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中的德育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中的德育教育

教书和育人是分不开的。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把传授知识与德育统一起来,寓德育于学科的教学中,尤其是语文课。众所周知:教学过程的本质,不仅是学生的认识过程,确切地说更是社会培养和造就人才的过程。《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新课程标准在肯定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的学科的性质的同时,又着重强调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培养、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目的中又特别强调了“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觉悟”这一功能。

唐代韩愈在《师说》中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显然,韩愈把传道放在教学的首位。霍尔巴特是资产阶级传统教育派的代表,他认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教育,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这就说在教学中应该既教书又育人。这二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

语文教学除了知识传播因素,能力训练因素,智力培养因素以外,还必须考虑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当然语文毕竟不同于其它学科,它的思想政治因素是通过对具体课文的讲授进行渗透的,也就是说要把德育因素寓于全教学过程,真正做到文以载道,道以显文,同时要注意克服两种倾向:一是忽视德育因素,过分强调知识能力等因素,把语文课作为单纯的文化课讲;一是过分强调德育,把语文课讲成政治课。所以真正教好语文,必须正确处理德育与语文知识之间的关系。

把德育有机地融合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尤其是我国的经济迅猛腾飞,物质生活逐步提高,中学生受到开放环境的刺激,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所以必须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在教学中发挥语文育人的功能,把学生培养成既有科学文化知识,又有高尚思想品德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才有效呢?首先,要从学科本身的特点出发。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学习文章的布局、谋篇、文章的语言,同时也要接受文章的思想。在教给学生学习用语言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教育。语文课的德育教育是它本身所固有的,而不是外加的。这是语文学科的特点。

但在加强德育教育,绝不能冲淡语文知识传授这一基本任务,两者必须相结合。否则就会割断语文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内在联系,形成“两张皮”。

语文教材,内容极其丰富。有记叙革命领袖、英雄人物崇高品质的生动故事;有描绘祖国壮丽山河,抒发爱国爱民之情;有揭露旧社会的黑暗腐朽,歌颂新社会光明等。是我们引导学生认识社会、明了人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好教材,真正做到文道统一。

其次,从语文入手,突出文中的道。根据每篇课文的具体特点,按照不同的体裁内容,“因文明道,因道悟文。”有的放矢地进行德育教育,如《枣核》一文,通过对美籍华人索枣核,见枣核,说枣核,议枣核的分析及人物一系列的动作表现美籍华人眷恋故土的深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教说明文时,根据教材具体的说明内容和对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苏州园林》可引导学生热爱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文道统一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原则,在语文教学中,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全部教学活动中去,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