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诗派
第一节 国统区的诗歌创作 一、 “七月诗派”的出现
2、鲜明而丰富的诗歌意象
泥沙的浅黄的路上,在静寂而炎热 的阳光中„„它是蝴蝶 当它终于被 抓住,而拍动翅膀之后,真实的形 体与璀璨的颜色,伏贴在雪白的纸 上。”(艾青《诗论》)
“意象,翻飞在花丛,在草间,在
3、自然健康的“散文美”。 “为了把诗从矫揉造作、华而不实的
二、李季等的民歌体诗 “信天游”是陕北一带流行的民歌 形式,《东方红》、《绣金匾》等 是其中的代表作。 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和 《漳河水》以及解放区其他许多诗 歌都从民歌中吸取了丰富的养料。
李季(1922--1980),原名李振鹏,
河南唐河县人。 1946年9月,写作了叙事长诗 《王 贵与李香香》。诗作全部采用陕北 民间流传的“信天游”写成。热情 歌颂了陕北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翻 身闹革命的斗争事迹,成功地塑造 了王贵和李香香的动人形象。
第十四章 诗歌(三)
第一节 一、
国统区的诗歌创作 “七月诗派”的出现
“七月诗派”
是形成于抗战初期贯 穿整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 个诗歌流派。其成员多在胡风主编的 《七月》上发表过诗作或在《七月诗 丛》中出过专辑。主要作家艾青、田 间、胡风、鲁藜、冀氵方、绿原、邹 荻帆等。在艺术理论上坚持现实主义 的战斗传统,强调诗歌的时代精神和 革命倾向,提倡自由诗体,诗作具有 强烈的反帝反封建、反国民党政权的 战斗倾向。
《赞美》关注社会现实,关心劳苦
大众,热爱苦难的祖国,热情赞美 奋勇抗争的人民。
以深沉的思索,庄严的情怀,歌颂
祖国,歌颂一个民族的觉醒,厚重 而豪迈。
对人民对农夫对现实的复杂的心态和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之七月诗派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之七月诗派七月诗派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因胡风主编《七月》得名。
代表诗人有艾青、田间和鲁藜、绿原、牛汉等。
他们以《七月》《希望》为阵地,强调诗歌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历史与个人的融合。
该派在革命现实主义雄浑的总风格中,又显示出诗人充满个性的特色。
其特征具体表现为:思想上:1.七月诗派的诗歌是牢牢扎根于现实生活土壤的歌唱,是密切联系着祖国、人民苦难命运的战斗的声音。
他们热爱泥土和大地,崇尚主观战斗精神,并毫不含蓄地将激情灌注在诗篇中,因此他们的诗有着鲜明的主题。
如胡风的《为祖国而歌》,将对祖国的爱表达得淋漓尽致。
2.表达对旷野般沉厚辽阔的自由生命力的憧憬与渴望,成就了七月派的许多优秀诗篇。
“旷野”形象被七月诗人择为诗歌的主题意象,借以寄托表达对土地的挚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如绿原在《复仇的哲学》中呼唤人民在旷野上站立起来,勇敢斗争;孙鈿在《行程》中书写了融人旷野,在大地中新生的渴望。
艺术上:1.七月派追求主观战斗精神和主观拥抱现实的美学追求,以“以我写物,以我化物”的艺术思维方式,在诗作中把客观对象主体化,使山水人事处处烙印着诗人旺盛的情感活动。
如冀汸的《旷野》,与其说是在描写马的奔驰,不如说是在书写诗人英气勃勃的主观战斗精神的奔驰。
2.七月派的诗歌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体现出朴实明朗的特点。
除大量的铺叙、描写和直抒胸臆外,也多用比喻、暗示、象征等手段,但是这些修辞往往都有明确的指向性,因而修辞的核心是十分清晰的。
如鲁藜的《泥土》,选用了“珍珠”和“泥土”两个贴切的比喻,在鲜明的对比中表达了要平凡不要自视珍贵的人生哲理。
3.七月派诗人善于捕捉具有时代特征的宏大主题,创作了许多规模宏富、气势浩大的史诗、抒情诗和叙事诗。
如牛汉的《鄂尔多斯草原》,他喷出了绿色的鄂尔多斯草原“复活的笑”飞高扬起了它“新的生命”,被誉为草原史诗的抒情长诗。
4.七月诗派的形式从总体上来看,都属于自由体,但具体选择时又灵活自由,有对话体、无韵体、新格律体、民歌民谣体、散文诗体、叙事诗体等。
第二节七月诗派与九月诗派
• 一 “七月诗派”: • 代表人物有:绿原、鲁藜、冀汸、阿垅、彭 燕郊、曾卓、牛汉、芦甸、孙钿、方然等。 • 主张:以提倡现实主义与自由诗体为主要旗 帜,要把诗和人联系起来,把诗所体现的美 学上的斗争和人的社会职责和战斗任务联系 起来,追求诗歌与时代的密切结合,追求诗 歌鲜明的政治倾向性与革命功利性以及诗歌 的史诗品格。强调诗歌要重视现实,发扬主 观精神。在艺术上提出了反对客《九叶集》,又称中国新诗派。代表 诗人有辛笛、陈敬容、唐湜、唐祈、杭约 赫(曹辛之)、穆旦、郑敏、杜运燮、袁 可嘉。 • 诗歌主张:他们把现代诗的特点概括为综 合,认为现代是一个复杂的时代,人们不 可能那么单纯,现代诗人需要把这一切综 合地去表现。他们讲究智性与感性、意象 与联想的溶合,在捕捉对时代的个人感觉 中,增强诗的肌理的厚度与密度、韧性和 弹性,从而构成他们诗神怀抱中的综合现 实、象征、玄学的三弦琴。
七月诗派的名词解释
七月诗派的名词解释
七月诗派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
七月诗派崛起于抗战烽火之中,跨越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两个历史阶段,是这一时期坚持时间最长、影响广大的文学流派。
七月诗派以艾青、田间为先驱诗人,在胡风的理论引导和组织下,聚集了一大批诗歌写作的“初来者”,因《七月》杂志而得名。
《希望》、《诗垦地》、《诗创作》、《泥土》、《呼吸》等刊物也是他们重要的“半同人杂志”和发表园地。
该诗派的共同特征:提倡革命现实主义传统,把诗所体现的美学上的斗争与人的社会职责和战斗任务联系起来:强调发扬主观战斗精神去能动的影响、改造现实;采用自由体诗的形式,追求诗的散文美。
20四十年代国统区诗歌
20世纪50年代起,穆旦停止诗歌创作而倾毕
