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1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生态环境问题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高原湿地的特点,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我国地理概况,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三江源地区作为高原湿地,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三江源地区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及其生态环境问题,学会分析高原湿地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我国高原湿地资源的保护意识,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及其生态环境问题。
2.难点:三江源地区高原湿地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直观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以三江源地区为例,分析其特有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等。
3.准备练习题和拓展素材,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操练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三江源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等,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一地区。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教案
《高原湿地——三江地区》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查阅地图,说出三江的位置特点;结合景观图,描述三江的自然环境特征。
2.说出三江是哪三条大河的发地,理解“中华水塔”的涵义。
3.了解三江地区面临的生态问题,知道三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描绘,确定三江的位置;通过判读地形图,归纳三江的地形特征;通过景观图,感受三江独特的自然环境。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三江地区成为大河头的自然原因,通过资料判断河流头。
3.列举实例,说明三江地区面临的生态危机,通过讨论了解其对下游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建设良好人地关系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
2.三江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二)教学难点三江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读图分析法、启发引导法、活动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讲授新课播放三江地区的纪录片进行导入。
第一封信:赏三江之景很快,他收到了一封来自青海省,名叫卓玛的藏族女孩的信。
来信的内容如下:你好!我是来自于三江地区的小朋友卓玛,很高兴认识你。
我的家乡位于青海省的南部地区,它是个很美的地方,这里雪山连绵,冰川高悬,冰塔耸立;这里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潺潺;这里细草如毯,羽族炫翎,蹄类竞骄……这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
我还特地拍了几张家乡的风景照送给你,留作纪念。
呵呵,最后考你一个问题,你知道我的家乡为什么叫三江吗?回信:品三江之名师:欣赏完照片之后,小明赶紧找来了一幅中国地图,查找三江地区的地理位置。
同学们,你们可以帮小明找到原因吗?多媒体展示“三江地区的地形图”。
生:从图中,可以知道三江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长江区、黄河区、澜沧江区的总称。
展示阅读材料:中华水塔三江地区就如同一个巨大的蓄水塔一样,长江、黄河、澜沧江就像一条条“输水管道”,不断地向中下游地区输水。
探索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探索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一、项目简介三江源,位于中国青藏高原东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
三江源地区是世界级重要的生态保护区,被誉为“中国水塔”,是维系中国西北部水资源平衡的重要源头区。
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丰富多样,其中高原湿地是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之一。
高原湿地是草甸、沼泽、湖泊等各种类型的湿地的总称。
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的主题为“探索高原湿地”,旨在通过对三江源地区高原湿地的自然、生态、文化等方面的深入了解和积极实践,加深小学生对自然、生态、文化等方面的认识和了解,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环保素养。
二、项目目标通过本项目的实践活动,期望达成以下目标:1.了解高原湿地的自然属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2.了解高原湿地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3.学习环境保护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和环保素养。
4.提高小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施方案1.学习高原湿地自然属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在课堂上,通过PPT、图文并茂的视频、互动讨论等形式,向学生介绍高原湿地的特点、分布、地理位置、水文环境、气候特征、植被分布、动物资源等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高原湿地的自然属性,并介绍高原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如水文调节、土壤保育、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维护等等。
2.了解高原湿地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通过展示高原湿地的文化遗产、名人故事、民间传说、神话传说等内容,让学生认识到高原湿地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将高原湿地的文化与生态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爱护高原湿地,维护高原湿地的自然和文化资源。
3.现地实践活动在课堂上介绍过高原湿地的自然、生态、文化等基本知识,开始实地考察。
组织学生到高原湿地地区进行现地实践活动,了解高原湿地的实际情况,感受高原湿地的美、采集高原湿地生物、建立高原湿地地形模型、观察湿地植物、动物及水资源等等。
4.团队合作在现地实践活动同时,要求学生团队协作完成认识、采集和建模等任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一. 教材分析《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以及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高原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较为淡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对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地图、图片和文献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高原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地理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2.突破策略:通过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和文献资料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三江源地区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三江源地区的美丽风光和生态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三江源地区为例,分析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三江源地区的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关于三江源地区的课件,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地图:准备三江源地区的地图,以便学生阅读和分析。
