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实践课题研究结题综述

合集下载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及其创新研究综述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及其创新研究综述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及其创新研究综述作者:王荣燕来源:《当代人(下半月)》2018年第05期摘要:要发挥德育教师的核心作用,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鼓励专业课教师参与到德育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在专业技能理实一体化教学同时推进德育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变革传统的德育评价模式,力求做到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全面,促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有意识、有目的的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为德育的理实一体化有效运行提供保障与便利。

通过德育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促进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作用中提高德育行为能力与德育理论水平,从而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

关键词: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德育学生的德育研究起步于18世纪七八十年代,此后,“德育”一词逐渐成为教育世界中的一个常用术语。

我国学者从20世纪末开始就此课题展开研究,每年有两千多篇相关文献。

具体到“职业学校德育创新”这一细分领域,则只有少数学者近几年才开始开展少量研究。

职业学校是我国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但是纵观职业学校的发展史,普遍缺少对德育和德育创新这块工作的重视。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职业学校德育和德育创新方面的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将现有研究成果归纳如下。

一、德育德育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与灵魂,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就是对德育至高地位的表述,2014年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也有类似的言论“德育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1]。

但目前德育定义繁多、各有侧重,缺乏一个令人信服的权威性解释,这给德育教育工作者带来了一定的困惑,然而有一点得到人们的公认,即德育不仅仅是单纯的德育知识的传输,它还包括德育实践能力的培育,因此德育可以分为德育理论和德育实践,但这种区分只是为了表述上的方便,实际上它们不是并行不悖、截然分离的,而是一体衔接、相互渗透的。

理论指引并推动着实践,实践验证并内化着理论,行为有理论的依据,是明确的理论指导下的规范性行为,理论有行为的展现,具体的行为实践中彰显出清晰的理论知识,二者互为对照、彼此呼应、交叉推进、共同发展。

中职德育教研活动总结(3篇)

中职德育教研活动总结(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职教育在培养技能型人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德育作为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进一步提升德育教育质量,我校于近期开展了德育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德育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活动目标1. 提高德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 优化德育课程设置,提高德育课程教学质量。

3. 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4. 加强德育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三、活动内容1. 德育课程研讨本次活动以德育课程研讨为主题,邀请了相关专家和一线教师进行深入交流。

研讨内容包括:(1)德育课程设置与改革:针对中职德育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优化课程体系,提高课程质量。

(2)德育教学方法创新:分享德育教学中的成功经验,探讨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德育教学效果。

(3)德育案例分析与研讨:通过分析典型德育案例,探讨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 德育教师队伍建设本次活动重点围绕德育教师队伍建设展开,包括:(1)德育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邀请专家为德育教师开展专业素养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2)德育教师团队建设:通过开展团队活动,增强德育教师之间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

(3)德育教师职称评定与晋升:为德育教师提供职称评定和晋升的指导与帮助。

3. 德育工作实效性研讨本次活动还针对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进行了深入研讨,包括:(1)德育工作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探讨如何将德育工作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2)德育工作与校园文化的建设:探讨如何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3)德育工作与家庭、社会的协同:探讨如何加强德育工作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形成德育合力。

四、活动成果1. 提高了德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持。

新时期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新时期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新时期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与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也在不断进行创新与实践。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良好品行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文将从中职学校德育的现状入手,深入探讨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一、中职学校德育的现状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在中职学校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学校德育工作长期以来比较传统,过于侧重对学生进行道德规范的灌输和要求,缺乏对学生思想品德培养的全面性和个性化。

师生关系存在一定的隔阂,学生普遍感到学校德育工作缺乏亲和力,缺乏与学生心智特点相适应的方式和方法。

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成长特点,德育工作与职业教育内容的融合还不够紧密,学生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较为薄弱。

1. 倡导素质教育,推进德育改革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与实践首先要在教育理念上进行更新,倡导素质教育,推进德育改革。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德育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可以建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德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 构建多元化的德育课程体系为了更好地发挥德育教育在中职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学校可以构建多元化的德育课程体系,包括德育主题班会、德育主题讲座等形式。

在德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可以引入职业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和职场实践经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职业规范、职业操守和职业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

3. 加强师生沟通,营造融洽的校园氛围为了解决师生关系存在的一定问题,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还需要加强师生沟通,营造融洽的校园氛围。

教师应该以亲和、理解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活动和日常管理工作,使学生在平等交流中得到尊重和支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德育课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道德观念与价值观摘要:本报告旨在总结研究德育课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道德观念与价值观的研究成果和实施效果。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本研究发现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的合作。

