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垂直地带性特点及其成因分析

合集下载

峨眉山垂直地带性特点及其成因分析

峨眉山垂直地带性特点及其成因分析

峨眉山垂直地带性特点及其成因分析1.峨眉山概述1.1位置概述峨眉山(103.48°E,29.59°N)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境内,在四川盆地西南部,西距峨眉山市7公里,东距乐山市37公里。

景区面积154 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佛教圣地华藏寺所在地金顶(3079.3米)为峨眉山旅游的最高点。

地势陡峭,风景秀丽,有“秀甲天下”之美誉。

1.2气象气候概述峨眉山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陡然高出的峨眉山主峰,阻挡东南面来的潮湿、温暖气流的长驱直入,使峨眉山区常年多雨、多雾、少日照,常年笼罩在烟云雾霭之中。

平原部分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一月平均气温约6.9度,七月平均气温26.1度;因峨眉山在峨眉平原拔地而起,气候垂直分布明显,可分为四个垂直气候带,温差大,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誉。

据30年气候调查资料,峨眉山年平均降水量为1922mm,年平均相对湿度85%,年平均降雪天数为83天,年平均有雾日为322.1天,年平均日照山麓为951.8小时,山顶为1398.1小时。

年平均雾湘139.4天,雨湘141.3天,这在同一纬度的自然环境中是极为罕见的“玉树琼花”的奇观。

山顶和山麓温差较大,大约相差14℃,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5~0.6度。

峨眉城区最冷在1月,月平均气温4.3度,最低气温为零下4度左右。

峨眉山顶月平均气温从11月到下年3月都在零下,最冷月1月,为零下6度,最低气温为零下20度左右。

7月平均气温为11.8度,最高气温为20度左右。

峨眉山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约有半年时间为冰雪覆盖,一般是10月到次年的4月,峨眉山都是白雪皑皑的,没有四季之分,只有冬春之别。

1.3植被概述峨眉山优越的自然条件,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上保存完好的森林植被,为各种植物的生存繁衍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峨眉山154平方公里的“绿岛”中,珍藏着丰富的植物物种资源,分布着高等植物280科,3700余种,约占中国植物物种总数的1/10以上,占四川植物物种总数的1/3。

峨眉山自然地理概况

峨眉山自然地理概况

山麓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山顶的次生,与乐山城隔江相望。乐山 大佛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岩壁 上,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
乐山大佛位臵图
巨型睡佛又称隐型睡佛,全身长达4000余米,佛头、 佛身、佛足由乌尤山、凌云山和龟城山三山构成, 四肢齐全,体态匀称,安详地漂卧在岷江之上。
青衣江发源于邛崃山脉,流经宝兴、雅安、洪雅、夹江,至乐山汇入 大渡河。
大渡河发源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巴颜喀拉山南 麓,向南进入四川省,分别流经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甘孜藏族自治州、雅安市、凉山彝族自治州、乐山市, 至乐山市汇入岷江。
1.海拔1500米以下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2.海拔1500米—2100米属暖温带气候; 3.海拔2100米—2500米属中温带气候; 4.海拔2500米以上属亚寒带气候; 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大致以洗象池为界) ,约有半年为冰雪 覆盖,时间为10月到次年4月。因此,峨眉山素有“一山有四季, 十里不同天”之誉。
九老洞
金顶玄武岩平台
气候 峨眉山最高点万佛顶(海拔3099米)与山麓最低点(海拔 386米)相对高差2713米。 峨眉山东部平原部分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而陡然高出的峨眉山主峰,阻挡了东南面而来的暖湿气流长 驱直入,使峨眉山区常年多雨、多雾、少日照,常年笼罩在 烟云雾霭中。
峨眉山气候垂直分带明显,可分为四个垂直气候带:
是由日光通过云层或雾区时云雾中的小水滴或冰晶对光线的衍射作用而产生的自然景观在峨眉山金顶平均67天出现一次土壤峨眉山土壤类型各异垂直分带明显从山麓到山顶主要土壤类型为
峨眉山自然地理概况
地理位臵: 峨眉山北距四川省省会成都约160 km,东距历史 文化名城乐山约30km,坐落于峨眉山市西南7km处。

峨眉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峨眉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峨眉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报告人:谭晨晨(09级地理科学一班)实习时间:2011年11月5日实习地点:四川省峨眉山市峨眉河黄湾乡河段实习目的:实地辨认河流地貌观察河流地貌的相关特征1.实习地区概况峨眉山坐落于四川盆地西南部,最高峰海拔3099米。

山体地势陡峭,山麓平原地带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山区为高山气候,气候类型多样。

植被丰富,共有3000多种植物,其中包括多种世界上稀有的树种。

本区域总体环境条件湿热,植被茂盛。

从峨眉山游人中心处公布的空气质量公告表(表1),可看出其整体环境质量的优越。

本次实习地点取在峨眉河流经黄湾乡的一个区段,位于峨眉山脚。

1.1 地质发展和地貌形成峨眉山区曾是一片汪洋,八亿年前晋宁运动,随着峨眉山花岗岩的侵入,峨眉山区从海洋中慢慢升起而成为一个荒凉的孤岛。

从七亿年前的晚震旦世至亿年前的更早的奥陶世末期,峨眉山再度淹没在大海中,接受了一千多米厚的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的沉积并伴随藻类、小壳、三叶虫等多门类生物的发生、演进。

从亿年前的早奥陶世末期至亿年前的石炭纪末期,峨眉又一次从海洋中出露。

晚二叠世的华力西运动导致地壳拉张破裂,引起地壳深部玄武岩浆的强烈喷发,形成覆盖我国西南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的著名峨眉山玄武岩。

早、中三叠世的海陆交替形成典型的潮坪及膏盐沉积。

晚三叠世的印支运动使峨眉山最后离开了大海,随后形成晚三叠世的含煤建造和侏罗—白垩纪的盐类沉积。

白垩纪末的燕山运动使峨眉山区从晚震旦世以来的沉积地层发生强烈的褶皱、断裂,形成现今所见的不同方向、不同规模、不同序次的块断构造格局。

第三纪末期由印度—欧亚板块的碰撞所产生的新构造运动,使峨眉山区强烈抬升,河流下切,形成现今的险峻山势。

峨眉山由于山顶上是一大片古生代喷出的玄武岩,其下岩层受到保护而得以保持高度,又山中内部受水流强烈的切割作用,形成了高峻的峡谷地形。

登山沿途可见多种地层地貌:如处于石灰岩层区中有藏九老洞之类岩洞地貌;经花岗岩及变质岩区,又有深峡奇观;而山顶上坚实的玄武岩则是熔岩平台的景象。

峨眉山的气候特点属于什么气候

峨眉山的气候特点属于什么气候

三姨,我想对你说
三姨,我想对你说,你可知道我有多爱你,你可知失去你的日子就如同鱼儿离开了水,小草离开了阳光。

人们都说:“世上只有妈妈好”。

但在我的心里却有一个比妈妈更亲切的词,那就是你——三姨。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对你的依赖是常人无法想象更无法理解的。

