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兴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笔记(第1~3章)【圣才出品】
自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领导活动的历史演变一、领导活动的产生:领导科学研究的是人类领导活动。
领导活动是与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人类最初的领导活动在原始社会就有了。
原始社会社会时期的领导活动特点:(1) 生产力水平极低;(2) 生产资料原始公有制;(3) 氏族、部落成员之间关系平等;(4) 领导方式采取原始的集体的领导方式,并常与图腾崇拜结合在一起。
二、原始社会-----自然领导制度“禅让制”可见,领导活动是产生于人类的共同劳动和社会分工。
三、领导活动的发展:1.原始社会解体,人类历史进入奴隶社会并发展到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与此相适应的领导方式,主要凭借领导者个人的经验、知识和才干。
故这种小生产条件下的领导,又称为家长式的经验领导。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的领导活动特点:(1) 生产资料私有制(2) 产生了对立的阶级,如奴隶主与奴隶、地主与农民;(3) 这时期的领导实质上就是剥削阶级的专制统治;(4) 生产格局:社会生产、科学技术虽然取得了很的进步,但总的来看属于小生产的格局;(5) 领导方式也主要凭借领导者个人的经验、知识和才干。
2. 在资本主义社会,专家式领导、专家集团式领导等应运而生并逐渐普遍化,经验领导逐渐向科学领导转变,科学领导的产生已不可避免。
资本主义社会时期的领导活动特点:(1) 生产资料私有制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2) 资产阶级于无产阶级的对立愈演愈烈;(3) 领导体现剥削与奴役的实质并没有改变;(4) 生产格局: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专业分工越来细,社会联系越来越密,大企业、大工程、大科学相继出现,小生产的经验领导越来越有局限性,从而促使领导方式发生重大改变。
3.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是同志式的平等关系,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人,都是为人民群众服务,都是人民的公仆。
社会主义社会时期的领导活动特点:(1) 生产资料公有制;(2) 消灭了阶级剥削和压迫;(3) 劳动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因而产生了全新的领导关系和领导体制。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浦兴祖重点整理
第一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上)第一节概述一、中国的社会主义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全国各族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依法定期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并由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其他国家机关,以实现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有效管理的一种政治制度。
(一)人大制度是一种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人大制度是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制政体。
所谓政体,也即是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他指的是国家权力如何配置、如何构成的方式。
共和制大致可分为两类; 贵族共和制和民主共和制。
这种划分的核心依据是国家最高权力的归属。
如果国家的最高权力掌握在少数(贵族)手里,那么我们称之为贵族共和制。
如果国家的最高权力掌握在由广大公民组成的或选举产生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手里,那么,就属于民主共和制。
(二)人大制度是社会主义的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色会主义国家的民主共和制政体都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特征;(1)“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2)议行合一。
(3)在全体代表必会期间,由常设机关行使国家权力。
(4)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我国人大制度由于特定的国情所致,具有以下特点。
1.民主的基础更为广泛。
2. 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拥有比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同类机关更大的权力。
3.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使我国人大制度的实际运作呈现出一定的特色。
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与人大制度紧密相连。
二、人大制度的主要原则(一)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三)民主集中制。
(四)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
三、人大制度的孕育人大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它虽然确立于1954年,当年的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三三制”的参议制度以及人民代表会议制度便是人大制度的胚胎或雏形。
(一)工农兵(苏維埃)代表大会制度1931年11月 7日,在江西瑞金召开了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大会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通过了(中华苏維埃宪法大纲)、(苏维埃地方政府组织条例)等法律,选举产生了工农兵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并组织了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
自学考试《当代我国政治制度》考点
第一章绪论政治制度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的含义:统治阶级为实现其统治而采取的统治方式、统治方法的总和。
政治制度的特点:①历史性②稳定性③强制性④合法性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制度的关系:⑴经济制度是社会结构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基础的主要成分⑵社会的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二者性质上是一致的,不一致就要产生矛盾和冲突。
政治制度与社会文化制度的关系:思想文化意识对政治制度主要起导向作用,任何政治制度都是在一定的思想文化意识指导下建立起来的。
思想文化意识中的核心内容——价值观念和政治制度的关系更密切,也更直接。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①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国家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③当代行政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一般行政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是重要的政治制度④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公有制企业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城市社区居民民主自治制度、村民民主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容。
*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虽不是一级基层政权组织,但属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范围。
坚持和完善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主要弊端:①官僚主义现象②权力过分集中现象③家长制现象④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⑤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政治体制的含义:政治体制是关于国家管理形式、机构设置、实际措施等的具体制度,是局部的、微观的政治制度。
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①巩固社会主义制度②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③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政治体制改革以来取得的主要成就: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完善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取得成就如下:⑴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建立干部离退休制度,实现干部队伍的年轻化、革命化、专业化、知识化⑵实现党政职能分开,调整了党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机构⑶加强社会主义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的建设(取消与行政部门对口的党委机构、各级党委不再设立不在政府任职但又主管政府工作的专职书记、常委)⑷实行公务员制度(1993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暂行条例》,2006年1月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⑸根据高效、精简、统一原则进行行政机构改革(至今已进行了六次改革)⑹调整和规范中央和地方的政治经济关系⑺提出依法治国方略,加快人大立法速度,完善人大立法制度⑻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即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⑼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建设⑽按照依法治国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司法机关和司法制度学习和研究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意义:⑴进一步了解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建立的历史必然性和基本内容⑵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与西方政治制度的本质区别,⑶从而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自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浦兴祖
