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了解水的存在形态及其循环过程。
二、实验材料:水、烧杯、小锤子、保鲜膜、塑料袋、水果。
三、实验步骤:1.实验一:水的沸腾a.将水倒入烧杯中,放在燃气灶上加热。
b.观察水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2.实验二:水的凝固a.向水中慢慢加入冰块,搅拌均匀。
b.观察水随着温度的下降发生凝固的情况。
3.实验三:水的蒸发a.将一些水倒入烧杯中,加入一片保鲜膜覆盖。
b.观察保鲜膜上是否会出现水珠。
4.实验四:水的降雨a.将一个塑料袋围住一棵果树的树枝。
b.观察一段时间后,是否会在塑料袋内出现水珠。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1.实验一中,水加热后温度升高,逐渐沸腾,形成水蒸汽。
2.实验二中,水冷却到一定温度后,逐渐凝固成冰块。
3.实验三中,水的一部分逐渐蒸发,形成水蒸汽,并凝结在保鲜膜上形成水珠。
4.实验四中,果树叶子的蒸腾作用使得水分蒸发,与塑料袋接触后凝结成水珠。
五、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水在加热过程中会沸腾,形成水蒸汽。
2.水在冷却过程中会凝固,形成冰块。
3.水会蒸发,形成水蒸汽,并凝结在冷表面上形成水珠。
4.植物通过蒸腾作用释放出的水分,在与塑料袋接触后会在袋内凝结成水珠。
六、实验心得:通过这次实验,我对水的存在形态及其循环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水不仅可以以液态存在,还可以通过加热转化为水蒸汽,通过冷却转化为冰块。
同时,水的蒸发和凝结也是水循环的重要过程之一、通过实验,我能够观察到水的不同形态的转化过程,并加深了对水的循环过程的理解。
此次实验还让我认识到了植物的蒸腾作用与水循环之间的关系。
植物通过蒸腾作用释放出水分,这部分水分会蒸发到空气中,形成水蒸汽,并最终凝结在冷表面形成水珠。
这让我对水循环过程有了更加生动的认识。
通过科学实验的方法,我能够亲身体验水循环的过程,对于教科书中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实验,我不仅激发了对科学的兴趣,也培养了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仪器器材泡沫板、剪刀、胶水、小石头、小木棍、小塑料袋、水槽、水实验过程1、用泡沫板剪成船的形状,用胶水粘好。
2、在船上加上小木棍,使船更稳定。
3、在船上放入小石头,观察船的沉浮情况。
4、把小塑料袋放入船中,观察船的沉浮情况。
实验现象或结论船上放的物体越多,船的载重量越大,但是如果超过一定重量,船就会沉没。
船的形状和稳定性也会影响它的载重量。
教师批注实验有序实验成绩优实验时间实验名称探究浮力与物体形状的关系实验目的研究物体形状对浮力大小的影响仪器器材弹簧秤、三个大小相同的木块(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一个圆柱体)、刻度杯、细线1、先测出三个木块在空气中的重量,记录在表格中。
2、分别将三个木块浸入水中,测出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过程3、计算出每个木块的密度,并比较它们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的大小关系。
物体的形状对浮力大小有影响,密度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实验现象或结论相同体积的物体,形状不同,受到的浮力大小也不同。
教师批注实验有序实验成绩优烧杯、气球、温度计、热水、冷水1、在烧杯里加入适量的冷水。
实验过程2、把气球口朝下放在烧杯口上,将气球完全浸入水中。
3、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记录数据。
4、将烧杯放进热水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再次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记录数据。
5、将烧杯放进冷水中,冷却一段时间后,再次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记录数据。
6、观察气球的变化。
实验现象或结论当水受热时,水中的空气也会受热胀大,因此气球会膨胀;当水受冷时,水中的空气受冷缩小,因此气球会收缩。
教师批注实验有序实验成绩优实验名称:热胀冷缩实验实验目的:观察气体受热和受冷时体积的变化,研究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的关系。
仪器器材:烧瓶、玻璃管、常温水、热水、冰水、锥形瓶、气球吸管。
实验过程:将气球吸管一头装一点水,然后将另一头浸到装水的盆里,使吸管内部密封了一定数量的空气。
用手(或其他热源)捂管子,但不可用力。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水的沸腾点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水的沸腾点,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实验材料:酒精灯、水、温度计、玻璃杯、火柴。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酒精灯放在安全的位置,确保周围没有易燃物。
将温度计插入玻璃杯中,确保温度计的底部不接触杯底。
2. 加热水:将适量的水倒入玻璃杯中,放在酒精灯上方,点燃酒精灯。
3. 观察变化:当水开始加热时,观察水的表面是否出现气泡。
随着温度的升高,气泡会越来越多,水开始沸腾。
4. 测量沸腾点:当水开始沸腾时,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记录下水的沸腾点。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观察和测量,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水的沸腾点是100摄氏度。
当水温达到100摄氏度时,水开始沸腾。
2. 水的沸腾点是一个固定值,不受水的数量和容器的大小影响。