曾记得,9岁那年,我因作业没完成,老师让我请家长,害怕的我,只能一个人静静的哭,善解人意的你走过来,问清事由后,安慰我:“没事,这次你只要知道错了,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我们大家就原谅你了”,当时是你陪着去见老师,我鼓足勇气向老师承认错误,一直到今天我都没再犯这样的错误。

你还记得下雨天的那件事吗?那天下着大雨,我害怕,不敢睡,是你抱着我一夜没睡,一边抱着,一边悠着,我安然无恙渡过了漫长的黑夜,你却因为一夜没睡,第二天咳嗽不止;我任性不吃饭时,是你扮鬼脸逗我开心,我寂寞无助是,是你陪伴我,给我温暖……现在,我明白了,你对于不是亲女儿的我胜似亲女儿。

在爸爸妈妈工作繁忙无暇照顾我陪伴我时,是你天天给我温暖,给我阳关,陪伴我渡过了那段难忘的童年,那是我还是幼小无知的儿童,我曾设想过很多待我长大后如何报答你的美好画面,但万事无法预测,在我还没完全长成一颗大树时,你却永远离开了我,抛下我去你的栖息地——天国,也不管幼小的我是否能就受得了,你可知道我当时完全垮了,周围的一切都不再美好,万物都是如此的冰凉,泪水
淹没了我的一切。

无助的我曾呐喊:“三姨,回来吧,我听话,我不再任性,不再顽皮”。

但一切都来不及了。

感谢你,亲爱的三姨,愿在天堂的你,永远幸福、快乐。

峨眉山植被垂直地带性分析

峨眉山植被垂直地带性分析

峨眉山植被垂直地带性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

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相互影响和制约,共同建造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

自然地理环境又具有地域差异。

在自然地理环境中,不可能找到两个性质完全相同的区域。

整体性和差异性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两个基本特征。

然而自然地理的差异性又有三种分异规律:(1)由赤道到两级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因为热量不同而形成的规律;(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由水分不同而形成的规律;(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因为海拔不同而形成的规律。

而峨眉山真是典型的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然而什么叫做山地垂直地带性?影响因素是什么?垂直地带性指山地自然景观及其组成要素随海拔高度递变的规律性。

气温通常随山地高度增加而降低,降水与空气湿度在一定高度一下随海拔升高而递增。

受温度、水分条件制约的植被、土壤等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自下而上组合排列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从低纬至高纬地区,随着基带的更替及其带幅的变小,带谱的性质也随之变化,带谱结构也逐趋简单。

垂直带从基带至永久冰雪带的更替,其中热量的变化类似于基带至极地的水平更替,但两者递变的成因和梯度是不同的。

垂直带的温度随高度递减不是因太阳光线入射角的变化而导致太阳辐射量和气温的降低,而是因长波辐射的热辐射随高度而迅速加强而导致辐射平衡和气温的下降。

垂直带随着高度的增加,因大气厚度、密度及尘埃和水分减少,太阳辐射和光照反而增强。

所以高山与高纬地区的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是有所不同的。

垂直带的温度梯度变化比纬度水平变化大一百倍左右。

在高差几千米之内便可出现从热带至极地的极大变化。

)通常只要有足够的相对高度(一般500米),山地就会出现垂直带的分异。

垂直地带性是中尺度的地域分异规律,受大尺度地域分异规律的制约。

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的结构类型与基带(山体所在地理位置)及山地高度等有密切关系。

如在极地,冰雪带降至海平面;在青藏高原南缘的中喜马拉雅山脉南翼,从低到高有如下各垂直自然带:低山季雨林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带-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山地暗针叶林带-高山灌丛草甸带-高山草甸带-亚冰雪带-冰雪带。

2022年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132 山地垂直自然带 带详解

2022年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132 山地垂直自然带 带详解

2020地理微专题训练132 山地垂直自然带一、单选题下图示意峨眉山不同垂直自然带植物物种组成。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峨眉山的垂直自然带中A.乔木的物种数在各垂直自然带内均占最大比重B.海拔600米以下水热条件明显较海拔2800米以上范围要差C.1100-1899米范围内草本占比较小是因为木本植物繁茂D.600米以下的低海拔地区和山顶地带草本比重的成因类似2.峨眉山600-1099米、1100-1899米、1900-2799米三个海拔段对应的自然带分别是A.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带B.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甸灌丛带C.稀树草原带、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D.茶果等经济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高山草甸灌丛带1.C 由图的数据得,草本的物种数在各垂直自然带内均占最大比重;故A项错误;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而图中600米以下物种数量比2800米以上要多,所以600米以下热量条件优于2800米海拔范围,故B项错误;乔木和灌木统称木本,1100-1899米范围内水热条件为植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且该范围内人类活动较少,木本植物破生长丰茂,林下光照少,因此相对其他海拔来说,草本植物物种数占比少,故C项正确;600米以下的低海拔地区和山顶地带的物种都是草本占绝对优势,低海拔地区是因为人为因素干扰大,原生林破坏、次生林营造及经济作物种植等原因改变了自然带内原始物种的组成,山顶地带则是受水热条件限制所致,故D项错误。

故选C项。

2.A 峨眉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带;根据图示可知,中低海拔地区主要是乔木比重多于灌木和藤木,表现为森林带。

直到海拔2800 米以上植被才表现为乔木占比很少的草甸灌丛带。

由于垂直差异规律,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600〜2799米则表现为:常绿阔叶林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的演替。

故选A项。

一般从山谷到山顶垂直自然带呈现为乔木-灌木-草甸的渐变规律,但在横断山区的河谷,谷底是灌丛或荒漠草地,森林一般生长在山顶或半山腰,有的地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倒置的垂直自然带”。

峨眉山气候植被垂直分异概况

峨眉山气候植被垂直分异概况

峨眉山气候、植被垂直分异概况一、实习目的:1、通过野外综合实习,了解我国西南地区的地质地貌特征、喀斯特地貌类型、水文气候特征、干热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类型以及气候土壤植被垂直分异等内容,夯实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以后的课堂教学积累素材;2、立足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观察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野外综合实习,初步掌握野外综合考察的方法和技巧。

二、实习单位与实习时间、地点1、实习单位: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实习时间:2012年4月6日——2012年4月15日;3、实习地域:(1)重庆北碚-云南昆明段铁路沿线(2)云南昆明市区(3)云南九乡溶洞(4)云南石林喀斯特地貌区(5)云南西山滇池(6)云南昆明民族村(7)金沙江干热河谷区(8)四川省峨眉山风景区(9)峨眉山-重庆段四川盆地地形区三、地理综合实习过程概述整个地理综合实习为期10天,围绕中国西南地区自然和人文特征展开,主要集中在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地区,重点考察云南喀斯特地貌、金沙江干热河谷、峨眉山气候植被的垂直地带性等内容。

