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 道德与法治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道德与法治教案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整理的重要性,知道整理可以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学习和生活。
2.学生能够掌握整理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整理自己的物品和学习材料。
3.学生能够培养整理习惯,懂得保持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整理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
2. 学习将整理与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联系起来。
教学难点:1.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培养整理习惯。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幻灯片、多媒体设备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简单介绍整理的概念,提问学生整理的经验和理解,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师通过示范,介绍自己整理的经验和好处,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整理心得。
二、讲解提高: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整理的基本方法,包括分类整理、标签整理等,并解释每种方法的使用场景。
2.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整理对生活和学习的影响,引发学生思考整理的重要性。
三、练习巩固: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课桌等物品,并对整理结果进行评价。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中整理教室的物品,学会团队合作。
四、拓展延伸:1. 教师通过讲解整理与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联系,强调整理对于个人和集体健康的重要性。
2. 教师组织学生观察周围环境的整洁程度,并提出改善环境的方法和建议。
五、总结反思:1.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整理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整理习惯的培养方式,激发学生对整理的兴趣和意识。
板书设计:让我自己来整理整理的重要性:- 有助于更高效的学习和生活- 培养整洁的习惯- 为自己和他人创造良好的环境整理的基本方法:- 分类整理- 标签整理- 整理清单培养整理习惯:- 坚持每天整理一次- 鼓励自我激励- 合理分配时间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与整理的联系:- 整理是保持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基础- 整理可以为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做出贡献评价方法:- 评价整理结果的干净程度- 评价整理的过程是否合理和高效- 评价整理的效果和持续性。
11、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11、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前言本节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的第11课,课题为“让我自己来整理”。
本次授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整理的重要性,学会整理。
教学目标1.了解整理的重要性;2.学会整理自己的书包、桌面、卧室;3.培养学生良好的整理习惯。
教学重点1.整理的重要性;2.整理自己的书包、桌面、卧室。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良好的整理习惯。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非常乱的照片,让学生看一下,然后问:“这张照片里面的东西乱吗?你们认为一个人整理好自己的东西有什么好处?”引导学生思考整理的重要性。
2. 学习(20分钟)从书包、桌面、卧室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整理的方法和技巧。
2.1 整理书包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整洁的书包,让学生自己感受一下。
然后引导学生与自己的书包比较,谈一谈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然后,教师向学生讲解正确整理书包的方法:首先将书包里的书和笔记本整理好,再把文具、零食等小物件放到袋子里。
最后检查一下书包是否有垃圾需要清理。
2.2 整理桌面教师出示一张乱七八糟的桌面照片,让学生看看这样的桌面会给人带来什么感觉。
然后,教师向学生讲解正确整理桌面的方法:首先将桌上的书本、笔记本等物品摆放整齐,然后将不需要的物品放回原处或丢弃。
最后用湿布擦拭一下桌面。
2.3 整理卧室教师问学生谁会自己整理卧室,然后让学生谈一谈自己整理卧室的方法。
接下来,教师向学生讲解正确整理卧室的方法:首先将衣服叠放整齐,然后将垃圾清理掉。
最后收拾杂乱的物品,按照类别归纳放置,比如彩笔和铅笔放在笔筒中,书放在书架上。
3. 操练(20分钟)让学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自己整理好书包、桌面、卧室。
整理完成后,让学生自己检查一遍是否有遗漏的或者整理不好的地方。
4. 拓展(10分钟)教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整理的方法和技巧,然后让学生介绍一下。
5. 总结(5分钟)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将整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
部编版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优质教案
11 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懂得整理生活、学习用具的小要领,锻炼多方面的能力。
2.情感与态度愿意尝试自己动手。
乐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能体会到成就感。
3.行为与习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基本学习习惯,能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4.过程与方法在徒手操、个别示范中学习;在评比、鼓励中纠正;在竞赛、唱儿歌中巩固;在表演中体验、提高。
教学重难点1.重点:(1)培养生活自理能力,整理生活用品的能力。
(2)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2.难点:懂得整理生活、学习用具的小要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视频。
学生准备:做游戏需要的物品。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带来两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下,看看哪位同学的脑子比较灵活,猜得对。
师课件出示两个谜语。
生抢答,师生共同分析谜底。
师:我们猜的这两件物品是做什么用的呢?生答。
师:这些物品我们每天都要用,缺少了哪一个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困扰,它们就是我们的“小伙伴”。
我们还有哪些“小伙伴”呢?同学们谁能跟大家分享一下,让大家认识一下你的“小伙伴”。
生纷纷发言。
