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论文均衡发展论文: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义务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均衡教育的对策
我国义务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均衡教育的对策我国义务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略有改进,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许多少数民族
贫困地区十分努力,坚持实施义务教育,孩子们的受教育机会也得到
了充分提高。
同时,在义务教育领域管理和改进方面也有了新的改进,更好地满足了孩子们的受教育需求。
但是也不得不说,义务教育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文化素质低下、资
源偏缺、基础设施落后、师资力量不足等情况仍旧存在。
许多地区的
义务教育经费依然十分有限,基础教育的实施也仍充满了挑战,一些
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普遍受到了不平等的教育待遇。
发展均衡教育的对策
发展均衡教育的核心在于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教育公平。
在此,可以总结出以下对策:
1、加强教育资源配置。
坚持建立义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把教育资源
合理分配到全国各地,尤其是西部和东部地区,更好地实践义务教育
的公平原则,将教育权力最大限度地转移到社会的基层,提高孩子的
受教育机会。
2、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实施义务教育改革,进一步完善素质教育,提
高义务教育课程素质,优化教学体系,加大师资队伍力量建设,全面
提高教育质量。
3、完善义务教育政策。
建立均衡教育政策,增加义务教育领域的补偿,确保义务教育经费的充足及时到账,切实改善义务教育执行中的种种
问题,让孩子们得到更多关注和帮助。
关于教育均衡的论文范文2篇
关于教育均衡的论文范文2篇关于教育均衡的论文范文2篇关于教育均衡的论文范文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财政政策探究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政策概念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质就是不断满足广大人民对义务教育需求的接受程度,现代社会人人平等,人人都享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当然对于接受教育的权利也是平等的。
在义务教育阶段,国家对不同地区义务教育的过程和条件都是均等的,具体表现在教学教材内容均等、教育学费均等、师资水平均等、教学的质量均等,从而能让大多数义务教育对象得到应有的发展。
(一)义务教育均衡的对象义务教育均衡财政政策的落实点是个人,必须搞清楚学生在义务教育资源的使用和分配上合理不合理,解决两个相互问题:义务教育财政政策主要服务于哪些群体?哪些对象对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均衡有促进作用?让各教育机构和各教育对象都把义务教育资源能平等的分配,从而在义务教育上达到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均等关系。
(二)义务教育均衡的内容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教育过程中资源是否足备,包括人、物各方面的充足,其次要验证义务教育结束后的成果,观察学生的学习成绩、自身能力等各方面是否提高,最后要能产生义务教育均衡的长远效应,维持好各人的整体生活质量。
在投入步骤中一定要保证投入的充足,但是投入不能盲目投入,投入可以是一般的货币,但要经过实际的测量,具体可以记录学生及老师的人数、教学规模的大小等。
(三)义务教育均衡的全面需求现阶段我们已经不能仅仅满足单一公众的义务教育需求,而是要随着公众的数量及要求的提高,制定各自适合的财政政策,保证不同公众义务教育在义务教育机会、义务教育过程及条件、义务教育质量等各方面的均等,保障义务教育全方位均衡发展的财政政策。
二、分析公共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公共需求特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基本要求是个人的受教育机会是均等的,其次要求是满足义务教育过程和条件的均等,最高要求就是教育质量的均衡,这一系列的要求逐层提高,体现出了义务教育的本质,在不断提高要求的过程中让个人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论文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论文摘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落实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教育公平,维护社会公正的重要举措,2012年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已经进入验收阶段,这种阶段性的督导评估不仅仅是为了认定和表彰,更重要的是了解现状并为将来工作的改进和完善提供依据,而想要通过督导评估工作获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真实现状,那么督导评估本身必须是合理,有效的。
据此,分析A省在此次督导评估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对A省接下来的督导评估工作的完善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在上世纪末,我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的基础上提出的,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保障适龄儿童由“有学上”向“上好学”的转变。
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后,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差距问题逐渐凸现出来,成为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家长择校、学校乱收费等热点难点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更好的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义务教育成为新时期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
在2010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年)》(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
”一、义务教育均衡的内涵和基本目标关于义务教育均衡的内涵,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分析:1.从受教育者的权利最低层次必须为受教育者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条件,这也是义务教育均衡旨在解决择校问题的目标之一;最高层次是使每个受教育者达到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相对均衡,这是从教育的结果的角度来看的。
即义务教育均衡不仅仅是要平等地为每个适龄儿童少年提供良好的教育,还要尽力保证我们提供的教育能够使每个适龄儿童少年在义务教育结束后能够拥有相对平等的个人发展空间。
关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调研与思考
一、概述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基础环节,其优质均衡发展关乎国家的未来发展和社会的长远稳定。
本文旨在通过对义务教育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并结合相关数据和案例,深入思考如何促进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提升和改革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
二、义务教育的现状1.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目前,我国教育资源在地域上仍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
特别是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相对集中,而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这种不均衡的资源分配导致了城乡之间、地域之间的教育差距日益扩大。
2. 教育教学水平不均由于师资、课程、教学设施等方面的差异,一些地区的学校在教育教学水平上存在较大差距。
高质量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主要聚集在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学校,而基础薄弱地区和学校的教学水平相对较差,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成绩也难以得到保障。
3. 学生的学习环境不均学习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些地区的学生面临着学习条件差、教学设施简陋、校园安全隐患较大等问题,而另一些地区的学生拥有优越的学习条件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这种不均衡的学习条件导致学生的学业发展存在着明显差异。
