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派的名词解释(不超过250字)_百度知道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之七月诗派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之七月诗派七月诗派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因胡风主编《七月》得名。
代表诗人有艾青、田间和鲁藜、绿原、牛汉等。
他们以《七月》《希望》为阵地,强调诗歌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历史与个人的融合。
该派在革命现实主义雄浑的总风格中,又显示出诗人充满个性的特色。
其特征具体表现为:思想上:1.七月诗派的诗歌是牢牢扎根于现实生活土壤的歌唱,是密切联系着祖国、人民苦难命运的战斗的声音。
他们热爱泥土和大地,崇尚主观战斗精神,并毫不含蓄地将激情灌注在诗篇中,因此他们的诗有着鲜明的主题。
如胡风的《为祖国而歌》,将对祖国的爱表达得淋漓尽致。
2.表达对旷野般沉厚辽阔的自由生命力的憧憬与渴望,成就了七月派的许多优秀诗篇。
“旷野”形象被七月诗人择为诗歌的主题意象,借以寄托表达对土地的挚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如绿原在《复仇的哲学》中呼唤人民在旷野上站立起来,勇敢斗争;孙鈿在《行程》中书写了融人旷野,在大地中新生的渴望。
艺术上:1.七月派追求主观战斗精神和主观拥抱现实的美学追求,以“以我写物,以我化物”的艺术思维方式,在诗作中把客观对象主体化,使山水人事处处烙印着诗人旺盛的情感活动。
如冀汸的《旷野》,与其说是在描写马的奔驰,不如说是在书写诗人英气勃勃的主观战斗精神的奔驰。
2.七月派的诗歌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体现出朴实明朗的特点。
除大量的铺叙、描写和直抒胸臆外,也多用比喻、暗示、象征等手段,但是这些修辞往往都有明确的指向性,因而修辞的核心是十分清晰的。
如鲁藜的《泥土》,选用了“珍珠”和“泥土”两个贴切的比喻,在鲜明的对比中表达了要平凡不要自视珍贵的人生哲理。
3.七月派诗人善于捕捉具有时代特征的宏大主题,创作了许多规模宏富、气势浩大的史诗、抒情诗和叙事诗。
如牛汉的《鄂尔多斯草原》,他喷出了绿色的鄂尔多斯草原“复活的笑”飞高扬起了它“新的生命”,被誉为草原史诗的抒情长诗。
4.七月诗派的形式从总体上来看,都属于自由体,但具体选择时又灵活自由,有对话体、无韵体、新格律体、民歌民谣体、散文诗体、叙事诗体等。
鲁迅自考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七月派小说七月派是抗战时期在胡风影响下形成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小说方面的代表人物有东平、路翎等,其中以路翎成就最高。
2、政治抒情诗政治抒情诗是指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在既定的意识形态规限内,以社会生活的重大问题为题材,凸现政治内容,抒发政治激情,在社会上产生极大影响的一批抒情诗歌。
3、“京味”小说老舍创作的表现北京市民生活的小说,被称为“京味”小说。
其京味首先体现在对北京市民生活场景和人生世相的描绘。
其次表现在对北京独特文化特征的揭示及对市民风情与市民心灵的沟通。
4、“时代女性”“时代女性”指茅盾初期小说中出现的一系列女性形象,茅盾以她们为代表,揭示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动荡时期的中国社会里的复杂精神状态与艰难求索的心路历程。
5、主观战斗精神理论胡风认为作家的创作过程是主观与客观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即相生相克的过程,能够促成这一过程深入进行的动力则是作家认识世界的思想力、体验现实的感受力、投身于现实的热情,合而称之,即为“主观战斗精神”。
6、曹七巧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中的女性形象。
在金钱、情欲的双重扭曲下,精神几近疯狂,使自己及儿女的命运陷入怪诞、不可理喻的悲剧世界。
15疯女人形象(1)张爱玲笔下出现的孤独、疯狂状态的女性;(2)代表人物有白流苏、曹七巧等。
1.七月派----七月派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活跃在国统区的一个现实主义文学流派。
他们以《七月》、《希望》等文学杂志为阵地,接受胡风的编辑方针和文艺思想,在诗歌和小说两个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七月派诗歌以绿原、鲁藜、阿垅、曾卓、牛汉等为代表,在小说方面则以东平、路翎等为代表,实践着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精神奴役底创伤"等文艺主张。
到50年代中期,七月派被迫停止了活动。
2.七月派小说----七月派是抗日战争时期在胡风影响下形成的一个现实主义文学流派。
它在30年代中后期呈现出流派萌芽,40年代初走向成熟,50年代被迫解体。
第六章七月派004
崇尚主观战斗精神 表现精神奴役创伤
论七月派小说
1
一、七月派简介
七月派因《七月》杂志而得名。《七月》于一九 三七年九月十一日在上海创刊。由胡风主持编务, 一九四一年迫于皖南事变后的险恶形势而告终刊。 《七月》由创刊之终刊,历时四年,由于撰稿人 在大体上倾向一致,因此形成了一个具有明显特 征的创作流派——七月派。七月派是一个以小说 和诗歌为主体的文学流派,小说创作作家有丘东 平,彭柏山、路翎、冀坊。与现代小说史上的其 它流派相比,七月派可以说是理论上主张最为完 备,理论对创作的影响比较明显的一个流派。
彭柏山的《崖边》写一个裁缝的故事,但不仅仅 是一个裁缝的故事。
“崖边”的标题就表明了主题的多元性,即说明 了人民生活在像崖边一样的险恶环境中,又说明 了战争年代的人们就像站在悬崖边,革命与不革 命只是一步之差,革命将前途远大,不革命就死 路一条。另外也表现了木仔等人的复杂的心理状 态。
4
2、性格的复杂性
2
一、错综交织的复杂意识
复杂,是七月派小说给予读者的最突出的 印象,主题的千头万绪,人物的喜怒哀乐, 情节的错综复杂,结构的内外交叉,构成 了复杂的整体,给人以压迫感、紧张感、 饱和感、丰富感,如同一幅色彩浓重,笔 调遒劲的油画。
3
1、主题的多元性
生活是复杂的,多元的,作为追求立体的,血肉 丰满的表现生活现实的七月派小说,就同样会呈 现出主体的复杂性,多元性。
