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白细胞检查显微镜检查法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Xt2000i白细胞检验作业指导书

Xt2000i白细胞检验作业指导书

Xt2000i白细胞检验作业指导书1. 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半导体激光器,以流式细胞术原理分析白细胞。

当全血进入白细胞通道后,通过流式细胞技术半导体激光的照射形成白细胞散射图,从而计算出白细胞的数量。

2. 标本采集:2.1 标本种类:新抽取的凝血或手指末梢血2.2 标本要求:2.2.1 抗凝剂采用EDTA K2抗凝2.2.2 用手指末梢血作白细胞检验时,最少样品量为200ul,如手指有冻疮,则主张采用耳垂血。

3. 标本储存:2小时内完成检验,室温放置下不超过8小时,4-8℃保存不超过48小时。

4.标本运输:室温运输5. 标本拒收标准:污染,凝固标本不能作测定6.试剂6.1 试剂名称:sysmex血细胞分析试剂6.2 生产厂家:希森美康株式会社6.3 试剂组成试剂1:嗜碱细胞溶血素试剂2:嗜碱细胞溶血素试剂3:白细胞分类染液试剂4:稀释液6.4 试剂储存条件及有效期:储存温度为5-30℃,有效期为一年,开封后的使用期限为60天。

7. 仪器设备7.1 仪器名称:sysmex血细胞分析仪7.2 仪器厂家:日本sysmex株式会社7.3 仪器型号:XT-2000i8. 操作步骤8.1 手工模式:8.1.1上下颠倒试管将内容物充分混匀。

8.1.2 轻轻取下盖子,防止血液溅出。

8.1.3 将试管正确放入手工吸引管,吸引管浸入样品。

8.1.4 按start键,样品开始吸取。

8.1.5 当ready led 暗(并发出两声短音)移开试管。

8.1.6 当ready led再次亮起时,准备下一个样品,重复上述步骤。

8.2 进样器模式:8.2.1 将试管入试管架,将试管架放在进样器的右侧槽中,最多能入5个试管架。

8.2.2 单击sampler start键9. 结果的分析与判断:在仪器显示屏上将显示结果10. 质量控制10.1 三种质量控制品(高、中、低),分别对应三种靶值,做出来的质控品不能超出质控靶值的上下限范围,否则实验无效。

白细胞的显微镜检查

白细胞的显微镜检查

单核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
一、生理因素: 多见于婴幼儿,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发育不完善,从而 导致单核细胞增高,通常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二、病理因素: 1、感染性疾病:比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 等,而单核细胞会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对抗致病因子, 从而可导致单核细胞增高,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 利巴韦林片、甲苯咪唑片等药物治疗; 2、血液系统疾病:比如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 生异常综合征等,可由于未成熟的单核细胞增殖释放入 血,从而导致单核细胞增高,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环磷 酰胺、注射用硫酸长春新碱、醋酸泼尼松片等药物治疗, 或者进行骨髓移植。 三、药物因素: 比如长期服用醋酸泼尼松片这类激素药物或者抗生素药 物,也可能会引起单核细胞增高,建议遵医嘱用药,不 可随意更改用药剂量、频次,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 停药或者更换药物。 四、单核细胞减少无临床意义。
造成淋巴细胞增多因素:
1、生理性原因。儿童患者,一般可以无症状。 2、病毒感染性疾病,比如患有风疹、水痘、腮腺炎等。 3、淋巴细胞疾病也,比如白血病、淋巴瘤等。 4、当体内中性粒细胞减少明显时,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5.移植排斥反应时。
造成淋巴细胞降低的因素:
1、免疫系统的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艾滋病等,或肿瘤患者放化疗后。 2、使用细胞毒素类、激素类或免疫抑制药物。 3、感染、外伤或应激情况下,中性粒细胞反应性增多, 淋巴细胞相对性减低。 4、血液系统疾病,如慢性髓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肿瘤 等,中性粒细胞生成增加,淋巴细胞相对减少。
嗜碱性粒细胞临床意义:
1.增多:常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 细胞增多症、粘液星水肿、溃疡性结肠炎、变 态反应、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2.减少:见于速发型变态反应(荨麻疹、过敏 性休克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糖皮质激素 过量、应激反应(心肌梗死、严重感染、出血 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库欣综合症等。

Xs―402型生物显微镜作业指导书.

Xs―402型生物显微镜作业指导书.

1.目的为保证 Xs — 402型生物显微镜的正常运转, 建立一个生物显微镜的使用、维护保养标准操作程序,特制定本规程。

2.适用范围本仪器系一种,操作方便,适用于实验室的病理学、细菌学观察。

3.职责检验人员应严格执行本操作规程,质量监督员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4.技术特性4.1 适用场地4.1.1 仪器应固定位置,放置稳固坚硬的平面上;4.1.2 不要将仪器安装在阳光直接照射的地方,不要安装在暖气附近,以避免受热;4.1.3 采取保护措施防止仪器遭受腐蚀性气体的侵蚀;4.1.4 仪器不应用在长期置于湿度较大的环境里;4.2 技术参数4.2.1 读放大倍数:10X-100 X5.操作步骤5.1 电源插头插入 220V/50HZ的插座, 打开仪器基座后面的电源开关。

基座侧面调光手轮,使仪器的透射光连续可调。

5.2 装上 100×物镜,从目镜管中观察并调整位于工作台下的聚光镜孔径光阑,使孔径光阑光斑的大小与物镜后端的通光口径相同。

5.3 将标本放在移动工作台上,用标本夹板夹紧。

装上 10×目镜,通过双目镜筒观察,调节粗微动调焦手轮使右目镜成像清晰, 然后转动左目镜管上的视度调节圈使左目镜像清晰。

这种设计,适应了不同操作者或左、右眼的视力差异。

5.5 调节孔径光阑,使成像获得更好的对比度。

(装有带升降聚光镜装置的机型,升降聚光镜,将使成像效果更好5.6 显微镜高倍物镜(10×和 100×为弹簧加载设计,可避免物镜与标本因调焦不当相碰而损坏,但使用时仍应避免两者相碰。

