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应用 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设计等高线地形图

高中地理教案设计等高线地形图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阅读"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等高线绘法示意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使学生明确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等高线概念;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构成和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线间高程,疏密程度,延伸方向的判读、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形图的能力.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情感目标:通过填、绘、用地图的实践活动和小组的讨论,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图的空间概念,使学生懂得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有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习了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初步具备较系统的地图知识。
为下一章各大洲地形的基本特征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首先说明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
如何在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引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而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和等深线的概念又是辨认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基础。
教材首先以图示的形式"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说明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由于起点不同,有海拔和相对高度两种高度值,但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
关于等高线地形图这部分教材内容,是将立体图形转换成平面图形,内容抽象,比较难掌握。
教材主要用图来阐述,"等高线绘法示意图"既有直观的山体,也有经过等高线的分割后,把等高线投影在水平面转换成的等高线地形图,非常形象、生动,很好的起到了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概括。
此图的优点还在于注重转换的过程,,学生可以清晰把这幅图的转换分为几步,并通过对比分析山体和平面地形图的特征,从而找到在等高线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方法。
紧接着教材用"想一想""等高线陡坡和缓坡示意进一步强化等高线图的空间概念,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等高线密坡陡;等高线稀疏坡缓。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1. 引言1.1 背景介绍等高线地形图是一种用等高线表示地形高度的地图,是地形图的一种。
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等高线地形图已经成为地图制图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可以直观地展示地形的起伏和坡度,为地理空间分析和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背景介绍部分主要介绍等高线地形图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其在地理学、测绘学和地质学等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等高线地形图的背景介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它的概念和意义,为后续的教学内容打下基础。
1.2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探究等高线地形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领域。
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信息处理能力,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希望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知识,拓展他们的地理思维,培养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地理基础。
2. 正文2.1 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等高线地形图是一种用等高线表示地形高度的地图,是地形图的一种。
它是通过连接同一高度的点所组成的曲线来描绘地形地貌的一种方法。
等高线地形图可以清晰地展示地形的起伏和坡度,帮助人们更直观地理解地形特征。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的间距代表着地形的相对陡峭程度,密集的等高线表示陡峭的坡地,而稀疏的等高线则表示较为平坦的地形。
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源自19世纪初由法国地质学家Gaspard de Prony等提出的等高线法,是当时地形测量和地图制图的重要方法。
而今,在现代地图制图中,等高线地形图仍然被广泛使用,并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卫星遥感技术的支持下得到了更精确和高效的制作和应用。
通过等高线地形图,人们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地形地貌的分布特征,为地质勘测、城市规划、环境评估等领域提供重要参考。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教学设计

请同学们讨论
请同学回答找出原因。
结论:凸坡(上疏下密)--不可视
凹坡(上密下疏)--可视
(5分钟)
案例分析过程,使知识变得鲜活、有趣。
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参与课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加深理解。
本节课的亮点:
1、采用了情境教学和案例,以带学生登山(溪西水库周边的山地)让学生在情境的模拟中快乐学习,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全课以登山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为主线,边走边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探究自己得出结论,而不是老师一,让学生充分思考,从多种角度回答问题,分析问题,并给与鼓励和评价。
2、过程与方法:
全课采用“到溪西水库旅游”的情境进行教学,在情境中穿插主要知识点。采用微课解决“地形剖面图的绘制”问题,让学生全程参与。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尤其是从图表及图表语言当中获得相关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地理现象的兴趣,敏锐察觉周边地理事物的品质,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乡土情感。
重点
等高线图的判读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通视问题
山区线路的选择
难点
等高线图的判读和通视问题
教学方法
