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听听声音教学设计公开课(供参考)
精品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1《听听声音》教案
![精品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1《听听声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a956ae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2a.png)
{精品}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1《听听声音》教案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1《听听声音》教案【教学目标】1.关注声音的产生原理,并试图揭示其中的科学原理。
2.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并通过介质传播的。
3.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学习观察中产生的疑问,寻找解决的办法。
【教学准备】1.小鼓、米粒、号筒、声波演示器。
2.每组一套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1.谈话:大家常常见到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动物有动物的声音,乐器有乐器发出的声音,大自然也有大自然的声音。
声音是我们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
2.教师播放一些声音,如鸟叫声、汽车声、敲门声、流水声等等,让学生分辨这些声音是谁发出的?分别通过哪些器官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你觉得这些声音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是怎么产生的?请你说一说。
3.学生回答自己的看法。
(引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4.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听听声音”。
板书课题:听听声音。
二、探索活动(一)观察小鼓发出声音时的变化。
1.教师介绍小鼓和号筒的用途及使用方法。
2.学生实验操作:敲击小鼓,观察米粒的变化。
(米粒在鼓面上跳动的现象)3.汇报交流:(预设)(1)米粒跳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你是怎么做的实验?得到什么结论?(2)你还发现了什么现象?是怎么发现的?通过这个现象你知道了什么?是怎么得出的结论?4.师生共同小结。
米粒的跳动是鼓面上下振动引起的,声音是由鼓面的振动产生的。
(板书: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5.谈话:我们用耳朵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你知道这些声音是怎么传播到我们耳朵里的吗?请同学们猜一猜。
6.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预设:空气、水可以传播声音;耳朵可以接收声音;一些动物可以听到一些特殊的声音。
)7.引导:大家的猜测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
8.学生实验操作:把耳朵紧贴桌面,听到敲击的声音了吗?你能听到隔壁教室里发出的声音吗?你的发现是什么?你的推理对不对呢?和小组成员一起交流一下。
四年级科学听听声音教案
![四年级科学听听声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71fbaa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c2.png)
四年级科学听听声音教案四年级科学听听声音教案如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以及噪音对人的危害。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归纳能力。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爱护耳朵,注意噪音对人体的危害。
二、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活动,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
三、教学难点探究噪音对人体的危害。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音叉、噪音录音等;学生准备小鼓、纸、水等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听一听是什么声音。
(2)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这些声音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到我们耳朵里的?你们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3)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
2、学习新课(1)声音的产生:教师介绍实验材料(小鼓、纸、水),并让学生摸一摸小鼓,感受一下鼓面的震动。
接着让学生敲击小鼓,观察鼓面的变化,并让学生用手指摸一摸鼓面,感受鼓面的震动。
最后让学生总结声音产生的原因。
(2)声音的传播:教师播放一段录音,让学生听一听是什么声音(噪音),并问学生这种声音有什么感觉(刺耳、难受)。
接着问学生这种声音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到我们耳朵里的,并让学生讨论声音传播的途径。
最后让学生总结声音传播的途径。
(3)噪音的危害:教师介绍噪音的危害,并让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减少噪音的危害。
最后让学生总结防噪的方法。
3、巩固练习(1)说一说下面哪些是噪音?为什么?A. 优美的钢琴声B. 拖拉机的轰鸣声C. 电钻钻石头的声音D. 清晨的鸟叫声E. 流水声F. 猛击鼓面的声音(2)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减少噪音的危害?4、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听听声音”这一内容,通过实验活动探究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以及噪音对人体的危害。
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耳朵,减少噪音的危害。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1《听听声音》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1《听听声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30404e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fb.png)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1《听听声音》教案一. 教材分析《听听声音》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第一课第一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材以生活中的声音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声音,并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知识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的声音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原理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了解。