天空里和旷野上的这种辉煌、兴奋和喜悦使朱谷 良惊动。于是,为了这个阳光——他是辉煌喜悦、 而兴奋——朱谷良猛力向石华贵扑过去了。石华 贵开枪,朱谷良打倒,在雪上痉挛、颤栗,鲜红 的血在雪上流了开来。”
11
这一段文字几乎把七月派的创作特征全部 表现出来,复杂的内心描写,凝重的悲剧 风貌,富于激情的叙述,带有强烈主观色 彩的景物描写,以及浓郁的抒情性,无一 不得到充分的体现。
论“七月诗派”
作者: 柯文溥
出版物刊名: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21-27页
主题词: 解放战争;一致性;七月诗派;战士;中国人民;形成;歌手;七月派;生活中;现实主义传统
摘要: <正> “七月诗派”是经胡风主编的《七月》、《希望》以及《七月诗丛》等为中心而形成的一支诗歌流派。
它继承和发扬了“五四”以来新诗的现实主义传统、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历史阶段,为新诗的发展谱写下战斗的篇章。
(一) “七月诗派”以倡导现实主义为中心内容。
胡风认为:“现实主义者的第一义任务是参加战斗,用他的文艺活动,也用他的行动全部”,为此必须“更直接地和生活结合;更迅速地替战斗服务”。
他强调诗人人格与风格一致性,只有先做“向前突击的精神战士”,才能做民族解放的歌手。
当年“七月派”诗人的实践大体和胡风的倡导相适。
第二节七月诗派与九月诗派
• 一 “七月诗派”: • 代表人物有:绿原、鲁藜、冀汸、阿垅、彭 燕郊、曾卓、牛汉、芦甸、孙钿、方然等。 • 主张:以提倡现实主义与自由诗体为主要旗 帜,要把诗和人联系起来,把诗所体现的美 学上的斗争和人的社会职责和战斗任务联系 起来,追求诗歌与时代的密切结合,追求诗 歌鲜明的政治倾向性与革命功利性以及诗歌 的史诗品格。强调诗歌要重视现实,发扬主 观精神。在艺术上提出了反对客《九叶集》,又称中国新诗派。代表 诗人有辛笛、陈敬容、唐湜、唐祈、杭约 赫(曹辛之)、穆旦、郑敏、杜运燮、袁 可嘉。 • 诗歌主张:他们把现代诗的特点概括为综 合,认为现代是一个复杂的时代,人们不 可能那么单纯,现代诗人需要把这一切综 合地去表现。他们讲究智性与感性、意象 与联想的溶合,在捕捉对时代的个人感觉 中,增强诗的肌理的厚度与密度、韧性和 弹性,从而构成他们诗神怀抱中的综合现 实、象征、玄学的三弦琴。
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7题考4题)1、七月诗派: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重要的一阵容强大、政治倾向鲜明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
因胡风主编《七月》得名。
代表诗人有艾青、田间、牛汉等,以《七月》、《希望》、《泥土》为阵地,他们创作多政治抒情、注重对重压下的生命、死亡与背叛等主题的思考,内容充满爱国主义激情,呼唤人们的抗敌斗志。
在艺术上,注重以炽烈的激情去撞击人们的心灵,而不讲究文学雕琢修辞。
质朴、粗犷、奔放是七月诗人共有的艺术特色。
代表作:胡风的《为祖国而歌》,牛汉的《鄂而多斯草原》,鲁藜的《泥土》等。
2、白马湖作家群:20年代夏丏尊、丰子恺、朱自清、朱光潜、叶圣陶、俞平伯和李叔同等汇聚在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时期形成:“平淡如水,明白如话,善于在平凡之中发掘生活哲理、追求高原意境,严谨而有韵致”的散文风格,其中最杰出的是夏丏尊的《白马湖之冬》。
3、《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作了著名的《讲话》。
《讲话》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强调指出要真正为人民大众服务,作家必须把立足点移到无产阶级方面来。
《讲话》阐明人民生活是文艺的无尽的唯一的源泉,要求文艺工作者深入人民生活,履行思想,获取无限丰富的艺术源泉,并继承和借鉴中外优秀文学遗产,这样才能创造真正为人民大众的文学。
《讲话》还论述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认为文学为政治服务在当时尖锐的斗争形势和正确的革命政策下,与文艺真实反映时代历史风貌和社会心理基本上是统一的,从主要方面说是起了积极作用。
总之,《讲话》是对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从理论上解决了新文学发展的关键问题,对新文学具有重大深远的指导意义,造成了继五四之后又一次深刻的文学革命。
(毛泽东于1942.5与延安座谈会上作重要讲话,以“为什么”和“怎么为”为全篇中心思想,目的在求得文艺对革命的有力配合。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下)名词解释左联: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主要发起人有鲁迅、沈端先、冯乃超等,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是其纲领。
“左联”的成立,实际上形成了比较广泛的革命文学统一战线,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迅猛发展。
剧联:“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的简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进步戏剧家统一战线组织。
1 930年成立于上海。
在演剧方面,团结进步的戏剧工作者,组成50多个左翼剧团。
剧联领导的演剧活动,具有革命性、群众性和战斗性的特色。
为中国无产阶级戏剧运动初步开拓了道路,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戏剧人才。
中国诗歌会: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性诗歌团体。
1932年成立于上海,由穆木天、杨骚、任钧、蒲风等共同发起。
主要刊物是《新诗歌》。
中国诗歌会在内容方面主张“捉住现实、歌唱新世界的意识”;形式方面则提倡“大众歌调”,就是要创作大众化的诗歌,使诗歌普及到群众当中去。
中国诗歌会对我国革命诗歌运动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京派: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等。
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