无论是少量的水还是大量的水,在相同的条件下,水的沸腾点都是100摄氏度。
3. 水的沸腾点可以受海拔高度的影响。
在高海拔地区,由于大气压力较低,水的沸腾点会降低。
实验分析:水的沸腾点是指在标准大气压下,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所需要的温度。
水的沸腾点是一个物质的固有性质,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物质。
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水的物理性质。
实验应用:1. 煮沸水:通过了解水的沸腾点,我们可以控制水的温度,煮沸水用于烹饪、消毒等。
2. 温度计的使用:温度计是通过测量物体的温度来判断其状态的工具。
了解水的沸腾点可以帮助我们正确使用温度计。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时要注意安全,确保酒精灯的使用正确,并远离易燃物。
2. 在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烫伤。
3. 实验完成后,及时熄灭酒精灯,注意清理实验场地。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水的沸腾点是100摄氏度,并且不受水的数量和容器大小的影响。
水的沸腾点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烹饪和温度测量等方面。
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安全,合理操作,保持实验场地的整洁。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记录报告单(一)实验课题:太阳和影子实验目的: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引导发现规律。
实验器材:手电筒、竹篾、小标杆。
实验过程: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轨迹呈半圆周状,竹篾代表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轨迹;手电筒代表太阳;小标杆代表地球上产生影子的物体。
把手电筒挂在竹篾上,把小标杆放在竹篾下正中心,沿着竹篾自东向西移动开着灯的手电筒,看竹篾中央小标杆的影子变化。
注意:电筒在竹篾上的位置保持不变;手电筒始终照在小标杆上。
实验现象:发现手电筒的方向与影子的方向正好相反,手电筒在两边影子长,手电筒在中央影子短。
实验结论: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位置是正好相反的,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关系:太阳高度高,影子短,太阳高度低,影子长。
(二)实验课题:昼夜交替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认识昼夜交替的成因。
实验器材:手电筒、地球仪。
实验过程:手电筒代表太阳,地球仪代表地球。
固定手电筒,在地球仪上任选一点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上的明暗变化。
实验结论: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的结果,一个昼夜的时间约是24 小时。
(三)实验课题:光在空气中的行进路线实验目的:验证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实验器材:小孔板、手电筒。
实验过程:1.当三个小孔成一直线时,用手电筒从一端向另一端照射,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
2.当三个小孔不在同一直线时,用手电筒从一端向另一端照射,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
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四)实验课题:小孔成像实验目的:让学生通过探究小孔成像的原因,进一步认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实验器材:纸盒、铝箔纸、透明纸、蜡烛、小钉子、胶布。
实验过程:在纸盒底部割出一个小窗;用铝箔纸把小窗盖上,并用钉子小心地在小窗中心钻一个孔;用透明纸蒙住纸盒的另一面。
将有小窗的一面朝向窗户,移动纸盒,直到能在透明纸上看到清晰的影像为止。
注意:做小孔成像的小孔不宜大,直径一般在1毫米左右。
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五)实验课题:制作潜望镜实验目的:通过制作潜望镜,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科学实验报告单(五年级上册)
1、将长方形盒子的一端用线拴好,栓在测力计的挂钩上
2、将砝码4个放入盒子中,在桌面上和毛巾上拉一拉,比一比
3、将砝码6个放入盒子中,在桌面上拉一拉,与在桌面上拉4个砝码进行对比
观察到的现象:摩擦力的大小由接触面的( )和( )大小有关。
实验结论:
科学实验报告单15
五年级上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观察到的现象:反射的光也是沿( )传播的。
实验结论:
科学实验报告单7
五年级上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实验者
实验名称:光和热
实验目的: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
实验器材:温度计1支,镜子,胶布
实验步骤:
1、用胶布将温度计固定在墙上。
2、用镜子反光对着温度计。
观察到的现象:一次照射的温度比( )照射光的温度低。
实验结论:
1、用橡皮泥将木棒垂直固定在木板上
2、用手电筒(当作太阳光)从左、左上、上、右上、右各个方位照木棒
观察到的现象:太阳位置最高时( )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是( )影子最长;同时在实验中也可以发现,影子逐渐变短的是上午,影子最短的是中午( ),下午影子逐渐变长。
实验结论:
