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土壤监测

合集下载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包括土壤环境监测的布点采样、样品制备、分析方法、结果表征、资料统计和质量评价等技术内容。

一、准备工作主要准备工具,器材,用具等。

二、布点采样样品由随机采集的一些个体所组成,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为了达到采集的监测样品具有好的代表性,必须避免一切主观因素,使组成总体的个体有同样的机会被选入样品,即组成样品的个体应当是随机地取自总体。

另一方面,在一组需要相互之间进行比较的样品应当有同样的个体组成,否则样本大的个体所组成的样品,其代表性会大于样本少的个体组成的样品。

所以“随机”和“等量”是决定样品具有同等代表性的重要条件。

1.布点方法1)简单随机将监测单元分成网格,每个网格编上号码,决定采样点样品数后,随机抽取规定的样品数的样品,其样本号码对应的网格号,即为采样点。

随机数的获得可以利用掷骰子、抽签、查随机数表的方法。

关于随机数骰子的使用方法可见GB10111《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办法》。

简单随机布点是一种完全不带主观限制条件的布点方法。

2)分块随机根据收集的资料,如果监测区域内的土壤有明显的几种类型,则可将区域分成几块,每块内污染物较均匀,块间的差异较明显。

将每块作为一个监测单元,在每个监测单元内再随机布点。

在正确分块的前提下,分块布点的代表性比简单随机布点好,如果分块不正确,分块布点的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3)系统随机将监测区域分成面积相等的几部分(网格划分),每网格内布设一采样点,这种布点称为系统随机布点。

如果区域内土壤污染物含量变化较大,系统随机布点比简单随机布点所采样品的代表性要好。

2.基础样品数量1)由均方差和绝对偏差计算样品数用下列公式可计算所需的样品数:N=t2s2/D2式中:N 为样品数;t 为选定置信水平(土壤环境监测一般选定为95%)一定自由度下的t 值(附录A);s2 为均方差,可从先前的其它研究或者从极差R(s2=(R/4)2)估计;D 为可接受的绝对偏差。

土壤环境监测要点和方法分析

土壤环境监测要点和方法分析

(3)棋盘式法:适用于中等面积、地势平坦、土壤不够均 匀的地块,设10个分点左右,受污染的土壤设20个以 上分点。
(4)蛇形布点法:适用于大面积田地,地形不太平坦,土 壤也不很均匀,采样点布设较多,一般15个左右。 土壤取样几种布点方法见图2.
图2 土壤取样几种布点方法
2. 采样深度
采样深度与监测目的有关,如只需了解土壤污染现状, 可取20一40cm土层深度样。如要了解土层污染深度或了解 污灌对上层及地下潜水的影响情况,则可根据土壤类型分层 取样,一般达2m左右,有时可更深些。取样时可先挖一个 1×1.5m左右的长方形坑,深度达潜水位或视情况而定,然 后根据土层剖面岩土类型(颜色、结构、质地粗细等)划分土 层,最后由下而上逐层采集。
土壤环境监测
目录
❖ 土壤环境组成 ❖ 土壤背景值和土壤污染 ❖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 土壤环境监测设计
1.土壤环境组成
土壤的具体组成是非常复杂的。从总体角度来说,它 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4种不同性质的物质组 成的。 (1)土壤矿物质和土壤颗粒
土壤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占土壤固体部 分总重量90%以上(固体占土壤总体积的50%),是土壤的 “骨架”。土壤矿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直接关系看土壤的 物理、化学性质。它是植物营养元素的重要供给源。
土壤颗粒是指土壤中各种不同大小颗粒的相对含 量。粒径大小不同,土壤中污染物的吸附和解吸能力 及速度就行很大差异。也影响着地下水的自净能力。 土壤颗粒大小相差很大,有的在数毫米,有的不足 1nm,相差达百万倍。各种土粒分类中,都将细土部 分划分为砂粒、粉粒和粘粒3个粒级。
(2)土壤有机质 主要来源于动植物死后留在土壤里的残骸和施入土壤
监测频次原则上依监测项目而定,而常规项目可按 当地实际适当降低监调频次.但不可低于5年一次,选 测项目可按各地实际适当提高监测频次。

环境监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设计

环境监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设计

环境监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设计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土壤环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污染。

为了保护土壤资源,确保土壤环境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有必要进行土壤环境质量监测。

本文将介绍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目的、方法、内容和实施计划。

二、目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主要目的如下:1.了解土壤环境质量状况:通过监测土壤中污染物的含量,了解土壤的污染程度和分布情况,为制定土壤污染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2.评估土壤环境质量:通过对土壤中污染物含量的测定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进行比对,评估土壤环境质量的优劣,为决策提供参考。

3.监测土壤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定期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监测,了解土壤环境的变化趋势,及时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为环境保护管理提供依据。

三、方法1.采样方法根据监测目的和要求,采取合适的采样方法,确保采样的代表性。

常用的土壤采样方法包括固定点采样法、均匀网格采样法和目视找样法等。

2.分析方法为了准确测定土壤中污染物的含量,需要选择适宜的分析方法。

常见的土壤分析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气相色谱法等。

3.质量控制在监测过程中,要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加标回收率、空白平行试验和质控样品检测等。

四、内容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土壤污染物对土壤中常见的有机污染物、重金属以及其他潜在的污染物进行监测。

有机污染物包括农药、有机溶剂和多环芳烃等。

重金属污染物包括铅、镉、铬等。

2.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的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孔隙度等理化性质进行监测,以了解土壤的肥力和适宜性。