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这些小伙伴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我们重要的朋友。
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是想让你们认识到这些小伙伴的存在,重视它们。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身边都有哪些“小伙伴”,明白这些“小伙伴”的重要。
】二、初步感知师:出示小笑脸。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小笑脸,表现好的、回答问题积极的同学将得到老师赠送的小笑脸,你们想要吗?师课件出示视频。
(视频播放一间杂乱无章的房间,一个急得满头大汗的小朋友在让妈妈帮他找橡皮)师问:这个小朋友在做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帮助他呢?生1:他在找橡皮。
生2:他的房间太乱了,东西没有放在固定的位置。
生3:告诉他应该把东西整理好。
师:你们总结得真棒,希望你们不要像视频中的小男孩那样,把自己的房间弄得一塌糊涂,给我们的“小伙伴”找到自己的家,那你们知道我们的“小伙伴”的家在哪里吗?你能把它们送回家吗?师课件出示一些物品,请同学们帮助它们找找自己的家。
《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精选11篇)
《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精选11篇)《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 1【教材分析】《让我自己来整理》是统编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课,本单元的主题是“我爱我家”,由“我和我的家”“家人的爱”“让我自己来整理”“干点家务活”四课组成。
教材以“小伙伴”为切入点,用拟人化的方式,将玩具、文具和生活用品分类摆放,归类说明。
【学情分析】面对刚进入学习不久一年级学生来说,生活、学习、行为习惯都会有点困难。
孩子们还处于变化和正在变化中,很多时候依赖家长和老师。
就像整理书包这种事情,多数是由家长代劳的。
介于此,在教学《让我自己来整理》一课时,我选择和学生合作设计活动内容,共同组织活动过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乐于接受。
【设计思路】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育活动源于儿童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的联系,课程才会变得对儿童有意义。
为此,我在课的开始以比赛的形式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东西摆放有序的好处;再通过课件展示分类整理的方法,同时指导践行;组织整理书包比赛,让学生体会整理带来的方便,师生达成共识;顺势引导;学会整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爱父母长辈的表现;课后拓展的内容是每天按课表进行书包整理,整理目的明确,整理难度提高,需要家长参与指导,好习惯贵在坚持。
教学目标:1.懂得自己的事要自己做不会做的要学着做。
2.学习要整理两个小窍门,即物品归类及定时整理。
3.养成整理自己物品的好习惯,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要加强学生整理习惯的培养,使其学会自主,侓地生活,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懂得整理生活、学习用具的小要领。
活动过程活动前情景设计:组织比赛:整理书包、找文具。
初步感悟学会整理的重要性,自己的事自己做。
绘本导入——“乱作一团”的我们1.选用绘本《乱作一团》作为趣味导入,内容讲到全家总动员,一起寻找小仓鼠一幕时戛然而止,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果不学会收拾房间,那么房间里真的会乱做一团,整个生活也会乱作一团哦!2.寻找身边的小伙伴: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麻烦?大多时候,你总会找不到哪些小伙伴呢?这些“小伙伴”分属于哪些生活场景?遇到找不到“小伙伴”的情况,你会怎么做?3.展示课前收集到的同学日常生活中的整理情况的视频和照片等。
第11课 《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学设计详案【适用教材版本】统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11课【教材分析】本课程是小学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11课,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习如何分类整理物品,掌握分类整理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理解整理的重要性,并且在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让生活更加有序和整洁。
【学情分析】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大多数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整理的重要性和方法。
2、学生能够独立整理自己的物品。
3、学生能够感受到整理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感。
【教学重点】1、整理的重要性和方法。
2、独立整理自己的物品。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理解整理对自己的重要性。
2、学生能够独立整理自己的物品。
【教学准备】1、课件2、整理物品的图片3、讲解整理方法的图片4、讲解整理重要性的图片5、整理小工具(例如,纸张、笔、标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老师走进教室,向学生打招呼)老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知识,你们知道今天要学什么吗?(等待学生回答)学生1:整理!老师:对啦,今天我们要学习整理的方法和重要性。
你们有没有听过“整理”这个词?学生2:整理就是把东西放到它应该在的地方。
老师:非常好!整理就是把东西放到它应该在的地方,这样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就会更加有序和美好。
那么,你们自己整理过什么东西呢?(等待学生回答)学生3:我整理过自己的玩具。
学生4:我整理过自己的书包。
学生5:我整理过自己的房间。
老师:好的,大家都整理过自己的东西。
那么,我们来看看整理的方法和重要性。
二、讲解整理方法(10分钟)(老师打开课件,呈现讲解整理方法的图片)老师:首先,我们来看看整理的方法。
整理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把物品分类,把不同类别的物品分别放在不同的地方等等。
你们看,这是把衣服按颜色分类,这是把书按类别分别放在不同的书架上。
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整理自己的东西。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 道德与法治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1.了解整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整理物品、整理思维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自律、自强的品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整理物品、整理思维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自律、自强的品质。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道德与法治作业本、学生整理物品的示范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展示一些杂乱的物品,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整理的重要性。
