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试讲教案
《兰亭集序》试讲教案说明及设计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说明一、教材分析:本篇是人教版高中教材必修第二册的第三单元的第八课,该单元主要学习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
其余篇目还有《赤壁赋》、《游褒禅山记》两大游记名篇。
单元说明中指出,山水游记一般不只是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述,它还包含着抒情和说理的成分;这就提醒我们在学习这样的名篇时,学习重点应该放在对作者情感和抒发哲理的理解和感知。
而这同时要求我们能够联系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反复阅读这些文章,体会其节奏、语气和韵味,这样的文章有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文言语感,同时增强我们对自然之美的感受能力。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相当数量的文言常识,结合在大量古代诗歌的学习后,结合这样的优美散文是必要而且必须的。
这样的文章对于学生以后的古文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奠基作用。
而该教学教案是针对重点高中高一年级学生而设计,设想他们对于此课已有第一课时的基础上进行。
结合语文教学工具性、人文性的关系,第一课时以工具性为主结合以人文性,但第二课时主要是让学生接受人文性的熏陶。
三、教学用时:该篇目设计教学用时为两课时,但教案部分只呈现第二课时教案。
四、第二课时教案设计说明:该课时,首先回顾第一课时内容,这能够有效复习工具性较强的第一课时内容,起到强化巩固的作用。
然后开始对作者情感内容的把握,其中包括三种情感得具体显现,以及三种情感之间的过渡。
同时分析三种情感对于作者内心的触动由浅到深的作用。
这期间可以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或手段,而本课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也正包含在这一环节。
最后,是是引导学生对作者人生态度的正确理解与把握,在这一阶段应该注意因为时代背景的差异,学生或对于作者的不认同。
同时有效对外拓展,使得学生可以进一步明了作者所处时代的背景,并结合课外作业让学生加深对这一时代背景的把握。
同时课后作业的还体现可选性以及人文性突出。
《兰亭集序》·教案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巩固积累文言知识,有感情地诵读全文;2.理解文中作者行文所包含的三种情感之间的不断变化;3. 正确认识,理解作者对人生无常、终归于尽的感慨,认识到作者感叹中蕴含的积极之情。
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兰亭集序》
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兰亭集序》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兰亭集序》的背景、作者王羲之的生平和书法艺术,能够解读并赏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引导学生尊重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兰亭集序》的作者、背景及书法艺术。
2. 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
3. 文言文阅读和赏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 文章中所蕴含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沉浸的学习氛围。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案例教学法:以《兰亭集序》为例,分析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和文学成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王羲之的生平和书法艺术,引导学生关注《兰亭集序》。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兰亭集序》,了解文章的背景和内容。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文章的篇章结构、表达手法和审美特点,分析王羲之的书法风格。
4.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5. 赏析与评价:引导学生从审美和文学角度赏析《兰亭集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艺术。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兰亭集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课后作业2. 选择一篇与《兰亭集序》风格相近的文言文,进行自主学习和赏析。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方法的选择等,以便对后续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兰亭集序》优秀教案(精选6篇)
《兰亭集序》优秀教案〔精选6篇〕《兰亭集序》优秀教案〔精选6篇〕《兰亭集序》优秀教案1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
理解序文的写作特点,积累课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用法。
2.才能目的:品味文中精练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理清课文内容层次,理解作者的生死观。
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慨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3.情感目的:欣赏文中描绘的自然美,学会关爱自然,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的重难点1、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的特殊用法。
2、作者在文中思想感情的变化及原因。
我们如何对待,要有自己的见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一,课文导入大家知道唐太宗在生前非常珍爱一部书法作品,可以称得上是爱不释手。
要说唐太宗是如何得到这部传世佳作的还有一个故事。
李世民特别喜欢这个东西,他下令重金买下这个东西,但是因为是王羲之的,王家把他当宝贝,绝不传人。
