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结题报告《农村小学生良好研究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XXX课题组一、问提的提出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给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要求,XXX同志曾要求:“创造研究型社会”,要让孩子“学会研究”;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

因而,学会研究不仅是学生研究阶段的任务,而且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XXX的学生主要来自农村,而且这几年,随着我街教育布局的调整,拆校合并到我校的学生不少,由于路途遥远,生活的不便,加之在原村小形成的一些不良的进修惯给进修造成了很大影响,而且留守生多,学生对优秀进修惯的认识盲目而又茫然。

学生的进修惯存在着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例如:在进修主动性方面、在进修注意力方面、在进修独立作业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良惯。

我们XXX站在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的角度,主动承担了武汉市“十一五”重点课题《农村小学生良好研究惯培养策略研究》,旨在探索培养小学生良好研究惯的策略,引导学生学会有效研究,形成良好研究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研究的依据1、现代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理论。

现代研究心理研究中对研究惯以及形成的影响因素持有这样的观点:首先,个体的研究惯是个人内部自相适应的一种自动化行为的动力系统,惯一经养成,人们的优势心理反应是维持一种惯而不是云改变这种惯,这是研究惯开、形成遵循的规则。

其次,个性因素中性格也是形成研究惯的重要条伯,其中意志特征的影响特别明显。

而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个性培养的黄金阶段,农村小学生因许多因素,会养成一些不良的研究惯,因此,我们要开展《农村小学生不良研究惯探微及其对策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研究惯,为其将来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奠定基础。

2、名人名家的有关教育思想如:《有戴礼记》中有这样的描述“少成若性,惯之以常”(意思是说,自细养成的惯就像天性一样不易改变。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研究内容: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质疑习惯倾听习惯)、自主阅读、认真作业等良好学习习惯预期成果: 培养学生良好小学习惯的具体方法研究报告教师研究案例教师论文结题时间:2010年9月课题组成员:熊素华、李娟、余晓林、秦晓红、刘雪梅内容摘要:“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以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为研究重点,研究制定了各个阶段的习惯培养目标并积极推行、合作落实。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课题组教师强化了习惯培养意识、科研意识、家校合作意识;家长完善了教育理念,提高了对孩子习惯培养重要性的认识;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丰富了,也更加科学,家长的综合素质借助课题研究也得到了较大幅度提高;孩子们在家长和学校的默契配合、联合教育下,好的行为习惯得到了稳固,坏的习惯得到了有效地扼制,孩子们以令人信服的表现,让身边的人从他们身上看到学习上比学赶帮的良好行为,校园内和谐向上的氛围逐步形成;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一、研究问题及实践意义当今社会中孩子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孩子是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心肝宝贝“421综合症”随时可见;同时,受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家长往往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而忽视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关鸿宇教授提出的“六小”现象(小霸王、小懒虫、小馋猫、小犟牛、小磨蹭、小马虎)比比皆是。

在家的家长也忙于生计,顾不得管孩子,致使孩子的生活习惯较差,学习习惯也差: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认真,应付交差,不注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俗话说“好习惯终身受益”。

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素质,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推动素质教育的向前发展,而且对学生今后的继续教育和工作生活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所以对小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研究的内容及方法(一)具体内容低年级:1、通过预习对学习产生兴趣,觉得学习不难;2、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3、能规范书写,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xx年xx月xx日•引言•研究方法与过程•研究结果与发现•研究结论与讨论目•教育实践建议•结论与参考文献录01引言小学生阶段是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良好的习惯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当前小学生存在一些不良习惯,需要得到关注和有效的干预研究背景与意义探讨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有效干预措施,为学校和家长提供指导和借鉴研究目的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研究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方法研究问题和假设•研究问题:本研究旨在解决以下问题•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是什么?•如何有效地干预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这种干预措施对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的影响如何?•研究假设:本研究假设以下结论•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与其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有关•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促进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这种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提高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

02研究方法与过程对象本研究以XX市XX小学的XX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涵盖了一至六年级的各个年级。

