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指导书

合集下载

化学教学实验指导书

化学教学实验指导书

化学教学实验指导书第一章实验目的与背景1.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化学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科学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2 实验背景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

本实验将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基本化学概念的实验操作。

第二章实验器材与试剂2.1 实验器材- 烧杯- 试管- 镊子- 火柴- 量筒- 温度计2.2 试剂- 硫酸- 氢氧化钠- 盐酸- 硝酸银- 氯化钡第三章实验操作步骤3.1 实验一:氧化还原反应步骤一:取一小块锌片,用砂纸擦拭干净,放入试管中。

步骤二: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盐酸,观察反应现象。

步骤三:用温度计测量反应后溶液的温度变化。

3.2 实验二:酸碱中和反应步骤一:取一定量的硫酸倒入烧杯中。

步骤二: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均匀。

步骤三:用pH试纸测试溶液的酸碱性。

3.3 实验三:沉淀反应步骤一:取一小量的硝酸银溶液倒入试管中。

步骤二:向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沉淀。

第四章实验结果与分析4.1 实验一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一中,观察到锌片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并且溶液温度上升。

这是因为锌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与酸反应会释放出氢气。

4.2 实验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二中,观察到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溶液的pH值接近中性。

这是因为硫酸是强酸,氢氧化钠是强碱,它们反应后生成盐和水。

4.3 实验三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三中,观察到硝酸银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这是因为氯化钡是一种强电解质,与硝酸银反应会生成不溶于水的氯化物沉淀。

第五章实验总结与展望5.1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化学实验,学生们加深了对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和沉淀反应的理解。

实验过程中,他们不仅能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还能够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5.2 实验展望在今后的化学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实验内容和难度,引导学生进行更复杂的化学实验,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

化学实验安全作业指导书

化学实验安全作业指导书

化学实验安全作业指导书一、实验前准备工作化学实验是一项需要高度注意安全的工作,为了保障实验的安全进行,确保实验人员的身体健康以及实验室的安全,以下是关于化学实验安全的作业指导书。

1.1 确保实验室环境安全:在进行化学实验前,需要确保实验室环境的整洁和安全。

实验室内应定期清扫,储存的化学品应分类储存,避免混放。

实验室内应有足够的通风设备,确保实验时空气流通畅。

1.2 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进行化学实验时,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服、实验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等。

实验服应用棉质材料制作,能够有效隔离液体的侵蚀。

实验手套宜选择耐化学品腐蚀的材料,护目镜和防护面罩应具备防护性能。

1.3 熟悉并按规定使用实验器材:在进行化学实验前,应熟悉并按照规定使用实验器材。

实验器材的选择和使用应符合实验要求,并遵循操作规程。

对于易碎或有破损的器材应进行更换,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二、实验操作安全指南2.1 谨慎选择和使用实验化学品: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应谨慎选择和使用实验化学品。

首先要熟悉所使用化学品的安全资料,了解其性质、危害性和应急处置方法。

避免混用化学品,避免超过其适宜使用浓度,避免误用不符合实验要求的化学品。

2.2 操作时保持实验台面整洁:进行化学实验时,应保持实验台面整洁,避免杂物堆放,减少实验过程中的意外发生。

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及时清理,避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2.3 谨慎操作可燃、易爆和有毒化学品:对于可燃、易爆和有毒的化学品,在操作时要格外谨慎。

避免近火源或高温环境操作,防止化学品泄漏或燃烧。

对于有毒化学品,应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并注意控制操作的时间和浓度,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

2.4 遵循实验操作规范:化学实验需要严格遵循操作规范,避免违反实验要求和操作规程。

操作前应对实验步骤熟悉,并根据实验要求准备好所需的试剂和器材。

在实验进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变化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三、紧急事故处置方法在化学实验中,若发生紧急事故,应迅速采取相应的处置方法以保障人身安全和实验室安全。

实验指导书一

实验指导书一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学习如何在利用NLTK进行分词\词性分析与句法分析,同时将NLTK和结巴分词的结合中实现中文文本分词和词频统计。

通过次实验项目的练习,增强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以知识获取与自主实践相结合,学习对自然语言信息的处理以及结巴分词,文本相似度算法的实践。

二实验目标1. 了解自然语言处理的原理,加深对文本处理的理解;2. 熟悉文本分词、词频统计的原理;4. 掌握文本处理的其他的应用。

三实验要求1.实验前,请认真阅读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和实验指导书,仔细听从老师的讲解。

2.实验前编好程序,实验时调试。

3.编程要独立完成,程序应加适当的注释。

4.完成实验报告。

四实验报告要求内页:实验n :1、实验目的:xxxx2、实验原理和内容:3、实验环境和编程语言:4、主要功能及实现:5、实验结论:文字用小4号或4号;程序和注释用5号以班为单位交.实验一:1.怎样载入自己的英文语料库(obama.txt),在自己的语料库中找出频率小于8,排名前5的词和其频率。

(使用nltk的英文分词函数tokenize)2.写程序处理布朗语料库,找到一下的答案:(1)哪些名词常以他们复数形式而不是它们的单数形式出现?(只考虑常规的复数形式,-s后缀形式的)。