就在唐太宗这时候,王羲之的七世玄孙当了和尚,就是智永和尚,也是著名的书法家,他坚决不肯把这个东西给人,后来他死了,就把这个作品给了他的徒弟辩才和尚。
唐太宗没有方法,只好让人行骗。
唐太宗派大臣萧翼去辩才和尚那里,因为和辩才和尚下棋,后来,辩才和萧翼因为下棋,成了好朋友,这时候,在趁辩才和尚不注意的情况下,将这部作品偷走了。
这部作品就是王羲之在酒醉的状态下写下的《兰亭集序》。
据说唐太宗在临死之前痛哭流涕的跟他的儿子唐高宗立下遗嘱要把这件作品与他合葬。
这篇佳作无论是在书法上还是在文学上都有很高的艺术水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兰亭集序》。
二,介绍作者及其《兰亭集序》1,作者简介1、王羲之〔321~379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的门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
他的儿子王献之后来也成了书法名手。
兰亭集序试讲教案
兰亭集序试讲教案教案题目:《兰亭集序》试讲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兰亭集序》的背景和作者;2.理解《兰亭集序》的艺术特点和意义;3.体会《兰亭集序》所描写的意境和情感;4.通过学习《兰亭集序》提高对古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兰亭集序》的内容和意义;2.理解《兰亭集序》所描绘的意境和情感;3.鉴赏《兰亭集序》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兰亭集序》的艺术特点和意义;2.体会《兰亭集序》所描绘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包括《兰亭集序》的课文和相关图片资料;2.学生准备纸和笔。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0分钟)1.教师和学生互相问候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2.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经历过看风景的时候心情愉悦,感到释放压力的时候?”3.教师出示一张美丽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从视觉上感受美丽的自然景色。
Step 2: 导入课文(15分钟)1.教师出示《兰亭集序》的课文和相关图片,引导学生阅读和欣赏。
3.教师提问:“你们在课文中有没有看到一些熟悉的景物和事物?请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
”4.教师解释《兰亭集序》中一些不熟悉的词汇和短语,并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
Step 3: 分析课文(2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兰亭集序》的艺术特点和意义。
2.教师出示《兰亭集序》的关键词,如“娟娟”,“曲水”,“方趾”,“饴庄”,“感者速而遗者反”的句子,让学生描述这些词语和句子在课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3.教师提问:“通过分析这些关键词和句子,我们能看到什么样的意境和情感?请学生回答。
”Step 4: 拓展阅读(15分钟)1.教师介绍《兰亭集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兰亭集序》会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2.教师出示相关图片和介绍《兰亭集序》在文化艺术方面的影响,如诗词创作、书法艺术和园林造景等。
3.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让学生去找一些相关的资料,并在下节课中进行分享。
兰亭集序教案【精选5篇】
兰亭集序教案【精选5篇】2023兰亭集序教案(篇1)【教学目标】1、积累整合文言学问,把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
2、联系现代文写作,把写作学问融合其间3、升华全文中心,讲解对学习的认知【教学重点】1、从古文学习中体会写作方法2、体会由“乐”到“悲”再“痛”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
联系自身【教学方法】讲解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时间】10~15分钟一、导入介绍自己、每篇古文都是古人学问的精华,也是每个大作家写作方法的体现,更是对每个学习人的一场考试。
下面我们一起来解答下王羲之给我们出的一份试题。
(1m左右)二、巩固基础带领大家把全段朗读一遍、重点字词解释的认知到位。
三、阅读理解【过渡】我们闯过了古人的基础题,下面就是古人留下的阅读题了。
下面我们看以下的几个问题,让我们在结构和思想上全面阅读找出答案。
整体感知其次自然段所谈论的问题是什么?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况且人的寿命的长短,要听凭造化,其结果是殊途同归,最终归结于毁灭(死亡)。
人总是要死亡,任何有情的生命都无法抗拒时间的无情吞噬,“死亡”是如此强大而无法抗拒,因而个体的生命在它的面前是如此的渺小而脆弱,也无法回避对“死亡”的思索,在对“死亡”的观照中,再次感受到人生之痛。
其次自然段中,的谈论跟前一段是怎样联系的?用“人之相与(人的交往),俯仰一世(过得很快)”句承上启下,由此引发对生活的感慨,自然之极。
接着指出两种生活方式的人,都是在美妙的时间中“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事过境迁,又留恋于过去的美妙时间,即留恋于生之乐。
再接着笔锋一转,由生说到死(终期于尽),死即失去美妙的生活,多让人伤心,至此,得出“死生之大”的观点是水到渠成。
其次自然段中,的谈论在本段中是怎么一步步实现的?讲解提示:(论述观点、与上下文联系)四、写作融入【过渡】这种论述的方式只能在古文中实现吗?展现作文分解其中几句找到相像的语句同时灌输修辞方法结构、中心思想、美丽语句(修辞方法)缺一不行五、人生题可联系时政加上中心两个思想+学习方法益民2023兰亭集序教案(篇2)【教学目标】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熟悉感情由乐转悲的缘由以及在肤浅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喜爱之情。
《兰亭集序》教案设计(通用6篇)
《兰亭集序》教案设计《兰亭集序》教案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兰亭集序》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兰亭集序》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积累整合文言知识,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
