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级城管班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指导书--实验三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试验指导书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实验指导书实验一GIS演示与操作一、实验目的通过MapInfo实例的演示与操作,理解GIS的基本概念和普通GIS平台应具备的功能。
二、实验内容1.地理数据可视化2.操作电子地图3.地理查询与分析三、实验步骤1.进入MapInfo,打开World.tabo2.浏览人口数据。
3.显示人口结构分布或老年人口比例专题地图。
4.控制图层在缩放范围内显示。
5.使用不同的投影方法显示地图。
6.使用Info工具查询地理对象的信息。
7.建立统计图窗口,作各国的人口增长率、工业增长率及其它统计图。
8.调入世界河流图层(Rivers.tab),查询几条著名河流(如多瑙河,Danube)流经的国家。
方法:打开SQL对话框,在表文框中键入World,在条件文本框中键入表达式:obj Intersects (select obj from Rivers where =" )Danube”9.调入各国首都图层(Worldcap.tab),选择四个城市作半径为1000 km的缓冲区,查询这些缓冲区覆盖的人口。
四、实验报告格式1.实验名称、时间、地点1. 实验目的2. 实验内容3.操作步骤4.实验结果5.实验心得、体会实验二MapInfo的数据导入一、实验目的掌握用MIF(MapInfo Interchange Format)文件将自己的数据导入MapInfo系统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查看MIF文件格式2.将例题的图形进行手工矢量化3.将手工矢量化的结果构造成MIF文件,导入MapInfo三、MIF和MID文件简介MapInfo Interchange Format(MIF)是一种能完整描述MapInfo数据库的ASCII文件格式。
从MapInfo 导出数据时,图形数据放在.MIF文件中,表格数据放在.MID (MapInfo Interchange Data)文件中。
(一)MIF文件1. MIF文件的文件头MIF文件有一个文件头,头三行是版本信息、字符集、分界符;如果对数据库作了索引,第四行是索引信息,接下来为坐标投影信息(包括边界),然后是表格文件(数据库)的字段(列)数、各字段的名字及类型,最后一行以Data结束,表明下面各行为数据。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3
也可以通过使用键盘快捷键<Ctrl+Z>和<Ctrl+Y>来完成。
6利用屏幕“快捷菜单”(Pop Menu )协助点要素的编辑在“点要素”的编辑过程中,您可以随时通过点击鼠标右键调出屏幕“快捷菜单”(如图5—6所示)。
但是,通过操作您可能会发现,ArcView 的右键操作与常规Windows 的右键操作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如果您单击一次右键马上松手的话,弹出式菜单只显现一下就立即消失,同时其中的第一个菜单项(即:“撤消”(Undo Feature Edit )项)自动被执行;如果您想选择其它菜单项,则需要按下右键不松手,然后顺弹出式菜单向下移动鼠标,当理想的菜单项高亮度显示时,松开鼠标右键即可。
如果您对此弹出式菜单的各项目不太熟悉,想通过使其在屏幕上暂时保留的方式仔细察看其内容,操作方法是:右键单击视图不松手,横向移动鼠标,待光标移出“弹出式菜单”区之外时,松开右键即可使该菜单列表保留在视图上。
三、线状要素的编辑1、创建线状要素时应当注意的问题(1) 在您向您的线要素主题中增加新的线要素之前,您首先就应当考虑这些线条在视图中能否完美地排列与组合问题。
如果线条之间存在有比较多的上、下交叉点或复合端点,您就应当在编辑时启动和设置“相互吸引(Snapping )”环境。
(2) 如果您已经启动了“相互吸引环境”,那么当您正在为主题添加新的线条时,您就可以通过单击鼠标右键调出“弹出式快捷菜单”,并在“菜单”中选择一种“吸引”方式(General Snapping 或Interactive Snapping ),以控制新添线如何被“吸引”到已经存在的线段。
(3) 当您创建了一条新线后,程序会自动地在当前视图的主题属性表中添加一条新记录。
当您编辑主题时,该属性记录表也会自动进入编辑状态。
(4) 线条是由结点组成的,当您正在创建一个线条时,可以通过“弹出式菜单”选择“删除上一点(Delete Last Vertex )”来取消上一次加点,您可以不断重复直到返回新生线的起始点。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
7.现在将顾客位置定位到城区图中。 选择View中的Geocode Addresses
47
8.在Address Table中选择customrs.dbf 文件
48
9.定位后的结果显示如下,点击Done
49
10.顾客的地理位置即显示在城区上。
50
11.点击Query Builder 查询按钮,选择 类型为百货商店。
36
25.这样黄色的点就代表离亚特兰大距 离300英里的城市。
37
26.点击‘Zoom to Selected Features’ 放大这一区域,便于观察。
38
27.在‘Theme menu’中选‘Auto-label’ 自动作标签,在每个点附近标上城市 名称。
39
28.从图上的颜色版块可知,‘LexingtonFayette’‘Huntsville’‘Birmingham’and ‘Montgomery’四个城市满足题意。
24
13.这样根据销售额美国就被分区。
25
14.加题目,即在图上加上美国的城市 名。点击‘Add Theme’,在对话框 中选择‘qstar’中的’uscities.shp’文 件。打开。
26
15.这样美国的城市名添加成功(如图)
27
16.对新加的图例进行编辑,双击‘US cities’弹出对话框再进行编辑。
22
11.下面开始对图例编辑,双击‘US States’ 在‘Table of Contents’中,选择 ‘Graduated Color’,如图所示。
23
