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化学实验指导书
化学教学实验指导书
化学教学实验指导书第一章实验目的与背景1.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化学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科学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2 实验背景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
本实验将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基本化学概念的实验操作。
第二章实验器材与试剂2.1 实验器材- 烧杯- 试管- 镊子- 火柴- 量筒- 温度计2.2 试剂- 硫酸- 氢氧化钠- 盐酸- 硝酸银- 氯化钡第三章实验操作步骤3.1 实验一:氧化还原反应步骤一:取一小块锌片,用砂纸擦拭干净,放入试管中。
步骤二: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盐酸,观察反应现象。
步骤三:用温度计测量反应后溶液的温度变化。
3.2 实验二:酸碱中和反应步骤一:取一定量的硫酸倒入烧杯中。
步骤二: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均匀。
步骤三:用pH试纸测试溶液的酸碱性。
3.3 实验三:沉淀反应步骤一:取一小量的硝酸银溶液倒入试管中。
步骤二:向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沉淀。
第四章实验结果与分析4.1 实验一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一中,观察到锌片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并且溶液温度上升。
这是因为锌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与酸反应会释放出氢气。
4.2 实验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二中,观察到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溶液的pH值接近中性。
这是因为硫酸是强酸,氢氧化钠是强碱,它们反应后生成盐和水。
4.3 实验三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三中,观察到硝酸银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这是因为氯化钡是一种强电解质,与硝酸银反应会生成不溶于水的氯化物沉淀。
第五章实验总结与展望5.1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化学实验,学生们加深了对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和沉淀反应的理解。
实验过程中,他们不仅能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还能够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5.2 实验展望在今后的化学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实验内容和难度,引导学生进行更复杂的化学实验,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
化学实验操作指导书 → 化学实验操作手册
化学实验操作指导书→ 化学实验操作手册化学实验操作手册引言本操作手册旨在为化学实验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导,以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和准确性。
操作手册包含了常见化学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供研究人员和学生参考。
实验前准备在进行任何化学实验之前,必须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 确认实验室内的安全设施是否齐全,如防护眼镜、实验衣和手套等。
2. 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确保其质量和数量符合要求。
3. 阅读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预期结果。
4. 获取必要的实验许可和批准文件,遵守实验室的规定和程序。
5. 确定好实验操作的时间安排,并预留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验和记录数据。
实验步骤以下是一般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1. 根据实验要求,准备好反应。
2. 称取所需试剂,并按照实验步骤将其加入反应中。
3. 注意室温和实验环境的要求,如需加热或冷却,使用适当的设备。
4. 充分搅拌或混合反应物,以促进反应的进行。
5. 当实验进行到一定阶段时,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6. 在实验结束后,安全处理实验废液和废弃物。
7. 总结实验结果,记录数据并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应特别注意以下事项:1. 严格遵守实验操作的顺序和要求,避免违反实验步骤。
2. 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如佩戴防护设备、保持实验区域整洁等。
3. 注意实验器材和试剂的质量,避免使用过期或受损的物品。
4. 避免直接接触有毒或腐蚀性物质,必要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5. 严禁在实验室内吃东西、喝水或吸烟等行为。
6. 如果遇到实验意外或危险情况,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结论本化学实验操作手册提供了一份简明的指导,旨在帮助实验人员进行安全和准确的化学实验。
使用此手册时,请确保遵循每个实验的具体要求,并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备注:本操作手册仅供参考,具体实验操作请遵循实验教师或实验室规定的注意事项和要求。
化学实验指导书配位化合物实验
