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肠杆菌科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肠道杆菌科 ppt课件

肠道杆菌科 ppt课件
大肠埃希氏菌
编辑版ppt
8
肠道正常菌群 机会致病菌 特殊血清型致病性大肠杆菌 食品卫生指标
编辑版ppt
9
形态染色
0.4-0.7µm 1-3µm 短杆菌 革兰染色阴性 有鞭毛(周鞭毛) 有菌毛
编辑版ppt
光镜革兰染色
电镜
10
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
兼性厌氧 营养要求不高 生化反应活泼,发酵多种糖类 绝大多数发酵乳糖 IMViC试验结果为+ + - -
径为主的防制措施
编辑版ppt
28
志贺菌属 Shigella
俗称痢疾杆菌
编辑版ppt
痢疾志贺菌超过2 亿例,其中500万需住院治疗,年死亡 病例达65万例。
编辑版ppt
6
肠杆菌科的细菌引起不同部位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埃希菌属)
下呼吸道(克雷伯菌属、肠 杆菌属、埃希菌属 )
血液(埃希菌属 、克雷伯菌 属、肠杆菌属)
胃肠道(埃希菌属 、沙门菌 属、志贺菌属、耶尔森菌属)
泌尿道(埃希菌属 、变形杆 菌属、克雷伯菌属、摩根菌属
编辑版ppt
7
埃希菌属 (Escherichia)
大肠菌群数指在37℃ 24小时内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肠
道杆菌,包括埃希菌属、枸橼酸杆菌属、克雷伯菌属等。
我国的卫生标准:
≤ 3个大肠菌群/1L饮水 ≤ 100个细菌总数/1ml饮水 ≤ 5个大肠菌编辑群版p/p1t 00ml果汁、瓶装汽水 27
防治原则
疫苗 抗生素的抗性质粒,
耐药性非常普遍 主要采取切断传播途
葡乳麦甘蔗 尿素 H2S IMViC 动力 ⊕⊕⊕⊕⊕ - - + + - - +
编辑版ppt

10肠杆菌科-PPT精选文档

10肠杆菌科-PPT精选文档

炎症细胞 因子表达↑
宿主细胞蛋白质合成终止
志贺毒素Ⅰ、Ⅱ
②、外毒素
不耐热肠毒素Ⅰ、Ⅱ 耐热肠毒素a、b 溶血素
LT(heat labile enterotoxin)化学结构与致病机理 大肠杆菌LT与霍乱弧 菌肠毒素有80%同源性
B亚单位
细胞膜 受体GM1
腺苷环化酶
A亚单位
H2O CI- Na+大量 分泌
肠杆菌科 (Enterobacteriaceae)
第10章
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微生物学系
邬国军
肠道杆菌(enteric bacilli)
※ 一大群居住在人和动物肠道中生物学性状近似
的G-杆菌, 广泛分布于水、土壤或腐物中。
※ 分类学上的地位:《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 》
(第9版)的第Ⅰ大类的兼性厌氧G-杆菌。 ※ 多数是肠道的正常菌群,少数为致病菌 ※ 至少有30个菌属,120多个菌种
②、外毒素
耐热肠毒素a、b 不耐热肠毒素Ⅰ、Ⅱ 溶血素
⑵所致疾病:
① 肠道外感染:泌尿道(≥105/ml尿) , 化脓性(局部、全身)
Ⅰ.败血症
Ⅱ.新生儿脑膜炎 Ⅲ.泌尿道感染 ② 肠道感染:某些菌株可以引起肠道感染
Pathogenic E. coli
Five classes (virotypes) of E. coli that cause
是人类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
以大肠埃希氏菌(E.coli)最为重要 出生后数小时就进入肠道,并终生伴随
正常菌群,一般不致病
两大原因可以致病
1、条件致病
细菌居住部位改变引起的肠外感染: 尿路感染最常见 2、致病菌株 某些带有致病基因的血清型,引起肠道感染

