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语言鉴赏之诗眼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诗词的语言之“诗眼”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诗词的语言之“诗眼”](https://img.taocdn.com/s3/m/b1081619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04.png)
2023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指导与练习:鉴赏古诗词的语言之“诗眼”【考点总论】所谓“诗眼”,是指一首诗(词)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句子、词语。
“诗眼”是洞察诗歌旨意的窗口,是诗歌的灵气所在。
诗眼有“篇之眼”与“句之眼”之分。
“篇之眼”,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连缀全篇的内容、思路、情感,可以是词语,也可以是句子;“句之眼”,则往往聚焦在遣词造句的工巧上,突出意象、意境的营造,表现为字词形式。
以“篇之眼”致广大,以“句之眼”致精微。
抓住“诗眼”对于领会诗歌的意境和旨趣具有重要作用。
有些字,虽未冠以“诗眼”的名称,但其地位和作用相当于“诗眼”。
【赏析例举】1.能集中体现作者思想情感的字【例题】陆游《书愤》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中哪个字是诗眼?【答案】诗眼是“空”字。
“空”流露出作者自许塞上长城、满腔报国热忱却一直到老仍报国无门的深重的怅惘与悲愤,抒写悲愤之情,读之令人扼腕,准确深刻地点明本诗主旨。
2.具有概括性、准确性的字。
【例题】王安石《泊船瓜洲》中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其中哪一个字是诗眼?【答案】“绿”字是诗眼。
“绿”字诗思深沉,情思浩荡,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南春风和煦、百草丛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之景,又在这盎然生机中展示出作者当时奉诏回京的喜悦,还流露出作者经历第一次罢相之后,不能不产生的重重忧虑。
3.具有生动性、形象性或情趣性的字【例题】宋祁《木兰花》中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中哪一个是诗眼?【答案】“闹”字是诗眼。
“闹”,运用拟人手法,将春杏怒放,生机勃勃之景生动形象、极具情趣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生动形象,极具情趣性。
4.能笼罩或点染全句、全联、全阕甚至全篇的字【例题】白居易的《长相思》上阕:“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其中哪一个字是诗眼?【答案】“愁”字是诗眼。
读完前三句,尚不足为奇,就写两条河在流,流到瓜洲的一个古渡头,但一读出“愁”字,词意就陡然变化,山水含愁,万物齐悲,主人公的哀愁弥漫山水,充塞天地。
语文古诗词“诗眼的鉴赏方法
![语文古诗词“诗眼的鉴赏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a7edcbe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99.png)
语文古诗词“诗眼的鉴赏方法古诗词“诗眼”的鉴赏方法1、内容定位例如,李白的《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又例如杜甫《登高》中的名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其中的“常”字写出了时间之长,频率之高,由此强化了诗人因遭遇坎坷,长期漂泊而产生的孤苦与悲凉的心境;而“独”字,根据对仗的原则,可以理解为“偏偏”之意,诗人却偏偏要在多病之秋登高感怀,这不正是伟大的爱国诗人那种忧国忧民,虽九死犹未悔的执著精神的体现吗古诗词“诗眼”的鉴赏方法2、修辞定格概括性、抒情性极强的诗歌又最需要依赖修辞采进行表现。
诗歌中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这一点也反映在“诗眼”上。
为了实现一些修辞手法,有些时候对语言的运用与平常也有所不同。
例如,王维的《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第三联中的“咽”字、“冷”字是诗眼。
“咽”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山中危石耸立,流泉受到阻挡,只能缓慢地时断时续地流淌。
它们在嶙峋的危石间艰难地穿行,水流声音变得细小了,低沉了,暗哑了,仿佛是在痛苦地幽咽。
“咽”字下得极准确生动传神。
深山青松树密荫浓,日光照射在松林间,因为受到阴暗的环境影响,而现出寒冷的色调。
诗人以“冷”字形容日色,巧妙地运用了“通感”的手法。
日色是视觉意象,诗人却用触觉感受的“冷”来形容它,使视觉向触觉转移,从而相互交通,更新奇绝妙。
“咽”、“冷”两字的修辞运用,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更深刻更奇妙地表现出幽僻的感受。
张先的《天仙子》中写道:“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
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王国维在评价这首词时说,“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因为这个“弄”字,包含着拟人的手法,能够引发人的联想,言“花弄影”,含有“嬉戏”、“挑逗”之意,把“花”与“影”都写活了,使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情趣。
鉴赏诗歌语言(诗眼)
![鉴赏诗歌语言(诗眼)](https://img.taocdn.com/s3/m/00c95db0de80d4d8d05a4f49.png)
• 百嘉村见梅花(龚鼎孳)
•
天涯疏影伴黄昏,玉笛高楼自掩门。
梦醒忽惊身是客,一船寒月到江村。
[注]①龚鼎孳(1615-1673):字孝升,崇祯七年进士。清兵入关后任太常寺
少卿,康熙时官至刑部尚书。
问题: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关于诗眼,有人认为是
“惊”,有人认为是“客”,有人认为是“寒”。你
认为呢?为什么?