化学实验指导书配位化合物实验化学实验指导书实验名称:配位化合物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及其形成机制;2. 掌握合成和分离配位化合物的实验操作方法;3. 熟悉常用的配位化合物实验室常规操作及实验条件。
实验器材和试剂:1. 烧杯、滴定管、移液管等常用实验器具;2. 高锰酸钾、硫酸铜、氯化铁、氯化钠等常见试剂。
实验步骤:一、合成配位化合物1. 取一烧杯,加入适量高锰酸钾溶液;2. 向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同时搅拌;3. 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并记录下来;4. 加热溶液,使其浓缩;5. 冷却后,观察晶体生成情况。
二、回收配位化合物1. 将反应产物与溶液分离,可采用过滤、离心等方法;2. 对离心沉淀进行洗涤和过滤,使其纯净。
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在溶液加热过程中,观察到溶液颜色由淡紫色逐渐转变为深紫色,此为高锰酸钾和硫酸铜发生反应生成配位化合物的过程。
合成的配位化合物晶体质地坚硬,颜色鲜艳。
通过过滤和洗涤等步骤,成功地将配位化合物回收。
实验讨论与结论:配位化合物是由中心金属离子与周围配体通过配位键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合成并回收了一种配位化合物。
通过不断优化实验条件和操作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回收率和纯度。
配位化合物在化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催化剂、荧光材料、生物医学和冶金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实验安全须知:1.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佩戴实验手套和安全眼镜,避免对皮肤和眼睛的直接接触;2.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火源和强酸强碱等有害物质的使用与保管。
总结:通过本次配位化合物实验,我们学习了合成和回收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操作方法,加深了对配位化合物的认识。
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我们将能够更好地应用配位化合物的知识,为化学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遵守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2. 将实验器材和试剂妥善清洗;3. 定期检查实验器材的完好性和试剂的存储情况。
化学实验操作指导书
化学实验操作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化学实验的操作指导,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1. 实验器材:- 烧杯(各种容量)- 锥形瓶- 形状各异的容器(如烧瓶、烧瓶、烧瓶、啮齿瓶等)- 试管(各种类型)- 密封容器和样品瓶- 显微镜和盖玻片2. 试剂:- 无水乙醇- 氢氧化钠溶液- 硫酸- 高锰酸钾溶液- 碳酸氢钠- 盐酸- 硫酸铜- 氯化铁- 碘酸钾溶液- 碘化钾溶液三、常见实验操作步骤1. 称量固体试剂a) 在称重纸上精确称取所需量的固体试剂。
b) 将称取的固体试剂转移到容器中,避免散落。
2. 烧杯中溶解试剂a) 将所需量的试剂加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溶剂。
b) 使用玻璃棒或玻璃杯棒搅拌溶解,直到试剂完全溶解。
c) 清洗玻璃棒或玻璃杯棒。
3. 水浴加热a) 将需加热的容器放入加热器中。
b) 添加适量的水,水位不宜超过容器的1/3高度。
c) 调节加热器的温度,进行加热过程。
4. 常用实验操作注意事项a) 实验操作前,仔细阅读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
b) 实验操作时,要戴上防护眼镜、实验服和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
c) 使用或处理化学试剂时,要注意防止吸入、接触皮肤和食入。
d) 注意火源和可燃物之间的安全距离,严禁在易燃环境中操作。
e)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和试剂,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四、实验示例:酸碱中和反应的操作指导1.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酸碱中和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特点和过程。
2. 实验器材和试剂:- 锥形瓶- 盐酸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酚酞指示剂3. 实验步骤:a) 取一个锥形瓶,倒入适量的盐酸溶液。
b) 加入少量的酚酞指示剂,溶液变成红色。
c) 用滴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到锥形瓶中,同时搅拌。
d) 当溶液颜色从红色变为无色时,记录滴加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e) 重复实验3次,取平均值。
4. 实验结果和分析:a) 记录滴加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计算酸碱溶液的反应当量比。
化学实验作业指导书
化学实验作业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材料和设备1. 材料:- 纯净水- 硫酸- 氯化钠- 碳酸钠- 氢氧化钠- 石碱2. 设备:- 烧杯- 锥形瓶- 反应瓶- 酒精灯- 试管- 显微镜三、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a. 检查所需材料和设备是否齐全;b. 确保工作区域整洁,实验仪器清洁干净;c. 细心阅读实验步骤,了解实验原理和安全注意事项。
2. 实验操作:a. 实验一: 氯化钠与硫酸的反应i. 取一定量的氯化钠放入烧杯中;ii. 逐渐加入硫酸至烧杯中,观察反应现象;iii. 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化学方程式的写作。
b. 实验二: 碳酸钠与硫酸的反应i. 将碳酸钠溶解于纯净水中,备用溶液;ii. 在反应瓶中加入硫酸,然后缓慢加入碳酸钠溶液; iii. 观察反应产生的气体特征,记录实验结果。