3.土壤微生物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环境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监测土壤中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的含量和多样性。

五、实施计划根据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需求和实施能力,制定合理的实施计划。

实施计划包括监测时间、监测地点、监测频次和监测方法等。

《环境监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设计

《环境监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设计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1、土壤质量现状监测监测土壤质量标准要求测定的项目,判断土壤是否被污染及污染水平,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

2、土壤污染事故监测调查分析主要污染物,确定污染来源、范围、程度(一般指突发和大量污染为主)。

3、污染物土地处理的动态监测在进行污水、污泥土地利用、固体废弃物的土地处理过程中,对残留的污染物进行定点长期动态监测,既能充分利用土地的净化能力,又可防止土壤污染4、土壤背景值调查通过分析测定土壤中某些元素的含量,确定这些元素的背景值水平和变化。

二、资料收集1、自然环境土壤类型、植被、区域土壤元素背景值、土地利用、水土流失、自然灾害、水系、地下水、地质、地形地貌、气象等。

2、社会环境工农业生产布局、工业污染源种类及分布、污染物种类及排放途径和排放量、农药和化肥使用状况、污水灌溉及污泥施用状况、人口分布、地方病等。

3、历史情况三、监测项目:根据监测目的与相关标准背景值:测定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污染事故监测: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项目;土壤质量监测:影响自然生态、植物正常生长、人体健康项目《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定必测(11项)、选择必测、选择项目----考试时必须写出是根据《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四、采样点的布设:不均匀性,多点布设布设原则1、合理划分采样单元,监测面积较大,需要划分若干个采样单元,在不污染影响的地方选2、择对照采样单元,同单元的差别尽量缩小。

对于土壤污染监测;坚持哪里有污染在哪里布点,优先布设污染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活动的地方。

3、采样点不能设在田边、沟边、路边、堆肥周边及水土流失严重或表层土被破坏处覆盖不同土壤类型:1、大气污染型:布点以污染源为中心,考虑当地风向、风速及污染强度等因素2、污灌型:水流的路径和距离、时间3、化肥、农药引起:特点是分布比较均匀广泛对于污染较重—布点较密土壤污染发生原因,对于非污染区、同类土壤中布设一或几个对照采样单元采样点的布设:全面,依污染情况和监测目的而定(采样点的数量可以不写)采样点布设方法1、对角线布点法:适用范围:面积小、地势平坦、污水灌溉。

土壤环境监测的内容

土壤环境监测的内容

土壤环境监测的内容一、土壤物理性质监测土壤物理性质可是很重要的监测内容呢。

比如说土壤的质地,像砂土、壤土和黏土,这就像人的不同性格一样。

砂土摸起来粗粗的,颗粒大,通气性特别好,水一下子就流走了。

壤土就比较适中啦,不松不紧,各种植物都比较喜欢这样的土壤。

黏土就比较黏糊,保水能力很强。

还有土壤的结构,是块状、柱状还是片状呢?不同的结构会影响土壤里空气和水的运动。

另外土壤的孔隙度也得监测,孔隙大的话,根就比较好伸展,水和空气也能自由穿梭。

土壤的容重也不能忽视,它反映了土壤的紧实程度,要是容重太大,植物的根可就觉得挤得慌啦。

二、土壤化学性质监测土壤化学性质的监测也很有趣哦。

首先就是土壤的酸碱度,也就是pH值。

有的植物喜欢酸性土壤,像蓝莓,在酸性土壤里才能长得水灵灵的。

有的植物却偏爱碱性土壤,比如说枸杞。

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也必须监测,氮、磷、钾可是植物的“大餐”。

氮能让植物的叶子绿油油的,磷能让植物的花更艳丽,果更丰硕,钾能让植物的茎杆更粗壮。

还有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这就像土壤的“活力源泉”。

有机质多的土壤,微生物就多,土壤就像一个热闹的小世界,大家都在忙着分解、转化,让土壤里的养分变得更有用。

另外像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也得小心监测,要是重金属超标,那可就像毒药一样,会毒害植物,还可能通过食物链危害我们人类呢。

三、土壤生物性质监测土壤里的生物可多啦。

土壤微生物是最活跃的一群小家伙,像细菌、真菌和放线菌。

细菌就像小小的工人,忙着分解有机物。

真菌呢,有的能和植物的根形成共生关系,就像好朋友一样互相帮助。

放线菌能产生一些特殊的物质,说不定还能为我们制造新的药物呢。

土壤里还有小动物,像蚯蚓。

蚯蚓可是土壤的“小园丁”,它们在土壤里钻来钻去,既能让土壤变得疏松,又能把一些有机物质带到土壤深处。

还有线虫、螨类等小动物,它们在土壤里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作用。

监测土壤生物性质,就像在探索一个神秘的地下王国,充满了惊喜。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包括土壤环境监测的布点采样、样品制备、分析方法、结果表征、资料统计和质量评价等技术内容。

一、准备工作主要准备工具,器材,用具等。

二、布点采样样品由随机采集的一些个体所组成,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为了达到采集的监测样品具有好的代表性,必须避免一切主观因素,使组成总体的个体有同样的机会被选入样品,即组成样品的个体应当是随机地取自总体。

