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数学活动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总结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总结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
集、整理与总结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数据的概念和数据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 掌握数据的收集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和调查法。

3. 学会整理数据的方法,包括制作频数表、制作条形统计图和
折线统计图。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教学准备
1. 教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教材。

2. 教具:白板、黑板、多媒体课件、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例引入数据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授课:介绍数据的收集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和调查法,并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

3. 练: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收集数据,并使用合适
的方法整理和表达数据。

4. 深化: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所收集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讨论。

5. 归纳: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化学生对数据收集、整理和总结方法的理解。

6. 作业:布置相应的练题和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2. 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答案正确率。

3. 进行小组或个别评价,关注学生的理解深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活动设计合理,有助于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总结方
法有更深入的认识。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 数学活动-全国一等奖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 数学活动-全国一等奖

目 方法 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过程。
标 情感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品尝成功的喜悦,激发
态度 学生应用数学的热情。
价值

重 点
含参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难 点
含参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采用任务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独立思考与小组合
教学方法 作相结合,发挥小组互帮的优势。
其中 x+y=10,求 m 的值.
调动学生 的兴趣,激发 学生的求知 学生 欲。 在已经学 过的二元 一次方程 组的解法 的基础上 思考本题。
探究 1
{ 例 1:关于 x、y 的方程组
2x+3y=3m x+2y=3
讨论探究
其中 x+y=2,求 m 的值。
学生甲:分别解出 x、y 的值,用含 m 的式子分别
方法。 练习
学生主动 探索,合作交 流,达到互相 帮助互相学习 的目的。
题学生独
其中 x 与 y 的差是 7,求 k 的值。
立完成。
探究 2
{ 例 2:关于 x、y 的方程组
4x+y=5 3x-2y=1
{ 的解和
mx+ny=3 mx-ny=1
的解相同,求 m、n。
{ 变式:关于 x、y 的方程组
小结 体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归纳 小结,培养学 生总结表达的 能力。
{ (1)关于 x、y 的方程组
x+2y=4k 2x+y=2k+1
其中 x-y=13,求 k 的值.
{ (2)解方程组
ax+by=2 cx-7y=8 时,

【核心素养目标】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4 平移 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核心素养目标】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4 平移 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5.4平移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思考图片中拉抽屉、开窗户这一运动有何特点?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选几名先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预设:抽屉和窗户只会向着某一方向来回移动.二、探究新知知识点一:平移的相关概念探究1如何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画出一排形状和大小如图所示雪人呢?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绘图(用事先准备好的半透明纸,盖在课本的图案上先描出一个雪人,如何安同一方向抽动这张纸,描出第二个第三个...),完成后教师播放课件,让学生观察几个雪人的位置关系,顺势总结定义.定义总结:平移的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例1请欣赏埃舍尔的作品,并举例生活中平移的运用.师生活动:学生精进观察欣赏,感受平移的特征与美感;教师选几名学生回答问题.练习 1.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平移的是( )A. 滑雪运动员在平坦的雪地上滑雪B. 火车在一段笔直的铁轨上行驶C. 高楼的电梯在上上下下D. 时针的旋转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知识点二:平移的性质探究2把画出的这些雪人和第一个雪人相比较,什么改变了,什么没改变?设计意图:感受数学在绘画方面的艺术美,体会平移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与作用.设计意图:在做题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平移的概念的理解.设计意图:培养观察、总结能力,在小组讨论中发展发散性思维和交流能力.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选派代表回答,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形状不变,大小不变,位置改变.定义总结:平移的性质1:把一个图形整体沿着某一直线方向的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探究3分组探究位置不同的具体原因以及对应点所连接的线段有什么关系.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选派代表回答,教师总结讨论结果(顺势补充:A和A′叫做对应点);师生根据讨论结果共同总结定义.预设1:AA′= BB′= CC′预设2:AA′∥BB′∥CC′定义总结:平移的性质2: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或都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追问平移方向不同,结论是否仍成立?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共同作答——成立.例2 (1) 如图,图中哪条线段可以由线段b经过平移得到?如何进行平移?设计意图:学生在自主观察中总结定义,加深对定义的理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平移的性质和内容相对都比较浅显,可以让学生自己发掘.设计意图:锻炼学生推理意识与能力.设计意图:通过该例题,进一步掌握平移的性质,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选学生回答第1问,其他同学判断正误;选学生板书第2问,教师巡视.(2) 如下图,在网格中有△ABC,将点A平移到点P,画出△ABC平移后的图形.①将点A向___平移___格,再向___平移___格,得到点P;②点B,C与点A平移的____一样,得到B′,C′;③连接____,得到△ABC平移后的三角形____.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填空,并根据填空画出△ABC平移后的图形.问题你能总结出画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吗?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回顾例2中图形的画法,小组讨论选派代表回答,教师总结讨论结果——找出平移轨迹,再根据轨迹画出其他平移后的点,最后描图.练习2. 如图,经过平移,三角形ABC的顶点A 移到了点D处,作出平移后的三角形.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选一名学生板书作图,教师指点作图步骤.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梳理并完善知识思维导图.本节课体现了平行线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其目的在于用平移把几何和数。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案例是教学理论的故乡。

