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一体化与欧洲一体化的比较

合集下载

东亚一体化

东亚一体化
LOGO
二、东亚一体化现状与困惑
③中日韩多边合作受限。中日韩合作作为一个有潜力的地 区机制,虽然在2010年4月的第三次领导人会议上取得了 里程碑式的进展,规划了未来十年的合作目标和远景; 2012年11月,中日韩三国部长在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 举行会晤,宣布启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但是由于中日之 间政治、领土争端,双发关系不断走冷,形势严峻,使得 多边合作受制于双边波动的脆弱性。
LOGO
一、东亚一体化历史进程
2001年,东亚展望小组提出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和“ 东亚共同体”的长远目标,“东亚共同体”不仅包括经济 领域、还包括安全和社会文化方面;随后,第六次 “10+3”领导人会议通过了东亚展望小组的报告。这表明 东亚各国就东亚一体化的目标达成共识; 2002年11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0+1)协定》签署 ,促使日韩分别与东盟签署自由贸易区协定,截止目前, 已经形成三个“10+1”自由贸易协定; 2005年,首届东亚峰会召开,形成了“10+6”模式;东亚 峰会吸引了地理上不属于东亚的印度、澳大利亚与新西兰 参加,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美国的期望,借此得以扩大对东 亚区域集团的影响和控制 → 2011年,随着美国与俄罗 斯加入“10+6”变为“10+8”,加剧了东亚峰会在东亚一 体化过程中的尴尬地位; 2012年11月,中日韩三国经贸部长举行会晤,宣布启动中 日韩自贸区谈判。
LOGO
二、东亚一体化现状与困惑
㈠、现状
1、涵盖整个区域的自由贸易区尚未建立。尽管该地区也 出现了各种次区域自由贸易协定(FTA),但他们大都存在大 量的例外保护条款,发展水平不高,距离经济一体化的高 级阶段“共同市场”还有很大距离; 2、投资保护主义大量存在,资本流动受限。在重要性日 益凸显的能源和环保领域,东亚也没有展开具有实质性意 义的合作; 3、金融领域的合作缓慢。一方面,东亚至今尚未实现金 融自由化和一体化;另一方面,东亚国家至今仍然高度依 赖积累外汇储备特别是美元储备来防范金融风险,这使得 世界主要外汇储备大都集中在该地区,而大量的外汇储备 ,则是金融资源浪费的体现;

世界三大生产网络的对比分析

世界三大生产网络的对比分析

世界三大生产网络的对比分析摘要:目前,全球共有三大区域经济体: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欧盟(eu)、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对应的是全球三大区域性的生产网络,分别是北美区域生产网络、中东欧生产网络和东亚生产网络,本文将对世界三大生产网络进行的对比分析。

关键词:网络;区域经济;全球北美自由贸易区(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rea,nafta)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3国组成,于1992年8月12日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达成一致意见,并于1994年1月1日正式生效。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是根据1992年签署的《欧洲联盟条约》(也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所建立的国际组织,现拥有27个会员国。

欧盟是世界上最有力的国际组织,在贸易、农业、金融等方面趋近于一个统一的联邦国家,而在内政、国防、外交等其他方面则类似一个独立国家所组成的同盟。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简称apec)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亚太经合组织共有21个成员。

在亚太经合组织中,有14个都是亚洲国家,占到组织的2/3,亚洲地区作为其中主要的组成部分,在本文将把亚洲地区做为亚太经合组织的代表做独立分析。

成立区域经济组织,组建生产网络都是为了消除贸易壁垒,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区域经济更好的发展。

本文在分析三大区域组织和生产网络时,将在下面着重分析他们之间的不同点。

1亚洲一体化主要是依靠市场为驱动,而欧盟和nafta则是以协议为驱动。

所谓市场驱动型是指区域内经济联系的深化取决于市场供需因素,如贸易互补性、生产与投资的垂直一体化联系等。

而协议驱动型则是指区域内国家因签署了区域贸易协定而提高了经济联系程度(nathalie aminian,k c fung ,francis ng,2008)。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半体制性的,根据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成立由三国贸易部长为首席代表的三边委员会,其职能是解决包括环境污染在内的三国之间的一切纠纷,同时三国法律人士还组成特别小组,负责监督自由贸易区内法律和法规的实施。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伍贻康张海冰全球化和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是世界经济发展中并行不悖的两股潮流。

两者既密切相关,又并不相同。

这里就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及其联系做一番探讨,并简要介绍当今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现状。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对于全球化的概念,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过阐释。

其实,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就作出过论断:“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的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事实上,全球化就是指社会发展呈现出这样一种趋势:生产力高度发展使所有生产要素和经济关系跨越国家和地区界限日益自由流动,使世界经济在全球融合为一个难以分割的整体。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深化的基础上,人类社会生活在全球范围展现全方位的沟通、联系和相互影响。

经济全球化要求在国际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全球优化配置,强调国际合作与协调,它是经济国际化的进一步发展和更高级表现。

目前经济全球化还处在不断深入发展的进程中,其本质是市场和资本的全球化。

总之,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经济一体化源于西欧,其本义在于以区域为基础,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经济一体化的实现需要在一体化区域内消除阻碍贸易与生产要素流动的各种障碍,因此有学者简单地表述为“再生产过程各个阶段上国际经济障碍的消除”。