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之处。
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
“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
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
京派作家以表现“乡村中国”为主要内容,作品富有文化意蕴。
社会剖析小说:以茅盾为首的一类小说,其特点是:表现时代斗争的重大题材,在创作一开始就运用一定的社会科学思想对社会生活进行理性的分析,以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性格尤其是塑造时代性格,在戏剧冲突强烈的情节中描述人物的性格成长史或凸出人物性格的一瞬。
在左翼内部,跟随茅盾如此创作的,有沙汀、吴组缃等人。
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流派名词解释汇总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1《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
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
创刊号发表的《敬告青年》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张,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
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其上。
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
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终刊。
2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发表于《新青年》,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对文学革命在理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文章宣扬的是一种反拟古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从不同角度针贬了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流弊,粗浅的触及了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时代性与社会性以及语言变革等问题,初步阐明了新文学的要求和推行白话文的立场。
3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发表于《新青年》,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新文学的征战目标。
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持批判否定态度,主张以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之途。
4“人的文学”: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名词解释完整版
现代评论派:1924年,胡适与陈西滢、徐志摩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称为现代评论派。
其成员多是欧美留学归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们以《现代评论》为主要阵地,为美帝国主义及买办资产阶级张目,支持北洋军阀当局,诬蔑群众革命运动。
1927年7月,《现代评论》迁至上海,遂由原来依附于北洋政府转而投靠国民党政权。
太阳社:1928年1月在上海成立,主要成员有蒋光慈、钱杏屯阝(阿英)、洪灵非、孟超等,全都为共产党员。
"这些《太阳》下的文学者,要求光明,要求新的人生,他们努力要创造出表现社会生活的新文艺。
"同时创办《太阳月刊》,积极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
左联成立时,该社自行解散。
革命文学论争:指1928-1929年鲁迅、茅盾与创造社、太阳社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
起因是创造社、太阳社在倡导革命文学时,由于受到国内外革命阵营内左倾思潮影响及自身世界观原因,在理论主张方面存在严重的机械论错误倾向,批判清算鲁迅、茅盾、郁达夫等,全盘否定五四新文学传统。
文艺大众化运动:1931年11月左联执委会通过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任务》的决议提出,今后的文学,必须以"属于大众,为大众所理解、所爱好为原则",明确规定"文学的大众化"是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第一个重大的问题",为此成立了"大众文学委员会",大众化问题成为左翼文学理论的焦点之一。
普罗文学:1928-1930年革命文学初期,是普罗文学阶段,创造社、太阳社作家是普罗文学的主要作者。
普罗文学反映了北伐大革命时期和革命失败后的某些社会现实,描写了工农的生活和斗争,表现了一些小资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低潮时期白色恐怖下的心态。
代表作有蒋光慈《短裤党》《菊芬》等。
革命的浪漫蒂克: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倡导时期,创作方面也存在过一些幼稚倾向,其中最突出的即所谓"革命的浪漫蒂克"情调。
七月诗派名词解释
七月诗派名词解释七月诗派,又称“七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一支重要文学流派,源于1979年7月成立的“七月诗社”,以反对“白话新诗”为主要目标。
七月诗派主张回归传统诗歌的形式和语言,追求诗歌的审美和形式的完美,并在思想深度和艺术造诣上有所提高。
七月诗派在当时的文坛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名词解释如下:1. 七月诗社:七月诗派的发源地,是由当代文化名人周砥主持成立的文学社团。
