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师化学教育专业师范性课程体系
构建高师化学实验评价新体系促进学生从教能力全面提高
构建高师化学实验评价新体系促进学生从教能力全面提高【摘要】结合学院实际分析了化学实验评价的现状,介绍了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实验评价的现代理念,构建了化学实验评价新体系并进行了推广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关键词】课程教学改革;化学实验;评价体系0 前言在我国中学全面实施新的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研究高等师范院校如何培养适应新课标要求的合格的中学教师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
实施中学新课程标准的主要任务是由广大的中学教师来完成的,如何使即将走上教师岗位的高师学生了解掌握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内涵,一走上岗位就能顺利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是高等师范院校教改需要面对的问题。
从这种意义上说,高等师范院校应该作为教学改革的先导,首先落实好新课标在“未来教师”的高师学生中的示范作用。
中学化学教育改革呈现出“通过化学实验学化学”的发展趋势,化学实验不再简单地用作认知的辅助手段,不再简单的作为理论课程的补充,而应成为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融入整个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实验事实出发,形成化学概念,构筑知识网络,了解和掌握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养。
根据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实验教学从理念到内容、形式都要发生深刻的变化。
实验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实验教育功能的全面发挥,实验学习方式的大幅转变,都离不开化学实验教学评价理念的更新,评价内容的发展以及评价方式的转变。
从某种意义上说,化学实验教学评价改革是整个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关键,构建有效和可操作性的实验评价体系将是高师化学教育工作者的急切任务,也是培养中学化学新课标“未来实施者”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1 学生化学实验成绩评价的现状分析我国现有的实验评价体系主要是对观察能力与操作能力两方面的评价,对于实验态度、实验合作能力、实验分析能力、实验后能力以及实验表达能力都没有涉及,实验评价也不看实验能力,做不做实验所得到的评价差别不大;评价没有学生参与,成绩往往由教师说了算。
中学化学新课程改革与高师化学教育改革的对接研究
将 必修 课 、选 修 课 、教 育 实践 和讲座 课 f 教学 研究 方法 、 如 教学 论 文写 作 、 学课 外 活动 指 导 、中学 化学 习题 解答 、 化 化学 哲 学等 ) ’ 板块 构 成化 学教 育类 课程 体 系 。在化 学教 育专 业 的本 四大
科课 程 没置 中加 入化 学 史 、 化学 哲学 和化 学 社会 学 课程 ,并研 究 在各 专业 课 的教 学 中如何 结 合 化学 史 、 化学 孝学 和化 学社 会学 内 斤 容讲 授 本专 业 的基 础知 识 , 将会 极 大地 提高 师范 生 的科 学素养 和 人文 素 质水 平 。同 时协 同其 他化 学专 业 课程 的教 学 ,全程 渗透 , 培养 师 范生 素质 。此 外 ,在 教育 系列 课程 的 教学 中 ,也要 采 取灵 活 多样 开放 的教 学 方式 及评 估 方法 。 讨论 式教 学 、 如 参观 式教 学 、 开放 实 验室 实践 等 教学 方法 ;开卷 、闭卷 、研究 报 告 、小 论 文 、 ¨试 、实 验操 作 、实验 方 案 没计 、课 程学 习总结 、大作 、 I 、小组 合作 解 决复 杂 问题 等评 价方 式 。
学 沦等 课程 。
、
引 言
在 新 的时 代 背 景下 , l 家 对基 础 教 育进 行 新 课 程改 革 ,以 刊 _ 提高 基 础 教育 的质量 ,增 毖础 教 育 学 生 的素 质 。 r学 化 学 新 r I 课 程 改 革 是荩 础 教 育新 课改 的 重要 组 成 部分 ,有 着 新 的理 念 、
统 一性 的教 育 者转 变为 真 正意 义 l 的 材 施 教青 。 巾学化 学新 课 程标 准 的特点 : 涉故 的内容 伞 而 弹尽 ; ① ②
高师院校化学(教育)专业实验内容改革探索与实践
() 2学会 化学 实验探究 , 高解决 中学化 学实验 提 疑难 问题能力 ; () 3 结合中学化学教学 , 学会改进和设计化学实 验, 提高 化学实 验教学 能力 ; ( ) 究 国内外化学 实验 研究成 果 , 会设计 新 4研 学 的化 学实验 , 中学化学 教学服 务 。 为 我 们认 为 , 高等 师 范 院校 设 置 的化 学 ( 育 ) 教 专 业实验课 程 , 师 范生 走 上 中学 教学 岗位 之 前 的一 是 门综合 实验 技 能 训 练 和 实 验 教 学 能 力 培 养 的 必 修 课, 不仅要 培养 高师 院校 化 学 ( 育 ) 业 学生 做 一 教 专
一
本课程具体的教学 目 标是: ( ) 固和掌 握相关 化学 实验 的基础理 论 、 法 1巩 方
和基 本技 能 ;
高师 院校现 行 的化 学 ( 教育) 专业 实验 课程 的教 学 内容 , 大多数 都 是 与 中学 有关 的属 于验 证 性实 绝 验, 教学 内容 不新 、 难度偏 低 , 验方法 呆板 , 实 且多半 是 师范 生在 中学 已做 过 的 , 有新 鲜 感 、 没 时代 感 , 不 能适 应基 础教 育课程 的改 革要求 。如果 让师 范生仅 满足 于 了解 这些 实验所 涉及 的化学 知识 和掌握这 些 实验 的操作 , 样 的教 学 目标 是 容 易达 成 的。但 这 这 远远没 有达 到该课 程 的 目的要 求 , 也 恰是 以往 学 这 生对这 门课程 不重 视 , 感兴趣 的原 因之一 。 不 2 2 教 学模 式死板 . 目前 , 高师 院校化 学 ( 育 ) 教 专业 实 验 课程 都 习 惯 于循环式 分组 实 验 的教 学模 式 , 验 教 学一 般 按 实 3个环节 进行 : 前 预 习 、 堂 操 作 、 后 写 出实 验 课 课 课 报告 , 各个环 节 都 以教 材 为 主 。这 种 模 仿式 的教 学 在一定 程度上 限制 了师 范生 的主 动 性和 积 极性 , 难 以激 发他 们独 立思 考 的兴 趣 和激 情 , 制 了师 范生 抑 个性 的发 展 , 利于创 新人才 的培 养 。 不 2 3 实验 不受 学生重 视 .
新师范教育背景下化学(师范类)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以盐城师范学院为例
