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农业问题的对比和分析

合集下载

中日农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对比分析

中日农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对比分析

2024年第10期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中日农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对比分析邱晓婧(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摘㊀要:农业上市公司诞生与发展是农业和资本市场发展融合的必然结果㊂本文对中国㊁日本两国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进行绩效分析,旨在通过比较分析,挖掘出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潜力并为其未来发展提供方向与建议㊂根据分析,中国农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强于日本农业上市公司,日本农业上市公司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强于中国农业上市公司㊂基于此,建议我国农业上市公司从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两方面提升营运能力㊂关键词:农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中日对比中图分类号:F7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4.10.0150㊀引言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上市公司起步较晚,存在大而不优多而不强的问题,且近些年业绩分化明显,财务绩效中非农与背农现象呈扩张趋势,农业上市公司在专业化与多元化㊁是否 去农化 的问题上缺乏明确方向㊂日本地理位置与中国相邻,人口稠密,耕地很少,平均每人耕地不到0.1公顷,专门从事农业的人也很少,但发展成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农业技术先进国家,依靠的不仅是专业化集约化的管理模式,还有政府强大的经济能力辅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业经济展现出巨大的活力㊂本文从财务绩效视角出发,通过对比中日两国农业上市公司的相关财务指标,希望取长补短,优化我国企业内部结构,提高管理水平,明确未来发展方向,提升国际竞争力㊂1㊀文献综述S.Brezuleanu使用平衡计分卡(BSC)模型来确定农业企业组织的维度,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企业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公司财务,客户,内部流程㊁知识和学习㊁服务质量㊁市场份额等要素㊂Yi Huang认为在农村土地管理改革和开放政策之后,二战后的日本和中国之间有许多共同的地方和独特的特点,通过对这些布局和差异的分析,以日本的革命进程为重点㊂借鉴日本农业用地适度规模管理的成功经验,以改善我国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㊂黄琴峰(2013)在A股市场选取54家农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非农业经营率的偿付能力,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发展能力和资本扩张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因子分析,证实农业上市公司的综合绩效与非农业运营率呈负相关,表明农业非农业经营行为并没有改善农业上市公司㊂作者主张农业上市公司应注重农业主业经营,正确投资决策,从而提高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㊂姚金海(2016)认为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应利用 互联网+ 重构农业产业链㊂加强企业物流建设,提高库存管理能力和资产周转率㊂王喜平(2008)通过DEA方法得出科技型㊁深加工型农业上市公司的绩效较好㊂这是未来上市农业企业的发展方向㊂2㊀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2.1㊀相关概念2.1.1㊀绩效的概念绩效(Performance)源于管理学,作为成绩与成效的综合指标,绩效是指一段时间内工作的工作行为㊁行为方式㊁结果和工作的客观效果㊂2.1.2㊀绩效评价理论体系的概念绩效评价理论体系(Performance Evaluation Theory System),基于生产效率理论㊁行为科学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的思想,广泛应用于现有的绩效评价理论的绩效评估系统,可以概括为,基于生产有效性的绩效评估方法㊂2.2㊀理论基础2.2.1㊀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 Theory)利益相关者理论是指企业经营管理者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进行的管理活动㊂利益相关者理论尝试通过使各种利益相关方的参与,而不局限传统股东利润的最大化来推动企业的发展㊂公司应该追求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个小部分特定主体的利益㊂2.2.2㊀企业价值评估理论(Enterprise Value Assessment Theory)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将定性指标作为综合评价体系的重要补充㊂在企业价值评估实践中,运用剩余收益理论和模型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趋势㊂需要注意的是,企业价值评估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结论不可避免存在误差㊂3㊀中日农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现状分析本文从资产负债率㊁现金比率㊁存货周转率㊁营业利润率和营业收入增长率5方面分析了中日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并进行现状分析㊂㊃34㊃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2024年第10期3.1㊀中国农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现状中国农业类上市公司主要分传统农业㊁种子企业㊁养殖企业和饲料企业4类㊂本文在此4大类中随机选取了20家上市公司均选用2016年财务报表上的数据进行信息采集㊂日本农业类上市公司主要分为农业器械㊁植物工厂㊁农业经营㊁种苗㊁农畜产物五类㊂本文在此五大类中随机选取了20家上市公司在2016 2017年的财务报表上的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㊂由于修改后的日本新会社法下仍然不披露现金流量表,且不向报表信息需求者提供半年度报表和4个季度的报表,选择计算的会计科目也可能不完全包含本分析确切需要的所有数据㊂较为存疑的计算指标是现金比率和存货周转率㊂经研究,对进行披露了流动资产(流動資産),存货(貯蔵品)和应收账款(売掛金)的企业采取(速动资产-应收账款)/流动负债的计算方式;而对披露了交易性金融资产(デリバティブ金融資産)的企业采取(现金及等价物+交易性金融资产)/流动负债的计算方式㊂存货周转率中的指标,存货平均余额采取貯蔵品与商品及び製品两个科目的合为最终计算方式㊂结果见表1㊂表1㊀中日农业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统计分析中国日本中国日本中国日本中国日本财务指标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标准差资产负债率0.440.540.790.830.180.140.170.21现金比率0.970.92 4.01 5.120.13-0.020.84 1.16存货周转率 3.0320.3514.53112.420.55 1.79 3.0926.55营业利润率0.200.11 4.210.68-0.710.000.970.16营业收入增长率0.180.29 1.47 2.99-0.50-0.160.380.80 3.2㊀中日农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现状对比分析由表1可知,中国农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平均值为0.44,日本农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平均值为0.54,二者无明显差异且均在合理范围之内㊂从整体上看,两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财务可行性指标均处于正常状态㊂中国农业上市公司的现金比率平均值为0.97,日本农业上市公司的现金比率平均值为0.92,二者也无明显差异,比例远远高于正常的20%底线,即两国的企业都有较高的现金比率问题㊂中国农业上市公司存货周转率的平均值为3.03,转换成周转天数即为120天;日本农业上市公司存货周转率的平均值为20.35,转换成周转天数即为17天㊂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且中国农业上市公司的120天高于实务中普遍认可的40-50天的合理值,这一结果可能与农业上市公司内部产业链条较长有关㊂中国农业上市公司的营业利润率平均值为0.20,日本农业上市公司的营业利润率平均值为0.11,前者明显优于后者㊂中国农业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平均值为0.18,日本农业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平均值为0.29,后者明显优于前者㊂4㊀中日农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实证研究本文采用能够代表上市公司盈利能力㊁偿债能力㊁营运能力㊁成长能力的共计13个指标对所选中日农业上市公司进行绩效分析㊂具体指标见表2㊂本文中国样本选自中国上市公司巨潮资讯网沪㊁深两市的相关农业类上市公司,共14家,日本样本选自日本Kabutan株探网站,样本数据选自13家农业上市公司2016年的年度报表的13个财务绩效衡量指标,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法处理㊂表2㊀财务绩效指标评价体系测量维度具体指标性质盈利能力每股收益(X1)正指标销售净利率(X2)正指标净资产收益率(X3)正指标总资产收益率(X4)正指标偿债能力流动比率(X5)适度指标速动比率(X6)适度指标资产负债率(X7)适度指标营运能力存货周转率(X8)正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X9)正指标总资产周转率(X10)正指标成长能力净利润增长率(X11)正指标总资产增长率(X12)正指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X13)正指标4.1㊀公共因子的命名本文采用最大方差法经过5次旋转后得到因子载荷矩阵,中日两国农业上市公司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具体见表3㊂根据表3,在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收益率这3个指标在F1上的载荷分别为0.953㊁0.95㊁0.93,这三者均在0.9以上,它们代表公司的盈利能力,故将F1命名为盈利因子;总资产增长率在F2上的载荷为0.771,它代表公司的成长能力,故将F2命名为成长因子;F3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的载荷比率分别为0.942和0.934,这代表了公司的偿债能力,因此将F3命名为偿债因子;存货周转率在F4上的载荷为0.593,它代表公司的营运能力,故将F4命名为营运因子㊂表3㊀中日农业上市公司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指标成份1234净资产收益率0.9530.0670.1670.078销售净利率0.950-0.1050.179-0.082总资产收益率0.9300.1810.169-0.066净利润增长率0.6320.0970.1140.448应收账款周转率0.5390.211-0.1120.014总资产周转率0.2550.872-0.070-0.191总资产增长率0.3220.771-0.1370.179每股收益0.082-0.616-0.2160.489资产负债率-0.3850.614-0.183-0.575流动比率0.202-0.0530.942-0.025速动比率0.122-0.0780.9340.061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0.187-0.016-0.278-0.751存货周转率0.098-0.183-0.2700.593 