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中的德育教育
语文学科的德育教学
语文学科的德育教学语文学科的德育教学德育为先,德育为本,德育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占有绝对的地位。
所谓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其作用是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整体工作起着导向保证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同时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不断地提高社会主义道德觉悟,并使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将来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
德育的基本途径有很多,除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劳动、社会实践,环境的优化以及课内外活动外,各个学科的教学更要渗透德育思想。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从而达到学科德育在学科中完成德育和智育的统一。
在学科教学中,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作为基础学科对学生思想和道德情操以及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起到积极作用。
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质起到推动作用。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有浅显的认识。
一、提高语文教师基本功的修炼。
“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句话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得心应手还需要磨练内功。
语文的特性是工具性,它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精髓运用文字记录并传承下来,大部分经典如四书五经,《百家姓》《千字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中德育思想性非常强,有利于学生的接受和学习并进一步传承下来。
语文教师则是传承者,唐代韩愈已经在《师说》中明确提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其中的传道放在首位,那就是要求师者应以传道作为根本。
而大多数语文教师却将授业作为主旋律,单纯去传授知识,强调语法,苛求释解,实际上这样就大错特错了。
当我们读到经典《大学》开篇时:“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目的就是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了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渗透德育的思想。
浅谈语文课堂中融合德育教育
浅谈语文课堂中融合德育教育语文课堂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语文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品德修养和思想品质,使其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当今社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越发凸显,而语文课堂中融合德育教育,更是习得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语文课堂中融合德育教育的现状、原则和方法以及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在语文课堂中融合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一个热点。
随着人们对德育教育的认识不断提高,教育者对于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进行德育教育也开始认真思考。
由于德育教育和语文教育本身就是一体两面的关系,所以在实际操作中,许多教师并不清楚如何将德育教育融入到语文课堂中。
语文课堂中融合德育教育的现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需要我们不断探讨和完善。
二、语文课堂中融合德育教育的原则2. 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语文课堂中融合德育教育,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品德修养的发展。
3.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
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1. 优质教材的选择。
教材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工具,选择优质的教材对于融合德育教育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具有思想性、感染力和积极价值观的优秀课文,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地思考和学习。
2. 生活化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人物和现象融入到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中感悟人生道理,提高道德情感和思想品质。
3. 课外阅读和作文二合一。
语文课堂可以安排课外阅读时间,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名人传记等,从中汲取道德力量。
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后进行感悟和写作,从而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品德修养。
融合德育教育的语文课堂,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品德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山 东省 惠 民县 石 庙 镇 青 阳店 小 学 纪春 辉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 : “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 康的审美情趣,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 是语文教 学的 重要 内容, 不应把它 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 应当注重熏陶感
我没爹没娘 ,只有您一个亲人了? ” “ ……我的生活没有 指望 了,连狗都不如…… 读着读着,学生便不 由自主地对凡卡
… …
作者融情于景 ,借景抒情 ,展现了深韵 的意境 。为了开拓学生的 想象 ,首先要求学生以 “ 假如我就 是诗人,那是 怎样的情景”的 假设进人原有的意境 ,然后具体提 出三个 问题 : ( )烟花三月 1 的长江是一派怎样的景色? 你注意 到了吗? ( )你是怎样 目送 2 朋友远离的?朋友的船是怎样消失的? ()当时你的心情怎样? 3
创设情境 ,以取得 良好的德育效果 如在讲授人教版第七册第 3课 《 l 小珊迪》这节课时 ,教师先播放一首符合课文情调的歌 曲,在课堂上制造出一种 “ 十分悲惨 ”的气氛 ,然后教师再用语
课堂教学中用好语文教材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找准德 育切人点 ,结合有效的教学手段 ,加强德育渗透。
二、创设 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 良好的道德 情趣
情境教学是教师围绕课 堂教 学 目 而创设 的能帮助学生学习 标 的一种常见的教学形式。在教学的过程 中 ,教 师要善于创设道德 情景 ,让学生进入情境中自主的感 受和体验 ,并通过与 同学的交 流形成 自己的道德认识 , 学生带 入到情境 中去 , 把 将心 比心的感 受情景主体的喜怒哀乐 ,学会羞愧 、同情 、怜悯 , 陶冶善 良的心 灵 ,培育不泯的 良知 ,追求自我 的不 断完善与超越 。有时候作者 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情 感,学 生由于人不 了 “ 境”所以不容易理解 和接受。这时候就需要教 师用各种 方法创设一种符合课文内容的 情境 , 使学生似亲眼所见 ,亲身经历 ,好似言出 己口, 出己心 情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和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传授语言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非常必要的。
那么,要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呢?以下是几种途径和方法。