在学校,应以德育课程为基础,结合实际案例、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道德观念与价值观。

家庭应以身教为先,关注孩子的道德教育,并与学校进行密切沟通与合作。

社会环境应提供良好的道德导向,倡导公德、责任、友善等共同的价值取向。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在未来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一、引言: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促使他们成为品德高尚、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然而,在当今社会,诸多负面价值观的影响下,学生德育水平不容忽视。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有效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的方法,并报告其实施效果。

二、德育课程设计与实施:1. 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道德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还能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行为。

因此,在学校德育课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2. 德育课程的内容和方法在德育课程设计中,应结合学科知识与现实案例。

通过讨论、角色扮演和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面对各类道德难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同时,对于学生出现的道德问题,要及时给予指导和辅导。

三、学校与家庭的合作:1. 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学校和家庭是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支持者。

学校需要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形成合力。

通过家校联合会、家长讲座等形式,促进家长了解学校的德育教育计划和进展。

2.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道德价值观形成起着关键作用。

家长应该自觉地从自身做起,身体力行地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只有家庭与学校携手合作,才能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

四、社会环境营造:1. 公德倡导公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非常重要。

新时代下中职德育的实践探索

新时代下中职德育的实践探索

新时代下中职德育的实践探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新时代下中职教育的德育工作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中职学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强化德育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当前中职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了更好地探索新时代下中职德育工作的实践路径,深化中职学生的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下面,就我校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进行以下总结和分享。

一、坚持课程融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新时代下,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素养,更应该关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

我校坚持将德育融入到学科教学中,通过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和开展主题班会、学术讲座等活动,深化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强化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在普及各种文明礼仪、交往礼仪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引导学生自觉遵纪守法,助人为乐,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通过课程融合,学生不仅在专业技能上得到训练,还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为未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树立导师榜样,激励学生成长德育工作的成效,离不开学校导师的引领和激励。

新时代下中职德育工作中,导师的榜样力量尤为关键。

我校着力树立一批德艺双馨的导师榜样,通过导师示范引领、导师带徒、导师带课等方式,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感受到导师的榜样力量,激励学生积极向上,不断成长进步。

学校还建立了导师交流分享的机制,定期开展导师交流会,促进导师之间的互相交流、学习和成长,形成了良好的导师团队,为德育工作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三、加强实践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新时代下,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教育,通过参与社会实践、社会实训、志愿服务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我校,我们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实践教育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民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研讨(4篇).docx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研讨(4篇).docx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研讨(4篇)第一篇: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创新思考引言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实用技术型人才,这些人才对中国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时代不断地发展,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不断地发生变化,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生源复杂,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就需要从学生的教育出发创新教育形式,以使德育发挥时效性。

一、德育的内在涵义在学校教育中,德育所发挥的功能主要体现在精神培育功能、思想引导功能和道德教育功能。

德育具有精神培育的功能,通常是围绕着爱国主义而展开的教育,同时将时代精神渗入其中,引导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进行了解,以培养学生提升民族自信心并因作为中国人而充满自豪感。

开展德育所发挥的是思想引导的作用,让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上得到正确的引导,并能够对德育内容正确领会,以端正学习态度。

德育所发挥的道德教育功能,是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以培养,特别是在教学中,要将社会生活内容融入其中,以培养学生树立高尚的社会道德理想。

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创新形式(一)德育中要注重生活现实性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离校后就会步入到社会参与职业竞争。

与高校毕业的学生相比,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对社会具体较强的敏感度,且时代感很强。

因此,在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时候,就有必要将社会生活内容融入到德育中,以吸引学生接受德育引导,获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时候,要将抽象的教育内容与现实生活内容相结合,以使得德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学生接受德育的引导而对生活更为热爱,对生命更为珍爱,逐渐地,就会将这种意识落实到行动中,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同的社会时期对学生的素质要求就会有所不同,在德育中就要不断地注入新的内容和新的思想观念,以使得德育教育更富于生命活力[1]。

宿舍是学生生活的场所,通过开展宿舍文化活动,将德育内容融入其中,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引导式教育。

中职院校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实践研究

中职院校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实践研究

中职院校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实践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普及,中职院校成为了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

然而,中职院校的学生,往往因为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存在着许多品德方面的问题。

针对这一现象,中职院校必须积极开展德育工作,旨在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素质教育与技能教育并重,使学生在受到良好教育的同时具备实用的技能。

一、构建德育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德育管理体系是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基础。

中职院校应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德育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如班级文明规则、生活纪律条例等,在保证秩序、安全的基础上,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同时,应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性别、成长环境等制定指导方针,注重个性化的德育教育。