另一方面,在一组需要相互之间进行比较的样品应当有同样的个体组成,否则样本大的个体所组成的样品,其代表性会大于样本少的个体组成的样品。

所以“随机”和“等量”是决定样品具有同等代表性的重要条件。

1. 布点方法1)简单随机将监测单元分成网格,每个网格编上号码,决定采样点样品数后,随机抽取规定的样品数的样品,其样本号码对应的网格号,即为采样点。

随机数的获得可以利用掷骰子、抽签、查随机数表的方法。

关于随机数骰子的使用方法可见GB10111《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办法》。

简单随机布点是一种完全不带主观限制条件的布点方法。

2)分块随机根据收集的资料,如果监测区域内的土壤有明显的几种类型,则可将区域分成几块,每块内污染物较均匀,块间的差异较明显。

将每块作为一个监测单元,在每个监测单元内再随机布点。

在正确分块的前提下,分块布点的代表性比简单随机布点好,如果分块不正确,分块布点的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3)系统随机将监测区域分成面积相等的几部分(网格划分),每网格内布设一采样点,这种布点称为系统随机布点。

如果区域内土壤污染物含量变化较大,系统随机布点比简单随机布点所采样品的代表性要好。

2.基础样品数量1)由均方差和绝对偏差计算样品数用下列公式可计算所需的样品数:N=t2s2/D2式中:N为样品数;t为选定置信水平(土壤环境监测一般选定为95%)一定自由度下的t值(附录A);s2为均方差,可从先前的其它研究或者从极差R(s2=(R/4)2)估计;D为可接受的绝对偏差。

土壤环境监测

土壤环境监测

监测过程——样品流转
装运前核对
在采样现场 样品必须逐件与 样品登记表、样 品标签和采样记 录进行核对,核 对无误后分类装 箱。
运输中防损
样品交接
运输过程中 严防样品的损失、 混淆和玷污。对 实验 室,送样者和接 样者双方同时清 点核实样品,并 在样品交接单上 签字确认,样品 交接单由双方各 存一份备查。
水稻土剖面示意图
监测过程——样品采集
农田土壤采样:
监测单元
布点
大气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
以污染源为中心放射状布点,在主导风 向和地表水的径流方向适当增加采样点
灌溉水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
按水流方向带状布点,采样点自纳污口 起由密渐疏
固体废物堆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 以污染源为中心放射状布点,主导风向 和地表水的径流方向适当增加采样点/ 均匀布点
简单随机布点
分块随机布点
系统随机布点
完全不带主观限 制条件
分块正确则代表 性较好
适用于土 壤污染物含量变化
大的区域
监测过程——样品数容量
由均方差和绝对 偏差计算
由变异系数和相 对偏差计算
N=t2s2/D2
N=t2Cv2/m2
式中:N——样品数; t——选定置信水平一定
自由度下的t值; s2——均方差; D——可接受的绝对偏差。
监测过程——样品制备
常规监测制样过程:
土壤样品(>500g)
自然风干
除去砂砾/植物根系等异物
过2mm筛
>2mm部分
<2mm部分
土团
研磨
混匀
称重 记录
称重 分样
存档样品(约200g)
实验室样品(约200g)
分样(各100g)

环境监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设计

环境监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设计

环境监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设计一、引言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业生产、生物多样性维护以及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土壤环境质量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威胁,因此进行土壤环境监测十分必要。

本文旨在设计一种有效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以保障土壤环境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1)了解土壤中各种化学物质、重金属等的污染程度;(2)评估土壤对农作物、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3)提供科学依据,制定土壤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措施。

2. 原则:(1)科学性:方案设计应基于有效的科学方法与技术;(2)系统性:监测范围要全面,包含各种污染物;(3)可行性:方案应可行,社会经济成本可控。

三、监测内容1. 土壤理化性质监测(1)土壤质地:采用标准的土壤颗粒成分分析方法,确定土壤质地;(2)pH值:使用准确的pH测试仪测定土壤的酸碱程度;(3)有机质含量:采用经典的乌斯特法进行测定;(4)土壤湿度:通过测量土壤含水量来评估土壤湿度。

2. 污染物监测(1)重金属:采取仪器分析方法,如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进行监测;(2)有机污染物:运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方法检测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

3. 微生物监测利用生物学方法,如微生物菌落计数、基因测序等技术,对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进行监测,以评估土壤生物活性和生态功能。

四、监测方案1. 采样方法(1)根据监测点分布情况,制定采样网格,采用系统采样方法,以确保样本的代表性;(2)采用干净的不锈钢锹或抽样器具,避免污染;(3)根据监测需求,确定采样深度,一般应取30厘米以下的土壤。

2. 样品处理按照土壤性质和监测要求,将采样得到的土壤样品进行加工处理,去除杂质,并按照标准规定进行样品的保存、封存与运输。

3. 数据分析与评估针对监测得到的数据,利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进行污染物浓度的计算与分析,制作监测报告,并以图表的形式展示监测结果。

环境监测技术—土壤污染监测(教案(1)

环境监测技术—土壤污染监测(教案(1)

环境监测技术—土壤污染监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环境监测技术》第五章“土壤污染监测”,具体内容包括:5.1节土壤污染概述;5.2节土壤污染监测方法;5.3节土壤污染监测案例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土壤污染的类型、来源及危害;掌握土壤污染监测的常用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土壤污染的成因、类型及危害。

2. 掌握土壤污染监测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土壤污染案例,并提出解决措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土壤污染的类型、监测方法及其应用。

难点:土壤污染监测方法的选择及其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土壤污染监测实验手册、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土壤污染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图片,引发学生对土壤污染问题的关注,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知识讲解:(1)土壤污染概述:讲解土壤污染的定义、成因、类型及危害。