调焦过程中,用粗动调焦使工作台快速上升,将接近标本时,用微动调焦,并兼顾视场及物镜与标本的碰撞,缓慢地把像调清晰。

5.7 为弥补空气媒介对高倍率的吸收,使用 100×油浸物镜时,须在标本片表面滴上一小滴合成浸油,使物镜与标本间形成浸油增透,使用完毕即用二甲苯揩试干净,以免日久合成浸油凝固而不易清除,影响使用。

SOP011白细胞分类及形态检查

SOP011白细胞分类及形态检查

WBC分类及形态检查一、检验目的1、对外周血各种白细胞进行分类,以明确各种白细胞的比例和绝对值,用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观察外周血异常白细胞(幼稚白细胞、异形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毒性改变)二、检测原理:显微镜分类计数法及形态观察。

三、标本采集1.标本类型:EDTA-K2抗凝全血或新鲜末梢血。

2.标本采集:见标本采集手册。

3.标本的储存和运输:EDTA-K2抗凝全血要在2小时内制片。

四、试剂:台湾Baso的瑞氏染液和PBS缓冲液(PH6.4—6.8)。

四、仪器普通光学显微镜或血细胞分析仪、分类计数器、香柏油、拭镜纸及清洁液。

五、操作步骤1、显微镜法(1)制片:血液要新鲜,血片通常呈舌状或楔形,分头、体、尾三部分,厚薄均匀。

(2)染色:染色要清晰。

(3)低倍镜观察:低倍镜观察白细胞分布及染色情况.(4)油镜观察:选择血涂片体尾交界处细胞分布均匀、染色效果良好的区域,按一定的方向顺序对所见到的每个白细胞进行分类,并用白细胞分类器作好记录,一般共计100个白细胞。

2、仪器法见各血细胞分析仪SOP文件。

六、质量控制1、显微镜法:人员要求培训上岗,要有识别各种异常白细胞的能力,涂片染色要符合要求,白细胞在>15.0×109/L时要计数200个白细胞,白细胞<3.0×109/L时可计数50个或者计数2张血涂片。

2、仪器法:仅为过筛试验,对出现有异常驻机构白细胞提示要制片人工分类。

3、质量控制:有95%的可信限评价法和相对误差(RE)评价法。

七、计算方法:1、白细胞百分比:以分数值报告。

2、幼稚细胞和异形淋巴细胞:以分数数值报告。

3、中毒颗粒:毒性指数=有中毒颗粒的中性粒细胞数/计算的中性粒细胞数。

4、有核红细胞:计数100个白细胞所见到的有核红细胞的个数(有核红细胞:XX个/100WBC)。

八、生物参考区间九、操作性能十、超出可报告范围的处理十一、危急值中性粒细胞小于0.5×109/L十二、干扰因素:制片质量和染色效果十三、参考文献1、《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2、刘成玉主编《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指导》3、罗春丽主编《临床检验基础》。

儿童异常白细胞形态检查

儿童异常白细胞形态检查

儿童异常白细胞形态检查
儿童异常白细胞形态检查是检查儿童血液中白细胞及噬菌体细胞的出现情况以及形态的一种检查方法。

检测的内容有:白细胞总数、白细胞比罗(比罗数)、单核细胞含量(单核细胞介导的免疫)及淋巴细胞含量。

白细胞的形态性状是检查结果的重要内容,从儿童的血液中检查石头(颗米核性细胞,也称为石头细胞)和狼类(狼状细胞)各自的正常百分比,也能反映出儿童免疫功能的好坏。

此检查非常直观,需要在高倍放大下用显微镜观察血液细胞的变化,系统评估细胞种类及形态情况,结果是由实验室工作人员判断,一般有单核细胞、嗜碱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石头细胞、狼状细胞等六种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应该有相应的必要比例。

如果在儿童异常白细胞形态检查中出现异常,说明可能存在免疫功能紊乱情况,也可能是某些素质性疾病的标志,因此会对儿童的健康造成影响。

此时,家长应及时带儿童去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特别是,需要注意的是检查出白细胞高反应异常,这可能是细菌感染的征兆,或髌骨骨炎以及骨骺炎。

儿童的发育和疾病的发生,大多由免疫功能异常引起,因此正确的检查和诊断对儿童的健康来说十分重要。

一般来说,儿童每两年都需要做一次完整的身体检查,留意他们的血液细胞形态变化情况,从而保证其健康。

异常白细胞形态检查测定方法及参考范围

异常白细胞形态检查测定方法及参考范围

异常白细胞形态检查测定方法及参考范围白细胞形态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白细胞的形态特征,以帮助医生诊断和监测血液疾病。

本文将介绍异常白细胞形态检查的方法和参考范围。

一、异常白细胞形态检查方法1. 血涂片检查:采用血涂片染色的方法,通过显微镜观察白细胞的形态特征。

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Wright 染色和Giemsa 染色。

通过观察细胞核、细胞质和颗粒的形态变化,可以判断白细胞的异常形态。

2. 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使用自动化设备进行血细胞分析,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估白细胞的形态特征。

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可以测定白细胞的大小、形状、核质比、核分裂和颗粒的形态等参数。

3. 骨髓涂片检查:对于一些疑难病例,医生可能会进行骨髓涂片检查,以获得更详细的信息。

骨髓涂片检查可以观察到更多的白细胞形态特征,帮助确定病因。

二、异常白细胞形态的参考范围白细胞形态的正常范围是相对宽泛的,具体的参考范围可能会因不同实验室的方法和仪器而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以下是常见的异常白细胞形态及其参考范围:1. 嗜酸性粒细胞:正常的嗜酸性粒细胞具有双叶核和颗粒状的细胞质,参考范围为0-5%。

