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与艺术

合集下载

《物理与艺术纲》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与艺术纲》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与艺术课程教学大纲Physics and Arts学时数:32学分数:2适用专业:校内各理工科专业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对大学生加强科学与人文素质教育,是近年来教育界普遍接受的教育理念。

在大学教育中如何实现科学与人文、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已经成为各国教育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已经成为当今教育家和科学家共同的理想与追求。

“物理与艺术”课程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同学开设的一门公选课,32学时,2 学分。

“物理与艺术”课程不同于人文类的艺术欣赏等课程,也不同于理工科的大学物理课程。

本课程注重文理结合,教学内容主要是以艺术家和物理学家相互平行的视角来阐述人们对宇宙图像的建立过程和理解;对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的认识。

科学与艺术的共同目的都是以创新的手段来唤起人们意识或潜意识中,对自然和情感的共鸣,只不过它们所使用的“语言”不同。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要打破它们之间的“语言”障碍,分析比较它们在创新意识和思维方法上的共同点,以达到对学生进行科学与人文素质培养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目的。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艺术与物理是人类对世界本体描述的两个不同,但平行、互补的方面,它们都经历了从观察自然,到描绘自然,进而思考自然的平行发展历史。

在发展过程中,尽管艺术家和科学家很少彼此关注对方的工作,但艺术经常预期科学真理的发展,科学的发展也为艺术创造提供不竭的动力和方法。

课程教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人文与科学素养。

自始至终贯彻大学教育教学理念正向更加重视素质教育的方向转变,向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方向转变的观点。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目前本课程安排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引言:物理与艺术;自然哲学到物理学与绘画的开端;乔托的“透视”与伽利略的“参照系”;牛顿与达·芬奇;现代科学革命与现代美术革命;光与色彩的意义;空间的意义与立体主义画派;时间的意义与未来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画派;量子风云与抽象主义艺术;宇宙与人文;对称与不对称;混沌和分形与抽象表现主义画派;东方的艺术之道与西方的科学之道等。

物理与艺术 研究报告论文

物理与艺术 研究报告论文

物理与艺术研究报告论文物理与艺术是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领域,一个探索自然界规律,一个表达情感和思想。

然而,在实际的研究和创作过程中,物理和艺术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点和相互影响。

本研究报告将介绍物理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它们在创新和创造力方面的相互促进。

首先,物理与艺术都追求发现和表达。

物理研究的目标是揭示自然界的规律和机制,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科学理论。

而艺术则致力于创造和表达人类情感和思想,通过各种艺术形式来传达信息。

物理学家通过逻辑和实验来发现事物的本质,而艺术家则通过直觉和创造力来探索人类的内在世界。

其次,物理和艺术在创新和创造力方面相互促进。

物理研究中需要不断创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以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

这种创新思维也可以应用于艺术创作中,从而创造出独特的作品。

相反,艺术家的创造力也可以激发物理学家的灵感,帮助他们突破传统观念,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例如,艺术家的绘画和雕塑作品可以启发物理学家从新的角度观察和理解自然现象。

最后,物理和艺术都强调对细节和精确性的追求。

在物理研究中,精确的实验设计和准确的数据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同样,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需要关注细节的表达和形式的准确性。

这种对细节和精确性的追求使物理学家和艺术家都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他们的创意和观点。

综上所述,物理与艺术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物理学家可以借鉴艺术的创新和创造力,而艺术家也可以从物理学的精确性和方法论中汲取灵感。

这种交流和影响不仅丰富了各自领域的研究和创造过程,也推动了跨学科的发展。

因此,进一步探索物理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创新和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物理与艺术

物理与艺术

物理与艺术物理与艺术(北京邮电大学民族教育学院S16E05班陈世军2016440557)摘要:物理与艺术都是人类理解自然的方式,这两种方式貌离神合,但以一个共同的基本点紧密联系,就是真理的普遍性和人类揭示真理的创造力。

凡是前卫的艺术创作,凡是革命性的物理研究,都会探究到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本质,都追求对世界进行精确而细致的观察,并给予创新性的描述。

本文主要例举牛顿与达·芬奇两人在生平、思想、性格、成就上的异同与我自己的一些感悟。

关键字:牛顿;达·芬奇;物理;艺术;感悟一、物理与艺术李政道教授曾说“事实上如一个硬币的两面,科学与艺术源于人类活动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传统上来说,艺术创造幻象以表达情感,使用的语言是图形和比喻;物理学是一门严格意义上表达自然的实证科学,根植于清晰的数学关系,应用数字和方程表达自然规律。

艺术家以艺术作品表达审美情感;科学家以自然定律描绘客观规律,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将对世界本体认识的不同侧面,各种现象贯穿在一起,经过分析、综合和思考,从而完成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因此,艺术和物理学都是构造模型的活动,它们是人类感悟、认知自然的两种相异又相关的手段。

二、达·芬奇与牛顿达·芬奇是西方古典主义绘画的代名词,他的画作充分显示出对大自然敏锐的观察力,对人物内在细微情感的刻画,以及表现光与影的种种变化,将绘画的写实主义推向了不可企及的高峰。

牛顿是经典物理学的最高峰,被评价为“天才中的天才”。

达·芬奇和牛顿,一个是15世纪最杰出的人物,一个是17世纪的天才;一个是最伟大的艺术家,一个是最伟大的科学家,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两人在生平、思想、性格、信念和成就上的异同。

两人都成长在单亲家庭中。

牛顿的父亲是个不识字的农夫,在儿子出生前几个月死去。

母亲不久后再婚,将年幼的牛顿送到外祖母那里抚养。

小小孩子不得不同继父争夺母爱。

物理与艺术

物理与艺术

物理和艺术对于物理和艺术,我一开始觉得物理是物理,艺术是艺术,两者毫无关联。

因为在我个人看来,物理是与科学相关联的,比较严谨和有逻辑性,而艺术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表达,没有外界的干扰而创作的,更不可能和科学有实质上的关系,但是在听了老师的课后,认识到科学也可以像艺术一样打动心灵,艺术可以通过科学来解释其魅力。

物理与艺术,从来都不是分开的。

“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他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如是说。

而作为科学世界中最耀眼最永恒的物理学与艺术的“爱情”在宇宙被创造之后就绵延至今,并且永世不绝。

对于中西方来说,中国自古以来追求的是实事求是,没有太多的理论去诠释科学或者艺术的本质。

而西方更多的是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例如在中国古代绘画讲究的是其中的意境而非光影的奥妙,中国古代的科学讲究的是实用,造纸是因为需要纸来记录文字,印刷术是书籍需要快速发行的需要。