4.2㊀公共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本文采用SPSS19.0提供的回归分析法功能估计因子得分系数,中日因子得分系数见表4㊂㊃44㊃2024年第10期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表4㊀因子得分系数矩阵指标成份1234每股收益0.061-0.244-0.1540.169销售净利率0.295-0.167-0.022-0.183净资产收益率0.261-0.033-0.011-0.030总资产收益率0.257-0.003-0.002-0.099流动比率-0.0310.0150.456-0.028速动比率-0.0620.0300.4610.033资产负债率-0.1020.223-0.020-0.206存货周转率0.0140.015-0.1470.346应收账款周转率0.1540.053-0.0990.000总资产周转率0.0140.402-0.0020.056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0.173-0.237-0.184-0.551总资产增长率0.0120.425-0.0410.276净利润增长率0.1230.1060.0090.267㊀㊀求解因子得分的计算公式如下:F1=0.061X1+0.295X2+0.261X3+ + 0.123X13F2=-0.244X1-0.167X2-0.033X3+ + 0.106X13F3=-0.154X1-0.022X2-0.011X3+ + 0.009X13F4=0.169X1-0.183X2-0.030X3+ + 0.267X13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基于每个主要因素分数来计算综合得分的财务业绩,企业绩效的综合得分的计算方法是提取公因子得分根据相应的贡献比例和加权平均,每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的贡献权重比例的各种因素的总累计方差贡献率㊂每个样本公司的财务表现得分和排名如表5所示㊂表5㊀财务绩效得分及排名F1F2F3F4F排名通威股份0.9293 3.71943-0.84871 1.36083 1.4423961登海种业 1.114-0.07633 2.15934-0.734730.7707932新五丰 1.14820.860690.29727-0.503850.7290563天康生物0.90588 1.13773-0.25778-0.393990.6147654隆平高科0.644130.35630.79271-0.513710.4654925クックパッド-0.47638-0.16971 3.685470.1590.4612216北大荒0.998390.27275-0.05036-0.301870.4540017华英农业0.339320.54018-0.37401-0.641210.158068丰乐种业0.007160.50505-0.02252-0.417220.0990649罗牛山0.253990.18660.0586-0.710230.0947510甜菜糖0.49351-0.691090.008490.219930.03314811ワタミ0.2715-0.50559-0.91942 1.64951-0.0276912神戸物産0.14583-0.954170.23807 1.28183-0.0309713亚盛集团-0.202710.156690.21453-0.32332-0.0341114モノタロウ-0.02184-0.337510.127870.319-0.0478415好当家0.145530.09263-0.63735-0.57905-0.0942316日清紡HD-0.14242-0.56830.059250.16514-0.1938617双日-0.15515-0.616540.157690.13241-0.1980518神栄-0.06882-0.47854-0.28460.05771-0.2133919セブン&アイ0.0982-0.81644-0.562530.72581-0.2212220ホクト0.11312-0.77612-0.931820.78255-0.2666821カネコ種苗-0.04314-0.96346-0.238050.45535-0.2905322サッポロHD0.03906-0.96291-0.734760.49997-0.3445123雪印0.13756-1.20594-0.756750.69583-0.3562324敦煌种业-2.586290.573190.434880.02263-0.8328725新农开发-0.56101-0.48274-1.43091-3.80627-1.0492726新赛股份-3.52695 1.20413-0.184610.39795-1.1213275㊀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5.1㊀研究结论5.1.1㊀中日农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评价(1)盈利因子的分析㊂登海种业,新五丰,通威股份三家公司在F1上的得分为1.11400㊁1.14820㊁0.92930都是比较高的得分,说明这三家公司盈利能力较强,综合排名占据前三位㊂新赛股份和敦煌种业在F1的得分最低,分别是-3.52695和-2.58629,他们的综合排名分别是25和27,排名垫底㊂由于这个因素是所有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提高上市农业公司的盈利能力是提高公司财务业绩刻不容缓的部分㊂(2)成长因子的分析㊂在F2上通威股份,新赛股份的得分靠前,他们的得分分别为3.71942㊁1.20413,虽然新赛股份在成长能力上较强,但是由于它盈利能力低,在综合排名上成长能力没能帮助提升;而成长能力较弱的雪印,カネコ種苗,综合排名靠后㊂雪印和カネコ種苗后续需要通过提高公司的资本利用效率和生产经营效率,提高公司的经营能力,提高公司的财务绩效㊂(3)偿债因子的分析㊂登海种业和クックパッド在F3上为2.15934和3.68547,表现出了不错的偿债能力,㊃54㊃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2024年第10期基金项目:2023年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院级教学改革课题 线上线下混合式 金课 教学模式研究 以‘国际会计(双语)“为例 (JGYB2307)㊂作者简介:蔡芮(1996-),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财务会计㊁教学改革㊂但是敦煌种业在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上表现得过差导致偿债能力的突出并没有帮助提升企业综合排名;新农开发和ホクト在F3上的表现分别为-1.43091个-0.93182显示出了他们较差的偿债能力㊂成长因子主要反映了企业的发展速度,也反映了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农业上市公司不仅要关注当前的管理水平,而且应该重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但是公司也不能盲目追求数量的增长,忽视可持续发展能力,导致企业短期的增长,然后陷入长期衰退㊂(4)营运因子分析㊂通威股份,ワタミ和神户物产在F4上为1.36083㊁1.64951㊁1.28183,表现出了不错的营运能力;新农开发的F4为-3.80627,不仅是营运能力,四个指标分数很低,综合排名末位㊂对于偿债能力欠佳的企业,需要挖掘长期债务偿还能力,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充分发挥财务杠杆作用,促进企业综合效益和财务绩效的提高㊂5.2㊀对策建议表5显示,日本农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较差,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较强;中国农业上市公司普遍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潜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普遍较差㊂日本农业上市公司可从资本结构合理化和适度控制企业资产负债率等途径提升盈利能力㊂中国农业上市公司可从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两方面提升营运能力㊂财务指标:日本企业优于中国企业的地方在于日本的零库存管理,零库存的管理模式能够实现减少社会劳动占用量和提高物流运动的经济效益,这要求企业与企业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有着高度的配合关系,并且企业要深度认可这种消除浪费的价值观才能深入贯彻㊂非财务指标:第一,员工的满意度和保持㊂员工促进客户关系,他们负责创新和新概念的提出㊂在未来,中国企业需要推进让员工在工作中更高效㊁更主动㊁更有创造性㊂在员工满意度和保留度的基础上,企业的管理将更加便捷有效,突出企业的整体运营能力㊂第二,市场占有率㊂市场份额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㊂一方面,它是反映企业经营绩效的关键指标之一㊂另一方面,它是企业市场地位最直观的体现㊂但市场份额不是企业的目标,而是实现目标的手段㊂通过分析适度的市场份额,公司的经营不会过于麻木,避免在后期影响到公司经营能力的评估㊂参考文献[1]S.Brezuleanu.Performance Assessment in Business of Agri-cultural Companies using Balanced Scorecard Model [J ].Cer-cetariAgronomice in Moldova ,2015:109-120.[2]Yi parative Study on Moderate Scale Managementof Agricultural Land in China and Japan [J ].Studies in Soci-ology of Science ,2012:66-69.[3]黄琴峰.非农化趋势下中国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与治理探讨 基于A 股54家农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农业推广,2013:31-48.[4]姚金海.基于杜邦分析的中国农业上市公司效益提升路径 以美国ADM 为参照的一项研究[J ].世界农业,2016,(07):96-101.[5]王喜平.中国农业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2008,(01):531-534.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模式的应用研究以国际会计(双语)为例蔡㊀芮㊀郭梦飞(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江苏南京210003)摘㊀要:本文以国际会计(双语)课程为例,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国际会计(双语)课程的现状与困境,探讨和实践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于国际会计(双语)课程教学的思路,分析其推行过程中在教学内容㊁教学方法㊁考核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关键问题,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反思,提出保证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案㊂关键词:教学改革;会计课程;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F7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4.10.0160㊀引言2021年,教育部在针对‘关于高质量做好线上线下融合,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提案“的答复函中表示,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全面加强教育信息化的顶层㊃64㊃。