一、注重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感性体验中进一步认识事物。
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情感需求,培养他们的情感能力,提高情感认同度。
比如,在教学篇目时,教师可以利用如诗歌、小说等文本,让学生在感受中领悟人生道理。
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一些生动的形象以及真实的例子,让学生在情感上获得理解和认同。
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情感上得到提升,更加健康成长。
二、注重实践教育实践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另一重要途径和方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活动来感知、体验语言,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高认知水平。
比如,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文具或者小工艺品,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语言,同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情感认同度。
这样的实践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更好地形成自己的人生观。
三、注重品德教育品德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第三种途径和方法。
教师要通过文本导读、言行模范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地品德修养,培养学生优秀的品德、良好的习惯和正确的人生观。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文中有关人物的品德描写,启示学生珍爱他人、勇敢正直、坚强顽强等等,从而教育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同时,在言行上要做到身教带头,让学生在德育方面学到更多的东西。
四、注重启发式教育启发式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最后一种途径和方法。
启发式教育注重启发学生自主思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培养学生优秀的思考品质和探究能力。
语文教师如何将德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语文教师如何将德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2023年,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将德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是我们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我们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创新,让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接受德育教育。
首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可以从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入手,将德育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比如,在讲解名人传记或历史事件时,强调其在精神、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观念。
在讲解古诗文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赏析和解读,让学生深入领会古人的道德教诲,通过经典的文学作品来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创新,来落实德育教育。
比如,在课堂上采用互动的教学方式,通过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分享,让他们体验到集体合作、互相尊重、宽容包容的情感体验,从而在德育上得到锻炼。
另外,还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设置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进一步促进德育的实施。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专题学习和主题教育等形式,将德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比如,可以针对当前社会的某些热点话题或者儒家经典中的某些思想,进行专题学习和探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同时,可以通过节日庆祝、社会实践等形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德育锻炼机会,促进学生德育教育的全面发展。
最后,我们需要强调的是教师的自身修养对于德育的落实至关重要。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具备优良的道德素养和职业道德,才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的道德修养。
因此,我们要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要用自己的行动和言行,为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榜样,从而实现德育教育的深入落实。
综上所述,要将德育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从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创新、专题学习与主题教育等方面展开工作。
同时,教师的自身修养也是德育教育的关键所在,只有具备优良的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才能够更好地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为人处世的原则,使他们成为有道德情操、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二、课文选择和解读在语文教学中,课文的选择和解读是德育渗透的重要环节。
我们应该选择那些蕴含着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和丰富人文情感的课文,如优秀的文学作品、经典的诗词散文和充满正能量的现代文学作品等,通过这些课文的阅读和解读,让学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美好情感和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感;我们应该对课文进行深入细致的解读,分析其中蕴含的道德、文化、价值观念,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引导他们汲取其中的精华,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
只有通过对课文的选择和解读,才能让德育在语文教学中得到真正的渗透。
三、教师言传身教语文教师在德育渗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作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讲师们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学生的品德修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教师也应该细心关爱学生,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开展各种德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德育才能得到良好的渗透。
四、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要注重德育的渗透,教师可以通过有意识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操和思想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分析课文的内容和形式,更要引导他们感受其中的美好情感和高尚情操。
在阅读课文时,教师可以进行情感导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的世界,体验其中的情感和品味其中的文化,通过情感的共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美、品味美、追求美。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赏析诗词、阅读文章、解读名著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和高尚品质,启发他们进行情感共鸣和思想交流。
