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桥教学设计教案
12《桥》(教案)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五四学制2024版)
![12《桥》(教案)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五四学制2024版)](https://img.taocdn.com/s3/m/9f5b3f1c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d6.png)
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桥》是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以“人性的光辉”为主题的小说单元,这个单元需要掌握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写作要素是“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桥》作为单元的首篇,不仅篇幅短小,还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座桥梁是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是课文以"桥"做题目的深刻内涵。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是一篇非常值得学生学习和理解的课文。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可以熟练的运用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联系生活实际、联想和想象等方法进行文本理解。
在已经掌握了这些阅读方法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情节及当时的环境来体会人物形象,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引导学生从个体影像、群像,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去丰富文本体验。
三、教学目标1. 会写“咆、哮”等8个生字,理解“拥戴、跌跌撞撞”等11个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老支书临危不乱、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3. 揣摩文中描写老支书神态、语言、动作等词句,感受这些词句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抓住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老支书舍己为人,坚守党性的高尚品质和伟大形象。
难点:体会文中描写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知道这些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五、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合作探究法、练习法学法:自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六、课时安排 2课时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喜欢读什么样的书呢,诗歌、散文、说明文、小说……那你对小说的了解有多少?今天我们一起进入第四单元的学习,这是一个小说单元。
《桥》教学设计(精选5篇)
![《桥》教学设计(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f1896b42e3f5727a4e96222.png)
《桥》教学设计(精选5篇)《桥》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2、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3、认识6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和学习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搜集各地遭受洪灾的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了解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读了解梗概1、描述导入,孕伏情感:有一个村庄,曾经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板书课题:桥),它和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
究竟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选择容易读错的几个字词板书。
如“揪、瞪”。
3、检查:⑴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字音。
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洪灾老汉)4、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突遇山洪1~4;疏导撤离5~13;桥塌殉职14~23;祭奠英灵24~27。
)二、感受情势危急1、通过初读,同学们大致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灾害突然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2、找出文中描写自然环境(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读一读,比一比,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3、汇报交流谈体会:⑴生读找到的自然环境描写的句子,师用课件或小黑板集中出示。
⑵谈感受:①几句话都不同程度地写出洪水凶猛,正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②从前后几句描写的情况看,水位在不断上升,灾情在不断加剧,形势越来越紧张、严峻。
(相机指导朗读这几句话,读出形势的紧张突变。
)③这些句子多采用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像受惊的野马”“在路面上跳舞”“洪水狞笑”“放肆”等词句让我们非常真切形象地感受到洪水的肆无忌惮,洪水就是魔鬼猛兽,突出了情况危急,渲染了紧张气氛。
小学六年级语文桥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桥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82566e9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20.png)
小学六年级语文桥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在教学中学习方式的改变,在老师教学时,教案的作用就非常明显了。
教案要包含本课次的全部教学内容,以下内容标题为《小学六年级语文桥的教学设计》,是为您特意收集,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小学六年级语文桥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能按照正确笔顺书写生字.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表达出对周总理的崇敬之情。
3、感悟周总理对少年儿童的关爱,体会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学会生字是重点,感悟课文是难点。
教学准备:搜集关于周总理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认识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资料。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周总理的课文,板书关怀。
(二)初读课文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反复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2、再度课文,想一想读懂了什么?3、指名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4、指名读课文,全班参与评议。