2. 嗜碱性粒细胞:正常的嗜碱性粒细胞具有多叶核和颗粒状的细胞质,参考范围为0-1%。

3. 中性粒细胞:正常的中性粒细胞具有多叶核和细微的颗粒状细胞质,参考范围为40-75%。

4. 淋巴细胞:正常的淋巴细胞具有圆形核和少量细胞质,参考范围为20-45%。

5. 单核细胞:正常的单核细胞具有单个肾形核和丰富的细胞质,参考范围为2-10%。

6. 异常细胞:异常细胞包括原始细胞、形态异常的细胞和异形淋巴细胞等。

正常情况下,这些细胞应该很少或者不存在。

需要注意的是,异常白细胞形态并不一定意味着疾病存在,有些情况下可能是正常的变异。

因此,对于异常白细胞形态的评估应综合考虑临床症状、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患者的病史等因素。

总结起来,异常白细胞形态检查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检验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监测血液疾病。

显微镜作业指导书

显微镜作业指导书

显微镜作业指导书标题:显微镜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显微镜是一种重要的科学工具,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

正确使用显微镜对于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显微镜作业指导书,详细介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您更好地进行显微镜实验和观察。

正文内容:1.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操作1.1 显微镜的构造:介绍显微镜的主要部件,包括物镜、目镜、光源、调焦装置等。

1.2 显微镜的组装与调试:详细说明如何正确组装显微镜,并进行调试,以保证观察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1.3 显微镜的操作方法:介绍显微镜的开关、对焦、放大倍数调节等操作方法,确保正确使用显微镜。

2. 标本制备和观察技巧2.1 标本制备:讲解如何制备适合显微镜观察的标本,包括固态、液态和生物标本的制备方法。

2.2 标本的放置和调焦:指导如何正确放置标本,以及如何通过调焦装置获得清晰的观察图像。

2.3 观察技巧:介绍观察标本时需要注意的细节,如调整光源亮度、避免晃动显微镜等。

3. 显微镜的维护和保养3.1 清洁显微镜的方法:指导如何正确清洁显微镜的镜片和外壳,以保证观察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3.2 显微镜的保养:介绍显微镜的日常保养方法,如定期润滑、存放注意事项等,延长显微镜的使用寿命。

3.3 故障排除:列举常见的显微镜故障现象和解决方法,帮助用户在使用中遇到问题时能够快速排除故障。

4. 显微镜实验的注意事项4.1 安全注意事项:强调在进行显微镜实验时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如佩戴护目镜、避免观察有毒标本等。

4.2 实验环境的要求:介绍进行显微镜实验时需要的适宜环境条件,如光线、温度和湿度等。

4.3 数据记录和分析:指导如何正确记录和分析显微镜实验的观察结果,以便后续的科学研究和数据分析。

5. 显微镜的应用领域5.1 生物学领域:探讨显微镜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如细胞观察、组织切片分析等。

5.2 医学领域:介绍显微镜在医学诊断和病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如血液检查、组织病理分析等。

项目三 白细胞检查

项目三 白细胞检查

C. 广泛组织损伤或坏死:
严重外伤、手术创伤、大面积烧伤、冻伤以及血 管栓塞(如心肌梗死、肺梗死)所致局部缺血性坏死等 使组织严重损伤者,在12~36h内常见白细胞增高, 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多为主。有无术后感染,与 心绞痛鉴别。
D、急性溶血:缺氧及分解产物刺激
E、急性失血:
消化道大量出血、内脏破裂如脾破裂或输卵管妊
3)观察其他血细胞或成分:红细胞、血小板
[质量保证]
2.质量考核与评价
由于手工制备的血涂片细胞分布不均匀,分类
计数结果变化大,很难对每张血涂片进行严格的质
量控制。目前亦缺乏统一的质量控制方法,关键在 于熟练操作技术,严格控制各个操作环节,尽量减 少误差。
[质量保证]
形态识别:
杆状核和分叶核标准的不同,
2)病理性:数量变化
核象变化
核左移(shift to the left):
外周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或 ( 和 ) 出现晚幼粒、 中幼粒、早幼粒等细胞时称为核左移。
核右移(shih to the right):
中性粒细胞核分叶 5 叶以上者超过 3 %则称为核右 移,常伴有白细胞总数减低。
2)病理性增多:外周血白细胞>10X109/L
血液学一般检查
项目三 白细胞检查
项目三 白细胞检查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形态检查
白细胞分类计数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LE细胞检查
白细胞概述
白细胞概述
淋巴细胞 中性粒细胞 分叶核 杆状核



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白细胞概述
根据细胞动力学的原理,
将粒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过程划分为

2018年最新医院临检室作业指导书SOP(ISO15189:2012)

2018年最新医院临检室作业指导书SOP(ISO15189:2012)

ISO15189-2012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作业指导书)临检室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TJDX-3-LJ-01~50第C版编制:审核:批准:生效日期:2018年01月01日TJDX附属协和医院检验科目录修订页血红蛋白电泳检查(电泳法)1. 原理血红蛋白是由两对多肽链组成的复杂分子。

每一条链含有血红素和络合铁原子的卜啉。

所有血红蛋白的血红素部分都是相同的。

所测定的血红蛋白的蛋白部分称之为珠蛋白。

正常人血红蛋白多肽链包括α、β、δ和γ。

血红蛋白的结构、分子特性取决于形成其肽链的氨基酸顺序和性状。

氨基酸不同可形成不同的血红蛋白,其表面电荷不同,在电场中的泳动率不同。

本实验在碱性(PH=8.60)条件下,以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方法进行,对红细胞洗涤后造成溶血,电泳分离血红蛋白后以氨基黑染色。

