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内容和政策解读

合集下载

事业编制知识点总结

事业编制知识点总结

事业编制知识点总结一、事业编制的概念及作用1. 事业编制的概念事业编制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确定并管理人员编制的制度,包括人员总量、结构、岗位设置、岗位配备等方面的内容,它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用人管理的基本依据。

2. 事业编制的作用(1)保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数量,确保单位的正常运转。

(2)规范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用人行为,保证用人公平、公正。

(3)调整和优化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结构,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率。

(4)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提供依据和保障。

二、事业编制的管理原则1. 事业编制管理的权责一致原则即依法依规办事,实事求是、公平正义,做到人事管理工作的合法合规。

2. 事业编制管理的程序公开原则即所有的事业编制管理事项均应公开办理,确保事业编制管理的公开、公正、公平。

3. 事业编制管理的竞争择优原则即在用人过程中,要坚持公平、择优的原则,选用最能胜任的人员,做到人尽其才。

4. 事业编制管理的公正公平原则即在用人过程中,要坚持公平,一视同仁,确保人员的任用、考核等手续的公平公正。

5. 事业编制管理的激励约束原则即在用人过程中,要根据人员的工作实绩,激励和约束人员,促进单位的良好发展。

6. 事业编制管理的信息公开原则即在用人过程中,要及时公开人事信息,保证人员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

三、事业编制的设置和管理1. 事业编制的设置(1)人员编制总量人员编制总量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中为某一级别和某一类型的工作设置人员的总数。

人员编制总量的设置应当符合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需要和工作任务。

(2)岗位设置岗位设置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为完成各项工作设置的工作岗位。

岗位设置应当适应单位的实际工作需要,合理安排,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岗位配备岗位配备是指在岗位设置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适时配置具备相应能力和条件的人员担任各项工作。

2. 事业编制的管理(1)编制管理的程序编制管理的程序是指人事管理部门对事业编制进行管理的一系列操作程序,包括编制的设置、调整、取消、变更等。

事业单位编制管理规定解读

事业单位编制管理规定解读

事业单位编制管理规定解读事业单位编制管理规定是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工作,提高编制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保障事业单位编制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对事业单位编制管理规定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适用这一规定。

一、事业单位编制管理规定的背景和意义事业单位编制管理规定是政府为了有效管理事业单位的编制问题而制定的,其基本目的是为了合理调配人力资源,确保事业单位内部组织结构的合理性和运作的高效性。

这一规定的出台,有利于提升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二、事业单位编制管理规定的主要内容事业单位编制管理规定主要包括编制设置、编制审批、编制调整以及编制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1. 编制设置事业单位编制设置是指根据事业单位的任务和工作需求,确定各类职位和编制数量的过程。

在编制设置中,需要考虑到事业单位的规模、工作内容和岗位职责,确保编制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 编制审批事业单位编制审批是指将编制设置方案提交相关部门进行审批的程序。

在进行编制审批时,需要对编制设置方案进行评估和审核,以确保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同时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3. 编制调整事业单位编制调整是指根据实际需要,对编制数量和岗位职责进行调整的过程。

在进行编制调整时,需要充分考虑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合理安排编制的调整方案,并严格按照程序进行调整。

4. 编制管理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是指针对编制数量和编制使用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的活动。

编制管理包括编制控制、编制核定、编制使用等方面,旨在确保编制的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提高事业单位的绩效和效率。

三、事业单位编制管理规定的适用范围和具体执行措施事业单位编制管理规定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各类事业单位,包括政府机构、公共医疗机构、学校和科研院所等。

具体执行措施需要各级政府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制定,并建立相应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规定的有效实施和执行。

四、事业单位编制管理规定的影响与挑战事业单位编制管理规定的实施对于事业单位组织管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编制使用的科学性和效率性,促进事业单位的改革创新。

公务员编制政策解析现状趋势与展望

公务员编制政策解析现状趋势与展望

公务员编制政策解析现状趋势与展望近年来,公务员编制政策一直备受关注。

这项政策直接关系到公务员队伍的规模和质量,对于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公务员编制政策的现状、趋势与展望进行详细解析,以期对其深入了解和判断。

一、公务员编制政策的现状公务员编制政策是指政府根据社会和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并实施的相关规定。

目前,我国公务员编制政策主要包括编制总量、入编条件和编制管理等方面。

1. 编制总量方面我国公务员编制总量一直处于逐年增长的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底,全国公务员总数为294.2万人,较2010年增长了57.5%。

这一增长主要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政府职能的扩大和社会治理的需要等因素有关。

2. 入编条件方面公务员编制的入编条件主要包括学历背景、年龄限制和专业背景等。

目前,普通公务员的入编条件较为严格,一般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年龄在35周岁以下等。

而随着政府部门在科技创新、社会管理等领域的需求不断增加,一些高技能人才和专业人才也被纳入公务员编制的范围。

3. 编制管理方面公务员编制管理主要包括编制分配、编制使用和编制流动等。

各级政府部门根据编制计划和实际需要,对公务员编制进行分配,以保障各领域、各层级的工作需求。

同时,为了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效能和素质,政府还加强了公务员编制的流动管理,鼓励公务员在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之间流动,以促进经验交流和综合素质提升。

二、公务员编制政策的趋势公务员编制政策的发展趋势主要受到政府改革和社会进步的影响,未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势。

1. 稳定增长随着国家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和各级政府职能的扩大,公务员编制总量还将会继续增长。

然而,未来的增长速度可能会相对缓慢,更加注重质量而非数量的提升。

2. 多元发展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未来公务员编制政策可能会更加注重多元发展。