中日两国农产品贸易分析——基于—年的双边贸易数据

中日两国农产品贸易分析——基于—年的双边贸易数据

中日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
农产品种类:中 日两国农产品种 类丰富,竞争激 烈
出口市场:中日 两国农产品出口 市场重叠,竞争 激烈
价格竞争:中日 两国农产品价格 竞争激烈,影响 贸易平衡
技术竞争:中日 两国农产品技术 竞争激烈,影响 贸易质量
中日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
农产品种类:中日两国农产品种类丰富,互补性强 市场需求:中日两国市场需求互补,有利于促进贸易 技术合作:中日两国在农产品技术方面有合作,互补性强 政策支持:中日两国政府对农产品贸易有政策支持,互补性强
贸易发展趋势
贸易规模:中日 农产品贸易规模 逐年扩大
贸易结构:中日 农产品贸易结构 不断优化
贸易方式:中日 农产品贸易方式 多样化
贸易壁垒:中日 农产品贸易壁垒 逐渐减少
竞争性和互补性的分析方法
比较优势分析:比较中日两国农产品的产量、品质、价格等方面的优势 市场需求分析:分析中日两国农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包括消费习惯、消费量等 贸易政策分析:分析中日两国的贸易政策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包括关税、非关税壁垒等 产业链分析:分析中日两国农产品产业链的完整性和竞争力,包括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
贸易壁垒:日本 对进口农产品设 置较高的关税和 非关税壁垒
市场需求:中日 两国对农产品的 需求存在差异, 导致贸易不平衡
农产品贸易政策和制度差异
关税政策:中日两国的关税政策存在差异,影响农产品的进出口
非关税壁垒:中日两国的非关税壁垒,如技术标准、卫生检疫等,对农产 品贸易产生影响
贸易政策:中日两国的贸易政策,如贸易协定、贸易优惠等,对农产品贸 易产生影响
贸易政策:中日 两国政府对农产 品贸易有相应的 政策支持和限制 措施
贸易地位和作用

日本农村产业融合的经验及启示

日本农村产业融合的经验及启示

农村·农业·农民2024.01B 23日本农村产业融合的经验及启示摘 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将产业兴旺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中,农村产业融合作为产业兴旺的关键,其发展至关重要。

在对比分析日本和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现状的基础上,总结日本六次产业化的成效,以期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借鉴日本成功经验,推进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关键词:日本六次产业化;农村产业融合;经验借鉴自2015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9年都提出要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农村产业融合处于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

农村产业融合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和新趋势。

国外学者在16世纪提出了产业融合的概念,但直至20世纪出现农村发展滞后问题时才掀起了农村产业融合的热潮;1997年我国学者于刃刚最早指出一、二、三产业出现相互融合的趋势,但直至2015年,学术界对农村产业融合的研究才迎来了高潮。

日本六次产业化自2010年全面实践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鉴于中日两国农村产业融合的理念、文化背景等多方面有相似之处,故整理了日本农林水产业省官网中六次产业化综合调查报告,总结经验,结合实际情况为我国农村产业融合提供新思路和借鉴。

一、日本六次产业化的成效(一)销售额显著增长根据数据梳理可知,2010—2021年农业相关产业的销售额从16 544亿日元增长到20 666亿日元,增加4 122亿日元,增幅达24.92%;农产品加工销售额增加1 750亿日元,增幅达22.48%;农产品直销销售额增加2 288亿日元,增幅达27.98%;休闲农业销售额增加85亿日元,增幅达14.53%。

尽管其间个别年份销售额有所减少,但总体上可看出,日本通过推进六次产业化提高了农业相关产业的销售额,成效显著。

(二)经营主体数量增加根据表1可知,2010—2021年日本六次产业化中农业相关经营主体数量整体有所减少,但仍保持在6万个以内。

浅析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摘要】: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海天相望的近邻。

中日两国都是当今世界上有影响的政治经济大国,继续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关系不仅对我们两国,而且对全世界都具有深远影响和重要意义。

中日关系在各自对外关系中显然居于重要地位,但进入世纪之交,中日关系出现了令人忧虑的状况。

本文主要分析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中日两国关系存在问题的主要因素以及我国应对的对策。

我认为,不管是历史遗留问题或是至今的摩擦,两国问题在和平沟通和交流的条件下还是能够和平解决的。

一、中日历史关系甲午战争后,日本伙同西方列强,加剧对中国的瓜分和掠夺,把中国视为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场所,直至公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新中国建立后,日本又加入美国的反华包围圈,中日在政治上相互隔绝二十多年。

40年前,中日双方签署《联合声明》,邦交实现了正常化。

俗话说“四十不惑”,两国关系不但没有改善,反而由于日本的购岛行为而急剧恶化。

中日关系正除以一个关键阶段,是进是退,关键取决于双方能否把握机遇,进行积极的政策互动,这就需要我们认清规律、把握大局,抓好关键、用好机遇、实现局部利益与总体有好的再平衡。

一.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中国与日本的交往由来已久,同为东亚两个最具影响力的国家,在历史的舞台上,谁也无法忽略谁的存在。

随着两国的发展,摩擦和矛盾不断发生,我认为中日两国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点:一是历史问题,二是钓鱼岛问题,三是能源问题。

1.历史问题。

满清时期,清政府的腐败、军队的颓废,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震惊了全世界,历史上的强国竟沦落至此。

相反,日本走上了明治维新的道路,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

蓄谋已久的侵略——日甲午战争终于爆发,结果是中国惨败。

从甲午中日战争开始,中日两国的摩擦一直没有消灭过: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中国大扫荡——三光政策等等,这一系列的历史问题,造成中日关系的不断恶化。

日本军国主义过去对中国几十年的侵略,给中日两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给中国人民造成了难以磨灭的心理创伤,给中日两国关系带来严重恶化的后果。

中国三农问题的由来和发展前景

中国三农问题的由来和发展前景

中国三农问题的由来和发展前景一、三农理论的由来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从传统的农业国家、农村社会转变为一个现代化国家,都要有一个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

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真正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以后。

2年来,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从1978年-2001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由3624亿元增长到943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每年递增93%,人均GDP 从379元,增长到743元。

综合国力已经从第14位上升到第6位。

众所周知,我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一个冲破计划经济的束缚,农业生产力得到了大解放,农业生产连年大丰收,到1984年粮食登上8000亿斤的高峰,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