c. 实验三: 氢氧化钠与石碱的中和反应i. 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置于锥形瓶中;ii. 逐滴加入石碱溶液至溶液中出现颜色突变;iii. 记录使用的滴定液体积,计算滴定液的浓度。
四、实验数据记录1. 实验一数据记录:- 氯化钠初始质量:10g- 硫酸添加量:5mL- 实验结果:产生白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NaCl + H2SO4 → Na2SO4 + HCl2. 实验二数据记录:- 碳酸钠溶液质量:15g- 硫酸添加量:10mL- 实验结果:产生气泡,溶液变浑浊- 化学方程式:Na2CO3 + H2SO4 → Na2SO4 + CO2 + H2O 3. 实验三数据记录:- 氢氧化钠溶液体积:30mL- 石碱滴定液体积:25mL- 滴定液浓度:0.5mol/L- 化学方程式:NaOH + HCl → NaCl + H2O五、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通过实验一可以观察到氯化钠与硫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实验二中碳酸钠与硫酸反应产生气泡并溶液变浑浊,实验三中氢氧化钠与石碱滴定反应产生颜色突变。
版普通化学实验指导书
化学实验讲义目录实验一常见仪器的介绍及玻璃仪器的洗涤 (1)实验二试剂的取用及溶液的配制 (4)实验三醋酸电离常数和电离度的测定(pH测定法) (9)实验四电离平衡、沉淀反应 (11)实验五利用废铝罐制备明矾 (13)实验六水硬度的测定(EDTA容量法) (16)实验七水质检测 (18)实验八氧化还原反应 (28)实验九有机玻璃的简易制做 (32)实验十有机玻璃的简易制做 (32)实验十一化学镀膜技术 (34)实验十二绿色果蔬分离叶绿素及其含量测定 (43)实验一常见仪器的介绍及玻璃仪器的洗涤一、实验目的1.认识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名称、规格与用途。
2.学习并练习常用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方法。
二、实验原理与技能1.化学实验常用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1)玻璃仪器的洗涤化学实验使用玻璃,常沾有可溶性化学物质、不溶性化学物质、灰尘及油污等。
为了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实验前应将仪器洗涤干净,用毕后应立即洗净。
洗涤仪器的方法很多,应根据实验的要求,污物的性质和沾污的程度来选择。
1.刷洗或水洗对易溶于水的污物可先用试管刷刷洗,然后再用水洗即可洗净。
所选用试管刷大小耍和仪器相适应,但不能用秃顶的毛剧,也不能用力过猛,更不能用刀子,铁丝等来刮掉玻璃器皿的污垢。
刷细口瓶和烧瓶时,仪器的全部可将试管刷的前部弯一角度。
2.用洗衣粉或洗洁净刷洗洗衣粉或洗洁净中含有碱性物质和表面活性剂成分,能有去除油污。
用水刷洗过的仪器仍有水珠沾附容器的内壁,表明仪器内壁有油脂或其他污迹,此时可用湿的刷子沾洗衣粉(或洗洁净)刷洗,去除油污,然后再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3.用化学药剂洗涤污物如系难镕的氧化物(如MnO2)、氢氧化物(如Ca(OH)2 Fe(OH)3)、难溶的硫酸盐和碳酸盐(如BaSO4,CaCO3)以及某些金属(活动顺序在氢以前的)可用盐酸洗。
温热的稀硝酸可以洗掉玻璃上的“铜钱”’“银镜”,硫代硫酸钠溶液可洗掉难溶的银盐,煮沸的石灰水可洗搀器壁上凝附的硫。
化学实验指导书
化学实验指导书【实验名称】:分离和提纯苯酚溶液【实验目的】:1. 学习分离和提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实验中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技巧;3. 提高化学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实验器材】:1. 固体-液体分离漏斗;2. 烧杯;3. 滤纸;4. 洗涤瓶;5. 镊子;6. 实验夹子。
【实验试剂】:1. 苯酚溶液;2. 碳酸钠溶液;3. 盐酸。
【实验步骤】:1. 将苯酚溶液倒入烧杯中,并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2. 使用固体-液体分离漏斗,将反应混合物分离为两相:有机相和水相;3. 将有机相倒入另一个烧杯中,并加入适量的盐酸进行萃取;4. 使用滤纸过滤出固体残渣;5. 将滤液收集至洗涤瓶中,即得到纯净的苯酚溶液。
【实验要点】:1. 操作过程中要戴眼镜和实验手套,确保个人安全;2. 液体倒入容器时,要注意倾斜角度,避免溅出;3. 分离漏斗要插入漏斗架,以确保稳定;4. 分离漏斗的阀门要关闭严密,以免混合物泄漏。
【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操作的轻缓,避免剧烈晃动;2. 实验结束后,要将废弃物正确分类处理,避免污染环境;3. 若发生意外情况或觉得不适,应立即停止实验并向老师报告。
【实验原理】:本实验通过中和反应、萃取和过滤的连续操作,实现对苯酚溶液的分离和提纯。
首先,将苯酚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中和,产生的产物可分为两相:有机相(苯酚)和水相。
然后,将有机相与盐酸进行萃取,这一步骤能够更进一步提高苯酚的纯度。
最后,通过滤纸过滤出固体残渣,得到纯净的苯酚溶液。
【实验结果】:经过以上步骤,实验者最终可以得到纯净的苯酚溶液。
【实验讨论】:本实验利用了多种常用的化学实验技术和操作方法,如中和反应、萃取和过滤。
在实验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避免发生意外情况。
同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可以进一步探究不同操作步骤对分离和提纯效果的影响,并提出改进方案。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分离和提纯了苯酚溶液,并得到了纯净的苯酚溶液。
化工实验作业指导书
化工实验作业指导书实验名称:制备二氧化硫溶液实验目的:掌握二氧化硫的制备方法,了解溶液的配制和稀释技巧,熟悉化工实验操作规程。
实验原理: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体,易溶于水形成二氧化硫溶液。
制备二氧化硫溶液的方法有多种,本实验选取较为简便的洗涤法。
实验器材:1. 密闭容器2. 带橡皮塞的液体测量管3. 水槽4. 水杯5. 毛巾6. 实验手套、安全眼镜、实验外套等安全装备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取出密闭容器,清洗干净,确保密闭性能良好。
b. 准备二氧化硫气体。
c. 将水槽装满水。
d. 佩戴好实验手套、安全眼镜和实验外套。