(2)选择布朗语料库的不同部分(其他目录),计数包含wh的词,如:what,when,where,who 和why。

3.输出brown文本集名词后面接的词性,参考代码:4.句法分析演示>>> from nltk import *>>> f=open('F://obama.txt')>>> raw=f.read()>>> import nltk>>> tokens = nltk.word_tokenize(raw)>>> tokens>>> c={}>>> for i in tokens:if tokens.count(i)>72:c[i]=tokens.count(i)>>> print(c)Wh:>>> from nltk.corpus import brown>>> import nltk>>> import re>>> brown.categories()>>> romance_text=brown.words(categories='romance')>>> fdist = nltk.FreqDist([w.lower() for w in romance_text])>>> modals=set([w for w in romance_text if re.search('^wh',w)])>>> for m in modals:print m + ':',fdist[m],词性:>>> def findtags(tag_prefix,tagged_text):cfd=nltk.ConditionalFreqDist((tag,word) for (word,tag) in tagged_textif tag.startswith(tag_prefix))return dict((tag,cfd[tag].keys()[:5]) for tag in cfd.conditions())>>> tagdict=findtags('NN',nltk.corpus.brown.tagged_words(categories='news')) >>> for tag in sorted(tagdict):print tag,tagdict[tag]>>> wsj = nltk.corpus.treebank.tagged_words(tagset = 'universal')>>> word_tag_fd = nltk.FreqDist(wsj)>>> [word + "/" + tag for (word, tag) in word_tag_fd if tag.startswith('V')]Ofen:>>> brown_lrnd_tagged = brown.tagged_words(categories='learned', tagset='universal') >>> tags = [b[1] for (a, b) in nltk.bigrams(brown_lrnd_tagged) if a[0] == 'often']>>> fd = nltk.FreqDist(tags)>>> fd.tabulate()名词后面词性统计:>>> import nltk>>> brown_lrnd_tagged = brown.tagged_words(categories='learned', tagset='universal') >>> tags = [b[1] for (a, b) in nltk.bigrams(brown_lrnd_tagged) if a[1] == 'NOUN'] >>> fd = nltk.FreqDist(tags)>>> fd.tabulate()。

教学实验指导书

教学实验指导书

教学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实验器材与药品1. 实验器材:- 试管架、试管夹、玻璃棒、滴管等;- 显微镜、移液器、离心机等。

2. 实验药品:- 乙醇、盐酸、氢氧化钠等。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 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 准备所需药品,确保药品的正确性和有效期。

2. 实验操作:(这里根据具体实验内容进行描述,确保每个步骤都清晰明了)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记录:- 记录每个步骤的实验结果,包括观察到的现象、实验数据等。

2. 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实验现象解释。

五、实验讨论与总结1. 实验讨论:- 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探讨原因和解决方法。

2. 实验总结:- 总结实验的目的、步骤和结果,指出实验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六、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前应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实验过程中应佩戴实验室必要的防护用具,如实验手套、护目镜等。

3. 实验中使用的化学药品要小心操作,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气体。

4.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和废弃物,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七、实验报告要求1.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与药品、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讨论与总结等内容。

2. 实验报告应规范书写,语句通顺,段落结构清晰。

3. 实验报告中的数据应准确无误,并配以合适的图表或图像进行展示。

4. 实验报告应标明实验日期、实验地点和实验人员姓名。

八、参考文献(根据实验内容提供相关参考文献)以上为《教学实验指导书》的基本格式和内容要求,具体实验内容和步骤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希望本指导书能够对您的实验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灼热丝实验作业指导书

灼热丝实验作业指导书

灼热丝实验作业指导书一、实验目的通过进行灼热丝实验,探究灼热丝的耐热性能,理解灼热丝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灼热丝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材料,其主要成分为耐热金属材料,具有耐高温、导电良好的特性。

实验中,我们将灼热丝放置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中,观察其表现出的各种现象,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和总结,可以评估灼热丝的耐热性。

三、实验器材1. 灼热丝:使用标准的耐热金属灼热丝,长度约为20厘米。

2. 烧杯:用于装载灼热丝和加热水等。

3. 温度计:用于测量实验环境的温度。

4. 加热器:用于提供实验环境的热源。

5. 实验记录表: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详细数据和观察结果。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将实验器材准备齐全,并检查其完好性。

b. 清洗烧杯并确保其干燥。

c. 标定温度计,确保其准确度。

2. 实验设置:a. 将烧杯放置在加热器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水。

b. 将温度计插入烧杯中,确保其与水接触。

c. 将灼热丝固定在实验环境中,确保其处于稳定状态。

3. 实验操作:a. 打开加热器,使水温逐渐升高。

b. 每隔10℃,记录一次灼热丝的变化。

c. 观察灼热丝的颜色、形状以及可能出现的其他变化。

d. 根据实验观察结果,判断灼热丝的耐热性。

4. 实验数据记录:a. 记录每次温度变化时的灼热丝观察结果。

b.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其他重要数据和观察结果。

5. 实验结果分析:a. 分析灼热丝在不同温度下的表现和可能的原因。

b. 利用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评估灼热丝的耐热性能。

6. 结论和讨论:a. 根据实验结果,总结灼热丝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b. 讨论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c. 提出进一步研究该实验的建议。

五、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操作的安全性,避免烫伤或烧伤。

2. 当加热水温度超过50℃时,注意防止水溅出。

3. 在实验中,要仔细观察灼热丝的变化,并记录详细的数据和观察结果。

4. 实验结束后,清洗和归还实验器材,并妥善保管实验记录表。

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了解实验原理,并通过实践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器材•实验仪器:XXXX仪器•实验材料:XXXX材料•其他:XXXX设备、器皿等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将仪器、材料摆放整齐,确保周围环境整洁,无杂物影响实验操作。

•检查仪器是否正常工作,确保所有连接线插好且牢固。

•准备好所需试剂和药品,按照实验要求进行配制。

2. 实验操作步骤1.步骤一:XXXX–具体操作细节1–具体操作细节2–具体操作细节32.步骤二:XXXX–具体操作细节1–具体操作细节2–具体操作细节33.步骤三:XXXX–具体操作细节1–具体操作细节2–具体操作细节3…3. 实验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安全,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操作时要认真仔细,确保操作步骤正确,避免误操作导致实验失败或事故发生。

•注意保持实验器材的清洁和完整,实验后应及时清洗器材并归还到指定位置。

4. 实验结果记录与分析•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操作细节、观察结果和数据。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实验现象或结论。

•可将实验结果用图表展示,以增加可视化效果。

四、实验拓展•针对本实验,可以进行进一步拓展,例如探究不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扩展实验的应用范围等。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的操作,学生对实验过程、实验原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实验技能也得到了提升。

同时,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参考文献2]。

实验项目指导书

实验项目指导书

实验项目指导书一、实验项目简介实验项目指导书是用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一份重要文件。

它主要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要求等内容。

本指导书旨在帮助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达到预期的实验目标。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设计与实验操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同时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三、实验原理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实验所涉及的原理和基本概念。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和理解实验原理,为实验的操作和结果分析提供基础。