12.在中‘Classification Field’选择‘Total’, 在‘Color Ramps’选择‘Greens to Oranges dichromatic’,然后倒转颜色代表的销售额。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第一篇: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地理信息系统原理A课程实验所属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A开课学期:2014-2015第一学期所在专业:所在班级:学号:姓名:完成时间:目录实验一: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构成…………………………3-7 实验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结构…………………………8-16 实验三: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管理………………………17-19 实验四: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处理………………………20-25 实验五:空间操作及其空间分析………………………26-34 实验六:地理信息系统数据输出………………………35-42实验一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构成一、实验目的了解GIS的组成和软硬件平台,熟悉平台软件的界面环境、基本操作,理会GIS的基本功能二、实验分组每人一组,独立完成三、实验内容启动MapInfo MapInfo界面结构菜单命令 MapInfo的工具条读取栅格图像并使用绘图工具打开表完成实验结果、体会指定项目,和个人收获。
四、方案设计(要求)略五、实验结果1.快速启动项2.系统界面情况3.点数据层4.线数据层5.面数据层六、实验体会(结论)1.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 1.系统硬件:数据处理设备(包括从服务器到图形工作站、个人计算机等各种形式的计算机),输入设备(数字化仪,大幅面图形扫描仪,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全球定位系统),输出设备(显示器、投影仪、绘图仪、打印机)2.系统软件:系统软件(操作系统和数据库软件)、GIS基础软件平台(如MapInfo)、GIS应用软件3.地理空间数据和信息逻辑上分为矢量和栅格两种数据结构4.应用人员(系统开发人员和最终用户)5.应用模型(是和专业知识连接的纽带,模型的实现一般是在平台软件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的)2. MapInfo的主要功能① 测量分析② 缓冲区分析③ 地图代数④ 多边形操作⑤ 数字高程模型(DEM)分析3.地理信息系统应具备的基本功能 1.数据采集与编辑:…… 2.数据存储与管理 3.数据处理和变换 4.空间分析和统计 5.产品制作与显示 6.二次开发和编程实验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结构一、实验目的熟悉图象处理方法,明确数据结构构建原理,掌握图象配准、屏幕数字化、属性数据输入方法,理解物理坐标和用户坐标的转换关系及数据输入环境,体会图层概念二、实验内容栅格图象处理在MapInfo环境下用不同方式进行栅格图象配准矢量数据输入属性数据输入实验结果的指定内容及其它个人体会三、实验步骤略四、结果(一)栅格图象处理1.图象配准提示框(你想简单地显示未配准的图象,或配准它使它具有地理坐标)截图2.单位选择对话框截图3.投影选择对话框截图4.输入控制点坐标对话框截图5.4个控制点坐标输入完毕的图象配准对话框截图6.配准后的结果(文件另存窗口插入)7.方法2的步骤结果截图(选做)(二)屏幕矢量化(图形数据输入)(三)属性数据输入五、结论(体会)1.关于图象配准的功能配准一幅栅格图象时,要输入地图坐标(如经度/纬度),并指定栅格图象上与该坐标对应的点。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㈤.系统结果
1.添加了甘肃省行政区划图,并进行了几何校正,新建了一个面状图层、一个点状图层、两个线状图层;
2.在面状图层上提取了酒泉市、嘉峪关市、张掖市、武威市、金昌市、白银市、兰州市、定西市、庆阳市、平凉市、天水市、陇南市十二
西北师范大学学生实验报告
学院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业
地理科学
年级、班
2011级地理科学(1)班
学号
201175010158
姓名
雒亚楠
同组者
课程名称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
实验名称
数据的采集与编辑
1.实验目的
⒈掌握GIS中屏幕数学化的方法与过程;
⒉熟悉应用ArcGIS数据采集的方法;
⒊进一步了解ArcGIS的基本操作。
2.实验数据
⒈甘肃省行政区划图
⒉城市统计数据
3.实验要求
1.建立点、线、面三种图层;
2.图层以高斯—克吕格投影、西安80坐标系定义、6度分带;
3.属性赋以面状图层;
4.提交实验报告和实验结果。
4.实验步骤
1.运行ArcMap,并添加甘肃省行政区划图;
2.对甘肃省行政区划图进行几何校正;
3.新建图层,提取地图要素;
教师评语
成绩
(城市人口、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城市名称);
3.在点状图层上提取了84个县级城市,并赋以属性值(城市名称);
4.在其中一个线状图层上提取了交通道路,道路类型分别为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
5.在另一个线状图层上提取了主要河流,如黄河、黑河、疏勒河、白龙江等,并赋以属性值(河流名称)。
通过以上基本操作,完成了本次实验的要求,达到了实验的目的,完成了对甘肃省行政区划图的数据的提取和编辑。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书姓名:班级:指导教师:2012年11月目录实验一:空间数据库的建立------------------------------------------3 实验目的---------------------------------------------3实验原理---------------------------------------------3 实验软件---------------------------------------------3 实验内容与步骤---------------------------------------3实验二:地图可视化----------------------------------------------------9 实验目的---------------------------------------------9实验原理---------------------------------------------9 实验软件---------------------------------------------9 实验内容与步骤---------------------------------------9实验三:空间分析-------------------------------------------------------16 实验目的---------------------------------------------16实验原理---------------------------------------------16 实验软件---------------------------------------------16 实验内容与步骤---------------------------------------16总结-------------------------------------------------------------------------22实验一:空间数据库的建立一、实验目的通过实例,让读者掌握创建一个要素数据集的拓扑关系的整个流程,并实施创建。