西方绘画更多的是重视视觉感受,或强烈或舒缓的画面给观者留下深刻影响,西方物理学的发展由伽利略到牛顿,无一不是揭露自然的内在。

所以,对于艺术与物理的结合并且发展,从西方的历史演变中来探求二者的关联会显得更加自然。

从绘画艺术来看,自乔托发现透视原理,到达·芬奇创造现实艺术,再到毕加索引导艺术革命,这是艺术向人类自身的靠拢,比如黄金比例就是人体的比例关系;从物理学的发展来看,自伽利略提出参考系概念,到牛顿用公式来描绘宏观世界,再到爱因斯坦引导的科学革命,这是人类向自身的生存环境,包括物质的研究。

二者之间的代表人物并没有太多交集,甚至可以说是毫无关联,但是物理学和艺术的脚步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下留下相类似的痕迹,这不仅仅是偶然,而是一个必然。

自古以来,艺术探讨的是人类心理情感的变换规律,物理学探讨的则是物质世界的变换规律。

看似没有关联,实际却是组成人类所有活动最基本的两个部分,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缺一而不可。

物理和艺术的关系教学教案

物理和艺术的关系教学教案

汇报人:XX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01 添 加 目 录 文 本
02 物 理 和 艺 术 概 述
物理和艺术的共通 03 性
物理和艺术在教学 04 方 法 上 的 结 合
物理和艺术在课程 05 设 计 上 的 结 合
物理和艺术在教学 06 评 价 上 的 结 合
单击添加文档标题
物理和艺术概述
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的基本性质、结构、相互作用以及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物理具有实验性、理论性和应用性三个特点 物理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力、热、声、光、电、磁等多个方面 物理在人类生产生活、科技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定义: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通过探究的方式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 法。
特点: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物理和艺术中的应用:探究式教学可以将物理和艺术的原理、概念、技巧等知识点融入探究活动 中,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理解物理和艺术的关系,提高对物理和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等。
Hale Waihona Puke 艺术教育中的 物理实验,通 过实验探索艺 术的物理原理,
加深理解。
物理与艺术的跨 学科教学方法, 如将物理实验与 艺术创作相结合, 提高学生的创新 能力和实践能力。
物理和艺术在课程设计上的结合
单击添加标题
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通过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可以观察到美丽的干涉和 衍射图案,这些图案可以作为艺术创作的素材。
艺术的定义: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方式,通过视觉、听觉等形式来传达情感、 思想和观念。
艺术的特性:独特性、审美性、创造性、文化性等。
艺术的表现形式: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

物理与艺术探讨物理与艺术的交叉与融合

物理与艺术探讨物理与艺术的交叉与融合

物理与艺术探讨物理与艺术的交叉与融合近年来,物理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日益引人注目。

两个貌似截然不同的领域,以各自独特的方式探索世界的奥秘,却在某种意义上相互补充、相互融合。

本文将探讨物理与艺术的交叉与融合,以及这种交融对于人类认知和创造力的影响。

一、物理启发艺术创作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以对自然界规律的研究为核心。

然而,并非只有科学家可以从物理中获得启发,艺术家同样也可以通过物理的世界观来进行创作。

比如,画家可以借鉴光学原理,运用色彩、光线和投影等效果来表现画作的立体感和逼真感。

音乐家则可以通过物理中的声学知识,创造出丰富多样的音效和音乐效果。

还有舞蹈家可以利用物理学中关于动力学和重心平衡的原理,展现出独特的身体控制和动作美感。

艺术家通过物理的启发,能够赋予作品更多的深度和创造力。

物理的表征方式和实验手段,为艺术家提供了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创作工具。

二、艺术呈现物理概念艺术作品不仅可以从物理中汲取灵感,还能够将物理概念以艺术的形式传达给观众。

通过艺术的表达方式,抽象的物理概念可以被更广泛的人群所理解和欣赏。

例如,在绘画作品中,艺术家可以运用透视和构图等技巧,展现出物理空间的变化和感知。

同时,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如量子力学的波粒二象性、相对论的时空弯曲等,也可以通过艺术的手法进行视觉化呈现,使观者能够以更直观的方式理解和感受这些概念。

艺术作为一种感性的表达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物理的抽象概念,以及自然界的奇妙之处。

三、交融带来的创新与突破物理与艺术的交融,不仅推动了两个领域的发展,还催生了许多新的创新和突破。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物理原理和工程技术的运用成为了现代建筑的基石。

结构物的稳定性、材料的力学性能等都依赖于物理的研究成果,而同时建筑的外观、空间感和体验感也受到艺术的影响。

再比如,在电子音乐领域,物理的声学原理与艺术的创新手法相结合,催生了许多前卫的音乐风格和电子乐器的发明。

通过对声波特性的研究和应用,音乐家们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音效和音乐体验。

物理与艺术的交融学习物理发现物理与艺术的共通之处

物理与艺术的交融学习物理发现物理与艺术的共通之处

物理与艺术的交融学习物理发现物理与艺术的共通之处物理与艺术的交融:发现物理与艺术的共通之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将物理学和艺术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

然而,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物理与艺术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它们在不同的层面上相互渗透、互为补充。

本文将探讨物理与艺术的交融以及它们之间的共通之处。

1. 视觉艺术中的物理原理视觉艺术是通过光线、颜色、形状等元素展现出来的艺术形式。

其中,光线传播的规律、颜色产生与混合的原理以及形状的变化规律等,都与物理学密切相关。

例如,透视画法中的近大远小原理、光线折射与反射的规律等,都是基于物理学的原理进行实践与应用。

2. 声音艺术中的物理原理声音艺术是通过声波的传播和演绎展现出来的艺术形式。

声波的频率、振幅、共振等物理概念在音乐、戏剧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音乐中的音高、音色、音量等,以及戏剧中的对白播放和声效营造等,都涉及到声波的物理特性。

通过对声波物理原理的理解,艺术家能够在创作中更好地运用声音元素来表达情感和构建氛围。

3. 运动艺术与力学的关系运动艺术,如舞蹈和体操,以及运动表演,如马戏团的杂技和特技表演,都与力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受力的科学,通过掌握运动规律可以有效地进行艺术表达。

例如,舞蹈家通过控制身体的位置、角度和力度来展现出优美的舞姿,这就涉及到了力的平衡、转动和作用的原理。

4. 物理实验与科学艺术物理实验作为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也可被视为一种科学艺术。

物理实验中的仪器设计、实验方案的制定以及实验数据的分析,都需要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思维方式。

