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电影与现代电影
《2024年黄建新的“新主流”电影思维观》范文
《黄建新的“新主流”电影思维观》篇一一、引言随着电影市场的日益繁荣和多元化,中国电影产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
在这场变革中,黄建新导演以其独特的“新主流”电影思维观,引领了电影行业的新潮流。
本文旨在探讨黄建新导演的“新主流”电影思维观,分析其特点、内涵及其在电影创作中的实践应用。
二、黄建新“新主流”电影思维观的特点1. 融合传统与现代黄建新的“新主流”电影思维观,将传统电影的叙事手法与现代电影的视觉冲击力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电影表达方式。
他善于运用现代电影技术,将传统故事以全新的视角呈现出来,使观众在欣赏故事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2. 关注社会现实黄建新的电影作品往往关注社会现实,反映当代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他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社会现象,通过电影语言将这些问题呈现出来,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3. 多元化表达黄建新的电影在表现形式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既包括严肃的社会题材,也包括轻松幽默的喜剧元素。
他善于运用各种电影手法,将不同风格的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独具特色的电影风格。
三、黄建新“新主流”电影思维观的内涵1. 注重情感表达黄建新的电影作品注重情感表达,通过细腻的刻画和深入的分析,将人物的情感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善于运用镜头语言和音乐等元素,营造出浓郁的情感氛围,使观众能够深入地感受到角色的内心世界。
2. 强调文化自信黄建新的电影作品充满文化自信,他善于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电影技术相结合,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作品。
他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也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树立了自信。
四、黄建新“新主流”电影思维观在实践中的应用1. 故事情节的构建黄建新的电影作品在故事情节的构建上,注重逻辑性和连贯性。
他善于运用复杂的情节和人物关系,构建出具有张力和深度的故事世界。
同时,他还善于通过情节的转折和冲突,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2. 角色塑造的方式在角色塑造上,黄建新注重人物的个性和心理刻画。
电影《驴得水》与传统与现代的冲突
电影《驴得水》与传统与现代的冲突电影《驴得水》是由中国导演周申执导的一部喜剧片,于2016年上映。
该片主要讲述了一个乡村教师自驾游的故事,通过一系列的冲突与矛盾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本文将从故事情节、角色塑造以及视听效果等方面探讨电影中传统与现代的冲突。
首先,电影《驴得水》通过故事情节展现了传统与现代观念之间的冲突。
故事的主人公刘牧师是一个乡村小学的教师,他在乡村长大,深受传统价值观的影响。
在他的眼中,传统的乡村生活是美好的,而现代城市的繁忙与物质追求则是浮躁的。
然而,当他开车自驾游穿越中国的时候,他不得不面对现代社会中的各种挑战和冲突。
例如,他在大城市里遇到了无法停车的问题,也被面对着人情冷漠的群众。
这些场景与他传统的价值观形成强烈的对比,让他感受到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冲突。
其次,电影《驴得水》通过角色的塑造突出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冲突。
在电影中,刘牧师与他的驴描绘了一种传统的生活方式,而一路上遇到的各种现代人则象征着现代社会的价值观。
例如,刘牧师在旅途中遇到了一位商人,这位商人注重利益和个人幸福,与刘牧师的价值观产生了冲突。
另外,他还遇到了一个追求自由的年轻女子,她用现代的眼光看待生活,与刘牧师产生了思想上的碰撞。
这些角色的塑造使得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冲突。
此外,电影《驴得水》的视听效果也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冲突。
电影运用了不同的拍摄手法和音乐元素来展现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对比。
比如,在乡村的场景中,电影运用了大量的自然风光和宁静的背景音乐,营造出传统生活的氛围。
而在城市的场景中,电影则运用了繁忙的街道和霓虹灯的闪烁,配以快节奏的音乐,展现出现代社会的喧嚣与繁华。
通过这样的对比,观众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传统与现代在视听上的差异。
综上所述,电影《驴得水》通过故事情节、角色塑造和视听效果等方面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冲突。
通过刘牧师在现代社会的奇遇,观众可以反思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价值观的差异。
这部电影在幽默诙谐的背后,向观众传递了对于传统与现代关系的思考与探索,引发人们对于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冲突的思考。
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
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一直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电影语言作为电影艺术的基本元素,是电影表达其主题、情感和观点的重要手段。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影语言也随之改变和现代化。
本文将从叙事手法、镜头语言和音乐声效等方面探讨电影语言的现代化。
首先,现代电影在叙事手法上更加注重多样性和创新性。
传统电影往往采用线性叙事结构,即按照时间顺序展示故事情节。
而现代电影则更加擅长使用非线性叙事,通过闪回、倒叙等手段来打破传统的时间线。
例如,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作品《盗梦空间》就采用了复杂的非线性叙事结构,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断回溯和思考故事情节的真相。
其次,现代电影在镜头语言上也做出了许多创新尝试。
传统电影往往使用稳定的镜头来记录事物的真实状态,但现代电影更加注重镜头的表达和感染力。
例如,马丁·斯科塞斯的电影《狼图腾》中,他运用了大量的运动镜头和穿插剪辑,使得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动物奔跑、打斗的激烈感觉。
同时,现代电影还大胆运用特殊镜头技术,如鱼眼镜头、快门特效等,来营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增加观影的观赏性和刺激性。
此外,音乐声效也在现代电影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电影中的音乐往往只是提供一个背景音,而现代电影则更加注重音乐的情感表达和与故事情节的契合。
例如,戴维·芬奇的电影《搏击俱乐部》中,通过硬摇滚和重金属音乐的运用,增加了影片的紧张感和暴力感。
与此同时,音乐声效的现代化也体现在对环绕音效和3D音效的运用上,使得观众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电影中的声音。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现代电影的现代化还体现在许多其他方面,如影像特效、灯光运用、后期制作等。