一个典型的案例有时也能反应人类认识实践上的真谛,从众多的案例中,可以寻觅到理论假定的支持性或反对性论据,并避免地道从理论的研究进程中的偏差。

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最新202X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最新202X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学习目标1.经历视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换等活动,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2.掌控直线平行的条件,领会归纳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学习重难点:探索并掌控直线平行的条件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一、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二、练一练1、判定题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内错角也相等.(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互补,那么同旁内角相等.( )2、填空1.如图1,如果∠3=∠7,或______,那么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如果∠5=∠3,或笔________,那么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 如果∠2+ ∠5= ______ 或者_______,那么a∥b,理由是__________.(2)(3)2.如图2,若∠2=∠6,则______∥_______,如果∠3+∠4+∠5+∠6=180°, 那么____∥_______,如果∠9=_____,那么AD∥BC;如果∠9=_____,那么AB∥CD.三、挑选题1.如图3所示,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D的是( )A.AB∥EF,CD∥EFB.∠5=∠A;C.∠ABC+∠BCD=180°D.∠2=∠32.右图,由图和已知条件,下列判定中正确的是( )A.由∠1=∠6,得AB∥FG;B.由∠1+∠2=∠6+∠7,得CE∥EIC.由∠1+∠2+∠3+∠5=180°,得CE∥FI;D.由∠5=∠4,得AB∥FG四、已知直线a、b被直线c所截,且∠1+∠2=180°,试判定直线a、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五、作业课本15页-16页练习的1、2、3、5.2.2平行线的判定(2)课型:新课:备课人:韩贺敏审核人:霍红超学习目标1.经历视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换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毛2.分析题意说理进程,能灵活地选用直线平行的方法进行说理.学习重点: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运用.学习难点:选取适当判定直线平行的方法进行说理是重点也是难点.一、学习进程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几种?分别是什么?二.巩固练习:1.如图2,若∠2=∠6,则______∥_______,如果∠3+∠4+∠5+∠6=180°, 那么____∥_______,如果∠9=_____,那么AD∥BC;如果∠9=_____,那么AB∥CD.(第1题) (第2题)2.如图,一个合格的变形管道ABCD需要AB边与CD边平行,若一个拐角∠ABC=72°,则另一个拐角∠BCD=_______时,这个管道符合要求.二、挑选题.1.如图,下列判定不正确的是( )A.由于∠1=∠4,所以DE∥ABB.由于∠2=∠3,所以AB∥ECC.由于∠5=∠A,所以AB∥DED.由于∠ADE+∠BED=180°,所以AD∥BE2.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使∠1=∠2≠90°,则( )A.∠2=∠4B.∠1=∠4C.∠2=∠3D.∠3=∠4三、解答题.1.你能用一张不规则的纸(比如,如图1所示的四边形的纸)折出两条平行的直线吗?与同伴说说你的折法.2.已知,如图2,点B在AC上,BD⊥BE,∠1+∠C=90°,问射线CF与BD平行吗?试用两种方法说明理由.最新202X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七年级数学下册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是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的延续和提高,又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5.4平移 教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5.4平移 教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5.4平移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平移的概念,明确平移的基本性质;•掌握平移的操作方法;•运用平移进行问题解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平移的定义;•平移的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具准备•数学课本;•教学板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图形的对称性”。

