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

三·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工作 1· 大力推进能源节约 ⑴抓好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节能 ⑵推进交通运输和农业机械节能 ⑶推动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节能 ⑷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 ⑸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 ⑹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 ⑺加快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节约型社会
2· 深入开展节约用水 ⑴推进城市节水工作 ⑵推进农业节水 ⑶推进节水技术改造
循环经济的产生
二.循环经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成果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感到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生 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也不是无限的。 人类社会要不断前进,经济要持续发展,客观上要求转变发展方式,探 索新的发展模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循环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甘肃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 甘肃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 二· 甘肃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则 1· 坚持全面贯彻“3R”、减量化有限的原则 2· 坚持统筹规划、优化布局的原则 3· 坚持政府推动、 市场引导的原则 4· 坚持科技创新、猪肚创新并重的原则 5· 坚持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的原 则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和任务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战略目标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 :近期目标——到2010年,力争到2012年,我国单位 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 第二阶段 :中期目标——2011年至2020年。
第三阶段 : 长期目标——2021年至2050年。全面建成人、自然、 社会和谐统一的循环型社会。
循环型农业
⑶农业新技术,科技成果的推进离不开标 准化理论体系
⑷标准化在循环型农业发展中具有引导示 范作用
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的经验及启示【摘要】循环经济得提出打破了传统经济进展理论把经济和环境系统割裂得弊端,要求把经济进展建立在自然生态规律得基础上,为传统经济模式转向可持续进展得经济模式提供了新得理论范式.本文重点归纳总结国外发达国家进展循环经济得成功经验,指出我国要探究适合国情得循环经济进展模式,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快建设社会中介服务组织等.【关键词】循环经济经验启发一、国外循环经济进展得要紧经验1、法律法规体系方面在法治社会,“先进得经济模式要以立法来规范”.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在进展循环经济过程中都有自己得循环经济立法,本文以立法进展比较完善得德国、日本、美国等来看立法对进展循环经济得作用.纵观这几个国家得立法,总得来讲:立法目得明确、横向和纵向体系完备、结构合理.立法模式要紧有:单个行业法立法模式和混合立法模式.德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展循环经济得国家之一,其立法模式为单个行业法立法模式,包过法律、条例、指南三个层面,1972年制定了《废物处理法》,1991年制定了《包装废弃物处理法》,1994年制定了《循环经济和废物处理法》,经三次修改1996年制定了《循环经济和废弃物治理法》.在此基础上,德国于1991年通过《包装条例》,1992年通过《限制废车条例》,逐步建立了完善得法律体系.日本采取自上而下得立法方式,分差不多法、综合法、专项法三个层面,制定《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差不多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两部综合法:《废弃物处理法》、《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在综合法得框架下制定各种专项法律法规,包括:《多氯联苯废弃物妥善处理专门措施法》、《容器和包装物得分类收集与循环法》、《专门在利用法》、《建筑材料循环法》、《绿色采购法》、《化学物质排出治理促进法》、《特种家用机器循环法》等.wcoM而美国采取混合立法模式,尽管没有一部全国性得立法,但各个州都有自己得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促进循环经济得进展.2、循环经济政策方面在循环经济得进展过程中,政府应当发挥引导作用,制定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政府奖励惩处政策、政府采购政策、收费政策等相关政策.目前一些发达国家采取得具有不错效果得政策有:(1)征收新材料税,目得是减少厂家对新材料得使用,在生产源头减少资源得使用.(2)征收填埋和焚烧税,从而迫使企业对废弃物进行多层次得利用,减少废弃物得排放.(3)征收生态税,目前德国已开始征收生态税,除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外,其他能源都要征收生态税,间接产品也不例外,鼓舞使用可再生能源.(4)减税退税政策,美国对购买回收再生资源及污染防治型设备得企业可减税(销售税)10%,日本对废塑料制品类再生处理设备在使用年限内,除普遍退税外,还按价格得14%进行专门退税.对废纸脱墨处理装置、铝再生制造设备、空瓶洗净装置等,除实行专门退税外,还可退还3年得固定资产税.(5)垃圾处理预交费制度,一些发达国家采纳预交金制度,一部分用于废弃物得回收处理,另一部分用于回收新技术得研究开发.(6)按垃圾数量收费,从而使企业对自己得生产行为负责,促使其减少垃圾数量得制造.(7)废旧物资商品化收费,即对废弃物再商品化收取一定得费用.(8)收取污水治理费,在德国,居民用水中含有污水治理费,市民用水每立方米为75马克,其中25马克归饮水公司,5马克归废水处理公司.(9)押金抵押返回政策,德国对饮料瓶收取押金制度,非常好地减少了瓶子得白费.(10)政府绿色采购制度,规定政府必须优先采购使用可再生资源得产品.(11)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明确规定了生产者得产品责任和产品使用后废弃物得处理责任.(12)循环目标制度,在开展各项循环经济活动过程中,确立明确、具体得循环目标制度作为导向,有利于实践活动有目得性、有针对性得开展.(13)绿色信贷制度,对采取可再生资源、致力于废弃物回收利用、新节能技术研发得一些企业,提供优惠信贷服务,但同时在对循环经济产业贷款时,要严格把关,防止混水摸鱼.3、企业主体作用方面企业是进展循环经济得主体,企业得进展状况直截了当关系到循环经济进展得好坏.一些发达国家得企业如杜邦公司、丹麦卡伦堡工业园区基本上非常好得企业进展模式,发达国家在完善本国循环经济立法得同时,还注重企业得社会责任.终端产品得生产企业一般都要承产品回收再利用得责任.不管是生产者责任原则,依然家用电器循环利用得法律规定,都要求生产企业必须按照规定处理和循环利用最终使用后得废弃物.生产厂家有责任回收利用自己得产品,并逐步提高这种回收利用得比例.企业要实行绿色设计,推广清洁生产,建立绿色工业园区,实施绿色营销和绿色治理.