二、推进德育工作课程化德育工作内容应该更加课程化,使之更易被学生所接受和理解。

通过课堂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职院校应该把德育工作纳入到学校的各门课程中,如公民道德与法律、品德修养、社会实践等,形成德育教育的有机整合。

三、引入心理辅导,促进学生成长中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也应该注重学生心理方面的健康成长。

在德育工作中,引入心理辅导,设置心理讲座、家长心理培训等,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克服各种心理问题,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使学生更加健康、自信、积极地面对学习和生活。

四、开展社会实践,加强社会责任感中职院校的德育工作需要通过实际行动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中职院校依据实际情况,选择社区、乡村、公司、学校等不同地区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认识社会、服务社会,感受社会价值,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注重家校共育,形成合力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中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也需要通过家庭教育来达到更好的效果。

中职院校应该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通过家庭教育与学校德育相结合,共同培育学生的德育素质。

学校除了进行技能教育,还应当在家庭教育方面给予支持,夯实学生的人生基础。

新时期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新时期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新时期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各界对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视和需求日益增强,各中职学校也面临着更为复杂和严峻的德育挑战。

目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德育理念滞后、制度不健全、方法单一、效果不明显等。

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必须进行德育工作的创新与实践,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在新时期,中职学校德育工作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如何创新德育理念、完善德育制度、探索有效的德育方式方法,成为当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找到适合中职学校特点的德育工作模式,提升中职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背景介绍】1.2 问题阐述当前新时期中职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

传统的德育模式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德育内容和方法相对滞后。

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存在较大偏差,缺乏正确的人生导向和行为规范。

德育工作中存在着资源配置不均衡、实施环节缺乏科学性和连续性等问题。

如何在新时期中职学校开展有针对性、富有活力的德育工作成为当务之急。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提出创新的理念和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200字】1.3 研究意义为2000字。

中职学校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德育工作对于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对新时期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与实践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理念层面,通过研究探讨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理念创新,有助于构建符合时代特点和学生需求的德育体系,推动中职教育质量的提升,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制度创新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研究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制度创新,旨在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规范的运行机制,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和实效性,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新时期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新时期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新时期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与实践【摘要】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新时期中职学校德育工作需要不断创新与实践。

本文首先介绍了背景,指出问题现状,阐述研究意义。

接着对新时期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创新模式,并分享了实践案例。

对多元化德育方法进行了探索,探讨了德育工作对学校发展的影响。

对结论进行总结,展望未来发展,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推动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进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实践、现状分析、创新模式、实践案例、多元化方法、影响、结论、展望、建议、改进措施。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新时期,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培养青少年劳动者和技术人才的重要平台,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道德教育,更应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中职学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传统的德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

需要在德育工作中进行创新和实践,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通过良好的德育工作,才能培养出品德高尚、道德品质优良的学生。

本文旨在探讨新时期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与实践,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问题现状新时期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存在着一些问题。

由于社会竞争的激烈和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学生面临各种挑战和诱惑,德育工作面临着更大的难题和挑战。

传统的德育模式和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学生的需求,德育工作需要更加创新和实用的方法。

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导致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不明显。

一些中职学校在德育工作中存在着资源不足、师资力量不足、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影响了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水平和效果,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范文德育课题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德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然而,长期以来,德育工作依然存在着种种问题,如德育内容过于空泛、德育理念陈旧落后等。

因此,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德育教育的实施现状进行调研,探讨德育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方向,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研究方法和过程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份。

同时,选取3所学校作为实地访谈的对象,共访谈了5位教师和15名学生。

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运用统计学方法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并结合实地访谈的内容,形成初步的研究成果和结论。

三、研究结果和讨论通过对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学生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大部分学生对德育教育的理解仅停留在传统道德观念的层面,缺乏对德育在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认识。

2. 德育教育内容过于单一。

目前的德育教育内容主要以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知识的灌输为主,缺乏开展学生实践活动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的环节。

3. 德育教育方式陈旧落后。

德育教育过于注重单向传递知识,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积极参与。

教师应当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教学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革与创新方向:1. 提高学生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

通过丰富多样的德育教育内容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德育的本质和作用,激发学生自觉参与德育的热情。

2. 创新德育教育内容和形式。

在灌输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知识的基础上,增加学生实践活动和思辨实践的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推动德育教育方式的变革。

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启发式教学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四、结论通过对德育教育实施现状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发现德育教育存在着内容单一、方式陈旧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与创新的方向。

德育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德育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德育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理论依据1、发展中的人和个性社会化原理。