2、了解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认识作者在乐、悲、痛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并能背诵。
2、体会作者由“乐”到“悲”再“痛”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
3、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教学过程一、导入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凡大仁大智者都愿寄情于山水,青山可以淡定人的思想,绿水可以洗涤人的心灵,使原本被世俗烦扰的双眸明亮如初,使原本扭曲浮躁的心回复平静,使尘世的烦恼成为过眼云烟。
千年往事兰亭盛会便是一次文人与山水结合的人生乐事,也是一次人格与精神境界的升华。
“书圣”王羲之从这次兰亭盛会中体悟到了什么呢?他想通过这篇序文传达出哪些人生感悟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书法艺术与文学艺术珠联璧合、堪称绝世之作的《兰亭集序》吧!二、文体简介序也写着“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
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
这类文章,按内容分别书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本文。
本文是王羲之为《兰亭集》这部诗歌集子所写的序言。
[过渡]请大家默读单元提示,思考如下问题:1、本单元文章的体裁是什么?2、这一类文章一般都采用怎样的写作手法?3、我们怎样来学习这类文章?[明确] 1、山水游记类散文 2、借景抒情、托物言志3、①联系作者和写作背景②反复阅读③欣赏文中描述的自然风光④品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旨趣[过渡] 现在我们就按照单元提示的方法学习这篇文章。
兰亭集序试讲教案
兰亭集序试讲教案教案主题:《兰亭集序》试讲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1.了解《兰亭集序》的背景、作者及其创作动机;2.理解《兰亭集序》的艺术特点和主题;3.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阅读能力;4.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兰亭集序》的艺术特点和主题;难点: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教材:《兰亭集序》原文、注释及相关研究资料;教具: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与方法:Step 1:导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古琴演奏的视频,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和音乐的兴趣。
1.利用多媒体展示《兰亭集序》的背景资料,例如东晋时期的历史背景、兰亭的地理环境等。
2.通过简要介绍王羲之的生平和学术成就,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Step 3:解读诗文1.分段解读《兰亭集序》诗文的内容与艺术特点。
2.利用多媒体展示《兰亭集序》的诗文原文,并逐句进行阅读和解释。
3.与学生共同探讨王羲之的字体艺术和文学表达技巧,并提醒学生注意诗文的意境和感觉。
Step 4:学习探究1.引导学生进行诗文的理解和分析,例如诗人的感叹和思考、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等。
2.提醒学生理解《兰亭集序》的核心主题和艺术追求。
Step 5:思考与讨论1.分组讨论《兰亭集序》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Step 6:写作与表达1.指导学生以《兰亭集序》为题材进行创作,可以是诗歌、散文、绘画等形式。
2.学生互相交流和展示自己的作品,鼓励他们多角度、多样化地表达对《兰亭集序》的理解。
Step 7:总结与评价1.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评价。
2.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并检查他们是否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扩展:1.带领学生进行《兰亭集序》的传统书法体验活动,体验王羲之的字体艺术魅力。
2.给学生分发相关的古代文学作品,鼓励他们进行自主阅读并撰写读后感。
3.推荐学生观看与《兰亭集序》相关的文化节目或电影,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和艺术欣赏能力。
《兰亭集序》优秀教案【优秀5篇】
《兰亭集序》优秀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兰亭集序》优秀教案【优秀5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兰亭集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文言字、词、句教学,读懂文章内容,并能成诵。
2、品味文中的语言,理清课文内容层次,理解作者的生死观。
3、了解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认识作者在乐、悲、痛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2、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3、领会作者“乐”、“痛”、“悲”情绪变化后面的生命感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让学生看图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书中极品,又是文中上品。
据历史记载,唐太宗千方百计搜觅真迹,并日夜赏玩临摹之,以致形成了宫廷上下竞相临书的盛况。
唐太宗驾崩,此真迹又作为殉葬品埋入地下,后来此墓被盗,真迹永远失踪,成为千古憾事。
我们现在所见的是唐代冯承素的摹本。
它跨越千年,魅力长在,历代文人吟诵品评,不能释怀,今天,我们就继续来欣赏这篇传世佳作。
(板书课题:兰亭集序王羲之)二、检查预习1、学生能用自己的话介绍作者、作品。
2、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教辅),读懂文章内容,翻译文章一遍。
3、找出文章表示作者情感变化的关键词,尝试体会作者情感变化的内在原因。
4、文言知识积累(见幻灯片)三、研习课文1、教师配乐范背课文学生找出感情变化的词语,把握作者感情变化线索。
明确:乐——痛——悲2、回顾第一、二段:“信可乐也”,作者参加兰亭修禊事,乐因何而生?学生回答后明确:时令宜人--乐,高朋满座--乐,环境幽美--乐,活动高雅--乐,天气晴朗--乐。
总而言之,能“游目骋怀”“畅叙幽情”“信可乐也”。