除了普通公务员,政府将会招录更多高技能人才、专业人才和创新人才,以满足不同领域、不同层级的工作需求。

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制度解读

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制度解读

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制度解读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制度是指对事业单位编制管理进行规范和指导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编制是事业单位人员设置和使用的总称,合理的编制管理可以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绩效。

本文将对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制度进行解读,包括背景介绍、组织架构、编制设置与流程、绩效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一、背景介绍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制度的实施是为了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长,编制管理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制度,对于提高机构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组织架构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制度的组织架构主要包括编制管理部门、编制管理委员会和编制管理岗位。

编制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的编制管理工作,包括编制的设置与调整、编制使用情况的监督和评估等;编制管理委员会是编制管理的决策机构,负责制定编制管理政策和规定;编制管理岗位是编制管理的执行层面,负责具体的编制操作和管理。

三、编制设置与流程事业单位编制设置与流程是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

编制设置是指根据事业单位的职能、任务和工作需要,制定合理的编制计划。

在编制设置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各类工作岗位的需求,平衡编制的数量和质量。

编制流程是指编制的审批和调整流程,包括编制计划的编制、编制需求的申报、编制计划的审批和编制调整的审批等环节。

四、绩效评估为了提高事业单位编制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益,绩效评估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绩效评估是指对事业单位编制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的监测和评估,以评估编制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后续的编制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编制使用率、工作效率、员工满意度等,以全面评估编制管理的情况。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制度是为了提高事业单位工作效率和绩效的一项重要政策。

通过合理的编制设置与流程、科学的绩效评估,可以进一步优化事业单位的组织架构和人员配置,提高工作效能。

公务员编制各类编制解析

公务员编制各类编制解析

公务员编制各类编制解析公务员是指受聘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及其他公共机构,从事专业工作并享受相应待遇的人员。

公务员编制则是指政府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和职能要求,在一定范围内组织和管理公务员队伍的工作制度。

一、行政编制行政编制是公务员编制的主体,也是最常见的一类编制。

行政编制从事行政管理、执法执纪、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工作。

行政编制的人员在政府机关及其直属事业单位中工作,负责政府的决策执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工作。

行政编制的岗位范围广泛,包括各级政府部门、行政机关和公共事业单位,如国家机关、地方政府、公安、司法、卫生、教育等部门。

二、事业单位编制事业单位编制是公务员编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业单位编制的人员从事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医疗卫生、文化艺术等专业工作。

事业单位编制的人员不属于政府机关,但其管理体制和用人制度大致与行政编制相似。

事业单位编制的岗位范围包括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医院、美术馆、图书馆等。

三、国有企事业单位编制国有企事业单位编制是公务员编制的特殊形式。

国有企事业单位编制的人员既承担了企业管理职能,又具备了公务员的身份和待遇。

其工作性质既具有生产劳动的属性,又有公共管理的属性。

国有企事业单位编制的人员从事经济发展、市场运作、公共服务等工作。

国有企事业单位编制的岗位范围包括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等。

四、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编制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编制是公务员编制的另一种形式。

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从事各级政府行政和专业技术工作,但与行政编制人员的身份、权益以及考核评价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编制的人员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地方公务员,即在地方政府机关及其直属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另一类是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如大学校长、科研院所所长等。

公务员编制的设立和管理,旨在保证政府及公共机构的正常运行和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各类编制的设立,充分体现了公务员队伍的专业属性和多样化需求。

同时,公务员编制也确保了从事行政、科研、教学等各方面工作的人员能够享受到相应的待遇和权益。

事业单位xxx法律法规与政策解读

事业单位xxx法律法规与政策解读

事业单位xxx法律法规与政策解读事业单位法律法规与政策解读事业单位是指由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共同出资或由一个单位或个人独资设立,依法独立承担责任,自负盈亏,管理独立、人事独立的社会公共服务组织。

事业单位的运行需要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本文将对事业单位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解读。

一、事业单位的法律法规1. 事业单位法事业单位法是我国对事业单位进行管理的基本法律。

该法规定了事业单位的组织形式、经济管理、财务制度、人事制度等方面的要求。

事业单位根据其不同的性质和任务,可以选择以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形式来组织。

2. 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是我国用人单位与员工之间的基本法律,也适用于事业单位。

该法规定了劳动关系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自愿、合法权益、互相尊重等。

事业单位需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要求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3. 行政法规除了上述的事业单位法和劳动合同法,事业单位还需要遵守相关的行政法规。

例如,事业单位管理条例、招聘和录用人员规定、薪酬管理办法等。

二、事业单位的政策解读1. 绩效考核政策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政策是对事业单位工作绩效管理的要求。

绩效考核政策可以科学评价事业单位的整体表现,激励和引导事业单位员工的工作动力。

绩效考核政策的具体形式和内容各地有所不同,但基本原则是客观公正、量化指标和综合评价。

2. 薪酬政策事业单位的薪酬政策是对员工薪酬的管理规定。

薪酬政策应符合公平、合理、透明的原则,根据员工的岗位、能力、贡献和市场行情等因素进行调整。

薪酬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到事业单位的运行经费、员工待遇和激励等方面的因素。

3. 培训发展政策事业单位的培训发展政策是为了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和能力水平。

培训发展政策包括内部培训、外部培训、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等方面。

事业单位应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和政策,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培训机会和发展空间。

4. 社会保障政策事业单位的员工享受与其他劳动者一样的社会保障待遇,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

事业单位编制管理规定解读

事业单位编制管理规定解读

事业单位编制管理规定解读事业单位是以提供社会公益服务为目的,依法独立承担责任、自主管理、自负盈亏的非营利性法人组织。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编制管理,保障其正常运行和发展,我国制定了相应的事业单位编制管理规定。

本文将对事业单位编制管理规定进行解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一、编制的概念和分类编制是指按照规定的职数和职务设置,确定并配备相应的人员组成的工作单位。