探究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多媒体教学法
准备
多媒体、微课视频
主要
教学
过程
主要
教学
过程
主要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用旅游的方式引入: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最近,近郊旅游升温,高二四班的同学在地理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霞浦的水源地----溪西水库,游览霞浦的山水风光。今天我们的目标是图上的最高点,大家快速找出来。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课时3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1.等高线地形图与河流(1)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和疏密判断水系、水文特征判断水系特征①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②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③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脊线);④山谷常有河流发育(山谷线);⑤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等高线在山脊处向低处弯曲判断水文特征①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流速大、水能资源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②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有关;③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洪积扇)(2)判断河流流向、流域面积及水库储水面积判断流向由海拔高处流向低处。
发育于河谷,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判断流域面积根据山脊线作为河流的分水岭,确定河流的流域范围,估算流域面积判断水库储水面积找到最高水位的海拔,根据此海拔等高线围绕的范围,估算其面积思考坡面径流流向与等高线有怎样的关系?答案坡面上的径流流向与等高线垂直并指向海拔低处。
2.等高线地形图与气候判断气候特征气候特征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坡向(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素分析判断气候差异气温差异求出高度差,再用气温垂直递减率0.6 ℃/100 m计算温度差,地势越高气温越低降水差异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光照差异阳坡多于阴坡,同一种植被在阳坡的分布上界高于阴坡3.等高线地形图与人类活动(1)选点点的类型区位要求水库坝址:①选在两侧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出口最窄处,理由是该处筑坝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区容水量大;②应避开喀斯特地貌区、地质断裂带,并考虑移民、生态环境等问题。
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以保证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和库容港口①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②要建在经济发达、腹地广阔的地区。
图中丙处筑港最佳,理由是:丙在海湾内,可避风浪;且等深线较密集,水深;陆上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建港宿营地①应避开河谷、河边,以防暴雨造成的山洪暴发;②避开陡坡、陡崖,以防崩塌、落石造成伤害;③应选在地势较高的缓坡或较平坦的鞍部宿营。
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精讲PPT教案

考点二选线 (1)铁路公路线
理由
一:可以减少修路的工程量和工程难度 和投资, (沿等高线修建,建设周期 短,工程量小,投资少,成本低);
二:地形坡度和缓,道路路面比较平坦, 道路质量好,行车安全,利于车辆行使;
三:不会造成水土流失
例、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小河的流向是_西北_—东;南计划引小河水到 C处,在AC和BC两条线路中,__AC线路较 合理, 原因是:
大高差可能为
A.50m B.55m C.60m D.65m 7.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
计坝高约13 m。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 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A.15m B.40m C.90m D.65m
答案:C C B 解析:本组题考查等高线的判读,地形与
(3)等高线地形图中 河流流速的判断:
等高线密集河流流速快,水能丰富; 等高线稀疏河流流速慢,水运便利.
(4)流域面积的大小(山脊的 连线——集水区)决定流量。
考点二:等高线地形图中的 选“线”问题
(1)主要有交通线(公路、铁路)、 引水线和输油管线的选择。
(2)基本选线原则:
1、选择有利的自然条件(地形地 势),尽量避开自然障碍;
选址(1)有利的地形条件——选择坡度较 缓,线路平稳,避开陡崖、滑坡;翻山时 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2)距离较短, 弯道较少的线路为好(3)尽量避开自然障 碍——减少施工量和施工难易程度(尽可 能减少通过河流,少建桥梁;避免通过断 崖、沼泽、沙漠等)(4)尽量避免穿越等 高线——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修 行“S”形,或者“之”字形,只有必须时 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通往山顶的公 路,往往需建盘山路。(5) 尽量少占农田。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案例设计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案例设计教学目标:知道等高线的相关概念;学会根据等高线地形图辨认地形;能使用等高线地形图实行高度计算,简单规划登山、管道、线路方案。
课时:1课时重点:根据等高线地形图辨认地形;能使用等高线地形图实行高度计算,简单规划登山、管道、线路方案。
过程:一、活动导入二、教师导学,归纳等高线的判读:1、海拔(绝对高度)2、相对高度(甲地海拔—乙地海拔)3、等高线:海拔相同地点的连线。
4、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间隔高度。
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均相等。
5、坡度大小:等高线密集,坡度越陡(大);等高线稀疏,坡度越缓(小)。
三、活动根据等高线地形图,辨认地形(一)山顶(峰)1、等高线是中间(内圈)高,四周(外圈)低。
内圈中常标有“三角形”符号山峰高=内圈海拔+h(h小于等高距)二(二)山脊1:等高线弯曲水准最大处,弯曲而成的“箭头状”由高处。
常用“虚线”标出。
2、山脊往往成为江河的分水岭。
(三)山谷1、等高线弯曲水准最大处,弯曲而成的“箭头状”由低处指向高处,常标有“虚线”2、山谷处常形成河流(瀑布),河流流向“高低”。
(四)鞍部1、两座山峰之间的连接部位。
由一组山脊线与一组山谷线围起来的区域。
2、两山峰的相对高度(高差)=甲山海拔-乙山海拔=(甲山内圈海拔+h1)-(乙山内圈海拔+h2)=(内圈海拔1-内圈2)+(h1-h2)=(内圈海拔1-内圈海拔2)+(-)H小于等高距(五)陡崖1,两条及两条以上的等高线重合处。
2、陡崖处常形成瀑布。
崖(瀑)高=崖顶海拔-崖低海拔。
(六)盆地等高线是中间(内圈)低,四周(外圈)高(七)判读“分层设色地形图”1、定义2、设色方法(学生完成活动)3、“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特点(八)作业:《填图训练》。
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教学设计