(板书“乐”:良辰、美景、赏心、乐事)3、读第三段思考:王羲之参加兰亭雅集如此快乐,但他笔锋一转,呼出“痛哉”,痛由何而来?“痛”什么?讨论提示:第二自然段有两层意思:第一层“夫人之相与放浪形骸之外”。
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兰亭集序》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兰亭集序》科目:语文年级:高中课时:1课时作者:X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兰亭集序》。
(2)理解《兰亭集序》的基本内容,掌握其文学特点和历史背景。
(3)分析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风格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兰亭集序》。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兰亭集序》。
(2)理解《兰亭集序》的文学特点和历史背景。
(3)掌握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风格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风格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如何理解《兰亭集序》中“死生亦大矣”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王羲之的生平事迹及其在书法艺术上的地位。
(2)引导学生关注《兰亭集序》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兰亭集序》,理解文本内容。
(2)教师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分析《兰亭集序》的文学特点。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2)教师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解读《兰亭集序》。
4. 欣赏与感悟(1)教师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其艺术风格。
(2)学生谈感悟,分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5. 小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拓展学习,了解王羲之书法艺术对后世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兰亭集序》。
2. 深入了解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风格,分析其对后世的影响。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兰亭集序的书法作品和相关的古风图片,带领学生进入古代文化情境。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师生共同探讨《兰亭集序》的深层含义和艺术特色。
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兰亭集序》
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兰亭集序》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兰亭集序》的背景、作者王羲之的生平和书法艺术,能够背诵并准确默写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解读古文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欣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兰亭集序》的文意,体会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魅力。
2. 掌握并运用文中的重点字词。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翻译与理解。
2. 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特点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析重点字词。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翻译文言文。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 欣赏教学法:欣赏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感受书法艺术的美。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王羲之的生平和书法艺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翻译文言文,遇到问题可以组内讨论。
3. 讲解分析:讲解课文内容,解析重点字词,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5. 欣赏教学: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使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的美。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准确默写重点字词。
8. 课后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学习效果:评估学生对《兰亭集序》的理解程度,包括文言文的翻译、重点字词的掌握和课文背诵情况。
3. 合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书法欣赏能力:评估学生对王羲之书法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以及对书法艺术的热爱程度。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兰亭集序》的原文文本。
2. 王羲之书法作品:收集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图片或视频,用于欣赏教学。
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兰亭集序》教案、教学设计