大 学 化 学Univ. Chem. 2021, 36 (11), 2108024 (1 of 6)收稿:2021-08-13;录用:2021-08-18;网络发表:2021-09-09*通讯作者,Email:****************基金资助:江苏高校品牌建设工程二期建设项目(2020);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19JSJG176)•专题• doi: 10.3866/PKU.DXHX202108024 新师范教育背景下化学(师范类)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以盐城师范学院为例王彦卿,杨玉琴*,黄兵,吕荣冠盐城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7摘要:在新师范教育背景下,盐城师范学院化学(师范类)专业以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和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抓手,强化新师范教育内涵建设,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特色和优势。
本文从专业特色、师范类专业认证、综合改革等方面梳理了一流师范类专业建设的路径和成效,并对专业建设进行反思,指出需要持续改进的方向。
关键词:新师范教育;化学(师范类)专业;专业建设中图分类号:G64;O6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hemistry Normal Major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New Normal Education: Taking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Yanqing Wang, Yuqin Yang *, Bing Huang, Rongguan LüSchool of Chemic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Yancheng 224007, Jiang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normal education, the chemistry normal major of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focuses on the normal specialty certification of ordin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specialty, promotes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f new normal education, and forms distinct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This paper combs the path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normal specialty from the aspects of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normal specialty certification and comprehensive reform, reflects on 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nd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Key Words: New normal education; Chemistry normal major; Specialty construction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范教育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1]。
高等师范化学专业如何适应高中化学新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 :吕金顺 ,男 ,教授 ,硕士 生导师 ,研究 方 向为天然有 机化学与 分析 。
垒 r 垒堡 塾 』 垒
2 1 q 2 ( 旬) 00  ̄ f 中 l 总第1 7 7 期
跨人 2 l世 纪后 。面 对 国 际化 学 课 程改 革 从 关 注 课 程 的 “ 术性 ”到 重视 课 程 的 “ 会 性 ” 学 社 、从 “ 以学 科
为 中心 ”向 “ 以学 习者 为 中心 ”转 变 、从 “ 识 系 统 ” 知
精 神和 实践 能力 。 ”
5体 现 了综 合 化特 征 。新 课 程提 倡 培 养 学生 的 综合 . 能力 ,而 综合 能力 的培 养要靠 教 师集体 智 慧的发 挥 。
3重 视 “ . 从学 生 已有 的经 验 和将 要 经 历 的社 会 生活 实 际 出发 ,帮助 学 生 认识 化 学 与 人 类 生活 的密 切 关 系 ,
关 注人 类 面临 的 与化 学相关 的社 会 问题 。培 养 学生 的社
对 目前 高等 师范 院校 化学 专业 的现 实 ,对我 国高师 化 学 专 业如何 适应 高 中化学新课 程 体 系进行 了探讨 。
科 学素 养 ,构建 ‘ 与 技 能 ’ ‘ 知识 、 过程 与方 法 ’ 、 隋 感 态 度 与 价值 观 ’相 融 合 的 高 中化 学 课 程 目标 体 系 。 ” 以这一 标准 为根 据编 写 的高 中化学 新课 程 体系 体现 了以
收 稿 日期 :2 o — 2 o 09 1- l
高 中化 学 新 课 程 体 系 的 具体 实施 者 是 中学 化 学 教 师 ,他 们 面临着 一 场教 学观 念 、教学 方 法和 知识 结 构的 转变 ,面 临着必 须培 训 的任 务 。而对 即将 走 向 中学化 学
建构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高师化学专业课程体系和知识平台
热力 学 , 实上 , 事 这样 的失 败可 能有 两个 原 因 : 是 一 可能 所采用 的热 力学 数据 不 当 , 二是 化学 理论仍 面
临严 重 的不足 。
参 考 文 献
[ ] J 安 . 氏化 学 手 册 [ . 1 A迫 兰 M] 尚久 方 。 时 杰 , 无 名 , 操 辛
Ab ta t De n tae te i o tnc h tt emo y a c s i x o n ig t e iog n cc e sr u sin a d g n s r c : mo srt h mp ra et a h r d n misi n e p u dn h n ra i h mity q e t n e 。 o e a t o rlmeh d.