多余的染色液用酸性液体洗去。

待琼脂糖凝胶板干燥后,肉眼可直接判别有无电泳条带异常。

运用光密度扫描仪检测准确定量分析电泳条带异常情况。

血红蛋白异常有二种类型:血红蛋白性质或结构的异常称之为血红蛋白病。

血红蛋白中的一条链合成减少引起血红蛋白性质异常,称之为地中海贫血。

2. 标本采集2.1 标本采集前病人准备:受检者应空腹。

2.2 标本种类:抗凝血2.3 标本要求:抗凝剂选用EDTA,柠檬酸或肝素均可,避免碘乙酸。

常规静脉采血1.8ml,加入含有109mmol/L枸橼酸钠溶液0.2ml的干燥。

清洁试管中,充分混匀。

4. 标本储存:储存于2-8℃冰箱中,5天。

5. 标本运输:储存于2-8℃状态下的冰壶或泡沫箱密封运输。

6. 标本拒收标准:细菌污染、溶血或脂血标本不能作测定。

7. 试剂7.1 试剂名称:血红蛋白电泳检查试剂7.2 试剂生产厂家:法国Sebia公司7.3 包装规格:150tests7.4 试剂盒组成琼脂糖凝胶10块溶血素1瓶缓冲液条带10包×2条薄滤纸1×10张氨基黑(浓缩液)1瓶×100ml 点样模具滤纸10条×1盒7.5 试剂储存条件及有效期:贮存于室温(15~30℃)或冰箱(2~8℃),不能冷冻。

镜检作业指导书

镜检作业指导书

镜检作业指导书一、任务概述:本次镜检作业指导书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份详细的指导,以帮助镜检人员正确、高效地完成镜检工作。

本指导书将涵盖镜检的流程、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常见问题解答等内容,以确保镜检工作的准确性和质量。

二、镜检流程:1. 准备工作:a. 检查镜检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如显微镜、光源等。

b. 准备必要的镜检工具,如刻度尺、标记笔等。

c. 确保工作环境整洁、安全。

2. 样品准备:a. 按照要求选择合适的样品进行镜检。

b. 清洁样品表面,确保无灰尘、污渍等杂质。

3. 镜检步骤:a. 将样品放置在显微镜下,调整合适的放大倍数。

b. 仔细观察样品表面,寻找可能存在的缺陷或异常。

c. 标记并记录任何发现的缺陷,包括位置、大小、形状等信息。

d. 根据需要,使用刻度尺等工具测量缺陷的尺寸。

4. 数据分析:a. 对镜检结果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b. 根据缺陷的类型和数量,评估样品的质量和可用性。

c. 生成镜检报告,记录样品的镜检结果和评估意见。

5. 结束工作:a. 清理工作区域,归还使用的工具和设备。

b. 将镜检报告归档或交给相关部门。

三、注意事项:1. 在进行镜检前,务必熟悉所使用的镜检设备的操作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2. 在观察样品时,要保持专注和耐心,确保不会错过任何可能存在的缺陷。

3. 标记缺陷时,要使用明显的标记方式,以便后续数据分析和处理。

4. 在测量缺陷尺寸时,要确保使用准确的测量工具,并按照标准方法进行测量。

5. 在数据分析和评估过程中,要遵循相关的标准和规范,确保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6. 在编写镜检报告时,要清晰、详细地记录镜检结果和评估意见,以便后续参考和使用。

四、常见问题解答:1. 问:如何判断一个缺陷是否影响样品的质量?答:根据缺陷的类型、位置和数量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判断其对样品的影响程度。

2. 问:镜检报告中需要包含哪些信息?答:镜检报告应包括样品的基本信息、镜检结果、缺陷的描述和评估意见等内容。

020 全血细胞分析---检验科作业指导书

020 全血细胞分析---检验科作业指导书
5.3 全血细胞分析上机检测 具体操作见相应的仪器作业指导书。
6 血细胞的显微镜检查
6.1 镜检的条件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必须镜检: 6.1.1 [WBC] < 3 OR [WBC] > 30; 6.1.2 [PLT] < 70 OR [PLT] > 1000; 6.1.3 [HGB] < 70 OR [HGB] > 180; 6.1.4 [MCV] < 75 OR [MCV] > 105; 6.1.5 [MCHC] > 380; 6.1.6 [MCHC] <300 AND [MCV] ≥80; 6.1.7 [NEUT%] = "-----" OR [LYMPH%] = "-----" OR [MONO%] = "-----" OR [EO%] = "-----"
检验科作业指导书
检验科 作业指导书
全血细胞分析
文件编号: 版本: 生效日期: 页码: 第 2 页共 13 页
3 分析检测前的准备
在进行质控物和病人标本分析前,进行仪器状态和试剂检查,确保准备完好后才能进行分析,并 将检查结果记录在相应的仪器设备使用记录表上。
4 质控分析
4.1 质控物的准备 将质控物从冰箱取出,轻轻颠倒混匀直至沉积的血细胞完全分散开。
测定 项目 WBC NE LY MO EO BASO RBC HGB HCT MCV MCH MCHC RDW PLT MPV PCT PDW
单位
×109/L % % % % %
×1012/L g/L L/L fl pg g/L %
×109/L fl % %
表 4 生物参考区间
参考范围

异常红细胞检查显微镜检查法-检验科临检室作业书

异常红细胞检查显微镜检查法-检验科临检室作业书

异常红细胞检查显微镜检查法实验原理用瑞氏染色法,对制备好的血涂片进行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进行形态检查。

2.标本采集:2.1标本种类:新抽取的抗凝血或手指末梢血。

2.2标本要求:2.2.1抗凝剂采用EDTAK2抗凝。

2.2.2用手指末梢血作检验时,如手指有冻疮,则主张采用耳垂血。

3.标本储存:取材后应立即推制成血涂片,并尽快送检。

4.标本运输:保持干燥,室温运输。

5.标本拒收标准:污染,凝固标本不能作测定。

6.实验材料:瑞氏血细胞染色液,生产厂家:(台资)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7.实验仪器:7.1仪器名称:OLYMPUS显微镜7.2仪器厂家:OLYMPUS7.3仪器型号:OLYMPUSCH308.操作步骤采血后推制厚薄适宜的的血膜片,血膜应呈舌状,头、体、尾清晰可分。

瑞氏染色:将制好的干燥血涂片平置于染色架上,滴加瑞氏染色液A液3-5滴使其迅速盖满血膜,然后加瑞氏染色B液3-5滴,轻轻摇动玻片或用洗耳球吹气使A、B染液充分混匀,染色1-2分钟(气温低或涂片较厚时可适当延长染色时间),用自来水冲去染液,待干。