同时应强调资源利用和环境爱护中权力和责任得相当匹配,逐步形成企业社会责任得社会化、制度化,使得企业从追求利润最大化到社会价值最大化.4、社会舆论宣传方面进展循环经济不仅需要政府得提倡和企业得自律,同时需要全社会公民得共同参与,政府在对循环经济不断地宣传教育得过程中,公众参与得程度也会越来越高.一些发达国家特别重视循环经济得宣传教育,在电视上、报纸上、甚至于街头进行宣传教育,美国把每年11月15日定为“循环利用日”,日本把每年10月定为“循环宣传月”,运用各种手段与传媒加强对循环经济得宣传,提高国民对实现零排放或者低排放得环保意识,从幼儿到老人各个年龄层,在学校、社区、家庭、单位等多种场所进行宣传教育,同时把环保教育列为学校教育,通过小孩来妨碍大人们得消费行为.同时,由于消费者意识得提高,从而促使企业生产行为得改变,消费者对可再生资源得产品得偏好使得企业不得不生产可再生资源得产品.5、社会中介服务组织方面社会中介组织得作用是政府部门和盈利性部门无法代替得,要是做到循环经济在全国开展,公众得参与是必不可少得,下面具体介绍其他一些国家在这些组织建设方面得情况.(1)日本得废旧物品回收情报服务机构.日本大阪有关部门专门建立了废旧物品回收情报服务机构.该机构还出版《大阪资源信息循环月刊》,定期公布各类废旧物品方面得信息.同时,该机构还定期组织废旧物品调剂交易会,及时沟通信息、调剂商品余缺,推动垃圾减量运动得进展和消费得节约,推进循环经济得进展.(2)加拿大得社区服务组织.蒙特利尔市政府定期与社区服务组织签订环境维护与废弃物回收合同,由该组织动员社区群众和志愿者担任区域内环境监督检查工作,协助政府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推进循环经济得进展.(3)英国得环保团体.该组织是环境领域得非政府组织,其职责是对国家制定得环境法得实施过程进行监测,并关心当地政府把可持续进展得观念贯穿到经济与社会进展得项目中去.同时,监督企业以更加积极自觉得态度爱护环境,在进展循环经济中发挥着重要得作用.二、对我国得启发1、探究适合我国国情得循环经济进展模式发达国家从其本国得国情动身,选择适合其进展循环经济得切入点和进展目标,各有特色,但总得来讲,发达国家差不多上走得是“先污染,后治理”得进展道路.德国源于本国垃圾处理,然后向各领域扩展,因此也称为“垃圾经济”.二战后得日本实行“追赶型”和“赶超型”得进展经济道路,经济得高增长以资源得高消耗为代价,为了解决进展与环境出现得咨询题,日本提动身展循环型社会得进展目标.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在向工业化和都市化得进展转变过程中,处于较低得进展时期,因此我们绝不能走发达国家得“先污染,后治理”得进展道路,我们应该寻求综合性和全然性得战略措施来解决复合型生态环境咨询题.发达国家得循环经济首先是从解决消费领域得废弃物咨询题入手,向生产领域延伸,最终旨在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气”得社会经济进展模式.从当前我国高速经济进展所引发得社会与生态咨询题来看,进展循环经济得全然目得是改变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得传统经济增长模式,走出新兴工业化道路,解决复合型环境污染咨询题,实现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得和谐进展.因此,我国循环经济实践最先应从工业领域开始,并逐渐拓展到包括企业内部循环经济体系(小循环)、产业循环经济体系(纵向中循环)、区域循环经济体系(横向中循环)和社会整体循环体系(大循环)等四个层面.在小、中、大循环层面上,我国仍存在非常多咨询题:在小层面上,要求企业提高研发清洁生产技术,引进设备,但由于企业为寻求利润增长而引起得外部性咨询题没有付出足够得成本,有得企业并没有进展循环经济得意识,或是缺乏这种技术和信息得猎取渠道,加上政府得赏罚政策并没有落到实处,从而使得他们没有动力去改进生产设备、提高废弃物处理技术以落低环境污染.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提高政策执行力度,幸免重蹈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得覆辙.在中层面上,目前我国国内有一些工业园或企业群得产业链建设取得了一定得成果,但还有些不足:生态工业区得共生网络还不够完善合理,产业链还需要加宽加深,整体布局还未形成一种有效得互补状态,各区得建设良好,但区间得联动不足,缺乏自发形成得产业链,多为政府主导型,不能非常好地发挥市场作用.在大得循环层面,我国政府只提出了建设循环型社会得目标,但并没有制定相应得进展战略,法律法规还非常不完善,因此,进展循环经济对我国来讲是一个循序渐进得进展过程,需要全民得共同参与.2、制定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我国尽管差不多有《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妨碍评价法》等几部立法,但总得来讲立法比较笼统,要紧是宏观得一些概括性讲法,在微观上并不能够得以实现,立法目得不够明确,没有形成一个法律体系,立法跟实际脱节,甚至有违实际情况,与其他部门得法律法规不配套.我国循环经济立法还处于初级时期,我们能够借鉴一些国家得立法经验,比如能够制定一个差不多法,对总目标进行规范,在此基础上建立各项专项法、基础法等,依照各个行业得污染情况,指定一个立法得先后,能够先在汽车、建筑材料、废旧家电、一些电力行业等进行立法,逐步形成一个完善得法律法规体系.但同时我们应注意到我国得特别国情:区域经济不同,有得是工业中心,有得是金融中心,采取得措施所以有不.因此立法不应太笼统,而应有针对性,防止法律一刀切得情况,要结合各种政策,将法律切实落到实处.3、提供循环经济政策支持依照我国得特别国情,进展循环经济得政策尤为重要.与法律法规相比,政策具有相对灵活性和时效性强得特点,因此,在制定一些政策得同时,政府应该看到,在进展循环经济得初期可能会出现短期得“不经济性”,但长期却是“经济性”得,这就要求政府发挥主导作用,重视和推进循环经济得建设,增加公共投入,制定战略打算,同时建立完善得治理体制和监督体制,保证这些政策能够顺利得得以实施.我国在进展循环经济得过程中,能够借鉴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得做法,结合我国得具体国情,将法律法规与政策良好得结合,保证在法律法规得体制下,将各种政策落实,切实地推进循环经济得进展.目前我国得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得政策,确实是一个非常好得尝试,对个体回收人员得清理整顿,建立统一治理和规范化再生资源回收队伍,这基本上我国特别国情下可形成得循环经济政策.4、鼓舞公众参与绿色消费发挥消费者和一般民众得作用,进一步进行宣传,变政府节能环保为全民节能环保,这对我国得节能生产、清洁生产具有重要得意义.我国得资源人均相对匮乏,因此提高我国国民得忧患意识也必须是宣传教育得一个重点,从而激发各种社会资金力量,为循环经济建设服务.5、加快建设社会中介服务组织我国进展循环经济得时刻并不长,没有形成进展循环经济得完善体系,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得重要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一些专门得中介服务组织还非常少.同时,一些差不多建立得中介服务组织得作用并没有得到非常好得发挥,公众得参与积极性不高,政府得宣传鼓舞也不够.因此,首先,我们有必要加快建立国家性和地区性得中介服务组织,尤其是信息服务机构,为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及时提供国内外得相关信息和服务,并为政府制定法规政策和企业制定环境治理策略等提供决策依据和服务.其次,各地点政府要通过各种方式发挥社区服务组织得作用,使政府得有关法规和政策通过该组织得到贯彻和落实.而且要积极支持现有得环保团体得进展.目前我国得环保团体还要紧局限于北京,而且这些团体在组织资金、人才方面还十分欠缺,使环保团体得进展受到了限制,因而应从政策上对其进行鼓舞和支持,加快人才得培养,促进其顺利进展.【参考文献】[1] 曹盈:构建第三产业循环经济得进展模式[j]上海商业经济,2007(9)[2] 金晶、曲福田:循环农业经济体系得内涵及其构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6)[3] 刘凝霜:对我国加快进展循环经济得几点考虑[j]现代经济信息,2009(10)[4] 宋德勇、欧阳强、申米玲:循环经济得本质与我国进展循环经济得路径选择[j]当代经济科学,2005,27(3)(责任编辑:胡婉君)。
发达国家如何发展循环经济