科学实验报告单5
五年级上册
班次
1、将气球吹气,并用笔棒塞住气球口。
2、将吹鼓的气球固定在小车上(用透明胶带粘)。
3、将笔棒取下。
观察到的现象:
小车朝( )相反的方向行驶。
实验结论:
科学实验报告单13
五年级上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实验者
实验名称:测量力的大小
实验目的:认识弹簧测力计,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实验器材:测力计、塑料袋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
实验材料:小苗、土壤、花盆、水、太阳灯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土壤放入花盆中,用水浇湿土壤,然后将小苗种植在花盆中。
2. 分组实验:将小苗分成三组,每组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
- 第一组:放置在自然光照下,即室外阳光直射的地方。
- 第二组:放置在室内,使用太阳灯提供光照。
- 第三组:放置在室内,不提供任何光照。
3. 观察记录:每天观察并记录每组小苗的生长情况,包括株高、叶片颜色和数量等。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第一组小苗在自然光照下生长得最好,株高较高,叶片呈深绿色,叶片数量也较多。
这是因为自然光照中含有丰富的阳光和光合作用所需的光能,能够为植物提供足够的能量进行光合作用,促进植物的生长。
第二组小苗在太阳灯的光照下也有一定的生长,但与第一组相比,生长速度较慢,叶片颜色较浅,叶片数量也较少。
这是因为太阳灯无法提供与自然光照相同的光能,植物无法充分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影响了植物的生长。
第三组小苗在没有光照的条件下几乎没有生长,株高极低,叶片颜色呈黄色,叶片数量几乎为零。
这是因为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过程,没有光能供给,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无法制造足够的养分来支持生长。
实验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过程,光能是光合作用的关键。
自然光照下的植物生长最好,太阳灯提供的光照次之,没有光照的情况下植物几乎无法生长。
实验启示: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植物需要光能来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给植物提供足够的阳光来促进植物的生长。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个实验了解到科学实验的重要性,通过观察和记录,我们可以得到有价值的结论,从而提高我们对自然现象的认识。
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仅了解到植物的光合作用的重要性,还学会了如何进行科学实验和观察记录。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指导老师、实验日期、实验名称等信息缺失,需要补充完整。
同时,第四段实验步骤中的勾码数量应该为4个,而非3个。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年级班姓名。
成绩:实验名称:验证光的传播路线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器材:纸板4张,其中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底板1块,手电筒1把。
实验步骤:1.将3张有孔纸板竖立在桌面上,每张之间间隔15厘米,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小孔在同一直线上。
2.在最后一张纸板之后约15厘米的地方,再放一张没打孔的纸板作为屏。
3.将手电筒放置在离自己最近的纸板前一定距离,让光射直进小孔。
观察屏上是否有光斑。
4.将第二张纸板向左或向右移动2-3厘米左右。
同样用手电筒的光对准离自己最近的卡纸上的小孔,观察屏上是否有光斑。
观察到的现象:当小孔在一条直线上时,光照射到屏上;如果有其中一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光就照射到屏上。
实验结论:光在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年级班姓名。
成绩:实验名称:认识弹簧测力计实验目的: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研究正确使用测力计。
实验器材:1N/2.5N/5N测力计、钩码1个。
实验步骤:1.出示弹簧测力计,了解其结构,标出示意图。
2.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步骤:1)检查是否具有弹性;2)指针调零;3)测量读数,视线与指针保持水平;4)使用后,指针归零。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三)年级班姓名。
成绩:实验名称: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实验目的:认识弹簧测力计,用它来测量力的大小。
实验器材:测力计、塑料袋、材料包。
实验步骤:1.检查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0”的位置。
2.在测力计的挂钩上挂一个塑料袋。
3.将要测的物体放入袋中。
4.读取此时测力计上的数。
观察到的现象:物体名称。
估计重力的大小。
实测重力的大小。
估计和实测差距玻璃珠。
1N。
1.2N。
0.2N塑料块。
3N。
2.8N。
0.2N橡皮擦。
0.5N。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实验内容1种子发芽对比实验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器材种子发芽实验盒、注有“1”、“2”的标号纸、绿豆种子、纸巾、实验记录表格实验步骤1、准备好6个水杯,每个水杯都放好纸巾(中间挖两个洞)贴上标签2、将种子放入洞中3、6个小盘中1号杯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适量的水。
