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小石潭记》教案(第一课时)

《小石潭记》教案(第一课时)
⑵尝试口头翻译。
小结(略)
使学生更全面把握课文
扫清生字词
理解课文意思
讲授新课
6、个别读。
7、试背诵。
8、品读课文
⑴注意重点字词意思。
⑵尝试口头翻译。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板书设计
发现小石潭
潭水:清澈欢快
潭中景物
游鱼:动静结合
溪身:曲折蜿蜒
小潭源流
岸势:参差不齐
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忧伤、悲凉
记录同游者
清晰展示课文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小结
通过板书回顾本节课全文。
2、找出文章描写景物的句子,作者运用了那些方法?
巩固本学时所学内容,为下学时学习做准备
3、课文背景简介:柳宗元因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官永州后,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4、听范读,订正字音
5、齐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
6、个别读。
7、试背诵。
8、品读课文
⑴注意重点字词意思。
教学设计
课题
小石潭记
教师
张自军
学科
语文
授课年级
八年级
授课时数
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理解并积累文言词语,背诵课文。
⑵理清文章的结构,掌握记叙的顺序。
⑶培养学生有意观察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诵读课文,理解作者贬后的孤凄悲凉的心境。
⑵学习作者生动细致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3、情感目标:领略文中自然风光的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激情导入
讲授新课
1、“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人、记物、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属于记述文的范畴。

《小石潭记》语文教案(15篇)

《小石潭记》语文教案(15篇)

《小石潭记》语文教案(15篇)《小石潭记》语文教案(15篇)《小石潭记》语文教案1 一、素质教育目的〔一〕知识教学点掌握记叙的顺序〔二〕才能训练点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真切的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有意观察的才能,语文教案-小石潭记。

〔三〕德育浸透点体会作者笔下小石潭的优美风光,培养安康的审美情趣,对学生进展美育教育。

〔四〕美育浸透点领略文中描写的自然风光的美二、学法引导学习本文,重点是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把握课文内容可从写作顺序入手。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应联络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1、重点:①掌握记叙的`顺序,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小石潭记》。

②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解决方法:老师讲解2、难点:树、石、水、鱼特点及对它们的准确描写。

解决方法:学生自读,从书上勾画出来。

3、疑点:文章结尾局部感情基调为何与前不同?解决方法:老师启发,学生答复。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通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2、精读课文,体会写景抒情方法。

3、联络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体会文中思想感情。

4、口头作文:根据老师展示的画面,细致观察,然后进展口头小作文训练。

《小石潭记》语文教案2 一、教学目的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2、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进步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3、理解作者在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心境。

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系统的学习了三个单元的文言文,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的积累,能借助注释和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

学生对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才能。

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是很浓重,在教学文言文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进步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心境。

4教学过程1、导入美丽的大自然带给我们身心的愉悦与奇妙的体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往往会使我们放松心情,排遣掉心中的郁闷,流连其中,乐而忘返,林语堂有云: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文章是纸上的山水,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踏着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足迹,阅读小石潭,赏美景,品柳宗元在山水间寄寓着怎样的情感?〔板书,课题〕2、出示学习目的: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掌握文言词语及有关文学常识。

3、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4、学习作者写景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预习课文,根据工具书、课下注释,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2、反复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笔下小石潭的优美景色,领略文中描写的自然风光的美。

【学习重点】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习难点】学习作者写景的方法。

【学法指导】反复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美丽的大自然是改变我们心境的最好地方,如果我们感觉有些疲倦,如果我们感觉心情有些烦闷,我们不妨到大自然中走一走,大自然是我们人类最好的朋友。

今天我们来到的地方是永州的小石潭,那儿曾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去过的地方。

被贬后的诗人为摆脱抑郁悲愤之情,常常寄情于山水之间,有一天他来到了小石潭……二、预习检测1、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世称“柳河东”。

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和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对当时文风的改革、散文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并称“韩柳”。

著有《柳河东集》。

代表作有《永州八记》《捕蛇者说》等。

2、写作背景唐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与刘禹锡等一起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

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

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了其中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永州八记》是《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这八篇游记各自成篇,但前后连贯,构成一个整体,展现出永州美丽的山光水色。