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指导书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指导书安放舟编着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二零一五年六月目录课程实验大纲地理信息系统的实验是与理论课同步进行的课程实验,是非独立开设的实验。
本实验中,有许多内容仍属于理论课内容的延伸。
1实验简介及基本要求上机实验是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重要环节,它贯穿于整个《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过程中。
本课程的实验分为前期准备阶段、基本操作阶段和技术提高阶段三个阶段,其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为:(1)前期准备阶段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的第一阶段为前期准备阶段。
前期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应用软件的大致情况,地图投影、理解计算机制图、数据库、图层和表的基本概念,数据采集;根据要求熟悉Mapinfo7.0工作环境。
(2)基本操作阶段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的第二阶段为基本操作阶段。
基本操作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掌握地图配准、装饰层的应用、图层和表的关系,图层的基本操作,并能够针对简单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得到需要的结果。
(3)技术提高阶段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的第三个阶段为技术提高阶段。
技术提高阶段的实验,要求学生不仅要把课本上的内容掌握好,同时还需要自学一些相关的知识,包括表的属性、函数的应用、重新分区、查询、数据更新、统计图形的输出、输出设计。
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2课程实验目的要求实验的主要目标是:(1)通过上机操作,加深对地理信息系统实践知识的理解。
(2)通过使用Mapinfo7.0,了解一种实际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并掌握其操作技术。
(3)通过实际题目的上机实验,提高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适用专业适用于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的地理信息系统、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生态学等专业。
4主要实验环境软件:操作系统为MicrosoftWindowsXP。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为Mapinfo7.0硬件:台式计算机、大幅面扫描仪、A3扫描仪、激光打字机、绘图仪笔记本计算机、GPS、数码照相机、移动硬盘5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1)第一次实验前,任课教师需要向学生讲清实验的整体要求及实验的目标任务;讲清实验安排和进度、平时考核内容、期末考试办法、实验守则及实验室安全制度;讲清上机操作的基本方法。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姓名:学号:实验地点:实验时间:指导教师:实验项目一:SuperMap Deskpro初识实验时间:2010年05月22日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了解SuperMap Deskpro的软硬件环境及安装过程。
2、熟悉SuperMap Deskpro主要特点、功能与用户整体界面,以便熟练进行各项数据处理操作。
二.实验准备1、硬件环境SuperMap Deskpro 5.0 内存要求:最低128MB,推荐256MB 或以上。
SuperMap Deskpro 5.0 硬盘空间要求:300MB 以上。
2、软件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2000(Service Pack 2 或更高版本)(推荐)Windows NT4.0(Service Pack 4 或更高版本 + IE5.0 以上)Windows 98(IE5.2 以上)Windows Me(IE5.2 以上)Windows Server 2003Windows XP3、主要特点SuperMap Deskpro 5.2 是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基于SuperMap 类库开发的桌面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能直接对空间数据进行各种处理。
SuperMap Deskpro 5.2 采用了全新的插件式架构。
除了有一个基本的IDE(集成桌面环境——Integrated Desktop Environment)框架外,其他功能按照功能之间的逻辑关系封装为不同的插件。
这有利于减少不同功能模块之间的偶合性和干扰,提高软件的稳定性。
