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铭来教授个人简介

合集下载

找准新时期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战略

找准新时期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战略

化竞争、客户黏性差、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同时又可实现有效管控风险的目标。
明确了新时期商业健康保险总体发展战
略后,在进一步丰富产品供给、提升服务能
力方面,保险企业应着重做好四方面工作。
第一,积极发展失能保险。由于疾病、 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客观存在,人们对永 久性和短期失能所致的收入补偿需求也一直 存在。但现行医疗保障体系中,无论是基本 医保还是各类补充性商业健康保险,关注的 重点都是对医药费用的保障,大多数社会成 员缺乏失能残疾收入补偿方面的风险保障。 保险业可以将此作为一个潜在的商业健康保 险增长点。
第二,积极发展费用报销型保险业务。 由于保险业与医药服务部门尚未建立起稳定 互信的合作机制,加上行业内确实存在一些 不规范行为,保险业一直对于医药费用报销 型健康保险这类业务望而却步。但从长远来 看,这是商业健康保险业必须要发展的一个 重要领域。为此,保险业需要加强研究、提 前准备,积极创造条件稳步推进。其中的关 键,一是有效把握社会成员的保障需求,即 在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基础上寻求潜在 客户保障需求,从而设计适宜的保险产品。 二是建立与医保部门和医疗机构的密切合作 机制,充分掌握医疗费用数据,建立专业化 成本核算机制,合理管控。
要引导群众合理购买商业健康保险,发挥商
业健康保险补充优势,不断提升群众获得
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但我国当前的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却面临
着盈利能力不稳定、可持续性差、群众认可
度低等诸多问题。一方面,医疗就诊率较
高,商业健康险难以发挥“四两拨千斤”的
□文/ 郭晓峰 杠杆作用,在商保公司和参保人没有找到利 益平衡点的情况下,很容易形成商保公司不 积极、参保人员不认可的局面;另一方面, 医疗行为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医疗知识不对 称导致商业健康险很难控制费用风险,这也 是商保公司一直对费用补偿型健康险产品开 发和推广持谨慎态度的重要原因。

未来,我们拿什么养老

未来,我们拿什么养老

未来,我们拿什么养老“60岁后不保,70岁后不赔”——保险公司都在回避“长寿风险”;只有打开政策通道,才能挖掘商业保险的“养老潜力”北京通州居民赵大妈最近接到保险公司的通知:7年前投保的寿险产品到期了,让她一次性领取保险金。

“2006年我趸交了7.5万元保费。

当时营销员告诉我,年满65岁以后,首年可以领11700元,往后连续领10年,每年递增5%。

我喜欢这种按年领的,能当份工资使。

原先就是担心退休后收入下降给孩子们添麻烦,才想投份保险帮衬养老。

今年我满65岁,正想开始领钱,咋又说到期了?”赵大妈拿出合同细掰扯,当初条款规定,保险金既可以满期后一次领取,也可以按年领取。

而她稀里糊涂地让代理人帮着填合同,签的是“一次性领取”。

“算下来钱少了很多呢,他们就是为了少付利息才坑我!”赵大妈长叹一口气。

“现在老年人得个大病,动辄花费几十万元。

”外企职员赵丽46岁,想买份大病保险。

可仔细研究后她发现:在售产品大多是附加险——主险一年保费六七千元,分红并不高,对她没有吸引力。

少数几款可以单独购买的重疾险,价格虽不贵,可最多保到70岁就终止合同了。

“在大家风险较小的年龄段拉保单,等保户到了高风险年龄段就中断合同,这太不合理!太不实惠了!”眼下,在“4—2—1”的家庭结构下,越来越多的青壮年提前筹谋自己的养老问题。

不少人把目光投向商业保险公司的养老和重大疾病保险产品,但结果难如人意。

原因何在?南开大学保险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系教授朱铭来指出,国内的重疾险往往过了60岁就不承保,到了70岁就终止合同;长期寿险满期后,也是千方百计诱导保户将分期领取的养老金一次领完。

虽然各公司各产品都打着“养老”的旗号,其实都在刻意回避“长寿风险”。

随着医疗手段的进步,人类平均寿命不断延长,这对寿险产品的定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比如:英国科学家在1977年预测该国男子2010年人均寿命71岁,可是到2010年,实际人均寿命已经超过77岁,这就意味着30年前保险公司的寿险产品定价太低,使公司经营面临“长寿风险”。