此外,经济一体化还需要在区域范围内设立机构,形成共同的内在管理机制,制定共同的制度规范,为市场提供有效的制度保证和持续一体化的动力。

所以,组织性和制度性是经济一体化的基本特征。

经济一体化有多种表现形式:关税同盟、自由贸易区、共同市场、货币联盟、经济与货币联盟以及完全的一体化。

由于国际经济和政治问题互相影响、密不可分,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不可避免地会掺杂对政治一体化的要求,所以完全意义上的经济一体化要求政治、法律、安全防务等领域内的一体化,要求更多的主权让渡和主权共享,这意味着建立机制化的制度具有很大的难度。

东亚一体化

东亚一体化

试论东亚一体化战略-以欧盟为例东亚一体化是地理邻近的东亚各国希望通过长期的相互合作和一体化进程而形成一个紧密整体,它建立在各国间共同利益和地区认同的基础上。

东亚一体化的战略构想由来已久,儒家文化曾长期对这一地区的国家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从而使东亚各国有着相近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氛围。

日本曾是近代东亚一体化的主要倡导者和实践者,早在20世纪40年代,日本便产生在东亚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设想。

然而这种想法非常危险并难以实施,因为它主要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存在,日本想凭借其庞大经济、军事和政治力量,建立日元圈和日本势力范围,从而使整个东亚都接受日本的统治,为日本利于服务,而在此政策的推行过程中还造成了东亚诸国极其惨重的损失,日本的战略构想也随着战争的失败而破产。

然而亚洲一体化的设想并没有随之结束,欧洲一体化的顺利推行以及东南亚国家间的联合使这一构想再次被提上日程。

以东亚峰会作为参照,未来的东亚共同体将以东亚十三国作为基础(东盟十国+中日韩),而中日韩三国无论在综合国力还是经济实力上都远超东盟国家,三国同为全球重要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合计超过16万亿美元,占世界20%以上。

三国对外贸易额近7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额的20%以上。

因此,未来的东亚一体化进程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在于中日韩三国间能否消除彼此间的猜疑与隔阂,真正建立起长效的合作机制以及深厚的战略互信。

但从目前来看,真正使东亚一体化成为显示还存在几个主要障碍需要克服;1.欧洲各国整体经济水平差别较小,一体化之后不会对各国经济造成巨大波动。

而在亚洲,这一差距是比较明显的,仅仅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就存在相当差距。

日韩与东盟国家间的差距也非常巨大。

2.中国作为东亚地区大国,无论经济和政治制度都与日本、韩国不同,合作障碍不容忽视。

3.东亚国家彼此间存在着历史及领土问题的纠纷,日韩、中日间各自存在的领土遗留问题和历史宿怨成为阻碍中日韩三国真正走向联合的关键因素。

4.第四,一些国家内部还存在不同的声音。

探析东亚一体化的道路——从与欧洲一体化的比较说起

探析东亚一体化的道路——从与欧洲一体化的比较说起
体 化 ” “ 范 围 试 点推 进 ” 的道 路 。 、 小
关 键 词 : 东亚 一 体 化 ;欧 洲 一体 化 ; 区域 一 体 化 ;共 同体 中图 分 类 号 :F 9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 0— 5 0( O 0)0— 0 3 0 874 2 1 0 3 0 7- 3
个 整体 ,提升 自己在 国际舞 台上 的地位 和 发言 权 。

晤在 马来西亚 吉隆坡举 行 ;2 0 0 ,“ + 2年 1 3”领 导人会 0
议 通 过 了东 亚 研 究 小 组 ( AS E G)提 出 的 建 立 “ 亚 共 同 东

东 亚 一 体 化 的 历 史 与 分 歧
山东 省农 业 管 理 干 部 学 院 学报
2 1 年 00
第 2 卷 第 3 7 期
欧 洲 一 体 化 的 比 较 说 起
刘树 芹 ,李 春 林
( 中师范 大学 ,湖北 武汉 4 0 7 华 0 9) 3
摘要 :区域一体化是 当今世界 的两大潮 流之一 , 东亚是世 界上 对国际格局 产生重要影响 的地 区之一 。近年来对于 东亚一体化 的讨论不绝于耳 ,东亚国家在建 立东亚共 同体这 个问题 上存 在共 识,但是在 东亚一体化 的道路 问题 上 却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在全球 范围内,一体化程度最 高的地 区非欧洲莫属, 东亚一体化该 沿什 么样 的道路走
( EAEG)的设想 ,后来 又该 称 “ 亚经 济论 坛 ” 以此 由纪 夫在与 中、韩领 导人接 触时多次 提及 东亚共同体 的建 东 , 来 作 为 对 欧洲 和 北 美 地 区朝 向紧 密 一 体化 的更 直 接 反 应 。 但 设 ,中 、韩 领导人 也予 以积 极回应 。鸠 山把 东亚共 同体定