《兰亭集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序文的写作特点,掌握“修、期、次、致”等实词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朗读品味,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感受文章精炼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②体会文章叙议结合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旷达胸怀;②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文章叙议结合的艺术特色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生死观三、教学方法诵读法、组织讨论法、点拨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一位哲人说过:“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诗意地生活,是一种对人间、对世界怀着美好的愿望和情感的生活,是生活在精神的自由和心灵的和谐之中,生活在艺术和诗意的氤氲之中。
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又是以怎样的人生态度去面对生活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品读《兰亭集序》,去触摸他那一段不寻常的心路历程吧!(二)知识积累1.了解序的的体裁特点以及关于序的体裁常识(教学方式:讲授法,教师多媒体展示介绍)2.合作探究,解决句读、一词多义、特殊句式(三)整体感知1.学生利用工具书疏通课文2.自读全文,从每段中找出体现作者情感的词,并概括要点明确:第1、2段:记叙宴集盛况(乐)第3段:抒发宴会后的人生感慨(痛)第4段:交代作序的目的(悲)(四)深入研读(教学方式:师生对话、以读促悟、情景教学、小组讨论)1.研读第1.2段老师:清自读课文,思考:第1.2段概述了兰亭集会的情况,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信可乐也”的感受?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明确:王实甫的《西厢记》里唱到“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说明人生有四大美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本文四美俱全,足可也。
当然更乐的事不在修禊,而在于作曲水流觞之饮。
将他们的赋诗的一句找出:“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兰亭集序》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兰亭集序》科目:语文年级:高中课时:1课时作者:X编写日期:2024年9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兰亭集序》;(2)理解《兰亭集序》的文言文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3)掌握《兰亭集序》的主要内容和兰亭修禊的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兰亭集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信息的方法,深入研究《兰亭集序》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兰亭集序》;(2)理解《兰亭集序》的文言文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3)掌握《兰亭集序》的主要内容和兰亭修禊的历史背景。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的理解;(2)对《兰亭集序》的深入分析和欣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王羲之的生平和书法艺术成就,激发学生对《兰亭集序》的兴趣;(2)引导学生关注兰亭修禊的历史背景,为学生理解《兰亭集序》的文化内涵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兰亭集序》,理解文意,体会作者的情感;(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王羲之的书法特点,加深对《兰亭集序》艺术价值的理解。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兰亭集序》的文言文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兰亭集序》的文言文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2)分析《兰亭集序》的结构布局,引导学生欣赏王羲之的书法艺术。
5. 课堂练习(1)学生当场背诵《兰亭集序》;(2)教师点评学生的背诵情况,并对文言文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进行针对性训练。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兰亭集序》的文化价值和艺术特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兰亭集序》;3. 收集王羲之的其他书法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兰亭集序》
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兰亭集序》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兰亭集序》的背景,掌握其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本分析和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兰亭集序》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 《兰亭集序》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兰亭集序》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对《兰亭集序》艺术特色的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1. 教师教案。
2. 学生教材或相关资料。
3. 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兰亭集序》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提问:“大家认为,《兰亭集序》最令人称道的是什么?”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讲解《兰亭集序》的背景。
2. 逐段讲解文本内容,解释生僻字词。
3. 分析《兰亭集序》的艺术特色,如对偶、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
三、课堂互动(10分钟)1. 学生分角色朗读《兰亭集序》。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3. 学生讨论《兰亭集序》的艺术特色,分享心得。
