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儿真好教案
《这儿真好》教案

《这儿真好》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这儿真好》,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
(3)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所传达的美好情感。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故事中角色的心情与情感变化。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课文《这儿真好》PPT。
2. 教学素材:生字词卡片、图片等。
3.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录音机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内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这儿真好”的理解和感受。
(3)板书课题《这儿真好》,引导学生读题。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情感。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3)学生运用生字词编小故事,巩固学习成果。
4. 讨论与思考(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全班交流,总结讨论成果。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拓展作业:以“这儿真好”为主题,绘画一幅图画,并附上简要的文字说明。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团队合作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精神。
2. 朗读评价:评价学生在朗读课文时的发音、语调和情感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我。
《这儿真好》 的优秀教案设计

《这儿真好》的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这儿真好》,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的主题。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故事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环境、保护动物的情感。
(2)培养学生学会珍惜美好生活,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故事情节,体会故事所表达的主题。
2. 教学难点:(1)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理解故事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发学生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问题驱动,深入思考故事中的问题,培养思维能力。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故事情节、主题的理解。
(2)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互相学习、交流。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修辞手法等。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主题。
5. 情感体验:(1)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2)教师总结,强调保护环境、珍惜美好生活的重要性。
6.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2)学生进行小练笔,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句式。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家长协助孩子,进行环保行动,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2. 拓展作业:(1)孩子与家长一起,进行一次户外环保活动,如植树、清理垃圾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学生朗读课文的表现。
(2)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参与度。
2. 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
《这儿真好》教案

《这儿真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这儿真好》这篇课文,了解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环保意识,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使他们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情感。
2. 学会正确的朗读技巧,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环保主题,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环保意识。
2.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出对大自然的热爱情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这儿真好》的幻灯片或黑板报。
2. 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学生朗读比赛的相关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环境,提问:“你们觉得我们周围的环境怎样?”2. 学习课文:a.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b.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c.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
3. 讨论课文主题:a.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4. 朗读训练:a.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朗读的语气、节奏和情感。
b.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c. 教师评价学生的朗读情况,给予鼓励和建议。
5. 课堂小结:b. 学生表示课后将继续关注环保问题,为保护地球妈妈做出贡献。
6. 布置作业:a.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讲述课文内容,宣传环保意识。
b. 学生写一篇关于环保的日记,记录自己的环保行动。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环保主题活动,如环保知识竞赛、环保手工制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环保意识。
2. 带领学生参加校园或社区的环保志愿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行动的重要性。
七、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等方面,评价学生在环保意识方面的提升。
2. 鼓励学生在课堂讨论和课后实践中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这儿真好》优秀教案

《这儿真好》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这儿真好》这篇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美好环境的喜爱之情。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这儿真好》主要讲述了一个小岛在熊猫和树蛙的帮助下,从荒凉到美丽富饶的过程。
2. 课文通过描绘小岛的变化,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美好环境的喜爱之情。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体会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资源,营造生动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体会。
3. 朗读法: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感受课文的美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小岛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小岛的变化,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精讲细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探讨小岛发生变化的原因,让学生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体会。
5. 汇报交流:邀请学生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共同总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6. 总结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如何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把握。
2. 评价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思考问题的深度。
3. 评价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文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这儿真好》文本。
2. 小岛变化前后对比图片。
3. 与环境保护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
4. 环境保护主题的课外阅读材料。
八、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本教案计划用2课时完成。
小学语文《这儿真好》的教案