英国:转变增长方式强化综合控制
英国是 工业革命最 早的 国家,其工 业发展
年颁布 循环型社会促进基本法》等的同时,政
府 高度 重视建设循 环经济模式, 努力构 建绿 色 曾长期在世界处领先地位, 大工业的辉煌也给 但
营销管理规 范机制,强化绿色技术支持体系 。 政 英国带来 了不少问题,尤其是工业污染、环境恶 府设置 “ 环境 阁”会议机 制,由内阁成员与 1 化及 “ 0 大都市病”等,这引起了英国政府 的高度
造商有义务 回收废旧车。此外,德 国政府还先后 问题 。为此,美国十几个州均制定 了废弃物瓶子 出台颁 布了 循环经济与垃圾处理法》 循环经 的处理办 法规定,2 、 0多个 州规定 了禁止在 医院 济法》等法律法规 ,用 以约束政府 、企业和民众 内处理垃圾物的法规 。由此, 使近一半的州固定 的行为,为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提供 了有力保 障, 废弃物的循环处理率 超过 了 3 % 0 。同时,美国政
也取得 了明显的成效 。目前,德国其包装垃圾 已 府 千方百计提高 民众环境 意识, 引导 可持续 生 从过去 的每年 1 0 万吨下降到 目前 的 5 0 30 0 万吨 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为 了提 高民众 的环境意识, 左右, 台 金行业 9 %的矿渣 、7%以上的粉尘和 不仅将每年的 1 月 1 日定 为 “ 5 0 1 5 回收利用 日” ,而
ZO O7 粤港澳市场与价格 2 9
维普资讯
G —H K —M D 0
M r t re ak &Pi e c
外聚焦
拣率 8 % 0 ,即 6 %的消费后包装材料均被 回收利 人心 。垃圾是美 国许 多城市面临的严重 问题,垃 4 用 。1 9 年通过 限制废车条例 92 ,规定汽车制 圾 处理是联 邦政府及各 州政府面 对的重大环保
循环经济的起源及发展

循环经济的起源和发展20世纪90年代之后,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的趋势。
发达国家以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
循环经济对发达国家企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将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其长期发展战略,不仅为宏观循环经济发展注入了力量,同时也大大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我国一直在进行着发展循环经济的探索,在政策管理、企业实践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我国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低,循环经济的发展也凸现出很多问题。
鉴于这种情况,中国企业联合会雇主工作部对中国企业循环经济的实践及发展对策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我国推动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今后我国企业循环经济的实践提出了建议。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我国是世界上较早推行循环经济的几个国家之一。
鉴于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发展是最急迫和重要的任务,因此,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在于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国制定了多项法律,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约束企业污染环境的行为。
1995年我国颁布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此法对我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2002年我国颁布了《清洁生产促进法》。
据统计,目前我国已经在20多个省(区、市)的20多个行业、400多家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审计,建立了20个行业或地方的清洁生产中心。
有5000多家企业通过了ISO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几百种产品获得了环境标志。
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一些企业针对行业特点和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中国石化重视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营造安全、环境友好、健康的生存发展空间。
在污染防治方面,中国石化积极推行清洁生产,通过对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和操作管理的优化,生产装置的污染物量削减了12%—30%,有效地加大了污染治理力度,在生产总量不断扩大、产品质量持续提高的同时,外排污染物不断减少,实现了增产减污。
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发展循环 经济不仅需要政府 的提倡 和企业 的 自律 , 同时 需
引发的社会与生态问题来看 , 发展循环 经济的根本 目的是改 变 高消耗 、 高污染 、 低效益 的传统 经济增长模式 , 走出新兴 工业 化 道路 , 解决复 合型环境 污染问题 , 实现 经济 目标与社 会 目标 的 和谐发展。所 以 , 我国循环经 济实践最先应从工业领域开始 , 并 逐渐拓展到包括企业 内部 循环 经济体 系( 小循环 )产业 循环 经 、 济体系 ( 向中循环 )区域循环经济体 系( 向中循环 ) 纵 、 横 和社 会 整体循环体系( 大循环 ) 等四个层面 。
律法规 , 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2 循 环 经 济 政 策 方 面 、
循环经济发展的好坏 。一些发达 国家 的企业 如杜邦公司 、 丹麦
卡伦 堡工业 园区都是很好 的企业 发展模式 , 发达重企业的社会责任 。终端产品的 生产企业一般都要承担 产品 回收再利用的责任 。无论 是生产者 责任原则 , 还是家 用 电器循环 利用的法律规 定 , 都要求 生产企
物 处理法 》经 三次修改 19 年制 定了《 , 96 循环 经济和废弃 物管
理 法》 在此基础上 , 。 德国于 19 年通过《 91 包装条例》 1 9 年通 ,9 2 过《 限制废车条例》 逐步建立了完善 的法律体 系 。日本采取 自 , 上而下的 立法方式 , 分基本 法 、 综合 法 、 项法三个 层面 , 专 制定 《 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 》 ,在此基础上建立两部综 合法 : 《 废弃物处理法》 《 、资源有效 利用促进法》 ,在综合法的框架下 制定 各种专项 法律 法规 , 包括 :多氯联 苯废弃物 妥善处理特别 《 措施 法》 《 、容器和 包装物 的分类收集与循环 法》 《 门在利用 、专 法》 《 、建筑材料循环法》 《 、绿色采购法》 《 、化学物质排 出管理促
发达国家科技进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探索

