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准能: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合集下载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4503bbf5770bf78a65295433.png)
[归纳升华]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有利于维护国家的 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2)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 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3)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 发展和提高。
2.消极影响
(1)经济上,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 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真题演练 1、(2013重庆)《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 ”,“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 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 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由此表明,明朝内阁 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 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 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 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真题演练 1、(2013江苏)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 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 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 处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B
2、(2013山东)以下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嘉庆二 十一年七月初六日内阁奉上谕:和世泰等奏,口英咭唎国贡 使连日演习礼仪极为敬谨,„„即派苏楞额、广惠各载原品 顶戴沿途伴送,钦此。”其撰拟者应是 A.中书省 B.内阁 C.军机处 D.礼部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明 内 阁 政 治 地 位 演 变 图
Y(政治地位上升情况)
侍 从 顾 问
参与 机密 事务 决策
票拟又称为条旨,它 是阁臣根据皇帝所示 “部权尽归内阁” 旨意草拟敕旨,或对 各部门各地方所上奏 票 章提出批答意见,供 拟 权 皇帝裁决参考,经批 红后颁示,因而具有 相当的决策权力。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状态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状态](https://img.taocdn.com/s3/m/2d8b5510a300a6c30c229fea.png)
加强了皇权,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5.密折制
• 内容: ——皇帝在通常奏章之外,还命令地方官员 密折奏事 • 作用: ——加强了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 ——地方政治的自主与能动性受到压制
探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对中国历史发展 的影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秦朝到清朝产生并 延续了两千多年,它对中国产生了怎么样的影 响?
加强专制统治(或为了强化皇权)
思考:
你如何看待明太祖的这一改革措施?
a.皇权得到高度集中
b.在弊端上的认识上,丛杂的政务集中于皇帝 一人之身,皇帝不但精力不够,才能和经验 也难以胜任,这必然导致积压、失察、拖拉、 草率等不良结果,最关键的是影响办事效率。
明成祖:设立内阁制度
1.创立的原因: ——废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
内阁制度的形成
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
•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 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 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 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 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 一皆朝廷 .
(1)材料一反映明太祖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怎 样的改革?
答:废丞相,权分六部 (2)根据材料一指出明太祖这样改革的理由有哪些? 秦朝速亡的原因;各朝丞相多是专权乱政的根 源
探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对中国历史发展 的影响
影响具有双重性: ①一方面,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 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 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②另一方面,它在思想文化的控制、政治统治的腐败、 兵役徭役的无度方面,又起着消极作用。 ③一般而言,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 后期,消极作用逐渐增大,尤其是明清时期。 ④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而封建专制主义的强化,却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束缚了社会生产力,其危害尤为严重。
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9637f2ebf705cc17552709ff.png)
④到明,废宰相设内阁。但是内阁大臣的权利大小完全 取决于皇帝对他们的信任与支持。 ⑤到清,军机处的军机大臣们百分之百成了皇帝独裁工 具,军机大臣对皇帝命令只有惟命是从。作用只是上传 下达,皇帝说什么他们就做什么,权利完全集中在皇帝 手中,什么事情都由皇帝说了算。
2、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实行密折制(其实就是告密)
(3)性质、地位职权: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最重要中枢机构(性质)。军机处 不是“决策”机构,它只是将皇帝的旨意跪受笔录,传达 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
(4)作用:
提高行政效率,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上图:隆宗门内军机处 右上图:军机处内景
右图:军机处的位置
材料一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央与地方关系变化)
明清(强化) 元(新发展) 宋(加强) 隋唐(完善) 两汉(巩固)
明: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
秦朝(形成)
皇帝 清:设南书房、设立军机处 中央:一省二院 地方:省、路、府(州)县 集 中央:二府三司 中 地方:路、州县 中央集权 中央:三省六部 地方:隋:州县;唐:道、州县 中央:内、外朝制 集 中 地方:郡、国制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 地方分权 郡县制
是在皇帝集权的原则下大 臣分权的表现形式
最高行政机构 隋唐 三省六部制 ,行使宰相职权
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 最高军政 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 机构 权的独尊。
二府制(中书门下和 宰相的行政权、财权遭到分割, 枢密院)参知政事; 宰相的权力进一步被削弱,皇 帝得以总揽大权。 三司使 副相,分割 副相,分割行 财权 政权
“所谓奏折,系臣工所上之报告……此类奏 折臣下缄封直达御前,天子亲拆亲阅,旁人不得 与闻……故可称之为奏折政治”。 ——佐伯富 “雍正时期密折政治的运行,可以说是空前 绝后之举,因直至康熙,密折尚未制度化;而乾 隆以降,密折形同题本,且硃批单调乏味,不能 与雍正期相比。” ——杨启樵
2、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实行密折制(其实就是告密)
(3)性质、地位职权: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最重要中枢机构(性质)。军机处 不是“决策”机构,它只是将皇帝的旨意跪受笔录,传达 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
(4)作用:
提高行政效率,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上图:隆宗门内军机处 右上图:军机处内景
右图:军机处的位置
材料一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央与地方关系变化)
明清(强化) 元(新发展) 宋(加强) 隋唐(完善) 两汉(巩固)
明: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
秦朝(形成)
皇帝 清:设南书房、设立军机处 中央:一省二院 地方:省、路、府(州)县 集 中央:二府三司 中 地方:路、州县 中央集权 中央:三省六部 地方:隋:州县;唐:道、州县 中央:内、外朝制 集 中 地方:郡、国制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 地方分权 郡县制
是在皇帝集权的原则下大 臣分权的表现形式
最高行政机构 隋唐 三省六部制 ,行使宰相职权
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 最高军政 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 机构 权的独尊。
二府制(中书门下和 宰相的行政权、财权遭到分割, 枢密院)参知政事; 宰相的权力进一步被削弱,皇 帝得以总揽大权。 三司使 副相,分割 副相,分割行 财权 政权
“所谓奏折,系臣工所上之报告……此类奏 折臣下缄封直达御前,天子亲拆亲阅,旁人不得 与闻……故可称之为奏折政治”。 ——佐伯富 “雍正时期密折政治的运行,可以说是空前 绝后之举,因直至康熙,密折尚未制度化;而乾 隆以降,密折形同题本,且硃批单调乏味,不能 与雍正期相比。” ——杨启樵
专治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专治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9dac4298d0d233d4b14e694c.png)
明: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
秦朝(形成)
皇帝 清:设南书房、设立军机处 中央:一省二院 地方:省、路、府(州)县 集 中央:二府三司 中 地方:路、州县 中央集权 中央:三省六部 地方:隋:州县;唐:道、州县 中央:内、外朝制 集 中 地方:郡、国制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 地方分权 郡县制
上图:隆宗门内军机处 右上图:军机处内景
秦汉:三公制度,丞相“掌承天子、助理万机” 隋唐:三省体制,相权一分为三,加强皇权 宋朝:“二府三司”,宰相多人,进一步分割、削弱 宰相的权力
明清:明太祖废中书省,罢丞相不设。永乐朝创设内 阁,至清朝又设军机处,皇权已达顶峰。
从宰相制度的变化之中,我们看到:
皇帝通过对相权削弱 分割 兼并,一步步 把各种大权集中到自己手中,从而有效地实行君主专 制。丞相的废除和军机处的设置,消除了相权对皇权 的分割,大大加强了君主对中央的控制。
三、探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对中国历史 发展的影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秦朝到清朝产生并 延续了两千多年,它对中国产生了怎么样的影 响?
三、探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对中国历史 发展的影响
影响具有双重性: ①一方面,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 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 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②另一方面,它在思想文化的控制、政治统治的腐败、 兵役徭役的无度方面,又起着消极作用。 ③一般而言,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 后期,消极作用逐渐增大,尤其是明清时期。 ④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而封建专制主义的强化,却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束缚了社会生产力,其危害尤为严重。
右图:军机处的位置
【探究活动】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PPT课件11 人民版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PPT课件11 人民版](https://img.taocdn.com/s3/m/f5ddca4002768e9950e73806.png)
明清时期,我国政治制度呈现两个趋势: 一方面, 君主权力空前强化,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另一方面, 专制制度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回顾一下
皇 权 不 断 加 强 , 相 权 不 断 削 弱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小
皇帝制度 秦朝:创立专制主义中央 三公九卿 集权制度 郡县制 中央:内、外朝制 两汉: 地方:郡、国制 隋唐: 中央:三省六部 地方:隋:州县;唐:道、州县 中央:中书门下、参知政事 宋: 地方:路、州县 元: 中央:一省二院 地方:省、路、府、州、县(行省) 明: 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
历代功臣的下场
刘邦
PK
朱元璋
朱元璋还通过什么手段 加强专制皇权?