第二讲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一、教学内容及解析内容①如何判别山顶、山脊、山谷、陡崖和鞍部;②计算等高距,计算陡崖的相对高度以及顶部和底部高度;③通过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地形特征分析和水文特征分析;④通过等高线地形图进行水库坝址的选择、交通线的选择、调水水路线、农业生产中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分析运用。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中,地形特征的分析,关键从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状况及变化幅度、海拔、特殊地形、地质条件等方面分析;在水文特征方面,重点是河流流速、流量、含沙量、汛期、有无结冰期等方面进行分析,当然还有水系特征;在大坝选址问题上,关键是要找出“口袋”形的洼地,坝高和坝长要根据图来进行估算;其他的还有交通路线、调水水路线和农业生产中土地利用。
二、教学目标及解析目标让学生学会区分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差异;学会判断山顶、山脊、山谷、陡崖和鞍部;学会计算等高距、陡崖的相关计算;最终学会综合分析和运用等高线地形图。
解析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内涵并准确的进行计算;从基本概念人手,掌握山顶、山脊、山谷、陡崖和的判别方法;掌握等高距、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方法,形成一定的规律;等高线的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应该多加关注,构建答题的基本模式。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四、教学问题诊断分析1.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水平具有一定的差距,有些学生对于判读复杂的等高线地形图以及通过读图分析和综合应用,解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并且要总结判读方法和规律。
2. 对于简单的地形判断图学生有一定的认识,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
五、教学支持条件分析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地图册《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初步了解等高线地形图能应用在哪些方面以及如何应用。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前置性作业。
准备教学所需等高线地形图,便于直观教学。
3.教学的设计和布置:六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总结。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一、教学背景分析1.我国地广人稀,地形地貌复杂多样,等高线地形图是描绘地形地貌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学生了解地形、地势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2.《人教版》教材将等高线地形图作为地理知识的一部分进行教学,包括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对于提高学生地理知识应用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在等高线地形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掌握等高线的特点和作用;(2)能够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判断地形地貌;(3)能够绘制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
2.情感态度:(1)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与好奇心;(2)培养学生对地形地貌的热爱与认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2.教学难点:学生运用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地形地貌的分析、判断和绘制。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1)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2)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和作用;(3)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4)地形地貌的分析与判断。
2.教学方法:(1)讲授法:介绍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2)示范法:教师示范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让学生跟随练习;(3)实践法:组织学生绘制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然后进行地形地貌的分析与判断;(4)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地理知识,然后以一张等高线地形图为例,让学生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分析地形地貌。
2.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15分钟)展示等高线地形图,结合图中的地形地貌,向学生介绍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包括等高线的定义、特点、作用等。
3.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20分钟)教师通过具体实例向学生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包括观察地形、确定等高线间隔、绘制等高线等步骤。
单元活动 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 教案1

教学设计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资源、方法、手段等)复习旧知教师板书地图三要素学生背诵上节内容使用ppt新课导入教师告诉学生:判读地形图其实并不困难,只要像关云长一样“过五关斩六将”就可以学会地形图的判读了。
哪五关呢?学生分五个步骤完成教学任务使用ppt学习新知第一关:会读地图上的高度第二关:绘制等高线第三关: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第四关:判读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第五关:分层设色地形图使用ppt归纳总结归纳学生得出的规律结论归纳总结(三步法)第一步:在剖面线上找出它与等高线的交点;第二步:每一个点向下做垂线,在高度表找上找到相应的点;第三步:将各点用圆滑曲线连接。
使用ppt检测反馈展示典型案例使用ppt总体评价地形图,不难读,看好颜色和标注;向低突出是山脊,向高突出是山谷;分布密集是陡坡,缓坡分布较稀疏;高原平原都平坦,高低要靠颜色辨;坡度陡缓和高低,山地丘陵来辨析;沿着剖线作剖面,高低陡缓特直观。
总结本节内容使用ppt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新知等多种方式完成学习内容,体现出“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的教学思路。
利用多种教学方式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首先利用等高线地形模型进行直观演示,然后通过电脑动画加深印象,再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拳头识别不同地形部位,最后通过判读绘制在拳头上的等高线地形图增添趣味,将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生动,但在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参与度方面,有所欠缺。
在今后,将会多加努力。