(三)学习生字1、组自主识字。
2、分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识字方法,互相说说记住了哪些字,怎样记住的。
教师巡视。
3、出示生字小黑板指名认读生字,随时纠正读音。
怀周恩察握镜段朗聚神灿烂幸福恩段神灿烂的韵母是前鼻音,镜朗幸的韵母是后鼻音,周察神的声母是翘舌音,指导学生把这些生字读准确。
4、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启发学生多动脑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记生字。
①熟字加偏旁认记:怀恩握灿烂②熟字去掉学过的偏旁认记:察③熟字换偏旁认记:神④编顺口溜或猜字谜的方式识记:竖撇横折钩,内藏土和口;翻开百家姓,这姓就是周。
每一口人都有田,表示生活喜连连,家家户户过大年,把它倒贴门上边。
5、巩固识字①多种形式练读,反复与生字见面。
②小游戏,考考你。
③小组合作学习,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6、熟读课文(四)朗读感悟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明之处。
2、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疑问,小组内汇报。
3、全班交流。
4、再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或上下文理解视察、聚精会神两个词语。
小学语文教案《桥》
![小学语文教案《桥》](https://img.taocdn.com/s3/m/cc7dec71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f2.png)
小学语文教案《桥》教案概述:本教案设计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桥》一文为内容,旨在通过本文的学习,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多种教学形态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桥的功能和作用,培养良好的环保意识。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让学生了解桥的故事和寓意,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引导学生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桥的美和寓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桥的形象描写,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教师与学生互动,引起学生注意力,介绍本课内容。
2.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对桥的形象进行描述,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
Step 2 阅读理解1.学生分组,每组一本课文,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a)文章的主题是什么?b)文章通过哪些描写来展现桥的美?c)文章传达了怎样的寓意?2.小组展示讨论结果,并与整个班级分享。
Step 3 语言运用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桥的形象、功能、作用等方面,编写一篇短文。
2.学生小组展示自己编写的短文,并与全班分享。
Step 4 写作指导1.教师给出写作指导和要点,供学生参考。
2.学生根据要点,以"桥"为题,写一篇短文。
Step 5 课堂互动1.学生就自己写的短文进行课堂展示,并接受同学的评价和意见,互相帮助改进写作。
Step 6 总结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2.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对课文的理解和观点。
Step 7 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复习整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关于桥的心得体会。
2.鼓励学生以各种形式展示自己的作品,可以是书信、画作、手工制作、PPT等形式。
《桥》 教学设计 教案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
![《桥》 教学设计 教案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166c4ec0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92.png)
《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习本课生字词,读通课文。
2. 学习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 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从字里行间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二、教学重点1. 了解老支书在危急关头为保护村民而做出的是非、判断和行动,进一步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的崇高精神。
2. 学习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体会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如:“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等。
2. 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四、教学准备:小黑及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简介背景,导入新课。
在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份资料,(配乐齐读)XX年XX月XX日凌晨,一场特大洪水袭击而来,xx镇xx小学的教师周xx为转移群众,被洪水冲走,英勇牺牲。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突如其来的洪水是这场灾难的祸福灾民们做出了怎样的抉择?今天,我们学习《桥》这篇课文。
结合揭示课题。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
自读课文,看看作者用哪些词句感动了你?再想想是什么让你流泪?用笔勾画出来。
(生自读课文,师巡视。
)(2)指名汇报交流。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老汉的形象让你感动。
)在如此危急的关头,一个平时默默无言的老汉却果断地站在桥头指挥群众过桥,表现是那样沉着冷静坚毅果断。
)板书:老汉(镇定冷静、英勇无畏)师:用笔圈出表现老汉镇定冷静、英勇无畏的词语。
如果让你用一个关联词来概括老汉的精神品质你会用哪一个?(尽管……但……)为什么?你能用上这个关联词来表达你的理解吗?(尽管老汉平时话语不多,但到了危急时刻他却果断地站在桥头并用果敢的言行帮助乡亲们摆脱困境。
)——相机指导朗读有关句子。
(3)“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环境的混乱让你感动。
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东面、西面没有一处是安全的。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 13桥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 13桥](https://img.taocdn.com/s3/m/0c6cac0c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d9.png)
《桥》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桥》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同时,思想受到感染,情感得到深化,感受人物的心灵美好和品质高尚。