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内阁制的形成
内阁制的形成
原因
过程
影响
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 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原因
丞相的废除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丛杂的政务集于一身
明太祖与奏章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 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 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 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 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 理411件事。
清: 设立军机处
探究2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①一方面,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抵御外来 侵略,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加强民族交流、 中外交往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②另一方面,它在政治统治的腐败,思想文化的控制, 兵役徭役的无度等方面,又起着消极作用。 ③一般而言,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 面;后期,消极作用逐渐增大,尤其是明清时期。 ④明清时期专制主义的强化,束缚了社会生产力, 造成社会发展的迟滞,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 流。
回顾一下
皇 权 不 断 加 强 , 相 权 不 断 削 弱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小
皇帝制度 秦朝:创立专制主义中央 三公九卿 集权制度 郡县制 中央:内、外朝制 两汉: 地方:郡、国制 隋唐: 中央:三省六部 地方:隋:州县;唐:道、州县 中央:中书门下、参知政事 宋: 地方:路、州县 元: 中央:一省二院 地方:省、路、府、州、县(行省) 明: 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
历代功臣的下场
刘邦
PK
朱元璋
朱元璋还通过什么手段 加强专制皇权?
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内阁制的形成
内阁制的形成
原因
过程
影响
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 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原因
丞相的废除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丛杂的政务集于一身
明太祖与奏章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 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 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 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 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 理411件事。
清: 设立军机处
探究2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①一方面,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抵御外来 侵略,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加强民族交流、 中外交往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②另一方面,它在政治统治的腐败,思想文化的控制, 兵役徭役的无度等方面,又起着消极作用。 ③一般而言,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 面;后期,消极作用逐渐增大,尤其是明清时期。 ④明清时期专制主义的强化,束缚了社会生产力, 造成社会发展的迟滞,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 流。
1.4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1.4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eaa452cfd15abe23482f4d3e.png)
流官:朝廷直接派去管理西南少数民族的官员
【论从史出】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葛尔丹贵族叛乱和 回族部落大小和卓兄弟叛乱),以内阁在太和门外, 直(连日值班)者多虑漏泄军机,始设军需房于隆 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 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 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清
代: 设立军机处 代: 废丞相、置内阁 代:二府三司制
君 主 专 制 政 体 的 强 化
明
君权与相权
宋
唐
代:三省六部制
汉武帝时期:中外朝制度
秦
朝: 三公九卿制
元
代:
行省制
中央与地方
秦
朝: 郡县制
西
周: 分封制
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一、明废丞相设内阁
1、废丞相
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 个名至实归的丞相
通过材料分析军机处的职责是什么? 1由最初单纯的处理军务扩大到了处理其他政务; 2秉承皇帝旨意办事,上传下达
密折出现前地方与中央(皇帝)的沟通方式 地方官员 上一级地方(或 中央)官员
皇帝
密折出现后地方与中央(皇帝)的沟通方式:
地方官员 皇帝
探讨: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直接影响
•积极作用: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 封建经济文化发展和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 了政治保障。
•消极作用:
皇权的极度膨胀,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 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根据这则材料分析雍正皇帝为什么要设立军机处? 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而设置
隆宗门内军机处
密 速 简
清代军机处值房
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和小结(2009、9)
![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和小结(2009、9)](https://img.taocdn.com/s3/m/c7ae454d767f5acfa1c7cdb9.png)
1.材料反映了明朝对中央官制做了怎样的调整?
2.如此调整的原因有哪些?