结束 ; 三 , 论述 的 问题进行 理 论说 明 。 第 对 这样 一来 , 热力 学就 像是 一些 理论 化学 与实 验 提 出 的问题 之间 的一 座桥梁 , 使这种 理论 回答 有 即 时仅是定 性 的或不 可信 的 。这种 失败 不能 归咎 于
等译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9 1 19 . [ ] 朱文样 , 鲁美 . 2 刘 中级 无机 化学 【 . 京 : 京 师范 M] 北 北
维普资讯
第 5卷 第 6期 2 0 年 6月 0 6
南 阳师 范学院 学报
Ju a o a yn oma U iest o r l fN n a gN r l nvri n y
V 1 5 No. o . 6
Jn 2o u . o6
以及 教学实施等进行 重新设计。
关 键 词 : 础 教 育课 程 改革 ; 师 化 学教 育 ; 程 体 系 ; 程 改革 基 高 课 课 中 图 分 类 号 : 4 . G6 24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l 12 20 )6—0 I 一0 17 一63 (060 1l 3
基于市场需求和个性培养 构建高师本科化学专业分类别培养模式
基于市场需求和个性培养构建高师本科化学专业分类别培养模式摘要:为了提升师范生的就业竞争力,增强人才的社会符合度,河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以市场需求和学生个性培养为导向,提出了在高师本科实施分类别的培养模式,突出师范教育特色,强化应用人才培养理念,重视研究型人才的高层次培育,构建了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分类别培养目前,师范生就业难的问题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如何应对高师本科院校师范生的就业问题,使培养的学生能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有立足之地,已经是摆在所有师范类院校面前的一个紧迫问题。
一、分类别培养模式提出的背景河南师范大学是省属重点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所开办的化学专业创建于1923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建设,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于2008年获得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立项建设,该专业已成为一类特色专业。
目前,化学专业主要为中学培养师资,采用学分制培养方案。
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虽然化学专业每年200名左右的毕业生中有超过50%的同学考取了研究生选择继续深造,但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式下,我们也感到了很大的就业压力。
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合格人才,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是高等师范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后面临的新课题。
结合高师毕业生的就业和教育问题,我们积极地进行了研究,希望能探索一条符合高师本科化学类专业的新培养模式。
在研究之初,我们希望借助这种新的培养模式,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希望整合目前学院有限的教学资源,能更好地服务于本科教学。
经过不断的探讨和分析对比,结合化学专业自身的特点和学生将来有可能争取到的就业岗位,我们提出了在高师本科实施分类别的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的实施得到了校院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鼓励和帮助,并在我们学院进行了初步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分类别培养模式的构建我院结合自身特点及社会需求,用“市场需求一人才培养”这样的倒推模式,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对本科生实施了分类别的培养方案,将学生分别归入教学实验班、研究型人才培育班、应用型人才强化班。
高师院校化学专业学生学科教学认知的结构初探
提 出 了一 个 更 为 综 合 性 的 概 念 , 即学 科 教 学 认 知 。
称 P Kg 被作 为 当前 世 界 上 关 于 教 师 教 学 的 先 C )
化 学学 习者 的个体 特征 知识 和化学 教育 情境 知 识是 化学 教学认 知 系统 的有 机组 成部 分 。如果
处 理不 当 , 会使化 学教 学效果 大打 折扣 , 会使 学生
对 化 学 的 学 习 失 去 情 趣 , 而 产 生 对 化 学 的 抵 触 进
情绪 , 不利 用学生 科学 素养 的养成 。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 创 新 , 须 加 强 对 化 学 专 业 学 生 必 培 养 模 式 的创 新 , 习世 界 上 先 进 的 教 学 理 念 。 学 学 科 教 学 认 知 ( e a o i l o tn o n , P d g gc ne t aC Kn wig 简
成 效教 师 的差别 [ 。因 为专家 学者 去创 造学 科领 2 ] 域 的新 知识 , 学科 教 师则 帮 助学 生 理 解 这些 新 知 识 。舒 尔曼 把他 对 P 的研 究 称 之 为 一种 “ CK 缺 失 的 范 式 ”( mi ig aa l m ) ] 后 来 , s n p rdi 。 s g
械 运 动 、 磁 运 动 、 运 动 、 学 运 动 、 本 粒 子 运 电 热 化 基
动、 生命运 动 、 意识 与 思维 ) 之一 ,化 学反应 ” “ 是化
学研 究 的中心 问题 L 。②化 学专业 学生 的学 科 知 4 ] 识要 与 时俱 进 , 断更 新 。 当今社 会 , 不 日新 月异 ,
第十届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
拟奖励 等级 一等奖 一等奖