同时,插件架构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可扩展性和定制性,为用户自定义配置奠定了基础。
三.实验内容及主要过程1、主要功能:SuperMap Deskpro 5.2 作为一个大型的地理信息系统桌面工具。
从空间数据的获取、海量空间数据的入库管理,到查询、统计、编辑功能,到空间分析以及空间数据的输出,为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数据处理提供了完整的流程。
地理信息系统实训指导书资料
111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习指导书
实习目的
通过MAIGIS K9进行GIS 空间分析实验,使学生加深空间分析概念的理解,通知掌握空间分析操作方法。
实习要求
在E 盘建立自己名字命名的文件夹,保存自己所做成果。
实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加强自身管理,认真完成实习安排中所涉及到的各种实习项目,同时将结果保存,作为评分的一项重要标准依据;不得抄袭其他同学所做成果,若发现,实习
成绩为不合格;注意保护机房仪器设备,不得将U 盘,手机等移动存储设备连接于计算机,若发现,实习按不合格处理;严格按上课时间进行作息,二节课不到者按实习不合格处理。
实习报告内容要求
实习内容
具体安排:
1、矢量数据分析
1)、缓冲区分析
(1)线的缓冲区
载入数据:道路中心线,居民地域,城市水系,城市植被,需要分析的点状地物缓冲区分析
数据分析叠加分析
网络编辑与分析
属性汇总、统计
统计分析
其他分析
DEM 分析
其他分析
矢量数据分析属性分析栅格数据分析
GSQL 查询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指导书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指导书目录实验一:ARCGIS应用基础(2学时) (1)一、arcgis体系 (1)二、ArcMap 基础 (2)1、用户界面介绍 (4)2、新建地图 (5)3、数据层的加载 (6)4、据层的一些基本操作 (8)三、ArcCatalog 应用基础 (13)1. 文件夹操作 (14)2. 栅格数据的显示 (14)3、目录内容浏览 (16)4、地图与图层操作 (17)5、地理数据输出 (19)四、ArcToolbox 应用基础 (20)1、激活扩展工具 (20)2、ToolBox 内容简介 (21)实验二:栅格图配准(2学时) (22)一、地形图配准 (22)第1步地形图的配准-加载数据和影像配准工具 (22)第2步输入控制点 (23)第3步设定数据框的属性 (25)第4步矫正并重采样栅格生成新的栅格文件 (27)二、图像配准:通过GPS点进行配准 (28)实验三:空间数据库的建立、运行(2学时) (31)一、创建新Shapefile (31)二、Geodatabase 数据库创建 (33)1、建立persornal database (33)2、建立要素集 (34)3、建立要素类 (36)4、向地理数据库加载数据 (38)5、复制地理数据库数据 (45)三、添加和删除属性 (45)四、在arcmap中查看数据 (46)五、导入GPS数据,生成图层 (47)实验四:空间数据的输入、编辑(矢量化)(4学时) (52)一、学习并熟悉各个编辑工具 (52)1 、选取、拖动和旋转要素 (52)2 、创建新要素 (52)3 、编辑存在要素 (53)二、点要素的编辑 (55)三、线要素的编辑 (56)四、多边形要素的编辑 (56)五、属性数据的编辑 (57)六、利用arcscan进行矢量化 (58)实验五:空间拓扑建立(2学时) (61)一、Arcgis中topolopy说明: (61)二、在arccatalog中创建拓扑规则的具体步骤 (62)三、有关geodatabase的topology规则 (63)四、拓扑处理 (66)实验六:空间数据处理投影转换(2学时) (67)一、裁剪要素 (67)二、拼接图层 (69)三、要素融合 (70)四、图层合并 (71)五、图层相交 (72)六、定义投影 (73)七、投影变换 (75)八数据格式转换 (75)1 在ArcCatalog中转换数据格式 (76)2 在Toolbox中进行数据转换 (79)3 利用Data Interoperability Tools工具进行数据转换 (80)补充:图层相减,计算面积 (83)实验七:空间分析(4学时) (84)1. 了解栅格数据 (85)2. 用任意多边形剪切栅格数据(矢量数据转换为栅格数据) (86)3. 栅格重分类(Raster Reclassify) (89)4. 栅格计算-查询符合条件的栅格(Raster Calculator) (90)5. 面积制表(Tabulate Area) (91)6. 分区统计(Zonal Statistic) (93)7. 缓冲区分析(Buffer) (95)8. 空间关系查询 (98)9. 采样数据的空间内插(Interpolate) (99)10. 栅格单元统计(Cell Statistic) (103)11. 邻域统计(Neighborhood) (105)实验八:缓冲区分析(2学时) (107)1. 距离制图-创建缓冲区 (107)1.1 点要素图层的缓冲区分析 (108)1.2 线要素图层的缓冲区分析 (109)1.3 多边形图层的缓冲区分析 (111)2.综合应用实验 (112)2.1 水源污染防治 (112)2.2 受污染地区的分等定级 (114)2.3 城市化的影响范围 (117)实验九:DEM分析(2学时) (120)1. TIN 及DEM 生成 (121)1.1由高程点、等高线矢量数据生成TIN转为DEM (121)1.2 TIN的显示及应用 (123)2. DEM的应用 (135)2.1坡度:Slope (135)2.2 坡向:Aspect (138)2.3提取等高线 (140)2.4计算地形表面的阴影图 (141)2.5可视性分析 (144)2.6地形剖面 (146)实验十:地图制图(4学时) (148)1、渲染图层要素-唯一值符号 (148)2、标注图层要素 (152)3、渲染图层要素—分类渲染 (154)4、渲染图层要素—点密度渲染 (158)5、渲染图层要素—图表渲染 (160)6、创建地图版面 (161)7、添加各种元素到地图版面中 (166)8、打印输出地图 (172)关于本实验的说明本实验将围绕如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来制作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所在图幅(1:1万)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实验流程的整个流程将涉及到GIS数据处理的整个流程,包括地形图配准、空间数据库建立、矢量化、空间数据的查询与分析、专题图制作等。
