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现代电影的里程碑

合集下载

陈阳-影视文学教程(第二版)第二章 电影经典理论与文学

陈阳-影视文学教程(第二版)第二章 电影经典理论与文学

第一部分影视与文学影视文学教程电影经典理论与文学第二章第二章电影经典理论与文学C O N T E N T S目录01法国印象派-先锋派电影理论02俄国形式主义和蒙太奇学派03安德烈·巴赞第一节法国印象派-先锋派电影理论电影作用在于“激发情绪而不是叙述事件”。

•重现生活环境•作者自己的激情,感染观众•创造外部环境,营造“心理气氛”激发情绪他所提及的电影艺术方法,在艺术通感的基础上,与传统的文学、艺术理论有着诸多的同构关系。

同构关系他希望将电影从当时的幼稚状态提升到艺术的高度,此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但卡努杜将电影的“激发情绪”和“叙述事件”功能相对立,过于极端。

复杂影响1911年,乔托·卡努杜发表了《第七艺术宣言》,称电影既不是情节戏也不是戏剧,而是把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和舞蹈这六门艺术加以综合的新艺术,电影是可以用来抒发情感、表现心灵的。

第七艺术一、乔托一、乔托··卡努杜爱泼斯坦在《电影的本质》一文中阐述“凡是由于在电影中再现而在精神特质方面有所增添的各种事物、生物和心灵的一切现象,我将都称之为‘上镜头’的东西。

凡是通过电影的再现而无所增添的现象,都是不‘上镜头’的,因而也就不属于电影艺术。

具备“上镜头性”的内在依据,是电影所拍摄的物象能够显现出内在的生命和灵魂,这也使得电影具备了基本的诗意特征。

”爱泼斯坦的电影“纯艺术”观念明显带有激进色彩。

作为研究本体的方法,这样去除电影与社会复杂联系的做法尚有可取之处,因为它在发现“上镜头性”的同时,也指出了电影“再现内在精神特质方面”的艺术目标。

但是,电影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并不能因此而去除掉,电影艺术性的提升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它的社会属性。

对于电影本体的研究,爱泼斯坦的贡献还在于他提出了“时空凹凸”和“时间次元”等概念。

爱泼斯坦还提出,方位感除了“空间的三次元”之外,还存在“第四次元”,亦即“时间次元”,“‘上镜头’的动态,就是在这种空间——时间体系中的一种动态,一种同时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中的动态。

电影的发展历程有哪些重要的里程碑

电影的发展历程有哪些重要的里程碑

电影的发展历程有哪些重要的里程碑知识点:电影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里程碑电影是一种视听媒体形式,通过录制、剪辑、放映等一系列技术手段,将连续的画面和声音呈现给观众。

自从1895年电影诞生以来,它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期间涌现了许多重要的里程碑。

1.电影的诞生: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举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电影公映,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2.默片时期:在电影发展的早期,电影是没有声音的。

这一时期的电影主要依靠画面和字幕来讲述故事。

美国导演大卫·格里菲斯的作品《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对电影叙事手法和 editing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3.有声电影的诞生:1927年,美国拍摄的电影《爵士歌手》首次采用了声音录制技术,使电影进入了有声时代。

4.彩色电影的发展:最初的电影都是黑白的。

20世纪30年代末,美国好莱坞开始探索彩色电影技术。

1939年的电影《飘》是第一部获得广泛认可的彩色电影。

5.数码电影技术:20世纪90年代,数码技术开始应用于电影制作。

这种技术摆脱了传统胶片电影的限制,使电影拍摄、制作、放映更加便捷和高效。

6.3D电影的出现:从20世纪初开始,电影人就开始探索3D技术。

2009年,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阿凡达》将3D电影技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7.电影类型的多样化: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电影类型日益多样化,包括剧情片、动画片、科幻片、恐怖片、爱情片等。

各种类型的电影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8.电影艺术与科技的结合:现代电影不仅是一种视听娱乐形式,也是一门融合了艺术和科技的综合艺术。

例如,特效技术的发展为电影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9.国际电影交流与合作: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各国电影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

电影节、电影市场等活动为世界电影的发展提供了交流平台。

10.中国电影的发展:自1905年中国拍摄第一部电影以来,中国电影经历了从默片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传统胶片到数码技术的发展过程。

世界电影史复习题.docx

世界电影史复习题.docx

绪论 (2)参考答案 (23)第一章电影的起源和形成 (3)参考答案 (23)第二章电影叙事形式的确立 (5)参考答案 (28)第三章欧洲先锋派的贡献 (7)参考答案 (32)第四章 好莱坞经典电影风格和原则的形成与确立 (9)参考答案 (34)第五章现实主义电影的发展与蜕变 (10)参考答案 (34)第六章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与思潮 (13)参考答案《世界电影史》题库绪论填空题1. 从〈1895年〉—至今,电影的发展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电影吸收了〈雕塑〉—,文 学,v 音乐〉—,绘画,v 舞蹈〉—, <建筑〉—等人类艺术的各种元素和成果,但仍然以 其独特的语言和方式表达、认识世界。

39 第七章 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与思潮14 参考答案42 第八章 部分亚洲国家的电影演变16 参考答案44 第九章欧洲第二次现代主义电影18 参考答案442.叙事影片就是通常所说的<情节剧〉—,非叙事影片包括<纪录片〉__、v科教片>_ _、v 科学实验纪录>—、v广告片〉—等等。

3.无声电影时期,经过法国的v梅里爱〉—、美国的v格里菲斯〉—、前苏联的v爱森斯坦〉—等人的共同努力,成功地创立和运用了蒙太奇手法。

4.<1895>年<12>月v28>日,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的地下室,第一次放映了自己拍摄的v火车到站〉_______ 、《工厂大门》、v水浇园丁〉_等十余部短片,这一天就成为电影的诞生日。

第一章电影的起源和形成一、填空题1.卢米埃尔兄弟最早拍摄的影片有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等。

2.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曾经利用他发明的 ________ 放映机,在纽约公映他的影片。

3.形成电影的三大物质条件是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o4.胶片根据人的“视觉存留”原理,以每秒 _______ 个画格速度匀速向前移动,造岀了一个幻象的世界。

影视分析

影视分析

一、国外知名电影节及奖项美国奥斯卡电影金像奖(Academy Awards)当前世界上影响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电影奖,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狮奖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号称“国际电影节之父”。

1934年举办第2届后每年8月底至9月初举行一次,为期两周。

柏林国际电影节:主奖“金熊奖”和“银熊奖”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举行第一届,后为与戛纳国际电影节竞争,提前至2~3月间举行,为期两周。

“金熊奖”授予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银熊奖”授予最佳导演、男女演员、编剧、音乐、摄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别成就的故事片等。

戛纳电影节:主要奖项:金棕榈奖戛纳电影节成立于1939年夏天。

从1951年起,电影节在每年5月举行,为期两周左右。

美国电影金球奖(Golden Globes)二、国内知名电影节中国长春电影节:每两年举办一次。

中国珠海电影节创办于1994年,电影节本着加强内地和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电影界的交流与合作,而且将跨出两岸四地的范围,逐步接纳评选海内外由华人担任主创人员的影片,朝着“国际华语电影节”的目标发展。

中国电影金鸡奖:该奖每年评选一次该奖始创于1981年中国农历鸡年。

它是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的,由电影艺术家、评论家参与评选的专业性电影奖。

该奖每年评选一次。

大众电影百花奖中国电影华表奖(政府奖)中国电影华表奖是中国电影的最高荣誉奖,始评于1957年,一年一届中国电影童牛奖(儿童奖)中国电影童牛奖系全国电影四大奖之一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创建于1993年,其权威性受到电影界人士普遍认同,被誉为中国电影界具有国际水准的大奖。

中国香港电影金像奖(Hong Kong Film Awards)“香港电影金像奖”也成为香港电影人心中的“奥斯卡”。

中国台湾电影金马奖(Golden Horse Award)该奖创办于1962年,每年举办一届,主要评选对象为台湾电影,后扩展了香港电影,九十年代后将大陆电影也纳入评选范围,现在是一个世界华语电影年度评选的奖项。

