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七月诗派与九月诗派

合集下载

第一节 国统区的诗歌创作 一、 “七月诗派”的出现

第一节 国统区的诗歌创作 一、 “七月诗派”的出现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七日


2、鲜明而丰富的诗歌意象
泥沙的浅黄的路上,在静寂而炎热 的阳光中„„它是蝴蝶 当它终于被 抓住,而拍动翅膀之后,真实的形 体与璀璨的颜色,伏贴在雪白的纸 上。”(艾青《诗论》)
“意象,翻飞在花丛,在草间,在
3、自然健康的“散文美”。 “为了把诗从矫揉造作、华而不实的
二、李季等的民歌体诗 “信天游”是陕北一带流行的民歌 形式,《东方红》、《绣金匾》等 是其中的代表作。 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和 《漳河水》以及解放区其他许多诗 歌都从民歌中吸取了丰富的养料。

李季(1922--1980),原名李振鹏,
河南唐河县人。 1946年9月,写作了叙事长诗 《王 贵与李香香》。诗作全部采用陕北 民间流传的“信天游”写成。热情 歌颂了陕北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翻 身闹革命的斗争事迹,成功地塑造 了王贵和李香香的动人形象。
第十四章 诗歌(三)
第一节 一、
国统区的诗歌创作 “七月诗派”的出现
“七月诗派”
是形成于抗战初期贯 穿整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 个诗歌流派。其成员多在胡风主编的 《七月》上发表过诗作或在《七月诗 丛》中出过专辑。主要作家艾青、田 间、胡风、鲁藜、冀氵方、绿原、邹 荻帆等。在艺术理论上坚持现实主义 的战斗传统,强调诗歌的时代精神和 革命倾向,提倡自由诗体,诗作具有 强烈的反帝反封建、反国民党政权的 战斗倾向。
《赞美》关注社会现实,关心劳苦
大众,热爱苦难的祖国,热情赞美 奋勇抗争的人民。
以深沉的思索,庄严的情怀,歌颂
祖国,歌颂一个民族的觉醒,厚重 而豪迈。
对人民对农夫对现实的复杂的心态和

比较“七月”与“九叶”诗派的诗美观点和艺术风格-现当代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比较“七月”与“九叶”诗派的诗美观点和艺术风格-现当代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比较“七月”与“九叶”诗派的诗美观点和艺术风格-现当代文学论文-文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绪论中国现代文学中重要的成分是诗歌流派,重要的诗歌流派分别是七月诗派和九叶诗派,二者的诗歌创作的观点不一致,但是多样化的艺术促进了现代民族诗歌的快速发展,七月诗派和九叶诗派为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补充动力的同时,其中很多的经典之作不断的影响着诗歌的继续进步和发展,这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比较七月诗派和九叶诗派,能够使人更好地认识其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地位,明确其在诗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1 诗美观点和风格七月与九叶诗美的观点是不同的,但是二者是在同一个时间段兴起的,在其处于的环境下反应的社会现实一样,只是在表达形式上面存在不同,两种诗歌都是在抗击的道路上面相互呼应,为时代的不断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七月诗派所追求的主观与客观、历史与个人的统一融合,其呈现的是诗美知性化倾向,直接性较强。

九叶诗派综合性及现代性的特点,更加注重现实生活,但是主张进行侧面的显现。

二者较为接近,他们都反应了当时社会的问题,以及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在进步中发挥着的重要作用。

1.1 七月诗派诗美观点和风格七月诗派得名是从《七月》开始的,胡风主编,流派倾向的创作观念也受其影响较大,七月诗派是一种为了生活的战斗,发出求的歌声,生活的求发出是其主观战斗精神,其反应了现实生活,民族解放战争的大背景下,生活的求被唱了出来,符合当代文化的发展要求。

七月诗派主张要活在现实中,正视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从现实生活中突出表现其底蕴,以此达到主客观融合的美感。

如果缺乏主观战斗美感,其就不能够获得生活深处的自主能力,就不能够将生活的思想性握在手中,以此会降低拥抱世界的热情,就会导致感觉世界不完整,这是七月诗派诗美观点,其诗人始终坚持对客观的事物进行突出表达,以此来抒发内心的情感,这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不仅仅反映了时代的情况,同时将自己主观战斗的意识发挥得淋漓尽致。