样本考虑到不同年级、性别、家庭背景等因素,我们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调查和分析。

研究对象与样本研究方法与步骤•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观察法、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和问题。

•步骤•确定研究问题和研究对象:明确了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并制定了详细的计划。

•设计研究工具和实施方案:根据研究目的和对象,设计了调查问卷、观察表、访谈提纲等研究工具。

•实施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观察和访谈等多种方式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和分析。

•总结研究结果: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对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提出建议和对策:针对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研究过程本研究从确定研究问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和分析数据到撰写研究报告,历时数月,严格按照学术规范进行。

《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首阳山旅游渡假区贵和小学一、课题的提出:“养成良好习惯,成就幸福人生”是我们贵和小学的校训。

它陪伴着我们那些幼小的孩子,不断的成长、进步!培养好习惯,即是在寻找一种成功的方法。

当孩子具备了良好的习惯之后,你会发现,他们的一切变化都是在潜移默化中的,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便走向了成功。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了的持久学习方式,往往它成为一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

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它广泛存在于学习的所有内容中,体现在学习过程里。

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

也正因为如此,我校把养成教育,作为了学校的特色教育。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孩子的生活环境常常在脱离父母照看的情况下进行,而爷爷奶奶以及外公外婆则成为农村孩子监护人的主要目标群体,但是长辈的过度溺爱心理则会使幼儿在教育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造成的不良因素增多。

因此,我校把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作为本年度的重点研究目标,调查农村儿童习惯养成的现状,并针对农村孩子行为习惯培养存在的隐患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

以培养农村孩子良好习惯为本年度的教育研究目标,从而有效促进孩子整体行为素质的提高。

二、概念的界定: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所谓习惯,是人的行为倾向,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

它是潜在的意识的表现,它可以主宰自己的人生。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这样讲“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奥格.曼狄诺也说过:“事实上,成功与失败的最大分野,来自不同的习惯。

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钥匙,坏习惯则是一扇向失败敞开的门。

”小学段阶是儿童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它不仅影响小学阶段的学习成绩,而且影响以后乃至将来的一生。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结题报告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结题报告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结题报告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小学生阶段是人形成终身习惯的最佳时期,他们如一张未曾写过的白纸,没有形成难以修正的坏习惯,且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

一但形成习惯,就会变成人的一种需要,如果不这么做,就会感到很别扭,因为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具有自动化的作用,它不需要别人督促、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习惯成自然”。

“五岁成习,六十亦然”,这句话说的也是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有助于学生顺利完成当前的学习任务,而且能使学生终身受益。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A:“我每天放学回家后,去玩电脑游戏,然后再写作业。

”学生B:“字丑一点有什么关系,我们班写作业数我最快。

”学生C:“作文可真难啊!老师逼急了,我就抄一下作文书。

”……显而易见,这些孩子的学习习惯不好。

通过不断培养,良好习惯就会从不自觉到自觉,从被动到主动,最后内化为自身的一种素质而长久地固定下来。

坏的学习习惯总在无意识地机械重复中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靠有意识地一次次自觉练习而巩固。