SAQ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P4①民主的基础更为广泛②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拥有比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同类机关更大的权力③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使我国人大的实际运作呈现出一定的特色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与人大制度紧密相连综上所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
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有哪些。
P18①最高立法权②最高任免权③最高决定权④最高监督权⑤应当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其他职权Ⅲ我们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P98普遍原则平等原则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原则秘密投票原则差额选举原则Ⅳ我国行政监督的途径有哪些。
P142外部监督(包括权利司法政党社会监督)内部监督(包括上级审计监察监督)Ⅴ国务院的组成人员包括哪些?P146按照1982年制定的现行宪法规定,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若干人、国务委员若干人、各部部、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和秘书长组成。
Ⅵ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哪些特点和优点。
P271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通过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来实现的。
优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安全;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加快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Ⅶ香港行政长官在哪些情况下必须辞职。
P325①因严重疾病或其他原因无力履行职务;②因两次拒绝签署立法会通过的法案而解散立法会,重选的立法会仍以全体议员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所争议的原案,而行政长官仍拒绝签署;③因立法会拒绝通过财政预算案或其他重要法案而解散立法会,重选的立法会继续拒绝通过所争议的原案。
④行政长官短期不能履行职务时,由政务司长、财政司长、律政司长依次临时代理其职务。
Ⅷ什么是党组。
P373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包括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和党组四个组成部分。
浦兴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笔记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圣才出品】
第一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一、概述1.中国的社会主义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全国各族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依法定期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并由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其他国家机关,以实现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有效管理的一种政治制度。
(1)人大制度是一种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①政体,是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它指的是国家权力如何配置、如何构成的方式。
根据国家最高权力的归属,政体大致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君主制和共和制。
a.君主制一般以世袭产生的、终身任职的个人掌握全部或部分最高权力为基本特征。
依据君主权力的大小,可将君主制分为“无限君主制”(专制君主制)和“有限君主制”(君主立宪制)两类。
b.共和制是指通过选举产生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且实行任期制的一种政治制度。
依据国家最高权力的归属。
共和制分为贵族共和制和民主共和制。
贵族共和制:如果国家的最高权力掌握在由少数人(贵族)才享有选举和被选举权的机关(如元老院)手里,那么我们称之为贵族共和制。
民主共和制:如果国家的最高权力掌握在由广大公民组成的或选举产生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手里,就属于民主共和制。
民主共和制的分类:民主共和制又可以分为直接民主共和制和间接民主共和制。
直接民主是指由广大公民直接组成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亲自行使国家权力。
间接民主是指由人民依法选出的代表组成代议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所以,间接民主也叫代议制民主。
②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包括三个方面:a.人民是权力的终极来源;b.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c.由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人民代表大会定期选举或任命产生其他国家机关,并依法对其进行监督。
所以说,我国人大制度是一种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
(2)人大制度是社会主义的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认为,政体是由国家的阶级本质所决定、并与之相适应的。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重点重点2份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第一章诸论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有如下四个:(多选、简答)(1)历史性。
(2)合法性。
(3)强制性。
(4)稳定性。
在社会各项制度中,根本性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制度是社会经济制度(选)美国政治学家,亨延顿,认为第一个根源是经济、权力、军事;第二个根源是文化差异。
(1)2006年1月正式实施公务员法)(2)国家最高职务每届5年,不得超过两届,不得连续担任15年,中央军委主席除外。
(3)2000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4)1990年《宪法修正案》中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党的执政的基本方式,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
第二章当代中国国家制度1949年9月21日《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代替国家根本大法,据此建立了新民民主主义国家政权。
第一届政协通过《组织法》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确定了:国旗、国歌、首都和纪年。
(没有国徽)(多选)我国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向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转变,主要是从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第一部宪法颁布开始,至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为止。
1956-1966年全面建设时期主要特点是:共产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的全面加强(选)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主要特点:(1)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遭到破坏,中央文革小组代替了中央政治局;(2)成立“革命委员会”,代替国家政权机构,成为集政军大权于一身,包揽党务、行政、司法各项工作的权力机构;(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面瘫痪;(4)我国的司法制度被“彻底砸烂”;(5)十年文革中,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所有方面都遭到了严重破坏。
近代中国在社会阶级善和阶级关系方面有特点:(简答)第一,掌握国家政权的是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段;第二,无产阶级人数很少,但集中,深受三大主义压迫,具有很强的革命性和战斗力;第三,农民占全国人口的80%,与城市小资产阶级深受三大敌人的和压迫;第四,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提纲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提纲第一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包括两章的内容,本部分要掌握的重点是我国的国家形式和人大制度的完善。
难点是如何完善我国的人大制度。