小学语文《这儿真好》的教案小学语文《这儿真好》的教案《这儿真好》课文讲述了一只小熊找朋友的故事,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下面瑞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小学语文《这儿真好》的教案,欢迎大家参考。
案例描述:一、导入课题1、师:小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儿真好》,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2、师: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就是:(出示图片)小熊二、品读,感悟课文读第一自然段1、师:下面我们就跟着小熊去他住的小岛上看看吧!你看到小熊住的小岛是什么样子的?(出示荒岛图)生描述荒岛。
生:我看到岛上没有一棵树,只有石头。
生:我看到小岛周围都是水,没有一个人在岛上。
生:我看到小岛上没有花、也没有树,一点也不漂亮。
生:我看到小岛上什么也没有,只有小熊一个人。
2、师:这样的荒岛,你喜欢吗?对呀,小熊一个人住在荒岛上,没有一根草没有一朵花也没有一棵树,没有朋友,他的心情怎样,这时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生:他很难过,没有朋友。
生:他孤零零的,都要哭了。
3、师:是啊,小熊多孤单,多难受啊!谁能把小熊的孤独难过读出来。
(生读第一小节)师评价指导朗读:师:(1)“老师感觉到了一点你的孤单,谁还能通过读书,让老师感觉到更孤单?(2)很好,你读出了小熊的感受。
(3)你能体会到小熊的心情了。
(4)老师发现你的眉头皱起来了,都把自己当成小熊了。
大家也学学,一起来读读。
(齐读)读第二自然段1、创设情境,感悟体会师:没有朋友,小熊心里多着急、多难过啊!这时小熊抬起头,看到空中飞来一只鸟,小熊说:“小鸟,你愿意和我做朋友,住在这个小岛上吗?”小鸟摇摇头说:“不,我不愿意?”小朋友,你知道小鸟为什么不愿意吗?(指名说说)2、师:小鸟飞走了,小熊更着急了。
这时,天空飘来一朵云(贴云图),小熊连忙问:引读句子:云呀云,我怎样才能找到朋友呢?3、师:小熊多着急啊,我们也来学学小熊着急的样子读读这句话。
(齐读小熊的话)读第三自然段1、师:云儿听了不说话,飘来飘去变成了一棵树。
《这儿真好》的优秀教案(通用5篇)

《这儿真好》的优秀教案(通用5篇)《这儿真好》的优秀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这儿真好》的优秀教案(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这儿真好》教案1一、教材分析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的课文《这儿真好》是一篇童话故事。
课文讲述了一只小熊找朋友的故事,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小熊在荒岛上很孤单,第二部分写小熊在云儿的指点下,开始在岛上种树,第三部分写小熊找到了朋友。
关键在于通过读书,学生感悟到找朋友和种树之间的联系,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与课文相配的插图也形象地再现了课文。
二、教学目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从学生的发展考虑,根据课程阶段目标及教材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a)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 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儿。
c) 教育学生从小要爱护环境。
三、教学重点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本班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教材本身的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在教学中营造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在读的基础上有思有悟。
四、教前准备教师:磁带、录音机、小黑板、各种动物图片、画纸学生:准备好水彩笔、带上自己喜欢的玩具动物五、教学理念1.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创设师生平等对话的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上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一种氛围。
2.积极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3.充分开展探究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课堂上,给学生创新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教学设计的特点1.读中品味,培养语感。
在设计教学策略时,我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体味课文内容,感受小熊的孤零零,小熊的辛苦,小熊的高兴和小岛的荒凉与美丽。
一班级语文下册教案《这儿真好》5篇

一班级语文下册教案《这儿真好》5篇一班级语文下册教案《这儿真好》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一班级语文下册教案《这儿真好》,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关怀到大家。
一班级语文下册教案《这儿真好》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熟识两个偏旁部首。
3、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伴侣的,知道“这儿”好在哪里,教育同学从小要懂得疼惜环境。
重点难点1、能正确地熟识本课的生字,并能美观地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书感悟到找伴侣和种树之间的联系,明白爱惜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预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图上第1幅插图)图上画了什么?环境怎样?这只小熊的表情怎样?2.(出示第2幅插图)图上又画了些什么?有哪些动物?环境怎样?这只小熊的表情又怎样?3.看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 -4.板书课题,今日我们将学的这篇课文,就能一一解答你们的问题。
5.齐读课题。
“这儿”在哪儿呢?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
要求:画生字词和小节号,把生字字音读准。
3.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生字词)(1)自读,想想:你要提示同学们留意哪个音节?(2)正音。
后鼻音:空、像、零、荒、停、梦鼻音:年。
边音:零。
平舌音;座。
(3)带读,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
4.把生字词带人课文中,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5.(出示长句子)一座小小的荒岛上/住着一只小熊。
小熊感到孤零零的,每天睡觉都梦见/和许多伴侣/在一起(1)老师教给同学长句停顿的方法。
(2)指名读,读出停顿。
《这儿真好》教案