生之力从事外国诗歌翻译,主要译作有俄国 普希金的作品《波尔塔瓦》、《青铜骑士》、 《普希金抒情诗集》、《普希金抒情诗二 集》、《欧根· 奥涅金》、《高加索的俘虏》、 《加甫利颂》,英国雪莱的《云雀》、《雪 莱抒情诗选》,英国拜伦的《唐璜》、《拜 伦抒情诗选》、《拜伦诗选》,英国《布莱 克诗选》、《济慈诗选》。所译的文艺理论 著作有苏联季摩菲耶夫的《文学概论》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树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生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诗的主导性精神意识
1、反叛意识 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就是写给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 语” 2、苦难意识 3、平民意识 40年代艾青和臧克家都有“泥土 诗人”之称,艾青《手推车》、 4、战争意识
3
你底年龄里的小小野兽, 它和春草一样的呼吸, 它带来你底颜色,芳香,丰满, 它要你疯狂在温暖的黑暗里。
我越过你大理石的理智殿堂, 而为它埋藏的生命珍惜; 你我底手底接触是一片草场, 那里有它底固执,我底惊喜
4
静静地,我们拥抱在 用言语所能照明的世界里, 而那未成形的黑暗是可怕的, 那可能和不可能的使我们沉迷。
6
相同和相同溶为怠倦, 在差别间又凝固着陌生; 是一条多么危险的窄路里, 我制造自己在那上面旅行。
他存在,听从我底指使, 他保护,而把我留在孤独里, 他底痛苦是不断的寻求 你底秩序,求得了又必须背离。
7
风暴,远路,寂寞的夜晚, 丢失,记忆,永续的时间, 所有科学不能祛除的恐惧 让我在你底怀里得到安憩——
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7题考4题)1、七月诗派: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重要的一阵容强大、政治倾向鲜明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
因胡风主编《七月》得名。
代表诗人有艾青、田间、牛汉等,以《七月》、《希望》、《泥土》为阵地,他们创作多政治抒情、注重对重压下的生命、死亡与背叛等主题的思考,内容充满爱国主义激情,呼唤人们的抗敌斗志。
在艺术上,注重以炽烈的激情去撞击人们的心灵,而不讲究文学雕琢修辞。
质朴、粗犷、奔放是七月诗人共有的艺术特色。
代表作:胡风的《为祖国而歌》,牛汉的《鄂而多斯草原》,鲁藜的《泥土》等。
2、白马湖作家群:20年代夏丏尊、丰子恺、朱自清、朱光潜、叶圣陶、俞平伯和李叔同等汇聚在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时期形成:“平淡如水,明白如话,善于在平凡之中发掘生活哲理、追求高原意境,严谨而有韵致”的散文风格,其中最杰出的是夏丏尊的《白马湖之冬》。
3、《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作了著名的《讲话》。
《讲话》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强调指出要真正为人民大众服务,作家必须把立足点移到无产阶级方面来。
《讲话》阐明人民生活是文艺的无尽的唯一的源泉,要求文艺工作者深入人民生活,履行思想,获取无限丰富的艺术源泉,并继承和借鉴中外优秀文学遗产,这样才能创造真正为人民大众的文学。
《讲话》还论述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认为文学为政治服务在当时尖锐的斗争形势和正确的革命政策下,与文艺真实反映时代历史风貌和社会心理基本上是统一的,从主要方面说是起了积极作用。
总之,《讲话》是对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从理论上解决了新文学发展的关键问题,对新文学具有重大深远的指导意义,造成了继五四之后又一次深刻的文学革命。
(毛泽东于1942.5与延安座谈会上作重要讲话,以“为什么”和“怎么为”为全篇中心思想,目的在求得文艺对革命的有力配合。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研知识点第十六章 40年代诗歌:走向综合与平衡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研知识点第十六章40年代诗歌:走向综合与平衡第十六章40年代诗歌:走向综合与平衡第一节“崇高的山”:七月诗派名词解释:抗战中期国统区影响较大的诗歌流派,因胡风主编的《七月》而得名,受艾青的创作和胡风的文艺理论影响,阵地主要包括《七月》《希望》《诗垦地》《诗创作》《呼吸》《泥土》等杂志,以重庆、成都为活动中心。
成员:绿原、鲁藜、冀汸、彭燕郊、邹荻帆、牛汉、曾卓……创作贯穿于整个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提倡革命现实主义与自由诗体。
继承和发扬了鲁迅所开创的战斗的现实主义精神,主张“更直接地与生活结合,更迅速地替战斗服务”,注重将诗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把诗和人联系起来,把诗所体现的美学上的斗争和人的社会职责与战斗任务联系起来。
把诗作为战斗的武器,追求诗与时代的紧密结合,追求诗歌与人民融为一体以及诗歌的史诗品格。
胡风认为,诗人“第一是人生上的战士,其次才是艺术上的诗人”。
七月派的诗被誉为“时代激情的冲击波”,直接继承了30年代中国诗歌会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
七月诗派的两个基本的诗学命题:生活态度和诗人的主体性问题。
生活态度上,主张正视现实并发扬主观战斗精神去能动地影响和改造现实,反对无原则的对生活的追随态度和“卖笑的态度”。
认为,人的力量是决定的东西,将无可奈何的宿命论以及光有牢骚、不平而没有行动,成为小市民的犬儒主义并加以贬斥。
文艺观上,倾心于生活深度的表现,疏于复杂的形式探求。
创作上坚持现实主义原则,坚持生活实践和创作实践的统一,反对亦步亦趋地描摹生活现象的本身,而主张借正确把握了的历史力量,突入生活的底蕴,开掘出源于生活而高于现实的艺术形象。
但是,倾心于生活深度的表现影响了他们对复杂艺术形式的探求。
他们认为“人、生活、风格,是一元的”,一元论揭示了生活对诗歌创作的决定性作用。
七月派诗人重生活而不重技巧表现。
主体性:七月诗派高扬诗人的主体性,反对客观主义,反对冷淡地摹写生活,主张发扬主观战斗精神,将诗人的人格、情感、血肉、审美趣味强烈地渗透到客观对象上去,达到主客观的拥抱和融合。