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二)教学对象分析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抓人物言行体会人物内心想法及品质的课文已有过接触,因此,在本文教学时,让学生抓住老汉的言行来体会他的品质应该不是难点。
但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推想老汉的内心想法却有难度,因为学生对洪水不熟悉。
因此,结合本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学习本课的表达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二、课标要求和学习目标(一)课程要求1.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二)学习目标1. 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争取读写咆哮、狂奔、狞笑、呻吟、祭奠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雨和洪水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
3.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课文中的老汉是个什么样的人。
体会老党员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三)智慧目标引导学生在感人故事中受到情感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的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熟悉松鼠的各种特点,学习和掌握抓住事物特征有条理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2.教学难点体会老党员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关于桥教案模板6篇
![关于桥教案模板6篇](https://img.taocdn.com/s3/m/b6cf7458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4f.png)
关于桥教案模板6篇桥教案篇1第一课时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放松一下,注意听啊,听后你可要告诉大家,它唱的是什么。
(播放桥的歌曲)师:谁来说说,它唱的是什么呢?师:你听的真仔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桥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桥之思。
在我们的生活中,桥必不可少,它装点着乡村和城市,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各种各样的桥吧。
(课件:播放各种桥的图片,师解说其中的几种)师:这么多形态各异,造型优美的桥,引发了作者樊发稼许多的思考,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对它们很感兴趣,也许会引发你更多的思考,那就让我们赶紧来读读课文吧。
二、整体感知1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不要忘记正确的读书姿势啊。
开始吧。
2 师:课文读完了,生字朋友你们都认识了吗?同位两个比比赛,看谁读得准记得牢。
(同位互相检查)师:生词朋友们来了,看看你们是不是都认识它们了,注意了,我可不一定叫到谁啊,一个人读——小组读——大组读——全班读。
(出示生字词幽静碧波粼粼魅力交叉巍峨雄伟构筑和谐)师:全班同学再来认真地读一读。
师:声音响亮,读得又准确,真不错!生字朋友们回到课文中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请同学们再来认真的默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想:你从这篇课文中都了解(知道)了什么?[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谁来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引导生用自己的话大体谈一谈)(生大体谈谈,谈到第一小节中的桥的功能,样式,材料)师知道了这么多桥的知识,真了不起!那么桥有这么多的功能(样式,材料),你是从哪知道的?(生:第一小节)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小节,你还读懂了什么?(生交流)(说全了后)师:读懂了这么多,真是了不起!你给大家读读这一小节吧。
其他同学进一步体会体会桥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生读)师:通过你的朗读,我们听出了桥的确给人带来了许多方便。
那各种造型优美的桥,在给人方便的同时,还有些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快快走进课文去读一读、找一找,好吗?(生读)师:你找到了吗?来说给大家听听。
部编版小学语文《桥》教学设计一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桥》教学设计一稿](https://img.taocdn.com/s3/m/94a62b08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97.png)
《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短句。
2、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3、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2、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准备:视频音像资料、课件ppt一、直接导入1、描述导入,孕伏情感:有一个村庄,曾经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板书:桥),它和村子里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2、齐读课题3、快速地读一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二、走进画面,感受情境1、同学们,你们见过洪水爆发的样子吗?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播放视频)2、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样的山洪暴雨,你会用什么词?恐怖凶猛。
3、多么恐怖的暴雨呀,课文之中是怎么描述的?(学生读关于描写洪水的句子)4、课件出示: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
像倒。
(1)全班齐读,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句子,与我们之前学过的句子有什么不同?(像泼像倒变红)句子很短,却用了夸张的修辞,写出了雨很大。
(2)这场暴雨来势汹汹,他劈头大劈头盖脸的向人们泼来,得人们喘不过气,多么恐怖的一场暴雨呀。
读———。
(3)还有哪些句子也可以感受到山洪的可怕?(学生找出描写洪水的句子)(山洪咆哮着,像一匹受惊的野马,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4)你能不能试着分析一下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将山洪比作一匹野马,写出了它来势汹汹。
)(5)是呀,洪水就像这一匹狂奔的野马,它来势汹汹,庄稼阻挡了他,他就毁坏庄稼,树木阻挡了他,他就冲毁树木,房屋阻挡了他,就冲毁房屋。
他来势汹汹,不可阻挡,这就叫———势不可当。
5.反复读句子,通过朗读体会:这的的确确是一场可怕的洪水。
课件出示:(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六年级语文《桥》教案
![六年级语文《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fa7358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19.png)