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这种发展就是其个性社会化的过程,作为社会的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这种主观能动性的特点,决定了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青年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和定型,他们身心发展的各个指标都处在变化之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由于这种可塑性,教育工作者只要掌握学生的年龄特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可使学生朝着我们期望方向发展完善。

因此,必须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

2、“双主体”理念。

教师与学生都是德育的主体,教师是“导”即“教”的活动的实施主体,其主体性体现在根据教育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德育环境、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进行选择、加工和设计,对学生的主体性进行引导和培养;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更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其主体性体现在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德育活动、逐步做到自订成长目标,自析成长环境,自寻成长动力,自开成长渠道,自择成长方法和自评成长效果,较终将社会认识、情感、行为内化为个体认识、情感、行为。

3、生活德育的理念。

我们认为道德始终存在于人的整体生活之中,没有脱离生活的道德。

人们是为了生活而培养个体品德,改善、提升社会道德的,并不是为了道德而道德。

同样,个体品德和社会道德的提高与发展也只有通过人们自己的生活。

脱离生活的道德和品德必将导致道德和品德的抽象化、客体化,脱离了生活去培养人的品德也必将使这种培养因为失去了生活的依托而流于虚空、无效。

因此,在学校德育中,要把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从学校的小范围扩大到社会的大范围。

4、活动理论。

活动是指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人有目的地影响客体,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

活动是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学生主体活动是学生认知、情感、行为发展的基础。

从德育活动来说,一方面,通过德育活动将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德育活动让学生将已有的道德认识外显为道德行为,两种过程不断交替,从而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德育工作创新案例成果总结(3篇)

德育工作创新案例成果总结(3篇)

德育工作创新案例成果总结(3篇)德育工作创新案例成果总结(精选3篇)德育工作创新案例成果总结篇1一、抓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开学初,我校建立了校、班二级管理机制,明确管理的职责。

由校长牵头,主抓德育的思品教师和班主任组成德育领导小组,形成一种垂直的联系,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从组织上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从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思想。

我校德育工作计划中制定了德育计划,班主任及各任课教师职责、计划、总结等也都全面、规范。

二、抓队伍,提高德育素质1、学德育理论,提高思想素质。

首先,我们从学习抓起,多途径、多渠道提高全体教职工理论水平。

学期初,我们开展了“教师工作经验交流会”,让老师们交流自己工作中的优秀经验。

2、做“最美园丁”,树立师表形象。

结合实际,我校要求教师要在校园中做最美园丁,即心灵美,热爱学生;仪表美,文雅庄重;语言美,言传身教;行为美,为人师表。

结合学校德育工作重点,学校组织了全体教师“师德师风”学习,写出了心得体会,在最后的总结会上,全体教师都认识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努力做到学生心目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美好园丁。

三、抓常规,提高工作实效1、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

学校的常规管理工作的好与坏能直接体现出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所以这项工作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更是把此项工作当作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们制定了班级常规管理考核细则。

对班级的管理实行周评比、月公示、学期总评的办法。

考评项目包括:学生精神风貌、班级纪律、班级卫生、班级物品管理、班主任工作及任课教师在学生中的问卷调查等内容。

如何落实好制度和细则才是加强常规管理的重要环节,在这方面我校下了很大的工夫,我们每天做到:1、“三查”,即早晨、中午、离校。

2、“不定期、不定时的检查”,即随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联合检查;3、“学生跟踪检查”,即每个课间都有值日学生进行常规检查。

由于工作落到了实处,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此外,我校还狠抓了新《守则》、《规范》的养成教育,做到制度上墙,学生人人烂熟于心。

初中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总结_科研研究工作总结

初中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总结_科研研究工作总结

初中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总结_科研研究工作总结一、研究背景和选题思路在当今社会,青少年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学习压力、心理健康问题、价值观困惑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选取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研究课题,旨在探索有效的德育教育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方法和过程在研究过程中,我广泛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并分析了国内外有关德育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我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等实证研究方法,收集了大量的数据资料,并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分析。

三、研究成果和发现通过研究,我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德育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德育教育中,学生过于依赖老师和课本,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鼓励学生自主提问、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这些措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得到显著提高。

德育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德育教育注重灌输知识和道德规范,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我通过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开设综合素质评价和培训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德育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道德观念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我通过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深入探讨当代社会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对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并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研究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研究时间较为紧迫,有些细节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可能会影响到研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研究对象有限,只在某几个班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可能不具有普遍性。

研究方法方面还有待改进,可以采用更加科学和有效的实证研究方法,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五、展望和建议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探索德育教育的研究,不断改进研究方法,提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学校德育课题结题报告