•提问: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关于图形的哪些对称性?请举例说明。

2. 概念讲解(10分钟)•展示一个图形在平面上的移动,引出平移的概念。

•定义平移:平移是指一个图形在平面上按照给定方向和给定长度移动的过程。

3. 平移的基本性质(10分钟)•平移保持图形的大小、形状和方向不变。

•平移后,图形的每个点都按照相同的长度和方向进行移动。

4. 平移的操作方法(20分钟)•展示平移的基础操作方法,并与学生一起进行练习。

•使用教学板书进行演示。

5. 平移的练习(15分钟)•给定一个图形,要求学生进行平移操作,并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征,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6. 运用平移解决问题(20分钟)•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平移解决。

•引导学生理解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7. 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强调平移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布置作业:完成课堂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平移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够运用平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练习和应用,巩固了学生对平移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和解题时,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

在布置作业时,要确保作业的难度适中,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年级数学教案下册

七年级数学教案下册

七年级数学教案下册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展开。

我们应当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作者整理的七年级数学教案下册,欢迎大家分享。

七年级数学教案下册11.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2.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2.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运用(1)第10教案教学目标1.会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运用题,并能检验结果的公道性。

2.知道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反应现实世界量之间相等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渗透将来未知转达化为已知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1.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问题。

2.彻底知道题意教学难点找等量关系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进程一、情境引入。

小刚与小玲一起在水果店买水果,小刚买了3千克苹果,2千克梨,共花了18.8元。

小玲买了2千克苹果,3千克梨,共花了18.2元。

回家路上,他们遇上了好朋友小军,小军问苹果、梨各多少钱1千克?他们不讲,只讲各自买的几千克水果和总共的钱,要小军猜。

聪明的同学们,小军能猜出来吗?二、建立模型。

1.怎样设未知数?2.找本题等量关系?从哪句话中找到的?3.列方程组。

4.解方程组。

5.检验写答案。

摸索:怎样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比较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谁更容易?三、练习。

1.根据问题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组。

(1)甲、乙两数和是40差是6,求这两数。

(2)80班共有64名学生,其中男生比女生多8人,求这个班男生人数,女生人数。

(3)已知关于求_、的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

求a、b的值。

2.P38练习第1题。

四、小结。

小组讨论: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运用题有哪些基本步骤?五、作业。

P42。

习题2.3A组第1题。

后记:2.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运用(2)第11教案教学目标1.会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的运用题并能检验结果的公道性。

2.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的运用价值。

教学重点根据实际问题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2024年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全册数学教案

2024年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全册数学教案

2024年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全册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五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具体内容包括:5.1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5.2三角形的分类,5.3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理解三角形的性质,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掌握三角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三角形性质的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三角板、直尺、圆规、多媒体设备。

学具:三角板、直尺、圆规、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实物,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特征,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2)三角形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观察、思考,发现三角形的性质,如内角和等于180°等。

(3)三角形的分类:根据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将三角形分为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

(4)三角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通过实例讲解,引导学生掌握三角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围成的图形。

2. 三角形的性质:内角和等于180°,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

3. 三角形的分类: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

4. 三角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3)应用题:运用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见附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课件第6章实数数学活动