六年级语文《桥》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圈画、品味关键词句,学习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生活中的美好的人、事、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老桥的赞美之情,感受老桥的沧桑与美丽,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圈画、品味关键词句,体会老桥的沧桑与美丽。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相关资料。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家乡的文化遗产。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教师通过启发谈话,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可以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文化遗产吗?你们知道家乡有哪些文化遗产吗?”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了解的文化遗产。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帮助学生了解老桥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生字,纠正字音。
3.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4.交流讨论:作者眼中的老桥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了解老桥的特点。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老桥特点的语句,品味关键词句。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思考问题的答案。
问题如下:•老桥有哪些特点?作者是如何描绘这些特点的?•老桥在作者心中有哪些美好的感受?这些感受是通过哪些词语或句子表达出来的?•你觉得老桥有哪些值得我们去珍惜和保护的地方?请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1.指名朗读描写老桥特点的语句,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2.结合实际生活谈谈自己是否也曾感受过类似的情感和思想,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老桥的赞美之情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四)拓展延伸,积累语言1.学生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2.教师引导学生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和写作方法,学习如何描绘家乡的文化遗产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桥》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桥》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https://img.taocdn.com/s3/m/b25f0f3f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03.png)
《桥》教学设计篇3【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11个生字,会认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新型大桥的神奇,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发明的兴趣与愿望。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愿望。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上新课前曾老师要带着小朋友们一同乘上特快列车到我们祖国以及世界各地去欣赏一番那里各式各样的桥。
(播放桥的图片,师解说)这些桥都是用钢筋水泥建成的。
而有一位叫兰兰的小朋友今天要过几座与众不同的桥,让我们跟兰兰一起去看看吧。
首先请小朋友们把课题响亮的读一读──兰兰过桥。
二、检查预习情况1、学生汇报预习成果。
2、教师随机教学生字的读音。
3、归纳学生对课题提出的三个最好的问题。
让学生带上其中的两个问题再次预习课文,然后自己解决。
三、学习潜水桥部分1、过渡: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座桥?并说出理由。
随机出示小秘诀:先找出哪些自然段写了自己所喜欢的那座桥?再反复读,找出表示桥特点的词句。
2、喜欢潜水桥的学生根据小秘诀说理由,其他学生质疑。
教师相机出示句子进行词句教学,归纳出潜水桥的特点:结实、透明。
3、指导朗读有关句子。
四、教学第五自然段过渡:走过潜水桥,兰兰和爷爷又来到了哪儿?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轻声自由读,想想有什么想弄明白的?生质疑,解疑。
五、教学塑料桥部分过渡:喜欢塑料桥的小朋友站起来。
老师相信你们刚才已经很认真地自学过写塑料桥部分的内容了。
现在请你们按照“小秘诀”来给其他小伙伴介绍介绍塑料桥,可以吗?先要介绍的是什么?接着是──?1、第7自然段。
(出示写桥特点的句子)请一生读句子,读时要注意让其他小朋友听完你的朗读,就知道塑料桥的特点。
随机指导朗读。
小结塑料桥的特点:轻巧。
2、第8自然段。
(出示写桥特点的句子)请一生读句子,读时要注意让其他小朋友听完你的朗读,就知道塑料桥的特点。
随机指导朗读。
小结塑料桥的特点:平稳。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3课《桥》教学设计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3课《桥》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a681479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2f.png)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3课《桥》教学设计《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桥》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描写老汉动作、神情、语言描写的句子,感受老汉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
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2、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抓住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反复朗读,品词析句,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一、板题质疑,猜“桥”之意。
1、师板书课题。
2、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从课文中知道些什么?【设计意图】质疑猜题,旨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题和解题能力;同时激发对文本探根求源的欲望,调动学习兴趣。
二、初读感知,明“桥”之因。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同时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全班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3、检查预习:课件出示词语: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当没腿深狂奔(1)指名读词,并说说这些词语都是用来描写什么事物的?(洪水)(2)在每个词语前添上“洪水”一词指名学生再读词语。
(3)想象交流:读着这些描写洪水的词语,此时此刻,你的眼前会浮现一个怎样的画面呢?【设计意图】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既体现了阅读基本能力的要求,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强化了词语积累,培养了边读边思的良好阅读习惯,又找到了阅读文本的突破口。
三、聚焦洪水,悟“桥”之险。
