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托篇(Crito) 苏格拉底在狱中 柏拉图
洞穴中的苏格拉底——从哲学与政治关系的角度看柏拉图的“洞喻”
洞穴中的苏格拉底——从哲学与政治关系的角度看柏拉图的“洞喻”众所周知,柏拉图是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理想国》为后世传颂,他的思想体系被学者们长期推崇。
而他的“洞喻”更是被视为哲学史上的重要篇章之一。
这个喻意形象地揭示了人们对真理的追求及其困难之处,也成为了今天依然被广泛使用的表达方式。
但是,我们在欣赏这个喻意的同时,是否可以从中看出柏拉图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密切关系呢?接下来,我将从这个角度来进行探讨,并举出五个例子来证明这一观点。
首先,我想简要介绍一下“洞喻”的背景。
在这个喻义中,柏拉图将人们比作被困在一个黑暗的洞穴里。
这个洞仿佛是一个拱形的天花板,洞顶上有一道让阳光透过来的小洞。
在洞穴的中央,我们可以看到火堆,火堆周围有人站着,他们手上持有各种物品,并在堆火后方演示一个剧场般的景象。
而这个洞穴的其他角落里,却有一些人被束缚起来,他们背向着火堆,看不到火焰所照亮的影像,只能看到一些影子。
他们错以为那些影子就是真实的东西。
柏拉图通过这个缩影告诉我们,我们对真理的追求就像是那些被束缚的人,我们只能看到表面的影子,并因此认为它们就是真实的,却无法触及到真实的事物本身。
那么,为什么这个喻义与政治有关呢?我认为,这个喻意背后其实在暗示着柏拉图所持的政治观点。
集中体制下的政治领导者,往往处于比普通人更高的地位,从而能够接触到更高层次的真理。
然而,对于大众来说,在不经意的情况下,他们就会被被束缚起来,看不到外面的真实世界。
也就是说,这种集中权力的体制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扼杀群众对于真理的追求。
接下来,我将结合实例来阐述这一观点。
第一个例子: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不同观点笔者所在的公司,有一个老板非常重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而忽视了柏拉图的思想。
这是因为亚里士多德强调的是自然界中的本体论思想,以致于他的学说被认为是自然科学(尤其是生物学)的开山之作。
而另一方面,柏拉图则关注于人类的精神世界及其对于现实世界的直接影响。
柏拉图对话录克力同篇读后感
柏拉图对话录克力同篇读后感苏格拉底入狱后在被处死的一天前,他的朋友克力同前去探望,并提出买通狱卒帮助苏格拉底逃出监狱避开即将到来的死刑。
两人对于逃亡是否正义进行了讨论,主要涉及了公民的法律责任问题。
最终苏格拉底拒绝了克力同的提议,选择了留在狱中。
克力同的劝说克力同作为一名忠诚的朋友,情理兼备的劝说苏格拉底逃离监狱是正确的选择,并且细心地告诉苏格拉底不用考虑这样做会给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朋友们带来损失。
他给出的第一条理由是,不应该自我放弃让敌人拍手称快:第二条理由是,放弃逃亡是对自己的子女不负责的行为:第三条理由是,这使得苏格拉底的朋友们因为不能救助苏格拉底而蒙羞。
:这三条理由很容易理解,也是现代人们普遍都接受的价值观。
这些理由经常被作为反对自杀的论点。
苏格拉底论述的铺垫正式回应克力同之前,苏格拉底提出了几条辅助论点。
第一点,苏格拉底认为人们做判断时不需要参考大多数人的看法,而是要注意少数具有真正知识的人的建议:这一观点的论据基于类比。
即在各行各业中真正拥有专业能力的人往往是少数,因此当面对伦理问题时,尽管人们经常会各执一词,但其中持有正确观点的人也只会是少部分。
如果听从了群众盲目的错误观点,(姑且称为)灵魂会受损,就如同生病了被庸医治疗会造成身体损伤一样。
即所谓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第二点,苏格拉底认为以怨报怨是不正当的行为:第三点,当人们答应了某件正当的事情,那么就一定要做,不能自食其言。
公民的法律责任苏格拉底认为,逃离监狱是对于法律的以怨报怨行为,而破坏法律等同于摧毁一个国家的根基。
更重要的是,苏格拉底自己也是法律的受益人。
他想象法律会这样谴责他:法律的重要性甚至高过了个人的主人与父亲:除了对于法律重要性的强调,苏格拉底还认为自己已经默许了雅典法律,与法律签订了契约:不中你的意,协议对你不公道,是能够离开雅典而去的……你对我们城邦中意的处于法治社会中的我们,当然下意识的会认可这些观点。
然而法律的地位,法律的契约应该是这样不可撼动的么?我们知道绝大多数普通人根本没有精力去了解国家中所有的法律,那契约从何谈起?即便不同意某条法律,对于没有能力的平民,有除了被迫接受之外的路吗?更何况,历朝历代的开创者在上一个朝代都是违法者。
《苏格拉底之死(译文经典)》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苏格拉底之死(译文经典)》
PPT书籍导读
读书笔记模板
最
新
版
本பைடு நூலகம்
01 Digital Lab
目录
02 英译者序
03
苏格拉底在行动中— —欧绪弗洛篇
05
苏格拉底在监狱中— —克里托篇
04
苏格拉底在法庭上— —申辩篇
06 苏格拉底的最后一次 谈话——斐多篇
目录
07 译后记
09 简易古希腊地图
08 英汉译名对照 010 精选参考书目