等高线地形图教案

等高线地形图教案教案:等高线地形图教学目标:1. 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和作用。
2. 学会读取和解读等高线地形图上的信息。
3. 能够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地形剖面图。
教学重点:1. 等高线地形图的解读。
2. 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教学准备:1. 等高线地形图的样本。
2. 绘制地形剖面图的工具:尺子、铅笔、直角三角尺。
教学过程:一、引入(10分钟)1. 让学生观察一个等高线地形图,了解等高线的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等高线地形图的作用是什么?二、讲解(20分钟)1. 介绍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解释等高线的含义和用途。
2. 解读等高线地形图上的信息,包括地形起伏、地势陡缓等。
3. 向学生展示一些实际应用等高线地形图的例子,如军事侦察、城市规划等。
三、练习(30分钟)1. 让学生练习读取等高线地形图上的信息,并回答相关问题。
2. 让学生根据给定的等高线地形图绘制一个地形剖面图,注意标明地形起伏、高度差等。
四、讨论(20分钟)1. 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绘制的地形剖面图,并进行讨论。
2. 引导学生思考,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五、总结(10分钟)1. 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和作用。
2. 强调绘制地形剖面图的方法和技巧。
六、作业布置(10分钟)1. 要求学生用所学知识回答几个与等高线地形图相关的问题。
2. 要求学生绘制一个简单的地形剖面图。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读取和解读等高线地形图上的信息。
但是,学生在绘制地形剖面图上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进一步进行练习和指导。
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提高他们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应用 教案

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应用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能够熟练地在等高线地图上,读出某一地点的海拔、读懂等高距、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
3.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4.能够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判断水系水文特征、气候特征。
5.能够利用等高线地形图上进行人类活动的选址和选线。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等高线的特点,引导学生对等高线的判读与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重点: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法】图示法、探究法、归纳法、比较法、练习法等导入播放地形图片授课一、温习概念1展示图一: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示意图1、绝对高度(海拔高度):2、相对高度(高差):某个地点高差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3、等高线:在地图上,将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点所连成的曲线。
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形成原理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点活动1:结合下图分析归纳等高线的基本特点小结: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点①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相等;②相邻两条等高线间高差(等高距)全图一致;③等高线均为闭合的曲线;④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陡崖除外);⑤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的缓陡。
活动2:分析等高线地形图地形部位,并说说你判断的理由及该地形的等高线特征。
列表小结:地形等高线图地形特征判读方法山顶四周低中间闭合数值内高外低盆地洼地四周高闭合中间低外高数值内低外高山脊(分水岭) 从山顶向外伸出的凸起部分等高线凸向低处山谷(河谷)山脊之间低洼部分等高线凸向高处鞍部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两山峰之间陡崖垂直的山坡等高线重合根据陡崖符号活动3:判读等高线地形图例1:说出下图表示的地形类型的名称,并说出字母所在地表示的地形名称。
ABCD活动4:图解五种地形并说明特征。
拓展延伸: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火山口怎么表示?快乐驿站:下面是地质勘探队员行进路线,谁能既快又准地说出行进经过的地形部位。
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教学设计.doc

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教学设计第二讲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一、教学内容及解析内容①如何判别山顶、山脊、山谷、陡崖和鞍部;②计算等高距,计算陡崖的相对高度以及顶部和底部高度;③通过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地形特征分析和水文特征分析;④通过等高线地形图进行水库坝址的选择、交通线的选择、调水水路线、农业生产中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分析运用。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中,地形特征的分析,关键从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状况及变化幅度、海拔、特殊地形、地质条件等方面分析;在水文特征方面,重点是河流流速、流量、含沙量、汛期、有无结冰期等方面进行分析,当然还有水系特征;在大坝选址问题上,关键是要找出“口袋”形的洼地,坝高和坝长要根据图来进行估算;其他的还有交通路线、调水水路线和农业生产中土地利用。
二、教学目标及解析目标让学生学会区分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差异;学会判断山顶、山脊、山谷、陡崖和鞍部;学会计算等高距、陡崖的相关计算;最终学会综合分析和运用等高线地形图。
解析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内涵并准确的进行计算;从基本概念人手,掌握山顶、山脊、山谷、陡崖和的判别方法;掌握等高距、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方法,形成一定的规律;等高线的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应该多加关注,构建答题的基本模式。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四、教学问题诊断分析1.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水平具有一定的差距,有些学生对于判读复杂的等高线地形图以及通过读图分析和综合应用,解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并且要总结判读方法和规律。
2. 对于简单的地形判断图学生有一定的认识,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