关于“诗眼”
•
所谓“诗眼”,是指一首诗(词)或某联、
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
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
联或全句的词句。诗眼是洞察诗歌旨意的窗口
,是诗的灵气所在。抓住诗眼对于领会诗的意
境和旨趣具有重要作用。有些字,虽未冠以“
பைடு நூலகம்
诗眼”的名称,但其地位和作用相当于诗眼。
• 1.要有多要素意识 • (1)最生动,最具活力。(2)最能营造意境。(3)最易统
• 三江小渡(杨万里) •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 【注】 将:行,流过。 • 问题:这首诗歌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诗歌 内容,简要说明判断的依据。
• 【答案】诗眼是“交情”。全诗围绕“交情”展 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 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 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 溪渡”“风波”以象征意义,从而表现了友情恒 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即时巩固 • 菩萨蛮(王安石)
•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
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
情,黄鹂三两声。
• 问题:首句中“闲”字统率全词,这首词 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词人之“闲”的?
高考诗歌鉴赏之“诗眼” ppt课件
![高考诗歌鉴赏之“诗眼”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fe6f3a550e2524de4187e72.png)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看,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 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 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 “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ppt课件
11
(六)抓典型词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1.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
2.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含意、色彩、情味、效果等) 。
3.品评某一字眼的艺术效果,即分析诗眼或炼字。
ppt课件
2
近年高考诗歌鉴赏主观题中与诗眼、炼字有关题目统计:
03全国 04全国二 04江苏
对句中诗眼“咽”“呜”的判断分析 炼字(诗眼)“闹”的分析 关系全篇的字(诗眼)“怨”的分析
高考诗歌鉴赏之“诗眼”
ppt课件
1
《考试说明》是对诗歌语言鉴赏的要求:
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练和形象化的语言,读者通过语 言媒介才能获得对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或意境的具体感 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情感上的强烈反响,从而领略作品 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鉴赏古典诗歌的语言, 是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高考中对诗歌语言的考查方向主要有:
寻找诗眼的方法: (三)抓诗中巧妙的修辞 (四)抓词类活用 (五)抓典型词
ppt课件
13
诗眼、炼字类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 里?(直接鉴赏关键词)
2、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一 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
灵之窗口;诗之眼,则是洞察诗词旨趣 的窗口。可见,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 某句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词,或是 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体现 主旨的字词句。
诗歌鉴赏赏析诗眼使用本
![诗歌鉴赏赏析诗眼使用本](https://img.taocdn.com/s3/m/8c47a721f78a6529647d53e2.png)
例: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问: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个字词能够统领全篇? 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案一】 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诗眼”。 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 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 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 向朋友发出邀请。
返回
(3)词性上:这类字(词)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其中具 有“多重含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的动词往 往是“诗眼”;临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是“诗眼”。 (4)结构上: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都是或明或 暗地围绕该字(词)来写,只是各有侧重,此类字(词)以形容 词或动词为主。 (5)位置上:五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三个字,七言诗一般 是句子第五个字。
返回
如果诗眼是一首诗思想感情的凝聚点,那么此诗的诗眼是 哪一个词?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作简要 分析。(5分)
参考答案:“闲”字。表达了诗人一种自由快乐(或平和轻 松)、逍遥闲静的情感。诗人登楼眺望,从傅岩自然想到傅 说的隐居,然后看到了阔远的山水之图和渔舟与飞鸟归家的 情景,感受到了生活在大自然中的自由快乐;暮色降临,大 地一片寂静和寥廓,诗人的心也是一片闲适与安宁。
返回
[常见设问]
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2.指出“××”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 法上的特点。 3.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 请简要分析。 4.本诗是怎样以“××”统摄全篇或贯串全篇的?请结合全 诗进行简要赏析。 5.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某句中的某个字的妙用。
鉴赏诗歌的语言之诗眼
![鉴赏诗歌的语言之诗眼](https://img.taocdn.com/s3/m/5fa29c6d9b6648d7c1c74679.png)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 联中“隐”“没”两字的表达效果。
分析语言的深层含义——炼字型
36