事业单位编制按照所属系统、级别和类别进行分类。

所属系统一般包括行政管理体制、基层社会组织和事业单位等;级别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区)级;类别主要有教育、卫生、文化、科研等。

二、编制设置和管理事业单位编制设置应当遵循科学合理、统筹兼顾、公开公正、按需安排的原则。

各级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实际需求,结合预算、人员经费和资源配备情况,合理确定编制数。

编制数的调整应当通过程序合法进行,确保编制体系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编制管理主要包括编制审批、编制变动和编制使用三个方面。

编制审批是指对事业单位编制的设立、调整和撤销进行审批,应当依法合规进行。

编制变动是指事业单位编制数的变更,包括扩编、缩编、调整等,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和管理要求进行。

编制使用是指合理安排和有效利用编制资源,发挥编制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编制规范和监督为了确保事业单位编制的公正、公平和合法,需要加强编制规范和监督。

一方面,应当建立健全编制管理制度,明确编制的设立、调整和使用的程序和要求,建立编制档案和信息管理系统,完善编制的安排和监管。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编制管理的监督,建立健全内部和外部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编制管理中的问题和不正之处。

四、编制与发展的关系编制与事业单位的发展密切相关。

合理的编制设置和管理,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推动事业单位的创新发展。

同时,事业单位的发展也对编制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要及时调整和优化编制设置,适应新的工作需求和发展方向。

考编制知识点总结

考编制知识点总结

考编制知识点总结一、编制的概念及作用1. 编制的定义编制是指按照单位的规模、性质、类型以及其服务对象的需要,确定单位所需的人员和岗位数量,以及人员在单位内部的分布、布局和配置,是组织经营管理的基本环节之一。

2. 编制的作用(1)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优化利用(2)明确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岗位的职责范围,实现分工合作(3)保障人力资源需求,满足组织业务发展的需要(4)为人力资源的培训、聘用、考核、激励和晋升提供依据(5)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二、编制的基本原则1. 合理性原则编制要求不可超越工作量、职责、工作内容等范围,确保编制数量与工作负荷相适应。

2. 经济性原则编制要合理控制,并且节约使用编制资源,避免浪费。

3. 灵活性原则编制应该具备一定的灵活度,根据工作需要进行调整,保障工作的顺畅进行。

4. 公平公正原则编制的分配应该公平公正,避免利益分配的不公平现象。

5. 适度原则编制要按照单位的规模、性质确定,既不过多,也不能过少,以满足单位的运营需要。

三、编制的管理1. 编制计划的编制(1)确定编制计划的目标和任务(2)搜集相关数据和信息(3)组织编制计划编制(4)进行编制计划的审核和调整(5)制定编制计划的实施方案2. 编制的审批(1)编制计划的审批程序(2)编制计划的审批流程(3)审批机构的组成和职责3. 编制的调整(1)编制调整的原因和依据(2)编制调整的程序和方法(3)编制调整的管理4. 编制的调配(1)编制调配的依据和要求(2)编制调配的流程和程序(3)编制调配的重点问题5. 编制的监督(1)编制监督的目的和任务(2)编制监督的主体和对象(3)编制监督的方法和手段6. 编制绩效评价(1)编制绩效评价的目的和意义(2)编制绩效评价的内容和指标(3)编制绩效评价的方法和程序四、编制的实践环节1. 编制计划(1)编制计划的内容和要求(2)编制计划的编制方法和程序(3)编制计划的审批和发布2. 编制调整(1)编制调整的原因和依据(2)编制调整的程序和方法(3)编制调整的管理3. 编制调配(1)编制调配的依据和要求(2)编制调配的流程和程序(3)编制调配的重点问题4. 编制审批(1)编制审批的程序和流程(2)编制审批的组织和职责(3)编制审批的实际操作5. 编制监督(1)编制监督的目的和任务(2)编制监督的主体和对象(3)编制监督的方法和手段六、编制的相关政策1. 编制管理政策(1)编制管理的意义和作用(2)编制管理的基本原则(3)编制管理的政策目标和任务2. 编制计划政策(1)编制计划的内容和要求(2)编制计划的编制方法和程序(3)编制计划的审批和发布3. 编制调整政策(1)编制调整的原因和依据(2)编制调整的程序和方法(3)编制调整的管理4. 编制调配政策(1)编制调配的依据和要求(2)编制调配的流程和程序(3)编制调配的重点问题5. 编制审批政策(1)编制审批的程序和流程(2)编制审批的组织和职责(3)编制审批的实际操作在编制管理中,需要严格遵循行政法规、制度规定,确保编制管理工作合法合规。

机构编制培训课件(机构编制政策要点及纪律要求)

机构编制培训课件(机构编制政策要点及纪律要求)

03
机构编制管理流程
机构设立与撤销
总结词
明确规定、严格审核
详细描述
机构设立与撤销是机构编制管理的重要环节,需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对申请设立 或撤销的机构进行严格的审核和评估,确保其符合政府职能定位和发展需要。
编制核定与调整
总结词
科学合理、动态调整
详细描述
编制核定与调整是保障机构运行效率和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关键措施。通过对机 构职能、工作量、人员结构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科学核定人员编制数量和结构, 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以满足机构运行的需要。
机构编制纪律的重要性
保障党和国家机关的正常运转
机构编制纪律是维护党和国家机关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它能够确保各级组织机构按照法 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避免出现混乱和无序状态。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机构编制纪律要求各级党政机关转变职能,优化组织结构,提高行政效率,更好地服务人 民群众。
防止腐败行为
机构编制纪律是防止和纠正滥用职权、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的重要手段,它能够规范各级 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机构的设立、调整、撤销、合并等行为,防止权力 滥用和利益输送。
责任追究的方式和程序
方式
纪律处分、组织处理、经济处罚 等。
程序
立案、调查、审查、处理、执行 等。
责任追究结果的处理
处理结果
根据责任大小和情节轻重,给予相应 的纪律处分、组织处理或经济处罚。
处理方式
通报批评、警告、记过、降级、开除 等。
THANKS
感谢观看
机构编制培训课件
目录
• 机构编制政策要点 • 机构编制纪律要求 • 机构编制管理流程 • 机构编制监督检查 • 机构编制责任追究