四、实验材料与设备接下来,我们将列出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清单。

请学生在进行实验前确认所有物品齐全,并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五、实验步骤本节将提供实验的详细步骤说明,包括涉及到的操作方法、操作顺序以及注意事项等。

学生需要按照指导书的步骤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六、实验要求与注意事项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列出实验所需遵守的要求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学生需要仔细阅读并理解这些要求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安全和准确性。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完成实验后,学生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

他们应该能够根据实验的数据和观察结果得出结论,并能够解释实验结果的科学原理。

八、实验总结最后,学生需要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总结。

他们应该能够回顾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估和思考,提出改进实验的意见和建议。

九、参考文献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列出所参考的文献和资料。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一步阅读这些文献,扩展知识和深入理解实验原理。

希望以上指导书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进行实验,获得预期的实验结果,并通过实验的过程培养实验设计和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这个实验项目,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堂知识,并培养他们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医学实验操作作业指导书

医学实验操作作业指导书

医学实验操作作业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指导学生完成医学实验操作,使其掌握相关实验技巧和操作流程。

二、实验材料1. 医学实验仪器:根据实验要求准备相应的医学仪器。

2. 医学实验药品:根据实验要求准备相应的医学药品。

3. 个人防护用品:戴口罩、手套、实验服等,保证个人安全。

三、实验步骤步骤一:准备工作1. 检查实验仪器是否完好,如有损坏,请及时更换或修理。

2. 检查实验药品的标签和有效期,如有问题,请及时更换或补充。

步骤二:个人防护1. 穿戴实验服,确保衣物干净整洁。

2. 戴口罩,避免实验药品引起的气溶胶对人体的影响。

3. 戴手套,避免药品直接接触皮肤。

4. 戴护目镜,防止实验药品飞溅入眼。

步骤三:操作流程1. 根据实验要求,准确称取实验药品并放入容器中。

2. 根据实验要求调配实验液体,并进行均匀搅拌。

3. 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时间和温度,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 如实验中需要进行观察和记录,请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并保证记录的准确性。

步骤四:实验结束1. 关闭实验仪器,清理实验台面,保证实验环境的整洁。

2. 将使用过的实验仪器和容器进行清洗,确保下次使用时干净。

3. 适当处理废弃物和实验残留物,遵循环保原则。

四、注意事项1.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实验室安全,严禁一人独立操作。

2. 操作前请仔细阅读实验操作指导书,确保操作步骤清晰明了。

3. 如有实验中出现突发情况,请立即向实验室管理员或教师求助。

4. 在实验过程中,严禁食品和饮料进入实验室。

5. 完成实验后,请注意清理实验工作区域,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以上为医学实验操作作业指导书,希望能够对学生顺利完成医学实验提供指导和帮助。

在实验过程中,请严格按照实验操作指导书中的步骤进行,确保个人安全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祝实验成功!。

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自由沉淀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颗粒自由沉淀实验的方法;(2)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自由沉淀规律,根据试验结果绘制自由沉淀曲线。

去除率~沉速曲线(η~u 曲线)。

二、实验原理浓度较稀的、粒状颗粒的沉淀属于自由沉淀。

自由沉淀的特点是:静沉过程中颗粒互不干扰、等速下沉,其沉速在层流区符合Stokes 公式。

悬浮物去除率的累积曲线计算:⎰+-=0000)1(P sdP u u P η 其中: η —— 总去除率P 0 、P —— 未被去除颗粒的百分比 u s 、u 0 —— 沉淀速度 实验用沉淀柱进行,如右图。

初始时,沉淀时间为0,悬浮物浓度为C 0,去除率η=0。

设水深为H (实验时为水面到取样口的垂直距离),在t i 时间能沉到H 深度的最小颗粒d i 的沉速可表示为:ii t Hu =。

实际上,沉淀时间ti 内,由水中沉至柱底的颗粒是由两部分颗粒组成,即沉速i s u u ≥的那一部分颗粒能全部沉至柱底,同时,颗粒沉速i s u u <的颗粒也有一部分能沉到柱底,这部分颗粒虽然粒径很小,沉速i s u u <,但这部分颗粒并不全在水面,而是均匀分布在整个柱内,因此,只要在水面以下,它们下沉至池底所用的时间小于或等于具有沉速ui 的颗粒由水面降至池底所用的时间ti ,则这部分颗粒也能从水中被除去。

在 t i 时间,取样点处实验水样的悬浮物浓度为C i ,沉速i s u u ≥(i d d ≥)的颗粒的去除率:000011i i i C C C P C C η-==-=-,其中,0C CP i i =表示未被去除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比。

绘制 P ~u i 关系曲线,可知121212000C C C C P P P C C C -∆=-=-=,P ∆是当选择的颗粒沉速由u 1降至u 2,即颗粒粒径有d 1减到d 2时,此时水中所能多去除的,粒径在d 1~d 2间的那部分颗粒的百分比。

当P ∆无限小时,dP 代表了小于d 1的某一粒径d 占全部颗粒的百分比。

研发实验作业指导书

研发实验作业指导书

研发实验作业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研发实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研发项目的策划、实施和评估等关键环节。

二、实验准备1. 实验器材和材料准备:根据实验要求准备相关实验器材和材料,并确保其正常可用。

2. 实验环境搭建:为学生提供一个适宜的实验环境,包括实验场地和相关设施设备。

三、实验步骤本实验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学生可根据实验要求和指导,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和任务分配。

1. 项目策划a)明确项目目标和要解决的问题。

b)制定项目计划和时间表。

c)分析项目需求和资源情况。

2. 技术调研a)对相关技术领域进行调研和学习,了解当前技术发展状况。

b)掌握所需技术和工具,为项目的实施做好准备。

3. 原型设计a)根据项目要求,设计整体架构和功能模块。

b)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并进行评审和修改。

c)完成原型的绘制或搭建,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4. 系统开发a)根据设计方案,进行系统编码和开发工作。

b)合理分配任务,组织团队成员进行开发。

c)定期进行代码评审和集成测试,及时修复bug。

5. 功能测试a)制定功能测试计划和用例。

b)进行系统功能测试,确保各项功能正常运行。

c)记录测试过程和测试结果,并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6. 系统验收a)组织相关人员对系统进行全面评估和验收。

b)总结评估结果,并根据反馈意见进行改进。

c)确认系统达到验收标准,准备部署和实施。

7. 项目总结a)对整个研发项目进行总结和归档。

b)分析项目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c)总结并分享项目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在实验过程中,注意保障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2. 团队合作: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合作能力。