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和处刑,是古希腊雅典城邦史,乃至西方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本书收录的四篇对话 录,为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所著。通过记述苏格拉底之死这一历史事件,柏拉图发展了他的哲学,同时,也向 世人展示了苏格拉底独特的生活、思想和人格魅力。
Digital Lab
英译者序
苏格拉底在行动中——欧绪弗 洛篇
苏格拉底在法庭上——申辩篇
苏格拉底在监狱中——克里托 篇
苏格拉底的最后一次谈话—— 斐多篇
译后记
英汉译名对照
简易古希腊地图
精选参考书目
谢谢观看
读书笔记
最 新
版
本
从苏格拉底之死论述柏拉图的灵魂观
从苏格拉底之死论述柏拉图的灵魂观柏拉图是古希腊哲学的巨匠,他的思想被视为西方哲学的基石之一。
柏拉图的思想以其对人类知识、政治和伦理问题的深刻探讨以及他的对个人灵魂的理解而闻名于世。
他的思想主要是通过对他的老师苏格拉底的死亡的反思而形成的。
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导师,在古希腊时期享有盛誉。
然而,苏格拉底的死亡在柏拉图的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
这个事件促使柏拉图开始思考灵魂与世界之间的关系。
在他所著的作品《国家》(The Republic)中,他提出了他对人类灵魂的理解,即人类的灵魂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理性、意志和欲望。
理性部分是灵魂的前段部分,是人类思考、理解和推理的能力。
这个部分负责人类思考和决定正确的行为。
然而,它没有直接参与行动。
意志是灵魂的后部,它是行动的驱动力,负责掌控人类的行动和决策。
欲望是灵魂的最后部分,是人类的不为人知的一面。
这个部分控制人类的欲望和冲动。
柏拉图认为,一个人的理性应该处于支配地位,这对于实现人类理想社会至关重要。
如果一个人的意志和欲望处于支配地位,那么社会就有可能变得混乱无序,而这是无法容忍的。
这一灵魂部分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它们在人类行为中的表现来理解。
从柏拉图的角度来看,当这三个部分保持平衡时,人类的灵魂才能实现最高级别的幸福和个人成长。
然而,如果这三个部分中任何一部分趋于过度发展,就会导致社会问题和个人困境。
总的来说,柏拉图的灵魂观是他对苏格拉底之死的反思的结果,同时也是他对人类行为和社会结构的独特思考。
它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西方哲学和道德理论的基石之一,在当代哲学和心理学领域中也备受尊重。
历史故事苏格拉底之死
历史故事苏格拉底之死在古希腊哲学史上,苏格拉底是一位伟大而且颇具争议性的哲学家。
他以让人们思考人生的价值和道德伦理而闻名,然而,他的思想和教导最终导致了他的死亡。
苏格拉底之死成为了一个充满戏剧性和意义深远的历史故事,它不仅仅是一个哲学家的悲剧,更是对言论自由和个人思想的重要警示。
苏格拉底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雅典。
他并没有留下任何文字,因此我们对他的了解主要来自他的学生柏拉图和克里托的记录。
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被称为“苏格拉底式对话”,他通过对问题的追问和质疑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真理。
然而,苏格拉底的批判性思维和对传统价值观的挑战引起了当时政治和宗教领导层的不满。
他被指控败坏青年人的思想,亵渎神明,并传播异端邪说。
虽然苏格拉底声称自己只是在追求真理和帮助人们认清自己的无知,但这并没有得到法庭的宽恕。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城邦的法庭判处死刑。
他可以选择流亡,或者接受其他惩罚,但他拒绝了这些选择。
他坚信,自己的使命是让人们思考和追求真理,即使这意味着牺牲自己的生命。
据记录,苏格拉底在死刑执行前的最后一天,与他的朋友们在狱中度过了一个长夜。
他们谈论着生命和死亡的意义,讨论着苏格拉底的理念和他们对他的敬仰。
苏格拉底继续表达了他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并鼓励他的朋友们继续思考和探索。
第二天,苏格拉底被带到公众议会,他冷静地接受了死刑的执行。
他喝下了毒药,他的朋友们目睹着他慢慢离世。
苏格拉底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表现出了无比的勇气和从容,他告诉自己的学生们要继续追求真理,即使没有他的引导。
苏格拉底之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成为了一个英雄和先知,他的理念和教导在古希腊哲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他的死亡也引发了人们对于言论自由和思想自由的思考。
苏格拉底的死刑判决引发了一场反思,人们开始质疑当时政府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数年后,雅典的民主政治体制崩溃,它被一个血腥的独裁统治所取代。
苏格拉底的死亡成为了政治腐败和独裁统治的象征,他的智慧和勇气启发了许多后来的哲学家和革命者。
第1讲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政治思想
版社,2007 ❖ 柏拉图:《柏拉图全集》,人民出版社,2003
本讲参考书目(研究著作)