同时,学生可能对实验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需要注意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通过介质传播。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原理。
2.实验过程中对细节的观察和注意。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振动的物体(如音叉、橡皮筋)、放大镜、记录纸等。
2.课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动画演示。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些生活中的声音,如鸟叫、汽车鸣笛等,引导学生关注声音。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它们是如何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的呢?”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动画演示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然后讲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通过介质传播。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振动的物体(如音叉、橡皮筋)并记录物体的振动情况。
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了解声音的产生。
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声音需要通过介质传播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然后讲解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和影响因素。
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空气,还有哪些介质可以传播声音呢?”让学生讨论并回答。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听听声音》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听听声音》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02a25e79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02.png)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得非常热烈,每个小组都能够围绕声音的实际应用提出自己的观点。在小组讨论中,我尽量让自己成为一个引导者和参与者,而不是一个评判者。这样,学生们更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也愿意听取他人的意见。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继续优化教学方法,比如准备更多有趣的实验和案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观察中学习。同时,我也应该提高课堂提问的技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而不是仅仅追求答案的正确性。
1.科学探究: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主动探究声音产生、传播、特性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2.逻辑思维:训练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对声音现象进行归纳、推理和解释,增强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3.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探讨声音应用的过程中,发挥想象,提出创新性见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4.环保意识:通过学习声音保护,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环境,主动参与噪声防治,提高环保意识。
5.团队合作: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协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以及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方式。
-举例:通过敲击音叉产生声音,观察音叉振动;讨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掌握这三个基本概念,并能区分它们在声音中的作用。
-突破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如空气、水)中的传播效果,强调声音传播的条件。
小学科学11听听声音(教案)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11听听声音(教案)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63e2ef8e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c4.png)
小学科学11听听声音(教案)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听听声音(教案)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学会通过观察和实验验证声音产生的条件;2. 掌握音的高低、响亮程度和长短是声音的基本特征;3. 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敏感性,提高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声音产生的条件;2. 音的高低、响亮程度和长短是声音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投影仪;2. 录制好的不同音高、响亮程度和长短的声音片段;3. 不同物体的声音实验材料;4. 学生课前已阅读相应的教材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放一段音乐或模仿动物的叫声来引起学生对声音的兴趣,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15分钟)(1)设计实验:准备杯子、刀子、水、钉子等多种物体,学生一一敲击这些物体后,观察并记录下他们所发出的声音。
(2)讨论和总结:让学生交流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发现声音产生的条件是物体的振动。
结合学生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声音产生的条件。
