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考点整理(含5年内真题)
实验心理学期末知识点整理
![实验心理学期末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3364e31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fd.png)
实验⼼理学期末知识点整理必考考点选择题反应性:观察过程中参与者的反应要求特征:导致被试猜测实验⽬的或实验者期望的⼀些有⽤线索社会惰化列联研究决策标准感受性差别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间的最⼩差别。
操作性定义: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值不肯定间距韦伯定律最⼩可觉差JND:相距为⼀个差别阈限的两个刺激之间的差别所引起的内部感觉费希纳定律:相信所有的最⼩可觉差都会产⽣相同的感觉增加,想做⽐例量表,其实是顺序量表。
史蒂⽂斯定律盲视:描述被试不承认有意识知觉时其盲点具有知觉能⼒客观阈限、主观阈限会聚操作SOA 提⽰-刺激间隔⼼理不应期不对称迁移等于延续效应阻滞实验消退对偶联合回忆前摄⼲扰量表衰减效应被试变量天⽣的(年龄、性别、种族)社会引起的(社会阶层、宗教、居住区)疾病有关的(肢体残缺、智⼒低下、脑外伤、灾难后果)简答题阈限:我们能不能说⼄的听觉更敏锐⼀些?可能甲⼄都有着同等的听觉感受性,但是他们判断是否听到声⾳的标准不⼀样。
⼄也许⽐较冒进,只要听到似乎有声⾳就说“有⼈敲门”;甲也许⽐较保守,除⾮有百分百的把握否则就会说“没听见”。
操作性定义的优缺点:优点:1.它有利于提⾼研究的客观性,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可观测、可检验的项⽬ 2.⼜处于研究假设的检验缺点:往往只能涉及变量的少数特征,具有明显的排他性,难以表达完整意义。
实验设计不同情绪对于不同情绪内容材料的记忆效果?两个⾃变量各三个⽔平记忆效果再认的记忆数什么实验设计、⾃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法,实验程序,实验预期结论现成的实验说出⾃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有哪些三阶交互作⽤主效应,有效应,⽆效应的条件拉丁⽅设计观察与相关Naturalistic observationBasic research:Has no immediate practical goal.Applied research:Aims at solving a specific problem.Reactivity(反应性)?Participants’ reaction to being observed被试对于被观察时做出的反应⽆⼲扰观察与⽆⼲扰测量之间的关键区别在于是否被试与研究者在同⼀时间处在同⼀地点。
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04c5554d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8c.png)
实验心理学考试重点1、冯特、费希纳、艾宾浩斯的贡献冯特:1879年,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费希纳:率先采用心理物理学方法研究色觉和后像,费希纳定律:S = K logR,第一次将人类心理现象进行了量化的表达。
创造了三种测量阈限的方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艾宾浩斯:对记忆进行了研究,开创了实验方法研究高级心理过程的先河。
创造了新的研究范式和新的变量测量方法:人工材料,节省法.建立了第一个和高级心理过程有关的函数关系—-遗忘曲线2、自变量、因变量和额外变量自变量:在实验中研究者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因变量:由操纵自变量引起的被试的某种特定的反应.额外变量:与实验目的无关,但又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变量,在实验中需要对其加以控制3、主、被试效应实验者(主试)效应:指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实验者的期望。
“罗森塔尔实验”指人类被试者对待实验和实验者的特定态度和动机影响到实验的结果。
“安慰剂效应”,“霍桑效应”4、因素型实验vs函数型实验因素型实验:是研究某种心理现象或行为产生的原因或条件是什么的实验。
(what)函数型实验:是研究各种条件怎样影响心理现象或行为的实验,它要探明条件与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
(how)5、实验效度:是指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
内部效度:是指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影响因素:(1)个体的生长和成熟。
(2)历史因素。
(3)对被试的选择(4)被试的缺失。
(5)前测的影响。
(6)实验程序的不一致。
(7)主试与被试的相互作用(8)统计回归因素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代表性和适用性。
影响因素:(1)实验环境的人为性。
(2)被试者样本缺乏代表性(3)测量工具的局限性6、实验报告的组成部分:题目、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及附录.7、试验方法:(1)被试者:要说明被试者选择的方式,被试者的年龄、性别及其他有关方面的情况,被试者的数目、及如何进行分组的,等等。
实验心理学的重点和难点及实验心理学题库整理版
![实验心理学的重点和难点及实验心理学题库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c0471121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39.png)
实验心理学的重点和难点一、 实验心理学概述(一)实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1. 冯特首次提出心理学必须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从而搭建了实验心理学的框架;2. 费希纳开创性地提出量化研究心灵的思想,其著作有《心理学物理纲要》;3. 艾宾浩斯开用实证方法研究记忆等高级心理活动之先河,采用节省法;(二)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略二、实验心理学的变量与设计(一)心理学实验的含义与基本形式1) 观察法:是描述性质的方法,特点:直接性,描述性;缺点:过于直接和简单;其中自然观察法是最受推崇的一种方法,是指对自然情境下的现象进行深入观察的一种方法;其中个案法,是指深入研究单个或少数几个被试的观察法;(注意无干扰观察::指研究者为了避免被试由于知晓正在被观察,产生非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而采用的一种无干扰观察技术)2) 相关研究:探索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3) 实验法:是科学心理学研究的最高级的方法;实验法的优点:①实验者带有特定的目的进行实验,这比起耐心等待自然观察要有效、经济和方便得多②实验者可以控制一切无关变量而只改变一些研究感兴趣自变量,因此结论更加严谨③实验条件为实验者的观察和记录创造了最好的条件,测量较为精确④设定明确的实验条件可以使别人来重复并检验实验的结果实验法的缺点:①实验条件控制有过多的人为性②实验干涉程度高③对于复杂的行为无法测量④不适合大规模探索性研究根据实验的条件要求严格程度分类:自然实验法:在自然情境下,对实验情境进行一定控制来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与真实生活或工作情境比较接近,具有很好的推论性;实验室实验: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精确和严格的控制进行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差异较大,推论性较差;(二)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1) 自变量的种类与控制自变量: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自变量的分类:①作业变量(课题变量):即各种可以操纵的具有质或量的变化的刺激,如教材、教法、教学手段或教学组织形式等;②环境变量,即实验的环境,如实验室的照明情况或噪音强度等;③被试变量,又称机体变量,是指在外界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被试间不同程度的持续性特征,如年龄、性别、血型、不同文化程度、职业特点、健康状况等;④暂时的被试变量,指通过主试的言语、态度以及用某些方法使被试的机能状态、特性等产生一时的变化,将这种一时的变化作为引起被试反应的自变量,如疲劳、焦虑等。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4771d75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86.png)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整理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科学的实验方法来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