影视导论- 第二章影视艺术论——蒙太奇

影视导论- 第二章影视艺术论——蒙太奇

5.倒插(颠倒)蒙太奇
是与连续蒙太奇相对应、相反的 一种蒙太奇手法,叙事时,对情节构 成中的关键性环节,不遵循事件发生 发展的时间顺序,情节线索的展开打 破事件的自然逻辑顺序,造成因果关 系和时空关系的错位、颠倒,以加强 影片叙事的悬念性和感染力,调节叙 事节奏。
第四节 电影表现蒙太奇
一、表现蒙太奇概述 表现蒙太奇是以加强艺术表现力和情
的技术本性。
二、戏剧电影先驱,故事片之祖
梅里爱将戏剧引入电影,使影片故事 化、情节化。这是对卢米埃尔纪实电影 的重大突破。并将戏剧剧本、演员、服 装、化装、布景、道具以及分场等引入 电影中来。为故事电影开辟了道路。
故事电影以较长的片长,完整的情节
与叙事,成功地将电影带入影院。
三、世界电影导演第一人
3、重复蒙太奇
重复蒙太奇又称“复现式蒙太 奇”,为叙事蒙太奇手法之一。代 表一定寓意的镜头或场面在关键时 刻反复出现,造成强调、对比、呼 应、渲染等艺术效果。重复蒙太奇 相当于文学中的重叙方式或艺术中
的重复手法。
4.连续蒙太奇
连续蒙太奇是叙事蒙太奇的 另一种表现手法。沿着一条单一 的事件发生发展的情节线索,按 照事件的逻辑顺序,有节奏地连 续叙述,表现出其中的戏剧跌宕。
2.蒙太奇的功能 (1)选择与取舍、概括与集中 (2)引导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联 想 (3)创造独特的电影时间和空间 (4)形成不同的节奏 (5)综合各种表现元素 (6)表达寓意,创造意境
(7)创造形式美
第二章
三、库里肖夫、普多夫金及其叙事蒙太 奇理论
1、库里肖夫效应
在电影中表演不是主要的,意义是 在上下镜头的联系中产生的,不同的 画面可以组合在一起,并产生相应的 特定意义。因此,电影的组接是产生 意义的基础。并认为单个镜头不具有 叙事功能,指出:电影的意义是在镜 头的剪接中完成的。

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历程解说

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历程解说
世界电影艺术的发展历程
世界电影艺术的发展阶段
❖ 电影的诞生——默片时代——声音的介 入——电影的成熟期——三大电影文化 区——苏美电影文化的竞争——法国艺 术本位的电影文化——新德国电影崛 起——电影艺术的多元交汇、融合发展
/ http://www. mall5 71.co m/ /
❖ 巴赞的电影照相本体论观点:
影像的逼真性、电影时空的完整性、影 像和现实的被摄对象的同一性。
自然真实本身就是电影表现手段,这就 是巴赞的照相本体论观点的基本内容。
❖ 在照相本体论基础上,巴赞构筑了他的 长镜头理论大厦,这一理论的两个中心 论点,一是反对蒙太奇至上论,二是强 调现实的多义性。
❖ 巴赞用“总体现实主义”一词来概括自 己的全部美学观点。“总体”是相对于 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的“分解”提出来 的。
❖ 代表人物:阿伦·雷乃 《广岛之恋 《去年在 马里昂巴德》
❖ 左岸派电影的特征 从不改编文学作品,一定要专门为电影创
作剧本。 把重点放在对人物的内心活动的描写上 电影手法非常讲究推敲 具有浓重的现代主义色彩
八、新德国电影运动
❖从1962年“奥伯豪森宣言”开始, 在西德境内掀起的一次要求改变旧 德国电影现状,创立具有独特艺术 风格的电影艺术运动。这一运动前 后延续了20多年,是持续时间最长 的一次电影运动。
❖ 代表作 《月球旅行记》
二、格里菲斯与好莱坞的崛起
❖ 好莱坞的开发潜力: 1、特别充足的阳光 2、良好的自然环境 3、可供招募的居民 所有这些,都极有利于拍片时的采光、 取景及群众演员的挑选。
❖ 大卫 格里菲斯 :电影艺术的奠基人
他在摄影镜头和电影蒙太奇方面进行了积极 探索,他是世界电影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 的电影艺术导演,被公认为世界电影艺术的 奠基人,更被后人称为“好莱坞技术主义的 代表”。

从贾樟柯到毕赣——巴赞“长镜头”美学下的中国现代电影艺术

从贾樟柯到毕赣——巴赞“长镜头”美学下的中国现代电影艺术

传媒论道从贾樟柯到毕赣——巴赞“长镜头”美学下的中国现代电影艺术■ 肖雨笛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欧阳常林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摘 要〕作为纪实美学的代表——巴赞电影理论,开辟了电影艺术美学的另一个新时代,被视作世界电影理论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

中国现代电影艺术对长镜头的阐释,从形式到内容上都随着时代变化而创新发展。

本文尝试从理论延伸和艺术发展的视角来探究巴赞长镜头电影理论对中国现代电影艺术创作的影响,暨巴赞电影理论的中国化表达。

〔关键词〕长镜头;影视美学;中国化表达绪论20世纪40年代,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首先提出电影现实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影像本体论。

安德烈·巴赞,是法国新浪潮电影艺术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世界电影三大流派之一——现实主义流派的主要理论旗手。

哲学的本体论排除具体特性研究,仅仅关注“存在物作为本质存在”的形而上的思辨。

安德烈·巴赞发表与1945年的《摄影影像的本体论》一文借用这一哲学术语,提出关于电影本性的核心命题:影像与客观现实中的被摄物同一。

巴赞对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美学的系统化概括下,定义了“真实美学”,而“长镜头美学”则是电影真实美学的形式化概括和称谓。

巴赞电影理论除了强调表现形式,还对观影时“电影心理”的真实性也有要求,反映出电影作者对现实的客观态度,将观众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思考,改变了其主体性位置,给予观众对电影对象进行自主选择的权利。

使得电影不再仅仅是一种娱乐性的载体,而是成为一种真实的,具有记忆性的“艺术作品”。

这不仅仅是对电影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颠覆,更是对电影艺术进行新的解读和定义,尤其对中国第四代、第六代导演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巴赞纪实美学与中国电影1979年对中国电影来说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时间节点,这一年《电影艺术》第三期发表了《论电影语言的现代化》疑问,拉开了新时期电影理论脱离与文学、戏剧 关系,这篇文章首次把巴赞电影美学和“长镜头”理论介绍到了中国。

电影发展历程

电影发展历程

电影发展历程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和娱乐形式,拥有着丰富的发展历程。

从1895年的首部电影诞生至今,电影经历了无数的变革和创新,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一种重要文化表达方式。

本文将简要介绍电影的发展历程,并强调一些里程碑事件。

电影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当时人们开始研究如何将静态图像通过机械的方式展现出来。

1895年,法国的兄弟雅克和奥古斯特·吕米埃尔举办了一场公开的电影放映会,展示了他们创造的第一部电影《卸货的工人》。

这标志着电影作为一种新兴艺术形式的诞生。

20世纪初期,电影逐渐成为一种大众娱乐形式。

电影院开始在世界各地兴起,人们带着家人和朋友一起观看电影。

同时,电影制作技术也迅速发展,引入了连续拍摄和编辑技术,使电影能够更好地讲述故事。

1915年,美国导演D·W·格里菲斯创作了一部重要的电影《拯救国瑞安》,这部电影引入了许多现代电影制作的技巧,例如运用不同镜头大小和角度来切换场景,以及使用特殊效果。

20世纪中叶,电影开始涌现出各种新的流派和表现手法。

意大利导演费德里科·费利尼在1960年创作的《甜蜜的生活》使得新现实主义电影获得了全球的关注。

同时,法国电影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和安德烈·巴赞等人的电影也探索了不同的艺术手法,例如故事非线性和镜头变焦等。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电影制作技术进一步发展,引入了计算机特效、数字摄影和3D技术。

这使得电影能够呈现出更加逼真和壮观的视觉效果。

2009年,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电影《阿凡达》引入了3D技术,刷新了电影制作的标准。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影也迈入了数字时代。