38 “3G实景课堂”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
凸显企业办学优势,实现校企深度融 秦祖泽 汤忠义 严俊杰 39 合——基于企业办学的工学结合人才 覃事刚 谭元发 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湘绣传承 余克泉 唐利群 杨益斌 40 、创新、发展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刘英武 廖 瑜 陈英武 贺仁杰 殷建平 42 徐锡山 唐国金 43 钟芳程 徐 明 44 龙 军 蒋建湘 45 黄先雄 屠国元 46 翻译方向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研究 范武邱 搞好智能科学精品课程群建设提高人 蔡自兴 47 才培养质量 施荣华 采矿工程卓越人才培养创新研究与实 李夕兵 48 践 陈建宏 以培养学生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软 陈志刚 49 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 任胜兵 施 创建一流大学物理教学平台,强化“ 杨兵初 50 知识、能力、素质”教育 周一平 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化学基础课体系 陈启元 51 改革与实践 梁逸曾 突出个性化培养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吴 斌 52 的研究与实践 彭 红 袁 洪 53 临床技能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彭伟莲 以综合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临床课程体 陶立坚 54 系改革与实践 陈 翔 依托“课程-专业-团队”系列平台, 张 强 55 构建金融专业学生“梯度推进式”创 姚利民 新能力培养模式 机械类工程人才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创 韩 旭 56 新与实践 吴长德 41 面向军队信息化的管理工程专业本科 人才培养体系创建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 实践 以力学竞赛为契机,推进基础力学课 程改革,提高军事航天人才培养质量 以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为牵引,推进 网络安全能力培养体系改革 实务型法律人才教育培养的改革与创 新 武小悦 杨克巍 毛新军 叶常春 李道奎 刘大泉 赵文涛 陈颖文 刘益灯 毛俊响 辛红娟 贾文波 刘丽珏 陈白帆 吴 超 邓义芳 廖良才 周会平 黄海兵 任江春 唐东楚 廖 吴 晶 敏
新课改对高师化学教育带来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1 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的学习, . 树立教师教育
2 高师教育课程结构不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的需要。 .
收 稿 日期 : 0 2 9—1 0 2—0 3
基金项 目: 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 目《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师生化学素养 的途径与方法》 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 国玉 (9 1 , , 姜 17 一) 女 黑龙江齐齐哈尔人 , 副教授 , 硕士 , 事化学教学法 、 从 分析化学 、 物理化学教学研究 。
随着 教育理论研究 的深人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已受到人们的
普遍关注和重 视 , 同时 , 也对 化学教 师在整个 教学过 程 中的
性 。在课程内容上 , 改变 了繁 、 、 、 难 偏 旧和过 于偏 重书本知 识 的现状 , 了 程 内容与 学生生 活以及现代社会 、 加强 课 科技 发展的联系 , 关注学生的学 习兴趣 和经 验 , 精选包 括信息技 术在内的终身学 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 尤其是地方课程 和校本课程所涵盖 的内容包括 自然 、 社会与 自我。这就要求 高师院校培养 的学生 , 在将来 的教学过程中必须站在课程的 制高点上 , 既能在客 观上处理 国家课程 、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 三者的关 系 , 又能在微 观上把握 所任学科 的课程特点 , 结合 学校实际, 充分开发校 内外资源 。这对高师教育来说又是一
为基础教育改革作 出高师教育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 : 新课改 ; 高师化学教育 ; 挑战 ; 应对策略 中图分 类号 :6 83 G 5 .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0 1 7 3 (0 0 0 0 7 O 10 — 8 6 2 1 )3— 0 8一 2
基础教育改革 是提高 民族 素质 、 振兴教 育的前 提, 新一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师化学专业学生培养新思考
(青海 师 范 大 学 化 学 系 , 海 西 宁 青 摘 800 ) 10 8
要 : 础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已 在 我 省 开 始 实 施 , 师 作 为 课 程 改 革 的 执 行 者 和 决 策 者是 课 改成 败 的 关 键 所 在 .高 师 院 校 作 为教 师 基 教
但 在实 际理 论 课 堂教学 中 , 任 教师 因受传 统理 念 的影 响 , 课 过分 注重 专 业知识 的传授 , 缺乏 将 提 高学 生 教 育
教 学能 力作 为 自己的另 一 重要 职 能意识 , 能 有效 地 内化 新课 程 理念 下 的教育 教学 方 式 , 不 没有 充分 体 现专 业 特 色. 淡化 了教师 教法 本 身对 教育 专 业学 生具 有示 范 性 、 引领 性 和潜 移默 化 的作用 .