第二节七月诗派与九月诗派
• 一 “七月诗派”: • 代表人物有:绿原、鲁藜、冀汸、阿垅、彭 燕郊、曾卓、牛汉、芦甸、孙钿、方然等。 • 主张:以提倡现实主义与自由诗体为主要旗 帜,要把诗和人联系起来,把诗所体现的美 学上的斗争和人的社会职责和战斗任务联系 起来,追求诗歌与时代的密切结合,追求诗 歌鲜明的政治倾向性与革命功利性以及诗歌 的史诗品格。强调诗歌要重视现实,发扬主 观精神。在艺术上提出了反对客观主义的主 张。
• 诗集《白色花》 • 代表诗作:阿垅《纤夫》《无题》、绿 原《憎恨》鲁藜《泥土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 • • • • • •
• • • •
阿垅《无题》 不要踏着露水, 因为有过人夜哭。· · · · · · 哦,我底人啊,我记得极清楚, 在白鱼烛光里为你读过《雅歌》。 但是不要这样为我祷告,不要! 我无罪,我会赤裸着你这身体去见上 帝。· · · · · · 但是不要计算星和星间的空间吧 不要用光年;用万有引力,用照相的光。 要开作一枝白色花—— 因为我要这样宣告,我们无罪,然后我们凋 谢。
• 代表诗作 • 穆旦《诗八首》《春》、陈敬容《珠和 觅珠人》、杜运燮《雷》、郑敏《金黄 的稻束》、辛笛《风景》等。
• • • • • • • • • • •
《珠和觅珠人》 珠在蚌里,它有一个等待 它知道最高的幸福是 给予,不是苦苦的沉埋· · · · · · 《春》 绿色的火焰在草地上摇曳, 它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快乐。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 · · · ·
• 二 “九叶诗派”: • 出版《九叶集》,又称中国新诗派。代表 诗人有辛笛、陈敬容、唐湜、唐祈、杭约 赫(曹辛之)、穆旦、郑敏、杜运燮、袁 可嘉。 • 诗歌主张:他们把现代诗的特点概括为综 合,认为现代是一个复杂的时代,人们不 可能那么单纯,现代诗人需要把这一切综 合地去表现。他们讲究智性与感性、意象 与联想的溶合,在捕捉对时代的个人感觉 中,增强诗的肌理的厚度与密度、韧性和 弹性,从而构成他们诗神怀抱中的综合现 实、象征、玄学的三弦琴。
七月诗派的现实主义诗歌:聂绀弩、胡风、牛汉、艾青
七月诗派的现实主义诗歌:聂绀弩、胡风、牛汉、艾青秦楼月本章教学重点:“七月”诗派的共同特征。
第一节“七月”诗派的形成是新诗发展的必然结果。
“七月”诗派诞生于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为适应战争环境的需要,新诗不仅在内容而且在形式上都迫切需要进行调整与重构。
现代主义诗歌,因其内容空虚,情调伤感,忽视诗的社会价值,而其意象繁复、朦胧晦涩的美学追求,也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普罗”诗派与中国诗歌会,忽视诗的审美价值,只注重诗的宣传教育功能的价值取向,也应作重新认识。
“七月”诗派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将它们置于诗的天平上,校正诗神与诗艺的倾斜度,从纵向的继承、发展与横向的借鉴、移植,来重新整合新诗的艺术样式。
首先,“七月”诗派继承并发展了五四以来的新诗现实主义传统。
“七月”盟主胡风强调,诗歌创作应反映现实,但必需坚持客观对象与主观战斗精神“相生相尅”合而为一的美学原则。
这就匡正了“普罗”派将诗歌简单地作为时代传声筒的偏向,同时也把中国诗歌会“捉住现实”的优长,吸纳到主客体融合的美学原则里。
就抒情主体而言,“女神”时代是“神我”;初期象征派、新月派和现代派都是“小我”;到了普罗诗派和中国诗歌会,则“小我”被消解变成了“无我”;到“七月”诗派,它一方面排斥现代主义的“小我”,另一方面也排斥“无我”,却恢复包含“小我”在内的“大我”,使现实主义不断深化与发展。
其次,新诗自诞生以来一直在探索的民族化、大众化道路,在“七月”诗人的脚下变得更加宽阔与坦荡了。
正如茅盾所说:“如果‘五四’时期的白话诗是对于旧体诗的解放运动,那么,抗战诗歌运动便可说是对于白话诗的再解放,而这一解放运动,尽管是瑕瑜互见,但就其最主要的项目而言,都是紧紧抓住了大众化的方向的。
”(《为诗人们打气》,《中国诗坛》第3 期)现代主义的“欧化”倾向被克服了,抗战初期的诗歌几乎都是“大众歌调”,因为诗歌的价值在此时主要取决于是否拥有众多的民众。
七月诗派名词解释
七月诗派名词解释七月诗派,又称“七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一支重要文学流派,源于1979年7月成立的“七月诗社”,以反对“白话新诗”为主要目标。
七月诗派主张回归传统诗歌的形式和语言,追求诗歌的审美和形式的完美,并在思想深度和艺术造诣上有所提高。
七月诗派在当时的文坛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名词解释如下:1. 七月诗社:七月诗派的发源地,是由当代文化名人周砥主持成立的文学社团。
七月诗社旨在提倡传统诗歌的形式和语言的复兴,主张诗歌应具备审美价值和艺术完美。
2. 反“白话新诗”:七月诗派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反对当时盛行的“白话新诗”运动。
白话新诗倡导用白话的方式表达诗歌情感,相对于传统的文言诗,诗派认为白话新诗在艺术形式和语言表达上存在缺陷,不能满足诗歌的审美需求。
3. 传统诗歌的形式和语言:七月诗派倡导回归传统诗歌的形式和语言,包括首句押韵、平仄对偶、语言优美等传统元素。
诗派认为传统诗歌形式和语言具备独特的美学价值,是诗歌的完美表达方式。
4. 诗歌的审美和形式的完美:七月诗派追求诗歌的审美和形式的完美,要求诗歌在艺术表达上精益求精。
诗派的诗人们认为诗歌应当追求真实、美好和高尚的境界,通过对形式和语言的精雕细琢来实现这一目标。
5. 思想深度和艺术造诣:七月诗派认为诗歌应当具备思想深度和艺术造诣。
诗派的诗人们在创作中注重思想的独立性和深度,倡导通过诗歌来表达对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同时,诗派的诗人们也注重技艺修养和艺术创新,追求在艺术形式和技巧上的突破和提高。
七月诗派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刺激了中国当代诗歌的繁荣和多样性的发展。