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政策解读

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政策解读

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政策解读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政策是指针对事业单位的组织编制和人员管理方面的政策规定和实施细则。

这些政策旨在规范事业单位的编制设置、人员配备、职位职责等方面,以提高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和工作质量。

本文将对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政策进行解读,让读者对其内容和要求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编制管理政策的背景和目的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服务机构,其编制管理直接关系到公共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

为加强事业单位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编制管理政策应运而生。

其背景和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保障公共服务需求:编制管理政策的制定旨在适应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

2.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编制管理政策,事业单位可以按照合理的编制设置和人员配备,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规范用人制度:编制管理政策旨在规范事业单位的用人制度,避免人员配备过剩或不足,保证岗位职责的履行。

4.优化资源配置:编制管理政策的制定可以合理配置事业单位的各类资源,发挥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编制管理政策的基本原则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政策的制定以一系列基本原则为指导,确保政策实施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以下是编制管理政策的基本原则:1.公平公正原则:确保编制设置和人员配备的公平公正,坚持择优录用和公开竞争的原则。

2.科学合理原则:根据事业单位的具体工作需要,合理进行编制设置和人员配备,避免过剩或不足。

3.岗位适用原则:根据各个岗位的特点和职责,确保每个岗位人员的适应性和职业能力。

4.综合考虑原则:综合考虑事业单位的规模、业务特点和经费支持等综合因素,进行编制管理决策。

三、编制管理政策的具体内容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政策主要包括编制设置、编制调整、人员配备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下面将对这些内容进行解读:1.编制设置:根据事业单位的规模和业务需要,确定相应的编制设置,包括各类岗位和职能部门。

根据工作需要的变化,可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革。

2.编制调整:根据事业单位的工作需要和组织调整,对编制进行调整和优化。

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及执行政策解读

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及执行政策解读

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及执行政策解读在2023年,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及执行政策将继续按照国家财政法规定进行,实现集中统一、科学规范、预算监督和透明公开,以促进事业单位的稳健发展和公共财政的合理运行。

一、预算编制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应该坚持科学规范原则,贯彻合理经济原则,尽量减少浪费,促进预算资源的有效运用。

预算编制应按照国家财政工作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经过逐级审核、审定等环节,实现集中编制,科学规范,灵活调整。

二、预算执行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事业单位应严格执行预算,保证预算资金的安全性,确保预算资金的使用符合财政法规的规定。

事业单位执行预算时,要科学决策,合理分配,确保资金的有效合理运用。

预算执行中还要注重成本控制,做好预算报告,确保预算的透明度。

三、预算监督事业单位预算监督是国家财政运行的重要环节,应按照国家财政法规定机制实行,强化财务公开、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管,确保预算的执行效果和合法性。

在预算监督中,要重点关注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财务收支状况、资金使用情况等方面,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四、预算公开预算公开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建立完善的预算公开制度,实现预算的公开和透明。

通过预算公开,使社会公众了解预算的情况,促进政府工作的透明化,进一步提高财政预算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同时,预算公开也有助于扩大社会财政民主,促进公共财政运行更加公正合理,强化政府公信力和公共服务意识。

总体来说,我们应秉持科学规范原则,加强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公开,推进公共财政的扁平化管理,实现平衡和协调。

预算编制及执行将起到关键作用,我们应根据国家政策,加强预算制度建设,发挥预算的作用,促进事业单位事业和国家财政的合理运行。

《2021年崇川区城市建设计划》政策解读

《2021年崇川区城市建设计划》政策解读

《2021年崇川区城市建设计划》政策解读为努力建设“长三角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首位区”,着力打造“高端产业城、创新活力城、文明品质城、水韵生态城、平安幸福城”,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崇川建设崭新篇章,根据区情实际,特编制此计划。

一、编制原则2021年崇川区城市建设计划编制,坚持“量入为出、尽力而为,突出重点、有序安排,综合平衡、稳促发展”原则,以“保续建扫尾、保重点民生、保高质量发展”为前提,结合崇川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内容,同时兼顾了市、区各类建设规划及计划。

二、编制内容1、编制范围。

崇川区范围内,含各片区和国有企业实施的城市建设项目。

2、编制领域。

涵盖市政道路、园林绿化、水环境治理、老小区整治、城管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养护、片区开发建设、政府投资代建、校舍加固及修缮、房屋征收(协议搬迁)、土地出让、安置房建设、历史街区保护、配套教育建设,共14大类。

3、编制分类。

按照项目出资渠道分为六个板块:区本级、崇川经济开发区、港闸经济开发区、市北高新区、任港湾五龙汇片区和国有企业实施项目。

按照项目实施等级分为A、B、C三类:A类确保当年实施,B类根据资金平衡情况确定当年是否实施,C类目前只做前期研究。

三、项目安排2021年崇川区城建计划共涉及十四大类712项,计划总投资约624.92亿元,当年支出约176.28亿元。

其中,续建项目162个,计划总投资约271.46亿元,当年支出约69.65亿元;新建项目524个,计划总投资约320.45亿元,当年支出约125.85亿元;前期研究项目26个,计划总投资约33.01亿元,当年支出约0.20亿元。