发达 国家近几十年来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 ,
兴产业 , 以绿色技术创新推动绿色产业全球化。如美国奥巴 马执政后宣 布 , 未来 1 年 内每 年投资 10亿美元 , 0 5 将美 国传 统的制造 中心转变为绿色技术发展和应用 中心。 发达国家完 善的绿 色技术创新体 系使绿色技术不断从国 内溢 出到 国外 。 效 益显著 , 具备较高的循 环经济收益率 。
技术和社会 创新 的背后 隐藏着最初 的来源 ,即科学本身 . 科
学是动 态的 , 这是 由于科学 的本 质 , 以及它不仅不断产 生新 的概念 框架 , 而且也不断产生以技术发 明的形式应用 这些 框
理 及预 防技术 、 源再 生技术 、 能 废物利用 的资源化技术 和清 架 的新 的可 能性 ” ㈣ 在 循环经 济实践 中 。 日 发达 国家通过 开
家 因之拥有独特的循环经济 国际科技优势。
广阔的市场潜力雄厚的资金成熟的技术先进的科研设施及人才优势使发达国家的科技合作与经贸合作完美结合循环经济相关国际科技合作从基础研究到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开发日益深入不仅与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循环经济科技合作与交流关系贸易地区结构不断优化还根据各国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与其开展循环经济的科技合作和经贸合作取得多赢效果
基金 项 目:0 1 2 1 年度湖北省教 育厅人 文社会科 学研 究重点项 目。项 目编号 :0 l t1 1 2 1j e3 y
・
13・ 1
破和_ 丁程技术发明源源不断 , 发达 国家因而 占据了循环经济 亿 美 兀 。1 5 1
领域的科技前沿。同时 。 发达国家还大力推广基础研究 的创 发达 国家 的清 洁生产技 术及 艺被广泛应 用于生产实 I
发展 , 强国际科技合 作以拓展 全球 市场 , 出人 才战略 以引领循环 经济发展 , 加 突 健全科技 法规及配套 法规 以推 进循 环 经济发展 . 以成熟技 术市场驱动循环 经济发展 。 关键词 : 达国家; 发 科技进 步 : 循环经济 中图分类号 : 143 F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3 8 7 (0 )7 0 1— 4 1 0 — 4 7 2 1 0 — 13 0 1
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及其启示

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及其启示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及启示高洪贵XXXX三号-他山之石1,主要经验(1)政府重视并推广1。
政府重视循环经济立法德国是欧洲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
其循环经济体系日趋成熟。
德国的《垃圾处理法》最早制定于1972年1986年,它被修订为“废物限制和废物处置法”在此基础上,德国于1991年通过了《包装条例》。
1992年,通过了《限制废弃车辆条例》。
经过一系列重大领域的实践,德国于1996年提出了新的《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将废物处置提升到发展循环经济的思想层面,建立了系统的法律体系日本于1991年颁布了《促进可再生资源利用法》;1996年,《家用电器回收法》颁布?到2001年要实施的漏洞?雪;1997年,日本颁布了《集装箱包装再利用法》2000年是日本建设循环经济和社会历史上的关键一年。
今年,通过并修订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它们是:促进循环社会形成的基本法;特定家庭机器商业化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促进食品回收资源回收法》;建筑材料再利用法;回收容器包装法;绿色采购法;《废物处置法》;和《促进化学品排放管理法》上述法律法规已于2001年4月前相继实施。
尽管美国于1976年颁布了《固体废物处置法》,并多次对其进行修订,但仍没有全国性的循环经济法规或回收法规,但超过半数的州颁布了不同形式的回收法规。
欧洲其他发达国家也开始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2。
建立高效的管理和监督机构在日本、德国和其他国家,政府向产生废物的企业和个人征收废物处理费,并设立专项基金补贴废物处理企业。
例如,当中国彩电企业向日本出口彩电时,它们必须向日本政府支付废物处理费。
为了实现垃圾处理的革命,法国政府成立了环境和能源管理局,该局每年拨出2 . 3亿欧元的预算资金,组织和协调政府、企业和公民在管理、科技投资等方面采取措施。
在韩国,如果生产商未能回收一定比例的废品,政府将对相关企业处以罚款。
韩国成立了一个名为“资源再生公社”的公共企业,负责管理和监督“废物再利用责任制”的实施根据相关管理规定,“资源再生公社”将通过抽查和现场调查堵塞废物回收的漏洞。
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的发展经验及启示

它 强调所 有 资 源应 该 实 现 在 经 济 体 系 内 的 循 环 利
用, 这种理 念倡 导 下 的循 环 经 济 就 是 改 变传 统 工 业
经 济“ 大限度 地开 发 自然资 源 、 最 最大 限度 地创造 社 会财 富和最 大 限度地 获得 利润 的生产 目标 ” 最 大 为“
收 稿 日期 :0 81-5 2 0 —12 基 金项 目 : 家 自然 科 学基 金 项 目“ 部 能 源 开 采 顺序 优 化” 9 60 3 ) 国 西 (0 10 2 。
作 者 简介 : 债 (9 4) 女 , 崔 1 8 一, 安徽 宿 州人 , 国矿 业 大 学 管理 学 院硕 士 研 究 生 , 要 从 事 循 环 经济 研 究 ; 晓 平 (9 3) 女 , 中 主 魏 1 5一 , 黑龙 江 鹤 岗人 , 国 中
( ) 环经 济 的 内涵 一 循
循 环经 济 ( i ua c n my 是 对 物 质 闭 环 流 C r lrE o o ) c 动型 ( ls g Maeil C c ) 济 的 简 称 。它 是 C o i tr s y l 经 n a e
以物质 、 能量 梯次 和 闭路 循 环 使 用 为 特 征 的 、 以‘
第2 4卷 第 1 期
V0 . 4 . 1 2 No 1
徐 州 工 程 学 院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J u n lo z o Isiu e f Teh oo y ( o il ce cs o r a f Xu h u n tt t o c n lg S ca S in e Edt n io ) i
组成 为“ 源 一产 品 一再 生 资 源 ” 资 的反 馈 式 流程 , 使 所 有 资源都 能不 断地 在流 程 中得 到合理 开发 和持 久 利用 , 使经济 活 动对 自然 环境 的不 良影 响 降 低 到 尽
浅析发达国家循环经济法的构建及对我国的启示