人们可以通过在线视频平台观看电影,而不再需要亲自前往电影院。

同时,电影制作也借助了数字技术的便利,使得电影制作变得更加简单和廉价。

然而,尽管电影在技术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观众对于电影的需求和期待并未改变。

电影仍然是一种讲述故事和传达情感的方式,它有助于人们理解和探索世界。

中国电影发展历程概要

中国电影发展历程概要

中国电影发展历程概要中国电影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以下是中国电影发展的一些里程碑事件:1. 1905年:中国成立了第一家电影公司“中国电影制片厂”,开始了中国电影工业的发展。

2. 1920年代:中国电影进入了“默片时代”,并且出现了一批杰出导演和演员,如施巴佳、陈石、牛仙儿等。

3. 1930年代:中国电影工业迅速发展,出现了一批经典电影,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聂耳》等。

4. 1940年代:日本侵略中国,中国电影工业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但是一些抗日主题的电影还是得以制作。

5. 1950年代:建立了中国第一批国营电影制片厂,如上海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等,并且出现了一批艺术性较高的电影,如《红高粱》、《大路》等。

6. 1960年代:中国电影受到了“文化大革命”的冲击,电影制作陷入停滞,但是仍然出现了一些经典作品,如《林则徐》、《红色娘子军》等。

7. 1970年代: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电影工业重新开始发展。

一些著名导演如张艺谋、陈凯歌等开始崭露头角。

8. 1980年代:中国电影进入了一轮高潮,出现了一批优秀电影,如《黄土地》、《红楼梦》等。

9. 1990年代:中国电影产业逐渐商业化,宣传片、商业片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票房收入也逐渐增加。

同时,一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导演如陈凯歌、张艺谋等开始涌现。

10. 2000年代及以后:中国电影产业进一步蓬勃发展,票房收入大幅增加。

中国电影也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一些重要的突破,如《卧虎藏龙》、《功夫》等。

总的来说,中国电影经历了起伏不定的发展历程,从默片时代到现代商业片时代,中国电影在内容、技术、市场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并在国内外影响力逐渐增强。

电影史题库

电影史题库

《中外电影史论—世界电影史》题库名词解释:1.视听语言2. 地下电影3. 麦克卢汉主义4. 电子文化填空1. 从__至今,电影的发展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电影吸收了__,文学,__,绘画,__,__等人类艺术的各种元素和成果,但仍然以其独特的语言和方式表达、认识世界。

2. 叙事影片就是通常所说的__,非叙事影片包括__、__、__、__等等。

3. 麦克卢汉认为人类文明史经历了__、__、__三个发展阶段。

4. 电子文化具有<具像性>__,__,__,__的特点。

5. 无声电影时期,经过法国的__、美国的__、前苏联的__等人的共同努力,成功地创立和运用了蒙太奇手法。

6. 成熟期奥森•威尔斯的__的出现,标志着电影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7. 电影发展期是电影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过程中,电影出现了两条发展道路:一条是意大利的____、法国的___、___等,另一条是以安东尼奥尼、费里尼、伯格曼为代表的第二次现代电影思潮。

8. 发展期还出现了许多电影新手法,如__、闪回、__等等,出现了众多流派、风格景象争艳的现象。

9. 电影走向成熟的标志是______,建立了现代电影工业,从而使电影工业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

10. __年__月__日,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的地下室,第一次放映了自己拍摄的____、《工厂大门》、____等十余部短片,这一天就成为电影的诞生日。

问答:1. 谈谈你对视听语言的理解?2. 电影史研究的对象是什么?我们研究电影史有哪些意义?3. 电影史有哪些研究方法?4. 世界电影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论述:你对世界电影发展史有哪些认识,可以结合事例进行解说。

第一章电影的起源和形成填空题1.现代电影诞生于1895年____月____日。

2.电影的发明者是法国人________兄弟。

3.卢米埃尔兄弟最早拍摄的影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现代电影的里程碑

现代电影的里程碑

第二章现代电影的里程碑1927年,美国华纳公司拍摄的《爵士歌王》是第一部有声片,声音元素的加入使电影走向了视听合一的复合型艺术之路。

《公民凯恩》和《罗生门》是传统电影和现代电影的分水岭。

第一节奥逊•威尔斯和《公民凯恩》一、奥逊•威尔斯的生平与创作奥逊•威尔斯(Orson Welles 1915 —1985):美国电影导演、演员、编剧和制片人。

1915年出生于美国,有“好莱坞神童”之誉。

1941年,25岁之时自编自导自演《公民凯恩》。

著名电影理论家巴赞说他即使只拍摄了三部重要影片(指《公民凯恩》、《安倍逊大族》和《上海小姐》),也有资格在为电影庆功的凯旋门的显赫位置上刻下他的名字。

二、《公民凯恩》(Citizen Kane)赏析研究者们认为,在电影史上,现代电影和传统电影的分界线是以《公民凯恩》为标记的,它因此被誉为一座“现代电影的里程碑”。

《公民凯恩》的突破性:首先,影片最大的成就,在于影片所包含的丰厚复杂及新颖深刻的现代意蕴。

这主要体现在影片所塑造的凯恩形象的复杂性及其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上。

影片中凯恩形象的塑造是在五个人物不同的回述中展开的,每个叙述者在追述凯恩人生历程时分别带有叙述者独特的感情烙印以及各自不同的主观评价,最后,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的凯恩。

如导演威尔斯所说:“关于凯恩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就像关于任何人的真相一样,只能根据有关他的说法的全部总和予以推测。

”这使得影片具有了存在主义哲学阐释的意味。

凯恩性格的多重性,他的反抗、进取,他对财富的占有欲、他强烈的自我意识,以及他最后情感追求上的失败者,他孤寂落寞的晚年。

一方面,隐含了对资本社会人性异化、对现代性的深刻反思;另一方面,这一形象还代表了一种独特的美国性格,隐喻了整个美国文化精神和文化形象。

其次,表现在影片结构的开放性上。

影片打破了好莱坞电影惯用的线性的因果关系为主线的传统叙事方式,创造出一种独具新意的多视角的现代叙事结构。

近代影视剧里程碑的演变

近代影视剧里程碑的演变

近代影视剧里程碑的演变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历经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传统到现代的技术变革进程。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电影都留下了优秀的代表作。

中国电视剧由最开始黑白影像发展至现在的彩色影像,一共经历两大阶段,之后两大阶段细分又可分为六部分小阶段。

近些年我们看到影视剧不断增加,电视代表有声文化的传播与引领,意在发扬我国精神文化和风貌,从无到有的过程尽力颇多,下面来看一下影视剧发展的两大重要阶段。

一、黑白影像阶段六七十年代我国电视剧数量极少,正是在这时上映一部黑白影像《一口菜饼子》,这部剧全长只有二十分钟,然而这短短二十分钟却彻底打破我国电视剧开端,成为影史上从无到有的先导片。

随后此阶段内播出的电视剧依然采用黑白影像,8年间陆陆续续拍摄电视剧200左右,接着北京电视台正式改名为中央电视台。

二、彩色影像阶段《三家亲》开播,成为我国电视剧彩色影像的又一里程碑。

《三家亲》打破原有黑白影像,成为第一步彩色影像,这一年开始,我国电视剧开始不断上映彩色电视剧。

但主要拍摄内容都围绕教育,名著等展开,像具有代表性影视剧《济公》、《西游记》、《红楼梦》等等,都是经典名牌,因为当时拍摄手法单一,不会添加特效设计,所以很多镜头都采用实景拍摄,让人印象深刻,直到今天,这些影视剧都是经典。

三、彩色影像黄金阶段跨入90年代后,很多影视剧题材逐渐扩展开,不在聚焦于教育翻拍书籍等。

影视剧逐渐多样化,更适应大众观点,这时的影视剧可以围绕武侠片、犯罪抓捕、青春偶像等展开,其中较为经典的长篇影视剧有《新白娘子传奇》、《神雕侠侣》等。

以上是电视剧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此后我国电视剧发展已经打破固有印象,逐渐开展各色题材,电视剧也不局限于电视这一种呈现方式,像现在的网剧同样也是我国电视剧一个新的里程碑。

电影发展历程(珍藏版)

电影发展历程(珍藏版)