❖ 巴克:《希腊政治理论:柏拉图及其前人》,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 帕帕斯 :《柏拉图与〈理想国〉》,广西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7
❖ 波普:《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第一卷,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③正义是恶(bad),是愚蠢的表现,而不正义是善 (good),是明智的的表现;
苏格拉底的反驳:
❖ (a)正义者不想去超过同类(正义者),而想超过 异类(不正义者),不正义者却既想超过同类(不 正义者)又想超过异类(正义者);
❖ (b)聪明的人是好人,不会刻意去超过同类(聪明 的人),而会去超过异类(愚蠢),无知的人是坏 人,却既想超过同类(无知者)又想超过异类(聪 明者) ;
❖ 不正义的人总是生活得比正义的人要好
做不正义的事是利,遭受不正义是害。遭受不 正义的害超过干不正义所得的利。所以人们在彼 此交往的过程中既尝到过干不正义的甜头,又尝 到过遭受不正义的苦头。两种味道都尝到了之后, 那些不能专尝甜头不吃苦头的人,觉得最好大家 成立契约:既不要得不正义之惠,也不要吃不正 义的亏。打这时候起,他们中间才开始订法律立 契约。他们把守法践约叫合法的、正义的。…正 义的本质就是最好与最坏的折衷——所谓最好, 就是干了坏事而不受惩罚;所谓最坏,就是受了 罪而没法报复。 ( p. 46)
❖ 赵敦华: 《西方哲学经典讲演录》,第三、 四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余纪元:《〈理想国〉的生与死
苏格拉底(Socrates
公元前469—前399年 )
❖ 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智慧、 泰然明净的化身。(马克思)
在苏格拉底被囚处解读
在苏格拉底被囚处最初看到那三个铁栅门时我没有在意。
我的目光一晃而过,雅典有太多的景致吸引着我这个新到游客的眼睛。
待旅居雅典的作家、学者杨少波先生介绍说“这,就是苏格拉底当年被关押的地方”时,我才吃了一惊,才赶紧从近处的橄榄林里收回目光,定睛去看它们。
它们立在一道石壁上,都不是很宽,三扇铁栅门后,是三个石室,也就是石洞。
我惊看着那三个石室。
原来,我敬佩的古希腊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苏格拉底,赴死前就被关押在这里。
原来,这道石壁和这些石室,目睹过那个伟大哲人的身影,聆听过他的声音,见识过他的智慧,而且看见过他最后赴死的情景。
这么说,法国著名画家雅克〃达维特于1787年创作的油画作品《苏格拉底之死》中,关于关押苏格拉底囚室的描画,是不准确的,是过于理想化了。
在那幅画中,囚室很大,石块砌成的墙壁很高,向上还有很多阶梯,明显是正规的房间,而囚室是在房子的底层。
画面上苏格拉底坐着服毒自杀的那张床很宽大,而这三个石洞中最大的一个也摆不下那样气派的床。
看来,雅克〃达维特在创作那幅画前没有来过雅典,没有看过真正囚禁苏格拉底的地方。
他把事情向好处想了,他不知道真相比他的想象要严酷得多。
我环顾着四周,想,这三个石室当年应该是位于一座监狱的院内的。
因为柏拉图曾说过,他和几个朋友每次来看被囚的苏格拉底时,总要在监狱门前等候大门打开。
我留意到三个石室前壁上,都留有凹孔,这些凹孔表明,石室前过去是有附属建筑的。
我看着石洞囚室里不大的空间,努力去想象苏格拉底当年被囚时的生活情景:他会坐在囚室的小床上去安慰和宽慰妻子桑蒂比及他们的孩子,会在床前狭小的空地上边踱步边默想希腊城邦的未来,会在柏拉图和克利托等学生们来看望他时向他们谈他关于肉体和灵魂的最新思考成果,会席地而坐吃下狱卒们送来的食物,会在去囚室门外放风时远眺雅典城区并伸手抚摸橄榄树上嫩绿的叶子,会在那个较小些的石室里进行最后一次沐浴……我猜想,当年苏格拉底被关进囚室后,可能会反复回忆,安尼托、梅勒托和吕贡这三个人为何要以不信本邦神灵,企图另立新神和迷惑、毒害青年两个罪名起诉自己。
【他山之石】柏拉图的洞穴囚徒
【他山之石】柏拉图的洞穴囚徒01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苏格拉底的学生。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柏拉图出身于贵族。
据说是古雅典国王的后代。
其本名叫亚里斯多克勒斯 (Aristokles)。
柏位图只不过是他的“绰号”。
“platutês”(柏拉图),即宽文、平坦之意。
据说因为他有着宽广的前额,又口才流畅快,人们便给他取了这样一个别名。
古希腊人还称赞他为阿波罗之子,并称在柏拉图还是婴儿的时候曾有蜜蜂停留在他的嘴唇上,才会使他口才如此甜蜜流畅。
02但今天,我们多只是知道他叫柏拉图,且知道他的著作〈理想国〉。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设计了一个很有名的洞穴寓言。
这个寓言大意是这样的:有一批人犹如囚徒,世代居住在一个洞穴之中,洞穴有条长长的通道通向外面,人们的脖子和脚被锁住不能环顾,只能面向洞壁。
他们身后有一堆火在燃烧,火和囚徒之间有一些人拿着器物走动、火光将器物变动不居的影像投在囚徒前面的洞壁上。
囚徒不能回头,不知道影像的原因,以为这些影子是'实在',用不同的名字称呼它们并习惯了这种生活。
当某一囚徒偶然挣脱枷锁回头看火时,发现以前所见是影像而非实物;当他继续努力,走出洞口时,眼睛受阳光刺激致使他什么也看不见,只是一片虚无。
他不得不回到洞内。
当他把自己所看到的一切告诉自己的同伴时,却没有一个人相信他。
有些人还以为他疯了,要杀死了。
于是这人追悔莫及,他恨自己看清了一切,因为这给他带来了更多的痛苦。