七月诗社旨在提倡传统诗歌的形式和语言的复兴,主张诗歌应具备审美价值和艺术完美。
2. 反“白话新诗”:七月诗派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反对当时盛行的“白话新诗”运动。
白话新诗倡导用白话的方式表达诗歌情感,相对于传统的文言诗,诗派认为白话新诗在艺术形式和语言表达上存在缺陷,不能满足诗歌的审美需求。
3. 传统诗歌的形式和语言:七月诗派倡导回归传统诗歌的形式和语言,包括首句押韵、平仄对偶、语言优美等传统元素。
诗派认为传统诗歌形式和语言具备独特的美学价值,是诗歌的完美表达方式。
4. 诗歌的审美和形式的完美:七月诗派追求诗歌的审美和形式的完美,要求诗歌在艺术表达上精益求精。
诗派的诗人们认为诗歌应当追求真实、美好和高尚的境界,通过对形式和语言的精雕细琢来实现这一目标。
5. 思想深度和艺术造诣:七月诗派认为诗歌应当具备思想深度和艺术造诣。
诗派的诗人们在创作中注重思想的独立性和深度,倡导通过诗歌来表达对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同时,诗派的诗人们也注重技艺修养和艺术创新,追求在艺术形式和技巧上的突破和提高。
七月诗派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刺激了中国当代诗歌的繁荣和多样性的发展。
诗派的诗人们在诗歌形式和语言上的努力以及对思想深度和艺术造诣的追求,为中国当代诗歌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七月派诗人名词解释
七月派诗人名词解释
七月派是指19世纪40年代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中的一个流派,其中包括了一批诗人和文学家,如拉马丁、梭罗、雨果等人。
这个流派的崛起主要是由于1830年七月革命的影响,革命精神和浪漫主义思潮的结合,使得七月派作家们注重个人情感和内在体验,强调情感的真实性和个性的表达。
以下是七月派中几位著名诗人的简介:
1.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七月派之父”,代表作品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
2. 勒庞特·梭罗(Théophile Gautier):法国浪漫主义诗人、小说家,擅长描写艺术、美和异国情调,代表作品有《埃及之旅》、《珍珠》等。
3. 阿尔弗雷德·德·穆斯莱(Alfred de Musset):法国浪漫主义诗人、剧作家,代表作品有《洛伦茨威德》、《茶花女》等。
4. 吉拉尔·德·尼瓦尔(Gérard de Nerval):法国浪漫主义诗人、小说家,擅长描写幻想、梦境和神秘,代表作品有《阴间旅行》、《黄金传说》等。
七月派的诗歌风格多样,有的富于个人抒情,如梭罗的《伊壁鸠鲁学说》;有的充满政治意味,如雨果的《法兰西民族的嘶声》;有的注重形式美感,如穆斯莱
的《我爱你》。
总的来说,七月派的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表现力,对法国文学以及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七月派
路翎:一个疯狂的文学天才
路翎以《饥饿的郭素娥》写矿工和下层女性, 以《财主底儿女们》写旧家族和知识分子,达 到了他艺术创作的第一个颠峰状态。之后,他 又开始向新的人生领域掘进,写农村生活。抗 战胜利后,农村和农民题材成为路翎创作的重 点。他在这方面贡献了《罗大斗底一生》《王 炳全底道路》《蜗牛在荆棘上》《燃烧的荒地》 等著名作品。
胡风的《为祖国而歌》,牛汉的《鄂而多斯草原》, 鲁藜的《泥土》等是七月诗派的代表作。
“七月派”作家所着力刻画的人物,大都为底层民众,诸如士兵、流民、 矿工、农民、流浪汉,因生活的重压与处境的艰困,他们绝少漂亮与 英俊,作者也无意于作毫无生活依据的“典型化”或美化,这些人物 的外貌无一例外都是“丑陋的”、“蠢笨的”、“呆傻的”、“傀儡 似的”,然而,由于作者的此类审丑,是以对生活真实的直面与尊重 为原则,所以能获得震撼人心的力量:
路翎:一个疯狂的文学天才
1935年入江苏省立江宁中学后,常读上海文学 杂志和屠格涅夫的作品。但是,路翎的求学道 路并不平坦。1937年冬天,路翎随家入川,就 读于国立四川中学,但因思想左倾,在高中二 年级时,被学校开除。年仅十六岁的路翎就离 开了学校。路翎没有完成系统的学校教育,但 是他读过的文学书籍却比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多 得多。
中国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名词解释现代文学名词解释三大主义: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他以激进的态度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真诚的写实文学;推到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语丝社: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语丝》主要撰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
《语丝》主要发表的是散文。
语丝文体:语丝文体因语丝社成员创作的带有共同特征的散文而得名。
具有排旧促新、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洁明快、不拘一格的特色。
文学研究会: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文学团体,1921年1月在北京城里,发起人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叶绍钧、王统照、许地山等十二人。
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
热心提倡“为人生”而艺术,强调文学表现人生、批评人生的社会职能,提倡血和泪的文学和反映人生的真文学,运用写实主义手法创造了一些颇有影响的文学作品。
在现实主义理论的建设和开展新文学批评以及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推动新文学运动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较多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