诗派的诗人们在诗歌形式和语言上的努力以及对思想深度和艺术造诣的追求,为中国当代诗歌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七月诗派【论“七月诗派”的语言风格】
七月诗派【论“七月诗派”的语言风格】关键词:“七月诗派” 语言风格质朴纯美战斗力摘要:由抗战催生的文学刊物《七月》,其发刊主旨在于宣传进步思想,蓄积战斗力量。
围绕《七月》发展起来的诗人群,以《七月》为起点,以笔为枪,逐步发展成一个独特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七月诗派”。
他们注重诗歌的战斗性,同时坚守诗歌的艺术性,在创作中坚持不懈地进行艺术探索。
他们力求以真情实感拥抱生活,自觉追求诗歌语言的丰富性,从而形成了质朴、纯美、充满战斗力的语言风格。
作为现实主义诗歌流派,“七月诗派”的诗笔自然无法绕开战争年代的浓重苦难。
然而,他们苦痛与悲抑的诗中没有绝望与消沉。
正是这样的诗歌,以其有力的语言,给挣扎于大地上的人们带去一片生机,激励他们去抗争,去捍卫本属于自己的和平和宁静。
这些诗,多以直率的语言表达了对祖国与人民的热爱,传达了和家国同命运的坚定。
正因为如此,七月诗受到不少质疑,如语言过于平白,表现力不足,诗意不够浓厚等。
诚然,七月诗中确实存在如上所述的问题,然而,这是由许多因素所致的。
文学作品有一个成长的过程,不能因为某些不够成熟的部分就全盘否定之。
另外,创作环境的不利也使诗人们无法自如地反复吟哦,有些诗歌的粗陋自是难免。
而诗意浓厚与否,关键要看作品是否凝聚了真情实感。
浓缩了战斗力的七月诗篇,正符合时代的需要,既反映出诗人们的不同遭遇与人生轨迹,又因共同的战斗方向与精神追求而表现出质朴、纯美、充满战斗力的一致风格。
一、诗语:取自生活,工于锤炼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对于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来说,语言所承担的功能有所不同。
对于小说、戏剧来说,语言是一种表达媒介,而诗歌对语言的要求更高,要求其具有以一当十的高度凝练性,语言本身即是诗歌的目的。
同时,诗歌对于语言的发展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诗歌大师T. S. 艾略特认为,诗歌担负着保护、完善和丰富语言的直接义务。
① 七月诗人们很重视诗歌语言,他们在语言的选取和表现方面进行过不少自觉的探索。
七月诗派和九叶诗派赵树理PPT课件
2020/10/13
汇报人:XXXX 日期:20XX年XX月XX日
10
2020/10/13
6
战争的环境,新旧交替的巨变时代, 要求七月派诗风向阳刚与壮美方面倾斜。 唐湜曾以“崇高的山”来形容七月诗派的 风格,是非常形象贴切的。七月诗人刻意 表现神圣的事业、崇高的精神和巨大的形 象。他们所歌咏的民族解放战争与人民解 放战争,都具有正义性、刚烈性和崇高性, 是任何纤弱的情感所不能承担的,需要的 是粗犷、扬厉的鼓声与号角。
2020/10/13
7
4、细读阿垅的《纤夫》
• (1)如何理解“衰弱、懒惰、沉湎、 笨重”大木船?
• (2)如何理解“纤夫” ? • (3)如何理解连接纤夫与船的纤绳?
2020/10/13
8
第四节 九叶诗派
九叶诗派又被称为“中国新诗派”或
“新现代诗派” ,九叶诗派是40年代中
后期形成的一个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
第三节 七月诗派
学习主要内容: 1、何谓“七月诗派”? 2、 “七月诗派”产生时的中国新诗创作情 况 3、“七月”派诗歌的共同特征 4、细读阿垅的《纤夫》(作品选下册-P940)
2020/10/13
1
• 1、何谓“七月诗派”?是20世纪30、40年 代,在胡风的理论引导和组织下,聚集了 一大批诗歌写作者,因《七月》 杂志而得 名,主要诗人有胡风、绿原,阿垅、曾卓、 牛汉等,这些诗人形成了一个贯穿抗日战 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 流派。
2020/10/13
5
第二 从诗的情感和诗的美感来看,七月 派诗歌在整体上呈现出浓烈斑斓的情感特征 和崇高悲壮的风格特征。所谓浓烈斑斓的情 感,是指诗情的丰沛与浓烈。七月诗人很注 重诗的情感性要素,阿垅认为,诗是“抒情 的”,“是强的、大的、高的、深的情感”, 诗是“人类感情的烈火,有辐射的热,有传 达的热,有对流的热”。
第十五课:艾青、七月派
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 说我已踏着露水而来 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 我从东方来 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 我将带光明给世界 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借你正直人的嘴 请带去我的消息 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 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 请他们来欢迎我 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 打开所有的窗子来欢迎 打开所有的门来欢迎 请鸣响汽笛来欢迎 请吹起号角来欢迎 请清道夫来打扫街衢 请搬运车来搬去垃圾 让劳动者以宽阔的步伐走在街上吧 让车辆以辉煌的行列从广场流过吧
过是“情感与理性之间的协调”,最关键的问题是诗人是否胸中有
诗情:“假如是诗,无论用什么形式写出来都是诗;假如不是诗, 无论用什么形式写出来都不是诗。”[2]
[2] 艾青:《诗论》,《艾青诗库》第5卷,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版,第36、45、19、 33页。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风, 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 紧紧地跟随着 伸出寒冷的指爪 拉扯着行人的衣襟。 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 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 那从林间出现的, 赶着马车的 你中国的农夫, 戴着皮帽, 冒着大雪 你要到哪儿去呢?