二、学习新知(15分钟)1.教师出示教材上的图片,简单介绍《让我自己来整理》这篇课文的内容。
2.学生跟读课文,教师进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义。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整理物品和整理思维的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讲授扩展知识(10分钟)1.教师讲解整理物品的方法和技巧,如分类整理、归纳整理、定期整理等。
2.教师讲解整理思维的方法和技巧,如整理思路的清晰、整理过程的有序等。
四、活动与讨论(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物品整理的示范,让学生参与其中。
2.学生分组完成物品整理的任务,进行小组讨论并展示结果。
五、反思与总结(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理物品和思维的过程,总结经验和教训。
2.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反思,以后能够更好地整理物品和思维。
六、作业布置(5分钟)1.要求学生在家里整理某个物品并写一篇心得体会。
2.要求学生带回道德与法治作业本,完成相关练习。
课堂资源:1.教材《道德与法治》,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3.学生整理物品的示范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整理的重要性,同时通过示范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整理物品和思维的能力。
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程度较高,讨论氛围比较活跃。
但在活动与讨论环节,由于时间限制和学生个体差异性,部分学生没有能够充分参与。
在评价上,除了定量评价外,请学生写心得体会的方式也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和表达空间。
下次课上,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增加小组讨论的时间,并适时引入学生讨论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交流。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整洁的重要性,明确整理物品的方法和步骤。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整理物品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理能力和责任心。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他们的整洁意识,体会整理过程中的快乐和成就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教会学生整洁的方法和步骤,培养他们整理物品的能力。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整理物品的能力,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
2.教具:笔、黑板、教学PPT。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打开教学PPT,呈现一些杂乱不堪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看到的图片有什么问题,为什么要整理物品。
2. 观察和思考(10分钟)教师出示一张整洁的照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物品是如何整齐摆放的,询问学生对整洁的看法,并引导学生思考整理物品的作用。
3. 学习整理方法和步骤(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整理物品的方法和步骤,包括清除垃圾、整理物品的摆放位置、归类整理等内容。
通过教学PPT和示范,具体讲解每个步骤的操作方法。
4. 实践练习(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学生需要在教室内选择一个区域的物品进行整理,按照之前学到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整理。
同时,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5. 分享交流(10分钟)学生完成整理后,教师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分享整理的过程和体会,其他学生可以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6.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归纳,强调整理物品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养成整理物品的好习惯。
五、课堂作业布置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回家整理自己的书桌、书包或者衣柜,写一篇心得体会,并在下节课上交。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实践,培养了学生整理物品的能力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通过实践练习和分享交流,学生对整理物品的方法和步骤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体会到整理过程中的快乐和成就感。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部编版
在课程总结时,我强调了整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希望孩子们能够将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然而,我也意识到,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今后,我将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共同关注孩子们的整理习惯培养,让整理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整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整理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整理书桌最有效?”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整理操作。学生们将动手整理自己的书桌,体验整理的过程和效果。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整理成果,分享整理的经验和感受。
-强化责任意识,使学生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法治观念。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珍惜物品,不浪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劳动成果,遵守公共秩序,培养法治观念。
2.教学难点
(1)整理方法的灵活运用。
-部分学生可能难以把握分类、摆放、归位的具体方法和技巧,需要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第11课 让我自己来整理 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整理的意义和方法。
掌握整理自己的物品和时间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整理自己物品和时间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整洁的习惯。
【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涉及到以下内容:1.整理的意义和方法。
2.整理自己的物品。
3.整理自己的时间。