七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课件第6章实数数学活动
2.制作一个底面半径为 10 cm,高为 20 cm 的圆柱形纸盒.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
是长方形
新知探究
这个侧面展开图各边的长分别是多少?
10 cm
20 cm
20 cm
(2×10×π) cm
宽 = 圆柱体的高 = 20 cm 长 = 圆柱体的底面周长 = (2×10×π) cm
新知探究
1000000
53 125
3 63 216
5
53
66
课后作业
从图书、网络等方面搜集一些巧算立方根或平方根 的资料,与同学们分享一下.
活动2:估算立方根
据说,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 出国访问途中,看到飞机上邻座的乘 客阅读的杂志上有一道智力题:一个 数是 59319,希望求它的立方根.华 罗庚脱口而出:39. 邻座的乘客十分 惊奇,忙问计算的奥妙.
新知探究
你知道华罗庚是怎样迅速准确地计算出来的吗?
找到两个整数,使带根号的无 理数介于它们之间,就可以估 计出这个无理数的大小.上的数字.
新知探究
因为 103 < 59319 < 1003 所以 10 < 3 59319 < 100 所以 3 59319 是个两位数
新知探究
随堂练习
D
O
ACB
0
3
随堂练习
D
随堂练习
A
A BC D -2 -1 0 1 2 3 4 5 6
随堂练习
10 1000 100 两
学习目标
1.确定正方体的棱长和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并用 数轴上的点表示. 2.利用开立方与立方互逆运算的关系对立方根进 行估算.
新知探究
活动1:制作几何体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活动:你猜到她写的数了吗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活动:你猜到她写的数了吗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活动:你猜到她写的数了吗
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有如下数学活动:
小丽在四张同样的纸片上各写了一个正整数,从中随机抽取2张,并将它们上面的数相加,重复这样做,每次所得的和都是5.6.7.8中的一个数,并且这4个数都能取到,猜猜看,小丽在4张纸片上各写了什么数?
分析:解答时,我们要理清如下几点:
1、正整数的特点:相邻的两个整数差1;
2、正整数一定有大小的顺序;
3、最小数+较小数=最小数.
4、最大数+较大数=最大数.
明确了这些,我们就可以试着去求解.
解:小丽写的四个数是2,3,3,5或2,3,4,4.
理由:设这四个数字分别为:1x ,2x ,3x ,4x ,且1x ≤2x ≤3x ≤4x ,所以1x +2x ≤1x +3x ≤1x +4x ,
当50x =69时,1x +2x +3x +4x +…+100x =10050x +50=6950,比7001少51,所以只能从后面50个数中的每个数加上1,所以1x +2x +3x +4x +…+50x 的最大值为:5050x -1225+1=3450-1224=2226; 综上所述,1x +2x +3x +4x +…+50x 的最大值为2226,所以选B.。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年级:初一时间:XX月XX日学科:数学中心发言人:XXX成员:XXX、XXX缺席人员:XX研讨内容:本章共分5节,具体来说,第1节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物体,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等几何体的过程,认识这些几何体的基本特征;通过观察丰富的实例,获得对点、线、面的直观认识,体会点、线、面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第2节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思考、交流,从展开与折叠的角度认识棱柱(包括一般棱柱和正方体)、圆柱、圆锥及其展开图之间的关系,初步进行棱柱、圆柱、圆锥与其展开图之间的转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3节继续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思考、交流,从几何体截面的角度,认识几何体与截面之间的关系,初步进行几何体与其截面之间的转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物体,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等几何体的过程,认识这些几何体的基本特征;通过观察丰富的实例,获得对点、线、面的直观认识,体会点、线、面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思考、交流,从展开与折叠的角度认识棱柱(包括一般棱柱和正方体)、圆柱、圆锥及其展开图之间的关系,初步进行棱柱、圆柱、圆锥与其展开图之间的转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思考、交流,从几何体截面的角度,认识几何体与截面之间的关系,初步进行几何体与其截面之间的转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研讨效果: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大胆猜想、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学生经历和感受点动形成线、线动形成面、面动形成体的过程,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难点是对面动成体的认识。

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点动成线、线动形成面、面动形成体的游戏。

备注:截面那一节的课件制作还没有最后完成,下次备课还得完善。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5.1.1相交线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2.对顶角的性质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l=∠3(同角的补角相等).注意:∠l与∠2互补不是给出的已知条件,而是分析图形得到的;所以括号内不填已知,而填邻补角定义.或写成:∵∠1=180°-∠2,∠3=180°-∠2(邻补角定义),∴∠1=∠3(等量代换).学生活动:例题比较简单,教师不做任何提示,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解题过程,请一个学生板演。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一、教学内容分析1.2有理数1.2.2数轴。