一、国家形式国家形式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统治而组织国家的政权形式和结构形式。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
它主要涉及政权机关的设置、权力配置和相互关系,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横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
也就是指国家的最高统治权由一个机构集中行使,还是由多个机构分散行使,是由一个人行使还是由一个集体机构行使。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中央国家机关与地方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和权力划分方式。
它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纵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
自有国家以来,国家政体形式繁杂多样,我们大体上可把数不胜数的政体形式归结为两大类:一类是君主制,一类是共和制。
君主制是以一名君主作为实际上的或名义上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政体形式。
君主一般是世袭的、终身任职的,个人掌握全部或部分国家权力。
君主制又可进一步分为绝对君主制(或者称“专制君主制”、“无限君主制”)和立宪君主制(又称“有限君主制”)。
专制君主制下的君主集立法、司法、行政、军事、财政等全部国家权力于一身,拥有绝对的、超越一切法律和机构之上的权力,通过直接对他负责的官僚机构进行统治。
这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奴隶制、封建制国家的君主政体形式。
立宪君主制是资产阶级类型国家的一种政体形式。
它是以君主为国家元首,但其权力受到不同程度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
在历史上出现过的共和制有奴隶制下的贵族共和制、民主共和制、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民主共和制。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中国特色与原则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形式。
1、人大制度的中国特色第一、中国的民主基础更广泛。
第二、全国人大常委会拥有比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同类机关更大的权力。
第三、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存在和作用发挥,是我国民主政体的一大特点。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总结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总结绪论1、什么是政治制度?它有什么特点?政治制度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其政治统治而采取的统治方式和方法的总和。
特点:历史性、阶级性、权威性、层次性、稳定性。
2、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分别是什么?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3、我国政治制度有哪些?(1)两大根本政治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国体、政治制度的核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2)基本政治制度:政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选举制度、国家元首制度、国家行政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第二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它有哪些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全国各族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依法定期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并由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其他国家机关,以实现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有效管理的一种政治制度。
主要原则:(1)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民主集中制度(4)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任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每届任期五年。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1)最高立法权:(2)制定和修改宪法(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如义务教育法、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等)(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3)最高任免权:选举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和委员;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根据国家主席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选举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根据中央军委主席提名,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选举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长。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考试复习笔记
1.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社会政治领域中要求各类政治实体加以遵循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准则2.影响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因素1.以马列主义学说为理论依据2.从历史经验中得出结论3.仿照苏联模式构建行政体制4.战争时代打下的基础5.现实国情的制约6.中国封建主义传统的深刻印记7.国际环境的影响8.受经济体制变化的制约3.中国政治制度各时期的变化1.初创和形成阶段1949—195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的召开到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2.探索与发展阶段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发生前1954—1957第一部宪法发挥了显著功效,1957年以后出现左倾错误,政治体制高度集权化60年代大调整但未能继续下去3.遭受破坏阶段1966—1976文化大革命使政治制度严重扭曲和破坏,原有的政治体制高度集权的弊端得以恶性发展4.恢复与改革阶段政治制度的全面恢复和政治体制的改革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本政治制度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反映了中国的国家性质。
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整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体系中具有“根本性”的权力渊源地位。
⑶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统治和管理国家政权权力的。
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丰富内涵也决定了它具有一种“根本性”。
⑸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性”还在于它与西方议会民主制具有根本的区别。
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西方国家实行多党竞争制度。
当前在中国实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具有根本的重要政治意义,因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就具有了根本性的地位和意义。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色(1) 民主的基础更加广泛(2) 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拥有比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同类机关更大的权利。
(3) 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使我国人大制度的实际运作呈现出一定的特色。
(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与人大制度紧密相连。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1-4章讲义【内部资料注意保密】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1-4章)第一章绪论考纲要求第一节政治制度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一、政治制度的含义(概念3要素:谁——为了什么——做什么)政治+制度政治:管理众人之事制度:规范、法度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其统治而采取的统治方式、统治方法的总和,具体包括国家政权性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以及为了保证国家机器运转、维护公民权利和义务、维持社会政治实体活动等而制定的一系列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
狭义:政治统治的性质和政治统治的形式,即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政治制度的4个特点(简答-多选)历史性:政治制度是产生的?后来是如何进一步发展的?稳定性:经济基础的稳定性强制性:武装力量、监狱、强制机关合法性:权力来源于根本大法--宪法二、政治制度与经济、文化制度1、经济制度:根本性、起决定性作用的制度有什么样的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就有什么样的国家意识形态、文化教育制度。