例如,詹姆斯·卡梅隆的电影作品《阿凡达》中,他采用了先进的特效技术,创造出了一个虚拟的潘多拉星球,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
同时,灯光的运用也是现代电影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通过灯光的变化和调节,可以为电影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感表达。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现代表达——以动画电影《罗小黑战记》为例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现代表达——以动画电影《罗小黑战记》为例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
尤其是在文化创意产业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被广泛运用,通过各种艺术形式进行现代表达,其中包括电影。
本文将以动画电影《罗小黑战记》为例,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电影中的呈现方式和表达效果。
作为一种现代艺术形式,动画电影具有奇特的魅力和表达方式。
它可以通过图像、音乐、声效等多种形式来叙述故事,通过绘画风格和创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罗小黑战记》是中国动画电影中的一部优秀作品,它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素材,通过动画的形式将传统文化符号注入到故事情节中,向观众传递了一种奇特的文化体验。
在电影中,《罗小黑战记》运用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和意象。
比如,影片中的主角罗小黑是一个黑色猫咪,这一形象可能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黑猫守护”观点有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猫咪被视为祥瑞之物,能够带来好运和福气。
黑色则象征着玄妙和力气,这与罗小黑为救援故里而奋斗的故事情节相呼应。
此外,电影中还运用了黑猫的小尖耳朵和大眼睛等可爱的形象特点,这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动物形象化的连续。
除了角色形象上的传统文化符号,电影中还融入了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元素。
影片中出现了许多神兽、仙人等传统神话中的形象,如龙、凤、神仙等。
这些形象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在电影中呈现出了生动的形象和鲜亮的个性。
通过将这些神话元素与故事情节相结合,电影中的传统文化符号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成为了推动故事进步和表达主题的重要力气。
此外,《罗小黑战记》在艺术形式上也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
在画面的构图上,电影使用了水墨画的效果,这是中国传统绘画中常见的艺术形式之一。
通过粗犷的线条和柔和的色调,电影成功地创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特有的禅意和美感。
水墨画的运用不仅使电影更具中国风格,更使传统文化符号得以现代表达。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罗小黑战记》这部电影成功地将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注入到现代电影中,通过动画的形式进行了现代表达。
传统的现代转化:王家卫电影的启示
毋庸置疑,目前学术界对王家卫电影的研究一般都把王家卫电影定位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化或美学风格上。
说王家卫电影的后现代风格,一般有这么几条:人物的数字化及:“失名”、符号化、平面化、非确定性、类型混杂、拼贴、叙述的非连贯性、叙述的滑稽反讽性、多线索、荒诞感、以往的主题、时空的不定性等等。
王家卫电影的确很难阐释,你说他后现代主义式的不确定、玩“酷”吧,里面有些人又分明让你感动不已,简直可以说是至真至诚。
你说他现代主义吧,又确实那么破碎零乱、五光十色、迷离恍惚,没有宏达叙述,没有固定的结论,也没有可以刻意营造的象征结构。
然而,王家卫的确是丰富复杂甚至是有“说不完”的。
王家卫现象本身就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矛盾复合体,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阐释。
我曾经想从一对对相反相成的二元对立中来阐释王家卫,诸如:人文主义情怀/悲剧宿命意识、浪漫诗意/日常现实、古典理想/后现代(当下)的表达、作者化电影的强大主体精神/“间离效果”式的冷静旁观、叙述/抒情、记忆(梦想)/现实、追寻/逃避-----正如罗兰·巴尔特所说“就像一个魔术师的魔杖一样,概念,尤其当它是成双成对的时候,就建立了写作的可能性。
”毕竟,一个好的电影导演总说是像那个莎士比亚或他笔下的哈姆雷特一样充满矛盾、困惑和二元对立的,是“说不完”的,总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
对于王家卫电影,见智见仁均属正常,而任何当然的贴标签都可能是似是而非甚至是捉襟见肘的。
当然,在这里,我只能从一个目下鲜有人论及的角度----影像语言的写意性及传统文化精神底蕴的角度,论说一下我所看到的王家卫。
一、关于写意性写意性,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一种重要精神,广泛的表现于诗歌、书法、绘画、戏曲等艺术门类。
概而言之,这种艺术精神重神轻形,求神似而非形似,力求虚实相生甚至化实为虚,重抒情而轻叙事,重表现而轻再现,重主观性,情感性而轻客观性,并在艺术表现的境界上趋于纯粹的、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影视的融合
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影视的融合近年来,中国传统艺术在与现代影视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新意和新思路,使得传统艺术在新的发展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活力。
这种结合不仅拉近了时空的距离,减轻了文化间的隔阂,同时也为传统艺术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新的活力。
中国传统艺术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古人通过各种形式和艺术手段,表达了他们的情感和思想,使得传统艺术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我们可以说,传统艺术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随着时代的演变,人们的审美和文化需求也不断地发生变化。
在这种背景下,传统艺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使得传统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结合现代影视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首先,传统音乐在现代影视中的融合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范例。
在许多现代电影的热门音乐中,我们可以听到许多传统音乐的影子。
例如,电影《非诚勿扰》中的“小幸运”就是对传统音乐的一次成功的融合。
这首歌曲中融合了流行音乐和传统音乐元素,使得整个歌曲充满了浓郁的中国风味,同时也使得这首歌曲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欣赏。