【教学重点】1.了解整理的意义和方法。
2.掌握整理自己的物品和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正确整理自己物品和时间的能力。
2.培养学生爱整洁的习惯。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解法和示范法相结合。
【教学时间】本节课预计需要用时40分钟。
【教学过程】1.引入引导学生讲述自己保持整洁的习惯以及整理自己物品和时间的方式。
2.讲解通过讲解,向学生介绍整理的意义和方法:整理的意义在于:保持物品的整洁和清爽。
提高效率,节省时间。
增强自己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整理的方法有:分类法:按照物品的种类进行分类。
归位法:把物品放回原处,维持原来的秩序。
标记法:标记物品的归属。
提醒法:设置提醒来帮助自己记得采取行动。
3.整理自己的物品通过示范,向学生展示如何整理自己的物品:分类:按照种类,将物品分门别类地放置。
归位:将物品放回原位。
标记:把物品打上自己的名字或者贴上标签。
4.整理自己的时间引导学生讲述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避免浪费时间,提高效率。
如安排时间学习,阅读等。
5.总结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整洁和有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学习和工作。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整洁、有序的习惯,并且学生能够掌握整理物品和时间的方法,提高效率,增强自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重点讲解了整理的意义和方法,向学生传达了整理的意义以及方法,并通过示范展示如何整理物品和时间,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整理的方法。
在课后作业中,要求学生将所学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能够更好地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让我自己来整理》这一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养成有序生活的习惯,并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主性。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活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他们对于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也愿意尝试自己动手操作。
但是,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还不够强,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和反复练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养成有序生活的习惯。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主性。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养成有序生活的习惯。
2.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生活自理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整理物品的图片,如衣服、书本、玩具等。
2.准备一些整理物品的实物,如衣物、书本、玩具等。
3.准备一个整理箱,用于学生展示自己的整理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认识各种物品,并提问他们:“你们知道这些物品应该放在哪里吗?怎样才能让它们整齐有序呢?”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整理好的物品,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点,引导他们发现整理的规律和方法。
例如,衣服应该叠放整齐,书本应该按照大小顺序排列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物品进行整理。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建议和帮助。
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整理方法,并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4.巩固(5分钟)学生个体展示自己的整理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通过展示和评价,巩固学生所学的整理方法。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整理?怎样才能让我们的环境更加整洁美观?”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 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整理物品的一些基本方法或原则。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猜一猜、说一说、做一做、摆一摆、考一考等过程,提高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能以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帮父母做简单的家务活。
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懂得整理的方法,并学会主动去整理自己的物品。
三、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星星贴画、学具袋(玩具、衣物图片、学习用品等)学生:书包、文具用品、书本。
四、教学设计:(一)激趣:1.明确本节课活动:摘星星2.一起认识小布叮(二)活动一:猜一猜1.文具盒2.铅笔3.书4.师小结并板书:学习用品(三)活动二:说一说1.听小布叮和它的学习用品小伙伴的故事2.说一说:(1)为什么这些学习用品小伙伴这么喜欢小布叮?(2)你是怎样爱护你的学习用品小伙伴的?(四)活动三:做一做1.猜一猜东东找东西为什么那么困难?2.谁能告诉他书包怎么整理呢?3.师小结并板书:分类整理4.小朋友们把书包里的文具用品摆放在桌子上5.揭示课题并板书:让我自己来整理6.整理自己的书包7.比赛拿出《道德与法治》书放在桌子上(五)活动四:理一理1.说说有哪些生活用品板书:生活用品2.看教材第43页情景图(1)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2)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3)再想一想,你觉得应该怎样做呢?(4)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3.师小结并板书:物归原位4.小组合作理一理5.小组汇报并展示(六)活动五:你能做到吗?1.自己收拾书包;2.自己整理书桌和抽屉;3.自己整理玩具;4.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5.自己叠被子。
(七)全课总结:1.说说你帮爸爸妈妈做过什么事?2.说明爱爸爸妈妈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八)课后作业:选择自己最想整理的地方,用上今天学习的方法把它整理好,登巴巴妈妈回来之后给他们一个惊喜。
别忘了拍照下节课一起来分享!(九)板书设计:让我自己来整理学习用品分类整理爱生活用品物归原位。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教学设计
3.练习结束后,邀请部分学生分享自己的整理成果,让其他学生从中学习借鉴。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整理书桌的方法和技巧。