现代文学史 第十八章 40年代新诗

现代文学史 第十八章 40年代新诗
第十八章 40年代新诗

【本章学习要求】 1、了解国统区和解放区诗歌的不同追求; 2、了解九叶诗派的美学追求; 3、重点掌握艾青诗歌的美学风貌。
第一节 概述

一、朗诵诗、街头 诗运动:
朗诵诗运动→七月诗 派→中国新诗派(九 叶诗派)→政治讽刺 诗 袁水拍的《马凡陀山 歌》语言通俗易懂, 可诵可唱。
以诗情的内在旋律为依据,体式上以自由体诗 为主,呈现出多姿多态的特征,在语言上,简 洁朴素 ,对自由体新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三、中国新诗派

1.“九叶诗派” 是由 1981 年 7 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九叶集》而得名。该派崛起于抗战后 期及解放战争时期,主要诗人有辛笛、 陈敬客、杜运燮、杭约赫(曹辛之)、 郑敏、唐祈、唐缇、袁可嘉、穆旦等。 《文聚》、《诗创造》和《中国新诗》 等刊物,是其主要阵地。
意蕴:人民热切盼望黎明的到来
艺术:意象同构的暗示,意象叠加的张力
2.郑敏的《金黄的稻束》 [例3] 金黄的稻束
郑 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沉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参考书目】


1、谢冕,《新世纪的太阳》,时代文艺 出版社,1993年版 2、周红兴,《艾青的跋涉》,文化艺术 出版社,1988年版
3.分析名作《一只猫》
[例4]
一只猫
袁水拍
军阀时代:水龙,刀, 还政于民:枪连炮。 镇压学生毒辣狠, 看见洋人一只猫: 妙呜妙呜,要要要!
意蕴:揭露蒋介石集团对内镇压人民、对外投靠“洋 人”的本质。

20四十年代国统区诗歌

20四十年代国统区诗歌

20世纪50年代起,穆旦停止诗歌创作而倾毕
生之力从事外国诗歌翻译,主要译作有俄国 普希金的作品《波尔塔瓦》、《青铜骑士》、 《普希金抒情诗集》、《普希金抒情诗二 集》、《欧根· 奥涅金》、《高加索的俘虏》、 《加甫利颂》,英国雪莱的《云雀》、《雪 莱抒情诗选》,英国拜伦的《唐璜》、《拜 伦抒情诗选》、《拜伦诗选》,英国《布莱 克诗选》、《济慈诗选》。所译的文艺理论 著作有苏联季摩菲耶夫的《文学概论》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生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诗的主导性精神意识
1、反叛意识 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就是写给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 语” 2、苦难意识 3、平民意识 40年代艾青和臧克家都有“泥土 诗人”之称,艾青《手推车》、 4、战争意识

3
你底年龄里的小小野兽, 它和春草一样的呼吸, 它带来你底颜色,芳香,丰满, 它要你疯狂在温暖的黑暗里。
我越过你大理石的理智殿堂, 而为它埋藏的生命珍惜; 你我底手底接触是一片草场, 那里有它底固执,我底惊喜

4
静静地,我们拥抱在 用言语所能照明的世界里, 而那未成形的黑暗是可怕的, 那可能和不可能的使我们沉迷。

6
相同和相同溶为怠倦, 在差别间又凝固着陌生; 是一条多么危险的窄路里, 我制造自己在那上面旅行。
他存在,听从我底指使, 他保护,而把我留在孤独里, 他底痛苦是不断的寻求 你底秩序,求得了又必须背离。

7
风暴,远路,寂寞的夜晚, 丢失,记忆,永续的时间, 所有科学不能祛除的恐惧 让我在你底怀里得到安憩——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诵读全诗,领悟诗的意境。

2.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对大自然与生命的热爱、赞美之情。

3.学习和掌握自主品读诗歌的能力,了解诗歌的多种色彩。

二、教学重点:领悟诗的意境,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对大自然与生命的热爱、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掌握自主品读诗歌的能力,了解诗歌的多种色彩。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语言: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笼罩着漫天黑暗,遭受着践踏和苦难,诗人们或为之扼腕叹息,或为之慷慨激昂,或为之嘶哑歌唱……又或者,会发出另一种声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倾听诗人穆旦的声音。

【设计意图】同为1938创作的诗歌,却与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在诗境上有所差异。

艾青与穆旦分别作为“七月诗派“和“九叶诗派”的代表人物,两首诗也恰巧体现出两种诗派的差别,在比较阅读的同时,也可借此让学生对诗派有所认识。

(二)诗歌感受及层次划分教师语言:既然是倾听诗人的声音,便要以你最认真的态度和最有效的方式来理解穆旦的话,下面请同学们用最喜欢的方式诵读这首诗,并且完成任务:【课件出示】①诗歌整体给你怎样的感受?②诗歌可以如何划分层次?学生活动:朗读,完成任务。