同样地,电影《芳华》中的主题曲《岁月神偷》也是一首融合了流行元素和传统音乐的成功之作。
这种音乐的融合不仅使得传统音乐得到了更大的传播,也使得现代电影的音乐更有质感和内涵。
其次,中国传统舞蹈的结合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在现代电视剧和电影中,传统舞蹈经常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例如,在电视剧《霍去病》中,有很多古代的舞蹈场景,这些舞蹈古朴而庄重,脚步和节奏也非常有节律感,使得电视剧更有历史感和文化底蕴。
这种结合不仅拉近了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的距离,同时也使得传统文化更具有现代感和魅力。
最后,传统美术与现代影视的结合也是非常成功的一种尝试。
许多现代电影中的画面构思和艺术风格受到了传统美术的影响。
例如,在电影《卧虎藏龙》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中国传统美术元素的体现,特别是那些细致入微的美术构思,极大地增加了电影的艺术感染力。
这种结合不仅使得传统美术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也使得现代电影的极致表现得到了更好的体现。
中国传统戏曲与现代电影的对比
中国传统戏曲与现代电影的对比戏曲和电影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两个重要形式,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方式。
本文将就中国传统戏曲与现代电影的几个方面进行对比,以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
一、艺术形式和表现方式中国传统戏曲是一种集戏剧、音乐、舞蹈、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主要有京剧、豫剧、粤剧等。
它采用特殊的抑扬顿挫的腔调和独特的唱腔表现方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戏曲唱腔体系。
传统戏曲注重表演技巧的高超与生动的肢体语言,演员在舞台上通过精湛的唱、念、做、打等各种表演手段来传达情感和展现人物形象。
相比之下,现代电影以摄影技术和多媒体手段为基础,通过镜头语言和音画配合的方式来讲述故事和表达情感。
在现代电影中,人物形象的呈现以及情节的展开更为真实和立体,视觉效果和特效技术也为电影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二、题材和内容中国传统戏曲的题材多样,包括历史、神话、传说等,并常常探讨社会伦理道德和人性的问题。
戏曲中的故事情节丰富多变,主要通过唱白、念白、做白、打白等方式进行表现。
例如在京剧《白蛇传》中,通过歌唱、念白和舞蹈来展现了故事中白娘子的形象和情感起伏。
电影的题材则更为多元化,可以涵盖戏曲的题材,也可以包含现实生活、历史事件、科幻故事等各个方面。
电影的表现形式更加广泛,可以通过特效、音效等手段营造更加真实的视听效果,例如电影《红高粱》中通过细腻的画面和音乐为观众展现了真实的历史场景和人物命运。
三、受众群体和传播方式传统戏曲在传统时期主要通过演出现场观赏的方式传播,观众主要是一些有一定文化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的人群。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戏曲的传播和受众群体也发生了变化,如今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形式,传统戏曲的观众范围得以扩大。
电影作为主流娱乐产品,能够吸引广大观众,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无论是有高文化素养还是普通群众,都能通过电影院、网络等多种渠道来欣赏电影作品。
电影的传播速度更快,受众范围也更广。
《天书奇谭》:中国动画电影的民族性传统与现代化表达
《天书奇谭》:中国动画电影的民族性传统与现代化表达《天书奇谭》是一部中国动画电影,通过对中国民族文化传统与现代化表达的结合,展现了中国动画电影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分析《天书奇谭》的民族性传统与现代化表达,并探讨其在中国动画电影领域的意义。
我们来谈谈《天书奇谭》的民族性传统。
电影的故事背景设定在800年前的中国,讲述了一群年轻人在千年前的国战时期团结一致,为了寻找取代神将去保佐神权的最后秘密武器“神书”而历尽艰辛的冒险故事。
影片融入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传统文化元素和民族英雄情结,如白蛇传、贵妃醉酒、马前泼水节等,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与深厚。
通过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重新演绎,电影将传统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到故事情节中,使得电影充满了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我们来谈谈《天书奇谭》的现代化表达。
《天书奇谭》不仅仅是一部传统的中国神话动画,它还融入了现代的科幻元素,如时空穿越、神奇装备等,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将观众带入了一个丰富多彩、充满奇幻色彩的动画世界。
电影的画面绚丽多彩,特效华丽炫目,场景设计独具匠心,使得整部电影充满了现代科技的魅力。
电影中的人物形象也更贴合现代年轻观众的审美和心理,他们的性格塑造更加鲜活生动,情感更加细腻丰富,使得电影更具有现代化的审美趣味。
《天书奇谭》既有着浓厚的民族性传统,又能够很好地表达现代化元素,这正是中国动画电影目前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和机遇。
中国动画电影起步较晚,但由于其在传统文化中积淀的丰富内涵和现代化表达形式的创新,已经在国际上逐渐崭露头角。
这种融合传统与现代化的表达方式,不仅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使得中国动画电影在国际舞台上更具有竞争力。
《天书奇谭》也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道路,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不过,作为中国动画电影的一部代表作品,《天书奇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市场竞争激烈,国际影视市场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大,如何打破传统观念,创新表达方式,吸引更多的国际观众,是中国动画电影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皮影戏与现代电影发展
一百多年前,电影首次在中国出现,而在两千多年前,一种类似于电影形式的中国最古老“电影”--皮影戏就开始在中国出现并一直流传至今。
皮影戏对表演的技艺也有很高的要求,表演者除了要能一人控制三、四个影人的动作,还要密切配合场上的配乐,兼顾旁白,唱腔。要练就过硬的皮影表演功底,除了需要师傅言传身教,更加需要勤学苦练,积累大量的实际表演经验,由此可见,要培养表演人才,甚至最终能组成一个皮影剧团,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也正因为这样,全中国目前仅存的皮影剧团屈指可数,而且都集中在文化生活较为贫乏的山区及农村。这样的表演方式及传播渠道显然无法让皮影戏走入城市,乃至走向世界。
但是,皮影戏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当年的制作和表演艺人如今都已年逾百岁,这门精湛的技艺眼看着就要失传。而当今,越来越多的娱乐方式使得皮影戏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究竟是什么原因阻碍了皮影戏在中国的继续发展?我们怎样才能拯救这门璀璨的艺术,重新赋予它全新的生命力呢?