那几年农民得到了自主和实惠。

农民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

城乡差距缩小了。

那时就提出了农村要进行第二步改革。

但从198年起,我国的城乡战略有所改变,国民经济收入分配的格局又开始向城市倾斜,工作重心又向城市转移。

农村改革的力度削弱了。

198年农业减产,粮食减产7%从此,农村的形势发展,时好时坏,时晴时阴,农村又走上了曲折发展的道路。

80年代后期,中国的一些学者在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的过程中,依据中国的特有国情,把农村问题分析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分别进行研究。

既分析三者的关系,也研究三者各自要解决的问题,初步提出了三农问题的分析框架,作为认识中国实践分析现实问题的理论框架。

经过10多年的实践和宣传,现在已成为中国政界、学界的共识。

三农理论,这是中国特有的,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产物。

在国外没有三农问题的说法,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前也没有。

从已经实现现代化国家的发展轨迹看,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要实现现代化,一般都是从农业农村取得资金,取得原始积累,取得农产品(2007,-018,-089%),农产工业原料,然后大办工厂,企业发展工业;而与此同时,农村的劳动力,就大批进入工厂,工厂一般都建在交通要道,工厂聚集起来了,商业、服务业发展起来,城市也就兴起了,大批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所以工业化城市化是同步的。

中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比较及启示

中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比较及启示

现代经济信息128中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比较及启示李 晨 天津商业大学摘要:本文以日本农村四种主要社会养老保险为例,从历史、改革、现状等不同层次对日本农村社会养老体系进行了立体分析。

同时在划分新旧两个时期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发展历程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通过分析日本在推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新农保建设的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日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新农保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128-01一、日本农村社会养老体系的介绍1.日本四种养老保险介绍二战后,因农村劳动力缺失、老龄化问题加剧,家庭内部代际抚养体系瓦解,1959年颁布的《国民年金法》,首次将农民这一主体纳入到养老保障的体系中。

此后,日本政府出台了《农业劳动者基金法》,专门针对农民,且不具强制性。

为了满足农民对养老的更高需求,国民养老金基金制度开始实施。

除此之外,日本还存在由农业协同组合举办的人身共济保险。

2.两次重要改革1985年,日本政府修改国民年金法,变成国民基础养老金。

国家负担三分之一,个人缴费,基金运营收入。

日本政府2002年对“农业劳动者年金制度”进行了改革,扩大了保险的覆盖面;保险费由现收现付制改为缴费确定型,允许农民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自由选择。

3.日本农村养老保障现状日本是日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日本2013年得统计显示,日本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25%,而且这一比例将在2060年达到40%。

而到那时年轻人(0到19岁)的比例仅为13%。

老年人口与年轻人口的差距越来越大,意味着每个年轻人抚养老人的负担的越来越大。

近年,日本养老社会保障支出在逐年增长且占比超过社保总支出的三分之一。

二、中国养老体系的介绍1.老农保在建国初期,中国与日本一样也是以家庭为核心的养老模式。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等变革的发生,农村养老模式也由农村社区型模式转变为社会化养老保险模式转变。

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及解决对策

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及解决对策

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及解决对策【摘要】中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然而随着中日贸易的不断发展, 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也不断增多。

文章从中日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出发, 以近年来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主要表现为依据,归纳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特点,从中国和日本两方面分析了产生农产品贸易摩擦的原因, 并提出了中国应从强化政府管理, 改革农业行业协会体制,加快市场多元化等方面入手解决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问题。

【关键词】中国和日本;农产品;贸易摩擦;对策Sino-Japanese Agricultural Products Trade Friction andMethodsAbstract:Sino-Japanese trad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a's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However,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ino-Japanese trade, agricultural product trade fric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is also increas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ino-Japanese agricultural trade in recent years and according to the main performance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 trade fric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gricultural trade fric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Also, from two aspects of China and Japan, it analyzes the caus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trade friction. Finally, it proposes that China should strengthen the government management, reform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association system and accelerate the market diversification of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trade fric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Key words:China and Japan Agricultural Products Trade Friction Methods一、引言和文献综述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是中日贸易摩擦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方面,国内外关于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研究文献很多,大多数学者都从中日农产品摩擦的现状、成因以及我国的应对策略等方面作了深入的研究。

中日水产养殖用药规定及对比分析——《日本渔用药物使用指南》介绍

中日水产养殖用药规定及对比分析——《日本渔用药物使用指南》介绍

堕墓墨筮童壁缠塑苤麴翌近几年,由于水产养殖滥用药物问题日益突出,药物残留已成为制约我国水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

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我国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扩大水产品出口贸易,有必要从分析研究我国主要水产品出口国家水产养殖用药规定人手,从中汲取有用的信息和资料,为建立和完善我国水产养殖用药技术法规提供参考,从而进一步规范水产养殖用药,确保药物残留符合规定要求。

为此,农业部渔业局组织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翻译了《日本渔用药物使用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指南))是日本指导本国水产养殖安全鱼《虫国zK芒22QQ3堡8期农业部渔业局于秀娟用药的准则,其内容丰富,针对性、实用性强,可供我国从事渔业科研、教学、推广、质检、病防、标准、生产、管理等工作的人员借鉴和参考。

为让大家对其内容有所了解,找出差距,本文在介绍《指南))主要内容的同时,介绍了我国渔用药物使用方面的规定,并对中日水产养殖用药规定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介绍和分析,达到宣传、普及水产养殖用药知识、倡导科学用药的目的。

一.《日本渔用药物使用指南》简介《指南》是由日本农林水产省水产厅发布、指导本国水产养殖者安全用药的一本小册子。

《指南》对日本主要水产养殖品种允许使用的渔用药物、渔用疫苗做了详细规定,给出了渔用药物种类、有效成分、适用对象、适应病症、用法、用量、休药期等具体内容。

《指南))内容可根据需要和科学实验结果进行修订,日本目前使用的是日本农林水产省水产厅2002年4月l8日发布的《指南》第16号通报。

《指南》由渔用药物、渔用疫苗、附录三部分组成。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政策导航责任编辑朱莉萍7月10日,黑龙江省农委在同江市、抚远县、萝北县江段举行鲟鳇鱼同步放流活动,在760公里的江段同步放流鲟鳇鱼苗20多万尾,这是黑龙江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连续第3年统一组织大规模放流活动。

农业部渔业局局长、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主任杨坚,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单荣范、孙魁文,省农委副主任王泽富,省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行《中俄关于黑龙江、乌苏里江边境水域合作开展渔业资源保护、调整和局长李海及有关部门领导参加了此增殖的议定书》和加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珍稀水生次放流活动。

中日韩3国农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关系分析

中日韩3国农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关系分析

中日韩3国农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关系分析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日韩三国作为亚洲地区的经济实力强国,在国际贸易中日益崭露头角。

在经济界不断探索新的商业机会的同时,农业市场竞争也愈加激烈。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日韩三国农产品在美国市场的销售一直互相竞争。

因此,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这三个东亚国家在美国市场上的农产品的竞争关系。

二、竞争关系分析2.1 发展历程对比中日韩三国的农业市场发展程度各不相同。

中国农业市场发展历程缓慢,其农产品在海外市场的销售相对较少;日本则因其狭小的土地面积以及对进口农产品的限制,国内市场竞争相对较少;韩国的农产品生产虽然有所发展,但与中日两国相比还是比较落后。

因此,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会受到这些发展历程的影响。

2.2 农产品种类中日韩三国的农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情况也与生产的农产品种类相关。