高倍镜(必要时油镜)观察红细胞形态。

9.结果判断与分析:在良好的染色血涂片上,正常红细胞的大小形态较为一致,直径为6.7~7.7μm,染色淡红色,中央着色较边缘淡。

各种病因作用于红细胞生理进程的不同阶段引起相应的病理变化,导致某些类型贫血的红细胞产生特殊的形态变化,可从染色血涂片上红细胞的大小、形态、染色等方面反映出来。

此种形态学改变与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结果相结合可粗略地推断贫血原因,对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红细胞的形态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红细胞大小改变1.小红细胞(microcyte)直径小于6μm者称为小红细胞,正常人遇见。

如果血涂片中出现较多染色过浅的小红细胞,提示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可能由于缺铁引起;或者是珠蛋白代谢异常引起的血红蛋白病。

而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的小红细胞,其血红蛋白充盈良好,生理性中心浅染区消失。

异常红细胞检查作业指导书显微镜检查法

异常红细胞检查作业指导书显微镜检查法

异常红细胞检查作业指导书(显微镜检查法)
1.实验原理:
用瑞氏染色法,对制备好的血涂片进行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进行形态检查。

2. 标本采集:
2.1 标本种类:新抽取的抗凝血或手指末梢血。

2.2 标本要求:
2.2.1 抗凝剂采用EDTA K2抗凝。

2.2.2 用手指末梢血作检验时,如手指有冻疮,则主张采用耳垂血。

3. 标本储存:取材后应立即推制成血涂片,并尽快
送检。

4.标本运输:保持干燥,室温运输。

5. 标本拒收标准:污染,凝固标本不能作测定。

6. 实验材料:瑞氏血细胞染色液,生产厂家:(台资)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7. 实验仪器:
7.1 仪器名称:OLYMPUS 显微镜
7.2 仪器厂家:OLYMPUS
7.3 仪器型号:OLYMPUS CX21FS1
8. 操作步骤:
8.1采血后推制厚薄适宜的的血膜片,血膜应呈舌。

显微镜作业指导书

显微镜作业指导书

显微镜作业指导书标题:显微镜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显微镜是一种用于观察微观物体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显微镜作业指导书,帮助您正确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和分析。

一、准备工作1.1 确保显微镜处于稳定平整的台面上,避免晃动影响观察效果。

1.2 清洁显微镜镜头和目镜,使用专门的镜头纸轻轻擦拭,避免留下污渍或划痕。

1.3 调整照明光源,确保光线充足但不刺眼,调节光源亮度和方向以获得最佳观察效果。

二、样本准备2.1 准备待观察的样本,如细胞、细菌、昆虫等,确保样本干净且适合显微观察。

2.2 将样本放置在载玻片上,添加适量显微镜盖玻片,确保样本平整且不受挤压变形。

2.3 使用显微镜夹具将载玻片固定在显微镜平台上,避免在观察过程中移动或晃动。

三、调焦和放大3.1 使用粗调焦轮将样本与物镜调至合适的距离,然后使用细调焦轮微调焦距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3.2 逐渐增加放大倍数,从低倍镜开始逐渐切换到高倍镜,注意调整焦距以保持清晰度。

3.3 在观察过程中,可以适当调整光源亮度和方向,以改善对比度和清晰度。

四、观察和记录4.1 通过目镜观察样本,注意细节和结构的变化,可以调整焦距和放大倍数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4.2 使用显微镜配备的目镜标尺或测微器测量样本的大小和结构,记录相关数据以备后续分析。

4.3 在观察过程中,可以使用相机或摄像头拍摄图像或视频,以便后续分析和报告。

五、清洁和保养5.1 使用镜头纸轻轻擦拭显微镜镜头和目镜,避免使用化学溶剂或粗糙的布料。

5.2 将显微镜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受潮或灰尘污染。

5.3 定期检查显微镜各部件的运行状态,如焦距调节、照明系统等,确保显微镜的正常工作和观察效果。

结语:通过本文提供的显微镜作业指导书,您可以更加准确和专业地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和分析,希望能够帮助您在科研和实验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祝您观察愉快!。

镜检作业指导书

镜检作业指导书

镜检作业指导书一、任务背景和目的镜检作业是在生物医学实验室中常见的一项检测工作,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观察和分析镜下标本,诊断疾病或评估组织的状态。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一份详细的操作指南,帮助实验室技术人员正确进行镜检作业,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操作步骤1. 样本准备a. 收集样本:根据需要,从患者或动物身上收集组织标本,如血液、尿液、组织切片等。

b. 样本处理:根据实验要求,对样本进行预处理,如离心、染色等操作。

2. 镜检仪器准备a. 镜检仪器:确保镜检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进行必要的校准和调试。

b. 镜片准备:清洁镜片,并确保镜片表面无划痕或污渍。

3. 镜检操作a. 样本制片:将样本制作成薄片,如血液涂片、组织切片等。

b. 镜片涂片:将制片好的样本涂抹在准备好的镜片上。

c. 标本染色:根据需要,对样本进行染色处理,以增强镜检的可视性。

d. 镜下观察:将染色后的镜片放置在镜检仪器上,通过调节镜头和照明,观察标本的细胞结构、病理变化等。

e. 结果记录:根据观察结果,记录相关数据和观察所见,如细胞数量、细胞形态等。

4. 结果分析与报告a. 结果分析:根据观察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解读,判断样本是否正常或存在异常情况。

b. 报告撰写:根据分析结果,编写详细的报告,包括样本信息、观察结果和结论等。

5. 设备清洁与维护a. 镜检仪器清洁:每次使用后,及时清洁镜检仪器,去除样本残留和污渍。

b. 镜片清洁:定期清洁镜片,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和工具,避免划伤或损坏。

三、注意事项1. 操作前的准备:在进行镜检作业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设备检查、样本准备和试剂准备等。

2. 操作规范:在操作过程中,必须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遵守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定。

3. 样本处理:不同类型的样本可能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必须根据实验要求进行正确的处理操作。

4. 镜检仪器使用:在使用镜检仪器时,必须熟悉仪器的操作方法和调试要点,确保仪器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CX21显微镜作业指导书