(一)区本级财政投资项目区本级财政投资项目共十一类531项,计划总投资约227.21亿元,当年支出约71.47亿元。

其中,城建类175项、政府投资类60项、校舍加固修缮类2项、房屋征收类215项、土地出让类79项。

(二)国有企业实施项目国企实施项目分为安置房建设、历史街区保护、配套教育建设共三类61项,计划总投资约295.00亿元,当年支出约87.87亿元。

事业单位编制制度详解

事业单位编制制度详解

事业单位编制制度详解事业单位编制制度是指在我国公立事业单位中,对人员编制的管理制度。

该制度旨在规范事业单位人员数量、结构和规模,保障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本文将详细解析事业单位编制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事业单位编制的概念与特点事业单位编制是指依据国家规定,根据事业单位的经费、任务、功能等因素,核定各类事业单位所需人员的数量、岗位设置及编制规模。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公平合理:事业单位编制制度要求依据公务员法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编制,保证编制数量和岗位设置的公平合理性。

2. 适应性强:事业单位编制制度要求根据事业单位的任务需求和经费状况进行编制,灵活适应不同单位的需求。

3. 稳定性高:事业单位编制制度一般通过领导机构的审批才能进行调整,保证编制数量和岗位设置的稳定性。

二、事业单位编制的管理程序事业单位编制的管理程序主要包括编制计划、核定编制、编制调整和编制使用等环节。

1. 编制计划:根据事业单位的任务需求和编制所需经费,编制单位需要制定编制计划,明确编制数量和岗位设置。

2. 核定编制:编制计划编制完成后,相关部门会进行审核和核定编制数量,确保编制计划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3. 编制调整: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编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对于编制数量和岗位设置有变动的情况,需要经过相关程序进行调整。

4. 编制使用:编制核定后,事业单位可以根据编制数量招聘人员,根据岗位设置进行安排和管理,确保编制的有效利用。

三、事业单位编制的管理标准与流程事业单位编制管理的标准和流程主要由国家事业单位管理主管部门和地方事业单位管理机构进行管理和规范。

1. 管理标准: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标准涵盖编制数量、岗位设置、编制调整等方面。

管理标准旨在确保编制数量合理、岗位设置科学,并在需要时进行调整。

2. 管理流程:事业单位编制的管理流程包括编制计划制定、核定编制、编制调整申请和审批、编制使用等环节。

这一流程旨在确保编制的合规性和科学性。

机构编制业务讲解

机构编制业务讲解

某市教育局机构改革案例
改革背景
随着教育领域的发展和变化,某市教育局需要进 行机构改革以适应新的教育需求。
改革措施
对原有机构进行调整,设立新的部门和岗位,明 确职责和权限,优化工作流程。
改革效果
提高了教育局的工作效率,加强了对全市教育工 作的管理和指导,推动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某省公安厅编制调整案例
机构编制工作的原则
依法依规
机构编制工作应当遵守国家法律 法规、自治条例和规章的规定, 确保机构的设置、职能配置、人 员编制等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精简高效
机构编制工作应当注重提高效率 ,优化组织结构,减少层次和中 间环节,确保机构设置科学、职 能配置合理、人员编制精干。
动态调整
机构编制工作应当根据经济社会 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机构的设 置、职能配置和人员编制,确保 机构编制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
机构
指按任务性质、上下层次和业务分工的不同,所设置的各级机关及其分支机构。
编制
指一定社会组织的人员规模、领导职数和人员配置的统一规定。
机构编制工作的意义
01
保障国家机关的正常运转
机构编制工作是保障国家机关正常运转的前提和基础,通过确保国家机关能够履行其职责。
部门管理权限
各级政府部门负责本部门的机构编制 管理工作,按照规定权限进行机构设 置、编制核定和调整等工作。
机构编制管理流程
申请与受理
各级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向同级机构编制 管理部门提出机构编制事项的申请,管理
部门对申请进行受理和初审。
审核与报批
经过审查和论证后,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将 申请报送上级管理部门进行审核和最终审
改革措施
将全县事业单位按照功能和特点划分为不同类型,针 对不同类型的单位采取不同的改革措施。

行政机构编制管理的基础知识和政策规定-6.18

行政机构编制管理的基础知识和政策规定-6.18

(四)管理原则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 制管理条例》规定,机构编制管理工 作“应当按照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 续发展的要求,适应全面履行职能的 需要,遵循精简、统一、效能的原 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精简。是指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要在保证职能履行的前提下尽量
少而精,使整个行政系统精兵简政。我国宪法第27条明确,一切国家
行政机构编制管理基础知识 和政策规定
主 要 内 容
一、基础知识
二、职能管理
三、机构管理 四、编制管理
五、领导职数管理
六、机构改革简介
主 要 内 容
一、基础知识
二、职能管理
三、机构管理 四、编制管理
五、领导职数管理
六、机构改革简介
一、基础知识
(一)基本概念 (二)范围和对象 (三)管理体制 (四)管理原则
(2)党派机关
• 中国共产党机关:中央组织、地方组织、
基层组织。
• 民主党派机关: 8 个民主党派(民革、
民盟、民建、民主促进会、农工民主党、 致公党、九三学社、台盟)。
(3)政协机关
全国委员会、地方委员会。
市、县政协。
(4)群团机关
中央 22 个:工、青、妇、文联、作协、科协、 侨联、法学会、对外友协、新闻工作者协会、 台联、贸促会、残联、红十字总会、外交学会、 宋庆龄基金会、黄埔同学会、欧美同学会、思 政会、中华职教社、工商联、计生协会。 省级 19 个:没有外交学会、宋庆龄基金会、欧 美同学会、中华职教社,多一个哲学社科联
• 责任包括达到一定的管理目标的义务以及因未达标或行
为失范要承担的责任。
职能的载体
• 职能的载体,法律、行政法规 、 “三定”规定。 • 最重要、最集中、最系统的载体是“三定”规定,