“多极化”、“全球化”、“一体化”关系辨析

“多极化”、“全球化”、“一体化”关系辨析

“多极化”、“全球化”、“一体化”关系辨析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多极化”(World Multipolarization)、“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和“地区一体化”(Regional Integration)这几个概念使用频率很高,可以说社会各界耳熟能详。

三者既是概念,也是过程。

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一、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一般认为,世界多极化是一个过程,是一种国际格局,是指世界多个力量中心同时并存,相互消长。

经济全球化即对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把全球经济纳入一个共同的世界体系。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看似矛盾、逆向,是一对悖论。

因为全球化要求“同”,统一,一元,均质,致力于把全球经济纳入一个统一的国际经济体系,遵守共同的游戏规则。

而世界多极化则突出“异”,多元,非均衡,不统一。

全球化的核心是经济,要求主权的让渡甚至分割;多极化的核心是政治,要求权利的平等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实际上,两者看似矛盾,悖论,其实并非不可理喻:(1)政治对于经济而言具有相对独立性。

政治往往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最后和最终反映,经济虽然极度重要但并非全部,也并非唯一,有时也未必是决定性的因素。

何况经济的发展也有周期,综合国力中除了经济因素外还有军事、政治、科技、人口、面积、资源、外交等诸多因素。

(2)世界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世界上没有唯一的经济中心,而是多中心同时并存。

西方经济体系内部存在不同的中心,如北美、欧盟和日本。

发展中国家也纷纷成立自己的地区性的经济联盟,如东盟,阿盟,非洲联盟。

南亚、中亚、南美、中欧也成立了地区性的经济合作组织。

中国也主张与东盟、上海合作组织分别建立自由贸易区。

2001年,在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世界经济全面下滑的情况下,作为全球化主导的西方,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民族主义抬头。

美国和欧盟都大搞关税壁垒。

发达国家发展缓慢,发展中国家“赶超发展”,使以西方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遭到了重创,而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等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经济体成为国际经济中的亮点。

东亚私法一体化的困境及出路

东亚私法一体化的困境及出路



包括 “ 一体化”、 “ 趋 同” 、 “ 协调”和 “ 统一” 等诸多提法。它们之间虽然存在着细微的差别 ,但 中心意思几乎都是相同的,即都有全球或 区域 内各 国法律趋 向相同或接近 的特 点。在本文中,笔者根 据需要使用 “ 一体化”或者 “ 统一” 的概念,这两 者 之 间是 可 以互相 转化 的。 二 、 东亚私 法一体 化 的现 状 同欧洲相 比,东亚的私法一体化进程还 比较缓 慢。其 中一个重要 的原 因就是东亚还不存在一个像 欧盟那样的超国家 的联盟,这也是东亚私法的一体 化进程 中的主要障碍。因此,相较于欧盟来说 ,东 亚的私法一体化还主要存在于学者之 间,更多的是 由学界进行推动的。 当然,欧洲合同委员会早期的 工作经验也启示我们,合同法或私法 的协调之路可 以从学者开始 ,从 民间开始 ,从制定模范法开始, 这也不失为一种 “ 曲线救国”的方式。 东亚地 区作为一个地理和政治的概念 ,主要包 括 中国、日本和韩国,而这 三国学者 的努力也是 目 前推动东亚私法统一化的重要力量。中日韩三国的 学者从 2 1世纪初开始,召开了一系列的国际会议, 探讨东亚法律统一的可能性和路径,其中最为重要 的是 2 0 0 9年在清华大学召开的 “ 欧洲私法的统一 及其在东亚的启示”的国际研讨会。在这次会议上, 中日韩学者就制定东亚统一合同法规则的蓝本达成 了共识,倡导由中 日韩学者共同组成 东亚合 同法 原则) ) 起草委员会 ,起草东亚统一私法的示范法。 此后,中日韩学者 以 欧洲合同法原则 和 ( 《 欧洲 私法共同参考框架草案 为蓝本 ,进行 了相关的研 究工作,草拟 出了 亚洲合 同法原则》 ,这无疑 在东亚私法一体化进程 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三 、东亚私 法 一体 化面 临的 问题 尽管东亚私法一体化在向着实质层面不断推进, 我们必须 同时看到 ,东亚各 国之 间同时存在各 自独