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做好德育渗透,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
五、学生作文和口才表现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作文和口才表现是德育渗透的重要环节。
初中语文课程中德育元素的渗透教案
初中语文课程中德育元素的渗透教案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掌握所学的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德育元素的渗透,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 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2. 教学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中小学德育目标。
- 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 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德育元素。
3.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德育目标、德育素材和渗透方法。
-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教学案例,展示德育元素的渗透过程。
-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德育渗透的心得体会。
4. 教学过程4.1 导入- 引导学生关注语文课程中的德育元素,提出学习目标。
4.2 讲解德育目标- 讲解中小学德育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4.3 分析德育素材- 分析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引导学生发现德育元素。
4.4 渗透方法讲解- 讲解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元素,让学生掌握方法。
4.5 案例分析- 展示具体的教学案例,让学生了解德育渗透的过程和效果。
4.6 分组讨论-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德育渗透的心得体会。
4.7 总结与反思-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渗透德育元素。
5. 教学评价- 学生对德育目标的掌握程度。
- 学生对德育素材的分析能力。
- 学生对德育渗透方法的运用能力。
- 学生对分组讨论的参与程度和心得体会。
6. 教学资源- 语文教材。
- 相关德育素材。
- 教学案例。
7. 教学时间- 45分钟。
8. 教学日期- 2023年2月24日。
9. 教学地点- 初中语文课堂。
小学语文语文课德育教育案例
小学语文语文课德育教育案例小学语文课德育教育案例概述本案例旨在探讨小学语文课程如何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案例分析,语文课程能够成为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教学内容及方法1. 文学作品的选取与分析通过选取具有积极人生观和正面价值观的文学作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和讨论。
学生可以从中领悟到人物的行为和思想背后的道德取向,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道德判断力。
2. 老故事的启发与思考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富有寓意的传统故事,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道德问题和价值观。
学生在欣赏这些故事中的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思辨和判断能力。
3. 社会问题的讨论与解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并组织小组讨论和研究。
通过了解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困境和社会挑战,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并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
教学成果评估- 学生的思辨和判断能力的提升- 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的提高案例实施效果该案例的实施可以帮助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接受德育教育,并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及方法,学生能够从中获取知识,提升自己的素养,加深对文化和社会的认知。
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全面发展,也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和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论小学语文课德育教育案例将语文课程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这种综合的教育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语文课堂中的德育教育
语文课堂中的德育教育
语文课堂中的德育教育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教育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更是价值观传递的载体。
在教育教学中,德育教育应该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尤其是在语文教育中更为重要。
首先,语文教育应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强调学生要谦虚、尊重和关爱他人,在课堂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语文教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规范和道德原则,引导学生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其次,语文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品德素养。
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品德素养。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实践,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语文教学,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独立性和创造力,让学生具备健康、积极的品德素养。
最后,语文教育应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
语文教育不仅是对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同时也是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
教师应该通过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学生获得更高层次的思维品质。
通过语文教学,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中的德育教育是教育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品德素养和思维品质的培养,通过语文教学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有道德、有品德、有思维能力的人才。
德育教育在语文课堂中体现
浅谈德育教育在语文课堂中的体现语文教材本身就是一部生动形象的思想教育的好材料,语文学科在德育教育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挖掘教材的思想内涵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是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关键。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一、在朗诵中渗透德育教育。
二、抓住课文中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字眼渗透德育教育。
三、通过挖掘作品的主题渗透德育教育。