(2)土壤污染监测方法:介绍土壤污染监测的原理、方法及其优缺点。

3. 实践情景引入:以某地区土壤污染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污染原因、监测方法及解决方案。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土壤污染监测方法的例题,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监测方法的应用。

5.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关于土壤污染监测的选择题和计算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土壤污染监测方法的优缺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土壤污染概述定义、成因、类型、危害2. 土壤污染监测方法原理、方法、优缺点3. 案例分析污染原因、监测方法、解决方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土壤污染的类型及其危害。

(2)列举三种土壤污染监测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

(3)某地区土壤污染案例分析,提出合理的监测和治理方案。

2. 答案:(1)略。

(2)略。

(3)根据案例分析,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如:土壤采样、实验室分析等;治理方案包括:源头治理、污染土壤修复等。

土壤检测,土壤环境监测项目有哪些

土壤检测,土壤环境监测项目有哪些

土壤检测,土壤环境监测项目有哪些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环境要素,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是重要的事情。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该规范适用于全国区域土壤背景、农田土壤环境、建设项目土壤环境评价、土壤污染事故等类型的监测。

监测项目分常规项目、特定项目和选测项目。

一、常规项目常规项目:原则上为GB 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所要求控制的污染物。

常规项目包括基本项目和重点项目。

1、基本项目:pH、阳离子交换量。

2、重点项目:镉、铬、汞、砷、铅、铜、锌、镍、六六六、滴滴涕。

监测频次:每3年1次,农田在夏收或秋收后采样。

二、特定项目特定项目:GB 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未要求控制的污染物,但根据当地环境污染状况,确认在土壤中积累较多、对环境危害较大、影响范围广、毒性较强的污染物,或者污染事故对土壤环境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物质,具体项目由各地自行确定。

特定项目(污染事故):特征项目。

监测频次:及时采样,根据污染物变化趋势决定监测频次。

三、选测项目选测项目:一般包括新纳入的在土壤中积累较少的污染物、由于环境污染导致土壤性状发生改变的土壤性状指标以及生态环境指标等,由各地自行选择测定。

选测项目包括影响产量项目、污水灌溉项目、POPs与高毒类农药及其他项目。

1、影响产量项目:全盐量、硼、氟、氮、磷、钾等。

2、污水灌溉项目:氰化物、六价铬、挥发酚、烷基汞、苯并[a]芘、有机质、硫化物、石油类等。

3、POPs与高毒类农药:苯、挥发性卤代烃、有机磷农药、PCB、PAH等。

4、其他项目:结合态铝(酸雨区)、硒、钒、氧化稀土总量、钼、铁、锰、镁、钙、钠、铝、硅、放射性比活度等。

监测频次:每3年监测1次,农田在夏收或秋收后采样。

注意:监测频次原则上按上述所说执行,常规项目可按当地实际适当降低监测频次,但不可低于5年1次,选测项目可按当地实际适当提高监测频次。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区域土壤背景、农田土壤环境、建设项目土壤环境评价、土壤污染事故等类型的监测。

根据该技术规范的要求可大致归纳出土壤环境监测所要具备的要点:采样准备——布点与样品数容量——样品采集——样品流转——样品制备——样品保存——土壤分析测定——分析记录与监测报告——土壤环境质量评价——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1采样准备1.1组织准备由具有野外调查经验且掌握土壤采样技术规程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采样组,采样前组织研究有关技术文件,了解监测技术规范。

1.2资料收集收集包括监测区域的交通图、土壤图、地质图、大比例尺地形图等资料,供制作采样工作图和标注采样点位用。

收集包括监测区域土类、成土母质等土壤信息资料。

收集工程建设或生产过程对土壤造成影响的环境研究资料。

收集造成土壤污染事故的主要污染物的毒性、稳定性以及如何消除等资料。

收集土壤历史资料和相应的法律(法规)。

收集监测区域工农业生产及排污、污灌、化肥农药施用情况资料。

搜集监测区域天气资料(温度、降水量和蒸发量)、水文资料。

收集监测区域遥感与土壤利用及其演变过程方面的资料等。

1.3现场调查现场踏勘,将调查得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利用,丰富采样工作图的内容。

1.4采样器具准备1.1.1工具类:铁锹、铁铲、圆状取土钻、螺旋取土钻、竹片以及适合非凡采样要求的工具等。

1.1.2器材类:GPS、罗盘、照相机、胶卷、卷尺、铝盒、样品袋、样品箱等。

1.1.3文具类:样品标签、采样记录表、铅笔、资料夹等。

1.1.4安全防护用品:工作服、工作鞋、安全帽、药品箱等。

1.1.5采样用车辆1.5监测工程与频次监测工程分常规工程、特定工程和选测工程;监测频次与其相应。

常规工程:原则上为GB 《土壤情况质量标准》中所要求把握的净化物。

特定工程:GB 《土壤情况质量标准》中未要求把握的净化物,但根据当地情况净化状况,确认在土壤中积累较多、对情况危害较大、影响范围广、毒性较强的净化物,大概净化事故对土壤环境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物质,具体项目由各地自行确定。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一、背景介绍。

土壤是地球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土壤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成为了一项迫切的任务。

二、监测目的。

1. 了解土壤环境的污染状况,评估土壤质量;2. 发现土壤环境中的污染源和污染物类型,为污染治理提供依据;3. 为土壤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三、监测内容。

1. 土壤污染物的监测,重金属、有机物、放射性物质等;2. 土壤理化性质的监测,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土壤结构等;3. 土壤生物学特性的监测,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等。

