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国职业病报告工作总结
2011年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情况报告--(2011.12初稿)
2011年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情况报告--(2011.12初稿)D层单位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和《安全管理协议书》,全面推行全员安全承诺不违章作业,干部承诺不违章指挥的安全承诺制,切实把安全压力传递到每名职工、每个岗位,提高了全员安全生产意识。
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安全工作重点,开展了安全对口检查活动,制定了专门安全措施,狠抓了现场落实,安全管理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是加大系统技改工作,提高矿井安全保障能力。
完成了2011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204工作面探放水、三盘区及204工作面通风系统调整、主副井首绳更换、副井筒两回路MYJV42-3×185mm2高压电缆敷设、KJ69J人员定位系统安装等工作,对矿井通风、供电、提升运输及安全监控、通讯信息等系统不断优化完善,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是强化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安全生产。
按照“排查得早、发现得快、控制得住、解决得好”的原则,不断强化特殊地点和关键环节的管理。
204大采高工作面安装期间,成立领导小组在现场重点盯靠,并对各系统进行了严格检查、验收,对查出的问题及时整改、处理,确保了工作面顺利联合试运转和试生产。
加大了掘进巷道开门口、贯通、过立交、三岔门施工和工作面安装、撤出前,分管领导带队现场会诊制度,109工作面实现了安全快速回撤。
对运输系统各种安全设施实行挂牌管理,严格落实安装、验收和维修人员的责任,确保齐全、灵活、有效。
同时,加强地面单位供电消防、压力容器、易燃易爆等安全重点工作的专项监控和整治。
五是严格隐患排查治理,确保闭环管理到位。
按照“治理隐患,防范事故”为主题,遵循“分级排查,分级治理”的原则,对隐患排查治理实行分级管理,明确了隐患排查治理的目标和要求,严格落实总经理、分管领导、区队、班组四级隐患排查机制。
狠抓安全隐患的闭环管理,对排查出的隐患逐一登记建档,落实到责任部门、责任人,做到细化分工到位、责任落实到位、资金落实到位、闭合整改到位、监督检查到位,及时消除了各类安全隐患,确保了安全生产。
职业病防治工作总结报告
职业病防治工作总结报告一、工作背景职业病是由于长期接触或暴露于其中一种工作环境中,导致工人身体健康出现损害的一种疾病。
为了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我单位不遗余力地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
本报告主要总结了我单位近期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情况,以及发现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二、工作总结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不定期的宣传活动,提升员工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我们组织了宣传活动,包括发放宣传资料、组织讲座和培训等,有效提高了员工对职业病的了解程度和防范意识。
2.建立健全监测体系:建立了全面的职业病监测体系,通过定期的体检和职业病检测,及时发现和诊断职业病病例,为治疗和防治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3.加强工作场所环境监控:对工作场所的空气、噪音、辐射等环境因素进行监测,确保工作环境符合相关标准,最大程度地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4.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护设施:根据不同工种的需求,为工人提供必要的职业病防护装备和设施,如防护手套、眼镜、口罩等,加强对装备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工人的安全防护。
5.加强职业病治疗与康复:对已确诊的职业病病例,积极组织治疗与康复工作,提供针对性的康复方案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三、存在的问题1.宣传力度不够:由于工作繁忙和缺乏宣传资源,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员工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有待提高。
2.监测体系不完善:目前监测体系主要针对已经进入用工单位的员工,对外来人员和临时工的监测覆盖程度较低。
3.职业病治疗与康复不健全:由于缺乏专业人员和设备,职业病病例的治疗和康复工作存在困难,需要加强医疗资源的配置和专业人员的培养。
四、改进意见1.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如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加强对职业病的宣传,提高员工的防范意识。
同时,加强内部培训,提升员工的专业知识水平。
2.完善监测体系:加强对外来人员和临时工的职业病监测工作,确保监测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与相关职业病监测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享监测资源,提高监测水平。
2011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情况正式版
2011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情况根据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西藏)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职业病报告,2011年共报告职业病29879例。
其中尘肺病26401例,急性职业中毒590例,慢性职业中毒1541例,其他职业病1347例。
从行业分布看,煤炭、铁道和有色金属行业报告职业病病例数分别为15421例、2889例和2695例,共占全国报告职业病例数的70.30%。
(一)尘肺病。
共报告尘肺病新病例26401例,死亡病例699例。
其中,煤工尘肺和矽肺分别为14000例和11122例。
尘肺病报告病例数占2011年职业病报告总例数的88.36%。
(二)急性职业中毒。
共报告各类急性职业中毒事故288起,中毒590例,死亡45例。
其中重大职业中毒事故(同时中毒1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下)19起,中毒182例,死亡45例。
报告急性职业中毒起数最多的为化工行业;急性职业中毒人数最多的为医药行业;引起急性职业中毒的化学物质近50种,中毒起数和人数最多的化学物质为一氧化碳,共发生74起140人中毒;病死率最高的为硫化氢中毒,74人中毒,死亡26人。
(三)慢性职业中毒。
共报告各类慢性职业中毒1541例。
主要分布在有色金属、轻工、冶金、化工和机械行业。
引起慢性职业中毒人数排在前3位的化学物质分别是铅及其化合物(不含四乙基铅)、苯、砷及其化合物,分别为621例、354例和290例。
(四)职业性肿瘤。
共报告职业性肿瘤92例。
主要分布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以轻工、化工行业为主。
其中苯所致白血病52例,焦炉工人肺癌25例,石棉所致肺癌和间皮瘤共8例,联苯胺所致膀胱癌4例,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2例,砷所致肺癌和皮肤癌1例。
(五)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等疾病。
共报告1255例。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532例,其中噪声聋492例;职业性眼病226例;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172例,其中手臂振动病82例,中暑75例;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146例,其中布氏杆菌病93例,森林脑炎53例;职业性皮肤病138例;其他职业病41例,其中职业性哮喘31例。