学校德育课题结题报告

篇一:德育课题结题报告德育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沙湾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教研组一.课题的研究背景人类已迈入21世纪的大门,21世纪人类面临的第一挑战是人的道德、伦理、价值观的挑战。

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价值观念的嬗变,生活方式的丰富,学校德育面临着种种新的挑战。

一方面,现代社会的日新月异,要求跨世纪的青年学生具备高境界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感,强烈的自立精神,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急剧变革的社会环境,又影响到青年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造成部分青年学生人格精神上的“低落”、“缺失”和“扭曲”,突出存在着懒惰、懦弱、自私、依赖性强、意志薄弱、经不起挫折等道德缺陷。

尤其是中职生,表现尤为突出,他们经历了许许多多的挫折,严重缺乏自信心。

因此,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德育工作,探索其正确有效的途径已成为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而传统的学校德育重认知,轻实践,重灌输,轻内化,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容易导致学生知行脱节,言行不一,人格错位,自信心不足。

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学校德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积极探索,肩负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激励其自信心的神圣使命。

二、理论依据1、发展中的人和个性社会化原理。

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这种发展就是其个性社会化的过程,作为社会的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这种主观能动性的特点,决定了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青年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和定型,他们身心发展的各个指标都处在变化之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由于这种可塑性,教育工作者只要掌握学生的年龄特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可使学生朝着我们期望方向发展完善。

因此,必须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

2、“双主体”理念。

教师与学生都是德育的主体,教师是“导”即“教”的活动的实施主体,其主体性体现在根据教育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德育环境、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进行选择、加工和设计,对学生的主体性进行引导和培养;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更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特色研究综述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特色研究综述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特色研究综述摘要:面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实效性、时代性、针对性问题日益突出的现实;在德育改革推进越发困难的情况下,德育特色建设已成为学校实现内涵式发展与激发创新活力的必然选择。

文章综述了学校德育特色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内涵、功能、特点、形成过程、构建原则与具体策略、模式与机制等方面,以作为中职学校特色建构的借鉴。

构建系统化的、符合中职德育特点的德育特色模式和实践操作体系,已成为当前与今后较长一段时期中职德育特色发展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德育特色;建构策略当前,中职德育改革进一步深化的时代紧迫性,德育实效性、时代性与针对性现实问题的亟待解决,德育创新缺乏活力,德育工作推进越发困难,存在“中职生道德素养发展与道德问题日益突出的矛盾,教师教学效果不佳与中职生德育课学习积极性不高”的事实。

在此背景下,德育特色建设已成为中职学校实现内涵式发展与创新式跨越的必然选择。

相对于普通中学而言,中职德育特色的研究尚属于一个较新的领域。

学校德育特色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涵阐释、特点分析、原则探讨、功能定位、策略建构以及模式与机制探索等方面。

以下,拟对学校德育特色研究进行梳理、评析,以作为中职学校德育特色研究的借鉴与基础。

一、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特色的内涵(一)概念界定对学校德育特色概念的界定,由于研究局限,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主要分为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

李季(2010)把学校德育特色定义为具有独特性、创新性、科学性、稳定性的德育理念和模式体系。

王宗亮(2009)、陈子春(2012)等人认为学校德育特色是学校管理者根据现代德育思想和学校独特的德育理念,从学校实际出发,在学校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校独树一帜、个性鲜明、成效显著的办学风格、教育教学模式、管理运行机制及德育文化。

罗莹(2010)从职业学校办学特色的角度分析了德育特色的四层含义,即:实践特性,市场需求导向,被社会公认的办学风格,独特、优质、稳定、整体化的统一。

中职学校德育创新的实践性研究

中职学校德育创新的实践性研究

中职学校德育创新的实践性研究1.学生素质先天不足。

经过了普通高中的省级示范、市级示范、县区高中的层层筛选,来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在学习、能力、素质等方面普遍低于普通高中生。

而中小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又导致学生素质两极分化严重,很多学生把许多不良行为带进校园:上课进进出出、吃东西,碰到老师熟视无睹、乱扔垃圾、说脏话、旷课、逃学、聚众斗殴、违反规章制度等现象非常普遍。

2.社会影响复杂多元。

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发生急剧变化,一些腐朽的价值观和不良的生活方式通过影视或网络等途径传入我国,不断地影响着我们青少年的思想,拜金主义、个人享乐主义等消极情绪时有存在,偷盗等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学生半夜爬围墙出校门,到网吧通宵上网,甚至偏听偏信、走上了歧途。

3.家庭教育力不从心。

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多,很多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有的父母离异,他们跟爷爷奶奶生活或由其它亲戚代管甚至无人监管。