二 、 环 经 济 法— — 发 达 国 家发 展 循 环 经 济 的法 律 支 撑 循
从 上世纪 9 0年代 以来 , 日本 、 在 德国 、 国 、 典 等发达 国家 , 美 瑞 基于 可持续 发展理 念 的生态经 济 已成
为政府 追求经 济社会 和谐 发展 的一种 全新 战略选 择 。 发展 循环经 济是 一项 系统工 程 , 但 它需 要各 种新技 术 作为 支持 , 需要 法律规 章作 为支撑 。因此 , 达 国家政府 纷纷 以立法 的形 式加 以推进 。 更 发
收稿 日期 :0 8 0 — 0 20 — 4 3 作者简介 : 贾庆 军 (9 4 , , 苏徐 州 市 人 , 建 警 察 学 院侦 查 系经 济 学 教研 室讲 师 。 17 -) 男 江 福
— —
4 — 3—
浅 析 发 达 国 家 循 环 经 济 法 的 构 建 及 对 我 国 的 启 示
建立 循环 型社会 视 为实施 可 持续 发展 战 略的重 要途 径 。 达 国家 的这些 经验 对我 国发 展循 环 经济 、 发 实现
循 环经 济立 法具 有重 要 的借鉴 意 义 。
一
、
循 环 经 济— — 世 界 各 国 实 施 可 持 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展 战 略 的 必 然 选 择
以知识经 济 和循 环经 济为 代表 的新 经济 , 世 纪之 交世 界各 国经 济 发展 的趋 势 。 已为 人们 所熟 知 是 早 的知识 经济, 在经 济运 行过 程 中智力 资 源对 物质 资源 的替 代, 现经 济活 动 的知识 转 向 。 环经 济就 是 是 实 循
由英 国环 境 经 济 学 家 D ere和 R .T re 在 其 《 .P ac .K un r 自然 资 源 和环 境 经 济 学 }E o o iso a rl } cn m c fN t a ( u
循环经济在发达国家的应用

约资源 和减少 污染 ; 使用 原则延 长产 品 和服务 的使 用 时 再
期, 提高产品和服务 的利用效 率 ; 循环原 则 旨在通 过把 已 再
入生产和消费系统的物质 和能量 、 提高 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 益、 实现经济发展与节约资 源、 护环境相 协调 的经 济增长 保
环经济的实例 , 究循环 经济的 实现策略 , 研 总结发达 国家的成功经验 , 以期对我 国发展循环经济有一定借鉴作用 。
关 键 词 : 环 经 济 ; 达 国 家; 用 ; 验 循 发 应 经
中图 分 类 号 :0 1 3 F 6.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5 9 (0 80 —1 60 10—6 6 20 )20 0 —2
完 成使 用 功 能 的 物 品 再 次 变成 资 源 来 减 少 最 终 处理 量 。
盾 也越发突 出。因此 , 必须加快 对循环经 济 的探索 , 分借 充
鉴 国外 先 进 经 验 以总 结 出适 合 我 国 国情 的循 环 经 济 模 式 。
2 发达 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实例
从 上世 纪 8 代 开 始 , 环 经 济 理 念 迅 速 发 展 , 达 国 O年 循 发
( h n a ie st ,x ’ n 7 0 6 , h n ) C a g’ n Un v r iy ia 1 0 l C i a
Ab ta t As t e h g e tf r o e i d s ra i to sr c : h i h s o m fn w u t i l a in,cr u a c n m y i t e b sc wa o c n r lp iu n z i l r e o o s h a i c y t o t o o l — t n,i p o e u i z to a e fr s u c ,a d r a ie e o o y o it n n io me t b n f s I ’ i o m r v tl a i n r t s o e o r e n e l c n m ,s c e y a d e v r n n e e i . t S a i z t s se e g n e i g o u t i a l e eo me t Th a e n r d c s i e t r s b ify,a a y e x m— y t m n i e rn f s sa n b e d v l p n . e p p r i t o u e t f a u e re l s n lz se a p e h tt ed v l p d c u t is d v l p n h i cr u a c n my t d e h e l a i n s r t g e e p i s t a h e e o e o n re e eo i g t e r ic l re o o ,s u is t er a i to t a e is d e — z l ,s m s u u c s f le p r n e n x e t h i u e u a i g t e e o ic l r e o o n o r y u p s c e s u x e i c ,a d e p c s t e r s f lme n n o d v l p cr u a c n my i u e
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及启示

维普资讯
财经 理 论 与 实 践 ( 月 刊 ) 双
2o o 6年 第 2期
特色和优势产业。总体来说 , 发达国家走的是“ 先污 染, 后治理” 的发展道路 。德 国循环经济起源于垃圾 处理 , 然后逐渐向生产和消费领域扩展与转移 , 因此 又被称 为 “ 垃圾经 济 ” 。二 战后 日本 实 行“ 赶 型 ” 追 和 “ 赶超型” 经济 , 经济 的高增长却是 以牺牲 环境 为代 价的。为了谋求环境和资源问题 的有效解决 , t F本 根据本 国国情选择了建立循环型社会的全面发展 目 标。2 O世纪 7 0年代世界性 的石 油危 机爆 发后 , 丹 麦开始积极开发清洁 的可再生能 源 , 大力推行 秸秆 等物质发电。英国 、 瑞典 、 芬兰、 西班牙等 国也建立
循环经济作为人类 发展历史 上的一种先进 的 模式选择 , 正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接受 , 2 世纪 是 1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方式。我国建设资源节约 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 循环经济是 其重要途径。认真总结与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 济的主要模式和基本经验 , 以促进我国循环经济 可
的发展 。
一
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 形成 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 良性循 环 。1 _ J
3 社 会 层 面废 弃 物 的 回收再 利 用 体 系 , . 又称 德
国模式。建立废 旧物资的 回收和再 生利用体 系, 实 现消费过程 中和消费过程后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德 国的废弃 物双元 回收体 系 ( S 是 其典 型代 表。 D D) 19 年 D D由 9 家产 品生产厂家 、 95 S 5 包装物生产厂 家、 商业企业 以及垃圾 回收部 门联合组成。这些企 业组织成 网络, 在需要 回收 的包装物上打上绿点标 记, 然后 由 D D 委托 回收企 业 进行 处 理 。2 S _ l J 4社会循环经济体系 , . 也称 日本模式。循环 型 社会是指限制 自然资源消耗 、 环境 负担最小化 的社 会。 日 本是其典型代表。2 0 0 0年 , 日本制定《 促进 循环社会形成基本法》提出了要把整个社会建成循 , 环型社会的发展 目标 , 2 1 到 00年要达到资源投入产 出率提高 4 %, 0 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 4 %, 0 废弃物 最终 处置 量减 少 5 %。 0
国内外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规划简述

国内外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规划简述循环经济是一种有效平衡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三者关系经济发展模式。
实施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是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即所谓3R原则。
减量化原则——输入端方法,是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因此又叫减物质化。
要求用最少的原料和能量进行生产活动,特别是控制使用者、有毒物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
如减少单位产品的原料使用量,纠正过度包装浪费资源,减少对物品的过度需求,从而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压力,减少对废物处理的压力,降低垃圾的产生量。
再利用原则——过程性方法,又称为再利用和反复利用原则,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形式被多次使用和反复使用,目的是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
再循环原则——输出端方法,又称为再生利用原则或资源化原则。
废物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资源化原则是通过把废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最大限度利用资源。
资源化的方式有两级:原级资源化方式和次级资源化方式。
原级资源化方式是将消费者者遗弃的废物经资源化后制成与原来相同的新产品(废塑料制品制成塑料制品、废报纸制成报纸、废铝罐制成铝罐等),这是最理想的方式。
次级资源化方式,是将废物作为原料之一生产其他类型的新产品。
例如:废金属、废木材、废玻璃作为添加物生产其他产品。
一、循环经济产生的背景“循环经济”一词,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循环经济的理念是在全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的严峻形势下,人类重新认识自然界、尊重客观规律、探索新经济规律的产物。
20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开始进入后工业化时期。
在全世界仅有不到五分之一人口进入现代化社会的情况下,资源的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继续增长的重大约束。
20世纪60年代以来,环境污染开始成为发达国家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1970年4月22日美国举行了“地球日”大游行,标志着人类开始高度关注环境污染问题。
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及对中国的启示