1、对于这场洪水,作者在文中进行了细细描述,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划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
(学生交流)课件出示: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小学语文课文桥教案
![小学语文课文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4c46c6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08.png)
小学语文课文桥教案一、教材简析《桥》是一篇小小说,本文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
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做题目的深刻内涵。
这篇文章展现了小说的一些表达特点:1.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除了小说体裁体现的这些特点以外,课文还重在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表现人物高尚的品质,在这里既可以进行一种阅读方法的指导,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体会人物品质的阅读方法;也可以是一种习作方法的指导,学习作者通过对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品质。
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多读感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既感受小说的以上表达特点,同时感悟人物高尚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有关村支书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体会人物品质的阅读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文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语句,通过对比朗读,体会语句较强的表现力,感受洪水的肆虐与可怕,领悟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3.了解小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教学重点: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结合老支书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小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教学突破:聚焦老汉,通过朗读关于老汉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感悟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通过对比朗读,体会语句较强的表现力,感受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桥》教案五年级
![《桥》教案五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318ee82e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6a.png)
《桥》教案五年级以下是《桥》教案五年级的文章:教案概述:本教案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教学要求,以课文《桥》为主题,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课文,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桥》这篇课文,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词语。
2.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和结构。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简洁连贯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4. 引导学生思考桥的作用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桥,讨论桥的作用和重要性。
并展示一些桥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桥的美丽和功能。
2. 复述课文:让学生复述课文《桥》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鼓励学生用简洁连贯的语言描述桥的造型和颜色。
3. 课文阅读理解:分段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并回答问题,再进行小组讨论。
教师在其中给予指导和帮助。
4. 课文理解拓展:让学生想象自己是课文中的人物,分析他们的心情和想法,并进行小组分享。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5. 课文语法点梳理:结合课文中的语言点,对一些重要的语法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相关的知识点。
6. 语言运用: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编写一篇关于桥的文章。
鼓励学生用丰富的词汇和句子结构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7.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回顾学生的学习内容和进展,强调桥的作用和重要性。
三、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对课文《桥》的理解和掌握得到了提高。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同时,通过相关的语法学习和运用,学生进一步巩固了语言知识。
然而,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时,可以更加深入和具体一些,以激发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表达。
此外,在课堂时间的安排上,可以再增加一些扩展的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丰富和有趣。
小学语文《桥》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桥》群文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b371552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76.png)
小学语文《桥》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桥》这篇语文课文的背景知识,了解丰富多样的桥梁文化;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3.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分析《桥》这篇语文课文的主题和情感内涵;2.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桥》的课文内容、图片、视频等;2.幻灯片:介绍各种桥梁的图片和介绍文字;3.教材: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桥》的课文。
四、教学过程:【导入】1.激发学生对桥梁的兴趣:通过幻灯片展示各种不同类型的桥梁,引发学生对桥梁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不同类型的桥梁呢?请大家分享一下。
【呈现】2.呈现《桥》这篇语文课文:通过课件展示《桥》这篇课文的内容。
一起来认真品味这篇文章,看看作者如何以桥梁为主题,展示中华文化和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勤劳。
【理解】3.解读《桥》的主题和情感内涵:引导学生共同讨论《桥》这篇课文的主题和情感内涵。