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是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
2、思想文化制度:包括意识形态和文化教育方针思想文化意识对政治制度起着导向作用意识形态与政治制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三、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党的十五大提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纲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分3个要素分层次把握: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自此之后的政治制度建构、完善和发展基本上是按照这一思路进行。
第二节坚持和完善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两个关键词坚持:保持现有的完善: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在现有的基础上逐渐完备和发展一、坚持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要坚持?1、具有强大的生命力2、符合中国国情(万能观点,要牢记于心)3、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4、西方的政治制度不适合中国5、不坚持的话:抛弃社会主义道路,损害人民利益,葬送美好前途。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笔记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治制度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一、政治制度的含义政治制度具有特点:(1)历史性;(2)稳定性;(3)强制性;(4)合法性。
二、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文化制度的关系在社会各项制度中,根本性的、起决定作用的制度是社会的经济制度。
[单选]思想文化意识对政治制度主要起导向作用,任何政治制度都是在一定的思想文化意识指导下建立起来的。
三、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多选]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
[单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第二节坚持和完善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一、坚持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单选]完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途径就是在不改变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对政治体制进行改革。
[多选]我们政治体制改革总目标是:(1)巩固社会主义制度;(2)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3)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简答]政治体制改革以来,我们取得的主要改革成果有:(1)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建立了干部离退休制度,实现了干部队伍的年轻化、革命化、专业化、知识化,保持了党和国家的活力。
(2)实现了党政职能分开,调整了党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机构。
(3)加强了社会主义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建设。
(4)实施公务员制度。
(5)转变政府职能,根据高效、精简、统一的原则,进行了行政机构改革。
(6)调整和规范中央和地方的政治经济关系,更有利于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7)提出依法治国方略,加快人大立法速度,完善人大立法制度。
(8)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9)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
(10)按照依法治国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司法机关和司法制度。
[多选]我国要想加强制度建设,就要着重于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读书笔记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读书笔记篇一: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学习笔记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期末复习重点提示导论1.政治制度的概念及其特征:按照传统的看法,政治制度指的是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
从更为宽泛的角度看,政治制度是指社会政治领域中要求政治实体验生活遵行的各类准则或规范。
它具有如下一些特征:第一,历史性。
第二,阶级性。
第三,权威性。
第四,层次性。
第五,稳定性。
2.人民民主专政是最根本的政治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它居于中国政治制度多层次结构中的内层,是中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发展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形式。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首先是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我国现阶段,人民指的是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全体人民当家作主,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享有各项民主权利。
这是人民民主专政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它表明我国实行的民主是历史上最广泛、最真实的民主。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还规定工人阶级是中国的领导阶级,工农联盟是中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
人民民主专政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建立了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人民民主专政作为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决定和制约着其他一切政治制度。
它体现在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和其他具体政治制度之中,并且贯穿这些制度的全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集中体现。
人民民主专政的核心是坚持工人阶级对国家的领导权。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只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人民有权限行使国家权力,但就“如何行使”以及“采取何种组织形式去行使”等具体问题却没有作详细的规定。
这需要由其他的制度来具体规定和实施。
3.我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宪法制度,政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元首制度,国家行政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选举制度,以及基层自治与民主制度等。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各章重点
第一章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性质与原则1.如何认识中国政治制度中党章与宪法的关系当代中国政治的制度规范是由宪法和党章共同决定的,它们规定了中国政治的基本性质与制度框架。
在中国的政治过程中,党的政策和执政理念先通过合程序写入党章,后写入宪法。
通过宪法和法律把执政党和政策具体化、规范化和法律化,实际上是确认执政党的领导权威、执政地位及其政策的至上性,是用法治的方式维护执政党的权威,坚持执政党的领导,推行执政党的政策,实现执政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法治化转变,从制度上、法治上保证“党在宪法的法律范围内活动”原则的进一步落实。
2.党章中关于中国政治运行机制的规定有哪些党章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政治制度中的领导地位;对中国政治制度的直接规定与影响,如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把“始终做到‘三个代表’”确立为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作为执政党的治国方略。
党章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基本行为规范,党历来强调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3.如何认识中国政治制度中的人民主权原则人民民主就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拥有国家主权。
我国现行宪法把人民主权作为政治制度的首要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原则,是中国政治合法性的重要理论来源,与之相应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则为中国政治合法性提供了制度来源与保证。
4.如何认识中国政治制度中的依法治国原则作为党和国家执行方略与原则的“依法治国”原则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和实行:①依法治国的核心是“良法之治、宪法至上”;②依法治国在当代中国政治中应侧重于限制与规范国家和政府的权力与保障人权;③依法治国还要求司法独立,以保障法律所体现的正义与公正得以实施。