“隐”字在诗中是 “隐没(于)”之意, 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 了西沉的明月;“没” 字在诗中是“淹没 (于)”之意,写出 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 曙光中, 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 难舍难分的心绪。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主要写友情,但 是它突出的却是一个 “深”字,以水之深喻 情之深,既夸张又恰当 地流露了对汪伦情谊的 赞美。所以“深”是诗 眼。
夜宿山寺 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 高,是楼的特征,也是这首诗着力刻画的 核心内容,为全诗的着眼点即诗眼。“危” 本来就是高,“百尺”是描绘高,“手可 摘星辰”是强调高,“恐惊天上人”是夸 张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 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 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 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 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 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 “空”在文中是“白白地、 孤独、形单影只”的意思。
• 抒情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 痴地、徒劳望着暮色中归飞 的宿鸟。鸟归人不归,触景 生情,引起无限愁思。 • “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 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 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词的 “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一)抓能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字词
江楼感旧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高考诗歌鉴赏之诗歌语言炼字炼句诗眼语
![高考诗歌鉴赏之诗歌语言炼字炼句诗眼语](https://img.taocdn.com/s3/m/dd584145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b3.png)
高考诗歌鉴赏之诗歌语言炼字炼句诗眼语一、诗歌语言炼字1.1 炼字的重要性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炼字是诗歌创作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一个好的诗歌,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名字。
就像我们给自己起名字一样,要让它既能体现我们的个性,又能让人一听就能记住。
炼字就像是给我们的诗歌穿上了一件漂亮的外衣,让我们的诗歌更加吸引人。
1.2 如何炼字如何炼字呢?我们要学会用词准确。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某个词很美,但是用在这个句子里却不太合适。
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换一个词。
我们要学会用词生动。
有些词语虽然很美,但是读起来却没有什么感情。
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用一些生动的词语来表达我们的情感。
我们要学会用词有画面感。
好的诗歌就像是一幅画,我们要用词语来描绘出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
这样,我们的诗歌才能更加吸引人。
二、诗歌语言炼句2.1 炼句的重要性炼句就像是给我们的诗歌做整形手术。
一个好的诗歌,不仅要有美丽的外表,还要有流畅的内在结构。
炼句是非常重要的。
2.2 如何炼句如何炼句呢?我们要学会断句。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一句话读起来很累赘。
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断句,让句子变得更加简洁明了。
我们要学会换行。
有些句子太长了,读起来会让人感到压抑。
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换行,让句子变得更加舒展。
我们要学会排比。
排比可以让我们的诗歌更加有力量,更加有感染力。
三、诗歌语言炼诗眼3.1 炼诗眼的重要性炼诗眼就像是给我们的诗歌开了一盏灯。
有了这盏灯,我们的诗歌就能够照亮前方的道路,让我们的作品更加出彩。
3.2 如何炼诗眼如何炼诗眼呢?我们要学会观察。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眼前的一切都很平淡无奇。
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用心去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我们要学会思考。
有些事情看似简单,但是背后却隐藏着深刻的道理。
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思考,从中汲取灵感。
我们要学会感悟。
有些事情需要时间去沉淀,需要经历去体会。
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感悟,让我们的诗歌更加深入人心。
总结:同学们,炼字、炼句、炼诗眼是我们创作诗歌的重要环节。
诗歌鉴赏之诗眼-课件
![诗歌鉴赏之诗眼-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884b4af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19.png)
第一类“诗眼”: 表现为一首诗的凝聚点,提
示诗的主旨。这是全诗的诗眼。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主要写了一个“情”字,但 是它突出的却是一个“深”字——诗人 与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所以“深”是 诗眼。这个“深”不仅概括了诗的内容, 而且将“潭水之深”与“友谊之深”巧 妙地联系起来。
③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起到了怎样的表 达效果。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过香积寺 王维
注: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安禅,佛 家语,指闭目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静坐,不生杂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念; 毒龙,指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世俗观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 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 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 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找出诗眼
“笼”字是第三联的“诗眼”。“笼”
字描画了栈道林阴是由山上树木朝下覆盖而
成的特色,又与前面的“芳树”相呼应,表
现了春林长得繁盛茂密的景象。表现了蜀道
上优美壮丽的景象。
把该字(词)放入原句 中并描述景象。
点出该字作用
天每
开个
放孩
;子
有的
的花
孩期
子不
是一
菊样
花,
,有
选的
择孩
在子
秋是
天牡
开丹
放花
找出诗中的诗眼
诗眼分别是“引”和“衔”,高 飞的大雁带走了心中的忧愁与苦闷, 月出山中,就像是山为人们衔来了美 好与团圆。“引”和“衔”两字形象 地写出了诗人遇赦后喜悦的心情。
2018高考语文鉴赏诗歌语言之“诗眼”
![2018高考语文鉴赏诗歌语言之“诗眼”](https://img.taocdn.com/s3/m/ba27941fcc175527072208f7.png)
解题步骤