内阁制
原因: 废丞相后政务集于皇帝一人 性质: 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特点: ①人员: 官位较低者入阁,后权势提高 ②权限: 票拟不能正式统率六部;批红受太监牵制 加强君主专制;但宦官参政导致政治日益黑暗
下列关于明朝内阁制度评述正确的是( ) A、朱元璋废丞相设内阁 B、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C、是位居六部之上的中央一级的行政决策机构 D、对皇权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地方和中央的矛盾) 地方行政制度: 秦汉、唐、宋: 郡县制 元 明 清: 行省制
监察制度:御史大夫/刺史制度等 选官制度: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 3、演变:战国—雏形;秦朝—确立;西汉—巩固; 隋唐—完善;宋元—发展;明清—强化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
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 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 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 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皇明祖训》
我国古代丞相的设立与废除,体现了(
A、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相权威胁皇权
)
B、权力的相互制衡 D、国家统一的需要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清朝的边疆政策 原则:尊重风俗和信仰,笼络上层;大事集权, 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管理 内容:设理藩院加强对蒙古、新疆、西藏的统治 在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
1.4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自秦汉至宋元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 秦:三公九卿制 汉:频繁换相;形成中朝制度 唐:三省六部制;政事堂议事 宋:设中书门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设枢密院与三司分管军事和财政 元:沿用宋制 历经了约一千六百年的发展君主专制步入了其晚期时代
2.如此调整的原因有哪些?
内阁制
原因: 废丞相后政务集于皇帝一人 性质: 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特点: ①人员: 官位较低者入阁,后权势提高 ②权限: 票拟不能正式统率六部;批红受太监牵制 加强君主专制;但宦官参政导致政治日益黑暗
下列关于明朝内阁制度评述正确的是( ) A、朱元璋废丞相设内阁 B、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C、是位居六部之上的中央一级的行政决策机构 D、对皇权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地方和中央的矛盾) 地方行政制度: 秦汉、唐、宋: 郡县制 元 明 清: 行省制
监察制度:御史大夫/刺史制度等 选官制度: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 3、演变:战国—雏形;秦朝—确立;西汉—巩固; 隋唐—完善;宋元—发展;明清—强化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
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 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 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 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皇明祖训》
我国古代丞相的设立与废除,体现了(
A、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相权威胁皇权
)
B、权力的相互制衡 D、国家统一的需要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清朝的边疆政策 原则:尊重风俗和信仰,笼络上层;大事集权, 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管理 内容:设理藩院加强对蒙古、新疆、西藏的统治 在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
1.4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自秦汉至宋元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 秦:三公九卿制 汉:频繁换相;形成中朝制度 唐:三省六部制;政事堂议事 宋:设中书门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设枢密院与三司分管军事和财政 元:沿用宋制 历经了约一千六百年的发展君主专制步入了其晚期时代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PPT课件30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PPT课件30](https://img.taocdn.com/s3/m/1660a2401ed9ad51f01df278.png)
明清君主专制政治的强 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积极作用: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 社会安定;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和繁荣
消极作用: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成为 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是造成近代中国 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专制时代晚期中国的保守与 停滞: 1)政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2)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自然经济
学以致用
1、下列是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的示意图,其演化的先后顺序 是
B
①
②
③ ④
A.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②③
D②③④①
2、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 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 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 下发旨意)……”。这说明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 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权。它加强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君主对全国 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西方近代的内阁是权力民主的象征,总揽国
家的行政权力,并代表国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 形式。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 独裁。
2、清朝
1、设立军机处(雍正帝) (1)原因: 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 (2)职能: (3)特点:
翰林官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 “陛”字错写成“狴”(音bi)字,雍正 帝见了,马上把徐骏革职。后来再派人一 查,在徐骏的诗集里找出了两句诗:“清 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挑剔说这“清 风”就是指清朝,这一来,徐骏犯了诽谤 朝廷的罪,把性命也送掉了。