3.文献资料:收集关于三江源地区的文献资料,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江源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9.2高原湿地__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9.2高原湿地__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态系统以及人类活动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高原湿地的特点和生态环境,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的地理特点和生态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三江源地区的认识相对较浅,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拓展知识面。
此外,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特点,掌握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特点及其重要性。
2.难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及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三江源地区为例,分析其生态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合作意识。
4.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地图等教学素材。
2.资料:准备相关资料,以便于学生查阅和讨论。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素材,展示三江源地区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我国高原湿地的美丽与独特。
2.呈现(10分钟)介绍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引导学生了解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性。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2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2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三江源地区的特点,培养学生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理现象和地理特征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三江源地区这一特定的地理区域,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三江源地区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关注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针对重难点,采取直观教具、实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三江源地区的特点。
2.运用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特征。
3.利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
2.设计问题探究题目,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3.准备实例分析的相关材料,让学生深入了解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三江源地区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地理区域。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三江源地区在哪里吗?它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通过地图和视频,呈现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第九章 青藏地区 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位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第九章青藏地区。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可以了解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于青藏地区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三江源地区的了解相对较少,对于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可能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2.难点: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三江源地区为例,分析其生态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3.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讨论交流的问题和活动。
3.准备好教案和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三江源地区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引导学生关注该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让学生了解该地区的基本情况。
《高原湿地——三江源》示范课教学设计【人教八年级地理下册】
《高原湿地——三江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在上一节认识青藏地区的总体区域地理特征的基础上,本节深入学习一个具有典型地理特征的区域-三江源地区。
选择三江源地区作为学生学习的区域,有如下两点考虑。
第一,三江源地区成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是该区域高海拔地势、高寒气候与多雪山冰川、多湖泊和沼泽等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结果,是非常典型的学习和认识区域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素材,因此选择三江源地区有利于落实课标中“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这条课程标准。
第二,三江源地区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有独特性的地理区域:它是中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系统最敏感的地区。
因此,学习和认识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典型意义。
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不仅影响其自身的生态环境质量,而且影响黄河、长江和澜沧江中下游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