无疑,传统的皮影戏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这也是它适应如今快节奏社会最大的障碍。皮影精雕细琢,巧夺天工的色彩造型倾倒了无数的艺术家,却给它的制作带来了极高的难度。一个影人的制作要包括制皮,描样,雕镂和上色等十余道工序,这些复杂的工艺足以花去一个手工艺人数星期的时间,还不包括这期间因任何一个小错误而导致无法修改,全功尽弃的可能性。同时,成品的保存也是一个难题,长时间的日晒会使颜料褪色,温度的湿热变化也会造成皮影的变形。这对强调批量生产的工业化社会来说无疑都是致命的弱点。
要重现一部皮影戏的历史背景及精髓,我们首先必须对皮影戏的发展历史以及表演原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皮影戏最早诞生在两千年前的西汉,发祥于中国陕西,成熟于唐宋时代的秦晋豫,极盛于清代的河北。顾名思义,皮影是采用皮革为材料制成的,出于坚固性和透明性的考虑,又以牛皮和驴皮为佳。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的透明颜料。正是由于这些特殊的材质,使得皮影人物及道具在后背光照耀下投影到布幕上的影子显得瑰丽而晶莹剔透,具有独特的美感。沿袭传统戏曲的习惯,皮影人物被划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类别,更加特别的是,每个人物都由头、上身、下身、两腿、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十一件连缀组成,表演者通过控制人物脖领前的一根主杆和在两手端处的两根耍杆来使人物做出各式各样的动作。在中国,不少的地方戏曲剧种都是从皮影戏中派生出来的,而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道理,以及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先导作用。如今,中国皮影被世界各国的博物馆争相收藏,同时也是中国政府与其他国家领导人相互往来时的馈赠佳品,由此可见,皮影艺术在中国乃至世界上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中国电影的传统与现代
中国电影的传统与现代电影,作为一种具有强大视觉冲击力的艺术形式,承载着文化的传承和时代的变迁。
中国电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在传承中发展,汲取了现代电影的先进技术和创作理念。
本文将从传统元素的保留与创新,中国电影在全球范围的影响,以及现代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等方面展开探讨。
1. 传统元素的保留与创新中国电影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对传统元素的尊重与探索。
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戏曲表演等元素成为中国电影创作的灵感之源。
例如,张艺谋导演的作品《红高粱》中融入了对中国农村生活的刻画,而王家卫导演的作品《花样年华》中则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诗意表达。
不仅如此,中国电影也积极融入现代元素,以更加贴近当代观众的需求。
例如,徐克导演的武侠电影《倩女幽魂》中运用了先进的特效技术,成功地将传统武侠元素与现代影像语言相结合。
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使得中国电影在国际舞台上独树一帜。
2. 全球影响力的增强中国电影的传统和现代元素的结合,使得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中国电影节、电影展以及与国际影视机构的合作,架起了中国电影与世界影视界的桥梁。
例如,中国电影导演贾樟柯凭借其作品《山河社会》在康城电影节上获得评审团大奖,进一步扩大了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此外,中国电影的市场份额也逐年增长。
中国电影市场规模的扩大,推动了中国电影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提升。
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作品在世界各地上映,吸引了全球观众的目光。
同时,中国电影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外国影视公司合作制作片名、拍摄场景等,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电影的国际形象。
3. 现代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现代中国电影产业正在呈现出勃发的活力。
中国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等环节的完善,不仅提高了电影创作的效率,也促进了电影市场的繁荣。
中国电影公司的兴起,带动了更多的电影从业者投身电影创作和制作,推动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除了制片、发行方面的发展,现代中国电影产业还注重电影技术的创新和人才培养。
电影《大闹天宫》与传统文化的传承
电影《大闹天宫》与传统文化的传承电影《大闹天宫》是一部中国动画片,由上世纪六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末期在中国上映。
该电影改编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一——《西游记》。
通过一系列故事情节,电影巧妙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电影艺术相结合,成功地传承了传统文化并深受观众喜爱。
首先,电影《大闹天宫》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充分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比如,在影片的舞美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明清时期宫廷建筑的风格,这种设计不仅增加了影片的真实感,还借助了传统文化的元素,让观众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另外,在影片的配乐方面,电影使用了传统戏曲音乐,如京剧、豫剧等,这些音乐不仅与故事情节相呼应,还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情感和韵味。
其次,电影《大闹天宫》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电影以《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为基础,讲述了孙悟空为了保护唐僧取经而与天宫斗智斗勇的故事。
电影中塑造的孙悟空形象忠实地还原了原著中孙悟空的英勇、机智和聪明才智,通过他与天宫诸神的对抗,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英雄与神仙之间的较量与智慧。
这些情节和人物塑造都以鲜明的形象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价值观念,比如尊重、忠诚、智慧等。
最后,电影《大闹天宫》在推广传统文化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该电影在推出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不仅在国内获得了高票房,还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成功。
它通过电影艺术的形式,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故事呈现给观众,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此外,电影还推动了《西游记》这一经典文学作品的重新热度,引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思考和研究。