4、用塑料纸将3号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5号杯,用纸箱罩住6号杯。
5、将1号杯和2号杯,3号杯和4号杯,5号杯和6号杯进行对比。
实验现象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结论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缺一不可。
实验效果实验人实验时间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 )实验内容2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阳光)实验器材绿豆芽、实验盒、实验步骤将种有相同绿豆芽的两个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过一段时间观察。
实验现象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的绿豆芽生长较好,放在黑暗的地方的绿豆芽生长的不好甚至死亡。
实验结论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实验效果实验人实验时间小学科学实验报告(3)实验内容3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实验器材绿豆芽、水、纸巾实验步骤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终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3----5天后观察观察。
实验现象豆芽的根会向有水的方向生长实验结论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实验效果实验人实验时间小学科学实验报告(4)实验内容4蚯蚓的选择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蚯蚓适宜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实验器材蚯蚓、泥土、水、盒子实验步骤1、(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实验名称:种子发芽实验(一)1. 实验目的。
探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
2. 实验材料。
绿豆种子、塑料盒、纸巾、水、冰箱、常温环境(如室内桌面)3. 实验步骤。
- 在两个塑料盒内分别铺上相同层数的湿润纸巾。
- 在每个塑料盒内放入相同数量(例如10颗)的绿豆种子。
- 将其中一个塑料盒放在冰箱里(低温环境),另一个放在常温的室内桌面。
- 每天观察并记录两个盒子里种子的发芽情况,持续观察一周。
4. 实验记录。
观察日期冰箱内种子(低温)常温种子。
第1天无变化无变化。
第2天无变化部分种子开始膨胀。
第3天无变化更多种子膨胀,有个别露白。
第4天无变化大部分种子露白,少数开始发芽。
第5天无变化多数种子发芽,长出小根。
第6天无变化发芽种子继续生长,根变长,有子叶出现。
第7天无变化多数种子长出嫩叶。
5. 实验结论。
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低温环境(如冰箱内的温度)不利于绿豆种子发芽。
二、实验名称:光的传播实验。
1. 实验目的。
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 实验材料。
手电筒、三张带孔的硬纸板(孔在同一直线上)、蜡烛、弯曲的塑料吸管。
3. 实验步骤。
- 将三张带孔的硬纸板平行放置,孔在同一条直线上,在一端放置点燃的蜡烛。
- 用手电筒在另一端对着孔照射,观察光能否通过孔照亮蜡烛。
- 然后将中间的硬纸板稍微移动,使孔不再同一直线上,再次用手电筒照射,观察现象。
- 把弯曲的塑料吸管一端对准手电筒,从另一端观察光是否能通过吸管传播。
4. 实验记录。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三张硬纸板孔在同一直线时用手电筒照射光能够通过孔照亮蜡烛。
三张硬纸板孔不在同一直线时用手电筒照射光不能通过孔照亮蜡烛。
用弯曲吸管让手电筒光通过光不能通过弯曲的吸管传播。
5. 实验结论。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三、实验名称:土壤中有什么?1. 实验目的。
探究土壤的成分。
2. 实验材料。
土壤样本、放大镜、烧杯、水、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
五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温度对物体状态的影响,了解温度的变化对物质的性质和状态产生的影响。
二、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冰块、盖子、热水、铁夹子。
三、实验步骤1.将烧杯放在桌面上,测量室温。
2.使用铁夹子将温度计固定在烧杯的上方,确保温度计的底端没有接触到烧杯。
3.将冰块放入烧杯中,待冰块融化后观察温度计显示的温度。
4.将盖子盖在烧杯上后,将热水倒入烧杯中,观察温度计显示的温度。
5.将盖子取下,继续倒入热水至烧杯约80%的容量,观察温度计显示的温度。
6.等待一段时间,再次观察温度计显示的温度。
四、实验结果1.在室温下,温度计显示的温度约为20°C左右。
2.冰块融化后,温度计显示的温度逐渐上升,达到0°C,然后稳定在0°C左右。
3.在盖子完全闭合的情况下,将热水倒入烧杯中,温度计的温度迅速上升,显示的温度逐渐增加。
4.盖子取下后,继续倒入热水,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再次上升,但增加的速度较之前慢,温度也没有之前那么高。
5.几分钟后,观察到温度计的温度逐渐下降,趋于稳定。
五、实验分析1.在室温下,温度计显示的温度较稳定,在20°C左右。
这个温度是人体感知最舒适的温度之一。
2.冰块融化后,温度计显示的温度稳定在0°C左右。