03柏拉图之所以要讲述这么一个洞穴寓言中洞穴理论,本只不过是要说明他的“理念世界”与“现象世界”的关系。
在唯心主义的柏拉图看来,恰恰只有“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是永恒的。
而人们所感知到的“现象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可平凡之人只能看到这样的影子,正如洞穴中囚徒只能看到墙上的影子。
而哲学家则在真理的阳光下看到洞穴外面的真实的“理性世界”。
苏格拉底 柏拉图
苏格拉底柏拉图苏格拉底 (Socrates) 和柏拉图 (Plato) 是古希腊哲学中的两位重要人物,他们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他的思想被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基石之一。
柏拉图则是将苏格拉底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和系统化的哲学家,他以他的对话录《柏拉图对话录》为人们展示了苏格拉底的思想和他自己的哲学观点。
苏格拉底是一位古希腊的哲学家,他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
尽管他没有留下任何书面作品,但他的思想和方法被后来的学者和哲学家广泛传颂。
苏格拉底的主要论点是“认识自己”,他认为智慧的关键在于认识真理和认识自己。
他的教育方法是通过与他人的对话来推动思想的发展,他的对话以提问和追问为主,通过批判思考和逻辑推理来追求真理。
苏格拉底的哲学方法被称为“苏格拉底式的思维”,他通过提问和疑问来引导人们思考,揭示思考中的矛盾和错误。
他强调人们应该持怀疑态度,并不断追问和探究真理。
他认为只有通过对话和争论才能真正理解和认识事物,而不是依靠传统的观念和信仰。
然而,苏格拉底的思想和方法也引起了一些争议。
他被控蛊惑青年和怀疑神灵的存在,最终被雅典政府判处死刑,并喝下毒酒而去世。
然而,苏格拉底的死并没有使他的思想消亡。
相反,他的死成为他以及他的思想的象征,他被认为是自由思想和追求真理的英雄,为后来的哲学家树立了楷模。
柏拉图被誉为是古希腊哲学的巨人,他继承和发展了苏格拉底的思想,并创立了一个独特的哲学学派。
柏拉图创立了一个理想国家的模型,他通过对话录《柏拉图对话录》详细描述了这个理想国家的构建和运行方式。
在这个理想国家中,哲学家被认为是最有智慧和才能的人,他们应该担任统治者的角色。
柏拉图强调了理性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哲学家才能真正了解真理和追求智慧。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还包括了对普通人和艺术家的批判。
他认为普通人受到感官和情感的影响,无法通过理性来认识真理,而艺术家则只是模仿真实的世界,缺乏真实的知识。
他倡导通过哲学来达到真理和智慧,而不是依赖感官的经验和艺术的表现。
柏拉图全集(卷一) 克里托篇 - 台北市立教育大学
經典閱讀發表:【柏拉圖全集(卷一) 克里托篇】教育學系研究所一年級顏于智蘇格拉底的孤笑一、柏拉圖筆下的蘇格拉底關於蘇格拉底(Socrates,469-399 B.C.),對於史學家來說,是一個相當困難的探討題目。
而也因此,我們無法肯定的知道對於他的了解是否是多還是少。
蘇格拉底,依據古代的記載,蘇格拉底出生於伯裡克利統治的雅典黃金時期,出身貧寒,父親是雕刻師,母親為助產士,在辯論當中度過了一生,並向青年們教授哲學,但不是像智者那樣為了錢。
蘇格拉底是靠什麼維持生計仍不清楚。
依據色諾芬(Xenophon,427-355 B.C.)的《會飲篇》記載,蘇格拉底曾說要將他自己的一生貢獻給最重要的技藝或職業:討論哲學。
雖然蘇格拉底在他父親死後繼承了一筆遺產,但遺產的數量顯然不可能長期維持他的生計。
另外在色諾芬的記載中指出蘇格拉底是依靠學生貢獻的學費維持生計,而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448-380 B.C.)的記載中則描述蘇格拉底開辦了一個哲學學校。
柏拉圖(Plato,427-347 B.C.)的《會飲篇》則記載蘇格拉底明確拒絕接受教學的學費。
也很有可能蘇格拉底是依靠一些富裕而有權力的朋友如克里托(Crito)的慷慨資助1。
毫無疑問地,他是雅典的一個著名人物,但除此之外,1關於蘇格拉底的生平,於2008.06.16參考維基百科(Wikipedia)/w/index.php?title=%E8%98%87%E6%A0%BC%E 6%8B%89%E5%BA%95&variant=zh-tw對於他的了解,我們可以說是糾纏在眾說紛紜之中。
當代對於蘇格拉底所知的一切大多來自許多不同的記載:由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所記載的對話錄、色諾芬的著作、以及阿里斯托芬和亞里斯多德(Aristotle,384—322 B.C.)的著作。
會產生這樣謎團的原因在於,古希臘學者傳統上會將他們自己的概念、理論、有時候甚至是個人的特徵都記載為他們的導師所提出的,而柏拉圖也遵循了這一傳統,因此蘇格拉底的記載很可能也參雜了柏拉圖的概念。
《在苏格拉底被囚处》阅读答案.doc
《在苏格拉底被囚处》阅读答案在苏格拉底被囚处周大新%1最初看到那三个铁栅门时我没有在意。
我的目光一晃而过,雅典有太多的景致吸引着我这个新到游客的眼睛。
待杨少波先生介绍说“这,就是苏格拉底当年被关押的地方” 时,我才吃了一惊,赶紧从近处的橄榄林里收回目光,定睛去看它们。
它们立在一道石壁上,都不是很宽,三扇铁栅门后,是三个石室,也就是石洞。
%1我惊看着那三个石室。