明确:①浪漫的、闲淡的、荡漾的……②1~2节:美好的、令人沉醉的春日图景;3~5节:议论与抒情,抒发憧憬与深情。

老师:请从这两个部分中选一个你喜欢的,试着背一背。

你可以在课本上标注重音、停顿、声调,然后把你的背诵分享给大家。

学生活动:朗诵,分享。

明确:(示例)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柔和地)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悠长地)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回味地)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充满生机地)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设计意图】诗歌的篇幅较长,且有一定的层次,可以进行分节的研读,在此之前先以朗诵来带动理解。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教案及教学反思1.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教案一、教学目标1.诵读全诗,领悟诗的意境。

2.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对大自然与生命的热爱、赞美之情。

3.学习和掌握自主品读诗歌的能力,了解诗歌的多种色彩。

二、教学重点:领悟诗的意境,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对大自然与生命的热爱、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掌握自主品读诗歌的能力,了解诗歌的多种色彩。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语言: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笼罩着漫天黑暗,遭受着践踏和苦难,诗人们或为之扼腕叹息,或为之慷慨激昂,或为之嘶哑歌唱……又或者,会发出另一种声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倾听诗人穆旦的声音。

【设计意图】同为1938创作的诗歌,却与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在诗境上有所差异。

艾青与穆旦分别作为“七月诗派“和“九叶诗派”的代表人物,两首诗也恰巧体现出两种诗派的差别,在比较阅读的同时,也可借此让学生对诗派有所认识。

(二)诗歌感受及层次划分教师语言:既然是倾听诗人的声音,便要以你最认真的态度和最有效的方式来理解穆旦的话,下面请同学们用最喜欢的方式诵读这首诗,并且完成任务:【课件出示】①诗歌整体给你怎样的感受?②诗歌可以如何划分层次?学生活动:朗读,完成任务。

明确:①浪漫的、闲淡的、荡漾的……②1~2节:美好的、令人沉醉的春日图景;3~5节:议论与抒情,抒发憧憬与深情。

教师语言:请在这两个部分中,任选你喜欢的一部分尝试进行朗诵,可以在课本上标注好重音、停连和语气,然后与大家分享你的朗诵。

学生活动:朗诵,分享。

明确:(示例)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柔和地)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悠长地)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回味地)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充满生机地)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中国现当代文学 18-40诗歌

中国现当代文学  18-40诗歌
p5
《诗与真》
诗是人类底兄长 它指责生活底幻想 诗给人以高度的自由 人必须有海水的方向 诗和真理都很平常 诗决不歌颂疯狂 人必须用诗找寻理性的光 人必须用诗通过丑恶的桥梁 人必须用诗开拓生活的荒野 人必须用诗战胜人类的虎狼 人必须同诗一路勇往直前 即使中途不断受伤
p6
三、中国新诗派
1.“九叶诗派”

p 20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p 25
二、诗歌主题
1、“一个民族站起来”的时代歌赞。 《合唱》、《赞美》、《旗》等中具有强烈的 民族意识。 2、 对现实和生命深刻、丰富的体认和表现, 是现代知识分子心灵历程的披露。 3 、把自我放在历史和民族的长河中去理解和 认识生发的痛苦与焦灼体会,对人生痛苦、 矛盾及其荒谬性的现代性开掘。
B 集自由体和民间歌谣于一体的 新诗形式
3.名作《一只猫》
p 10
一只猫
军阀时代:水龙,刀, 还政于民:枪连炮。 镇压学生毒辣狠, 看见洋人一只猫: 妙呜妙呜,要要要! 意蕴:揭露蒋介石集团对内镇压人民、对外投靠“洋人”的 本质。 艺术:民间歌谣形式,以人拟物,漫画式手法。
p 11
五、解放区诗歌
p 26
赞美
我要以荒凉的沙漠,坎坷的小路,骡子车, 我要以槽子船,漫山的野花,阴雨的天气, 我要以一切拥抱你,你 我到处看见的人民呵, 在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 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 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第十八章 艾青与七月诗派