这是水的冰点温度,表示水从固态到液态的状态变化。
3.在盖子完全关闭的情况下,热水倒入烧杯,温度计的温度迅速上升。
这说明固体的温度会被加热,分子运动加快。
4.盖子取下后继续倒入热水,温度计的温度再次上升,但增加的速度有所减缓。
这是因为热量传导由于外界的温度较低而减慢。
5.温度计的温度逐渐下降,说明热量正在逐渐散失,物体的温度正在趋于稳定。
六、实验结论1.温度对物体状态有明显的影响,不同的温度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以使物体的状态发生改变。
2.温度的变化可以影响物质的性质,比如温度的升高会使物质膨胀,温度的降低会使物质收缩。
3.在本实验中,室温下物体呈固态,冰块融化后物体呈液态,加热后物体呈气态。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报告范文单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报告范文单年级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过程姓名时间年级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姓名渗水比赛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时间小组成员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演示小组成员实验)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菜豆或黄豆10—12粒,玻璃小瓶或培养皿两个三个相同的塑料瓶,纱布,橡皮筋,沙质土壤土黏质土,水,三只烧杯,支架。
1、在两个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卫生纸或棉花,并在每个瓶中放入5—6粒菜豆的种子。
2、保持1号内的种子干燥,经常向2号瓶中洒一些水,使纸或棉花始终保持潮湿状态,但不要让种子浸没在水里。
3、将两个瓶子同时放在相同的室温中,并保持光照的情况相同。
4、记录种子在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第七天的萌发的情况。
实验过程1、取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瓶,去掉瓶底,用纱布蒙住瓶口,扎好,倒立在支架上,在瓶口下面各放一只同样大小的烧杯。
2、向三个瓶中分别装进同样多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并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
3、过一段时间,对渗出的水进行比较。
实验现象或实验结论实验现象:1号瓶中的种子没有萌发,2号瓶中的种子萌发了。
实验结论:种子在干燥的环境中不会萌发,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
实验现象或实验结论实验现象:沙质土渗出的水最多,黏质土渗出的水最少实验结论: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
年级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姓名研究根的作用(演示实验)时间小组成员年级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姓名茎的作用(分组实验)烧杯,一段新鲜芹菜,水,红墨水。
时间小组成员透明的玻璃瓶,水,一株完整的植物,植物油。
1、把一株完整植物的根浸在盛水的小瓶里,并在水面上滴一层植物油。
2、用彩笔在水面处做一个标记。
3、把实验装置放到向阳处。
4、过一段时间,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瓶中的水面下降了。
实验结论: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1、将芹菜等植物的茎插入到滴有几滴红墨水的的瓶中。
2、过一段时间后,观察茎的变化。
某小学苏版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题目:水的状态变化和凝聚作用实验目的:1.了解水的三个状态:液态、固态、气态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2.探究水的凝聚作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材料和器材:1.水:500毫升2.透明杯子:3个3.冰块:2块4.热水:500毫升5.温度计:1支6.湿毛巾:1条7.盐:适量实验步骤:实验一:水的状态变化1.将一个透明杯里装满150毫升冷水。
2.将一个透明杯里装满150毫升热水。
3.将一个透明杯里放置空置不用。
实验二:水的凝聚作用1.将一只杯子放在桌上,并将湿毛巾盖在杯子上,然后观察5分钟。
2.将另一只杯子倒出一些水,并添加一小勺盐,搅拌均匀,然后将湿毛巾盖在杯子上,观察5分钟。
实验记录:实验一:水的状态变化实验材料:冷水、热水、透明杯子、温度计观察结果:1.冷水:温度为10摄氏度,水呈液态。
2.热水:温度为60摄氏度,水呈液态。
3.空置的杯子:温度随室温变化,水呈液态。
实验结论:根据我们的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水的状态变化与温度有关。
当温度低于0摄氏度时,水会凝固成冰;当温度在0摄氏度到100摄氏度之间时,水呈现液态;当温度超过100摄氏度时,水会沸腾成蒸汽。
实验二:水的凝聚作用实验材料:透明杯子、湿毛巾、盐观察结果:1.杯子上的湿毛巾:观察5分钟后,杯子上的湿毛巾上出现了水珠。
2.放了一小勺盐的水杯上的湿毛巾:观察5分钟后,湿毛巾上的水珠更多。
实验结论:根据我们的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湿毛巾具有吸湿的特性,当湿度大于一定程度时,湿毛巾可以起到凝聚水珠的作用。
2.盐可以吸湿增加空气中的湿度,所以加入盐的水杯上的湿毛巾上的水珠更多。
实验应用:凝聚作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1.在干燥的环境中放置盐,可以增加空气湿度,起到保湿的作用。