电影发展历程(2007-07-31 16:20:42)标签:艺术学基础知识电影*电影发展历程一,电影发明阶段1832年12月,比利时人普拉多利用"法拉第轮"的原理,制成"诡盘",由此产生现代电影原理.1888年英国W.弗赖斯.格林制成他的第一架电影摄影机.1889年,柯达公司制成第一卷软片.爱迪生有用这种胶卷制成第一部打孔影片.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L.卢米埃尔在巴黎用他发明设计的"活动电影机"首次放映了《拆墙》,《婴儿的午餐》,《水浇园丁》和《工厂的大门》等影片.这一天,被世界各国电影界公认为标志着电影发明阶段的终结和电影时代的正式开始.二,电影普及阶段1905年,中国拍摄了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同年,法国百代影片公司派摄影师费利克斯・米斯格到中国拍摄素材,编成《中华帝国的一次旅行》,《中国海军生活》等短片.1906年,第一部故事影片《凯利邦的故事》在澳大利亚公映.1909年1月,爱迪生等人组织电影专利公司,实行发放上映许可证制度.与此同时,美国第一个电影检查机构在纽约成立,35毫米电影胶片,被国际公认为标准规格.1910年3月,国际电影公司通过媒体宣传,使演员F.劳伦斯成为第一个明星,美国的明星制度从此确立.1913年,美国好莱坞正式有了法定的地名,迅速发展成为美国摄制电影的基地.美国人T.卡尔马斯和D.康斯托克用他们发明的彩色工艺(二色追加法)拍摄了第一部美国彩色故事片《海峡两岸》.1937年,迪斯尼公司出品了第一部大型彩色动画片《白雪公主》.三,电影研究与评奖1911年,法籍意大利人R.卡努多发表《第七艺术宣言》,确认电影为一门艺术.1916年,美国电影工程师学会成立.1927年5月11日,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宣告成立,D.范朋克为第一任主席.1929年5月16日,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举行第一届奥斯卡金像奖授奖仪式.四,电影音响的发展1926年8月6日,纽约曼哈顿歌剧院首次上映华纳兄弟影片公司拍摄配有音响效果的音乐片《唐璜》,标志着有声电影正式诞生.次年,华纳兄弟影业公司在纽约百老汇的华纳大戏院公映第一部对白配唱音乐故事片《爵士歌手》.1928年7月6日,纽约首映华纳兄弟影业公司摄制的第一部全部有声对白故事片《纽约之光》.1953年,配合宽银幕电影的立体声音响系统开始在电影院投入使用. 1975年,杜比立体声系统问世,在世界各国的电影院音响系统逐渐占主导地位.从最初的模拟式三声道,到全数字式5.1声道的AC-3问世,杜比实验室为电影音响科技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几乎每-项专利技术都给电影音响留下深远影响.1977年,首次采用环绕声音响的科幻片《星球大战》上映,创美国电影史上最高票房利润,推动了电影环绕声音响的进一步发展.1982年,美国鲁卡斯(Lucas)电影公司的总工程师Tomlinson Holman 研制成一种新的电影院音响技术标准THX,得到了全美电影与电视工程协会的认同,使之成为全美电影院参照的新标准.随后,采用THX标准环绕声音响用于《星球大战》等影片,再次掀起人们关注电影音响的高潮.1991年,杜比AC-3数字环绕声音响正式推出,属于杜比实验室的第三代数字音频编/解码系统,将电影院的环绕声带入5.1声道全频响应领域.这些数字信号被确定记录在电影胶片齿孔之间,开始时主要用于专业电影院多声道系统,以后又用于家庭影院系统,DVD激光视唱机,AV放大器和正在发展中的数字HDTV等,1993年,DTS全面介入电影市场,他们另辟途径,将声轨的时间码记录在胶片上,然后依据时间码同步播放记录声音信号的CD-ROM, 这样一来,记录声音的数据空间扩展了许多倍,为电影音响系统拥有良好音质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1994年,世界首张配有杜比AC-3数字音响效果的电影光盘《燃眉追击》问世.推动了家庭影院环绕声音响数字化的发展.五,电影放映的发展1940年,苏联研制成功第一部立体电影.1952年,第一部环幕全景电影在美国问世;1953年,宽银幕电影在美国纽约上映;1986年,中国第一座宽银幕电影院在哈尔滨建成.同年,环幕电影在中国研制成功.*各国电影与艺术流派一,各国电影与艺术流派(一) 法国电影(France cinema in)1.法国电影的发展法国是最早发明电影的国家之一.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L.卢米埃尔在巴黎用他发明设计的"活动电影机"首次放映了《拆墙》,《婴儿的午餐》,《水浇园丁》和《工厂的大门》等影片.这一天,被世界各国电影界公认为标志着电影发明阶段的终结和电影时代的正式开始.1908年12月第一部艺术影片《吉斯公爵被刺》拍成上映,获得法国文艺界的广泛好评.这一成功立即引起国内外的竞争.此后,法国艺术影片公司又拍了一些著名的文艺题材影片.如《阿尔勒城的女人》(1909),《巴黎圣母院》(1911),《悲惨世界》(1912)等,在法国以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艺术影片"被认为是无声电影艺术的开始. 1910年前,法国电影以其创造性,艺术性和多样性而称霸世界.法国百代公司摄制的舞台纪录片,喜剧片和新闻纪录片控制了整个世界电影市场.1910年后,因美国和德国影片的竞争,其霸权有所削弱,但法国影片产量仍居世界首位,在国外市场,法国影片仍占优势.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法国电影的霸主地位才被摧毁.由于战争,法国影片生产完全停顿.美国影片乃乘虚而入,占领了法国的电影市场.2.印象派电影电影中的现代主义流派大战结束以后,由于好莱坞影片的竞争,国外市场的丧失,法国电影源于消亡的边缘.为了重振法国电影,L.德吕克发起组织电150影俱乐部的运动,创立了印象派电影.他们从印象主义的绘画获得启发,企图用画面来表现直接的感性印象.他们不注重影片的故事情节,着重于气氛的创造.他们摄制的影片虽然不相同,但一般具有以下的特点;诗意的画面,强烈的表现力,以风景或背景作为影片中重要角色,自然主义与主观主义的表现手法或象征主义的比喻手法.印象派电影的重要作品有杜拉克的《西班牙的节目》(1920),《太阳的死亡》(1922),《金钱》(1929),《拿破仑》(1927)等.印象派电影追求造型美,寻求新奇的视觉形象和新颖的拍摄角度.派虽然只昙花一现,但《狂热》(1921)中的深焦距镜头,《拿破仑》中叠印的人物及合成银幕和多种角度拍摄的主观镜头等,在电影美学和电影技巧上有一定贡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5年间,法国生产的影片绝大部分是一些脱离现实生活,描写过去时代的虚构故事片,但制作精美,富于诗意.在创作上,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题材的影片日渐增多:其中著名的有《禁止的游戏》(1952),《逃亡者》(1955).根据法国著名文学作品或民间故事改编的影片有《红与黑》(1954),《巴黎圣母院》(1956)等.在此时间,法国的故事片,大多质量平庸.这时,法国影坛上出现的"新浪潮"冲击了这种局面,并对世界影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3."新浪潮"电影"新浪潮"是指从1958年兴起于法国的新一代电影导演的电影观念和在这种观念下涌现出来的一大批影片,这批导演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做过多年导演助手及拍过短片,具有专业知识的电影工作者,如A.雷乃,C.马尔凯等.二是《电影手册》杂志的评论家们,包括人阿斯特吕克,戈达尔等.他们强调电影是一种个人的艺术创作,要求电影从传统艺术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他们继承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作法,不用摄影棚,不用电影明星,使用轻便摄影机,用非专业的或不出名的演员在实景中拍片.这种作法主要是由于拍片资金不足所决定的,在他们的影片获得成功后就被逐渐放弃."新浪潮"电影不提出重大的政治问题或社会问题,主要是表现个性;如C・夏布罗尔的《漂亮的塞尔日》(1958),马勒的《情人们》(1958).在表现方法上,他们抛弃传统的电影手法和演出概念,广泛使用短镜头,移动摄影,画外音,内心独白,自然音响和从人物背后拍摄,画面具有相当的真实感.他们也使用长时间的摇拍,长镜头,空格,镜头摇晃颤动等技巧.在剪接手法上,他们的影片节奏快,切割频繁,镜头直接跳接.1962年,"新浪潮"渐趋消亡. 尽管法国电影史上出现过各种探索性的影片和流派,但商业娱乐片始终是法国电影的主流.由于电视业的竞争,电影观众人数迅速下降,为了吸引观众,色情影片的产量逐年增加,其泛滥胜于"新浪潮".自1958年L.马勒导演的《情人们》后愈演愈烈,至 70年代的《艾曼努夫人》(1974)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这引起了舆论界的抗议,要求政府予以取缔.法国政府在1976年规定色情片与充满暴力的影片只准在指定影院放映,未成年人不得观看,并对这类影片课以重税.进入80年代以来,法国当代电影较为平稳.法国电影基于其深厚的传统,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是本国影片在国内电影市场上占优势的唯一西欧国家;继续保持了题材,样式,风格的多样化,侦探片,喜剧片,历史片,黑色影片,青春片,惊险片,哲理片,情节片等均不乏佳作,且有多部影片在国际上获奖,如1983年获嘎纳国际电影节电影创作大奖的《金钱》,获成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的《芳名卡门》,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疯子的对角线》等.众多的影坛中坚活跃在电影创作第一线,新的人才不断涌现,给法国影坛带来了勃勃生机;私人及国家投资有所增加,与电视业的关系更为密切,国际合作更为广泛.另一方面,"法国电影面临危机"的呼声亦时有所闻,其背景有以下原因:美国影片对法国电影市场造成的冲击;本国电影的艺术水准不容乐观;长期以来对探索性电影过分宣传,忽略了供大众观赏的电影,致使法国电影有失去国内观众的危险,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也被削弱;电视和迅速崛起的录像业与电影形成竞争关系;制片费用的不断提高和发行渠道的过分集中,限制了法国电影的发展.目前, 法国全国约有150家制片公司;5大发行公司,即高蒙公司,百代公司,UGC公司,巴拉弗朗兹公司和AMLF公司.这些公司各拥有100~200家影院,尤其是首都巴黎一些主要的大影院,是最大的几条发行系统,控制着全国的电影发行.法国有历史最长,世界著名的电影资料馆.该馆收藏有50000多部影片,25000部电影史上有价值的原版纪录片,10000多册电影书籍以及大量海报,剧本和各种刊物.(二)瑞典电影(Sweden,cinema in)1.瑞典电影的发展瑞典人自己拍片是从1898开始的,1907年在斯德哥尔摩成立了斯温司卡影片公司,聘请斯约史特洛姆为总导演,所拍的影片主要是改编北欧国家的文学作品,如根据丹麦作家H.C.安徒生和瑞典戏剧作家J.A.斯特林堡的作品改编的电影《朱丽小姐》和《父亲》.到1917年,斯约史特洛姆已拍摄32部故事片.他探索电影的表现手段,力求揭示社会问题,为瑞典喜剧样式影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24年,斯温司卡影片公司的四大台柱导演斯约史特洛姆,斯蒂勒和演员汉松以及其他创作人员离开瑞典前往好莱坞,从此瑞典电影便陷于一蹶不振的境地.30年代有声电影在其他国家的出现使瑞典电影在国际市场上丧失了竞争能力. 1940年开始,瑞典电影复兴.特别是导演斯约堡的影片《冒生命的危险》(1940),以创新的电影语言展示了与法西斯斗争主题,他的另一部重要作品是既富于哲理又富于讽喻的叙事诗式影片《天国之路》(194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导演斯约堡在把瑞典的文学作品搬上银幕的创作中,善于深刻的剖析主人公的切世界,如根据瓦王洛一约翰松的作品改编的影片《只有一个母亲》(1949),根据斯特林堡的作品改编的《卡琳・曼斯多特》》(1954)和《父亲》》(1969).