东亚地区一体化远景及中国的作用

东亚地区一体化远景及中国的作用

1 东亚文化共 同体 。东亚是中华文化 、印度文化和伊斯 兰文化交会融合 的地 区, . 具有共 同的或类似
的文化价值观 ,有着很强的文化认同感。这种文化认 同会形成东亚的 “ 共同价值观” ,促进东亚文化共 同 体的构建 。东亚地区民间的文化交流会使东亚文化共 同体更易形成。 2 东亚经济共 同体 。东亚各国 ( . 地区)在贸易、投资、货币金融、关税汇率 、市场准人等方面建立 同一 的制度 ,其一体化的程度要 比东亚 自由贸易区高。 3 .东亚 自由贸易 区 。由于东盟 与 中 国 “0+1 自由 贸易 区 ,东 盟 与 中 日韩 三 国 “0+ ” 自由 贸易 1 ” 1 3 区的发展 ,东南亚和东北亚将形成一个统一的东亚 自由贸易区,在区域内降低税率和交易成本 , 便利贸易 和投资 ,创造更大经济规模与更有效率的市场 ( 非德尔 ・ 拉莫斯 ,20 ) 04 。东亚关税同盟 ,是在考虑建立 东亚 自由贸易区和东亚经济集团存在政治、历史 、民族等重大制 约因素后 ,一种较易实现 的地 区合作 目 标 ,旨在建立东亚地区同一的关税制度 ,实现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
存 在 巨大 的困难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 东亚经济集团。在东亚 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具有更 紧密经济联系的东亚地 区经济组 . 织 。区域 内的国家 ( 地区)在 贸易、投资、金融 、财政 、经济政策等方面有着更广泛和深入的合作 ( 非 德尔 ・ 拉莫斯 ,20 ) 04 。只有通过合并组成一个东亚集团,未来 的东盟与 中 日 韩三 国 “0+ ” 自由贸易 1 3 区才能产生足够大的影响,与欧盟和美洲形成一个 “ 均衡 的增长三角” 。 7 东亚地区联合体 ( . 联盟) 。介于地区国家协会和国家联盟中间的一种新型地区结构,包含东亚相关 国家的地方 、次地 区、国家 、东亚地区四个层次的文化 、经济 、社会合作 ( 中英 , 0 3 。 庞 20 ) 8 亚太经合组织。亚太地区有关 国家 ( . 地区)为促进地 区经济技术合作和贸易便利化 的发展,以对 话非正式论坛的形式组建的地区经济合作组织。它包含 了东亚主要国家 ( 地区) ,也包括 了美 国等太平洋

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文献综述朱丙梅经济研究院国际贸易专业201302110270从2000年11月,第四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

到2009年8月15日第八次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上签署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一直在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

拥有19亿人口和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中国和东盟建立自贸区为双方带来了经济、政治、外交等多方面的综合利益,为东亚、亚洲、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的繁荣稳定做出突出贡献。

不过中国与东盟区域合作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纵观对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相关文献资料,以客观的角度去系统的深入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中国经济的现状分析并提出对策。

目前,研究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完善的对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前景展望。

一、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现状祤永明(2010)认为:随着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发展,双方正在金融、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等方面逐步展开合作。

不论是在贸易投资方面,还是在合作机制方面,都取得了显著地进展,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但是随着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入。

在双方经济合作的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赵银亮(2003)认为:区域经济和贸易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东亚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方面明显滞后。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为推动东亚经济整合提供了新的范式。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正是基于这种分析框架之上的有益探索。

全力塑造东亚经济圈的努力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东亚经济一体化将在艰难中曲折前进。

陈德照(2005)认为:近几年,中国和东盟的经济合作从单一的双边合作发展到双边合作与不同范围的地区合作相结合;从单纯的贸易和投资合作发展到贸易、投资和货币、金融多领域相结合;从非机制性合作发展到非机制性同机制性合作相结合的多种性质合作并存的局面。

一体化

一体化

浅谈全球化与欧洲一体化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特点。

随着世界经济总量的扩大,各国、各地区经济资源配置不断突破国界限制,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优的配置方式和配置效率,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达到更高的水平。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同时,以地区经济一体化为标志的区域经济合作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区域经济一体化表现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区域自由贸易协定,通过区域内的国际分工寻求扩大经济合作,提升经济增长潜力。

近年来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发展格外引人注目,“10+3”模式与“10+1”模式的出现,标志着东亚地区经济合作开始步入体制化发展的新阶段。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全球化的促进作用。

区域经济一体化为经济全球化准备了条件。

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国家分工的深化,加强了区域内部各加盟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了各加盟国的经济发展。

相比较来说,区域经济对经济全球化的阻碍作用比较明显。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合作组织如北美自由贸易、欧盟等发展完善。

各加盟国对区域经济依赖性加强,再加上区域对外合作能力的提高,给世界经济带来更大的竞争局面,同时也导致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区域经济也制造了贸易壁垒。

如区域经济组织的排他性与全球化背景下的多边贸易体制之间就存在隔阂。

区域经济是为了实现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区域内部成员之间分工合作,相互依存。

经济全球化则是为消除全球经济间的贸易壁垒努力,区域经济在这一方面与之出现矛盾,区域经济以地域为名为贸易提供一种新的保护手段,这种保护手段对于区域外的成员来说就是阻碍他们之间相互合作的贸易壁垒。

区域经济强化了其内部产品的竞争力,对区域外的产品采取了比较严格的防范制度和措施,不惜一切手段组织其他区域或国家的产品进入。

这一行为,满足了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但是对与经济全球化来说,则伤害了全球经济之间平等合作的基础,加大了国与国或区域与区域之间对话的难度,妨碍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一体化的定义

一体化的定义

一体化的定义,做法以及相关问题一体化是指多个原来相互独立的主权实体通过某种方式逐步在同一体系下彼此包容,相互合作。

一体化过程既涉及国家间经济,也涉及政治、法律和文化,或整个社会的融合,是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的一种全面互动过程。

由于它涉及的主权实体间的相互融合,并最终成为一个在世界上具有主体资格的单一实体,因而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国家间合作,涉及的也不仅仅是一般的国家间政治或经济关系。