以下是对实验心理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整理。
一、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实验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决定了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自变量是研究者主动操纵和改变的变量,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控制变量则是需要保持恒定的因素,以避免其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例如,在研究光照强度对阅读速度的影响时,光照强度就是自变量,阅读速度是因变量,而阅读材料的难度、被试的视力水平等就是控制变量。
(二)实验类型1、被试内设计同一组被试接受所有实验处理。
优点是可以减少被试个体差异对结果的影响,但可能存在顺序效应。
2、被试间设计不同组被试接受不同的实验处理。
可以避免顺序效应,但可能受被试个体差异的影响。
3、混合设计结合了被试内设计和被试间设计的特点。
(三)实验的信度和效度信度指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效度指实验能够准确测量到所研究的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程度。
二、心理物理学方法心理物理学主要研究刺激的物理量与心理量之间的关系。
(一)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绝对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阈限则是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
(二)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韦伯定律指出,刚刚能觉察出刺激有差别时,刺激的增量和原来刺激值的比是一个常数。
费希纳定律则表明,感觉的大小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
三、反应时反应时是指从刺激呈现到反应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
(一)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简单反应时是对单一刺激做出的反应时间,选择反应时是对多个刺激中的某个特定刺激做出反应的时间。
(二)影响反应时的因素包括刺激的强度、复杂程度、被试的准备状态、练习效应等。
四、感觉与知觉(一)感觉适应感觉器官在持续刺激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二)知觉的特性包括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
例如,我们能从一堆杂乱的线条中看出一个完整的图形,这体现了知觉的整体性。
自考实验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含答案)
![自考实验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65145fdd36a32d7275815c.png)
《实验心理学》历年真题1990年~2010年1999年北京自考实验心理学试卷一、单项选择1. 刺激复合感觉器官,会对反应时产生下列哪些影响(D )4P114A. 减慢B. 无影响C. 先减慢后加快D. 加快2. 两点阈是哪一种阈限(A )5P152A. 绝对阈限B. 差别阈限C. 绝对差别阈限D. 相对差别阈限3. 在单字学习的再认和再测验中,能够再认和再现的单字在全部学过的单字中的百分比就是(D )1P4A. 自变量B. 控制变量C. 潜在自变量D. 因变量4. 实验结果要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
组内设计是(C )2P18A. 较困难的B. 不可能的C. 较容易的D. 肯定的5. 司机在十字路口遇到红灯或绿灯时的反应属于(A )4P110A. 选择反应B. 简单反应C. 辨别反应D. 延缓反应6. 实验中出现低限效应的原因是(B )1P6A. 任务中等困难B. 任务过于困难C. 练习交数不够D. 任务过于容易7. 当进行再认测验时,低频字比高频字成绩(C )6P200A. 更差B. 一样C. 更好D. 无规律8. 对一种气味适应后对另一种在气味的阈限将( B )5P151A. 不影响B. 提高C. 降低D. 先提高后降低9. 恒定刺激法实验中,三类回答的实验易受被试哪些方面的影响( A )3P70A. 态度B. 血压C. 性别D. 智力10. 因变量的效度是指( B )1P5A. 一致性B. 有效性C. 敏感性D. 可测量性二、多项选择1. 儿童的电报语言包括(AC )7P208A. 内容词B. 轴心词C. 算符D. 开放性词2. 知觉恒常性包括(BD )5P165A. 嗅适应B. 大小恒常性C. 视网膜象的恒常性D. 颜色恒常性3. 从长远观点来看,对解决问题更有效的策略是( AD )8P248A. 理解B. 死记硬背C. 机械背诵D. 学会推理4. 反应时受下列哪些因素的影响( ABD )4P116A. 额外动机B. 预备时间C. 智力D. 年龄5. 下列词对中哪些属于联系群集( ABC )6P194A. 粉笔-黑板B. 桌子-椅子C. 男人-女人D. 狗-房屋三 、填空1. 正常人比胖人更多地受 饥饿 影响而进食;胖人比正常人更多地受食物的 外现程度 的影响进食。
实验心理学期末复习整理(考试题红笔标出)
![实验心理学期末复习整理(考试题红笔标出)](https://img.taocdn.com/s3/m/4c866df8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cb.png)
实验⼼理学期末复习整理(考试题红笔标出)第⼀章引论1、1879年,冯特在莱⽐锡⼤学建⽴了第⼀个正式的⼼理实验室,标志着实验⼼理学的建⽴。
2、实验⼼理学的重要性:是各门⼼理学的基础3、观察法与实验法:观察法只能对已有的事物进⾏观察,实验法是研究者主动控制条件下对事物的观察实验法的特点:①可控性②可重复性(结果可检验)③可以进⾏因果的推理(实验法最重要的特点)4、实验范式:以范式是指按照某⼀⽐较公认的路线或观点所采取的研究⽅向或研究步骤【例】①斯楚普实验②加⼯⽔平效应③补笔④记忆研究中对偶联合范式(已经停⽤)5、⼼理学规律的性质定量研究:将数据定量表⽰,并将结果从样本推⼴到所研究的总体定性研究:依据⼀定的理论与经验,直接抓住事物特征的主要⽅⾯,从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来研究事物6、实验⼼理学研究的⼀般伦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审慎的⼯作作风7、研究⼈类被试的伦理原则:①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②保障被试退出的⾃由③保护被试免遭伤害④保密原则8、实验⼼理学研究的⼀般程序(每个标题后⾯要再写⼀句话解释)(1)确定课题、形成假设(怎么来确定课题,课题的来源:有些实际需要、⽂献综述、理论综述)(2)选择被试:选择有代表性的被试,采⽤随机化原则,再写⼏条随机化的⽅法(3)实验实施:确定实验控制,⾃变量、因变量、额外变量都要进⾏控制,对随机变量尤其是额外变量进⾏控制(4)数据处理:不同的实验设计对应不同的实验处理⽅式,把对应的实验处理⽅式写⼀下(5)报告撰写:⾃由发挥第⼆章实验研究的基本问题⼀、主试和被试(对结果产⽣影响的情况:①主试对被试的影响②主试的态度③被试的态度)(⼀)主试对被试的影响1、主试通过指导语对被试产⽣影响2、实验者效应(1)定义:主试者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式有意⽆意地影响被试者,使他们的反应符合实验者的期望(2)包括:①罗森塔尔效应②实验者的性别、种族、肤⾊等(3)实验者效应的消除:①双盲:实验者与被试都不知道实验处理类型和实验预期结果②实验的⾃动化:被试通过计算机或者其他设备做实验(⼆)被试的动机和态度对实验的影响1、要求特征(需要特征):(1)定义:被试会⾃发地对实验者的实验⽬的产⽣⼀个假设或猜想,然后再以⼀种⾃以为能满⾜这⼀假想的实验⽬的的⽅式进⾏反应(2)包括:①霍桑效应:因为被试知道⾃⼰处于实验中,是被观察者,所以他们会尽⼒去做,提⾼效率②安慰剂效应:指病⼈虽然获得⽆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3)要求特征的消除①单盲:被试不知道⾃⼰正在参与实验或不知道⾃⼰所处的实验处理组②掩饰情节:不告诉被试真正实验的假设(掩饰情节并不常⽤)⼆、变量(⼀)⾃变量1、⾃变量的分类:①刺激特点⾃变量②环境特点⾃变量③被试特点⾃变量④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由于不同的指导语/实验任务造成的差别)被试特点有⼀些可以操纵,有些则不能操纵2、操作定义(1)定义:⽤可以感知到的事件、现象或指标来对研究变量进⾏数量化或定性的界定和说明【例】挫折感抽象定义:当达到⽬标的过程中遇到障碍时所产⽣的情绪感觉或反应。
