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杆菌科细菌PPT课件

合集下载

肠杆菌科细菌ppt课件

肠杆菌科细菌ppt课件

第十六节 其他肠杆菌科细菌
2
Contents
1 2 3
: introduction
Escherichia, Shigella, and Salmonella
Yersinia Citrobacter, Klebsiella, Enterobacter
4
5
Serratia, Plesiomonas
Other
报告细菌种名 报告细菌血清型
16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概 When antibiotics were first introduced, there
was only slight resistance among the species of . 述 Today, antibiotic resistance is much more common among strains isolated from humans and animals. Resistance patterns vary depending on the organism and its origin.
Strains of are associated with abscesses, pneumonia, meningitis, and infection of wounds, the urinary tract, and the intestine.
They are a major component of the normal intestinal flora of humans but are relatively uncommon as normal flora of other body sites. may account for 80% of clinical significant isolates of gram-negative bacilli and 50% of clinically significant bacteria in clinical microbiology laboratories. They account for nearly 50% of septicemia cases, more than 70%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and a significant percentage of intestinal infections.

兽医微生物-肠杆菌科优质课件PPT

兽医微生物-肠杆菌科优质课件PPT
(E.c1/02/01
2
一、形态及染色特性
革兰氏阴性小杆菌,散在或成对,周毛菌,有菌毛。
2021/02/01
3
二、培养特性
1.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光滑、 湿润、半透明、灰白色菌落;
2. 麦康凯琼脂上形成红色菌落, 伊红美蓝琼脂上产生黑色带金属 光泽菌落;
3.致病菌株在绵羊血平板上呈β 型溶血;
2021/02/01
三糖铁培养基
15
三、抗原及血清型
(一)抗原
1 .菌体抗原(O抗原):其成分为LPS的多糖侧链。58种,耐
热,1个菌株可含多种,以阿拉伯数字表示。
2. 荚膜抗原(K抗原):与毒力有关,又称Vi抗原。有的菌株有,
有的菌株无。
3.鞭毛抗原(H抗原):其成分为蛋白质,不耐热,63种,
分为两相: (1)第1相(特异相):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2)第2相(非特异相):阿拉伯数字表示
(一)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
引起人和动物腹泻,主要毒力因子有两类:
1. 黏附素(定居因子):菌毛,能黏附宿主的小肠上皮
细胞,虽不是直接的致病因子,却是首要的毒力因子。
2. 肠毒素:分泌到胞外的一种蛋白质性毒素。
3. (1)不耐热肠毒素(heat-labile enterotoxin,LT)
4.
对热敏感,可转变成类毒素,具有A和B亚单位。
5. (2)耐热肠毒素(heat-stable enterotoxin,ST)
6.
耐热,分子量小,无免疫原性。
2021/02/01
9
(二)产类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LTEC)
引起猪水肿病,有两类毒力因子: 1. 黏附性菌毛 2. F18,有助于细菌在肠黏膜上皮细胞定居和繁

09第十章--肠杆菌属PPT课件

09第十章--肠杆菌属PPT课件
志贺菌的抵抗力比其它肠道杆菌弱。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致病物质 侵袭力和内毒素,有的菌株能产生外毒素。
(二)所致疾病 细菌性痢疾。我国主要为B群和D群。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
感染几乎只局限于肠道,一般不侵入血液。 典型的急性细菌性痢疾:潜伏期1 ~ 3 天 ,突然 发病 , 常有发热、腹痛、脓血黏液便,伴有里急 后重(tenesmus)。
第二节 志贺菌属
一、生物学性状
G - 短小杆菌。无芽胞,无鞭毛,无荚 膜,有菌毛。
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除宋内志贺菌 个别菌株外,均不发酵乳糖。动力阴性。
志贺菌属细菌有O和K两种抗原。O抗原是 分类的依据,藉以将志贺菌属分为4群和40余 血清型(包括亚型):
A群即痢疾志贺菌(S. dysenteriae) B群即福氏志贺菌(S. flexneri) C群即鲍氏志贺菌(S. boydii) D群即宋内志贺菌(S. sonnei)
素前采样 ; 标本应新鲜 ; 若不能及时送检,宜将标本保 存于30 % 甘油缓冲盐水或专门送检的培养基内。中毒性 痢疾者可取肛拭。 (二)分离培养与鉴定 (三)毒力试验 (四)快速诊断法
(二)分离培养与鉴定
1.肠道外感染 2.肠道内感染
(三)卫生细菌学检查
四、防治原则
疫苗接种预防已在畜牧业领域中开展了广泛研究。 预防人类ETEC感染、O157感染的疫苗正在研究中。抗 生素治疗应在药物敏感试验的指导下进行。 尿道插管和膀胱镜检查应严格无菌操作。对腹泻病人应 进行隔离治疗。 污染的水和食品是ETEC最重要的传染媒介,EHEC则常 由污染的肉类和未消毒的牛奶引起,充分的烹饪可减少感 染的危险。
Bfp) 、 紧密粘附素(intimin) 、 P菌毛 、 I型