告诉你 我也是农人的后裔-由于你们的 刻满了痛苦的皱纹的脸, 我能如此深深地 知道了 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的 岁月的艰辛。 而我 也并不比你们快乐啊 一一躺在时间的河流上 苦难的浪涛 曾经几次把我吞没而又卷起一一 流浪与监禁 己失去了我的青春的最可贵的日子, 我的生命 也像你们的生命 一样的憔悴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沿着雪夜的河流, 一盏小油灯在徐缓地移行, 那破烂的鸟篷船里 映着灯光,垂着头 坐着的是谁呀? ——啊,你 篷发垢面的小妇, 是不是 你的家 ——那幸福与温暖的巢穴—— 己被暴戾的敌人 烧毁了么? 是不是 也像这样的夜间, 失去了男人的保护, 在死亡的恐怖里 你已经受尽敌人刺刀的戏弄?
七月诗派和九叶诗派赵树理
战争的环境,新旧交替的巨变时代, 要求七月派诗风向阳刚与壮美方面倾斜。 唐湜曾以“崇高的山”来形容七月诗派的 风格,是非常形象贴切的。七月诗人刻意 表现神圣的事业、崇高的精神和巨大的形 象。他们所歌咏的民族解放战争与人民解 放战争,都具有正义性、刚烈性和崇高性, 是任何纤弱的情感所不能承担的,需要的 是粗犷、扬厉的鼓声与号角。
第一 从诗的主题意蕴来看,七月诗人 们对伟大的民族战争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自由 而又痛苦的抒唱:既控诉战争的残酷,又赞 叹战斗的壮烈;既担忧国家的命运,又为民 族的觉醒而欢欣鼓舞;既咒诅岁月的艰辛, 又欢呼这时代的光明。从选材上看,有写战 争本色生活的,也有通过对大自然节候、天 象、景色的变幻来寄托献身战争的情绪的。
第三节 七月诗派
学习主要内容: 1、何谓“七月诗派”? 2、 “七月诗派”产生时的中国新诗创作情 况 3、“七月”派诗歌的共同特征 4、细读阿垅的《纤夫》(作品选下册-P940)
• 1、何谓“七月诗派”?是20世纪30、40年 代,在胡风的理论引导和组织下,聚集了 一大批诗歌写作者,因《七月》 杂志而得 名,主要诗人有胡风、绿原,阿垅、曾卓、 牛汉等,这些诗人形成了一个贯穿抗日战 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 流派。
4、细读阿垅的《纤夫》
• ()如何理解“衰弱、懒惰、沉湎、 笨重”大木船?
• (2)如何理解“纤夫” ? • (3)如何理解连接纤夫与船的纤绳?
第四节 九叶诗派
九叶诗派又被称为“中国新诗派”或 “新现代诗派” ,九叶诗派是40年代中 后期形成的一个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 相结合的诗歌流派。以《诗创造》《中国 新诗》等刊物为主要阵地,聚集了一群以 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曹辛 之)、郑敏、唐祈、唐湜、袁可嘉、穆旦 等九位诗人,注重诗的智性化,在风格上 形成了一个流派。
第十二讲 七月诗派
一个年轮的笑
一股蕴藏的爱 一坛原封的酒 一个未完成的理想 一颗正待燃烧的心。
绿原(1922- ),原名 刘仁甫,出版的诗集有: 《童话》(1942) 《又是一个起点》(1948) 《集合》(1951) 《人之诗》(1983) 《我们走向海》(1990) 《绿原自选诗》(1998) 2003年与李瑛、曾卓一起获“中 国当代诗魂金奖”。
蛾是死在烛边的 烛是熄在风边的 青的光 雾的光和冷的光 永不殡葬于雨夜 呵,我真该为你歌唱
萤
自己的灯塔 自己的路
绿 原
《你是谁?》
绿原
暴戾的苦海 用饥饿的指爪 撕裂着中国的堤岸, 中国呀,我的祖国, 在苦海怒沫底闪射里, 我们永远记住 你底用牙齿咬住头发的影子。
总结
“七月诗派”独特的流派风 格 在“凝重沉炼”的底色上渲染铺张 “奔腾扬厉”的风神。犹如“流火”的土 地上涌动着沉重的“喘息”,又犹如“泻 银”的月色凝结着寒冷的“忧郁”;仿佛 是冻结了的“雪野”,分明又跃动着“春” 的讯息;在风花星月的闪烁中分明又濡湿 着战斗的血和泪……它说明着“诗人底生 命要随着时代底生命前进,时代精神底特 质要规定着诗的情绪状态和诗的风格” (胡风)
(一) 给战斗者模式
《给战斗者》
诗 歌 模 式
在没有灯光 没有热气的晚上 我们底敌人 来了, 从我们的 手里, 从我们的 怀抱里, 把无罪的伙伴, 关进强暴底栅栏。 他们身上 裸露着 伤疤,
他们永远 呼吸着 仇恨, 他们颠抖, 在大连,在满洲的 野营里, 让喝了酒的 吃了肉的 残忍的总管, 用它底刀, 嬉戏着—— 荒芜的 生命, 田间 饥饿的 血……
新诗发展到新形势下的必然产物
产 生 原 因
“争取现实主义底胜利为中心”(胡风), 是“七月诗派”力图将五四现实主义精神从内 容到形式全面贯彻并重构于现实战时文化的努 力核心。具体于诗,即在战时发扬光大鲁迅所 倡导力行的文学“大精神”。他们反对“冷淡 而琐碎”地去描写生活现象“诗的致命伤”, 强调诗应出于“诗人底对于斗争的情绪的感受 和感应”以成为“民众的心声”,号召诗人应 该如鲁迅一样,把“心”和“力”结合在一起, 创造闪耀诗人“真心”的具有生命力的现实主 义作品。显示着“七月诗派”呼唤新诗大器之 作的满腔热忱。
《七月派诗人:艾青 》 最新PPT 优质课件 教学设计
1937年抗战爆发写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1938年初到西北地区,创作了《北方》等著名诗篇。 从1936年起,艾青出版诗集达2O部以上,还著有论文集、散文集 和译诗集等,他的作品被译成10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戴望舒等人之后又一位推 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