实验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实验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35ac17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d3.png)
实验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实验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位心理学家的工作?A. 威廉·詹姆斯B. 约翰·华生C. 弗朗西斯·高尔顿D. 卡尔·荣格2. 下列哪项不是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A. 可重复性B. 客观性C. 主观性D. 系统性3. 实验设计中,控制变量的目的是为了什么?A. 增加实验的难度B. 减少实验误差C. 增加实验的趣味性D. 减少实验的可重复性4. 下列哪项是实验心理学中常用的统计方法?A. 描述性统计B. 推断性统计C. 定性分析D. 定量分析5. 双盲实验设计的主要优点是什么?A. 减少参与者的疲劳B. 减少实验者的偏见C. 增加实验的难度D. 增加实验的趣味性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实验心理学与观察心理学的区别。
7. 解释什么是实验变量,并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
8. 描述实验心理学中的实验误差及其控制方法。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实验心理学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10. 以一个实验心理学研究为例,分析实验设计、实施过程以及可能遇到的挑战。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11. 阅读以下实验案例:研究者想要了解音乐类型对人们情绪的影响。
他们设计了一个实验,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听古典音乐、摇滚音乐或无音乐的组别,并测量他们的情绪变化。
请分析这个实验的设计,并讨论可能的变量和结果解释。
实验心理学考试答案一、选择题1. B. 约翰·华生2. C. 主观性3. B. 减少实验误差4. B. 推断性统计5. B. 减少实验者的偏见二、简答题6. 实验心理学与观察心理学的区别在于,实验心理学通过控制和操纵变量来测试假设,而观察心理学则通过观察自然行为来收集数据。
7. 实验变量是在实验中被操纵或测量的因素。
自变量是研究者操纵的变量,因变量是受自变量影响而变化的变量。
8. 实验误差是指实验结果与真实情况之间的差异。
自考实验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含答案)
![自考实验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085d25dd36a32d737581b9.png)
《实验心理学》历年真题1990年~2010年1999年北京自考实验心理学试卷一、单项选择1. 刺激复合感觉器官,会对反应时产生下列哪些影响(D )4P114A. 减慢B. 无影响C. 先减慢后加快D. 加快2. 两点阈是哪一种阈限(A )5P152A. 绝对阈限B. 差别阈限C. 绝对差别阈限D. 相对差别阈限3. 在单字学习的再认和再测验中,能够再认和再现的单字在全部学过的单字中的百分比就是(D )1P4A. 自变量B. 控制变量C. 潜在自变量D. 因变量4. 实验结果要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
组内设计是(C )2P18A. 较困难的B. 不可能的C. 较容易的D. 肯定的5. 司机在十字路口遇到红灯或绿灯时的反应属于(A )4P110A. 选择反应B. 简单反应C. 辨别反应D. 延缓反应6. 实验中出现低限效应的原因是(B )1P6A. 任务中等困难B. 任务过于困难C. 练习交数不够D. 任务过于容易7. 当进行再认测验时,低频字比高频字成绩(C )6P200A. 更差B. 一样C. 更好D. 无规律8. 对一种气味适应后对另一种在气味的阈限将( B )5P151A. 不影响B. 提高C. 降低D. 先提高后降低9. 恒定刺激法实验中,三类回答的实验易受被试哪些方面的影响( A )3P70A. 态度B. 血压C. 性别D. 智力10. 因变量的效度是指( B )1P5A. 一致性B. 有效性C. 敏感性D. 可测量性二、多项选择1. 儿童的电报语言包括(AC )7P208A. 内容词B. 轴心词C. 算符D. 开放性词2. 知觉恒常性包括(BD )5P165A. 嗅适应B. 大小恒常性C. 视网膜象的恒常性D. 颜色恒常性3. 从长远观点来看,对解决问题更有效的策略是(AD )8P248A. 理解B. 死记硬背C. 机械背诵D. 学会推理4. 反应时受下列哪些因素的影响( ABD )4P116A. 额外动机B. 预备时间C. 智力D. 年龄5. 下列词对中哪些属于联系群集( ABC )6P194A. 粉笔-黑板B. 桌子-椅子C. 男人-女人D. 狗-房屋三 、填空1. 正常人比胖人更多地受 饥饿 影响而进食;胖人比正常人更多地受食物的 外现程度 的影响进食。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9254829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31.png)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整理1.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实验心理学的核心,它包括选择实验主题、确定实验假设、设计实验条件和实验操作等步骤。
常用的实验设计有前后测试设计、随机组设计和配对设计等。
2.因变量和自变量:因变量是实验中被研究者的行为或心理活动,自变量是实验中研究者对被试进行操作的变量。
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实验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3.控制变量:为了保证研究误差的可控性,实验心理学要求在实验设计中控制除了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以保持实验条件一致性。
4.随机化:随机化是通过随机分配被试到不同实验组中来避免实验结果被个体差异所干扰的方法。
随机化可以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其他因素上的相似性。
5.遗传学: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经常使用双胞胎和家族研究来探索心理特征和遗传的关系。
通过比较相同基因的双胞胎和非同卵双胞胎的心理表现,可以评估遗传和环境对心理特征的影响。
6.样本与总体:样本是研究者从总体中选择的一部分被试,通过对样本的研究可以推断总体的特征。
实验心理学中,样本的选择和样本大小对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有重要影响。
7.伦理原则:实验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守伦理原则,包括尊重个体权利、保障个体隐私、确保研究过程不会对受试者造成伤害等。
研究者必须获得研究伦理审查委员会的批准,以确保研究的道德性。
8.实验结果的解读:实验心理学研究的结果需要经过统计分析和解释才能得出结论。
常用的统计方法有t检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