肠杆菌科PPT课件

肠杆菌科PPT课件
• 治疗
• 以氯霉素效果较好
2024-06-28
49
小结
• 伤寒杆菌的致病物质(菌毛,Vi抗 原,内毒素,肠毒素)
• 肠热症(发病机理、病程与标本采 集的关系、带菌者)
• 肥达试验的原理及结果判断。
2024-06-28
50
6
5.抵抗力 • 不强 • 60℃ 30min 即可灭活
6.变异性 • 易出现各种变异
2024-06-28
7
肠杆菌科
• 埃希菌属——大肠杆菌
• 志贺菌属——痢疾杆菌
• 沙门菌属——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
2024-06-28
8
埃希菌属
1.生物学性状
• 形态染色 G-,有鞭毛、菌毛 • 培养特性 普通培养基 • 生化反应 IMViC(+ + - -) • 抵抗力 对热的抵抗力较其它肠道杆菌强
• 炎症 • 肠毒素
• 某些沙门菌如鼠伤寒沙门菌
2024-06-28
30
所致疾病
• 肠热症:伤寒、副伤寒
人是唯一宿主 经消化道感染 发病与否取决于感染菌量和机体的免疫状况
• 胃肠炎(食物中毒)
潜伏期短,感染后18h出现发热、恶心、呕吐、 腹痛、腹泻
• 败血症
多见于儿童和免疫力低下者
2024-06-28
• 卫生部门很快在这家医院的厨房里找到 了玛丽,她已经改名为“布朗夫人”。
2024-06-28
41
• 据说玛丽因为认定自己不是传染源才重 新去做厨师的,毕竟做厨师挣的钱要多 得多。但无论如何,公众对玛丽的同情 心这次却消失了。
• 玛丽自觉理亏,老老实实地回到了小岛 上。医生对隔离中的玛丽使用了可以治 疗伤寒病的所有药物,但伤寒病菌仍一 直顽强地存在于她的体内。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 肠杆菌科 ppt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  肠杆菌科 ppt
9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SS培养基:
鉴别用糖:乳糖(-/致病) 抑制剂:煌绿、胆盐等 指示剂:中性红
对大肠埃希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有利于肠道致 病菌选择生长。
酸 中性红 碱
10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37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防治原则
接种疫苗 对饮水和食物的消毒,加热
对病人隔离治疗,补充水,维持电解质平衡 耐药性非常普遍,药敏试验
38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分离培养与鉴定
肠道外感染 肠道内感染
34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35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血清学鉴定
如疑为致病性大肠杆菌需作血清学鉴定。
,为肠道非致病菌(大肠埃希菌),如还产气,可见培养
基有裂痕。
2. 若细菌分解葡萄糖,但不分解乳糖,培养基下层呈黄色,
斜面层呈红色,为肠道致病菌,如产生H2S,可见黑色沉 淀物。
酸 酚红 碱
21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生化反应——克氏(KIA)双糖铁培养基

第二十一章-肠杆菌科细菌PPT课件

第二十一章-肠杆菌科细菌PPT课件
某些血清型可导致腹泻
常作为水源、饮水、食 物粪便污染的指标
14
.
两大原因可以致病
1、条件致病 细菌居住部位改变引起的肠外感染: 尿路感染最常见
2、致病菌株 某些带有致病基因的血清型,引起肠道感染
15
.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染色:G-杆菌 有周身鞭毛 致病株有菌毛
培养:营养要求不高
生化反应:I M Vi C 乳糖 + +-- +
H抗原:分两相
Vi 抗原:与K抗原类同, 与 毒力有关。诊断伤寒
.
27
致病性
(一)致病物质
侵袭力: inv基因编码侵袭素穿上皮细胞层 进皮下组织,吞噬细胞内生长繁殖
Vi/O 抗原:抗吞噬(胞内感染)
内毒素:引起机体发热,白细胞减少,中毒性休克
肠毒素:如鼠伤寒沙门菌可产生肠毒素
28
.
(二)所致疾病
新生儿脑膜炎
肠内感染:ETEC——霍乱样腹泻
EIEC——菌痢样腹泻
EPEC——婴幼儿腹泻
EHEC——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EAEC——婴幼儿持续性腹泻
20
.
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
菌株 作用部位所致疾病 致病机理 ETEC 小肠 旅行者腹泻婴 ST、LT
幼儿腹泻 EPEC 小肠 婴儿腹泻 粘附和破坏上皮细胞 EIEC 大肠 较大儿童成人 侵袭和破坏结肠粘膜上皮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埃希菌属)
下呼吸道(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埃希 菌属 )
血液(埃希菌属 、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 )
胃肠道(埃希菌属 、沙门菌属、志贺菌属、耶 尔森菌属)
泌尿道(埃希菌属 、变形杆菌属、克雷伯菌属 、摩根菌属)
13
.
第二节 埃希菌属 Escherichia