四、监测方法。

1. 采样方法,根据监测区域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保证样品的代表性;2. 分析方法,采用先进的分析仪器和方法,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3. 数据处理,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绘制监测结果图表,以直观的方式展现监测结果。

五、监测要点。

1. 选择监测点,根据土壤污染的特点和分布情况,合理选择监测点位;2. 采样时机,根据监测目的和要求,确定合适的采样时机;3. 样品保存,采集样品后,要注意合理保存,避免样品污染和变质。

六、监测结果应用。

1. 监测结果的评价,对监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判断土壤环境质量;2. 污染治理建议,根据监测结果,提出相应的污染治理建议;3. 修复方案制定,针对土壤环境的污染情况,制定相应的土壤修复方案。

七、监测报告编制。

监测报告应包括监测目的、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结果和应用建议等内容,报告应准确、清晰、客观。

八、结语。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是土壤环境保护和修复的重要基础,只有通过科学的监测和评估,才能有效保护土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能够实现土壤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保护。

环境监测指标 - 土壤监测指标

环境监测指标 - 土壤监测指标

环境监测指标 - 土壤监测指标1. 概述土壤监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评估土壤的污染状况、监测环境质量以及保护生态环境。

土壤监测指标是用于评价和监测土壤质量的参数和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土壤中的各种物质含量以及土壤的理化特征。

2. 常见土壤监测指标2.1 理化性质指标理化性质指标用于描述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 土壤质地:土壤颗粒的不同组成与比例,可以影响土壤的透水性、保水性和透气性。

- pH 值:衡量土壤酸碱性的指标,影响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的有效性和植物的生长。

- 有机质含量:描述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含量,对土壤肥力和微生物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 氮、磷、钾含量:衡量土壤中常见养分元素的含量,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2.2 污染物指标污染物指标用于评估土壤中是否存在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

- 重金属含量:包括铅、汞、镉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大量积累可能对土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 有机污染物含量:包括农药、石油烃类、挥发性有机物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可能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

2.3 微生物指标微生物指标用于评估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

-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描述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对土壤健康和养分循环至关重要。

- 微生物活性:评估土壤中微生物的代谢活性和功能,包括呼吸作用、有机质分解等。

3. 土壤监测指标的意义土壤监测指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土壤质量的变化,评估土壤污染程度和生态环境状况,为土壤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土壤监测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土壤污染问题,采取相应的控制和修复措施,保障农业生产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4. 总结土壤监测指标是评价和监测土壤质量的重要工具,包括理化性质指标、污染物指标和微生物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可以了解土壤的理化特征、污染程度和生物活性,为土壤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部门应重视土壤监测工作,加强数据收集和分析,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土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监测技术—土壤污染监测(教案

环境监测技术—土壤污染监测(教案

环境监测技术—土壤污染监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环境监测技术》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土壤污染的概念、分类及特点,土壤污染监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重点探讨土壤污染监测在实际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土壤污染的概念、分类及特点,掌握土壤污染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会运用土壤污染监测技术,分析实际环境问题,提高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土壤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土壤污染监测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重点:土壤污染的概念、分类及特点,土壤污染监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投影仪、实验器材(土壤样品、试剂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土壤污染导致的实际环境问题,引发学生对土壤环境保护的思考。

2. 知识讲解:(1)土壤污染的概念、分类及特点;(2)土壤污染监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3)土壤污染监测在实际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与分析;(2)学习并掌握土壤污染监测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4. 例题讲解:讲解土壤污染监测的经典案例,分析监测方法的选择依据。

5. 随堂练习:针对土壤污染监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土壤污染的概念、分类及特点;2. 土壤污染监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3. 土壤污染监测在实际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某地区土壤污染案例,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进行监测,并提出治理措施。

2. 答案:(1)土壤污染案例:某地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2)监测方法: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重金属含量分析;(3)治理措施: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土壤污染监测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1)研究土壤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2)探讨新型土壤污染监测技术及发展趋势。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一、概述土壤环境监测是指对土壤环境进行系统观测、测量和分析的过程,旨在了解土壤质量以及对土壤环境产生影响的因素。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是指规范土壤环境监测工作所需遵循的原则和标准,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土壤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采样与处理(1)采样方法采样是土壤环境监测的第一步,确保采集到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采样方法应根据监测目的和要求进行选择,常用的采样方法包括划定网格采样、随机采样以及人工设置采样点等。

采样时应注意避免人为因素对土壤样品的污染。

(2)采样地点采样地点的选择应考虑土壤环境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潜在影响因素,尽可能涵盖不同土壤类型、地貌类型和土壤利用方式。

(3)采样设备采样设备应符合监测目的和要求,保证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常用的采样设备有不锈钢土壤钻和土壤取样器等,应保持设备的清洁、无锈蚀和无污染。

(4)采样时间采样时间要选择适当的季节和气象条件,尽可能避免极端天气和短期内的强降雨,以降低资料的误差。

三、样品分析与检测(1)样品保存样品在采样后应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如无法及时送检,需将样品密封并储存于低温环境中,以防止样品中微生物、化学物质的变化。

(2)分析方法分析方法应根据监测目标和需求来选择,常用的土壤分析方法包括土壤理化性质分析、重金属含量分析、有机物含量分析、氮磷钾含量分析等。

(3)仪器设备分析过程中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应具备高精度、高灵敏度和高稳定性,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四、数据分析与解读(1)质控体系质量控制体系是确保监测数据准确性的重要环节,应包括标准曲线的建立、质控样品的加入、复检和验证等。