创造社:1921年6月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发起组织了创造社,这是一只反帝反封建的文学劲旅。
早期创造社成员在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上崇尚自我,注重个性,主张踏实的表现“内心的要求”,形成了浪漫主义的主导倾向。
创造社曾先后出版过《创造》、《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刊物,并出版《创造丛书》。
创造社主要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同时受到新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
新月社: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
1923年徐志摩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
七月派名词解释现代文学
七月派名词解释现代文学
七月派:
七月派是一个中国新文学运动,它推崇自然主义、人文主义和关注现实生活,关注全国大融合、平等与共融的宗教和哲学思想。
运动团体先后在北京、上海成立,总体表现为强调人文主义,倡导文学自由,恢复现实主义的文学等方面。
现代文学:
现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后的文学形式,包括新诗、现代小说、现代戏剧、现代剧本等,它的特点是强调现代主义、创新与实验,对传统文学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把社会现实、历史真实等元素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引发了一场新文学的革命。
七月派,也可看作是现代文学运动的一种,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思想和精神开创新的文学境界,倡导人文主义,从而影响和推动了现代文学的发展。
《七月》名词解释
《七月》名词解释
摘要:
1.介绍《七月》的背景和创作年代
2.阐述《七月》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3.分析《七月》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4.总结《七月》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正文:
《七月》是我国著名作家茅盾所著的一篇小说,创作于1936 年,是其农村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也是其代表作之一。
该作品以农村为背景,通过描绘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生活,展现了当时我国农村社会的现实情况,表达了作者对农民命运的深切关注和思考。
《七月》的主题主要是围绕农民的生存和生活问题展开,通过描述农民在土地改革中的遭遇和挣扎,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社会的黑暗面,揭示了土地改革和农民解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同时,作品也表现了作者对农民的深深同情和对农村社会的深刻反思,强调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和解决农民问题的紧迫性。
在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上,《七月》采用了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心理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使读者对人物的遭遇产生深切的同情。
同时,作品也采用了大量的农村生活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农村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貌,使读者对农村社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我国文学史上,《七月》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它不仅是茅盾的代表作
之一,也是我国现代农村小说的经典之作。
它开创了农村现实主义小说的先河,对我国后来的农村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精心整理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现代部分)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于北京成立。
代表人物:周作人、郑振铎、茅盾(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叶圣陶)、朱自清、冰心、庐隐、俞平伯、老舍、丰子恺等。
《小说月报》为代用会刊,还编印了《文学旬刊》及《诗》、《戏剧》月刊等刊物。
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信仰:“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
”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
以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为其主要倾向;文学研究会倡导和创作的反映各种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问题剧”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盛极一时;文学研究会注重2.创造社1921年6命。
创造社命文学。
3.1923文、凌叔华等。
4.湖畔诗社1922年3月,成立于杭州,是文学革命后涌现的具有浪漫抒情倾向的新诗团体,主要成员为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四人。