三、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性1. 促进社会公平义务教育是国家的基本教育,其发展质量的均衡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的实现。
优质均衡发展能够使更多的学生享有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条件,打破区域间、城乡间的教育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
2. 提高国家整体素质优质均衡的教育发展能够提高全国各地学生的学业水平,培养更多的人才。
这对于提升国家整体素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增强国家竞争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条件能够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增强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提升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声望。
四、促进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的建议1. 加大对基础薄弱地区的资源投入针对基础薄弱地区的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政府应加大对这些地区的资金投入,增加师资配备、改善教学设施,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缩小城乡和地区间的教育差距。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论文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论文国家始终都坚持把义务教育摆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高度关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论文篇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摘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维护教育公平的基础性工作。
本文从政策、制度、经济等因素总结了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产生的原因,从教育经费的增加,政府政策制度的完善,监管体系改革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思路和措施,希望能为义务教育资源实现公平合理的配置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义务教育;社会公平;均衡发展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分析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国家始终都坚持把义务教育摆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高度关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2006年国家对《义务教育法》进行了全面修订,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入了法律条文,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更好地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原则,对保障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意义重大。
2010年7月,国家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并颁布实施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组织实施的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等,将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机制,缩小校际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差距,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2005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进一步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前言义务教育是国家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基础教育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
当前,我国教育正在加速发展,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围绕“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进行探讨。
现状分析定义县域是指地质界限上的行政区域,通常由市、县(或相当于县级行政区划的行政单位)和乡镇(街道)组成,是我国基层行政区划的组成单位。
义务教育是指国家依法规定由政府责任承担并向社会提供的基础教育阶段,包括小学和初中教育。
均衡发展是指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人群之间实现各方面发展的平衡。
现状县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资源分配问题由于我国经济和文化水平的巨大差异,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分配存在较大的差异。
一些区域的教育资源得到了较多的关注和投入,而一些地区则由于经济水平和政策等因素的限制,教育资源配置比较困难。
师资力量不足问题在我国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待遇差、工作环境较差,许多优秀的教师不愿意到农村工作,导致农村地区的师资力量大幅度不足。
教育设施不足问题我国农村地区自然条件和交通不便,使得该地区的学校教育设施发展缓慢。
许多地方存在人口逐渐外流,而教育设施落后是导致人口外流的原因之一。
许多小学教室狭小,缺乏图书馆等教育设施,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了许多不便。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县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具有挑战性的。
下面,我们将提出应对上述问题的对策。
对策分析加大教育投入解决县域义务教育发展中存在的资源分配问题,必须加大投入,优先向经济薄弱地区倾斜,加大支持力度,增加教育经费,提升投入的效果。
增强师资力量解决师资力量不足问题,应提高教育行政部门的地位,改进发现、选拔和培养教师的制度,实施“名校送教、名师下乡”、“骨干教师支教”等政策,支持教育实习和人才培养,从根本上增强师资力量。
加强教育设施建设利用现有资源,建设标准化、现代化的教育设施,利用市场化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教育设施建设,通过政策、资金等手段,鼓励私人投资参与农村教育设施建设等,努力解决县域义务教育设施不足问题。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论文(2)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论文(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论文篇二《浅谈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摘要:义务教育已经全面普及,进入了巩固普及成果、着力提高质量、促进内涵发展的新阶段。
笔者试图从教育投入、资源配置等方面出发,简析目前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状况,并尝试提出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粗浅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效机制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6%左右,农村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主要部分,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
近年来,经过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我国农村教育事业有了很大进步。
但随着独生和少生子女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子女教育的期望值也不断提高。
于是农村的孩子向县城挤,“择校风”愈演愈烈,导致城乡教育资源严重失衡。
因此,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均衡发展的重点。
一、农村义务教育不均衡现状和产生原因1.办学条件上的不均衡。
县城学校教学楼、综合楼、科学楼、宿舍楼、仪器室、电教室、图书室和运动场地等各种教学设备一应俱全,县城教育散发出的是现代教育气息。
而农村学校却没有这些条件,除了能上课的简陋教室外,其他的功能室少得可怜,甚至只能用“简陋”二字加以概括。