职业病年度工作总结
职业病年度工作总结【篇一:职业病防治工作总结】机修厂2011年职业病防治工作总结2011年我单位积极开展职业卫生的宣传教育,普及职业卫生知识,提高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组织协调从事职业危害因素劳动者的职业性健康检查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工作;定期对工作场所的卫生防护设施进行检查;为劳动者定期更换防护用品并监督其正常使用;配合职业卫生监督机构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各项职业病防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定期组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预防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的发生。
根据我单位存在的有害气体和噪音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积极开展职业卫生的宣传教育,普及职业卫生知识,提高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及职业中毒的发生。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我单位成立了由厂长任组长,班子成员副组长,各班班长负责人、为成员的职业病防治工作领导组,形成了以厂队为主体,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组织领导体系。
组织召开了职业防治工作会议,传达了上级文件精神,在全厂范围内安排开展了职业病防治工作大检查,并根据我单位实际,制定下发了《职业病防治工作实施意见》,明确了内容,对责任单位进行了分工,落实了责任,为加强全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贯彻实施职业病防治法,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宣传职业病防治知识,加大对《职业病防治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
组织职工就职业病防治、防范等内容进行了宣传教育。
通过宣传活动,提高了人们对职业病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
使劳动者懂得职业病防治中权益,掌握职业病防治知识。
三、加大职业病监督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单位职业病危害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建档,对落实职业病防治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主要检查包括作业场所安全设施落实情况、劳动者健康监护、督促职工正确配带使用劳保用品,督促职工能定期进行体检,保证了企业员工身体健康,做到有健康证上岗。
2011年全国职业病报告工作总结
在卫生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全国职业病统计报告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的职业病统计报告工作得以顺利完成,2011年的职业病报告工作也在逐步开展。
现将2011全国的职业病报告工作总结如下:一、所做的工作与成绩(一)加强职业病报告制度建设职业病报告工作越来越得到各省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有更多的省份建立和完善了符合本省工作情况的职业病报告管理制度,如北京、上海、云南省、河北省、黑龙江省出台了或起草了职业病报告管理办法,四川省出台了职业病报告工作规范,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了本省的职业病报告工作。
辽宁省2010年出台的《辽宁省职业病防治规划(2010-2015年)》,内蒙古今年计划出台的《内蒙古自治区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2011-2015)(征求意见稿)》,为职业病报告工作明确了工作目标。
江西省、贵州省和陕西省分别在各省的职业病防治项目管理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了职业病报告工作的内容。
更多省份将职业病报告工作纳入不同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考核体系,将其作为评价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这对于推动职业病报告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如河北省通过与省卫生厅有关领导沟通、协商,将职业病报告工作按省、市、县(区)三级指标纳入《2011年河北省卫生监督工作考核标准》;辽宁省已将全省职业病报告工作纳入辽宁省职业病防治院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在省卫生厅组织的各项资质续展考核中,将职业病报告工作作为其中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黑龙江省将职业病报告工作纳入《2010年全省卫生工作要点》,并将其落实工作作为黑龙江省2010年卫生执法监督工作的重点,并将职业病网报工作纳入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年审及续展工作中;江苏省已将职业病报告工作纳入项目管理;湖北省将职业病信息报告管理人员的培训班纳入《湖北省2010年职业病防治项目》中;四川省继续将职业病报告工作纳入到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资质的年度监督和资质续展的考核项目中;内蒙古、吉林、江苏、福建、湖南、广东、重庆、贵州、甘肃分别将职业病报告工作纳入机构年度绩效考核。
职业病开展工作总结报告
职业病开展工作总结报告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病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保护职工健康,我单位积极开展了职业病防治工作,现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职工防护意识。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职工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我们组织了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班,邀请专业医生为职工讲解职业病的危害和预防知识,增强了职工的防护意识,有效降低了职业病的发生率。
二、加强职业卫生监测,及时发现隐患。
我们建立了健全的职业卫生监测体系,定期对生产环境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危害因素,确保职工的健康和安全。
三、严格执行职业病防护措施。
我们加强了对职业病防护措施的落实和执行,确保职工在工作中能够得到有效的防护。
对于需要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岗位,我们配备了相应的防护设备,并加强了对职工的培训和指导。
四、加强职业病防治监督。
我们建立了健全的职业病防治监督体系,加强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各项防治措施的有效实施,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五、加强职业病防治科研。
我们积极开展职业病防治科研工作,不断探索和推广职业病防治新技术、新方法,提高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我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职工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有效保护。
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职业病防治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不断完善职业病防治工作,为职工的健康保驾护航。
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工作总结(优秀范文五篇)