播种者》等诗都是生与死的颂歌,是把人类从苦海中拯救出来的智者、 勇者的颂歌。
四、艾青诗歌的主导性精神意识 (一) 反叛意识:诗歌表现了他对旧家庭、旧思想、旧制度、旧世界以及 一切丑恶事物的叛逆。 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体现出诗人自觉而清醒的叛逆意识; 在《我的父亲》中,诗人彻底背叛了自己出身的家庭,“我要效忠的不是 我自己的家,/而是那属于万人的一个神圣的信仰。”
2006年5月10日, “人民的诗人——艾青 逝世十周年纪念会”
(二)创作
1.早期诗歌
1936第一本诗集《大堰河》,以深沉的感情和新颖的风格,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2.抗战时期的诗歌 作者“拂去往日的忧郁”,迎着“明朗的天空”(《北方·复活的土地》) 。《北方》 《向太阳》《旷野》《黎明的通知》《火把》等诗集,是作者本人也是我国抗战前 期诗歌创作最丰硕的收获,作品充满着民族奋起抗敌所激发的热情和信念。
(二)土地和旷野 • 首先,饱含着诗人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及其对他们命运的关切。他的成
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献给中国大地上善良而不幸的普通农民 的赞歌。 • 其次,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的最深沉的爱。 • 再次,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深沉的忧患意识。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
首先,坚持和发展了现实主义的诗歌传统。
第十九章40年代新诗七月诗派
穆旦,祖籍浙江海宁,1918年生于天津。 穆旦,祖籍浙江海宁,1918年生于天津。 原名查良铮。中学时即开始诗歌创作,17岁 原名查良铮。中学时即开始诗歌创作,17岁 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47年参加后来被 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47年参加后来被 称为“九叶诗派”的创作活动。1953年初 称为“九叶诗派”的创作活动。1953年初 芝加哥大学文学硕士毕业回国,任南开大学 外文系副教授,致力于俄、英诗歌翻译。 1977年春节因病去世。 1977年春节因病去世。 主要著作有:诗集《探险队》 1945年)、 主要著作有:诗集《探险队》(1945年)、 《穆旦诗集(1939-1945)》(1947年)、 穆旦诗集(1939-1945) 1947年)、 《穆旦诗选》(1986)等,及《唐璜》 穆旦诗选》 1986)等,及《唐璜》 (1980年)等大量译诗。 1980年)等大量译诗。
“七月诗派”与“九叶诗派” 七月诗派” 九叶诗派”
彭燕郊《不眠的夜星》 彭燕郊《不眠的夜星》,写士兵在雪天跋涉;鲁 藜《开荒曲》写边区开荒:“让我们的锄头和你 开荒曲》写边区开荒:“ 亲个嘴巴,土地!/ 亲个嘴巴,土地!/我们是你最好的老朋友劳动者 呀,别害羞。阿垅《再生的日子》 呀,别害羞。阿垅《再生的日子》是诗人在战斗 中负伤后的歌唱:“ 第二次诞生了,/ 中负伤后的歌唱:“我/第二次诞生了,/沐着血, 我和世界再见/我是一个浑身上下红尽了的人!” 我和世界再见/我是一个浑身上下红尽了的人!” 牛汉《我的家》、鲁藜《汲土》 牛汉《我的家》、鲁藜《汲土》、《红的雪花》、 红的雪花》 邹荻帆《花与果实》、冀汸《旷野》 邹荻帆《花与果实》、冀汸《旷野》等,把感情 融注在某些具象中,通过这些具象表达自己强烈 的情感。
“七月诗派”与“九叶诗派” 七月诗派” 九叶诗派”
七月诗派
★在进入50年代之后,这些诗人的创作已明显减少。 有的作品,发表时就受到批评。最主要的例子是胡 风在当时的创作:1949年11月到1950年1月写成、 有三千多行的“英雄史诗五部曲”。这部总题为 《时间开始了》的长诗,分为《欢乐颂》、《光荣 赞》、《青春颂》、《安魂曲》和另一部《欢乐 批判和衰落 颂》。胡风从 中国近现代屈辱和斗争的历史上, 来阐发新中国诞生的意义,包括对 毛泽东的赞颂。 不过,他对“历史”的叙述,对英烈、领袖的颂扬, 并没有完全采用当时通用的“话语方式”,而个人 体验和主观情绪的铺张加入,也使它与当时诗的写 作规范产生距离。它出版不久,即在联系 胡风 “ 主观唯心主义”的文艺思想的角度上,受到批 评。此时, 鲁藜、绿原、 牛汉等也写有不少诗作, 但原有的风格已有所损失,而发表的机会也日见减 少。
诗集:《童话》、《集合》、《又是一个起 点》、《人之诗》、《人之诗续篇》、《另一 支歌》、《我们走向海》、《绿原自选诗》等; 文集:《绕指集》、《非花非雾集》、《苜蓿 与葡萄》、《再谈幽默》、《寻芳草集》、 《半九别集》、《绿原说诗》等。 其主要译作有《浮士德》(1998年获鲁迅文学奖优秀文学 翻译彩虹奖)、《里尔克诗选》、《请向内心走 去》、《拆散的笔记簿》、《日安课本》、 《德国的浪漫派》、《现代美学析疑》、《叔 本华散文选》、《莎士比亚的少女和妇人》、 莎士比亚新剧《爱德华三世· 两个贵亲戚》等。 2007年武汉出版社还为他出版了六卷本的《绿 原文集》。
七月诗派
主讲人:赵力悦
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
期国统区重要的一阵容强大、政治倾向鲜明的现实主
义诗歌流派。因胡风主编《七月》得名。 代表诗人有艾青、田间、牛汉等,以《七月》、《希 望》、《泥土》为阵地,他们创作多政治抒情、注重 对重压下的生命、死亡与背叛等主题的思考,内容充
第二十六章新诗(三)
三、九叶诗派(中国新诗派)
1、九叶诗派的形成