2.浴室常常出现水汽凝结在镜子上的现象,这是因为热水产生的蒸汽在与镜子上的冷凝水接触时,会发生凝聚作用,所以我们需要用毛巾擦拭镜面。
2023年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试验环节 操 作 要 点1.组装模拟装置1.组装模拟装置并简介:手电筒代表太阳,竹篾代表太阳运动旳轨迹,小标杆代 表地球上能产生影子旳物体。
2.探究太阳运动过程中 影子旳变化1.观测:影子旳方向和太阳旳位置 影子旳长短和太阳旳高度旳关系2.学生分组试验,并记录试验成果。
3.试验总结 学生沟通试验成果,觉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旳变化规律。
4.整顿器材整顿器材,保持干净。
试验结论: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反之影子越长。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试验报告单试验内容:模拟昼夜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3、昼夜交替试验器材:投影仪〔或手电筒〕、地球仪、人物模型 试验类型:教师演示试验环节操 作 要 点1.明确地球仪转动旳方 向1. 争论:地球仪应朝哪个方向转动?2. 玩耍:一人从你左边消灭,又在你右边消逝,又在你左边消灭,猜测一下你和这个人如何运动才会产生这样旳现象? 3、明确地球仪转动旳方向:由西向东2.模拟昼夜变化1、在地球仪上某一种国家插上人物模型;2、由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与 投影旳距离不能太近,要让投影仪射出旳光“包围”地球;〕3、缓慢转动地球仪, 边转动边观测;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试验报告单试验内容: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旳变化〔五年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1、太阳和影子试验器材:手电筒、竹篾〔或铁丝〕、小标杆〔大头针竖直插在橡皮上〕 试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试验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旳一半,对着太阳旳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旳一面是黑夜。
地球不断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消灭。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试验报告单试验内容:观测月相盒中月相变化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4、看月亮 试验器材:月相盒试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试验环节 操 作 要 点1.简介月相盒1. 小电筒代表太阳;2. 盒中间旳乒乓球代表月球;3. 月相盒周边旳小孔代表一种月中在不同步候看月相;2.观测月相盒中月相变 化 1. 学生持续观测月相盒中月相变化,留意时间变化; 2. 边观测边记录观测成果;3.观测总结 呈现学生观测成果,引导学生初步结识一种月中月相变化。
小学科学演示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演示实验报告单篇一:小学科学五年级演示实验报告单小学五年级科学演示实验报告单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五年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太阳和影子实验器材:手电筒、竹篾(或铁丝)、小标杆(大头针竖直插在橡皮上)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课题:4、看月亮实验器材:月相盒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课题:2、导体和绝缘体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开关、小电珠、灯座、导线若干、检测物体(剪刀、铅笔、回形针、橡皮、塑料圆珠笔等)、检测液体(自然水、纯净水、盐水)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学生操作篇二:小学科学四年级演示实验报告单小学四年级科学演示实验报告单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空气占据空间(四年级上册第 1单元)课题:《空气的性质》实验器材:细木棍、两只一样的气球、细线、支架、透明胶带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实验步骤操作要点1、将两只气球充气。
在需要刺破的地方(气球上部),事先贴上一小块透明胶带。
2、将气球系在细木棍两端。
1、用细线将气球系在细木棍两端。
2、调节木棍中间的绳套,使左右平衡。
3、刺破其中一只。
1、要在无风的环境下进行。
2、注意防止气球炸开,保护眼睛。
4、观察现象。
有充气气球的一端下降,有破损气球的一端上翘。
5、记录。
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
6、整理实验器材。
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空气也有质量。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现象(四年级上册第 1单元)课题:《热空气和冷空气》实验器材:热水、集气瓶、玻璃片、透明水槽、线香、火柴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实验步骤操作要点1、将两个一样大的玻璃瓶分别放在冷、热水槽中使之变热或变冷。
2、在热瓶中放入点燃的香,当瓶内充满烟后移走香,立即用玻璃片将瓶子盖上。
操作时动作要快,瓶口要对准。
3、将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瓶上,抽掉玻璃片,观察烟的流动。