所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取得好成绩的必要前提。

二、研究目标课堂学习习惯、阅读习惯、倾听习惯、表达习惯、作业习惯、书写习惯等各项学习习惯养成良好。

三、途径及方法(一)、抓住关键期小学一年级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期。

因为这一阶段,学生刚入学校学习,学习成了他们的主要活动。

他们对学习和学校生活都感到新奇、陌生,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

这可以说是他们人生中的一大转折。

在幼儿园时,以游戏为主,生活自由得多。

而到小学,以学习为主,有了许多新的规范,如严格的学习时间,上课不讲小话不乱动,回答问题要举手发言,要按时独立地完成作业等。

因此,在学习习惯培养上,这一阶段的可塑性最大,是培养的关键期。

《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03
家庭教育作用
家长在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中起到关键作用,有效的家校合作有助于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对策建议
制定培养计划
强化实践训练
完善评价体系
提升家长意识
教师示范作用
根据小学生不同年龄段 的特点,制定详细的良 好习惯培养计划,明确 培养目标、方法和时间 安排。
通过多样化的实践训练 活动,让小学生在实际 操作中逐渐形成良好的 行为习惯。
THANK YOU.
现实教育问题的需要
现实中,小学生存在诸多不良习惯,如上课不 专心、做作业马虎、不遵守规则等,这些问题 需要得到有效的解决。
课题组的研究兴趣
课题组成员长期关注小学生教育问题,对如何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有着浓厚的兴趣。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01
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发展小学生习惯培养的理论,为后
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习惯培养的家庭影响
研究还发现,家庭环境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家长的言传身教和正确引导 对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至关重要。
结果讨论
01
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应该重视这一阶段的习惯培养工作 。
02
在进行习惯培养时,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培养计划,不能 一刀切。
03
04
研究内容与过程
研究内容
本研究以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 实践研究,提出有效的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方法和策略。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内涵和特点研究、当 前小学生良好习惯的缺失及原因分析、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 的方法和策略研究、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实践案例分析等 。
05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一、基本信息课题名称小学生良好研究惯的养成教育申报日期2015.09研究课题负责人二、成果简介小学生良好研究惯养成教育的研究,研讨会材料及论文小学生良好研究惯养成教育的研究:教学案例《识字5》、教案结题报告三、网络展示的课题材料目录低年级学生良好研究惯培养的研究立项申报表低年级学生良好研究惯培养的研究研讨会材料及论文低年级学生良好研究惯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四、鉴定组鉴定意见鉴定组人员签名:年月日备注:课题组成员XXX《小学生良好研究惯的养成教育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我国现代有名儿童教育家XXX先生通过多年的亲身教育实践认为:“幼稚时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甚么惯、知识、技能、言事、思想、态度、情感等,都在此时期打下基础,它是决定其将来人格、体格的重要身分”。

在儿童身心发展的早期,能否给予系统的、良好的教育,对人的终身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低年级教育中固然要匡助孩子研究生活、研究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必须从小造就孩子良好的研究惯、研究品质。

爱研究、会研究,爱动脑、会动脑,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本性品质,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发展有着十分重要意义,是使孩子终身受益的一种基本素质。

而且,也只要匡助孩子构成积极的研究情感,养成良好的研究惯,才干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孩子在生活中增长知识、发展智力。

目前,父母普遍重视孩子的研究成绩,较多的把眼光集中在分数上。

有些孩子家里过分宠爱,对孩子良好研究惯的造就比较轻忽。

有些孩子,他们固然聪明,但往往惯很差,课堂规律散漫,注意力不集中,听讲效果欠佳。

有些同砚上课时精神不集中,讲话或玩弄东西,甚至做一些与研究毫不相干的事;有的一边写功课一边玩橡皮、铅笔,哪里说话哪搭茬儿;有的在家一边看书一边看电视,或者一边研究一边吃喝,这些小举措已经成了他们的不良惯,这自然会下降他们的研究效率,影响研究成绩。

良好的研究惯较之知识和能力对学生的发展更重要,可使学生顺利地按要求完成研究义务,从而提高研究效率。

农村小学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结

农村小学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结

《农村小学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结题报告相城区黄埭中心小学课题组一、标题《农村小学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实践研究》二、内容提要1、认真学习、深入认识叶圣陶有关“养成教育”的论述,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中有关养成良好习惯的阐述,提高课题研究的能力。

2、对我校现阶段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分析研究,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3、针对学校教学和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多种习惯,我们着重研究学生质疑问难、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善读善写、课前准备、合作讨论、搜集资料、灵活运用等良好习惯的养成。

4、进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

结合学科特点探索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有效方法、途径和措施。

5、制定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细则,依据评价细则对学生进行评价,促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6、努力研究、实践叶圣陶教育思想,努力提高教师的教科研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

7、让教师通过课题的研究,总结归纳出培养学生良好、稳定和持久的学习习惯的方法,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有较大的提高。