总之,电影《大闹天宫》成功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电影艺术相结合,通过艺术表现手法、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等方面的传承,让观众重新认识和体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它的成功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是对中国电影艺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相信随着电影的推广,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并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电影中的塑造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电影中的塑造现如今,电影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电影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些元素不仅丰富了电影的内涵,更是让人们在娱乐的同时接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熏陶。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电影中的塑造。
一、武术武术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武术在中国影视文化中一直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无论是武打动作片,还是古装仙侠剧,都需要武术功夫的加持。
现如今,不少电影制片人尝试将中国传统武术进行改编,在电影中大显身手。
比如,《霍元甲》中的越岗拳,就是对拳的变种,把南拳中的小快打的更接近西北拳,最终塑造出了霍元甲的独特武术风格。
这种改编方式不仅使得电影的武打场面更加刺激,也能让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了解到中华文化之中强调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二、神话传说中国神话传说史久深厚,在中华文化中拥有着深远的影响力。
现代电影中,许多电影制片人会将传说中的神仙灵兽融入到电影之中,如《封神传奇》、《神话》等电影,都是以中国古代神话为基础进行改编拍摄。
这样的改编,不仅可以激发观众的想象力,还能让观众了解到中华文化传统的神话世界。
三、诗词歌赋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电影中,制片人也经常会将中国古代名诗引入到电影剧情之中,这些诗歌可以更好的表现角色的心境变化,并增强电影内涵的深度。
比如,在《芳华》这部电影中,大量的古诗词承载了影片的主题,将影片的情感压缩在古诗的雅韵之中。
这样的电影,不仅仅是让观众欣赏电影的情感世界,更将古代诗歌的韵味深入到了观众的心中。
四、礼仪文化传统的中国礼仪文化,早已渗透到了中华文化的血脉当中。
现代电影中,这种礼仪文化还是被广泛地应用到电影之中的。
比如,在《湄公河行动》这部电影中,主角之一的马飞向荷兰大使行鞠躬礼时,透露出的是中华文化中尊重他人的精神。
当然,这种尊重他人的精神在电影中还体现在许多方面,这也让不少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领略到了中华文化传承中的道德准则。
电影中的传统与现代价值观
电影中的传统与现代价值观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形式,经常反映出社会的传统和现代价值观。
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价值观与现代思潮之间的冲突和协调,反映出了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的观念转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电影中传统与现代的价值观。
一、传统价值观的呈现传统价值观在电影中常常被赋予正面形象,它代表了过去的一种美好时光和道德准则。
例如,在历史剧或家庭剧中,传统的亲情、友情、忠诚等价值观常常被强调。
电影《红楼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描绘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展现了封建社会家族道德观念对个体命运的制约。
此外,一些传统文化题材的电影也通过展现传统价值观来吸引观众。
例如,电影《大闹天宫》以传统的孙悟空神话为背景,强调勇气、友情和牺牲等正面价值观。
这种类型的电影通常在中国春节期间上映,以满足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向往和挖掘。
二、现代价值观的冲击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价值观开始渗透到电影中。
现代价值观注重个体的权利、自由和平等,主张追求幸福和自我实现。
电影《让子弹飞》通过黑帮背景,探讨了个人权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突出表现了现代社会对个体价值观的追求。
此外,一些女性主义题材的电影也反映了现代价值观的崛起。
电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揭示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艰辛和无奈;而《乱世佳人》则呈现了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与传统妇女形象有明显的差别。
三、传统与现代的交融现实世界中,传统和现代并不是绝对的对立关系,电影也反映了这一点。
一些电影通过寻找传统根源来探讨现代问题,强调传统价值观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如电影《卧虎藏龙》展示了武侠传统对当代人性修炼的意义。
此外,一些电影也呈现出传统与现代的相互融合。
电影《功夫》将传统武术和现代功夫电影元素有机结合,让观众在欣赏动作场面的同时,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总结起来,电影中的传统与现代价值观并不是单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交融、互相影响的。
电影通过不同题材和故事情节来展现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的思想观念转变。
新力量导演:优秀传统文化在电影中的现代转化
新力量导演:优秀传统文化在电影中的现代转化第一篇范文电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具有极强的时代特征和生命力,它反映了社会变迁、文化发展和人们的精神追求。
近年来,新力量导演的崛起,为电影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的作品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对传统文化进行了现代转化。
本文将从新力量导演的视角,探讨优秀传统文化在电影中的现代转化。
一、新力量导演的崛起新力量导演是指近年来在电影行业内崭露头角的一批年轻导演,他们大多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成长于改革开放时期,深受东西方文化的影响。
这一代导演在创作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关注现实生活,关注人性,注重个体表达,以独特的视角和手法讲述故事。