3. 辨别高低音(20分钟)(1)教师演示:教师准备不同音高的声音片段,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思考和探究如何辨别音的高低。
(2)学生实践:学生小组合作,互相录制不同音高的声音片段,然后交换听,试图区分高低音。
(3)总结和讨论:学生交流实践结果和体会,教师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音的高低是声音的基本特征。
4. 辨别响亮程度(20分钟)(1)教师演示:教师播放不同响亮程度的声音片段,让学生思考和探究如何辨别声音的响亮程度。
(2)学生实践: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中模仿和演示不同响亮程度的声音,然后让其他学生判断声音的响亮程度。
(3)总结和讨论:学生交流实践结果和体会,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响亮程度是声音的另一个基本特征。
5. 辨别音的长短(20分钟)(1)教师演示:教师播放不同长短的声音片段,让学生思考和探究如何辨别声音的长短。
(2)学生实践: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中模仿和演示不同长短的声音,然后让其他学生判断声音的长短。
四年级科学听听声音教学设计(公开课)
![四年级科学听听声音教学设计(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0f36d9d4650e52ea54189845.png)
《听听声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领学生用心去倾听、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让学生学会对各种不同声音加以简单的区分和鉴别,对声音的大小、高低、远近、方向加以适当地了解。
3、通过对声音的研究,培养学生探索声音的兴趣,创造乐音,增加生活乐趣。
教学重难点:1、学生亲临探究过程,初步感知声音与物体间的关系。
2、对声音的强弱、高低、远近、方向能加以区分和鉴别。
教学准备:大小不一样的音叉、装有不同水量的烧杯教学过程:游戏导入师: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猜猜我是谁?(一个同学说:猜猜我是谁请。
另外一个同学闭上眼睛猜)师:进行游戏。
师:你是怎样猜到是哪位同学的?(生:从他的声音。
)师:真厉害,听声音就知道这个人是谁。
好,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听听声音》,幻灯片出示课题。
(板书课题:听听声音)师:咦,同学们,刚才我们的教室里还是很热闹的,现在怎么安静下来了?(生:因为上课了!)师:你怎么知道上课了呀?(生:因为上课铃响了。
)师:哦,同学们的耳朵真灵啊!对了,听到铃声,我们知道上课了。
“那今天有老师们来听课,大家欢迎吗?请表示一下”。
(同学马上报以热烈的掌声)师:谢谢大家,下课的吵闹声、上课的铃声、同学们给老师的热烈掌声,哇,我们生活中到处充满着声音,一、倾听周围的声音师:同学们,你们平时有仔细听过周围的声音吗?(生:有)现在就让我们来听一段录音,并且思考它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它们又有哪些不一样?听的过程中请大家保持安静。
(放录音)师:哪位同学来说一下你都听到了哪些声音?生:婴儿的笑声、脚步声、雨声、快门声——师:恩,听得很仔细。
那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的呢?生:有的高有的低。
有的是好听有的不好听。
师:回答的很好,我们还可以给他分类,哪些是人类活动发出的?(~~~)哪些是自然发出的?(~~~)小结:同学们,我们知道了声音有自然界的和人类活动时发出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每天各种各样的声音都伴随着我们。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听听声音》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听听声音》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6d3c4a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6a.png)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听听声音》教学设计学生活动21.听听声音。
实验活动观察方法记录表1.静静聆听。
2.心里默记。
3.拿出记录表。
4.学生展示。
我听到的声音记录表2.学生听人类活动的声音,谈感受。
(音乐、电锯、汽车...)实验活动观察方法记录表1.静静听听。
2.作出记录。
3.学生听动物活动的声音,谈感受。
(鸟、虎、猫...)实验活动观察方法记录表1.静静听。
2.作出记录。
4.学生听大自然发出的声音,谈感受。
(溪流、海浪、雷电...)实验活动观察方法记录表1.静静听。
2.作出记录。
(学生可以口述)5.小结:通过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声音的多样性,为后面的探究作准备。
学生活动31.学生用词语描述声音。
实验活动观察方法记录表1.记录。
2.展示交流。
2.小结: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声音的种类,知道声音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是可以描述的。
教师活动21.教师:下面我们先听听声音。
(人类活动声、动物声、自然界的声音个2个。
)再把你听到的声音记录在表里。
2.教师播放音频。
3.指导学生填写声音名称(风、汽车...)。
1.教师:听听是什么发出的声音,说说你听到时的感受。
教师播放音频。
2.展示学生记录1.教师:猜猜这又是什么发出的声音,说说你听到时的感受。
教师播放音频。
2.展示学生记录1.教师:这次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呢?说说你听到时的感受。
教师播放音频。
2.展示学生记录教师活动31.教师:我们刚才听了声音,也谈了对声音的感受,你能不能用词语描述声音呢? 下面,把你认为可以用来描述声音的词语写出来。
2.指导学生交流。
活动意图说明:让学生充分感受声音的多样性,声音的高、低、强、弱,不同的声音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环节三:研讨(指向目标2、3)学生活动41.学生听歌曲“闪烁的小星星”实验活动观察方法记录表1.静听。
2.用手打节拍。
强、弱、高、低2.学生还想知道的声音知识实验活动观察方法记录表1.语言描述。
2.交流。
我想知道声音的知识(如果时间紧,可以口述)教师活动41.播放“闪烁的小星星”。
听听声音(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听听声音(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6936f58e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70.png)
听听声音教学内容:听听声音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倾听周围的声音开始,观察并简单的区分、归类和鉴别各种不同的声音以及声音的大小、高低、远近、方向。
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
2.经历有关声音的实验过程。
获得“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没有物体就没有声音”等的初步认识。
教学准备:小组观察实验用:(1)物体发声活动——各种固体材料、瓶子、杯子、水等;(2)分辨声音的变化活动——相同玻璃杯4只、水、筷子等。
教师演示活动用:包含各种声音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学习引入研究声音的活动开始了,说说你对声音的哪些问题比较感兴趣?你想研究关于声音的哪些问题?二、倾听周围的声音(1)教师先让学生们安静下来,再让学生倾听周围发出的声音。