中韩两国主要在水果和蔬菜等方面展开竞争,而日本则在对高端进口市场的农产品争夺中处于优势地位。

农产品的种类不同会直接影响国家在美国市场上的销售情况。

2.3 政策因素在国际贸易中,政府的政策掌控对市场竞争关系的影响非常大。

中日韩三国在与美国进行贸易时,政府政策也反映在农产品销售上。

政策的调整和变化都可能对国家的农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情况产生影响。

2.4 品质差异中日韩三国的农产品在品质上存在差异,这也造成了它们在美国市场的竞争激烈度不同。

一方面,品质优异的农产品可以更好地获得市场份额,另一方面,质量不达标的农产品也可能导致销售困难。

2.5 海外销售策略针对市场竞争,中日韩三国在海外销售策略上也存在不同。

中国通过多方参与贸易合作、增加海外广告投放等方式推广农产品;日本则更多地关注质量和独特性,通过品牌营销和出口商的交流等方式开拓市场;韩国则希望通过区别化的营销手段扩大其在美国市场的份额。

三、案例分析3.1 中韩在美国市场上竞争激烈的情况中国和韩国,在美国市场上的农产品销售一直在激烈地竞争。

中日经济实力对比心得体会

中日经济实力对比心得体会

中日经济实力对比心得体会中国与日本在经济方面的惊人对比看完之后不得不沉默中国的经济和日本的经济有高度的依存度。

虽说最近两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了日本,但是现在两国经济都遇到了不同的问题。

日本方面主要是由于国内长期的通货紧缩,日元一直处于一个很高的水平,对于外向型经济的日本来说极大的不利于产品的出口,现在日本的老龄化加剧,人口每年都在减少,国内的市场越来越小,加之主要出口地欧洲和美国经济不景气,与中国的领土矛盾,导致最近些年出口一直在下降,在出口受阻的情况下,现在经济处于一个停滞的状况,现在日本政府负债累累。

中国方面的问题主要是长期一直处于国际市场的最底端,几乎所有的核心部件都需要进口,绝大部分的利润都是外国企业创造,近些年来人口不断的老龄化,劳动力开始缺失,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导致世界各国的工厂开始向劳动力成本更为低廉的南美洲和东南亚转移。

中国近些年来一直承担着世界各国的加工工厂的角色,产品主要外销各国,由于主要贸易对象经济不景气(和上边的日本一样),出口遇到困难,只能转向国内市场,但是国内贫富差距巨大,上层消费有限,下层不敢消费,房地产吃掉了大量的未来消费力,未来几年可能会迎来一个经济放缓的时期。

对中日两国间的经济实力进行比较非常复杂,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进行比较将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例如,目前我国沿海地区如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城市建设、市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已经接近日本,我国在航天技术等领域以及外汇储备方面甚至超过了日本,但我国在更多领域仍落后于日本。

从宏观经济层面看,日本现代经济制度、金融制度、法律体系、现代企业制度等已经相当完善成熟,而且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体系,尽管目前由于财政困难导致日本的养老金制度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其基础并未动摇。

而我国的现代经济制度正在建设和完善之中,医疗与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还刚刚处于起步阶段,要达到覆盖全社会的程度尚需时日。

从发展阶段看,日本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目前城市化率高达70%以上,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几乎不存在差距,国内市场处于饱和状态。

中日产业结构比较分析

中日产业结构比较分析

中日产业结构比较分析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决定了一国的经济能否快速平稳的发展。

文章对二战以来中日产业结构的演进历程以及经济发展进行了比较,有助于认识和借鉴日本产业结构的升级过程,对中国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具有重要启示。

标签:中日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政策产业结构政策是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国产业结构层次的高低,决定着其经济素质和实力的强弱;而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决定着这一经济能否实现稳定而高速的增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经济起点比1949年的中国还低,然而日本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就成为经济强国,其中奥妙众说纷纭。

但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政府根据发展阶段准确选择重点扶持的战略性产业,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产业政策,推动了一轮又一轮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取得了经济发展的竞争优势,成功跻身于发达国家的行列。

相比而言,中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

本文通过对战后的日本和解放后的中国产业结构演进过程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寻找出对中国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重要启示。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产业结构演进历程及经济发展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1949-1978年之间出于“备战”需要重点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倾斜发展的时期;1978年以来以第二产业为中心的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发展的时期。

第一,旧中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近代工业仅占国民经济的10%左右,1949年全部工业产值仅140亿元左右,其中轻工业占73.6%,重工业仅占26.4%,重工业中,主要是矿冶工业和机械修配业,机器制造业几乎是空白的。

一是1949-1952年经济恢复发展时期。

土地革命和全面恢复经济,使得国营工业产值由1949年的36.8亿元增加到1952年的142.6亿元,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也由1949年的26%上升到1952年的41%。

二是1953-1957年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

在工业基本建设投资额中,制造生产资料的工业投资占89%,制造消费资料的工业投资占11%。

中日农业问题的对比和分析

中日农业问题的对比和分析

中日农业问题的对比和分析一、考察农业问题的三个层面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产业,一方面,农业要承担起其作为一个产业的职能,即要以自身的贡献去支撑非农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农业要在履行产业职能过程中使自身的产业素质得到提升,即要与非农产业一同发展。

此外,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中,农业还要参与国际竞争。

因此,农业问题是在产业职能、产业素质和产业开放三个层面上展开的,研究农业问题也必须从这三个层面上进行考察。

1.产业职能层面国民经济是由多个产业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为了确保该系统的正常运转,每一个产业都应承担起与其职能定位相适应的责任和义务。

因此,从产业职能层面看,农业问题就表现为农业能否对国民经济作出应有贡献的问题。

根据库兹涅茨的经典分析,农业对非农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有四个方面的贡献,即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市场贡献和外汇贡献。

农业的产品贡献来源于农产品剩余,包括对非农产业原料和粮食的供应;农业的要素贡献来自于其内部的要素释放,包括劳动力和资本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农业的市场贡献体现为对非农产业产品的巨大需求,包括对生产品和消费品的需求;农业的外汇贡献源自于出口农产品而形成的外汇储存。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非农产业扩张使自身积累能力、购买能力和创汇能力不断增强,从而对农业部门的要素、市场和外汇的依赖程度趋于下降。

相应地,农业在这三个方面的贡献也日渐式微。

但是,伴随非农产业扩张而形成的对农产品的巨大需求,因其具有不可替代性,从而非农产业对农产品的依赖程度是不会下降的。

此时,产业职能层面的农业问题就集中表现为农产品供给问题,即农业能否满足非农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问题。

2.产业素质层面国民经济现代化应该是均衡推进的,这就要求构成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要一同成长,产业素质要同步提升。

因此,从产业素质层面看,农业问题表现为农业的现代化转型问题。

农业现代化就是将传统农业改造为现代农业的过程,即实现农业的规模化、工业化、产业化和市场化。

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一、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背景(一)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合作是大势所趋1951年,法国、前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签订《巴黎公约》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由此拉开了欧洲一体化和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大幕。

目前,欧洲一体化进程经历了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货币同盟,正在向完全的经济一体化迈进。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日趋严重,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美国从其全球战略考虑,提出了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设想。

1986年美国与加拿大开始谈判,1989年1月1日,美加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

1993年,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宣布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并于1994年正式启动。

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推进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1989年11月,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正式成立。

据WTO资料显示,到2008年5月,向GATT/WTO通报的区域贸易协定(RTA)有394个,其中符合GATT1947或者GATT1994第二十四条规定的RTA 有307个,符合授权条款的RTA有25个,符合GATS第五条的RTA有62个,而至今仍生效的RTA 有205个。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其中80%以上是在最近十年出现的。

(二)抵御外部性危机凸显区域经济金融合作的重要性全球化的机遇与风险并存,国际市场风险是最大的风险。

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状况不平衡,防范市场风险的机制存在差异,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的经济发生危机后会迅速扩散到全世界。

面对金融危机,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做到独善其身,国际经济问题已经成为国际安全问题,而各国为维护经济安全,更应该相互协作,团结起来。

