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弊庐何必广,取足蔽 床席。”诗人再次表明,说移居南村的愿望早就有 了,现在终于实现。其欣欣之情,溢于言表。接着 又说,只要有好邻居,好朋友,房子小一点不要紧, 只要能遮蔽一张床一条席子就可以了,何必一定求 其宽敞?不求华堂广厦,唯求邻里 共度晨夕,弊庐虽小,乐在其中,诗人旷达不群的胸 襟,物外之乐的情趣不言而喻。源自文库对住房的追求上, 古往今来,不少有识之士都表现出高远的精神境界。 孔子打算到东方少数民族地区居住,有人对他说: 那地方太简陋,孔子答曰:“君子居之,何陋之 有?”(《论语· 子罕》)杜甫流寓成都,茅屋为秋 风所破,愁苦中仍然热切呼唤:“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推己及人,表现出忧国忧民的崇高情怀。刘禹锡为 陋室作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 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其鄙视官场的卑污与腐败,追求高洁的品德与志趣, 在审美气质上,和陶渊明这首诗有相通的一面。
• 3、情、景、事、理浑融一体,意境高远
• 陶诗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而以理为统摄。 • 重在写心,心境合一。 • 善于透过日常物事,表达至情至理。
• 4、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 苏轼概括为“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
陶渊明诗歌举例
移居(一)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⑴。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⑵。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⑶。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⑷。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⑸。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⑹。
“素心人”,指心性纯洁善良的人。诗人听说南村多有本 心质素的人,很愿意和他们一同度日,共处晨夕。陶渊明对 充满虚伪、机诈、钻营、倾轧的社会风气痛心疾首,却又无 力拨乱反正,只能洁身自好,归隐田园,躬耕自给。卜居求 友,不趋炎附势,不祈福求显,唯择善者为邻,正是诗人清 高情志和内在人格的表现。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⑶。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⑷
(四)行役诗
陶渊明的行役诗都是他宦游期间的作品,它们 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悲叹行役的辛苦,表达对 仕宦的厌倦,诉说对田园的思念和归隐的决心。 • 前者是行役诗共同的内容,后两者则是陶渊明 所特有的,而且越到后来这两种情绪就越强烈。 那种失去自由的无奈之感,成为这类诗的基调。
• “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 “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兹。” •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其二) • “诗书敦宿好,林园无世情。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 •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 • “伊余何为者,勉励从兹役。” • ——《乙已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
(二)咏怀诗: 内容:写壮志未酬的苦闷,抒发政治理想。围绕出仕与归隐的
矛盾,表现不与世同流合污,暴露社会黑暗。 • 代表作:《饮酒20首》《杂诗12首》《咏贫士》(前2首) • 陶潜咏怀诗多受阮籍《咏怀诗》的影响: • 1、学习阮诗抒情寄慨:人生体验、现实感受,常隐晦曲折表 达幽愤之情。“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饮酒》·衰荣无定在 隐喻晋宋易代的节操沦丧。 • 2、学习阮诗比兴手法:托物、托人、托事以咏怀,抒情寄慨。 且陶诗咏怀旨意明显,语言平易朴淡。《饮酒》乃“寄酒为迹” 表达其意,《咏贫士》借咏古人抒个人怀抱。
(三)咏史诗 • 内容:借助咏史以抒个人怀抱,寄托诗人的政治理想。
• 或抨击现实,或借古讽今,表现对现实的抗争。 • 自称“余读史记有所感而述之”。 • 代表作:《咏荆轲》《咏贫士》(后5首)《读山海经13首》 • 咏史抒怀方式: • 1、借古代贫士、高士的节操、心性和境遇,表现自我隐而 不仕和固穷守节的品质,从中找到知音共鸣。 • 2、借对历史人物(神话传说)的歌咏,表现自我愤世之慨。 • 《咏荆轲》写易水送别的悲壮,突显荆轲的壮士情怀。 • 《读山海经》借精卫、刑天的斗争精神,抨击桓玄的篡逆, 反映诗人“金刚怒目”的一面。
陶渊明诗歌内容
• 诗歌分类:共存 诗120首 • (一)田园诗 • (二)咏怀诗 • (三)咏史诗 • (四)行役诗 • (五)赠答诗
(一)田园诗: 内容:描写自然恬静的田园风光、自然纯朴的田园生活
1、反映恬淡闲适生活情趣,和悠然自得的超脱心境 《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 《和郭主簿》 《归园田居其二》(野外罕人事) 2、抒写对躬耕生活的体验,和对劳动的热爱,体现对农民的 情意 《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3、描写自我生活的困顿和农村凋敝的现实,反映理想之外的 现实世界。 《归园田居其四》(久去山泽游)《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4、建构桃花源式的社会理想蓝图 。《桃花源诗》

——《答庞参军》格调最深沉
陶渊明诗歌艺术特色
• “自然本色,天衣无缝,到艺术极境而使人忘其 为艺术”(朱光潜《陶渊明》) • 朱光潜:“总合各家的评语来说,陶诗的特点在 平、淡、枯、质,又在奇、美、腴、绮。这两对 恰恰相反的性质如何能调和在一起呢?把它们调和 在一起,正是陶诗的奇迹。”(《陶渊明》) • “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惠洪《冷斋夜话》) • 苏轼:“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 句。”(《与苏辙书》) • 钟嵘:宋征士陶潜,其源出于应璩,又协左思风 力。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典婉惬。 每观其文,想其人德。世叹其质直,至如“欢言 酌春酒”、“日暮天无云”,风华清丽,岂直为 田家语耶!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诗品》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追 溯往事,以“昔”字领起,将移居和求友联系起来,因事见意, 重在“乐”字。古人迷信,移居选宅先卜算,问凶吉,宅地吉利 才移居,凶险则不移居。移居者不在乎宅地之吉凶,而在乎邻里 之善恶。诗人用其意,表明自己早就向往南村,卜宅不为风水吉 利,而为求友共乐
隐居终老时期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官场政治腐 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 满,辞官归隐。 义熙四年(408),他家乡遭焚,生 活陷入极端贫困,但他安贫乐道。 义熙末年(418 ),朝廷征他为他坚 定了隐居的决心,一直过着隐居躬 耕的生活,但心情仍不平静, 元嘉三年(426),江州刺史檀道济 劝他出山,他守节不仕。这个时期 起主导作用的显然是道家思想。他 坚定了隐居的决心,一直过着隐居 躬耕的生活。
• 2、淳真亲切