第十八章  艾青与七月诗派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于是我的心胸 被火焰之手撕开 陈腐的灵魂 搁弃在河畔 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
1937年春
• 1937年,中国处于大变革的较量中。一面是以国 民党反动派为代表的一切旧的势力,以及外国侵 略者的势力,要把中国推入黑暗之中;一方是革 命者们与劳苦大众,要打碎旧世界,建立一个光 明自由的新世界。在这激烈的较量尚未明朗之际, 诗人已感到希望要来临了。《太阳》概括了这一 历史的态势。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讴歌太阳,来 讴歌这一伟大的时代,以诗人自己的情绪来感染 读者的情绪,使人们都能感到一个新的时代就要 诞生了。 无疑,太阳在这首诗中是一种象征。
落,形象十分鲜明,犹如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融进了诗人对受苦受难
的劳动人民的无比关切,无比同情。
• 2.运用多种手法,增强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诉说战争给人民造成的苦难,具有强烈的艺术 表现力,然而诗中没有出现“战争”一词,没有用口号式 的语言诅咒战争,这与成功运用象征、反复等艺术手法是 分不开的。 例如,用“雪”来象征战争、灾难,用“风”、“寒 冷”象征当时中国环境的险恶,把读者带入了一种诗的情 境之中。通过对风雪中人民生活苦难的描绘,艺术地再现 了当时的现实生活,使作品更富于感染力。 反复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诗的抒情气氛,加强了诗的抒情 效果。"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如同 贯穿全诗的主题音乐,四次出现,随着诗歌情感发展,回 环反复,突出了主题,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 第三部分从"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到"中国的路/是如此的 崎岖,如此的泥泞呀。"选择典型画面进一步描述战争给 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和忧郁。 这个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勾勒南方难民中失去保护的少妇形象; 第二层,刻画流落中的母亲的形象。 第四部分由"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到"中国的苦痛与灾难/ 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这个部分承上而来,由 分到总,概括地描写战争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之深 重、漫长。 第五部分是尾声,由"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到末尾。 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深挚的爱和深重的忧虑。

对七月诗派与九叶诗派“树“意象的比较

对七月诗派与九叶诗派“树“意象的比较

对七月诗派与九叶诗派“树“意象的比较摘要:七月诗派和九叶诗派是20世纪40年代两个现实主义诗歌流派,“树”意象为两派诗人所共同钟爱,在两派诗歌中,“树”意象蕴含着不同的思想情感和精神气度,本文从两派诗歌不同的艺术追求和审美品位出发,分析了“树”意象思想内涵的不同。

关键词:七月诗派九叶诗派树意象一、比较七月诗派与九叶诗派20世纪40年代,是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反动与进步、压迫与反抗、黑暗与光明激烈角逐,此时中华大地上诞生了两个交相辉映的现实主义新诗流派,这两个流派的诗人都是20岁左右的青年,国家的苦难给予他们创作诗歌的激情和灵感,他们以深沉的思考和雄浑的气魄写下荡气回肠的诗歌,为中国现代诗坛开辟了新的艺术风格,并开拓了新的题材。

这两个诗歌流派就是七月诗派和九叶诗派。

七月诗派因胡风主编《七月》而得名,代表诗人有艾青、田间、鲁藜、绿原、牛汉、曾卓等。

建国后,该诗派领导人胡风被批判,该诗派走向衰落。

文革后,牛汉等编辑了诗集《白色花》,使著名的七月诗派重新引人注目。

七月诗人的作品取材于民族战争,一方面为苦难深重的祖国担忧,另一方面也歌颂坚贞不屈的英雄们,为国家和民族的光明前途欢呼。

七月诗歌以土地、田野等为主要意象,诗人们钟情于农村的自然景物,将个人感情寓于物中,以崇高的姿态将浓烈的情感直接表达出来,这种感情是高尚的、大气的、深厚的、典型的,充满动感和力度,悲愤凌厉,热情奔放。

九叶诗派又称“中国新诗”派,“九叶”作为一个诗派的名称是新时期才出现的。

1981年7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种名为《九叶集》的新诗选本。

书中收入的是40年代曾活跃于国统区诗坛上的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郑敏、唐祈、唐湜、袁可嘉、穆旦等九位诗人的诗作。