09第十章--肠杆菌属PPT课件

09第十章--肠杆菌属PPT课件
志贺菌的抵抗力比其它肠道杆菌弱。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致病物质 侵袭力和内毒素,有的菌株能产生外毒素。
(二)所致疾病 细菌性痢疾。我国主要为B群和D群。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
感染几乎只局限于肠道,一般不侵入血液。 典型的急性细菌性痢疾:潜伏期1 ~ 3 天 ,突然 发病 , 常有发热、腹痛、脓血黏液便,伴有里急 后重(tenesmus)。
第二节 志贺菌属
一、生物学性状
G - 短小杆菌。无芽胞,无鞭毛,无荚 膜,有菌毛。
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除宋内志贺菌 个别菌株外,均不发酵乳糖。动力阴性。
志贺菌属细菌有O和K两种抗原。O抗原是 分类的依据,藉以将志贺菌属分为4群和40余 血清型(包括亚型):
A群即痢疾志贺菌(S. dysenteriae) B群即福氏志贺菌(S. flexneri) C群即鲍氏志贺菌(S. boydii) D群即宋内志贺菌(S. sonnei)
素前采样 ; 标本应新鲜 ; 若不能及时送检,宜将标本保 存于30 % 甘油缓冲盐水或专门送检的培养基内。中毒性 痢疾者可取肛拭。 (二)分离培养与鉴定 (三)毒力试验 (四)快速诊断法
(二)分离培养与鉴定
1.肠道外感染 2.肠道内感染
(三)卫生细菌学检查
四、防治原则
疫苗接种预防已在畜牧业领域中开展了广泛研究。 预防人类ETEC感染、O157感染的疫苗正在研究中。抗 生素治疗应在药物敏感试验的指导下进行。 尿道插管和膀胱镜检查应严格无菌操作。对腹泻病人应 进行隔离治疗。 污染的水和食品是ETEC最重要的传染媒介,EHEC则常 由污染的肉类和未消毒的牛奶引起,充分的烹饪可减少感 染的危险。
Bfp) 、 紧密粘附素(intimin) 、 P菌毛 、 I型

肠杆菌科-精品医学课件

肠杆菌科-精品医学课件
机会致病菌
正常菌群致病菌
4
①致病菌: 伤寒沙门菌,志贺菌; ②机会致病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变 形杆菌等; ③由正常菌群转为致病菌:如引起胃肠炎的 大肠埃希菌,因获得质粒,噬菌体的毒力因子基 因成为致病菌。
5
肠杆菌目 肠杆菌科 埃希菌属 变形菌属 沙门菌属 志贺菌属 … …
6
Overview
35
大肠杆菌黏附在肠道表面 36
LT-I
STa
鸟苷环
A1
化酶
+
G
cGMP
S肠黏膜细cc胞GGMMPP
腺苷环 化酶
cAMP cAMP cAMP
37
EIEC
致病所物致质疾、病机理
类无E似动n菌t力e痢r不o,i产n较v肠a少s毒i见v素e E. coli 主细要菌侵侵犯入较结大E肠儿IE上童C皮和细成胞人,并在
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shared by all members of family Enterobacteriaceae ?
(肠杆菌科)
7
Overview
Common Characteristics 1. Shape, structure and stain(染色)
刷状缘被破坏、微绒毛萎 缩,上皮细胞功能受损,
造成严重水样腹泻。
41
宿主细胞形态变化
黏附/抹平损伤
42
EHEC
溶溶出传菌志血血E血染毛贺性性n性t尿源:毒尿e结毒r致毒:粘素o肠综h综病污附炎S合e所合h染作m物征(5致iE征g,o的用岁质Ha疾r出:以食Er、th现病o约C下物ax机溶1gi儿0n血理i%,c童性发SE易贫t展x.血感-成cⅠ,o) lⅡi

肠杆菌科 PPT课件

肠杆菌科 PPT课件
氧化酶阴性、可将硝酸盐还原至亚硝酸盐。
肠杆菌科的共同特性
1. 形态染色相似 革兰阴性杆菌 2. 培养特性相同 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3. 生化反应活泼 发酵葡萄糖,氧化酶阴性,触酶阳性,还原硝
酸盐为亚硝酸盐,O/F试验为发酵型。 4. 抗原构造复杂 5. 抵抗力弱 6. 易变异
返回
肠杆菌科细菌与其它革兰阴性杆菌的区别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caeae)
❖ 包括致病性较强、能引起人类传染病的菌属:鼠疫耶尔 森菌、伤寒沙门菌
❖ 引起人类腹泻和肠道感染的菌属(四个) ❖ 埃希菌属 ❖ 志贺菌属 ❖ 沙门菌属 ❖ 耶尔森菌属
与医院感染有关的条件致病菌
❖ 枸橼酸杆菌属 ❖ 克雷伯菌属 ❖ 肠杆菌属 ❖ 泛菌属
❖ 鼠疫耶尔森菌能引起甲类传染病:鼠疫。
(二)人类肠道感染
❖ 肠杆菌科细菌也是人和动物肠道感染的重要病原。 ❖ 虽然本科中许多细菌均与腹泻有关,但比较明确的肠道
病原菌是肠杆菌科中的埃希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 和耶尔森菌属。 ❖ 主要引起各种急、慢性肠道感染、食物中毒、旅行者腹 泻及肠热症等。
概述
•沙雷菌属 •变形杆菌属 •普罗威登菌属 •摩根菌属
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
❖ 有许多细菌既是肠道的正常菌群,也是条件致病菌。 ❖ 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引起机会感染或二重感染。 ❖ 1)机体抵抗力下降 ❖ 2)寄居部位的改变 ❖ 3)肠道菌群失调 ❖ 约有40种以上肠杆菌科的菌种可以在临床标本中出现。
一、分类与命名
试验 葡萄糖 氧化酶 形态 鞭毛
肠杆菌科 发酵
弧菌科 发酵
非发酵菌 氧化或不分解
巴斯德菌 科
发酵