具体时间安排、地点和任务如下:四、峨眉山垂直分异概述1.峨眉山概况峨眉山(103.48°E,29.59°N)位于中国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在四川盆地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北距四川省省会成都约 160 km,东距历史文化名城乐山约30km,坐落于峨眉山市西南7km处,主峰为金顶。

图1 峨眉山地理位置(来源:网络)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 099m,相对高差近2 600m)为褶皱断块山地,断裂处河谷深切形成,气候、植被、土壤垂直带明显,佛教文化历史悠久,构成了峨眉山雄、秀、神、奇的自然人文特色,享有“峨眉天下秀”的赞誉。

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

2.峨眉山气候垂直分异特征2.1峨眉山气候成因概述峨眉山位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除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制约,其独特的地形地势对其气候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峨眉山气候植被垂直分异表面

峨眉山气候植被垂直分异表面

峨眉山气候、植被垂直分异概况一、实习目的:1、通过野外综合实习,了解我国西南地区的地质地貌特征、喀斯特地貌类型、水文气候特征、干热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类型以及气候土壤植被垂直分异等内容,夯实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以后的课堂教学积累素材;2、立足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观察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野外综合实习,初步掌握野外综合考察的方法和技巧。

二、实习单位与实习时间、地点1、实习单位: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实习时间:2012年4月6日——2012年4月15日;3、实习地域:(1)重庆北碚-云南昆明段铁路沿线(2)云南昆明市区(3)云南九乡溶洞(4)云南石林喀斯特地貌区(5)云南西山滇池(6)云南昆明民族村(7)金沙江干热河谷区(8)四川省峨眉山风景区(9)峨眉山-重庆段四川盆地地形区三、地理综合实习过程概述整个地理综合实习为期10天,围绕中国西南地区自然和人文特征展开,主要集中在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地区,重点考察云南喀斯特地貌、金沙江干热河谷、峨眉山气候植被的垂直地带性等内容。

具体时间安排、地点和任务如下:重庆北碚-菜园坝火车站-云南昆明4月6日观察北碚-重庆嘉陵江段河谷地貌、重庆-梁凤英段地形地貌、乡村聚落的分布特征、交通建设和布局情况等滇东高原-云南昆明4月7日云贵高原坝子地形、红壤、植被特征等,云南饮食等人文文化云南九乡溶洞、云南石林4月8日溶洞和地下河、田埂、石笋、石钟乳等的成因,路南石林的概况、成因和特征,喀斯特岩溶地貌的形成原因云南西山滇池国家重点风景区4月9日西山滇池的植被类型、云南滇池的概况和主要问题以及治理措施云南民族村4月10日云南少数民族概况以及各少数民族人文风俗情况金沙江干热河谷区4月11日干热河谷区的成因、特点和灾害、农业生产方式和制约因素等四川峨眉山山麓地区4月12日峨眉山佛教文化、山麓地区植被类型和特征四川峨眉山山麓-金顶-洗象池地段4月13日峨眉山佛教文化、地质地形概况、气候植被垂直地带性特征四川峨眉山洗象池-山麓地段4月14日峨眉山佛教文化、地质地形概况、气候植被垂直地带性特征峨眉山-重庆北碚4月15日四川盆地地形区内的地形地貌、河流与人类活动概况四、峨眉山垂直分异概述1.峨眉山概况峨眉山(103.48°E,29.59°N)位于中国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在四川盆地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北距四川省省会成都约 160 km,东距历史文化名城乐山约30km,坐落于峨眉山市西南7km处,主峰为金顶。

峨眉山自然概况

峨眉山自然概况

峨眉山自然概况地质地貌特征:地质学上峨眉山被称为“峨眉断块带”,是一座悬崖峭壁众多的背斜断块山,西部隶属峨眉一瓦山断块带。

峨眉山主要的地质构造包括3大褶皱和6大断层:即峨眉山背斜、桂花场向斜和牛背山背斜以及峨眉山断层、观心庵断层、万年寺断层、初殿断层、牛背山断层和大峨寺断层。

峨眉山区地层出露较全,缺失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炭系,总厚度达7 000多米。

其中,晚元古代一三叠纪中期主要为海相沉积,三叠纪晚期为海陆过渡相沉积,侏罗纪一古近纪早期为河湖相沉积,古近纪晚期至新近纪为冲积层、洪积层和冰川沉积等。

该区地层保留了典型的沉积相标志和大量的古生物化石,为研究沉积相、复原古环境和进行全球生物地层学及生物地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地史学资料。

峨眉山地区在晚元古代(距今8.7~6.0亿年)是一片汪洋大海,海底沉积了厚达1258m的碳酸盐岩,即现在出露于洪椿坪至九老洞一带的白云岩,含藻类化石。

晋宁期末(距今10~8.5亿年)的地质构造运动——晋宁运动使峨眉山地区褶皱回返为一个低平的地台区,同时,大量的花岗岩岩浆侵入地壳,形成了峨眉山的基底岩系和背斜的核心部分,即今天出露于石笋沟、洪椿坪、牛心寺和张沟一带的峨眉山花岗岩。

寒武纪时期(距今5.4~4.9亿年),峨眉山地区地壳缓慢沉降,但升降运动不明显,沉积了砂岩、页岩和碳酸盐为主的白云岩,出露于遇仙寺、九岗子和洗象池一带,构成峨眉山背斜的两翼,含丰富的化石。

奥陶纪早期(距今4.8~4.7亿年),峨眉山地区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地壳上升,首次成为陆地,残余地层主要为石英砂岩、泥岩、页岩、白云质灰岩和泥质粉砂岩等,构成峨眉山背斜的两翼,分布于阎王坡和大乘寺等地,含丰富的三叶虫化石。

此后,峨眉山地区处在长达近2亿年的剥蚀之中,导致在地层剖面中缺失了中奥陶世至石炭纪的地层,二叠纪地层不整合地覆盖在早奥陶世的地层之上。

早二叠世中期(距今2.9~2.7亿年),华南板块发生了地史中最大的海浸,使晚古生代以来一直遭受剥蚀的扬子古陆沉陷为上扬子浅海,峨眉山地区又沦为海底,沉积形成了厚度为400~500m 的碳酸盐岩,为现代峨眉山的悬岩和灵洞等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例如雷洞坪千米悬岩和七十二洞。

峨眉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峨眉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峨眉山实习报告2006年11月17日星期五下午 06:28峨眉山实习报告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

