
。
(2)写出自然带的名称:
A___________带,B_________带,C________带。
(3)这种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体现了______________的地域 分异规律,受________条件影响大。从全球来看,这 种地带性特征在________纬度地区表现得特别明显。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自然带名称: A_______,B_______,C________,D_______。
(2)自然带E→G→F的分布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规 律。
(3)自然带B→C→D的分布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规 律, D在大陆东部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6.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
①水土流失加剧
②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
③大气污染严重
④洪涝灾害增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引起该地区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上升 B.植被破坏 C.气候恶化 D.围湖造田
8.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 )
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图2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回答4~8题。
4.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
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山脉走向 D 山体坡度
5.决定该山垂直自然带变化的
主导因素是( )
A 热量
B 降水量
C 大气环流 D 太阳辐射
6.该山可能位于A ( )
A 赤道附近 B 40°S附近
C 40°N附近 D 极圈附近
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ppt课件
考点 一
考点 二
考点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要点归纳
1.世界气候类型与陆地自然带的对应关系(以北半球为例)
考点 一
考点 二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水 由赤道向两 平 极的地域分 地异 域 从沿海向内 分 陆的地域分 异异 图示 延伸方向 沿东西方向 延伸 沿平行于海 岸线方向延 伸 更替方向 成因 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导致热量由赤道向两 南北方向更替 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水分条件也有重 要影响 垂直于海岸线 受海洋水汽影响的程度不同,从沿海向内 方向更替 陆,干湿度差异很大,即主要以水分为基础
考点 一
考点 二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整体性 的表现 举例说明 意义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 一的演化过程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 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考点 一
考点 二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 发而动全身”
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 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
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 地影响到其他地区
海拔的变化
低纬度海拔较高的山地
为什么喜马拉雅山南坡比北坡自然带丰富? 喜马拉雅山南坡比北坡纬度低,相对高度大,且南坡为阳坡,为西南季风迎风坡,多地 形雨,水热组合好。
考点 一
考点 二
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要点归纳
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地进行物 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并在此过程中产生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推动地理环境的 发展变化。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如下表所示:
定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合成有机物 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复习课教学课件共15张PPT含素材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①纬度位置主要影响气温。②海陆
位置、地形、
气候
位置主要影响降水。③地形影响气
洋流等
温和降水。④洋流影响气温和降水
①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不同的地貌
气候、水文、 类型。②河流、海洋、冰川对地貌 地貌
植被等 造成影响。③植被覆盖率的高低也
影响地貌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①气候影响河流的水量、水位、结
区域图 ―→ 地理要素间的关系 ―→ 整体性原理解释
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其答题思路为:
地理关 联图
―→
分析主 要地理 要素
―→
把握该要素 对其他要素 的影响
―→
运用自然地理 环境整体性原 理解释
(高考上海卷)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 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解析:第(1)题,大面积沼泽地一般具有地势低洼、来(降)水量 大、排水不畅的共同特点。东北地区纬度高,沼泽地形成的主 要原因有气温低、蒸发弱和冻土层阻碍地表水下渗。第(2)题, 自然地理环境由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要素组成, 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整体。图示三江平原沼泽 率降低,湿地面积萎缩,水环境趋于恶化,对气候、水文、生 物等环境要素影响明显。
材料一 东北地区沼泽地分布图。
材料二 三江平原沼泽率与垦殖率的变化图。
(1)简析东北地区大面积沼泽地的形成条件。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弱;夏季降水 多;河网较密,径流丰富;土质黏重、有冻土层,地表水不易 下渗。
(2)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指出三江平原沼泽地发展趋 势对该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自然环境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湿地面积萎缩,生 态功能下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淡水资源减少,气候趋于干 燥,旱涝灾害增加,水质变差,生物多样性减少。
人教课标版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PPT课件
如:澳大利亚西海岸和秘鲁太平洋沿岸的荒漠环 境与沿岸的寒流影响密不可分;伦敦温暖湿润的气候 主要受沿岸的西风和暖流的影响而形成。
3.下垫面因素: (3)海拔高度影响
山地与附近平原各月气温(℃)的比较
地点 泰山 济南
1月 5.9 9.0
4月 6.5 10.8
7月 5.8 10.4
10月 年平均 6.5 6.2 9.9 10.0
智利西海岸的甲地。甲地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
所属的自然带是
带。
(2).在图上甲、乙、丙、丁四地区中,垂直地带性
最明显的是 地,丙地所处的自然带是
带,丁地所处的自然带是
带。
从丁地到丙地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反映了
的地带性差异。
(3).造成四地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有
、
。
课后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在人类历史中, 气候经过了哪些变化,气候的每一次变化对 地球上的动植物和人类有何影响。
工业废气排放
4.人类活动 (3)改变下垫面性质
讨论:人类通 过哪些途径改
变下垫面性质?