2.强调整理书桌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整理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更是一种责任感和团队精神的体现。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整理个人物品的能力,掌握整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良好的整理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尊重他人的品质,增强团队意识。
2.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从实践中体会到整理的重要性,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
-如何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提高他们的整理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经验,引导学生总结整理物品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整理个人物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让学生认识到整理与杂乱的区别,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4.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如何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融入整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展示整理前后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整理带来的改变,激发学习兴趣。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整理书包、书桌等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整理。
2.分组合作,互动交流: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合作中共同探讨整理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11让我自己来整理 (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11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教学设计适用于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该课程主要介绍了儿童自我管理和情感管理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情感管理能力,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儿童自我管理和情感管理的重要性;2.理解通过自我管理和情感管理来保护自己和别人的重要性;3.掌握收拾和整理书包的方法;4.掌握分类和分组物品的能力。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情感管理的能力;2.提高学生分类和分组物品的能力。
情感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我卫生保护和情感管理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能自己做好自我管理和情感管理。
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1.情景引导法:通过带领学生实际操作,引导学生体验整理卫生。
2.课件设计法:通过PPT设计,引导学生从视觉上感受整理分类及分类原则。
3.观察教学法:通过观察学生合作和独立完成整理分类过程,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情感表现。
教学步骤步骤一:复述课文教师简要复述课文,然后以问题展开讨论:“你们每天都需要整理自己的书包或者自己的玩具吗?为什么需要整理?”步骤二:情景引导教师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操作,以学生书包的整理和分类为例,引导学生体验整理卫生的过程。
教师应在引导过程中对学生的培养合理要求,既不能要求过简单,也不能过于困难。
步骤三:分类原则的引导教师运用PPT设计,以图形化的方式,呈现书包内物品的分类,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类原则,包括颜色、大小、形状、材质等。
步骤四:分类练习教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安排学生进行分类练习,先进行集体分类,然后引导学生分组完成分类。
步骤五:反思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总结分类整理的重要性,以及学生个人对整理的感受和经验。
四、教学资料1.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11课ppt;2.教师精选的用于分类练习的物品。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分类原则的掌握情况;2.学生分类练习完成情况和方法;3.学生参与整理感受和反思的情况。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设计《11 让我自己来整理》4部编版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设计《11 让我自己来整理》4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11 让我自己来整理》是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自己整理物品,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有趣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整理物品的重要性,学会整理的方法,并养成自己整理的好习惯。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经过之前的学习生活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但部分学生在整理物品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对于整理的方法和习惯都有自己的理解和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整理物品的重要性,知道整理的方法。
2.培养学生自己整理物品的良好习惯,提高自理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分享和交流。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整理物品的方法,养成自己整理的好习惯。
2.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整理物品的方法。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榜样示范法:教师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物品,如书本、文具、玩具等。
2.教室环境布置,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3.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关注整理物品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述一个关于整理物品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整理物品的重要性。
然后展示一些整理方法,如分类、排序、归纳等,让学生了解并学习这些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运用所学整理方法整理物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整理心得,交流整理方法。