四、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工具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材本身就是一部生动形象的思想教育的好材料,同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在德育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挖掘教材的思想内涵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是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关键。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1在朗诵中渗透德育教育朗诵是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通过朗读,学生不但能够掌握课文的大意,而且能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好的启迪,受到教育。
如我在上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一词时,就注重采用了诵读法。
在朗读前首先划分词的节奏,标出停顿、重音和韵脚,再尽可能把自己想象成站在橘子洲头的青年诗人,面对大好景色吟诵这首词。
经过教师范读、学生反复诵读,使学生从中认识到,这首词写的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旧诗词里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诗人笔下的真知灼见是活泼、美好、壮丽的。
原因在于:越是写山河的壮丽,就越能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
上阕通过寒江、霜天(气候),万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万类霜天竞自由)等意象,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乐观态度和壮志豪情。
下阕写了意气风发、挥斥方遒、激扬文字、指点江山、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同学少年,表现了“同学少年”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世界、创造新天地的创造精神。
这样通过反复朗读,就能更深入地把握这首词的感情基调,理解诗人的情怀,让学生受到感染,受到美的熏陶,也从中获得启迪,受到教育,培养学生博大的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把德育融入语文课堂
把德育融入语文课堂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德育融入语文课堂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语文课程不仅仅是教授语言文字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课堂上融入德育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格素养,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下面就具体来探讨一下如何将德育融入语文课堂。
语文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要注重礼貌、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等道德情感,可以通过文学作品、课文内容等来引导学生去感悟人生道理,学会感恩与理解。
比如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朗读《荷塘月色》这篇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清谈、冷风、青巾、湘云龙华这些字的涵义,了解这对古人的情感表达和人生境遇,引导学生去感受其中的亲情、友情、爱情、家国情怀,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道德情感。
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在情感上得到陶冶,感悟出人生的道理。
语文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明。
语文是人们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要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说话文明,写作规范等语言良好习惯。
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断进行言语规范和修养的引导,指导学生注重用词、遣词造句,讲究礼貌用语、语调语气,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明。
比如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注重用词严谨,规范用字,言之有物,不使用粗话脏话,让学生意识到文明的用语和书面语的规范。
通过这些日常的细微的言语规范和修养的引导,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
语文教育要提高学生的文字素养。
文字素养是个体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认识和运用,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基本素养,同时也涉及对人文知识和情感态度的养成。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和课文内容等来培养学生的文字素养,引导学生学会感悟人生,了解善恶,追求真善美。
比如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朗读《红楼梦》这个文学作品,来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人生哲理,了解情感世界,感悟人生智慧,引导学生通过诗词歌赋欣赏和鉴赏,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和情感态度。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的渗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的渗透语文课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的关键环节。
在语文教学中,要实现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的渗透,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道德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不仅学习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
一、通过经典名篇传承传统文化小学语文课程中,经典名篇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
教师可以在传统的文学名篇中选择优秀的作品进行讲解和解读,引导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
比如在教学《木兰诗》时,可以让学生了解木兰传奇的故事,体会木兰精神的伟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在教学《孔乙己》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道德与个人命运的关系。
通过经典名篇的教学,不仅可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道德情操。
二、通过古诗词培养审美情趣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对美好情感和道德观念的表达。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经典的古诗词进行诵读和赏析,引导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美好情感和优秀的道德观念。
比如在教学《赋得古原草送别》时,可以让学生领会李白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和对别人的祝福之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美好情感;在教学《将进酒》时,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启发学生向上向善,追求卓越。
通过古诗词的教学,可以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美好品质和道德情操。
三、通过古典名著启迪心灵古典名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也是对人性、道德和智慧的长期探索和思考。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古典名著,让学生接触到古代先贤们的思想和智慧,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品格。