事业单位的政策法规解读与适用

事业单位的政策法规解读与适用

事业单位的政策法规解读与适用事业单位是指由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团体等单位创办,依法独立承担经济责任,为公益目的服务的法人组织。

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组织,事业单位的运营需要遵守一系列的政策法规。

本文将对事业单位的政策法规进行解读,并探讨其适用情况。

一、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及法律依据根据《事业单位法》,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主要包括出资设立、事业单位法人资格、事业单位行为、事业单位法人财产、事业单位分立或合并等方面的规定。

此外,还有一系列相关法律文件对事业单位的运行进行规范,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等。

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招聘与选拔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招聘与选拔是事业单位运行的基础。

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规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采用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方式进行选拔,确保人员的公正、公平与公开。

还有一些特殊岗位需要进行专业性评估,以确保人员的岗位匹配度。

三、事业单位的薪酬管理制度事业单位的薪酬管理制度是保证工作人员合理收入的重要手段。

根据《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岗位性质、层级、绩效等因素,制定相应的薪酬政策。

此外,还应当注重激励机制的建立,通过激励性薪酬等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与奖励制度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与奖励制度是对工作人员工作表现进行管理与激励的重要方式。

根据《事业单位人员奖励条例》,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与目标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建立定期的绩效考核机制。

并根据绩效考核结果,给予相应的奖励,以激励工作人员积极工作。

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与资产运营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与资产运营是保障其正常运行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同时,事业单位还可以通过合法的资产运营手段,增加其财务收入,提高自身的经济实力。

政策编制情况汇报

政策编制情况汇报

政策编制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根据公司要求,我对政策编制情况进行了汇报。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认真落实各项政策要求,努力推动政策的贯彻执行和落地落实工作。

具体情况如下:一、政策宣传和解读。

针对国家政策的发布和调整,我们及时组织全体员工进行政策宣传和解读工作,确保每一位员工都能够清晰了解政策内容和影响。

同时,我们还通过内部培训、宣传资料等形式,加强对政策的解读和宣传,提高员工的政策意识和执行力。

二、政策落实和执行。

针对各项政策要求,我们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落实方案和执行细则,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政策的落实和执行到位。

在执行过程中,我们加强了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确保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三、政策效果评估。

为了全面了解政策的实施效果,我们积极开展政策效果评估工作,通过数据分析和实地调研等方式,深入了解政策的实际影响和效果。

同时,我们还主动收集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政策执行的方式和方法,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四、政策建议和改进。

针对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及时总结经验,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改进措施,希望能够进一步完善政策执行的机制和方式,提高政策的执行效率和质量。

同时,我们还积极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为政策的执行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总的来说,我们在政策编制情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希望领导能够给予指导和支持,帮助我们进一步提高政策编制的能力和水平,为公司的发展和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

事业编涉及到法律规定(3篇)

事业编涉及到法律规定(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编制管理日益受到关注。

事业编涉及的法律规定是确保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基石。

本文将从事业编的概念、法律法规体系、主要法律规定以及实施与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事业编的概念事业编,即事业单位编制,是指国家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岗位设置、职务晋升、工资待遇、退休养老等方面的制度安排。

事业编具有以下特点:1. 公共性:事业编涉及的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社会公益,体现了国家对事业单位的宏观调控。

2. 专业性:事业编要求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满足事业单位履行职能的需要。

3. 稳定性:事业编工作人员的岗位、职务、工资待遇等相对稳定,有利于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

二、事业编法律法规体系我国事业编法律法规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层次:1. 宪法:宪法是我国事业编法律法规体系的基础,规定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的基本原则。

2. 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对事业编的设立、管理、保障等方面作出规定。

3. 行政法规: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等,对事业编的具体实施进行规范。

4. 部门规章:如《事业单位岗位聘用管理办法》、《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管理办法》等,对事业编的细节进行补充。

5. 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对事业编进行补充和细化。

三、事业编主要法律规定1. 事业编的设立与调整《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规定,事业单位编制的设立、调整应当根据事业发展需要,按照国家规定程序进行。

编制调整应当遵循精简、高效、合理原则。

2. 事业编的管理与使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规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岗位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设置、岗位聘用、岗位考核、岗位调整等环节。

3. 事业编的工资待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应当根据其岗位、职务、工作表现等因素确定,并按照国家规定进行调整。