在这本书的序言中,有一句写道:“让这九片叶子,在祖国百花争艳的诗坛上分享一点阳光,吮吸一丝雨露吧!”九叶诗派因此得名。

九叶诗歌在题材上与七月诗歌相似,但在选取意象和艺术手法、审美趣味上存在很大分歧。

第二十讲其他作家二

第二十讲其他作家二
• 一)歌谣体新诗“歌颂”主调和对“抒情 的放逐” • 中国新诗从一开始即注重从民间去吸取诗 的新创造的艺术资源。早期白话诗人就开 始了“新诗歌谣化”的最初尝试,这种尝 试到40年代发展到了极致,“诗的平民化” 的命题也被发展到了极端。歌颂革命、革 命政党、证权、领袖与军队、就成为新歌 谣的基本主题。
• 穆旦的诗歌创作 • 1)穆旦是“九叶派”最具特色的诗人 • 他自觉地将现代主义者的追求和强烈的民 族意识融为一体,因而现代主义者所关心 的人本困境问题和中华民族的苦难与希冀, 在他的诗作中交错出现。前者如《诗八 首》、《隐显》等,后者如《在寒冷的腊 月的冬里》、《赞美》等。
三, 敌后根据地的诗歌创作
• •
2、“新歌剧”的创造实验: 《白毛女》:自觉借鉴、利用与改造民 间的艺术资源。集体创作中不断修改的过 程。民间+五四+革命。艺术形式采用歌 剧音乐戏剧化与性格化,西洋歌剧和传统 戏曲手法结合,民间趣味和审美习惯,与 革命性主题完美统一。
• 40年代末:学潮中的广场活报剧 • 1、学生运动和活报剧:政治的、群众 的、行动的艺术,充满浪漫主义、英雄主 义气息的狂欢的艺术。《控诉》 1948清 华剧艺社,抢救教育危机的呼声。《大江 流日夜》 1948燕大燕剧社,声援东北流 亡学生的怒吼。
• •
3、讽刺喜剧创作的发展 初期讽刺中夹杂愤激,喜剧内含着悲剧,后只 剩下辛辣的嘲弄,出现纯粹的喜剧。 • 陈白尘:《魔窟》 暴露沦陷区敌伪丑态。 《乱世男女》 嘲弄由南京逃难的“都市的渣 滓”。 • 《结婚进行曲》 借妇女职业问题写国统区社会 不合理现象。“悲喜剧”。《后方小喜剧》 讽 刺官僚机构的腐朽性。《升官图》 纯粹的喜剧。 手法夸张,人物、情节漫画化,追求痛快淋漓的 戏剧效果。反映了特定的时代情绪。

第二节七月诗派与九月诗派

第二节七月诗派与九月诗派
第二节 “七月诗派”和“九叶诗 派”
• 一 “七月诗派”: • 代表人物有:绿原、鲁藜、冀汸、阿垅、彭 燕郊、曾卓、牛汉、芦甸、孙钿、方然等。 • 主张:以提倡现实主义与自由诗体为主要旗 帜,要把诗和人联系起来,把诗所体现的美 学上的斗争和人的社会职责和战斗任务联系 起来,追求诗歌与时代的密切结合,追求诗 歌鲜明的政治倾向性与革命功利性以及诗歌 的史诗品格。强调诗歌要重视现实,发扬主 观精神。在艺术上提出了反对客观主义的主 张。
• 诗集《白色花》 • 代表诗作:阿垅《纤夫》《无题》、绿 原《憎恨》鲁藜《泥土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 • • • • • •
• • • •
阿垅《无题》 不要踏着露水, 因为有过人夜哭。· · · · · · 哦,我底人啊,我记得极清楚, 在白鱼烛光里为你读过《雅歌》。 但是不要这样为我祷告,不要! 我无罪,我会赤裸着你这身体去见上 帝。· · · · · · 但是不要计算星和星间的空间吧 不要用光年;用万有引力,用照相的光。 要开作一枝白色花—— 因为我要这样宣告,我们无罪,然后我们凋 谢。
• 代表诗作 • 穆旦《诗八首》《春》、陈敬容《珠和 觅珠人》、杜运燮《雷》、郑敏《金黄 的稻束》、辛笛《风景》等。
• • • • • • • • • • •
《珠和觅珠人》 珠在蚌里,它有一个等待 它知道最高的幸福是 给予,不是苦苦的沉埋· · · · · · 《春》 绿色的火焰在草地上摇曳, 它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快乐。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 · · · ·
• 二 “九叶诗派”: • 出版《九叶集》,又称中国新诗派。代表 诗人有辛笛、陈敬容、唐湜、唐祈、杭约 赫(曹辛之)、穆旦、郑敏、杜运燮、袁 可嘉。 • 诗歌主张:他们把现代诗的特点概括为综 合,认为现代是一个复杂的时代,人们不 可能那么单纯,现代诗人需要把这一切综 合地去表现。他们讲究智性与感性、意象 与联想的溶合,在捕捉对时代的个人感觉 中,增强诗的肌理的厚度与密度、韧性和 弹性,从而构成他们诗神怀抱中的综合现 实、象征、玄学的三弦琴。