主峰为金顶。

最高峰万佛项,海拔3099m。

相对高差近2600m.面积154km2,外围保护区域面积为469km2。

生物土壤气候垂直带明显,佛教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厚,构成了峨眉山“雄、秀、神、奇”的特色,素有“植物王国”、“地质博物馆”、“佛国仙山”之称,并有“峨眉天下秀”之赞誉。

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1、雄秀神奇的自然景观峨眉山在成都平原西部边缘拔地而起,主峰金顶绝壁凌空,高插云霄,巍然屹立。

登临其间,可西眺皑皑雪峰,东欧莽莽平川,气势雄而景观奇,有云海、日出、佛光、圣灯四大奇观。

中部群山峰峦迭峰,含烟凝翠,飞瀑流泉,鸟语花香,草木茂而风光秀。

植被垂直带谱明显,由山麓至顶可经历亚热带至寒带的气候和观赏多种带谱的植物景观。

雄伟的山体景观与秀丽的植物景观以及神奇的气象景观有机地融合,在中国名山中实属罕见。

2、地质、地貌中国地质史上中生代末期的燕山运动莫定了峨眉山地质构造的轮廓,新构造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及其伴随的青藏高原的强烈抬升造就了雄秀壮丽的峨眉山的现代地貌。

峨眉山的地层从前寒武纪(中国通称震旦纪)以来,除缺失中、晚宴陶世、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沉积外,其余各时代地层均有沉积。

其中保留了典型的沉积相标志和大量生物化石,为研究沉积相,复原古环境,进行全球生物地层学及生物地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地史资料。

峨眉山麦地坪剖面对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的研究碳酸盐台地沉积相的研究中、卞三叠统龙门洞剖面对潮坪沉积相的研究;晚二叠世基性岩浆喷溢的峨眉山玄武岩对大陆裂谷作用,上地慢深部过程,岩石圈演化等方面的研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已成为中外学者进行地学科研的基地。

峨眉山的现代地貌,是新构造期地壳抬升与地表夷平两个相反方向作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浅析峨眉山垂直地带分布

浅析峨眉山垂直地带分布

浅析峨眉山垂直地带分布摘要:峨眉山层峦叠嶂、山势雄伟,景色秀丽,气象万千,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喻。

3000多米的海拔高度使峨眉山的垂直地带分布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在土壤、植被,还是气候变化方面都可以看到完整的、逐级变化的自然垂直地带景观。

关键词:峨眉山、垂直地带性、土壤、植被、气候一、峨眉山简介峨眉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境内,在四川盆地西南部。

东经103°20',北纬29°30',是四川盆地西南端邓蛛山的一大余脉,由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和四峨山组成。

人们所说的峨眉山通常指的是其中最高大的、最秀丽的大峨山。

千百年来峨眉山就以它的秀丽的风姿和古老的佛教圣迹誉名中外,被人们称为我国“五岳四山之首”、“高出五岳秀甲九州。

”峨眉山处于我国地势一、二阶梯的过渡地带,海拔3000米左右,为典型的褶皱断块山。

山体受构造控制,南北走向,山形巍峨雄伟,山中切割破碎。

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

它是著名的佛教名山和旅游胜地,有“峨眉天下秀”之称。

它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1982年,峨眉山以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1996年12月6日,峨眉山—乐山大佛作为一项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7年,峨眉山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

二、垂直地带性分析(一)气候垂直地带性1、气候概况2、气候特点峨眉山山区云雾多,日照少,雨量充沛。

平原部分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一月平均气温约6.9度,七月平均气温26.1度;因峨眉山海拔较高而坡度较大,气候带垂直分布明显,海拔1500米~2100米属暖温带气候;海拔2100米~2500米属中温带气候;海拔2500米以上属亚寒带气候。

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约有半年为冰雪覆盖,时间为10月到次年4月。

3、气温变化以一月份和七月份气温变化为例,如表2.4、峨眉山垂直气候带根据气候要素的垂直分异特点和规律,参照自然植被和土壤,可将峨眉山东坡划分为四个垂直气候带:(1)山地常绿阔叶林气候带,海拔高度<1800m,气候特点冬暖夏热,降水较多。

峨嵋山概况

峨嵋山概况

峨眉山植物种类
• 桫椤
峨眉山最古老的蕨类植物, 别名树蕨,属蕨类植物门、桫 椤科植物,是距今约1.8亿多年 前中生代侏罗纪留唯一幸存的 木本蕨类。桫椤树型奇特,树 干古朴雄浑,粗圆,直立,高 1~3米。叶顶生,叶柄和叶轴 粗壮,呈深棕色,被有密刺; 叶顶硕大,纸质,三回羽状复 叶,长30~50厘米,羽片长短 圆形,小羽片线状披针形,先 端长而渐尖,背面疏生泡状小 鳞片,叶脉分叉。多散生于海 拔600米左右的伏虎寺一带的沟 边谷畔,或阴湿密林下。
水青树
乔木 高可达40m, 胸径达1.5落叶m,全株无毛; 树皮灰褐色灰棕色而略带红色,老时片状脱 落;长枝顶生,细长而下垂,幼时暗红褐色; 短枝侧生,距状,基部有叠生环状的叶痕和 芽鳞痕。叶纸质、卵状心形、宽卵形或卵状 椭圆形,长7—10(15)cm,宽4—8(11) 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边缘具细锯齿, 齿端具腺点,两面无毛,背面略被白霜,基 出掌状脉5—7,近边缘形成不明显的网络; 叶柄长2—3cm。穗状花序多花,下垂,长 10—15cm,着生于短枝顶端,与叶对生或互 生;花小,黄绿色, 直径1—2mm,无梗, 常4朵成一簇;花被片4,卵圆形,长1— 1.5mm,覆瓦状排列;雄蕊与花被片对生, 长约为其的2倍;花药卵珠形,纵残裂;心皮 4枚,沿腹缝合生,通常有胚珠4枚生于腹缝 线上,成侧膜胎座状;花柱4,直立,后因子 房偏向一侧生长而变为侧生,果时变为基生。 蓇葖果长椭圆形,长3—5mm,棕色,沿背 缝开裂。种子4—6,条形,长2—3mm,具 有油质的胚乳及细小的胚。花期6—7月,果 期(8)9—10月。
五味子
• 五味子是多年生落叶藤本,属木
兰科,可作药用,植株可供观赏。 幼枝红褐色,老枝灰褐色,稍有 棱角。叶柄长2-4.5cm;叶互生, 膜质;叶片倒卵形或卵状椭圆形, 长5-10cm,宽3-5cm,先端急尖 或渐失,基部楔形,边缘有腺状 细齿,上面光滑无毛,下面叶脉 上幼时有短柔毛。花多为单性, 雌雄异株,稀同株,花单生或丛 生叶腋,乳白色或粉红色,花被 6-7片;雄蕊通常5枚,花药聚生 于圆柱状花托的顶端,药室外侧 向开裂;雌蕊群椭圆形,离生心 皮17-40,花后花托渐伸长为穗状, 长3-10cm。小浆果球形,成熟时 红色。种子1-2,肾形,淡褐色有 光泽。花期5-6月,果期8-9月。