CX21显微镜作业指导书

CX21显微镜作业指导书1目的显微镜是医学检验常用设备之一,检验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本程序介绍光学显微镜的一般使用及保养方法。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实验室正在使用的所有该型号仪器。

3职责3.1本实验室工作人员均应熟知并严格遵守本SOP。

3.2如需改动SOP,需先由血液室组长提出,再报经科主任批准。

4注意事项4.1拿取显微镜必须一只手拿着镜臂,一只手托着镜座,并保持镜身的上下垂直,应避免震动,轻放台上。

切不可一只手提起,以防显微镜、反光镜功目镜坠落。

4.2使用前应将镜身擦拭一遍、用擦镜纸将镜头擦净(切不可用手指擦抹)。

若遇到镜台或镜头上有干香柏油,可用擦镜纸沾取少量乙醚将其擦去。

4.3使用时如发现显微镜操作不灵活或有损坏,不要擅自拆卸修理,应立即报告科室主管请专业人员处理。

4.4注意保护镜头,切不可压碎标本玻片,损坏镜头。

5规范操作程序5.2操作程序5.2.1 观察前的准备5.2.1.1 置显微镜于平稳的实验台上,镜座距实验台边沿约为一寸左右。

镜检者姿势要端正,两眼必须同时观察,以减少疲劳。

5.2.1.2 显微镜是光学精密仪器,在使用时要特别小心,使用前要熟悉显微镜的结构和性能,检查各总零件是否完好无损。

镜身有无灰尘,镜头是否清洁,做好必要的清洁和调整工作。

5.2.1.3 调节光源:将低倍物镜旋至镜筒下方,旋转粗调节轮,使镜头和载物台距离约为0.5cm 左右。

上升聚光器,使与载物台表面同样高。

否则使用油镜时光线较暗。

5.2.1.4调节光照:按下滤色片按钮选择所需滤色片。

聚光:旋转视场光阑环,将视场光阑图像移到视场中,转动聚光镜旋钮把视场光阑图像移到视场中心,逐步打开视场光阑,如视场光阑在中心并和视场内接,则聚光镜已正确对中。

光线强度使用光强预置按钮选择所需水平,旋转光强调节钮调节亮度。

凡检查染色标本时,光线应强;检查未染色标本时,光线不宜太强。

5.2.2 低倍镜观察检查的标本须先用低倍镜观察,因为低倍镜视野较大,易发现目标和确定检查的位置。

异常白细胞形态检查测定方法及参考范围

异常白细胞形态检查测定方法及参考范围

异常白细胞形态检查测定方法及参考范围引言: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分,对维持机体的免疫功能起着关键作用。

异常白细胞形态是指白细胞形态学特征在某些方面发生异常变化,通常在临床上可作为疾病的指标之一来进行检测。

本文将介绍异常白细胞形态检查的方法及参考范围。

一、异常白细胞形态检查方法1. 鲁斯特血涂片法鲁斯特血涂片法是一种常用的白细胞形态检查方法,适用于观察白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操作步骤如下:(1) 准备一块干净的玻片和一滴血液。

(2) 将一滴血液放在玻片上,用另一块玻片将其涂开。

(3) 等待片子干燥后,用染色剂染色。

(4) 使用显微镜观察染色后的血液样本,细致地观察白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2. 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是一种快速、准确的异常白细胞形态检查方法。

它通过光学原理和计算机技术,能够自动地对血液样本中的白细胞进行计数、分类和形态学分析。

使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异常白细胞形态检查的步骤如下:(1) 将血液样本放入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中。

(2) 等待仪器自动完成检测过程。

(3) 查看仪器生成的报告,观察白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二、异常白细胞形态参考范围异常白细胞形态的参考范围是根据正常人群的白细胞形态学特征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的。

正常人群的白细胞形态学特征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 嗜酸性粒细胞:染色质细薄,核仁明显,细胞内含有大量的嗜酸性颗粒。

2. 嗜碱性粒细胞:染色质粗厚,核仁不明显,细胞内含有大量的嗜碱性颗粒。

3. 中性粒细胞:染色质细薄,核仁中等大小。

4. 单核细胞:染色质细薄,核仁明显,呈环状或半环状。

5. 淋巴细胞:染色质细薄,核仁小而不明显,细胞内无颗粒。

根据以上特点,异常白细胞形态的参考范围可以总结如下:1.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在0-5%之间。

2. 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在0-1%之间。

3.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在40-75%之间。

4. 单核细胞:百分比在2-10%之间。

5. 淋巴细胞:百分比在20-40%之间。

异常白细胞检查

异常白细胞检查

异常白细胞检查(显微镜检查法)1. 实验原理用瑞氏染色法,对制备好的血涂片进行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进行形态检查。

2. 标本采集:2.1 标本种类:新抽取的抗凝血或手指末梢血。

2.2 标本要求:2.2.1 抗凝剂采用EDTA K2抗凝。

2.2.2 用手指末梢血作白细胞检验时,如手指有冻疮,则主张采用耳垂血。

3. 标本储存:取材后应立即推制成血涂片,并尽快送检。

4.标本运输:保持干燥,室温运输。

5. 标本拒收标准:污染,凝固标本不能作测定。

6. 实验材料:瑞氏血细胞染色液,生产厂家:(台资)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7. 实验仪器:7.1 仪器名称:xx 显微镜7.2 仪器厂家:xx7.3 仪器型号:xx CH308. 操作步骤8.1采血后推制厚薄适宜的的血膜片,血膜应呈舌状,头、体、尾清晰可分。

8.2瑞氏染色:将制好的干燥血涂片平置于染色架上,滴加瑞氏染色液A液3-5滴使其迅速盖满血膜,然后加瑞氏染色B液3-5滴,轻轻摇动玻片或用洗耳球吹气使A、B染液充分混匀,染色1-2分钟(气温低或涂片较厚时可适当延长染色时间),用自来水冲去染液,待干。

8.3高倍镜(必要时油镜)观察白细胞形态。

8.结果判断与分析9.1 核象变化。

(1) 核左移:说明外周血中幼稚或杆状核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性白血病,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