实验结果的解读需要根据实验设计和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
9.实验心理学的应用:实验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可以应用于医学、教育、军事等领域。
例如,研究者可以通过实验来研究记忆和学习策略,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成效。
10.实验心理学的限制:实验心理学研究的结果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室中的实验结果不一定能够推广到日常生活中。
此外,实验过程中的人类行为可能受到实验者的期望效应等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实验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包含了实验设计、控制变量、随机化、样本与总体、伦理原则等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历年真题
![实验心理学历年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9bbccd7d27284b73f2425093.png)
07年一单选37.在一个2×2的完全随机设计中,若每种处理使用6名被试,整个实验设计需使用的被试数是( D )A.6 B.12 C.18 D.24 38.库柏(L.A.Cooper)和谢帕德(R.N.Shepard)在“心理旋转”实验中发现,每种反应都包括最基本的选择反应时即基线反应时,反映基线反应时的刺激旋转角度是( A )A.0°B.90° C.180° D.270°39.加工水平效应的研究表明:最初知觉的加工水平越深,对经验的记忆越好。
若要求被试对同一组汉字进行汉字结构判断或汉字词性判断,然后对这些汉字进行再认测验,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汉字结构判断后的再认成绩与汉字词性判断后的再认成绩之间的关系可能是(B)A.前者高于后者B.前者低于后者C.没有差异D.无法判断40.一项实验拟考查图片材料是否比文字材料更容易识记,则材料是( A )A.自变量B.因变量C.控制变量D.无关变量41.通过双盲法来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属于( C )A.匹配法B.平衡法C.排除法D.恒定法42.在感觉阈限测定中,标准刺激由主试呈现,随后由被试调整比较刺激,使其与标准刺激相等。
这种方法是( B )A.恒定刺激法B.平均差误法C.最小变化法D.系列探索法43.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如果击中率的纵轴值为 0.11,虚报率的纵轴值为0.33,则该实验中的β值为( C )A.-0.22 B.0.22 C.0.33 D.3.0044.在知觉实验中,常用动景盘来研究( D )A.真动知觉B.诱导运动C.自主运动D.似动运动45.斯腾伯格(S.Sternberg)揭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A )A.加法反应时法B.减法反应时法C.简单反应时法D.选择反应时法46.在2×3的实验设计中,研究的因素有( A )A.2个 B.3个 C.5个 D.6个47.研究情绪动态发展变化过程中情绪与其他心理变量之间关系的常用方法是(C)A.形容词检表法B.时间抽样法C.情绪诱导法D.刺激反应法48.在心理学实验中,要求特征(demand characteristics)是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之一。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一)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一)](https://img.taocdn.com/s3/m/df9c87ad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46.png)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一)前言•探索人类心理活动的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实验心理学通过设计实验来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情绪和行为的本质。
正文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基础,合理的实验设计可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可以选择不同的实验设计类型,如随机控制实验、配对设计实验等,以满足研究的需要。
•合理的实验设计还需要考虑因变量、自变量、干扰变量以及实验材料和过程的控制与操作。
因变量与自变量•自变量是研究者操作的变量,用于观察其对因变量的影响。
•因变量是研究中观察和测量的变量,用于评估自变量的影响。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常见的因变量包括记忆力、注意力、情绪状态等,自变量包括操作性变量和组别变量。
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实验心理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用于从数据中提取关键信息和结论。
•常用的统计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分析、推断统计分析和因素分析等。
•统计分析帮助研究者识别实验结果中的模式和关联性,并进行有效的解读和推断。
常见实验技术•实验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技术包括问卷调查、观察法、脑电图、功能性核磁共振等。
•问卷调查常用于收集受试者主观反应和意见。
•观察法可以直接观察和记录受试者的行为和反应。
•脑电图和功能性核磁共振等技术则可以提供更为客观的生理数据。
结尾•实验心理学通过科学的实验研究,为我们揭示了人类心理活动的奥秘。
•了解实验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常用技术,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本质,并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前言•实验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支重要分支,通过科学的实验方法探索和解释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
•本文将着重讨论实验心理学的一些核心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和理论。
实验设计1.被试选择:在实验设计中,选择适当的受试者样本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的代表性样本可以提高实验的外部有效性和推广性。
2.随机分组:随机分组是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可比性的重要手段。
《实验心理学历年真题解析》及答案详解·WORD版 考研必备
![《实验心理学历年真题解析》及答案详解·WORD版 考研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b86a0b1252d380eb62946d05.png)
沈阳大学心理学爱好者原创浙江大学2003年实验心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实验者效应2.匹配法(matChing method)3.启动效应4.诱动现象5.听觉适应二、简答题1.如何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2.比较被试者内设计与被试者间设计的特点。
3.简述判断声源方向的主要线索。
三、论述题试比较三种传统心理物理法的优缺点。
七、实验设计某实验拟采用拉丁方实验设计探讨五种心理训练程序对某种技能学习成绩的影响。
现从5个群体中分别随机选取6名被试,并将实验分别安排在星期一、二、三、四、五进行。
要求:1.以不同群体为行变量,实验时间为列变量,设计出具体的实验方案;3.说明拉丁方设计的特点。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实验者效应在心理学实验中,主试者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实验者的期望,这种现象称为实验者效应。