2.生源质量上的不均衡。
农村的学生不断向城镇学校流动,而且由于家长、学生的取舍在学校发展上形成了“好的越来越好、差的越来越差”的马太效应。
生源的流动进一步加大了农村学校与城镇学校之间办学质量上的差距。
3.师资力量上的不均衡。
一是表现在人员配置上。
县城、集镇周边学校教师有富余,一个教师上一个学科还有剩余,而农村学校,一个教师跨年级、跨学科教学是常事,师资严重不足。
此外,教师水平差异也较大,表现在名师、骨干教师、中高级教师人数的比例上。
农村师资力量薄弱已经成为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
二是表现在结构上。
一般情况下,语文、数学教师相对富足,而英语、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课程专业教师严重不足,许多小学大部分教师兼任多个学科教学工作,甚至包班。
《2024年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转变研究》范文
《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转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其中,义务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均衡发展对于提升国民整体素质、促进社会公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针对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的转变进行研究,探讨其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普及程度不断提高,教育资源配置逐渐优化,师资力量不断壮大。
然而,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教育发展不均衡。
这种不均衡现象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分配、教学质量、学生发展机会等方面。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的转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正在发生转变。
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政策导向的转变: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制定更加科学的政策,推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教育均衡发展。
例如,实施“县中崛起”计划,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扶持力度,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2. 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这包括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3. 教育模式的创新:鼓励学校进行教育模式创新,探索适合本地特色的教育发展路径。
例如,推行小班化教学、个性化教学等教学模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 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引进优秀人才等措施,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四、案例分析以某地区为例,该地区在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加大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教育信息化等,实现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及途径(论文)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及途径(论文)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了我国公民平均水平素养,但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存在问题。
今天小编整理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及途径的论文,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摘要:为了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分配,实现新型城镇化教育,文章阐述了新型城镇化进程与教育发展改革,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中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现实困境,指出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途径。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教育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城镇化进程必然会带来人口的急剧变化,在20XX年,我国城镇人口比例首次超过农村人口[1-2],由此带来的教育公平、教育资源均衡发展问题等逐渐显现出来。
教育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辅相成,新型城镇化发展给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同时也需要教育的支持,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分配、实现教育公平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根基[3]。
一、新型城镇化进程与教育发展改革通过中国知网以“新型城镇化”为关键词进行学术趋势搜索,发现自20XX年开始有关于此研究议题的论文直线上升,由此也说明在当下环境下新型城镇化是热点研究问题,但同时,有关于新型城镇化与教育的研究主题并不多见,有待于更多的教育机构和专家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
目前,我国各个阶段的教育都面临着实现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艰巨任务,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实现教育改革,让教育发展与城镇化进程协调发展这一问题值得关注和思考。
二、城镇化进程中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现实困境第一,人物因素并存,制约由“基本”向“优质”迈进。
自20XX年国家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以来,通过六年的努力,成效明显。
但校内资源配置水平却与优质均衡目标相差很远,在以往基本均衡的测算中,“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和“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两个指标为达标困难项。
在实地调研中发现,现有许多农村薄弱学校的共性问题是学校整体教师数量超编,但结构性缺编严重,成为制约实现优质均衡中人的因素中最核心的部分。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论文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论文教育,乃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义务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基石,其均衡发展关乎社会公平正义,关乎千万家庭的未来和希望。
在当今社会,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旨在让每一个孩子,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这不仅是教育公平的体现,更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然而,在现实中,义务教育的发展仍存在诸多不均衡的现象。
区域之间的不均衡是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一些发达地区在教育资源的投入上远远超过欠发达地区。
这些地区的学校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优秀的师资队伍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而在一些贫困地区,学校的硬件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这种区域之间的差距,严重影响了教育公平,也制约了区域整体的发展。
城乡之间的不均衡同样不容忽视。
城市学校通常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和学生,拥有更好的教学条件和教育资源。
相比之下,农村学校在师资、设备、课程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
许多农村孩子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孩子同等水平的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发展空间和未来选择。