(2)数据有效性评估对于获得的监测数据进行有效性评估,包括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可比性等方面的评估,同时考虑是否满足监测目的。

(3)数据解读基于有效且可靠的监测数据,结合土壤环境研究和监测目的,进行数据的解读和分析,明确土壤环境质量和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和管理措施。

土壤监测标准

土壤监测标准

土壤监测标准土壤监测是环境保护和土壤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土壤中各种污染物的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土壤环境问题,保护土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壤监测标准对于保障土壤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土壤监测的目的。

1. 了解土壤污染状况,土壤监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土壤中各类有害物质的含量和分布情况,及时发现土壤污染问题。

2. 评估土壤质量,通过土壤监测,可以评估土壤的肥力、酸碱度、有机质含量等指标,为农业生产和土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3. 监测土壤环境变化,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壤受到各种污染的威胁,土壤监测可以帮助我们及时掌握土壤环境的变化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土壤资源。

二、土壤监测的内容。

1. 土壤污染物监测,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农药残留等污染物的监测,主要针对工业废水、生活垃圾填埋场、农药使用等情况。

2. 土壤理化性质监测,包括土壤的酸碱度、有机质含量、粒径组成等指标的监测,用于评估土壤的肥力和适宜性。

3. 土壤微生物监测,包括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的监测,用于评估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4. 土壤生物毒性监测,通过生物毒性测试,评估土壤中毒性物质对生物的危害程度。

5. 土壤修复效果监测,对进行土壤修复的区域进行监测,评估修复效果,确保修复工作的有效性。

三、土壤监测标准的制定。

1. 参考国家标准,制定土壤监测标准时,应参考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监测指标和方法的科学性和合法性。

2. 结合实际情况,不同地区的土壤环境状况存在差异,制定土壤监测标准时应结合当地的土壤类型、污染源和土壤利用情况,制定针对性的监测方案。

3. 完善监测指标,土壤监测标准应包括全面的监测指标,既要考虑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常规污染物,也要考虑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和生物毒性等方面的监测内容。

4. 规范监测方法,制定土壤监测标准时,应明确监测方法和设备的要求,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什么是土壤环境监测

什么是土壤环境监测

土壤检测什么是土壤环境监测土壤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环境监测,是指了解土壤环境质量状况的重要措施。

以防治土壤污染危害为目的,对土壤污染程度、发展趋势的动态分析测定。

包括土壤环境质量的现状调查、区域土壤环境背景值的调查、土壤污染事故调査和污染土壤的动态观测。

通常所说的土壤监测是指土壤环境监测,一般可以分为区域土壤背景、农田土壤环境、建设项目土壤环境评价、土壤污染事故等类型的监测土壤环境监测一般包括准备、布点、采样、制样、分析测试、评价等步骤。

土壤检测的类别土壤监测污泥监测海洋沉积物监测固体废弃物监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认证检测农田土壤重金属等环境监测建设项目土壤环境评价·······土壤污染的类型土壤污染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

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重金属,盐类、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农药、酚类、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涤剂、城市污水、污泥及厩肥带来的有害微生物等。

土壤检测项目污染物类别污染物名称重金属镉、铅、铬、铜、锌、镍、汞、砷、锰、钴、硒、钒、锑、铊、铍、钼无机元素氰化物、氟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污染二氯乙烯、二氯甲物烷、二氯乙烷、氯仿、三氯乙烷、四氯化碳、二氯丙烷、三氯乙烯、三氯乙烷、四氯乙烯、四氯烷、二溴氯甲烷、溴仿、三氯丙烷、六氯丁二烯、六氯乙烷、苯、甲苯、氯苯、乙苯、二甲苯苯乙烯、三甲苯、二氯苯、三氯苯半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物硝基苯、苯酚、硝基酚、二甲基酚、二氯酚多环芳烃类污染苊烯、苊、芴、物菲、蒽、荧蒽、芘、苯并[a]蒽、屈、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茚并1 2 3 -c d ]芘、二苯并[ a h ]蒽、苯并[ g h i ]苝农药和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物滴滴涕、六六六、氯丹、灭蚁灵、六氯、七氯、三氯杀螨醇石油烃污染物C 1 0 -C 4 0总量多氯联苯污染物2 3 3 u n d e f i n e d 4 4 u n d e f i n e d 5 5 u ne f i n e d -七氯联苯(P C B 1 8 9)、2 3 u n d e f i n e d 4 4 u n d e f i n e d 5 5 ud e f i n e d -六氯联苯(P C B 1 6 7)、2 3 3 u n d e f i n e d 4 4 u n d e f i n e d 5n d e f i n e d -六氯联苯(P C B 1 5 7)、2 3 3 u n d e f i n e d 4 4 u n d e f i n e d-六氯联苯(P C B 1 5 6)、3 3 u n d e f i n e d 4 4 u n d e f i n e d 5 5 u n d e f i nd -六氯联苯(P C B 1 6 9)、2 u n def i n e d 3 4 4 u n d e f i n e d 5 -五氯联苯(PB 1 2 3)、2 3 u n d e f i n e d 4 4 u n d e f i n e d 5 -五氯联苯(PC B 1 1 8)、2 3u n d e f i n e d 4 4 u n d e f i n e d -五氯联苯(P C B 1 0 5)、2 3 4 4 u n d e f i nd 5 -五氯联苯(P C B 1 1 4)、3 3 u n def i n e d 4 4 u n d e f i n e d 5 -五氯联苯(C B 1 2 6)、3 3 u n d e f i n e d 4 4 u n d e f i n e d -四氯联苯(P C B 7 7)、3 4 4n d e f i n e d 5 -四氯联苯(P C B 8 1)二噁英类污染物二噁英类(具有毒性当量组分)*土壤p H 土壤p H。