2.匹配法是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的特点相等的一种方法。
使用匹配法时,先要测量所有被试和实验中要完成的作业具有高相关的特点,然后根据测量的结果把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被试的特点匹配成相等的。
此法理论上可取,实际很难行得通。
3.启动效应是指人在信息加工活动中,自身的知识、经验、期望以及上下文对加工活动产生影响,当人们产生某种期待时,这种期待将易化随后进行的加工。
启动效应又分为重复启动效应和间接启动效应。
重复启动即前后呈现的刺激是完全相同的。
间接启动除包含重复启动之外,还允许两刺激有所差别。
启动效应的实验为激活扩散模型提供了有利证据。
4.诱动现象又称运动幻觉或游动错觉,观察者与客体的相对空间关系的改变,或者两个以上的彼此空间关系的变化,可以引起诱动现象。
如自主运动、站台错觉、相对移动等等。
5.听觉适应持续的声音刺激引起听觉感受性下降的现象。
听觉系统一般对一个稳定声音的感受性在最初的1~2分钟内有所下降,而后很快稳定在一个水平上。
听觉适应特点在于它是一个平衡过程。
历年实验心理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历年实验心理学考研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97824d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d3.png)
历年实验心理学考研试题及答案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实验方法来研究人类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以下是一份模拟的历年实验心理学考研试题及答案,供参考: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 弗洛伊德B. 威廉·詹姆斯C. 约翰·华生D. 卡尔·罗杰斯答案:C2. 下列哪个是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案例研究法答案:C3. 以下哪个变量不是实验设计中的自变量?A. 刺激强度B. 被试年龄C. 被试性别D. 反应时间答案:D4.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控制变量的目的是什么?A. 增加实验的复杂性B. 减少实验误差C. 提高实验的难度D. 增加实验的趣味性答案:B5. 以下哪个不是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A. 客观性原则B. 系统性原则C. 可重复性原则D. 主观性原则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实验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的区别。
答案:实验心理学主要关注基础理论的研究,通过实验方法探索心理过程和行为规律。
应用心理学则侧重于将心理学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如教育、健康、工业等领域。
2. 描述实验设计中的双盲控制方法。
答案:双盲控制是指在实验过程中,既实验者也参与者都不知道具体的实验条件,以此来消除实验者的期望效应和参与者的期望反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 解释什么是心理测量中的信度和效度。
答案:信度是指测量工具在不同时间或不同情境下测量同一心理特质时所得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效度是指测量工具是否能够准确测量出它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或概念。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实验心理学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答案:实验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研究的基础,它通过严格的实验设计和控制变量,能够揭示心理现象的本质规律。
实验心理学的发展推动了心理学理论的深化和完善,同时也为心理学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考研《实验心理学》考点归纳及历年真题解
![考研《实验心理学》考点归纳及历年真题解](https://img.taocdn.com/s3/m/ff44ead76529647d272852a9.png)
考研《实验心理学》考点归纳及历年真题解实验心理学考点归纳及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1章实验心理学概述1.1考点归纳一、实验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在实验心理学建立之前,心理学附属于哲学,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实验心理学的建立使心理学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
今天,实验心理学已经成为科学心理学研究的代表和主力,这一地位的取得离不开实验心理学创始之时众多研究者的工作和贡献。
其中又尤其以三位学者的工作最具里程碑意义,他们是费希纳、冯特和艾宾浩斯。
1.费希纳费希纳开创性地提出了量化研究“心灵”的思想,以及具体可操作的量化方法,运用心理物理学方法研究物理刺激变化和感觉变化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实验心理学指明了方向。
(1)费希纳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提出了用以了解人们对刺激量的心理经验(即知觉大小)的费希纳定律。
费希纳定律深刻地反映了某些本质规律,这一定律证明了内部世界(心理和经验的世界)与外部世界(物理和环境刺激)之间存在联系,而且这种联系可以进行简单的数学表达。
(2)费希纳在心理物理学研究中创造了三种感觉测量方法,分别是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
费希纳提出的三种方法,使心理现象得以被精确量化地描述。
从此,实验心理学家将有能力以科学的方式确定人的心理状态,正如实验物理学家用精密的仪器确定物质的状态一样。
由此,实验心理学成立的前提得到了满足。
(3)1860年他出版了《心理物理学纲要》,奠定了实验心理学的基础。
2.冯特冯特首次提出心理学必须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从而搭建了实验心理学的框架。
冯特的心理学第一次确立了实验法在科学心理学研究中的核心地位,实验心理学由此成为科学心理学的先锋。
(1)冯特倡导用心理现象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反对把神学和哲学上的灵魂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为心理学的独立开辟了道路。
(2)冯特提出必须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学,并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对心理现象进行量化的科学研究,从而创立了实验心理学这门新学科,使心理学真正地走入科学的殿堂。
实验心理学考试重点
![实验心理学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716e47ef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c8.png)