胡中藻“一把心肠论浊清”,被说成是故意把浊 字加在清国号之上。 卓长龄著《忆鸣诗集》,“鸣”与“明”谐音, 被指为眷念明朝,图谋不轨。 “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明朝 期振翮,一举去清都”。“壶儿”指“胡儿”, “搁半边”指推翻清朝;“明朝”本意明天早 晨,指“明王朝”,“去清都”本意到北京去, 指废弃清朝。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56266b61011ca300a6c39018.png)
2、设理藩院: 地位与六部相同,管理蒙古、新
疆和西藏事务
3、改土归流: 西南地区
确立
完善 与发 展
强化
夏商周: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 皇帝制度 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 三公九卿 制 集权制度 郡县制 中央:内、外朝制 两汉: 地方:郡、国制 隋唐: 中央:三省六部制 地方:隋:州县;唐:道、州县 中央:二府三司 宋: 地方:路、州县 元: 中央:一省二院 地方:行省制 明: 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 清: 设立军机处
你如何看待宰相制的废除 (评价) 积极方面:有利于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消极方面:缺少制约皇权的机制,使皇权更具独断性 和随意性,易出现失误和政治腐败。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 宰相制 内阁制
相同(相似)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地位
不 职权 同
对皇权 作用
法定,制度赋权 参与决策 制约皇权
探讨: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中国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封建会晚期
西方 君主立宪、民主共和
开始步入资本主义社会 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开辟道 路
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清朝的边疆政策(阅读)
尊重各自社会习俗和民族信仰, 1、基本原则: 笼络上层,大事集权,小事放权, 因地制宜
非法定,咨询机构 无决策权 不能制约
右上图:军机处内景 (1)从上面军机处的图可以获取什么信息? 答:机构简单,只有几间入值房舍,内部陈舍简陋.
上图:军机处外景
(2)为什么说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 了顶峰?
解题关键:清朝军机大臣的职权。 思路引领:清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设置军机处的原因。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c97e1e40ad02de80d4d84040.png)
隋唐 完善 ①三省六部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 进一步完善。 ②科举制,使门第不高的有才能的人参加到 政权中来,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 北宋 加强 将地方的行政、军事、财政权力收归中央, 防止了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加强了中央集 权。 元朝 发展 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省”实行行 省制度,对后也影响深远。 明朝 强化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在地方废行省,削弱 地方势力, 设厂卫特务组织,实行八股取 士。 清朝 顶峰 清设军机处,同时大兴文字狱,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制达到顶峰。
■内阁制度的形成■ 1、废丞相 (1)原因: (2)目的: 避免历史上宰相“乱权专政”、妨碍皇 帝行使权力; (3)过程:分相权于吏、户、礼、兵、 刑、工六部 ,六部直属于皇帝; (4)结果:秦汉以来行之一千余年的 宰相制度,从此废除,皇帝的权力更大 了 ;但皇帝事务极度繁忙。
阅读材料: 材料一: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 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 宫的奏札共1160件,共3391件事。明太祖即使 “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也无法把事情一一处 理好。 材料二 :(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 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 置文华殿大学士……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 己。……成祖即位,特简解络、胡广、杨荣等直 文渊阁,参预机务。……世宗时,三殿成,改华 盖为中极为建极,阁衔因之。嘉靖以后,朝位班 次,俱列六部之上。 ——《明史》卷72《职 补救措施:设置殿阁大学士 内阁 官志》
(3)“改土归流”。 ①背景: A、元朝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 B、明朝已经出现废除土司以实行流 官统治的办法。 ②措施:
清王朝在雍正六年(1728)大规模的“改土 归流”。到乾隆时期大规模实行“改土归 流”。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PPT课件22 人民版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PPT课件22 人民版](https://img.taocdn.com/s3/m/002216d70740be1e650e9afd.png)
内阁、六部
设军机处
跪受笔录 承旨遵办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 在太和门外,直(连日值班)者多虑漏泄军机, 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 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 召。
思考: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原因是什么?
——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而设置
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 ——正式确立
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发展
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权) ——全盛
阅读史料和课本第18页第一段大字: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 “我朝
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 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 以贾祸。”
②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直接原因)
③废行省设三司使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扩大 (具体原因)
④相权过大,威胁皇权(根本原因) “内阁”
(2)结果: 应运而生
①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 进一步加强;
②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
2、内阁的出现(1)原因 (2)过程 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
——奠定基础
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 的性情领导一切。……当立法权和行政 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 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 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 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提示:①皇帝决策②官场风气③官僚机构
自主探究 如何全面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积极作用: ① 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利于维护
——《神宗实录》卷 思考:明朝的内阁首辅就是变相重设的宰相吗?