本诗(句)诗眼是( 词语 ),全诗( 列举内容 )都体现了这个 答题模板 词语。内容上:奠定了( 术语)基调,营造了(术语 )意境,表达 了诗人(中心)感情。结构上( 术语 )。(涉及不到的可不写)
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个字词能够统领全篇?请结合 全诗作简要 分析。
答案:
• 答案:(示例一)全诗以“夕”字统领全 篇,“夕”是全诗的“诗眼”。首联写海天 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 “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 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夕”字之中。正因 为身处“夕”中之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 朋友发出邀请,回应题中的“招客”。
丝② 。
埋忧地下,移却南山成旷野。根蔓牵章,又逐郊原春草 生。 【注】①史惟圆:明末清初人。②化用“女娲炼石补天 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成为词的主旨。也为借用来作词的起拍与过片,
B.“石破多时”化用了李贺诗“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
鉴赏诗歌语言之“诗眼”
2017.08.21
什么是诗眼?
• 诗眼:整首诗或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 观点、情感态度或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 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或某句的字 词。 • 两种形式: • 1、“句中诗眼”=“炼字”题 • 2、“全篇诗眼”
1.有人评论说,“悲”是杜甫《登高》全诗的关键,
诗歌鉴赏之诗歌语言之诗眼
![诗歌鉴赏之诗歌语言之诗眼](https://img.taocdn.com/s3/m/45468908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35.png)
诗眼赏析“诗眼”类题型在近几年高考中没有考查,属于冷考点,从归类上看,从属于“炼字”,但因赏析“诗眼”题的方法与“炼字”有区别,所以在这里单独讲解。
所谓“诗眼”,是以人眼为喻,指在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词句。
具体说来,确定“诗眼”主要有以下五个角度:1. 内容上: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如“愁”“思”“忆”“惊”(这类字是直接揭示)和“凉”“冷”“孤”(这类字常常语义双关,一方面指自然界中的凉、冷、孤,另一方面指诗人或主人公的内心感受)。
2. 修辞上:常常出现在描写句中,且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 词性上:这类字(词)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其中具有“多重含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的动词往往是“诗眼”;临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是“诗眼”。
4. 结构上: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都是或明或暗地围绕该字(词)来写,只是各有侧重,此类字(词)以形容词或动词为主。
5. 位置上:五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三个字,七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五个字。
【考点对接教材】01山居秋暝 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题】请赏析“空山新雨后”一句中“空”字的表达效果。
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这和“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有异曲同工之妙;“空”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02梦游天姥吟留别(必修上) 唐·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鉴赏古诗词语言之炼字、诗眼》教案
![《鉴赏古诗词语言之炼字、诗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1ad12caaea998fcc220ed1.png)
《鉴赏古诗词语言之炼字、诗眼》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理解古诗词鉴赏中“炼字”“诗眼”的概念;②学习在古诗词鉴赏过程中巧抓“炼字”或“诗眼”并能体会“炼字”或“诗眼”。
③巩固通过把握“炼字”和“诗眼”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从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在分析、品味中质疑解难,发现创造;鼓励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对鉴赏古诗词语言“炼字”和“诗眼”有自己的心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鉴赏古诗词的语言,领悟古诗词的丰富含义和感受其无穷魅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把握“炼字”和“诗眼”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从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学辅助:学案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教学时数:共5课时此堂课为第4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点自主学习内容:(第3课时)(一)“炼字”“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
命题类型: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请结合诗句评析某字的艺术效果。
(直接鉴赏关键词)2.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几个字?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炼字题首先回答哪个字用得好,或者是就某个字用得好不好表明自己的看法。
然后……(1)释义——指出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描述——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并分析是否使用了修辞手法以及其他表达技巧。
(3)作用——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答题示例: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诗歌语言鉴赏之诗眼
![诗歌语言鉴赏之诗眼](https://img.taocdn.com/s3/m/23801dacfd0a79563c1e725e.png)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 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 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蒋捷《 一剪梅》) • 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 《泊船瓜洲》)
寻找诗眼方法之五:抓虚词(数词)
齐己《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叶绍翁《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渡 河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为 官
诗眼何在?