2. 实验操作:a. 将密闭容器放入水槽中,确保完全被水覆盖住。
b. 将带橡皮塞的液体测量管插入密闭容器,确保橡皮塞与容器口密封。
c. 将二氧化硫气体缓慢地通过液体测量管通入密闭容器,控制通气速度,避免溅出,同时观察二氧化硫溶液的形成。
d. 实验结束后,关闭二氧化硫气体供应。
3. 安全注意事项:a. 实验过程中注意保持通风良好。
b. 操作时要穿戴好安全装备,防止溅入眼睛或皮肤。
c. 严禁口试和吸入二氧化硫气体。
实验数据记录:实验开始时间: __________实验结束时间: __________实验结果: __________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记录,得到制备的二氧化硫溶液的浓度和纯度。
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稀释或其他后续实验操作。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操作者要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
2.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洗实验器材,归位。
3. 实验废液应按照环保要求进行处理。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二氧化硫溶液,并了解了实验操作规范和安全操作要点。
掌握了化工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注意事项。
附:实验器材清单:- 密闭容器- 带橡皮塞的液体测量管- 水槽- 水杯- 毛巾- 实验手套- 安全眼镜- 实验外套注意:完成实验前请确认实验具体要求和安全事项,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
普通化学实验指导书
《普通化学实验》指导书(Experiments in General Chemistry )湖北民族学院化环学院一、课程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普通化学实验是普通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开拓创新、撰写报告等各方面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另外,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实验结果分析与归纳的方法。
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
通过实验进行基本操作的训练和仪器的正确使用。
如加热方法、沉淀的分离和洗涤。
容量瓶、移液管和滴定管、蒸发皿、分析天平、pH计、分光光度计等的正确使用,能掌握一些数据测定方法并会数据处理,不仅能进行一些理论验证实验,还能进行综合应用和设计性实验。
二、课程实验成绩评定1.考核方式:考查;2.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比例:20%;3.实验成绩的构成与评分标准:考勤、实验态度、纪律占20%,预习占20%,实验报告记录占60%,每次实验按评分标准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记分;4.实习课无故缺席一次,扣除其全部实验成绩,缺席两次取消其考试资格。
三、课程实验要求(如表)序号项目名称实验课时内容提要教学要求(了解观察、熟悉、掌握、熟练掌握及运用等)实验类别实验方式适用专业备注1 化学反应摩尔焓变的测定2用简易量热计装置测量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产生的热,温度用温度计测量了解反应热测量的一般原理、学习温度计的使用、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验证学生独立完成应用化学、化工工艺、环境科学选作4个实验,学时不超过82 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数据表达与处理2以过二硫酸铵和碘化钾作为反应对象,单一改变一种反应物浓度;浓度不变改变温度。
了解浓度、温度、催化剂对速率的影响,培养科学处理数据的习惯验证学生独立完成同上学时3 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测定—pH计的使用2在一定温度,用pH计测定不同浓度的醋酸的pH,计算电离度和电离常数。
化学实验设计作业指导书
化学实验设计作业指导书实验名称:金属与酸反应实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金属与酸的反应设计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并通过实验过程和结果展示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实验器材:1. 试管 3 支2. 金属片(锌片、铁片、铜片)各 1 片3. 盐酸(浓度为 1mol/L)10 mL实验原理:一般情况下,金属与酸发生反应会产生气体,这是由于金属与酸溶液中的氢离子发生还原反应而产生氢气。
酸溶液中的氢离子具有还原性,在与金属接触后获得电子而还原成氢气。
实验操作步骤:1. 首先将试管摆放在实验台上。
2. 取一支试管,将一小片锌片放入试管中。
3. 用滴管加入适量的盐酸至试管中,注意要盖住试管口避免溅出。
4. 观察试管内的反应情况:观察到气泡产生并上升时,表示金属片与酸发生了反应。
5. 重复步骤2-4,分别使用铁片和铜片代替锌片进行反应观察。
实验结果:1. 与锌片反应:观察到金属片与盐酸反应后,试管内产生了大量气泡,并且气泡连续上升。
2. 与铁片反应:观察到金属片与盐酸反应后,试管内产生了少量气泡,并且气泡上升速度较慢。
3. 与铜片反应:观察到金属片与盐酸反应后,试管内并没有产生气泡。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锌片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铜片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少。
2. 锌片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泡上升速度最快,铜片与盐酸无明显气泡产生。
实验应用和拓展:金属与酸反应是化学中常见的实验现象,本实验为基础实验,可以拓展以下内容:1. 比较不同金属与不同浓度酸的反应,观察其产生气体的量和速度的变化。
2. 探究金属与不同酸的反应对晶体形成的影响。
3. 研究金属与酸反应产生的气体的性质及其它应用。
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佩戴实验手套和护目镜,避免盐酸溅出。