实验心理学重难点一.实验心理学概述(一)实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1.冯特首次提出心理学必须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从而搭建了实验心理学的框架;2.费希纳开创性地提出量化研究心灵的思想,其著作有《心理学物理纲要》;3.艾宾浩斯开用实证方法研究记忆等高级心理活动之先河,采用节省法;(二)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略二.实验心理学的变量与设计(一)心理学实验的含义与基本形式1)观察法:是描述性质的方法,特点:直接性,描述性;缺点:过于直接和简单;其中自然观察法是最受推崇的一种方法,是指对自然情境下的现象进行深入观察的一种方法;其中个案法,是指深入研究单个或少数几个被试的观察法;(注意无干扰观察::指研究者为了避免被试由于知晓正在被观察,产生非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而采用的一种无干扰观察技术)2)相关研究:探索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3)实验法:是科学心理学研究的最高级的方法;实验法的优点:①实验者带有特定的目的进行实验,这比起耐心等待自然观察要有效、经济和方便得多②实验者可以控制一切无关变量而只改变一些研究感兴趣自变量,因此结论更加严谨③实验条件为实验者的观察和记录创造了最好的条件,测量较为精确④设定明确的实验条件可以使别人来重复并检验实验的结果实验法的缺点:①实验条件控制有过多的人为性②实验干涉程度高③对于复杂的行为无法测量④不适合大规模探索性研究根据实验的条件要求严格程度分类:自然实验法:在自然情境下,对实验情境进行一定控制来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与真实生活或工作情境比较接近,具有很好的推论性;实验室实验: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精确和严格的控制进行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差异较大,推论性较差;(二)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1)自变量的种类与控制自变量: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自变量的分类:①作业变量(课题变量):即各种可以操纵的具有质或量的变化的刺激,如教材、教法、教学手段或教学组织形式等;②环境变量,即实验的环境,如实验室的照明情况或噪音强度等;③被试变量,又称机体变量,是指在外界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被试间不同程度的持续性特征,如年龄、性别、血型、不同文化程度、职业特点、健康状况等;④暂时的被试变量,指通过主试的言语、态度以及用某些方法使被试的机能状态、特性等产生一时的变化,将这种一时的变化作为引起被试反应的自变量,如疲劳、焦虑等。
实验心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实验心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368871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4a.png)
实验心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实验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的科学。
以下是一套实验心理学的考试题库及答案,供参考: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案例研究法答案:C2. 以下哪个是实验心理学的基本原则?A. 可重复性B. 随机性C. 系统性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3. 心理实验中,控制变量的目的是什么?A. 增加实验的难度B. 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C. 使实验更有趣D. 减少实验的成本答案:B4. 实验心理学中的“双盲实验”指的是什么?A. 实验者和被试都不知道实验条件B. 实验者和被试都知道实验条件C. 只有实验者知道实验条件D. 只有被试知道实验条件答案:A5. 以下哪个不是实验心理学中的常用统计方法?A. t检验B. 方差分析C. 相关分析D. 描述性分析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实验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________年,由德国心理学家________创立。
答案:1879;威廉·冯特7. 心理实验中,为了减少误差,通常采用________法来平衡实验条件。
答案:拉丁方8. 实验心理学中,________是指在实验中被试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答案:被试效应9. 在实验设计中,________是指除了自变量以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其他变量。
A. 无关变量B. 自变量C. 因变量D. 环境变量答案:A10.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________是指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答案:实验效度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实验心理学中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答案: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控制变量、随机分配被试、重复实验、双盲实验等,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12. 描述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的“实验误差”及其控制方法。
答案:实验误差是指实验结果中的非系统性变异,它可能由测量误差、被试差异、实验条件变化等因素引起。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b95519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5e.png)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心理现象B. 生理现象C. 社会现象D. 自然现象答案:A2. 以下哪项是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个案研究法答案:C3. 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 弗洛伊德B. 冯特C. 皮亚杰D. 斯金纳答案:B4. 实验设计中,控制变量的目的是什么?A. 增加实验的复杂性B. 减少实验的可重复性C. 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D. 降低实验的外部效度答案:C5. 以下哪项不属于实验心理学的基本原则?A. 系统性原则B. 客观性原则C. 主观性原则D. 重复性原则答案:C6. 实验心理学中,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是什么?A. 因果关系B. 无关关系C. 并列关系D. 互补关系答案:A7.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实验者效应指的是什么?A. 实验者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 实验者对实验过程的控制C. 实验者对实验材料的选择D. 实验者对实验对象的指导答案:A8. 以下哪项是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伦理要求?A. 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B. 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C. 确保实验材料的可靠性D. 确保实验方法的创新性答案:B9. 实验心理学中,双盲实验的目的是什么?A. 增加实验的难度B. 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C. 减少实验的外部效度D. 降低实验的可重复性答案:B10.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控制组的作用是什么?A. 提供实验结果的比较基准B. 提供实验过程的指导C. 提供实验材料的来源D. 提供实验方法的参考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实验心理学的实验设计通常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阶段。
答案:准备、实施、分析2.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______是实验者对实验对象进行操纵或控制的变量。
答案:自变量3.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______是实验者希望测量或观察的变量。