他们的崛起,为电影行业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和创作理念。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电影中的现代转化1. 传承与创新新力量导演在创作过程中,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电影中,使电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同时,他们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使电影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例如,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在讲述传统神话故事的基础上,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进行创新,使影片更具现代感。
2. 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的融合新力量导演的电影作品,既有传统文化的底蕴,又融入了现代价值观。
他们在电影中,通过人物塑造、情节设置等手法,传递出对家庭、友情、爱情等现代价值观的坚守。
例如,电影《我不是药神》在讲述一位药品商贩为患者争取廉价药品的故事中,展现了现代社会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3. 本土化与国际化新力量导演在电影创作中,既注重本土文化的表达,又积极融入国际元素。
他们的作品在国际电影节上屡获佳绩,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贡献力量。
例如,电影《芳华》以中国文工团为背景,讲述了一群年轻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成长故事,同时,该片在视觉效果、音乐等方面与国际接轨,受到国际观众的认可。
三、结论新力量导演的电影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手法,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现代转化。
中国电影现代性的民族性、时段性和当前课题
精品文档供您编辑修改使用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学习、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电影现代性的民族性、时段性和当前课题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电影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过程,呈现出了丰富多样的进步历程。
现代电影和传统电影的概念
现代电影和传统电影的概念
现代电影和传统电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传统电影指的是早期电影,包括无声电影和有声电影时代的作品。
这些电影多数是以线性叙事为主,采用传统的拍摄和制作技术,如手动操作的摄像机和胶片。
传统电影在20世纪初期至20世纪中期发展并非常流行,如查理·卓别林的无声喜剧和希区柯克的悬疑片等。
而现代电影则是指当代生产和发行的电影作品,使用了现代的技术和创新的表现手法。
现代电影利用数字技术、计算机图形、特殊效果和3D技术等高科技手段,拥有更高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力。
现代电影也更加多样化,涵盖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电影、纪录片、动画片和独立电影等,更加注重观众的多元需求和娱乐价值。
总的来说,传统电影是指早期发展的、采用传统技术制作的电影作品,而现代电影则是指当代生产的、采用现代技术和创新手法的电影作品。
从技术、题材和观众需求等方面来看,现代电影与传统电影有明显的差异。
《天书奇谭》:中国动画电影的民族性传统与现代化表达
《天书奇谭》:中国动画电影的民族性传统与现代化表达《天书奇谭》是一部由中国动画公司制作的动画电影,该片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表达相结合的特点。
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动画电影通过传统的民族性元素与现代化的制作手法相结合,呈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展现了中国电影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通过对《天书奇谭》的分析,探讨中国动画电影的民族性传统与现代化表达。
我们来看看《天书奇谭》中所展现的中国传统民族元素。
在这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传统的民族元素,比如中国古代的建筑、服饰、风俗、传说等等。
这些元素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视觉上的愉悦,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的宫殿、庙宇、园林等古建筑,这些建筑展现了中国古代的建筑美学,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
在服饰方面,电影中的人物穿着古代的汉服,这也是中国古代的传统服饰,给人一种古朴而典雅的感觉。
电影中还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的风俗习惯,比如饮茶、传统节日、民间故事等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让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我们再来看看《天书奇谭》中的现代化表达。
虽然电影中充满了传统的民族元素,但制作团队在电影的制作上却运用了许多现代化的技术手法,使得电影在美学和制作水平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在动画制作方面,电影中人物的塑造、场景的构建、动作的表现,都使用了最新的动画技术,呈现出了极高的视觉享受。
在音效方面,电影采用了精美的音效效果,使得电影在听觉上也给人带来了极高的享受。
而在故事情节方面,电影虽然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但却讲述了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故事,这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相结合的一种表达。
中国动画电影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方面还有许多可以借鉴和深入探讨的地方。
在故事题材上,可以将传统的民族元素与现代社会问题相结合,创作出更多有现代意义的动画电影作品;在技术手法上,可以不断引进和创新动画制作技术,使得中国动画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传统文化对现代电影与电视剧的影响与启示
传统文化对现代电影与电视剧的影响与启示如今,电影与电视剧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些娱乐形式中,传统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传统文化对现代电影与电视剧的影响与启示,以及这种影响对于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首先,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电影与电视剧的影响不可忽视。
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的故事、人物和哲学思想,为电影与电视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例如,中国的京剧和武术被广泛应用于电影制作中,为观众呈现了精彩的动作和表演。
而古希腊的神话故事也成为了众多荧幕上的经典题材,如《特洛伊》和《神力女超人》等。