视 的问题 . 但是 纵 观 当前我 校 的师范 教育 课 堂教 学 , 教 育 观 、 学 观 、 量观 、 才 观 等 方 面没 有发 生 实 质 在 教 质 人
性 的 变化 , 具体 表 现在课 堂 教学 过程 以教 师 为 中心 、 以学科 为 中心 的课 堂行 为 特 征 仍然 非 常 明显 . 范 生 的 师 知 识结 构 、 思想 观念 、 业 素质 能力 等也存 在 明显 缺陷 , 范毕 业 生 在教 学 岗位 上 不 能很 快 适 应基 础 教 育课 职 师 程 实施 的要 求 . 因此 , 我校 化学 ( 范类 ) 育怎 样适 应 基础 教 育课 程 改革 提 出的挑 战 , 养 新课 程 实 施 所 就 师 教 培 需 要 的新 型化 学教 师 , 出若 干 思考 和建 议. 提
起来 . 为体 现师 范 性 , 教师 在 备课 时应 结合 专 业课 特 点 , 行 师范 性 与理 论性 的艺 术处 理 _ . 进 4 如在 《 机化 学 》 ] 无 教 学时 , 传授 知 识 的 同时 , 密联 系 中学 知识 , 注重 无 机化 学与 中学 教材 结 合起 来 的动 态处 理 , 突 出对 在 紧 既 又 中学化 学 教学 的 指导 性 , 学生 以后 从 教时 对 中学 化学 教 材 的 驾驭 能 力 打好 基 础 . 课 堂 教 学 中 , 师 应 适 为 在 教
高师“化学教学论”系列课程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O O6年第 3期 总第 13期 4
黑 龙 江 高教 研 究
H injn eer e iHge dct n eog agR sa hs l i r uao l i c O h E i
No 3 2 0 . o 6
sr 1 o.4 ei .N 1 3 a
没有二氧化锰时是否可以用沙子或铁的氧化物作催化剂” 经过这样一系列 ̄i练后, J I 使学生的 语言表达能力有了 “ 很大 提高, 每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都能达标( 最低要求是清楚、 准 等探究性实 验后, 实验难度加大, 激发了 学生的实验兴趣, 实 验效果较好。 确) 。
高 师 化 学 教 学 论 " 列 课 程 改 革 与 系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的 培 养
杜 华 , 季春 阳 , 军 高
( 尔滨 师范大学 , 哈 黑龙江 哈尔滨 1o8 ) 5oo
摘要: 文章以化学教学论系列课程教学改革为基础, 对师范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进行了有g g探 索, tS 使学生在教学的过
“ 创新是一个民 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持久 学习 方式。 要重视在教学的过程中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 动 , 力”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素养的人才队伍是衡量 系, 发挥知识的载体作用, 充分 注重知识的应用和课堂内外
一
个国 家综合国力和人才素质的重要标准。因此师范教育 知 识的 结合、 迁移, 注重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 培养。 通过课
或看教学录像( 获奖教师的录像课)回来后进行研 , 背、 机械训练的 现状; 倡导主动参与、 探究发现、 合作交流的 大奖赛)
收稿日期 :05 2一l 20 一l O
基金项目: 黑龙江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 目( 校级课题 ) 。 作者简介 : 华 , 杜 硕士 , 哈尔滨 师范大学 , 从事化学教学工作 。
高师化学教育专业学生从教能力培养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计算 教学 的要 求 .能有 效帮 助教 师组 织教 学 的各 个
环节 活动 。该 模式 的优 势作用 在 于 :一方 面 .能促
使教 师关注学 生 的 “ 近发展 区” 最 ,以学生 为 中心 .