答案:因变量4.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______是实验者希望排除的,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8831d63f46527d3240ce080.png)
实验心理学笔记整理一、绪论(考1道单选,1道多选,2题共3分)1.什么是实验心理学广义(实验的心理学):应用实验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学(即科学心理学的代名词)。
狭义(心理实验学):研究如何进行心理实验的一门心理学学科,包括实验的基本理论、技能以及心理学各分支领域的实验研究成果。
2.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目的用以说明和解释人在完成某项任务时的心理活动是如何进行的(即通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来推断心理活动的方式),进而达到“控制”行为。
3.实验法的优点(与其他研究方法的区别)(容易出多选)1、可以创造实验条件使事件产生。
2、可以重复实验并对其结果进行验证。
3、可以系统变化实验条件来考察事件的变化。
4、可以得出因果关系。
强调对各种变量的严格控制4.实验法的局限性1、有些复杂心理活动还难以使用实验法2、有些特定心理现象(如违背伦理道德)不能使用实验法。
3、实验条件的人为性等因素导致实验结果缺乏实用性。
5.心理实验研究的程序发现问题、查阅文献、理论思考、提出假设、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数据分析与结果统计、根据前人的研究和理论进行讨论、撰写实验报告、发现新问题6.几个重要的人以及其贡献费希纳对科学心理学的贡献1、用量化思想联系了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费希纳定律),表明可以用实验法研究心理学。
2、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三种传统心理物理法)。
3、对现代实验心理学具有深远影响。
奠定了心理测量学的基础。
后人为弥补传统心理物理法的缺陷而发展出信号检测论。
冯特对科学心理学的贡献1、倡导以心理现象(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而非“灵魂”。
2、提出必须用实验法研究心理学,并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3、培养了一大批学生,促进科学心理学在国际内传播。
艾宾浩斯对科学心理学的贡献1、证明实验法可以用来研究高级心理(记忆),预示所有心理现象都可以用实验法来研究。
2、从根本上变革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发明无意义音节)。
3、为实验心理学提供新的变量测定方法,解决高级心理过程的量化问题(发明节省法来测定记忆效果)。
实验心理学题库资料大全答案内容
![实验心理学题库资料大全答案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15a82f37fd0a79563c1e72fd.png)
练习题一、填空1. 现代心理学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学科体系,包含有许多心理学分支,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等等。
2. 额外变量是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主要根源。
对额外变量的控制,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当机体处于某种情绪状态时,其内部会发生一系列的_________,测量这些_______的指标就是生理指标。
4. 被试内设计是__________须接受自变量的________的处理。
5. 当我们走进电影院,最初什么也看不见,需经过一段时间才逐渐适应,并能区分周围物体的轮廓。
这种在_________下的感受性_________的过程,称为_________。
6. ________针对传统的感觉记忆方法的某些缺点,设计了部分报告法,它弥补了以前那些用全部报告方式研究感觉记忆的缺陷,结果他首次发现了被试感觉记忆量为_______。
7. 语图仪是能将______或______分析为组成成分频率,显示频率-强度-时间型式变化的仪器,它能形象地图示________________。
8. 多自变量实验是指在一个实验中包含_______的自变量的实验。
它具有三个明显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9. 人从暗处到亮处,眼睛大约经过_______就能适应,这是_______。
此种适应时,眼的感受性不是_____,而是______,与_______正好相反。
10. 闪光临界融合频率是人眼对光刺激________的指标,最早是用____________进行测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因素型实验:含义:即为探明所要研究的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而进行的实验。
也叫“什么型”实验,“定性实验”或者“探索性实验”程序:控制其他因素,突出其中一个因素,探索此因素与所研究心理现象有无关系。
然后再突出另一个因素,逐个探索,系统探明所影响的因素。
2.函数型实验:含义:指研究各种因素怎样影响行为的实验,试图确定研究条件和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也叫作“怎样型”实验,“定量实验”或者“假设验证实验”。
特点:对自变量进行大范围的量化操纵,观察因变量随自变量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确定二者的函数关系。
3.操作定义:是指用可感知、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和方法对变量或指标作出具体的界定、说明。
作出操作定义的过程就是将变量的抽象陈述转化为具体的操作陈述的过程。
4.天花板效应:由于实验任务过于简单,导致在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下,被试都获得很好的结果,且结果没有什么差别。
5.地板效应:由于研究者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导致在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下,被试都获得很差的结果,且结果没有什么差别。
6.实验者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汉斯效应):指实验者有意无意通过各种表情、动作、言语将预期的要求给被试所造成的使实验结果有利于实验假设的效应。
7.要求特征:在实验过程中,被试会自发地对主试的实验产生某种假设,然后它们会以满足该假设的方式做出反应。
8.霍桑效应:是指主试和被试的人际关系影响实验效果的效应,人们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绩效或努力上升。
9.安慰剂效应:是由暗示引起的被试行为向暗示方向发展的效应,如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
10.双盲程序/双盲法:被试和实验者都不知道当下进行的实验目的和假设。
11 单盲实验:被试不知道其接受的是何种处理的一种实验12.实验效度分类(1)构想效度指某项研究理论构思的逻辑合理性,以及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操作定义的恰当程度。
影响因素:理论概念是否模糊、思路逻辑是否混乱,设计到选题、假设、研究框架等单一方法和操作引起偏差,如状态焦虑、特质焦虑。
(2)外部效度指研究结果能够概括化、普遍化到其他类似情境中去的程度,也就是研究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
涉及研究的条件、工具、时间等代表性。
(3)内部效度是指研究当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确定性程度,也就是因变量的数值变化是不是真的由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
它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研究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是否真正存在关系,二是因变量的变化是否一定是由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的。