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工作总结(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工作总结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工作总结2011年,职业病防治所按照中心“2011年重点工作安排意见”和省市各项业务工作计划,加强学习,科学管理,理顺职能,规范业务,努力加大监督力度,明确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方向,重点培养后备人才队伍,促进经济创收再上新台阶。
在中心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全所同志团结一致,热情服务,克服困难,开拓进取。
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一、加强学习,科学管理,努力打造“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品牌” 为加强和提升我市的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中心于2011年初成立了职业病防治所。
中心对职业病防治所业务工作高度重视并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
职防所成立后制定了。
所管理以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为准则,紧紧围绕中心的重点工作和经济创收目标开展工作,努力做好各项计划和制度的落实。
根据实际情况,将职防所按划分健康监护、检测评价和辐射防护三个专业,各专业有一名科长或副科长负责业务及创收工作,同时设立了预监专家组和监测室,建立了各单项工作专人负责管理制度。
从而调整和理顺了各专业的工作职能,进一步明确了所内人员的岗位职责,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主动性。
全所形成了团结、实干、开拓、进取的良好工作氛围。
所内实行了“周例会”和“季考核”制度,对所的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做到及时布置,严格落实,认真分析总结,并及时督促检查。
全所始终贯彻中心的工作重点,把经济创收作为2011年工作的第一要务。
2011年,全所制定了政治和业务学习计划,注重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
树立了工作的责任意识和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全所人员的监督执法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能够适应职业卫生监督员和技术服务员的两种角色。
按照中心领导的的要求,职防所着眼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长远发展,在提高业务水平、培养人才、热情服务、开拓项目、扩大服务半径上下功夫,做到高起点,严要求,规范管理,依法收费,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职业病健康检查2011年度总结
职业病健康检查2011年度总结
一、2010-2011年度我院职业病健康体检科医院职业健康管理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认真执行年度工作计划,完善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定期对获得职业病检查资格的医师开展院内培训学习,提高了相关医师的职业病检查的法律,法规意识和相关检查诊断技术水平。
同时严格按照职业病健康检查的各项规章制度贯彻落实到具体的职业健康检查工作中。
二、严格按照浙江省卫生厅已批准的两项健康检查项目,无超范围及超类别体检情况。
从2010年10月~11年9月30日止共完成10家次企业单位职业病健康检查,检查总人数为252人次,其中完成接触化学毒物工作人员的健康检查149人次,完成接触物理毒物工作人员的健康检查103人次。
出具报告书14份。
全部检查均未发现疑似职业病、职业禁忌证。
四、认真做好检查结束后的档案资料整理,报告书按时发放,按时做好网上职业健康监护网报工作。
五、不断加强和提高工作态度和工作质量,加强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进步。
小港医院体检科
2011年9月30日。
2010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情况he2011年重点工作
2010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情况he2011年重点工作第一篇:2010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情况he2011年重点工作根据职业病防治部门职责分工,卫生部门通报二个方面的内容:一是2010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情况;二是2011年重点工作。
一、2010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情况根据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西藏)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职业病报告,2010年新发职业病27240例。
其中尘肺病23812例,急性职业中毒617例,慢性职业中毒1417例,其他职业病1394例。
从行业分布看,煤炭、铁道和有色金属行业报告职业病病例数分别为13968例、2575例和2258例,共占全国报告职业病例数的69.02%。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累计报告职业病749970例,其中累计报告尘肺病676541例,死亡149110例,现患527431例;累计报告职业中毒47079,其中急性职业中毒24011,慢性职业中毒23068例。
(一)尘肺病。
2010年共报告尘肺病新病例23812例,死亡病例679例。
23812例尘肺病新病例中,94.21%的病例为煤工尘肺和矽肺,分别为12564例和9870例;57.75%的病例分布在煤炭行业。
目前尘肺病仍是我国最严重的职业病,2010年,报告尘肺病例数占职业病报告总例数的87.42%;尘肺病发病工龄有缩短的趋势;超过半数的病例分布在中、小型企业。
(二)职业中毒。
2010年共报告各类急性职业中毒事故301起,中毒617例,死亡28例,病死率为4.54%。
其中,重大职业中毒事故19起,中毒215例,死亡28例,病死率13.02%。
报告急性职业中毒起数最多的为化工行业,占21.59%;急性职业中毒人数最多的为煤炭行业;引起急性职业中毒的化学物质涉及30余种,居首位的为一氧化碳,共发生78起175人中毒;病死率最高的为硫化氢中毒,47人中毒,死亡8人。
2010年共报告慢性职业中毒1417例。
引起慢性职业中毒人数排在前3位的化学物质分别是铅及其化合物、苯、砷及其化合物,分别为499例(占35.22%)、272例(占19.20%)和157例(占11.08%)。
职业健康科2011年工作总结
职业健康科2011年工作总结今年以来,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落实机构和人员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职能调整以后,我局积极主动向市政府、市编办汇报情况,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首先,我们健全了机构,在全省安监系统率先成立了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科,现有工作人员2名。
同时,成立了二级单位潜江市职业健康检测所,核定人员编制4人,目前人员正在招考中。
为这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针对我们潜江经济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计划,把产生职业危害的重点行业作为我们工作的突破口和重点,结合我局行政许可工作,有针对性地对重点行业加强了监管,特别是化工企业、纺织企业和服装加工企业等重点领域。
二、开展职业危害申报工作3月14日组织区镇安监局(办、站)及有关企业学习《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印发了关于《潜江市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工作实施方案》,并召开动员会议进行部署,督促其了解和掌握职业危害申报的具体规范要求。