校际之间的不均衡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些重点学校凭借其优势地位,能够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而普通学校则在资源分配中处于劣势。
这种差距导致了“择校热”的出现,家长们为了让孩子进入优质学校,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加重了家庭的负担,也破坏了教育的生态平衡。
造成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重要因素之一。
经济发达地区能够为教育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从而改善教育条件;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则在教育投入上相对不足。
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也会影响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些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偏差,导致资源分配不均。
例如,对重点学校的过度扶持,可能会加剧校际之间的差距。
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是关键因素。
优秀的教师往往更倾向于选择条件优越的地区和学校,导致师资力量在区域和校际之间分布不均衡。
目前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的现状分析
目前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的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
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教育教学质量差异较大、教育投入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措施和改革举措,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发展取得的成绩近年来,我国政府在城乡义务教育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不断加强城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了城乡教师资源配置,扩大了中小学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政策力度,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教育经费投入方面,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地区教育的资金投入,提高了农村学校教育资源配置水平。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通过各类政策引导,城市教师和农村教师的待遇和工作条件逐渐接近,缩小了城乡教育师资差距。
在教育教学质量方面,通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国家级特殊补助资金政策等,有效提高了农村地区教育教学水平。
尽管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一些显著成绩,但是依然存在一些不平衡现象。
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城市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城镇学校的教育设施、教学设备等条件优越,而农村地区的学校则面临着师资力量、校舍条件、教学设备等方面的不足。
在教育质量方面,城乡教育教学质量差异较大。
城市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相对较好,而农村地区的学校则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条件差等问题。
在教育投入方面,城市教育经费投入较多,而农村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不足。
三、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为了进一步促进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和建议。
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资金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配置水平。
政府应当继续加强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支持,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和工作条件,吸引更多的城市教师到农村地区执教。
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地区教学条件的改善,完善农村学校的校舍条件、教学设备等硬件条件,提高农村教育的教育教学水平。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问题已成为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义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基石,自然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
然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依然存在,有必要深入研究并探究其原因及解决途径。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从总体上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截至2018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舍累计翻建、改造和新建645万间,其中农村校舍189万间。
全国义务教育毛入学率稳步提高,基本普及,优质教育资源逐步向农村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
但具体到各地区,情况并不尽相同。
在城市和发达地区,优质教育资源较为丰富,但在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却存在各种问题。
一方面,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短缺。
很多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育资源都比较有限,师资力量也不足,教学条件较为落后。
由于师资不足,农村学生的教育质量也比城市学生要低。
另一方面,在城市,尤其是一些富裕的城市和地区,名校云集,而其他学校的教学质量却参差不齐。
城市内部的教育资源分配也不够公平,绿地率低、空气质量差、人口密度大的社区却往往是高质量教育的最少的地方。
二、存在的问题造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原因十分复杂。
首先,财政投入不足是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来源主要有中央和地方财政拨款,但这两方面都面临很大困难。
虽然中央财政在教育经费方面投入数量逐年增加,但在地方财政面临很大的压力时,其投入力度显得缺乏持久性。
其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问题的重要因素。
优质教育资源聚集在了一些发达地区,而相对较差的教育资源则比较集中在农村和欠发达地区。
三、解决办法为了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采取一系列措施。
从财政上,应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实现公共教育经费的有效分配。
同时,政府还应扶持或培育本地优秀师资力量,鼓励优秀教育人才到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工作,投入到薄弱学校教学工作。
此外,政府也应加大对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快劣质学校升级改造,增加贫困地区教育设施投资。
浅析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论文
浅析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论文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
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浅析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论文摘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在我国己经发展到重视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社会公平的今天,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目前我国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也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深入研究和重视解决。
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是我国教育改革进程中出现的一个大问题,城乡教育差距的不断拉大成了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不和谐音符。