2. 废弃试管内的废液应按规定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3. 实验设备和试剂的选择应符合实验要求,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希望本实验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金属与酸反应的过程和特点。
化学实验指导书
化学实验指导书实验名称:酸碱中和反应的观察与分析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酸碱中和反应,探究不同酸碱溶液的中和特性,并了解中和反应的化学原理。
实验器材与药品:- 酸性溶液(盐酸、硫酸等)- 碱性溶液(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酸碱指示剂(酚酞、溴酚蓝等)- 烧杯、滴管、玻璃棒等实验器材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 将酸性溶液、碱性溶液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
- 在两个烧杯旁边放置一滴管,用于滴加酸碱溶液。
- 准备一小瓶酸碱指示剂。
2. 实验操作:- 取一滴酸碱指示剂,滴加到酸性溶液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 用滴管从碱性溶液中取少量溶液,滴加到酸性溶液中,同时观察溶液的变化。
- 当酸性溶液变为中性时,停止滴加,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发生变化。
- 重复以上步骤,将酸性溶液滴加到碱性溶液中,观察溶液的变化。
3. 实验记录:- 记录每次滴加酸碱溶液时的滴数,并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 记录酸碱溶液混合后的溶液颜色,并观察溶液是否呈中性。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操作和记录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酸性溶液与碱性溶液反应时,会发生酸碱中和反应,产生中性溶液。
2. 酸性溶液滴加到碱性溶液中,溶液颜色会发生变化,从酸性的颜色逐渐转变为中性的颜色。
3. 碱性溶液滴加到酸性溶液中,溶液颜色同样会发生变化,从碱性的颜色逐渐转变为中性的颜色。
4. 当酸性溶液与碱性溶液完全反应后,溶液呈现中性,颜色与中性指示剂相近。
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观察酸碱中和反应,验证了酸性溶液与碱性溶液反应后产生中性溶液的现象。
酸碱中和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其中酸和碱相互中和,生成盐和水。
通过本实验的操作与观察,我们进一步了解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原理。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佩戴实验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避免溶液溅到皮肤或眼睛。
2. 实验后应及时清洗实验器材,避免溶液残留引起意外。
3. 实验废液应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器材四、实验步骤五、注意事项六、实验结果及分析七、思考题八、参考文献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某种物质的化学反应进行观察和分析,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了解化学反应的特点和规律,并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本次实验采用A与B两种物质进行化学反应,其中A为XXX,B为XXX。
在一定条件下,A与B会发生XXX反应,产生XXX物质。
该反应符合化学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三、实验器材1.XXX试剂2.XXX试剂3.XXX试剂4.容量瓶5.移液管6.烧杯7.玻璃棒8.加热板等四、实验步骤1.将XXX试剂按要求加入容量瓶中。
2.将XXX试剂按要求加入容量瓶中。
3.使用移液管将两种试剂充分混合。
4.观察化学反应过程,记录反应时间和反应现象。
5.将反应产物过滤,收集固体产物。
6.使用玻璃棒将固体产物均匀搅拌,使其充分干燥。
7.称取干燥后的产物质量,并计算出反应的收率。
五、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气体。
2.试剂的加入顺序要按照实验指导书中的要求进行。
3.操作时要认真仔细,避免出现误操作和漏操作。
4.实验器材要保持清洁干净,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六、实验结果及分析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地观察到了A与B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并得到了XXX产物。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到了该反应的收率为XX%。
同时,在观察化学反应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XXX现象,并对其进行了解释和分析。
七、思考题1.XXX试剂与XXX试剂在该化学反应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本次实验中是否存在误差?如何减小误差?3.如果将XXX试剂的用量加倍,该反应会发生什么变化?八、参考文献1.XXX,《化学实验指导书》。
2.XXX,《化学实验技术手册》。
3.XXX,《化学实验原理与应用》。
基础化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化学基本操作及溶液的配制一、实验目的1.使学生学会化学实验室中一些基本仪器和常见设备的使用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四种浓度表示的概念,并学会不同浓度单位的溶液的配制。
二、实验原理写出: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摩尔分数以及质量摩尔浓度的公式及单位;三、实验仪器及药品仪器:分析天平、容量瓶、移液管、烧杯、量筒、称量纸、药匙、胶头滴管、吸球、玻璃棒、药品:浓盐酸(HCl)、氢氧化钠(NaOH)、三氯化铁(FeCl3)、CuSO4溶液四、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内容:配制250mL、b(HCl)=7.3g/mol的盐酸溶液;配制250mL、ω(NaOH)= 10%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250ml、x(FeCl3)=0.024的三氯化铁溶液;配制250mL、C(NaCl)=2.5mol/L的硫酸铜溶液。