干 谒 诗
识题型
• 这首诗的诗(词)眼是哪个字,请简要 分析? • 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 的一个字? • 你认为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词) 是哪个?为什么? • 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X字上,全诗是 怎样体现的?
答题思路
• 一、诗中眼 • 1、指出该字(词、句子)的基本含义; • 2、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
(词、句子)写了哪些内容; • 3、考虑该字(词、句子)对主旨以及在诗 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 二、句中眼 • 参照炼字。
如何寻找诗眼?
• • • • • 体味诗人情感,体会诗歌意境。 1、关注词语词性 动词、形容词、词类活用 2、关注词句位置 题目、词语(五言诗第三字,七言诗第五 字)、诗句
注:安禅,佛家语,闭目静坐,不生杂念; 毒龙:指世俗欲念 。 问题: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 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 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参考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专练:诗眼(必备知识+典题解析+对点训练+答案解析)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专练:诗眼(必备知识+典题解析+对点训练+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cb6d1a8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8d.png)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专练:诗眼(必备知识+典题解析+对点训练+答案解析)一、考情分析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领悟诗歌语言的精妙。
对诗歌语言的鉴赏主要有两个维度:一是抓住关键字词(诗眼、句眼),炼字析句;二是品析语言风格。
纵观近年来高考诗歌语言鉴赏这一考点的命题可以看出,该知识点的命题主要有如下特点:(1)语言鉴赏类命题主要指向“炼字”与“炼句”这两个层面;鉴赏诗歌语言风格这一考点逐渐淡出简答题,而在选择题中涉及;(2)鉴赏古代诗歌语言这一考点的题型主要采用简答题型,采用客观题型(选择题型)考查也较为常见。
二、必备知识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如能准确找出诗眼,不失为一条鉴赏的捷径。
要找准诗眼,必须明确什么是诗眼。
所谓诗眼,最初是指唐人五言诗,工在一个字,谓之诗眼。
后来也指全诗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句。
也有人把诗眼说成“句中眼”,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
后来又发展成为一首诗的眼目,即全诗主旨所在。
据此可知,诗眼的含义有二:就一首诗而言是一联或某一句;就一句诗而言是某一个字。
怎样才能找准诗眼呢?我们也必须按诗眼的含义有二分别来找。
第一,就一首诗而言,指某一联或某一句,它们一般是:1.全诗的主旨所在;2.含有某种哲理的诗句;3.全诗最精彩和关键的诗句,尤其是精炼的动词或形容词所在的诗句。
三、典题解析【例1】临洞庭上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是一首干谒诗,这首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想入朝为官的愿望,希望张丞相引荐。
因此诗眼应该是颈联“欲济”二句。
意思是说:想找到出路却无人引荐,正如无船渡湖。
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想出来做一番事业,出仕求官。
与诗的主旨吻合。
【例2】山中留客高适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从诗题看“留客”是主旨,因此诗眼是三四句。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语言(炼字、诗眼、炼句、语言风格)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语言(炼字、诗眼、炼句、语言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5a52f376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fe.png)
思的原因:独上江楼
思 思的环境:月光如水水如天 思的对象:去年同来的望月人 思的结果:风景依稀似去年
物 在
思念 惆怅
人 落寞
非 凄清
寻 找
(二)抓描写事物生动、形象、准确的字词
诗
赠汪伦
眼
李白
的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方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法
深
潭水之深
友谊之深
例 (二)抓描写事物生动、形象、准确的字词
【规范参考答案】 ①“斗”为“相争,相斗”之意,写了江流曲折回转, 两岸石崖对峙相斗, ②“攒”为“聚集,聚拢,集中”之意。写了太阳尚 未出山,群峰聚集在一起。(释含义、结合诗句释义) ③“斗”和“攒”两字,都运用了化静为动(拟人) 的手法,“斗”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两岸崖石耸立对峙 相斗的形态,体现了江崖陡峭之势;“攒”生动形象 地刻画出群峰集聚一起的姿态,使画面生动鲜活。 (手法+效果)
诗
旨的字词句。(表情、达意)
眼
”
③诗眼多为动词或形容词。
“诗之有眼,犹人之有目也。” 人之目,乃心灵之窗口;诗之眼,则是洞察诗词旨趣之窗 口。
-------------刘铁冷在《作诗百法》
(一)抓能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字词