正常妊娠、缺氧及低血压也可出现细胞核左移现象。

(2) 核右移:说明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化疗及炎症恢复期,遗传性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尿毒症等。

巨多核中性粒细胞:成熟中性细胞胞体增大,核分叶过多,常为5-9叶,甚至12-15叶。

各叶大小差别很大,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此外,在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表示预后不良。

(3) 分叶过少:乳酸缺乏症,假性pelger-huet异常等。

9.2 其他核异常环形或面包圈型核:见于慢粒,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等。

镜检作业指导书

镜检作业指导书

镜检作业指导书
引言
镜检作业指导书是一份详细规定镜检过程的文件,用于确保镜检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从而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指导书针对镜检工作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说明,为操作者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指南。

一、目的
规范镜检操作过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提高镜检工作效率,降低人为误差和操作失误。

为操作者提供清晰的操作指导和参考依据。

二、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需要进行镜检的所有实验室和检测机构。

本指导书适用于所有涉及镜检操作的岗位和人员。

三、职责与权限
镜检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镜检操作。

实验室主任或负责人应对镜检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操作符合规范要求。

质量管理部门应对镜检过程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操作步骤
准备工具与试剂:准备好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染色剂等必要的工具和试剂。

样本制备:根据实验要求,将待检测样本进行适当处理,如离心、洗涤、固定等。

涂片制作:将处理好的样本涂抹在载玻片上,晾干或进行染色处理。

显微镜检查:将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观
察,按照规定的观察项目和标准进行判断。

结果记录与报告:详细记录观察结果,编写检测报告,并按照要求进行结果报告。

五、注意事项
操作过程中应遵守实验室安全规程,确保个人安全和环境安全。

对于有毒有害的试剂和样本,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异常白细胞检查显微镜检查法-检验科临检室作业书

异常白细胞检查显微镜检查法-检验科临检室作业书

异常白细胞检查显微镜检查法1.实验原理仪器的结果作为一种过筛检测,它具有自身的局限性,即检测结果只能反映血细胞数量的变化,对于血细胞质量的异常及原始细胞或其他异常细胞无法正确识别,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血液学检查初筛异常者,无论仪器有无异常报警,皆有必要进行血细胞涂片镜检用瑞氏染色法,对制备好的血涂片进行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进行形态检查。

一般染色方法由两种染色剂(酸性、碱性)组成,通常细胞核及浆碱性粒体为碱性,细胞浆为酸性。

酸性染料可和带正电荷的(碱性)物质结合,这种物质称嗜酸性物质,对酸性染料具有亲和力,因此嗜酸性粒细胞之颗粒本身为碱性物质;碱性染料可和带负电荷的(酸性)物质相结合,这种物质称嗜碱性物质,对碱性染色粒具有亲和力,因此嗜碱性粒细胞之颗粒本身为酸性物质。

另一种蛋白质在pH6.4呈等电状态,本身所含的正/负电荷相等,因此,既能和酸性染料又能和碱性染料结合,这种物质称中性物质,如中性粒细胞之颗粒。

一般用pH6.4PBS来稀释染液,使每次染色都在同一pH 中进行,让细胞在恒定条件下着色,使染色效果趋于一致。

染液过碱时,蛋白质带有负电荷,对次甲蓝有色部分的正电荷吸附力强,因此染成的细胞一般着色较蓝,说明pH不适合。

●染色与固定亦有极大关系,因细胞经固定后,其蛋白质的电力吸附(电附)可能有变化,有些固定液能将细胞某部分的电附加强,使其染色更为容易。

因此,这种固定剂不仅有固定作用,也有媒染作用(Mordunt),染色极为容易。

因此,电附是染色过程中最重要的作用。

机械吸附在染色过程中也参与作用,如用苏木液和伊红染色,细胞核不是纯蓝色,蓝色中略有红色,胞浆也不能尽为红色,红色中略有蓝色或两者皆带些紫色。

这是因为伊红与胞核虽无电附仍有机械吸附,故也能染上少量红色,苏木液与胞浆虽无电附但也有机械吸附,因而胞浆略显蓝色。

化学吸附(作用)在染色中应用,最早应用于金属染色剂(氯化金、硝酸银等)的金属与细胞内物质起化学作用,使金属在细胞内变成沉淀物或死亡物,显示细胞结构或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常白细胞检查显微镜检查法作业指导书
1. 实验原理
用瑞氏染色法,对制备好的血涂片进行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进行形态检查。

2. 标本采集:
2.1 标本种类:新抽取的抗凝血或手指末梢血。

2.2 标本要求:
2.2.1 抗凝剂采用EDTA K2抗凝。

2.2.2 用手指末梢血作白细胞检验时,如手指有冻疮,则主张采用耳垂血。

3. 标本储存:取材后应立即推制成血涂片,并尽快送检。

4.标本运输:保持干燥,室温运输。

5. 标本拒收标准:污染,凝固标本不能作测定。

6. 实验材料:
瑞氏血细胞染色液,生产厂家:(台资)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7. 实验仪器:
7.1 仪器名称:OLYMPUS 显微镜
7.2 仪器厂家:OLYMPUS
7.3 仪器型号:OLYMPUS CH30
8. 操作步骤
8.1采血后推制厚薄适宜的的血膜片,血膜应呈舌状,头、体、尾清晰可分。

8.2瑞氏染色:将制好的干燥血涂片平置于染色架上,滴加瑞氏染色液A液3-5滴使其迅速盖满血膜,然后加瑞氏染色B液3-5滴,轻轻摇动玻片或用洗耳球吹气使A、B染液充分混匀,染色1-2分钟(气温低或涂片较厚时可适当延长染色时间),用自来水冲去染液,待干。

8.3高倍镜(必要时油镜)观察白细胞形态。

8.结果判断与分析
9.1 核象变化。

(1) 核左移:说明外周血中幼稚或杆状核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性白血病,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

正常妊娠、缺氧及低血压也可出现细胞核左移现象。

(2) 核右移:说明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化疗及炎症恢复期,遗传性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尿毒症等。