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等出版合集《湖畔》,同年还出版了汪静之的个人诗集《蕙的风》。
文学史上称这四位诗人为“湖畔诗人”。
该诗社以写作爱情诗闻名。
被朱自清评为“真正专心致志作情诗”的诗歌团体。
内容:爱情诗与自然景物诗都带有历史青春期的特色,清新、美丽。
形式:自由诗、浪漫主义手法;天真、开朗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
5.鸳鸯蝴蝶派指的是清末民初专写才子佳人题材的文学派别。
又名礼拜六派(因鸳鸯蝴蝶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而得名),始于20世纪初,1912—1917年为其繁盛期,直至1949年才基本消失。
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
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小说新报》、《小说大观》等。
文学主张是把小说作为“游戏”和“消遣”的工具。
这一类文学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总体特征是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
代表作品有:徐枕亚《玉梨魂》、李涵秋《广陵潮》、包天笑《上海春秋》等。
其主流为言情小说,有坏的支流如黑幕小说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及答案
名词解释1、“五四”文学革命“五四”文学革命于1917年开始,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由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首先发难,继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旗帜。
响应和参加的主要有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李大钊、鲁迅等等。
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是反对封建旧文学,提倡以现实主义为主要倾向,以“人的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主张以白话文学为正宗;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为中国文学发展之借鉴。
文学革命是中国文学发展的自身要求,也是适应新文化运动思想革命的要求,并在外国文学的影响下发生的。
鲁迅的小说显示了文学革命初期的创作实绩。
“五四”文学革命开拓了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进入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新时期。
2、《新青年》《新青年》是五四时期的著名刊物。
1915年创刊(第一卷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1918年,《新青年》编辑部扩大,李大钊、胡适、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高一涵、周作人、鲁迅等先后参加编辑工作。
《新青年》同仁提倡科学和民主,倡导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新青年》对我国现代思想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鲁迅的《狂人日记》等小说,胡适的新诗,多发表于《新青年》。
3.革命文学论争革命文学论争指的是1928—1929年鲁迅、茅盾等和创造社、太阳社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
论争起因是创造社、太阳社在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时,由于受国内外革命阵营内(包括国际革命文学队伍内)左倾思潮影响及自身世界观原因,在理论主张方面存在严重的机械论错误倾向,以及对鲁迅、茅盾等进行宗派主义的攻击。
鲁迅、茅盾等进行反击,阐述自己对革命文学的意见,批评创造社、太阳社的错误。
这是革命文学内部的论争。
论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关注下(创造社、太阳社多数成员是党员)停止。
论争提高了双方的思想,形成翻译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热潮,从而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现代名词解释
新月诗派:新月社内部逐渐形成一个诗人群,由此产生新月诗派。
以1926年4月徐志摩在《晨报》副刊上开辟的《诗镌》作为他们的代表性刊物,宣称“要把创格的新诗当作一件认真事情做”。
前期新月诗派提倡新格律诗,因此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他们致力于新诗艺术上的探索,促使新诗艺术上走向成熟。
在诗歌创作上卓有建树的这一派诗人有徐志摩、闻一多、朱湘、饶孟侃、孙大雨等人。
语丝社:以1924年创刊的《语丝》杂志为创作集结地,鲁迅和周作人都是“语丝派”的核心作家。
他们坚持思想革命,主要成就是短小犀利的杂感,其批评的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是所谓的“语丝文体”。
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但应该产生怎样的'新',却并无明白的表示,而一到觉得有些危急之际,也还是故意隐约其词”。
现代派:19C末20C初,广泛流布于欧洲。
现代派思潮是破坏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思潮运动,它使人们放弃熟悉的内容和形式。
它首先是人们感到自己的存在没有意义或不合理,对知识、理性、个性、事物的因果关系以及语言本身都产生普遍的怀疑,于是,现代派作家发掘的不是客观世界,而是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意识流动,追求梦境和抽象的瞬间感觉。
技巧上广泛采用暗示、隐喻、象征、联想、清晰的界线。