内阁首辅==宰相
权力来源 职责
宰相 宰相制度赋予 一级决策者
设军机处
跪受笔录 承旨遵办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 在太和门外,直(连日值班)者多虑漏泄军机, 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 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 召。
思考: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原因是什么?
——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而设置
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 ——正式确立
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发展
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权) ——全盛
阅读史料和课本第18页第一段大字: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 “我朝
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 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 以贾祸。”
②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直接原因)
③废行省设三司使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扩大 (具体原因)
④相权过大,威胁皇权(根本原因) “内阁”
(2)结果: 应运而生
①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 进一步加强;
②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
2、内阁的出现(1)原因 (2)过程 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
——奠定基础
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 的性情领导一切。……当立法权和行政 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 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 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 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提示:①皇帝决策②官场风气③官僚机构
自主探究 如何全面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积极作用: ① 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利于维护
——《神宗实录》卷 思考:明朝的内阁首辅就是变相重设的宰相吗?
内阁首辅==宰相
权力来源 职责
宰相 宰相制度赋予 一级决策者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f62e8103f78a6529647d53db.png)
一、内阁制度的形成
1.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
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六部直属皇帝,成为定制
废相的 原因: a、 相权过 大威胁 皇权 b、巩 固统治 的需要
废除丞相带来了那些问题?
知识链接2: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 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 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 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 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1.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雍正
军 机 处 皇权到达顶峰
南 书 房 皇权得到扩大 康熙
皇太极
议政王大臣会议
皇权受到限制
1、军机处的设立(君主专 制巅峰的标志)
目的:清朝初年,为了适 应西北军务需要,设立军 机房 性质: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特点:办事效率高;外界干扰少;封闭性强 评价:君主专制制度达到巅峰的标志。
丛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
补救措施: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成 祖设内阁来辅佐皇帝。
2.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制
设立:明成祖朱棣 性质: 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 顾问是咨询机构非决策机构。 演变: 官位较低的官员当值——后来入阁
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 相!”
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碑
清 颁 给 达 赖 喇 嘛 的 金 印
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
3.改土归流
3. 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积极作用: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 巩固.
请结合下面的诗句分析清朝大兴文字 狱的目的及影响。 •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 一把心肠论浊清
(杀头,诛九族)
(杀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â ¨¨Æ ÷å Ð à ·½ ×Ö Ö Ò Ö ë ¯ ¨Æ È ¿ ¯ Ñ ¼ È Ö ¶ Ç »
¢ ¹ ÷Æ ·Õ Ç Ê ¨ ¦ Ð ë ë × ½ × µ º £ 1£ Ö Ñ Ó µ · ¹ Ï £ Ð ë Ô × ½ × Æ » Ö Ñ ¶ µ ·¿ Ö ² àÖ Ñ ¼ È Ð ë ¯ ¨ Ï Ó ¿ ¶ ¼ Ç ¨ ¦ Ð ë Ù ¿ ¨¥ Ö ä º £ 2£ Ö Ñ Ä ² È Á · Å £ Ê ¨» Ï Ó ¿ ¢ ¿ ¯ î ó » È ² ¶ ¼ Ç ¡ Ç » ׺ ï ½ ¤ å © à ¨Ä » Ï ÷ ¨Æ ÷å ´ µ ¶ ·£ Ï È µ ² ¶ Ï à×Ö Ö Ò õ ±Á Ï ý ×à Æ È È Ö Ö ·³ Ô Ï Ö ¶ û å × ÷º Õ Ì Ì Õ £ 1¡ × Ì Õ £ ² ¶ ·Õ Á ×Ö Ö Ò Ö Ñ ¼ È ¢ Û × ÷º » Ï ¢ ¹ Ë ¨Æ ÷å Ð ë ¯ ¨ 2¡ ¾ Ì Ì Õ £ ¢ ¢ ¢ ¢ ß å × ÷º Ø Ù Ú
用心,但同样被拖出斩首。第三位很聪明,他悟出了 前两位画师被杀的奥秘,只是脸型的轮廓有些像,但 却画得满脸和气,在慈祥仁爱中,又显得威严沉稳。 朱看后,龙颜大悦,重赏了画师。另据《明史》本传 记载一副奇特古怪,长相不雅的容貌,满脸的麻子.