(2)学生交流听到的周围发出的声音,并说明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
(3)教师播放各种声音,并让学生逐个说明发出声音的物体。
(4)学生交流听到过的其他声音。
(5)教师小结: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声音,大自然的风声、雨声、雷声,田野里的蛙叫蝉鸣声,城市里的车水马龙声。
各种各样的声音包围着我们。
那么,这些声音中,哪些是自然界发出的声音?哪些又是人类活动发出的声音呢?(6)对声音进行分类。
(7)学生小组进行分类记录。
(8)各组交流记录表。
三、听听固体、液体、气体发出的声音的活动(1)听听固体发出的声音。
想办法让桌上的各种固体发出声音,听听这些声音是否相同,有什么特点。
(2)学生交流和描述:用()方法使()物体发出声音,这种声音的特点是()。
(3)听听液体发出的声音。
想多种办法使水发出声音,听听不同的方法产生的水的声音是否相同,有什么特点。
(4)学生交流和描述。
(5)听听气体发出的声音。
在我们听到的声音中,哪些声音是由空气发出的?你有什么办法使空气发出声音?(6)学生进行“使空气发出声音”的活动。
(7)讨论交流:从以上的活动中,你认为声音与物体有什么关系?没有物体能有声音吗?(8)教师反诘:有人认为没有物体也能产生声音,比如雷声就不是什么物体发出的。
最新四年级科学听听声音教学设计(公开课)精选
![最新四年级科学听听声音教学设计(公开课)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ad651674bceb19e8b9f6baa0.png)
一、教学目标:1、引领学生用心去倾听、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学会倾听声音,学会对各种不同声音加以简单的区分和鉴别,对声音的上下、强弱加以适当地判别。
3、通过对声音的研究,培养学生探索声音的兴趣,热爱生活、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能够区分、鉴别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并加以归类。
2、难点:对声音的上下,强弱能加以区分和鉴别。
三、材料准备:大小音叉、大小不同的铁钉、敲击的棒子。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的过程中,能积极的提出问题、想法和建议,乐于与同伴合作、交流;在“观察和描写各种各样的声音及声音的变化〞等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
六、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游戏“猜猜谁在说话?〞1、师生互动:导言: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这些老师?今天我就给同学们一个和老师交流的时机,所有同学趴在桌子上,老师请其中一位同学对在坐的教师说一句“老师,您辛苦了,谢谢您!〞,其他同学听听是谁在和老师说话?2、你猜出了他是谁吗?怎么猜出来的?3、引出课题。
(听听声音,得出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二〕探究活动1、倾听、感受声音。
〔1〕你仔细地全神贯注地倾听我们教室内和教室外的声音吗?〔2〕交流:你刚刚听到哪几种物体发出来的声音?〔写在下发的白纸上并把这些声音分成二类〕学生说,教师板书。
〔3〕你能简单说说这些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得出结论: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有上下和强弱之分。
〔三〕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1〕引导学生认识音叉,知道它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节器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a〕用轻重不同的方法敲击音叉,使它发声。
〔 b〕轻重不同的方法敲击音叉,声音不同在哪里呢?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边敲,边听,边判别声音的区别在哪里?〔可提示用上下,强弱来判别〕〔2〕我们分组来玩玩,在玩的过程中要想方法让它们发出不同的声音来。
〔3〕汇报实验结果,并记录在书本46页。
〔边说边做〕教师总结: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即音高不同;轻重不同的力敲击同一物体时,发出的声音强弱是不同的。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听听声音》教案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听听声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bab55c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c6.png)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听听声音》教案一. 教材分析《听听声音》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以及声音的特征。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的声音有了一定的认知。
但是,他们可能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机制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来进一步揭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介质来传播。
2.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声音的特征,如音调、响度和音色。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声音的特征及其观察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讲解法、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声音的奥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实验器材(如振动的物体、声音源等)、幻灯片、录音机、音响设备等。
2.学具:实验记录本、笔、实验器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幻灯片引入课题,让学生听一些不同的声音,如钟声、掌声、音乐声等,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声音,激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让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介质来传播。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如敲击不同材质的物体、吹动不同长度的管子等,观察声音的特征。
4.巩固(5分钟)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声音的特征,如音调、响度和音色。
5.拓展(5分钟)讲解声音的应用,如电话、广播、音乐等,让学生了解声音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以及声音的特征。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课后观察和记录生活中的声音,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如何传播的,以及声音的特征。