大病保险委托商保承办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大病保险委托商保承办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大病保险采用商业保险机构承 办的方式,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创 新管理服务方式的重要探索。政府实 现公共政策目标,除了直接提供公共 服务外,还可以通过向市场购买服务 的 方 式 实 现。一 般而 言,市场 机制的 效率要高于政府直接提供服务的效 率。把市场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放归 市场,政府就可以将更多精力集中在 制定政策、规划统筹和行政监管等多 项工作上,这样不但改变了以往政府 部门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 不合理角色,还能将各地经办机构从 “人少事多”的困境中解救出来,更好 地 行 使 监管职 责。此 外,购买服务 还 能帮助政府减少机构和人员设置,在 降低项目运行成本的同时,提高服务 质 量,确保 医保 基 金安 全 运 行,让 人 民群众得实惠,使公共目标得实现。
【关键词】大病保险;商保;承办;医保 【中图分类号】F840.684 C91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830(2020)3-18-5 doi:10.19546/j.issn.1674-3830.2020.3.008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Undertaking of Commercial Insurance for Serious Illness Insurance Zhu Minglai1, Xie Ying1, Li Haiyan2(1Research Center of Health Economy and Medical Security,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350;2China Medical Insurance Research Association, Beijing, 100013)
保险采取商业保险机构经办的方式, 各统筹地区通过招标的方式确定大 病保险的经办机构。2015年7月28日,

医疗保障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_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_朱铭来

医疗保障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_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_朱铭来

DOI:10.13497/ki.is.2012.04.007保险研究2012年第4期INSURANCE STUDIES No.42012医疗保障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朱铭来奎潮(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天津300071)[摘要]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持续走低,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持续下降,消费需求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立足于保险学和消费者理论的基础,使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系统研究医疗保障体系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发现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对于居民消费均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中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对消费的刺激作用大于新农合医保,商业健康保险的促进作用要大于城镇职工基本医保。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医疗保险;居民消费;面板数据[中图分类号]F840.6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306(2012)04-0103-09一、引言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三驾马车”,其中,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的消费、投资、净出口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是消费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投资和净出口的增长。

1980年,我国居民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1%,到2010年,这一指标已经下降到36%,而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居民消费在GDP中的比重都保持在60%以上。

与我国偏低的消费水平相比,我国的储蓄率明显偏高。

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从1990年开始我国的储蓄率就已经接近30%,比世界储蓄率高出约18个百分点,从2002年开始,我国储蓄率快速增加,在2005年年末创造了历史新高。

储蓄额和储蓄率的持续走高,说明我国居民具有巨大的潜在消费能力,同时也从储蓄的角度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投资和净出口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已经非常高,进一步增长的空间非常有限。

居民医保对居民健康及医疗负担的影响——来自门特病患者医疗支出的证据

居民医保对居民健康及医疗负担的影响——来自门特病患者医疗支出的证据

一、引言为有效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和健康权益,我国大力建设和发展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居民医保”)制度。

2007年《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针对城镇非从业居民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居保”)制度。

〔1〕2016年《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为实现城乡居民公平地享有基本医疗保险权益提供制度保障。

〔2〕截至2020年,我国已实现基本医疗保险的制度性全覆盖,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其中参加居民医保的有10.17亿人,占参保总人数的74.71%,居民医保为我国城乡居民提供了坚实的医疗保障。

〔3〕居民医保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指导与财政投入,筹资来源主要包括政府投入与个人缴纳,其中政府补贴的占比较高。

从宏观统计结果来看,居民医保的参保率和基金收支水平均稳步增加,从2007年试点之初政府人均补贴不低于40元,增居民医保对居民健康及医疗负担的影响[摘要]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作为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为其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财政支持。

因此,居民医保是否切实改善了居民的健康状况并减轻其医疗负担需要着重探讨。

以政府向居民医保支付的财政补贴作为切入点,随着国家对居民医保补贴的增加,门特病患者的并发症数量显著减少,居民自付医疗费用和实际自付比例却逐渐增加。

这说明在此过程中虽然居民的健康状况有所改善,但医疗负担并未减轻。

通过进一步分析居民对医疗服务的利用情况可知,该结果可能与诊疗过程中居民为享受更高水平的医保报销待遇而发生转移住院的行为有关。

因此,完善居民医保制度时须着重调节筹资比例,使其与居民自付医疗费用比例下降相适配。

[关键词]医疗保障;医疗负担;居民健康;医疗服务利用[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8BGL199)[作者简介]朱铭来,南开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恩楠,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F8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198(2022)03-0128-11朱铭来王恩楠【新时代中国特色医疗保障研究】——来自门特病患者医疗支出的证据长至2020年的政府人均补贴550元,平均增幅高达22.34%。

