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雨果致巴特雷上尉的一封信课件初中语文北京课标版八年级下册课件

合集下载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47张PPT)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47张PPT)

形近字
缭(liáo) 眼花缭乱 燎(liáo) 星火燎原 撩(liáo) 撩动
意为“惊吓,震惊”。
骇( hài ) 惊骇 赅( ɡāi ) 言简意赅
意为“完备”。
绸( chóu) 绸缎 稠(chóu) 稠密 倜( tì ) 倜傥
赃(zānɡ) 赃物 脏( zānɡ) 肮脏
词语集注
1. 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不可名状
额尔金(臭名昭著)
观点:_英___法__联__军___远__征__中___国__ 并___烧__毁___圆__明__园___,__是___一__次__野__ 蛮___的__偷___窃__和__洗___劫__,___是__强__盗__ 行___为__,___必__将__受___到__历___史__的__制__ 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说出。
2. 原有的东西消失净尽,不复存在。荡然无存
3. 形容场面、建筑或陈设等宏伟华丽、气势盛大。富丽堂皇
4. 伟大的功绩。 丰功伟绩
含褒义。
近义词:金碧辉煌
5. 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典范
6. 好像。恍若
典范:侧重指非常卓越,含有很标准、很有代表性、应为大家所效仿的 意味,多用于书面语,适用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物。 榜样:侧重指显示出来的好样子,用于口语和书面语,适用对象多是人 或组织。
艺术价值
_幻__想__的__典__范__
圆明园
建筑材料、装饰、
用大理石、青铜等建造,用宝石、 绸缎等装饰。大得犹如一座城市,
(__奇__迹__) 规模、布局等 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
描摹、赞美
英法联军
艺术地位
价值定性 所做之事 做事之人

第8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19张ppt)

第8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19张ppt)

拓展延申 大家设想一下,当巴特勒读到雨果的这封信的
时候,他会有怎样的感受?假设你就是巴特勒 本人,从两个句式任选一个,试着说一说。 句式① 我真__________,我竟然______________ 句式② 我真__________,雨果竟然_____________
第二组句子正话反说,即反语(反讽),感情表达得更为强烈。
反语就是反讽,咱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让你印象深 刻的运用反语的句子?
比如:鲁迅在《藤野先生》这篇文章中写清国留学生的头 发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 极了。
研读课文:
二、雨果对圆明园的赞誉 1.画句子,读画面。
(1)请同学们放声朗读第3自 然段,用横线画出文中描绘 圆明园的句子,用波浪线划 出作者赞美圆明园的句子。
2.书信要给具体收信人阅读,也许收信人可能并不了解 圆明园的价值。
三、雨果的情怀值得我们赞誉
请阅读下面两则补充材料,结合文章相 关语句,说说你读到了怎样的雨果。
补充材料 1. 维克多·雨果:19世纪前期法国积极 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贯 穿他一生活动与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 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被后人赞 誉为“法国的良心”。 人道主义:一种关怀全人类幸福的博爱 的世界观、价值观。 2.圆明园1860年被毁,雨果1861年写下 这篇文章,而他,正处于流亡生活的第 十年。
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 元瓷器等,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
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 物馆。
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 圆明园的建筑样式,几乎囊括了
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 中国古代建筑可能出现的一切平面
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 布局和造型式样:既有常见的单檐

北京版八年级下语文课件:第6课《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北京版八年级下语文课件:第6课《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走近圆明园
圆明园是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圆明园坐落在 北京西郊海淀区北部。始建于1709年,历时150年陆续 建成。它是清朝五代皇帝倾心营造的皇家营苑,清王朝 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 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计 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 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被 世人冠以“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东方 凡尔赛宫”等诸多美名。
退出
阅读探究(二)
4、雨果对英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军的强盗行为持什麽态度? 用了怎样的语言? 有什麽作用?
5、那麽他不帮着自己家的人,他是站在谁的 立场上的? 。
小结
雨果
清醒的头脑、 正直的良知、 公正的立场 是难能可贵的。
1、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 奇迹叫圆明园。(把“世界”改为“中国”, 好不好?)
第六课 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 园
——雨果致巴特雷上尉的一封信
【法国】雨果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想 感情。 2.比较阅读,体味有特色的语言。 3.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 创造,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感情。
雨果(1802-1885),法 国诗人,作家。19世纪 前期欧洲浪漫主义文学 运动的领袖人物。主要 作品有诗集《东方吟》、 《秋叶集》、《静观 集》,小说《巴黎圣母 院》、《悲惨世界》等。
4、这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文明”和 “野蛮”在这里怎么理解)
反语。有辛辣的讽刺意味。说明强盗政府颠倒黑白,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恬不知耻。
5、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 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如何理解这句 话话的含义?) 雨果以人民的立场区别法国人民与政府,代表人民 抗议政府的强盗行径。这需要极大的勇气。