三、问题的提出中国古语曰:“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基本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

国内外许多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非智力因素关系密切。

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地位。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指出“事实上一切教育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

因此,让学生建立一个合理的学习方式,培养其良好的习惯,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良好的习惯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是学生学业路上的助推器。

当今中国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孩子之间的智力因素差异越来越小,学习的习惯等积极的个性特征日益重要。

小学生低段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低段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结题报告
班级日常教育管理:在日常教育活动中, 做到了“三结合”:背诵歌谣及行为教育相结合, 教师监控及学生干部管理相结合, 班委会干部负责监控及学生互相督促相结合。
这样持之以恒, 不断强化训练, 使学生在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同时, 逐渐养成了良好学习习惯。
(4) 优化环境重培养。
校园是师生生活学习地方, 校园环境是丰富育人资源。构建优美、高雅教室环境, 做到整体布局、精心设计, 让每一面墙壁, 每一个角落都能发挥独特育人功能, 让师生在享受美丽环境同时, 陶冶情操, “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师生行为和思想。
做作业时, 特别是家庭作业拖拉, 耗时长, 做一会儿, “玩”一会儿, 不能一次做完, 效率不高, 做完后没有认真检查习惯, 包括考试也一样。
②认真倾听、做笔记习惯欠缺
上课能认真听老师讲课习惯是很好, 但许多学生不善于听取同伴发言, 至于评价或补充意见就更谈不上, 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往往只顾自己想发言, 而不听他人在说什么, 以至于自己站起来回答及前面某人回答一模一样, 他都浑然不知, 说明没认真倾听别人发言。
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21世纪教育首先应该关心人们如何在密切相关地球上求同存异,协力发展,进行有关人类共同生存基本意念教育,这其实是一种行为习惯教育。”对此,我们在内心产生了深深共鸣。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目睹了一届届学生成长历程,有成才了,有却走了歪路。这里面问题多多,原因种种,但有一点是共同:养成好习惯者成,染坏习惯者败。对教育而言,培养习惯是头等重要事。因此,本组成员选定了这个课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2)学校方面原因
学生在书写、倾听、预习、积累、作业、阅读等习惯方面存在问题, 跟老师教育也有直接关系。在调查中发现, 一些教师存在如下问题: ①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心中只装着教案, 没有注意调控课堂纪律, 没有采取有利措施引导学生参及学习活动, 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②有教师教法比较陈旧, 教学内容枯燥, 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没有确立, 课堂氛围不够民主、和谐, 致使部分学生思维不活跃, 发言不积极;③有教师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出要求不明确, 学生不明白这种良好学习习惯内涵, 自然也不知道怎么做;④有教师不注意以身示范。⑤教师培养措施不多, 效果不是很好。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人们常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可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行为习惯可以影响甚至决定人的一生。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研究》实验课题的选择,是结合我校校情、结合我校周边环境进行的一项非常必要的研究。

13个月来,我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初步理清了小学阶段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教育思路,摸索出了一套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也相应得到很大提高,加上影视文化的渗入、信息来源的高速化与多样性,这些都大大促进了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

我校大部分家长外出打工、经商,孩子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教育,与学校管理脱节,造成了家庭教育环境差,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非打则骂;有的家长则对孩子过分溺爱,听之任之。

这些都为我校的教学工作造成极大的困扰。

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开发学生个体潜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本课题的开设对于我校而言,无疑是为我们的教学研究工作指明了一个方向。

二、课题界定农村学校,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其社会关系也较单纯的城市学校复杂,主要表现在:学校所处位置既没有城市的秩序井然、文化厚重。

对于这些家长来说,经济利益高于一切,而孩子的教育则应当由学校全权负责。

我们必须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针对学校现状,实事求是,做好研究工作。

三、研究内容小学阶段是人的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人的行为习惯是通过训练、强化形成的。

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做到“知、情、意、行”的相对统一,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小学学习习惯调查研究。

《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背景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小学阶段是孩子们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