8.板书(课后整理)整理实验结果,归纳声音的特征,如音调、响度和音色。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听听声音》公开课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听听声音》公开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f52ace5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3d.png)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听听声音)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2、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根底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
〔二〕科学知识1、通过听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感知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有关,没有物体就没有声音;2、通过游戏、实验,使学生懂得声音有大小、远近、上下的不同,初步分辩声音的大小和上下。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感受自然界和一般生活中的声音;2.保持与开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觉周围事物神秘的欲望。
(教学重点)认识声音的大小和上下。
(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声音的大小叫音量,声音的上下叫音调。
(教学理念)科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处处着眼于以生为本,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理念。
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探究活动活动中自己感想。
(教法设计)创设情景,导入课题——演示引导,实验探究——稳固练习,拓展延伸——课后小结。
(学法设计)倾听——观察——质疑,比拟——分析,稳固归纳——演绎推理(教学打算)X课件,光盘一只,(记录卡)每人一张,塑料直尺、小鼓、小棒及笛子、唢呐、铜锣、腰铃等民族乐器各6个以上,两把口琴,透明玻璃杯6-8只,清水一小盆。
(教学方案)这是本单元第—个活动,这个活动要求我们和学生们一起尽量多地倾听各种各样的声音,分析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然后说说我们听到过哪些声音,并分析哪些是自然界发出的声音,哪些是我们生活和工作发出的声音。
为了更好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更加放开有效地进行科学学习及实验探究,我把学生分成6个大组,每组8人左右,桌上配置相关的学具和实验器材,各组组员推选出一位组长,负责组织治理工作。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创设情景,激趣揭题,5-6分钟〕。
教师出示一张光盘,让学生猜猜里面录的是什么,引导学生倾听与观察;播放一段大自然音乐,学生谈感受;播放一般生活中的声音,学生猜;揭题。
四年级科学上册《听听声音》教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听听声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5c11cf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f3.png)
四年级科学上册《听听声音》教案第一篇:四年级科学上册《听听声音》教案四年级科学上册《听听声音》教案一、教学目标:、引领学生用心去倾听、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让学生以关注的态度在充分感知声音的活动中,学会对各种不同声音加以简单的区分和鉴别,对声音产生的原理和声音的变化有适当地了解。
3、通过对声音的研究,培养学生探索声音的兴趣,热爱生活、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够区分、鉴别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并加以归类。
2、难点:了解声音产生的原理,声音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学生小组活动:制造声音——学生的学习用具,课桌等教师演示:声音是如何产生的——音叉等。
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景:.欣赏优美转噪音的乐曲。
2.PPT呈现耳朵很大的小孩图片衔接语二.寻找教室里存在的声音1.讲解要求2.点评学生的发现。
3.衔接语:从教室的声音——声音的世界三.听听常见的声音,声音的简单分类.讲解要求2.播放常见的一些声音(共9种:2种人类活动产生,种大自然产生。
)3.学生个人回答4.师生一起总结9种声音分别是什么。
5.引导进行简单的归类6.再听一次,感受声音的美。
7.衔接语:简单的任务——困难的任务。
四.利用身边的材料制造声音.讲解要求。
2.同桌合作制造声音(3分钟)3.评点制造方法衔接语五.声音产生的秘密.衔接语,出示音叉。
72.听音叉的声音3.学生代表摸音叉并分享感觉。
4.摸喉咙六.声音的变化衔接语1.猜一猜录音中一共有多少人——音色的不同。
放录音学生的分析放视频总结:为什么能猜对?衔接语:声音音色的不同——声音其他的变化2.声音其他的变化七.回顾总结快乐的心情总是能让我们的学习事半功倍,因此在开始上课前,让我们首先来欣赏一首优美的乐曲。
关闭噪声,解释:现在,出了一点问题,优美的音乐放到一半就变成噪声了。
现在老师想请刚才听得投入的孩子。
Q1:在优美的音乐还没有变成噪声的时候,你的感觉怎么样?Q2:后来音乐出问题了,变成噪声了,你的感觉怎么样?的确是这样,人人都喜欢优美的声音,安静的环境,不喜欢吵闹。
科学《听听声音》教学设计
![科学《听听声音》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236899e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cb.png)
科学《听听声音》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关于声音的科学知识,旨在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感知能力,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实践,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受的原理;•了解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养成观察、思考和实验的习惯;•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敬畏之情;•培养学生积极合作和分享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受的原理;•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学生对声音的传播过程的理解;•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的解释。
四、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单个铃铛、扬声器、音乐播放器等。
2.教学素材:•与声音相关的图片、视频和实验材料。
3.教学环境:•教室内保持安静。