巨多核中性粒细胞:成熟中性细胞胞体
增大,核分叶过多,常为5-9叶,甚至12-15叶。

各叶大小差别很大,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此外,在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表示预后不良。

(3) 分叶过少:乳酸缺乏症,假性pelger-huet异常等。

9.2 其他核异常
环形或面包圈型核:见于慢粒,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等。

中性粒细胞形态变化
9.3 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化:
1)细胞大小不均:为骨髓内幼稚粒细胞发生不规则的分裂增殖所致。

2)中毒颗粒:比正常中性颗粒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染色较深,呈黑色或紫黑色。

有时颗粒很粗大,与嗜碱粒细胞易混淆;有时小而稀少,散杂在正常中性颗粒之中。

含中毒颗粒的中性粒细胞应与嗜碱粒细胞区别,其要点:嗜碱粒细胞核较少分叶、染色较浅、颗粒较大、大小不均、着色更深、细胞边缘处常分布较多,可分布于核上,胞浆中常见小空泡。

在血片染色偏碱或染色时间过长时,易将中性颗粒误认为中毒颗粒。

但只要注意全片各种细胞的染色情况,则不难区别。

含中毒颗粒细胞在中性细胞中所占比值称为毒性指数。

毒性指数愈大,提示中毒变性结果。

3)空泡:可为单个,但常为多个。

大小不等,亦可在核中出现。

被认为是细胞脂肪变性的结果。

4)Dohle体:是中性粒细胞胞浆内因毒性变而保留的嗜碱性区域。

呈圆形、梨形或云雾状。

界限不清,染成灰蓝色,直径为1-2μm,是胞质局部不成熟,即核与胞质发育不平衡的表现。

Dohle小体亦可见于单核细胞中,其意义相同。

5)退行性变:常见者有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晰、核固缩、核肿胀和核溶解(染色质模糊、疏松)等等。

如胞质破裂后消失,只剩胞膜,则成裸核或蓝状细胞,退行性变亦可见于衰老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为数极少。

这些毒性变化可单独出现,亦可同时出现。

观察中性粒细胞的毒性的变化,对估计疾病的预后有一定帮助。

9.4 其它异常白细胞:
1)Pelger-Huet畸形:表现为成熟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能力减弱。

常为杆状和分两叶(其间难成细丝)。

呈肾形或哑铃形。

染色质聚集成小块或条索网状,其间有空折间隙。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异常,一般无临床症状。

但也可继发于某些严重感染、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肿瘤转移和某些
药物(如水仙胺、磺基二甲基异恶唑)治疗后。

2)Chediak-Higashi畸形:在Chediak-Higashi综合征患者骨髓和血液各期粒细胞中,含数个至数十个直径2-5μm 的包涵体,即异常巨大的紫蓝或紫红色颗粒。

电镜观察和细胞化学显示,巨大颗粒为异常溶酶体。

患者容易感染,常伴白化病。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此异常颗粒也偶见于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

3)Alder-Reilly畸形:其特点是在中性粒细胞中含巨大深染的嗜天青颗粒,染深紫色。

此异常颗粒与中毒颗粒的区别是颗粒较大,不伴有白细胞数增高、核象左移和空泡等其它毒性变化。

患者常伴有脂肪软骨营养不良或的遗传性粘多糖代谢障碍。

类似颗粒亦可见于其它白细胞中。

4)May-Hegglin畸形:患者粒细胞终身含有淡蓝色包涵体。

实验证明这种包涵体与前述常见于严重感染、中毒等所见Dohle体相同,但常较大而圆。

除中性粒细胞外,其他粒细胞甚至巨核细胞内亦可见到。

9.5 淋巴细胞形态学变化
(1)异型淋巴细胞:在传染性单核增多症、病毒性肺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等病毒感染或过敏原刺激下,可使淋巴细胞增
生,并出现某些形态学变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

Downey将其按形态特征分为三型:
I型(空泡型):最多见。

胞体比正常淋巴细胞稍大,多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核圆形、肾形或分叶状、常偏位。

染色质粗糙,呈粗网状或小块状,排列不规则。

胞质丰富,染深蓝色,含空泡或呈泡沫状。

Ⅱ型(幼稚型):胞体较大,核圆形或卵圆形。

染色质细致呈网状排列,可见1-2个发生母细胞化的结果。

Ⅲ型(不规则型):胞体较大,外形常不规则,可有多数伪足。

核形状及结构与I型相同或不同,染色质较粗糙致密。

胞质量丰富,染色淡蓝或灰蓝色,有透明感,边缘处着色较深蓝色。

可有少数空泡。

(2)受放射线损伤后淋巴细胞形态变化:通过放射生物学的研究以及对射线损伤病人观察,证实淋巴细胞是白细胞中对电离辐射最敏感的细胞。

人体遭受较小剂量的电离辐射之后,虽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但血中淋巴细胞的数量却已显著减少。

若经较大剂量照射后,淋巴细胞迅速减少,剂量越大,减少得越严重以致衰竭,与此同时受损伤的淋巴细胞还出现形态学改变,如核固缩、核破坏、双核的淋巴细胞以及
含有卫星核的淋巴细胞。

后者是指胞质中主核之旁出现小核也称微核,是射线损伤后较为特殊的所见。

(3)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时形态学变化:在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不但出现各阶段的原幼细胞,且处于各分阶段的白血病的细胞都有特殊的形态变化。

10. 质量控制:每30份样本,抽两份样本进行室内工作人员比对分析,要求差异在10%以内。

11. 变异的潜在来源
11.1 取材不当。

11.2 涂片过厚或过薄,影响形态观察。

12. 操作注意事项:
12.1 取材后,必须立即涂片。

12.1 推好的血膜片应在空气中摇动,使其尽快干燥,以免细胞变形。

天气寒冷或潮湿时,应于37℃温箱中保温促干,以免细胞变形缩小。

12.3 根据血膜厚薄,细胞量多少及室内温度等把握好染色时间,使染色效果满意。

12.4 镜检时循序检查,必要时用油镜确认;并注意整体情况。

13.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5-7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