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推荐导师汇总表

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推荐导师汇总表
5
高学文
植保院
副院长
博士,男,教授。教育部植物生产类教指委农艺类分委员会秘书长,科技部“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才,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农医生平台特聘专家、中国植物病理学会植病生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防治学报》编委,江苏省科协首席科技传播专家,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常务理事。
6
郭坚华
植保院
教师
博士,女,教授、博导。任中国植物病理学会植物病原细菌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任多家国际知名杂志评阅人,及国内多家专业杂志编委。2007年任中国植物病理学会植病生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2008年任江苏省生物源农药工程中心主任。以通讯作者发表SCI等研究论文近百篇(其中SCI文章50篇),主编教材3本。申请国家及国际发明等专利33项,其中32项中国发明专利和1项欧洲专利(12个生效国)已获专利证书。2006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7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7)、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10)及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4/9)
11
杜文兴
动科院
教师
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家禽遗传与育种,优质禽选育及产业化发展。近年来,主持优质瘦肉型加工盐水鸭专用肉鸭新品种选育等项目。获教育部、农业部、江苏省和南京市多项科研、教学和科技推广等奖励。
12
黄瑞华
动科院
淮安研究院院长
博士、教授。南京农业大学淮安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猪健康生产、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承担各类项目50余项,发表论文120余篇,论着20余部,授权专利15项,部省级科技进步奖6次,省级教学成果奖6次。
24
李 明
人文院
系主任
教授,硕导,现任文化管理系系主任,曾荣获2009-2011学年度、2013-2015学年度南京农业大学“优秀教师”,2010、2012年度南京农业大学“奖教金”,2013、2014、2015年度南京农业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

个人简历

个人简历

个人简历
朱铭来,男,1970年生于天津市,1992年和1997年分别在南开大学保险学专业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毕业;2003年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GSU)保险学专业博士毕业,曾任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现任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学术团体兼职有:亚太地区风险与保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保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评估专家组成员、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理事等。

长期从事医疗保障、保险经济学、保险法律制度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近年来曾主持“商业健康保险发展路径研究”、“城镇居民大病保险保障效率与基金风险预测分析”、“保险业参与大病保险制度研究”、“建立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障制度的可行性研究”、“人身保险市场发展与监管研究”等20余项研究。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中英文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译著)和教材多部。

代表作有《保险税收制度经济学分析》、《保险经济学前沿问题研究》、《保险法学》等。

1。

保本微利前提是完善招标机制

保本微利前提是完善招标机制

保本微利前提是完善招标机制朱铭来【期刊名称】《中国医疗保险》【年(卷),期】2016(000)006【总页数】1页(P24-24)【作者】朱铭来【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在大病保险的试点阶段,部分地区出现一种怪现象。

一方面保险公司抱怨在招投标过程中,社保部门过于强势,基础价格(人均筹资水平)确定偏低,另一方面,各家公司却又竞相压价,力争获得业务经办权。

这种价格大战的恶果是进一步扩大亏损,导致“保本微利”原则无法有效贯彻落实。

究其原因,很多地方主管部门通常采用最低价评标法,即报价越低评标的得分越高,将竞标人的焦点单纯引向价格领域而忽视质量提升。

针对此种做法弊端,应规范大病保险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明确服务内容和费用管控指标,合理定价,防范恶性竞争。

加快引入大病保险招标综合评标法,从管理承办能力、人均筹资额、盈利率(即费用成本)等多个方面对参与投标的保险机构进行综合评价。

其中,人均筹资额的评分占比降低,管理服务能力的评分占比提高,引导保险机构更加注重服务质量。

有了公司管理承办能力的综合评价,公司也就有了合理的议价空间,从而可以有效遏制不理性低价竞争,形成规范有序的竞争格局。

另外,对于招标文件中筹资标准的设定,应逐步引入第三方专家团队,根据历史数据测算确定标底价,参与投标的保险机构也应根据基本医保数据,发挥保险精算优势,综合考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患大病发生高额医疗费用情况、大病保险保障水平等因素,建立大病保险定价模型,这项工作应当逐步成为公司参与招投标的必要条件之一。