灌溉
这样导致气候 如何变化?
砍伐森林
1.下列是四座相同高度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带谱分布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 的是( )
A.四座山地都位于南北半球中的同一半球 B.甲丙丁在南半球,乙在北半球 C.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是甲丙丁乙 D.相同高度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数量的多少与其所处的纬度高低有关 2.下面四幅山地垂直带谱中,位于北半球暖温带的山地是( )
(5)其他因素的影响 不同地物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情况表
地物 沙土 黏土 浅色 深色 草地 耕地 新雪 冰
性质
土土
海洋 海洋 平均 赤道
反射 29~ 20 22~ 10~ 26 14 84 50 7 2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资料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ppt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咼考导航1•以全球变暖、生态破坏等问题,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等气候异常变化,珠峰测量、南极科学考察等为背景,考查地理环E73境的整体性2.考查自然带、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JI — IL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理要素: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如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中,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
再如,大气本身不具备减缓二氧化碳増加的功能,也不具备平衡大气中氧气含量的功能。
3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表现: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二的_, 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2)结果:保证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迪週_。
4.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其他要素的改变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命题过程中常考查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应综合分析某一地区存在问题的原因,如我国"沙尘暴〃的成因是由于地处农耕和草原交接地区,盲目开垦草原,破坏植被,地表沙化,加上强劲的冬季风影响形成的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陆tte 自然带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 又对应与之统一的擅被类型和土壤类 (2)特点:具有_定Mv 呈蜚岌分(1)成因:因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不 同, 型, 型。
布。
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在中纬度 地带体现得特别显著低纬度地区洋面广阔,陆地面积水分差异较小;高纬度地区,气候寒 冷,气温低,蒸发量较小,即使是内陆 地区,也不显得干燥,沿海地区受海洋 影响的程度也远不如中纬度沿海地区, 海陆水分交换不太活跃,因而沿海与内 陆地区水分差异较小。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ppt课件
E
D
经线路线
C
B
E站 D站
C站 B站 A站
A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纬度地带性——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2、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特征:自然带沿着东西(经度)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 影响因素:水分
考点一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深化探究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经度地带性)
(3)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同 纬度的⑥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 异产生的原因_海__陆__分__布__不__同__导__致_
_水__分__条__件__的__差__异__。
请说出以下古文反映了哪种地域差异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
相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
植被覆盖率下降 河流含沙量增大,水量季节变化增大
气候
地方气候趋于干旱,降水变率增大
课堂小结: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各要素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
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4、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 B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整体性特征 C.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D.垂直分异规律
(2)下列有关叙述,属于M环节的是( A )
A.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B.山区坡陡,水力资源丰富 C.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 D.水系发育,山、丘、盆、谷交错分布
精讲点拨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件
学习目标
1、知道自然地理五大要素及理解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2、能根据自然地理现象分析现象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3、理解自然带的涵义,能识记自然带的分布。 4、理解地域分异规律,能根据规律判断自然带及位置分 布,分析成因。
大气 地形 水文 土壤 岩石 生物
思考:自然地理环境由哪些要素构成?
思考:黄土高原形成现在的景观受 哪些因素影响?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 至整体的改变。一个区域的变化不 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
“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 1、自然地理要素
思考:鹿和狮子什么状态下可以
• 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和平共处?