《这儿真好》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岛的自然风光和战士们对小岛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朗读、默读和表达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岛的美好和战士们的情感。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小岛的自然风光和战士们对小岛的热爱之情。
2.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实际情境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邀请同学们谈谈对小岛的了解,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小岛。
2.提问:你们觉得小岛美吗?为什么?二、课文阅读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分段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三、课文分析1.分析课文第一段,理解小岛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分析课文第二段,理解战士们对小岛的热爱之情。
3.分析课文第三段,理解战士们为小岛带来的变化。
四、生字词学习1.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主拼读音节,理解词义。
2.教师解释生字词,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运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生字词。
2.提问:课文中小岛有什么特点?战士们为什么喜欢这里?二、课文深入分析1.分析课文第四段,理解战士们对小岛的依恋之情。
2.分析课文第五段,理解课文主题。
三、朗读指导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
四、实践活动1.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以“小岛欢迎你”为主题,编写一段话。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评价。
2.强调课文主题,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环境。
六、作业布置1.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练习册:完成相关练习。
七、课后反思2.学生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感受,提出建议。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岛的美好和战士们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环境的意识。
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这儿真好》教案

《这儿真好》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熊猫植树造林的过程以及小岛的变化。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岛的美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熊猫植树造林的意义。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小岛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和珍惜。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岛的变化。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1. 想象小岛的变化,体会课文中描述的美景。
2. 学会珍惜和感恩。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学生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熊猫图片,引导学生谈论熊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引入课文,讲述熊猫植树造林的故事。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组词、造句。
(3)讨论交流:为什么说“这儿真好”?引导学生体会小岛的变化。
3. 朗读练习(1)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气和情感的表达。
(2)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岛的美景。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儿真好”的理解。
5.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小岛变化的小作文。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了解我国在环保方面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2. 组织一次班级辩论赛,主题:“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七、教学反思:2. 针对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八、课后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朗读课文的表现。
3. 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
九、教学计划:1. 下一节课内容:学习课文《这儿真好》后续故事。
2.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继续感受小岛的变化,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 教学重点: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能力。
《这儿真好》教案

《这儿真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这儿真好》这篇课文,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美好情感。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理解并体会美好情感。
2. 教育学生如何在生活中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这儿真好》及相关图片。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3. 学生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课文《这儿真好》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看这些图片,有什么感受?”2. 初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正确读音和书写。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书写错误。
3. 理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美好情感。
4. 感悟课文: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教育学生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
5. 拓展延伸:教师出示一些相关图片或事例,让学生发挥想象,用课文中的美好情感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服务学生。
七、评价建议: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2. 关注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检查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他们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以便调整教学方法和要求。
八、教学策略: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事例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运用讨论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采用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这儿真好》教案

《这儿真好》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熊猫森林的美丽和熊猫们的生活习性。
(2)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动物的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描绘的熊猫森林的特点。
(2)学会通过朗读、表演等方法,表达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情感。
(2)增强学生保护动物、和谐共处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3. 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准确运用。
2. 课文情感的深入体会。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熊猫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熊猫。
(2)邀请学生分享对熊猫的了解。
(3)板书课题《这儿真好》,引导学生读题。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组词、造句。
(3)学生齐读课文,体会课文情感。
3. 分析课文:(1)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描绘的熊猫森林的特点。
(3)学生讨论如何爱护环境、保护动物。
4. 实践活动:(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创作一个关于保护环境的小故事。
(3)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分享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学生谈收获,表达自己对保护环境的决心。
(3)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预习下一课。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以及表达能力,给予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 生字词掌握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抄写和运用情况,确保学生能够准确书写和理解。
3. 课文理解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对保护环境的意识。
七、课后作业:1. 抄写生字词,加强学生对生字词的记忆。
《这儿真好》教案

《这儿真好》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这儿真好》这篇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故事中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使他们在朗读中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的情感。
2.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2.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课文内容。
2. 采用问答法,激发学生的思考。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4. 学生分组合作的材料。
第一章:课题解读与导入1. 引导学生关注课题《这儿真好》,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通过问答法,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环境的认识和感受。
3. 引入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背景。
第二章:课文学习1. 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 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正确书写。
3. 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第三章:情境体验1. 利用课件、图片或视频,展示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
2.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课文内容。
3.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环境变化的感受。
第四章: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保护环境。
2. 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大家共同总结出保护环境的措施。
3. 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环境负责。
第五章: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 让学生谈谈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3.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保护环境做出实际行动。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课文中所提到的保护环境的方法,还有哪些途径可以保护我们的地球?2. 让学生举例说明,如节约用水、减少塑料制品使用等。
小学语文这儿真好教案