这一节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从知识上讲,数轴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它主要应用于绝对值概念的理解,有理数运算法则的推导,及不等式的求解。

同时,也是学习直角坐标系的基础,从思想方法上讲,数轴是数形结合的起点,而数形结合是学生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

日常生活中带见的用温度计度量温度,已为学习数轴概念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通过问题情境类比得到数轴的概念,是这节课的主要学习方法。

同时,数轴又能将数的分类直观的表现出来,是学生领悟分类思想的基础。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1)知识掌握上,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2)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

学生对数轴概念和数轴的三要素,学生不易理解,容易造成画图中掉三落四的现象,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3)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的好动性,注意力容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三、设计思想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研究新问题,是我们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

小学里曾学过利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为此我们可引导学生思考:把射线怎样做些改进就可以用来表示有理数伴以温度计为模型,引出数轴的概念。

教学中,数轴的三要素中的每一要素都要认真分析它的作用,使学生从直观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直线、数轴都是非常抽象的数学概念,当然对初学者不宜讲的过多,但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还是可行的。

例如,向学生提问:在数轴上对应一亿万分之一的点,你能画出来吗它是不是存在等。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全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全册数学教案

单位职工辞职信范文
尊敬的公司领导:
您好!
我是贵公司的一名职工XXX,现就我自愿辞去本单位的工作,写下这封辞职信。

首先,我要对贵公司的培养和关心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过去的XXX年里,我在贵公司得到了一次次的机会和挑战,在工作上得到了许多的成长和进步。

公司为员工提供的培训和发展机会,让我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自己的专业能力。

同时,公司的管理团队和同事们给予我很多的指导和支持,让我得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在这里,我度过了愉快而充实的日子,结交了许多优秀的同事和朋友。

然而,经过深思熟虑,我认为我应该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做出一些调整和尝试。

通过与家人和朋友的交流,我决定辞去当前的工作,寻求新的机会和挑战。

我相信这是一个自我成长和发展的好机会。

在贵公司的工作经验将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对我以后的职业生涯将起到积极的影响。

在离职之前,我愿意尽我最大的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并将经验和心得传授给接班人,以确保工作的顺利过渡。

同时,我也希望得到公司的理解和支持,使我能够顺利离职。

如果公司需要,我可以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协助,以便更好地完成工作交接。

再次感谢公司对我的厚爱和培养,也希望公司能够理解和支持我的决定。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怀着感激和祝福的心情离开这个大家庭。

希望公司能够继续繁荣发展,取得更大的成绩。

最后,我再次向公司领导和所有同事致以衷心的祝福和感谢。

愿公司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此致
礼敬!
XXX。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记录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记录

一、活动时间与地点活动时间:2022年5月1日活动地点:XX中学教研室二、参与人员1. 主持人:王老师2. 参与教师:张老师、李老师、刘老师、陈老师、赵老师、孙老师三、活动内容1. 提出活动目标在本次备课组活动中,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共享和讨论如何更好地教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课程,包括课堂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教材使用等方面的内容。

2. 共享教学经验2.1 张老师共享了她在教授《方程的解》这一部分时采用的案例教学方法,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通联代数方程式的解题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2 李老师共享了她在教授《平面图形》这一部分时采用的多媒体教学模式,通过图片、视瓶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平面图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分析学生学习情况3.1 刘老师共享了她对班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有困难,需要更多的辅导和巩固。

3.2 陈老师共享了她发现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应用能力比较薄弱,提出了开展数学建模活动的建议。

4. 讨论教材使用4.1 赵老师提出了对于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材的使用体会和建议,强调了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4.2 孙老师共享了她对教材补充和拓展的看法,认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和专注度。

四、活动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备课组活动,我们对于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情况、教材使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各位老师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我们也将针对本次活动中的问题和建议做出进一步的讨论和安排,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数学教育服务。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 继续举办备课组活动,共享教学经验,促进教学改进。

2. 结合学生学习情况,不断探索提升教学效果的途径和方法。

3. 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和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以上就是我们本次备课组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总结,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更大的收获,也期待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和进步。