中国的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朝已经开始走向衰落。 明朝从建立起,便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朱 元璋总结历史经验,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君权,强 化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自古……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 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 ,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 ,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事皆 朝廷总之,所以穏当。以后子孙做皇帝 时,并不许立丞相。 ——《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
明朝建 立 后, 明太祖为 巩固统治, 是怎样加 强君权?
皇 帝
相权过重、威胁皇权 亲自掌管
康熙 育德勤民
康熙御笔
清代皇帝的批红
清朝的政治体制是传统政治体 制的集大成。从秦朝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经唐朝的 完善发展,明朝的强化,到清 朝、专制官僚体制,系统而严 密,十分成熟达到了顶峰。
奏折政治
所谓奏折,系臣工所上之报 告……此类奏折臣下缄封直 达御前,天子亲拆亲阅,旁 人不得与闻……故可称之为 奏折政治。 ——佐伯富
材料2: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正、乾隆后, 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 政之府矣。 ——《清史稿· 军机处》
材料3:军机处直(值)庐初仅板屋数间,……(属员)直 舍仅屋一间半。——《清史稿· 军机大臣年序表》
材料4: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者,天子无日不与(军机) 大臣相见,无论宦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军机大 臣)亦只供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 军机大臣年序表》
1、确立 隋唐: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避免独大 相 皇 权 不 断 加 强
宋:二府三司制,再分相权 2、演变 元:一省制----中书省,
权 日 益 削 弱 并 最 终 废 除
二、丞相制度的废除
明太祖
三、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
内阁:参与商讨、拟定,皇帝决策 军机处:跪受笔录、提高效率,皇帝决策
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 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末代皇帝)
中国: 政治——封建君主专制主义空前加强 经济——资本主义萌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对外——由开放走向闭关自守 中国逐步 落伍世界 新航路开辟,世界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 资本主义发展迅猛,进入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世界:
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利: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抵御外来侵 略。适应小农经济发展需要,维护封建地主利益.
日常事务
内政外交
军国大计
军机大臣:?(职权、办事情况)
重大案件
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军机处的作用:? (简化手续、行事快捷、提高效率)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乾隆自述
三 清朝的边疆政策
乌兰布通古战场
1.基本原则
尊重习俗宗教(册封西藏宗教领袖) 笼络上层分子(蒙古归附) 因地制宜管理(西南改土归流)
à·½ ×Ö Ö Ò Ö Ñ ¼ È Ö ¶ Ð ³ â ¨¨Æ ÷å Ð ë ¯ ¨Æ È Î É
º ú Ï Î ½ Ä ± ¯ å Æ ³ àË Ì Î ¯ Ë ³ § ¯ Ô ³ ÷¯ à ³ å ¯ Ç ³
â ¨¨Æ ÷å Ð ë ¯ ·½ ×Ö Ö Ò Ö Ñ ¼ à ¨Æ È ¢ ¹ ¢ Ü ä È Ö ¶ ·Õ ¡ Ñ ±
¤ § Û á µ Ô ×½ ¨ ¤ ç á Å Á É » Å ¹ ú ´ Ð Ö ú ¹ Ä µ â ¨ ·½ þ Õ Î ç á Ö É » Æ Ö È ¶ × ¯ Ç ³ º ³ ¯
Ä Ï àÅ Á Ö Õ Ö Ö ¶ Ð ³ ¡ ·Õ ¨ ¤ Æ þ Î Æ È Î É ¢ ¢ ¹ Ì É ÷Û Î Ö àÅ Á Ö Õ Ö Ö ¶ ³ Ê ¨ ¤ Æ þ Î Æ È É ì
请同学们假设这样一种情况:在我们 的班集体中,班长集记录功过、收发 作业、传达指令、掌管班费开支等项 事务于一身,这会带来什么影响?