第二章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1.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含义是什么?狭义的“党的领导体制”是指党组织自身的组织制度包括体现中央、地方和基层各级党组织权限和地位的中央集权制的领导体制,也包括体现党组织实施决策的集体领导制度。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知识点整理)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知识点整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绪论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变迁第一节新制度的建立a)革命的意义b)统治秩序的建立c)制度建设和法律建构d)成功的经验e)政治特征第二节制度的曲折与衰退a)制度的曲折时期b)制度的衰退第三节制度的恢复和发展a)从1978年到1991年b)从1992年至今c)政治特征d)优势与问题第一章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性质和原则第一节中国政治制度的法律性渊源:宪法与党章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宪法规定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宏观框架2.宪法规定了中国政治制度中的宏观法权关系3.宪法确立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与原则二、《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二节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性质与原则一、人民主权原则二、依法治国原则三、四项基本原则四、民主集中制原则五、公民权利与义务原则第二章党和国家的领导原则第一节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形成和发展一、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形成1.党委制和党组制2.党管干部制度3.归口管理制度和双重领导制度二、经济改革与党和国家领导体制三、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1.行政首长负责制在企事业单位的确立2.党的行为法治化取向3.党与行政部门关系的改革第二节党的中央组织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1.党的全国代表大会2.中央委员会二、党的核心决策机关1.历史变迁2.产生与运作第三节党的归口管理体制一、组织人事口1.组织人事部门2.组织人事系统领导制度3.党管干部制度的改革二、宣传教育口1.宣传教育部门2.宣传教育领导体制三、财政经济口1.财政经济领导部门2.领导制度四、外事口1.外事部门2.外事领导体制第三章政党与政党制度第一节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一、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时代背景二、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的路径1.从执政的合法性来源来看,实现从经济建设到民主政治建设的转变2.从执政的社会基础来看,要实现从一元的到多元的转变3.从执政的技术操作来看,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4.从执政的可持续条件来看,制度建设与法治建设更为根本第二节党和群众性团体一、群众性团体的基本情况1.工会2.共青团3.全国妇联二、党和群众性团体的关系1.利益表达和综合2.政策执行3.社会监督第三节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一、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第四章立法体制第一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性质与原则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二、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原则第二节选举制度一、我国选举制度的历史发展和选举原则二、我国选举的程序三、选举制度的改革第三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和任期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1.立法和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2.选举、决定和罢免国家机构组成人员3.对国家重大事项的决定权4.对其他国家机关的监督权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制度1.会期制度及会议的召集和主持2.会议形式及其职责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四节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及其专门委员会一、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地位、产生和组成1.地位2.产生3.任期4.组成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1.立法权2.监督权3.重大事项决定权4.人事任免权5.其他职权三、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1.全体会议2.分组会议3.联组会议4.委员长会议5.专门委员会四、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第五节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一、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组成和任期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三、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权和监督权四、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第六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一、完善党与人大关系二、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五章政府体制:中央政府第一节政府的设置原则和领导体制一、“议行合一”理论二、中国政府的“议行合一”原则三、政府领导体制1.首长负责制2.分管领导制度和领导小组制度第二节国务院一、关于国务院的制度规定1.国务院的地位和性质2.国务院的组成和任期3.国务院的领导体制4.国务院的职权二、国务院的行政机构1.国务院办公厅2.部委行署3.国务院直属机构4.国务院办事机构5.国家部委管理的国家局6.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三、行政立法1.行政法规2.行政规章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中央政府与行政机构一、中央政府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行政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六章政府体制:地方政府第一节省级政府和省管市政府一、省级政府二、特别行政区1.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2.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与特别行政区政府三、省管市政府第二节基层政府一、基层政府的基本结构1.县政府2.乡政府二、县乡关系三、基层政治的问题第三节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一、中国政府体制的结构特征二、中央与地方的经济关系三、中央与地方的政治关系1.行政管理权限的变化2.立法权限的变化3.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变化四、完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第七章司法制度第一节党的政法委员会一、政法委的历史演变二、政法委的功能1.党内联席会议制度2.执法检查监督制度3.协管干部制度第二节人民法院一、我国法院的沿革与组织体系二、法院的职权1.司法审判权2.法律制定权3.行政裁判权4.司法行政权三、法院的审判组织1.独任庭2.合议庭3.其他审判组织第三节人民检察院一、检察机关的组织体系与领导体制二、我国检察机关的机构设置1.我国检察机关的内部领导机构2.我国检察机关的内部决策机构3.我国检察机关的内部职能机构三、检察机关的职权1.检察机关的一般法律监督职责2.刑事功能第八章军事制度第一节核心原则第二节武装力量的基本构成与领导体制一、中国武装力量的基本构成1.中国人民解放军2.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3.民兵二、领导体制1.中央军事委员会2.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3.军(战)区体制第三节国防体制一、中国国防领导体制1.中共中央的国防领导体制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国防职权3.国家主席在国防方面的职权4.国务院在国防方面的职权5.中央军事委员会在国防方面的职权二、兵役制度1.中国兵役制度的主要内容①服役制度②衔级制度③兵役工作领导体制2.中国兵役制度的基本特征第九章监督制度第一节概述一、监督制度的理论与制度基础二、监督的内容与监督体系第二节党内监督制度一、党内监督体系1.党员监督2.党的基层组织的监督3.党的代表大会的监督4.党的委员会的监督5.党委常委会的监督6.党委组织工作部门的监督管理二、党内监督的内容和对象三、党内监督的机构第三节行政监督制度一、行政监督的主体、对象、内容和方式二、行政型审计监督制第四节社会监督制度一、社会监督的含义二、公民监督三、新闻舆论监督第十章国家和社会:制度变迁的样式第一节当代中国国家和社会关系的演变一、高度一体化的国家和社会(1949—1978年)1.国家对城市社会的渗透与控制2.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渗透与控制3.社会成员对国家的依附①劳动就业制度②户籍制度③身份制度④单位制度4.一体化结构的评价二、经济改革与国家—社会关系的重构1.经济改革的影响2.国家与社会关系重构的基础第二节单位体制一、单位的政治性质二、市场经济中的单位体制三、单位组织的政治功能1.行政管理2.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动员3.政治参与第三节农村基层民主一、农村基层政权结构的演变1.政社一体制下的农村基层组织2.村民自治与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结构二、村民自治的实践1.村民委员会的选举2.村民自治与治理方式的变革3.村民自治中的问题第四节新兴民间组织一、民间组织的发展与特点1.民间组织的发展2.民间组织的特点二、民间社会的兴起与治理。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各章重点.