良好的习惯不仅对他们的学业成绩有积极影响,而且会对其未来的生活和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然而,许多小学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方面存在诸多挑战,包括教学方法不当、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家庭环境影响等问题。

因此,我们提出了《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实践研究》的课题,旨在探索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来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课题研究方法我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实地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三、课题研究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首先,我们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习惯培养方法,如榜样示范、正向引导、情境教学等。

其次,我们发现一些特定的活动和项目对于培养良好习惯非常有帮助,例如阅读计划、课外实践、集体活动等。

最后,我们也发现家庭环境的支持和鼓励对于学生形成良好习惯至关重要。

四、课题反思和未来研究方向回顾我们的研究过程,我认为我们在习惯培养方法和实践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例如如何保持学生对良好习惯的长期坚持,如何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差异化培养等。

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并探索更多的有效习惯培养方法和策略。

总之,《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实践研究》的课题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实践研究。

通过这个课题,我们不仅帮助小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习惯,也为我们自己带来了更多的教育经验和启示。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研究结题报告材料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研究结题报告材料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研究一、课题的提出(一)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是时代的要求在我国广大农村,特别是经济贫困的农村山区,劳务输出已经成为农民求生存图温饱﹑发家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他们供子女上学的重要经济来源。

每年春节一过,大批农村青壮劳动力,离开家乡,这一走往往要到年底甚至几年才能返乡,这种“背井离乡寻富路,离田离土求发展”的状况,致使社会上形成了一群不能完全享受父母关爱、家庭温暖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性格形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除了学校教育外,家庭教育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而“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家庭教育相对缺失,他们的学习和人格的表现都明显有别于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

不少人误入歧途,这些孩子逃学、旷课、不交作业,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没有明确的学习计划,在课堂上不专心,各学习任务不能按时完成,同时,他们在“家”骗第二监护人,在学校骗老师,沾染打架、赌博、酗酒等不良习气;还有的孩子因第二监护人管理不当而离家出走,甚至被拐卖……“留守儿童”现象成了一个新的社会话题,特别是能否保证留守儿童正常学习已成为从中央到地方讨论的热点。

(二)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是现实的需要在我校,“留守儿童”占20%以上,超过了总人数的五分之一,通过对这部分学生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其中绝大部分学生远比其他学生更感到孤独,逆反心理更强,学习习惯的养成存在更大的障碍,因此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乃至身心诸方面的健康发展。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了解了其他一些农村学校,发现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尤其是村小,“留守儿童”的情况更为突出。

调查中我们还发现,3-6年级中的“留守儿童”所受影响较为明显,在调查中,教师们对这一群体的普遍评价是:不能主动、按计划学习,学习过程中不思考、不质疑,没有学生卫生,常违反纪律,常常成了各班里的问题生。

而除了在学习和行为表现上的问题外,这些孩子在心理发育上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在和80多名3-6年级“留守儿童”的谈话中,有近60%的孩子感到孤独,有95%的孩子明显感到父母不在身边所带来的压力。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1)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1)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1)培养学生良好研究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小学生良好研究惯的培养的研究》于2009年经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自课题实施以来,在学校领导和市局教科室的重视和支持下,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著名教育家XXX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惯。

”“教育的本旨是,养成能力、养成惯,使学生终身受益。

”在新课改中也反复强调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培养终身研究的愿望和能力,培养良好的研究惯。

著名教育家XXX说:“好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在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

”研究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研究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

而在非智力因素中,惯又占有重要的位置。

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惯,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促使学生自主自觉有效地研究。

多年的教学实践更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研究惯,是研究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

从小养成良好的研究惯,逐步内化为学生的素养,将来才能自觉地去研究,去适应社会,去服务于社会。

研究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研究,而且对今后的研究、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研究的自信心和良好的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研究方法。

”然而,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仍然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成绩轻惯的现象。

教师以知识为本位,疲于奔命,学生苦不堪言。

不良惯一旦形成再纠正,那将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要改变这一现状,一定要转变观念,树立学生为本的理念,将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惯作为重中之重。