10 小石潭记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0 小石潭记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0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古代文化名人。

长期的贬谪生活,使他的内心十分郁闷,因此,他寄情山水,写下了著名的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他就是——柳宗元。

余秋雨先生曾这样评价柳宗元:“灾难也给了他一份宁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柳宗元,走进他的《小石潭记》。

(板书文题)二、预习过关,初步感知1.预学展示,走近作者(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名片”栏目)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篁.竹(huánɡ)珮.环(pèi)清冽.(liè)坻.(chí)嵁.(kān)参差..(cēn cī)佁.然(yǐ)俶.尔(chù)翕.忽(xī)寂寥.(liáo)悄.怆(qiǎo)幽邃.(suì)3.示范朗读,读出节奏师:本文的句式灵活,以四字句为主,杂用三五七字句,造成参差错落的变化美,读起来和谐流畅,极有韵味。

请同学们根据朗读示范划分节奏,然后放声自由朗读,感受其韵味。

(播放朗读示范音频,见本课“扫码听朗读”二维码)三、疏通文意,积累词汇1.疏通文意(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口头翻译,圈画出不能准确把握的词句。

(2)提出疑难,全班答疑解惑,师明确。

(生自主学习并进行交流,师明确)2.积累词汇师生合作,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并分类归纳整理,做成资料卡片。

资料卡片示例:古今异义:①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②崔氏二小生..(古义:年轻人。

今义:戏曲中生角的一种,扮演青年男子。

)一词多义:.为底(介词,把).出(连词,相当于“而”) .冽(形容词,清澈) .(形容词,凄清) 词类活用: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②下.见小潭(名词作状语,向下) ③心乐.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倒装句:①如鸣珮环(谓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如珮环鸣”)②全石以为底(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以全石为底”)【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导学生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文本理解】本文作者原本打算寄情山水排遣内心的苦闷情绪,然而见小石潭环境凄清,岸势斗折蛇行,更触发了他内心被贬的迷茫、忧伤和痛苦,不得不“记之而去”。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巩固和检测文言字词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设计、比读、引读等方法体会小石潭景物的特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作者游览山水的快乐和触景伤情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目标2难点:目标3【学习流程】一.情境导入,走进石潭1情境导入:孔子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所以,从古至今的文人墨客都喜欢寄情山水,在山水中体悟着人生。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永州便觅得一处好山好水,今天让我们随他一起走进《小石潭记》。

二.初读感知,预习检测4跟着古人游名胜,我们必须迈过字词的门槛。

我们在第一课时的时候相信同学们已经完成这个工作,下面让我们来挑战一下自己,来填空朗读,谁愿意试试看?请一生朗读,生齐读并思考: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作的?游览的顺序,移步换景。

三.朗读设计25从同学们的朗读来看,同学们对课文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然而,若想走近柳宗元,了解柳宗元,这显得还远远不够,下面让我们来开展一个活动,通过朗读设计的方式,品味小石潭的山水,走近柳宗元。

1.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开展这个活动,老师先来抛砖引玉。

老师出示的是课文第一句话,老师是这样设计的:根据文言字词的理解设计了停顿处,因为初来小石潭游山玩水的诗人定会慢慢欣赏小石潭的风光,所以在这一处老师认为该读得慢一点。

当作者听到水的清越声的时候心情又一下子变得愉悦起来,所以这里老师认为应该都得欢快愉悦些。

哪位同学愿意按照老师的这个示例来读一读?听老师来读一读这句话。

2.相信同学们的设计肯定比老师的要出彩,下面时间交给你们,四人小组为单位展开朗读设计。

同学们讨论得都非常热烈,下面让我们分享一下大家的朗读成果吧!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大家的选择情况,选择第一段的请举手?哪一小组愿与我们分享一下你们的朗读设计成果?请学生上台展示【预设1】第一段学生朗读,学生点评,老师引导推进一:【为坻,为屿,为嵁,为岩】老师发现这一小组同学特别关注了描写石头的这句话,你们能不能说说看你们为什么这么处理?或:老师在想:此处的四个“为”似乎太多了一点,可否简洁些?如果学生起来没读好,请一个学生点评一下,并询问这一小组愿不愿意根据同学的点评再来完善一下自己的朗读。