第一章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性质与原则1.如何认识中国政治制度中党章与宪法的关系当代中国政治的制度规范是由宪法和党章共同决定的,它们规定了中国政治的基本性质与制度框架。
在中国的政治过程中,党的政策和执政理念先通过合程序写入党章,后写入宪法。
通过宪法和法律把执政党和政策具体化、规范化和法律化,实际上是确认执政党的领导权威、执政地位及其政策的至上性,是用法治的方式维护执政党的权威,坚持执政党的领导,推行执政党的政策,实现执政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法治化转变,从制度上、法治上保证“党在宪法的法律范围内活动”原则的进一步落实。
2.党章中关于中国政治运行机制的规定有哪些党章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政治制度中的领导地位;对中国政治制度的直接规定与影响,如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把“始终做到‘三个代表’”确立为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作为执政党的治国方略。
党章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基本行为规范,党历来强调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3.如何认识中国政治制度中的人民主权原则人民民主就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拥有国家主权。
我国现行宪法把人民主权作为政治制度的首要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原则,是中国政治合法性的重要理论来源,与之相应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则为中国政治合法性提供了制度来源与保证。
4.如何认识中国政治制度中的依法治国原则作为党和国家执行方略与原则的“依法治国”原则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和实行:①依法治国的核心是“良法之治、宪法至上”;②依法治国在当代中国政治中应侧重于限制与规范国家和政府的权力与保障人权;③依法治国还要求司法独立,以保障法律所体现的正义与公正得以实施。
第二章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1.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含义是什么?狭义的“党的领导体制”是指党组织自身的组织制度包括体现中央、地方和基层各级党组织权限和地位的中央集权制的领导体制,也包括体现党组织实施决策的集体领导制度。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串讲笔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治制度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一、政治制度的含义[多选]政治制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历史性;(2)稳定性;(3)强制性;(4)合法性。
二、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文化制度的关系[单选]在社会各项制度中,根本性的、起决定作用的制度是社会的经济制度。
[单选]思想文化意识对政治制度主要起导向作用,任何政治制度都是在一定的思想文化意识指导下建立起来的。
三、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多选]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
[单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第二节坚持和完善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一、坚持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单选]完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途径就是在不改变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对政治体制进行改革。
[多选]我们政治体制改革总目标是:(1)巩固社会主义制度;(2)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3)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简答]政治体制改革以来,我们取得的主要改革成果有:(1)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建立了干部离退休制度,实现了干部队伍的年轻化、革命化、专业化、知识化,保持了党和国家的活力。
(2)实现了党政职能分开,调整了党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机构。
(3)加强了社会主义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建设。
(4)实施公务员制度。
(5)转变政府职能,根据高效、精简、统一的原则,进行了行政机构改革。
(6)调整和规范中央和地方的政治经济关系,更有利于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7)提出依法治国方略,加快人大立法速度,完善人大立法制度。
(8)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9)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
(10)按照依法治国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司法机关和司法制度。
[多选]我国要想加强制度建设,就要着重于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第一章至第四章)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第一章至第四章)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第一章第一节一、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议民主共和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民主共和制就政体形式而言,属于同一类型,都具有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的一般特征。
二、国体和政体的理解:我国人大制度作为一种民主共和制政体,所依存的国体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其组织和活动原则完全符合社会主义国家政体形式的基本要求。
所以说,我国人大制度是社会主义的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
三、人大制度的主要原则:1、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民主集中制;4、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
四、1949年9月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大会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即为临时宪法)五、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通过了第一次宪法。
第二节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广义上讲,它不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全体会议,而且还包括由它产生的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
狭义上讲,“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仅指它的全体会议,而不包括它的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哪些职权?1、最高立法权;2、最高任免权(会出题,详见书P19);3、最高决定权:(1)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2)生茶和批准国家的预算以及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3)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4、最高监督权;5、应当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其他职权四、我国人大的立法程序包括:法律议案的提出、法律草案的审议、法律草案的表决和法律的公布四个阶段。
五、法律草案的表决:1、全国人大对宪法修正案的表决必须由全国人大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对其他法律草案的表决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2、表决方式采用的是法律草案一次性表决,而非逐条表决。
过去,法律草案通常采用举手表决,现在采用电子表决器表决。
2014年自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串讲笔记(每章重点)资料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串讲笔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治制度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一、政治制度的含义[多选]政治制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历史性;(2)稳定性;(3)强制性;(4)合法性。
二、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文化制度的关系[单选]在社会各项制度中,根本性的、起决定作用的制度是社会的经济制度。
[单选]思想文化意识对政治制度主要起导向作用,任何政治制度都是在一定的思想文化意识指导下建立起来的。
三、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多选]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
[单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第二节坚持和完善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一、坚持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单选]完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途径就是在不改变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对政治体制进行改革。