国外循环经济经验与启示

国外循环经济经验与启示摘要:国外的循环经济起步较早,目前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模式,主要可以从企业、区域和社会三个层面概括为四种发展模式: 即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模式、区域层面的生态工业园区模式、社会层面上的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又称DSD模式)和循环型社会模式。
它们给刚开始走循环经济道路的中国提供了很多的经验和启示。
关键字:循环经济国外模式启示一、国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有其相同之处, 但又各具特色, 每种模式对循环消费的重视程度和循环消费模式研究都不尽相同。
很多国家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更偏重于工业垃圾和工业废品的循环利用, 重视循环消费中的垃圾处理的资源化, 而对旧物的循环利用研究比较少。
基本都是被动的末端治理模式。
如德国的包装废弃物收集和处理双元回收模式、丹麦的卡伦堡生态工业园模式、法国的行业协会推进模式、日本的立法推进模式等都属于这种情况。
(一)、美国模式——循环消费模式美国的旧货交易模式在循环消费方面更具有典型性, 由于循环消费观念的普及和循环消费社会制的发展, 旧货交易已成为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取得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其主要形式有庭院甩卖、旧货市场、商业网站或政府支持的网站进行的旧货买卖, 成为西方社会很典型的循环消费模式, 对许多国家发展循环消费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1、循环消费模式的形成循环经济的发展首先必须满足物质资料生产与消费的供需均衡和结构等价, 将生产剩余与消费剩余维持在资源的供给能力与环境的承载范围之内[3]。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说, 人与自然和谐须遵循的基本准则之一就是消费剩余的消纳服从: ( 1- E1 ) E ciBi + ( 1-E2 ) ( d1P+ d2M) < E, 式中, Ej ( j = 1, 2) 分别为微生物、人工治理、资源回收技术和自然力消解废弃物的能力系数, ci ( i= 1, 2 , n) 依次为不同营养级动植物的废物排放系数, dk ( k= 1, 2) 分别表示人均生活消费排放系数和社会生产过程中的/ 三废0 排放及引起水土流失、沙化等方面的单位数量或产值损害系数,M为物质生产总量, E 为环境消解能力。
发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m d n h a t i c T i p p r o n a te ee p dcu t e ’ o eW ido r ia a m ns a o . si p r n oj t ew st o ea dc a c r t . h a e u dt t h s dv l o nr s m d a ak f e nl d i t t n I ot t be i a r es i s f h e o e i s n tm i i t m a cv r o
d a t u bih b s d o d a c d e o o c. to rc u ty’ c no cwa e eo ig.fwe u e h a to , ypa i rc e lwih r b s a e n a v n e c n mi Bu u o nr Se o m sd v lpn I s d te sme me d wema y ab gp e. i h i trfu d te df r n e,h sp p rb ittr e se scrua c n myde eo e o n h ie e c ti a e ul h e tp i lre o o v lpme tmo e fo e tr rs id sra n o i . e e r s t d s me c n d r m n ep e,n u t l a d s ca T s e u sha o i i 1 h l v u o t e te r n e i l a e t oy a d r a t h h l y.
摘 要 : 分 析循 环 经 济 的 内涵 和 特 征 之 后 , 用 比较 研 究 法 对 比 分 析 了德 国和 日本 两 个 国 家 发 展 循 环 经 济 的 模 式 与 特 征 。 研 在 运
国外循环经济的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卜环 济 发 经 及 我 的 示 夕 经 的 展 验 对 国 启 循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 资源 、 环境 、 经济发展之 间的矛 盾 日益 突 出 , 环 经 济 作 为 可持 续发 展 经 济 , 以从 根 本 上 消 除 资 源 消 循 可
耗 、 境 好 的经 济 发展 模 式 , 环 它 发
一
、
相关政策:
类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 , 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循环经济理 念的
产生是人类对经济发展方式深刻反思的结果, 人与 自然关系在认识 上 是 不 断 升 华 的结 果 。 人类 要 不 断 前 进 、 济 要 持 续 发 展 , 经 就要 探 索 新 的 发 展 模式 , 以减少对 自然生态 系统 的破坏 。16 9 2年 , 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 出的“ 宇宙飞船理论 ”可看作是循环经济思想萌芽 ,9 2年联合国人类 , 17 会 议 和 19 9 2年 里约热 内 卢环 发 大 会 , 掀起 “ 持 续 发 展 浪潮 ” 提 出可 持 可 , 续发展之路 , 这标志着循环经济的诞生。 随着社会 的发展 , 循环经济已成 为世界共识 。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的实践证 明, 循环经济作为可持续发 展 经济 , 以从根本 上消除环境 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 可 它是一种更好 的 经济发展模式 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 、 环境 污染 、 实现可持续发 展 的 最 佳选 择 。 二、 国外 发 展 循环 经 济 的 经 验 1 . 通过立法 , 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循环经济首先 被发达国家 所采 用, 经过长期的实践 , 这些 国家将循环经济法制化 , 运用法律规 范促进循 环经济的发展。德 国是世界上最 实施循环经济的国家之一 , 其循环经 济立法也走在世界的前列 。 早在 17 9 2年 , 为了处理生产 和消费 中的废弃 物, 德国就制定实施 了《 废弃物处理法》 18 ,96年 , 国将 此法改为《 德 废弃 物限制处理法》 19 ,94年 9月 2 7日,德 国公布 《 循环经 济和废物处理 法》 这部法律是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代表性法律规范。 , 日本是 目前世界上循环经济立法最完善的国家 , H本制定循环经济 方面的法律较晚 , 但是其采取的法律措施 比较坚决全面。其法律体系 町 以分为三个层 面: 一是基本法 , 2 0 年 6 即 06 月公 布的《 建立循环型社会 基本法》二是综合性法律 , ; 主要包括《 废弃物处理法》 资源有效利用 和《 促进法》 三是专项治理法律 , 特种 家用 电器循环法》 《 ; 如《 、可循环性食 品 资源循环法》 等。除德 国、 日本外 , 法国 、 国等国家都通过 立法 , 美 运用法 律规范推动和保障循环经济的发展。 2 . 通过宣传 、 , 培训 提高公众的循环经济意识。 民积极主动参 与是 全 国外发展循环经济 的一个共同特征 。 国外非常重视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加 强对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 , 充分利用广播 、 电视 、 报纸 、 网络等宣传工具 , 推出资源循环利用 的科普知识和公益广告 以提高整个社会 的资源意识 、 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 日本把 每年 l 0月定为循环宣传月 , 美国除把每年 1 1月 1 5日定为循环利用 日外 ,有关部 门还对公众进行 大规模 的教育 , 尽量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以美国纽 约为例 , 纽约市民经 常会收 到各种购 物优 惠券 、 商品广告等邮件 , 这些信件绝大多数被随手扔掉 , 无形 中浪费
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及启示