优质课北京课改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件:第6课《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共41张PPT)

优质课北京课改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件:第6课《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共41张PPT)

追问:“典范”是什么意思?
可以作为学习、效仿标准的人或事物。
(二)理解一份谴责。
1.提问、引入:文章哪些内容是作者对英法
的谴责?表明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2.设问:精读4-9段,分析作者用怎样的方法 谴责英法联军的侵略罪行的? 3.提问、归纳: (1)用了哪些词进行直言谴责? (2)除此之外,还用了什么方法进行谴责?
荡:洗涤;荡然:干净的样子。全都 荡然无存: 毁坏,消失尽净。空荡荡的什么东西 也不存在了。 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 点没有留下。 富丽堂皇: 富丽:华丽;堂皇:雄伟,盛大。 形容宏伟华丽,气势盛大。也形容诗 文词藻华丽。 箱箧: 箱子。 箧:箱子
(一)设问:读书,根据驳论知识及上篇 课文分析,概括本文各段内容,划分结构。
设问:从2-9段中提炼出作者的观点。
1.点拨: ①从2、3段作者对圆明园的赞誉中
提炼观点,区分观点和材料; ②从4--9段作者对英法的谴责中提炼观点, 区分观点和材料。 (1)圆明园是世界奇迹,属于各国人民, 属于全人类。 (2)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洗劫、放火是野蛮 的强盗行径。将受到历史的制裁。
和反语的含义 2、主动探究和讲读法 3、正确了解作者的立场和观点。树立爱国精 神。
重点:品析文章语言,理解文中写作手法的
作用和反语的含义 难点:正确了解作者的立场和观点。树立爱 国精神。
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雨果是19
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 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 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 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的创作期长达 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 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 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 辉煌的文化遗产。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 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北京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优质课件 第6课《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课件

北京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优质课件 第6课《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课件