地理信息系统指导书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指导书内江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2010.09.实验一空间数据录入一、实验目的1、掌握地图扫描矢量化的基本原理与方法;2、熟悉R2V软件的主要绘图和编辑工具,会用R2V软件数字化地图。
二、实验准备在数字化之前必须设计好数字化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地图数字化的效率,而且也关系到数字化成果的质量。
确定数字化的技术路线包括选取什么样的地图作为数字化底图,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数字化,对哪些要素进行数字化,如何对数字化要素进行分层和分幅,以及代码的设计等等。
1、硬件准备:性能良好的计算机2、软件准备:R2V3、资料准备:(1)数字化底图:四平镇1:5万地形图,地图等高距为10米;(2)图幅控制点坐标:图幅控制点坐标是用来进行图幅定向的,它能够确定地图的地理位置和比例大小。
如表1:表1 图幅控制点坐标表x坐标y坐标左上122.0000 46.0000右上122.2500 46.0000右下122.2500 45.8333左下122.0000 45.8333 (3)确定地图的分层与分幅:GIS是以图层的方式管理地图的,将点、线、面等地理实体按其性质的不同分别归入不同的图层进行分层管理是GIS管理空间数据的基本方式。
如表2:表2 地理要素分层及代码表一类代码二类代码几何特征名称编码名称编码名称地形771 等高线71010 线高程点72010 点政区 661 省界61030 多边形地界61040 多边形县界61050 多边形交通 441 公路42240 线桥梁43010 线土地 331 居民点31030 点水系 221 河流(双线)21012 多边形河流(单线)21011 线湖泊23010 多边形(4)设计代码:代码的设计非常重要,它是计算机存贮、检索、识别的基础,使之能够满足各种应用分析需求。
(5)在计算机上建立自己的实习目录,例如:E:\GIS\姓名,将地图影像放入。
三、实验内容点、线、多边形的数字化四、实验步骤1、常用键F2--放大或放大到矩形框;F3--缩小;F5--全局视图;F6--前一视图;F4--灰度影像对比度;F1--帮助;PageUp,PageDown,方向键--滚动窗口。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3
题目: 地理信息系统第三次实验 报告人 时 间 姓名: 孙志强 2018 年 4 月 10 日 1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掌握工具栏编辑器 , 创建特性窗口 , 和属性窗口的主要元素, ArcMap 当编辑的用户界面 2、本次实验包括三部分:创建点、创建线、创建面 3、 编辑实验 学号:62150711
文件名
中 间 生 成 数 据
1、Exercise1.mxd 2、 3、 ©吉林大学 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三、实验结果分析 创建点
创建线创建面Fra bibliotek©吉林大学 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通过上机实验,自己动手操作,初步学习了利用 ArcGis 创建点、线、面的操作方法与操作步骤。 以上是本人试验过程中的部分截图。
实 验 结 果 数 据
文件名 1、Exercise1.mxd 2、 3、
简单描述
基本要求与说明: 1、 实验原理部分文字阐述要简洁明; 2、 实验步骤与方法请尽量详细叙述; 3、 表格大小和所列条目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与增删;
©吉林大学 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 添加 Snapping 工具栏 • 在标准栏上右键,在弹出的菜单项中选择 Snapping • 弹出如图所示的工具条 • 点击 Snapping-> Use Snapping 确保 Use Snapping 被勾选 • 确保工具栏上的所有选项被选中 • 端点捕捉 折点捕捉 边捕捉 • 点击捕捉-> 选项 • 弹出对话框,按照图中 • 所示进行设置 • 启用 Feature Construction toolbar • 点击编辑器-> 选项 •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 • 确保【显示要素构 • 造工具条】被勾选 • 开始数字化一条线 • 线的起始 • 点如图 • 如下图所示 • 在 Create Features 对话框中点击 Local road • 然后在下面的 construction tools 中点击 Line • 在图上沿着道路依次点击,F2 键完成数字化 • 设置要素模板属性 • 模板属性对话框用于审查和修改模板设置。 例如, 可以重命名模板,描述该模板, 设置默认构建工具,并设置默认的属性值。 • 现在,我们要设置一个多边形层的属性特征模板,其代表私人土地所有权。在创 建特性之前,应该检查模板的属性,以确保他们适当地设置。 • • 在 Create Features • 窗口中,双击 Tracts • 弹出模板属性 • 对话框 • 按照图中设置 • 其中 Ownership 所设置 • 表示其默认值为 private • 创建矩形多边形 • 点击 Rectangle • 捕捉到顶点 • 完成如图所示 • 创建多边形要素 • 确保 World imagery (Web) 图层勾选 • 打开书签 bookmark-> Tracts。 ©吉林大学 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三
实验编号: 3 四川师大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年月日资源与环境学院2011 级 5 班实验名称:属性编辑姓名:成绩:同组人:指导教师:辜寄蓉1.实验目的和要求编辑图层的属性表2.基本原理ArcView表格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与Project的地图内容紧密相关的“属性表”,另一种是外置的、与ArcView属性表可以实现连接(Join)或链接(Link)的数据库表。
此外,与创建一项Project项目相对应,ArcView还提供了一种在其运行环境内由用户自行创建设计数据库表的方法。
在ArcView中,表格的连接(Join)与表格的链接(Link)完全不同。
连接可以处理诸如“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数据关系,而链接则只适合处理“一对多”的关系。