1、东亚金融合作必然涉及到许多非经济因素,具有深刻而复杂的政治经济学含义;但就经济与金融层面看,需要运用“市场一体化”的经济理论和分析方法。

Henning(2002)教授以欧洲货币金融合作经验为背景,从功能溢出效应(functional spillover)、区域性机构(regional institution)、地区政治(regional politics)、信誉和承诺策略(credibility and commitment strategy)、结构现实主义(structural realism)、系统稳定性(systemic stability)等多个角度系统阐述东亚金融合作的必要性。

2、目前已有的东亚金融合作的制度安排和理论研究从合作的背景、可行性、合作的措施探讨到合作的最终目的和收益,绝大部分都属于市场一体化研究范式的范畴。

首先,一体化可以带来的“功能溢出效应”。

金融危机具有自我实现和传染的特征,单个国家的防范措施难以发挥作用且成本高昂,即负的外部性;而区域或国际性的金融合作具有正的外部性,通过规模经济能更有效和低成本地化解危机带。

其次,“区域性机构”是推动经济和金融一体化的重要因素。

这些机构在经济金融一体化进程中承担了交换信息、达成协议、监督和实施协议等多方面的职能。

第三,东亚货币与金融合作的可行与否也取决于区域一体化程度,并涉及“区域政治”因素。

东亚地区在政治上并不像欧洲那么热衷于一体化,崇尚独立自主的文化,各国在宗教、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差异很大,从而制约着金融合作。

欧洲经济的一体化趋势

欧洲经济的一体化趋势
国际在线2005年05月30日
材料二在日前上海欧洲学会举办的“世界经济现状、前景与挑战”研讨会上,著名经济学家、德国汉堡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谢勒教授发表了专题演讲,认为世界经济发展已进入不确定时代,东亚经济成为世界经济新的独立增长中心。------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2000年后世界经济已进入一个不确定的时代。------指出,西欧经济的增长率仍将低于美国,这是因为欧美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关系。过去对西欧统一会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期望值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欧元启动后欧元区的出口也没有达到预期的增长。德国的结构改革比较迟缓,影响了欧洲经济的表现。欧盟东扩对欧洲经济影响不会很大,因为欧盟与东欧早有协议,东欧产品可以进入欧盟国家市场,所以东欧国家入盟后较之以前几乎没有差别,区别只在于它们是法律上的欧盟成员还是事实上的欧盟成员。
②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这是一个具有性质的组织,欧洲一体化的内容从最初的经济合作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
③1995年,欧盟决定将欧洲单一货币定名为,年1月1日正式启用。从而使欧洲一体化成为的进程。
3.扩大(1993—今):成员国增加
随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欧盟经过几次扩大,成员国不断增加,到2007年已达个。
《国际金融报》(2002年10月30日第四版)
回答:
(1)上述两则材料中,持乐观和怀疑态度者各自的观点和理由是什么?请依据材料扼要阐述。
(2)请依据有关史实谈谈你对欧盟未来经济发展前景的看法。
(1)①乐观者。态度:欧盟成立后,经济快速发展。理由:经济增速、人均产值和经济总量都有很大提升。②怀疑者。态度:2000年后世界经济已进入一个不确定的时代,对欧盟未来经济发展前景不能抱有大的幻想。
理由:西欧经济的增长率仍将低于美国;欧元区的出口增长没有达到预期;欧盟东扩不会给欧洲带来较大的市场。

国际经济一体化概述

国际经济一体化概述
1981年,《南太平洋地区贸易与经济合作协定》(澳大利亚、 新西兰、库克群岛、斐济、基里巴斯、马绍尔群岛、密克罗尼 西亚、瑙鲁、纽埃、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汤加、图 瓦卢、瓦努阿图和西萨摩亚)
1981年,拉美一体化协会(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智利、 哥伦比亚、古巴、厄瓜多尔、墨西哥、巴拉圭、秘鲁、乌拉圭 和委内瑞拉)
(6)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特点 ①国际经济一体化协定增长快,呈现双边化、网络化 特征 ②大国积极参与,战略目标凸显 ③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脱地域化” ④南-北型经济一体化协定迅速发展 ⑤以集团身份参与的国际经济一体化协定日益增多 ⑥成员之间实现经济一体化的领域扩大 ⑦东北亚国家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快于区域内的 一体化
2004年,中国中央政府与中国香港、中国澳门自由贸易协定 (CEPA)
2006年,韩国与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日本与马来西亚自由贸 易协定
2007年,中国与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协定、日本与泰国自由贸易 协定
2008年,巴基斯坦与马来西亚自由贸易协定、日本与印度尼西 亚自由贸易协定、日本与文莱自由贸易协定、日本与菲律宾自 由贸易协定
1968年,《三方协定》(埃及、印度和南斯拉夫)
1971年,经济互助委员会正式提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一体化”
1973年,《发展中国家贸易谈判议定书》、加勒比共同体
1976年,《曼谷协定》(孟加拉国、印度、韩国、斯里兰卡、 老挝、菲律宾和泰国)
1977年,贸易和商业关系协定(澳大利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
O
Q1 Q2
Q3 Q4
贸易创造的局部均衡分析——进口小国与出口大国模型
P
A国
S
P
B国
P0+t