本文通过大量查阅文献资料和细致的调查研究,重点剖析了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1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认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指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同一学校不同群体之间的教育平衡发展,是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质量全面发展和均等发展的一种义务教育质量观。
义务教育均衡主要指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包括办学条件的均衡,即学校的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建筑面积、生均图书和仪器设备值等的均衡;师资力量的均衡,主要包括教师数量的均衡和教师素质的相对均衡;教育经费投入的均衡,政府应针对我国经济地区发展不平衡及对教育经费投入的需求较高的现状,运用各级政府的力量,从教育经费投入上确保均衡,确保每个适龄儿童都应获得相同水平的义务教育服务。
2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原因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既有来自经济、制度等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有来自人们心理的价值取向主观因素的影响。
2.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制度性障碍。
2.1.1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
建国后的相当一段时间,我国在经济发展策略上采取的是以农补工,以农村支持城市的发展模式,导致了城市对农村的全面领导,国家的重要资源也相继集中在城市,城市逐渐成为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
《2024年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转变研究》范文
《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转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与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义务教育的发展始终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
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不仅关系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也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和民族未来。
本篇论文将围绕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的转变进行研究,深入分析现状,并提出建议。
二、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现状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在普及程度上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然存在区域性、城乡间、校际间的不均衡现象。
部分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优质教育资源集中于少数学校和城市。
同时,由于不同学校间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差异,导致学生接受的教育质量也存在较大差异。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面对当前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现象,转变发展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体现,有助于消除因地域、家庭背景等因素造成的教育差距。
其次,均衡发展有利于提高整体教育质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最后,均衡发展有助于推动社会公平和进步,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1. 政策引导: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特别关注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优质教育资源向这些地区流动。
2. 增加投入: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对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投入。
通过提高教育经费的投入比例,改善学校设施,提高教师待遇等措施,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
3. 优化师资力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通过实施教师轮岗制度、定期培训等措施,优化师资力量配置,缩小校际间师资力量的差距。
4. 推进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
通过建设数字化校园、开展远程教育等措施,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提高教育质量。
5. 完善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对学校和教师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通过评价结果反馈,引导学校和教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及现状分析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及现状分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及现状分析2023年,我国的义务教育发展已经有了显著的成绩,教育均衡化、优质化逐渐成为了各地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
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不少的进展,但是我们仍然需要更加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这才是一个有着庞大人口的国家应有的教育面貌。
义务教育,作为中国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教育,其不平衡的发展仍然是一个瓶颈。
从教育资源来看,东部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在名校集中的情况下,西部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导致了地区间教育水平的不均衡。
从学校设施来看,城市的大型公立学校条件较好,而乡村小学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却相对较弱,这种不平衡状态已经长期存在。
我们要不断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
首先要改变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政府应该在财政和资源上更加支持和倾斜西部地区的教育事业,采取更加积极的政策和措施,鼓励东部地区高素质的教育资源向西部倾斜,建设更多优质中小学和职业学校。
其次,应该加强对乡村和城市贫困地区小学的建设,积极完善学校教育设施和师资水平,鼓励有能力的教师到乡村中小学工作。
另外,义务教育课程的改革也是关键。
现在的义务教育课程依旧被多种课程王国的压力所影响,除了 common core curriculum 中的核心科目,学生们还需要学习各种各样的培训课、俱乐部和培训班。
这不仅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而且还增加了家庭教育负担。
因此,我们可以建议尝试引入一些课程整合预算的措施,并实施更多的核心基础课程,让学生们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和成长。
最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需要家长和社会的积极参与。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父母应该增强自身的教育观念,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避免盲目攀比,培养孩子的思维和判断能力,为孩子良好的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
社会各界应该发挥自己的资源和优势,在义务教育领域进行有益尝试,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现状与展望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现状与展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现状与展望引言义务教育是一项基本国策,对于国家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均衡发展意味着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同等优质的教育机会。