原来,我敬佩的古希腊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苏格拉底,赴死前就被关押在这里。
原来,这道石壁和这些石室,目睹过那个伟大哲人的身影,聆听过他的声音,见识过他的智慧,而且看见过他最后赴死的情景。
%1这么说,法国著名画家雅克•达维特于1787年创作的油画作品《苏格拉底之死》中,关于关押苏格拉底囚室的描画,是不准确的,是过于理想化了。
在那幅画中,囚室很大,石块砌成的墙壁很高,向上还有很多阶梯,明显是正规的房间,而囚室是在房子的底层。
画面上苏格拉底坐着服毒自杀的那张床很宽大,而这三个石洞中最大的一个也摆不下那样气派的床。
看来,雅克•达维特在创作那幅画前没有来过雅典,没有看过真正囚禁苏格拉底的地方。
他把事情向好处想了,他不知道真相比他的想象要严酷得多。
%1我看着石洞囚室里不大的空间,努力去想象苏格拉底当年被囚时的生活情景:他会坐在囚室的小床上去安慰和宽慰妻子桑蒂比及他们的孩子,会在床前狭小的空地上边踱步边默想希腊城邦的未来,会在柏拉图和克利托等学生们来看望他时向他们谈他关于肉体和灵魂的最新思考成果,会席地而坐吃下狱卒们送来的食物,会在去囚室门外放风时远眺雅典城区并伸手抚摸橄榄树上嫩绿的叶子,会在那个较小些的石室里进行最后一次沐浴……%1我猜想,当年苏格拉底被关进囚室后,可能会反复回忆,安尼托、梅勒托和吕贡这三个人为何要以不信本邦神灵、企图另立新神和迷惑、毒害青年两个罪名起诉自己。
那明明是莫须有的罪名。
他可能最终想起来了,那个控告他的主谋安尼托,他其实是得罪过的。
有关苏格拉底的书
有关苏格拉底的书
苏格拉底(Socrates)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他的思想和教导主要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Plato)的对话录传扬开来。
因此,苏格拉底自己没有著作留存,我们对他的思想了解主要来自后来哲学家的记述,尤其是柏拉图的作品。
以下是一些与苏格拉底相关的重要著作和对话:
1. 柏拉图的对话录:
《饶舌者》(Apology):记载了苏格拉底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辩护的情形。
《克里托》(Crito):讨论了苏格拉底接受死刑的原因。
《费多》(Phaedo):描述了苏格拉底的死亡和他对死后生命的思考。
2. 亚里士多德的作品:
亚里士多德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他的一些著作中包含了对苏格拉底思想的讨论,如《尼各马可伦伯倫》(Nicomachean Ethics)。
请注意,这只是一些与苏格拉底相关的著作,他的思想也在其他古代哲学家的著作中有所体现。
苏格拉底的思想主要聚焦于伦理学、道德和知识的本质,并通过对话的形式进行表达。
如果对苏格拉底的思想感兴趣,阅读他的学生柏拉图的作品是深入了解的好途径。
苏格拉底之死的四个文本
苏格拉底之死的四个文本苏格拉底之死是古希腊哲学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因为它发生在哲学家的生命中并成为他对自己哲学观点的最终表达。
四个主要文本记录了苏格拉底之死,分别是柏拉图的《费多》和《克里托》、波利尼西斯的《苏格拉底的辩护》和喜帕尔兰的《苏格拉底的最后对话》。
这些文本以不同的方式描述了苏格拉底的死亡,以及他对哲学、人生和死亡的看法。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这四个文本进行分析,并探讨苏格拉底之死对古代哲学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看柏拉图的《费多》和《克里托》。
这两部作品都是柏拉图对苏格拉底死亡事件的记录,它们描绘了苏格拉底在监狱里最后的时刻。
《费多》中,苏格拉底和他的朋友们在监狱里进行了一场深刻的讨论,谈论了死亡和灵魂的不朽性。
苏格拉底认为死亡并不可怕,因为它可能是一种解脱,最重要的是保持清白的心灵和对理想的信念。
而《克里托》中,苏格拉底正在准备接受处决,在和朋友们谈论了死亡和为什么不应该逃离法律的问题。
他试图向他的朋友们解释,遵循法律和尊重法律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法律有时候可能是错误的。
这两部作品给了我们一个深入了解苏格拉底的内心独白,以及对死亡的态度和哲学思想。
接着,波利尼西斯的《苏格拉底的辩护》也是关于苏格拉底死亡事件的记录。
在这篇文章中,波利尼西斯试图为苏格拉底进行辩护,表达了他对苏格拉底的敬意和对法庭判决的不满。
文章回顾了苏格拉底的一生,以及他对哲学和伦理的贡献。
波利尼西斯认为,苏格拉底的死亡是一个不公正的判决,因为他只是在追求真理和智慧,而不应该受到死刑的惩罚。
这篇文章强调了苏格拉底的正直和无私,以及对自己理念的坚持。
最后,喜帕尔兰的《苏格拉底的最后对话》也是一个对苏格拉底死亡事件的记录。
这篇文章描绘了苏格拉底在狱中和他的朋友们的最后一次对话,其中谈论了死亡和永生的问题。
在这段对话中,苏格拉底表达了对死亡的淡定和对灵魂的信念,他认为死亡只是一个转变,而灵魂是永恒的。
他的朋友们试图劝他逃离监狱,但苏格拉底却拒绝了,他相信接受法庭的判决是正确的。
柏拉图克里托篇读后感
柏拉图克里托篇读后感这一篇,是苏格拉底在受到控告后,于衙门口遇到欧悌甫戎与之探讨“虔诚”一事。
梅雷多等人控告苏格拉底,其实就是控告他给下一代灌输“邪门歪道”,“歪曲”神灵,“毒害”青年等莫须有罪名,以此延伸到虔诚一词。
好家伙,第一次看到苏格拉底论证哲学的方式,我脑中第一个概念是“唐僧” 。
特此抄录一段让读者感受一下吧。
“可是,亲爱的欧悌甫戎啊,如果神灵喜爱的和虔诚是一回事,那么,如果虔诚的是因为虔诚而被喜爱,神灵喜爱的也就是因为神灵喜爱而被喜爱;而如果神灵喜爱的是由于神灵在喜爱它而成为神灵喜爱的,虔诚的也就是由于它被喜爱而成为虔诚。