由于缺少父母的管束,加上隔代的溺爱,使孩子变得自私、缺乏同情心、大手大脚、好吃懒做、怕苦怕累,经受不起挫折,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客观上给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增加了难度。

4.德育工作者面临本领恐慌。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使得现在的德育内涵不断扩大,要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应变才能、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伦理素质、心理素质等,对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者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考核越来越严。

而由于教师待遇普遍不高等各种原因,影响了德育岗位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及德育岗位工作者的积极性。

二、教学改革,创新德育主阵地德育课堂上,我们提倡“教学方式的生活化”,课堂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地学习。

暑期与学生科联合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寒假进行感恩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感恩父母。

实际教学过程中,所有课程都将学生的仪容仪表、出勤、卫生等都纳入了考核,真正落实了全员德育的理念。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实践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实践

[]2012.981探索【德育之窗】摘要: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教育质量及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创新德育工作不仅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同时也是素质教育及时代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实践高质量的德育不仅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同时也是素质教育及时代发展的要求。

中职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必须明确自身所肩负的重任,在教学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时代性、高效性及吸引力,下面是具体的分析。

一、当前中职院校德育工作面临的困境1.学生综合素质在下降,给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难度中职院校的学生一般都是因为学习基础较差,无法进入普通高中才进入中职院校学习的,这就直接造成了学生生源素质较差。

再加之近年来生源紧张,很多学校在录取学生的条件上大幅度放宽,学生素质相对过去来说在下降,部分学生存在吸烟、喝酒、打架等不良习惯,致使出现了“难教”“难管”的实际问题。

2.德育方式单调、陈旧、落后很多中职院校在德育方式上存在陈旧、落后、单调的现象,不注重对教育方法的创新。

教师在讲台上兴趣盎然的灌输,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意志,没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德育课堂上来。

3.中职院校存在重技轻德的现象现代社会很多企业在招聘毕业生的时候,过分看重学生的技能水平,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其道德素质的考量,企业的这种倾向直接影响了中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大量中职院校为了使学生能在就业竞争中取胜,就将技能教育放在首要位置,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重技轻德的现象,进而影响了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

4.德育包括内涵不断扩大,给教育者带来了一定的困惑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使得现在德育内涵扩大,要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应变才能、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等,如何突破原有的德育工作范围,使之更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成为很多教育者思考和困惑的问题,也成为摆在中职院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德育科研课题总结汇报

德育科研课题总结汇报

德育科研课题总结汇报德育科研课题总结汇报为了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小组开展了一项德育科研课题的研究。

本次汇报将对该课题的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进行总结。

一、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通过深入调研和分析,我们希望能为学校的德育工作贡献一些有价值的建议,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品德水平。

二、研究方法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我们对学校现有的德育工作进行了调研,包括观察学校的德育活动、采访教师和学生,以及分析学校的德育教材和评价体系。

其次,我们还进行了一些实证性的研究,如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

最后,我们对研究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三、研究结果通过对以上研究方法的应用,我们得出了以下几个研究结果:1. 学校德育工作存在人员不足的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学校的德育工作主要依靠教师自发组织,缺乏专职的德育工作者,导致德育活动的开展不够系统和规范。

2. 学校德育教材需要更新和完善。

我们对学校的德育教材进行了分析,在内容和形式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更新和改进。

3. 学生对德育活动的参与度有待提高。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对学校德育活动的态度较为消极,缺乏积极的参与意识。

四、结论与建议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结论和建议供学校参考:1. 增加德育工作人员。

学校可以考虑增加专职的德育工作者,建立德育工作专班或机构,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和规范化。

2. 更新和完善德育教材。

学校应该与时俱进地更新德育教材,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并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和需求,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参与。

3.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学校可以通过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设计更加吸引学生参与的德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产生共鸣。

4. 加强德育与课程的整合。

学校应该将德育教育与学科课程有机结合,在课堂上融入德育元素,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判断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实践课题结题综述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以下简称《计划》)中指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不够紧密,人才培养的市场针对性不强;着力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对接,不断增强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快培养数以亿计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必要文化知识、熟练职业技能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不够紧密”。

对这一表述,我们理解是中职生思想观念与价值观、专业理论与技能在学校教育中均不能实现同企业紧密对接,就其“思想观念与价值观”教育(即德育教育)而言,迫切需要对传统德育教育进行改革创新,以实现其紧密对接。