3. 项目管理:督促学生按照计划执行,并进行进度和质量的监控。

4. 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勇于尝试和创新,培养创新思维。

5. 结果评估:学生完成实验后,进行实验结果评估和自我总结。

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室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实验仪器的使用水平,培养实验设计和实验数据处理的能力。

二、实验器材本实验所需器材如下:1. 显微镜2. 高压电源3. 量筒4. 试剂瓶5. 称量瓶6. 烧杯7. 导线8. 静电仪9. 板卡三、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a. 检查所需实验器材是否准备齐全。

b. 清洗实验器材,确保没有污染物。

c. 与实验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确定实验计划和操作流程。

2. 实验操作a. 根据实验要求,配置实验所需试剂。

b. 根据实验要求,进行量筒、称量瓶等设备的校准工作。

c. 进行实验样品的制备或准备好实验样品,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d. 启动实验仪器,根据仪器指南进行操作。

e.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步骤以及观察到的现象。

f. 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相应的统计和处理。

3. 实验结果分析a. 对实验结果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包括数值计算和统计处理。

b. 根据实验结果,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合理的结论推理。

4. 实验报告编写a. 撰写实验报告,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排版。

b. 在实验报告中清晰地介绍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

c. 分析实验结果,展示数据处理方法和结果。

d. 提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案。

e. 根据实验所得结果,进行相关的讨论和思考。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佩戴实验手套、实验眼镜等个人防护装备,确保实验安全。

2. 实验前请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并熟悉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

3. 操作实验仪器时要小心谨慎,避免操作失误和仪器损坏。

4.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环境卫生,保持实验台面的整洁。

5. 实验结束后,将实验器材进行清洗归位,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五、实验安全提示1. 实验过程中要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品,如酸碱溶液等。

2. 实验操作时要注意电源的正确使用,以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3. 实验中如遇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向实验室管理员报告。

六、实验评分标准1. 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和操作流程的掌握程度。

材料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

材料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

材料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材料工程基础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熟悉常用材料工程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材料的取样、制备和测试方法;•学会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结果判断。

2. 实验仪器和材料•金相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金属材料样品•试样切割机•研磨机•电解腐蚀仪3. 实验步骤3.1 样品制备1.使用试样切割机根据需要制备样品,并在样品上进行标记。

2.使用研磨机对样品进行粗磨,直到表面光洁。

3.使用细研磨纸进行细磨,直到样品表面无瑕疵。

4.清洗样品,确保表面无污染物。

5.在电解腐蚀仪中对样品进行电解腐蚀处理,以去除样品表面的氧化物和污染物。

3.2 金相显微镜观察1.将样品放置在金相显微镜上,并调整焦距和光源亮度,使样品清晰可见。

2.使用目镜和物镜对样品进行观察,并记录所观察到的结构特征。

3.3 电子显微镜观察1.将样品放置在电子显微镜上,并调整电子束亮度和对比度,使样品清晰可见。

2.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并记录所观察到的微观结构特征。

3.4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1.将样品放置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上,并调整电子束亮度和扫描速度,使样品清晰可见。

2.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并记录所观察到的表面形貌特征。

4. 数据处理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需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处理与分析。

数据处理主要包括:•实验数据的整理与分类;•对观察到的结构特征和形貌特征进行描述;•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对观察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

5.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应包括实验数据记录、结构特征描述和形貌特征描述。

针对实验结果,可进一步进行数据图表绘制、实验结果分析和相关结论总结。

6. 实验注意事项1.在操作实验仪器时要遵循相应的操作规范,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2.在样品制备过程中,应保持样品的完整性和纯净性,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在观察样品时,应注意调整仪器参数,保证样品清晰可见。

电路实验指导书-4个实验

电路实验指导书-4个实验

实验一叠加原理一、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直流稳压电源和万用表2、通过实验证明线性电路的叠加原理二、实验设备1、双路直流稳压电源一台2、数字万用表一块3、实验电路板一块三、实验原理由叠加原理:在线性电路中,有多个电源同时作用时,在电路的任何部分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等于这些电源分别单独作用时在该部分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为了验证叠加原理,实验电路如图1-1所示。

当1E 和2E 同时作用时,在某一支路中所产生的电流I ,应为1E 单独作用在该支路中所产生的电流I '和2E 单独作用在该支路中所产生的电流I ''之和,即I =I '+I ''。

实验中可将电流表串联接入到所测量的支路中,分别测量出在1E 和2E 单独作用时,以及它们共同作用时的电流值来验证叠加原理。

2E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直流稳压电源和万用表的使用参见本书的附录一、和附录二,掌握直流稳压电源和万用表的使用。

图1-1叠加原理实验电路2、验证叠加原理实验电路如图1-1所示,1E 、2E 由直流稳压电源供给。

1E 、2E 两电源是否作用于电路,分别由开关1S 、2S 来控制。

实验前先检查电路,调节两路稳压电源使V 121=E 、V 62=E ,进行以下测试,并将数据填入表1-1中。

(1)1E 单独作用时(1S 置“1”处,2S 置“'2”处),测量各支路的电流。

(2)2E 单独作用时(1S 置“1'”处,2S 置“2”处),测量各支路的电流。

(3)1E 、2E 共同作用时(1S 置“1”处,2S 置“2”处),测量各支路的电流。

表1-1数据记录与计算1I (mA )2I (mA)3I (mA)电源电压测量计算误差测量计算误差测量计算误差V 121=E V 62=E VE 6E V,1221==五、预习要求1、认真阅读本书附录中对稳压电源的介绍,掌握稳压电源的使用方法。