选择该区域,有利于落实“根据材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这一条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能说出三江源的位置特点;结合景观图,描述三江源的自然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说出三江源是哪些大河的发源地,理解“中华水塔”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三江源面临的生态问题,知道保护三江源的重要措施。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分析三江源地区是大河源头的原因;2.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发生的原因以及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课堂引入】同学们知道长江、黄河是我国两条重要的大河,但你们知道他们发源于同一个地区吗?这个地方除了孕育了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之外,还孕育了国际河流澜沧江。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和认识这片伟大、神圣的土地——三江源地区。
【新知讲解】教师:三江源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雪山连绵,冰川高悬,冰塔耸立;这里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潺潺,细草如毯……这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这里是江河之源。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鲁教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高原湿地的观点和特点;2. 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生物多样性;3. 了解高原湿地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4. 提高珍爱高原湿地的认识和行动。
二、导学重点:1. 高原湿地的定义和特点;2. 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和生物多样性;3. 高原湿地的生态功能和重要性;4. 珍爱高原湿地的措施和意义。
三、导学内容:1. 高原湿地的定义和特点- 高原湿地是指位于高山地区的湿地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湿地草甸、湿地沼泽、湿地河流等类型。
- 高原湿地具有气候湿润、植被茂盛、水资源丰富等特点,是珍贵的生态资源。
2. 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和生物多样性- 三江源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
- 三江源地区气候寒冷,冬季漫长,夏季短暂,降水充沛。
- 三江源地区生物种类丰富,有大熊猫、藏羚羊、黑颈鹤等珍稀动植物。
3. 高原湿地的生态功能和重要性- 高原湿地具有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气候调节等重要生态功能。
- 高原湿地是维持生态平衡、珍爱水资源、增进生物繁殖的重要环境。
4. 珍爱高原湿地的措施和意义- 加强高原湿地珍爱认识,减少人类活动对湿地的破坏;- 制定湿地珍爱规划,建立湿地珍爱区,加强监测和管理;- 增进生态旅游,提高大众对湿地珍爱的认识和支持。
四、导学活动:1. 小组讨论:请同砚们分组讨论高原湿地的生态功能和重要性,并结合实例进行交流。
2. 观察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高原湿地的植被、水资源和动植物种类。
3. 制定珍爱计划:让学生们结合所学知识,制定一份珍爱高原湿地的计划,并展示给全班同砚。
五、导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们对高原湿地的重要性和珍爱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环保认识和责任感。
希望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积极参与湿地珍爱工作,共同守护我们的美丽故里。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精品教案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精品教案.docx高原湿地一一三江源地区?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位置、范围。
理解三江源地区为什么被誉为“中华水塔。
分析三江源地区的水源来自哪里。
分析三江源地区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
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了解三江源地区保护江河源地与生态环境的成功经验。
2.过程与方用资料、图片、多媒体等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意义;L_jTt_分析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的措施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通过学习三江源地区的环境,树立正确的生态观与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三江源地区誉为“中华水塔的原因。
保护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河流探源,保护三江源的意义。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讲解。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这里雪山连绵,冰川高悬,冰塔耸立;这里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潺潺;这里细草如毯,羽族炫翎,蹄类竞骄这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这里是江河之源。
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描述的是哪里吗?三江源地区大家都非常棒!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个美丽的地方三江源地区。
二、新课学习一江河的源地1.三江源地区的位置:青海省南部2.范围:长江源区、黄河源XX、澜沧江源区的总称3.“中华XX:三江源地区为什么被誉为“中华XX?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匀来源于这里。
因此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XX。
拓展延伸:三江三江平原中的三江:黑龙江、乌苏XX、松花江三江源中的三江:长江、黄河、澜沧XX并流中的三江:长江、澜沧江、怒江4.三江源地区的水源这里降水并不丰富,为什么有这么多河流发源于这里呢?;雪山和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
每至温暖季节,“固体水库的冰雪消融,形成涓涓细流,进而蜿蜒聚集成江河最初的源流。
湖泊和沼泽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
它们和雪山、冰川一起,使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水源源不断,流向大海。
人教版地理八下第九章第2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优秀教案(3页)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域》教课设计锦山中学郑友汪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能说明三江源地域高海拔的地势,高寒的天气,广布的雪山冰川,星罗云布的湖泊、沼泽之间的互相作用和互相影响 ;并能据此说明三江源地域是多条大河源泉的原由。
2.剖析三江源地域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认识三江源地域保护江河源地与生态环境的成功经验。
过程与方法1.培育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获得图文信息的能力;2.培育学生的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概括、总结知识的能力;3.经过讲堂活动、练习等,培育学生自主、合作、研究学习的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对地区生态环保的学习,提升学生对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认识,进而帮助学生建立可连续发展的观点,加强环保意识。
教课重难点1. 剖析三江源地域是大河源泉的原由;2. 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教课工具课件教课过程[ 导入新课 ]直接引入:同学们知道长江、黄河是我国两条重要的大河,但你们知道他们发源于同一个地域吗?这个地方除了孕育了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以外,还孕育了国际河流澜沧江。