然而,我国义务教育在均衡发展方面仍存在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与展望,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1. 地区差异中国地域辽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各地义务教育发展水平也存在差异。
发达地区教育资源丰富,教育质量高,而欠发达地区的义务教育条件相对较差。
这导致了城乡教育差距和地区教育断层。
2. 学校差异在城市地区,一些重点学校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如优秀教师、先进教育设施等。
而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条件则比较简陋。
这种学校间的差异进一步加剧了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
3. 课程设置差异不同学校的课程设置也存在差异。
有些地区的学校注重学科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这导致了学生在不同学校之间的素质差异。
4. 师资不均衡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较强,能够吸引优秀的教师,而另一些学校则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这使得学生在不同学校之间接受的教育质量存在差异。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挑战与问题1. 教育资源不均衡分配中国人口众多,但教育资源的分配并不均衡。
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更加丰富,而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导致教育格局不平衡。
2. 城乡教育差距城市地区的学校条件优越、教师素质高,而农村地区的学校条件相对较差、教师队伍较弱。
这造成了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3. 课程设置不够多样化目前的教育体制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存在一些课程设置单一、缺乏多样化的问题。
4. 教师队伍不足优秀的教师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
然而,我国基础教育师资队伍不足,尤其是在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
这导致了教师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展望1. 加大投入力度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2000字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仍然存在。
在县域层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1.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在县域内,城市和乡村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
城市教育条件好,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完善,而乡村则明显不足,师资力量不够,教学设备简陋,学校数量不够。
这使得大多数农村家庭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同等的教育资源,导致教育机会不公平。
2. 学区划分不合理:在县域内,学校的划分不一定能够有效地覆盖到所有学生。
一些学生需要走很长距离才能到达学校,这会导致城乡学生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交通负担和时间成本。
3. 校园文化氛围差异:城市和乡村的学校文化氛围有很大的差异。
城市学校更加注重素质教育、多元发展,而乡村学校则更多专注于学科知识和考试成绩。
这会导致城乡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品质存在很大的差异。
4. 教育投资不足:在一些较为贫穷的县域,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教育设施更新不及时,师资队伍水平不高,教学资源落后。
这使得学生无法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影响了他们的未来发展。
二、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1. 加强教育投入:政府应该加大教育投入,确保义务教育资源能够平衡分配。
尤其是在县域内,政府应该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教育领域,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 调整学区划分:学区应该重新规划,以确保学生都具有便捷的接受教育的条件。
同时,政府也应该为学生提供免费的安全接送服务,降低其交通成本。
3. 统筹城乡教育资源:政府在教育发展中要实行城乡统筹,强化城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
通过拓宽城市学校在农村的分校或联校,提高乡村学校的整体水平。
同时,也可以通过优先安排乡村学生进入城市优质学校、提高城乡交流、合作机会,来弥补教育差距。
4. 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在县域内推行教师队伍培训,鼓励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教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4页word文档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使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级学校在办学经费投入、办学条件、硬件设施、师资调配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体上处于一个比较均衡的状态,与义务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基础性相适应,为人人享有公平、公正地接受义务教育全力提供充足的保证,其外延涉及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学校之间的均衡配置。
一、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困境从教育公平角度看,教育均衡发展涵盖教育机会、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均衡。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教育均衡最重要、最核心的还是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这既包括硬件资源,诸如校舍、教学实验仪器、图书资料和经费投入等,也包括软件资源,诸如教师队伍和学校管理等。
我国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状况不容乐观,集中体现在经费投入、办学条件、师资配备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
1.经费投入。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还存在差异,在教育经费上也有很大的差距。
根据2005年国家教育经费投入分析,在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上,普通小学的极大值7940.77元(上海市)是极小值744.46元(河南省)的10.66倍,普通初中的极大值8421.50元(上海市)是极小值908.05元(河南省)的9.27倍;在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上的差异更是惊人,普通小学的极大值1865.70元(上海市)是极小值59.22元(广西)的31.5倍,普通初中的极大值2114.13元(上海市)是极小值76.98(安徽省)的27.46倍。
差距之悬殊,令人担忧。
2.办学条件。
教育经费投入是造成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存在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
城乡学校在固定资产、仪器设备、图书、计算机和体育场馆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
以学校校舍为例,经过数据调查显示,农村危房率几乎是城市的双倍。
3.师资配备。
从城乡学校教师的数量上分析,城市义务教育的师生比例比农村更为合理。
从教师质量上看,城市教师中拥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显然比农村教师多。
从学科结构上看,城市学校教师往往各学科齐全,结构合理,而很多农村学校只能配备基本的语数学科教师,英语和计算机缺乏专业教师,而音体美等学科更是视为副科。
《2024年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转变研究》范文