属于市场化经营的主体,营利性是其本质属性。

如果没有一定的激励机制,保险公司会对控制风险、降低赔付率没有积极性,容易造成收不抵支现象。

其次,保险公司定期续签管理协议时会因谈判细节导致一些不确定因素增加。

总之,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基本医疗保险的最终目标是发挥商业保险机构在市场机制、管理体制、机构网络和专业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弥补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经办能力不足,加快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服务和运行质量,增强人民群众的可获得感。

重庆理工大学测控系教师个人简介

重庆理工大学测控系教师个人简介

朱革男,70年8月出生,博士、教授。

1992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1992.7-1997.8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设计研究院工作。

1997.7-2003.12重庆大学读硕士、博士。

2004.至今重庆理工大学工作。

先后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

先后参与和负责了2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项目、国防科工委项目及其它各种省部级项目。

获专利6项。

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8篇。

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重庆市技术发明一、三等等多项奖励。

王先全男,45岁,硕士,教授。

研究方向计算机软件、传感器与智能仪器。

主持国家级和重庆市级科研项目4项,参研项目11项,发表论文25篇。

杨泽林杨泽林男副教授 50 研究方向:测控技术与仪器;嵌入式系统开发与应用。

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2项,承担了10余项横向课题,发表科技论文10余篇。

杨继森男,工学博士,重庆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副教授,同时作为重庆理工大学机械检测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长期一直从事精密测量仪器、测控理论与技术方面研究,作为主研人员参加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和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研究。

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重庆市科技项目研究,2项横向课题。

参与的研究成果“时空坐标转换方法与时栅位移传感器研究”获2005年重庆市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第六)和2005年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五)。

另一项科研成果“基于时栅测量系统的新型精密数控挤齿机床”获2007年重庆市技术发明三等奖(排名第六),多次参加在境内、外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在国际期刊、国际学术会议、《仪器仪表学报》等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12篇,其中被EI检索10篇。

在教学方面承担了《测控电路及装置》与《嵌入式系统设计及应用》两门本科课程的理论教学、实验与课程设计等相关教学任务。

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推荐导师汇总表

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推荐导师汇总表
13
王树进
经管院
教师
参加工作30多年来,先后出版《个体经营谋略与技巧》、《中外合资企业的筹建与经营》、《投资理财新思维》、《观光农业园规划与经营》、《家庭农场模型设计与评价》等帮扶年轻人创新创业的专着与科普读物。
14
许朗
经管院
教师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委员会论文评审专家,《农业经济问题》等重要学术期刊匿名评审专家,江苏省、南京市等创新创业大赛评审专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等各级科研课题30余项,获省市级以上科研各类奖励14次。
7
段亚冰
植保院
农药学副系主任
男,博士,副教授,硕导。2010年9月—2013年6月在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获得农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药系工作至今。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国家重大基础研发计划“973”子课题、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中央基本高校业务费各1项,以骨干身份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行业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等项目。主要从事杀菌剂毒理与抗药性,杀菌剂、寄主及病原互作及调控,植物病害化学防治与杀菌剂抗药性监测/检测技术研发等研究工作,发表SCI论文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
29
王春伟
学工处、
信息学院
辅导员、
讲师
KAB创业讲师、创业咨询师等,曾作为大学生创业者进行创业尝试,在学校开设《创业基础》选修课,指导多个创业团队实践,参与创业教材编着。
30
张健权
学工处、
南京方途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京津冀特困老人养老社会救助比较研究

京津冀特困老人养老社会救助比较研究

城乡建设与发展京津冀特困老人养老社会救助比较研究王小春1,曹宁宁2 ,朱铭来3 ,苑帅民1(1.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401;2.华东师范大学,上海 200241;3.南开大学,天津 300071)[摘要]以京津冀区域为研究对象,对京津冀三地特困老人救助项目、措施与水平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完善改进对策,以促进京津冀养老服务事业协调发展,提升特困老人晚年生活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特困老人;养老救助;协同发展;京津冀[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20世纪末,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