肠杆菌科PPT课件【82页】

肠杆菌科PPT课件【82页】
约肌痉挛→里急后重
3. 外毒素 A群(Ⅰ、Ⅱ型)产生志贺毒素
5个B亚单位:与糖脂受体结合 1个A亚单位:裂解宿主细胞60S核糖体亚单位的28S rRNA→蛋白质合成中断。
志贺毒素的毒性作用:
(1)上皮细胞损伤 (2)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3)肠毒素 (4)神经毒素
2021/4/8
• 俗称痢疾杆菌(dysentery bacterium) • 是人类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 • 高度传染性 • 危害严重
一、生物学性状 • 无鞭毛
• 生化反应: • 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 宋内志贺菌个别菌株迟缓发酵乳糖,
其他均不发酵乳糖。 • H2S(-)、尿素(-)、动力(-)
2021/4/8
包括
——埃希菌属 ——志贺菌属 ——沙门菌属 ——变形杆菌属 ——克雷伯菌属 ——摩根菌属 ——枸橼酸菌属 ——肠杆菌属 ——沙雷菌属等
2021/4/8
致病菌
肠道正常菌群 条件致病菌 医院感染
4
共同特性
1. 形态结构 G-, 杆状或球杆状 无芽孢 从形态、染色性上无法鉴别不同菌。
多数有周鞭毛,志贺菌无鞭毛 致病菌大多有菌毛 少数有荚膜