我们在近年来的德育工作实践中,围绕培养“准职业人”毕业生目标,开展了大量的学生职业化培养实践工作。

尝试性地提出了塑德修能的德育理念,并在此理念下构建了德育目标、德育理念、德育途径、德育方法、德育载体和德育评价六方面的德育文化。

即:德育理念是“塑德修能”,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准职业人”,途径是“三成教育”,方法是“10S管理”,载体是“三级德育活动大课堂”,评价是“中职生职业素养评定报告制度”。

适逢中职德育改革的历史时期,在此仅将我们在中职德育工作创新实践的基本情况作个介绍,供大家参考。

一、德育创新理念的提出(一)提出塑德修能的德育理念从对《计划》的分析中,我们认为中职教育的本质就是职业准备教育,其目标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合格的职业化员工。

清华大学国际化管理总裁高级研修班客座教授李强老师认为:企业优秀员工的标准综合起来讲应该是具备优秀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两个因素。

因此,我们提出了塑德修能的中职生德育教育理念。

我国传统教育在处理德能关系中都存在缺陷,要么重德轻能,要么重能轻德,要么德能脱节,都必然导致德能冲突。

正确认识德能冲突的实质,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青年学生成长,使他们学会正确处理德能关系,实现德能统一,在实践中进一步成为德能兼备的创新型人才,是我国现代教育的目标,是教育者的历史使命,是青年学生成才的内在需要。

职业教育姓“教”,更姓“职”,姓“教”的内涵更多体现在塑“德”方面,姓“职”的内涵更多体现在修“能”上。

塑德修能的德育理念融合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大同。

(二) 确立培养合格的准职业人为德育目标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人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草根教育,是教会学生求生存的教育,其根本任务在于解决我国中低文化层次受教育对象的职业生存和发展问题。

中职生在两年的学习后,由“学生”向“职业人”转变,以实现其职业生存目标。

中职教育是帮助中职生由“学生”向“职业人”身份转变的重要阶段,所以中职教育的本质是职业准备教育,教育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准职业人。

(三) 规划三成教育的德育途径为践行“塑德修能”的隐性德育理念,促进其转化成显性的教育成效,我们结合中职德育教育的特点,规划了“三成”教育的德育途径,具体就是以成型教育、成长教育、成才教育为主题,在中职三年分阶段实施“三成”教育模式,各阶段的要求和目标如下:成型教育阶段:塑形象、讲礼仪、养习惯、学做人,适用于中职一年级。

成长教育阶段:能服从、善沟通、强技能、做真人,适用于中职二年级。

成才教育阶段:就好业、学管理、会经营、懂回报,适用于中职三年级(顶岗实习阶段)。

三个阶段重点突出,依次递进,鲜明地体现了职业化的特色。

每个阶段的落脚点都在:爱我专业、技达四海、能行天下。

整个过程彰显“德能双修”的职业化特征,最终实现为企业培养合格准职业人的德育目标。

(四)实施“10S”的德育管理方法在xx年5月17日全国职业学校管理工作会议中,有职业学校校长代表在发言中提到了借鉴企业“5S”管理思想并将其应用到学校管理中来的实践,其本质是一种带有职业化色彩的学生管理思想,非常适用于学生常规管理,对于促进中职人才培养同企业需求接轨有积极意义。

“5S”是指整理(Sh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等五个项目,因日语的罗马拼音均为“S”开头,简称为“5S”。

我们在实施职业化德育实践过程中借鉴了“5S”管理思想,并增加了微笑(Smile)、服务(Service)、歌唱(Sing)、安全(Safe)、满意(Satisfied)共5个英文“S”开头的单词,升级为“10S”管理思想,进一步体现对职业的尊重。

实施“10S”的职业化管理方法,目的是营造在严肃的工作岗位中营造一种让人愉快的气氛,培养中职生除具备企业员工基本的工作能力和素质外,还具备追求美、享受美的情怀,进一步体现了对人的职业尊重,提升职业品质。

(五)构建三级德育活动大课堂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是实现德育工作目标的一种有效载体。

我们在确立以活动为德育工作主要载体的思想下,系统地构建了三级德育大课堂,即班团德育活动、党团德育活动、全校性德育活动三个层次。

其中全校性八大德育学月活动主题为:3月职业礼仪、4月劳动卫生、5月创先争优、6月团队合作、9月感恩行动、10月爱国主义、11月法制安全、12月技能风采。

在上述八大学月活动中,4月、9月、10月德育主题属于传统德育主题,其他学月主题则具有明显的职业化特征。

三级德育活动大课堂寓传统德育思想与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于一体,实现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最大开发,目的在于成就自信、阳光的中职生。