现在你就要看到,这二者是对立的,因而必定彼此完全不同。
”还有好多,不想打了…… 开始这种如线团一般的逻辑思维,很快就把我绕在里面了。
反复的读反复的看,才真的读到苏格拉底想要表达的表层意思。
虔诚,是神灵喜爱的,但神灵喜爱的却并非只有虔诚。
就如同数字与奇数的关系,数字涵盖奇数与偶数,正如此我们不能说奇数就包涵数字,虔诚便包涵一切神灵喜爱的。
这段对话并未透彻虔诚二字背后真正的意义,而是在欧悌甫戎匆匆离去而结束。
我存在的一个疑问,在刨开虔诚之后,苏格拉底延伸,或者叫正视提出问题:“祭祀是像神灵送礼,祷告则是像神灵索取。
虔诚则是与神灵送礼与索酬的知识。
”而他们那时所得到一切美好东西皆属于神灵的恩赐,可人类送给神灵什么?他试图想追问欧悌甫戎,你如何得知你给神灵如尊荣、崇敬等那些你认为神灵满意的,便是神灵想要的,是对神灵有利的事情?他带有隐晦地攻击性言语,预想引导欧悌甫戎解刨的到底是什么?其实说探讨虔诚,而虔诚的对象“神灵”,雅典人所信封的神灵,与他们之间的有如契约一般的背后,这似乎是苏格拉底想要追问的答案。
会是什么?刚开始认为苏格拉底是个钻牛角尖,不懂得待人的人。
之所招来控诉后被处死,其实归根结底,是他与他人探讨哲学,寻求智慧、真理,所屡屡得罪人招来的杀身之祸。
看到这里令我想到孔子的一句话:可与言而不与之言者,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者,失言。
5.《人应当坚持正义》课件33张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字音
服膺(yīng)
恫吓(dòng hè)
褒贬(bāo)
理睬(cǎi)
遭殃(yāng)
词语:拳拳服膺:诚恳地信奉。
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
诚惶诚恐:用来形容十分小心谨慎、极为害怕不安的样
子。
毕恭毕敬:十分恭敬。
题目解说
“人应当坚持正义”,明确表达了文章的观 点,这也正是苏格拉底不听格黎东的劝告执意赴 死的原因。
普通高中教科书 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一单元之
人应当坚持正义
柏拉图
学习目标
1. 了解柏拉图和苏格拉底,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 2. 找出并理解文中一系列“正义”理念的内涵,理解苏格 拉底据此提出的观点,把握住其思想内涵。 3. 领会苏格拉底的提问方式和论辩逻辑,学习其既以理服 人又生动活泼的“劝说”艺术。 4. 探讨苏格拉底立身处世的法则,从中获得对自己人生有 益的启示。 【教学重难点】理解“正义”的内涵,学习“劝说”艺术。
写作背景
苏格拉底生在动荡的时代。他把自己看作神赐给雅典人的一个礼物、 一个使者,把批评雅典看作神给他的神圣使命,任务就是整天到处找人谈 话,讨论问题,探求对人最有用的真理和智慧。
他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什么是虔诚?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美德?什么是勇气?什么是真理?等等。
第二部分(第27段第二句话一第34段)讨论行事与否的判断标准问题。
在格黎东看来,苏格拉底逃狱是对亲朋好友负责的体现,且具有可行性。苏格拉 底对此进行驳斥,并提出:行事与否的判断标准在于是否合乎正义,而与亲朋好友、是 否可行、是否受到伤害乃至付出生命无关。合乎正义(或正当)就是第一部分“听从真 理”的具体化。首先,苏格拉底将话题引向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活着”,而在于“活 得好”。在得到格黎东的支持后,他将“活得好”进一步解释为“活得体面、正派”。 接着,苏格拉底引导格黎东以生命的意义(即“正当、正义”)为标准来判断是否应当 越狱,而不考虑其他因素。如果越狱是“正当”的,那么苏格拉底应当这么做;反之, 则不应当越狱。最终,格黎东同意了以“正当、正义”作为判断是否应当逃狱的标准。 但是,作为苏格拉底的朋友,他在道德层面又深感焦虑、挫败与无所适从。
柏拉图《理想国》之洞穴中囚徒
柏拉图《理想国》之洞穴中囚徒eishaw古尹/s/blog_6200ee3a0100exvo.html今天在做题目的时候,遇到了一到可以深思的问题。
其实这种题目可以识记的,但我把它归结一到可以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涉及到了个中的深邃道理。
题目是这样的: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借助“洞穴中的囚徒”阐释了______的概念。
(A )A.教育B.教学C.学生D.教师其实在做此题是我还未明白《理想国》,更不晓得何谓洞穴中的囚徒讲的是什么故事,只是在看过了这个故事之后,才发现真理的发现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同时这种发现真理的人却被认为是疯子,被认为是异类人更是可悲。
历史上就发生过哥白尼被烧的事件,只怪人们当时思想更不上科学的步伐,只怪当时的社会太落后,太愚昧。
还记得古文中也有一类似的故事,由于某村落里缺盐,以至于他们的脖子都很大(就是如今我们科学实证的大脖子病),但是他们自得其乐,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妥之处,到后来,村落里来了外乡人,他的脖子和我们常人是一样的。