七月派

七月派
艺术上的现实主义并不仅仅是对于客观现象的描写和分析或者单纯地用科学方法去剖析和指示社会的现实发展而必须从社会的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的人底内心的矛盾和灵魂的搏斗过程中间去发掘和展露社会的矛盾和具体的关系而从这种具体的社会环境来确证这真实人物的存在并且因为这样这些人物的一切必须融合在作家的自身底感觉和思想感情里才能赋予他们以真实的生命那末我以为路翎的这本饥饿的郭素娥可以说是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可以说在中国的新现实主义文学中已经放出一道鲜明的光彩
路翎:一个疯狂的文学天才
1938年,路翎写了一首长诗《妈妈的苦难》, 向胡风主编的《七月》投稿,没有发表,但他 得到了胡风的鼓励。1939年,路翎的短篇小说 《要塞退出之后》被胡风采用。发表在1940年 的《七月文丛》。这时用“路翎”作笔名。 (他之所以用“路翎”做笔名,是为了纪念初 恋对象李露玲。)
“七月派”作家笔下人物形象高度的真实感,首先 表现在这些人物形象逼近生活原生态,从内到外部 具有不加粉饰的本然性。
从外貌刻画方面来看: “丑陋的”、“蠢笨的”、“呆傻 的”、“傀儡似的”
更多地是指由人物性格的丰富与多元而来的“神似”, 关于人物心理的深层开掘
七月派小说的审美特征
“七月派”小说最突出的审美特征,在于对小说真实性的全新把握。 “七月派”小说高度的真实性,集中体现在作品“再现”之真与 “表现”之真的深度融合。 这一流派真实性追求的另一方面,是洋溢在这一派作品中真 诚真实的“主观精神”。
这一作家群并不满足于对人物心理作浮光掠影似的扫描,而是力求表现 “一代人的心理动态”。他们对笔下人物心理的把握,是从生活真实出 发,着力表现现实中人真实复杂的内心世界,将此作为现实主义的重要 的美学追求。
丘东平、彭柏山、路翎等作家都采用了一种直追人物心理的写法;用简 练的笔墨,直接进入人物深层的内心世界。这一类描写往往不是静态的、 单向的、平面的,而是动态的、多向的、有立体感的。

七月诗派ppt课件

七月诗派ppt课件
• 1943年考入设在陕西城固的西北大学俄文专业。
• 1945年初在西安主编文艺期刊《流火》。
• 1948年夏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
• 1979年以来,创作了约二三百首诗。曾写过 《滹沱河和我》,描写了小时候与滹沱河的往 事经历。和《绵绵土》一样都是寄托了对故乡 的热爱与思念之情。
牛汉
•长诗:《鄂尔多斯的草原》(1942年)。
发展
•从1937年9月至1941年9月是第一阶段,以《七月》 的创办和终刊为时间标志。七月诗人与全民族同仇 敌忾,着重抒发了渴望战斗的激情和目睹祖国、人 民惨遭蹂躏的悲愤,昂扬有余而沉潜不足。
•从皖南事变后到1945年初《希望》创刊为第二阶 段,此时期国统区作家处境极为艰难,七月诗人主 要在桂林、重庆的《半月文艺》、《诗创作》、 《诗垦地》等刊物上发表作品,胡风也积极组织出 版丛书。在困难的条件下,七月诗派对诗艺作了更 多方面的探索。
•散文:《童年牧歌》、《中华散文珍藏本·牛汉卷》《牛汉散文》, 《萤火集》、《滹沱河和我》(2013年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悼念一棵枫树》(获1981年~1982年文学创作奖)等。
•诗话集:《学诗手记》、《梦游人说诗》2本。
•日本、韩国汇编出版了牛汉的诗选集。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2007年Biblioteka 汉出版社还为他出版了六卷本的《绿 原文集》。
• (1923年10月2日-2013年9月29日)[1] ,本 名原为“史承汉”,后改为“史成汉”,又名 “牛汉”,曾用笔名“谷风”,山西省定襄县 人,蒙古族。
• 1940年开始发表诗,1941年在成都发表诗剧 《智慧的悲哀》。1942年发表在桂林《诗创 作》上的《鄂尔多斯草原》引起诗歌界的注视。