峨眉山之气候

峨眉山之气候

峨眉山之气候峨眉山之气候简介海拔1500米以下属亚热带;海拔1500-2100米属暖湿带;海拔2100-2500米属中湿带;海拔2500米以上属亚寒带,以上是峨眉山区划分的4个垂直气候带。

峨眉山总的说来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区域,其气候除受辐射、大气环流和地形地势三大因子的制约外,地形地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峨眉山在“峨眉平原”的西南尽头陡然屹立,座西向东,南北走向,西面为二、三十度的缓冲斜坡与西部群山接壤,东西为陡峭的摄身岩、面对三江平原,金顶、千佛顶、万佛顶三大主峰海拔3000余米,高出峨眉区域2600余米,在城区西南角形成一道高大的天然屏障,阻止了海洋暖湿气流的长驱直入,加之地形条件和地理环境对降水系统发生发展和移动的影响,造成整个山区云雾多,日照少,雨量充沛的气候特点,与西边的小凉山等地区构成名扬四方的“华西雨屏”。

同时使气候要素的分配亦呈现出显著差别,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具有从亚热带至亚寒带系统谱的气候整体。

从气象资料及整个峨眉山动植物的分布,都可表明这一山地垂直气候特点。

气候要素根据多年资料统计分析,整个峨眉山区可略划分为4个垂直气候带:海拔1500米以下属亚热带气候;海拔1500~2100米属暖温带气候;海拔2100~2500米属中温带气候;海拔2500米以上属亚寒带气候。

气温峨眉市区居峨眉山麓,年平均气温为17.2度;海拔上升到550米,气温为16.6度;800米为15.3度;1000米为14.2度;1200米为13.1度;1600米为10.9度;2200米为7.6度;上升到3000米的山顶时,气温仅为3.0度。

山顶和城区两地相对高差2600余米,温差14.0度。

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约下降0.5~0.6度。

峨眉山因受季风环流影响,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甚为急骤。

峨眉市区最冷月是1月,月平均气温4.3度,极端最低气温是零下4.44度(1975年12月15日);最热月是7月,月平均气温为26.1度,极端最高气温38.3度(1953年8月18日)。

浅析峨眉山垂直地带分布

浅析峨眉山垂直地带分布

浅析峨眉山垂直地带分布摘要:峨眉山层峦叠嶂、山势雄伟,景色秀丽,气象万千,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喻。

3000多米的海拔高度使峨眉山的垂直地带分布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在土壤、植被,还是气候变化方面都可以看到完整的、逐级变化的自然垂直地带景观。

关键词:峨眉山、垂直地带性、土壤、植被、气候一、峨眉山简介峨眉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境内,在四川盆地西南部。

东经103°20',北纬29°30',是四川盆地西南端邓蛛山的一大余脉,由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和四峨山组成。

人们所说的峨眉山通常指的是其中最高大的、最秀丽的大峨山。

千百年来峨眉山就以它的秀丽的风姿和古老的佛教圣迹誉名中外,被人们称为我国“五岳四山之首”、“高出五岳秀甲九州。

”峨眉山处于我国地势一、二阶梯的过渡地带,海拔3000米左右,为典型的褶皱断块山。

山体受构造控制,南北走向,山形巍峨雄伟,山中切割破碎。

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

它是著名的佛教名山和旅游胜地,有“峨眉天下秀”之称。

它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1982年,峨眉山以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1996年12月6日,峨眉山—乐山大佛作为一项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7年,峨眉山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

二、垂直地带性分析(一)气候垂直地带性1、气候概况2、气候特点峨眉山山区云雾多,日照少,雨量充沛。

平原部分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一月平均气温约6.9度,七月平均气温26.1度;因峨眉山海拔较高而坡度较大,气候带垂直分布明显,海拔1500米~2100米属暖温带气候;海拔2100米~2500米属中温带气候;海拔2500米以上属亚寒带气候。

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约有半年为冰雪覆盖,时间为10月到次年4月。

3、气温变化以一月份和七月份气温变化为例,如表2.4、峨眉山垂直气候带根据气候要素的垂直分异特点和规律,参照自然植被和土壤,可将峨眉山东坡划分为四个垂直气候带:(1)山地常绿阔叶林气候带,海拔高度<1800m,气候特点冬暖夏热,降水较多。

峨眉山市地理环境

峨眉山市地理环境

峨眉山市地理环境
峨眉山市位于四川省乐山市下辖,是一座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独特地理环境的城市。

峨眉山市地理环境优越,地处川西高原,境内多山丘陵,气候宜人,四季分明。

下面将从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系分布等方面介绍峨眉山市的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峨眉山市地势起伏较大,山地和丘陵地带居多。

境内最著名的地理地标当属峨眉山,属于四川盆地边缘地区。

除了峨眉山外,市内还有许多山峦连绵起伏,河谷地带交错分布,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

这些山地和丘陵为峨眉山市增添了壮丽的自然风光。

气候特点
峨眉山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凉爽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春秋两季气候宜人,是旅游的最佳季节。

气候条件为峨眉山市的自然生态环境提供了良好基础,也为当地的农业生产和风景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水系分布
峨眉山市的水系分布广泛,境内有多条河流穿行而过。

其中最重要的河流有峨眉河、青衣江等。

这些河流在市区交汇成网,为当地的灌溉、水运等提供了便利,也为周边的生态系统形成了重要的支撑。

总体来说,峨眉山市地理环境独特丰富,山水相间,气候宜人,为当地的发展和生活带来了诸多机遇和挑战。

最新 峨眉山风景区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地学价值-精品

最新 峨眉山风景区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地学价值-精品

峨眉山风景区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地学价值峨眉山地质遗迹的科学研究在古生物与地层学、构造学等地学方面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下面是小编搜集的一篇关于峨眉山风景区地质构造特征探究的,欢迎阅读参考。

1、引言地质遗迹是在地球形成、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受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遗留下的自然产物,它不仅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十分珍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1].峨眉山与乐山大佛在1996年被列入自然与遗产名录,是自然和文化的双重遗产[2].它保存着超过4亿年的沉积记录,记录超过8亿年的地质历史,又受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影响,因此不仅有震旦-寒武系界限国际层型参考剖面等典型的地质剖面景观,又有峨眉断块山、五显岗、河流深切峡谷等多样的现代地貌景观。