今日,我们就来一同学习和认识这片伟大、神圣的土地--三江源地域。
(展现三江源有关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板书: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域[ 讲解新课 ]展现三组图片:①高海拔,高冷天气影响下的地貌景观--雪山绵延、冰川高挂、 ;②高原湿地景观 --湖泊星罗,沼泽密布 ;③生物多样性及独到的高原生态系统经过图片的展现,培育学生审美情操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察看能力,指引学生初步感知“高原湿地 --三江源地域”教师:介绍“三江源”名称的由来。
“三江”为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即源泉,发源地;“三江源”就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
板书:一、江河的源地:1、包含: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区展现:青藏高原和青海省地区图,请学生描绘三江源地域的地理地点学生:利用地图找出三江源大体地点,教师指导并板书。
人教版地理八下第九章第2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优秀教案(3页)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锦山中学郑友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说明三江源地区高海拔的地势,高寒的气候,广布的雪山冰川,星罗棋布的湖泊、沼泽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并能据此说明三江源地区是多条大河源头的原因。
2.分析三江源地区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三江源地区保护江河源地与生态环境的成功经验。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3.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区域生态环保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1. 分析三江源地区是大河源头的原因 ;2. 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直接引入:同学们知道长江、黄河是我国两条重要的大河,但你们知道他们发源于同一个地区吗?这个地方除了孕育了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之外,还孕育了国际河流澜沧江。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和认识这片伟大、神圣的土地--三江源地区。
(展示三江源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板书: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讲授新课]展示三组图片:①高海拔,高寒气候影响下的地貌景观--雪山连绵、冰川高悬、;②高原湿地景观--湖泊星罗,沼泽密布;③生物多样性及独特的高原生态系统通过图片的展示,培养学生审美情操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初步感知“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师:介绍“三江源”名称的由来。
“三江”为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即源头,发源地;“三江源”就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
板书:一、江河的源地:1、包括: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区展示:青藏高原和青海省区域图,请学生描述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学生:利用地图找出三江源大概位置,教师指导并板书。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范文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范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三江源地区的位置,理解本区被誉为“中华水塔”的原因;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意义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影片和地图分析三江源地区成为多条大河源头的自然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三江源地区的自然环境;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意义。
教学难点:面对三江源突出的环境问题,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模仿“一站到底”节目之视频题师:播放视频,让学生快速抢答,说出这是我国哪个著名的地区?(画面内容关键词:山脉、积雪、冰川、生命、藏羚羊、三江源、水的世界、遍布的湿地沼泽、水鸟们的天堂)生:三江源地区。
模仿“一站到底”节目之文字题师:三江源中,“源”即为源头、发源地,请问:“三江”特指哪三条江河呢?生:长江、黄河、澜沧江(也许学生能准确回答出来,也许不确定是澜沧江还是雅鲁藏布江,教师可以不点破,留出“神秘江”,告诉学生一会儿即将揭晓答案。
)设计意图:八年级学生喜欢挑战,利用此热情,配以视频的情境渲染,学生们很期待新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一、江河的源地(一)名词说理──现象反映特征(填空、选择)这里雪山连绵,冰川高悬,冰塔耸立;(C)这里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潺潺;(B)这里细草如毯,羽族炫翎,蹄类竞骄……(A)A、反映三江源地区生物多样性B、反映三江源地区湿地景观C、反映三江源地区海拔高、气温低设计意图:学生趣味填词(加粗字),填出教科书中的原文,再次加深三江源地区区域景观特征的印象。
(二)看图说话──了解地区位置师:课件中出示“三江源地区的地形图”(书中图9*17),从行政区域划分看,三江源地区位于哪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南部?生:青海省的南部。
地理三江源教案
地理三江源教案【篇一:《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兵团第十二师三坪农场学校吴金燕《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位置与分布: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2.联系与差异: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3.环境与发展: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利用地图说出三江源地区所在省区及三江名称;知道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与方法;认识三江源地区作为“中华水塔”的原因及重要作用;了解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原因、保护措施及方法。
【过程与方法】:运用资料、图片、多媒体等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组织课堂合作交流、讨论探究、鼓励质疑提问等使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意义;在合作、交流、探讨中发现三江源地区生态恶化的原因,分析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的措施和方法,逐步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类与环境息息相关的辩证关系,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生态观与环保意识,为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和谐家园作出自己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三江源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教学难点】河流探源,保护三江源的意义。
■教学策略本课采用模拟“漂流瓶网络交友”的方式导入新课,通过上海王刚和青海卓玛的网络联系展开学习,学习内容层层递进,最后水到渠成地达成建设和谐家园的共识。