据《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15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22亿人,占总人口的16.1%。

由于缺乏收入来源、身体状况不佳等原因,老年人口呈“贫困化”趋势。

特困老人是指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即“三无”老人。

特困老人作为弱势群体中的弱势,与他们密切相关的就是养老问题,关注特困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的重要体现,党的十九大强调,“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要完善社会救助等制度,健全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针对特困老人进行养老社会救助极具迫切性与必要性。

特困老人养老社会救助,是指有助于解决特困老人养老问题或促进特困老人养老生活水平的系列救助政策和措施,目前主要包括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特困人员供养、高龄津贴、照料护理补助、居家养老补助等内容。

地处华北的京津,其人口老龄化程度在全国分别居第二和第三位,而河北省老龄化速度超过经济发展速度,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京津冀三地不能不重视的共同问题。

2016年,京津冀三地共同签署了《京津冀养老工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并已召开多次联席会议,三地针对特困老年人的养老社会救助也应考虑养老服务协同发展的趋势要求。

1 北京市特困老人养老救助北京市将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具有本市户籍的老年人列为特困老人。

我国寿险需求的实证研究

我国寿险需求的实证研究

【摘要】文章基于1997年 ̄2004年我国内地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从宏观视角实证分析了收入水平、经济发展、教育、死亡率、抚养率、社会保障和居民储蓄对寿险需求的影响。

实证结果表明,收入水平、教育和老年抚养率对一个地区的寿险需求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寿险需求;面板数据;固定效应;随机效应【中图分类号】F8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768(2007)09-0032-02《生产力研究》No.9.2007我国寿险需求的实证研究朱铭来,谌雪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天津300071)【收稿日期】2006-10-08【作者简介】朱铭来(1970-),男,天津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谌雪莺(1974-),女,黑龙江牡丹江人,天津财经大学讲师,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保险学。

我国自1980年恢复保险业务以来,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保险市场。

2004年,我国寿险保费达354亿美元,占全球寿险保费总量的1.92%,世界排名第8位。

面对快速发展的寿险业,有关我国寿险需求决定因素的研究也随之丰富起来,例如,卓志(2001)分析了经济增长、抚养率、教育水平、预期通货膨胀率等因素对寿险需求的影响。

陈之楚、刘晓敬(2004)研究了国民生产总值、个人可支配收入、储蓄、恩格尔系数、利率和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对寿险需求的影响。

赵桂芹(2006)分析了经济发展、教育水平、居民储蓄存款、人均可支配收入、竞争程度等因素对寿险保费收入的影响。

徐美芳(2006)研究了制度变迁对我国寿险需求的影响。

类似文献还有:朱盈盈、阎建军(2003);李艳荣(2005);杨舸,田澎,叶建华(2005)等。

这些文章在计量方法上大部分都是采用时间序列分析,但由于我国的保险业起步较晚,因此会存在着年度数据较少以及保险数据的统计口径不一致的问题。

基于此,本文考虑使用1997年 ̄2004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

《通知》的四大亮点

《通知》的四大亮点

《通知》的四大亮点
朱铭来
【期刊名称】《中国民政》
【年(卷),期】2017(0)4
【摘要】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商业健康保险与医疗救助构成了我国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体系。

大病保险作为一项新建制度,设置在基本医保和医疗救助之间,与医疗救助共同发挥托底保障功能。

【总页数】2页(P30-31)
【作者】朱铭来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助力教育行业疫后复苏国际教育产业周呈“四大亮点”
2.海南市场监管改革创新实现"开门红"
四大亮点值得关注3.2021款牧泽新机型亮相内蒙展会四大亮点引人瞩目4.2021款牧泽新机型亮相内蒙展会四大亮点引人瞩目5.以“三高”推进成“四大”格局显“五大”亮点——湖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掠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机制与个人账户使用探讨

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机制与个人账户使用探讨

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机制与个人账户使用探讨
朱铭来;张晓
【期刊名称】《中国医疗保险》
【年(卷),期】2018(000)009
【摘要】筹资机制是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对于长期护理保险的高效稳健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梳理试点城市筹资机制和分析个人账户划转缴费可行性的基础上,对职工长期护理需求总费用和个人账户划拨总额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若分别以上年度的工资总额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0.1%作为个人账户划拨标准,能解决88%和51%的职工长护服务需求.
【总页数】4页(P9-12)
【作者】朱铭来;张晓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天津 300071;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天津 3000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40.684;C913.7
【相关文献】
1.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机制:实践、困境与对策——基于15个试点城市政策的分析[J], 李月娥; 明庭兴
2.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机制的省级层面实证分析 [J], 于建华
3.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机制研究 [J], 熊金才;曹琼
4.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机制试点困境及推广措施——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为例 [J],
崔艳蕾
5.我国试点地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筹资机制比较研究 [J], 赵冠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健康保险税收优惠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