通过分析语言细节、描写手法等,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类型的桥梁所代表的文化和情感。
【拓展】4.群文阅读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活动,让学生选择一篇与桥梁相关的文章或故事进行阅读,并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展示】5.学生作品展示: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群文阅读作品,可以是绘画、图片、手抄报等形式,让同学们欣赏和学习。
【总结】6.总结和评价:和学生一起总结《桥》这篇语文课文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群文阅读中的成长和进步。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阅读《桥》这篇语文课文,了解了桥梁文化的丰富多彩,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通过群文阅读活动,学生不仅提升了自己的表达能力,还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这样的教学设计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年级语文上册《桥》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818d62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44.png)
六年级语文上册《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的含义,了解文章的主题和背景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讲解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所传达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增强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中重要词汇和句子的含义,掌握文章的主题和背景知识。
2.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所传达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有关桥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桥》的主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初步感知: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回答一些有关课文内容的问题,帮助他们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 深入分析: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内容,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理解文章中重要词汇和句子的含义,掌握文章的主题和背景知识。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总结归纳:通过总结归纳,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5. 拓展延伸:通过展示一些与桥相关的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背景知识和人文精神,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可以布置相关主题的写作任务,巩固学生的语文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讲解、问答、讨论、演示等。
2. 教学手段:PPT演示、视频播放、图片展示等。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引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如填空题、选择题等,检测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相关主题的阅读任务或写作任务,巩固学生的语文能力。
3. 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教学资源:PPT课件、视频、图片等。
2. 教学工具: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二年级上册《桥》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二年级上册《桥》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d9fd04ad1f34693dbef3e54.png)
《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小小说《桥》是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标本第10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断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高风亮节,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涵。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继续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一、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认识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方法目标:以读为本,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并创设情境,在场景的对比中理解人物精神品质。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逐步深刻感受到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
二、教学重点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有效地烘托了环境的紧张,把洪水飞速上涨时,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作为教学重点.三、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桥”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看视频导入(特大洪水的破坏力的影片)师:同学们,洪水可怕不可怕?他们可以冲毁房屋,可冲毁大树,要是人呢?生:纷纷谈感受过渡语:就是这可怕的洪水,眼看就要来到这个小山村,洪水的狞笑声越响,死亡就越逼近,村民们只有纷纷出逃,可是到处是洪水,有出路吗?出路在哪?请大家(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二)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
1、认识词语:咆哮势不可当祭奠跌跌撞撞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3、过渡语: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改变了一个村庄的命运,同学们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个黎明,走进这场洪水,去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三)朗读感受洪水肆虐与人们的恐慌1、要求:老师朗读描写环境的句子,学生朗读描写人们的句子。
五年级下册《桥》教案
![五年级下册《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5d446d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07.png)