在主题中允许您将一个图形要素设置成指向当前主题之外的另一个指定目标的“热链接”。
通过“热链”,您可以在视图中显示出另外一幅图像或文本,或者打开另一个项目组件(如:View、Layout、Chart等),或者经由一个Avenue脚本链接到一个外部程序。
要在一个主题中使用热链,就必须首先进行“热链”设置。
要将项目中的主题,艺术地展现在视图窗口,需要用到ArcView的地图编辑功能,而这些,几乎都是通过图例编辑来实现的。
3.主要仪器与试剂ArcView3.34.实验内容I.点文件的属性编辑(1)打开ArcView3.2.,新建view1,打开上次转换的shp格式的点文件,对图进行了放大、缩小和浏览的操作。
(2)选择 <Identify >后移动鼠标右击不同区域,出现属性窗口对各区域进行属性查询,其中有shape、Id,强调图形选属性;选择< Open Theme Table> 跳出完整的属性表,点击各属性记录则显示其对应的图形区域,强调属性选图形。
(3)点击属性表,选择 Table 下拉菜单栏中的< Start Editing> ,再选择了<Edit > 下拉菜单栏中的< Add Field>(添加字段),在跳出定义字段窗口中将字段名改为“景区”,类型改为“string”,点击OK,按这种方式分别添加字段名。
《地理信息系统与城市管理》 作业设计方案
《地理信息系统与城市管理》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种强大的技术工具,在城市规划、资源管理、交通规划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设计本作业。
二、作业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工作原理。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3、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和局限性。
4、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作业内容(一)理论知识学习1、学生自主学习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教材和网络资源,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发展历程、组成部分、数据结构等基本概念。
2、观看相关的教学视频,学习地理信息系统的常用功能,如地图绘制、空间分析、数据管理等。
(二)软件操作实践1、选择一款常用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如ArcGIS、SuperMap 等,学生自行安装并熟悉软件的操作界面和基本工具。
2、给定一组城市管理相关的数据,如城市土地利用数据、道路交通数据、人口分布数据等,学生运用软件进行数据导入、编辑、查询和分析。
3、要求学生根据分析结果,绘制出相应的专题地图,如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图、交通拥堵分布图、人口密度图等。
(三)案例分析1、提供若干个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案例,如城市规划中的用地适宜性分析、城市应急管理中的资源调配、城市环境监测中的污染源追踪等。
2、学生分组对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在案例中所起的作用、解决的问题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
3、每个小组撰写一份案例分析报告,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四)项目实践1、设定一个城市管理的实际问题,如城市公共设施的布局优化、城市交通拥堵的改善等。
2、学生分组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问题进行调研、数据收集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
《地理信息系统与城市管理》 作业设计方案
《地理信息系统与城市管理》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种强大的技术工具,为城市管理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深入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培养其运用 GIS 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目标1、使学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和组成部分。
2、让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公共设施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数据的能力。
4、提高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空间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的技能。
5、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作业内容(一)理论知识学习1、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教材和文献,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发展历程、特点和应用领域。
2、学习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和数据输出等。
3、掌握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数据模型,如矢量数据模型和栅格数据模型。
(二)案例分析1、提供城市管理中的实际案例,如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环境污染监测等。
2、要求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知识,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分析结果和解决方案。