环境科学中的环境监测和环境保护

环境科学中的环境监测和环境保护

环境科学中的环境监测和环境保护环境科学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学科,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球科学和工程学等,它的目的是研究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保护和恢复环境的方法和技术。

而环境监测和环境保护是环境科学中的两个重要领域,它们是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指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进行系统观测、测量、记录和分析,以判断环境状况、发现环境问题和评价环境质量的科学与技术活动。

环境监测包括大气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土壤环境监测和噪声环境监测等。

1. 大气环境监测大气环境监测是指对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传输与转化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进行监测。

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光化学臭氧、挥发性有机物、氟化物等,这些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都有严重的危害。

因此,对大气环境进行监测和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2. 水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是指对地表水、地下水、海水和污水等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进行监测,以评估水质和水体健康状况。

水中主要污染物有有机物、重金属、营养物、细菌等,这些污染物不仅直接影响人类健康,也会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因此,对水质进行监测和保护是维护人类健康和环境生态的关键措施。

3. 土壤环境监测土壤环境监测是指对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土壤水分等方面进行的监测,以了解土壤质量和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土壤污染是现代工业与生活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其主要污染物包括化学物质、重金属、放射性物质、有机物质等。

土壤污染不仅会影响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还会对环境健康和人类生产造成长远的影响,因此,进行土壤环境监测和保护至关重要。

4. 噪声环境监测噪声环境监测是指测定声音的强度、频率、时间和空间分布等参数,以评价噪声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现代工业与生活活动中噪声污染逐渐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噪声对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 总 汞≤ 总 砷≤ 目 pH<6.5 0.3 40

pH<6.5 1.0 25
pH=6.5~7.5 0.5 30
铅≤
镉≤ 六价铬≤ 六六六≤
100
0.3 150 0.5
150
0.3 200 0.5
150
0.6 250 0.5
第二节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1.土壤质量现状监测
监测土壤质量标准要求测定的项目,判断土壤是否被 污染及污染水平,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
单位:mg/kg 三级 >7.5 0.60 1.0 20 25 100 200 350 350 250 >6.5 1.0 1.5 30 40 400 400 500 400 300 1.0 1.0
表5.5 无公害农产品蔬菜地土壤环境质量指标 (GB/T18407.1—2001) 单位: mg/kg
2.土壤化学组成 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八大元素含 量约占96%以上,与岩石中各元素的含量相似。 3.土壤机械组成 指不同大小颗粒(沙砾、粉粒、黏粒)的相对 含量。不同粒径的矿物质颗粒的成分和物理化学性 质有很大差异,如对污染物的吸附、解吸和迁移、 转化能力,有效含水量及保水、保温能力等。 我国土壤质地分类参见表5.1;国际制土壤质地 分类见表5.2。重金属 硫化Fra bibliotek 氟化物 农药
生物类污染物:病原微生物 放射性污染物:90锶、137铯
五、土壤质量标准
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或范围, 是判断土壤质量的依据。 我国颁布的这类标准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无公害农产品蔬菜产地土壤环境质 量指标(GB/T18407—2001)、无公害农产品茶叶产 地土壤环境质量指标(NY5020—2001);有的省(市) 还制定了这类地方标准。
表5.4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GB15618—1995) 级别 土壤pH 镉 ≤ 汞 ≤ 砷 水田≤ 旱田≤ 项 铜 农田≤ 果园≤ 铅 ≤ 目 铬 水田≤ 旱地≤ 六六六 ≤ 滴滴锑 ≤ 0.20 0.15 15 15 35 35 90 90 0.05 0.05 一级 自然背景 <6.5 0.30 0.30 30 40 50 150 250 250 150 二级 6.5~7.5 0.30 0.50 25 30 100 200 300 300 200 0.50 0.50
元素
K
95%置信度 范围值 均值 标准差 均值 标准差
1.86 0.463 0.731 1.79 1.82 1.342 1.466 0.94~2.97 0.027~0.409 0.85~3.91 0.105 1.973
算术
As 11.2 Co 12.7
Cd 0.097 0.079
Ag 0.132 0.098 Be 1.95
Cr 61.0
Cu 22.6 F 478 Mn 583 Ni 26.9 Pb 26.0 V 82.4 Zn 74.2 Li 32.5 Na 1.02
31.07
11.41 197.7 362.8 14.36 12.37 32.68 32.78 15.48 0.626
53.9
20.0 440 482 23.4 23.6 76.4 67.7 29.1 0.68
1.67
1.66 1.50 1.90 1.74 1.54 1.48 1.54 1.62 3.186
19.3~150.2
7.3~55.1 191~1012 0.006~0.272 130~1786 7.7~71.0 10.0~56.1
Mg 0.78
Ca 1.54 Ba 469 B 47.8 Al 6.62 Ge 1.70 Sn 2.60
4.土壤背景值调查
通过分析测定土壤中某些元素的含量,确定这些元素 的背景值水平和变化。
图5.4 用于农业灌溉的闸门内充满了污水
二、资料的收集 自然环境方面的资料:土壤类型、植被、区域 土壤元素背景值、土地利用、水土流失、自然灾害、 水系、地下水、地质、地形地貌、气象等。 社会环境方面的资料:工农业生产布局、工业 污染源种类及分布、污染物种类及排放途径和排放 量、农药和化肥使用状况、污水灌溉及污泥施用状 况、人口分布、地方病等。 三、监测项目 根据监测目的确定:背景值要求测定土壤中各 种元素的含量;污染事故监测仅测定可能造成土壤 污染的项目;土壤质量监测测定影响自然生态和植 物正常生长及危害人体健康的项目。
1.06
0.32 1.20 2.38 2.73
1.676
1.674 2.86 2.485 1.602
0.38~2.98
0.12~0.88 0.10~9.6 0.39~14.71 1.05~4.84
①A层指土壤表层或耕层。
土壤背景值的表达方法: 算术平均值 x 算术平均值±标准偏差 x 2s 几何平均值±几何标准偏差 M D
矿物质(质量占固相 总质量的95%~98%) 土壤固相 (占容积的50%) 土壤 有机质和生物(质量 占固相总质量的2%~ 5%)
土壤溶液
空隙
空气
土壤溶液和空气占土壤总体积的50%, 且二者之间经常处于彼此消长的状态。
(一) 土壤矿物质 土壤矿物质是由岩石经风化而来的,一般占土 壤固体部分质量的95%~98%。矿物质直接影响土 壤性质,又是植物矿质养分的主要来源,故同土壤 肥力有密切关系。 1.土壤矿物质的组成 (1)原生矿物质:岩石经过物理风化作用被 破碎形成的碎屑,其原来的化学组成没有改变。 (2)次生矿物质:原生矿物质经过化学风化 后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均有所 改变。
类 别
黏壤土 类
黏土类
(二)土壤有机质 由进入土壤的植物、动物、微生物残体及施入土 壤的有机肥料经分解转化逐渐形成,通常可分为 非腐殖物质和腐殖物质两类;是土壤 形成的重要 基础,与土壤矿物质共同构成土壤的固相部分。 土壤有机质中含有大量营养元素,分解后可提供 植物生长发育的需要,是植物养分的重要来源。 有机质腐解后形成的腐殖质,能把土粒粘结成团 粒结构。这种结构保水、保肥能力强,类似储存 水肥的小仓库,随时供给植物吸收利用。有机质 是微生物的食物,土壤有机质丰富而其他条件又 适宜时,就能促进微生物的旺盛活动。