在实验中,科学家通过巧妙设计的实验装置,展示出物理规律的奥妙,这无疑是一种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5. 创造力与创新的共通之处无论是物理学家还是艺术家,都需要拥有创造力与创新精神。

物理学的本质是探索世界的真谛,并通过创新解决问题。

而艺术则是通过艺术家的创意和创造力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物理学和艺术均需要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理解,从而在不同领域创造出突破性的成果。

探索物理与艺术的奇妙结合

探索物理与艺术的奇妙结合

探索物理与艺术的奇妙结合自古以来,物理和艺术一直被认为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艺术的重新定义,物理和艺术之间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

物理的规律和艺术的创造力相结合,产生出了一系列令人惊叹的作品和理论。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索物理与艺术的奇妙结合,从而发现它们之间的无限可能性。

1. 光的美妙世界光是物理学和艺术中一个重要的共同主题。

在物理学中,我们通过光的波粒二象性来解释其性质和行为。

而在艺术中,光被用来创造各种视觉效果和传达情感。

通过艺术家的巧思和物理学家的探索,我们开始意识到光的潜在力量和美妙之处。

在绘画和摄影中,艺术家运用光线的明暗变化和色彩效果来表达情感和创造出独特的氛围。

光线在不同的角度照射下,产生出阴影、光斑和反射等视觉效果,从而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和立体感。

同时,物理学的研究也揭示了光的传播和折射规律,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灵感和技术支持。

2. 声音的奇妙旋律声音是另一个物理和艺术相结合的领域。

在物理学中,我们通过声波的传播和振动规律来解释声音的产生和传递。

而在音乐和表演艺术中,声音被用来创造动人的旋律和共鸣的情感。

通过物理学的研究,艺术家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声音的频率、音高和音色等特性,从而在演奏和声乐表演中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同时,艺术家们也通过创造性的手法,如音乐合成和电子音乐等,探索声音的更多可能性,并将其融入到作品中。

3. 艺术中的几何美学几何学是物理学和艺术中的另一个交集点。

在物理学中,我们研究形状和结构之间的关系,探索空间的几何性质。

而在艺术领域中,几何形状被广泛运用于绘画、雕塑和建筑等领域,以表达均衡、对称和美的概念。

艺术家们通过运用几何学的原理,创造了一系列具有独特美学的作品。

几何图形的重复、对称和比例等手法,为作品赋予了一种秩序感和和谐感。

同时,物理学的研究也揭示了许多有关几何学的规律和原理,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4. 科技与互动艺术的融合随着科技的进步,物理和艺术之间的交叉逐渐加深。

物理与艺术

物理与艺术

一、物理与艺术的关系
一、物理与艺术的关系
第二部分
古代中国对宇宙的认识
天阙沉沉夜未央,碧云仙曲舞霓裳。 一声玉笛向空尽,月满骊山宫漏长。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缦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机动静之母
“数”与“理”的完美结合 阳:1 3 5 7….. 阴:2 4 6 8…..
吾道一以贯之
第三部分
语言与图象
三、语言与图像
三、语言与图像
三、语言与图像
三、语言与图像
《乔的大笑》获得普利策新闻摄影大奖
第四部分
物理与艺术的发展简史
物 的 观 念 和 意 志
自 一 个 必 然 存 在 着 的 存 在
我 所 知 晓 的 一 切 都 只 能 来
波尔的贡献
第一部分
科学与艺术的基本关系
第一部分 概述
一、物理与艺术的关系
“学者要收拾精神,并归一路, 如修德而留意于事功名誉,必 无实诣;读书而寄兴于吟咏风 雅,定不深心” 《菜根谭》
一、物理与艺术的关系
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科学与艺术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裸体的马哈
韩熙载夜宴图
春江花月夜
对 称 与 不 对 称
徐策跑城
塞维利亚理发师
第五部分
人与宇宙的关系
五、人与宇宙
五、人与宇宙
五、人与宇宙
五、人与宇宙
五、人与宇宙
五、人与宇宙
五、人与宇宙
五、人与宇宙
五、人与宇宙
物理学史上的第一座通天塔
绝对的、真实的和数学的时间,就其本身而 言,按其本性均匀流逝,不受任何外界事物 左右。 绝对的空间,按其本性保持不动与不变,不 受任何外界事物左右

物理与艺术学习感想

物理与艺术学习感想

物理与艺术学习感想班级:0110109学号:011010915姓名:周灿在写自己对物理与艺术的学习感想的时候,还是先谈谈自己选这门课的初衷吧。

当初选报选修课的时候,当我看到《物理与艺术》这门课程的时候,想到自己的专业是飞设,以后肯定少不了跟物理打交道,所以要多学一点跟物理有关的知识,同时谈到艺术,感觉自己作为一个工科生,应该提高文学方面的素养与底蕴,文理协调发展,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争取成为一个文艺青年吧。

当然最主要的是看到这门课的简介只有寥寥几个字“国家级精品课程”,而且主讲教师是您的名字时,我就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这门课,因为以前听学长说过,在南航不听施大宁的课是一种损失。

当我在第一堂课上吃惊的发现讲课的内容是深入但是浅出,幽默而不失文采时,我就认定,这门选修课我选对了。

在上这门课之前,我对艺术尤其是西方艺术完全是一窍不通,但是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不仅对这些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而且对物理与艺术的联系也多了一些见解。

在写这篇论文之前我还特地到图书馆借了一些有关西方艺术的书籍,虽然自己的认识还十分肤浅但多少有一些收获。

感受最深的还是自己在物理学习方面的收获,以前在中学虽然学习了很多物理知识,但都是理论知识,没有究其学物理的原因和对物理学所研究的本质的思索并为涉及,可以说是学物理的遗憾,还好现在经过了学习,加深了印象,可以说是受益匪浅。

一学期下来,我对这门课程的总体感受是受到了一次感性与理性的熏陶,一次文理思想的交融,一次以全新的视角看事物的方法,一次用哲学联系的思想来认识学科、认识自然的思维方式的更新。

物理与艺术的关系,认为它们相对立、分离的观点比较普遍,即使是在这样的状况下,也有人很早就注意到了物理与艺术之间存在共同点,人们发现,其实在人类早期,物理与艺术就是结合的,有着其内在的联系的。

物理与艺术相互关联,他们在审美方面交会,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每个物理作品同时也是艺术作品。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对思维物理研究的进展,人们越来越发现物理和艺术有其相通、互补的一面。

物理与艺术[整理]

物理与艺术[整理]