2、认真阅读本书附录中对万用表的介绍,掌握测量直流电压、电流,交流电压及电阻值的使用方法。

电器学3个实验——指导书

电器学3个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电器技术综合实验平台认识实验一、介绍实验平台开关部分:输入保护开关为总开关,输入电压监视显示各相电压的值;电源开关为旋钮开关,一上电时,工作指示灯亮,给测量仪表和电器实验设备供电。

其中“单相直流输出”部分不受电源旋钮开关的控制,只受输入保护总开关的控制。

电源部分: 1. 直流电压源(稳压32V )。

2. 三相可调电压T3 (6KVA ),A B、C为输入端,输入保护开关K1为输入部分保护,U、V、W为输出点,输出保护开关K2为输出部分保护,输出电流过大时跳闸保护。

3. 单相可调电流T2,调压器容量为0.5KVA.4. 单相可调电流T1, 调压器容量为0.5KVA.5. 低压交流电源,输入为220V 交流电,输出为交流6.3V 和交流12V.6. 单相直流输出,输入为可调的交流电源,调压器为3KVA ,通过整流装置变为直流,再经过电容滤波,输出直流电源。

在使用“单相直流输出”电压时,一定要将调压器回零并用变阻箱并联放电。

测量仪表部分: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毫伏表、直流数字电流表;交流数字毫伏表、交流数字电压表、交流数字电流表(一)、交流数字电流表(二)、交流数字毫安表。

电器实验仪器:接触电阻测量仪,测量小电阻精度高,可以判断接触电阻是否合格。

动作时间表,测量时间范围(0.0000~9999.9),测量精度可以达到万分之一秒。

二、典型认识实验1. 接触电阻测量仪的使用(具体使用说明见附录H )其中红色按钮包含两组触点(两条红线为常开触点,两条黄线为常闭触点),绿色按钮为备用按钮。

使用接触电阻测量仪前,应先设定量程(200 毫欧或2000 毫欧),表笔短接调零。

将表笔的两端接在红色按钮的两条红线上,观察接触电阻测量仪的示数;按下红色按钮再次观察接触电阻测量仪的示数。

2. 数字电秒表的使用(具体使用说明见附录川)使用前先选好数字电秒表的量程(量程为99.999s)和L工作方式(其中L:连续工作方式;C:触动工作方式),将红色按钮的两条红线接在数字电秒表的I、川(I为红色,川为黑色)上,按下红色按钮,数字电秒表开始计时,断开红色按钮,数字电秒表停止计时。

环境监测实验作业指导书

环境监测实验作业指导书

环境监测实验作业指导书【环境监测实验作业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1. 环境监测设备:包括空气质量检测仪、水质监测仪等。

2. 采样容器:例如空气样品采集瓶、水样采集瓶等。

3. 标准物质:包括空气标准物质、水质标准物质等。

4. 实验仪器:如pH计、电导率仪等。

5. 其他辅助器材和试剂。

三、实验步骤1. 确定实验目的并选择适当的环境监测设备,如需要监测空气质量,则选择空气质量检测仪。

2. 准备好采样容器,并清洗干净,确保无杂质的干扰。

3. 校准实验仪器,例如使用标准气体校准空气质量检测仪,校准pH计等。

4.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取样点位,并进行采样。

如需要监测室内空气质量,则在不同房间进行采样。

a) 空气采样:打开空气质量检测仪,根据仪器指示进行采样,将样品采集瓶置于适当位置。

b) 水样采样:使用水样采集瓶,将待测水样采集到瓶中。

5. 将采样容器密封并标记好采样点位、时间等信息,确保样品不受污染。

6. 将采集到的样品送至实验室,或者根据实验要求进行现场分析。

7. 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各项分析,如使用pH计测试水样的酸碱度,使用电导率仪测试水样的电导率等。

8. 记录实验结果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后续可以制作相关数学图表进行展示。

9. 按照实验要求对实验器材和试剂进行清洗和储存。

四、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并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如实验手套、眼镜等。

2. 操作时注意不要弄破采样容器,以免造成污染。

3. 使用实验仪器时,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步骤,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4. 样品采集过程中,要注意环境因素的干扰,如风力、温度等。

5. 实验结束后,要妥善处理并储存实验器材和试剂,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

五、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所得数据,可以比较不同样品的环境参数,例如不同地点的空气质量、水体的酸碱度等。

利用统计和图表分析,可以得出对环境质量的评价和建议。

实验室作业指导书模板

实验室作业指导书模板

一、前言实验室作业指导书是实验室进行各项实验操作的基本依据,为确保实验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指导书。

本指导书适用于实验室所有实验人员,旨在规范实验操作流程,提高实验质量和安全系数。

二、实验目的1. 确保实验人员掌握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培养实验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提高实验数据准确性。

4. 确保实验过程安全、环保。

三、实验原理(一)实验名称(二)实验原理(三)实验原理图示四、实验器材与试剂1. 实验器材:(1)主要器材:仪器名称、规格、数量(2)辅助器材:仪器名称、规格、数量2. 实验试剂:(1)主要试剂:试剂名称、规格、数量(2)辅助试剂:试剂名称、规格、数量五、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完好。

(2)熟悉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3)穿戴实验服、手套等防护用品。

2. 实验操作(1)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注意观察现象。

(2)记录实验数据,包括时间、温度、浓度等。

(3)如遇异常情况,立即停止实验,并向实验指导老师报告。

3. 实验结束(1)整理实验器材,确保实验台面清洁。

(2)回收实验试剂,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3)填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数据、结论等。

六、实验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确保实验过程安全。

2. 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数据。

3. 实验过程中,如遇异常情况,立即停止实验,并向实验指导老师报告。

4. 不得擅自更改实验参数和步骤。

5.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器材和试剂。

七、实验报告要求1.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数据、结论等。

2. 实验报告应规范书写,字迹清晰。

3. 实验报告应在规定时间内提交。

八、附则1. 本指导书适用于实验室所有实验人员。

2. 实验人员应认真学习本指导书,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3. 实验室负责人负责监督本指导书的实施。

4. 本指导书由实验室负责解释和修订。

注: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实验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

热电偶的标定与校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热电偶的温度标定与校验方法,初步了解铜――康铜热电偶的特性;掌握热电偶测温的基本原理;2.掌握单支热电偶采用冰浴法的连接线路;3.掌握电位差计的使用;4.学会制作热电偶丝;5.能利用误差理论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处理。