《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题解 本文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给法国上尉巴特 雷的信。雨果通过这封信使英法联军的暴行 跃然纸上,同时强烈谴责了英法联军的这种 无耻行径,表明了自己对于这次所谓的“胜 利”的极大讽刺和他对于人类文化遗产的看 法。
关于背景 1860年10月6日,上尉巴特雷随英法联军入侵北京, 对圆明园进行丧心病狂的抢掠和焚烧。后来他写信给雨 果,征求雨果对所谓“远征中国”的看法。雨果虽从未 到过中国,却对圆明园十分了解。1861年11月25日雨果复 信给巴特雷,他在回信中说圆明园是“世界奇迹”,它 “绝无仅有,举世无双”,“堪称梦幻艺术之崇高典范”, 有着“仙境般的建筑”。他着力描绘出了圆明园的梦幻 奇景——它的质地,构建,色彩,园林,并强调了它是 “为世界人民”而建,是历史的结晶,“属于全人类”,
关于作者
雨果(1802―1885),19世纪前期积极浪 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 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 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 制“恶”,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作品 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 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
令世界上所有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赞美 的“亚洲文明的剪影”。然而“这个奇迹现 已不复存在了”。 在本文中,作家本着自己的良知和正义感, 本着他对中华文明的衷心仰慕之情,强烈谴 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情景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可以直 接发表自己的观点,为了能得到大家的认 同,我们还要有充足的理由来作支撑,前 边我们已经学了不少这样的文章(如典型 的议论文《谈骨气》)。但有时我们也会 认为对方的观点不正确,这时我们就想反 驳他,那怎么样才能驳倒对方而确立自己 的正确的观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法 国大文豪雨果的《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 园》,看看会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优秀课件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优秀课件
信件的整体结构紧凑,每个段落都 有明确的主题和内容,使得读者可 以更容易地理解和记忆信件的内容 。
03
文本解读
第一部分:从圆明园到万园之园
总结词
赞美、自豪、雄伟壮观
详细描述
圆明园被描述为“万园之园”,展示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巅 峰之作,作者对其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自豪地称其为“人 间奇迹”。
总结词
对比、反差、荒凉破败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 特勒上尉的信》优秀课件
2023-11-06
contents
目录
• 导入新课 • 整体感知 • 文本解读 • 重点难点突破 • 拓展延伸 • 作业布置 • 教师寄语
01
导入新课
背景介绍
19世纪末,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势衰微,欧洲列强纷纷侵略中国。法国和英 国为了掠夺中国的财富,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圆明园进行了掠 夺和焚烧。
法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和哲学家,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他在信 中以悲愤的笔触谴责了英法联军的侵略行径,表达了自己对中国人民的同情 和敬意。
Hale Waihona Puke 写作背景介绍• 18世纪末,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势衰微,欧洲列强纷纷 侵略中国。英法联军对中国的圆明园进行了掠夺和焚烧,这 一事件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和谴责。伏尔泰作为一位著名思 想家和文学家,通过巴特勒上尉的视角,写下了这封信表达 了自己对英法联军侵略行径的谴责和抗议。
06
作业布置
阅读《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全文
总结词
理解信件内容
详细描述
学生需要认真阅读雨果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件全文,了解信件 背景、内容和观点。通过细致的阅读,学生可以理解到雨果 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行为的谴责,以及对东方艺术和亚洲文 化的尊重和保护。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优质课件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优质课件
运用对比、反语,表现出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时 的不择手段、贪得无厌。
(3)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
运用神态、动作描写,刻画出英法联 军洗劫圆明园之后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其事、厚颜无耻的 丑陋嘴脸。
(4)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 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运用反语,批判了以巴特勒为代表 的自诩为文明人的欧洲人的野蛮虚伪。
1.首先,从文段中找出一个词概括作者对圆明 园的总印象
奇迹
2.这种奇迹是什么样子的?请快速阅读第3自然 段,用一些词语来形容它。
规模巨大、恍若月宫、亚洲文明的剪影
太美了,难以想象。雨果用他的浪漫主义为大家复原了 160年的圆明园的模样。读一读:
请你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 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 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 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 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 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 言之,请你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观 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园林。
2.哪些地方最能表现雨果对巴特勒上尉远征中国,劫掠 圆明园的态度?
研习课文第5-9段,找出最能表现作者情感态度的词、句。
(1)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均分。
“强盗”“劫掠”“赃物”,这 一系列的贬义词,是对英法联军劫 掠圆明园行为的直接定性
(2)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 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 存。……丰功伟绩!收获巨大!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优秀课件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优秀课件

14
检查字词 赃( )物 制裁( ) 恍( )若 珐( )琅( ) 惊骇( ) 瞥( )见 缀 ( )满
箱箧( ) 给( )予 琉( )璃( ) 眼花缭( )乱 晨曦( ) 劫( )掠 绸( )缎
15
检查字词 赃(zāng)物 制裁(cái ) 恍(huǎng)若 珐(fà)琅(láng) 惊骇(hài) 瞥(piē)见 缀 (zhuì )满
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 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一个外国人这 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清醒的头脑、公正的立场、非凡的勇气 具有人道主义精神、是非分明、崇尚正 义,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节、热爱和 平、胸怀博大、敢于仗义执言。
26
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 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 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雨果
3.从中可以看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和赞美, 表现了他博大胸怀和对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4.作者是如何讽刺谴责侵略者的行为的?找 出有关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1.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 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2.丰功伟绩!收获巨大! 3.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 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世界奇迹
1)它代表了东方幻想艺术的最高成就。
2.圆明园的艺术价值和成就主要表现在 哪些方面?
2)集中了一个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 3)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是亚洲文明的剪影。
总评: “世界奇迹” 与巴特农神庙比较
圆 明 园
分说
具体讲述园中之物
概述耗费劳动之巨
总述: 亚洲文明杰作
27
奋发图强, 学好本领, 报效祖国!

