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歌》教学设计(2)教学文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北民歌》教学设
计(2)
《陕北民歌》教学设计
课程:公共艺术(音乐欣赏)
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及对象分析:
面向中职学生开设的[公共艺术]课程中的音乐欣赏内容之一,宗旨是弘扬民族文化,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与艺术鉴赏水平。
音乐欣赏是公共艺术的重要内容,陕北民歌又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陕北是中国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养育中国革命的圣地,是中国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摇篮,是民族民间文化宝库,陕北民歌独具特色,魅力感人,经久不衰,代代相传,至今深受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朋友的欢迎。中职校一般专业没有开设专门的艺术课程,一方面中职生缺乏艺术修养,另一方面中职生又喜欢音乐,对[公共艺术]课充满兴趣和期望。为此本课从陕北民歌欣赏入手,引起青年学生对民歌的兴趣和喜爱。
教学目标:1、了解陕北的风土人情、服饰特点与民歌的风格特点;
2、感受、体验陕北人民的音乐与生活;
3、.通过欣赏、感受、体验,激发学生从内心热爱我国的民歌艺术。
教学重难点:1.初步熟悉陕北民歌的风格及特点;
2.了解陕北民歌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学与学法:运用任务驱动法、情景创设、对比、合作讨论、启发引导等方法相结合,始终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课前准备:学生自行分组,先通过网络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陕北民歌的分类,学唱《走西口》、《想亲亲》、《赶牲灵》,并了解该作品的故事情节及情感表现。
教学过程:
导入:
1.通过卫星地图带到那片神奇的黄土地(了解地理位置);
2. 学生展示课前准备成果:(1)陕北服饰;(2)陕北地貌;(3)陕北风俗;(4)陕北民歌的种类;
3.快播多首视频音乐陕北民歌片段,带领学生走进那片神奇的黄土地。
通过这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播放视频音乐《走西口》
边听边唱,了解作品表达的意境,熟悉作品描述的故事情节及情感表现。
二、播放视频音乐《想亲亲》
边听边唱,了解作品表达的意境,作品描述了什么故事?表达了何种情感?
三、分析这两首作品
1.讨论:.这两首作品,通过对比,分别描述的是怎样的故事场景、表达了何种情感世界?根据课前学习,谈谈陕北民歌的种类,分别是何种风格?
2.通过这两首作品,谈谈陕北民歌的特点;
3.分组表演唱《走西口》《想亲亲》;(视频)
通过创设情境,熟悉故事情节,把握作品情感。
在唱的过程中感受、体验故事情节人物的思想活动与情感表现。
四、播放视频音乐《赶牲灵》
1.播放视频音乐:
边听边唱
2.提问:故事情节中所描述的场景中分别有哪些内容?根据以上所学判断属于哪种风格?
学生讨论,老师补充。
3.再听再唱:
熟悉故事情节,把握作品情感。
4.请同学表演唱:(视频)
在唱的过程中加强体验、感受。
五、总结
1.请同学总结以上陕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2.老师补充
陕北民歌的特点:节奏自由舒展,声音高亢、嘹亮,音域宽广等,在演唱特点上,一种是以声音平直高亢的山歌风格来表现,另一种则以感情细致、声音委婉的小调风格来表现。
六、提升
1.欣赏陕北歌舞、秧歌、安塞腰鼓(图片、视频),了解陕北民歌与舞蹈的风格特点。
体现了陕北人豪爽,粗犷的性格特点。
2.尝试根据所学创编歌舞(视频)
歌舞不分家,载歌载舞。
七、拓展
1.欣赏以陕北民歌为元素的流行歌曲《信天游》、《黄土高坡》
这两首作品开创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先河,此后才出现中国流行音乐。尝试通过网络,看看现代流行音乐中是否还有陕北元素的作品?
2.在《陕北民歌》的网站中欣赏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作品,从而加深对陕北人民的音乐与生活的了解。
教学反思:
1.信息技术的运用对于学生的音乐欣赏起到一个视觉、听觉的冲击,有效的提高了欣赏效果。运用信息技术为课堂服务要恰到好处,特别是在艺术欣赏课堂上更是要手段合适、质感充足,避免画蛇添足之效。
2.音乐欣赏以情感体验为重要线索,本课牢牢把握情感这一主线,以听、唱、跳多种形式,通过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层层递进,引领学生进入丰富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