实验步骤:(1)计算的所需配制溶液所需的溶质的,用分析天平称量溶质;(2)取用少量去离子水溶解溶质,玻璃棒搅拌;(3)将沿玻璃棒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容量瓶;(4)将玻璃棒和烧杯用去离子水少量多次洗涤干净,每次洗涤的水都转移到容量瓶中;(4)向容量瓶中加入去离子水,到刻度线时注意水位,定容;(5)盖上玻璃塞,按住容量瓶瓶塞倒置摇匀,转移至烧杯并贴好标签。
五、实验反馈思考:将硫酸铜溶液倒出1/4,其质量分数变化吗?其物质的量浓度变化吗?若将其加水至原体积呢?练习:欲配制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250mL,完成下列步骤:①用天平称取氢氧化钠固体克。
②将称好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中加蒸馏水将其溶解,待后将溶液沿移入mL的容量瓶中。
③用少量蒸馏水冲洗次,将冲洗液移入_______ 中,在操作过程中不能损失点滴液体,否则会使溶液的浓度(高或低)。
④向容量瓶内加水至刻度线时,改用小心地加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若加水超过刻度线,会造成溶液浓度偏,应该。
⑤最后盖好瓶盖,,将配好的溶液移入中并贴好标签。
误差分析若某同学在配制某浓度的NaOH溶液时,有引起误差的操作,根据C=n/V(或n=/V实验二粗盐提纯一、实验目的1.掌握提纯NaCl的原理和方法。
化学实验技术作业指导书
化学实验技术作业指导书一、实验背景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本次实验旨在提供实验技术指导,帮助学生正确进行化学实验,保证实验过程安全、准确以及取得预期结果。
二、实验目的本次化学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以下实验技术:1. 安全实验操作技巧:包括实验室安全常识、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等;2. 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如天平、容量瓶、量筒、滴定管等;3. 实验试剂的配制和稀释方法;4. 实验溶液的调配和固体试样的制备方法。
三、实验器材和试剂1. 实验器材:- 天平- 容量瓶- 量筒- 滴定管- 烧杯2. 实验试剂:- 盐酸- 硫酸- 碳酸钠- 氢氧化钠四、实验步骤1. 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 穿戴实验室指定的安全装备,如实验手套、实验眼镜等; - 小心操作,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禁止随意品尝实验试剂;- 实验后及时清理实验台面,彻底清洗实验器材。
2. 实验前的准备:- 检查实验器材和试剂的完整性和质量;- 根据实验需要准备所需试剂的浓度;- 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实验器材的消毒和清洗。
3. 实验步骤:此处根据具体实验内容,列出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并说明每个步骤的目的和操作要点。
四、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 实验数据记录:- 准确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如温度、质量、体积等);- 保留所有数据和观察结果,以备后续实验分析和比较。
2. 数据处理:-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制作实验数据表和实验曲线;- 进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基于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对实验的结果进行讨论和解释。
可以讨论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并提出可能的误差来源和改进方法。
六、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得出实验结论,总结实验的目标是否达到,实验方法的可行性和改进的建议。
七、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对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强调实验中的安全意识和注意事项。
八、实验心得体会请学生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撰写实验心得体会,并提出个人对于实验过程和结果的思考和建议。
化学反应实验指导书
化学反应实验指导书实验目的:掌握化学反应实验的基本操作技巧,了解不同反应类型的特点和条件,培养实验观察和记录能力。
实验器材:1. 烧杯2. 试管3. 镊子4. 滴管5. 温度计6. 磁力搅拌器7. 称量瓶8. 酒精灯9. 热水浴实验材料:1. 硫酸2. 氢氧化钠3. 碳酸氢钠4. 氯化铁5. 氯化钠6. 碘酒7. 氯仿8. 氢氧化钾9. 硝酸银10. 硝酸钡实验步骤:实验一:酸碱中和反应1. 取一只干净的烧杯,用称量瓶称取10mL的硫酸倒入烧杯中。
2. 用滴管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到烧杯中,同时用玻璃棒搅拌。
3. 持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直到溶液呈中性为止,记录滴加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4. 将生成的盐溶液倒入废液容器中,用水清洗烧杯。
实验二:气体生成反应1. 取一只干净的试管,用玻璃棒将碳酸氢钠粉末填满试管的一半。
2. 用滴管滴加适量的酸到试管中,同时用玻璃棒搅拌。
3. 观察试管内是否产生气泡,并闻气味,记录实验现象。
4. 将试管倾斜,用火柴点燃气泡,观察火焰颜色,并记录。
实验三:沉淀生成反应1. 取一只干净的烧杯,用称量瓶称取10mL的氯化铁溶液倒入烧杯中。
2. 用滴管滴加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到烧杯中,同时用玻璃棒搅拌。
3. 观察溶液是否产生沉淀,并记录实验现象。