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课件(共28张ppt)

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课件(共28张ppt)

学习目标
1.能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并从文中提取有效信息 2.赏析文章中铺陈和反语手法的表达效果,品味文章的语言 3.能评价雨果的博大胸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基础夯实——作家作品
维克多·雨果(1802年2月26日—1885 年5月22日),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 义的代表人物。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 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 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被人们称为“法兰 西的莎士比亚”。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 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等,短 篇小说有《“诺曼底”号遇难记》。
第8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果
新课导入
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 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 是遗址。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 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举步其中, 步履沉重;叩问历史,回声重浊……从遥远的国度里传来了正义的质 问,回眸一瞥,原来是伟大作家雨果。今天我们学习雨果的《就英法 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整体阅读
(2)书信的格式: ①称呼。顶格。 ②问候语。可以另起一行空两格。 ③正文。在问候语下面一行,两格起笔。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若干段来定。 ④祝颂语。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此致”一般在正文之下另起 一行空两格书写(常用)。“敬礼”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后应该加 上一个感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⑤署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最好在写信 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儿×××、你的朋友×××等。在署名下 一行右侧写上日期。
重点研讨 5.第3段中为什么要谈到巴特农神庙?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

近日,“重建圆明园”的声音,在网上 又热起来了。
有人提出:“重建圆明园,加强国家爱 国主义文化建设。”
国家文物局给出这样的回复: 重建圆明园,缺乏必要的考古及历史文 献依据,且将改变圆明园遗址被列强破坏的 历史现状,应慎重论证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雨果会是什么观点?
针对英法联军入侵中国,作为一位法国作家, 雨果的态度如何?
在这封回信中,作者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并焚掠 圆明园持什么样的观点?这一观点是从哪几个方面进 行论述的。
作者对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焚掠圆明园的罪行进行 了谴责,对遭受劫难的中国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在这封回信中,作者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并焚掠圆 明园持什么样的观点?这一观点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 述的。
圆明园的设计思路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其 一, 模仿中国南方迷人的自然风景;其二, 再现中 国诗歌、绘画与神话中的意境。
——金铁木《圆明园——一个帝国的背影》
武陵春色
蓬岛瑶台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雨果没有到过圆明园,那么,他是如何证明圆明 园是个“奇迹”的呢,请同果合作找出相关语句朗读 品析。
方法:找出语句——读出赞美——精炼品析
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 圆明园。请你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 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 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 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 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 总而言之,请你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观是神庙, 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园林。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
类比论证,将圆明园与巴特农神庙相类比,突出圆明园的艺术成就之高。
任务一:明雨果态度 任务二:梦往昔繁华 任务三:点文明之灯
铺陈手法总结
定义:对描写对象进行浓墨重彩的渲染、描绘、讴歌等, 产生文句上的形式美,能够对内容起强调作用,更利于抒情 举例:《孔雀东南飞》十三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
任务一:明雨果态度 任务二:梦往昔繁华 任务三:点文明之灯
作品介绍
1831年,雨果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The Hunchback of Notre Dame)问世,这部小说是雨果最富有浪漫主义小说。《以离奇 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 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埃斯梅拉达。面目丑 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 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 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任务一:明雨果态度 任务二:梦往昔繁华 任务三:点文明之灯
人物介绍
维克多·雨果(英文名: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 5月22日),法国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 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 的莎士比亚”。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 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 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短篇小说有《“诺曼底号”遇难 记》。
任务一:明雨果态度 任务二:梦往昔繁华 任务三更喜 欢哪一处并说明理由。
铺陈手法:作者采用浪漫主义笔法,发挥想象,从建筑材料、装饰特点、布局陈设、 建筑规模等方面,对圆明园梦幻般的盛景进行了详细的描绘。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优秀课件 实用PPT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优秀课件 实用PPT
中国当年政腐败,国力衰颓,只能靠 奴颜婢膝来苟延残喘,这是历史的耻辱,民 族的耻辱。而今天的中华民族综合国力不断 增强,汶川地震面前的坚强挺立和奥运会的 成功举办就是最好的证明!就让我们共同为 祖国的强大加油祝福吧!
板书设计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运用反语,讥讽英法两 个强盗抢劫了大量财富,干出了历史上罕见的损 坏人类文明的罪恶行径。“手挽手,笑嘻嘻”则生动 形象地挖苦英法两个强盗狼狈为奸,得手后得意 忘形、恬不知耻的丑态,表达了作者的鄙视之情 。
合作探究
结尾两句话有什么含义?
结尾作者再次指出英法联军自诩的 远征中国的成就是彻头彻尾的无耻的偷 窃,以辛辣的讥讽点明主旨,收束全文, 呼应开头。
合作探究
③额尔金父子对比,揭露出英法联军的侵略 本性和反动本质。
④将欧洲人的“文明”和中国人的“野蛮”相比, “野蛮”的中国人民“耗费了两代人长期劳动”,创 建了“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圆明园,而“文明”的 法兰西、英吉利“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 另一个强盗放火”,使圆明园荡然无存,对比使英 法联军的野蛮、中国人的文明都一清二楚了。
课堂检测
1、下列句中加线词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B
A.丰功伟绩!收获巨大!
B.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 迹叫圆明园。
C.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 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D.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 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
合作探究
作者是怎样介绍圆明园的?
总评 : “世界奇迹”