这些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不仅增添了故事的趣味性,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其次,传统文化对现代电影与电视剧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电影和电视剧作为当代艺术形式,不仅仅是为了娱乐,更承载着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传递。
传统文化给予了电影与电视剧许多关于人性、家庭、友情和爱情等方面的思考。
例如,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通过对世俗欲望的描述,让人们重新审视人性的弱点和罪恶。
这种启示可以帮助电影和电视剧在娱乐的同时,传递更深层次的价值观念,影响观众的思考和行为。
此外,传统文化对现代电影与电视剧的影响还表现在审美和艺术表达上。
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美学观念和艺术形式影响着电影和电视剧的制作和观赏。
例如,中国的水墨画和戏剧元素常常被应用于电影的构图与叙事方式,营造出独特而美丽的视觉效果。
同时,传统文化中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也为电影和电视剧的角色塑造提供了灵感,丰富了人物形象的内涵与情感,增强了观众与作品的共鸣。
然而,目前仍存在许多对传统文化的忽视和曲解,这与现代电影与电视剧的重要性息息相关。
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根基和独特的文化符号,应该得到妥善保护和传承。
而现代电影与电视剧作为传递文化的载体,有义务与责任将传统文化传播给更广大的观众。
只有通过电影与电视剧对传统文化的呈现和传承,才能使更多人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文化身份,增强文化自信心。
电影创作的历史风格与现代流行趋势
电影创作的历史风格与现代流行趋势电影创作是一个充满创意和想象力的领域,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风格不断演化,现代流行趋势也开始逐渐显示。
本文将探讨电影创作的历史风格以及现代流行趋势,并对其进行比较和分析。
历史风格从电影的诞生开始,电影就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在创作风格上,可以将电影的历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早期,经典时代和现代时代。
早期电影的创作风格主要是简单和原始的。
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电影只能使用黑白影像,使用较为简单的镜头语言来表达故事。
蒸汽朋克和科幻等元素涌现而出。
经典时代是电影发展的一个顶峰期。
电影技术不断进化,镜头语言趋于复杂和多样化。
经典时代的电影以结构良好、情节紧凑、对话生动、人物形象鲜明为特征。
音乐和特效也开始加入到电影中,成为电影制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经典时代的代表作品包括《教父》、《天空之城》、《乱世佳人》等等。
现代时代的电影创作风格更加多元化和开放。
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影开始更加注重视觉效果和特技表现。
科幻、动作、冒险等类型的电影开始备受欢迎。
现代电影的代表作品包括《阿凡达》、《侏罗纪公园》、《速度与激情》等。
现代流行趋势除了历史风格外,现代电影创作还流行着一些新趋势。
首先,现代电影创作注重情感和互动。
近年来,与电影关联的游戏、动画等衍生产品茁壮成长。
由此可以看出,电影创作不再是单向的传递方式,而是要求双向的交流和互动。
其次,电影风格趋于新奇和特别。
近年来,电影界推崇的跨界电影、漫改电影、原创电影等,都是在更广的范围内引起关注和影响。
这种电影创作的方式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还可以带来更多的收益。
最后,电影的数字化、无线化及线上观看的需求也越来越普遍。
很多电影公司将目光投向了线上观看平台,比如Netflix、Hulu等。
这种趋势不仅需要满足观众的新的需求,同时也为电影创作提供了另一个广泛的市场机会。
比较和分析与历史风格相比,现代流行趋势更加多元化和变化多样。
随着电影创作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影不断创新,突破以往的风格束缚,在珠圆玉润的叙事中融入更多的元素,以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
中国电影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中国电影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国电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同时也不断融入现代的元素和技术,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电影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一、题材与文化传承中国电影传统注重文化传承,常常以经典文学作品为题材,如《红楼梦》、《水浒传》等。
这些电影既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赋予了现代审美理念,让观众们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
另一方面,现代题材的电影也逐渐兴起,如城市题材、社会问题题材等。
这些电影关注当下社会的发展与问题,通过刻画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呈现出鲜明的现代特色。
同时,这些电影也积极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以独特的方式进行表达,达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
二、表演风格的变化中国电影传统的表演风格注重内敛、含蓄,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审美追求。
演员们往往通过面部表情、眼神交流来传递情感,给观众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这种内敛的表演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禅意和含蓄之美。
随着现代电影技术的发展,表演风格逐渐多样化。
一些电影探索了更加自然、真实的表演方式,强调角色的个性和情感的直接表达。
这种现代表演风格更加注重肢体语言和声音的运用,使得观众与角色之间更加亲近。
传统与现代表演风格的融合,丰富了中国电影的表现形式。
三、技术与特效的应用中国电影传统多以真实拍摄为主,强调艺术再现的真实感和观众置身其中的体验。
然而,现代电影技术的应用,如特效、CGI等,为电影制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这些技术的引入,使得中国电影能够呈现出更为惊人和壮观的视觉效果,极大地提升了观影体验。
在电影制作中,特效和真实拍摄的结合正成为一种常见的手法。
通过真实拍摄与特效的融合,中国电影不仅能够展现传统文化的美感,还能够满足现代观众对精彩画面的追求。
通过技术的突破和创新,中国电影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四、题材内容的创新在题材内容方面,中国电影传统注重历史题材和人物故事的塑造。
这些电影通过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呈现,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瑰丽的历史画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传统电影与现代电影
——观24年时差电影有感