小学语文这儿真好优秀教案第一章:这儿真好【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的寓意。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朗读、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的寓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并体会“这儿真好”的含义。
2.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谈论自己对美好环境的感受。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 理解课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这儿真好”的含义。
4. 学习生字词: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书写。
5. 讨论:引导学生谈谈如何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
第二章:词语学习1. 让学生通过学习词语,丰富词汇量。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理解词语的意思,学会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教学准备】1. 生字词卡片。
2. 相关语境的例句。
【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复习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谈谈对“这儿真好”的理解。
2. 学习生字词: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书写。
3. 理解词语:讲解词语的意思,让学生结合语境理解。
4. 练习运用:出示相关语境的例句,让学生模仿运用。
5.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第三章:朗读与表达【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朗读,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1. 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 学会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环境的喜爱。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正确朗读,注意语气、节奏。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相关图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复习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谈谈对“这儿真好”的理解。
小学一年级语文《这儿真好》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这⼉真好》是苏教版第⼆册第六单元的⼀篇课⽂。
学习这篇课⽂的关键是让学⽣感悟到找朋友和种树之间的关系,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语⽂《这⼉真好》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语⽂《这⼉真好》原⽂ ⼀座⼩⼩的荒岛上住着⼀只⼩熊。
⼩熊感到孤零零的,每天睡觉都梦见和许多朋友在⼀起玩。
⼩熊看到天空飘来⼀朵云,连忙问:“云呀云,我怎样才能找到朋友呢?” 云⼉不说话,飘来飘去变成了⼀颗树。
⼩熊明⽩了,他在岛上种呀种,种了许多⼩树苗。
⼀年,两年,⼩树苗长⼤了,漫⼭遍野绿叶成阴。
⼀只⼩鸟飞来了:“啊,这⼉真好!我就住在这⼉吧!” 许多⼩鸟飞来了,都在这⼉住下了。
远处的⼩⿅啊,⼩象啊,⼩猴啊,也都划着船来了:“啊,这⼉真好!我们就住在这⼉吧!” ⼩熊⾼兴极了,不停地说:“欢迎你们!欢迎你们!” 【篇⼆】⼩学⼀年级语⽂《这⼉真好》教案 教学⽬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2、了解⼩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好在哪⼉。
3、教育学⽣从⼩要爱护环境。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重视学⽣语感的培养,在教学中营造⼀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并在读的基础上有思有悟。
教学过程: ⼀、导⼊ ⽼师给⼤家带来⼀位⼩伙伴,它是谁呀?这只⼩熊想告诉⼤家⼀句话,⼤家猜猜是什么?(这⼉真好) 出⽰课题,个别读,齐读。
“这⼉”指的是哪⾥?“这⼉”⼜好在哪⾥? ⼆、初读感知 1、下⾯就让我们⼀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较长,⽣字也很多,读的时候遇到不会的字仔细读读拼⾳,试试看你读⼏遍就能将故事流畅的读下来了。
⾃由⼤声朗读。
2、⽣词闯关:你刚才读书的时候读准它们的⾳了吗? (带拼⾳出⽰) ⼩熊,⼩象,⼩猴,荒岛,孤零零,梦见,天空,⼀座,⼀年,⼀起玩 范读,开⽕车读,齐读 3、(去掉拼⾳出⽰)你还能将它们读准吗? 再出⽰:满⼭遍野,绿叶成阴,⾼兴极了,不停地说 4、分⾃然段朗读课⽂。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这儿真好》 教案三篇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这儿真好》教案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这儿真好》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语言优美、情境动人、发人深思的童话故事,描写了一只居住在荒岛上的孤独小熊,为了寻找朋友,在白云的指点下植树造林,使荒岛变成美岛,终于吸引了许多朋友在这里安家落户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美好的生态环境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绿色家园的美好情感。
小编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一教材分析:课文讲述了一只小熊找朋友的故事,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词,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认识2个偏旁部首。
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里。
教育学生从小要懂得爱护环境。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学情分析:课文较长,因此在指导朗读方面要花较多的工夫,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可以小熊找朋友为线索指导细读课文。
教学构想:第一自然段抓住“孤零零”这个词语,让学生想象小熊住在荒岛上的情形,体会“孤零零”的感受。
第二、三自然段则是感悟小熊种树的辛苦,感受小岛上发生的变化。
第四、五、六自然段无需多讲,可放手让学生自读,抓住“这儿真好”想象一下小岛现在的样子,说一说这儿好在哪里?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认识本课生字词,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朗读。
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里。
教育学生从小要懂得爱护环境。
学生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示小熊图,问:瞧,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只什么?认识吗?想知道小熊的故事吗?——今天我们要学的第_课讲的就是这个小熊的故事(贴小熊图)。
《这儿真好》教案