斯约堡继续保持早期影片的艺术或原则:剧情紧张,人物感情充沛,形像鲜明.2.瑞典古典电影学派瑞典古典电影学派形成于1917年,斯约史特洛姆拍摄的故事片《巨浪的日子》,根据H.易卜生的诗作改编,开始了瑞典电影发展的新阶段.在这部影片里,确定了后来被称之为"瑞典古典学派"的一些美学原则.这个学派曾对世界电影艺术的发展产生过影响.斯约史特洛姆对瑞典电影的题材进行了改革,他使农民,渔夫,城市贫民第一次登上银幕.这个学派的影片对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做了富有诗意的描绘,常常采用实景拍摄,力求表现人与大自然的和借一致,同时也展示了人们与邪恶的斗争.斯约史特洛姆和他的追随者们以革新精神解决了把文学作品改编为电影的一些问题,塑造了许多不逊色于原作的鲜明的视觉形象."瑞典古典学派"的美学原则体现得最完整的影片是斯约史特洛姆根据冰岛作家J.西古永松的剧本改编的《生死恋》(1917),根据瑞典女作家拉格洛夫的长篇小说改编的《煤矿女》(1917),《卡琳・英格玛尔的女儿》(1920).这个学派兴盛时期培养了一批电影演员,如 L・汉松,G嘉宝,G.莫兰德尔等.这些人以后都成了著名的电影明星.3.导演大师和女导演瑞典电影值得一提的是曾拥有大师级的导演伯格曼和众多的女导演.(1)导演大师伯格曼伯格曼在瑞典电影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导演的电影既有巧妙的幽默又有委婉的讽刺,如《妇女们的期待》(1952),《生命的问世》(1958),《夏夜的微笑》(1955),富于哲理和象征的《第七封印》(1957),《野草莓》(1957)及《处女泉》(1960)等.伯格曼的影片剖析人的内心世界,它们的主人公总是试图克服人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为摆脱内心危机而寻找出路,但却总是徒劳而返.70年代后,伯格曼又拍摄了《面对面》(1976),《秋天奏鸣曲》(1978),《芳妮和亚历山大》(1982)等,对世界电影产生了重要影响.伯格曼培养了一批现代瑞典电影演员,如男演员 G.毕约伦斯特兰德,Y.库列和女演员B.安德松等.(2)瑞典女导演瑞典的女导演所占比例比一般国家都要多,如塞特林在60年代导演了影片《两个相爱的人》和《姑娘们》,以独特的妇女感情叙述了西方国家的妇女地位问题.70年代末,又涌现出一批女导演.她们之中较重要的有M.阿尔涅,导演了《在法尔乔宾戈的五天》(1975),《遥远和近前八1976》,《自由墙》(1979),林德布洛姆导演了《天堂一角》》(1976),图林导演了《打碎了的天空》(1982),s.奥斯丁导演了《妈妈》(1982).(三) 美国电影1.美国电影的黄金时代电影黄金时代出现在整个30年代,尽管电影观众的人数时有起伏,但总的趋势是上升的,其中大多数观众把看电影当作一种逃避和解脱.为了满足观众不断增长的需求,好莱坞的影片生产从以制片人为中心改变为以制片人为单元的制片模式,各大公司的组织结构大同小异.这种"制片人单元"的模式保证按照既定的配方和规格生产出供应全国影院的合格产品.美国电影中的特殊现象类型影片,在用年代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最初的类型片是无声电影时代的喜剧片,闹剧片和西部片,到30年代初期,歌舞片,盗匪片,侦探片,恐怖片等类型相继出现并得到繁荣发展.类型电影是美国经济,社会和文化需要的直接产物,它们中成为经典作品的有歌舞片《掘金女郎》(1933),《风月无边》(1936)和《歌舞大王齐格飞》(1930);盗匪片《公敌》(1931),《疤面人》(1932);恐怖片《吸血鬼》(1931)和《弗兰肯斯坦》(1931)等.除了上述类型影片之外,30年代还产生了大量成为美国电影史中的代表作影片.这些影片包括P・卡普拉的《一夜风流》(1934),卓别林的《摩登时代》(1930);G.顾柯的《八时餐会》(1938)和《小妇人》(1933),M.柯蒂斯的《侠盗罗宾汉》(1938);弗莱明的《绿野仙踪》(1939)和《乱世佳人》》(1939);J・福特的《告密者》(1935),《青年林肯》(1939),《关山飞渡》(1939),《怒火之花》,希区柯克在美国导演的第一部影片《蝴蝶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故事片,有柯蒂斯的《胜利之歌》(1942),《卡萨布兰卡》(1943),顾柯的《费城故事》(1940),希区柯克的《破坏者》(1942)W.休斯敦的《马耳他之鹰》(1941);李洛埃的《魂断蓝桥》(1943), L.麦卡里的《与我同行》(1944), H.舒姆林的《守望莱茵河》(1942). 1946年电影观众的人数创造了纪录,这使好莱坞在战后一两年间表现得十分乐观,许多演员,导演回到好莱坞,以新的热情投入影片制作.从战后开始直至 50年代初期,是好莱坞"黄金时代"的最后一段繁荣时期.这一时期最突出的影片有:G.凯利的《雨中曲》(1952);霍克斯的《红河谷》(1948),休斯敦的《宝石岭》(1948);E.卡善的《君子协定》(1947)和《欲望号街车》(1951),曼凯维兹的《慧星美人》(1950),V・米纳里的《一个美国人在巴黎》(1951),R・罗森的《当代奸雄》(1949);怀尔德的《日落大道》;惠勒的《黄金时代》(1946),《女继承人》(1949)和《罗马假日》(1953);齐纳的《正午》(1952)等.40年代末50年代初,美国政府"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对大批电影界的进步人士进行政治迫害,使美国电影业元气大伤;加之电视行业的迅速崛起,美国电影开始走入低谷.2.美国电影的"复兴"美国电影的"复兴"是从s.斯皮尔伯格的《鲨颚》(1975)和卢卡斯的《星球大战》(1977)开始的.这两位导演都是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电影学院的毕业生,他们运用当代工艺技巧制作的传统类型片(灾难片,科幻片)引起强烈的反应,并导致美国电影的制作和票房收入直线上升.受到美国青少年观众欢迎的科幻片发展为集灾难片,冒险片而成的场面壮观的影片的一个新片种,这些影片包括《第三类接触》(1977),《异物》(1979),《外星人》(1982),《金刚》(1976),《超人》(1979)以及这些影片的续集.70年代末以来,美国电影中家庭和妇女以及普通人生活的影片又重新受到重视,比如伍迪・艾伦的《安妮・霍尔》和《汉娜姐妹》;阿尔特曼的《三个女性》(1977);阿普特德的《矿工的女儿》, B.本顿的《克莱默夫妇》(1979);J.L.布鲁克斯的《母女情深》(1983),P.马佐尔斯基的《一个未婚女人》(1978);M・雷德尔的《金色池塘》(1981);R.雷德福的《普通人》(1980)等.关于越南战争的影片当推H.阿什比的《归来》(1978),M・西米诺的,《猎鹿人》(1978)和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1979).其他突出的影片还有关于工人的如《诺玛・雷》《洛奇》(1976);表现青年的如《周末狂热》(1977),《闪光舞》(1983)等.3.美国电影学术研究长期以来,美国把电影看作是娱乐手段,把好莱坞当成生产故事和幻想的工厂,因此美国电影界首先注意影片的商业价值.但是,70年代前后,美国电影学术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建立于 1927年的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一年一度的"奥斯卡"奖.从艺术上和商业上推动美国电影的同时,也逐渐加强了它的学术工作.1967年,在华盛顿和洛杉机两地成立了美国电影研究院.电影资料馆遍布全美,其中重要的有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罗切斯特的伊斯曼电影资料馆,华盛顿国会图书馆,伯克利太平洋电影资料馆等.8大影片公司于60年代先后解体或转产之后,影片和档案大量捐赠给上述资料馆和各大学的电影研究中心,对研究本国电影传统,保护本国电影文物起着很大作用.60年代后期以后,美国的专业电影制作和理论教育有了发展.许多综合大学里陆续设置了电影学院,电影系或专业,著名的有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电影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的影剧系和纽约大学的电影制作,电影理论,电影剧作3个系.电影学术性刊物有《美国电影》,《电影季刊》等.(四)意大利电影(Italy, cinema in)1.意大利电影发展1895年,意大利摄制了最早的新闻纪录片.1904年,在都灵建立了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导演A.安勃罗西奥,摄影师R.奥梅尼亚等人开始拍摄影片.1905年,罗马创办了电影制片厂,从 1906年始定名为西纳斯公司,摄制了第一部有群众大场面的故事片《攻陷罗马》,紧接着又摄制了一批历史题材的影片.当时意大利的电影摄制者只注重拍摄场面宏大,布景豪华,对历史事实则不重视.当时,意大利电影在国外也有很大市场,在国外最获成功的3大影片是《你往何处去》(1912),《庞培城的末日》(1913)和《卡比利亚》(1914).影片《卡比利亚》取材于古罗马战争,是当时电影艺术最重要的作品.这个时期,大规模的宣传使一批意大利电影演员蜚声国内外影坛.女明星成为保证影片成功的重要因素.当时拍摄了很多喜剧影片,最受欢迎的喜剧演员主要是法国人,特别是由法国演员A.第特主演的喜剧风靡一时.当时大量影片内容脱离现实,但也有的导演致力于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这类影片大多是根据真实主义流派长篇小说拍摄而成的.较重要的影片有《消失在黑暗中》(1914),影片运用了对比蒙太奇描述了那不勒斯地方的显贵和贫民生活的天壤之别.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电影失去一部分国外市场,开始进入不景气时期,未能恢复昔日的繁荣.1921年以后,意大利的影院上映的主要是美国电影.法西斯统治时期,墨索里尼政府利用电影作为宣传手段,使电影生产和影片发行都置于国家控制之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些电影导演谢方电影采取消极态度,在创作中只注重对作品的形式方面进行探索,人们把这类影片称之为"书法派"电影,致力于改编古典文学作品. 法西斯统治的末期,意大利电影工作者摄制了几部预示新现实主义诞生的影片:《曲》(1942),《孩子在注视我们》(1943).这几部影片显现批影复兴的最初迹象.2.新现实主义电影新现实主义电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生活各方面陷于崩溃,在民主运动高涨的形势下,出现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新现实主义电动40~50年代世界艺术界的一个重要现象.新现实主义要求纪录片的真实准确性,展示备受战祸的意大利人民的苦难生活,表现人民对社会不公正和对资产阶抗议,反映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1945年,导演罗西里尼拍摄了影片《罗马,不设防的城市》,这部歌颂人民群众在反法西斯斗争团结精神的影片成了新现实主义的宣言书.它使新新现实主义电影在国际上确立了地位.翌年,他又拍摄了影片《游击队》展示了战争年代意大利人民生活的问情景.罗西里尼在摄制这部影片时,拒绝应用摄影,服装,化妆和专业演员.这部影片创造的一种新颖风格很快被其他国家效仿.其后,新现实主义者们转向描写战后生活中的紧迫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社会剖析,例如,桑蒂斯的《艰辛的米》(1949),德・西卡的《偷自行车的人》(1948)等.新现实主义的导演们尽管创作手法和风格各异,但他们的影片有一些共同之处:对现实生活做历史的,具体处理,对当时生活条件进行尖锐。