对于某些高毒高危企业,尤其是化工企业没能及时网上申报的,深入到企业进行现场检查指导,督促完成企业的职业危害申报,并告知职业危害申报工作的重要性和企业的主要责任。
面对职业安全监管工作经验不足的实际情况,我们主动走访兄弟市州安监局,探讨工作经验。
并积极联系江汉油田疾控中心、荆州市疾控中心等单位,为企业服务。
截止目前,我市已完成备案企业17家,已申报待审查企业40家,已注册未填报企业18家,正在填报企业5家。
化工企业已完成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现场监测的有46家。
三、开始启动职业安全健康监管执法工作我们在落实企业责任主体的同时也认真做好职业健康监督执法工作。
年初,我局制定了《2011年潜江市安全监督管理局执法工作计划》(潜安监管[2011]30号),认真开展职业健康执法检查,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促进企业履行职业危害防治义务。
检查的内容包括:生产的主要原料、主要产品及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
督促企业逐步建立健全职业安全健康规章制度,如: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制度、职业危害告知及申报,职业卫生培训,建设项目“三同时”等。
2011职业卫生年终总结
2011职业卫生年终总结随着2011年的结束,我们对今年的职业卫生工作进行了综合总结。
通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以下是对2011年职业卫生工作的年终总结:1.工作成绩:在2011年,我们成功开展了一系列的职业卫生活动,包括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防治宣传等。
我们对各个岗位的职业卫生状况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
通过职业卫生培训和指导,员工对职业卫生意识的提高,对职业危害的防范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
2.存在的问题: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首先,部分员工对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自身的职业卫生行为不够重视。
其次,部分岗位的职业危害评估仍有欠缺,对潜在的职业危害没有进行全面的识别和控制。
此外,卫生设施的维护管理以及职业卫生器材的采购和更新也存在问题。
3.改进措施: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
首先,加强职业卫生意识的培养,通过举办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员工对职业卫生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其次,完善职业危害评估程序,确保对潜在危害的全面识别和控制。
此外,对卫生设施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查,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最后,对职业卫生器材进行更新和采购,保证使用的器材符合卫生要求。
4.展望未来:在2012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职业卫生工作。
我们将持续推进职业卫生意识的培养,加强员工的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
同时,我们将加大对职业危害的识别和控制力度,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来降低职业危害对员工的影响。
我们也将加强对卫生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确保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相信职业卫生状况会得到进一步改善。
以上是我们对2011年职业卫生工作的年终总结。
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我们也认识到了问题,并制定了改进措施。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职业卫生工作的水平,为员工的健康和安全保驾护航。
2011职业病防治法宣传总结
金昌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关于上报2011年《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工作总结的报告为了深入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更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
根据金昌市卫生局、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总工会《关于开展2011年(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的通知》(金卫法监发…2011‟4号)精神,我所组织全体卫生监督人员紧紧围绕“关爱农民工职业健康”这一宣传活动主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现将宣传活动情况总结如下:一、在宣传活动开展之前我所对宣传周活动进行了周密安排部署,同时强调要提高认识把宣传活动当作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劳动者健康权益的一件大事来抓。
为了使我市的宣传周活动做到市﹑县﹑相关用人单位互动联动,我所对宣传周活动的有关事宜进行了具体详细安排,保证了宣传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在《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期间,我所紧紧围绕宣传活动主题,印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指南”﹑“农民工职业病危害防护知识手册”等宣传材料,向用人单位及劳动者免费发放。
三、按照宣传活动安排,市、县所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出动宣传车6台次,出动宣传人员30人次。
在市区文化广场和永昌县钟鼓楼旁设立宣传点,向群众发放宣传材料和职业病防治法共计2000余份。
在活动现场接受咨询400人次。
在市﹑县监督所办公楼前及人群密集的繁华地段悬挂宣传横幅6条,各相关用人单位悬挂宣传横幅10条。
同时,市﹑县监督所抽调监督人员深入到用人单位开展宣传活动情况的督导检查,并免费向用人单位发放宣传材料和职业病防治法共计1000余份。
形成了政府监管部门和企业相对人互动联动的良好宣传氛围。
四﹑深入乡镇对农民群众进行职业病防治知识宣传。
4月29号,市﹑县卫生监督所组织职业卫生监督专业人员深入到金川区双湾镇和永昌县新城子镇,向广大农民群众讲解了有关职业病防治知识,并免费发放了宣传册等宣传材料200余份。
职业病防治工作总结报告
煤矿职业病防治工作总结报告2011年9月11日煤矿职业病防治工作总结报告煤矿位于鹤壁市淇滨区上峪乡东南3Km,行政区划属鹤壁市淇滨区上峪乡管辖。
地理坐标:东经114°11′54″~114°12′15″,北纬35°48′51″。
南北长1.3Km,东西宽0.7km,井田面积约0.6174km²。
开采标高:+30m~-260m;煤矿(1979年建井,1983年投产,原设计能力9万t/年。
在2005年煤炭资源整合中整合煤矿。
2008年通过了各项验收。
2010年根据省政府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实施意见,改制为--集团控股的股份制企业,成立了--煤矿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集团领导下的--集团矿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现矿井核定年生产能力为21万吨。
属于低瓦斯矿井,煤尘没有爆炸性。
公司始终把安全环保、节能减排、职业健康当做首要任务来抓;坚持“以科技为先导。
以质量求发展”为原则。
现在公司始终以“创绿色公司,做全球公民”为发展目标,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科技创新型”发展道路。
针对职业健康危害,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的原则,保护全体员工的身体健康及相关权益。