七月诗派和九叶诗派赵树理PPT课件

七月诗派和九叶诗派赵树理PPT课件

2020/10/13
汇报人:XXXX 日期:20XX年XX月XX日
10
2020/10/13
6
战争的环境,新旧交替的巨变时代, 要求七月派诗风向阳刚与壮美方面倾斜。 唐湜曾以“崇高的山”来形容七月诗派的 风格,是非常形象贴切的。七月诗人刻意 表现神圣的事业、崇高的精神和巨大的形 象。他们所歌咏的民族解放战争与人民解 放战争,都具有正义性、刚烈性和崇高性, 是任何纤弱的情感所不能承担的,需要的 是粗犷、扬厉的鼓声与号角。
2020/10/13
7
4、细读阿垅的《纤夫》
• (1)如何理解“衰弱、懒惰、沉湎、 笨重”大木船?
• (2)如何理解“纤夫” ? • (3)如何理解连接纤夫与船的纤绳?
2020/10/13
8
第四节 九叶诗派
九叶诗派又被称为“中国新诗派”或
“新现代诗派” ,九叶诗派是40年代中
后期形成的一个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
第三节 七月诗派
学习主要内容: 1、何谓“七月诗派”? 2、 “七月诗派”产生时的中国新诗创作情 况 3、“七月”派诗歌的共同特征 4、细读阿垅的《纤夫》(作品选下册-P940)
2020/10/13
1
• 1、何谓“七月诗派”?是20世纪30、40年 代,在胡风的理论引导和组织下,聚集了 一大批诗歌写作者,因《七月》 杂志而得 名,主要诗人有胡风、绿原,阿垅、曾卓、 牛汉等,这些诗人形成了一个贯穿抗日战 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 流派。
2020/10/13
5
第二 从诗的情感和诗的美感来看,七月 派诗歌在整体上呈现出浓烈斑斓的情感特征 和崇高悲壮的风格特征。所谓浓烈斑斓的情 感,是指诗情的丰沛与浓烈。七月诗人很注 重诗的情感性要素,阿垅认为,诗是“抒情 的”,“是强的、大的、高的、深的情感”, 诗是“人类感情的烈火,有辐射的热,有传 达的热,有对流的热”。

40年代新诗

40年代新诗



B 、表达情感的词汇是冷色的 许多词汇一般都用语描述悲哀、不幸、 苦难: …… 北方是悲哀的;
2 、冷峻而激愤的语言

在艾青以土地意象为中心意象的诗作中, 都蕴涵着愤激的情感,但这种愤激的情 感一般通过貌似平淡的语言表达出来, 于是,深广的忧愤与貌似平淡的语言构 成很强的张力,显现出冷峻的特色。 《手推车〉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意蕴:劳动的意义(金黄的稻束),劳动的代价(伟 大的疲倦)。 艺术:抽象意念知觉化,意象的连绵流动,虚实嵌合 ,陌生化手法。
六、政治讽刺文学
(一)袁水拍的政治讽刺诗
1.袁水拍(1919 —— 1982),原名袁光楣,江苏吴县 人。著名诗人。 2.代表作《马凡陀的山歌》 A 讽刺国民党黑暗政局下的人间百态 B 集自由体和民间歌谣于一体的新诗形式
成名作:《大堰河----我 的褓姆》 代表作:《北方》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 《我爱这土地》《手 推车》《向太阳》 《火把》等
一诗歌主题和意象世界


在“土地”意象里, 凝聚着诗人对祖 国——大地母亲最 深沉的爱。 凝聚着诗人对劳动 人民最深沉的爱及 对他们命运的关注 与探索。


太阳”意象(包括太阳、光明、春 天、黎明、生命、火焰等)表现了 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对光明、理想、 美好生活的热烈不息的追求。 “爱国主义”和“追求理想”这两 大主题的完美融合,既意味着现实 与理想的交汇,也意味着民族感情 与现代世界进步思潮的统一。
2 、忧郁的土地意象 《我爱这土地》





土地意象是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灰色是土地意象的 基本色调,而忧郁则是土地意象的情感特征。艾青的 土地意象渗透着忧郁。 “土地”是一个中心意象: “象”:遭受着暴风雨的打击的大地,掩埋我的尸骨 的大地 “意”: 我(们)的悲愤,我(们)的愤怒,我对祖 国的忠诚 忧郁:忧郁的情感之中渗透了爱国主义精神:我的祖 国,贫穷落后,多灾多难,但即使为她痛苦到死,也 不愿意离开这土地。