从学 生 已有知 识经验 出发 ,搭 建概 念框 架 ,充分 发
术 出版 社 . 0 . 2 6 0
高 师化 学 教 育专 业 学生从 教 能 力 培 养模式 的设计与实践
吴 茂 江
( 宁夏 师 范 学 院化 学 与 化 学 工程 学 院 ,宁夏 固原
760 50 )
文章编号:1o —6 2 (0 0 一o 2 一o o 5 6 92 1 ) 0 7 04 4
诚 热爱 、关心 和理解 的人 文思 想 。为此 ,从 新生 一
论 、三个代 表重 要思 想 、科 学发 展 观及教育 学 、心 理学在 教育 教学 工作 中的重要 指导 作用 。二 是 以化
学学科 的无机 化 学 、有机 化学 、分 析化 学 、物理化
入 校 ,我 们就请 当地 省市 级优 秀教 师来 我 院作 “ 我 爱 教师职业 ” 的专题讲 座 ;组织 观 看全 国模 范教师
必须具 有 良好 的职 业道 德 ,有高 度 的敬业 精神 ,科
在 大 学 二 年 级 学 段 。一 是 结 合 有 关课 程 的学
习 。深刻 理解 马克 思主 义 、毛泽 东思 想 、邓 小平理
学 的思维方 法 ,严 谨 的治学 态度 ,高 尚的人格 ,无 私奉献 的精神 ;有 高度 的社会 责任 感 ;有对 学生 真
模 式有 明显 的培 养效果 ,在 高 师 院校 有应 用 和推广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卓越化学教师“双循环”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湖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卓越教师班
第43卷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43第2期Journal of Hube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No.2,2023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卓越化学教师“双循环”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湖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卓越教师班培养实践为例欧阳宇1,凌鸿雁1,陈凤琼1,余新武2(1.湖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湖北黄石 435002;2.湖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北黄石 435002)〔摘 要〕 师范专业认证不仅促进师范专业内涵建设,而且为培养高质量师范专业人才提供了培养标准和探索依据。
在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如何围绕“学生中心”培养目标,构建切实可行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是师范院校在卓越教师培养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笔者以“湖北省荆楚卓越教师计划”项目为依托,以湖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卓越化学教师的培养实践为例,从师范生知识维度、能力维度等核心素养培养的实际需求出发,探索校内校外“双循环”模式下卓越化学教师的培养理念、内涵及具体实施路径,介绍“双循环”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的体会、反思及展望,以期对地方高师院校卓越化学教师的创新培养提供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 双循环模式;卓越化学教师;实践与探索〔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3130(2023)02⁃0107⁃06doi:10.3969/j.issn.2096-3130.2023.02.016 引言2017年11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出台“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1],以师范专业认证为抓手,推进专业内涵建设,为培养高质量师范专业人才提供了培养标准和探索依据。
2018年9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2],提出“培养专业突出、底蕴深厚的卓越中学教师”的目标,明确了师范院校的化学一流专业建设,要紧密围绕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要求和国家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培养师范生扎实掌握化学学科知识体系、思维与方法,理解和掌握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内涵。
高师化学“教师职前教育”新课程体系的构建
高师化学“教师职前教育”新课程体系的构建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浙江省已进入全面实行新课程教育的第二年,如何适应中学新课程改革对教师队伍的需求,实现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有效衔接,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本文通过对部分中学化学教师的访谈和三届师范生调查的基础上,在中学化学新课程和高师化学教育之间找到较好的结合点,构建了有价值的高师化学专业“教师职前教育”新课程体系,新的高师化学专业培养方案已在2007级中开始实施。
关键词:高师;教师职前教育;实践教学;化学专业基础教育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新课程教学的动态化、复杂性,使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已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不同方式的教学改革以适应新课程。
作为培养未来中学教师的高师化学专业,改革“教师职前教育”的课程体系,已成为紧迫而现实的问题。
一、新课程对高师培养方案提出的挑战新课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也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面对新课程,教师应在教学观念、教学策略、教学行为、教学能力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转变。
具体表现为:第一,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应认识到自己不再是传授者、管理者、居高临下者,而是促进者、解惑者、平等中的首席;第二,在课程改革中,由于课程功能的转变,教师的教学策略也将发生改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化教育转变,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第三,教学活动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多元、全面的能力:第四,新课程提倡学科间的联系与综合,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各方面的知识,并且具有创新精神,能创设教学情景,与学生共同构建课程。
1对部分中学化学教师访谈的启示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我们采访了近十位已开始讲授新课程的一线中学教师,他们对新课程都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在任教过程中感受也比较深刻。
关于高师化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
想 . 别是 象 我们 这 样 地处 偏 远 的师 范 院校 , 仅 特 不
参 与化 学专业 教 改 的人 数极 少 , 而且 在如 何更 好地 完 成培 养方 案 问题 上 也 思考 极 少 , 理 念 、 思想 新 新 普遍缺 乏 .
足 , 缺少 以实 际 问题 为 背 景 的综 合 训 练 . 别 是 也 特 我们 的实验 设施 还相 当落后 , 接影 响实验 教学 水 直 平 的提高 .