院系:经济管理学院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姓名:杨亚庆年级:09级学号:2009103053 看完根据狄更斯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小说《孤星血泪》和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的同名小说《第22条军规》后,对于一个电影外行的人来说最大的感触是电影在期间24年的发展中有了彩色。
在音质,排场,拍摄技巧,画面清晰度等方面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在不同的国家对于电影发展的阶段划分是不同的。
但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
19世纪30年代,电影开始了他的诞生前的技术准备阶段,这期间出现了拍摄影像和放映的技术,1895年,法国的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爱迪生的“电影视镜”和他们自己研制的“连续摄影机”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活动电影机”。
因此,他们把1895年12月28日世界电影首次公映之日即定为电影诞生之时,卢米埃尔兄弟自然当之无愧地成为“电影之父”。
卢米埃尔电影最突出的特点是纪实性,它直接拍摄真实的生活,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成为写实自然主义电影风格的开路先锋,形成了电影的纪实性传统。
1896~1912年,电影从幼年期迅速成为一种艺术幼年发展期。
这一时期,被称为世界上第一座电影城的法国万森市,被誉为“世界电影首都”,拥有“百代”“高蒙”两大电影制片公司。
1903至1909年也因而被称为世界电影史的“百代时期”。
1908年,大卫格里菲斯加入了爱迪生公司,他创造了“平行蒙太奇”,标志着电影已完全摆脱了舞台剧的束
缚,电影的时空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在此之后电影的发展还经历了1913~1926年无声电影的成熟期;1927~1945年成熟动荡期;1946~1959重要的发展突破期,新现实主义电影风靡全球;以及1960到现今从突破创新走向了多元化的发展。
从电影的最初诞生到现今,它在不断的发展壮大,走向成熟。
不断得发掘出满足人们内心需要的电影。
在我看来,现今电影虽然商片大做,有些还低俗,糜烂。
但更多的电影表现现出来不仅仅是一种商业,更是一种人类文明的象征。
不仅仅只是制片方盈利,演员成名,谋利的工具,更是一种人类精神的诠释和渴求。
传统电影主要是指三四十年代以“戏剧电影”为主题的电影。
经过20年代各国电影艺术家门的多方探讨,在默片时代后期,电影已趋成熟,开始拥有自己的表现手段体系。
声音进入电影后,电影的表现手段更加丰富。
语言、音乐、音响的运用有助于表达人的复杂思想和内心世界,然而,对语言手段和演员表演因素的强调,势必是有声电影形成戏剧剧作的过多依赖,因此有人认为三四十年代是“戏剧电影的繁荣时期”。
其基本特征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点:遵循传统的,即经过相当时期积累业已约定俗成的电影章节;以戏剧冲突为基础的电影结构原则;利用“蒙太奇理论”的原则;人物“善”“恶”分明,正面人物和反面较为严格的划分;在对观众的关系上,往往是由影片作者代替观众自己思考的余地不多。
进入现代电影时期后,传统电影观念的某些部分受到冲击,但其合理内核仍保留下来并在新的高度上得到发
展。
在《孤星血泪》这部由经典小说改编的电影中。
虽然之前没有看过小说,但确实是更多原汁原味的保留了原著的特点。
从背景音乐的搭配来说,确实很能表现出当时或欢快,或沉闷,或激动,或后悔的人物内心活动。
由于是黑白色,更能反映出19世纪英国那种社会现状。
在内容选择上,其表现的是一种纯美的爱,皮普因自己的善心而改变自己下等人的命运,最终又由于自己不忍遗弃他的救命恩人变得一无所有,但他或得了人生最宝贵的东西,完美的爱情。
这部影片拍摄于1946。
此时二战刚结束,英国在此次战争中损失惨重,国内经济萧条,一遍狼籍。
在此种情况下,推出此片,我感觉是对英国民众的一种激励。
只要心怀信念,心怀爱,心怀斗志,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在整个影片中,有严格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
就我个人看来,其小时候在乡下生活的那段日子,是故事的开始,发展是其到了巴黎开始接受上等人的教育。
而高潮是凯娜长大后与他见面,以及他知道自己的恩人后所发生的一切。
最后呢,他回到了乡下开始摆脱那种世俗,虚荣的心态生活,并最终和自己喜欢的女孩子在一起。
照一般的故事情节确实结局是那么的在情理之中。
期中有一点出人意料之外的是他的恩人是小时候所救助的逃犯,而不是艾西米。
不过细细想来,这情节却又合情合理。
艾西米夫人由于新婚之日被未婚夫抛弃,从此将自己所在永不见天日的房子里。
她痛恨男人,她以男女间相爱却不能在一起的痛苦为乐趣。
所以她的目的并不会促成凯娜和皮普在一起。
所以这个结果的出现也不唐突。
在整个影片中留给观众想象的余地确实很少。
没有情节的大气大落。
在现代的眼观看来,一切就像水到渠成一样自然。
没有惊险的情节,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平常。
但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确实很成功。
善恶分明。
虽然皮普在他发达之后对于他的姐夫表现出了厌恶和鄙视。
但是天性的善良却是主线。
随着科技的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电影界中不仅导入了色彩,在视觉效果面得到了重大突破。
同时文学题材也呈现出多样化。
现代电影有有别于传统电影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从电影对现实的关系来说,银幕进一步向生活靠拢,普遍追求直观的真实,力图多层次、多侧面地反映现实生活图景及人们内心世界。
1970年,美国陷入进了越战的泥沼中,进退两难。
此时国内经济萧条,民众和军队反战情绪高涨。
在此国内背景下,推出的带有喜剧色彩的军旅片。
不仅是的写照,也是人们心中的写照。
从电影与观众的关系角度来看,现代电影主张尊重观众,观众共同创作,过去等待影片作者做结论的地方观众自己可以得出思想结论,因而观众的审美情趣更应受到重视。
在《第22条军规中》整个影片表现的像是无厘头。
但是整个影片却又让你在不断的思考。
这部影片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到底要传达出什么样的思想。
在整个过程中你都会在揣测,难道真的只是娱乐我们吗?直到到了影片结局你才真正的恍然大悟。
从电影与其他艺术的关系角度来看,现代电影既摆脱了早期电影队文学作品和舞台剧的幼稚模仿,也冲破了三四十年代传统电影中戏
剧剧作的桎梏,日益成为真正独立的艺术,但它不是与其它文学艺术割断联系,而是以我为主,更加自由地运用各连接艺术的表现手段,以达到样式、风格和结构的多样化。
在《第22条军规》中其内容的表现形式更是多样化,在整个过程中有种若即若离,不知所以然的感觉。
画面不停地在现实、回忆和插叙中转换。
那不仅仅是舞台剧和戏剧的复制,更是另一种艺术效果的升华。
从电影本身各组成元素的发展角度来看,剧作的变化、不同的拍摄方式、蒙太奇的新的运用、造型因素重新受到重视、演员表演的生活化、音响处理的改进以至于技术工艺方面的进步等,都导致电影表现潜力的进一步发挥,也促使人们对电影的本性有新的认识。
相比《孤星血泪》这部电影来说,《第22条军规》更具有生活气息。
在音响,色彩处理方面真的有了天壤之别。
在这部影片中更多的感受到了真实性。
总之,从相隔了24年的两部影片的比较中,我们看到了不管是在变现手法,艺术效果,题材涉及,音响声像效果还是处理影片的技术,与观众的思想交流程度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突破。
希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于精神生活的进一步追求,电影界能够更快更强的发展,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
注:加粗部分选自《电影艺术词典》,中国电影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