物理与艺术一般而言,科学,或者准确的说是自然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之基物理学,与属于人文科学的美术有着巨大的区别。

具体来说,科学的本质就是观察和探究我们周围的世界,试图从已知事物中确定某些潜在的秩序和模式,以客观的语言描述世界,不带任何主观的臆测。

特别是物理学,作为科学的一部分,主要研究无生命的世界,而且力图确认最基本的原理和统一的规律,对人生,对喜怒哀乐毫不涉及。

而美术,是人文科学中艺术的重要部分,艺术是人的艺术,必然与人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者说,美术作品来源于人类主观的一面,它的源泉是人类丰富的想象力,它通过画笔和画布来表现精神世界。

一般而言,美术创作幻象以表达情感,其语言是图形和比喻;物理学是一门严格意义上的实证科学,根植于可观测世界的清晰的数学关系,数字和方程是它通用的表达手段。

从这一层次,科学与艺术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两者之间似乎毫不相干,科学家不需要去关注艺术,而艺术家也不需要去学习物理学定律。

但是,另一方面,物理学和美术又同属于人类文明,属于人类伟大创造力的伟大成果。

如果深入研究物理学思想与美术作品,我们将看到,它们实际上有着密切的联系。

达·芬奇与牛顿的对话:文艺复兴时的物理学与艺术真正的科学和艺术,或者说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和艺术是从文艺复兴开始的。

物理学方面。

真正的物理学是从伽利略开始的,伽利略被誉为自然科学之父,或者物理学之父。

伽利略的伟大贡献之一是他确立了严格的、科学的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使物理学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这里,特别要提到他的两个贡献,其一是在物理学中引入参考系的概念,其二是著名的伽利略相对性原理,这两个概念的重要性对任何一个熟悉经典力学的人都不会陌生,这里,我们会看到它们在艺术领域的应用。

要精确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我们必须寻找另一个物体作为参考,就像在空中高速飞行的飞机,对坐在飞机上的人来说,飞机是静止的,但对地面上的人来说,飞机在高速飞行。

这种作为参考的物体,在物理学中,被成为参考系或者参考物。

从经济学看物理与艺术论文

从经济学看物理与艺术论文

从经济学看物理与艺术论文在经济学的视角下,物理和艺术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每个领域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影响。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致力于研究物质和能量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而艺术则是关于人类创造力和表现形式的领域。

尽管它们看似毫不相关,但在经济学中却有共同点,并且对经济本身产生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物理和艺术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对经济的影响。

首先,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专注于研究宇宙的基本运作原理和规律。

其在技术和工程领域的应用有助于推动技术的发展,改进生产力和产品质量。

这些技术创新直接影响了经济的增长和效率。

同时,物理的发展也推动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资源利用的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然而,在另一方面,艺术作为一种表现形式,则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情感和文化生活。

艺术创作的推动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直接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柱,为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同时,艺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品味,间接地影响了市场的供需关系。

总的来说,物理和艺术在经济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物理通过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经济的实际增长,而艺术则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消费习惯的影响对经济产生着重要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物理和艺术对经济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加以重视和推动。

另外,物理和艺术也在经济学理论中具有一定的参照价值。

例如,在经济学中,物理原理和数学模型经常被用来解决复杂的经济问题,如供需平衡、市场竞争等。

物理学的科学方法和建模技术为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具。

同时,艺术也在经济学领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通过研究人们的文化消费和行为模式,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尽管物理和艺术在表现形式和研究对象上存在巨大差异,但它们在经济学领域的联系和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

无论是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实际经济增长,还是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市场活力,都凸显了物理和艺术对经济的深远影响。

物理与艺术

物理与艺术

物理与艺术——从龚镇雄《音乐与物理》说开去“事实上如一个硬币的两面,科学和艺术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李政道先生如是说。

这是一个深刻而又常常被忽视的问题。

拆分学科、划定方向,这早已成为教育一直以来的惯例,而定向思维也许并不是来自这个惯例的最初目的,却着实深入大多数求学者的心中。

点、线、面,黑、白、灰,红、黄、绿,这些基本的元素,营造极复杂的绘画。

求证科学:简单与复杂。

抽象画,道是无题却有题:流光——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受机械唯物主义的影响,我们很习惯用模型的方法去看待整个世界。

而事实上我们的眼睛因为这样的受意而忽略了对细小之物的微妙与丰富之处的洞察。

传统上说,艺术抒发情感,物理追求理性,二者在表面上是对立的。

但是, 两者均是人类尝试认知真理的手段和对被认知对象(自然)的精确描述。

不同的是,艺术的表现手段是图象和隐喻,而物理的表现手段是数字和方程。

高更《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往何处去?》我们看到,许多艺术作品定位于人类的起源与发展。

与之不谋而合的是,科学的基本命题也正是宇宙是怎样起源的,生命是怎样起源的,人类的未来会怎样。

除此之外的相通点也是不难发现的。

物理与艺术都是建造模型活动。

情感越珍贵,唤起越强烈,反响越普遍,艺术越优秀。

艺术家们,是表现情感真实存在的科学家,按宇宙之道表现人性之浪漫情怀。

自然越深奥,抽象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越伟大。

科学家们,是表现宇宙真实存在的艺术家,按人性之浪漫情怀拥抱宇宙之道。

让我们来关注物理与艺术学上的三大革命:乔托:透视→达·芬奇:艺术体系→马奈:艺术革命↓↓↓伽利略:参照系→牛顿:物理体系→爱因斯坦:物理革命●乔托之前,没有人会看风景。

其原因在于,没有透视原理和对光的意义的曲解。

画面中,观赏者处于几何画面的焦点上,这恰恰对应了伽利略惯性参照系的发现,即相对于自身运动绝对静止的参照系是唯一的。

物理与艺术论文范文怎么写

物理与艺术论文范文怎么写

物理与艺术论文范文怎么写不少人惯于把物理和艺术看成是毫无内在联系的完全不同的东西,其实不然,这两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物理与艺术论文,供大家参考。

物理与艺术论文篇一:《试论物理与艺术》物理与艺术都是惟有人类才拥有的文化现象,传统的教育使物理和艺术分离,从事理工学习的人偏重逻辑思维,从事艺术学习的人偏重形象思维。

但是,物理与艺术之间却以一个共同的基本点紧密地关联在一起,这就是真理的普遍性和人类揭示真理的创造力。

凡是前卫性的艺术创作,凡是革命性的物理研究,都会探究到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本性,都对世界进行精确而细致的观察与描述。