致力于探索发展风能、 太阳能、地 热能源、生物能源和燃料等可再生 能源。
(二)将立法作为发展循环经 济的首要工作
凡是循环经济发展较好的国 家都将立法工作放在首要位置。 德国采取先在个别领域建立相关 法规, 随后才出台整体性循环经 济法律的立法步骤, 如从 1972 年 的 《废弃物处理法》 到 1991 年的 《包 装 条 例 》以 及 1992 年 的 《限 制 废 车 条 例 》,再 到 1996 年 《循 环 经 济 与 废 弃 物 管 理 法 》。 通 过 30 年 的努力, 德国现已形成条款日益 严密、 结构不断完善的循环经济 法律体系,涉及社会的各行各业。 日本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立法办 法,即以《促进循环社会形成基本 法》作为基本法,在其指导下建立 各领域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 有 关立法分基本法、 综合性法律和 为各行业和产品制定的具体法规 三个层面。 这些法律法规集中体
65
学习与借鉴
功并不代表全国建设低碳城市的 成功,在建设低碳城市的时候需要 因地适宜,政府在城市规划(包括 城市更新和新城建设)中应把低碳 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观念加以考虑, 应让“城市化和低碳化”成为城市 建设中的新的定位和目标,要以自 然的生态环境及区域性负载容量 为依据, 保持生态平衡, 资源节 约,全面促进城市的发展。 要发展 理想的低碳城市,低碳城市规划理 论和方法是必然的关键技术。 也 就是说,仅仅通过节能减排的技术 手段尚不足以解决减少二氧化碳 排放问题,还需要以更加多元的标 准衡量城市规划与建设,通过低碳 城市规划寻求城市发展的低碳化 方向,探索可持续的低碳城市发展 模式。 要揭示低碳城市规划建设、 低碳城市生产生活方式、低碳城市 运行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低
HONG GUAN JING JI GUAN LI
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做法及启示

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做法及启示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
从当前世界发展趋势看,资源供给不足将成为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制约因素。
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普遍采纳,发达国家下在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直辖市发展的重要途径。
而我国面临的资源约束矛盾日益明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尤显重要。
应该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推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
一、通过立法推动资源的回收利用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德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德国废弃物处理法早在1972年就制定了,当时主要是强调废弃物排放后的末端处理。
1986年修订时将其改为《废弃物限制处理法》,发展方向则是从“怎样处理废弃物”的观点提高到了“怎样避免废弃物的产生”。
并分别于1991年和1996年颁布《包装废弃物处理法》和《循环经济和废弃物管理法》,规定对废物管理的首选手段是避免产生,然后才是循环使用和最终处置,并且确立了产生废物最小化、污染者承担治理义务与官民合作三原则。
法律规定,自1995年7月1日起,玻璃、马口铁、铝、纸板和塑料等包装材料的回收率全部达到80%。
日本是发达国家中对循环经济立法最全面的国家。
其立法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资源“循环型社会”。
目前,日本已经颁布了《推进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有效利用资源促进法》、《家用电器再利用法》、《食品再利用法》、《环保食品购买法》、《建设再利用法》、《容器再利用法》等七项法律。
从2001年4月开始,日本实施这七项法律,争取一边控制垃圾数量、实现资源再利用,一边为建立“循环型社会”奠定基。
这七项法律的基本精神,就是体现资源再利用、旧产品和旧零件再循环和减少废物的3R原则。
美国在1976年制定了《固体废弃物处理法》,后又多次进行修订。
20世纪90年代,美国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对电池生产过程中汞的含量加以限制。
美国加州于1989年通过了《综合废弃物管理法令》,要求在2000年以前,实现50%废弃物能够通过源头削减和再循环的方式处理,未达到要求的城市将被处以每天1万美元的行政罚款。
发达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做法与经验

发达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做法与经验发达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做法与经验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球关注。
发达国家由于其先进的科技和高度发达的经济,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做法。
本文将就发达国家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一些典型做法和经验进行介绍和分析。
1. 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发达国家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首要任务之一是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他们积极鼓励和支持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例如,发达国家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大力发展太阳能发电产业,并提供财政支持和补贴,降低太阳能发电成本,加速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和应用。
此外,发达国家还积极研发利用海洋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技术,优化能源结构,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2. 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之一,发达国家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具有一定的经验和做法。
他们通过制定和实施严格的环境法规和政策,加强大气污染的监测和管理。
此外,发达国家还通过限制工业排放、提高车辆排放标准以及推广清洁能源交通工具等措施,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发达国家还注重加强区域间和国际间的合作,共同治理大气污染。
他们共同制定大气污染治理的标准和行动计划,通过交流经验和技术合作,推动全球大气污染治理的进程。
3. 保护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国家在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环境治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他们注重建立和完善水资源管理机制,通过加强水资源的监测、评估和巡查,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此外,发达国家还重视保护水生态环境,积极开展河流湖泊的水生态修复工作。
他们通过生态补偿、湿地保护等方式,促进水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
4. 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发达国家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他们积极推动资源的分类回收利用,建立完善的废弃物管理和处理体系。
此外,发达国家还鼓励和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推广应用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和产品,通过倡导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循环经济的发展国际经验借鉴及启示