影响因素:成熟因素、历史因素、统计回归效应。
(4)统计结论效度指统计结论效度是指由统计方法的适当性或者统计结果的推论所导致的结论有效性的程度。
它是检验研究结果的数据分析程序与方法有效性以及结论合理性的指标。
主要涉及:研究的误差、变异的来源、统计检验方法、选择合不合适等问题13. 交互作用:当一个因素的水平在另一个因素的不同水平上变化趋势不同时,这两个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14.主效应:指在实验中单个自变量所起到的作用,即该自变量在多大程度上能使被试的行为发生变化15.准实验设计:是在人们实际生活和工作条件下,适当控制与研究有关的因素,尽可能接近真实验设计但又不破坏现实真实性的一种实验设计,又叫自然实验设计。
16.非实验设计一种对自然条件下发生的心理现象的观测、记录、描述的设计方法不易采取随机化原则分配被试,也不容易主动地控制自变量和其他无关变量可以为进一步实施更严格的设计积累资料17.被试间设计:指每个被试只接受一个实验处理水平的设计,也称独立组设计、无关样本设计等。
18.被试内设计:是指在实验过程中,每个被试接受所有的实验处理水平或处理水平的结合。
由于被试的行为需要重复测量,也称重复测量设计。
19.顺序效应:由实验刺激呈现的顺序不同导致不同的实验结果的效应(1)疲劳效应:被试因疲劳导致完成任务的成绩下降(2)练习效应:指随着实验的进行,被试对完成实验任务的经验越来越多而引起的行为改变。
20.遗留效果:由于实验次序不同而造成的一种条件对另一种条件的遗留影响。
21.抵消平衡法:通过采用某些综合平衡的方式使额外变量的效果相互抵消以达到控制额外变量的目的,包括ABBA法(适用两水平的自变量)和拉丁方法(适用三水平以上的自变量)22.随机抵消平衡法:各种顺序随机呈现,在试次较多的反应时实验中应用较多。
23.完全抵消平衡法:提出处理条件的所有可能次序的方法24.不完全抵消平衡法:即拉丁方法,是平衡顺序效应最重要和常用的方法,使每个条件在每个位置出现的次数相同,并使每个条件在其他所在的前后出现的次数也相同。
25.随机化法:依据数学上的概率原理,将被试按相等机会原则分组,在理论上可使不同组的被试处实验条件外,其他额外变量保持相等,是控制额外变量较好的方法。
26.混合设计:是指包含至少一个被试内因素和至少一个被试间因素的实验设计,也成为了裂区设计。
27.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某种感觉的刺激量,而人体器官对这种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28.差别感觉阈限(2013):是指刚刚能够感觉到两个刺激之间的差别的刺激量的差值,对这一最小刺激量差值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29.韦伯定律(11/14/19):指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与元刺激增量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用公式来表达:K=△I/I,其中I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即JND。
K为一个常数,随着被测量的感觉系统的不同而变化。
韦伯定律虽然揭示了感觉的某些规律,但它只适用于刺激的中等强度。
30测量感受性的方法:(1)极限法:又称最小变化法,是测定感觉阈限最直接的方法,刺激由两个交替变化的“递增”和“递减”系列组成,每次呈现刺激后要求被试报告是否感觉到变化。
(2)平均差误法:又称调整法、均等法。
规定一个标准刺激量,让被试任意调节刺激量,使之与标准值相等,每一次的比较都会得到一个误差,把多次比较后误差平均起来则求得平均误差。
(3)恒定刺激法:也称频数法、正误法,以相同的次数呈现少数和几个恒定的刺激,通过被试觉察到每个刺激的次数来确定阈限。
31.习惯误差:被试因习惯于由原先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或感觉状态,而对新的刺激量作出错误的判断。
32.期望误差:被试在较长的序列中给出相反判断的倾向,即期望快点出现转折点。
33 ROC曲线:又称等感受性曲线,曲线上的各点对应着相同的感受性,他们都是对同一信号刺激的反应,只不过是几种不同的判断标准下所得到的结果。
34反应时:又称反应潜伏期,从刺激的呈现到机体外部反应的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从刺激的呈现到反应的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35.启动效应:表现为对刺激加工的促进作用。
对先前刺激的加工使得对后继刺激的加工更快、即反应时时变短,错误减少。
36.负启动效应:表现为刺激加工的抑制作用。
对先前刺激的加工使得对后继刺激的加工更慢、即反应时时变长,错误增加。
简答题1.三种经典心理物理法的优劣(名词解释)三种经典的心理物理法是费希纳的成果,比心理学的历史还悠久,时至今日,这些方法还好用吗?能分清楚它们分别适用于什么样的研究情境吗?分别有什么优势和劣势?2.信号检测论评价法相对有无法的优缺点有哪些?(2020)信号检测论的实验方法主要有三种:有无法、评价法和迫选法。
(1)有无法:要求实现选定信号刺激SN和噪声刺激N,并规定SN和N出现的概率,然后以随机方式呈现SN 或N,让被试判断刺激中有无信号,并做口头报告。
根据被试判断的结果计算辨别力指数d’和似然比β估,并绘制出ROC曲线。
这种方法忽视了被试强度不同的感觉,只用判断有无信号的简单做法,丢掉了很多实验信息。
(2)评价法:呈现刺激的方式和有无法一样,不同点在于有无法只要求被试以“有信号”或“无信号”来反应,被试只有一个判断标准。
在评价法中被试不仅要判断有无信号;还要给出肯定或否定的程度,即报告有无信号的评价等级,这时被试实际上同时使用着几个标准。
优点:(1)有无法实验中,被试每次只用一个标准进行判断,而评价法每次同时采用多个标准,选择更多,也更可能贴近被试的想法,获得更多信息。
(2)评价法可保留更多的信息,而且省时经济,可在一轮实验中获得有无法多轮实验才能得到的结果,效率较高。
缺点:(1)评价法数据处理难度变大,数据量多;(2)而且也增加了实验的不确定性。
(3)迫选法:在让被试进行判断之前,信号和噪声需要连续呈现数次,让被试判断在哪个时间间隔上是信号,哪个是噪声,而不是在刺激呈现时就让被试判断是信号还是噪声。
3.唐德斯反应时ABC(减数法)(2021)唐德斯ABC反应时是现代减法反应技术的基础,其实验逻辑是如果一种任务包含另一种任务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以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三个字母所代表的的含义是:简单反应时属于唐德斯的A反应,只呈现1个刺激,要求被试一看到刺激就马上反应。
选择反应时属于唐德斯的B反应,呈现两个刺激,被试需要针对每个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辨别反应时属于唐德斯的C反应,呈现两个刺激,但被试只需对其中一个刺激做反应。
通过C-A可以获得辨别时间;通过B-C可以获得选择时间。
这样使纯心理过程的加工时间测量成为可能,运用同样的原理,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实验,例如心理旋转实验,视觉短时记忆编码实验,音形义加工时间的区分等。
4.举例说明加法反应时技术的实验逻辑(斯腾伯格)(2018)在唐德斯减法的基础上,斯腾伯格发展出相加因素法,其基本逻辑是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某一特定的加工阶段。
相加因素法是探索有相加效应的因素,区分不同加工阶段,找出某信息加工的所有阶段,从而推断出整个信息的加工阶段。
斯腾伯格应用加法技术研究了短时记忆信息的提取,给被试先呈现1至6个数字作为识记项目,再呈现1个数字作为测试项目,要求被试判断是否刚才识记过的。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斯滕伯格确定了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中存在四个相互独立的因素,即测试项目的质量、识记项目数量、反应类型、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在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过程中,被试先对测试项目进行编码,然后将它识记项目按顺序进行比较,再做出决定,最后反应。
5.反应时的影响因素(2013)在反应时作为反应变量的实验中,反应时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速度-准确率权衡,刺激变量或被试的机体变量影响。
(1)速度-准确率权衡:在一般情况下,反应越是迅速,犯错误的可能性就越大;相反,反应正确率的提高必然会影响个体的反应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