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完成的1∶20万填图初步揭示了峨眉山地区的地层及构造特征[3],这期间对峨眉山及邻区典型地层剖面进行详细的古生物、古环境方面的研究[4~7].在峨眉山自然(地质)遗产方面,前人的研究多集中在自然遗产的可持续化发展等方面[2,8],这些研究一方面未对峨眉山地质遗迹资源体系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另一方面并没有有机地将地质遗迹与峨眉山地区的地质构造进行整体研究分析,探讨地质遗迹研究的科学意义。

为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野外考察,分析峨眉山风景区地质构造特征,整体评价研究区地质遗迹资源体系,并简要分析地质遗迹研究在地学方面的科学意义。

2、峨眉山区域地质背景峨眉山地处扬子板块西缘,按大地构造属性划分,归属为上扬子陆块川中前陆盆地,为典型的断块山[9].以北东走向的峨眉山断层、北西走向的丰都庙断层为界,将峨眉山地区分为3个一级断块,西侧为峨眉山断块,南东侧为二峨山断块,东侧为峨眉平原断块。

峨眉山断块整体是一个大背斜---峨眉山背斜,轴向走向近南北,核部在张沟-洪椿坪一带,出露震旦系地层及晋宁期花岗岩。

峨眉山背斜受到后期的改造,形成三侧由断层围限的钝锥形断块山,北侧以左旋走滑断层麻坝子-万年寺-大峨山断层为界,南侧以右旋走滑-峨眉山断层为界,东侧以报国寺-伏虎寺逆冲断层系列为界。

峨眉山的地质成因

峨眉山的地质成因

峨眉山的地质成因峨眉山雄镇于成都平原西南隅,具体位置29º26ˊn 103º26ˊe。

山林拔地而起,峰峦重叠,高插入云。

千百年来,就以它雄、秀、险、奇的风姿著称于世。

山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地貌景观及典型的地质特征。

一.地质部分(一)地层峨眉山区地层出露较全,在全世界出露的13个系的地层中,除缺失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炭系外,其余10个系均有出露。

总厚度达7490.32米。

其中,震旦系上统——三叠系中统主要为海相沉积;三叠系上统为海陆过渡相;侏罗系一—下第三系为河湖相;上第三系-——第四系为冲积层、洪积层及冰川沉积。

前震旦系峨眉山岗岩、埋藏在峨眉山背斜核部,由于断层的抬升和流水的切割才零星出露地表,主要分布在张沟两侧谷坡上及黑龙江、白龙江深谷中。

岩性特征:灰白色、浅灰色及肉红色,中至细粒结构(一线天一带)和中粗粒似班状结构(张沟)。

岩体出露部位为边缘相和过渡相。

震旦系峨眉山缺失下统及上统下部列古六组。

上统观音岩组直接不整合于晋宁期峨眉山花岗岩岩体之上。

峨眉山花岗岩出露于石笋沟、洪椿坪、牛心寺、张沟等地,构成峨眉山背斜核部,其岩体剥蚀较浅,仅出露了边缘相和过渡相。

(1)喇叭岩组(zbl)下部浅灰色砂岩夹薄层不纯白云岩,底部有一层含细砾石英岩(不稳定),上部为灰至深灰色薄至中层泥至白云岩,顶部夹黑色碳质页岩,厚47.5米。

(2)洪椿坪(zbh)为浅灰色薄层微晶白岩,局部夹硅质条带,含丰富的藻类化石,与下伏喇叭岗组及上伏麦地坪组呈整合接触。

寒武系发育完整,与震旦系连续沉积,为中国有代表性的著名剖面之一。

分布与震旦系大体一致,并展布于遇仙寺、九岗子、洗象池一带,构成峨眉山背斜两翼。

其东翼受构造影响,地层残缺。

与下伏震旦系整合接触,分下、中、中上统。

(1)麦地坪组(Є 1m)为浅灰至深灰色中厚层状微晶白云岩,中夹有硅质岩,硅质条带及磷块岩,是本区最主要的含磷矿层位。

(2)九老洞组(Є 1j)底部为一层黑色、灰色炭质页岩及粉砂岩,其上为灰、深灰、黄灰色等薄至中厚层泥质粉砂岩,顶部为灰色页岩。

峨眉山自然概况_土壤特征

峨眉山自然概况_土壤特征

峨眉山自然概况
土壤特征:峨眉山地质构造复杂,雨量充沛,河流纵横,生物气候植被垂直变化突出,成土母质变化多样,区内土壤的发展变化亦具有明显的山地垂直带谱的特征。

主要存在六大类型的土壤:即黄壤、紫色土、石灰土、黄棕壤、暗棕壤和灰化土。

土壤在形成过程中,具有以下共同特点:(1)海拔1000米以下,坡陡谷窄,降水充沛,土壤淋溶作用较强,山地土壤盐基高度不饱和,致土壤均呈酸性反应;(2)土壤的成土母质受坡积物、洪积物等的影响,尚有埋藏土壤,具有明显的粗骨性,夹有大量的砾石,土层浅薄;(3)由于局部地形变化,引起局部小气候和植被类型的变化,土壤分布的形状常不规则,有块状或波浪状等。

如暗棕壤与灰化土带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块状分布特点。

峨眉山土壤的垂直差异,决定了峨眉山土壤垂直分布规律既有地带性,又有局部特有性。

按照地带性规律,从海拔890米直至绝顶分布规律大致如下:(1)海拔890~1 700米,也就是牛心寺——万年寺——茶棚子上——仙峰寺地带,主要为山地黄壤;(2)海拔1 700~2 200米,也就是洗象池上——罗汉坡地带,为山地黄棕壤;(3)海拔2 200~2 900米,也就是至梳妆台附近,为山地暗棕壤;(4)海拔2 900米至绝顶,为山地暗棕壤和灰化土。

按照非地带性规律,峨眉平原至万年寺以下低山丘陵区,主要是紫色土,黄泥土。

同时在海拔800~1 250米之间,局部地方还存在着零星的黄色石灰土和黑色石灰土。

峨眉山自然带垂直变化

峨眉山自然带垂直变化

峨眉山垂直自然带变化摘要:峨眉是我国著名景点,海拔3099米。

由于海拔较高其气候、土壤、植被在垂直方向上表现出较完整的垂直分异规律,地质岩石自下而上也表现出显著变化。

本片论文主要是从以上四个方面阐述峨眉山的垂直自然带变化。

关键词:峨眉山、气候、土壤、植被、岩石一、峨眉山简介:峨眉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境内,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

地势陡峭,风景秀丽,有“秀甲天下”之美誉。

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气候多样,植被丰富,共有3000多种植物,其中包括世界上稀有的树种。

山路沿途有较多猴群,常结队向游人讨食,胜为峨眉一大特色。

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作为普贤菩萨的道场,主要崇奉普贤大士,有寺庙约26座,重要的有八大寺庙,佛事频繁。

1996年12月6日,峨眉山—乐山大佛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峨眉山气候垂直分异峨眉山基带属于中亚热带季风型湿润气候。