部门预算编制相关政策解读共72页文档

部门预算编制相关政策解读共72页文档

北京市财政局
7
预算处
严格控制举办文艺晚会和节庆演出,不得使用财政资金举办营业 性文艺晚会,不得使用财政资金高价请演艺人员,不得与企业联名举 办营业性文艺晚会和节庆演出
各类研讨会、论坛活动严格按照清理同意保留的项目开展,已取 消的项目一律不予安排资金。
同意开展的各类活动,要按照厉行节约的原则,严格预算管理, 切实控制和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其中拟保留的16项市级节庆、论坛、 展会活动经费在2013年预算规模的基础上压缩比例不低于30%;其他同 类型活动参照30%比例进行压缩。
北京市财政局
8
预算处
三、不遗不漏,推进综合预算编制
按照综合预算的原则,各部门应按照规定,将属于部门预算管理范 围的单位和资金,全部纳入部门预算进行统一编报,所有资金应统筹安 排用于各项支出,提升部门预算收支的完整性。
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预算编报审核,各单位要准确、完整地编制非 税收入全年预算,确保非税收入足额、及时上缴。严格执行资产出租出 借、对外投资担保等财政审批制度,出租、出借及处置收入纳入预算管 理。
2014年部门预算编制 相关政策解读
北京市财政局预算处 2013年9月
汇报提纲
第一部分 2014年部门预算编制总体要求
第二部分 2014年部门预算编报口径、方法
北京市财政局
3
预算处
第一部分 2014年部门预算编制总体要求
一、了解形势,统筹兼顾编制部门预算 二、厉行节约,严格控制行政成本 三、不遗不漏,推进综合预算编制 四、夯实基础,加强经费预算审核 五、提升效益,推进预算绩效管理 六、强化约束,提高年初预算批复率
办公设备:严格控制超标准配置办公设备,切实防止铺张浪费。 节庆、研讨会、论坛、展会等活动:按照中央和市委、市政府 工作要求,开展节庆活动须按规定完成立项审核程序后,才能申报相 关预算支出。其中,以市委、市政府名义举办的节庆活动必须报党中 央、国务院审批,以市级部门名义举办的节庆活动须归口报市委、市 政府审批。未获批准的活动,不能使用财政资金安排预算。

公务员编制政策

公务员编制政策

公务员编制政策公务员编制政策是指国家对公务员编制数量、管理、使用等方面所制定的政策措施。

公务员编制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依法设立的单位依法组织和管理公务员的总体规模和结构,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公务员编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维护国家政权稳定、提高行政效能、保障公务员队伍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公务员编制政策的背景和意义公务员编制政策的制定是根据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旨在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提高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实现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现代化。

公务员编制政策具有以下几方面的背景和意义:1. 适应发展需求: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公务员编制政策需要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公务员队伍的规模与结构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

2. 提高行政效能:公务员是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承担着国家治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

公务员编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能够促进行政效能的提高,减少冗员和闲置编制,提高公务员队伍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3. 保障公务员权益:公务员是国家的重要劳动力资源,公务员编制政策的制定要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包括工资福利、晋升机会、培训发展等方面的权益,提高公务员的职业满意度和工作积极性。

二、公务员编制政策的基本原则公务员编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公务员队伍的合理规模、优化结构以及高素质的建设:1. 合理规模:公务员编制的数量应根据国家发展需求和行政管理的要求进行合理规划,不能过大或过小,要兼顾机关工作需要和财政负担的平衡。

2. 公开公正:公务员编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应该公开透明,遵循公平竞争原则,确保招录程序和选拔标准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杜绝利用关系和腐败现象。

3. 灵活调整:公务员编制政策需要根据国家发展的需要和行政管理的变化进行灵活调整,及时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保证公务员队伍的结构和素质与时俱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制内容和政策解读一、编报的主要内容编报内容主要有两项:3-5年三年建设规划和项目申请书。

第一部分3-5年项目建设规划编报的任务说明:(一)学校现状简述学校基本情况(学校办公室负责);特色重点学科建设、省级重点学科建设、教学实验平台建设、科研平台和专业能力实践基地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分类编写,由各牵头部门会同各申报单位、部门负责)。

(二)指导思想规划的方针(理念)、战略思想以及总体考虑(分类编写,由各牵头部门会同各申报单位、部门负责)。

(三)总体目标(由学校办公室、发展规划处、财务处负责)1.总体建设目标;2.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可行性分析。

(四)主要建设内容1. 特色重点学科建设类项目建设目标(要有具体的考核指标)及必要性分析;各项任务的具体建设计划(具有可操作性、与建设目标密切呼应);学校的政策措施;实施周期与步骤;资金预算与用途等。

2.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类项目建设目标(要有具体的考核指标)及必要性分析(分类编写,由学科建设办会同各申报单位、部门负责);建设任务(围绕建设目标展开)(分类编写,由学科建设办会同各申报单位、部门负责);规划期内各建设项目及内容(分具体项目编写,由学科建设办会同各申报单位、部门负责)等。

3.教学实验平台建设类项目建设目标(要有具体的考核指标)及必要性分析(分类编写,由教务处会同各申报单位、部门负责);建设任务(围绕建设目标展开)(分类编写,由教务处会同各申报单位、部门负责);规划期内各建设项目及内容(分具体项目编写,由教务处会同各申报单位、部门负责)等。

4.科研平台和专业能力实践基地建设类项目建设目标(要有具体的考核指标)及必要性分析(分类编写,由科技处、教务处会同各申报单位、部门负责);建设任务(围绕建设目标展开)(分类编写,由科技处、教务处会同各申报单位、部门负责);规划期内各建设项目及内容(分具体项目编写,由科技处、教务处会同各申报单位、部门负责)等。

5.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类项目建设目标(要有具体的考核指标)及必要性分析(分项目编写,由信息中心、图书馆、后勤处、基建处等分别负责);基础设施维修改造、校园网基础条件、数字图书信息资源和共享平台三方面建设任务的具体建设计划(围绕建设目标展开)(分项目编写,由信息中心、图书馆、后勤处、基建处等分别负责);规划期内各建设项目及内容(分项目编写,由信息中心、图书馆、后勤处、基建处等分别负责)等。

6.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类项目建设目标(要有具体的考核指标)及必要性分析(分类编写,由人事处负责);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科研创新团队培育与扶持、师资队伍培训与交流三个方面建设任务的具体建设计划(具有可操作性、与建设目标密切呼应)(由人事处负责);学校的政策措施(由人事处负责);实施周期与步骤,资金预算与用途(由人事处负责)等。

(五)建设资金预算及主要用途(由学校办公室、财务处负责)1. 规划总资金预算及年度预算2.中央专项资金及主要用途3. 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及主要用途4. 学校自筹资金来源及主要用途5. 其他资金来源及主要用途(六)建设项目实施组织及进度安排(由学校办公室、财务处负责)(七)预期效益分析(分类编写,由各牵头部门负责,会同项目申报单位、部门编写)。