《这儿真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这儿真好》,感受故事中熊猫和鼠熊的友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 使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推理,理解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这儿真好》的内容简介:讲述了熊猫和鼠熊在一片荒凉的土地上,通过辛勤劳动,绿化家园,创造美好生活的故事。
2. 生字词的学习:包括“熊猫”、“鼠熊”、“荒凉”、“辛勤”等词语的解释和用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想象和推理,理解故事情节,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生字词学习: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学生跟读,加深对生字词的记忆。
4. 故事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熊猫和鼠熊的友谊,讨论他们是如何共同努力,改变环境的。
5. 创新思维训练: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推理,设想自己如果是故事中的角色,会怎么做。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课堂所学内容,强调友谊、努力和创新的价值观。
7.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绘制一幅“我的美好家园”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课堂所学。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能力。
2. 阅读理解评价: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创新思维评价:评估学生在创新思维训练中的表现,关注他们的想象力、推理能力和创造力。
《这儿真好》教案【】

《这儿真好》word版教案【可编辑】章节一:这儿真好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故事中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动物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的情感。
2. 学会爱护环境,保护动物。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2.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1. 课文《这儿真好》的PPT或黑板。
2. 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周围的环境,提问:“你们觉得我们这儿好吗?”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这儿真好》,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情感体验(10分钟)1.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情感。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说这儿真好?我们应该如何爱护这个地方?四、延伸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保护环境的活动方案。
2. 各组分享活动方案,大家共同讨论,选出最佳方案。
2. 学生发表自己对保护环境的决心。
教学反思:章节二:爱护动物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故事中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生态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的情感。
2. 学会爱护动物,保护生态。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2. 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1. 课文《这儿真好》的PPT或黑板。
2. 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周围的环境,提问:“你们觉得我们这儿好吗?”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这儿真好》,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情感体验(10分钟)1.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情感。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说这儿真好?我们应该如何爱护这个地方?四、延伸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保护动物的活动方案。
《这儿真好》word版教案【可编辑】

《这儿真好》word版教案【可编辑】章节一: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目标。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重点:1. 课程主题和目标的引入。
2. 学生的参与和兴趣激发。
教学难点:1. 课程主题和目标的理解。
2. 学生参与度的提高。
教学准备:1. 教学环境布置。
2. 教学材料准备。
教学过程:1. 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环境。
2. 教师提出本课程的主题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学生分享对课程主题的看法和期待。
4. 教师总结并导入课程。
章节二:这儿好在哪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这儿好在哪里。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这儿好在这里的原因。
2. 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培养。
教学难点:1. 这儿好在这里的原因的理解。
2. 学生观察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学准备:1. 教学环境布置。
2. 教学材料准备。
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儿好在哪里。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儿好在这里的原因。
3. 学生分享对这儿好在这里的原因的看法。
4. 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表达这儿好在这里的感受。
章节三:这儿的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这儿的人。
2.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1. 这儿的人的特点。
2. 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
教学难点:1. 这儿的人的特点的理解。
2. 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教学准备:1. 教学环境布置。
2. 教学材料准备。
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儿的人。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儿的人的特点。
3. 学生分享对这儿的人的特点的看法。
4. 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表达与这儿的人交往的感受。
章节四:这儿的活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这儿的活动。
2. 培养学生的参与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这儿的活动内容。
2. 学生的参与和合作能力培养。
教学难点:1. 这儿的活动内容的理解。
2. 学生参与和合作能力的提高。
教学准备:1. 教学环境布置。
小学语文《这儿真好》教学教案