非腐殖物质:包括糖类化合物(如淀粉、纤维素 等)、含氮有机合物及有机磷和有机硫化合物。 腐殖物质:是植物残体中稳定性较大的木质素及 其类似物在微生物作用下,部分被氧化形成的一 类特殊的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芳环结构,苯环周 围连有多种官能团,如羧基、羟基、甲氧基及氨 基等,使之具有表面吸附、离子交换、络合、缓 冲、氧化还原作用及生理活性等性能。

(三)土壤生物 土壤中生活的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 藻类等)及动物(原生动物、蚯蚓、线虫类等) 对进入 土壤的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及无机污染物(如重金属) 的形态转化起着主导作用,是土壤净化功能的主要 贡献者。
蚯蚓
放线菌
细菌
线虫
图5.1 土壤微生物和动物
(四) 土壤溶液 土壤水分及其所含溶质的总称,溶有土壤中可 溶成分的稀溶液,来源主要有:大气降水、降雪、 地表径流、灌溉、地下水。
Hg 0.065 0.080
0.040 2.602
Se 0.290 0.255
0.215 2.146
0.047~0.933
34.8~168.2 28.4~161.1 11.1~76.4 0.01~2.27
Sb 1.21
Bi 0.37 Mo 2.0 I 3.76 Fe 2.94
0.676
0.211 2.54 4.443 0.984
表5.1 我国土粒分级标准
颗粒名称
石块 粗砾 细砾 粗沙砾
粒径/mm
>10 10~3 3~1 1~0.25
石砾
沙砾 粉粒 黏粒
细沙砾
粗粉粒 细粉粒 粗黏粒
0.25~0.05
0.05~0.01 0.01~0.005 0.005~0.001
细黏粒
<0.001
表5.2 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
各级土粒质量分数/%
河流

农田灌溉 雪

浅层地下水
图5.2 土壤溶液的来源
(五) 土壤空气

土壤空气存在于未被水分占据的土壤孔隙中,
来源于大气、生物化学反应和化学反应产生的 气体(如甲烷、硫化氢、氢气、氮氧化物、二氧
化碳等)。

积水的土壤通气不良,导致对植物的危害,茶
树最忌积水,积水的土壤不应用于种茶树。
二、土壤的基本性质
15~25 15~25 15~25 25~45 25~45 25~45 45~65 65~100
0~45 35~45 45~100
0~30 20~45 45~85 0~20 0~45 45~75 0~35 0~35
55~85 40~55 0~55
55~85 30~55 0~40 55~75 10~55 0~30 0~55 0~35
第五章 土壤质量监测
第一节 土壤基本知识
第二节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第三节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加工管理
第四节 土壤样品的预处理
第五节 土壤污染物的测定
第一节 土壤基本知识
一、土壤组成
土壤是指陆地地表具有肥力并能生长植物的疏 松表层。它介于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之 间,是环境中特有的组成部分。土壤是由矿物质、 动植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物质、土壤生物、水分 和空气等固、液、气三相组成的。
※不同土壤的本底值相差很大 (见下页表5.3)
表5.3 全国土壤(A层①)背景值
元 素
算术 7.86 6.40 9.2 11.2 几何 1.91 1.67 均值 标准差 均值 标准差 0.074 2.118
单位:μg/kg
几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