第十九章40年代新诗七月诗派

第十九章40年代新诗七月诗派
第一节第一节七月诗派七月诗派第二节第二节第一节第一节七月诗派七月诗派七月诗派是受艾青田间创作的影响以理论家七月诗派是受艾青田间创作的影响以理论家兼诗人胡风为中心以知识分子为主体而形成兼诗人胡风为中心以知识分子为主体而形成了一个青年诗人群主要代表诗人有绿原阿垅了一个青年诗人群主要代表诗人有绿原阿垅雷蒙鲁沙罗洛天蓝庄涌姚奔贺敬之雷蒙鲁沙罗洛天蓝庄涌姚奔贺敬之七月诗派因胡风主编的七月诗派因胡风主编的七月七月杂志而得名他杂志而得名他们的主要阵地是们的主要阵地是七月七月希望希望诗垦地地泥土泥土呼吸呼吸等杂志其作品大都等杂志其作品大都收集在胡风编辑出版的收集在胡风编辑出版的七月诗丛七月诗丛七月新七月新丛丛七月文丛七月文丛中
第十九章 “七月诗派”与“九叶 七月诗派” 诗派” 诗派”
七月诗派因胡风主编的《七月》 七月诗派因胡风主编的《七月》杂志而得名,他 们的主要阵地是《七月》 们的主要阵地是《七月》、《希望》、《诗垦 希望》 地》、《泥土》、《呼吸》等杂志,其作品大都 泥土》 呼吸》 收集在胡风编辑出版的《七月诗丛》 收集在胡风编辑出版的《七月诗丛》、《七月新 丛》、《七月文丛》中。七月诗派主要活动在抗 七月文丛》 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他们高扬主观战斗 精神,创作倾向于散文化,对自由体诗的发展作 出了贡献,促成了中国新诗在20世纪40年代的勃 出了贡献,促成了中国新诗在20世纪40年代的勃 兴和繁荣。
“七月诗派”与“九叶诗派” 七月诗派” 九叶诗派”
4、赞美自然,赞美光明。 七月诗派诗人笔下的自然大都带有一种宁静浪漫的色彩和温柔亲切 的情调,表现出他们热爱生活、渴望和平、向往幸福的强烈追求,彭 燕郊、冀汸、杜谷、牛汉等都是善于描绘大自然的歌者。牛汉在《鄂 燕郊、冀汸、杜谷、牛汉等都是善于描绘大自然的歌者。牛汉在《 尔多斯草原》中把黄河形容为“像古骑士扔下的一张长弓/静静地/ 尔多斯草原》中把黄河形容为“像古骑士扔下的一张长弓/静静地/躺 在草原上”杜谷的《泥土的梦》写得既温柔又亲切:“ 在草原上”杜谷的《泥土的梦》写得既温柔又亲切:“泥土有绿郁的 梦/灌木林的梦/繁花的梦/散发着果实的酒香的梦/金色的谷粒的梦/它 灌木林的梦/繁花的梦/散发着果实的酒香的梦/金色的谷粒的梦/ 在梦中听见了¬¬……潺潺的流水/和牦牛低沉的鸣叫/ 在梦中听见了¬¬……潺潺的流水/和牦牛低沉的鸣叫/和布谷鸟催耕的 歌/和温暖的池沼/划着桔色的浆和白鹅的恋曲。”赞美光明、向往自 和温暖的池沼/划着桔色的浆和白鹅的恋曲。” 由更是诗人所倍加关注的内容,田间、艾青、天蓝、孙钿、鲁藜、胡 征、阿垅等都曾先后去了延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七月诗派”和“九叶诗 派”
• 一 “七月诗派”: • 代表人物有:绿原、鲁藜、冀汸、阿垅、彭 燕郊、曾卓、牛汉、芦甸、孙钿、方然等。 • 主张:以提倡现实主义与自由诗体为主要旗 帜,要把诗和人联系起来,把诗所体现的美 学上的斗争和人的社会职责和战斗任务联系 起来,追求诗歌与时代的密切结合,追求诗 歌鲜明的政治倾向性与革命功利性以及诗歌 的史诗品格。强调诗歌要重视现实,发扬主 观精神。在艺术上提出了反对客《九叶集》,又称中国新诗派。代表 诗人有辛笛、陈敬容、唐湜、唐祈、杭约 赫(曹辛之)、穆旦、郑敏、杜运燮、袁 可嘉。 • 诗歌主张:他们把现代诗的特点概括为综 合,认为现代是一个复杂的时代,人们不 可能那么单纯,现代诗人需要把这一切综 合地去表现。他们讲究智性与感性、意象 与联想的溶合,在捕捉对时代的个人感觉 中,增强诗的肌理的厚度与密度、韧性和 弹性,从而构成他们诗神怀抱中的综合现 实、象征、玄学的三弦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