生产的功能 平衡的功能
一、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局部环流 和洋流
信风带大陆西岸:海岸带形成沙漠(离岸风及沿岸寒流影响) 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达60°N以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局部水分变化 热带荒漠带和温带荒漠带内的绿洲
局部地热异常 苔原是冰岛的地带性植被,但在热泉附近分布着草甸
人为作用 沙漠边缘营造防护林、填湖造田、培育水稻等
组成要素的差异 导致整体的差异
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雨林 季雨林带
冰原带
苔原带
亚寒带 针叶林带
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雨林 季雨林带
冰原带
苔原带
亚寒带 针叶林带
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雨林 季雨林带
冰原带
苔原带
亚寒带 针叶林带
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雨林 季雨林带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地 貌
由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受河流、风、波浪、冰川、地下水等影响
生 物
受光、热、水、土等因素的制约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图解要点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续表
要 素
相互作用
土 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交接地带,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 壤 综合作用的产物
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
整体性 的表现
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 类共同的家园 ——地球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图解要点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图解要点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2014全国Ⅱ卷)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 群岛( B ) 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 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 (2)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鼠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C) A.气温日较差大 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 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二氧化碳的平衡:在海洋生物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形 成 过 程
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 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统一在一
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
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 溶解的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
氧气的平衡:植物光合作用释放 氧气,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
气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图解要点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2016北京东城期末)下图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读 图,完成第1~3题。
1.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 )
A.③④①② B.①②③④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ppt章末复习课件
有常绿阔叶林。
编后语
•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 一、释疑难 •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化学能,植物作为动物的食物将化学能传递给动物并保存在动
物体内,植物与动物在呼吸的过程中消耗了热量,将化学能转
变成热能释放到环境中。
教材详解区
五个地理要素之间进行着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形成了
一个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的整体。
教材 P86~P87 活动 藏羚羊的生存是与青藏高原可可西里的自然环境相适应
本 的。在无人类干扰的情况下,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变化,迫使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 二、补笔记 •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件
2、经度地带性(水分条件)
自然带与经线(南北)平行 沿纬线(东西)方向更替 中纬度地区最明显
3、垂直地带性
海拔高度变化,水热状况不同
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_0__.6_°___C_
中低纬度高山地区更明显
比较: 非洲乞力马扎罗山 (海拔5895米,3 °S) 北美洲麦金利山 (海拔6194米,63°N) 哪个垂直分带现象更明显?
60
f 40 g h
30
D 50
理
C
想
35
大
B
陆
25
自
10
A
然 带
10
分
布
冰原气候
冰原带
苔原气候
北极圈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海 温带 温带季
洋性气 大陆 风气候
候
性气 亚热带
地中海 候 季风气
气候
候
温带落 温带 温带落叶
叶阔叶 林带
温 带 荒
亚热带常
漠 带
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带
山区的垂直自然带
南 珠峰南北
• 南美洲南端,由于地形阻隔,
安
东西两侧植被有什么差异?
第
斯
森
荒
山
林
漠
脉
4、非地带性差异 地貌、海陆分布、岩石性质、洋流等因 素影响
例1:南美洲安第斯山南段,东侧是沙漠,
西侧是温带森林
(地形地貌)
例2:南半球缺少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 (海陆分布,56 °S~65 °S是广阔的海洋 )
◆亚寒带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欣赏景观图片 猜猜所属的自然带
OK!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PPT课件
大气循环
水循环
示意简图
水循环
大气
水汽 输送
大气
蒸降
蒸
降
发水
发
水
径流
陆地
海洋
岩石圈物质循环
示意简图
岩石圈物质循环 岩浆岩
沉
岩
积
浆
岩
变质岩
生物循环
示意简图
生物循环 植物
环境
动物
微生物
案例 读P85案例1(以生物为例)
思考:生物循环对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 产生怎样的影响?
1、改变了大气成分
2、改变了陆地水的成分,改善陆地水分状况 3、参与岩石形成,促使土壤的形成
“阅读”
生物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自然地理环境 的创造者。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 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利用光能,把二
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阅合成读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
环境要素 大气
(气候) 水文
地形 生物 (植物) 土壤
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表现
热量、水分主要来自地面,地面性质(地形) 直接影响到大气的水热状况及运动特征。 各种水体之间存在水分交换,水圈、大气圈、 岩石圈、生物圈之间也存在着水分交换,水文 是个地理环境要素影响下的综合表现。 由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受河流、冰川、波 浪、风、地下水等的影响。 受光热、水、营养物质(土壤)等因素的制约
举例
地球大气中的CO2保持稳定,大气本身没有减缓或 增加CO2的能力,但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CO2 和海水溶解的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这就减少了大气 中的CO2。此外,陆地植物大量吸收CO2,使大气中CO2 减缓。说明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才有这个平 衡功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五章: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共31张PPT)
环 食物、水源、
避风处、含盐土
境
壤不足
藏 存活率上升
羚
羊
数量增加
藏 存活率下降
羚
羊
数量锐减
21
三.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 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要素 的演化。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 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
活动(小组合作探究) 1、自然环境是有哪些地理要素组成的? 2、这些要素有无相互联系? 3、地理要素间的联系是如何实现的?