初一下册数学趣味活动方案设计

初一下册数学趣味活动方案设计
活动
注意
事项
确保活动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和交流
提供适当的奖励和激励措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动力
数学拼图
挑战
设计数学相关的拼图挑战活动,如拼图解密、数学图形拼装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通过挑战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综话题,进行趣味演讲或表演,展示数学的魅力和应用;提供舞台和机会让学生展示才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初一下册数学趣味活动方案设计
活动主题
指导老师
活动
目标
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促进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活动内容
数学游戏
竞赛
设计各种趣味数学游戏,如数独挑战、数学接龙、数学小达人等,让学生在竞赛中体验数学的乐趣;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数学实践
探究
安排数学实验或实践活动,如测量周长、体积计算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数学的应用场景;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数学知识
分享
组织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分享会,让学生彼此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数学学习心得和方法;设立奖项鼓励学生分享优秀的数学学习经验和技巧,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助。

2024年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2024年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2024年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应能熟练掌握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公式和定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合作学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技能,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代数表达式的化简与求值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判定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难点:复杂代数表达式的化简技巧几何图形证明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数据的统计分析与图表制作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或实际问题引入新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回顾相关旧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小组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究新课内容。

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和难点。

3. 讲解示范教师对新课内容进行详细讲解,注重知识点的梳理和解题方法的示范。

通过例题演示,让学生掌握解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4. 练习巩固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5.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查漏补缺。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和合作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小黑板等教学工具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在课堂上进行随堂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作业布置: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实际情况布置适量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作业内容应包括基础题和提高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形成性评价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存在问题;终结性评价则通过期末考试等方式进行,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5.4 平移 教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5.4 平移 教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5.4 平移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平移的概念和性质;2.掌握平移的基本操作方法;3.能够利用平移进行图形的变换;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平移的定义和性质;2.平移的基本操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1.运用平移进行图形的变换。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问题教师提问:大家看到的这幅图是怎么得到的?(提供一张图形经过平移得到的图片)学生回答:是平移得到的。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平移的概念,并解释图形经过平移得到的过程。

2. 引入新知识教师通过示例解释平移的定义和性质:定义:平移是指将图形的每一个点沿着同一方向移动相等的距离后得到的新图形。

性质:•平移前后图形形状相同;•平移前后图形的对应顶点之间距离相等;•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3. 学习平移的基本操作方法教师通过示例和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平移的基本操作方法:1.选择一个固定点作为平移的中心点;2.根据题目要求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3.将图形上各点沿着平移方向移动相等的距离;4.将移动后的图形标记出来。

4. 练习教师出示一些平移的练习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解答。

例题:将平行四边形ABCD按照要求进行平移,标出平移后的图形。

提示:平移向右平移2个单位(A图形)5. 拓展练习教师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桥梁,引导学生利用平移进行实际问题的解答。

例题:小明用一张纸制作了一个飞机模型,如果小明想把它复制到纸的另一侧,可以利用平移吗?应该如何操作?学生思考一分钟后,进行讨论和解答。

6. 总结归纳教师对本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平移的定义、性质和基本操作方法。

五、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平移的概念和性质,掌握了平移的基本操作方法,并且通过练习和实际问题的解答,提高了对平移的应用能力。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2.思考并记录自己在生活中能够应用平移的实例,并写出解决方法。