区域一体化组织:欧盟与东盟的比较

区域一体化组织:欧盟与东盟的比较

《区域一体化组织:欧盟与东盟的比较》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区域一体化组织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欧盟和东盟作为两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它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发展路径。

本文将对欧盟与东盟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异同之处,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组织在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欧盟与东盟的发展历程(一)欧盟的发展历程欧洲一体化的思想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和近代早期的一些思想家,如但丁、卢梭等。

然而,真正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是二战后的历史背景。

战争给欧洲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欧洲各国认识到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和平与繁荣。

1951 年,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签署了《巴黎条约》,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标志着欧洲一体化的开端。

此后,欧洲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先后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 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1993 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欧盟正式成立。

如今,欧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 27 个成员国、高度一体化的政治经济联盟。

(二)东盟的发展历程东盟成立于 1967 年,当时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五个国家发起成立。

东盟的成立旨在促进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合作。

在成立初期,东盟的主要活动集中在政治和安全领域。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盟逐渐扩大了其合作领域,包括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

如今,东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 10 个成员国的区域组织,在东南亚地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欧盟与东盟的组织架构(一)欧盟的组织架构欧盟的组织架构非常复杂,包括欧洲理事会、欧盟理事会、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等多个机构。

欧洲理事会是欧盟的最高决策机构,由各成员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组成。

欧盟理事会由各成员国政府部长组成,负责制定欧盟的政策和法律。

欧盟委员会是欧盟的执行机构,负责执行欧盟的政策和法律。

欧洲议会是欧盟的立法机构,由各成员国公民直接选举产生。

东亚区域一体化与欧洲一体化比较研究综述

东亚区域一体化与欧洲一体化比较研究综述

场 一 经 济货 币联 盟一 完 全 的 一 体 化 ” 的 发 展 路 径 。 而 在 欧 亚 大 陆 的东 部 ,东亚 的 区域 一 体 化则 刚 刚 起 步 ,正 处 在 初 步 与 探索 阶 段 。东 盟 ( s A A E N) 1 O国最 先 开 启 了东 亚 的 区 域 一 体化 进 程 ,并 扮 演 了领 导 者 的 角 色 。 真 正 的 东 亚 区 域
促 进 了地 区和平 与 合 作 的创 新 模 式 向 世 界 其 他 地 区加 以 推 广 。 总体 而 言 ,现 有 的 对 欧 洲 与 东 亚 区域 一 体 化 进 程 的 比 较研 究 ,实 证 研 究 多 见 ,理 论 分 析 稀 少 ;宏 观 概 论 居 多 , 微 观研 究 不足 。在 为 数 不 多 的微 观 的 比较 研 究 中 ,也 以 宏

各司其职。欧盟 还将政体改革 提上 日程 ,谋求增强 自身 的
合 法性 。与 欧盟 的超 国家 性 质 相 比, 东 盟 更 像 一 个 松 散 的 政府 间 组 织 ,东 盟 成 立 2 O多 年 之 后 ,东 盟 首 脑 会 议 在 19 年 才 开始 固定 化 和 经 常 化 ; “0+3 实 际 上 是 三 个 96 1 ” “0 ” 1 +1 ,并 没有 成 为 一 个 有 机 的整 体 ;A E P C实 际 上是 一
比较 研究 的学 者及 其 论 著 渐 渐 多 了起 来 。亚 洲 学 者所 关 心
的是 ,欧 洲 模 式 的 制度 能 否 在 东 亚 复 制 ,东 亚 地 区适 合 何
种 形 式 的一 体 化 。 同样 地 ,欧 洲 学 者 们 也 乐 于 向 全 世 界 宣
传 欧 盟 与欧 洲 一 体 化 的 成 功 经 验 ,将 欧 洲 一 体 化 创 造 的 、

东亚共同体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可行性分析

东亚共同体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可行性分析

早在1990年,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就曾提出“东亚经济集团”倡议,但此倡议当时因遭到美国的强烈反对而束之高阁[1]。

而“东亚共同体”构想,则于2001年由时任日本首相的小泉纯一郎在访问新加坡期间,代表日本政府正式提出的。

在金融危机之后,这一构想被迅速广为传播,并融入东亚地区新的合作形式和目标之中。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兴起,以及以欧盟为代表的区域一体化的推进,亚洲各国家也开始意识到区域间相互合作的重要性———克服困难,寻求共同利益,共同发展。

如今,这已成为亚洲国家的共同意愿。

而“东亚共同体”概念,对东亚各国加强区域合作这一愿望的实现无疑有着积极意义。

东亚共同体从区域角度看,涵盖日本、中国、韩国、朝鲜、蒙古、东盟成员国,以及东亚范围内其他一些都处于一个相邻地理位置的国家或地区。

中国作为东亚最具影响力的国家,在推进区域合作中应起到重要作用。

在当今的国际关系中,欧盟成功推行了欧洲一体化,使全球各区域合作成为一种主流取向,各国彼此间的联系愈加密切,地区集团化的步伐愈加明显。

东亚在发展上落后于欧洲和北美,若不加紧推行东亚一体化,则会落后于全球区域合作背景下的竞争环境。

东亚共同体能否成功构建,主要取决于中日两国能否在经济、意识、文化等诸多方面达成一致。

对中日两国来说,积极构建东亚共同体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两国近些年间矛盾和冲突日益加剧,因而使得东亚共同体推进和发展阻碍重重。