职业病防治工作不仅关系到广大劳动者的健康权益,而且也关系到公司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根据《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病报告工作的通知》精神、国家疾控中心的要求、《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公司制定了《职业卫生管理制度》,随着公司的相关制度的完善和认真宣传,职业病防治工作正逐步走上完善成熟的轨道,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现将公司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重管理,完善制度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得要求,公司设置了专门的职业卫生管理部门,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同时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办法》和《劳保用品管理制度》来规范职业卫生管理;建立、健全了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岗位生产操作规程;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针对可能出现的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公司成立了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下设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应急救援办公室日常事务由安全环保部负责,发生事故时,以指挥领导小组为核心,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建立了《职业病应急救援预案》和《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方案》,通过制度实现管理,使公司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更上一层楼。
煤矿2011年度职业安全卫生工作总结
煤矿2011年度职业安全卫生工作总结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坚持“预防为主~职业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落实集团公司和我矿有关规定~加强危害防治培训工作~提高全员职业安全卫生意识~积极控制职业危害因素~控制和杜绝职业病发生~提高职业危害防治管理水平。
根据中平【2011】159号《中平能化集团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试我矿【2011】16号瑞平公司庇山矿《关于进一步加行,》的通知及强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我矿为保护煤矿职工及其相关权益~规范我矿职业安全卫生工作。
我矿已成立相应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机构。
现对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一、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建立以行政第一负责人全面负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领导组~实行系统化管理。
行政第一负责人是本单位职业危害防治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全面负责,行政副职对行政第一负责人负责~对所管辖业务及分管部门的职业危害防治具体领导责任,各职能部门对所分管科、队的职业危害防治负责。
使职责落实到人~做到有据可查~有章可循。
二、制定以下理制度,并照章落实:《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职业危害告知制度》、《职业危害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管理制度》、《从业人员防护1用品配备发放和使用管理制度》、《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制度》、《职业危害申报制度》、《职业病诊断鉴定及治疗康复制度》、《职业卫生档案与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危害防治制。
三、日常工作:1、定期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日常监测和检测评价,在矿内醒目位置设置公示栏~按期公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2、测结果~及时告知从业人员危害后果~并在主要作业场所设置警示标识~提高员工对职工病危害的防范意识,3、为接触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提供符合要求的个体防护用品~并督促和指导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4、为上岗人员进行岗前健康体检,5、由各区队技术人员负责组织劳动者定期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并通过板报、广播等各种媒体大力宣传职业危害防治知识,6、截止目前为无确诊职业病人,7、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8、全年为职业危害防治投入专项经费80余万元。
职业病开展工作总结报告
职业病开展工作总结报告
近年来,职业病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职业病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我单位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现将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加强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职业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职工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我们利用公司内部通讯、宣传栏、员工培训等渠道,向员工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提醒他们注意职业病防护,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
我们对生产工艺、作业环境进行了全面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时发现和排除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三、加强职业病病例监测和管理。
我们建立了职业病病例监测和管理制度,对疑似职业病病例进行及时的报告、诊断和鉴定,对已确认的职业病病例进行跟踪管理和康复指导,保障受害职工的权益。
四、加强职业病防治技术指导。
我们邀请了职业卫生专家对公司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了技术指导,制定了职业病防治方案和措施,提高了职业病防治水平和效果。
五、加强职业病防治设施建设。
我们对公司的职业病防治设施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使用,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总的来说,通过我们的努力,公司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同时也要看到,职业病防治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力度,完善措施,确保职工的身体健康。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水平,为员工的健康和安全保驾护航。
职业病防治工作总结报告