中国现代电影的前驱(上)──论费穆和《小城之春》的历史意义

中国现代电影的前驱(上)──论费穆和《小城之春》的历史意义

中国现代电影的前驱(上)──论费穆和《小城之春》的历史意义电影作为一种现代媒介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在中国,电影的进步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本文将从费穆和其代表作品《小城之春》着手,探讨中国现代电影的前驱以及这部影片的历史意义。

一、费穆及其时代费穆(1901年-1968年),原名胡治伯,福建人。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评论家和电影导演。

费穆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

他早年留学日本,深受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这对他在后来的创作中起到了乐观的增进作用。

二、《小城之春》的创作背景《小城之春》是费穆于1948年执导的一部剧情片,该片原名为《外婆》。

影片主要叙述了在解放战争时期,外婆为了保卫一个将要被敌人追捕的孩子,不屈不挠地牺牲,最终使孩子得救的故事。

该片所呈现的是中国农村的生活状况,表达了一个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的欲望。

三、《小城之春》的拍摄与反响费穆执导《小城之春》之前,参与了浩繁剧本的创作和电影的摄制工作,熟识了电影的技术和艺术手段。

他在剧本的创作中加入了大量的现实主义元素,并利用新的拍摄手法和表现手段,使得影片更具现实感和真实感。

该片于1951年上映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观众对于影片中呈现的人物形象和剧情感到深深地共鸣,并为影片所传递的正能量所打动。