东北亚的日本和韩国经济虽然发达,但国内的经济体制存在着问题,预防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差,20世纪末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证明。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构建有利于保障经济安全,凭借日本经济强国的实力,韩国新型工业化国家的优势及中国不断增强的国际竞争力,构筑区域经济组织有利于防范国际金融危机,抵御外来风险的入侵。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城市化和乡村振兴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城市化和乡村振兴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城市化和乡村振兴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重要时期,这场战争影响了中国的发展进程,特别是在城市化和乡村振兴方面。

本文将围绕着这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城市化城市化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

但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中国的城市化率很低,城市规模小,城市人口数量少且落后,城市经济发展滞后。

而此战争给了中国城市化的一个契机。

首先,战争带来的浩劫破坏了大量的城市建筑,这促使着城市重建和更新,使城市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

其次,战争导致了大量的人口流动,让人们逐渐形成了向城市转移的趋势。

这样,城市的人口和规模也不断地得到了扩大。

最后,战争后国土的出让和租借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外国投资进入,并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需求,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中国的城市化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但城市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城市化率过快,城市人口规模过大,导致住房、交通、环境等问题逐渐增多。

一些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也显得欠缺,造成了一些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难题。

另外,长期城市化过程中造成的城市化病也显得越来越明显。

这一方面使城市化的进程受到了制约和阻碍。

二、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方面,甲午中日战争促使着中国政府以及部分地方的民间力量开始了改善生产力和发展乡村经济的努力。

首先,战争破坏了不少乡村的生产力以及农业设施,使得农民不得不思考乡村发展的具体问题,开始关注乡村发展的重要性。

其次,一些政府和民间力量开始进行农村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增加了乡村生产的效率和升级的能力。

同时,农村的发展也得到了一些举措的支持,比如农业机械化改革和借助现代科技的农村产业升级,虽然进展缓慢但是乡村的发展轨迹逐渐清晰起来。

广东省的黄埔农民训练所就是一个重要的例子,它成为了带领乡村发展的先锋队。

黄埔农民训练所成立于1926年,它旨在通过科学的训练,使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增强了农民的意识和组织能力,促进了当地的农村经济发展。

浅析日本农业政策—对中国农产品贸易出口的影响资料解读

浅析日本农业政策—对中国农产品贸易出口的影响资料解读

天津农学院课程论文(2013—2014 学年第二学期)题目:浅析日本农业政策—对中国农产品贸易出口的影响课程名称农产品国际贸易任课教师学生姓名学号系别经济管理系专业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成绩评定摘要中日贸易关系是亚洲以至全世界的重要贸易伙伴关系,因为偏好的相似性,在各个领域交流都十分频繁。

随着日本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日本民众对于食品的安全健康指标特别重视。

但日本农业资源贫瘠,大多依赖进口。

而中国作为农产品的进出口大国,一直与日本保持着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

由于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品生产技术、安全标准等的不同,以及日本政府为了保障当地农业生产和农民利益而定制的一些高关税、技术壁垒、质量标准等贸易壁垒,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日农产品的贸易摩擦。

本文将通过对农业生产规模、、农产品贸易结构等方面入手,分析当下中日农产品的贸易现状,日本现行的农贸政策,并分析这些政策对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减少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促进中日的农产品贸易。

关键词:中国;日本;农业政策目录1 引言 (3)2 日本的农业发展现状已经中国对日本的农产品出口情况 (3)2.1 日本农业的衰退与保护 (3)2.2 中日贸易关系现状 (3)3 日本农业政策以及农业改革的计划 (4)3.1 日本现行的农业保护政策 (4)3.2 日本在多哈回合中有关农产品贸易的立场及其今后动向 (6)3.3 日本现政府的农业改革计划 (7)4 日本农业政策对中国出口农产品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9)4.1 对中国的影响 (9)4.2 中日农产品贸易建议 (9)5 结论 (10)【参考文献】 (10)1 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脚步日益加快,国际贸易持续快速发展,国与国之间相互依赖程度也日益加深。

中国与日本贸易来往密切,中国是日本农产品进口来源国之一,同时日本也是我国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市场。

但中日政治关系,以及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时至今日,中日双方的贸易问题依旧没有得到好的解决。

中日韩果蔬类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比较分析_基于贸易竞争力指数_刘宁

中日韩果蔬类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比较分析_基于贸易竞争力指数_刘宁

中日韩果蔬类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比较分析———基于贸易竞争力指数刘宁,郑亚玲(山东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山东济南250014)摘要:日本与韩国是我国极为重要的农业经贸合作伙伴,三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状况对于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具有重要意义。

在产业盈利率相关数据较难获得的情况下,提出利用贸易竞争力指数(TC)对中日韩果蔬类产品竞争力进行测算,以近似替代地反映果蔬类产品竞争实绩,从而进一步表明三国果蔬类农产品竞争力在市场上的实现程度。

通过测算结果证实,我国果蔬类农产品的生产效率较高,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农产品贸易;中日韩自贸区;果蔬类农产品;出口竞争力;贸易竞争力指数中图分类号:F7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29X(2015)02-0027-08一、引言随着贸易自由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进一步深化,国际农产品的市场表现疲软,农产品贸易逆差与低价格并存且呈现常态化,而土地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却不断提高。

面对并不乐观的农产品市场,中日韩三国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不容小视,在此形势下三国对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对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的认识和理解,以及采取何种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三国农产品实现自由化贸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日韩自由贸易区(FTA)的建立。

农产品贸易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对农产品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一直都是国际贸易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方向可归纳为两个方向:一是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力的测算。

赵海燕[1]对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系统研究,设计指标体系,判断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出个中原因及影响因素,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对提升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进行设计,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李岳云等[2]的研究表明,入世以来我国农产品总体的现实性比较优势不断下降,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比较优势总体上高于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农产品竞争力呈下降趋势,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竞争力强过土地密集型农产品;李丽[3]基于农业国际化和全球农业一体化经营的趋势,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文炳洲[4]认为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展失衡是导致收稿日期:2014-11-20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后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商业银行风险预警机制研究———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视角”(12YJC790121);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山东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12DJJJ06);金融产业优化与区域发展管理协同创新中心竞争性项目“山东省金融国际化测度体系研究”(14XTY04_06)。

九一八事变中日两国在战争中的经济对比

九一八事变中日两国在战争中的经济对比

九一八事变中日两国在战争中的经济对比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在中国东北发动战争的事件。

这场战争对中国和日本两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九一八事变前后,中日两国经济的对比以及在战争中的表现。

一、九一八事变前的中日经济对比在这场战争发生之前,中国和日本分别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已经成功实现了工业化,并拥有先进的军事技术和经济基础。

而中国则在经济上相对落后,依赖农业为主要经济支柱。

在农业方面,中国的农产品产量远远超过日本。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拥有广阔的耕地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技术水平较低,农业生产效率不高。

相比之下,日本的农业生产规模虽然较小,但其农民的技术水平较高,农业生产效率远远超过中国。

而在工业发展方面,日本远远领先于中国。

日本发展了机械制造、化学工业、纺织业等现代工业部门,拥有大量的先进工厂和技术人才。

而中国的工业则相对薄弱,许多工厂还停留在传统手工业阶段。

二、九一八事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九一八事变使得中国东北地区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这对中国的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冲击。

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的资源,尤其是煤炭、铁矿石等重要物资,使得中国失去了这些战略性资源的控制权,对中国的工业发展和军事实力造成了重大影响。

九一八事变还导致了中国大量人口的流离失所和经济大规模的破坏。

日本侵略军的战争行为破坏了中国东北的基础设施,包括铁路、工厂和城市建筑等。

这对中国的经济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削弱了中国的工业能力和交通运输能力。

三、九一八事变对日本经济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则相对有利。

占领东北地区,日本获得了丰富的资源,确保了其工业发展的持续和强大。

日本利用东北的煤矿、铁矿等资源,支持了他们的工业制造。

这种资源优势使得日本在战争中具备了更高的产能和生产效率。

此外,九一八事变也扩大了日本市场。

通过对中国东北的控制,日本能够进一步加强对中国市场的控制,不仅能够销售自己生产的商品,还能够剥夺中国的经济主权,使中国对日本商品的依赖提高,从而进一步巩固了日本的实力。