我校以理论研究为抓手,以培养研究惯为努力方向,开展小学生良好研究惯的培养的研究,实施素质教育。

二、课题的界定和理论假说研究惯是指孩子在一定的研究情境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

《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习惯养成对于学生的未来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小学生面临着各种诱惑和挑战,如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学习压力的增大等,这些都对他们的习惯养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开展关于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关于小学生习惯养成的研究现状和理论成果,为本次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对我校小学生的习惯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和行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需求。

3、观察法观察学生在课堂、课间和校园活动中的表现,记录他们的行为习惯,分析存在的问题。

4、案例分析法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为案例,深入分析其习惯养成的过程和影响因素,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四、研究过程1、准备阶段(1)查阅相关文献,确定研究课题和研究方法。

(2)设计调查问卷和观察量表。

2、实施阶段(1)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并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开展观察活动,记录学生的行为表现。

(3)选取案例进行跟踪分析。

3、总结阶段(1)对研究数据和案例进行整理和分析。

(2)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五、研究结果1、小学生习惯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和观察发现,我校小学生在习惯养成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学习习惯方面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作业拖拉、粗心大意,不善于预习和复习。

(2)生活习惯方面一些学生自理能力较差,不注重个人卫生,作息不规律。

(3)行为习惯方面存在文明礼貌意识淡薄、不遵守纪律等现象。

2、影响小学生习惯养成的因素(1)家庭环境家庭氛围、父母的教育方式和行为习惯对学生习惯养成有重要影响。

(2)学校教育教师的教学方法、班级管理方式以及校园文化等也会影响学生的习惯养成。

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篇一: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1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题研究一、前言(一)问题提出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家长对学校的期望不断攀升。

而农村学生家长文化程度偏低,又因外出打工而留守儿童较多,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手段陈旧及留守学生家庭数增多,对农村小学教育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如何直面现实,改变现状,是农村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习惯能使事情变得容易,习惯使阻力减到最低点,习惯使体能和心能都节省到最低点。

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源泉。

”这话足以说明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也已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意志、学习能力,让学生获得授之以渔,得益终身的心理感受、成功体验是值得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二)研究的意义从目前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有关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还没有一套系统地针对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指导方案。

因此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具有极高的必要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减负增效的实施,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普遍的关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继《学会生存》、《学会关心》之后,又发表了题为《学习:内在的财富》的专题报告,为21世纪教育提出了战略性思路与行动建议,指出“教育的使命是使每个人无例外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潜力”,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此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与人的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相适应的最佳行为模式,能使人付出最少却又获得更多。

不良的学习习惯往往和学习规律相违背,严重的影响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武汉市黄陂区罗汉小学课题组一、问提的提出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给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江泽民同志曾要求:“创造学习型社会”,要让孩子“学会学习”;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

因而,学会学习不仅是学生学习阶段的任务,而且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在,学生缺乏父母监管的多,农村大部分家长都长年出外打工,他们家庭教育观念淡漠,有的认为教育孩子只是学校的事,只让这些孩子吃饱、穿暖,其他的不重要。

有的把教育子女的任务交给上一辈,而老一辈对孩子都过于溺爱。

因此,大部分农村孩子由于没有家长严格的督管,良好的学习习惯难以养成。

这也是个科学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电视、网络的普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农村的学生课外阅读量少,有益文体娱乐活动参加得也少,学生对电视、网络的痴迷也影响着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放学回家主动看书、复习的学生不多。

另一方面,农村小学的教师由于接受信息来源面窄而迟缓,甚至是闭塞的,又由于应试教育长期的禁锢,不少教师也忽略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而是一味追求高分,采取一些不良的教育手段,例如“满堂灌”、“题海战役”、“死打擂”等,使不少学生养成了上课开小差、作业潦草,撒谎逃避等坏习惯。

罗汉小学的学生主要来自农村,而且这几年,随着我街教育布局的调整,拆校合并到我校的学生不少,由于路途遥远,生活的不便,加之在原村小形成的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给学习造成了很大影响,而且留守生多,学生对良好学习习惯的认识盲目而又茫然。