以上就是本节课《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5.4 平移教案》的内容,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作(2,1),(1,2)
7.1.1 有序数对
像上面问题中的(3,5)、(4,2)都有两个数来 表示一个确定位置,所表示的意义不同,并且前 后有顺序. 我们把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 序数对,记作(a,b).
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有顺序; 第二,两个数。
这是某班几个同学写出来的几 个有序数对,谁写对了?
二、填空
(1)如果用(7,3)表示七年级3班,则(3,7) 可以表示是__三__年_级__七__班__
(2)如果电影票上的“6排3号”用(6,3)表示, 那么3排6号可表示为__(_3_,_6_) _,有序数对(4,6)表
示的含义是 4排6号 。
三、如图,甲处表示2街与5巷的十字路口,乙处 表示5街与2巷的十字路口,如果用(2,5)表示甲处的 位置,那“(2,5)→(3,5)→(4,5) →(5,5) →(5,4) →(5,3) →(5,2)”表示从甲处到乙处的一种路线,并
第七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7.1.1有序数对
墨玉县阔其乡中学
玫瑰@恋
创设情境:大家来做自我介绍
1、“第2列”的那个同学,同学们能确定是谁吗? 2、“第3排”的那个同学,同学们能确定是谁吗? 3、在教室内,确定一个座位一般需要几个数据?
导入新课:你来找一找
约定:列数在前,排数在后
第2列
第4列
5
4
3 第3排 (2,3)
大家知道我们墨玉县位于地球上什么位置吗? 墨玉县位于东经79.5°北纬 43.8°, 这个位置可用有序数对表示为(79.5°,43.8°)
你还可以怎样表示墨玉县的位置?
(43.8°,79.5°)
43.8°
79.5°
课堂检测:智勇大闯关
一、根据下列条件,说出能确定位置的有哪几个? (1)座位是2排4号 ( ) (3)甲地距我市29km ( ) (2)某中学在东经210°23′37〞, 北纬31°10′7″( )
规定甲到乙只能向右或向下走,用上述表示法写 出几种路线。
6巷 5巷 甲
4巷
3巷
2巷

1巷
1街 2街 3街 4街 5街 6街
总结提炼:谈谈你的收获
知识点: 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
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思想方法:
有序数对
点的位置
4、如图是一台雷达探测相关目标得到的结果,若记图中目标 A的位置为(1,90°),则其余各目标的位置分别是多少?
(4,2),(3,3),(5,4) 请你在图上标出参加活动的同学的座位。
(1,5) 给出有序数对,会找位置
(2,4)
(5,4)
(3,3)
(4,2)
实践探究:看看谁最棒
1、破译加密文件 5
如右图,方块中有 4
25个汉字,用(C,3) 3
表示“天”那么按 2
下列要求排列会组 成一句什么话,把
1
它读出来。
A (5、9)× B (4,6)√ C 4,6 × D (a b) × E (1,9) √
座位问题: 若我们约定“横排在前,纵列在后”.
你能用有序数对表示下列位置吗?
7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
5
4 用有序数对表示具体位置
横排
3
2
1 1 2 34 5 6 7 8
讲台
纵列
假设我们约定“列数在前,排数在后”,请以下座位的 同学下课后帮老师干活哦:(1,5),(2,4),
120°
90°
60°
150° 180°
A● B ● 12 3 45 6
C●
D
30° B(1, 30°) C(2,240°)
0 ° D(3,300°) E(6,270°)

210°
240°
E● 270°
360° 300°
老师赠言
甲(2,1)
4 赞学 穷 无心数 其 哦连
3 例 否 重无 快 送 峨 南 是
可男个万女必 你我的一聪最 爱优天丽活是 生明用又大有 小孩秀学古霸 ABCDEF
(E,1 ) (D,3) (F,3) (C,5 )
(A,5) (A,3) (C,4)(E,5)(B,1)
2、在地球上如何确定城市的位置? 在地球上有
横线和竖线,连 接两极点的竖线 叫经线,垂直于 经线的横线圈为 纬线。根据经纬 线可以确定地球 上任何一点的正 确位置,如北京 在北纬40°,东 经116°
(列数,排数)
2 第2排
(4,2)
1
1
2
3
4 讲台 5
6
7
8
这种由两个数如(2,3)(4,2)组成的表示 某一具体位置的,我们就称之为数对.
约定:列数在前,排数在后
你会用数对来表示1列3排、 3列1排的
同学的位置吗?
记作(1,3),(3,1)
数对是有顺序的!
你会用数对来表示2列1排、 1列2排的 同学的位置吗?
2 棵乐阴 押 让 中家 但福
1 难甲 法象好 考懂 乐 学
1 23 4 5 6 7 8 9
(2,4) (5,1) (6,4) (9,1) (7,4) (2,2 ) (4,3) (3,4)
学好 数 学 其 乐 无 穷
谢 谢 大 家!
再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