职业病防治工作总结报告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下,长期接触或暴露于一些有毒有害物质、高温、高压、高噪音、高辐射等多种不良工作因素中,导致工人发生损害健康的一类疾病。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各级政府积极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本文将总结近年来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成效,并提出进一步加强职业病防治的建议。
一、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主要内容1. 法律法规建设: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等,对职业病防治进行了规范和管理。
2. 现场监督检查:各级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对企业进行现场监督检查,重点关注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建设、职业卫生管理情况等。
3. 宣传教育:开展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劳动者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4.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估:对各类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估,确定危害程度,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5. 医疗救助:建立职业病诊断和治疗网络,提供免费的职业病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
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成效1. 法律法规建设成效显著: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了依据和规范,从根本上提高了职业病防治的效果。
2. 现场监督检查取得成效:监督部门加强对企业的现场检查,加大了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强化了企业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3. 宣传教育成果显著:通过广泛开展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治意识得到了提高,有效减少了职业病发生的风险。
4.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估科学规范:对各类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估,科学地确定危害程度,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职业病控制措施。
5. 医疗救助体系完善:医疗救助体系逐步完善,职业病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得到了加强,大大提高了职业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三、进一步加强职业病防治的建议1. 完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有毒有害物质和高危行业的监管力度。
职业病防治工作总结报告
职业病防治工作总结职业病防治工作关系到广大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合法权益,也关系到我处健康持续发展。
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我处历来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职业病防治法》、落实《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近年来,通过采取宣传教育,加强对作业场所的监督监测等措施,有效地保障了劳动者的健康,维护了职工的权益。
为此,我处将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加强全面学习,不断提高和转变职业安全卫生及职业病防治的新观念煤炭生产作业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必须认真开展矿井职业安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
把保障从业者人身安全和从业人员健康作为首要任务来抓。
我处下发了《黑龙江龙煤鹤岗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关于印发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办法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并结合会议精神和我处实际情况,进一步健全制度,完善标准,职业安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处培训中心将继续对专、兼职教师、新分配和新调入矿井的职工进行严格的上岗前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
通过职工在日常工作中按章操作、规范管理,讲防把控,把职业安全卫生及职业病防治的新要求、新观念贯穿于安全生产的全过程,从而有效促进全处安全生产.二、加强全面宣传,营造职工防治职业病、维护职工权益的良好环境开展矿井职业安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是需要全员共同参与、协调配合的一项工作。
我们将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式,认真宣传、全面贯彻,以始终把宣传普及作为推进职业病防治、促进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对职工集中培训,以宣传单、学习手册、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职业病防治法》的具体内容,全面普及职业卫生知识,指导广大职工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提高全矿职工对职业病防治的认识和意识,增强企业全方位的防治观念.三、加强技术更新,创造职业安全卫生及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硬环境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在改善矿井安全生产和减少职业危害的硬环境上做文章,从生产格局的设计布置到新型采煤掘进技术的应用,以及机电设备、防尘设施的投入使用上下大手笔,改善职工作业环境,增强预防职业危害的能力。
职业病开展工作总结报告
职业病开展工作总结报告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行各业的职业病问题也日益凸显。
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全面总结过去一段时间的职业病开展工作,特进行了以下总结报告。
一、加强宣传教育。
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们加强了职业病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提高了职工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同时,也加强了对职业病防护知识的培训,提高了职工的自我防护能力。
二、加强职业病监测。
我们加强了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工作,建立了健全的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保障了职工的健康和安全。
同时,也加强了对职业病病例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病例,保障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加强职业病防护。
我们加强了对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工作,保障了职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
同时,也加强了对职业病防护用品的发放和管理工作,提高了职工的防护水平。
四、加强职业病治理。