1 5 观念 转变较 慢 .
各 门化学 专 业课 程 的教 学 内容 尚缺 乏 进 一 步 的协 调 , 以致有 些 教 学 内容 在 低 水 平 上 重 复 ; 理论 课程 、 专业 课程 设置 较 多 , 实践 环 节重视 不够 , 且课 程见 习 、 教育见 习 、 格 训练 等实 践环节 无法保 证 ; 微 基础 课程 、 教学 时数 偏少 , 无法 体 现“ 厚基 础 ”如在 , 我系 教学计 划 中 , 《 对 无机 化学 》 下 ) 安排 了每周 ( 仅
中 图 分 类 号 :6 2 0 G 4 .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64 2 2 0 )60 9 .3 10 .3 X(0 6 0 .0 50
高 等师范 院校是 培养 人 民教师 的摇 篮 , 是社 这 会赋 予它 的特殊使 命 . 而 , 然 面对 课 改 的新 形势 , 部 分高 等师 范院校 特别 是地 方高 师 院校 的化 学专 业 , 在培养 目标及 教 学 模式 等方 面仍 然 存在 着 不 少 问 题 , 待 于不 断加 以改 善 . 有
1 目前高等师范 院校化学 专业教 学中存在
的 问题
师范类专业认证视域下化学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
六评:政策支持
六评:政策支持
政策支持是新师范建设的重要保障。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制定一系列支持新师 范建设的政策,包括财政投入、师资培养、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支持。 同时,要加强对新师范建设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推动新师范建 设的可持续发展。
七评:社会参与
七评:社会参与
社会参与是新师范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社会各界应师范教育的发展,为新 师范建设提供多方面的支持。例如,企业可以提供实践教学基地和就业机会,专 家学者可以提供专业指导和培训,家长可以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共同 促进新师范建设的发展。
内容摘要
总之,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具有重要 的意义。通过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可以有效提高师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 综合能力,培养出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高尚道德情操和扎实专业能力的优秀教 师。
内容摘要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探 索和研究,注重课程内容的优化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加强教师思政素养的培养和 提高,以及完善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等措施,以更好地促进师范生的全面发展,为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内容摘要
在OBE认证理念下,师范类专业的课程建设应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目标和定位:师范类专业的课程目标应紧密围绕教育行业的实际需求,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教师。在课程定位上,应强调理论与
内容摘要
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技应用能力。
内容摘要
2、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目标应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以及这些知识和 技能如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应制定明确的教学要求,例如要求学生掌 握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等。
化学师范生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以宜春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为例
化学师范生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以宜春学院化学与
生物工程学院为例
伍晓春;黎鹄志;汪鑫玥
【期刊名称】《宜春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1(43)12
【摘要】化学师范专业本科教学以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较好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中学化学教学的人才为目标。
宜春学院化学师范专业原有的教育课程设置是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以及化学教学论,即所谓的“老三样”学习模式,难以达到师范认证的标准。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了5所已通过师范专业认证的高校,以及宜春学院化学师范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对宜春学院化学师范专业教育课程设置与实施提出建议,增设中学化学教学设计课程,增加学生在校期间的教学实践,探索了化学师范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发展思路和展望。
【总页数】4页(P108-111)
【作者】伍晓春;黎鹄志;汪鑫玥
【作者单位】宜春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52.3
【相关文献】
1.应用型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思考——以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为例
2.新建地方高师本科院校化学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宁夏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为例
3.关于材料化学专业实习的调查与思考——以阜阳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为例
4.师范认证背景下化学师范生职业认同调查研究——以宜春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为例
5.创新创业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及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以沈阳工程学院应用化学专业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6211203
[作者简介]刘立新(1966—
),男,安阳师院化学系讲师,主要从事化学教学和实验研究工作。
构建高师化学教育专业师范性课程体系
刘立新,陈志强
(安阳师范学院化学系,河南安阳455000)
[摘 要]师范院校化学教育专业的师范性课程肩负培养未来教师的重任。
构建新课程体系,应以思想观念上的培养为中心,培养学生基本职业技能为基础,使学生掌握探究式教学作为着重点,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关键词]高师;化学教育;师范性;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 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5330(2007)022*******
1 课程的基本理念
构建高师化学教育专业师范性课程的目的是培养能在中等教育新课程标准体系下独立胜任基
础教育化学课程教学任务的、高素质的后备教师。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必须贯彻以下基本理念:
1.本课程体系的中心就是培养学生对中学化
学教学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三维目标”以及围绕
三维目标进行教学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的变革
有深刻地认识。
“三维目标”的提出,是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
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是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
民的科学素养,是为了实现“终身教育”而在学校
教育阶段必须达到的基本目标。
中学化学教学的变革,首先就体现在教学目的的变革。
但是目前
在中学推行新的课程标准遇到相当大的、各方面的阻力,据笔者在中学进行的问卷调查,对新课程标准积极响应的教师不足半数,其根本原因就是在思想观念上没有认识到实施新课程标准已经刻不容缓。
2.本课程体系的基础是培养学生扎实的、从事中学化学教学的基本职业技能。
化学教学的基本职业技能从教学过程分析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等五个方面;从技能类型分析包括语言、板书、教案书写、课堂导入、课堂提问、讲解、组织探究、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总结复习、实验、试题编制、教研等等。
由于其涵盖面广且内容繁杂,笔者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将其分散在几门课程中,做到反复训练贯穿始终。
随着教育的发展,要求中学化学教师的工作不仅仅再局限于搞好教学工作,同时还应该具备
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不仅仅掌握传统的教学手
段,同时还应该具备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
能力。
3.本课程体系的着重点是:全面理解和掌握“探究式教学”的起源与发展、作用、基本程序、主要类型以及如何实施。
目前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推行探究式教学,是全面落实三维目标的必要条件。
然而,目前在中学教学实践中推行探究式教学,遇到了诸多方面的阻力,其根本原因还是许多教师在观念上对探究式教学认识不足,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探究式教学感到陌生和难以驾驭。
因此,在构建课程
体系时将探究式教学作为教学的着重点。
2 化学教育专业师范性课程体系的结构
与内容
1.必修课———“化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
社。
主要内容:系统讲解新课程标准与实验教材,重点介绍探究式教学,理论性讲解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现代化教学。
课程特点:高屋建瓴,着重进行思想观念的培养,使学生对新课程改革有全面地认识,属理论性课程。
2.选修课———“基础化学教学与实验研究”,
自编选修课教材,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主要内容:系统科学与化学教学,对教学系统人员要素的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德育和美育,全面介绍教学科研、教育评价,深入讲解化学教学实验(包括实验室建设、各类实验要求、实验改进与创新),具体讲
5
512007年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解教学方法与策略。
课程特点:属理论与实际相
结合课程,是化学教学论的补充和延伸,进一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3.选修课———“化学教学技能训练”,自编讲义(完善后正式出版)。
主要内容:化学教学的基本职业技能,如:备课、说课、语言、板书、提问、作业批改、辅导、网络应用、化学课件制作等等。
课程特点:属微观课程,细致深入培养学生课堂教学能力。
4.以上三门课程以公修课“教育学”、“教育心
理学”为基础,以多种形式教育实践深化发展,构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图解如下
:
3 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过去,教育实践的唯一模式是教育实习,即:集中六周时间统一安排学生到中学实习。
调查发现,这样的实习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如实习时间短、讲课次数少等等,学生很难对中学化学教学有深入地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不能在实践中得到升华。
“教育实践不只是传统意义的一个教学环节,更是一个教学过程,而且,与其它理论课的一门一
门结业不同,它是师范生整个在校期间(包括寒暑
假)都要不间断地进行的最为完善的教学过程,是包括教学技能训练、教育见习、教材教法研究、模拟教学和教学实践等内容在内,并由此形成的大教育实习观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全程教育实习模
式,其最大特征就是全程。
”[2]
因此在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时,采取多样化的实习模式,使实践贯穿整个课程的各个阶段。
首先,将教育实践与课程相结合。
在“化学教学论”授课过程中,组织学生到中学进行教育见习活动,增强对探究式教学的感性认识。
在“基础化学教学与实验研究”授课过程中,组织学生试讲,一般选定5~10个课题,多名学生分担一个课题,是每个学生都有试讲机会。
“化学教学技能训练”与微格教学相结合,做到边学边练。
其次,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
组织各类竞赛,如:说课比赛、教案比赛、演讲比赛、化学教学课件比赛等等;假期要求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提高学生教育科研能力;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图书、期刊收集各种教育理论的新成果、新进展。
再次,加强与各实习基地的沟通与联系。
增加实习学生授课时数,加强对实习学生的管理和指导,使教育实习起到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玢.世界教育改革走向[M].北京:中国科学社会出
版社,1997.12.
[2]张文凤,等.高师教育实习新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总结
报告[E B/O L ].http ://211.70.176.138/sbcl/fj/tjs.htm.
Construct Curricula System of the Chemical Education
in N orm al U niversity
LIU Li 2xin ,CHEN Zhi 2qiang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yang N ormal University ,Anyang 455000,China )
Abstract :The chemical education in normal university (college )shoulder the responsibility of will -be -teachers ’training.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urricula system shall center on training on ideology and notions ,focus on helping students to grasp the exploring teaching method ,as well attach im portance to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based on the essential w ork skills.
K ey w ords :N ormal university (college );Chemical education ;N ormal education ;Curricula system
[责任编辑:时润]
651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