比如在教学《弟子规》时,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中华传统的家庭观念和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的孝道思想和人际关系的理解;在教学《论语》时,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体会仁爱之道和待人处事的原则。
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的方法
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的方法一、以文学欣赏、文化感知为切入点,培养学生审美情操和品德修养。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等,让学生欣赏和体验其中的美、善、真。
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人物性格、道德选择、感情描写等,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作品中的人文关怀,培养学生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和感悟人生的能力。
二、通过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观念。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一些道德评价高的故事或作品来进行教学,如《孔乙己》等。
通过学习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其中蕴含的道德思想和人生哲理,进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三、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小组合作、课堂参与和独立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进取的态度。
也可以组织一些语文竞赛、作文比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四、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加深对社会问题的理解,并在其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五、教师的身教和言教也是开展德育的重要方法之一。
作为语文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注重修养和品德的培养,言行一致地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言行进行引导和规范,及时表扬和批评,引导学生在言谈举止中展现出良好的品德和礼貌。
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选择优秀作品进行文学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品德修养;通过教授具有道德价值的作品,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通过教师的言行和示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言谈举止和品德修养。
把德育融入语文课堂
把德育融入语文课堂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德育融入语文课堂是实现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德育融入语文课堂不仅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方法,更是培养学生良好品格和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
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如何将德育融入语文课堂,既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也是一项具有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工作。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把德育融入语文课堂的一些方法和途径。
要注重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的第一位素质,也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认知,让学生在情感上得到滋养和升华。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感、人物形象、人物命运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情感抒发和表达。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深入体验和感悟,让学生在情感上激发共鸣,增强情感体验和情感认知,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修养。
要注重思想教育。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思想品质和思想修养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内涵、思想意蕴和思想境界进行深入的思想感悟和思想探究。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深入思考和思想探究,让学生在思想上有所启迪和升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和思想修养,培养学生的思想能力,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思想自觉。
把德育融入语文课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却是一项极其重要而具有现实意义的工作。
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情感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的融入,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增长才干,锤炼品格,坚定信念。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德育融入语文课堂,使语文教育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有力的保障。
语文课堂中的德育教育
教
,
好 的
彼 此
成 长
极 其
丰 富 的德 育 内容
《 文 课 程 标 准 》 明确 指 出 :“ 语 语 初 中语 文 教 材 蕴 涵 着 极 其 丰 富 的德 文 要 重 视 提 高 学 生 的 品德 修 养 和 审 美 情 育 内 容 , 选 文 不 仅 体 现 了 语 文 的 工 具 趣 ,使 他 们 逐 步 形成 良好 的个 性 和 健 全 性 ,更 凝 结 着 古 今 中 外 熠 熠 生 辉 的 思想
能 激 发 学 生 强 烈 的 爱 国热 情 , 提 高 民 族 自 尊 心 和 自强 不 息 的 奋 斗 激 情 。 比 如 《 后 一 次 讲 演 》 一 文 , 从 中 就 能 学 到 最
闻 一 多 先 生 的 爱 国 主义 精神 ,《 乡 》 故 、
优 良传 统 。培 养青 少年 关心 他 人 、助 人 《 沱 河 和 我 》、《 北 平 》、《 愁 》 滹 想 乡 为乐 的思 想 ,也 是 语文 教 学 中德 育 教 育 这 几 篇 文 章 从 不 同 侧 面 表 达 了 作 者 对 故 的一 个 方 面 。如 课 文 《 》 讲 述 了病 房 窗 ,
目标 ,应 该包 括 诸 如热 爱 生 活 ,热 爱 人
高 , 许 多 人 对 这 一 优 良 传 统 己 逐 渐 淡 民 , 具 有 强 烈 事 业 心 , 富 有 社 会 责 任 忘 。 对 于 今 天 的独 生 子 女 来 说 , 如 何 养 感 、 正义 感 、集 体 荣誉 感 、 民族 自豪 感 成 勤 俭 节 约 、 艰苦 奋 斗 这 一优 良作 风 显 等 品 质 。 得 尤 为 重 要 。 不懂 得 节 约 、 不懂 得 奋 斗 三 、在 活 动 中实 现德 育 渗透 的 目的 的 人 , 将 是 一 个平 平庸 庸 、 胸 无 大 志 的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小学语文课文体裁丰富,有散文、故事、诗歌、寓言、神话、科学小品等,语言活泼,生动有趣,蕴含丰富的人文内涵。
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学到语言,学到知识,而且要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在品德上受到教育。
通过钻研教材,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挖掘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单元“导读”课,巧抓德育点小学语文教材是分主题单元编写的。
我发现在进入一个主题单元时,每一个单元“导读”中都蕴含丰富的德育素材。
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导读”:“我们已经读过一些名人故事,现在再来认识几位名人。
这组课文讲的都是发生在名人身上的平凡小事,从这些小事中,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不平凡……更多地了解他们。