五年级下册《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课文《桥》,使学生了解桥的形成和作用,培养学生对桥的认识和理解。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和思考桥的作用和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桥?桥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2. 预测教师可给学生出示一幅图或者一段文字描述,让学生预测即将阅读的课文内容。
3. 阅读学生开始阅读课文《桥》,教师可以提前对生词和难点进行解释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理解学生完成阅读后,教师可以提问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 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方式描写了桥的形象?- 课文中提到的桥有哪些不同作用?- 桥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5.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桥的作用和意义,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进行讨论,然后汇报各自的观点。
6. 延伸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以桥为主题写一篇短文,描述桥的形象和作用,或者让学生设计一座桥的图纸。
7. 总结教师对本堂课的核心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评价。
四、教学资源1. 课文《桥》2. 图片或文字描述的预测材料3. 生词和难点解释材料4. 分析桥作用和意义的问题五、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能力。
2. 学生完成的短文或图纸设计的评价。
六、教学延伸1. 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其他相关材料,了解不同类型的桥和国内外著名的桥梁。
2. 学生可以以桥为主题进行写作,写一篇关于桥的作文,表达对桥的感悟和体会。
七、教后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桥的认识和理解得到了提高,他们能够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观察桥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同时,学生也锻炼了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了团队合作的能力。
《桥》教学设计(精选3篇)
![《桥》教学设计(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081b067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5c.png)
《桥》教课方案(优选 3 篇)《桥》教课方案1教材简析:《兰兰过桥》叙述了爷爷带着兰兰走过两座奇特的现代化的桥的故事。
课文内容浅易,生动开朗,时代感强,富裕情味,能够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创立空间,切合小学生的认知特色。
教课方案:本课的教课方案,重申以读、说、议、想为主线,并以电教媒体贯串一直,使学生在精读中感知,在说议中感悟,在想象中创立。
学生既增加知识,又提升能力。
教课过程:一、抓住题眼,激情引趣1、让学生从生活实质出发,说一说:“你都见过什么样子的桥?”2、借助电教媒体,让学生认识形状各异的桥,知道桥是架在水上供人们通行的。
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又紧扣课题,进而引出本课桥的特色——奇特、漂亮。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依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色,在学习课文以前应把课文读得由通畅到流畅再到感知课文,所以我便借助电教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再读课文,划出生字词。
(3)自由读生字词,不会读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逐渐检查学生的自学状况。
三、要点词句精读、美读,激发感情1、在学生达成自学后,我便请大家再读课文,想想,画一画,把你以为最能表现桥奇特的句子画下来,再睁开想象专心领会。
2、当孩子们纷繁举手回答时,我又一次借助电教媒体演示出在潜水桥中看到的水中画面及句子:“它是用特别结实的玻璃砖造的,就像一幢长长的房屋”,“透过玻璃看见大大小小的鱼游来游去,各种各种的船只从桥顶上驶过来划过去”,从视觉上激发了学生欢乐、丰富的感情,学生便不由自主得美美地读起来。
四、在说议中感悟1、小组交流,说说认识。
让学生在小组中把自己最感兴趣的桥的特色和性能说一说。
2、代表讲话,全班评论。
让学生代表饰演桥梁专家,并利用多媒体课件,把自己最感兴趣的桥的知识介绍给大家。
学生既学得有情味,又拓展了课外知识。
3、激发感情,认识升华。
看到这么奇特的桥,你会想些什么呢?五、在想象中创立1、兰兰过的这两座桥多奇特啊!它们都是桥梁专家依据人们的需要精心设计的,你们长大了若是也做了桥梁专家,你会给大家设计一些什么桥呢?2、任由学生想象,利用手中的“神笔”在电教媒体中描述出心中的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6课。
课文解读:
《桥》是谈歌先生的一篇小小说,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掌握“咆哮”“放肆”“胸膛”“祭奠”“豹子”“搀扶”“拥戴”“势不可当”等词语。
正确读写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和想象入情入境,抓住关键句体会人物形象,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4、品读文中令人感动的句子,感悟老汉舍己为人、不徇私情、舐犊情深、大公无私的崇高品质,在感动中受到熏染和教育。
教学重点:
从描写老汉的词句中感悟老汉的崇高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桥”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聊小小说导入,激发阅读小说的兴趣。
1.问学生读过哪些课外书,学生饶有兴趣说出。
2.老师推荐一篇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引出课题《桥》。
二、检查预习生字情况
指导势不可当的读音和祭奠的正确书写。
三、整体感知,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小说的三要素。
读完课文让我们最没想到的是什么?(指名答)
师板书结尾巧妙
四、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描写洪水或雨水可怕的句子,读一读,
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在文中做批注。
(一)插入洪水视频,感受洪水的凶猛。
(二)学生找出所有描写洪水的句子,并谈感受。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小说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写洪水?(指名答)
师板书环境衬托
五、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中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同学们默读课文,走进老汉,看看他的哪一个神态,哪一句话,
亦或哪一个动作深深地打动了你,把它画出来,可以用一句话、一个词甚至是标点符号标一标,写一写都可以。
(一)学生找句子,指名谈感受。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
像一座山。
“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
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二)矛盾之处:揪—推
1、为什么揪出来,再推上去(指名答)
2、师板书沉着冷静不徇私情
六、配乐朗读,升华情感。
七、拓展延伸
出示诗歌《一座山》和课外感人的故事。
八、布置作业
课下收集感人的故事
九、板书
老汉小小说的特点
沉着冷静结尾巧妙
环境衬托
不徇私情语言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