五、教学支持条件分析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地图册《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初步了解等高线地形图能应用在哪些方面以及如何应用。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前置性作业。
准备教学所需等高线地形图,便于直观教学。
3.教学的设计和布置:六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总结。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等高线地形图是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理环境,提高地理素养和地理空间认知能力。
本文将针对人教版地理课程中的等高线地形图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地理教学。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含义和制图规则,能够通过等高线地形图解读地形特征和地势变化。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解读技巧,并能够应用到地形图的分析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形图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地理探索欲望,提高对地理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含义和制图规则,能够解读地形特征和地势变化。
2. 教学难点:通过等高线地形图解读地形特征,运用地形图分析技巧分析地势变化。
四、教学过程1. 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介绍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对地形图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了解地形图,地形图有什么作用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 理论学习通过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含义和制图规则,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弄清楚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并进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制图规则。
3. 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给定的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掌握解读地形特征和地势变化的技巧,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解读技巧,并能够应用到地形图的分析中。
4. 小结归纳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互动,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如何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地形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地形图的实际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对地形图的认识和学习动力。
六、教学反馈1. 每节课学生小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反馈。
2. 布置课后作业,加强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巩固和应用。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个人作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考察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1. 引言1.1 背景介绍等高线地形图是地理学中常用的一种表示地形的方法,通过连接同一等高线上各点的高度相同的地点,可以直观地展示出地形的起伏变化。
等高线地形图不仅在地理学中有重要的应用,也在城市规划、农业生产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地形分析和空间规划变得越来越方便。
在人教版教材中,等高线地形图作为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形起伏的规律,培养他们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等高线地形图的教学设计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引入等高线地形图,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地理环境,培养其地理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1.2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和作用,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地图阅读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等高线地形图,帮助学生增强对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地理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运用等高线地形图来解读地理信息,分析地形特征,为后续的地理学习奠定基础。
2. 正文2.1 教学内容等高线地形图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形地貌特征,提升他们的地理空间认知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等高线地形图的定义:介绍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包括等高线的定义、作用和表示方式。
让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是通过等高线来表示不同高度的地形特征。
3. 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教授学生如何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包括如何根据地形图上的特征画出等高线、如何判断地形的变化等。
4.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介绍等高线地形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地图阅读、定位导航、山地旅行等。
让学生认识到等高线地形图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等高线地形图》电子教案