• 将日常生活诗化。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重要的意义和久而弥 淳的诗味。这是陶诗的一大特点也是他的一种开创。 • 情真事真。“唐以前的诗人,真能把他的个性整个端出来和 我们相接触的,只有阮步兵和陶渊明,而陶尤为甘脆鲜明” (梁启超《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 • 质朴无华的语言和不事雕饰的白描手法。 • 元好问:“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绝 句》
陶渊明其人
1.《五柳先生传》:“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 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hâ)穿结,箪(dān)瓢(piáo)屡(lǚ)空, 晏(yàn)如也 ” 2. 萧统《陶渊明传》:“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 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 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萧统 是第一位发现陶诗文学价值的人,既推崇其人格也推 崇其文学。到了宋朝,特别是经过苏轼、朱熹的弘扬, 以及汤汉对其作品的诠释,陶渊明才真正确立了他在 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这地位一直保持到今天,并获 得了世界的声誉。)
少年、青年的闲居时期
钟爱丘山与游好六经
– 出身望族,少有壮志。 –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辗转出仕时期
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 一起一落:29岁江州祭酒,因厌恶
官场污浊而辞职归家,后被召为江州 主簿,不就。 • 二起二落:36岁江陵,任荆州刺史 桓玄的幕僚,但桓玄阴谋篡权,陶再 度失望,次年,借陶母去世,丁忧归 家,闲居3年,田园避世。 • 三起三落:39岁任镇军将军刘裕的 参军,又改任建威将军刘敬宜的参军。 但因时局动荡,再度辞官。 • 四起四落:40岁(公元405年8月) 为彭泽令,11月弃官归隐,只做80天 县令。《归去来兮辞》《宋书· 陶渊明 传》
(五)赠答诗
• 赠答诗表现对友人亲人的敦厚之情。 • 赠答的传统:传为苏李赠答的诗歌以叙离情见长,曹 植的《赠白马王彪》以抒幽愤著名,刘桢的《赠从弟》 表现了高洁的品格,嵇康的《赠秀才入军》展示了洒 脱的情趣。 • 陶渊明的赠答诗的特点:以其真挚的感情、家常的内 容、隽永的意味、温和的语调,为自己塑造了一位仁 厚长者的形象。 • 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山川千里外,言笑难为因。 • 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脱有经过便,念来存故人。 • ——《与殷晋安别》 • 情通万里外,形迹滞江山;君其爱体素,来会在何年!
陶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与母妹三人 度日。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孟嘉是当时 名士,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 者。” 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 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 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 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 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 “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 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 “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 的志趣。在家族中,他既钦敬曾祖陶侃的积极 进取,又特别赞赏外祖孟嘉的冲淡自然。思想 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陶渊明的创作包括诗 歌和文章两大部分,而以后期的诗歌成就最高。
写作背景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⑴。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⑵。
⑴卜宅:占卜问宅之吉凶。这两句是说从前想迁 居南村,并不是因为那里的宅地(风水)好。 ⑵素心人:心地纯朴的人。(3)数:屡次、 经常。(4)晨夕:朝夕相见。这两句是说听 说南村住着很多心地纯朴的人,自己乐意和他 们朝夕共处。
从前想移居住到南村来,不是为了要挑什么好宅院; 听说这里住着许多纯朴的人,愿意同他们度过每一个早 晚。
3.《东坡题跋·书李简夫诗集后》:“欲 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 以去之为高;饥则叩门而乞食,饱则鸡 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4.朱熹《朱子语类》卷一百四十:陶渊明 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 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真相者,是 《詠荆轲》一篇,平淡底人,如何说得 这样言语来?
• ⑶怀此:抱着移居南村这个愿望。颇有年:已经有很多年了。 兹役:这 • 种活动,指移居。从兹役:顺从心愿。这两句是说多年来怀 有移居南村 • 的心愿,今天终于实现了。 • ⑷蔽庐:破旧的房屋。何必广:何须求宽大。蔽床席:遮蔽 床和席子。 • 取足床席:能够放一张床一条席子就可取了。 这个念头已经有了好多年,今天才算把这件大事办完。 简朴的屋子何必求大,只要够摆床铺就能心安。
第三节
• 1、平淡自然
陶渊明诗歌艺术特色
• 人生旨趣:自然。这也是其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 • 创作态度:有感而发,无矫情也不矫饰。 • 诗歌内容:平静的田园风光,悠闲的日常生活,恬静的劳作 心情。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五柳先生传》)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 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後,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 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饮酒序》)
生 平
陶渊明(365-427), 字元亮,一说名潜,字 渊明,号五柳先生。浔 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 人。陶渊明出身于没落 的仕宦家庭 。生活在晋 宋易代之际十分复杂的 政治环境之中。曾祖父 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 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 都督八州军事,荆、江 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 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 作过太守。在重视门阀 的社会里,陶家的地位 无法与王、谢等士族相 比,但又不同于寒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