村里的人见到外乡人这幅摸样,他们都讥笑这个外乡人长得丑,得了什么恨严重的疾病,这能怪谁呢,谁叫他们自己具有的统一的思想,在这时候,你能说这村落里的人不正常吗,不可能啊!同样,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里所叙述的故事是这样的,我们来看看,希望大家能做个思考,要是没有教育,这世间会是什么样;要是没有真理,这世间会是怎么样:要是没有阳光,是不是大家都还会继续活在黑暗中,做着,生老病死的循环码,做着眼的睁闭而像寒号鸟般得过且过吗,试问这样的人生和动物还有何等尊贵的区别呢。
所以教育甚是个严重的问题,既然这么严峻,何必浪费一个这么爱教育的人在这里浪费,何必让一些人在其中瞎混金钱和名誉,何必导致于一些人在世间的某个角落,怀才不遇,大材小用呢。
在《理想国》第七卷,柏拉图作了一个著名的比喻,其直接目的是要揭示“受过教育的人与没受过教育的人的本质”的不同及相关问题,人们一般称之为“洞穴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里托》篇——苏格拉底在狱中(场景,公元前399年雅典城邦监狱的一间牢房。
黎明前半小时,昏暗的房间里只点着一盏小小的油灯。
靠后墙摆着一张简陋的床,克里托耐心地坐在床边的一张凳子上。
他是位慈祥、实际,头脑简单的老人,目前,他感情上正遭受剧烈的痛苦。
苏格拉底躺在床上正在熟睡。
一会儿,他翻了个身,打着呵欠,睁开眼睛,看到了克里托。
)苏:克里托,你已经来啦?不是还早吗?克:是还早。
苏:大约什么时间了?克:天快亮了。
苏:奇怪,看守没看到你吗?克:他现在和我熟了,苏格拉底,因为我常来。
另外,他也从我这里得到了一些好处。
苏:你是刚刚来呢,还是已经来了很长时间了?克:来了很长时间了。
苏:你为什么不马上叫醒我,却在我床边静静地坐了这半天?克:我做梦也不会想到要叫醒你,苏格拉底。
我只愿我自己不要失眠和沮丧。
我真奇怪,你还能睡得那么舒适。
我有意不叫醒你,因为我愿你能够尽量舒适地度过时光。
我的一生中经常感到有你这样的性情是多么幸运。
现在,当我看到你如此从容平静地接受不幸的命运,我更深切地感到了这一点。
苏:不过说真话,克里托,像我这样年纪的人还要怕死未免太过份了。
克:其他和你年纪相仿的人同样要面对死亡的命运,苏格拉底。
可当他们发现自己处在你这样的境地时,他们的年纪也不能使他们平静地面对死亡。
苏:那倒是真的。
告诉我,你为什么这么早就来了?克:我带来了坏消息,苏格拉底。
我想,这消息在你看来,倒也坏不到哪里去;但对我和你的其他朋友来说,实在是难以接受,我想这真是最难以接受的事情了。
苏:那么,到底是什么消息呢?是船从得洛斯返航了吗?——当它到达这里时,我的死期就到了,对吗?克:船还没有到,但我料想今天会到的,因为一些从苏纽漠下船的人刚刚到,据他们所说,显然船今天就会到。
这样,明天,苏格拉底,你的生命就要给束了。
苏:嗯,克里托,我倒希望最好是这样。
如果神的旨意是这样,那么就这样吧。
不过我却以为船今天到不了。
克:你为什么会这么想?苏:我是要向你解释的。
先告诉我,我说的当般到后的第二天我就要去死这话是对的吧?克:执政官们是这样说的。
①见《费多》篇开头。
——译者②苏纽谟:阿提卡南端的岬角,离雅典约三十公里。
苏:我想船在今天还不会到,而是要在明天到。
在夜里,就在刚才,我做了个梦。
看来你刚才不叫醒我是对的。
克:是吗,你梦见了什么?苏:我看到了一个穿着白色礼服的光彩照人的妇人,她向我走来,对我说了这么一句话:“苏格拉底,三天后你将会来到佛提亚乐土。
”克:你的梦说明不了什么,苏格拉底。
苏:克里托,可我心里完全清楚这个梦的涵义。
克:显然梦的涵义是再清楚不过了。
但是,苏格拉底,接受我的劝告逃离此地,为时还不晚。
你的死对我意味着双重的灾难,我不仅将失去一个无可替代的朋友,而且还会落下一个坏名声。
很多不太熟识你我的人一定会认为我见死不救,因为他们认为如果我愿意出钱,我是可以救你的。
人们会说我把钱看得比朋友还重,还有什么比落得这样一个名声更可鄙了?大多数人绝不会相信,尽管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来说服你,而你却拒绝离开此地。
苏:亲爱的克里托,我们为什么要如此关注“大多数人”的想法呢?真正有理智的人是会相信事实确是如此的,他们的看法更值得考虑。
克:你想想看,苏格拉底,一个人也必须考虑公众舆论。
你现在的处境足以表明,如果你在公众那里落下坏名声,他们不仅会给你增添一点烦恼,而且会无休止地绪你制造麻烦。
苏:但愿公众作恶的能力大得无法限量,这样他们行善的能力也会大得无法限量。
如果是这样,这也是一件极好的事。
可惜他们两样能力都不具备。
他们既不能使一个人聪明,又不能使一个人愚笨。
他们只是盲目行动。
克:随你怎么说吧,苏格拉底。
但我希望你如实告诉我,你是否担心可能落到我和你的其他朋友身上的后果;是否担心如果你逃走了,我们会因为帮助你逃跑而被告发;是否担心我们会被没收所有的财产或支付巨额罚金,或担心我们会受到更严厉的惩罚?如果上述这些想法在使你烦恼,你尽可以抛开它们。
为了救你,我们非常愿意冒这个险。
如果必要,甚至愿意担更大的风险接受我的劝告吧,理智一些。
苏:克里托,你所说的我都想到了,甚至想得更多。
克:那么,别为这些担忧。
就我所知,为了一笔数目不大不小的钱,有些人愿意把你从这里救出去,帮助你离开这个地方。
你也知道,收买这些告密的人是很便宜的,我们用不了花多少钱就能打发他们。
我想我已经为你准备了足够的钱。
假如你为我的安全担忧而感到不能用我的钱,那么,有很多外邦的朋友现在正在雅典,他们愿意出这笔钱。
他们中的一个、底比斯的西谟弥阿斯的确是为这个目的带着钱来的。
刻柏斯和另外很多人也都准备这样做。
所以就像我说的,你不必为这些担忧而犹豫不决,不作逃跑的努力;也不必为你在被审判时所说的而忧虑:即你不知离开了母邦将何以自处。
不论你到哪里,在多数地方你都会受到欢迎的。
如果你要去色萨利,我在那里有很多朋友,他们会尊重你、保护你,这样,那里就不会有人来妨碍你了。
另外,苏格拉底,我以为你现在的做法是不对的,即当可以拯救你自己的生命时,你却放弃了这一努力。