与巴特农神庙比较 热爱
明 园
分说 具体讲述园中之物 概述耗费劳动之巨
赞美
总述:亚洲文明杰作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21张PPT)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21张PPT)

1.巴特勒征求雨果的看法,目的是 什么?
想借雨果大文豪的名气对这次侵略 加以赞美,突显自己的功劳和英国 的国威。
2.雨果对这件事的看法是什 么?请在文中画出来。
重点文章第8、9段内容
3.从雨果的信中,你读出了怎样的感情行径的的愤怒、批判, 也有对圆明园的赞美和圆明园被烧毁的痛惜。
第1-2段:交代写信缘由, 回复巴特勒上尉征求自己对 远征中国的看法。
第3段:热情赞美圆明园的辉 煌灿烂
第4-8段:揭露英法联军的滔 天罪行,谴责无耻行径。
第9-10段:呼应开头,表达对 英法联军侵略行径的愤恨之情。
1. 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作者在信的开头并不是开门见山地说明自 己的态 度,而是先提出对方错误的观点,具有极浓 的讽 刺意味。这样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继续往下看, 更能宣泄作者愤怒的感情。
4.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独句段作用分析法解答。这句话独立成段,起到 突出强调的作用。在内容上和前一段形成强烈的对比,达 到一种震撼人心的效果。在结构上起到过渡作用。这样一 座神奇秀丽的园林建筑为什么消失了呢?引起读者的阅读 欲望,从而过渡到对奇迹消失的原因——英法联军火烧圆 明园的叙述上来。
中国晚清政府朝政腐败,致使国力 衰颓,只能靠奴颜媚骨求得苟延残喘, 这才会有圆明园的悲剧。这是历史的耻 辱,民族的耻辱。今天,中华民族正处 于伟大的复兴时期,它以年轻的姿态出 现在世界舞台上,我们坚信,这个“超 人的民族”定会青春勃发,焕发新的生 命力,一雪前耻,在世界历史的画页上 留下精彩绚丽的一笔。
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书信由笺 文和封文两部分构成。笺文(信文)即写在信笺上的文字,内容包括寄 信人对收信人的称呼、问候、对话、祝颂等。书信在写法上比较灵活, 但还是应该遵循一定的要求:一是必须合乎规范;二是必须言之有物, 通情达理。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 野蛮所干的事情。
按照常理,文明人应该有文明的样子,但是自称文明人的英 “文明”“野蛮”运用反语,深刻揭露了侵略者强盗罪行的实 法两国却对中国进行了最不文明的行动——侵略,对 圆 明 园 这个 质——毁灭人类文明,表达了作者的强烈谴责和无比激愤之情。 人类文明的典范进行了最不文明的行径——劫掠和焚毁,这里作 两词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揭露更深刻,鞭挞更有力。 者用讽刺辛辣的语言道出了英法侵略者野蛮、无耻的实质。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雨果文集》第十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年版)。程曾厚译。有改动。
1856年 1861年
英国借口“亚罗号事
英法联军侵入北京,
件”,进犯广州,挑起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 对圆明园进行了震惊
中外的洗劫和焚烧。
洗劫、焚烧圆明园后,最后一把火把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的 “万园之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垣。巴特勒上尉想利用雨果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
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均 为反语,辛辣地讽刺了英法联军的 丑恶行径。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
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
用嘲讽、揶揄的口吻,以漫 画的形式形象地再现强盗相互勾 结的丑恶嘴脸、肆意掠夺的卑鄙 行径,讽刺力极强。
考点 提炼、概括议论性文章的观点
常见的考查形式
这篇文章(这段文字)表明了作 者怎样的观点?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的概括,最
准确的一项是( )。
答题技法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优秀课件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优秀课件