4. 将生成的沉淀用玻璃棒收集在烧杯底部,用滤纸过滤,记录沉淀的颜色和性质。
实验四:氧化还原反应1. 取一只干净的试管,用滴管滴加适量的碘酒到试管中。
2. 用滴管滴加适量的氯仿到试管中,同时用玻璃棒搅拌。
3. 观察试管内溶液的颜色变化,并记录实验现象。
4. 用滴管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钾溶液到试管中,继续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
实验五:沉淀定性反应1. 取一只干净的试管,用滴管滴加适量的硝酸银溶液到试管中。
2. 用滴管滴加适量的硝酸钡溶液到试管中,同时用玻璃棒搅拌。
3. 观察试管内溶液是否产生沉淀,并记录实验现象。
4. 用滤纸过滤沉淀,观察沉淀的颜色和性质,并记录。
版普通化学实验指导书
版普通化学实验指导书化学实验讲义⽬录实验⼀常见仪器的介绍及玻璃仪器的洗涤 (1)实验⼆试剂的取⽤及溶液的配制 (4)实验三醋酸电离常数和电离度的测定(pH测定法) (9)实验四电离平衡、沉淀反应 (11)实验五利⽤废铝罐制备明矾 (13)实验六⽔硬度的测定(EDTA容量法) (16)实验七⽔质检测 (18)实验⼋氧化还原反应 (28)实验九有机玻璃的简易制做 (32)实验⼗有机玻璃的简易制做 (32)实验⼗⼀化学镀膜技术 (34)实验⼗⼆绿⾊果蔬分离叶绿素及其含量测定 (43)实验⼀常见仪器的介绍及玻璃仪器的洗涤⼀、实验⽬的1.认识⽆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常⽤仪器的名称、规格与⽤途。
2.学习并练习常⽤玻璃仪器的洗涤和⼲燥⽅法。
⼆、实验原理与技能1.化学实验常⽤玻璃仪器的洗涤和⼲燥1)玻璃仪器的洗涤化学实验使⽤玻璃,常沾有可溶性化学物质、不溶性化学物质、灰尘及油污等。
为了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实验前应将仪器洗涤⼲净,⽤毕后应⽴即洗净。
洗涤仪器的⽅法很多,应根据实验的要求,污物的性质和沾污的程度来选择。
1.刷洗或⽔洗对易溶于⽔的污物可先⽤试管刷刷洗,然后再⽤⽔洗即可洗净。
所选⽤试管刷⼤⼩耍和仪器相适应,但不能⽤秃顶的⽑剧,也不能⽤⼒过猛,更不能⽤⼑⼦,铁丝等来刮掉玻璃器⽫的污垢。
刷细⼝瓶和烧瓶时,仪器的全部可将试管刷的前部弯⼀⾓度。
2.⽤洗⾐粉或洗洁净刷洗洗⾐粉或洗洁净中含有碱性物质和表⾯活性剂成分,能有去除油污。
⽤⽔刷洗过的仪器仍有⽔珠沾附容器的内壁,表明仪器内壁有油脂或其他污迹,此时可⽤湿的刷⼦沾洗⾐粉(或洗洁净)刷洗,去除油污,然后再⽤⾃来⽔冲洗⼲净。
3.⽤化学药剂洗涤污物如系难镕的氧化物(如MnO2)、氢氧化物(如Ca(OH)2 Fe(OH)3)、难溶的硫酸盐和碳酸盐(如BaSO4,CaCO3)以及某些⾦属(活动顺序在氢以前的)可⽤盐酸洗。
温热的稀硝酸可以洗掉玻璃上的“铜钱”’“银镜”,硫代硫酸钠溶液可洗掉难溶的银盐,煮沸的⽯灰⽔可洗搀器壁上凝附的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化学实验》指导书(Experiments in General Chemistry )湖北民族学院化环学院一、课程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普通化学实验是普通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开拓创新、撰写报告等各方面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另外,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实验结果分析与归纳的方法。
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
通过实验进行基本操作的训练和仪器的正确使用。
如加热方法、沉淀的分离和洗涤。
容量瓶、移液管和滴定管、蒸发皿、分析天平、pH计、分光光度计等的正确使用,能掌握一些数据测定方法并会数据处理,不仅能进行一些理论验证实验,还能进行综合应用和设计性实验。
二、课程实验成绩评定1.考核方式:考查;2.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比例:20%;3.实验成绩的构成与评分标准:考勤、实验态度、纪律占20%,预习占20%,实验报告记录占60%,每次实验按评分标准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记分;4.实习课无故缺席一次,扣除其全部实验成绩,缺席两次取消其考试资格。
三、课程实验要求(如表)实验一、化学反应摩尔焓变的测定——温度计与秒表的使用【实验目的】测定过氧化氢稀溶液的分解热,了解测定反应热效应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学习温度计、秒表的使用和简单的作图方法。
过氧化氢浓溶液在温度高于150℃或混入具有催化活性的Fe 2+、Cr 3+、…等一些多变价的金属离子时,就会发生爆炸性分解: 但在常温和无催化活性杂质存在情况下,过氧化氢相当稳定。
对于过氧化氢稀溶液来说,升高温度或加入催化剂,均不会引起爆炸性分解。
本实验以二氧化锰为催化剂,用保温杯式简易量热计测定其稀溶液的催化分解反应热效应。
保温杯式简易量热计由量热计装置(普通保温杯,分刻度为0.1℃的温度计)及杯内所盛的溶液或溶剂(通常是水溶液或水)组成,如图1-1所示。
在一般的测定实验中,溶液的浓度很稀,因此溶液的比热容(C aq )近似地等于溶剂的比热容(C solv ),并且溶液的质量m aq 近似地等于溶剂的质量m solv 。
量热计的热容C 可由下式表示:C = C aq ·m aq +C p ≈C solv ·m solv +C p其中C p :量热计装置(包括保温杯,温度计等部件)的热容。
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使量热计的温度升高。
要测量量热计吸收的热量必须先测定量热计的热容(C )。
在本实验中采用稀的过氧化氢水溶液,因此C = 22H O H O p C m C ⋅+其中2H O c 为水的质量热容,等于4.184J ·g -1·K -1;图1-1 保温杯式简易量热计装置2H O m 为水的质量;在室温附近,水的密度约等于 1.00kg ·L -1,因此22H O H O m V ≈,其中2H O V 表示水的体积。
而量热计装置的热容可用下述方法测得:往盛有质量为m 的水(温度为T 1)的量热计装置中,迅速加入相同质量的热水(温度为T 2),测得混合后的水温为T 3,则热水失热 = 22H O H O 23()c m T T ⋅- 冷水得热 = 22H O H O 31()c m T T ⋅- 量热计装置得热 =(T 3-T 1)C p 根据热量平衡得到严格地说,简易量热计并非绝热体系。
因此,在测量温度变化时会碰到下述问题,即当冷水温度正在上升时,体系和环境已发生了热量交换,这就使人们不能观测到最大的温度变化。
这一误差,可用外推作图法予以消除,即根据实验所测得的数据,以温度对时间作图,在所得各点间作一最佳直线AB ,延长BA 与纵轴相交于C ,C 点所表示的温度就是体系上升的最高温度(如图1-2所示)。