你正在尽力做使仇者快的事情,(①佛提亚乐土:语出《伊利亚特》。
佛提亚(在色萨利东)是阿客琉斯的家乡。
)或者说你已经这样做了,因为你的敌人正想加害于你。
还有,依我看来,你这样做就等于抛弃了你的儿子们。
你有能力把他们培养成人,你不该抛下他们独自去死,你的儿子们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全在于你。
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呢?如果他们失去双亲,通常孤儿们的遭遇就是他们的前景。
人要么不生孩子,要么就应把他们哺育成人,完成教育。
我认为,你选择了一条最容易走的路,然而鉴于你自称毕生以善为追求对象,你应该成为一个善良和勇敢的人。
老实说,我既为伤害羞,也为我们即你的朋友们害羞,在有关的案件中,我们看来是扮演了胆小鬼的角色。
①首先,本来有办法使你完全不必上法庭——这是第一个错误行动;其次,辩护失当——这是第二个错误行动;最后,我们落到这等荒唐的境地,显然由于我们缺乏勇气和冒险精神而使你陷于危急之中,因为在我们稍事努力拯救你还是可能和可行的情况下,我们没救你,你也没自救。
苏格拉底,如果你考虑不周,除了你受害外,你和我们还会蒙受这些耻辱。
来吧,下决心吧。
其实现在已经晚了,你应该早就做出决定.现在别无选择了,今天晚上一切都必须办妥。
如果我们再耽搁,就办不成了,一切都将太晚了。
我恳求你,苏格拉底,接受我的劝告吧,不要过分固执。
苏:亲爱的克里托,我非常感谢你的热忱——我是说,如果这一热忱有正当理由,我将非常感谢;但如果没有正当理由,则这一热忱越强烈,我就越难从命。
好,我们首先应该考虑一下是否我们必须遵循你的劝告。
你知道,我的生性一贯如此,从来不接受任何朋友的劝告,除非经过深思熟虑,表明这一劝告是理性提出的最佳方案。
我不能放弃原则,我不能仅仅因为我碰上了这件事就放弃我过去一直遵循的原则。
在我看来,这些原则现在和过去一样重要,我仍然像从前一样崇尚和确认这些原则。
所以,除非我们这次能找到更好的原则,否则,我不会接受你的劝告。
即使人们的力量能召唤出大批魔鬼来恐吓我们,加之以锁链、死刑以及没收财产的威胁,也不能使我改变主意。
那么,我们如何对待他人意见才最合理呢?让我们回到你对公众舆论所特的观点上来考察吧。
认为一些意见必须认真考虑而其他意见则不必考虑,这样做是对还是错呢?在我的死这一问题提出来之前,这样做可能是对的;但现在我们清楚地看到,坚持完全不负责任的胡说是错的.克里托,我很愿意在你的帮助下探讨这一问题,搞清楚我在目前的境况中,在对待他人意见这一问题上是否应持与原来不同的态度?是坚持必须考虑他人意见的态度呢,还是抛弃这一态度?我相信,严肃的思想家总会持与我刚才提到的观点相似的一种观点的,即大众所持的一些意见必须尊重,而其他意见则不必考虑。
现在我来问你,克里托,你难道不认为这是正确的原则吗?面对人类都会遇到的死亡命运,起码明天你还是安全的,你不会由于即将来临的灾祸而使你判断失当。
那么情你想一想,难道你不认为一个人不应苟同于大众的所有意见,而只能听取部分意见,这是一条重要原则吗?你怎么回答呢?这不是一个很合理的说法吗?克:对,这个观点是对的。
①完全不必上法庭:在审判前,苏格拉底可以离开雅典城邦。
苏:换句话说,一个人应该接受好的意见而不应该接受坏的意见,对吗?克:对。
苏:明智的意见是好的,愚蠢的意见是坏的。
对吗?克:自然是这样。
苏:那么,对于我过去曾经常举的例子你怎么看呢?当一个人认真对待体育锻炼时,他应该不加选择地注意所有的称赞、批评和纷坛的意见呢,还是只需要听有资格发言的人、也就是医生或教练的话?克:当然只应该听有资格发表意见的人的话。
苏:那么他应该惧怕有资格发表意见的人的批评,欢迎他们的表扬,而不该听从一般公众的批评和表扬。
对吗?克:显然应该这样。
苏:那么他就必须根据有专门知识的指导者的意见来控制他的行动、锻炼和饮食,而不应为其他人的意见所左右。
对吗?克:对,应该这样。
苏:好。
现在如果他不服从他的指导者,无视指导者的意见和赞扬,而把注意力放在很多没有专门知识的人身上,难道他不会因此而承受恶果吗?克:自然要承受恶果的。
苏:是什么样的恶果呢?它表现在什么地方呢?——我是说,它危害这个不服从指导的人的哪个部分呢?克:显然是危害他的身体,身体是受害者。
苏:很好。
那么现在告诉我,克里托——我们不再一一举例了——上述观点是否可以作为一种一般的规则,运用于我们要进行判别的这类行为,即判别是非、荣辱与善恶?我们是应该为大多数人的意见所支配和左右呢,还是为有专门知识的人的意见所支配和左右?我们应敬畏有专门知识的人更甚于敬畏其他所有人,对吗?如果我们下遵循他的指导,我们就会损伤自己的身体,正如我们刚才所说的,我们的身体可以由正确的指导而增强,也可以由错误的指导而损害,难道不是这样吗?这些不是胡说吧?克:当然不是胡说,我认为这些说法都是对的,苏格拉底。
苏:那么再往下考虑。
我们的一部分是为健康的活动而增强,为不健康的活动而损害的。
如果我们听取了不是专家的劝告便会损害它,当它被损害了,生命还值得存在吗?我指的这一部分是身体。
这点你同意吧?克:我同意。
苏:那么生命值得为一个受到损害的不健全的身体存在吗?克:当然不值得。
苏:我们为不正当的行动而损害、为正当的行动而受益的那部分如何呢?生命值得为被损害的这部分存在吗,我们是否相信,正确与错误都在其中起作用的东西,不管它是什么,与身体相比都是无关紧要的吗?克:当然不是。
苏:这部分比身体更可贵吗?克:可贵得多。
苏:既然如此,亲爱的朋友,我们所应多加考虑的不是一般人会怎样说我们,而是我们如何在是非问题上站在专家一边,即站在能提出真理的权威一边。
所以,当你说我们在是非、荣辱、善恶问题上应考虑公众舆论时,首先你的见解就不正确。
当然,也可以提出反对的理由说“公众舆论可以把我们置于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