美文:美文的产生与周作人的大力倡导有关,周作人1921年发表〈美文〉一文,提倡多写“记述的”、“艺术性”的美文,王统照、胡适等起而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等进行创作实践,美文作为一种独立文体的地位遂得以在文学史上确立。
七月诗派:“七月”诗派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的重要诗歌流派,得名于《七月》杂志。
主要诗人有艾青、田间和鲁藜、绿原、牛汉等。
他们以《七月》、《希望》、《泥土》等杂志为主要阵地,强调诗歌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历史与个人的融合,多写自由诗,其中又以政治抒情诗为主。
他们出版过《七月诗丛》、《七月文丛》(包括诗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战争爆发后,胡风长期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பைடு நூலகம்协会”的领导工作,与周恩来等党在后方的领导人保持紧密的联系。他先后主编《七月》、《希望》杂志和《七月诗丛》、《七月文丛》等,写下大量文艺理论、评论文章,推出和评介了大量国统区进步青年作家和解放区作家的作品,艾青、田间、邹荻帆、阿垅、路翎等一批青年作家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崛起于文坛,在他的带动下形成了著名的文学流派“七月派”,“七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历时甚长、富有探索精神、而又具有沉重的悲剧命运的进步文学流派”
七月派的名词解释(不超过250字)_知道首页 | 知道 | 登录
新闻 网页gt;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添加到搜藏已解决
查看同主题问题: 名词解释 七月
其他回答 共 4 条
“七月”派诗人曾卓、牛汉、绿原等人这一时期的创作,则强化了生命意识,在其名诗《悬崖边的树》、《半棵树》、《重读圣经》等作品中,他们超越了自己40年代的作品中 的强烈的社会功利意识,而思考在重压之下的生命、死亡与背叛等主题。曾卓的《悬崖边的树》与牛汉的《半棵树》显示出处于逆境中 的生命的不屈的意志。
• 名词解释什么是独体字和合体字? 13 2008-8-9
• 名词解释:指事和指事字 2009-6-19
• 名词解释:请问“驿”这个字是什么意思? 2008-10-17
更多关于七月派名词解释的问题>>
胡风一派的诗论,作为其文学理论的组成部分,在50年代初也受到批评。阿垅(陈亦门)的《人与诗》(1948)、《诗与现实》(1951)和《诗是什么》(1954)等论著,对于诗的见解,对于中国现代诗人所作的评论和依据的尺度,许多地方都可以辩驳商讨。但是,50年代初对这些论著的批评,却被作为胡风文艺思想批判的组成部分。在此期间,阿垅的《论倾向性》、《略论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注:《论倾向性》,《文艺学习》(天津)1950年第1期;《略论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署名张怀瑞),《起点》(上海)1950年第2期。批评者认为前者宣扬唯心论的“艺术即政治”,是“抵抗马列主义的关于文艺的党性的思想”(陈涌《论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评阿垅的〈论倾向性〉》,1950年3月12日《人民日报》),对后者的指责则是歪曲马克思推销自己的错误观点(史笃、蒋天佐《反对歪曲和伪造马列主义》,1950年3月19日《人民日报》)。)等文章,也受到严厉批评。在胡风一派的诗观中,最受到持续的责难的,1948年关于诗的一番言论。胡风认为,诗应是对于人民受难的控诉的声音,是对于人民前进的歌颂的声音,诗应在前进的人民里前进;不过,“在前进的人民里面前进,并不一定是走在前进的人民中间了以后才有诗”,“因为,历史是统一的,任谁的生活环境都是历史底一面,这一面连着另一面,那就任谁都有可能走进历史底深处。……哪里有人民,哪里就有历史。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斗争,有生活有斗争的地方,就应该也能够有诗”。胡风接着又说,“人民在哪里?在你底周围。诗人底前进和人民底前进是彼此相成的。起点在哪里?在你底脚下。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斗争,斗争总要从此时此地前进。胡风的理论批评文字涉及多种文体及中外作家作品、“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出现的理论问题等,但中心是围绕着现实主义的原则、实践及其发展而展开的。对胡风的一些理论主张,长时期内一直存在着不同意见,展开过批评,发生过论争,胡风坚持自己的观点,进行了反批评。1954年向中共中央写了《关于几年来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即“三十万言书”),被定为“胡风反革命集团”之首,被捕入狱,并开展全国范围的批判、斗争。1979年获释。1980年平反。
七月派的主要成就在诗歌上,1981年出版的诗集《白色花》,收入被称为“七月派”诗人的作品。他们是:阿垅、鲁藜、孙钿、彭燕郊、方然、冀汸、钟瑄、郑思、曾卓、杜谷、绿原、胡征、芦甸、徐放、牛汉、鲁煤、化铁、朱健、朱谷怀、罗洛。《白色花》(注:绿原、牛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绿原作序。)序中说,“即使这个流派得到公认,它也不能由这20位作者来代表;事实上,还有一些成就更大的诗人,虽然出于非艺术的原因,不便也不必邀请到这本诗集里来,他们当年的作品却更能代表这个流派早期的风貌”。这些没有指明的诗人,当指艾青、田间、邹荻帆等,也可能包括“七月派”的领导得胡风。由于胡风等的文艺思想在40年代后期起已受到有组织的批判,相应也形成了对这一诗派的巨大压力。在进入50年代之后,这些诗人的创作已明显减少。有的作品,发表时就受到批评。最主要的例子是胡风在当时的创作:1949年11月到1950年1月写成、有三千多行的“英雄史诗五部曲”。这部总题为《时间开始了》的长诗,分为《欢乐颂》、《光荣赞》、《青春颂》、《安魂曲》和另一部《欢乐颂》。胡风从中国近现代屈辱和斗争的历史上,来阐发新中国诞生的意义,包括对毛泽东的赞颂。不过,他对“历史”的叙述,对英烈、领袖的颂扬,并没有完全采用当时通用的“话语方式”,而个人体验和主观情绪的铺张加入,也使它与当时诗的写作规范产生距离。它出版不久,即在联系胡风“主观唯心主义”的文艺思想的角度上,受到批评。此时,鲁藜、绿原、牛汉等也写有不少诗作,但原有的风格已有所损失,而发2007-6-9 15:41