通过读图、析图培养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分组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反馈教学效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创设:希腊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如果将自己的心愿写在纸上,装进透明的玻璃瓶,放入大海。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使学生能够了解到三江源地区的独特景观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三江源地区的具体情况和人类活动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三江源地区的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
2.使学生掌握三江源地区人类活动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3.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三江源地区人类活动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三江源地区的特点和问题。
2.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了解人类活动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3.利用图片、图表等直观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图表和案例资料。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三江源地区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该地区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让学生了解该地区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分析人类活动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深入了解人类活动对当地环境的危害。
4.巩固(5分钟)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提出一些具体的保护措施。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生态环境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使学生能够了解到我国这个重要的生态源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我国的地理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三江源地区作为生态源地,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文字,了解三江源地区的特点,从而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生态环境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文字,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生态环境,保护三江源地区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生态环境问题。
2.突破方法: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文字,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教师进行解答。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了解三江源地区的特点。
2.阅读理解法: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文字,理解三江源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
3.讨论法:分组讨论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提问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2.图片:三江源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等图片。
3.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三江源地区的特点。
4.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三江源地区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这个美丽的地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
教师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我国青藏高原上的三江源地区,包括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文景观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三江源地区的独特之处,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础知识。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探究,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同时,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有一定的认识,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等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等内容。
2.难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三江源地区为例,分析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三江源地区的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三江源地区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
2.准备地图,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3.准备案例分析材料,便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4.准备课堂提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三江源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引导学生读图析图,获取地理信息。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指图说出三江源地区所在省区及三江名称。
2、知道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
过程与方法:1、了解三江源地区三江源地区誉为“中华水塔”,及作为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
2、了解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保护措施及方法,从而理解三江源保护区建立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认识到人类与环境息息相关的辩证关系,要树立正确地生态观,加强环保意识,为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和谐家园付出自己的努力二、教学重点:三江源地区誉为“中华水塔”及作为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三、教学难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及保护措施四、教学资源:多媒体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放式教学等。
六、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同学们都知道长江、黄河是我国两条重要的河,但你们知道他们发源于同一个地区吗?这个地区除孕育了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之外,还孕育了国际性河流澜沧江。