(三)数据收集与处理1、布置学生收集所在城市的相关地理数据,如道路网络、土地利用、人口分布等。
2、指导学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预处理,包括数据格式转换、数据清洗和数据标准化等。
(四)软件操作实践1、介绍常用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如 ArcGIS、SuperMap 等。
2、让学生安装并熟悉软件的操作界面和基本功能。
3、布置学生使用软件进行地图绘制、空间查询、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等操作。
(五)项目实践1、给定一个具体的城市管理项目,如城市公园规划或公交线路优化。
2、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信息系统知识和软件操作技能,完成项目的需求分析、数据处理、方案设计和成果展示。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三
I
,*—
8
Layer:调整为一般耕地F昨G03306吐二①▼〔
广回
l
Input X and Y ...
Input DMu
Cancel Foint
—
:(37&23000
l用相同的方法,在影像上增加多个控制点(大于7个),输入它们的实际坐 标。点击“影像配准”工具栏上的“查看链接表”按钮。
中,会发现“影像配准”工具栏中的工具被激活。
业3Bcotanarks Insert Selection Tools rindow Help
Zoom £ ata
Zoom Layout
ToallbAT
Main Menu
3D AiiUy^t
Advanr^d Z ii ting
knimtioii
ScrollLsrs
Outlook
远程协助
Ruij ie Supplicant
金山垂爾2011
r)金山网盾
□胯讯软件
.-J中园移动Petion
19迅雷软件
C3一龍还原蓿灵
Adobe Reader9
认佰
■fTlArcGIS Desktop Help►
@LicenseManager(9, x)►
ArcMap
O360安全浏览器3g)惟呂Office亍人版画金山快盘
Eli 5
Effects
GPS
(Jeocodi ng
Geoitietri cM色twork Edi ting
'■zeostatisti Cal knaly^ection
Layou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ArcGIS缓冲区分析与叠加分析一、实验目的1.理解缓冲区分析和叠置分析的基本原理。
2.学习缓冲区分析、利用Arc Toolbox进行叠加分析的操作。
3.掌握如何合理利用空间分析中的缓冲区分析和叠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验准备软件准备:确保你的计算机中已经正确安装了ArcGIS Desktop 10.0及Arc Catalog软件,如果不确定, 请与你的指导老师协商。
实验数据:在路径D: Ex03下预备知识:⏹缓冲区分析缓冲区分析(Buffer)是围绕其要素而形成一定缓冲区多边形实体,从而实现数据在二维空间得以扩展的信息分析方法。
缓冲区应用的实例有如:污染源对其周围的污染量随距离而减小,确定污染的区域;为失火建筑找到距其500 米范围内所有的消防水管等。
从原理上来说,缓冲区的建立相当的简单,对点状要素直接以其为圆心,以要求的缓冲区距离大小为半径绘圆,所包容的区域即为所要求区域,对点状要素因为是在一维区域里所以较为简单;而线状要素和面状要素则比较复杂,它们缓冲区的建立是以线状要素或面状要素的边线为参考线,来做其平行线,并考虑其端点处建立的原则,即可建立缓冲区,但是在实际中处理起来要复杂的多。
⏹Arc ToolboxArc Toolbox工具箱把ArcGIS桌面端许多功能分门别类的存放在不同工具箱中,可以完成3D分析、空间分析、数据转换、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统计等一系列功能。
Arc Toolbox 功能模块镶嵌在Arc Catalog、Arc Map、Arc Sence、Arc Globe中。
⏹叠置分析叠置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中常用的用来提取空间隐含信息的方法之一,叠置分析是将有关主题层组成的各个数据层面进行叠置产生一个新的数据层面,其结果综合了原来两个或多个层面要素所具有的属性,同时叠置分析不仅生成了新的空间关系,而数据层的属性联系起来产生了新的属性关系。
其中,被叠加的要素层面必须是基于相同坐标系统的,同一地带,还必须查验叠加层面之间的基准面是否相同。
从原理上来说,叠置分析是对新要素的属性按一定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其中往往涉及到逻辑交、逻辑并、逻辑差等的运算。
根据操作要素的不同,叠置分析可以分成点与多边形叠加、线与多边形叠加、多边形与多边形叠加;根据操作形式的不同,叠置分析可以分为图层擦除、识别叠加、交集操作、均匀差值、图层合并和修正更新。
要注意的是这里也要对属性进行一定的操作,所指的属性是较为简单的属性值,例如注解属性,尺度属性,网络属性等不能作为输入的属性值。
其中在ArcGIS 中可以进行叠置分析的数据格式有coverage,shapefile,GeoDatabase中的数据要素等,这里主要以shapefile为例子来介绍。
三、实验过程及方法本次整个实验是以缓冲区分析和叠置分析的综合应用为例,为市区择房的各项矢量数据进行空间分析,为购房者选择最适宜的购房地段,要求如下:(1)找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适宜区域:●距名胜古迹500m之内,环境优雅;●在商业中心服务范围之内,服务范围以商业中心规模的大小来确定;●离交通要道200m之外,以减少噪音污染;●通过叠加分析求出同时满足三个要求的区域(此处用到的是相交分析、擦除分析)(2)运用空间联合分析对上述三个缓冲区图层叠加求和确定合适区域,分级标准为:●满足其中三个条件的为第一等级。
●满足其中两个条件的为第二等级。
●满足其中一个条件的为第三等级。
●完全不满足条件的为第四等级。
3.1 缓冲区分析ArcGIS中缓冲区的建立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缓冲区向导建立,另一种是用缓冲区工具建立。
以下点、线、面缓冲区建立是使用缓冲区向导。
缓冲区工具建立缓冲区将不再详细说明。
首先添加缓冲区向导工具。
(1)在ArcMap窗口中,单击【自定义】→【自定义模式】,打开【自定义】对话框,切换到【命令】选项卡。
(2)在【命令】选项卡,选择【类别】列表框中的【工具】,然后在【命令】列表框中选择【缓冲向导】,按住鼠标左键不放将其拖动到已经存在的工具栏中。