注意力集中在白烟的位置变化上。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五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周次:班级年班实验课题实验类型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种子发芽对比实验分组实验一次性水杯,纸巾、纸盒1、准备好6个水杯,每个水杯都放好纸巾(中间挖两个洞)贴上标签2、将种子放入洞中3、6个小盘中1号杯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适量的水。
4、用塑料纸将3号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5号杯,用纸箱罩住6号杯。
5、将1号杯和2号杯,3号杯和4号杯,5号杯和6号杯进行对比。
实验结论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报告单实验周次:班级年班实验课题实验类型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蚯蚓的选择分组实验长方形盒子、吸水纸、干纸巾1、将长方形盒子里面涂成黑色,盒子盖子的一端剪掉一块2、桌面上放好吸水纸和干纸巾3、将盒子罩在上面实验结论蚯蚓的生存环境阴暗、潮湿验报告单实验周次:班级年班实验课题实验类型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光和影子分组实验手电筒1两支,长方体木块3块1、桌面上摆上一块长方体木块,关上手电筒控制器,从相同边线反射。
2、在桌面上摆三块木块(与手电筒距离不一样),关上手电筒控制器。
3、将1块木块平放到桌面上,关上手电筒控制器,从水平和横向方位照木块。
实验结论横向反射影子最长,俯角影子最久。
(平行形维持不变,弯曲形发生改变。
)实验报告单实验周次:班级年班实验课题实验类型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阳光下的物体的影子变化分组实验手电筒、木棒、木板、橡皮泥1、用橡皮泥将木棒横向紧固在木板上2、用手电筒(当做太阳光)从左、左上、上、右上、右各个方位照木棒实验结论影子的长度长和方向都在变化。
实验报告单实验周次:班级年班实验课题实验类型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光的传播路线分组实验卡纸4张,其中3张在同一位置打一个洞(一枚硬币大小,夹子,手电筒、水管3段,弯头2个实验步骤1、用夹子夹住卡纸,横立在桌面上排成整齐的一行,间隔距离为15cm(没有孔的放在最末端)2、用手电筒照射有孔卡指和管口实验结论光在同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组:()演示:(√)
实验名称
蚯蚓与环境
实验器材:
带盖长纸盒2个、干土、湿土若干、蚯蚓6只
猜测:
蚯蚓喜欢在黑暗潮湿的地方
实验过程:
1、把一个盒子一端剪开一个较大的方口,可以透光,盒子的底部铺上一层吸水纸;
2、将捉来的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后,观察蚯蚓的运动方向。
3、在另一个盒子中,一端铺上干土,一端铺湿土4、将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后,观察蚯蚓运动的方向。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
实验结论:
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评定等级:
优
指导教师:
石娟娟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小纪汗乡中心小学
年级:
五年级
时间
2015.9.28
实验类型
分组:(√)演示:()
实验名称
光与影
实验器材:
手电筒、4K白卡纸、长方形小木块、铅笔、尺子
3、往一个纸巾上滴水,另一个培养皿里的纸巾不滴水
4、将每天的变化记录下来,填在记录表内: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绿豆种子在有水、常温、有空气、没有阳光的室内发芽了
实验结论:
种子的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评定等级:
良
指导教师:
石娟娟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小纪汗乡中心小学
年级:
五年级
时间
2015.9.10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小纪汗乡中心小学
年级:
五年级
时间
2015.9.6
实验类型
分组:()演示:(√)
实验名称
种子的发芽实验
实验器材:
培养皿2只、滴管1只、标签纸3张、绿豆种子10粒、放大镜1个、清水
猜测:
种子的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实验过程:
1、准备好两个培养皿,在里面平铺上纸巾;
2、在每个纸巾上按三个洞,各放 3 粒绿豆;
光的反射
实验器材:
手电筒、小镜子、卡纸、书
猜测:
黑色反黑光,红色反红光,黄色反黄光,绿色反绿光,白色反白光。
实验过程:
1、夹子夹住卡纸
2、将夹横立在桌上,并在桌面上放一页有字的纸。
3、打开手电筒开关,对着卡纸,观察文字题。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黑色反光弱,红色反红光,黄色反黄光,绿色反绿光,白色反光能力强。
2.每隔10分钟观察、记录一次。(测试时间是上午8点到8点50分)
填好观察记录表一
3.每隔1小时观察一次,记录一天中上午9点到下午5点之间的影长,整理记录。
4、根据一天中铅笔影长变化的数据设置的柱状图。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方向是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正午)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清晨和傍晚)影子最长。
2、观察地球仪,地图,在图中找到你所带来信息资料的那个地方,并观察;
3、讨论交流下列问题:
①地球有几大洲,几大洋?