教师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整理物品除了可以让自己生活更有序,还有什么其他好处?学生发表观点,教师总结。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部编版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学设计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部编版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让我自己来整理》是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1课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己整理物品,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整理物品的重要性,并学会整理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但往往需要成人的引导和鼓励。
学生对于图片和故事具有较强的兴趣,通过生动的教材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整理物品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2.培养学生自己整理物品的能力,提高自理能力和独立性。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人分享和合作。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整理物品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自己整理物品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故事导入:通过生动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例呈现: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整理的方法和步骤。
3.实践操练:学生分组进行实践,亲身体验整理的过程,提高动手能力。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整理方法和经验,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整理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整理的习惯。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2.图片和实物:整理物品的图片和实物。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认识到整理物品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向学生介绍整理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整理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亲身体验整理的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整理方法和经验。
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巩固所学内容。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让我自已来整理》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让我自已来整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让我自己来整理》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整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己整理物品的良好习惯。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整理,怎样整理,以及整理的好处。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活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他们对于整理物品的认识和能力各不相同。
有的学生可能已经养成了整理物品的习惯,而有的学生可能还没有意识到整理的重要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认识到整理的重要性,并教会他们整理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整理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整理物品的好处。
2.培养学生自己整理物品的良好习惯。
3.提高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认识到整理的重要性。
2.教会学生整理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自己整理物品的良好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整理经验和方法。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整理物品,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故事和图片。
2.准备一些整理工具,如收纳盒、抽屉分隔器等。
3.准备时间管理表,让学生了解如何合理安排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整理?怎样整理?整理的好处是什么?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整理前后的对比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整理的效果。
引导学生讨论:整理后的物品为什么会更整齐?怎样才能保持整理后的状态?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定一个整理主题(如书桌、衣柜等)。
让学生动手实践,尝试自己整理物品。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个别辅导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
11、让我自己来整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懂得整理生活、学习用具的小要领,锻炼多方面的能力。
2.情感与态度
愿意尝试自己动手。
乐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能体会到成就感。
3.行为与习惯
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基本学习习惯,能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4.过程与方法
在徒手操、个别示范中学习;在评比、鼓励中纠正;在竞赛、唱儿歌中巩固;在表演中体验、提高。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培养生活自理能力,整理生活用品的能力。
(2)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2.难点:懂得整理生活、学习用具的小要领。
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事先调查一下班上学生生活自理的情况。
学生准备:家庭的相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小雨和他的“小伙伴”
1.师:孩子们,我们升入一年级已经有段时间了,相信你们认识了很多小伙伴,但是小雨呢?除了这些亲爱的小伙伴以外,还结识了不少特殊的“小伙伴”,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的“小伙伴”有哪些?(课件出示一些学习、生活用品)
2.生答,并列举自己拥有的“小伙伴”。
3.师:这些“小伙伴”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呢?