“物理与艺术”不同于人文类的艺术欣赏等课程,也不同于理工科的大学物理课程。

本课程注重文理结合,内容主要是以艺术家和物理学家相互平行的视角来阐述人们对宇宙图像的建立过程和理解;对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的认识。

物理与艺术的共同目的都是以创新的手段来唤起人们意识或潜意识中,对自然和情感的共鸣,只不过它们所使用的“语言”不同。

学习目的之一就是要打破它们之间的“语言”障碍,分析比较它们在创新意识和思维方法上的共同点,以达到提高同学们物理与人文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从物理和文艺的起源与发展历史来看,两者同渊源于实践,同植根于人脑,同来自人脑对实践的反映以及对反映的加工。

当然,物理与文艺以不同形式来表达,以不同事物作为实践对象,从而在知识(包括思维方法、实践方式等)层面彼此不同互异,但一旦深入研究,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试看,中国古代的屈原在《天问》中,一口气提出了一百多个问题,天文地理、博物神话,无不涉及,神妙高远,发人深思;而在那月明星稀之夜,物理学家在思考各种宇宙现象并探究自然界的本质与规律时,都不能不惊叹自然结构的雄伟壮丽。

《庄子》中就有:“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还有十分重要的一点,一个伟大的物理技术家,一个卓越的文学艺术家,都具有强烈的创造欲,都去探究超越表象而追求更深刻的、更普适的、更永恒的东西。

物理和艺术的交叉-将物理与艺术融合,通过艺术形式展现物理概念

物理和艺术的交叉-将物理与艺术融合,通过艺术形式展现物理概念
物理与艺术在表现方式上的互补
物理通过数学和实验手段揭示自然现象,艺术则通过形象和感性的表达方式来 呈现人类经验。
融合物理与艺术的意义
01
02
03
拓展认知边界
通过艺术手段展现物理概 念,可以帮助人们更直观 地理解抽象的物理理论, 从而拓展认知边界。
激发创新思维
物理与艺术的融合可以激 发人们的创新思维,推动 科学和艺术领域的发展。
准确地描绘出物体的形状、质感和立体感。
02
透视法
透视法是一种在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感的绘画技巧。它基于人眼观察物
体的视觉原理,通过线条、色彩和明暗的对比,营造出深远的空间感和
立体感。
03
色彩理论
色彩理论是绘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光的波长、频率和振幅
等物理属性。画家运用色彩理论来调配颜色、表现光影效果和创造特定
色彩与视觉感知
通过绘画、色彩设计等表现色彩与 视觉感知的物理概念,如运用色彩 对比和调和的绘画作品、探讨色彩 心理学的色彩设计等。
电磁学概念的艺术表现
静电与电流
通过装置艺术、表演艺术等表现 静电与电流的物理概念,如利用 静电现象制作的互动装置、通过 舞蹈和戏剧表现电流传导的表演
等。
磁场与电磁感应
通过雕塑、数字艺术等表现磁场 与电磁感应现象,如利用磁性材 料创作的雕塑作品、通过计算机
表面处理
雕塑的表面处理涉及到光学和色彩学的原理。雕塑家运用不同的表面处理技巧,如打磨、 抛光和上色等,来改变作品表面的反射和折射光线,从而呈现出丰富的视觉效果。
建筑中的物理应用
力学原理
建筑师需要运用力学原理来设计建筑物的结构,以确保其能够承受重力、风力和地震等外部力的作用。这包括了解不 同材料的力学性质、设计合理的结构形式和采用适当的施工方法。

物理与艺术

物理与艺术

物理与艺术摘要:“物理”二字出现在中文中,是取“格物致理”四字的简称,即考察事物的形态和变化,总结研究它们的规律的意思。

艺术是人们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艺术活动是人们以直觉的、整体的方式把握客观对象,并在此基础上以象征性符号形式创造某种艺术形象的精神性实践活动。

它最终以艺术品的形式出现,这种艺术品既有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也有艺术家本人的情感、理想和价值观等主体性因素,它是一种精神产品。

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庄子说:“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日本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汤川秀树把这两句话印在他的书的扉页上,作为现代物理的指导思想及最高美学原则。

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说得好:“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正像一枚硬币的两面。

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正文:这学期刚拿到课表的时候有些莫名其妙,物理和艺术设计风马牛不相及的两门学科,为什么视觉传达专业得上物理课。

慢慢的老师课上所说的那些牛顿力学,电磁波,激光勾起了我学习的兴趣。

书上一段关于真理与美的分析最有趣:有些学者以为“简单”则美,有些则感觉“复杂”为美;具有“对称性”的事物是美得,但不具“对称性”的事物有时也是美的……物理与艺术一样,许多自然界的深层次真理是在考虑了“和谐、统一、对称、简洁、玄妙”等美学要素后被揭示的。

有些人认为做科学来不得半点抽象和天马行空。

但德国科学家凯库勒的“苯环”结构就是在梦里获得的,他在梦里看见一条首尾相接的蛇,然后他马上起身把梦里那条自咬尾巴的蛇画出来。

再说费恩蔓,思想潇洒浪漫,一部“河图”是对电子电动力学研究的贡献。

通过他我们可以理解微观粒子的行为和物理图景。

先不管物理史和艺术史,(绘画艺术的历史远远超过物理学),我们单单就他们对世界本体描述的两个不同方式而说,他们是平行的,互补的。

说说我最喜欢的艺术家达〃芬奇,同时他又是出色的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

物理与艺术

物理与艺术

物理与艺术艺术阐释视觉的世界,物理学描述其不可见的作品,这种区别使得两个领域看上去似乎完全是对立的。

但在《艺术与物理学》一书中,史莱因通过历史面面俱到地追溯了艺术与物理学的背景,提示了在各种想象力中惊人的相关性。

物理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来源于观察,为什么我们在不断探寻我们周围许多新鲜的事物呢,本质就是来源于好奇。

好奇是人的本性,太阳的东升西落,不同事物不同的颜色,苹果掉在地上而不是调到了月亮上,人类之所以能区分形形色色的事物,只是因为我们有意识,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这种好奇心支配着我们去探索世界、探索自然、以及探索我们自己。

科学严格反应自然界规律,经典绘画力求写实,如实反映客观情况,艺术也得非常写实。

艺术的这种特性几乎和经典物理同时发展起来,物理与艺术从不同的角度反应自然,确有殊途同归之效。

人们不断地思考、不断探索自然,因此,物理诞生了,人们想深入太空,于是诞生了天体物理学,人们想探索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于是诞生了光学,人们想探索闪电雷鸣,于是诞生了电磁学。