《小城之春》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之一。

四、《小城之春》的历史意义1. 传达人民的心声:《小城之春》所呈现的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以小人物的真实经历来突显人民的力气和智慧。

这种人民情感的真实刻画,打动了观众的心灵。

影片中反映的人民解放的决心和勇气,让观众感受到了共同奋斗的力气。

2. 呈现农村生活:《小城之春》以村落为背景,生动地呈现了中国农村的底层生活。

该片用真实的镜头拍摄生活细节,不仅呈现了人民智慧和勇气,更呈现了农夫的忍受力和和善。

这种真实的描绘,为后来中国电影揭开了一个新的篇章。

3. 推动电影艺术的进步:费穆在《小城之春》中接受了许多现代电影的表现手法,比如运用快速剪辑和音乐的协作,使得影片更富有节奏感和感染力。

从经典到现代探索电影发展的里程碑

从经典到现代探索电影发展的里程碑

从经典到现代探索电影发展的里程碑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和媒介,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演变。

从经典时期到现代,电影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留下了重要的里程碑,不仅为电影产业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深刻地影响了观众的审美观念和文化消费习惯。

本文将从经典时期到现代探索电影发展的里程碑。

一、经典时期的电影发展在经典时期,电影技术和艺术手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这个时期的电影作品以黑白片为主,通过明暗的对比来表达情感和氛围。

1915年的电影《出租车司机》是经典时期的代表作之一,该片由查理·卓别林执导和主演,以其独特的喜剧风格和悲剧元素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

二、声音电影的出现1927年,电影《爵士歌王》首次在大银幕上公映,这部影片采用了声音技术,标志着声音电影的诞生。

声音的引入为电影带来了全新的表现手法,观众可以听到角色的对白、背景音乐和环境声音,使电影更具沉浸感和真实感。

声音电影的出现也拉开了电影发展历史的新篇章。

三、色彩电影的崛起在20世纪30年代,色彩电影的技术不断改进和发展,使得电影界迎来了真正的彩色时代。

1939年的《绿野仙踪》是第一部采用三原色技术的电影,其丰富多彩的画面给观众带来了视觉的享受。

色彩电影的崛起为电影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空间,能够更好地表达情感和表达主题。

四、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化电影逐渐取代了传统胶片,成为现代电影制作的主流方式。

数字化技术不仅提高了画面的清晰度和色彩还原度,还降低了制作成本,为电影工作者带来了更多的创作自由。

2009年的电影《阿凡达》以其惊人的特效和3D技术成为数字化电影的代表作之一。

五、互联网和流媒体的兴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流媒体平台的崛起,观众对电影的获取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互联网和流媒体平台提供了便利的观影环境,观众可以在家中随时随地观看各种电影作品。

同时,网络也成为电影宣传和推广的重要渠道,为电影产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和商业机会。

电影界10座象征进步的里程碑

电影界10座象征进步的里程碑

电影界10座象征进步的里程碑人们普遍认为,在二十世纪后半期,电视和电影都以宽容之心有条不紊地进行拍摄。

而在那之前,普遍的态度是偏执和压抑。

但事实并非这么简单。

另类的艺术和令人惊讶的内容,它们出现的时间有时比我们想象的早了数十年。

10.首部为黑人观众而拍摄的电影大多数人想到第一部专门为黑人观众所拍摄的电影时,他们大概会想到20世纪70年代的“黑人电影”热潮。

(译者注:选用黑人演员拍摄电影以吸引黑人观众)事实上,非裔美国电影产业可以追溯到20世纪第一个10年。

在1910年到1950年间,至少有500部电影由黑人演员主演。

这些电影被称为“种族电影”,通常由黑人执导,由非裔美国演员主演,既有爱情片又有西部片。

许多电影主题激进,导致在审查上发生摩擦。

例如,奥斯卡·米考斯(Oscar Micheaux)1920年拍摄的故事片《门内》(Within Our Gates),影片讲述了一个南方女人去北方筹钱办学的故事。

她经历了一系列困难,还与一个粗心的白人司机经历了惊险一刻。

那个司机给了她一笔捐款作为赔偿,但迫于压力他无法直接为黑人孩子的教育捐款。

《门内》上映后引发了很大的争议,片中许多场景颠覆了大片《一个国家的诞生》(Birth Of A Nation)中著名的种族主义内容,这部电影由D.W.格里菲斯(D.W.Griffith)于1915年拍摄。

例如,《一个国家的诞生》将“好”黑人定义为头脑简单、屈从于白人的人;在《门内》中有一个类似的角色――导演却让他直视镜头,悲叹自己受到的压迫,被迫去讨好白人,还参与滑稽说唱演出。

它同时描绘了一个强壮的白人企图欺侮一个黑人女子,颠倒了《一个国家的诞生》中相似的场景。

同时,影片完全将企图处以私刑的行为演绎为一种罪恶,与格里菲斯对三K党的观点相去甚远。

这部电影被大范围禁映,不出所料,由于电影中暗示种族平等的内容,田纳西的劳埃德·T·宾福德(Lloyd T. Binford)等审查员对电影下了禁令,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解禁。

里程碑观后感

里程碑观后感

里程碑观后感引言《里程碑》是一部于20xx年上映的电影,由导演X执导,主演包括A、B、C等优秀演员。

本片融合了喜剧、爱情、悬疑等多种元素,讲述了主人公在追寻自己梦想的道路上所面临的挑战和成长,深受观众喜爱。

在观看这部电影后,我不禁对其中的主题思考许久,并产生了许多感悟。

下面,我将对《里程碑》进行观后感的叙述。

电影剧情《里程碑》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小镇上,主人公名叫小明,他是一个长大后想成为音乐家的年轻人。

然而,小明的梦想却受到了来自家庭和社会的阻碍。

家人认为他应该专注于学业,而朋友们也质疑他的才华和能力。

面对重重困难,小明选择了坚持自己的梦想,踏上了追寻音乐事业的道路。

然而,在他前进的路上,小明经历了种种挫折和失败。

他的演唱会失败了,他的音乐创作被人嘲笑,他受到了各种冷嘲热讽。

但是,小明并没有放弃。

他在友人的帮助下,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梦想,并找到了新的创作灵感。

最终,小明的音乐开始受到关注,并获得了一次机会。

他不仅成功举办了一场音乐会,还得到了一份合同。

小明的梦想成为现实,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电影最后,小明回顾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并感慨万分。

他明白自己所追求的不仅是成功,更是内心的真实和自由。

主题思考梦想与坚持《里程碑》这部电影深刻地探讨了一个人追求梦想的过程。

正如小明所经历的,追逐梦想并不容易,会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然而,电影通过展示小明坚持不懈的精神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坚守初心,并为之努力奋斗,梦想就有可能实现。

这个主题让我深受鼓舞。

电影中的小明经历了许多失败和挫折,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持续努力,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让我意识到追求梦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付出努力和耐心。

只有坚守初心,勇往直前,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真实与自由电影中,小明一直努力追求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

他不愿意被别人的眼光束缚住,而是选择了坚持自己的信念。

在这一点上,我非常认同电影所传递出的思想。

当我们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时,社会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对我们说教。

艺术教育02-【教学文档】《电影里程碑》概要_69

艺术教育02-【教学文档】《电影里程碑》概要_69

《电影里程碑》概要这一节是关于电影发展中时代风貌和风格流派的介绍。

电影艺术在一百多年的发展中,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呈现过许多思潮、风格和流派,展示出世界电影发展的某些特点特色。

了解它们,可以充分地把握电影这门艺术的时代精神和艺术魅力,进而获得精神的启迪和艺术的感悟。

一、先锋派电影先锋派电影是伴随着19世纪末期以来的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应运而生的。

作为电影的一种流派和一种运动,先锋派电影开始于20世纪最初的年代,经历了十余年的过程,到20年代中期达到了全面发展的鼎盛阶段。

它最早盛行于法国,后来影响到德国,之后又波及到欧洲和前苏联。

先锋派电影运动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次电影运动。

先锋派电影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创作流派,它包括了“纯电影”、“达达主义电影”、“超现实主义电影”、“表现主义电影”等相互关联有相互区别的创作流派。