学生的学习习惯存在着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例如:在学习主动性方面、在学习注意力方面、在学习独立作业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良习惯。

我们罗汉小学站在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的角度,主动承担了武汉市“十一五”重点课题《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研究》,旨在探索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引导学生学会有效学习,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研究的依据1、现代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理论。

现代学习心理研究中对学习习惯以及形成的影响因素持有这样的观点:首先,个体的学习习惯是个人内部自相适应的一种自动化行为的动力系统,习惯一经养成,人们的优势心理反应是维持一种习惯而不是云改变这种习惯,这是学习习惯开、形成遵循的规则。

其次,个性因素中性格也是形成学习习惯的重要条伯,其中意志特征的影响特别明显。

而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个性培养的黄金阶段,农村小学生因许多因素,会养成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因此,我们要开展《农村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探微及其对策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为其将来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奠定基础。

2、名人名家的有关教育思想如:《有戴礼记》中有这样的描述“少成若性,习惯之以常”(意思是说,自细养成的习惯就像天性一样不易改变。

如果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长大后去改正将是非常困难,以至影响学习效果,影响将来的前途和生存的环境。

)又哪:著名教育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等。

3、政策依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这一章节明确指出:小学教育要“从行为习惯养成入手”。

三、研究的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究针对不同年段、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途径、与方法,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发挥学生主体性、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坚定学习意志,掌握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1、通过课题计划的实施,使学生在倾听、书写、作业、预习、积累、阅读、复习等方面掌握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并逐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2、研究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编诵歌谣,入脑入心的策略;常规教学管理渗透的策略;班级管理渗透的策略,制定激励制度的策略;树立榜样的策略;家校联手的策略;开展丰富多彩活动的策略;促进学生自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3、形成全校性学生有良好学习习惯的氛围,养成良好的写字、倾听、预习、积累、作业阅读和复习习惯。

四、研究的内容从我们农村小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学习习惯入手,通过对学生、老师、家长的问卷、访谈调查及个案分析,了解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有哪些,分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原因。

通过分析、探讨,归纳出培养学生课内外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研究的主要问题1、农村小学生应具备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观察、访谈、比较,研究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表现。

2、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运用课内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一边问卷访谈,一边在课堂上观注、了解,分别从学生、老师、家长等方面调查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了解学生现在的学习态度、品质、意志的各种外在表现,并进行归因分析。

3、针对各年级研究目标、要求,在实践中提炼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与方法。

(1)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与倾听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一、二年级)(2)小学生良好作业、积累、预习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三、四年级) (3)小学生良好阅读、复习习惯的培养策略研究。

(五、六年级)(4)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意志,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研究。

(一至六年级)各年级要按照上面的研究内容,制定实施方案,中、高年级要注意巩固低年级所形成的良好学习习惯。

4、边研究边推广。

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实践、调整、完善教育方法,并向平行班辐射,为教师今后的教育工作积累好的经验。

五、研究的方法和对象1、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以案例研究为主,其他方式辅之;通过跟踪观察学生学习行为,并与教师、学生、家长访谈,做好反馈资料的收集工作,作为评估和改进实验的依据。

(2)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和跟踪调查,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原因,从学生的前测后测中寻找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3)经验总结法:借鉴他人或教师自己已有的经验,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案分析,获得实践经验,形成论文。

2、研究对象:根据研究阶段的不同,课题组分年段、分内容,2007年选取了一(1)班、二(1)班、三(2)班、五(2)班、五(3)班、六(3)班作为实验班;2008年将一(1)班、二(2)班、三(1)班、四(2)班、五(1)班、六(3)班作为实验班;2009年将一(2)班、二(1)班、三(2)班、四(1)班、五(2)班、六(1)班作为实验班,开展三年的实验研究。