循环经济的发展国际经验借鉴及启示编者按: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后工业化,发展中国家的新型工业化,均遵循循环经济发展理念。
我国在工业化过程中,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显突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上升为指导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
日本是发展循环经济较为成功的国家,借鉴该国的经验,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一)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日本的循环经济立法是世界上最完备的,在立法体系上采取了基本法统率综合法和专项法的模式。
该国自上而下制定了综合性循环利用法,然后向具体领域推进。
具体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基础层,即《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二是综合性法律,如《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和《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等;三是针对各种产品的性质制定的具体法律法规,如《促进容器和包装物分类回收法》、《家用电器回收法》、《食品回收法》、《建筑及材料回收法》、《车辆再生法》、《绿色采购法》等,这些法律对不同行业的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等作了具体规定,并相继付诸实施。
(二)有力的政策扶持一是政府奖励政策。
日本设立资源回收奖,旨在激发市民回收有用物质的积极性,该奖项实施后收到了良好效果;二是税收优惠政策。
日本政府对发展循环经济有成就的企业予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如企业设置资源回收系统,非盈利性的金融机构将向其提供中长期优惠利率贷款;凡修建废弃物处理设施,皆会得到部分财政补贴;三是价格优惠政策。
如规定废旧物资实行商品化收费,即废弃者应支付与废旧家电收集和商品化相关的费用;四是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市场。
在绿色消费中,贴有政府认可的环境标志的商品可出售,表明该产品从生产到使用和回收的全过程符合环保要求;五是强化行政管理机制,保障政策实施。
日本环境厅在机构改革中升格为环境省,将原来多部门执掌的废弃物管理职能统一划归环境省,由下属的废弃物回收利用对策部统一管理。
(三)全社会共同努力1.政府主导。
日本各级政府将发展循环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规划和日常管理中,使其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
一、德国:循环是一种社会责任
德国堪称发展循环经济的楷模,不单其循环经济系统日臻成熟,循环经济也已成为德国企业和民众心目中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这其中,垃圾处理和再利用是德国循环经济的核心内容。
在德国,“垃圾处理”指的是垃圾得到尽可能的重新利用。
对于垃圾处理,德国政府的基本政策是:首先,尽量减少垃圾产生;其次,寻求对不可避免产生的垃圾最大限度的再利用。
在确定无法再利用的时候才能考虑采取销毁等处理措施,而实施这些措施时必须最大程度避免污染环境。
在这些循环经济思路由理论落实到实践之初,立法是最有效也最实用的方法,德国政府就深谙此道。
德国最早在1972年就制定了废弃物处理法,1996年,又提出了新的《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该法成为德国建设循环经济总的“纲领”,把资源闭路循环的循环经济思想推广到所有生产部门,其重点侧重于强调生产者的责任是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负责,规定对废物问题的优先顺序是避免产生——循环使用——最终处置。
有法律当然要有监督机制。
为了监督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和处理垃圾的情况,德国还设立了专门机构,生产企业必须要向监督机构证明其有足够的能力回收废旧产品,才会被允许进行生产和销售;产生垃圾的企业也必须向监督部门报告生产垃圾的种类、规模和处理措施等情况;每年排放2000吨以上具有较大危害性垃圾的生产企业有义务事先提交垃圾处理方案。
在政府、企业和国民三方合力下,循环经济已发展成为德国的一个重要行业。
官方统计数字表明,所有生产行业产生的垃圾被重新利用的比例平均为50%,垃圾再利用行业每年创造价值410亿欧元。
二、美国:循环是一种生活方式
美国按人均是世界最大的垃圾生产国,每年仅生活垃圾就高达2亿吨。
于是,垃圾的回收再利用自然成为美国施行循环经济的焦点。
早在1976年,美国联邦政府就制定了专门的《固体垃圾处理法案》,80年代起,加利福尼亚、新泽西、俄勒冈等超过半数的美国州政府也根据自身情况制
定了形形色色的法规,对资源再生利用成为一种行为规范被“固定”下来。
1990年加州通过了《综合废弃物管理法令》,要求通过资源削减和再循环减少50%废弃物,未达到要求的城市将被处以每天1万美元的行政罚款,加州还规定玻璃容器必须使用15%-65%的再生材料,塑料垃圾袋必须使用30%的再生材料;威斯康星州则规定塑料容器必须使用10%-25%的再生原料;由7个州组成的州际联盟规定40%-50%的新闻纸张必须采用再生纸……
既然美国人均产生垃圾为世界之最,政府当然也不会放过“源头”。
对于如何减少垃圾产生,它们的对策是倒垃圾收费。
目前,这种为扔垃圾而花钱的计划正在美国200多个城市进行。
一项研究表明,如果每袋32加仑的垃圾收费1.5美元,将使城市垃圾量减少18%。
此外,一些州还对饮料瓶罐采用垃圾处理预交制,美国总审计局研究表明,此法可使废弃物在重量上减少10%-20%,在体积上减少40%-60%,预交金一部分用于废弃物回收处理,另一部分用于回收新技术研发。
税收则是美国政府调节资源循环的有效杠杆,新鲜材料税是其一,征收该税种促使人们少用原生材料。
填埋和焚烧税是其二,新泽西和宾西法尼亚州就征收此税,它主要针对将垃圾直接运往倾倒场的企业,而不是一般居民。
填埋具有成本低的特点,收取填埋税使这条最便宜的垃圾处理途径的价格趋于上涨,因而可以使减量化和再生利用等显出吸引力。
三、日本:循环是一种“国家机器”
与德国先在具体领域实行循环经济思想然后建立系统整体的循环经济法规不同,日本是先有总体性的再生利用法,然后向具体领域推进。
上世纪90年代,日本提出了“环境立国”的口号,并集中制订了废弃物处理、再生资源利用、包装容器和家用电器循环利用、化学物质管理等一系列法规。
2000年,日本召开“环保国会”,通过和修改了多项环保法规。
大致可分为三个层面:基础层面是一部基本法,即《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第二层面是综合性的两部法律:《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和《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第三层面是根据各种产品的性质制定的五部具体法律法规:《促进容器与包装分类回收法》、《家用电器回收法》、《建筑及材料回收法》、《食品回收法》及《绿色采购法》。
这些法规为日本建立循环经济型社会搭建起了稳固的框架,从整个社会层面上构建了废物回收和再利用的循环型社会体系。
除了全国统一的法律和制度,各个城市也使出自己的“绝招”,不遗余力推进循环经济。
拿大阪来说吧,回收奖励比较普遍,社区、学校等集体回收废纸、旧布等发给奖金;在全市设立80多处牛奶盒回收点,并发给牛奶纸盒卡,盖满回收图章后可凭卡免费购买图书;市民用100只铝罐或600个牛奶盒可换得100
日元……大阪有关部门还建立了一个废品回收情报网络,专门发行旧货信息报《大阪资源循环利用》,并组织旧货调剂交易会。
每年9月,大阪市会发动市民开展公共垃圾收集活动,并向100万户家庭发放介绍垃圾处理知识和再生利用的宣传小册子,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废旧资源回收和垃圾减量工作。
日本人每天还在为垃圾分类,点滴的积累为的是达成政府制订的目标:据1997年日本通产省产业结构协会提出的《循环型经济构想》,到2010年,发展循环经济将使日本新的环境保护产业创造近37万亿日元产值,提供1400万个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