人们想探索这个冷热的世界,于是产生了热学……“千载苦琢白玉璧, 一朝竞放紫罗兰。

”由历代物理学艺术大师所精心雕琢的物理学大厦可谓是一座辉煌壮丽的科学殿堂。

只要我们对它进行全面的审美观照和审美评价, 就不难发现, 物理科学中处处都有美的印迹。

物理学在人类好奇心与智慧的推动下,不断扩大领域,可以说,正是由于人类的探索和求知,物理成为最基础的学科之一。

物理学才能得到产生发展。

正是物理人们才能更好地描绘我们所处的世界。

物理学源于人类探索认知,是对整个宇宙的探索,同样,对于艺术来说,艺术也是起源于一种探索。

不仅包含了对外界的探索,也包含了对自己内心的深处探索。

物理学与艺术的关系首先应该起源于古希腊,这时期的物理学看起来比较简单与纯粹却又不可轻视。

艺术方面:人们已经成熟掌握了人体各处的比例;物理方面,以欧几里德为代表,认为空间是空虚的;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认为是时间实现性的顺序的;而光是由空间、时间内形成的框架内到处碰撞弹射。

物理与艺术

物理与艺术

将信念融入到非表象的真理当中物理与艺术,在我看来都是在探索事物本质,它们的发展是对事物的认知过程,总的来说是由特殊到一般,由模糊到清晰,由复杂到简单,超越表象观察本质.在20世纪我们能为现代物理与现代艺术找到两个代名词:阿尔伯特。

爱因斯坦和巴勃罗。

毕加索.有人甚至说:现代物理就是爱因斯坦,现代艺术就是毕加索,这我基本是赞同的,因为他们让我们窥见了艺术的创造性和科学创造性的本质,正如格特鲁德。

施泰因所说的那样:“毕加索可能看到的事情,有它存在的实在,这个实在不是我们看到的实在,而是事物存在的实在”这句话我想也同样适用于物理学界的的爱因斯坦;另一方面我们从中了解到艺术与科学中共同前沿领域里的研究是如何进行的,而这些我想也就是物理与艺术的灵魂所在吧!阿尔伯特。

爱因斯坦和巴勃罗。

毕加索可以说是成功的,但这一切成功的背后是什么呢?通过学习物理与艺术,以及自己的认识,我以为很重要的一点:渴望创造和探寻真理的信念.否则恐怕孤立无援会将他们融入到大海,浩瀚的星空也不再有这样两位璀璨的明星.爱因斯坦和毕加索早期都忍受着创造性工作的孤立无援,他们之所以伟大,我想也就在于他们的精神意志---在追寻美的过程中锲而不舍的精神,吾亦谓之信念,两人传奇的人生就是最好的诠释.爱因斯坦和毕加索都是具有巨大自我和不可抵挡的魄力和魅力的人,但又都宁愿选择情感上的独立,也许是创造性工作的需要吧!在这我是这样理解的.他们的创造欲是他们生活的引导力,对此,毕加索本人毫不掩饰地宣称,”一切别的事情都无关紧要,创造才是一切.”这种痴迷的状态,好像创造才是他的生命一样.这种创造欲在年轻时就有的,而且他们都发誓要献身于创造之中.对毕加索来说,上上个世纪的1894年,他的妹妹孔奇塔患上了白喉病.于是,他对上帝发下了一个誓言:如果她能恢复健康,他愿意放弃绘画.她死去了,毕加索将之看成是上帝的意志,一种他感觉一定得尽他的余生去应允的召唤.正是因为这种强烈的感觉,使”毕加索帮”的前卫艺术家都深刻感知了毕加索的创造状态.阿波利内尔1913年所提及的毕加索的”孤单”和”独立”也被砍魏勒注意到了.砍魏勒写到---可能当时的脑子里想的更多的是油画完成后所得到的反应---我想我们将永远仰慕毕加索的孤独精神.他是孤独地完成此画的,非常非常的孤独.他绝对是一个让人,让所有人都仰慕的天才,他坚持他手头的工作,而且他的确坚持到底了.砍魏勒还报道了特朗在谈到毕加索创作<<少女>>过程中所经历的”可怕的精神孤独”时表现出来的崇敬.这个时候的毕加索已经意识到了---正如他几年后确切表述的那样,”重要的是创造,一切别的都不重要;创造就是一切.”曾几何时,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也曾说过:”作为一个科学家,最主要的是要有兴趣,你认为你所做的事情是你一辈子生存在世界上唯一要做的事情,为了要做这个,其余的都是次要的.”两人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同样可以谓之为信念.就我个人的人生经历而言,当然只是童年和学习生涯,我觉得我在学习上都已经感到了令人窒息的孤寂,然而毕加索却经历了这样一个,起码在我看来,根本就是不可想像的人生,我深为之折服,确实是太伟大了.平生第一次,毕加索不仅经历了孤独,而且”懂得了焦虑”,因为他处在某中新事物的临界点上,这种新事物是他全身心渴望着的,也绝对是突破性的.但是是怎样进行的呢?他决定集中精力去探索一种新的表现手法和新的风格,然而这谈何容易呢!连毕加索本人都要哀叹一个人要产生一种新风格所需要的”难以置信的孤独”.”你以为你不孤独,而事实上你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要孤独.”而就是在这无比孤独面前,毕加索以惊人的创造信念完成了他一幅又一幅惊世骇俗之作.对毕加索而言,绘画创作已经是一种精神游戏.对毕加索深沉的创作状态既仰慕又恐惧的费尔南德写道:”毕加索永远需要通过绘画来做出新的发现,像雅各布或者阿波利内尔一样,他永远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工作需要,一种要唤醒他的脑子并且学会随心所欲地使用它的需要.”创作是毕加索永恒的追求,因为这是他的信念,伟大的爱因斯坦同样有着他自己的信念.爱因斯坦所做的是从”个人的”领域退却,进入到超越表象的世界中去.在爱因斯坦的脑海中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意识:在我们之外有一个巨大的世界,它离开我们人类而独立存在,他在我们面前就像一个伟大而永恒的谜,然而至少部分地是我们的观察和思维所能及的。