《等高线地形图》电子教案第一章:等高线地形图简介1.1 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解释等高线地形图的定义强调等高线地形图在地理学和户外活动中的重要性1.2 等高线的表示方法介绍等高线的画法和特点演示等高线的标注和读法第二章:等高线的绘制原理2.1 海拔和相对高度解释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举例说明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方法2.2 等高距和等高线分级介绍等高距的概念和作用讲解等高线分级的方法和原则第三章:等高线地形图的解读3.1 地形特征的识别指导学生识别不同地形特征的等高线图案举例分析地形特征的判断方法3.2 地形变化的分析教授如何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形的变化趋势练习解读地形图中的坡度、坡向等信息第四章: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4.1 户外导航与探险讲解等高线地形图在户外导航和探险中的应用方法示范如何利用等高线地形图确定行进路线和判断危险区域4.2 土地利用和资源规划探讨等高线地形图在土地利用和资源规划中的作用举例说明等高线地形图在农业、城市建设等领域的应用第五章: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练习5.1 绘制简单地形图指导学生绘制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练习使用比例尺和海拔数据进行绘制5.2 分析复杂地形图提供复杂的等高线地形图样例指导学生分析地形特征和变化,并解读地形图中的信息第六章:等高线地形图与实际地形的对应关系6.1 地形图与实际地形的差异解释地形图上的等高线与实际地形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如地形复杂性、绘图方法和比例尺等6.2 地形图的校准与修正教授如何将地形图与实际地形进行校准和修正的方法演示如何利用地面测量数据来优化地形图的准确性第七章:现代地形图绘制技术7.1 数字高程模型(DEM)介绍数字高程模型的概念和应用解释DEM如何用于现代数字地形图7.2 遥感技术与地形图绘制探讨遥感技术在现代地形图绘制中的应用展示遥感图像如何转化为地形图的过程第八章:地形图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8.1 地质勘探与地震研究分析地形图在地质勘探和地震研究中的应用实例解释地形图如何帮助科学家分析地震波传播和地质结构8.2 环境保护与生态监测探讨地形图在环境保护和生态监测中的作用举例说明地形图如何帮助评估生态环境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第九章:地形图的获取与处理软件9.1 地形图的获取方法介绍获取地形图的不同途径,如政府机构、学术机构和商业服务强调在使用地形图时应遵守版权和使用规定9.2 地形图处理软件介绍概述常用的地形图处理软件及其功能演示如何使用这些软件进行地形图的编辑、分析和打印第十章:综合实践活动与评估10.1 实地考察与地形图绘制设计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自测量并绘制地形图强调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在实地考察中的重要性10.2 地形图绘制技能评估制定评估标准和方法,对学生的地形图绘制技能进行评估提供反馈和建议,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提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和重要性重点关注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理解,包括定义和应用场景。
(完整版)等高线地形图教案

(完整版)等高线地形图教案等高线教案一、【教学构思】地图及等高线内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知识,主要包括等高线的基本特征及其应用,高考题注重能力考查,往往以变式图出现,讲解过程重点讲一般规律去推理特殊规律。
二、【教学目标】1.区分绝对高度(海拔)和相对高度,并能熟练读出海拔,计算相对高度。
2.了解等高线,能够在等高线图上,根据等高线的形状、疏密正确判读地形名称和坡陡程度,识别山谷、山脊、山顶和悬崖。
3.学会等高线地形图中的高度计算:两地间气温差、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三、【教材分析】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计算问题。
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剖面图。
难点:运用等高线进行选线、选点、选面等人类实际活动。
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讲练结合五、【教具学具】:多媒体,地图册六、【课时安排】3课时七、【教学过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三要素,三要素都包括什么啊?(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地形图的一种——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不仅是地理学习的基础内容,也是高考的重点内容,而且在实际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战争,水库选址,公路,铁路的线路选择。
一、等高线地形图(1)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区别1、海拔高度:即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国的海拔是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
珠穆朗玛峰8844.43(中尼边境)。
死海(陆地最低点,-415米,约旦与巴勒斯坦边界)。
2、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1、同线等高2、同图等距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4、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5、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但在陡崖峭壁处重合6、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它是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直线,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
(在手上标出示坡线)7、等高线地形图中,山脊线称为分水线,山谷线称为集水线。
(右手上标出山谷线与山脊线,并演示说明它们为何被称为分水线和集水线)二、等高线地形图的计算问题1、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2、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3、坡度的计算如何计算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根据等高线的特性即标高为海拔、同线等高、等高距全图一致等,判断该地形区的:最大海拔:H高<H大<H高+d;最小海拔:H低-d<H小<H低;相对高度:H相=H大- H小;注:地形区最高处注记高程为H高,最低处注记高程为H低,等高距为d。
初中地理_等高线地形图及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等高线地形图及应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等高线;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会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势、坡度、山体地形部位等。
2.会运用等高线地形图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会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势、坡度、山体地形部位等。
教学难点:会运用等高线地形图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导学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订正课前准备答案二、正式复习环节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独立自主完成)(1)写出下列数字代表的山体部位:①②③ ④⑤ .(2)请估算山顶①的海拔大约是,A点的海拔是。
A点和B点的相对高度是;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若A点的气温为10℃,则B点的温度为。
(3)小明想攀登①山,从北坡和东坡往上爬,哪个更容易?说明原因。
(4)丙处可能发育河流吗?为什么?(5)④河流的大致流向为独立完成后,学生订正答案并讲解题目。
山谷和山脊的区分找同学分享区分方法,并总结环节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1)他们读图分析,甲村附近的河流流向大致是(2)他们来到甲村,甲村和乙村之间欲修建一条公路,但是在选择线路②或③时发生分歧,你能帮忙定夺吗?并阐述理由(3)在甲村时,还发现发现村里用水困难,计划从附近的河流调水,小明和小华分别设计了⑤线和⑥线两条调水路线,哪一条比较合适?理由(4)根据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丁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是(5)如果在该地区形成聚落,甲、乙、丙、丁四个村庄发展最有利的是村,理由是自主完成后,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