八年级第26课《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小石潭记》教案第二课时

八年级第26课《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小石潭记》教案第二课时

八年级第26课《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案设计教学目标•通过阅读《小石潭记》了解千古传世的名篇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类阅读技巧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解读课文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作者的意图和写作技巧;•学会使用合适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领悟课文中蕴含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培养对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课文《小石潭记》的复印件;•PPT课件;•黑板、彩色粉笔、擦拭海绵;•学生课前阅读的反思作业。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5分钟)1.导入上课内容,回顾上节课学到的内容。

2.出示标题为《小石潭记》的PPT课件,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第二步:学习课文(30分钟)1.进行课文的朗读,要求学生跟读。

2.教师提问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进行简单的练习,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内容。

3.导入PPT课件,使用适当的方式呈现课文的情节和故事背景。

4.学生分组进行课文内容的解读,组内互相讨论和交流,教师巡视并指导。

5.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强调课文的主题和意图。

第三步:阅读技巧训练(20分钟)1.教师介绍一些常用的阅读技巧,如主题词搜寻、关键句理解、上下文推测等,并在PPT课件中进行详细解释。

2.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独立进行阅读技巧的训练,统一使用《小石潭记》中的某一段落进行练习。

3.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阅读技巧,并从中选取一些优秀的案例进行展示。

第四步:思想与价值观探究(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和价值观念,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究课文中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并在黑板上进行总结。

3.教师根据学生的思考和总结,进行点拨和补充,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

第五步:巩固与拓展(10分钟)1.教师提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及个人感悟,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引导。

教案:《小石潭记》第一课时.docx

教案:《小石潭记》第一课时.docx

八—年级—语文—学科学教案课题小石潭记第1 课时总第 1 课时主备人审核人签发人使用人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常识,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把握重点语句的翻译,疏通文意,初步背诵课文。

班级检测目标学习重难点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把握重点语句的翻译,疏通文意,初步背诵课文。

学习过程学生纠错(二次备课)一、课前导学1.作者:柳宗元(773-819),字了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屮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人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之一。

他与韩愈齐名,并称“韩柳”,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对当吋文风的改革、散文的发展起过重人的推动作用。

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2、写作背景由于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被贬到永州任司马。

永州当时是一个荒僻未完全开化的地区。

但永州山脉起伏.丘壑幽深.河川纵横,风景雄奇美丽。

由于政治上的失意,无法施行自己的抱负,他的榕神极为痛苦、悲愤、忧郁。

作为贬官,柳宗元在永州冇职无权,无所事事,于是有时间出游。

为排解內心的愤懑痛苦Z情,柳宗元常常不避幽远,游山访水,寄情山水。

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在永州期间,柳宗元共写了八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人称《永州八记》。

这八篇游记各自成篇,但前后连贯,构成一个整体,展现出永州美丽的山光水色。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屮的第四篇,原题是《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描述了一个清幽宁静的小石潭风景。

3、学法指导:文言文阅读的具体方法包括,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二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比如“沛公Z参乘樊哙者也”一一沛公的侍卫樊哙。

小石潭记教案范文七篇

小石潭记教案范文七篇

小石潭记教案小石潭记教案范文七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石潭记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石潭记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品味文中语句,学习本文写景的方法,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凄凉的心境。

【教学重点】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回忆导入出示柳宗元的诗《江雪》(同学们熟悉这首诗吗?作者是谁?你了解他多少?)齐读诗,找出诗中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字,并谈谈理由。

明确:是“孤”和“独”。

在一个十分寥廓、十分冷清、十分孤寂的背景下,有一个人在“钓寒江雪”这个人就是柳宗元——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他曾官至礼部员外郎,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这里他寄情山水,写下了一系列山水游记文章,叫《永州八记》,其中最精彩的就是《小石潭记》。

二、揭示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品味文中语句,学习本文写景的方法,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凄凉的心境。

三、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有学生谈自己所查的关于作者的资料,教师总结补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