这就是青藏高原上的三江源地区。
作为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里是什么样的自然景观吗?你们想去看看吗?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三江源,去欣赏和认识一下这片伟大、神圣的土地。
看完后请思考问题:三江源地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三江源地区的地貌景观、湿地景观、生态特点)。
(我们分成十个组,进行答题赛。
比赛要求: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勇于发言。
答对一题加一分,最后比一比看哪个组分多。
)师:具有独特而典型的高寒生态系统,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系统最敏感的地区。
那么它位于青藏高原的什么地方,哪个省境内呢?(东南部青海省的南部)板书:一、高原湿地:1、印象。
2位置。
师:在这个特殊的地区有哪些山脉和河流呢,地势如何?看课本92页三江源地区的地形图回答。
板书:3地形师:可以看到,这块土地是我国第一、第二长河的发源地,长江总水量的百分之二十五,黄河总水量的百分之四十九均来源于这里,另外,澜沧江总水量的百分之十五也源于此。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优教学案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优教学案【学习目标】1.说明三江源地区高海拔的地势,高寒的气候,广布的雪山冰川,星罗棋布的湖泊、沼泽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并能够据此说明三江源地区是多条大河源头的自然原因。
2.要求学生根据三江源地区环境问题的图文资料,分析三江源地区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三江源地区保护江河源地与生态环境的成功经验。
学习任务及展示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熟悉以下内容:一、江河的源地1.位置范围:位于_____省南部,是_____源区、_____源区、_______源区的总称,被誉为“_________”。
2.补给水源:_________________是江河的最初水源。
________和_____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
二、三江源地区的保护1.问题:_____________,导致补给水源减少,湖泊、湿地面积缩小。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_________、_________,导致水土流失、草地沙化、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生态问题突出。
2.措施: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禁采砂金,__________,实施_______和_____________工程等措施,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1.探讨确定黄河源头的原则。
2.认识保护高原湿地的意义。
【达标检测】1.被誉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的( )A.青海省 B.西藏自治区C.云南省 D.四川省2.三江源地区的河水主要来自( )A.大气降水 B.冰雪融水C.地下水 D.大洋之水3.澜沧江是条国际河流,流经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它流出中国后叫什么名字?( )A.怒江 B.湄公河C.威远江 D.多瑙河4.读“青藏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阴影部分为我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它主要分布在(省区),其中,河流C是。
《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课程标准】1.位置与分布运用地图简要评价地理位置;在地形图上识别主要的地形类型,并描述地形特征。
2.联系与差异举例说明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环境与发展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材分析】三江源地区是青藏地区内部的地理单元,也是同学们在初中阶段系统学习的最后一个地理区域。
本区域既有青藏地区自然特征的共性,又有自身独特的地理条件。
本节课知识性的教学内容难度不大。
促进“人地协调观”核心素养的提升是本课的重要任务。
【教学目标】1.了解本区的位置和地形、气候特征,分析“中华水塔”与自然条件的关系;2.了解本区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思考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3.初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华水塔”的成因及影响;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教学思路】以本区域代表性动物藏羚羊作为教学线索,通过设问层层深入,引导读图、探究,感知本区域的自然特色、生态价值。
【教学过程】1.导入2005年,著名的生态纪录片《帝企鹅日记》在法国上映了。
影片描绘了帝企鹅在南极极度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为了生存和繁衍而进行的艰苦旅程。
它激发了人们对帝企鹅和南极的关注,也引发了大家对于自然与生命的思考。
其实,在我们国家,也有一个自然环境独特而严酷的地方,这里也有一群可爱的精灵值得我们关心和爱护。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藏羚羊和它们的家园。
2.生命与自然——上篇:和谐至美——地理位置与自然特征(藏羚羊之问)我叫藏羚羊,是中国特有物种。
我有一对黑褐色长角(雄性的特征)和宽大的鼻孔,四肢强健而匀称,全身披着丰厚、细密的绒毛。
我的肺很大。
据说我的体内还有四个“气囊”呢!你知道为什么我长得这么帅吗?结合中国政治地图和地形图中指出三江源地区的位置,并分析出“海拔高”、“均温低”的自然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修改后教学设计■课标要求
1.位置与分布: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2.联系与差异: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3.环境与发展: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查阅地图,说出三江源的位置特点;结合景观图,描述三江源的自然特征。
2.说出三江源是哪些大河的发源地,理解“中华水塔”的涵义。
3.了解三江源面临的生态问题,知道保护三江源的重要措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地图描绘,确定三江源的位置;通过判读地形图,归纳三江源的地形特征;通过景观图,感受三江源独特的自然环境。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三江源地区成为大河源头的自然原因,通过资料判断河流源头。
3.列举实例,说明三江源面临的生态危机,通过讨论了解其对下游带来的不利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关心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正确处理人地关系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三江源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教学难点】
河流探源,保护三江源的意义。
■教学策略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析图培养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分组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反馈教学效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印象三江源
播放歌曲《故乡的三江源》,展示三江源地区的景观图片。
直观感受三江源地区的环境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吉祥的山沟里/吉祥的山沟里/神鸟布谷在歌唱/雄伟的山顶上/金色的太阳升起/故乡三江源头/故乡三江源头/生活幸福美满……
设计意图:营造氛围,让学生感受三江源的自然环境。
【新课学习】
(一)走进三江源──位置范围
1.情景创设:展示图片“高寒地貌、高原湿地、高原生态”,学生观察,思考下面的问题.