《肠杆菌科细菌》PPT课件

《肠杆菌科细菌》PPT课件
轻度感染
发热、咳嗽、流涕等类似感冒症状。
中度感染
肺炎、心脏疾病等,需要住院治疗。
严重感染
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危及生命。
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
人与人之间通过飞沫、接触等途径传 播。
间接接触
动物传人
某些肠杆菌科细菌能在动物间传播, 再传给人。
通过污染的水、食物、物品等传播。
03
肠杆菌科细菌的检测与诊断
《肠杆菌科细菌》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ONTENTS
• 肠杆菌科细菌简介 • 肠杆菌科细菌的致病性 • 肠杆菌科细菌的检测与诊断 • 肠杆菌科细菌的抗药性 • 肠杆菌科细菌的治疗与预防
01
肠杆菌科细菌简介
肠杆菌科细菌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肠杆菌科细菌是一类革兰氏阴性 杆菌,属于变形菌门,肠杆菌目 ,肠杆菌科。
05
肠杆菌科细菌的治疗与预防
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治疗方法
抗生素治疗
根据病菌类型和感染程度,选择 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头孢
菌素、氨基糖苷类等。
支持性治疗
针对患者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如 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以维
持生命体征稳定。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感染或并发症,如脓肿 形成、器官功能衰竭等,可能需
要进行手术治疗。
临床表现
患者出现发热、腹泻、腹 痛等症状,可能伴随有恶 心、呕吐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
粪便、血液等标本中分离 出肠杆菌科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且药敏 试验显示对该细菌敏感。
流行病学调查
患者近期有与肠杆菌科细 菌感染者接触史或旅行史 等。
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鉴别诊断
其他细菌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耐热肠毒素(LT)
➢溶血素A
➢定植因子抗原 ➢集聚黏附菌毛 ➢束形成菌毛 ➢紧密黏附素 ➢P菌毛
3. 内毒素、荚膜、载铁蛋白、Ⅲ型分泌系统等
所致疾病
1. 肠道外感染
2.
以化脓性感染和泌尿道感染最为常见,为内源性感
染。
2. 胃肠炎
与食入污染的食品和饮水有关,为外源性感染。
引起胃肠炎的大肠埃希菌
STa 使鸟苷酸环化酶活化 使胞质内cGMP 水和电解质摄取
cGMP
cAMP
H2O Cl- K+ Na+ HCO3-
ETEC
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EIEC)
主要侵犯较大儿童和成人。表现类似痢疾。 不产生肠毒素。 能侵袭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并在其中生长繁殖。
EIEC侵入结肠黏膜上皮细胞
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EPEC)
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 不产生肠毒素等外毒素,无侵袭力。 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上段黏膜表面大量繁殖,破坏微绒毛
而致病,引起A/E组织病理 forming pili Tir
Actin,α-actinin,talin,ezrin
Type Ⅲ secretion apparatus intimin
一、生物学性状
G-短小杆菌,无芽胞,无鞭毛,无荚膜,有菌毛。 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除宋内志贺菌外,均不发酵
乳糖。 动力阴性可同沙门菌、E.coli等区别。 有O和K两种抗原。 抵抗力弱。
根据O抗原对志贺菌属的分类
菌种 痢疾志贺菌 福氏志贺菌 鲍氏志贺菌 宋内志贺菌