补充:1、宿营地的选择:(同桌两人探究)2、遇到泥石流如何选逃生路线3、户外运动:攀岩去哪里,大众漂流选择在那里总结:自主完成小结内容三、总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四、达标检测:当堂达标:泰安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在暑假期间开展了一次家乡地理考察,并绘制了等高线地形图(如图),据图完成下面两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区域()A.地势大致北高南低B.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C.甲、乙两村均位于山谷D.甲、丙、丁三村海拔大致相同2、地理兴趣小组选择了①②③④四个观测点,观测记录错误的是()A.在①处看到了成片的稻田B.在②处看到了向东北流的河水C.在③处看到了大片板栗园D.在④处看到了陡崖峭壁板书设计:等高线地形图及应用判读:凸高为谷,凸低为脊特征:稀疏→→缓密集→→陡应用:学情分析1、八年级的孩子相较于六年级时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空间思维,另外之前对地图的复习也为这节课打下了基础。
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应用PPT教案

会计学
第1页/共74页
1
等高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500
A 丙
B
丁
D
100米
村庄
第2页/共74页
34045’ 35000’
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一般有以下两种方法:
海 拔:
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在地图上,一般用 海拔表示地面高度
0米
第3页/共74页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
地点的垂直距离叫
相对高度(即海拔差
)
乙
1000米
1500米
某点高出 海平面的 垂直距离 叫海拔
甲
500米
海平面
山
海拔相等的点连接第成4页/共线74页叫做等高线
等高线—— 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
等深线1—00 —海洋1中00 深度相10同0 的各点的连线
200 100
100 200
200 200 100
100 1第050页/共74页
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
读图观察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第6页/共74页
坡陡的 地方
等高线原理
山 坡缓的 地方
等高线 密集
。
等高线稀疏。
第7页/共74页
等高线的几个特点
同线等高 0米等高线一般为海岸线 等高距全图一致,亦可为0(等深线可能例外) 两条等高线绝不相交,但可能重合,即为陡涯 。
第8页/共74页
鞍部 山顶 山
体
陡
的
坡
不
同
部
缓
位
坡
第9页/共74页
二、等高线判读--山顶和盆地
第10页/共74页
二、等高线判读--山脊和山谷
等高线地形图及应用PPT教案

居民点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B位于 山顶甲的
东方
, D、G两地 的相对高 度是 ________ 。
0~50米
第42页/共59页
(2)要在海 边建油港码 头,应建在 A处还是B处 ?其理由是 什么?
B处
B处等深线密集,水深;小港湾,易于避风; 离油矿近,运输方便。
第43页/共59页
F三地最有可能形成
瀑布的是 。
3.河流C 的流速:河流C
和E,河水流速最快
的是 。
第35页/共59页
归纳总结:水系、水文特征
1.河流水系特征: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
2.河流位置:
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谷常有河流发育。
3.河流的流向 :
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 相反
。
4. 河流的流速:
a、陆域:平坦(等高线稀疏)
港 b、水域:水深(等深线密集),避风港 口 即陆域平坦、水域阔深的避风港湾
第37页/共59页
航空港
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即地 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易排水 的地方;地质条件好,注意盛行 风向且保持与城市适当的距离等
气象站 应选在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
疗养院
应建在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 清新的地方
(3)选面
等高线稀疏,地势平缓的地区,适宜
发展种植业;等高线密集,地势较陡
的地区,适宜发展林业和牧业
农业生产 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地形平坦);
布局
山地丘陵宜发展林业、牧业或立体农业 。
山地宜以生态林为主,丘陵宜以经济林 为主;开辟梯田应选择具有坡度平缓、 有灌溉水源
第49页/共59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能够熟练地在等高线地图上,读出某一地点的海拔、读懂等高距、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
3.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4.能够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判断水系水文特征、气候特征。
5.能够利用等高线地形图上进行人类活动的选址和选线。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等高线的特点,引导学生对等高线的判读与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重点: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图示法、探究法、归纳法、比较法、练习法等
导入播放地形图片
授课
一、温习概念
1展示图一: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示意图
1、绝对高度(海拔高度):
2、相对高度(高差):某个地点高差另一个地点
的垂直距离。
3、等高线:在地图上,将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点所
连成的曲线。
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形成原理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点
活动1:结合下图分析归纳等高线的基本特点
小结: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点
①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相等;
②相邻两条等高线间高差(等高距)全图一致;
③等高线均为闭合的曲线;
④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陡崖除外);
⑤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的缓陡。
活动2:分析等高线地形图地形部位,并说说你判断的理由及该地形的等高线特征。
列表小结:
地形等高线图地形特征判读方法
山顶
四周低中间闭合数值内高外低
盆地洼地四周高闭合中间低
外高
数值内低外高
山脊(分水岭) 从山顶向外伸出的
凸起部分
等高线凸向低处
山谷(河谷)山脊之间低洼部分
等高线凸向高处
鞍部相邻两个山顶之间
呈马鞍形
两山峰之间
陡崖垂直的山坡等高线重合根据陡崖符号
活动3:判读等高线地形图
例1:说出下图表示的地形类型的名称,并说出字母所在地表示的地形名称。
A
B
C
D
活动4:图解五种地形并说明特征。
拓展延伸: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火山口怎么表示?