我们加强了对职业病治理的工作,建立了健全的职业病治理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病例,保障了职工的健康和安全。
同时,也加强了对职业病治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了职工的治理意识和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在职业病开展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不断提高职工的健康和安全
水平。
希望广大职工能够积极参与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
职业病专项治理工作总结报告
职业病专项治理工作总结报告职业病专项治理工作总结报告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不断发展,职业病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进一步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各级政府和企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职业病专项治理工作。
本文从职业病形成原因、职业病专项治理工作成果、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总结,旨在为进一步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职业病形成原因职业病是由于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其常见的有害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等。
这些有害因素与职业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1.物理因素:如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潮湿等。
2.化学因素:如毒物、粉尘、气体、蒸气、烟尘等。
3.生物因素:如细菌、病毒、真菌、工业化学品等。
4.心理因素:如工作强度、工作压力、工作环境等。
二、职业病专项治理工作成果为了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各级政府和企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职业病专项治理工作。
这些工作包括建立职业病防治制度、开展职业病危害评价、推行职业病防治技术、加强职业病医学监护等。
1.职业病防治制度建立各级政府和企业组织建立职业病防治制度,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职业病防治监测和报告制度、职业病防治技术标准等,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2.职业病危害评价开展职业病危害评价,对工作场所中存在的有害因素进行评估和分析,为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职业病防治技术推行推行职业病防治技术,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加强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职业病医学监护加强职业病医学监护,对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同时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有效实施。
以上各项工作的落实,有效地提高了职业病防治水平,为职工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三、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职业病防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职业病防治法规体系不健全目前职业病防治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实效性,需要进一步加强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卫生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全国职业病统计报告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的职业病统计报告工作得以顺利完成,2011年的职业病报告工作也在逐步开展。
现将2011全国的职业病报告工作总结如下:一、所做的工作与成绩(一)加强职业病报告制度建设职业病报告工作越来越得到各省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有更多的省份建立和完善了符合本省工作情况的职业病报告管理制度,如北京、上海、云南省、河北省、黑龙江省出台了或起草了职业病报告管理办法,四川省出台了职业病报告工作规范,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了本省的职业病报告工作。
辽宁省2010年出台的《辽宁省职业病防治规划(2010-2015年)》,内蒙古今年计划出台的《内蒙古自治区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2011-2015)(征求意见稿)》,为职业病报告工作明确了工作目标。
江西省、贵州省和陕西省分别在各省的职业病防治项目管理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了职业病报告工作的内容。
更多省份将职业病报告工作纳入不同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考核体系,将其作为评价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这对于推动职业病报告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如河北省通过与省卫生厅有关领导沟通、协商,将职业病报告工作按省、市、县(区)三级指标纳入《2011年河北省卫生监督工作考核标准》;辽宁省已将全省职业病报告工作纳入辽宁省职业病防治院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在省卫生厅组织的各项资质续展考核中,将职业病报告工作作为其中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黑龙江省将职业病报告工作纳入《2010年全省卫生工作要点》,并将其落实工作作为黑龙江省2010年卫生执法监督工作的重点,并将职业病网报工作纳入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年审及续展工作中;江苏省已将职业病报告工作纳入项目管理;湖北省将职业病信息报告管理人员的培训班纳入《湖北省2010年职业病防治项目》中;四川省继续将职业病报告工作纳入到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资质的年度监督和资质续展的考核项目中;内蒙古、吉林、江苏、福建、湖南、广东、重庆、贵州、甘肃分别将职业病报告工作纳入机构年度绩效考核。
北京同时建立了对新确诊职业病患者访视制度、职业病报告管理自查互查制度;广东省修订了《广东省疑似职业病病例报告管理制度》;四川省出台了《职业病报告漏报调查方案》,浙江省出台了《2011年浙江省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网络直报质量调查方案》,甘肃省制定了《甘肃省职业病漏报调查方案》。
这些制度和方案的出台,对于完善职业病报告制度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强化职业病报告网络体系建设1.下拨职业病报告工作经费支持全国职业病报告工作为支持各省职业病报告工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以下简称职业卫生所)在工作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从财政拨付的工作经费中拿出32万元用于补助各省开展职业病报告相关工作。
目前,职业卫生所已与全国各省负责职业病报告的职能机构签订了《2011年全国各省职业病报告项目工作任务委托协议书》,工作经费全部拨付完毕,拨款工作已全部完成。
2.加强全国职业病统计报告队伍能力建设继续加强专业队伍的核心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结构建设,稳定职业病报告专业队伍。