山前平原海拔44 7米,有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降水充沛、空气湿润、日照少、风力弱、少雾的特点。

山顶海拔高度达3099米,气候迥异,属山地寒温带湿润气候。

具有冬季严寒、严冬时间长,降水量甚多、终年潮湿多雾、日照较多,风力强劲等特点,山顶山麓气候悬殊【1】。

气温的垂直分异一月平均气温约6.9度,七月平均气温26.1度;因峨眉山海拔较高而坡度较大,气候带垂直分布明显,海拔1500米~2100米属暖温带气候;海拔2100米~2500米属中温带气候;海拔2500米以上属亚寒带气候。

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约有半年为冰雪覆盖,时间为10月到次年4月。

峨眉景区随海拔高度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气候特征。

清音阁以下为低山区,植被葱郁、风爽泉清,气温与平原无大差异。

清音阁至洗象池为中山区,气温已较山下平原低4℃-5℃。

洗象池至金顶为高山区,人行云中,风寒雨骤,气温比山下报国寺等处低约10℃左右。

峨眉山东坡垂直自然带

峨眉山东坡垂直自然带

峨眉山东坡垂直自然带黎昌谷(重庆师范学院地理系)提要: 峨眉山东坡高差约2600米,水平距离仅5公里,而自然带谱垂直分异明显。

据此分出四个垂直自然带t 1..山地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黄壤带(海拔500--1800米)f II-山地北亚热带常绿阀叶与落叶蛹叶混交林黄棕壤带(1800--2200米)I mm.山地中温带针叶与落叶阔时混交林暗棕壤带(2200--2600米),lV.山地寒温带什叶林获化土带.(2600--3099米)。

关键词峨眉山东坡垂直自然带自然带谱垂直分异峨眉山距离蛾眉山市市区西南约l6公里,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包括太峨山、二峨山、三峨山和四峨山。

现涉及最雄伟的大峨山(北纬29。

31 ,东经1 03 20 ),山体近南北向,长20公里,宽5公里,面积50平方公里{主蜂万佛顶海拔3099米,千佛顶海拔3045 米,金顶海拔3077米。

峨眉山属背斜褶皱断块中山”,是一座丰富多采的自然博物馆。

蛾眉山东坡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是研究亚热带山地的理想场所。

一、气候的垂直分异峨眉山矗立于成都平原西南边缘,山麓至山顶水平距离近5公里,高差约2600米,气势雄伟,素有“峨眉高出西极天”之称。

峨眉山东坡气候垂直分异明显,尤以气温和降水的垂直分异更为突出。

(一)气温的垂直分异l95l—l980年峨眉站(海拔米)和金顶站(海拔304 7米)的气温如附表。

附表峨眉山东坡气温”( ℃)站名一月低温平均最低温极端最低温7月均温平均最高温极端最高温平均温≥10℃积温峨眉7.7 14.2 -7.2 26.4 21.1 39.6 17.2 5490.3 金顶-6.0 -9.7 -20.9 11.8 15.5 23.4 3.1 560.7 两站相距近l6公里,而高整较大,山麓和山顶的气温差异也随之显着。

据推算.峨眉山东坡气温垂直变化随季节而异。

5月气温垂直递减率0.60℃/l00米,为一年中最大的;这因春夏之交,山前平原增温迅速,而山顶融雪耗热,并易与自由大气交换调节之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峨眉山垂直地带性特点及其成因分析1.峨眉山概述位置概述峨眉山(°E,°N)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境内,在四川盆地西南部,西距峨眉山市7公里,东距乐山市37公里。

景区面积154 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佛教圣地华藏寺所在地金顶(米)为峨眉山旅游的最高点。

地势陡峭,风景秀丽,有“秀甲天下”之美誉。

气象气候概述峨眉山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陡然高出的峨眉山主峰,阻挡东南面来的潮湿、温暖气流的长驱直入,使峨眉山区常年多雨、多雾、少日照,常年笼罩在烟云雾霭之中。

平原部分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一月平均气温约度,七月平均气温度;因峨眉山在峨眉平原拔地而起,气候垂直分布明显,可分为四个垂直气候带,温差大,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誉。

据30年气候调查资料,峨眉山年平均降水量为1922mm,年平均相对湿度85%,年平均降雪天数为83天,年平均有雾日为天,年平均日照山麓为951.8小时,山顶为1398.1小时。

年平均雾湘139.4天,雨湘141.3天,这在同一纬度的自然环境中是极为罕见的“玉树琼花”的奇观。

山顶和山麓温差较大,大约相差14℃,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度。

峨眉城区最冷在1月,月平均气温度,最低气温为零下4度左右。

峨眉山顶月平均气温从11月到下年3月都在零下,最冷月1月,为零下6度,最低气温为零下20度左右。

7月平均气温为度,最高气温为20度左右。

峨眉山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约有半年时间为冰雪覆盖,一般是10月到次年的4月,峨眉山都是白雪皑皑的,没有四季之分,只有冬春之别。

植被概述峨眉山优越的自然条件,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上保存完好的森林植被,为各种植物的生存繁衍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峨眉山154平方公里的“绿岛”中,珍藏着丰富的植物物种资源,分布着高等植物280科,3700余种,约占中国植物物种总数的1/10以上,占四川植物物种总数的1/3。

其中包括苔藓植物70科196属400余种(含变种、变型等分类单位),蕨类植物45科105属430余种,种子植物165科970属2870余种。

具有完整的亚热带植被类型及垂直带谱,从山麓向上依次为常绿阔叶林、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和暗针叶林,森林覆盖率达87%。

首批被国家列为保护植物的有珙桐、桫椤、银杏、独叶草、连香树、领春木等31种。

第三纪以前延续下来的、保持一定原始形状的古老种类,如木兰、木莲、木犀、含笑、万寿竹、石楠、铁杉、五味子等是与北美相对立的间断分布类群,具有极高的科研和保护价值。

2.峨眉山垂直地带性特点及成因气候的垂直地带性特点及成因峨眉山海拔较高而坡度较大,气候带垂直分布明显,按照水热状况参照自然植被和土壤水分,峨眉山东坡可划分为四个垂直气候带:海拔1500米以下属亚热带气候;海拔1500米~2100米属暖温带气候;海拔2100米~2500米属中温带气候;海拔2500米以上属亚寒带气候。

海拔2500米以上地区,约有半年为冰雪覆盖,时间为10月到次年4月。

以下用具体数值说明:表1.峨眉山山脚、山顶各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低)气温对照表(1951-1980):(单位:°C)注:①年平均温度:°C(山脚);年极值:3°C(山顶)②极端最高温度:山脚°C();山顶°C()③极端最低温度:山脚°C();山顶°C()从气温上看,因峨眉山海拔较高而且坡度也较大,从峨眉山山麓到金顶,气温垂直变化显著,依次可划分为亚热带(海拔1200m以下,年均温度为℃)、温带(海拔1200m-2200m,年平均温度为℃)、亚寒带(海拔2200m-3047m,年平均温度为℃)和寒带(海拔3047m以上,年平均温度为℃)。