四、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熟读《兰亭集序》。
2. 选择《兰亭集序》中的一个段落,进行分析鉴赏。
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研究《兰亭集序》,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课堂活动拓展(1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对后世的影响。
3. 教师点评并补充,强调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
七、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王羲之的书法作品,要求学生分析其艺术特点。
2.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3. 引导学生了解王羲之书法对后世书家的影响,如颜真卿、柳公权等。
八、实践环节(10分钟)1. 学生自主选择王羲之的书法作品进行临摹。
兰亭集序试讲教案
兰亭集序试讲教案篇一:《兰亭集序》公开课优秀教案《兰亭集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指导学生探索生活的意义及认识生命的价值。
3、品赏作者笔下景物的清雅朴素之美,并进而了解作者对山水钟情的性灵。
4、积累文言实虚词知识。
教学重难点:依托于文言语言的学习,并进而品赏作者笔下景物的清雅朴素之美,体会作者对生命的认识是教学的重点;深入理解作者在感情的起伏变化中寄托的的生命感悟,并进行客观公允的评价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赏读法、探究法、点拨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环节:[课前预习]1、运用字、词典,疏通全文,读准句子,尝试口译全文,标清难以理解的字词(读一读、译一译、标一标)2、了解王羲之的生平事迹和晋代的思想潮流,把握文章感情(查一查,找一找)3、评价王羲之的生命观,写写自己的人生观(想一想,写一写) [课堂流程]一、赏帖悟性1、字如其人说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很多人想到这是部书法作品,被誉为“天下一行书”,观书贴,悟性情。
(1)字的特点:古雅秀美,潇洒自然古人常用一个字来形容它——“雅”(2)字如其人王羲之的“雅”:出身名门[其伯父为东晋元勋王导“旧时王谢堂前燕”(王导.谢安)其父王旷.官至淮南太守]又少有美誉,自然兴起名士之雅。
(羲之简介)2、检查预习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无丝竹管弦之盛/ 世殊事异/ 取舍万殊(归类记忆)▲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对称推求)▲向之所欣/ 及其所之既倦目怀/ 人之相2.解释下列句子▲引以为流觞曲水(省略宾语)▲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省略主语)▲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省略介词) 二、赏景识趣主题:文如其人——王羲之的“雅”在写景中的体现(1)自由朗读前两段,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背诵,并说说喜欢的理由A 辰雅△暮春之初△天朗气清(天高气爽,玉宇澄清)△惠风和畅(微风拂拂,暖意融融)B 景雅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高中语文试讲教案模板兰亭序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兰亭集序》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
- 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 理解并背诵《兰亭集序》全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作者王羲之对人生的热爱和感慨,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兰亭集序》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
- 把握作者王羲之的思想感情变化。
2.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作者在乐、悲、痛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 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帖卷》,引导学生欣赏书法艺术之美。
2. 简述兰亭集会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1. 学生自由朗读《兰亭集序》,要求注意停顿和语气。
2.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和停顿。
(三)细读课文,深入分析(20分钟)1. 第一段:- 分析作者对兰亭集会的描写,体会作者对自然风光的赞美。
- 分析作者对集会盛况的描写,感受作者对人际交往的热爱。
2. 第二段:- 分析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会作者对生命的珍惜。
- 分析作者对书法艺术的推崇,感受作者对艺术的追求。
3. 第三段:- 分析作者对友情、亲情、爱情的感悟,体会作者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 分析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感受作者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四)拓展延伸,总结提升(10分钟)1. 组织学生讨论:你从《兰亭集序》中得到了哪些启示?2. 教师总结《兰亭集序》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强调其对人生的启示。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学习《兰亭集序》,我们了解了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和文学才华,感受到了他对人生的热爱和感慨。
兰亭集序试讲
兰亭集序试讲《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
我的公文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兰亭集序试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兰亭集序试讲一、说教材地位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鲁人版必修三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一单元的单元主题是文明的踪迹,这篇序言代表了曾经辉煌一时的灿烂的古代文明,我们应该重温并永恒铭记。