(六)创新中职生职业素养评定的德育评价方式中职德育是一项非常重要而艰辛的工作,针对中职生的德育评价体系和标准,目前还无明晰的定论。

我们在长期的德育实践中建立了中职生德育评价方式,以中职生职业素养评定作为德育评价主要方式和内容。

职业素养是指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概括的说包含以下四个方面:职业道德、职业思想(意识)、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

中职生职业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职业化训练过程中表现出具有职业化特色的意识和行为方面的指标。

二、德育工作创新实践初探从xx年春季开始,我们提出了“塑德修能”的中职德育创新理念和运用“职业化”培养方法,造就在理念、观念、道德、习惯诸方面适应企业要求的准职业人。

所谓“职业化”即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使员工在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上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具体包括职业化素养、职业化行为规范和职业化技能三个部分内容。

我们为此目标的实现进行了大胆的改革试验,实施学校同企业对接、学生与员工同化的创新型德育方式。

第一次试验对象是旅游专业40余名学生,实验主要围绕构建职业化管理环境,实施职业化员工管理制度,开展职业化社会实践活动进行。

第一批参与实验的旅游专业40余名学生已经顶岗实习,从2011年底全校参加顶岗实习的340余名学生综合情况来看,三方面数据可以说明旅游专业学生的表现要优于其他专业的学生。

一是顶岗实习期间稳定情况:旅游专业学生稳定率为95%,其他专业学生稳定率为70%;二是学生晋升情况:旅游专业40名学生中5名获得晋升,其他300名学生目前1人获得晋升;第三是学生实习期间单位所在行业的认可度情况:旅游专业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表现出的职业素养赢得了同行业的高度认可,一些单位慕名而来,希望同学校建立深层次的合作关系,以北京北方长城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为代表。

三项数据证明了我们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依照企业员工职业化管理模式对学生实施职业化培养的方向和措施是正确的,第一次实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鉴于此,我们以培养中职生职业素养为目标,以“改变传统中职德育方式,建立现代中职德育观”为线索,展开了一系列中等职业教育德育方法和手段的创新研究,并对在此次试点研究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发现的不足进行综合优化,提炼成教育科研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研究》。

在此课题下还进一步形成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的研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意识启蒙的研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习惯培养的研究》、《中等职业学校班级职业化管理模式构建的研究》四个子课题。

“一大四小”的课题格局指引着我们的教育科研向较深的理论层次发展。

为进一步验证我们所进行的德育创新改革工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从xx年年初开始,我们在全校范围内构建了电子、计算机、旅游三个专业共180余名学生再次进行课题实验,具体实施了《模拟工资制度》、《干部选拔与考评制度》、《质量检查制度》、《职业化班级会议制度》、《明星员工评选和末位淘汰制度》、《企业经理讲座交流活动制度》、《校内外半年期职业岗位实践制度》、《学生成长定期分析报告制度》八大制度,以课题研究的方式进行职业化学生培养研究工作,深入推进学校教育科研工作。

三、结束语综上所述,无论是在《计划》中反映的问题,还是众多中职德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遇到的难题,都反映出中职德育改革的必要性。

21世纪是中国社会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历史时期,通过教育促进人的发展,进而实现人的现代化是本世纪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

“创新德育体制、改革德育方式”的新思想仅处于萌芽阶段,从国家宏观政策的制定到微观上职业化师资的培养、职业化德育环境的形成等都还需要比较长的一段时间,还需要无数的职教人为之而探索、奋斗。

参考思路:课题如何做一、研究计划教育研究项目,又称教育研究项目,是如何开展研究的具体思路,它初步规定了研究的具体内容和步骤。

项目研究方案能够保证整个项目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研究方案的水平是一个项目质量和研究人员研究水平的重要体现。

这是科研管理部门是否批准立项的关键,也是科研管理部门开展项目中期审查鉴定的重要依据。

二、研究方案的基本内容教育研究项目种类繁多,研究方法和研究方案各不相同,但结构相似。

写研究项目基本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作为项目计划,首先要阐述项目研究的背景和要达到的研究目的,回答“为什么要进行研究”的问题。

在方案中,研究项目的背景通常用“提出项目”或“项目背景”来说明,主要介绍研究项目的目的和意义,即为什么要研究,有什么价值。

这一般可以从实际需要出发进行探讨,指出现实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以及这个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效果,进而写出这个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

这些都要写得更具体、更有针对性,不要乱喊口号。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有必要说明在课题范围内是否有研究,研究了哪些方面。

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些成就所表达的观点是否一致?如果有区别,它们的区别是什么?缺点是什么,发展方向是什么。

对这些内容的分析,一方面可以论证本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研究者对本研究是否有很好的把握,是否有一定的研究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