与之相对应的气候带垂直分异也较为明显: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1月均温约℃,7月均温26.℃)暖温带气候(海拔1500m-2100m)、中温带气候(海拔2100m-2500m)、亚寒带气候(海拔2 500m以上)其中,海拔2000m以上的地区约有半年被冰雪覆盖,时间为10月到次年4月。

据30年气候调查资料,峨眉山年平均降水量为1922mm,年平均相对湿度85%,年平均降雪天数为83天,年平均有雾日为天。

表2. 峨眉山山脚、山顶各月雨量对照表(1951-1980):(单位mm)从降雨上看,峨眉山与临近地区相比,雨量多得多,这主要得益于山地对气流的抬升作用形成的地形雨。

峨眉山降水集中在夏季(6-9月),年降水量1922mm。

从湿度上看,峨眉山平均湿度在86%,个别月份达到93%,而峨眉城区为80%。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峨眉山山体高大,使空气在不同高度凝结成云雾,使其空气湿度大大增加。

从日照上看,峨眉山年平均日照山麓为951.8小时,山顶为1398.1小时。

注:以上资料来源于峨眉山地质博物馆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及成因土壤的垂直地带性特点峨眉山的土壤,因成土母质多样,土壤类型各异,垂直分带明显。

主要土壤类型为:黄壤、山地黄壤、黄棕壤、山地暗棕壤及亚高山灰化土。

峨眉山土壤的垂直差异,决定了峨眉山土壤垂直分布规律既有地带性,又有局部特有性。

按照地带性规律,从海拔890米直至绝顶分布规律大致如下:①海拔890~1 700米,也就是牛心寺——万年寺——茶棚子上——仙峰寺地带,主要为山地黄壤;②海拔1 700~2 200米,也就是洗象池上——罗汉坡地带,为山地黄棕壤;③海拔2 200~2 900米,也就是至梳妆台附近,为山地暗棕壤;海拔2 900米至绝顶,为山地暗棕壤和灰化土。

按照非地带性规律,峨眉平原至万年寺以下低山丘陵区,主要是紫色土,黄泥土。

同时在海拔800~1 250米之间,局部地方还存在着零星的黄色石灰土和黑色石灰土。

峨眉山土壤垂直地带性成因峨眉山区各种山地土壤类型是峨眉山特定为生态环境下形成的产物。

成土过程的复杂性和土壤类型的多样性,是山区成土环境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决定的。

因此,峨眉山土壤发生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处于密切联系状态。

峨眉山是盆周边缘山地,山地气候特征显著。

随着地形的抬升,气候类型沿垂直方向不断更替,出现复杂多样的山地气候类型。

峨眉山山麓低山丘陵带,属典型中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全年温暖湿润,降水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雨热同季,有利于常绿阔叶林木的生长。

由山麓向上,气候类型依次更替为山地北亚热带、山地温带、山地寒温带。

从山麓到山顶水平距离仅18km左右,高差悬殊达2600m:左右地形的急剧变化引起各气候因子明显地垂直变化。

气候因子的垂直变化,影响土壤水热状况的再分配,从而影响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的垂直分布规律显著。

植被的垂直地带性特点及成因植被的垂直地带性特征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正属雨屏区,山麓年降雨量毫米。

山地最高点海拔为3099米。

由于海拔高,植被垂直分布现象明显,由上到下植被垂直分布规律为:①1600米以下:为偏湿性常绿阔叶林。

该类型建群种以樟科的桢楠、壳斗科的小叶青冈、交让木科的交让木等为主,种类极其丰富。

特别在900米以下的沟谷,因水热条件优越,则多榕属、梧桐科、木本蕨类—桫椤等热带的成分。

②1600—1800米:为偏干性常绿阔叶林。

该类型建群种以较耐寒的壳斗科的峨眉栲、全苞石砾为主。

③1800—2100米: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群落外貌为深绿和鲜绿混杂。

常绿树种以峨眉栲、全苞石砾为主;落叶树以鹅耳枥、桦木为主外,特别引人注意的是具有大量珙桐、莲香、水青树、领春木等残遗植物。

④2100—2500米:山地针阔混交林。

该群落落叶树种以鹅耳枥、桦木为主。

针叶树则以峨眉冷杉占绝对优势,另有铁杉。

林下多方竹、箭竹、杜鹃等下木。

⑤2500米以上:为亚高山针叶林。

针叶树为峨眉冷杉,林下多箭竹。

但此类型在山顶部全遭破坏,目前大面积分布的是次生的以箭竹为主的亚高山草甸。

峨眉山植被山地垂直带谱如下:植被垂直地带性成因峨眉山地形复杂。

峨眉山山势高耸。

孤峰突起。

最高峰万佛顶海拔米。

相对海拔2658 米。

山体坡度大,一般在40°以上,悬岩绝壁,峡谷急流很多。

峨眉山气候垂直分异显著。

峨眉山高耸的地势,对南来的气流有抬升作用,使峨眉山温度、雨量、湿度垂直差异明显,与临近地区较颇为特殊。

首先,从温度来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年较差越小,山麓地带的峨眉县年平均气温℃,而山顶的金顶年平均气温℃,山麓年较差℃,山顶则为18℃,第二,以雨量来看,峨眉山与临近地区相比,雨量多的多,这主要是因为山地对气流抬升作用产生一定数量的地形雨而致,峨眉山年降水量,峨眉县,两地相差366mm。

降水大部分集中于夏季。

第三,从湿度来看,峨眉山平均湿度为86%,个别月份达93%。

而峨眉县城为80%。

主要因峨眉山山体高大,使空气在不同高度凝结成云雾,峨眉山终年在云雾笼罩之中总之,峨眉山由于山势高,使其气候要素从山麓到山顶有显著差异,出现了不同的气候类型,这是致使峨眉山植被垂直分带的主要原因。

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缺失峨眉山的植物垂直分布中缺少落叶阔叶林这个带。

一般亚热带山地均有此现象,原因是:一方面在亚热带山地一定高度上缺乏水平地带落叶阔叶林所需的气候条件,如在山地一定高度上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夏季温度不够;另外由于山地复杂的地形,往往使喜暖的植物沿沟谷上升,耐寒的植物沿山脊下降,极易将此带叉掉。

不仅如此,在洗象池上不部还可以看到冷杉与石砾生长在一起,而且冷杉林下可见到樟科植物,这都说明了峨眉山的植被垂直分布特点上均深刻地打上了亚热带地带性的烙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