物理与艺术

物理与艺术

“物理与艺术”,在选这门课程前,我还真没听过或者看过把这两个完全不同的词放在一起。

物理对于我来说,就是满是公式,用来解读自然规律的一门学科。

艺术,就是画画呗。

两者是井水不犯河水的关系。

但自从看了这视频之后,我的观点完全颠覆了。

丹纳说过“艺术的目的不时表达现象,而是追究现象之间的关联。

”玻姆说过:“就物理充满真知灼见而已,它是实在的艺术。

”科学是严格反映自然界规律的,经典的绘画也力求写实。

绘画从原来的平面发展到运用光影,这就必须研究光是怎么传播的。

如实地反映客观情况,艺术也就非常写实。

这和经典物理几乎平行发展起来的。

我认为,尽管物理学家同画家很少交流,但两者从不同的角度去反映自然,会殊途同归。

不同的是,数学家喜欢做实验、运用数学公式,画家是用手中的画笔进行表达的。

艺术的表现手段是图像和隐喻;物理的表现手段是数字和方程。

传统上说,艺术抒发情感,物理追求理性,所以他们在表面上是对立的。

但是,两者均面对同一个自然,军师人类尝试认知真理的手段。

跟着众多科学和艺术大师的脚步,我们得到一个确定的概念:艺术家和科学家在追求着同样的目标,他们在用不同的方式探索世界的根本存在形式,并用不同的方式将他们的理解表达出来。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中,他们是两条平行的轴线,一同为人类文明增添色彩。

而用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日本科学家福井谦一的话,人类对未知世界固有的、淳朴的好奇心,以及真诚的探索之心,是人类伟大创造力的源泉。

从这一角度,科学和艺术以一个共同的基本点紧密地关联在一起,就是真理的普遍性和人类揭示真理的创造力。

从上述科学史和艺术史中,我们已经看到,凡是前卫性的艺术创作,凡是革命性的科学研究,都会探究到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本性,都追求对世界进行精确而细致地观察和创新性地描述。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家是表现宇宙真实存在的艺术家,而艺术家则是表现情感世界真实存在的科学家。

正如著名物理学家玻姆所说:“就物理学充满真知灼见而言,它实在是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与艺术一般而言,科学,或者准确的说是自然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之基物理学,与属于人文科学的美术有着巨大的区别。

具体来说,科学的本质就是观察和探究我们周围的世界,试图从已知事物中确定某些潜在的秩序和模式,以客观的语言描述世界,不带任何主观的臆测。

特别是物理学,作为科学的一部分,主要研究无生命的世界,而且力图确认最基本的原理和统一的规律,对人生,对喜怒哀乐毫不涉及。

而美术,是人文科学中艺术的重要部分,艺术是人的艺术,必然与人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者说,美术作品来源于人类主观的一面,它的源泉是人类丰富的想象力,它通过画笔和画布来表现精神世界。

一般而言,美术创作幻象以表达情感,其语言是图形和比喻;物理学是一门严格意义上的实证科学,根植于可观测世界的清晰的数学关系,数字和方程是它通用的表达手段。

从这一层次,科学与艺术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两者之间似乎毫不相干,科学家不需要去关注艺术,而艺术家也不需要去学习物理学定律。

但是,另一方面,物理学和美术又同属于人类文明,属于人类伟大创造力的伟大成果。

如果深入研究物理学思想与美术作品,我们将看到,它们实际上有着密切的联系。

达·芬奇与牛顿的对话:文艺复兴时的物理学与艺术真正的科学和艺术,或者说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和艺术是从文艺复兴开始的。

物理学方面。

真正的物理学是从伽利略开始的,伽利略被誉为自然科学之父,或者物理学之父。

伽利略的伟大贡献之一是他确立了严格的、科学的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使物理学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这里,特别要提到他的两个贡献,其一是在物理学中引入参考系的概念,其二是著名的伽利略相对性原理,这两个概念的重要性对任何一个熟悉经典力学的人都不会陌生,这里,我们会看到它们在艺术领域的应用。

要精确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我们必须寻找另一个物体作为参考,就像在空中高速飞行的飞机,对坐在飞机上的人来说,飞机是静止的,但对地面上的人来说,飞机在高速飞行。

这种作为参考的物体,在物理学中,被成为参考系或者参考物。

同一物体的运动,选取不同的参考系,这一运动就会有不同的方程式来描述,通俗的讲,就是在不同的参考系下,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是不同的,这叫做运动的相对性。

进一步的分析,我们还能得到另外一个事实,如果我们确定一个绝对静止的参考系,不妨称其为绝对系,那么,对于对绝对系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这种参考系被称为惯性系,在描述力学过程时完全等效,就像我们坐在匀速行驶的火车中,如果我们不看火车外面且假设火车没有颠簸,那我们是无法确定火车是运动还是静止。

用物理学的语言说,我们无法通过力学实验区分惯性系。

伽利略逝世那年的圣诞节,经典力学的集大成者牛顿出生,牛顿这一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建立起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

牛顿继承了伽利略的思想,并断言:空间和时间是绝对的,独立于一切物体之外。

空间和时间是一个不变的舞台,而所有的物体都是这个不变舞台中的演员。

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但是在所有的惯性系中,必然存在一个惯性系和绝对空间保持静止,这个惯性系便是前面提到的绝对参考系或叫绝对系,绝对系具有绝对优先的地位。

艺术方面,文艺复兴的艺术是从乔托开始的,乔托被称为西方绘画之父,他奠定了文艺复兴现实主义艺术的基础。

乔托的最大贡献在于透视画法的发明。

绘画是一个二维的平面艺术,但我们所生活的空间是一个三维空间,如何在二维的画布上准确的表达我们所生活的三维空间是个重要的绘画技法。

乔托以前,艺术家不懂透视法,所画作品缺乏立体感及真实感,但乔托改变了这一现象。

透视法利用在画布上使用不同的比例,包括不同物体之间的不同比例与同一物体不同部分之间的不同比例,从而用自然的法则拉开了人物之间和人物与背景之间的距离,用线条的透视原则在平面画布上构起一个真实的三维空间,使我们能够在二维的画布上感受出深度这第三个维度,使绘画充满立体感与真实感。

《最后的晚餐》,达·芬奇。

房间的画法体现着透视法,没影点在绘画中心耶稣的身后,这体现着耶稣的地位。

《雅典学派》,拉斐尔名作,典型的透视画法,没影点在绘画中心,即绘画中中间走来的两人,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身后。