五、教学步骤与内容第一步:导入(5分钟)1.利用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声音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2.向学生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你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吗?”、“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呢?”。
第二步:探究声音的产生(15分钟)1.分发铃铛给学生,让学生摇动铃铛并听到声音;2.引导学生观察铃铛的振动,提问:“铃铛为何会发出声音?”;3.学生们进行合作讨论,老师逐个点评。
第三步:探究声音的传播(15分钟)1.随机选取数名学生,站在教室不同位置;2.老师用扬声器或音乐播放器发出声音,让学生观察声音传播的路径;3.学生们进行合作讨论,总结声音的传播方式。
第四步: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20分钟)1.老师用示波器或音叉演示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差异;2.学生们观察示波器或音叉的振动,理解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规律;3.学生们进行合作实验,尝试用不同物质传播声音,记录实验结果。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听听声音》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听听声音》优质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5b7a4df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77.png)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听听声音》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听听声音》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第1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感受声音的特点,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实验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对周围的声音有所关注,但对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机制可能还不够了解。
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声音经验,但可能没有系统地思考过声音的特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逐步深入探讨声音的奥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的特点。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3.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声音的特点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感受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自主发现声音的特点。
3.讲授法:教师讲解声音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气球、盆子、尺子、绳子等。
2.教学课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动画、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首歌曲,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音乐中的声音。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能感受到歌曲中的哪些声音?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将一个气球放入盆子中,用木棒敲打气球。
让学生观察和听觉气球被敲打时的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气球被敲打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尺子敲打桌子,观察和记录尺子被敲打时的振动。
引导学生发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巩固(5分钟)教师讲解声音的传播原理,用课件展示声音传播的动画。
让学生了解声音是通过介质(如空气、水、固体)传播的。
拓展(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你们还知道哪些声音的特点?如: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等。
2023秋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1-1《听听声音》 (表格式教案)
![2023秋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1-1《听听声音》 (表格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a6c5ae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71.png)
《听听声音》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起始课,本课通过“听听周围的声音”和“描述你听到的声音”引导学生开始关注声音。
活动1:倾听周围各种各样的声音,对听到的声音进行简单的描述,初步辨别声音的“高低”与“强弱”的不同。
在活动1中,首先播放了鸟叫声,发现孩子们能够轻松辨别出“我听到的声音”、“声音由()发出的”,在描述“声音的特点”时,用的词汇非常丰富,比如“柔和”、“清脆悦耳”、“震耳欲聋”等,虽然词汇量丰富,在使用时不是太恰当,老师及时做了纠正,再播放其他声音的时候学生描述就更规范了。
活动2:对听到的声音进行简单的科学分类。
在活动2中,孩子们用了两种方法分类:
一种是根据声音强弱分类,把听到的机器轰鸣声归类到“强”,把流水声归类到“弱”。
另一种是根据声音来源分:
①把鸟叫声、鸡叫声、猫叫声归类为“家禽声”,后纠正鸟和猫不是家禽,但都属于动物,所以这类声音来源为“动物的叫声”。
②把流水声、风声归类为“野外的声音”,即“自然界的声音”。
③把人类使用工具发出的声音、生成建设发出的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声音称为“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最后为了帮助学生识别乐曲《闪烁的小星星》中的音符,并分辨它们的高低顺序,使抽象的音高关系变得直观、形象,我们分别向音乐老师王珊珊和赵安迪请教并使用了音乐课中常用的"柯达伊"手势,用直观的手势表示出各音的相对高度。
四年级教科版科学《听听声音》教案
![四年级教科版科学《听听声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1c697f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89.png)