近30年来中国和日本的经济发展对比

近30年来中国和日本的经济发展对比


1992年,日本设备过剩,人员过剩,房地产过剩 到1997年,经济稍微有点回升

整个90年代是美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是日本经济失去的 10年

11

2001年,日本工厂经济泡沫,经济出现负增长
2005年经济增长率依然很小 2008年再度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


12


历史回顾:
1946年二战结束后,长期战争的破坏,日本也是相当贫困,全 国一片萧条。 新中国实行了土地改革,紧接着又完成了五年计划,农业工业 刚刚起步,经济开始恢复,可是由于很多原因,中国经济接连 遭到了创伤,直到三中全会后,经济走上了快速增长的道路。 50年代的日本在美国间接统治下,实行土地改革,并且对外开 放,出口贸易,全力发展煤炭,钢铁,电力等基础建设产业 50年代,美国侵朝,需要大量物资,由日本提供,给日本产业 带来了空前的特需景气 日本对外开放引入大量先进技术,日本崛起一大批新兴产业 70年代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
8
近30年来日本的经济发展情 况
背景:70年的日本已经完成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经济基 本实现了现代化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大国。
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日本已经从外国几十个国家引进25000 多项优秀的技术,成本60亿,总价值2000多亿
9
70年代中期日本发生了经济危机,生态危机,能源危机


7






1978年确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总体经济成就 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国内生产总值GDP 增长了14倍,2008年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四位 城镇居民年收入由1978年的343增长到2006年的 11756 农业发展更是人类史上的一个奇迹 我国对外贸易额从1987年的109亿美元增加到08年 的21838亿,从27位上升到第3位成为世贸组织的重 要成员 在2010年我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 1987年GDP 3201.9 2012年GDP 82000.0亿

新形势下中日韩绿色低碳发展与合作

新形势下中日韩绿色低碳发展与合作

新形势下中日韩绿色低碳发展与合作一、中日韩绿色低碳发展现状分析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日本和韩国作为亚洲地区的重要经济体,积极响应国际社会的号召,纷纷提出了绿色低碳发展战略。

本文将对中日韩三国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三国在绿色低碳领域的合作提供参考。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低碳发展,将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中国在新能源、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截至年,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球的34,位居世界第一;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全球的53,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气候治理,承诺到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日本政府高度重视绿色低碳发展,将其纳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

日本在新能源、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日本是全球最大的风电市场之一,风能发电量占全国电力供应的约20。

日本还在核能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全球第三大核能发电国。

由于福岛核事故的影响,日本在核能发展方面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韩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低碳发展,将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韩国在新能源、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韩国是全球最大的LNG进口国,同时也是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大国。

韩国还在氢能产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韩国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如能源结构单环境污染等问题。

中日韩三国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挑战。

1. 中日韩三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及碳排放现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

中日韩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其能源消费结构及碳排放现状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在能源消费结构方面,中日韩三国都呈现出以化石能源为主的特点。

中国对日本蔬菜出口贸易问题分析

中国对日本蔬菜出口贸易问题分析

265中国对日本蔬菜出口贸易问题分析干梦雪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摘 要:中国是蔬菜生产及蔬菜贸易出口的大国,蔬菜的国际市场逐渐形成。

日本是蔬菜进口大国,其中主要进口蔬菜来自于中国,现已成为中国出口蔬菜的第一大市场。

中日蔬菜自给率差异很大,这造就了两国蔬菜贸易的扩大化,形成蔬菜贸易上的相互依存关系。

本文通过中国对日本蔬菜出口贸易现状的分析,从而得知目前中日蔬菜贸易现状及发展,发现中日蔬菜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中国蔬菜出口贸易的发展。

关键词:中日蔬菜贸易 蔬菜现状 蔬菜出口 绿色壁垒一、中国对日本蔬菜出口现状及优势分析1.中国对日本蔬菜出口总体呈上升趋势。

日本作为中国蔬菜出口的第一市场,吸收了中国蔬菜出口40%左右。

伴随着中日经济合作关系的加强,中国蔬菜对日本的出口额呈现波动增长的趋势。

2002年以前,中国对日本出口的蔬菜总额增长较为平稳;2002年以后,中国对日本出口的蔬菜总额增长速度明显提高。

1992年,中国蔬菜出口日本的总额为4.76亿美元,2013年,中国蔬菜出口日本的总额达到14.51亿美元,增长幅度为205%,增长幅度较大。

2.中国对日本蔬菜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

2.1对日蔬菜出口品种结构的变化。

按照出口蔬菜的形态划分,中国出口到日本的蔬菜品种主要有新鲜蔬菜、冷冻蔬菜、腌制蔬菜和森林蔬菜等。

近年来,中国在对日蔬菜出口品种结构上主要有两个变化:一是以腌制蔬菜为主转向以新鲜蔬菜和冷冻蔬菜为主;二是新鲜蔬菜出口量成倍增长。

如图1所示,2007年中国对日本新鲜蔬菜出口量仅45.1万吨,2012年增长到55.4万吨。

2007年冷冻蔬菜出口量为32.5万吨,2012年达到33.8万吨。

由此可见,中国对日蔬菜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国际市场不断壮大。

此外,具有天然、绿色、环保等概念特点的森林蔬菜,近年来在日本畅销,需求量剧增。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 图1 2007-2012年中国对日本蔬菜出口数量情况2.2对日蔬菜出口地区结构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农业问题的对比和分析一、考察农业问题的三个层面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产业,一方面,农业要承担起其作为一个产业的职能,即要以自身的贡献去支撑非农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农业要在履行产业职能过程中使自身的产业素质得到提升,即要与非农产业一同发展。

此外,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中,农业还要参与国际竞争。

因此,农业问题是在产业职能、产业素质和产业开放三个层面上展开的,研究农业问题也必须从这三个层面上进行考察。

1.产业职能层面国民经济是由多个产业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为了确保该系统的正常运转,每一个产业都应承担起与其职能定位相适应的责任和义务。

因此,从产业职能层面看,农业问题就表现为农业能否对国民经济作出应有贡献的问题。

根据库兹涅茨的经典分析,农业对非农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有四个方面的贡献,即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市场贡献和外汇贡献。

农业的产品贡献来源于农产品剩余,包括对非农产业原料和粮食的供应;农业的要素贡献来自于其内部的要素释放,包括劳动力和资本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农业的市场贡献体现为对非农产业产品的巨大需求,包括对生产品和消费品的需求;农业的外汇贡献源自于出口农产品而形成的外汇储存。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非农产业扩张使自身积累能力、购买能力和创汇能力不断增强,从而对农业部门的要素、市场和外汇的依赖程度趋于下降。

相应地,农业在这三个方面的贡献也日渐式微。

但是,伴随非农产业扩张而形成的对农产品的巨大需求,因其具有不可替代性,从而非农产业对农产品的依赖程度是不会下降的。

此时,产业职能层面的农业问题就集中表现为农产品供给问题,即农业能否满足非农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问题。

2.产业素质层面国民经济现代化应该是均衡推进的,这就要求构成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要一同成长,产业素质要同步提升。

因此,从产业素质层面看,农业问题表现为农业的现代化转型问题。

农业现代化就是将传统农业改造为现代农业的过程,即实现农业的规模化、工业化、产业化和市场化。

农业规模化,是指农业从小规模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

农业工业化,是指将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广泛应用于农业,使之改造成为受实验科学技术指导的,用工业技术装备的工业化的农业。

