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血液透析的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患者血液透析的护理
随着糖尿病患者平均寿命的延长,糖尿病肾病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残的重要原因,肾衰竭是糖尿病到了终末期不可避免的现象。在肾衰竭期如何延长患者的生存年限,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除了有效控制血糖、血压及科学的健康宣教外,还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以便把血液中的废物排出体外。现就我科接受血液透析的糖尿病患者的相关护理浅述如下。
1透析前的心理护理
首先,我们应帮助患者及家属多了解糖尿病肾病及血液透析的相关知识,合理控制饮食、适当运动、科学用药、保持良好的情绪,也能很好地控制病情。另外,我们应当用温和的语言,丰富的医疗护理基础知识,熟练的穿刺操作技术,取得患者的信赖,及时与患者沟通病情变化及其用药情况,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克服厌世心理,使之树立与疾病长期斗争的信心,自愿接受并积极配合治疗。
2透析时的病情观察与护理
2.1低血糖的防治肾功能衰竭时的降糖手段主要靠胰岛素,口服降糖药只能起辅助降糖作用。此时肾脏对胰岛素的灭活受损;经透析后胰岛素受体活性增强使周围组织对胰岛素反应性增强;使用无糖透析液4小时治疗会丢失25~30g葡萄糖;合并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降压药也会增强周围组织对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的反应性;终末期阶段的患者胃肠症状严重,恶心、呕心、进食不规律等,总的来讲对胰岛素的需求减少。接受血液透析的糖尿病患者有更
大的发生低血糖的倾向。我们应督促患者及家属做好血糖的监测,指导患者减少透析前胰岛素的用量,避免使用ACEI类药物,透析过程中正常进食则可显著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在透析过程中,患者如果出现头晕、心慌、饥饿、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等低血糖症状时,应立即给予50%GS20~40mlIV,及时进食面包、饼干等食物,同时可适当降低血流量,使患者安全度过低血糖,平稳完成透析治疗过程。
2.2低血压和高血压的防治糖尿病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易发生低血压,糖尿病患者血透时低血压的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接受血透者。
对于慢性维持性血透患者,结合临床诊断法,设置患者的干体重。干体重是评估透析充分性的一项重要指标。若干体重设置过高,患者在透析末期仍将处于临界的超负荷状态,透析间期水的摄入可能导致水肿或肺淤血。若干体重设置过低,患者在透析末期就会经常发生低血压,脱水超过干体重的患者常感觉不适、头晕及肌肉痉挛。此时,应及时调整超滤量,降低血流量,或给予NS200ml泵入,同时将床头摇平。若病情好转,可继续透析治疗。指导患者及家属透析间期水及体重的管理。透析间期的体重应在干体重的3%以内,至少不超过5%的范围,限制水的摄入的同时,也应限制盐分的摄入量。为患者提供食物含盐量表。劝其选用低盐饮食,减少Na的摄入。糖尿病患者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所以服用降压药后应注意卧床、坐位和站立位血压的变化,缓慢变动体位,防止晕厥发生。嘱患者透析前停服当日的降压药,透析时,按时监测生命体征,注意病情变化。若出现头晕、打哈欠、出汗、嗜睡、抽筋等低血压症状时,应立即给予处理,病情
不能缓解者,及时终止透析。若出现高血压,也应给予降压药含服,使血压恢复平稳。糖尿病透析患者的高血压较非糖尿病患者显著,约半数糖尿病透析患者需要服降压药,高血压一旦确诊,常常需要终身治疗。经过降压药物治疗血压控制后,可以减少或调整降压药的剂量,但必须坚持服药,不可自行停药。血压控制监测标准低于130/80mmHg,少盐优质蛋白饮食,适当的锻炼,积极补钙,均对控制血压有益。
3透析后护理
3.1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教授患者及家属懂得观察动静脉内瘘通畅及全身情况,血管杂音和内瘘静脉端血管震颤是内瘘通畅的标志,及早对包扎过紧和栓塞的发现及处理,是内瘘成功使用的关键。观察内瘘处有无血肿及瘀斑,局部有无渗血,末稍血管充盈情况,手指有无发冷、麻木、疼痛等缺血表现。指导患者禁止在内瘘侧肢体测血压、抽血、输液、输血,勿用肢体干重体力活,不要过度弯曲和受压,要防止外伤。指导患者及家属做好每日的皮肤护理工作,穿刺处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外搽、按摩,能防止浅表血栓的形成,阻止局部炎症的发展和加速血肿的吸收,同时有抑制疤痕的形成和软化疤痕的作用。内瘘使用初期,教会患者每日不定时做握拳运动,间断热敷内瘘以上静脉,以促进血管扩张,静脉管壁增厚,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若有异常情况发生,及早与我们取得联系,以尽早解决问题。
3.2健康教育患者应积极参与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双重健康教育。严格控制血糖、血压是减缓糖尿病合并症的最有效措施;而有效的血糖、血压控制,有赖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不
仅包括血糖、血压、血脂、脉率、体重、尿量的自我监测项目,而且还包括生活模式的调整、相关指标的监测和根据情况变化小范围增减降糖、降压药量。患者只有参与自我管理,才能提高生活质量;而有效的自我管理,将有利于保护患者自己和节省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