埃及胡夫金字塔
是埃及现存的80多座金字塔中最高大 的一座,公元前2550年左右建造,高146.5 米,底边长约有230米。用230万块3至30 吨重的巨石修筑而成,在巴黎艾菲尔铁塔 建成前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
罗马斗兽场
在意大利罗马,是著名的罗马建筑文 化古迹。建于公元70—82年。古罗马帝国 统治者在此以驱使奴隶相互搏斗或同猛兽 搏斗为娱乐。平面呈椭圆形,长径188米, 短径156米,四周为看台,外墙高48.5米, 分为四层,下三层均为券廊(用拱券支撑 的廊),可容观众约5万人。今仅存残迹。
圆 明 园的珍宝
• 1856 年,英、法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我国 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6日,
侵略军闯进圆明园,进行了震惊世界的抢
劫和焚烧。他们把园里凡能搬动的金银
珠宝和珍贵文物统统抢走。来不及拿的或 者拿不动的,就任意打碎、践踏。最后一 把火将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被誉为“万 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垣。 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
巴黎圣母院
巴黎著名的天主教堂。l163年兴建, 1250年完成。教堂平面宽约47米,深约 125米,可容近万人。圣坛上部当中的尖 塔高90米。正面一对塔楼高约60米,是欧 洲早期哥特建筑与雕刻的主要代表。堂内 藏有13至17世纪的许多艺术珍品。
一.检查预习.
惊骇 hài 瞥见 piē 箱箧 qiè 制裁 cái 赃物 zānɡ 晨曦 xī
8
它是清代封建帝王在150余年间,
所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巨大皇家宫苑。
艺术价值甚高,被誉为“万园之园”。
9
• 圆明园是一座供清朝皇帝游乐的花园, 也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这 座花园方圆十多公里,在这儿可以观赏到 国内外四十个地方的有名的风景。它不仅 是中国建园艺术史上的创举,也是世界园 林建筑的奇迹,一度被誉为:“万园之 园”。园内还珍藏着许多无价的珍宝,罕 见的图书,绘画,珍贵的历史文物,因此 它又是一座闻名世界的艺术馆、图书馆、 博物馆,可以说,圆明园汇集了我国封建 文化艺术的精华。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