而将基点选在这两位先哲身后的做法,和物理学上,牛顿的崇高地位相对应。

透视法产生了景物由近至远,按比例缩小并在“没影点”消失的视觉效果。

就像日常生活中,站在一个很长的马路中时,我们会看到两旁的树在远处交于一点。

为达到这一效果,作画者必须找到一个基准点,一个优先的、最佳的观赏点,称之为优先点。

原因很简单,仍以马路为例,如果我们不是站在马路中间,便不会看到马路两旁的树交于远方一点的景象。

从上面对物理学和艺术的叙述中,已经很容易看出物理学和艺术在思想上的相互交融。

如在透视法中,优先点的选择和经典力学中的绝对系在思想上可谓是如出一辙。

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被誉为文艺复兴艺术三杰,他们生活在15至16世纪。

牛顿是经典力学的奠基者,生活在17至18世纪。

艺术家早于物理学家两个世纪在他们的画布上表达了对空间的理解。

和现在的科学相比,牛顿的经典力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的比较密切的,而文艺复兴发展起来的写实主义艺术又正是对真实生活的准确表达,两者在思想上的共通是必然的。

特别的,艺术家早于科学家找到了我们这个世界的运行方式,并在画布上表现出来让大众去理解、去品味,使我们从视觉角度、从感觉得到享受;而物理学家,用方程式精确的描述我们这个世界,这些方程式虽然不能为大众所普遍理解,但是方程式所带来的效应使全人类收益无穷,几次科技革命便是最好的证明。

在这一点上,艺术和科学追求着同样的目标。

毕加索与爱因斯坦的对话:近代物理学与近代艺术如前所述,艺术家早于物理学家找到了绝对空间的概念,在思想上,艺术领先于物理学。

但物理学的发展同样会对艺术的发展起到支配作用,这集中体现在近代艺术的诞生。

文艺复兴后的西方艺术走的是写实主义的路线,或者说,越能在画布上准确地表现真实存在的,就越是一流的画家,但19世纪早期,摄像术的发明敲响了写实主义艺术的丧钟。

摄像术能在瞬间以无比精确的方式定格、记录现实画面,这一点是任何写实主义画家所无法达到的,并且可以说是永远无法达到的。

所以,摄像术的发明,必然迫使艺术家创造新的艺术形式,迫使艺术家从写实向写意转变,或者说,迫使艺术家从画眼睛看到的世界转变为画脑中思考的世界。

这一转变的实现,随即宣告近代艺术的诞生。

19世纪中期,被誉为“近代美术之父”的马奈首开先河,引发起一场场近代艺术的革命。

1900年,普朗克提出量子化思想;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狭义相对论,引发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革命。

两大领域中的众多天才们,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两大领域在思想上的密切联系。

物理学方面,普朗克首先在1900年提出量子化假设,使他成为量子论之父,此后,经过大量科学家的天才工作,最终20世界20年代初步建立起系统的量子力学体系。

量子力学告诉我们,我们的世界不是无限可分的,世界存在着最小的微观单元,宏观世界由最小单元组成,在微观世界,连续性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量子。

通俗的讲,量子是最小的微观单元,是组成我们这个宏观世界的砖块,它们是不可分的,是基本的。

相对论从另一个角度重塑了我们对时空的理解。

他告诉我们,时间和空间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形成所谓的时空统一体。

光速不变原理告诉我们,时空不是根本的、基本的舞台,而基本的是光,光速是永恒不变的,而时空会因运动而改变。

狭义相对性原理再到后来的广义相对性原理告诉我们,所有的参考系是平权的,不存在优越的绝对参考系,我们必须用同等的方式对待所有的参考系,在任一参考系中得到的结果都是正确的、真实的。

作为20世纪两大物理学基本理论的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它们的内涵是及其丰富的,带给人们的思想冲击也是空前的,但限于篇幅,本文不打算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评析,但从上述简单内容,我们已经能清楚地看到它们在思想角度和近代艺术的共通之处。

艺术方面,从马奈开始,我们走过以莫奈为代表的印象派,以乔治·修拉为创始人的新印象主义,以高更、塞尚为代表的后印象派,以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主义……。

随着前卫艺术家们的脚步,我们品尝到一个个艺术盛宴,从这些艺术盛宴中,我们进一步思考和理解空间与时间的本质。

印象派是对色彩的第一次解放,印象派之前的画家,从不会在画布上过多的表现色彩,但印象派画家把色彩在绘画中作为一个重要点来表达。

他们以色彩为基础,用色彩直接表达画家对世界的认识。

这样,艺术中第一次将物体的色彩看的比物体本身重要。

印象派用光谱色作画,将色彩的重要性突出,而新印象派更进一步,他们进一步重视构图,按照可观而科学的原理,从每一个细节出发来组织作品。

修拉以及其他新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创造了点彩画法,即用未经调和的原色绘画,避免在调色板上混合颜色。

他们用细小的各原色的色点来塑造形象,用画笔的笔尖直接绘画,或者叫点画,造成一种异样的效果,如修拉的杰作《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除了对色彩的探索,近代艺术家也在思考着空间,这突出表现在后印象派的大师塞尚和立体主义的代表人物毕加索的作品中。

我们说过,透视法是艺术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在塞尚之前,艺术家们遵从着一直以来单点透视的准则,但塞尚向这一准则提出了挑战。

塞尚创造了艺术中对空间的新的表现形式,即多点透视。

在塞尚的画布上,我们找不到单一的透视点,而是多重视点,塞尚的画中,他将从多个视点观察到的景象表现在同一张画布上,或者说,塞尚的画,不是我们一次看到的图景,而是我们多次、从多个角度看到的景象的组合,这中画法在以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画派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

《静物》,保罗·塞尚。

对这幅画,我们可以从各个角度去看,这里,空间似乎是错乱的。

总体而言,从马奈开始的色彩革命,对色彩的突出重视体现着狭义相对论的光速不变原理。

在艺术技法中,空间或者物体的分界可以用线条来凸显,同样可以用色彩来表达,而艺术中,对色彩和线条的不同对待方式正体现着艺术家对光和空间的理解,因为色彩直接用来表达光,而线条直接用来表达空间。

将色彩放在突出地位,弱化线条的作用,自然体现着艺术家将光放在了比空间更为优越的地位,体现着光速不变原理的思想。

另一方面,新印象主义的点彩技法,以及立体主义对空间的重构,表现了艺术家不再认为我们的周围的世界,乃至空间是连续变化的,表达了他们认为空间以及物质的组成方式有点类似于搭积木,这体现着量子化思想。

《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乔治·秀拉。

从这幅作品,我想修拉在告诉我们:空间是量子化的。

《女人肖像-朵拉》, 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

典型的立体主义画作,从这幅作品,我相信毕加索肯定看过相对论。

塞尚的后印象派、毕加索的立体主义,对单点透视法的抛弃,多点透视的发明,表达了我们应该从各个角度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并且每个角度的观察都是平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