健康保险税收优惠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

作者: 朱铭来[1,2];丁继红[3,4]
作者机构: [1]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保险学博士;[2]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3]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经济学博士;[4]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教授
出版物刊名: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页码: 77-83页
主题词: 健康保险;税收优惠;保险需求;保险范围
摘要:商业健康保险是一个国家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健康保险的迅速发展及其与社会医疗保险的有效衔接,不仅能扩大医疗保障的覆盖面,充分实现分散风险、补偿损失的职能,同时也能促进医疗服务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使用,从而为改善医疗卫生体制,提升国民健康水平发挥积极作用。

因此,各国政府在对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发展进行引导时大多采用税收扶持政策,即通过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来刺激商业健康保险的消费和经营,从而影响和调整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的规模、结构和产品的协调发展。

本文就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相关税收政策展开详细论述,以期为我国相应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经验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铭来教授个人简介朱铭来,博士,南开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系教授。

教育背景1998.8 — 2003.5 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Georgia State University)商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商学博士学位(2003.5);同期辅修GSU 经济系课程,获应用经济学专业硕士学位(2002.5)1994.9 — 1997.7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原金融学系)研究生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88.9 —1992.7 南开大学金融学系保险学专业本科毕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2003.6 —现在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教授1998.8 — 2003.5 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GSU)商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助研1997.7 —1998.5 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天津分公司(寿险)人力资源培训处兼职讲师1992.8 — 1994.8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PICC)天津市和平区公司业务科科员现任校内外职务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系主任中国保险学会理事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部高级研究员南开大学劳动与产业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农工民主党天津市委员会委员、文教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科研课题1.“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关系研究”(中国保监会部级课题青年项目,主持人)2008年2.“金融控股集团战略发展研究”(港澳台合作课题,主持人)2008年3.“构建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研究”(企业委托课题,主持人之一)2008年4.“寿险营销竞争力研究”(中国保监会委托课题,主持人)2007年5.“完善我国员工福利制度研究”(企业委托课题,主持人)2007年6.“保险业税收政策研究”(港澳台合作课题,主持人)2007年7.“台湾全民健康保险计划的经验与启示”(中国保险学会课题,主持人)2005年8.“相互保险公司制度研究”(中国保监会课题,主持人)2005年9.“保险经济学理论体系研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主持人)2005年10.“海峡两岸保险教育与保险市场发展研究”(港澳台合作课题,主持人)2004年主要著作1. 主编《保险税收制度经济学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2. 主译之一《保险经济学前沿问题研究》(原著:Handbook of Insurance, edited by George Dionne),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版3. 主编之一《台湾地区全民健康保险制度研究与借鉴》,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版4. 主编《保险法学》(21世纪保险精算专业系列教材之一),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5. 参编《<健康保险管理办法>指引》(陈文辉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年版6. 参编《保险学原理》(刘茂山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主要论文国际学术期刊与会议论文集:1. “A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Reformed Public Health Insurance in Urban China”, Co-authored with Jihong Ding, 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 4(1): 1-29, 2009.2. “Dividend Decisions in the P roperty & Liability Insurance Industry: Mutual versus Stock Companies”,Co-authored with Hong Zou etc., Review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nting, Forthcoming, 2009.3. “The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Reformed Public Health Insurance in Urban China”, Co-authored with Jihong Ding, Proceedings of Twelfth Annual Conference, Asia Pacific Risk and Insurance Association (APRIA),6-9 July 2008, Sydney, Australia.4.