”教学这个单元时,我先引导学生读一读“导语”,再观察导语页上的九位中外名人头像,然后依次介绍这几位名人。
这样就让学生对鲁迅、李四光、牛顿、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名人顿生崇敬之情。
再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知道的名人,与同学畅谈自己喜欢的名人,对名人敬仰的情感油然而生。
在这样的场景中进入本单元的学习,德育便会润物无声地浸润学生的心灵。
二、阅读教学中,抓准德育点(一)在揭题和简介时代背景中渗透德育课题是课文的思想内容的聚焦。
抓住题眼,揭示课题的内涵,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接受思想品德教育,达到学文悟“道”的目的,还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如《灰雀》一课,揭题时这样引导:你喜欢小动物吗?你平时养过哪些小动物?待学生回答后,出示列宁的挂图,介绍这位老人就是列宁,他不但善良,和蔼可亲,而且非常喜爱小动物。
再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列宁的故事。
在唤起学生生活体验中揭题,使学生初步感受列宁对小动物的喜爱和他诚实的品德,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了铺垫。
(二)在写字、识字中渗透德育在教学生写字时,老师要规范示范,指出作业本的摆放、坐姿、握笔方法,写字要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胸口离桌一拳远。
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案例
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案例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案例语文是传情达意的工具,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在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的同时,受到思想政治、道德情操、人文素养等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德智全面发展。
因此挖掘语文教学的博大教化力量,提高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是深化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重要途径。
下面笔者就个人体会,谈谈在语文学科中如何更好的渗透德育。
一、挖掘教材内容,充分发挥课文的德育功能。
小学语文课文涉及的内容广泛,文章体裁多样化,任何知识的教学,老师都可以在适当的范围内创造出一个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
声情并茂的散文,老师可通过朗读把优美的声音形象呈现于学生面前;平淡如水的说明文,可借助形象风趣的话语解说其中的事理;说理性文章,可用通俗的哲理把学生引入严密的逻辑世界。
教材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凭借。
因此,教师应充分、全面、深入地探讨教材,准确把握教材中蕴含的教育因素,注重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适时、适度地进行思想教育,把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课前深入备课,挖掘品德教育素材。
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深入钻研,挖掘每篇课文的德育因素,确定每一课的教育点,即每篇课文可以运用文中哪些内容(字,词,句,段)对学生进行哪一方面的思想教育,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确保在教学中做好既教书又育人。
例如在备第十一册教材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特点定出思想教育内容。
《开国大典》《狱中联欢》《长征》等课文,讴歌革命传统,表现革命前辈的献身精神,可以使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增强他们继承革命传统,为建设祖国作贡献的责任感。
《伟大的友谊》《一夜的工作》等课文,赞颂了伟人的高尚品质,为学生树立了做人的榜样。
《长城》《桂林山水》《林海》等课文,描写祖国河山壮美,文化灿烂,可以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家国热情,并能使学生受到爱美情趣的陶冶(二)提供写作背景,感受创作心态。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渗透问题虽比较复杂,操作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语文教师只要有深厚的基本功、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进行德育教育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一、充分挖掘教材,开展德育教育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尤其要利用语文教学的阵地,突出教书育人。
据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注意利用教材,有针对性地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其进行人生观、世界观、是非观的教育,培养其健康的心理素质,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生要旨,给学生以感化、熏陶,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课改版中学语文教材选取了一些时代性较强的文章,有的蕴藏爱国主义精神,有的表达无私忘我献身科学的高尚情操,有的课文表达了坚定的信念,因此语文教材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材料。
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找准契机,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时引导学生从本文记叙的事件出发,总结出一个人生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地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从这一道理出发,让学生畅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困难的方法,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人生信念以及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是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而为一,这就要求备课,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尽力做到德育与学科教育水乳交融,使德育工作附着有物,都尽可能触动学生的思维意识。
因此我们要用好语文课本,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作文训练进行德育教育语文离不开写作,没有写作的语文实际上是不能称其为语文的。
那么,如何处理好写作与班级管理、德育教育的关系呢?学生的写作渗透着学生的思想感情。
一篇作文从构思、写作到修改,都有观点和方法的问题,都渗透着学生的主观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德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有效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已经成为了教师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设计带有道德寓意的教材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了许多富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和课文,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选取一些带有道德寓意的文章,进行精心设计和教学。
这些文章可以是寓言故事、诗歌或者历史故事等,通过这些文章的阅读,学生可以在欣赏语言艺术的也能够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从而达到渗透德育教育的目的。
二、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思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行为进行道德思考。
教师可以问学生:小说中的人物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这样的选择是否正确?以及这样的选择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怎样的影响等问题,通过这样的讨论,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行为,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观念。