A
1~10
B
1~6,X,Y变种
第一节 埃希菌属 Escherichia
大肠埃希菌(E.coli)是临床最常见、最重要的一个菌种。 大肠埃希菌是肠道中重要的正常菌群; 可成为机会致病菌,以化脓性和泌尿道感染最常见; 一些血清型的大肠埃希菌能导致人类胃肠炎; 在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学中常被用作粪便污染的卫生学检
测指标。
一、生物学性状
G-杆菌。多数菌株有周身鞭毛,有菌毛,无芽胞。 能发酵葡萄糖等多种糖类,产酸并产气。绝大多数菌株
发酵乳糖。IMViC试验结果为“++--”。 硫化氢阴性,动力阳性。 有O、H和K三种抗原。 能产生大肠菌素。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物质
1. 黏附素 具有高特异性。
2. 外毒素
➢志贺毒素 (Stx) ➢耐热肠毒素 (ST)
肠杆菌科细菌共同生物学特性
形态与结构 G-杆菌,大多有菌毛、周鞭毛,少数有荚膜,不产生芽 胞。
培养 兼性厌氧或需氧。 生化反应 触酶阳性,氧化酶阴性,乳糖发酵试验可初步鉴别志贺菌、
沙门菌等致病菌和其他大部分非致病肠道杆菌。 抗原结构 主要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荚膜抗原。 抵抗力 对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 变异 肠杆菌科细菌易出现变异菌株,其中最常见的是耐药性变异。
质粒介导集聚性粘附上皮细胞, 伴绒毛变短,单核细胞浸润和出 血,液体吸收下降
肠产毒素型大肠杆菌(ETEC)
是5岁以下和旅游者腹泻的重要病原菌。 表现为轻度腹泻与严重的霍乱样腹泻。 致病物质主要是肠毒素和定植因子,即LT-Ⅰ,STa以及定植因子。
LT-Ⅰ 与霍乱弧菌肠毒素类似 使腺苷环化酶活化 使胞质内cAMP 水及电解质的分泌
C
1~15
D
1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1. 侵袭力 靶细胞是回肠末端和结肠部位的黏膜上皮细胞。
2. 内毒素 肠粘膜通透性升高→毒素吸收→发热、神志障碍、休克 破坏肠粘膜→炎症、溃疡、脓血粘液便 肠壁植物神经→肠蠕动失调、痉挛→腹痛、里急后重
3. 外毒素 志贺毒素(Stx) 导致上皮细胞损伤
所致疾病
引起细菌性痢疾。 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 途径:粪—口途径。 感染类型:
质粒介导A/E组织病理变化,伴 上皮细胞绒毛结构破坏,导致吸 收受损和腹泻
水样便,继以大量出血,剧 烈腹痛,低热或无,可并发 HUS、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溶原性噬菌体编码Stx-I或Stx-II, 中断蛋白质合成; A/E损伤,伴 小肠绒毛结构破坏,导致吸收受 损
婴儿腹泻;持续性水样便, 呕吐,脱水,低热
EPEC致病机制
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HEC)
为出血性结肠炎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的病原体。 血清型主要为O157:H7。 5岁以下儿童易感。夏季多见,症状轻重不一。 污染食品是重要传染源。 可产生志贺毒素(Stx-Ⅰand/or Stx-Ⅱ)。 引起A/E组织病理损伤。
EHEC
Gb3
28srRNA
第10章 肠杆菌科
Enterobacteriaceae
肠杆菌科
是一大群生物学性状相似的革兰阴性杆菌,常寄居在人和动 物的肠道内,亦存在于土壤、水和腐物中。
① 致病菌:如伤寒沙门菌、志贺菌等。 ② 机会致病菌:正常菌群当宿主免疫力降低或细菌移位至肠道
以外部位时,即可引起机会性感染,如大肠埃希菌、肺炎克 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等。 ③ 由正常菌群转变而来的致病菌:细菌获得毒力因子成为致病 菌。如引起胃肠炎的大肠埃希菌。
菌株 ETEC EIEC EPEC EHEC EAEC
作用部 位 小肠 大肠 小肠
大肠
小肠
疾病与症状
致病机制
旅水低热样行便者,腹恶泻心;,婴呕幼吐儿,腹腹泻痛;,质分泌粒液介体导和LT电和解S质T肠;毒黏素附素,大量
水样便,继以少量血便,腹 质粒介导侵袭和破坏结肠粘膜上
痛,发热
皮细胞
婴儿腹泻;水样便,恶心, 呕吐,发热
tRNA
Blood stream
kidney
HUS
肠集聚型大肠杆菌(EAEC)
引起婴儿和旅行者持续性腹泻,伴脱水,偶有血便。 不侵袭细胞。 此类细菌可在细胞表面自动聚集,形成砖状排列。
Bfp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一)临床标本的检查 肠道外感染 (中段尿、血液、脓液、脑脊液) 肠道内感染 (粪便) (二)卫生细菌学检查
在环境和食品卫生学上, “大肠菌群数”常被用 作粪便污染的检测指标。
四、防治原则
抗生素治疗应在药物敏感试验的指导下进行。 污染的水和食品是ETEC最重要的传染媒介,EHEC
则常由污染的肉类和未消毒的牛奶引起,充分的烹饪 可减少感染的危险。
第二节 志贺菌属 Shigella
是人类细菌性痢疾最为常见的病原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