3.1.1 点状要素缓冲区案例一:以名胜古迹的影响范围为例,要求建立距离名胜古迹500m内的缓冲区:(1)以城市主干道的噪音缓冲区建立为例,在ArcMap中打开文件D:\Ex03\city.mxd,famous place、Marketplace、network三个要素被加载进来。
(2)对选择的名胜古迹建立缓冲区。
的地图单位:右键点击【图层】→【属性】,在【常规】里的【单位】选择米,点击【确定】。
打开缓冲区生成对话框后,下拉【图层中的要素】选择famous place ,如图:在【如何创建缓冲区】区域中,有三种建立缓冲区的方式● 【以指定的距离】指以手动属于缓冲区半径建立固定缓冲区;● 【基于来自属性的距离】指依据要素中某个字段的值建立缓冲区;● 【作为多缓冲区圆环】指建立多级缓冲区。
本例选择第一种方法,指定缓冲区距离为500m :单击【下一步】,弹出如图所示对话框:在【缓冲区输出类型】区域中,是否融合缓冲区之间的障碍,可以参考示意图决定。
本例选择【是】,文件保存在EX03\Result中,完成设置后单击【完成】,结果如下图:案例二:以商业中心的服务范围为例,要求建立服务范围以商业中心规模的大小(属性字段YUZHI)确立的缓冲区:利用选择工具选择,打开缓冲区生成对话框,下拉【图层中的要素】选择Marketplace,如图:单击【下一步】,弹出如图所示对话框:注意:此次是以基于“YUZHI”的属性创建缓冲区。
单击【下一步】,弹出如图所示对话框:单击【完成】,结果如图所示:3.1.2 线状要素缓冲区以城市主干道的噪音缓冲区建立为例,要求所选区域离主干道200m,以减少噪音污染,(ST为道路数据中类型为主干道):(1)属性选择network中的主干道。
在交通网络图层(network.shp)上右键打开属性表,点击【选项表】,选择【按属性选择】,在SQL表中,设置查询条件表达式:“TYPE”=’ST’,点击【应用】按钮,选择出市区的主干道。
主干道选择结果如下:(2)对选择的主干道建立缓冲区。
利用选择工具选择,打开缓冲区生成对话框,下拉【图层中的要素】选择network,如图:注意:我们只对network的主干道建立缓冲区,所以勾选【仅使用所选要素】,如图所示:单击【下一步】,弹出如图所示对话框:本例选择第一种方法,指定缓冲区距离为200m,点击【下一步】,弹出如下对话框:在【缓冲区输出类型】区域中,是否融合缓冲区之间的障碍,可以参考示意图决定。
本例选择【是】,文件保存在EX03\Result中,完成设置后单击【完成】,结果如下图:3.1.3 面状要素缓冲区面状要素建立的缓冲区有内缓冲区和外缓冲区之分,共有如下四种方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实验练习,分辨出每种的缓冲效果,本次实验就不再详细操作说明。
以上点线面的操作完成后,即可将famous place、Marketplace、network三个要素移除,按住【control】键选择三个图层,右键点击,选择【移除】,操作如图所示:3.2 Arc Toolbox启动在Arc Catalog、Arc Map、Arc Scene、Arc Globe中,Arc Toolbox工具栏默认的情况下是不显示的,这时只需点击这些软件的窗口按钮,就可以打开Arc Toolbox窗口。
双击活动窗口即可固定窗口。
3.3 叠加分析首先启动Arc Toolbox ,点击【分析工具】→【叠加分析】。
3.3.1 相交分析 本实验以实验要求的第二、三个条件的两个点要素的缓冲区图层为例,进行相交分析,得出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的区域:为了得到同时满足在名胜古迹和商场服务范围之内的区域首先确保缓冲区的图层已经加载到Arc Map 中,一般做完缓冲区会自动加载到内容列表,如图所示:(1)在Arc Toolbox 中双击【分析工具】→【叠加分析】→【相交】,双击打开【相交】对话框,如图所示:将两个点要素的缓冲区依次添加进来,如图所示:(3)指定输出要素类的保存路径和名称。
(4)【连接属性(可选)】下拉框中有三个选项:ALL、NO-FID和ONLY-FID,通过其确定输入要素的哪些属性将传递到输出要素类。
●ALL指输入要素的所有属性都将传递到输出要素类中。
默认情况下为此值。
●NO-FID指除FID外,输入要素的其余属性都将传递到输出要素类。
●ONLY-FID指只有输入要素的FID字段将传递到输出要素类中。
(5)【XY容差】为可选项。
在其文本框中输入容差值,并设置容差值的单位。
(6)【输出类型(可选)】下拉框中有三个选项:INPUT、LINE、POINT。
●INPUT指将【输出类型】保留为默认值,可生成叠置区域。
●LINE指将【输出类型】指定为“线”,生成结果为线。
POINT指将【输出类型】指定为“点”,生成结果为点。
此案例选择【INPUT】,生成叠置区域:(7)点击【确定】按钮,完成相交分析操作,结果如图所示:3.3.2 擦除分析(1)在Arc Toolbox中双击【分析工具】→【叠加分析】→【擦除】,打开【擦除】对话框,案例要求在上一步的基础上,又要擦除掉距离主干道200m之内的区域,如图所示:(2)在【擦除】对话框中,输入【输入要素】数据,选择“inter”,同学根据自己刚刚命名的相交层选择,【擦除要素】则选择主干道的缓冲区,如图所示:(3)指定输出要素类的保存路径和名称。
(4)设置【XY容差(可选)】,此案例不设置。
(5)点击【确定】按钮,完成联合分析操作,结果如图所示:3.3.3 联合分析此案例的联合是将满足三个购房条件的缓冲区进行分析,案例还要求我们对城市整个区域的住房条件进行评价,具体步骤如下:一、属性赋值(1)分别打开famous place、Marketplace缓冲区的属性列表,分别添加famous、market 属性字段,并全部赋值为1,如图所示:向属性字段赋值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我们在前几次实验中学过的,手动添加;一种是使用【字段计算器】.如图所示:方法一:以向名胜古迹的缓冲区属性表里的【famous】字段全部赋值为1为例,点击【编辑器】→【开始编辑】,选择要编辑的图层,点击【继续】,手动在两个缓冲区属性表的famous 字段里全部输入1。
同理向方法二、字段计算器,以商业中心的缓冲区的属性表中的【market】为例,右键点击【market】,选择【字段计算器】,直接手动属于1即可:(2)打开network缓冲区的属性列表,添加voice字段,全部赋值为-1(因为噪音区之外的才是满足要求的,因此取值为-1)。
上述两种方法自选。
二、区域叠加在区域叠加之前,请确保三个条件的缓冲区属性表赋值任务已完成,如图所示:(1)在Arc Toolbox中双击【分析工具】→【叠加分析】→【联合】,双击打开【联合】对话框(2)在【输入要素】对话框中,输入三个缓冲区数据,指定输出要素类的保存路径和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