三、利用反面教材进行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利用正面的教材进行德育教育渗透,还可以借助反面的教材进行教育。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不文明的语言、不合适的行为等作为教育反面教材,指出这样的行为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些行为的错误之处,从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四、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传统的课堂讲解,还可以结合各种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可以通过情景再现、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情感读物等方式,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体会道德情感,增强对道德的感知和体验,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五、融入校本课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依托校本课程,融入德育内容。
教师可以结合学校的德育主题,设计和安排相关的语文教学内容。
在课文学习中,可以融入爱国主题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相关文章和课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提升学生的爱国意识;还可以融入助人为乐的教育内容,通过相关故事和诗歌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助人为乐的道德观念。
语文课德育渗透案例-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语文课德育浸透教学案例先生本质的进步,思想道德教育是前提,是关键。
语文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是一致的,相反相成的。
“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
”,精辟地揭示了语文教学和思想道德教育之间的本质联系。
语文教学在德育教育方面发挥着得天独厚的作用。
《全日制小学教学大纲》提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
”因而,把思想品德教育浸透到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使之“入于先生之耳,根于先生之心,导于先生之行。
”合理利用教材教书育人很重要。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周密挑选的。
在题材、文体、思想内容、知识结构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目的性、目标性。
先生在学习言语知识的同时,道德情操、思想行为也会潜移默化遭到影响。
语文教师如何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如何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做到“文道合一”,真实是一门值得讨论的艺术。
在教学理论中,我深深地领会到,言语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是相反相成、相得益彰的。
教学中要留意无机的结合,巧妙地浸透。
教学案例:一、在审明课题、介绍时期背景中浸透课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文章的眼睛,我每授一课,必定紧扣课文标题,引导审题,使先生从标题动手,先初步感知,获得轮廓印象。
介绍时期背景,更有益于先生理解文章内容和深入的思想内涵。
二者都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时,先让先生查材料理解背景,再引导先生读标题,考虑课文讲了一个甚么故事。
要攻取泸定桥,那么怎样攻取呢?“飞”、“夺”过程中,红军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怎样面对困难?怎样克服困难?为甚么会取得成功,红军的成功证明了甚么,读后有甚么感受?设计提出这一系列成绩,让先生以小组为单位探求学习。
再播放电视录象《飞夺泸定桥》,让先生感受当时战役的激烈,懦夫们的勇敢气概,和大无畏精神,给先生感性的认识。
然后,让先生浏览课文,考虑红军遇到困难,为甚么能表现的男那样勇猛,那样无畏?考虑是一种甚么精神促使他们不怕牺牲,夺取成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中的德育教育
教书和育人是分不开的。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把传授知识与德育统一起来,寓德育于学科的教学中,尤其是语文课。
众所周知:教学过程的本质,不仅是学生的认识过程,确切地说更是社会培养和造就人才的过程。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新课程标准在肯定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的学科的性质的同时,又着重强调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培养、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目的中又特别强调了“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觉悟”这一功能。
唐代韩愈在《师说》中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显然,韩愈把传道放在教学的首位。
霍尔巴特是资产阶级传统教育派的代表,他认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教育,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这就说在教学中应该既教书又育人。
这二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
语文教学除了知识传播因素,能力训练因素,智力培养因素以外,还必须考虑思想政治教育因素。
当然语文毕竟不同于其它学科,它的思想政治因素是通过对具体课文的讲授进行渗透的,也就是说要把德育因素寓于全教学过程,真正做到文以载道,道以显文,同时要注意克服两种倾向:一是忽视德育因素,过分强调知识能力等因素,把语文课作为单纯的文化课讲;一是过分强调德育,把语文课讲成政治课。
所以真正教好语文,必须正确处理德育与语文知识之间的关系。
把德育有机地融合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
尤其是我国的经济迅猛腾飞,物质生活逐步提高,中学生受到开放环境的刺激,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所以必须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
在教学中发挥语文育人的功能,把学生培养成既有科学文化知识,又有高尚思想品德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才有效呢?首先,要从学科本身的特点出发。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学习文章的布局、谋篇、文章的语言,同时也要接受文章的思想。
在教给学生学习用语言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教育。
语文课的德育教育是它本身所固有的,而不是外加的。
这是语文学科的特点。
但在加强德育教育,绝不能冲淡语文知识传授这一基本任务,两者必须相结合。
否则就会割断语文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内在联系,形成“两张皮”。
语文教材,内容极其丰富。
有记叙革命领袖、英雄人物崇高品质的生动故事;有描绘祖国壮丽山河,抒发爱国爱民之情;有揭露旧社会的黑暗腐朽,歌颂新社会光明等。
是我们引导学生认识社会、明了人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好教材,真正做到文道统一。
其次,从语文入手,突出文中的道。
根据每篇课文的具体特点,按照不同的体裁内容,“因文明道,因道悟文。
”有的放矢地进行德育教育,如《枣核》一文,通过对美籍华人索枣核,见枣核,说枣核,议枣核的分析及人物一系列的动作表现美籍华人眷恋故土的深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教说明文时,根据教材具体的说明内容和对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如《苏州园林》可引导学生热爱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文道统一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原则,在语文教学中,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全部教学活动中去,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