它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而且在思想、语言上也具有独特的价值。
两者相得益彰共同确立了它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说学生新课程标准要求,学习这类课文要通过阅读和鉴赏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此文入选教材更体现了这样的一个理念。
另外,学生是在高一下半学期接触到这一课,他们虽有一定的基础但仍很薄弱。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了解序文的特点,体会文章精练优美、自然清新的语言。
2、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归纳积累文言字词;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背诵课文。
3、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课文中的文言现象,归纳文言实词虚词的义项;背诵课文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和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五、说教法学法1、教法:结合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进行教学。
2、学法《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
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
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疏通文意。
2、讨论质疑法,通过讨论交流疏通词句及设计的问题,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又可以解决疑难。
3、归纳展示法,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小组内要及时归纳讨论成果并积极展示。
六、说教学过程导入:以课件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和《兰亭集序》的图片导入这样导入可以让学生初步领略王羲之书法的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古文兴趣。
兰亭序教案8篇
兰亭序教案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报告大全、培训计划、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report summaries, training pla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reflec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兰亭序教案8篇教案需要教师对教学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和控制,这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时间管理能力,教案的准备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兰亭序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兰亭集序》教案(最新4篇)
《兰亭集序》教案(最新4篇)《兰亭集序》教案篇一《兰亭集序》叙写兰亭美景,写景妙趣天成,抒发人生感慨。
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你带来《兰亭集序》教案及反思,供你参考。
《兰亭集序》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文言文单元第一篇课文,它与后面两篇文言文都是记游并说理的文章。
《兰亭集序》叙写兰亭美景,抒发人生感慨,写景妙趣天成,说理深沉悠远。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王羲之其书其人其事。
理解作者为何乐,又为何痛。
过程与方法:鉴赏写景手法和文本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珍惜生命、有益社会的人生观。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经过《兰亭集序》第1课时的学习,学生已通晓文意,但难以独立鉴赏文本,难以理解王羲之的人生悲慨。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演示法、问题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法、探究法五、教学重点及难点1 鉴赏写景手法和语言风格。
2 理解作者的人生悲慨和其中蕴涵的积极的人生观。
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组织各组学生汇报预习成果我了解到的王羲之其书其人其事。
学生活动各组学生课前利用网络搜集资料并制成幻灯片,课上向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学生课前网上搜集和筛选资料、组内汇总、代表汇报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人文素养,达到传播知识与培养能力同步。
教师活动设问1观赏视频后概括出作者的乐包括哪些内容。
2作者是如何用文字画出兰亭胜景的,试描绘。
请学生找出相关内容在书上勾画作批注。
学生活动在书上勾画作批注,想象兰亭美景,感悟作者的乐;到白板前演示自己作的批注。
设计意图影像将学生带入情境;要求学生作批注,训练学生用旧知分析文本从而获得新知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文本的习惯,达到传播知识与传授学习方法同步。
教师活动设问1作者为何痛?2王羲之是个悲观主义者么?要求学生勾画关键句、思考、作答。
学生活动勾画关键句、思考、作答;看视频,知背景;赏杂志,找同感;观影像,悟人生。
设计意图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当时政权的频繁更迭和残暴的政治迫害让当时文人选择了谈玄悟道或放浪形骸,帮助学生理解王羲之想到他们无论选择哪种方式生活,都在一天天走向衰老死亡,所以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亭集序》试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下午好,我是XX号选手,我今天试讲的课程是《兰亭集序》,现在开始正式上课!