[多选]我们政治体制改革总目标是:(1)巩固社会主义制度;(2)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3)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简答]政治体制改革以来,我们取得的主要改革成果有:(1)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建立了干部离退休制度,实现了干部队伍的年轻化、革命化、专业化、知识化,保持了党和国家的活力。
(2)实现了党政职能分开,调整了党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机构。
(3)加强了社会主义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建设。
(4)实施公务员制度。
(5)转变政府职能,根据高效、精简、统一的原则,进行了行政机构改革。
(6)调整和规范中央和地方的政治经济关系,更有利于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7)提出依法治国方略,加快人大立法速度,完善人大立法制度。
(8)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9)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
(10)按照依法治国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司法机关和司法制度。
[多选]我国要想加强制度建设,就要着重于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自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笔记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第一章绪论1、政治制度:指统治阶级为实现其统治而采取的统治方式、统治方法的总和,它包括国家政权性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以及为保证国家机器运转、维护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维持社会实体活动等而制定的一系列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
(广义)将政治制度理解为政治统治的性质和政治统治的形式的总和,即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狭义)2、特点:①历史性;②稳定性;③强制性;④合法性3、邓小平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4、在社会各项制度中,起根本性、决定性作用的制度是:社会的经济制度。
5、社会的经济制度及政治制度之间关系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性质是一致)6思想文化制度对政治制度起导向作用。
思想文化意识中的核心内容:价值观念和政治制度的关系更紧密,也更直接。
7、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记录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8、根本政治制度:①国体: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②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9、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的区别:政治制度是关于国家权力的性质、组织、分配、运作等方面的规范法度,主要是指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政治体制是关于国家管理形式、机构设置、实际措施等的具体制度。
可理解为局部的微观的政治制度,是政治制度在政治生活过程中的具体化,它受政治制度制约,也影响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实施和巩固。
10、1986年,邓小平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①巩固社会主义制度;②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③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11、政治制度的改革主要有:改革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提出党政分开和政企分开、改革行政体制、建立基层民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实行依法治国方略、加强执政党建设、加强多党合作等。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常考知识点汇总
2011年7月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常考知识点汇总来源:武汉大学专升本录入时间:2011-06-19第三章当代中国国家形式和国家机构第一节当代中国国家形式一、国家形式的涵义国家形式(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也包括过结构形式,即国家政权的区域组织形式(单一制、复合制);国家治理形式(集权制、民主制)国家本质与国家形式的关系:国家本质决定国家形式、国家决定政体、政体为国体服务,起维护国家本质的作用。
国家形式在根本上是由国家的阶级本质、社会的经济基础、阶级关系决定的。
政体有君主制和共和制之分。
君主制:l 古代:n 等级君主制-中世纪欧洲n 贵族君主制-古罗马n 专制君主制(中国)l 近代:n 君主立宪制u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英国)u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二战前日本&一战前德国)共和制:l 古代:n 贵族-古罗马n 城邦君主-古希腊l 近现代:n 议会制-德国n 总统制-美国n 半总统制-法国、瑞典n 委员会制-瑞士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邦联制和联邦制)两种形式。
单一制国家和联邦制国家最主要的区别集中表现在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划分上。
P32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充分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选择)三、中国国家结构形式中国人大制度的内容和特色P33四点(非重点简答)我国单一制的三种形式:民族区域自治、设立特别行政区、在一般地方行政区域,设置地方国家机关。
P34(选择)第二节当代中国国家机构一、国家机构概念国家机构是形式国家权力,执行国家内部只能和外部只能,进行立法、行政和司法管理等各种活动的国家机关的总和。
官吏和常备军是资产阶级国家的两个最主要的特征。
――恩格斯(多选)二、中国国家机构概况我国国家机构系统,按其性质和职能分为: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军师机关、国家审批机关和国家检察机关。
国家主席:国家主席的职权是根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来行使的。
(2届连任)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由人大产生,对他负责受他监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浦兴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笔记
第一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
一、概述
1.中国的社会主义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全国各族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依法定期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并由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其他国家机关,以实现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有效管理的一种政治制度。
(1)人大制度是一种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
①政体,是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它指的是国家权力如何配置、如何构成的方式。
根据国家最高权力的归属,政体大致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君主制和共和制。
a.君主制一般以世袭产生的、终身任职的个人掌握全部或部分最高权力为基本特征。
依据君主权力的大小,可将君主制分为“无限君主制”(专制君主制)和“有限君主制”(君主立宪制)两类。
b.共和制是指通过选举产生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且实行任期制的一种政治制度。
依据国家最高权力的归属。
共和制分为贵族共和制和民主共和制。
贵族共和制:如果国家的最高权力掌握在由少数人(贵族)才享有选举和被选举权的机关(如元老院)手里,那么我们称之为贵族共和制。
民主共和制:如果国家的最高权力掌握在由广大公民组成的或选举产生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手里,就属于民主共和制。
民主共和制的分类:民主共和制又可以分为直接民主共和制和间接民主共和制。
直接民
主是指由广大公民直接组成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亲自行使国家权力。
间接民主是指由人民依法选出的代表组成代议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所以,间接民主也叫代议制民主。
②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包括三个方面:
a.人民是权力的终极来源;
b.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c.由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人民代表大会定期选举或任命产生其他国家机关,并依法对其进行监督。
所以说,我国人大制度是一种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
(2)人大制度是社会主义的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认为,政体是由国家的阶级本质所决定、并与之相适应的。