废除丞相制度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部
工 部
中书之政,分于六部”,六部分割了原来宰相的权力,成为 皇帝之下中央处理政务的最高一级机构。
2013-7-17 6
明朝中央制度发展
雍正时期密折政治的运行, 可以说是空前绝后之举,因 直至康熙,密折尚未制度化; 而乾隆以降,密折形同题本, 且硃批单调乏味,不能与雍 正期相比。 ——杨启樵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 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内,选内阁中书之之谨密者 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赵翼《簷曝杂记》卷一《军机处》
的遗产是四亿之众的人口,和强固的农业文明传统,一种稳定的 生活方式。庞大的低素质的人口,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完全是一 个负担,而对于一个古代国家来说,则是一个了不起的功绩。
乾隆皇帝是否与电视剧上所描绘的吗?
功:1)平定准部内乱。
2)平定维吾尔贵族大 小和卓木的叛乱。3) 设立伊犁将军,统辖 天山南北路 过:1)后期政治腐朽, 清朝衰落。2)实行严 格的闭关政策。3)推行 文字狱.4)生活腐 化
军机处值房
在拟旨过程中,军 机处完全按照皇帝 旨意,等于皇帝的 私人秘书处。军机 处始终是临时机构, 也没有专职,军机 大臣只是承旨办事。 “军机处虽为政府, 其权属于君”。成 为清代君主集权的 最佳工具。
军机处
军机垫及御用文房四宝
皇 帝
内 阁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军国大事
清朝中枢权力机构
军机处
处理军务
时间
明太
六部 内阁制确立
职 能
分理政务 参与机密事务决策 起草批答奏章(票拟权)
明神宗
内阁制发展
“部权尽归内阁”凌驾六 部
二
军机处
兢 兢 业 业 为 君 难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面对幅员 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大国,统 治者怎样才能有效地实行统治,并 维护满洲贵族的特权地位呢?
四 近代化浪潮与清末政治
明大臣四拜或五拜, 清大臣始有三跪九叩之礼。 明大臣可以侍坐,清大臣则奏对无不跪。
明六曹答诏皆称“卿”,清则称“尔”。
清大臣对皇帝奏摺,皆自称“奴才”。
专制政体的陈腐落后 近代化浪潮 政治改良:外务部,资政院等未能触动专制皇权 辛亥革命结束帝制
知识导航
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凤阳花鼓》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 自从有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就是工业化与工业化相随着
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就是实行社 会转型,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近代社会。主要表现在三 个方面:一是生产力从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的变化; 二是生产方式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变化;三是政治 由封建专制向资本主义民主共和的变化。其核心是工 业化。同时还包括对外政策和中央机构一系列变化。 也有另一说法:由自然经济变成商品经济;有人治向 法治转化;由 臣民向公民转变.
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浙江师大附中
吕准能
一
内阁制度的形成
朱 元 璋
朱元璋容貌之谜
朱元璋生前有两张主要画像流传至今,但形态各异。在民 间有个传说。相传朱元璋登基后,诏传天下丹青妙手,为自己 画像。第一位被召的画师,对坐在龙椅上威风凛凛的朱元璋, 悉心描摹,画得惟妙惟肖,不但形似而且神似:黑黑的大脸, 额头和太阳穴高高隆起,宽阔的下巴要比上颚长出好几分。大 鼻子,粗眉毛,一对眼晴鼓鼓的,放射出冷酷凶狠的光芒。朱 看后,龙颜大怒,画师吓得魂不附体,跪倒在地不停地磕头, 口中连声说:“皇上圣明!”只听得:“来人,给我拖出去!” 就这样,画师被砍掉了脑袋。第二位画师被召,画得更加
问题与答案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军机处设置的原因、特点和 职能的演变过程,评述其实质及影响。 参考答案: 原因: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1分) 特点:保密性强、机构精干,办事效率高。(2分)
演变:由一个暂设军事机构,发展为位居内阁等中 央机构之上、皇帝之下的常设政务机构。(2分)
落日余晖__清朝的遗产:在走入近代之前,清给中国留下
2.理藩院:中央主管边疆民族事
务机构,,负责蒙古西藏和新疆事务.
为香 贵妃 人 ,乾 53 隆 年 25 病年 卒封 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碑
清 颁 给 达 赖 喇 嘛 的 金 印
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
金 瓶 掣 签 制 度
《钦定西藏章程》
3.改土归流
元朝建立土司制度 原因:土司世袭,割据 明朝出现流官制度 雍正时大规模推行 作用:加强管理,促进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