要实现东亚共同体的目标,关键在于中国和日本之间关系的妥善处理。

一、构建“东亚共同体”对中日两国能带来什么好处在整个东亚,中日两国无论是经济、科技、文化还是综合国力,都处于东亚的核心位置。

中国地域广阔,资源丰富,人口优势明显,但尖端科技尚不如日本;而日本,技术成熟,资本优厚,但资源相对匮乏。

在这种情况下,中日若互相取长补短,能够创造出一个新的、足以媲美欧盟的强大经济体。

但如今中日之间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如钓鱼岛),双边关系停滞不前,这对东亚共同体的推进百害而无一利。

欧洲区域一体化对东亚地区主义的启示

欧洲区域一体化对东亚地区主义的启示
币联盟等 。机制性建设 是欧洲一体 化的发展和壮 大的基 础, 与单纯 的在 经济 E的合作 相 比, 机制性 的建设 更能推 动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发展。
三 、 机处 理 模 式 机 制 化 危
老牌资本 主 义强 国大大衰 落 , 普遍陷入经 济困顿 、 并 政治 危机 、 社会动乱等诸 多困境之 中。同时 , 在美国意欲控制欧
洲的逼人形势和苏联军事威胁 下 ,西 欧各 国强烈地感 到 , 只有加强各国联合 才能实现 欧洲 复兴 和繁荣 , 避免成为美
苏冷战的牺牲 品。O世纪 8 2 0年代后 , 随着全球化浪潮 的发
展, 国家问的竞争 已经发展到 国家与集 团间 以及集 团之 间 的竞争。欧洲 各国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够在竞争 日趋激烈 的
安全观 的形成 , 而加强 区域成员 的区域身份认 同。” 从 【 ‘ 二 次世 界大战大大改变了世界格局 , 二 以英法为代表 的欧洲
员国具有普遍约束力 。在 内部建设上 欧共体实行一 系列
的政策和措施。实行共同的农 业政策和共同外贸政策 、 实
行 了共 同的渔业政策 、 建立 欧洲统一 大市场 、 设经济货 建
Zhe1 3gZ hi anJi Y U

政 治 研 究

法条约》 以及最 近爱 尔兰公投 否决 《 , 坦斯本条约》 。欧盟 已
经具有同定的危 机处理模 式。由于欧洲一 体化 的进 程是 实
盟 南进而努力 。可以说 , 如果 得不到德法两 国的支持 和合 作, 欧洲一体化进程就 会举 步维艰 , 以为续 。 难 法德轴心始
“ 欧洲一体 化的历史表 明 , 欧洲国家对开展 地区合作 的价值和共同利益有着一致的认识 ,他们在磋商谈 判 、 讨

从欧洲一体化的历史经验看东亚一体化

从欧洲一体化的历史经验看东亚一体化
盟 ,简 称 欧 盟 。

域 一 体 化 的 兴 起 和 发 展 离 不 开 动 力 的 推 动 作 用 ,对 动 力 的共 同认 知构成 了区域 一体 化 的内在基 础 。欧 洲 一 体化 能够 不断深 入发 展 的奥 秘就在 于一 体化进
程 中 每 一 次 的 选 择 都 符 合 各 国 的 利 益 。 可 以 说 欧 盟 之 所 以 在 深 化 和 扩 大 的道 路 上 不 断 推 进 , 是 由一 体
化 带 来 的 巨 大 利 益 产 生 的 吸 引 力 。 从 欧 洲 一 体 化 最 初 的舒 曼 计 划 到 欧 洲 煤 钢 共 同 体 、 欧 洲 经 济 共 同 体 、欧洲 原子 能共 同体再 到关 税 同盟 、共 同农业 政

欧 洲 一 体 化 的 经 验 总 结
1 .坚 定 的 合 作 理 念 是 实 现 区 域 一 体 化 的 基 础 。
任 。这种合 作 和参 与的态 度是 一 体化顺 利发 展 的观
念 基 础 。 蛾 】
2 .共 同 的 利 益 是 实 现 区 域 一 体 化 的 动 力 。 区
体 ( 称 “ 共 体 ” 。 l9 简 欧 ) 9 1年 l 2月 9 日、 l 日 , 0 在荷兰 小城 马斯 特里 赫 特举 行 了欧共 体 第 4 6次 会 议 ,通 过 了 《欧 洲 联 盟 条 约 》 1 9 。 9 3年 1 1月 1 1 日 , 《马 约 》 正 式 生 效 , 欧 共 体 正 式 更 名 为 欧 洲 联
2 1年 第 8期 01 ( 第9 总 2期 )
边 疆经 济与 文化
T HE B ORDER ECONOMY AND 1 L C J TURE
No 8 2 l .. O 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亚一体化与欧洲一体化的比较
当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竞争激烈的全球经济成为各个国家的必争高地,经济是基础,经济的霸权也会进而带来政治和军事的优势。