抗日战争爆发后,胡风长期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领导工作,与周恩来等党在后方的领导人保持紧密的联系。他先后主编《七月》、《希望》杂志和《七月诗丛》、《七月文丛》等,写下大量文艺理论、评论文章,推出和评介了大量国统区进步青年作家和解放区作家的作品,艾青、田间、邹荻帆、阿垅、路翎等一批青年作家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崛起于文坛,在他的带动下形成了著名的文学流派“七月派”,“七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历时甚长、富有探索精神、而又具有沉重的悲剧命运的进步文学流派”
七月派的主要成就在诗歌上,1981年出版的诗集《白色花》,收入被称为“七月派”诗人的作品。他们是:阿垅、鲁藜、孙钿、彭燕郊、方然、冀汸、钟瑄、郑思、曾卓、杜谷、绿原、胡征、芦甸、徐放、牛汉、鲁煤、化铁、朱健、朱谷怀、罗洛。《白色花》(注:绿原、牛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绿原作序。)序中说,“即使这个流派得到公认,它也不能由这20位作者来代表;事实上,还有一些成就更大的诗人,虽然出于非艺术的原因,不便也不必邀请到这本诗集里来,他们当年的作品却更能代表这个流派早期的风貌”。这些没有指明的诗人,当指艾青、田间、邹荻帆等,也可能包括“七月派”的领导得胡风。由于胡风等的文艺思想在40年代后期起已受到有组织的批判,相应也形成了对这一诗派的巨大压力。在进入50年代之后,这些诗人的创作已明显减少。有的作品,发表时就受到批评。最主要的例子是胡风在当时的创作:1949年11月到1950年1月写成、有三千多行的“英雄史诗五部曲”。这部总题为《时间开始了》的长诗,分为《欢乐颂》、《光荣赞》、《青春颂》、《安魂曲》和另一部《欢乐颂》。胡风从中国近现代屈辱和斗争的历史上,来阐发新中国诞生的意义,包括对毛泽东的赞颂。不过,他对“历史”的叙述,对英烈、领袖的颂扬,并没有完全采用当时通用的“话语方式”,而个人体验和主观情绪的铺张加入,也使它与当时诗的写作规范产生距离。它出版不久,即在联系胡风“主观唯心主义”的文艺思想的角度上,受到批评。此时,鲁藜、绿原、牛汉等也写有不少诗作,但原有的风格已有所损失,而发表的机会也日见减少。
回答者: shangui2006 - 十四级 2007-6-9 15:42
七月派
抗日战争爆发后,胡风长期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领导工作,与周恩来等党在后方的领导人保持紧密的联系。他先后主编《七月》、《希望》杂志和《七月诗丛》、《七月文丛》等,写下大量文艺理论、评论文章,推出和评介了大量国统区进步青年作家和解放区作家的作品,艾青、田间、邹荻帆、阿垅、路翎等一批青年作家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崛起于文坛,在他的带动下形成了著名的文学流派“七月派”,“七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历时甚长、富有探索精神、而又具有沉重的悲剧命运的进步文学流派”
0回答者: 冰荷玉 - 二级 2007-6-9 15:51
我来评论>>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虽然给的不是我要的,但是那个链接对我很有用…其他人答案书上全有,偶已经提前摘过了。。。相关内容
• 名词解释或简答:“七月”派 2009-6-20
• 名词解释:论语派,现代诗派,九叶诗派,七月诗派,山药蛋派,荷花淀派,新写实小说 15 2007-1-9
“七月派”是由抗战所催发的一个文学流派,其与现实胶着的关系,决定着它的流派性格。救亡与启蒙的互相促进,也是七月派的精神追求。而随着抗战时局的变迁,七月派总体创作风格也发生明显的变化,后期偏于沉郁悲怆。
七月派是活跃在抗日战争的时空下,与抗日战争休戚与共、血肉相连的一个文学流派。伴随着抗战的始终,七月派走过了从发生、发展到消隐的演变过程。其中,流派人员构成的分化重组,流派风格样貌的前后变化,都与抗战时局的动荡和战争状态的转变息息相关。更值得注意的是,七月派在抗战文化背景中,执守着五四新文学的启蒙姿态,并将启蒙的思路与抗战的现实需求结合起来,发展和深化了新文学的启蒙精神。
七月派的名词解释(不超过250字)
悬赏分:20 - 解决时间:2007-6-9 16:44
要让人从这段介绍中一眼看出七月派大概是怎么回事,要有主要成员,刊物。主要介绍诗歌艺术特点(不要小说)
thanks
提问者: 东陵佩 - 二级最佳答案七月派小说:胡风主持的《七月》、《希望》等杂志,在抗战时期国统区进步文艺界很有影响。它团结了路翎、丘东平等小说作者,主张在现实主义旗帜下反映活的一代人的心理状态,作品充满了生活的血肉感,以及对于人的心灵的直视力量。这些小说在某种意义上,比七月派诗歌更能体现胡风的理论主张,多数都被编入《七月文丛》,并由胡风亲自撰写序文,故称之为"七月派小说"。代表作有路翎《财主底儿女们》。
七月派的主要成就在诗歌上,1981年出版的诗集《白色花》,收入被称为“七月派”诗人的作品。他们是:阿垅、鲁藜、孙钿、彭燕郊、方然、冀汸、钟瑄、郑思、曾卓、杜谷、绿原、胡征、芦甸、徐放、牛汉、鲁煤、化铁、朱健、朱谷怀、罗洛。《白色花》(注:绿原、牛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绿原作序。)序中说,“即使这个流派得到公认,它也不能由这20位作者来代表;事实上,还有一些成就更大的诗人,虽然出于非艺术的原因,不便也不必邀请到这本诗集里来,他们当年的作品却更能代表这个流派早期的风貌”。这些没有指明的诗人,当指艾青、田间、邹荻帆等,也可能包括“七月派”的领导得胡风。由于胡风等的文艺思想在40年代后期起已受到有组织的批判,相应也形成了对这一诗派的巨大压力。在进入50年代之后,这些诗人的创作已明显减少。有的作品,发表时就受到批评。最主要的例子是胡风在当时的创作:1949年11月到1950年1月写成、有三千多行的“英雄史诗五部曲”。这部总题为《时间开始了》的长诗,分为《欢乐颂》、《光荣赞》、《青春颂》、《安魂曲》和另一部《欢乐颂》。胡风从中国近现代屈辱和斗争的历史上,来阐发新中国诞生的意义,包括对毛泽东的赞颂。不过,他对“历史”的叙述,对英烈、领袖的颂扬,并没有完全采用当时通用的“话语方式”,而个人体验和主观情绪的铺张加入,也使它与当时诗的写作规范产生距离。它出版不久,即在联系胡风“主观唯心主义”的文艺思想的角度上,受到批评。此时,鲁藜、绿原、牛汉等也写有不少诗作,但原有的风格已有所损失,而发表的机会也日见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