先锋派电影的重要特点首先是反传统叙事结构而强调纯视觉性,其次是形式方面的追求。

作为一种影片样式,也有人称为纯电影、抽象电影或整体电影。

先锋派电影主张绝对的自由想象,极端的纯粹情绪,排斥任何真实和理性含义,所以有人认为他们是“三无主义”,即无理性、无情节、无人物性格。

他们反对电影叙事,主张“非情节化”、“非戏剧化”的“纯电影”。

先锋派电影在电影美学史上和电影艺术理论的发展中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它对电影艺术的审美潜能,尤其是电影的审美形式感的实验和探索,极大地拓展了电影的思维并丰富了电影的银幕造型语言。

二、诗电影诗电影,电影创作中引进了对抒情诗本质特性理解,是一种以否定情节、探索隐喻和抒情功能为主旨的电影创作主张。

诗电影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发源于法国。

早期法国先锋派电影的一些理论家和创作家就认为,电影应当像抒情诗那样达到“联想的最大自由”,“电影最完善的体现,是电影诗”。

诗电影通过运用声光色等造型、叙事结构、人物表演等艺术手段,使影片充满诗情、诗意、诗的节奏与韵律。

作为样式形态的诗电影,后来在各国的电影创作界都有较大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现代电影的里程碑
1927年,美国华纳公司拍摄的《爵士歌王》是第一部有声片,声音元素的加入使电影走向了视听合一的复合型艺术之路。

《公民凯恩》和《罗生门》是传统电影和现代电影的分水岭。

第一节奥逊·威尔斯和《公民凯恩》
一、奥逊·威尔斯的生平与创作
奥逊·威尔斯(Orson Welles 1915-1985):美国电影导演、演员、编剧和制片人。

1915年出生于美国,有“好莱坞神童”之誉。

1941年,25岁之时自编自导自演《公民凯恩》。

著名电影理论家巴赞说他即使只拍摄了三部重要影片(指《公民凯恩》、《安倍逊大族》和《上海小姐》),也有资格在为电影庆功的凯旋门的显赫位置上刻下他的名字。

二、《公民凯恩》(Citizen Kane)赏析
研究者们认为,在电影史上,现代电影和传统电影的分界线是以《公民凯恩》为标记的,它因此被誉为一座“现代电影的里程碑”。

《公民凯恩》的突破性:
首先,影片最大的成就,在于影片所包含的丰厚复杂及新颖深刻的现代意蕴。

这主要体现在影片所塑造的凯恩形象的复杂性及其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上。

影片中凯恩形象的塑造是在五个人物不同的回述中展开的,每个叙述者在追述凯恩人生历程时分别带有叙述者独特的感情烙印以及各自不同的主观评价,最后,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的凯恩。

如导演威尔斯所说:“关于凯恩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就像关于任何人的真相一样,只能根据有关他的说法的全部总和予以推测。

”这使得影片具有了存在主义哲学阐释的意味。

凯恩性格的多重性,他的反抗、进取,他对财富的占有欲、他强烈的自我意识,以及他最后情感追求上的失败者,他孤寂落寞的晚年。

一方面,隐含了对资本社会人性异化、对现代性的深刻反思;另一方面,这一形象还代表了一种独特的美国性格,隐喻了整个美国文化精神和文化形象。

其次,表现在影片结构的开放性上。

影片打破了好莱坞电影惯用的线性的因果关系为主线的传统叙事方式,创造出一种独具新意的多视角的现代叙事结构。

影片从凯恩之死揭开序幕,由年轻记者汤姆逊为解开“玫瑰花蕾”之迷而进行采访。

影片的叙事展示了一个“了解”的过程,“玫瑰花蕾”在影片中作用是:
一、影片的中心线索是记者汤姆逊为解开“玫瑰花蕾”之迷而进行的采访,“玫瑰花蕾”是影片展开叙事的构架并构成了影片头尾的呼应,也是贯穿整部影片的总悬念。

二、“玫瑰花蕾”还是揭示影片主题的点睛之笔。

片尾镜头告知观众“玫瑰花蕾”是凯恩童年时雪橇上的商标。

玫瑰花蕾之迷暗示出凯恩对纯真童年和母爱亲情的致死怀恋和他内心深处的凄苦,深刻地呈现出凯恩性格的巨大矛盾,从而将影片主旨提升到了人性异化的哲学高度。

此外,影片在电影艺术方面的开拓性还表现在镜头语言的革新上。

影片中有许多为人所称道的经典性镜头。

如极为娴熟,令人耳目一新的长镜头技巧;别出心裁的“景深镜头”和“音响蒙太奇”的首创。

此外,影片风格化的构图和光影运用、高速度剪接等,都是威尔斯对传统电影的审美观念的大胆挑战。

影片还善于运用蒙太奇镜头压缩
时间,扩大影片容量,使它能简洁地反映主人公一生的重大事件。

第二节黑泽明和《罗生门》
一、黑泽明的生平与创作
黑泽明(Kurosawa Akira 1910-1998年):日本著名的电影大师。

黑泽明于1910年出生于日本东京,1936年进入电影界,1943年执导第一部影片《姿三四郎》,1948年完成《醉天使》,被批评界认为是第一部真正的黑泽明电影。

1951年导演《罗生门》,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金狮奖,跻身世界影坛一流大师的地位。

1954年的《七武士》获15届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被英国《画面与音响》杂志评为电影诞生以来最优秀的十部影片之一。

1957年《蛛网宫堡》,将莎士比亚戏剧《麦克白》的故事移到了日本的战国时代;同年《在底层》,根据高尔基同名小说改编。

1980年《影子武士》获第33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被称为“武士巨片”。

1985年《乱》改编自莎士比亚名剧《李尔王》,黑泽明自誉的“生平代表作”,被称赞是黑泽明最富于洞察力的一
部影片。

1990年《梦》、1991年《八月狂想曲》,都是以表现老年人心境为主体的影片。

二、《罗生门》赏析
电影的哲理主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首先是关于人性的虚伪、矫饰和自私的哲理思考。

用黑泽明自己的说法是:“这个剧本描写的就是不加虚饰就活不下去的人的本性。

甚至可以这样说,即使人死了,他也不放弃虚饰,可见的罪孽何等之深。

这是一幅描绘人与生俱来的罪孽,人难以更改的本性,展示人的利已心的奇妙画卷――-如果把焦点集中在人心之不可理解这一点来读它,那么这个剧本也就容易理解了”。

其次是关于客观性、历史事实的不确定性的怀疑论哲学。

同一案件竟有四种不同的叙述,甚至没有一件是足以让人完全信服的。

在这一案件中,惟有真纱的失身和武士之死是事实,其他均是不可靠的叙述。

每一个人的叙述都从有利于自身的角度出发,每个人的说法中都可以找到不可靠叙述的因素。

这说明,任何历史都是一种渗透着主观意图的叙事,真正纯粹客观之物,纯粹的历史或自在自为的真理都是不存在的。

影片艺术形式上的创新:
首先表现在影片结构上的创新。

影片开创性地采用了一种多视点、多空间、主客观叙述交错的套层结构。

第一层次展述了三个当事人(武士、妻、强盗)和一个目击者(樵夫)站在各自的立场上讲述同一个案件;第二层次表现了罗生门下的三个避雨人—一起议论调查中对同一凶杀案几个当事人截然不同的几种说法。

导演运用套层结构增强了影片的思辩色彩,开头和结尾的对应完成了影片完整的主题构思。

而在对同一个中心事件的不同人的不同叙述中,几个叙述段落又相互质疑与否定,所以又呈现为一种互否式的结构。

其次,影片对同一案件不同人物的申述,并非简单的重复,而是以丰富多变的镜头语言,使影片充满激情、悬念和鲜明的节奏感、动作感。

此外,影片在背景设置上也表现出人们所熟悉的黑泽明风格。

如,罗生门的倾盆大雨、雷雨交加;山林中仰角摇拍的树梢和天空,太阳透过树叶洒下来的光斑,浓密的树阴等等,这些的背景已不单纯是作为自然背景而存在,它同时也是人物以及作者心理背景的外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