九叶诗派是指四十年代后期以穆旦等九位诗人 为代表形成的一个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得名于 198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九叶集》。
九叶诗人:
辛笛 杭约赫(曹辛之)
穆旦(查良铮)
郑敏 杜运燮 袁可嘉
五、解放区的民歌体新诗
1、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
(1)题材与主题
陕北三边民间的革命和爱情的故事。
翻身农民的形象
(2)民歌“信天游”形式的运用
比兴手法
2、阮章竞的《漳河水》
(1)妇女解放的颂歌
荷荷、苓苓、紫金英
(2)叙事与抒情相结合
(3)民族化、群众化的艺术风格
《未明集》
《中国牧歌》
《中国农村的故事》
2、抗战初期的诗
政治抒情诗:《给战斗者》
长篇叙事诗:《她也要杀人》
3、到延安以后的诗
街头诗:《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义勇军》
闻一多:《时代的鼓手——读田间的诗》 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创作: 《赶车传》 是向民歌学习的产物。 田间后期诗歌创作危机的原因: (1)诗人对生活作了凝固的简单化的理
学习民歌的形式
创造古典诗词的意境
提炼群众语言
3、九叶诗人的创作个性 (1)坚实明澈的辛笛 (2)近乎冷酷的穆旦 (3)幽默俏皮的杜运燮 (4)幽宛奇幻的唐祈 (5)端庄深沉的郑敏 (6)敏锐矜持的陈敬容 (7)含蓄凝练的唐湜 (8)细致谨严的袁可嘉 (9)纷繁宽广的杭约赫
四、《马凡陀的山歌》 1、题材丰富多样 全面揭露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太阳一出》《一只猫》 《警察巡查到府上》《万税》 《人咬狗》《发票贴在印花上》 2、讽刺手法多样 对比、夸张、白描、拟人、谐音、错列
【高中议论文阅读】“七月诗派”阅读答案
【高中议论文阅读】“七月诗派”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6题。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曾有一批才气很高的诗人,被称做七月诗派。
这个诗派的诗,现在还偶被人吟诵。
在纪念阿珑百诞辰的会议上,七月诗派的诗人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6题。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批才华横溢的诗人,被称为“七月诗派”。
这个诗派的诗仍然偶尔被背诵。
在纪念阿珑百诞辰的会议上,“七月诗派”的诗人鲁煤朗诵了《又见阿珑》,声音苍冷浑厚,有回旋的力度。
八十岁的老人能够有如此激越的声色,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都是普通的句子,没有奇异的词语,可句句打在心头。
诗如果是真情的盘绕,就是好的。
鲁梅很健谈。
到目前为止,他仍然遵循纯粹的诗风。
他不媚俗,不随大流,用情感写作,用爱写诗。
他早期的诗很美。
和许多同时代的人一样,他也受到俄罗斯诗人的影响。
虽然作品不多,但他们在苦海中寻找温暖的海浪。
这一切都是发自内心的。
这不是自命不凡或粉饰。
即使它很幼稚,它也有自己的能量。
比如1945年那首《致普式庚(普希金)》:“在20世纪的蓝天下/论东亚的黄土/作为一个中国人/你为什么这么伤心?"他后来的诗,基本都是从这样的惆怅里升腾出来的,忧郁,不屈,果敢。
他诗中的一些意象和艾青是接近的,虽然没有艾青那么柔润。
但他拒绝京派诗人和海派诗人的精致与灰色,向着太阳的饥渴从来没有消失过。
那是时代受难者的吟哦,在大地的荒草和野林间,他犁下了绿色。
鲁梅也很可爱,因为他经常解剖自己。
例如,在抗日战争刚结束时,他在供词中写道:“是我吗,朋友/那忘掉了自己的奴隶身份/在兄弟们被侮辱与损害的灵魂面前/大发绅士脾气的?……”这可能是他精神的主要颜色。
他的诗中很少没有自怜之声。
普通诗人往往以低俗的风格徘徊在自我的漩涡中,而那些认为自己掌握了真理的人的诗歌则是专横的。
鲁煤没有这些,他的境界是高的。
文字虽流于直白,却真实、可爱。
通读他的诗,感到他是一名战士,唱的是浑厚的歌。
他不屑于和权力及贵族为伍,自我是在时代的烽火里映照出来的,在抗战和解放战争中的诗句,显现着历史的心灵投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进入50年代之后,这些诗人的创作已明显减少。 有的作品,发表时就受到批评。最主要的例子是胡 风在当时的创作:1949年11月到1950年1月写成、 有三千多行的“英雄史诗五部曲”。这部总题为 《时间开始了》的长诗,分为《欢乐颂》、《光荣 赞》、《青春颂》、《安魂曲》和另一部《欢乐 批判和衰落 颂》。胡风从 中国近现代屈辱和斗争的历史上, 来阐发新中国诞生的意义,包括对 毛泽东的赞颂。 不过,他对“历史”的叙述,对英烈、领袖的颂扬, 并没有完全采用当时通用的“话语方式”,而个人 体验和主观情绪的铺张加入,也使它与当时诗的写 作规范产生距离。它出版不久,即在联系 胡风 “ 主观唯心主义”的文艺思想的角度上,受到批 评。此时, 鲁藜、绿原、 牛汉等也写有不少诗作, 但原有的风格已有所损失,而发表的机会也日见减 少。
诗集:《童话》、《集合》、《又是一个起 点》、《人之诗》、《人之诗续篇》、《另一 支歌》、《我们走向海》、《绿原自选诗》等; 文集:《绕指集》、《非花非雾集》、《苜蓿 与葡萄》、《再谈幽默》、《寻芳草集》、 《半九别集》、《绿原说诗》等。 其主要译作有《浮士德》(1998年获鲁迅文学奖优秀文学 翻译彩虹奖)、《里尔克诗选》、《请向内心走 去》、《拆散的笔记簿》、《日安课本》、 《德国的浪漫派》、《现代美学析疑》、《叔 本华散文选》、《莎士比亚的少女和妇人》、 莎士比亚新剧《爱德华三世· 两个贵亲戚》等。 2007年武汉出版社还为他出版了六卷本的《绿 原文集》。