上课,同学们好!
一、导入
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凡大仁大智者都愿寄情于山水,青山可以淡定人的思想,绿水可以洗涤人的心灵,使原本被世俗烦扰的双眸明亮如初,使原本扭曲浮躁的心回复平静,使尘世的烦恼成为过眼云烟。
千年往事兰亭盛会便是一次文人与山水结合的人生乐事,也是一次人格与精神境界的升华。
“书圣”王羲之从这次兰亭盛会中体悟到了什么呢?他想通过这篇序文传达出哪些人生感悟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书法艺术与文学艺术珠联璧合、堪称绝世之作的《兰亭集序》吧!
二、文体简介
序也写着“叙”或称“引”,是一种文体,写在著作或诗文前面的说明性文字。
古人宴饮时,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兰亭集序》既是脍炙人口的诗序名篇,其思想和辞藻都恨具代表性,从中可以看出东晋一部分士大夫的生活情趣、思想修养、精神状态和文学造诣。
三、分析文本
1.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记游山水是要抒发内心的情感,那么作者在文中抒发了什么情感呢?请学生找出直接抒发感情的语句。
明确:“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即:(修禊)之乐──(死生)之痛──(今昔)之悲(板书)
2.也就是说,作者的情感是有一个起伏的变化过程,究竟是什么让这位大师心起波澜呢?我们首先来看一看,他为什么会觉得快乐?
明确:“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名士相聚之乐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环境幽美之乐(美景)“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
叙幽情”:聚会活动之乐(乐事)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气候宜人之乐(良辰)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享受之乐(赏心)
第一段记叙了先交代集会的时间(永和九年,暮春之初)、地点(会稽山阴之兰亭)、事由(修禊事)、人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环境(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事件(流觞曲水,一觞一咏),第二段由“是日也”领起描写游人的心境,抒发集会的心情:信可乐也。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一句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王实甫的《西厢记》里唱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说明人生有四大美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本文段共六句话,四美俱全,五美齐臻,足可乐也。
我们在仰观俯察的时候,也是游目骋怀的时候,我们是超脱的空灵的美妙的,我们观察,最后落实的是娱乐,表现的是热爱现世生活,是在自然美的感召下抒发自己的情怀,这便是所谓山水诗的兴起了。
这种娱乐式的交流,正开始于魏晋时的文人,从他们的开始,自然已不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了,而是可娱可乐,可歌可咏的了。
作者在此段中极力营造素淡、雅致的格调,即使喜悦,也不过分显露,可以说是作者从容淡雅的心境所致。
如此心境之下,王羲之又怎会发出岂不痛哉的感慨呢?
3.这种痛是痛苦、痛心还是痛惜?先来看看作者为什么而痛(作者痛的原因)
明确:人要真实地生活在现实里,总要与各种人、事打交道,这就是世俗生活。
如何面对世俗生活,作者概括了两类不同的人生态度:——“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静:谈玄悟道);——“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躁:归隐山林)。
面对世俗生活,人们的爱好和取舍千差万别,但人生的忧患是相同的:“当其欣于所遇……感慨系之矣。
”
4.这两种人生态度可取吗?能否有更积极的人生态度,比如,就着自己的才华,到社会上去施展人生的抱负?
明确: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是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急剧动荡的年代,“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
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
因此,他们有的人谈玄悟道,有的人归隐山林,“放浪形骸”之外。
他们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
可就在一时的满足和陶醉中,岁月流逝,青春已经不再,而功业无成,作者自然发出人生的感慨“曾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人生就是这样永无止境地追求满足而又不断地厌倦,既充满了快乐也充满了无尽的烦恼,怎能不感慨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