四年级教科版科学《听听声音》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识别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了解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学会用简单的词汇描述听到的声音。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倾听、比较、描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感受声音,提高学生的综合感知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声音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培养学生倾听的良好习惯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识别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特点。
理解声音的高低、强弱。
2.教学难点准确描述声音的特征。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包含各种声音的音频,如鸟鸣、流水、音乐等。
提问学生:你们听到了哪些声音?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呢?引出课题。
2.倾听不同物体的声音准备一些不同的物体,如铃铛、木鱼、鼓、塑料瓶等。
让学生依次倾听这些物体发出的声音,并描述听到的声音特点,如清脆、低沉、响亮等。
组织学生讨论: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之处?3.认识声音的高低用钢琴或其他乐器弹奏不同音高的声音。
让学生倾听并感受声音的高低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呢?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哪些因素来改变声音的高低?4.认识声音的强弱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鼓或其他物体。
让学生倾听并感受声音的强弱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强弱与什么有关呢?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哪些因素来改变声音的强弱?5.描述声音给出一些声音的例子,如风声、雨声、汽车声等。
让学生用恰当的词汇描述这些声音的特点,如柔和、嘈杂、急促等。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对不同声音的描述。
6.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以及如何描述声音。
提问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声音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你在生活中还听到过哪些有趣的声音呢?7.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倾听各种声音,并记录下来,尝试描述它们的特点。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听听声音》教案教学设计(五篇范文)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听听声音》教案教学设计(五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431a65f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1c.png)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听听声音》教案教学设计(五篇范文)第一篇: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听听声音》教案教学设计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听听声音》教案教学设计1.听听声音【教材简析】《听听声音》是《声音》单元的起始课,声音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教科书通过“听听周围的声音”和“描述你听到的声音”这两个活动展开,引导学生关注声音,关注身边的声音世界。
“听听周围的声音”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认真倾听,感受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能感受到它。
“描述你听到的声音”板块,通过用科学的词汇将听到的声音描述出来,并能对声音进行简单分类。
通过对声音的描述,可以了解学生对声音原有的认识,激发学生想要更多的了解声音的问题,为后面声音问题的研究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声音对学生来说非常熟悉。
他们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声音的存在,这对本课学习打下了良好的生活基础。
对于声音,虽然学生非常熟悉,但并没有真正思考过关于声音的问题。
没有思考过他们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这些声音又是通过什么物体发出来的,这是本节课学习的障碍。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可以感受到它。
2.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
科学探究目标运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在认识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和态度,乐于与同伴交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认识到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随时随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
难点:能根据听到的声音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教学准备】教师:班级记录表、微课视频资料和课件PPT。
小组: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导课:导入新课(预设3分钟)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半分钟的时间仔细听听我们周围的声音。
提问:都能听到什么声音呢?(预设:读书声、脚步声……)2.教师总结:是呀,只要我们仔细地、用心地倾听,你肯定能听到很多声音,声音无处不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听声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用心去倾听、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让学生学会对各种不同声音加以简单的区分和鉴别,对声音的大小、高低、远近、方向加以适当地了解。
3、通过对声音的研究,培养学生探索声音的兴趣,创造乐音,增加生活乐趣。
教学重难点:
1、学生亲临探究过程,初步感知声音与物体间的关系。
2、对声音的强弱、高低、远近、方向能加以区分和鉴别。
教学准备:
大小不一样的音叉、装有不同水量的烧杯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猜猜我是谁?
(一个同学说:猜猜我是谁请。
另外一个同学闭上眼睛猜)师:进行游戏。
师:你是怎样猜到是哪位同学的?
(生:从他的声音。
)
师:真厉害,听声音就知道这个人是谁。
好,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听听声音》,幻灯片出示课题。
(板书课题:听听声音)师:咦,同学们,刚才我们的教室里还是很热闹的,现在怎么安静下来了?(生:因为上课了!)