2.我们去哪里?
(1)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是三江源地区,结合地图,你能猜出为什么叫这个名称吗?有哪“三江”?“源”说明什么问题?
(2)结合地图确定三江源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3)描述三江源地区的位置范围。
3.师生总结:对积极读图、析图的同学进行表扬,对学生回答中出现的问题予以纠正。
【设计意图】落实课标关于“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的要求。
利用动画演示,引导学生判读三江源地区的经纬度位置,描绘三江源地区的轮廓,进而说出其在中国、青藏地区、青海省等不同尺度区域内的位置特点。
承转:通过刚才的图片,我们发现三江源地区雪山连绵、冰川耸立、湖泊星罗、沼泽密布,给人一种水乡泽国的感觉。
接下来我们品味雪国水,透视三江源。
(二)透视三江源──“中华水塔”
1.阶梯位置:展示地形图,描述三江源地区所在的阶梯,猜测这种特征对河流的影响。
2.形象类比:生活中,水塔是建在高处的储水池,利用落差实现自动供水;而三江源地区矗立在高峻的青藏高原上,类似于“水塔”源源不断地通过长江、黄河、澜沧江等“输水管道”向下游送水。
3.数说美称:
(1)读数据,说出三江源地区输出水量占各条河流输水总量的比重是多少。
通过数据说出“中华水塔”美称的由来。
(2)数据对比,说出三江源地区水源对哪条河流的影响更大?简要分析。
4.梳理结论:关键词整理──储水池、输水管道。
应知道指的是什么地理事物。
(三)探秘三江源──追根溯源
1.问题提出:三江源地区为什么会成为许多大河的源头?
2.探寻过程:合作探究,分别说出三江源地区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
3.揭秘水“源”:三江源地区既然被称为水塔,就要有水源。
但刚才的分析显示本地区降水不丰富,为什么却成为大河之源呢?水源从何而来?带着这个问题深入分析地形、气候、河流间的关系。
(1)结合教材中的插图,描述海拔高→气温低(高寒)→雪山广布→冰库→融化→地势不平→湖泊沼泽较多。
(2)明确江河的最初水源来自哪里?湖泊和沼泽的功能有哪些?
【设计意图】落实“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这条课程标准,通过认识三江源地区的自然环境,了解该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湖等自然因素的特点,分析这些自然因素是怎样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四)分组活动──大河探源
1.图行天下看源头:提供三江源头水系图,设置问题:散乱的源头水系图上,哪条才是真正的发源地?分组选任务。
2.黄河源头在哪里?确定河流源头的划分原则:河流唯远,综合流域面积和流量。
描画两条河流,一是为了定位,二是通过提供的数据进行对比,进而确定源头。
3.考察长江方案多:本活动是对探源方案进行分析对比,在测量河流长度时,注意选好起点,用细线重合法化曲为直,借助比例尺量算各支流长度,进而对比长度,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4.正本清源澜沧江:通过实例说明河流唯远的原则在实际定源中的运用。
【设计意图】本活动围绕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设置问题情境,体验科学家是如何确定河流源头的,从中感受科学方法、探究精神的教育。
特别是不同时期源头的变化,突出了科考资料在科研中的作用。
(五)大美三江源
自主学习:找出三江源地区的生态意义,说出三江源地区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理解生态屏障的涵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蓄洪防旱等生态功能。
1.通过数字及图片,就海拨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和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我国重要的涵养水源等问题展开讨论,理解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列举实例,说出三江源地区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分析产生的原因,说出自然和人文原因间的关系,提出具体措施。
3.理解自然保护区设立过程和意义。
(六)畅谈收获,感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