4.生讨论总结,并在全班交流。
5.师:看来大家对自己的“小伙伴”都很熟悉,那下面老师给大家出2个谜语,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我们的哪个小伙伴?
6.师课件出示教材上面的2个谜语。
7.同学们一起猜一猜。
8.教师宣布谜底,对于猜对的小朋友给予表扬。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明白“小伙伴”指的是什么,启发学生发现这些“小伙伴”在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作用。
】
活动二:找不到“小伙伴”了
1.师出示视频。
(视频展示一个小学生在杂乱的房间里找不到橡皮而急得满头大汗的情景)
2.师生共同观看视频。
3.师:看完视频,同学们有什么想法?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当时的感受怎样?
4.生分组讨论。
5.师生共同汇报,全班同学一起交流。
6.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7.生自由发言,师借机引导。
8.师:找不到“小伙伴”了很麻烦,但是正是因为我们的东西没有条理,房间太乱,才造成我们找不到自己的“小伙伴”,同学们一定不要学视频中的小男孩。
要想不出现这样的麻烦就得收拾好自己的物品,帮我们的“小伙伴,,找到自己的家。
【设计意图:以视频的形式让学生体会那种找不到物品的焦急,设身处地地理解这样做的后果,帮助学生树立养成爱整洁的好习惯。
】活动三:送“小伙伴”回家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安排了一个游戏:送“小伙伴”回家,请同学们拿出你的爱心,帮帮我们迷路的“小伙伴”,把它们送回自己的家。
2.游戏安排:师拿出事先准备的各种生活、学习用品放在中间的桌子上,在这张桌子的对面安排2~3张桌子,这几张桌子代表了这些“小伙伴”的家,有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卫生用品等。
3.学生分组进行游戏,一组完成,大家用笔记录下结果,物品回归原位,下一组继续进行。
4.最后比一比哪一组完成得又好又快,正确率高。
5.全班总结游戏结果。
6.师:这些物品都是我们的“小伙伴”,缺少了哪一个,|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会受到影响,希望同学们能熟悉这些“小伙伴”,明白它们的家在哪里。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尽快熟悉这些物品的用处,以及应该放置的位置,帮助学生明白这些物品的重要性,同时进一步养成爱整理的好习惯。
】
活动四:养成整理好习惯
1.师:我们今天认识了一些新的“伙伴”,也有些是老朋友也对它们有了一定的了解,并送它们回到了自己的家,这是一种很好的习惯。
老师这里也有两个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个小朋友做得对不对?(课件出示:教材上的两幅图)
2.学生积极回答这样做得对不对。
3.师:是呀,这两个小朋友做得都不对,妈妈会整理,但是妈妈不可能帮我们一辈子,而且妈妈很忙,我们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另一个小朋友说,等长大了我再自己整理,这也是不对的。
小的时候没有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学会最基本的本领,长大了也做不好。
4.师:其实,整理这些物品并不难,它也有一些小窍门,哪位同学平时做得比较好,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窍门帮帮大家。
5.请事先准备好的同学介绍经验,其他同学注意学习,师寻机指导。
6.师生共同整理总结。
7.师:怎样才能养成整理的好习惯呢?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学习教材上的儿歌,学会怎样养成整理的好习惯。
8.师生一起读儿歌,并进行分析。
9.师:老师交给大家2个小窍门,一个是定时整理,整理好了画个笑脸夸自己,一个是物归原处,掌握好这2个窍门,你就能养成整理的好习惯。
老师预祝大家都能养成这样的好习惯,成为一个爱整洁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通过两幅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凡事都要靠别人的思想是不对的,进一步启发学生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东西,要从小做起,增强学生养成整理好习惯的意识。
】
板书设计
让我自己来整理
小雨和他的“小伙伴”
找不到“小伙伴”了
送“小伙伴”回家
养成整理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