师:你怎么知道上课了呀?(生:因为上课铃响了。
)
师:哦,同学们的耳朵真灵啊!对了,听到铃声,我们知道上课了。
“那今天有老师们来听课,大家欢迎吗?请表示一下”。
(同学马上报以热烈的掌声)师:谢谢大家,下课的吵闹声、上课的铃声、同学们给老师的热烈掌声,哇,我们生活中到处充满着声音,
一、倾听周围的声音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有仔细听过周围的声音吗?(生:有)现在就让我们来听一段录音,并且思考它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它们又有哪些不一样?听的过程中请大家保持安静。
(放录音)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下你都听到了哪些声音?
生:婴儿的笑声、脚步声、雨声、快门声——
师:恩,听得很仔细。
那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的呢?
生:有的高有的低。
有的是好听有的不好听。
师:回答的很好,我们还可以给他分类,哪些是人类活动发出的?(~~~)哪些是自然发出的?(~~~)
小结:同学们,我们知道了声音有自然界的和人类活动时发出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每天各种各样的声音都伴随着我们。
风声,雨声,歌声,笑声,音乐声,鸟声,虫鸣声……(等等)不绝于耳,构成了一个变化无穷多姿多彩的声音王国。
质疑:关于声音你想探究哪些问题?生提出问题:
(1:我想知道声音是怎么传播的!2:我想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3:我想知道声音为什么会有大小,高低,远近和方向。
)
师:你真会提出问题,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会来进一步解决。
现在让我们利用身边的材料一起来探究声音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变化?二、听听固体,气体,液体发出的声音
师:我们可以很容易的使许多身边的固体发出声音,比如说书,我们可以通过翻页、甩动、拍打的方法使他发声(老师边说边示范),
现在请每个小组讨论一下,我们还有什么办法使液体和气体也发出声音?
小组讨论(2分钟)
师:同学们讨论的很认真,请一个同学来说说你们讨论的结果?
生:可以通过摇晃瓶子使水发出声音,通过吹口哨使空气发出声音。
师:请你示范一下。
(学生示范)很不错,还有其他同学要补充的吗?(学生补充)我们让固体,气体,液体都发出了声音,它们的声音一样吗?
小结:其实声音还有很多很多的变化。
板书(省略号)就如大家在前面实验中发现的一样。
正因为有了各种各样的物体,我们的声音才这么奇妙无穷。
三、分辨声音的变化
师:现在老师做一个游戏,这里有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老师用小木棒敲它,请同学们倾听区分一下它们声音的高低。
师:这个游戏让我们知道了在相同的杯子里装有不同量的水发出来的声音高低是不同呀!
师: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出示音叉)它叫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听听声音)
实验1:现在老师先轻轻击打,再重一点击打,请同学们听听两个声音有什么不同吗?
(提问学生哪个声音强哪个声音弱)
实验1:出示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样的力量敲击音叉,听听他们发出的声音。
比较:这两种音叉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吗?能描述一下它们的声音吗?
(提问学生那个声音高,那个声音低)把结论写在46页的表格。
师:我们来做游戏听听不同方向发出的声音。
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中间闭上眼睛,老师点他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同学叫他的名字,让这位同学辨别是从哪个方向发出的声音。
(进行游戏让学生感受不同方向发出的声音)
师:我们来做游戏听听不同距离发出的声音。
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前面闭上眼睛,老师点与他不同距离的两位同学叫他的名字,让这位同学辨别哪个离自己近、哪个离自己远。
(进行游戏让学生感受不同距离发出的声音)
师:我们来做游戏听听声音的不同大小。
老师拍手发出声音,然后全班一起拍手发出声音。
你们拍手的声音能比老师的声音再大一些吗?能再小一些吗?
(做拍手游戏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不同大小)
师: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倾听了各种声音,知道了声音和物体的关系。
还认识了音叉,知道了声音高有低还有强弱的变化。
同学们,你们还想不想了解更多关于声音的知识?(生:想)好,让我们一起探索更多关于声音的奥妙吧。
(下课问候)
板书设计
听听声音
一、倾听周围的声音
二、使身边的物体发出声音
三、分辨声音的变化
强弱高低方向远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