《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转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其均衡发展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特别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不仅关系到每个孩子的教育权益,更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因此,转变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本文将针对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问题及转变方式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推动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近年来,我国在义务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然而,在区域、城乡、校际之间仍存在明显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教育质量差异等问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区域差异: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教育资源差距较大,部分地区存在教育资源短缺现象。
2. 城乡差异:城市与农村地区的学校在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育投入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3. 校际差异: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在教育质量、办学条件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三、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问题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主要面临以下问题:1. 教育资源配置不均:部分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导致学校办学条件落后,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2. 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部分优质教育资源过度集中于少数学校,使得其他学校难以获取优质教育资源。
3. 教育投入不足:部分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教育投入相对较少,制约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四、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的转变针对上述问题,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的转变应遵循以下方向:1.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大教育投入,特别是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倾斜力度,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同时,推动教育资源在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均衡配置。
2. 提升教育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
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
《2024年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转变研究》范文
《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转变研究》篇一一、引言义务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基础,对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公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日益凸显。
如何转变义务教育的发展方式,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提高教育质量,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的转变,分析其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现状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普及率逐年提高,教育资源配置逐步优化。
然而,仍然存在区域间、城乡间、校际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
部分地区由于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影响了义务教育的质量。
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义务教育发展方式已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的转变为了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需要转变传统的发展方式。
首先,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对薄弱地区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
其次,要推进教育信息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再次,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最后,要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对义务教育的发展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四、具体实施策略1. 加强政策引导,制定有利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加大对薄弱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等。
2. 优化教育资源分配,实现区域间、城乡间、校际间的资源共享,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3. 推进教育信息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间的数字鸿沟。
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5. 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 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对义务教育的发展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论文均衡发展论文: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
及对策研究
摘要: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的一种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公益性、普惠性、公平性的特征。
衡水市义务教育近几年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不均衡状况依然存在。
对衡水市义务教育现状开展调查和研究,以期发现目前衡水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衡水市桃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和对策,从而促进衡水市桃城区义务教育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策
前言
所谓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
按照某种标准,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质量全面和均等发展的一种义务教育质量观[1]。
义务教育的均衡强调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程度,即要求国家通过制度性的安排,平等地满足不同地区、家庭、民族、性别和健康状况的每一个适龄儿童的“基本学习需求”(包括年限、内容、质量、经费等),以确保所有个体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
一、衡水市桃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
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的一种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公益性、普惠性、公平性的特征。
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应有之
义,然而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情况在衡水市桃城区仍很突出。
通过调查发现,衡水市义务教育非均衡主要表现在城市中心区与远郊之间、县域与乡域间、区域内校际间,甚至校内不同班级间均存在差异。
中心城市校区、历史悠久的校区,校舍、设备、图书、经费保障、师资水平等方面都优于城市郊区和乡域学校。
对提升教育质量起关键作用的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管理者大多集中在城市中心学校。