与韩愈、刘禹锡为同朝为官,由于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政治集团,贬永州司马。

从此柳宗元在荒远偏僻的永州苦呆了整整十年,后又被改贬到更为荒凉的柳州,四年后,病魔无情地夺去了他年仅四十七岁的生命。

柳宗元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借山水,欣赏大自然来排遣心中的愁闷. 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有名的《永州八记》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

10.《小石潭记》第1课时教学设计

10.《小石潭记》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与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

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2)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心情,体会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

(4)理解文中作者悲凉凄苦的情怀,间接接触社会,完善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1.品味作品写景的妙处,特别关注文中描写潭中游鱼的文字。

2.体会景物描写中融注的思想情感,重点关注第四段,理解作者凄苦孤寂的心境。

【教学难点】1.树、石、水、鱼的特点及对它们的准确描写。

2.文章先写“心乐之”,后面又见“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对此该如何认识?【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林语堂说“文章是纸上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穿越到唐朝,跟着柳宗元一起去永州的小石潭看一看。

(板书课题及作者)此行我们有三个目的,一是欣赏小石潭的美景,二是体悟柳宗元对小石潭的情感,三是让同学们学到写作的技巧。

(板书:景,情,技)二、文学常识1.走近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柳河东集》《永州八记》等留存。

2.背景资料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到永州任司马。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

在永州期间常以游览山水自娱,到处搜奇觅胜,先后经他发现的胜景很多,并一一作文记载,共写了八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人称《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正是《永州八记》中最负盛名的一篇。

3.文体链接“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吟读课文,欣赏美景一读,视频欣赏,初步感知二读,读准字音,分享新知欲知小石潭的景色美在何处,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将自己学到的新的字词知识圈点勾画出来,一会儿在全班分享。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课方案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课方案【课前学习准备】查阅资料,认识作者状况,准备绘图用品、工具。

【学习目标】2、能利用页下说明或工具书疏导文意。

3、能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背诵课文。

【讲堂教课过程】教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读一读由祖国江山多娇导入课文学习,检测课前学习。

2、明确学习目标,征修业生建议。

3、组织学生朗读课文。

4、评论学生朗诵。

明确任务,回答。

学生发布建议,明确学习目标。

自读课文听读课文伴读课文。

自我评论朗诵。

二、想想1、导入想想环节,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梳理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2、检测问题达成状况。

3、导入活动一环节,请学生读文作画。

4、组织沟通、评论。

梳理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讲话反应。

读文作画。

沟通、评论。

三、比一比1、导入活动二教课环节组织学生背诵竞赛。

2、组织竞赛、评论。

3、组织检测。

背诵、准备竞赛。

参加竞赛。

达成检测。

四、课后学习研究本文写作手法,借鉴本文的写法,描绘一处你熟习的( 或常州的) 旅行景点,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注意写出光景的 ' 特点和你的感觉。

1、能用一般话顺畅地朗诵课文。

2、能利用页下说明或工具书疏导文意。

3、能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背诵课文。

讲堂一读一读教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省2明确学习目标,征修业生建议。

学生发布建议,明确学习目标。

3组织学生朗读课文。

自读课文听读课文伴读课文4评论学生朗诵。

自我评论朗诵。

二想想1导入想想环节,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梳理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梳理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2检测问题达成状况。

讲话反应。

3导入活动一环节,请学生读文作画。

读文作画。

4组织沟通、评论沟通、评论。

三比一比1导入活动二教课环节组织学生背诵竞赛。

背诵、准备竞赛。

2组织竞赛、评论参加竞赛3组织检测达成检测课后学习研究本文写作手法,借鉴本文的写法,描绘一处你熟习的( 或常州的 ) 旅行景点,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注意写出光景的特点和你的感觉。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案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案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案基础过关全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佁.然不动(yǐ)水尤清冽.(liè)悄.怆幽邃(qiāo)B.为坻.(chí)参.差披拂(shēn)往来翕.忽(xī)C.如鸣珮.环(pèi)寂寥.无人(liáo)犬牙差.互(chā)D.俶.尔远逝(chù)蒙络摇缀.(zhuì)日光下澈.(chè)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B.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不可.久居D.皆若空游.无所依同游.者3.【新独家原创】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下.见小潭B.参差披拂..C.凄.神寒.骨D.其岸势犬牙..差互4.【新独家原创】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潭中鱼可.百许头B.崔氏二小生..C.不可知其源.D.以其境过清.5.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A.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