区域一体化旨在促使各成员国在经济方面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东亚国家一方面继续从1997年的金融危机中复苏,同时要适应中国作为世界和地区贸易大国的崛起,他们面临着保持收入增长和减贫的严峻挑战,当经济一体化成为了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思路,东亚一体化也应运而生。

不同于东亚一体化面临的外部问题,欧洲一体化更多的是为了消除战争的威胁。

欧洲一体化开始于二战以后。

当时的欧洲刚刚经过战火的洗礼,百废待兴,局面微妙。

一方面,欧洲的主要战胜国在胜利的喜悦尚未消退之际,就感受到了来自前苏联东欧集团的军事威胁。

另一方面,德国虽然投降,但仍然具备东山再起的实力。

战争虽然结束了,欧洲人却仍然没有安全感。

而美国已经逐渐开始在国际政治和经济舞台上争演主角,为了保障欧洲人的自身利益,欧洲一体化也在1951年正式开始。

一、机制差异
欧洲一体化的发展道路实际是一条制度建设的道路,欧盟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超国家机构,欧盟理事会、欧洲议会、欧盟委员会分工合作,各司其职。

欧盟还将政体改革提上日程,谋求增强自身的合法性,2009年底《里斯本条约》生效后,欧盟选出了具有“欧洲总统”性质的理事会常任主席,欧洲一体化也进入了新的纪元。

与欧盟的超国家性质相比,东盟更像一个松散的政府间组织,东盟成立20多年之后,东盟首脑会议在1996年才开始固定化和经常化,而所谓的“东盟10+3”更多的意味是3个“10+1”,中日韩三国之间并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东亚三国并没有为东盟各国带来更实质的利益。

相较之下,APEC实际上属于半官方性质的政府间论坛。

二、本质差异
欧盟可以颠覆地理版图而联结紧密,根源在于欧洲各国有着一脉相承的共同文化积淀,因此无论风土人情、政治制度还是文化传统都有极大的同质性,而且
欧盟在不断扩大之前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较为相近。

同质性让欧洲可以更加容易的彼此包容与接纳,对外用一个声音说话。

与欧盟相比,东盟及东亚的多样性非常突出,不论是社会制度、政治体制,还是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等等都差异很大,异质性明显。

而且最为根本的异质性在于东盟各国的经济水平发展并不均衡,在彼此经济联系就不甚紧密的前提下而要形成一个彼此依赖的整体,对于任何国家而言都是一个困难的过程。

三、核心差异
核心国家尤其是法德两国搁置恩怨共同协作是欧盟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

欧洲一体化的初始六国对于欧盟的进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式由于彼此的谈判和部分既得利益的放弃,才有了今日欧盟的强大。

即便是现在,德国依然是欧盟发展的核心,扛起了欧盟深化的大旗,为欧盟继续壮大撑起了主心骨。

而在东亚地区,东盟是一个小国联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国。

东亚地区的两个大国中国和日本,并没有在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而且由于中日历史因素的影响,也阻碍了东盟壮大的进程。

东盟主导东亚区域一体化的局面被形象地称作“小马拉大车”。

四、水平差异
欧盟已经基本实现了完全的经济一体化,并建立了经济货币联盟,发行统一的货币——欧元。

施行共同的农业与社会政策,形成了自己的欧盟治理模式和政策方向,并向着政治一体化的进程迈进。

由于文化的类似,欧盟各国的认同感也更强,文化的交融让成员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也让欧盟像更深层次的发展成为可能性。

按照经济一体化理论中“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货币联盟-完全的一体化”的循序渐进的一体化进程,东亚正在建设自由贸易区,所以一体化进程才处在起步阶段。

相较于欧洲一体化的形式,东亚地区的区域一体化形势更为复杂,进程也将更为艰难、漫长。

五、环境差异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各国破败不堪,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声称美国将竭尽全力帮助恢复世界经济正常秩序,并提出了旨在重建欧洲经济的马
歇尔计划,为欧洲的战后恢复提供经济援助。

在经济方面,欧洲国家在美国的敦促下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其作用主要是协调欧洲各国经济政策,以努力实现成员国之间的自由贸易。

大国的支持对于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了强大的助推力。

可是对于亚洲,美国始终认为这里存在潜在的威胁,不论是经济上三足鼎立之一的日本,还是新近崛起的中国,又或是军事老对手俄罗斯以及“流氓国家”朝鲜,东亚始终是美国无法任意插足的地带。

因此,东盟的成长在根本上就遭受到了美国的打压,限制了战后地区主义的发展。

由于区域一体化有不同路径的选择,受特定历史环境的影响,以及具体的区域政治、经济和战略互动的影响,即使众望所归,东亚短期内也不会发展成为第二个欧盟。

综上所述,东亚一体化不论在体制还是经济发展程度上都与欧洲一体化有着巨大的差异,在欧盟不断在政治经济体制上进行创新之际,东盟也在汲取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先进经验,这是东盟相对优势。

不过由于外部环境的差异性和本质的不同,东盟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与欧盟抗衡的区域组织,东盟的发展依旧任重而道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