二、实验内容1.对单支热电偶进行温度校验(或标定);2.绘制铜-康铜热电偶的热电势――温度特性曲线。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1.UJ33d数字式直流电位差计;2.DHT-2型热学实验仪;3.铜-康铜热电偶丝;4.0~50℃二级标准水银温度计;5.电冰箱;6.保温杯;7.手锤;8.塑料杯;9.调压器;10.砂纸。

四、实验原理将A、B两种不同材质的金属丝的两端点焊接成一个闭合回路。

当两个接点处于不同温度时(如图1),在闭合回路中就会产生热电势,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

图1图2 为了测量温差电动势,就需要在图1的回路中接入电位差计,但测量仪器的引入不能影响热电偶原来的性质。

根据中间导体定则,在热电偶回路中接入第三种导体,只要与第三种导体相连接的两端温度相同,接入第三导体后,对热电偶回路中的总电势没有影响。

在A、B两种金属之间接入第三种金属C时,若它与A、B的两连接点处于同一温度T0(图2),则该闭合回路的温差电动势与上述只有A、B两种金属组成回路时的数值完全相同。

所以,我们把A、B 两根不同化学成份的金属丝的一端焊在一起,构成热电偶的热端(工作端)。

将另两端各与铜引线(即第三种金属C)焊接,构成两个同温度(T0)的冷端(自由端)。

铜引线与电位差计相连,这样就组成一个热电偶温度计。

如图3所示。

图 3当热电偶材料一定时,回路中的总电势E AB(T,T0)成为温度T和温度T0的函数差,即E AB(T,T0)=f(T)-f(T0)当热端温度T为测量点的实际温度时,若使冷端的温度T0不变,即f(T0)=C(常数),则E AB(T,T0)=f(T)-C回路中产生的热电势仅是热端温度T的单值函数。

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器材四、实验步骤五、注意事项六、实验结果及分析七、思考题八、参考文献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某种物质的化学反应进行观察和分析,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了解化学反应的特点和规律,并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本次实验采用A与B两种物质进行化学反应,其中A为XXX,B为XXX。

在一定条件下,A与B会发生XXX反应,产生XXX物质。

该反应符合化学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三、实验器材1.XXX试剂2.XXX试剂3.XXX试剂4.容量瓶5.移液管6.烧杯7.玻璃棒8.加热板等四、实验步骤1.将XXX试剂按要求加入容量瓶中。

2.将XXX试剂按要求加入容量瓶中。

3.使用移液管将两种试剂充分混合。

4.观察化学反应过程,记录反应时间和反应现象。

5.将反应产物过滤,收集固体产物。

6.使用玻璃棒将固体产物均匀搅拌,使其充分干燥。

7.称取干燥后的产物质量,并计算出反应的收率。

五、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气体。

2.试剂的加入顺序要按照实验指导书中的要求进行。

3.操作时要认真仔细,避免出现误操作和漏操作。

4.实验器材要保持清洁干净,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六、实验结果及分析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地观察到了A与B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并得到了XXX产物。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到了该反应的收率为XX%。

同时,在观察化学反应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XXX现象,并对其进行了解释和分析。

七、思考题1.XXX试剂与XXX试剂在该化学反应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本次实验中是否存在误差?如何减小误差?3.如果将XXX试剂的用量加倍,该反应会发生什么变化?八、参考文献1.XXX,《化学实验指导书》。

2.XXX,《化学实验技术手册》。

3.XXX,《化学实验原理与应用》。

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

说明:标红色——第一、二次实验任选四项标蓝色——第三次实验项目目录第一部分演示实验一、静压传递自动扬水实验 (1)二、水击综合实验 (3)三、流谱流线显示实验(一) (6)四、流谱流线显示实验(二) (8)五、能量方程演示实验 (11)第二部分量测实验一、静水压强量测实验(4台) (12)二、流速量测(毕托管)实验 (15)三、沿程水头损失实验 (18)四、管道局部水头损失实验(4台) (22)五、文丘里流量计及孔板流量计率定实验(4台) (25)六、孔口与管嘴流量系数验证实验(4台) (28)七、动量方程验证实验(4台) (31)八、管流流态实验(4台) (34)九、堰流流量系数的测定实验 (38)十、闸下自由出流流量系数的测定实验 (41)十一、水跃实验 (45)十二、圆柱绕流压强分布测量实验(6台) (46)十三、平板边界层实验 (52)十四、翼型表面压强分布 (56)附1:体积法电子流量仪使用方法 (60)附2:XSJ-39BI型流量数字积算仪瞬时流量的测读方法 (63)演示实验一静压传递自动扬水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演示液体静压传递、能量转换与自动扬水的现象。

可了解流体的静压传递特性、“静压奇观”的工作原理及其产生条件以及虹吸原理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二)实验装置本实验的装置如图I-1-1所示。

图I-1-1 静压传递扬水仪实验装置图1.供水管;2.扬水管与喷头;3.上密封压力水箱;4.上集水箱;5.虹吸管;6.逆止阀;7.通气管;8.下水管;9.下密封压力水箱;10.水泵、通气管;11.水泵;12.下集水箱。

本实验装置配备有:上、下密封压力水箱、扬水喷管、虹吸管、逆止阀、水泵、可控硅无级调速器、水泵过热保护器及集水箱。

(三)实验原理集水箱4中的具有一定位置势能的水体经下水管8流入下密封压力水箱9,使箱中表面压强增大,并经通气管7等压传至上密封压力水箱3,箱3中的水体在表面压强作用下经过扬水管与喷头2喷射到高处。

化学分析实验作业指导书

化学分析实验作业指导书

化学分析实验作业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掌握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二、实验原理化学分析实验是利用化学反应的性质和特点,通过实验方法来确定物质的组成、结构以及含量等信息的分析方法。

常见的化学分析实验包括滴定法、比色法、重量法等。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容量瓶、量筒、滴定管、分光光度计等。