赵嘏(jiǎ) 《江楼旧感》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诗歌鉴赏 之语言
炼 字
考点阐释 对诗歌语言的考查主要有以下类型:
1、第一种模式:炼字型(诗眼题)
2、第二种模式:炼句型 3、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什么是炼字?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根据内容和意境 的需要,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 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 事物或表情达意。
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语言——诗眼
![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语言——诗眼](https://img.taocdn.com/s3/m/06e30324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9b.png)
鉴赏诗歌的语言——诗眼古人作诗喜设诗眼,善设诗眼。
准确找出并分析诗眼是阅读古诗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
什么是诗眼呢?简单地说,诗眼就是诗词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或一个词。
详细地讲,诗眼就是诗词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和情趣性的能够统领全句、全联或全篇的字词,一般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
诗眼有很多特性,准确把握和分析诗眼的艺术表达效果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鉴赏诗词。
一、诗眼能够集中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用做诗眼的词语一般都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比如,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中的“空”字,就直白地流露了诗人虽然有满腔的报国热忱却直到老仍报国无门的怅惘与悲愤,不仅读之令人扼腕,还准确深刻地点明了本诗的主旨——抒发了诗人的悲愤之情。
二、诗眼具有概括性、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与情趣性这类用做诗眼的词语一般都是动词。
比如,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就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南春风和煦、百草丛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盎然之景,还在这盎然生机中展示了诗人当时奉诏回京的喜悦,更流露了作者经历罢相后虽被征召回朝却依然忧虑重重的情思,其所具有的高度的概括性与丰富的表现力的确让人称道。
这大概也是王安石不厌其烦地易“十许字,始定为‘绿’”的原因吧!再如,宋祁《木兰花》“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中的“闹”,更是运用拟人手法将杏花怒放时生机勃勃的景象生动形象且极具情趣地展现在了我们眼前,并被王国维赞为“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三、诗眼能统领全句、全联、全阕甚至是全篇白居易《长相思》的上阕是“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其中的“愁”字就是全阕的诗眼:读完前三句,根本不会觉得词句有什么奇特之处,无非就是写了两条河在流,而且还是流到了瓜洲的一个古渡头,但一读到“愁”字诗意就陡然发生变化,不仅山水含愁,而且万物齐悲,词人的哀愁一下子就弥漫于山水,充塞了天地,一个“愁”字便点燃了全片,产生了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眼
知识储备
• 所谓“诗眼”,是指在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 点、情感态度,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 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词句。 • 分类 • 1. 句中诗眼:是诗人着力锤炼之字。相当于上面 讲的“炼字”。 • 2. 篇中诗眼:是全文的心脏,是诗中思想闪光的 句子。在许多近体诗,如律诗、绝句中,那些有 眼之句,往往就是篇眼之所在。句眼使句子见精 神,而这见精神之句又使全篇见精神。
【作业】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有人说诗里的“凉”字是诗眼,试赏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技法精要
[答案] “凉”字写出了江风夹杂着雨水吹入船中给人的感觉(或写出了秋风、秋雨给人
【设问方式】
1. 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做简要分析。
2. 有人说,本诗“诗眼”是某某字,你同意这个
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3. 找出全诗的“诗眼”,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4. 本诗是怎样以某某字(词)统摄全篇或贯穿全篇
的?请结合全诗(词)进行简要赏析。
5. 全诗围绕某字(词)展开,请结合全诗(词)分析。