快乐驿站:下面是地质勘探队员行进路线,谁能既快又准地说出行进
经过的地形部位。
(一)探究主题:等高线地形图中的河流
尝试探究:
1.河流位置:C、D两虚线处可能发育成小
河流的是,理由是。
2.河流的流向:图中主干河流的流向
是,D、E、F三地最有可
能形成瀑布的是。
3.河流的流速:河流C和E,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归纳总结:
1.河流位置河流一般发育在处,等高线弯曲点最大点的连线称集水线;而山脊往往会成为河流的。
山脊处等高线弯曲点最大点的连线称分水线
2.河流的流向由于河流一般发育在山谷处,而山谷等高线的特征是由处弯向处,故可判断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
3. 河流的流速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河流流速快,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河流流速慢。
拓展延伸:说明海南岛地势特征及河流的流向特征
(二)探究主题等高线地形图与气候
探究资料:读等高线图
尝试探究:
1.气温:以王村为基点,丁山的相对高度
是米。
若王村气温为12℃时,按一
般规律,丁山的气温要低。
2.降水:王村降水多还是李村降水多?试
分析原因
归纳总结:
1.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
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2.迎风坡降水多与背风坡降水少。
拓展延伸:简要说明台湾岛的地形特征及对气候影响
(三)探究主题等高线与人类活动
探究资料:读等高线图
尝试探究:1.修建水库
(1).标注建水库大坝最佳位置,并说明理由。
(2).大坝修建的合理高度____米。
归纳总结:水库大坝的建设:
水库大坝的选址:大坝一般选在峡谷处,水库
库址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盆地或洼
地处。
按照工程量少和投资少原则。
坝高度应
根据其所接触到的等高线来判定。
2.选择引水线
小河干流流向方。
计划把水从①和
②调到③处,由①③和②③两条路线,选择哪
一条比较合理?。
为什么?
归纳总结:铺设输油、气、水管线(应注意
高度差,利用油气水的流动性特点自流)。
3.道路选线
如果在甲村和乙村之间修建一条公路,应选择
(②或③)线,理由
是。
归纳总结:
道路选线(要求坡度缓,一般在两条等高
线之间绕行,尽量避免过河,减少工程量,尽量避开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分区)4.聚落的形成
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地区是我国水果重要产区之
一。
①地适宜种植的水果是
( )
A.苹果 B.菠萝
C.椰子 D.柑橘
(2)如果在甲村和乙村之间修建一条公路,
应选择____ (②或③)线,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在该地区建设小城镇,甲、乙、丙、
丁四个村庄
发展条件最有利的是___村,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4)为了解决未来小城镇的用水、用电问题,该地区计划在④处修建水电站。
选择该处建坝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但随之可能带来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归纳总结:
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于耕作。
②自然资源丰富(林、渔、矿等)。
③交通便利(交通沿线的交汇处、沿海港口等)。
拓展延伸:
(11年)读“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河的流向大致是。
(2)图中标示的②、③两河,不存在的是,
原因是。
(3)A、C两地段中,适合开展攀岩运动的是。
(4)图中A、B两地,年降水量较多的
是地,原因是。
(5)若该图所示区域要发展水果种植,
你认为种(苹果或柑橘)较为合适。
(6)根据聚落的形成与发展条件,简要分析甲村发展成为小城镇的有利条件。
(7)分析上图,按照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原则,甲村适宜发展乙村适宜发展。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12年)41.读图19—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8分)
(1)地形部位名称:A B
(2)有人认为C 处是一座火山,请你从图中找出支持这种说法的依据 。
(3)写出图中河流干流D 的大致流向 ;本区的河流①、②、③、④中,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
(4)从改善生态环境出发,本区最适合大力发展的产业是 。
a 、畜牧业
b 、种植业
c 、渔业
d 、林业 (5)分析说明甲地居民点的形成条件。
(2分)
板书设计
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应用
一、温习概念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点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四、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一)探究主题:等高线地形图中的河 (二)探究主题 等高线地形图与气候 (三)探究主题 等高线与人类活动
1.修建水库
2.选择引水线
3.道路选线
4.聚落的形成
图19
D
B
①
②
③ 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