译文: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

B.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鱼儿)忽然间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迅疾,好像在和游人一同玩乐。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潭向西南方向看去,北斗星和蛇曲折前行,明的暗的都能看得见。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文: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

能力提升全练6.(2023重庆江津实验中学等金砖四校期中改编,7—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15分)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体会这些写法的妙处,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2.能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与虚词,掌握其音与义,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特点,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

教学重难点1.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怎样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教学准备文章以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教师可以导游的形式,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把握课文内容。

辅之以多媒体手段,将配乐范读、录像画面结合起来,增强直观效果。

学法引导学习本文,重点是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把握课文内容可以从写作顺序入手。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应联系作者生平和与作背景。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①掌握记叙的顺序。

②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解决方法:教师讲解。

2.难点:树、石、水、鱼特点及对它们的准确描写。

解决方法:学生自读,从书上勾画出来。

3.疑点:文章结尾部分感情基调为何与前不同?解决方法:教师启发,学生回答。

四、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模块一:学习目标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

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

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黔之驴》,这位作家是谁?(柳宗元。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

(彩屏显示课题。

)作者介绍: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

与韩愈、刘禹锡为同朝为官,由于参加(刘禹锡也参加了)主张革新的王叔文政治集团,贞元二十一年十一月贬永州(今湖南永州)司马。

在此期间写下了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

本文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永州八记》与《小石潭记》作者曾被贬为永州司马,结合自己的经历和遭遇,写下了有连续性的、精美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教案(精选16篇)

小石潭记教案(精选16篇)

小石潭记教案(精选16篇)小石潭记教案(精选1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石潭记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石潭记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

2、学习对景物入微的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二、教学重点:1、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2、抓住特点写景以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作者感情流露含蓄,理解文中的乐与忧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预习在前,教师点拨、分析在后。

通过师生互动、交流,最后取得共识。

采用“讲练评”相结合,既抓整体感知,又要突出重点。

五、教学设想:多读。

多媒体以及其他的现代技术协助教学。

把学生自主性学习调动到极致。

六、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依图猜诗——《江雪》,导出作者柳宗元简介,明确:孤独、执著的钓翁形象其实就是柳宗元孤傲人格的写照!二、预习检查:1、检查生字词(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检查小组预习情况,然后小组长作点评篁竹huáng清洌liè为坻ch为屿y为嵁kān佁然y俶尔chù翕忽xī差互cī寂寥liáo悄怆chuàng幽邃suì2、检查朗读课文情况(以小组为单位来选取几句或者一段来读,然后其他小组对其做点评三、整体感知1全班齐读课文,然后各组推荐一名男生女生进行朗读比赛。

(要求:注意字音,断句,节奏,语气并体会感情、2疏通文意:自由朗读课文,集体质疑、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交流的方式是:着重翻译前四段,先将翻译过程中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后将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难提出来,全班同学一起解决,最后教师总结。

3解释重点词句意思(以小组为单位,分配任务到每个小组去,让小组完成自己的任务,并展示小组学习的成果,在这过程中其他小组可以作点评和补充、(1、(小组A)读第一小节,要求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课前学习准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情况,准备画图用品、工具。

【学习目标】1、能用普通话顺畅地朗读课文。

2、能利用页下注释或工具书疏通文意。

3、能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背诵课文。

【课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读一读1、导语:由祖国江山多娇导入课文学习,检测课前学习。

2、明确学习目标,征求学生意见。

3、组织学生诵读课文。

4、评价学生朗读。

明确任务,回答。

学生发表意见,明确学习目标。

自读课文听读课文伴读课文。

自我评价朗读。

二、想一想1、导入想一想环节,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梳理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2、检测问题达成情况。