围绕这一目标,2011年着重开展了以下工作:(1)加强全国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网络直报业务的培训工作自2006年职业病报告开通网络直报以来,各省都举办了培训班,而且绝大部分省份都能做到每年召开培训班,培训各直报机构和直报管理机构的专兼职职业病统计报告人员;有的省份还建立了职业病报告例会制,每年定期召开职业病报告工作会议,总结工作经验,部署下一步职业病报告工作并对职业病报告人员定期进行专业培训。
(2)稳定职业病报告统计报告队伍部分省份在省内采取各种了激励措施,以稳定激励职业病报告工作专业队伍,如山东省和湖北省分别对职业病统计报告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进行了表彰,而重庆市表彰了先进单位,湖南省则表彰了职业病统计报告先进个人。
河北省、山东省等建立了职业病报告人员档案并要求各级职业病报告单位如变更职业病报告人员,必须上报变更后工作人员的详细情况。
(三)积极开展职业病统计报告工作1.积极完成2010年职业病统计报告工作根据2010年全国职业病报告工作会议要求,各省按时完成2010年职业病数据的报告及省级审核工作。
经过国家级数据审核、反馈,以及报卡人核对、修正,2011年3月完成了《2010年全国职业病报告发病情况》的撰写并报告卫生部。
为卫生部2011年关于职业卫生的专题新闻发布提供了数据基础。
2.序时完成2011年阶段性职业病统计报告工作按照职业病统计报告工作要求,分别于2011年5月初和8月,完成了2011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急性职业中毒报告发病情况分析和报告以及2011年上半年全国职业病报告发病情况分析和报告并上报卫生部。
3.认真做好日常审核管理和督导提高报告工作质量绝大部分省级职业病报告工作人员能做到经常浏览、审核本省职业病报告信息,对不合格的职业病报告卡提出审批意见,通过电话、邮件等各种方式及时反馈给报告单位,督促其进行修改。
大部分省根据省内情况采取督导、调研、抽查和自查等质量控制措施提高职业病报告工作质量,如北京、天津、内蒙、福建、湖北、青海、宁夏对省内职业病报告工作进行了督导或调研;江苏、四川和甘肃省进行了迟报和漏报调查;浙江省制定了《2011年浙江省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网络直报质量调查方案》并开展了2010年职业病网络直报质量调查工作;安徽省对17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防治所)职业病和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网络直报工作质量进行了抽查;辽宁省计划今年第四季度对全省职业病报告工作进行专项督导检查。
4.职业病报告工作覆盖率、及时率稳步提高2011年,部分省份县级和镇级职业病防治机构的资质审批进程的加快,新取得资质的机构开展了职业病报告工作。
随着取得资质机构的增多,职业病网络报告的覆盖面也在不断扩大。
2006~2010年,全国平均报告及时率也有大幅提高,其中近1/3的省份报告及时率逐年明显增高,如北京市、天津市、浙江省和湖南省报告的及时率达到80%以上。
2011年上半年,全国2/3的省份的尘肺病报告卡能按报告卡统计审核时限要求完成省级审核工作,在规定时限内的省级审核及时率在90%以上,但个别省份仍存在审核不及时问题,个别省份在审核时限后1个月仍仅进行了县级审核,甚至未审核。
全国尘肺病报告卡的省级审核及时率约为85%,高于急性职业中毒的省级审核及时率和慢性职业中毒的省级审核及时率。
5.逐步加强职业病数据的利用价值,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卫生部监督局的要求,职业卫生所提供了网络直报以来的数据及其分析,提供了2001~2009年煤炭行业尘肺病的报告数据。
回复了《“关于浙江绍兴锡箔加工致铅超标集体事件的采访”请提供铅中毒相关资料的函》、《关于申请查询近年煤炭行业职业病报告情况的函》、《卫生部关于<卫生舆情每日摘报>(第173期)的批示》。
提供的数据资料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6.深度分析与挖掘职业病数据职业卫生所对1997~2009年的职业病数据进行了整理和深度分析,目前正在进行出版前最后的整理工作,近期将出版。
报告出版后,可基本掌握我国各类职业病近十三年发病情况,为各类职业病的预测和预警提供数据。
各省及时将职业病发病情况撰写报告上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技术支持。
(四)积极开展国家重点职业病监测项目为推进国家重点职业病监测项目,职业卫生所起草了《重点职业病监测技术方案》,2010年,卫生部监督局下发了《关于印发<重点职业病监测技术方案>的通知》(卫监督职便函〔2011〕076号),配合监测技术方案,职业卫生所组织专家起草了《<重点职业病监测技术方案>实施技术指导与质量控制手册》。
2011年6月27日~7月1日,职业卫生所在北京市组织召开了《重点职业病监测技术方案》实施技术指导与质量控制师资培训会。
卫生部监督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处,职业卫生所,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及除港、澳、台、西藏外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请假)负责重点职业病监测项目管理和实施的单位共44家71人参加了会议。
卫生部监督局李晋副处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侯培森副主任,职业卫生所李涛所长、周安寿副所长到会并作了讲话。
项目技术负责人张敏研究员作了题为《认真贯彻实施<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以及《国家重点职业病哨点监测技术方案》的专题报告,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郑迎东博士对如何利用Epidata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数据库管理做了详细的讲解。
职业卫生所王丹研究实习员对重点职业病监测技术方案中的调查表格填写说明做了讲解。
各省代表进行了上机实习,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郑迎东博士、职业卫生所杜燮祎副研究员、王丹研究实习员、李文捷研究实习员对代表实习中的问题做了解答,并根据代表的建议对调查表格和数据库做了最后的调整。
会议要求各省于2011年8月31日前将监测数据库反馈至职业卫生所。
目前,数据各省数据正在陆续上报过程中。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积极开展重点职业病监测工作,分别召开了培训会,将国家培训会的会议要求和会议精神传达下去。
天津、辽宁、江苏省还进行了督导检查。
天津市还起草了重点职业病监测技术方案、质控方案;江苏省制定了《江苏省职业病哨点监测项目技术方案(试行)》以及《职业病哨点监测工作量化评价办法》;山东省制订了《山东省重点职业病哨点监测技术方案》;云南省组成哨点监测实施专家组,制定了《云南省2009年职业病防治项目实施哨点监测指导意见》、《云南省职业病监测哨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实施指南》和《云南省职业病监测哨点职业健康检查监测实施指南》。
这些方案、办法的出台,对于推动各省重点职业病监测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职业病统计报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各省职业病统计报告工作中普遍反映的问题主要有:基层职业病报告单位普遍存在资源配置不足,经费缺乏,无职业病报告专用计算机,设备老旧;基层职业病报告人员力量不足,专业人员较少,兼职人员工作任务繁重,报告工作受影响,有个别地区没有职业卫生人员,更没有职业病报告人员;各地区负责职业病统计报告人员流动大、更换频繁,新的职业病统计报告人员对业务不熟悉,影响职业病报告工作的连续性和报告的质量。
在一些省、市、自治区,由于职业病诊断、职业健康监护资质认证工作滞后的原因,有的市级职业病防治机构尚没有职业病诊断、职业健康监护等资质,导致这些地区直报用户数量不足,影响职业病报告覆盖率。
而部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及职业病诊断机构取得相应资质后,职业病报告意识不强,对其监督的力度亦不足,导致职业病和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网络直报工作漏报率上升。
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处理、监管分工的变化,给急性职业中毒的报告工作带来困难,造成少报告或不报告,实际发生数与统计数字有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