5
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水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
大气循环
生物循环
正是由于它们的存 在,才把地理环境 各组成成分融合成 自然综合体,构成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6
❖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021/8/112021/8/11Wednesday, August 11, 2021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 他们而 组织起 来。2021/8/112021/8/112021/8/112021/8/11
❖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七日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9
生物循环是如何使地理要素间
进行物质迁移与能量流动的?
大气
二氧化碳
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复习课件必修1高一必修1地理课件
S
N
N
S
基带 A、南半球中高纬地区(dìqū)
基带 B、北半球中高纬地区(dìqū)
迎风坡
迎风坡
C、雪线(xuěxiàn)与降水
第五页,共十六页。
3、非地带性(fēi dì dài xìnɡ)分布现象:
陆地环境(huánjìng)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影响具有非地带 性分布现象。如:
陆地上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2、分异规律(guīlǜ)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从赤道到两极的 地域分异
热量
太阳辐射 纬线延伸,纬度更替
从沿海向内陆的 地域分异
水分
海陆分布 经线延伸,经度更替, 中纬度明显
山地的垂直地域 水热状况 海拔高度 从山麓到山顶更替 分异
第三页,共十六页。
1.据图计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 )
A.62°N~°N~54°N
D.52°N~62°N
2.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
A.逐渐升高
B.保持不变
C.逐渐降低
D.变化无序
B
)
C
第九页,共十六页。
3.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坡向对山地(shāndì)垂直地理环境分布产 生影响的
第三章 自然(zìrán)地理环境的 整体性与差异性复习
第一页,共十六页。
第三章 自然(zìrán)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概念: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liánxì)、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 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水文土壤生物(植被)气候地貌
气候
水文
土壤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 新人教版
考纲定位
最新考纲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 变中的作用。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 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 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考纲解读 1.识记:自然地理环境的五大要素 及其相互关系;自然地理环境的 分异规律。 2.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规律的 成因。 3.应用: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 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根据自然 带的类型、垂直自然带的分布确 定南北半球和坡向。
第十八页,共45页。
[题 组 递 进]
1.(2013·江苏地理,5)国家领导人近期(jìn qī)出访了俄罗斯 等四国,行程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题。
第十九页,共45页。
从俄罗斯到南非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
( )。
①温带草原带 ②热带雨林带
③热带草原带 ④热带荒漠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四个箭头方向中,出现非地带性现象的是 ( )。
A.a
B.b
C.c
D.d
(2)上述(shàngshù)非地带性现象出现的主导因素是
(
)。
A.地形 B.海陆分布 C.洋流 D.岩石性质
第三十页,共45页。
解析 a、c方向的变化都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方 向的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方向的变化受山地 地形影响,呈现出非地带性(fēi dì dài xìnɡ)。 答案 (1)D (2)A
因素 地区
地带性 分布(理 想状态) 性分布
地方(现 实状况)
成因
海
陆 南半球中 苔原带、针叶
分 高纬度
林带
无
__南_半__球__该___ _纬__度_(_w_ě_i_d_ù)_无陆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表裸露
地表裸露
大陆性增强
气候趋于干旱 地上河
河流含沙量提高
下游河床淤积
湖泊演变成陆地是各地理要素统一变化的过程: 泥沙淤积 水面蒸发减少 深度面积变小 水生生物被陆生生物取代 地下水位上升 形成 人工 湖 气候趋于干旱 草甸化或盐渍化 陆生生物被水生生物取代
物种构成改变 渗入断层 海洋性增强
修 建 水 库
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其它要素随之发生变化——即牵 一发而动全身。 热带雨 林破坏 A、冰川融化 C、二氧化碳增加 C D A B
B、海平面上升 D、气候变暖
土壤受流水侵蚀
失去表土
肥力下降
高原面被流水侵蚀 黄土 高原 水土 流失
沟谷加深加长
支离破碎
植被受流水侵蚀
覆盖率下降
喀斯特 地貌
土壤
红壤
亚热 带季 风气 候
修
植树 造林 改造 地形 冲肥补 充土壤 肥力 山多高 水多高
建
梯 田
山高 谷深
生 态 环 境 良 性 循 环
人 地 和 谐 发 展
课堂练习