如果量热计的隔热性能好,在温度升高到最高点时,数分钟内温度并不下降,那么可不用外推作图法。
应当指出的是,由于过氧化氢分解时,有氧气放出,所以本实验的反应热∆H ,不仅包括体系内能的变化,还应包括体系对环境所作的膨胀功,但因后者所占的比例很小,在近似测量中,通常可忽略不计。
【实验用品】仪器:温度计两支(0~50℃、分刻度0.1℃和量程100℃普通温度计),保温杯、量筒、烧杯、研钵、秒表固体药品:二氧化锰 液体药品:H 2O 2(0.3%)图1-2 温度-时间曲线材料:泡沫塑料塞、吸水纸【实验内容】一、测定量热计装置热容C p按图1-1装配好保温杯式简易量热计装置。
保温杯盖可用泡沫塑料或软木塞。
杯盖上的小孔要稍比温度计直径大一些,为了不使温度计接触杯底,在温度计底端套一橡皮圈。
用量筒量取50mL的蒸馏水,把它倒入干净的保温杯中,盖好塞子,用双手握住保温杯进行摇动(注意尽可能不使液体溅到塞子上),几分钟后用精密温度计观测温度,若连续3min温度不变,记下温度T1。
再量取50mL蒸馏水,倒入100mL烧杯中,把此烧杯置于温度高于室温20℃的热水溶中,放置10~15min后,用精密温度计准确读出热水温度T2(为了节省时间,在其它准备工作之前就把蒸馏水置于热水浴中,用100℃温度计测量,热水温度绝不能高于50℃),迅速将此热水倒入保温杯中,盖好塞子,以上述同样的方法摇动保温杯。
在倒热水的同时,按动秒表,每10s记录一次温度。
记录三次后,隔20s记录一次,直到体系温度不再变化或等速下降为止。
记录混合后的最高温度T3,倒尽保温杯中的水,把保温杯洗净并用吸水纸擦干待用。
二、测定过氧化氢稀溶液的分解热取100mL已知准确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它倒入保温杯中,塞好塞子,缓缓摇动保温杯,用精密温度计观测温度3min,当溶液温度不变时,记下温度T'1。
迅速加入0.5g研细过的二氧化锰粉末,塞好塞子后,立即摇动保温杯,以使二氧化锰粉末悬浮在过氧化氢溶液中。
在加入二氧化锰的同时,按动秒表,每隔10s记录一次温度。
当温度升高到最高点时,记下此时的温度T'2,以后每隔20s钟记录一次温度。
在相当一段时间(例如3min)内若温度保持不变,T'2即可视为该反应达到的最高温度,否则就需用外推法求出反应的最高温度。
应当指出的是,由于过氧化氢的不稳定性,因此其溶液浓度的标定,应在本实验前不久进行。
此外,无论在量热计热溶的测定中,还是在过氧化氢分解热的测定中,保温杯摇动的节奏要始终保持一致。
三、数据记录和处理1.量热计装置热容C p的计算2.分解热的计算由于H2O2稀水溶液的密度和比热容近似地与水的相等,因此过氧化氢分解热实验值与理论值的相对百分误差应该在±10%以内。
【实验注意事项】1.测定前,应对分刻度为0.1℃的精密温度计进行读数练习,要求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准确估读至0.01℃。
2.用精密温度计与保温杯安装量热计时,温度计水银球应接近保温杯底,但不能接触保温杯底,从而保证实验中摇动保温杯时,水银球浸没在液体中。
3.为防止过氧化氢催化分解时二氧化锰沉入杯底,使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不能充分接触,反应速率慢而造成热量散失,必须对反应液体进行适当的摇动以使二氧化锰悬浮在过氧化氢溶液中。
同时,为了防止摇动过猛造成液体外溢,可在实验测定前将100mL水倒入保温杯中,不加盖进行摇动试验,观察摇动时水在保温杯中能较好的转动同时又不会外溢,记住该摇动的节奏,在后面实验中保持这种节奏。
4.为保证二氧化锰悬浮在过氧化氢溶液中,使二者充分接触,以提高反应速度,尽量缩短达到最高温度的时间,以减少热量损失,因此要取用二氧化锰细粉。
5.量热计、烧杯、量筒、温度计等在使用前应清洗干净并用滤纸擦干待用。
6.100mL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保温杯后,摇动保温杯并观察温度3分钟,当温度不变时,记下读数作为起始温度T 1。
加入二氧化锰时,即按动秒表,按要求测温。
7.作t-T图时,适当选择坐标原点和单位,以提高作图的准确性。
本实验的改进:实验二、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数据表达与处理[实验目的]了解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测定过二硫酸铵与碘化钾的反应速率,并计算反应级数、反应速率常数和反应的活化能。
在水溶液中过二硫酸铵和碘化钾发生如下反应:(NH 4)2S 2O 8+3KI===(NH 4)2SO 4+K 2SO 4+KI 3S 2O 82-+3I -===2SO 42-+I -3 (1)其反应的微分速率方程可表示为式中v 是在此条件下反应的瞬时速率。
若282O cs -、I c -是起始浓度,则v 表示初速率(v 0)。
k 是反应速率常数,m 与n 之和是反应级数。
实验能测定的速率是在一段时间间隔(∆t )内反应的平均速率v 。
如果在∆t 时间内228S O -浓度的改变为228cs o -∆,则平均速率近似地用平均速率代替初速率:为了能够测出反应在∆t 时间内228S O -浓度的改变值,需要在混合(NH 4)2S 2O 8和KI 溶液的同时,加入一定体积已知浓度的Na 2S 2O 3溶液和淀粉溶液,这样在反应(1)进行的同时还进行下面的反应:2--2--233462S O +I =S O +3I (2)这个反应进行得非常快,几乎瞬间完成,而反应(1)比反应(2)慢得多。
因此,由反应(1)生成的-3I 立即与2-23S O 反应,生成无色的2-46S O 和I -。
所以在反应的开始阶段看不到碘与淀粉反应而显示的特有蓝色。
但是一当Na 2S 2O 3耗尽,反应(1)继续生成的-3I 就与淀粉反应而呈现出特有的蓝色。
由于从反应开始到蓝色出现标志着2-23S O 全部耗尽,所以从反应开始到出现蓝色这段时间∆t 里,2-23S O 浓度的改变223cs o -∆实际上就是Na 2S 2O 3的起始浓度。
再从反应式(1)和(2)可以看出,2-28S O 减少的量为2-23S O 减少量的一半,所以2-28S O 在∆t 时间内减少的量可以从下式求得实验中,通过改变反应物228S O -和I -的初始浓度,测定消耗等量的228S O -的物质的量浓度228cs o -∆所需要的不同的时间间隔(∆t ),计算得到反应物不同初始浓度的初速率,进而确定该反应的微分速率方程和反应速率常数。
[实验用品]仪器:烧杯、大试管、量筒、秒表、温度计液体药品:(NH4)2S2O8(0.20mol·L-1)、KI(0.20mol·L-1)、Na2S2O3(0.010mol·L -1)、KNO3(0.20mol·L-1)、(NH4)2SO4(0.20mol·L-1)、Cu(NO3)2(0.02mol·L-1)、淀粉溶液(0.2%)材料:冰[实验内容]一、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室温条件下进行表2-1中编号Ⅰ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