小学语文《这儿真好》优秀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展示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美好景色和积极向上的氛围。
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课文《这儿真好》讲述了一个小岛从荒凉到繁荣的变化过程,展现了小岛上的动植物们在这儿生活的美好。
2.2 生字词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如“荒岛”、“繁荣”、“生态”等,并通过例句和游戏等方式巩固记忆。
2.3 课文分析: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中的描述和表达方式,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小岛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小岛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2 朗读与理解: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教师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3 生字词学习:教师挑选几个重要的生字词,通过例句和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4 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合作完成一个小岛的绘画或描述小岛的生态的短文。
第四章:作业设计4.1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家长协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地方的短文,培养写作能力。
4.2 课堂作业:学生完成小组合作的绘画或短文,展示小岛的生态和景色。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表现评价: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朗读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教师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合作意识、创造力和沟通能力。
5.2 学生作业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家庭作业和课堂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写作能力的提升。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互动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这儿真好》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这儿真好》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学会7个生字2、感情朗读课文3、培养爱护大自然的美德,表达创造美好生活环境的美好愿望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穴和角字头,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想象课文中的这儿真好的内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4、使学生知道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的重要。
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板书课题。
2、指导学生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师在题目上打上小问号。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生字词。
(正音,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2)将生字词带入课文中读一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3)课文中的长句子能读得正确、流利吗?(出示长句)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用评议。
4、再次练读课文。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1、师范读课文。
2、解答刚开始上课时提的问题:为什么这儿真好?3、你们了解小熊住在一个什么地方吗?4、文章讲了小熊什么事?四、教学生字1、巩固生字字音。
2、教学新偏旁。
3、自学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
4、反馈,检查。
5、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这些生字呢?6、指导写字。
7、生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
五、小结六、教学后记:极较难掌握。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以故事引入:一座小小的荒岛上住着一只小熊。
小熊感到孤零零的',假如你是小熊,你这时最想做什么?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小熊每天睡觉都梦见和许多朋友在一起玩。
二、1、(课前准备好头饰:白云、小树56棵、小鸟、小鹿、小猴)老师边复述课文内容学生边带着头饰出场演绎小熊梦中的意境,这样就把学生引入了课文的意境中。
2、组来模仿刚才的表演来扮演课本剧。
这样寓学于乐,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熟悉了课文的内容了。
3、组表演,由学生来评一评哪一组表演得最好。
4、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表演读。
5、讨论:为什么小鸟、小鹿、小猴它们都说,这儿真好!三、教学生字词四、抄写生字词五、背书教学后记: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谁愿意把自己画的小熊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啊?
5.评比谁的动画片的小熊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6.老师真想倾听你们的美妙的读书声,愿意展示一下自己吗?
三、拓展练习
1.说一说你家周围的环境好吗?
2.你可以让你周围的环境变得更加好吗?你打算怎么做?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巩固生字字音。
(时间10分钟)
四、教学生字(5分钟)
1.读生字,记忆生字笔顺。
2.认识新偏旁。
3.交流,得出最好的记忆生字的方法。
4.跟老师书空。
5.仔细观察范字,描红,仿影,临写。
6.完成作业。
一、导读课文
1.还记得上节课小熊的故事吗?你们知道后来怎么样了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学习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出示问题:
(1)是谁第一个与小熊做邻居的?
(2)后来都来了哪些小动物?
(3)小熊的心情如何啊?
3.讨论:为什么小鸟、小鹿、小猴它们都说这儿真好?
二、创作动画,激发情感
1.老师想把这个故事制成动画片。今天我们一起来把发生在小熊身上的故事画成动画片,演给大家看,好吗?(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2.现在就请小朋友们六个人一组,共同创作这部动画片。老师这里准备了许多用来贴画的小图片,小朋友们需要什么就到老师这里来拿。如果你还想到什么新东西,也可以用彩笔画在图上。比比看谁想得最棒。老师发给各组画有荒岛背景的画,并准备各种图片素材。
教学
重难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小熊找到朋友与种树之间的关系。
教学
资源
1、写有课文的小黑板
2、生字卡片
预习
设计
1、读熟课文。
2、不看生字能正确书空。
3、想பைடு நூலகம்小熊后来为什么找到好朋友了?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一、导读课文(10分钟)
出示学习单:
1.学生自读课文四、五、六自然段,根据问题,自学课文。
自由组合,分角色体验朗读表演,由学生来评一评哪一组表演得最好。
(时间8分钟)
二、创作动画,激发情感(15分钟)
出示学习单:
1.闭上眼睛,一边听录音故事,一边在脑子里想象画面。
2.学生自由组合成六人组,认真进行创作,有的贴图画,有的在图上用彩笔涂涂画画,融入自己的个性的想象创作。
(时间8分钟)
三、拓展练习
2.教学新偏旁:撇到头。
3.反馈检查。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这些生字呢?
4.教师范写。
5.提出写字要求。
6.师巡视指导,个别指导
作业
设计
★完成《习字册》上四个生字。
★★完成《补充》、《一课一练》剩余。
★★★读一读,背一背《小树》。
读一读,写一写《地球的头发》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16、这儿真好
共几课时
共3课时
第2课时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教
学
目
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四个生字,掌握一个新的偏旁,并正确美观地书写。
3、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里,教育学生从小要懂得保护环境。
4、培养爱护大自然的美德,表达创造美好生活环境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