的真实感觉),(步骤2)同时也是全诗中凄凉氛围、情感的反映,该字将情景融合在了 一起。(步骤3)所以“凉”字是诗眼。 [解析] 解答此类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分析诗眼在句中 的含义;②将诗眼延伸至全诗,分析诗眼与全诗的关系。 [读懂诗歌] 在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江风引来江雨,我感到夜凉后送友 人上船。我好像看到了友人远在潇湘,在孤月高照之下,难以成眠,即使他暂时入梦, 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稳,在梦中也摆脱不了愁绪。
[思维轨迹] 题干一共两问,第一问需要表明观点,第二问需要回答理由。回答 理由时需要注意“诗歌开篇”几个字,需要答出结构上的作用:统领全文,为 全文奠定的感情基调。“贯穿全诗”的意思为全诗是如何体现“惊”的。 [参考答案] 全诗以“惊”为线索,以“惊”为基调。(步骤1)第一句写诗人初至 燕台时心为之“惊”,第二句写其为边塞重镇及汉将军营整肃而惊,第三句写 其为边塞苦寒而惊,第四句写其为猎猎军旗而惊。颈联写诗人因汉军进攻时意 气昂扬,汉军守备时岿然不动而惊。最后两句写诗人因为“惊”而雄心勃发, 意欲立功边疆,以酬平生之志。(步骤2)全诗以“惊”展现了诗人的心灵震撼。 (步骤3)
【知识储备】
具体说来,“诗眼”主要表现为三类字(词):
1. 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 (词),如“愁”“思”“忆”“惊”(这 类字是直接揭示)和“凉”“冷”“孤”(这类字常常语意双关,一
方面指自然界中的凉、冷、孤,另一方面指诗人或主人公的心理感
受),这类字(词)以动词或形容词为主。 2. 最生动传神的字,常常出现在描写句中,且常运用比喻、拟人
等修辞手法。这类字(词)以动词或形容词为主。 3. 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都是或明或暗地围绕该字(词)来写, 只是各有侧重,此类字(词)以形容词或动词为主。 我们在判断哪个字(词)是“诗眼”或“词眼”时,以上三条是重要 的依据。但在具体分析时,对不同词性的字(词)的分析思路又有所 不同。
真题碰壁
作业2
6. 阅读下面这首金诗,然后回答问题。 日暮倚杖水边[注] 王 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是迟。 [注] 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三江小渡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 “ 诗眼 ” 的能力。 所谓“诗眼”, 是指在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对表达主题、
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词句。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
【注】
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 将:行,流过。
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塞下曲四首(其一) 常 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 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诗歌内 容,简要说明判断的依据。(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眼是“静”。本诗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 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在 前两句生动概括了西汉朝廷与乌孙民族友好交往 的史实后,第三句描绘玉门关外的茫茫大漠,那 里曾是积骸成阵的兵争要冲,如今却享有和平宁 静的生活。这是把今日的和平与昔日的战乱做明 暗交织的两面关锁的写法,于无字处皆有深意,
真题碰壁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注】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 将:行,流过。
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
1. 审清题干要求,确定答题步骤。 2. 点明哪一诗(词)句在全诗(词)中是关键(如果试题已经点 明,这一步骤可以省略)。(步骤1)
因此说“静”是本诗的“诗眼”。
[
巩固练习
例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蓟门
祖 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诗歌开篇写客心之“惊”,这个“惊”字是贯穿全诗的
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考点技法精要
【练习】
3. 简要分析诗(词)句在全诗(词)结构上、在突出诗(词)的
主题或在表达诗(词)人的情感上所起的作用。(步骤2) 4. 抒发或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步骤3)
例题讲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注】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 将:行,流过。
答案 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找出“诗眼”)全诗围绕“交
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 “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 “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
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内容分析)
【针对训练】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四首(其一) 常 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 明判断的依据。(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