2. 试剂:标准溶液、指示剂、样品等。

四、实验操作步骤1. 样品准备:按照实验要求,取适量样品并进行预处理,如溶解、稀释等操作。

2. 滴定法实验操作步骤:(1) 准备容量瓶:用适量试剂将容量瓶冲洗干净,并定量转移一定量的试剂到容量瓶中。

(2) 滴定操作:在滴定管中加入少量指示剂,然后将标准溶液滴加到待测溶液中,直至指示剂产生颜色变化。

(3) 记录滴定体积:记录滴定开始和结束时的滴定体积,并计算滴定所需试剂的体积。

3. 比色法实验操作步骤:(1) 准备试剂:按照实验要求,将样品与试剂按一定比例混合,生成一定特征的色彩。

(2) 测量吸光度:将混合液置于分光光度计中,测量吸光度,并记录下测量值。

4. 重量法实验操作步骤:(1) 准备样品:称取一定量的样品,并记录下初始质量。

(2) 烘干处理:将样品放入烘干器中进行烘干处理,直至质量不再发生改变。

(3) 计算质量差:记录最终质量,并计算烘干后样品的质量差。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要细致、准确,尽量避免误差的产生。

2. 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不可随意更改和省略步骤。

3. 在进行滴定法实验时,应掌握正确滴定和指示剂的使用方法。

4. 在进行比色法实验时,应注意保持光度计的准确性。

5. 在进行重量法实验时,应避免外界因素对样品质量的影响。

六、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 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样品的含量、浓度等相关数据。

2.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化学分析实验,我们掌握了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并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得出了相关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atlab实验指导书河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04年1月目录MATLAB实验教学计划 (2)实验一MATLAB基本操作 (3)实验二MATLAB图形系统......................................................... . (5)实验三 MATLAB程序设计 (6)实验四 MATLAB基本应用领域 (7)实验五设计性综合实验1---数字信道编译码 (14)实验六设计性综合实验2---fir滤波器设计................................. . (16)2MATLAB实验教学计划指导教师:郑晓昆薛文玲王竹毅学时数:12学时周4学时2次实验,共3周6次实验,第7—9教学周,每次实验2学时所用仪器设备:MATLAB7.0实验软件系统实验指导书:Matlab实验指导书 自编实验参考书:<MATLAB7.X程序设计语言>, 楼顺天等编著,西安电子科大出版社,06年5月第二版实验项目:A, MATLAB基本操作内容:矩阵操作,基本数学函数,逻辑函数操作等;要求:循序渐进完成P83练习题1—10B, MATLAB图形系统内容:图形绘制,图形标注,对数和极坐标,坐标轴控制,颜色控制等要求:循序渐进完成P146练习题1—10C, MATLAB程序设计内容:脚本script和函数function认识,流程控制,参数交互输入,基本程序设计技巧练习,程序调试DEBUG等要求:循序渐进完成P184练习题1—10D, MATLAB基本应用领域内容:线性代数,多项式与内插,曲线拟合,数据分析与统计,泛函基础等要求:循序渐进完成P146练习题1—4,6—19E, 设计性综合实验----数字信道编译码内容:1数字通信系统信道编码AMI编译码2数字通信系统信道编码HDB3编译码F,设计性综合实验----fir滤波器设计内容:设计一个有限冲击相应数字滤波器FIR是该滤波器能够滤出规定频率以上的信号,而该频率以下的信号不受影响。

3实验一 MATLAB基本操作一、 实验目的1. 熟悉MATLAB的使用方法及特点;学会建立MATLAB搜索路径;熟悉MATLAB工作空间、MATLAB集成环境、命令窗口;掌握MATLAB的通用命令、管理命令和函数、管理变量和工作空间的使用方法;2. 掌握MATLAB基本操作及矩阵基础知识,包括:输入矩阵、矩阵的转置、矩阵元素求和、矩阵下际、矩阵连接、矩阵行列删除、矩阵产生和操作、逻辑和关系运算、操作符和特殊字符、基本矩阵和矩阵操作、基本矩阵和阵列;掌握特殊变量和常数;掌握基本数学函数。

二、实验内容1.利用基本矩阵产生3x3和15x8的单位阵,全1阵,全0阵,均匀分布的随机阵([-1,1]之间),正态分布随机阵(方差4,均值1) 2.利用diag()函数和rot90()产生下列矩阵:0 0 8 2 0 4a= 0 -7 5 b= 0 5 02 3 0 7 0 8然后求解a阵的逆矩阵aa及b阵的特征值和对应特征向量,并利用reshape将aa阵变换成行向量。

3. 产生一均匀分布在(-5,5)随机阵(50x2),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4.编程实现当α∈[-π,π],间隔为1o时,求解正弦和余弦的值,并利用plot()函数绘制正弦,余弦曲线。

5.利用rand函数产生(0,1)间均匀分布的10x10随机矩阵a,然后统计a中大于等于0.6的元素个数。

6.利用randn函数产生均值为0,方差为1的10x10正态分布随机阵,然后统计其中大于-0.5,小于0.5的元素个数。

7.编程实现下表功能:48.有一矩阵a,找出矩阵中其值大于1的元素,并将他们重新排列成列向量b。

9.在一保定市区9月份平均气温变化测量矩阵temp_Baoding_sep中(48x30),存在有奇异值(大于42o C,小于0o C),编程实现删除奇异值所在的行。

10.在给定的100x100矩阵中,删除整行内容全为0的行,删除整列内容全为0的列。

三、实验要求要求在实验前必须预习,将实验内容事先准备好,否则不允许上机。

上机过程中由指导老师检查结果后方可做其他内容。

每次实验结束后完成实验报告并在下次实验之前由学委统一交给指导教师。

5实验二 MATLAB图形系统一、实验目的和要求Matlab提供了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本次实验旨在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应用Matlab 实现二维图形和三维图形的绘制和控制与表现方法。