【真题3】下图是“植被类型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 图中植被类型分别为草原、苔原、荒漠、阔叶林、针叶林、热 带雨林。读图完成12~13题 12.关于各代号所表示植被类型的判断,正 确的有 ( ) A.甲为草原 B.丙为热带雨林 C.丁为针叶林 D.戊为阔叶林 13.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正确的叙述有 ( A.丙在非洲广泛分布 B.甲分布区域的气温日较差大 C.乙分布区域的降水集中在冬半年 D.戊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
岩石裸露——风化速度加快
总结: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
(1)各地理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生物圈) 植被
(水圈)水文 气候(大气圈)
地貌 土壤 (岩石圈)
活动:
中国地形图
天津
有机物
岩石圈—无机盐
②平衡功能:表现在各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能够 保持地理环境性质的相对稳定。
藏羚羊的例子:
环 食物、水源丰富 寒潮少
动 态 平 衡
藏 羚 羊 存活率上升
境
避风处、含盐土充足
数量增加
环 食物、水源、避风处、 含盐土壤不足 境
藏 羚 羊
存活率下降 数量锐减
再如:大气不具有减缓co2增加的功能,但通过各地理要 素的相互作用,却能消除部分co2。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吸收部分co2 。 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co2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可 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
水循环简略模式图:
大气水
地表水
地表径流
海洋水
地下水
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
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
沉积岩
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
变质岩
重熔再生
岩浆岩
冷却凝固
岩 浆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①生产功能:表现在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大气圈—co2
水圈 ——— H2o 水圈 H2 o
绿色植物
光合作用 叶绿素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
1、各地理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构成一个 有机整体。
以生物循环为例:
环境(水、土壤、 大气、阳光)
植物
死
亡
微生物
动物
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
①改变了大气的成分 ②改变了陆地水的化学成分 ③改造了岩石圈,促成了土壤的形成 最重要的是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形成 了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荒 漠
缺乏水分 风成地貌 气候干旱 荒漠植被 荒漠土壤
绿 洲
地下水、冰雪融水 小区域流水地貌 小气候湿度增加 植被覆盖率上升 土壤肥力增加
落叶阔叶林
植被
河流多 湿地多
水 文
天津地区
气 候
温带季 风气候
地貌
流水地貌
土壤
黄土
湿地面积 不断减少
生物物种 减少
土壤沙化、盐 碱化等
洪涝灾 害增加
整个生态 环境恶化
引发地震、滑坡
气候变温暖湿润
对下游 河流影 响
调控水资源时空分布 泥沙沉积减少 水流平稳,洪灾减少
净化空气,平衡大气成分 环境 效益 东 北 森 林 变 化 补给土壤有机质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 维持生态平衡 土壤缺乏枯枝落叶补给——肥力下降
砍伐 森林
地表缺乏植被保护——水土流失加剧 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旱涝灾害增多
)
【真题4】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 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 图 2 完成,(1)~(2)题。
图 2 (1)判断方框 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 ①土壤水增多②库区蒸发量增大③蒸腾加强④植被覆盖率增大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2)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对尼罗河河口地带产生的负面影响有 ①土壤肥力下降 ②产生土壤盐碱化 ③洪涝灾害加剧 ( )C.①③⑤ D.①②④
局部小气候 受到影响
“牵一发而动全身”
荒漠草原
植被
河流多 湖泊多
水 文
青藏地区
气 候
高寒 气候
地貌
高原风 成地貌
土壤
高原荒 漠土
全球气 候变暖
冰川 融化
雪线 上升 土壤沙化
小气 候变 化
生态 恶化
河 流 水 量 减 少
元阳
常绿阔叶林
植被
河流多 流量大
水 文
西南地区
气 候
亚热带 季风气 候
地貌
● 西北 ●
● 青藏
● 西南
少,耐旱 植被 河流少 水 内流河 文
西北内陆地区
气 干 候 旱
地貌
风成地貌
土壤
荒漠土
流水作用弱,少流水地貌(地貌) 地表水缺乏、多内流河(水文)
西 北 地 区
降水稀少(气候)
深居内陆,距海远(位置) 温差大(气候)
干 旱
风力作用强,多风蚀地貌(地貌) 植被稀少,土壤不发育
【真题4】图 3 是某区域地理环境演变三个阶段示意图,读图回 答(1)~(2)题。
(1)引起图中陆地环境地 域分异的主要原因是 ( ) A.大气环流 B.海陆位置 C.地壳运动 D.人类活动
图3
必修Ⅰ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考点1 地理环境各要素整体性的体现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
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是指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通过水循环、 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 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 和相互联系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