3、导入活动一环节,请学生读文作画。

4、组织交流、评价。

梳理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发言反馈。

读文作画。

交流、评价。

三、比一比1、导入活动二教学环节组织学生背诵比赛。

2、组织比赛、评价。

3、组织检测。

背诵、准备比赛。

参与比赛。

完成检测。

四、课后学习探究本文写作手法,借鉴本文的写法,描写一处你熟悉的(或常州的)旅游景点,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注意写出景物的特征和你的感受。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正确翻译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2、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通晓文意并背诵课文,理解作者借游记寄托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怎样理解文中的乐?教学设想:本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丰富,细致生动,多用短句形成强烈的节奏感,读起来悦耳动听,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

文章以游览为序写景,条理清楚,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把握题旨。

紧紧扣住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好文中的乐(难点)。

课文《小石潭记》教案(精选10篇)

课文《小石潭记》教案(精选10篇)

课文《小石潭记》教案课文《小石潭记》教案(精选10篇)《小石潭记》文笔清新秀美,富有诗情画意,本是淡然出之的。

但情深意浓,意境浑成,淡中自有几分炽烈的情愫。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文《小石潭记》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文《小石潭记》教案篇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第六单元选的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

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等要求。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和课文自身的特点,本篇文言文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4、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本文个别语句晦涩,词语活用现象较多,是学生理解课文的一大障碍,因而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是本课的重点;由于年代久远,加之本文作者感情流露又很含蓄,理解文中的乐与忧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罗素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

新课标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

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唤起他们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中整体把握课文,从而达到提升个人语文素养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小石潭记柳宗元
洛浦县第二中学吴建楠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常识,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把握重点语句的翻译,疏通文意,背诵课文。

3、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4、品味形象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以“乐”衬“忧”的孤独凄凉的心境。

5、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
2 、抓住特点写景以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难点:
作者感情流露含蓄,理解文中的乐与忧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教材分析: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

部编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具准备:U盘,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并掌握“记”这种文体。

(重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准确翻译课文第一段。

(难点)
3、归纳总结常见的文言词汇,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依图猜诗——《江雪》,导出作者柳宗元简介,明确:孤独、执著的钓翁形象其实就是柳宗元孤傲人格的写照!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代表作《永州八记》、《捕蛇者说》、《黔之驴》等。

他参加过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从此柳宗元在荒远偏僻的永州苦呆了整整十年,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

他在永粥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今天,我们就一同欣赏他的八记之一—《小石潭记》。

二、介绍背景,解题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

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整体感读
1、试读。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揣摩句子节奏。

摇缀(yáo zhuì)差互( cī hu )
篁竹(huánɡ zhú)清冽( qīnɡ liè)
为坻( wéi dǐ)为屿( wéi yǔ)
为嵁( wéi kān )佁然( yǐ rán )
俶尔( chùěr )翕忽( xī hū)
参差( cēn cī)寂寥( jì l iáo )
悄怆(qiǎo chuànɡ)幽邃( yōu suì)
2、范读,放录音
3、仿读。

探究:通过试读,你感悟到字里行间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文翻译
㈠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翻译,学生依托文本注解、工具书理解词义;
㈡师生共同疏通第一段文意。

㈢重点字词
(见课件)
古今异义
1.闻:古义:听到、听闻。

(闻水声)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2.以为:古义:作为(全石以为底)今义:认为等
一词多义
1.从:(1)介词,自、由。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跟随。

(隶而从者)
2.清:(1)形容词,清澈。

(水尤清冽)(2)形容词,凄清。

(以其境过清)
3.差:(1)形容词,长短不一。

参差不齐(参差披拂)(2)动词,交错。

(其岸势犬牙差互)
4.乐:(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心乐之)(2)逗乐。

(似与游者相乐)
5.以:(1)连词,而。

(卷石底以出)(2)介词,用、把。

(全石以为底)(3)介词,因为。

(以其境过清)
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名词作方位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

下: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下。

3.如鸣佩环。

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4.心乐之。

乐:意动用法,感到快乐。

倒装句:
1.如鸣佩环(正确语序:如佩环鸣)好像人身上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3.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石头从水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省略句:
心乐之。

(省略主语“我”)我心里感到很高兴
五、小结
六、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2、在作业本上抄写并翻译第一自然段。

七、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