农业产业化,就是在一体化产业组织内部把农业再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起来,以解决农业家庭经营所面临的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

农业市场化,是指自给自足农业向市场化农业的转变,它不仅意味着农产品商品率不断提高,意味着农业生产要素的市场化,还意味着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都要市场化。

农业规模化、工业化、产业化和市场化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农业产业素质的强弱。

随着一国工业化的推进并达到一定水平后,如果一方面能充分发挥“以工促农”传导机制的作用,使农业依靠产业关联的内在规律来自然接受工业的促动,另一方面又能及时借助政府的力量来强制性地实现工业对农业的反哺或补贴,农业就可以与非农产业一同发展,农业产业素质就能不断提升,并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杨国才,20XX)。

反之,如果“以工促农”传导机制存在严重阻滞,而政府又不能及时主导工业反哺或补贴农业,农业发展就将大大滞后于非农产业发展,产业素质层面的农业问题就不能得到解决。

3.产业开放层面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国国内所有产业都面临着对外开放所带来的国际竞争压力。

因此,从产业开放层面看,农业问题表现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问题。

根据柯炳生(20XX)的分析,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可以分解为三个方面:价格竞争力、质量竞争力和信誉竞争力。

价格竞争力,是指农产品的价格要低廉,这是农产品竞争力的传统性和基础性要素。

质量竞争力,是指农产品规格化、标准化程度要高,品质要好,卫生安全达到规定的要求。

信誉竞争力,是指农产品品牌和的市场信誉要高,既包括供给者在供货方面能否不折不扣地履行承诺,也包括供给者或农产品品牌本身的声誉。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这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任何一个方面的缺失、缺陷和不足,都会对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产生突出的影响。

在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之前,农业长期游离于关贸总协定之外,世界农产品贸易战此起彼伏。

自1986年开始的乌拉圭回合谈判决心把农业贸易完全置于多边贸易体制的约束与监督之下,建立一个没有政府干预、不扭曲的农产品贸易环境。

各方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终于在1993年底达成了《农业协议》,启动了世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20XX年11月,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多哈会议)又把农业问题列为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的核心议题之一,以加快世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20XX年12月,世界贸易组织第六届部长级会议(香港会议)经过艰苦谈判,各成员代表同意在20XX年之前逐步取消农业补贴和棉花出口补贴。

可见,农产品贸易的完全自由化只是时间问题。

随着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更加自由化,农产品国际竞争将日趋激烈。

如何尽快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就成为各国都十分关注的问题。

二、中日三个层面农业问题的比较1.产业职能层面的农业问题:中国已基本解决,日本则十分突出目前,中国工业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0%,农业占CDP比重已下降到15%以下,农业劳动力比重已低于50%,城市化水平已接近40%。

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这些结构性特征表明,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并开始向工业化后期过渡。

在经济发展的这一阶段,产业职能层面的农业问题主要表现为农业对非农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产品贡献问题,即农产品供给问题。

自1996年中国农业获得改革后第三次特大丰收,粮食总产超过1万亿斤,棉花产量达到8400万担以来,可以说,中国的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的供给问题就得到了基本解决,实现了由长期供给不足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1997年以后,中国开始成为农产品的纯出口国,每年顺差50亿美元左右。

中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成功供养了占世界21%的人口。

这些数据表明,目前中国产业职能层面的农业问题已基本得以解决。

二战以后,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和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增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则急剧下降。

1947—1998年期间,日本农业产值占国民总产值的比重从%下降到%。

农业份额下降到如此低的水平,表明日本已进入后工业化时代。

在后工业化时代,日本农业在要素、市场和外汇三个方面的贡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产业职能层面的农业问题也主要表现为农产品供给问题。

由于日本是人多地少、自然资源贫乏的国家,农业本无优势,加之1960年代以后实行大规模出口工业产品的经济战略,为了获得工业品市场而放任农产品的大规模进口,导致日本农产品自给率低,食品安全问题尤为突出。

据日本农林水产省提供的《日本粮食、农业与农村20XX年财政年度报告》,日本除大米自给率维持在95%以上之外,其他农产品的自给率从196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末期都不同程度地下降,1999年的自给率分别为:大豆6%、蔬菜83%、水果45%、乳制品70%、肉类54%、食糖31%、水产品65%。

从1960年到1999年谷物自给率由82%下降到27%,以热量计算的食物自给率由79%下降为40%。

目前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1999年进口的农产品价值为330亿美元,占当时世界进口总量的10%。

农产品需求高度依赖国外供给的状况已经引起了日本朝野的深度不安(刘景章,20XX)。

2.产业素质层面的农业问题:中国还比较突出,日本则已顺利解决囿于小农的生产方式与落后的思想观念,当前中国农业的整体产业素质仍然偏低,传统农业的特征还比较明显。

这主要表现在,家庭经营规模太小,阻碍了先进的农业机械、农业技术和优良品种的采用,致使目前中国机械化水平还比较低,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仅为3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70%的水平。

农业产业化还任重而道远,龙头数量不多、带动能力不强,进入农业产业化系列的农户仅占全国总农户数的30%左右,并且龙头与农户的责、权、利关系尚未理顺,农户的利益得不到切实保障。

农业市场化程度也很低,农产品市场体系很不健全,流通渠道不够畅通,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市场中介组织不健全。

因此,总体来看,目前中国农业的现代化程度还比较低,产业素质层面的农业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日本的自然、社会条件决定了农户经营规模一般较小(国内有不少学者称之为小农经济,这是不妥的,因为它是面向市场组织生产的),这与欧美国家完全不同。

但在小规模农户经营基础上,日本农业的工业化、产业化、市场化的成熟程度与发达水平,比欧美农业毫不逊色,有些方面甚至超过了欧美。

这主要得益于日本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农业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的迅速转移,以及战后日本政府对农业改造与发展的高度重视。

从1960年到1995年,日本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从1960年的%下降到1995年的6%,这为日本农业现代化创造了必要的外部条件。

日本政府则通过“农地改革”(1947—1950年)和颁布实施《农地法》(1952年)、《农业基本法》(1961年)等一系列法律,制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和措施,及时地推进了以机械化为主体的农业技术革命,极大地推动了日本农业现代化进程。

据199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日本农业机械化程度世界第一,耕地拖拉机为台/hm2,耕地收割机为台/hm2。

由于农业良种技术和生物、化学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日本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综合生产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此外,日本早在1970年代前后就实现了农业产业化。

日本农业产业化的特点,是由农协等合作组织牵头,由农民自愿参加,组织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和农产品的收购、加工、贮运、销售等,从而使农村供、产、销三大领域完全实现一体化。

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程度,稳定了农民收入。

总之,日本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完成,表明在非农产业发展过程中,日本农业的产业素质得到了同步提高。

3.产业开放层面的农业问题:中日两国均将日益凸显由于土地资源约束,农业的小规模经营,以及农业科技发展水平落后,中国农产品的整体国际竞争力还比较弱。

在产品价格方面,中国劳动密集型的大宗农产品,包括粮食、油料、糖料和棉花等的国内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不具备出口竞争力。

在品质方面,大宗农产品规格化、标准化程度低,产品质量不高;水果蔬菜产品存在外在形态、口感和农药残留方面的问题,畜产品也存在卫生安全方面的问题。

在产品信誉方面,中国更是面临着明显的不利因素,如品牌效应不强、市场诚信缺失、政府干预不当等。

因此,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农产品面临着价格、品质、信誉的三重压力。

尤其是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后,农产品国际贸易更加自由化,国内外市场的更加紧密。

面对国外农产品的强有力竞争,中国产业开放层面的农业问题将更加凸显。

由于农业的小规模经营,过多的生产资料投入,以及政府过度的农产品价格保护政策,使日本农产品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国际竞争力低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