但是,国体与政体之间并不存在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
①社会主义国家采用民主共和制政体的原因
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全体人民群众在共同享有对生产资料的不同形式的所有权和支配权的基础上,平等地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利。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有权管理国家、管理各项经济文化事业,享有各种自由权利。
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实行共和制。
②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议民主共和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民主共和制的联系和区别
a.联系:就政体形式而言,属于同一类型,都具有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的一般特征。
两者之间具有某些历史继承性和一定的共同性,在实践中可以互相借鉴、取长补短。
b.区别:资产阶级议会只代表少数有产者的利益,而非代表民意;是虚假的、“清谈”的,而没有真正的权力;国家权力的行使缺乏效率;选举是少数有钱人操纵的,排除了劳动
人民,是根本不平等的。
社会主义社会国家的代议民主共和制是代表民意的,真正掌握国家一切权力的、一元化的权力机关;而且这个机关是在普遍、平等、直接、秘密投票的条件下产生的;社会主义民主,比资产阶级民主更广泛、更真实、更平等、更有保障。
③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的共同特征
a.“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b.“议行合一”。
国家权力机关统一掌管立法、行政等全部国家权力。
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c.在全体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常设机关行使国家权力。
d.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④我国人大制度是社会主义的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
我国人大制度作为一种民主共和制政体,所依存的国体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其组织和活动原则完全符合社会主义国家政体形式的基本要求。
所以说,我国人大制度是社会主义的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
(3)人大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
马克思主义历来主张,每个社会主义国家都应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民主共和制的具体表现形式。
我国人大制度的特点(即“中国特色”):
①民主的基础更为广泛
我国人大制度下享有政治权利的“人民”范围广泛。
②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拥有比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同类机关更大的权力
全国人大代表的人数不宜太少,但太多了又不便经常集中开会。
从而,扩大全国人大常
委会的职权,就成了必要之事。
③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使我国人大制度的实际运作呈现出一定的特色
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人民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式。
政协对人大讨论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并有权利对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进行批评监督,因而在我国国家生活中起着重要的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与人大制度紧密相连
我国是一党领导、多党参政、共同合作。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人大制度的一项基本原则。
综上所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
它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实现形式,反映着我国政治生活的全貌。
它直接关系到中国政治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政权的行使问题。
2.人大制度的主要原则
(1)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是一切权力的根源和所有者。
人民为了有效地运用国家权力,通过普选,将全部国家权力委托给自己选出的代表,让他们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去统一行使。
人民委托出去的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权,而人民始终保留的是国家权力的所有权。
人民可以、而且应当随时以国家权力的所有者的身份关注自己的国家权力被直接行使的情况。
①人民必须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监督自己的代表以及所有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
②人民有权以主人的身份直接或通过人民代表大会间接地撤换其公仆,从而保障国家权力永远属于人民、受人民的支配和控制。
人民主权原则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灵魂与基石。
只有切实地、始终地遵循这一根本原则,才能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真正代表人民的意志与利益。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工人阶级在整个国家生活中的领导地位。
而工人阶级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来实现的。
共产党的领导和“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并不矛盾
①人民正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革命战争,才取得国家政权的。
②新中国的人民是一支极为庞大的队伍,必须有一个强大的领导核心,才能凝聚成一股巨大的力量,有效地当家作主。
而能担当领导核心的政治组织只有中国共产党。
③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并不排除中国共产党通过适当的途径,以其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去领导人民选举和监督自己的代表机关,去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他国家机关为人民行使好国家权力。
相反,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健全和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保证。
(3)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既是一种组织原则,又是一种活动原则。
①民主集中制作为组织原则,主要体现在三层关系上
a.人民与国家机关的关系上
各级人大都由选民选举产生,其他国家机关都由本级人大产生。
所有国家机关都必须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
b.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
人大集中代表人民的共同意志,统一掌握全部国家权力。
全国人大不是单纯的立法机关,而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各级人大有权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项,有权产生本级的“一府两院”,分别委以相应的职权,有权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
各级人大与同级的
其他国家机关之间,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后者从属于前者;不是相互制衡的关系,而是后者受前者的监督。
c.中央国家机关与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上
我国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一,中央制定的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以及决议、决定等,地方必须执行;从中央到基层,上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下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进行指导和法律监督;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实行领导;
第二,省级和部分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依法制定地方性法规;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讨论并决定本地区的重大事项;地方人民政府有权因地制宜地管理本地区的各项行政工作。
这些有利于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②作为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主要体现在国家机关的决策过程中
a.任何国家机关都必须充分发挥民主,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正确的意见作出决定,然后再贯彻下去。
b.民主集中制在不同的国家机关的决策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有所差别:
一是在国家权力机关(即人大)中,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定。
这叫做集体负责制(或称会议制、委员会制);
二是在国家行政机关中,行政首长有权采纳正确的意见,作出最后的决策。
这叫做首长负责制。
(4)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维护和发展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取得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