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破题致胜微方法(文言文虚词系列一)5.“所”“为”的用法(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为”的用法
【题文】
文言虚词是区别于文言实词的一个相对概念。同一篇文言文中会出现许多同字却不同用法和意义的虚词。明辨了虚词的用法含义可帮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大意。
“所”“为”是文言文中经常会用到的虚词,那么“所”“为”的用法有哪些特点?有哪些需要我们注意和提高警惕的地方呢?
一、“所”字的用法
(一)名词,处所,地方。
①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②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二)助词
1.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②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
注:“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信陵君窃符救赵》)
(三)固定格式
“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①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三)复音虚词
1.所以:
(1)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2)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2.所谓:所说的。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3.所在:到处;所在之处,处所。
①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促织》)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二、“为”字的用法
(一)动词,读wéi
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设计)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做)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显示)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担任)
如今人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是)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语曰:“孰为汝多知乎?”(认为)
(二)介词,一般读wèi。
1. 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替”等。
①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②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
③公为我献之。(《鸿门宴》)
2.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3. 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了”。
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序》)
4. 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
(三)固定格式
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表示被动关系。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过秦论》)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
(四)句末语气词,用在句末,译为“呢”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学以致用】
1.说出下列句中加点“所”的意义和用法。
①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②杳不知其所.之也(《阿房宫赋》)
③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
【参考答案】
①名词,“处所”“地方”
②助词,与“之”构成“所”字结构,“……去的地方”
③助词,与“为”构成“为……所”式,表被动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夫
..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且夫:句首助词,引出下文议论,况且、再说
B.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
奈何:怎么办
C.引以为
..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以为:认为
D.黎民不饥不寒,然而
..不王者,未之有也
然而:这样却
【答案】C(解析以为:以之为,把……作为。)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3400000157)
御史梁皙次先生传
[清]王士禛
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如也。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老惊异。十三岁补诸生第一,文名籍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晏.坐终日,如退院僧。暇即与其友汪琬、刘体仁、董文骥、王士禛辈出游丰台、草桥诸胜地,或会食浮屠、老子之宫。诸子酒酣耳热,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先生固耽内典①,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旨。每过其居邸,绳床药灶外,惟经论数卷而已。
先生尝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蠹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吾惧夫三蠹之为子孙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