(八)保障措施包括管理机制、管理队伍、环境条件、资金筹措、政府采购、集中支付等。

(由学校办公室、财务处负责)(九)建设规划中的附表1《学校基本情况表》由发展规划处、财务处负责。

(十)第二部分项目申请书编报的任务说明:项目申请书的编写由各项目申报单位、部门负责编写。

第三部分编报中的注意事项(一)所有建设项目计划表中的实验室建设类项目中的环境改造支出不得超过本项目支出总额的5%。

(二)所有建设项目中的大型仪器设备(单位价值万元及以上的仪器设备)都要有专家论证和价格询证材料。

(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计划表”中的基础设施维修改造类项目需另附详细的改造实施方案及造价预算方案。

(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计划表”中的软件开发、资源数据库开发类支出,需另附可行性论证材料,包括需求分析报告、开发技术方案及专家论证意见。

(五)“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项目计划表”中的各项目均需另附详细的项目计划实施方案及预算支出用途说明。

(六)“条件类”项目现状汇总表(规划中的附表4-1)由资产管理处协助填写。

(七)“条件类”项目建设目标汇总表(规划中的附表4-2)由各申报单位、部门负责,资产管理处配合填写。

(八)“项目申请书”中的学校基本情况部分由财务处填写后及时通知各单位、部门按统一数据填报。

(九)“项目申请书”中的申请资金只需填总额,其中中央财政和地方自筹配套数字暂不填列。

(十)“项目可行性报告”中的实施周期,除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类项目外,其他全部写“一年”。

(十一)“项目可行性报告”中的进度与计划安排,除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类项目外,其他全部要在一个自然年度内完成。

二、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地方高校省级重点学科建设、教学实验平台建设、科研平台和专业能力实践基地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及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等五个方面。

专项资金使用范围涵盖了本科教学、研究生教育、科研工作和社会服务等高校工作的很多方面,也兼顾了学校硬件、软件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自己急需的、有特色的领域和项目进行申报。

1.省级重点学科(1)规划建设范围: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基地条件建设。

(2)具体建设内容:省级重点学科是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经一定程序确认并给予重点建设的学科,这些学科反映所在高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

具体支持建设范围是省级重点学科所属的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或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的科研仪器设备购置、更新、改造及自主研制,支持其所属的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的专业图书资料购置。

平台建设要满足地方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行业发展的需求,统筹考虑学科内各创新团队的实际需要。

(3)预期开支范围:设备购置费、图书购置费、电子文献购置费、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所必须的环境条件改造费(环境改造经费不得超过项目总预算的5%)。

2.教学实验平台(1)规划建设范围:基础教学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建设。

(2)具体建设内容:支持高校基础实验室、专业教学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购置、更新与补充。

高校应加强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深化实验室体制改革,切实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推进资源共享。

(3)预期开支范围:设备购置费、教学软件购置费及实验平台建设所必须的实验室环境条件改造费(环境改造经费不得超过项目总预算的5%)。

3.科研平台和专业能力实践基地(1)规划建设范围:构建科研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科研平台、工程训练中心、创新基地、实训实践基地。

(2)具体建设内容: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科学构建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体系与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支持如下条件建设项目:A.支持学生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及培养学生科研实践能力的实验平台建设;B.支持工科、工程教育专业校内共享的工程训练中心建设;C.支持体现学校办学特色、以实现“产、学、研”结合为目标的学生开放创新实验(实践)基地建设;D.支持校内的专业实践基地建设。

(3)预期开支范围:设备购置费、教学软件购置费及基地建设所必须的环境条件改造费(环境改造费不得超过项目总预算的5%)。

4.公共服务体系(1)规划建设范围:校园水、电、气、暖等主要基础设施更新和节能改造;校园网络基础条件建设;数字图书信息资源和共享平台建设。

(2)具体建设内容:A.支持校园的供电、给排水、供暖、燃气等基础设施维修及环保、节能等改造项目;B.支持校园网主干网络的建设、改造,结点设备改造、核心设备更新等;C.支持数字化图书信息资源购置、特色数据库开发、大型网络教学资源购置及对上述网络资源提供支持的硬件共享平台(如服务器、工作站、计算机、核心交换机、路由器等)建设,重点支持区域内校际联合的数字图书信息资源、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此类建设应依托同一个共享平台进行统一建设、集中管理。

(3)预期开支范围:修缮费(原材料费、辅助材料费、设备购置费、人工费、设计费、水电动力费、运输费、安装调试费),网络信息设备购置费,数据资料库购置费,软件开发费。

5.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1)规划建设范围: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师资队伍培训和学术交流,创新团队建设。

(2)具体建设内容:A.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基地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和队伍建设。

高层次人才的界定应达到省级特聘教授标准,学校应有明确的人才引进规划。

支持高层次人才的安家费、科研启动费、科研奖励费。

B.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学术交流。

支持高校科学制定师资培养培训与学术交流规划,鼓励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开展交流与合作,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鼓励高校选派国内外高级访问学者,做好实验实践教师队伍的技术、岗位与管理培训,资助教师参与各类专业竞赛。

这里特别要关注的是实验实践老师队伍建设的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

C.科研创新团队建设。

创新团队应有稳定的研究方向,研究骨干相对固定,承担有省部级重点以上研究项目,重点支持研究领域与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及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创新团队建设。

支持创新团队的科研启动费、科研配套费。

(3)预期开支范围:人员经费(专指高层次人才安家费、奖励费用),科研启动经费、科研配套经费、与队伍建设有关的培训费(含国内外培训、交流发生的有关费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