二、 实验内容1,画出对数和指数函数曲线,并分别加上标题、轴标记和曲线说明。

2,将图形窗口分为两格,分别绘制正割和余割函数曲线,并加上适当的标注。

3,根据教材3.3节内容,循序渐进的绘制对数和极坐标系图形。

4,根据教材3.4节内容,绘制多峰函数和三角函数的多条曲线。

5,将图形窗口分为两个窗格分别绘制函数:y=2x+5 和 y=x2-3x+1在[-3,3]区间上的曲线,并利用axis调整轴刻度,使他们具有相同的缩放尺寸。

6,按图3.19的方式显示出autumn、bone、cool、hot、hsv、gray、等颜色条形图。

7,有一位研究生,在一年中平均每月的费用为生活费190元,资料费33元,电话费45元,购买衣服42元,其他费用45元。

请以一饼图表示出他每月的消费比例,并分离出表示资料费用的切片。

8,参照图3.26和图3.27,画出下列函数的三维曲线和网格曲线:z=(x-2)2+(y-1.2)29,参照图3.28,画出下列函数的曲面及等高线:Z=x2+y2+sin (xy)10,参照图3.29、图3.30、图3.31画出各种大小和形状的球、柱体。

三、实验要求要求在实验前必须预习,将实验内容事先准备好,否则不允许上机。

上机过程中由指导老师检查结果后方可做其他内容。

每次实验结束后完成实验报告并在下次实验之前由学委统一交给指导教师。

67实验三 MATLAB 程序设计一、 实验目的熟练掌握MATLAB 的三种程序结构—顺序结构、循环结构和分支结构。

掌握并善于利用MATLAB 的控制流语句命令。

学会MATLAB 的M 文件的编写方法,包括命令文件和函数文件。

掌握M 文件的调试命令和调试方法。

本章重点是掌握MATLAB 的三种程序设计结构:顺序结构、循环结构和分支结构。

难点是学习MATLAB 语言的编程机巧。

二、实验内容1, 编写M 函数实现求一个数是否为素数,再编写一主程序(脚本文件),要求通过键盘输入一个整数,然后调用判断素数函数,从而确定它是否素数。

2, 编写M 函数统计一数值中零的个数,然后编写脚本文件,实现统计从1—2007中零的总个数。

3, 编写程序计算x∈[-3,3],字长0.01:⎪⎩⎪⎨⎧≤≤−+−≤≤−+−≤≤−−−−=312/)3*42(1112132/)3*42(x x x x x x x x y 4, p158 t65, p158 t86, p158 t97, 有n 个人围成一圈,按顺序编号。

从第1个人开始报数,数到m 时该人退出,并且下一个从1重新开始报数。

求出出圈人的顺序。

三、实验要求要求在实验前必须预习,将实验内容事先准备好,否则不允许上机。

上机过程中由指导老师检查结果后方可做其他内容。

每次实验结束后完成实验报告并在下次实验之前由学委统一交给指导教师。

实验四 MATLAB的应用一、 实验目的从工程教学的角度,详细并系统地学习MATLAB在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以及数据处理、数字信号处理等方面的应用,这一章是实验课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

通过本实验的练习,应该重点掌握如下内容:能对矩阵作多种变换和运算,包括求解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和矩阵的对角化等,熟练掌握各类方程组的多种解法。

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注意数组运算和符号运算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了解和掌握多项式的创建和基本运算,熟练掌握多项式的各种化简、提取和替换命令,掌握多项式因式分解和展开。

初步掌握曲线拟合的方法,学会多项式拟合和非线性最小二乘估计。

在插值和样条方面,要掌握一维插值、二维函数插值和样条函数插值的方法。

熟练掌握一重和多重数值积分的命令,以及用多项式求导法求数值微分和用diff计算差分法求数值微分。

熟练掌握本章中符号微积分应用的内容,包括符号自变量的确定、求函数的极限、对符号表达式(符号数组和多元向量函数)求导数和微分、符号积分、符号求和等,同时熟练掌握通过调用taylor命令求函数的泰勒级数展开式。

熟练掌握各类常微分方程的各种求解方法和函数命令,包括数值解和符号解,了解MATLAB的ODE文件模板及其使用方法。

熟练掌握数据分析函数的基础运算和有限差分,包括拉普拉斯微分算子、数值梯度、向量运算、协方差矩阵和相关阵;根据需要,熟练掌握傅立叶变换及其逆变换。

二、实验内容理论课教材p222课后习题1-4、6-11、13-194. 设A=[11.9 12.81 15.66;15.2 4.18 13.61;10.59 7.59 9.22 ],B=[16.00 4.41 -10.37 -21.61;0.88 -20.04 12.86 8.56;-1.43 10.7118.81 5.99;-12.48 24.35 -23.9 10.34] 分别求出这两个矩阵的LU和QR的分解。

8. 将下列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也即计算出多项式的根。

(1):p1(x)=x^4-2*x^3-3*x^2+4*x+2(2):p2(x)=x^4-7*x^3+5*x^2+31*x-30(3):p3(x)=x^3-x^2-25*x+25(4):p4(x)=-2*x^5+3*x^4+x^3+5*x^2+8*x812. 对函数y=10*exp(-|x|)取x∈{-5,-4,-3,…,3,4,5}点的值作为粗值, 分别采用最邻近内插,线性内插,三次样条内插和三次曲线内插方法, 对[-5,5]内的点进行内插,比较其结果。

16. 产生三个信号:x1=sin(kt)+randn(size(t))x2=cos(kt)+randn(size(t))x3=sin(kt)+randn(size(t))试计算x1与x2,x1与x3之间的相关系数,从中可得出什么结论?如果信号不含正余弦信号分量,结论有如何?20.微分方程组x1(t)=0.5-x1(t)x2(t)=x1(t)-4*x2(t)当t=0时,x1(0)=1,x2(0)=-0.5,求微分方程在t∈[0,25]上的解,并画出x1-x2的系统轨迹。

三、实验要求要求在实验前必须预习,将实验内容事先准备好,否则不允许上机。

上机过程中由指导老师检查结果后方可做其他内容。

每次实验结束后完成实验报告并在下次实验之前由学委统一交给指导教师。

四、部分参考答案4. % 设A=[11.9 12.81 15.66;15.2 4.18 13.61;10.59 7.59 9.22 ],% B=[16.00 4.41 -10.37 -21.61;0.88 -20.04 12.86 8.56;-1.43 10.71 18.81 - 5.99;-12.48 24.35 -23.9 10.34]% 分别求出这两个矩阵的LU和QR的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