• 主要用于快速鉴别大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 多用于水细菌学检查。
• 大肠埃希菌: “++--”, • 产气肠杆菌: “--++”。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致病物质 1.黏附素 菌毛、其他黏附素 能使细菌紧密黏附在泌尿道和肠道细胞上。
2. III型分泌系统(type III secretion system, T3SS)
a型致病 低分子量多肽 弱 无共同抗原
激活小肠上皮细 胞内鸟苷酸环化 酶→细胞内cGMP 升高→小肠粘膜 细胞过度分泌→ 腹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消毒体表,再进行采集
16
检验结果分析与报告
一旦疑为本菌,应立即向本地区疾病控 制中心等部门报告,并将菌种送检验 中心或专业实验室作进一步鉴定。诊 断确立后除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外, 对疫区及有关人员须采取有效的预防 隔离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17
பைடு நூலகம்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一)细菌特性 (二)临床意义 (三)微生物学检验
10
所致疾病 ▪ 甲类烈性传染病——鼠疫 ▪ 常见临床类型: 腺鼠疫 败血型鼠疫 肺鼠疫
11
12
微生物学检验
(一)检验程序 (二)标本采集 (三)检验方法 (四)结果分析与报告
13
生物安全
传染性极强,严格遵守操作 规程
14
鼠疫耶尔森菌检验程序
15
标本采集
1. 临床标本 淋巴结穿刺液、血液或痰标本 2. 非临床标本 尸检取病变组织,鼠标本应严
枸橼酸杆菌IMViC (+-++)
返回 30
临床意义
▪ 条件致病菌 ▪ 腹泻(?),肠道外感染(菌血症、脑膜
炎、脑脓肿)
31
第七节 克雷伯菌属
一、分类 二、细菌特性 三、临床意义 四、微生物学检验
32
肺炎克雷伯菌(K.pneumoniae)
产酸(催娩)克雷伯菌(K.axytoca)
解鸟氨酸克雷伯菌(K.ornithinolytica)
42
临床意义
克雷伯菌属的细菌多感染免疫力低 下的人群,是医院感染中最重要的条 件致病菌。
所致疾病:肺炎、脑膜炎、腹膜炎、 泌尿系统感染、败血症
43
微生物学检验
(一)检验程序 (二)标本采集 (三)检验方法 (四)耐药性 (五)结果分析与报告
44
肺炎克雷伯菌易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近年来文献报道我国产酶率 已达30%左右,产酶株对青霉素类、第1、 2、3代头孢菌素及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均产生耐药,而仅对头霉素类、碳青霉烯 类及酶抑制剂敏感。ESBL检测现已作为 医院细菌室常规检测项目。
▪ G-直杆状或球杆状 ▪ 无鞭毛 ▪ 普通培养基可生长,但发育缓慢。血琼脂
37℃柔软、粘稠的粗糙菌落。肉汤48h形 成菌膜,稍加摇动后菌膜呈钟乳石状下垂。 ▪ 25℃及37 ℃动力(-)
8
临床意义
致病物质 所致疾病
9
致病物质
▪ 侵袭力 FI抗原(封套抗原) V/W抗原(毒力抗原)
▪ 内毒素 ▪ 鼠毒素
50
细菌特性
▪ 形态特征 ▪ 培养特性 ▪ 生化反应
51
阴沟肠杆菌革兰染色
52
阴沟肠杆菌菌落特征(MAC)
53
产气肠杆菌IMViC试验(--++)
54
24
生物学特性
▪ KIA:AA--或KA-▪ 枸橼酸盐(-) ▪ 脲酶(+) ▪ 吲哚(-/+) ▪ 鸟氨酸脱羧酶(+) ▪ 动力、V-P反应结果与孵育温度有关
(22℃~25℃阳性,35℃~37℃阴性) ▪ 根据菌落特征,菌体形态染色特点、嗜冷性
及典型生化结果即可初步诊断本菌。
25
第六节 枸橼酸杆菌属
第八章 肠杆菌科
1
第五节 耶尔森菌属
一、分类 二、鼠疫耶尔森菌 三、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四、其他耶尔森菌
2
11个菌种,至少有3种肯定是人类致病菌: 鼠疫耶尔森菌(Y.pseudotuberculosis)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pseudotuberculosis) 假结核耶尔森菌(Y.pseudotuberculosis) 奥氏耶尔森菌(Y.aldouae) 伯氏耶尔森菌(Y.bercovieri) 弗氏耶尔森菌(Y.frederiksenii) 中间耶尔森菌(Y.intermedia)等9种耶尔森菌。
18
细菌特性
▪ 形态特征 ▪ 培养特性 ▪ 生化反应
19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革兰染色
20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菌落特征(MAC)
21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菌落特征(CIN琼脂平板) :粉红色
22
临床意义
▪ 致病物质 侵袭力 肠毒素
▪ 所致疾病 小肠炎、结肠炎、胆囊炎 腹膜炎、菌血症
23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验程序
植生克雷伯菌(K.planticola)
土生克雷伯菌(K.terrigena)
肺炎克雷伯菌又可分为3个亚种:
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subsp. pneumoniae)
肺炎克雷伯菌臭鼻亚种(subsp. ozaenae)
肺 炎 克 雷 伯 菌 鼻 硬 结 亚 种 ( subsp.
rhinoscleromatis
45
肺炎克雷伯菌检验程序
46
检验方法
1.显微镜检查 2.分离培养 3.鉴定
47
肺炎克雷伯菌荚膜肿胀试验
48
第八节 肠杆菌属
一、分类 二、细菌特性 三、临床意义 四、微生物学检验
返回 49
产气肠杆菌(E.aerogenes) 阴沟肠杆菌 (E.cloacea) 日勾维肠杆菌(E.gergoviae) 阪崎肠杆菌(E.sakazakii) 中间型肠杆菌(E.intermedium) 泰洛肠杆菌(E.taylorac) 河生肠杆菌(E.amnigenus) 阿氏肠杆菌(E.asburiac) 致癌肠杆菌(E.cancerogenus) 溶解肠杆菌(E.dissolvens) 超压肠杆菌(E.nimipressualis)

33
细菌特性
▪ 形态特征 ▪ 培养特性 ▪ 生化反应
34
肺炎克雷伯菌革兰染色
35
肺炎克雷伯菌荚膜染色
37
肺炎克雷伯菌的菌落特征(血琼脂平板)
38
肺炎克雷伯菌的菌落特征(MAC)
39
肺炎克雷伯菌粘丝试验
40
肺炎克雷伯菌KIA(A A++ )、MIU(--+)
41
肺炎克雷伯菌IMViC试验(--++)
均可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得到,其相互之间的生化性状 相似,均能在4℃以及在CIN上生长,可在冷冻食品中 增殖,并具有潜在的致病性。
3
鼠疫耶尔森菌
(一)细菌特性 (二)临床意义 (三)微生物学检验
4
细菌特性
▪ 形态特征 ▪ 培养特性 ▪ 生化反应
5
鼠疫耶尔森菌菌落特征(MAC)
7
形态结构、培养及生化特性
一、分类 二、细菌特性 三、临床意义 四、微生物学检验
26
▪ 弗劳地枸橼酸杆菌(C.freundii)
▪ 异型枸橼酸杆菌(C.diversus)
▪ 无丙二酸盐枸橼酸杆菌 (C.amalonaticus)
27
细菌特性
▪ 形态特征 ▪ 培养特性 ▪ 生化反应
28
弗劳地枸橼酸杆菌菌落特征(MAC)
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