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Demand for Automobile Insurance in China”,Co-authored with Yan Cao, Proceedings of Twelfth Annual Conference, Asia Pacific Risk and Insurance Association (APRIA),6-5 July 2008, Sydney, Australia.6. “Welfare Effects of Public Health Insurance Reform: The Case of Urban China”, Co-authored with Jihong Ding, 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 2(3): 289–323, 2007.7.“The Impact of State Taxation on Property-Casualty Insurance Industry”,Co-authored with Yuan Yuan, Proceedings of World Risk and Insurance Economics Congress (WRIEC),7-11 August 2005,Salt Lake City,Utah,U.S.A.8.“Th e Impact of Health Insurance on Medical Expenditure: the Case of P.R.China”,Co-authored with Jihong Ding, Proceedings of Eighth Annual Conference, Asia Pacific Risk and Insurance Association (APRIA),18-21 July 2004, Seoul, Korea9.“An Analysis of Demand for Individual Life Insurance in China”,Journal of 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 Vol. 7, P.28-43, Oct. 200210.“The Effect of Taxation on Life Insurance and Annuity Purchases”,Proceedings of Sixth Annual Conference, Asia Pacific Risk and Insurance Association (APRIA),21-24 July 2002, Shanghai, P.R.China11.“Optimal Insurance under Moral Hazard: An Extended Model”,Co-authored with Jihong Ding, Proceedings of Sixth Annual Conference, Asia Pacific Risk and Insurance Association (APRIA),21-24 July 2002, Shanghai, P.R.China主要中文文章(核心期刊):1. “论保险利益原则在我国保险立法中的修订与完善”,第二作者,《保险研究》,2009第3期,P.3-82. “论商业健康保险在新医疗保障体系中的地位”,第一作者,《保险研究》,2009年第1期,P.70-763. “基于投资视角的我国寿险需求实证研究”,第一作者,《南开经济研究》,2008年第5期,P.80-954. “AIG危机对我国保险业的启示”,第一作者,《中国金融》,2008年第21期,P.34-365. “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的国际比较研究”,第一作者,《保险研究》,2008年第7期,P.92-96;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与保险》2008年第12期全文转载6. “健康保险税收优惠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第一作者,《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年第2期,P.77-837.“中国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的比较与选择”,第一作者,入选2006年中国经济学年会,《当代财经》,2007年第4期,P.29-348.“企业年金税收政策的国际经验与借鉴”,第一作者,《保险研究》,2007年第5期,P.91-949.“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再构建的经济学分析”,第一作者,《南开经济研究》,2006年第4期,P.58-70;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07年第2期全文转载10.“两岸机动车责任强制保险对比研究”,第一作者,《保险研究》,2006年第9期,P.76-7911.“我国汽车保险需求的实证分析”,第一作者,《保险研究》,2006年第7期,P.24-2712.“试论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与医疗费用增长的有效控制”,第二作者,《南开经济研究》,2004年第4期,P.96-99;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05年第1期全文转载主要中文文章(其他报刊和论文集):1. “医改中商业健康保险不应被边缘化”,第一作者,《中国保险报》,2008年3月17日2. “经济增长对寿险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第一作者,《生产力研究》,2008年第6期,P.39-403. “交强险无责赔偿方式的法理探析”,第一作者,《保险业法制年度报告2007》,法律出版社,P.381-3914.“ 责任保险制度的经济学分析:以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为例”,第一作者,《民生保障与和谐社会-保险、社会保障与经济改革的视角:北大CCISSR 论坛文集2007》,北京大学出版社,P.228-2415. “我国寿险需求的实证研究”,第一作者,《生产力研究》,2007年第9期,P.32-336.“浅析保险代位求偿权”,第一作者,《保险业法制年度报告2006》,法律出版社,P.338-3507.“论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选择与完善”,第二作者,《风险管理与经济安全-金融保险业的视角: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6》,北京大学出版社,P.282-2988.“企业年金发展有赖税收优惠”,《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8月25日9.“中国医疗保障路在何方”,《中国保险报》,2006年1月23日10.“健康保险产品与市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第一作者,《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2006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P.178-19911.“责任保险若干法律问题探析”,第一作者,《变革中的稳健-保险、社会保险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5》,北京大学出版社,P.267-28812.“中国健康保险市场分析”,第一作者,《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2004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P.169-19113.“保险集团化混业经营的法律制度研究”,《中国保险报》,2004年12月3日获奖情况2008年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第四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8年南开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07年南开大学首届“良师益友”称号2007年南开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Helen C. Leith Fellowship Fund, Georgia State University 1998-2003 1996年首届中国保险学会富邦保险奖学金二等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