• (1923年10月2日-2013年9月29日)[1] ,本名原为 “史承汉”,后改为“史成汉”,又名“牛汉”,曾 用笔名“谷风”,山西省定襄县人,蒙古族。 • 1940年开始发表诗,1941年在成都发表诗剧《智慧的 悲哀》。1942年发表在桂林《诗创作》上的《鄂尔多 斯草原》引起诗歌界的注视。 • 1943年考入设在陕西城固的西北大学俄文专业。 • 1945年初在西安主编文艺期刊《流火》。 • 1948年夏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 • 1979年以来,创作了约二三百首诗。曾写过《滹沱河 和我》,描写了小时候与滹沱河的往事经历。和《绵 绵土》一样都是寄托了对故乡的热爱与思念之情。
七月诗派的作品分类
张扬生命强力,号召战争,鼓舞战斗。
• 田间的《给战斗者》 • 冀汸的《旷野》 • 牛汉的《鄂尔多斯草原》 • 化铁的《暴风雨岸然轰轰而至》
高举意志大旗,投入战斗,慷慨赴难
• 胡风《我为祖国而歌》 • 邹荻帆《风雪篇》 • 亦门《纤夫》 • 艾青《我爱这土地》
胸怀光明信念,歌颂战争,礼赞战斗的青春
• 1945年1月《希望》创刊,七月诗派开始了第三阶段,《希望》 于1946年10月停刊后,成都的《蚂蚁小集》、《呼吸》、《荒鸡 子集》成为诗派重要的外围刊物。在政治低压下,这时期的作品 从歌颂、希望为主转换为讽刺与揭露。 • 该派诗艺风格在不同时期虽有发展变化,但基本创作倾向始终一 贯,坚持诗与人民结合,立足时代现实,创作富于历史感、责任 感和力之美的作品。
特点和地位
绿原
• 绿原(1922— 2009),原名刘仁甫。又名刘半九。 著名作家、诗人、翻译家、编辑家。湖北黄陂人。 • 1939年,绿原流亡到战时首都重庆,在《时事新报》 副刊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爸爸还不回来》; • 1941年8月,在《新华日报》发表处女诗作《送报 者》,此后作品以诗为主,并参与组织"诗垦地社"。 1942年,绿原考入从上海迁到重庆的复旦大学外文 系学英文,其诗作已相当引人注目,胡风在桂林正 编辑《七月诗丛》,主动托人邀请他将诗作选入第 一辑,当年底为他出版首部诗集《童话》。 • 从此,绿原成为"七月诗派"后期的重要代表之一,以 政治抒情诗闻名。
• 艾青《向太阳》 • 彭燕郊《春天——大地的诱惑》 • 鲁藜《青春曲》 • 孙钿《行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七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富探索精神 而又具有悲剧命运的文学流派,以路翎、 丘东 平、彭柏山为代表的小说作家,依托其强烈的 主体意识与深厚的生活体验,同时博采表现主 义、新感觉派,象征主义等现代派的手法技巧, 极大地丰富了现实主义的美学传流,“七月派” 小说呈现出深沉、粗犷、凝重、悲怆的审美风 格,最突出的审美特征在于对小说真实性的全 新把握,而“七月派”小说高度的真实性,集 中体现在作品“再现”之真与“表现”之真的 深度融合,其人物形象逼近生活的原生态, “七月派”既强调了作家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 的主体性,又充分尊重了社会生活第一性的原 则,总之“七月派”以新的姿态在中国现代文 学史上赢得了不可取代的地位。
七月诗派
主讲人:赵力悦
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
期国统区重要的一阵容强大、政治倾向鲜明的现实主
义诗歌流派。因胡风主编《七月》得名。 代表诗人有艾青、田间、牛汉等,以《七月》、《希 望》、《泥土》为阵地,他们创作多政治抒情、注重 对重压下的生命、死亡与背叛等主题的思考,内容充
满爱国主义激情,呼唤人们的抗敌斗志。
在艺术上,注重以炽烈的激情去撞击人们的心灵,而
不讲究文学雕琢修辞。质朴、粗犷、奔放是七月诗人
共有的艺术特色。
发展
• 从1937年9月至1941年9月是第一阶段,以《七月》 的创办和终刊为时间标志。七月诗人与全民族同 仇敌忾,着重抒发了渴望战斗的激情和目睹祖国、 人民惨遭蹂躏的悲愤,昂扬有余而沉潜不足。 • 从皖南事变后到1945年初《希望》创刊为第二阶 段,此时期国统区作家处境极为艰难,七月诗人 主要在桂林、重庆的《半月文艺》、《诗创作》、 《诗垦地》等刊物上发表作品,胡风也积极组织 出版丛书。在困难的条件下,七月诗派对诗艺作 了更多方面的探索。
牛汉
• 长诗:《鄂尔多斯的草原》(1942年)。 • 诗集:《彩色生活》(1951)、《祖国》、《在祖国面前》、《海上 蝴蝶》(1985)、《沉默的悬崖》(1986)、《牛汉诗选》(1998)、 《温泉》(1984)获全国优秀新诗集奖、《爱与歌》(1954)、《蚯 蚓和羽毛》、《牛汉抒情诗选》、《我的第一本书》(被选为语文人 教版八下课文) 、《半棵树》、《华南虎》(被选为人教版语文教 科书七下课文)、《中国当代文学百家——牛汉诗歌精选》、《半棵 树》、《空旷在远方》、《汗血马》(被选为人教版八上课文)等。 • 散文:《童年牧歌》、《中华散文珍藏本· 牛汉卷》《牛汉散文》, 《萤火集》、《滹沱河和我》(2013年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悼念一棵枫树》(获1981年~1982年文学创作奖)等。 • 诗话集:《学诗手记》、《梦游人说诗》2本。 • 日本、韩国汇编出版了牛汉的诗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