农村和郊区的优秀师资本身不足且不断流失。
(一)从学校硬件方面看
市中心学校拥有足够且装备齐全的教室,教室内基本已安装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配备计算机房,具备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初级教育的条件;拥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
而郊区学校教室数量较少,且条件简陋。
部分学校既没有图书室也没有实验室。
(二)从学校师资力量方面看
1.教师的学历、职称技术情况。
通过对桃城区调查数据的统计显示,小学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者,在城市占27.9%,在农村只占9%;低学历者(高中以下)在城市占11%,在农村却占29.1%。
具有小学高级职称者在城市占到了53%,而在农村只占34%。
普通初中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者,在城市占60%,在县城占54.7%,而在农村只占44.2%。
具有中学一级职称以上者,在城市占49.3%,在县城占48.9%,而在农村占40%;在城
市50%以上的教师具有中学一级职称,而在农村低职称者就
占了54.2%(包括中学二、三级)。
2.教师和学生比例情况。
我们还对桃城区学校学生数和教师数的比例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城乡师资配置明显不均衡。
城市中心小学每百名学生拥有教师数为4.9;郊区小学每百名学生拥有教师数为7.9。
城市中学每百名学生拥有教师数为6.4;郊区农村中学每百名学生拥有教师数为9.4。
经调查发现多种原因导致师资配置不均衡: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及城市化进程农村中小学生数量在减少,因此郊区中小学每百名学生拥有教师数较高,城市中小学每百名学生拥有教师数较低。
二、造成衡水市义务教育非均衡的原因分析
影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实施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内部主导因素、外部控制因素等,本文选取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实利益格局,以及制度性障碍等方面三个要素进行分析,发现造成当前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2]。
(一)经济发展区域性不平衡
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区域,因为财政投入较多,学校的条件明显较好,师资力量、学生学习环境、学习成绩也相应优于县域和乡域学校。
这说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对义务教育发展具有制约作用。
此外,在城市各区中小学之间,也存在不平衡现状,市财政和区财政、县财政、乡财政投资也影
响到学校的发展。
硬件和软件条件好的学校是全市的经济活跃区,具有比较强的经济实力,人口分布密度较大,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占全区同段学龄人口比重很大,同时,由于经济发达,这些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集中,但相对于剧烈增长的学龄人口来说,他们也面临着教育资源紧缺,入学负担较重等压力。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受到现实利益格局的影响
义务教育发展由不均衡到均衡,符合社会公平的原则,但会改变原有的利益格局,损害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尤其是政府也作为利益主体时,则导致改革会更加谨小慎微。
衡水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改革进程之所以缓慢曲折,甚至有着“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朦胧意境,其实是一个既得利益者与公众利益博弈的过程。
首先,“热点学校”、“窗口学校”不愿丧失其教育垄断地位。
这些学校本身都是原来政府重点建设、扶持的产物,一贯处于“经费厚爱、生源‘掐尖’、师资优先”的养尊处优状态,而且在教育领域乃至于在社会上都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
这些学校往往利用其名气在招生方面私自设限,甚至出现“学区内不择”却要交相当于择校费的“捐助费”之类的明显与政策相悖的做法,社会和家长也很无奈。
其次,政府部门及权势集团不愿损失其既得利益。
热点、窗口学校每年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巨额择校
费,是要上交的,一般是50%左右的择校费留在政府,汇总起来,应该每年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三)衡水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制度性障碍
从城乡教育发展来看,由于教育对经济的依附关系,在传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条件下,形成的二元教育结构的影响依然存在。
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转移支付的力度,但相对于市域来讲,县域和乡域教育的投入能力依然偏低。
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相对滞后。
现行中小学核编权限相对集中,核编不及时,确定的城乡中小学编制标准不够合理,与中小学发展不相适应。
另外,目前衡水市虽然在财政投入、办学条件、师资培训等方面对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有一定倾向,但城乡、区域、校际间原有差距过大,仅靠几年的工程项目扶助,显然是杯水车薪,需要建立长期的规划和系统性的倾向性保障体系。
三、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建立健全保障机制,统筹教育均衡发展
1.切实加强政府对教育的统筹,加大各市区及县乡对教育发展规划、学校建设、布局调整、教师队伍、教师工资、教育教学等的统筹力度,以便于对教育资源和经费投入的统筹,特别是在经费和建设方面重点向薄弱学校倾斜,为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保证。
2.开展“一对一”的帮扶,可实施市直部门和市属企业
帮扶农村薄弱学校活动。
各帮扶责任单位通过物资帮助、钱款救助、智力支持、技术服务等方式,可以切实为所帮扶的学校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有力促进薄弱学校的快速发展[3]。
(二)建立教师定期流动制,促进师资配置均衡
国内外研究表明,影响教育资源配置的因素有许多,但能否实现均衡配置主要与三个因素有关:一是思想观念;二是政策支持;三是实践操作模式。
这三要素对教育资源均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师资配置均衡来说也是如此。
20世纪以来,美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一直努力推行教育均衡发展,并且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其中以日本的“教师定期流动制度”最为显著。
日本的中小学教师流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具有全员性的特点;(2)每若干年必须流动一次,中小学教师6年一次,校长3~5年一次;(3)日本公立中小学教师属公务员性质,因而定期流动制度具有政府主导、参与和调控等特点。
(三)引进竞争机制,合理分流,优化教师结构
由于农村教师有老龄化趋势,因此,优化教师结构也是师资合理配置的关键。
一方面,引进竞争机制,优胜劣汰,确立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师资配置模式。
即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由市场来配置教师劳动力资源,通过竞争实现教师劳动力要素的组合和再组合;教育部门依据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反
馈的各种信息以及市场配置的各种情况,在发展中对教师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
另一方面,合理分流,解决农村教师超编问题,畅通出口。
例如:山东威海市2007年农村教育工作会上出台政策:对工作年限满30年或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且工作年限满20年的人员,本人申请,经组织批准,可提前办理退休手续。
到目前,全市已分流2000多名老龄教师,为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学校补充新教师畅通了入口。
结语
如何执行落实,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是目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
希望政府重视存在的问题,从政府主导、学校担当、社会支持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尽快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推进社会和谐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怀宇,张静.国外怎样谋划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平等[n].中国教育报,2006-03-21,(3).
[2]孙启林,孔楷.全球化视阈下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