壹 梳理课文明观点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的论述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能表达作者观点立场的句子和 各段间用来连缀文章内容的关键句。
梳理课文明观点
第2段:既然你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 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欲擒故纵。 第4段: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独句成段,承上启下,含蓄表达了作者的无限惋惜与愤怒之情。 第9段: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比喻。表明观点,谴责英法侵略者的强盗行径。 第10段: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作者用反语活画出了强盗的丑态,讽刺了侵略者的卑劣行径,彻底揭穿了他 们强盗的面目。
小组探究
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 而雨果一个外国人这样谴责自己国家的军队,表现了他怎 样的胸怀和品格?
清醒 正直 公正
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 是非分明,爱憎分明。 珍爱和平
三、品味语言
1.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把“世界”改为“中国”,好不好以全?球)的眼光,肯定其艺术价值在世界的地位。
圆明园
➢圆 明 园 是 一 座 皇 家 园 林 , 号 称 “ 万 园 之 园 ” 。 历史上的圆明园,是由圆明园、长春园、绮 春园(万春园)组成。三园紧相毗连,通称 圆明园。共占地约5200亩,周长近10公里,建 筑面积达1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北京皇宫的建 筑面积)。始建于1709年,历时150年陆续建成。
yù huǎng
duàn liú li
hài piē
赞誉 恍若 绸缎 琉璃 惊骇 瞥见
jiǎn
lüè zāng
cái dàng
剪影 劫掠 赃物 制裁 荡然无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说教学方法
(二)说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 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 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 想启迪。”据此并结合本文内容,教给学生如 下学习方法:朗读归纳法、合作探究法。调动 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紧扣教学的问题, 使学生自主地发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 解决问题。
1、用不同的方法体会重点词句的表达效果。
(1)换一换:看看前后句子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 同? A、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叫圆明园。 B、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建筑叫圆明园。
(三)品析语言,走进雨果
(1)教师点拨,学生思考归纳:
“奇迹”是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雨 果称圆明园为“世界奇迹”本身就是对圆明 园的艺术价值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为第四段 的“这个奇迹已经消失”的句子做铺垫,更 突出雨果的无比痛惜之情,感情表达跌宕起 伏。而换成“建筑”后只能说明圆明园是一 个建筑物,只是简单的陈述,不能表达作者 的感情。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品味丰富语言,感悟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盛赞圆明园和谴责英法联军的
情感,是站在全人类文明的立场之上提出
的。
四、说教学方法
(一)说教法
本文语言精美,感情跌宕起伏,我引导学 生抓住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细致分析,深入 了解作者爱恨分明的情感,深刻体会作者的写 作意图。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辅之以 如下的教学方法:示范品读法、启发激励法。
二、说教学目标
(一)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2、学情分析: (1)初二学生对驳论文这种文体不熟悉,本文又是一篇
转译文章,不符合规范的驳论文的特点,因此学生学习 有困难。 (2)从品析语言,探究情感的角度入手,是学生从初一 以来熟悉的学习方式,学生对这种富有特点的语言的欣 赏有一定的兴趣。 (3)学生能够感悟到作者的情感,但是理解比较肤浅, 不能透过语言理解文本的内涵,尤其是作者站在全人类 文明的至高点上所作的理性思考和情感态度是学生学习 的难点。
(三)品析语言,走进雨果
(3)改一改:看看前后句子在表达效果上有 什么不同?
第一组: A: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
教学过程
课中设计
图片导入,激发情感 整体感知,走近雨果 品析语言,走进雨果 深入探究,感悟情怀 拓展思考,教师总结 作业布置、板书设计
(二)整体感知,走近雨果
让学生自读课文,布置思考题: 1、概括巴特雷上尉对火烧圆明园事件的看法? 2、概括雨果在文中表达的情感态度?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通读全文的
(三)品析语言,走进雨果
(2)删一删:A句中的“手挽手,笑嘻嘻”能否删掉, 为什么? A、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 B、他们回到欧洲。
(2)教师点拨,学生思考归纳: “手挽手”“笑嘻嘻”是对英法联军洗劫圆
明园后的动作和神态的描写,活化了两个强盗得 意忘形的丑态,表达了对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的 嘲讽和谴责。
五、说教学过程
课中设计
图片导入,激发情感 整体感知,走近雨果 品析语言,走进雨果 深入探究,感悟情怀 拓展思考,教师总结 作业布置、板书设计
(一)图片导入,激发情感
圆明园修复图:请学生用一个词语描述这幅图片?
(一)图片导入,激发情感
圆明园现状图:请学生用一个词语描述这幅图片?
(一)图片导入,激发情感
教师导语: 1、圆明园修复图:请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描述
这幅图片? 2、圆明园现状图:请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描述
这幅图片?
圆明园曾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有 “万园之园”的美称,但现在却是如此的 残破,造成圆明园毁坏的原因是什一环节选用形成鲜明对比的两 幅图片导入,既能引入文章写作背景, 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情感 上的共鸣。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文 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结合语境,体味和推敲重点词句 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从而感悟本文跌宕起伏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启发、合作、探究的方式, 品味语言感悟作者情感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站在全人类文明的立 场上,盛赞圆明园,谴责英法联军的感情。激发学生朴 素的爱国情感,感受雨果伟大的人格魅力。
二、说教学目标
(一)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 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点词句在语 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还强调:“欣赏文学作 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 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 现力的语言。”本文语言既生动优美,又爱憎分明、 意味深长。在教授本课时需要引导学生从朗读和揣摩 语言入手,体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悟作者的 情感态度。
教学设计说明
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雨果致巴特雷上尉的一封信
雨果(法)
说课的内容:
一、说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浪漫 主义诗人和作家雨果在1861年11月写给巴特雷上尉的一 封回信。雨果通过这封信使英法联军的暴行跃然纸上。 首先他用极尽奢华的语言描绘圆明园的瑰丽景致,渲染 圆明园世界奇迹的艺术价值,与下文英法联军洗劫圆明 园的丑恶罪行形成鲜明对比,然后大量使用反语对英法 联军火烧圆明园,毁灭世界文明的罪行进行强烈的谴责, 表明了自己对于这次亵渎人类文明的所谓“胜利”进行 极大的讽刺,以及对圆明园遭到焚毁的痛惜之情。因此 学习本文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和品析其富有特色的语言, 进而探究一个伟大的灵魂跳出国家和民族的狭隘层面, 站在全人类文明的至高点上所作的理性思考和情感态度。
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这个环节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两
个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对雨果在文中的情感态度 有了初步感知。
教学过程
课中设计
图片导入,激发情感 整体感知,走近雨果 品析语言,走进雨果 深入探究,感悟情怀 拓展思考,教师总结 作业布置、板书设计
(三)品析语言,走进雨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