六、研究步骤1、第一阶段(2007年3月—2007年11月)准备阶段。

(1)拟订课题,成立课题组。

(2)进行课题前期调查,申报课题立项。

(3)成员分工,课题组制订研究方案。

(4)根据实验班学生学习习惯现状,调查分析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成因,制定了研究方案和学年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5)召开课题组会议,发动组员,收集整理、学习与课题有关文献资料,为开展课题研究找寻理论资料。

(6)培训全体教师,学习方案,明确要求,提高认识,达成共识。

完成小学生习惯现状调查报告。

(7)邀请市、区科研专家和领导,就本课题进行开题论证,对研究方案、课题研究困惑作具体指导。

2、第二阶段(2007年12月-2009年7月)研究阶段。

(1)调查研究。

课题组成员根据自己所教学段的学生特点,结合学科实践的心得体会,结合自己与家长、教师沟通所获,结合课题方案,选定研究对象,确定研究的课题。

首先进行文献资料的收集和归纳,用正确的理论观点去指导课题的研究与探索。

同时设计调查问卷的内容,进行实验前测,对研究对象现阶段的学习习惯进行调查、分析,找出现阶段学生学习表现方面的共性和个性,分析优缺点,以及影响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各种因素,撰写调查报告。

开展研究,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2)根据调查报告的实际情况,课题组成员讨论研究制订新的方案。

(3)根据调查所得到的学生在“书写、倾听、预习、作业、积累、阅读、复习”等方面存在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①编诵歌谣,入脑入心,提高学生树立良好学习习惯的意识,规范学习行为。

②注重在常规教学管理中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

通过上研究课、开展专题讨论、反思教学行为,以及对平时的备课、上课、作业提出具体要求,并且制订教学制度来规范教学,使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成为全体教师的中心任务,各科教师在教学中都把“培养什么”“怎样培养”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之中,形成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氛围。

③注重班级管理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

加强班级日常管理,做到“三结合”。

背诵歌谣与行为教育相结合,领导、教师监控与学生会干部管理相结合,班委会干部负责监控与学生互相督促相结合。

加强班会活动管理,每学期开展以“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不得少于八次。

④分年段,抓重点,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有机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习习惯从低年级抓起,中年级强化,高年级纠正。

要求老师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备课,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严格督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之中,直到巩固为止。

⑤树立榜样,促进学生自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开展优秀作业展览、优秀学生现身说法、交流经验。

⑥每学期一至两次集中学习,交流思想,进一步充实理论知识,理清研究思路,交流研究新成果。

撰写个案集。

⑦请有关专家来校指导做课题。

⑧家校联手,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开家长座谈会,致家长一封信、优秀学生家长现身说法,开展“家庭学校实践活动调查”活动,邀请家长来校听课,进行家访,做家访记录。

这些活动的开展,目的是使家长关注孩子成长,参与班级管理,谏言谏策。

⑨改善学校环境,优化校园及教室文化氛围,让墙壁说话,发挥隐性教育作用。

⑩开展全校性或以班级为单位的各类活动,来培养学习习惯。

如:演讲比赛、朗读比赛、作业展示、专题研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从而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总结阶段(2009年8月-2009年12月)。

(1)收集整理研究报告,撰写研究报告和研究总结。

(2)申请结题,请专家评审鉴定。

七、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良好学习习惯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好的学习方法或策略,通过不断的重复和练习,从而形成并发展成为个体一种需要的自觉学习行为倾向。

能利于小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促进学生学习取得成功。

不仅对学生当前的学习发生作用,而且使他们终身受益。

通过三年的研究,我校课题组成员提炼总结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1、编诵歌谣,增强认知。

我们分年段制定了培养目标,并把对学生的要求编写提炼成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歌谣,每班印发一份,让学生抄写,诵记,并将诵读歌谣纳入常规管理之中。

要求每天上午第一节课课前十分钟由任课老师负责引导学生诵读歌谣,并由专人督促检查记载,与学校常规检查中的教科研部分挂钩。

为了让学生入脑入心,我们利用班会活动阵地,开展“如何将歌谣变为行动”的班会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