②地球仪表面不同的颜色分别代表什么?
③地球上什么多?什么少?
④关于地球表面你还知道什么?
4、教师给予相机辅导,解决所讨论的问题。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当三个小孔成一条直线时,发现纸屏上有光点;当移动中间的卡纸后,三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时,纸屏上就没有光点了。
实验结论: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评定等级:
优
指导教师:
石娟娟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小纪汗乡中心小学
年级:
五年级
时间
2015.10.22
实验类型
分组:()演示:(√)
实验名称
实验结论:
深色反光弱,浅色反光能力强。
评定等级:
优
指导教师:
石娟娟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小纪汗乡中心小学
年级:
五年级
时间
2015.11.5
实验类型
分组:()演示:(√)
实验名称
地球表面的地形
实验器材:
地球仪、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
猜测:
地球仪表面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地方
实验过程:
1、展示收集到的不同地貌的照片和相关资料;
猜测:
影子的产生需要光
实验过程:
1、桌面上放上一块长方体木块,打开手电筒开关,从不同位置照射。
2、在桌面上放三块木块(与手电筒距离不一样),打开手电筒开关。
3、将1块木块平放在桌面上,打开手电筒开关,从水平和垂直方位照木块。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垂直照射影子最短,平射影子最长。
实验结论:
影子的产生需要光, 垂直照射影子最短,平射影子最长。
评定等级:
优
指导教师:
石娟娟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小纪汗乡中心小学
年级:
五年级
时间
2015.10.8
实验类型
分组:()演示:(√)
实验名称
阳光下的影子
实验器材:
简易日影观测仪、指南针、铅笔、记录本
猜测:
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早晚长,中午短。方向也不断发生变化
实验过程:
1.根据已学的方位知识,再利用指南针确定太阳的方向,用简易的日影观察仪放在事先观察好的地方。
实验结论:
同时在实验中也可以发现,影子逐渐变短的是上午,影子最短的是正午(正当头顶时),下午影子逐渐变长
评定等级:
优
指导教师:
石娟娟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小纪汗乡中心小学
年级:
五年级
时间
2015.10.15
实验类型
分组:()演示:(√)
实验名称
光是怎样传播的
实验器材:
手电筒、长方形卡纸、夹子、空心弯管和直管
猜测: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过程:
1、把三张带孔的卡纸,用夹子夹住,横立在桌子上,每张卡纸相距15厘米,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卡纸的小圆孔在一条直线上;
2、在最后一个卡纸的后面,竖立一个纸屏,把手电筒打开,对着第一张卡纸的圆孔照射,让光线照射进小孔,观察最后的纸屏上有没有光点;
3、把第二张(或第三张)圆孔卡纸向左或右移动5厘米,同样方法照射第一张圆孔卡纸,观察最后面的纸屏上有无光点。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第一次的实验结果是,蚯蚓爬向黑暗的一端;
第二次的实验结果是,蚯蚓爬向湿土的一端。
实验结论:
蚯蚓喜欢在黑暗潮湿的地方
评定等级:
良
指导教师:
石娟娟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小纪汗乡中心小学
年级:
五年级
时间
2015.9.17
实验类型
分组:()演示:(√)
实验名称
做一个生态瓶
实验器材:
塑料桶、沙子、小石子、小铲、漏网、水草、标签、记录纸、小鱼
猜测:
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
实验过程:
1、找一个大油桶,清洗干净后剪掉上面一部分;
2、在桶底放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子,再装入大半瓶自来水或域水;
3、在桶里种上几棵水草,在水面放一些浮萍;
4、在植物存活后,再放入小鱼等小动物。
5、每天注意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入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