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案)7、菩萨兵〈第二课时〉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菩萨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菩萨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菩萨兵》这篇寓言故事的故事情节与作者;2.能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并对此进行理解;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道德情感;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情节;2.分析人物情感变化;3.培养思辨能力与道德情感;教学难点1.通过故事情节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2.理解角色的情感变化并进行分析与思考;教学准备1.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菩萨兵》课文;2.教案、教学PPT;3.板书工具、师生活动交流卡;4.其他辅助教学工具;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给学生出示图片教师给学生展示一张菩萨兵的图片,并向他们解释这个词的含义,然后让学生猜测一下菩萨兵是什么样的人物。
阅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菩萨兵》,并以提问的方式来引入今天的课程内容。
“昨天,我们从故事中领略到了一个识人的螳螂和一只强大的蝉的故事,今天呢?大家猜想一下作者可能会给我们讲什么故事呢?”第二步:阅读课文与分析故事情节1、听故事老师让学生听《菩萨兵》故事,并在故事结束后,向学生讲解故事情节。
2、重点解析老师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解析:•故事中阿狸对醉汉的态度是怎样的?•阿狸一开始对哥哥的笑话并不感兴趣,随后却被醉汉的言语所吸引,为什么?•为什么主人公阿狸不想加入菩萨兵,又为什么他在失去朋友之后却又决定加入了菩萨兵呢?3、探究菩萨兵的意义通过故事情节,探究菩萨兵的意义,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友情和正义的关系以及友情是如何影响人生选择的。
第三步:分析人物情感变化1、学生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析主人公阿狸在故事中的情感变化,并交换意见探讨一下不同的看法。
2、故事重点解析老师引导学生从角色特征入手、对话、事件转折等方面,分析阿狸的情感变化。
第四步:思辨探究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探究以下问题:•阿狸在加入菩萨兵之前,对于揭露丑恶行为的态度是怎么样的?•那么在加入之后呢?•菩萨兵的行为是对还是错?2、类比描写教师用一些类比场景,就在现实生活中的类似问题进行探究,以帮助学生体会道德与道德内涵。
(三年级语文教案)7、菩萨兵〈第二课时〉
7、菩萨兵〈第二课时〉三年级语文教案课时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这是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故事。
同时也留下了一个悬念:为什么藏族同胞要用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来称赞红军?红军究竟为藏族同胞做了什么事?二、教学第一自然段自己轻声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从这一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1、藏胞们为什么要躲红军呢?(害怕)他们害怕到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引读)你怎么读这句话。
2、这下可急坏了朱德总司令。
朱德急到什么程度?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急坏)藏民的躲藏并没有影响红军的休整,为什么种总司令却急坏了?(担心藏民在深山受苦)试试把朱德当时的这种心情读出来。
3、红军长征历经了两万五千里,一路上翻山越岭,还要与敌人周旋,十分的疲累,当他们来到这里想休整一段时间,却被当地的藏族同胞误解,以为他们与反动军队一样,藏民们都躲进了深山,这可怎么办呢?三、教学2~5自然段自读课文2~5自然段,你能从朱德总司令和翻译的这两次对话中感受到什么?1、这么多天了,藏胞们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换个说法怎么说?哪种说法效果更好,更能表达出这是朱总司令着急的心情?谁会读长时间呆在深山,吃住条件都十分恶劣,朱德同志担心藏胞们受不了。
说这句话时,朱总司令带着什么样的感情?(着急、担心、关切)我们读的时候也要带着这样的感情。
你能试着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标点符号所表达的意思吗?2、听了这样的话,翻译带着几个红军战士进山去找藏民们,过了大半天才回来。
他对朱总司令说了什么?指名读翻译为什么要叹气?(没有成功劝他们回来)为什么会说藏胞真糊涂”(不知道红军跟反动军队不一样)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这句话怎么理解?藏民同胞由于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对红军的到来非常害怕,躲进了深山,当红军到来时他们又误认为是反动军队又回来,藏民对红军不了解。
教学方案:小学三年级语文《菩萨兵》教案二
精选教学方案:小学三年级语文《菩萨兵》教案二教学目标:1. 了解《菩萨兵》故事的主要情节。
2. 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3. 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4. 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步骤:一、导入1. 用图片、声音等多种媒体手段呈现《菩萨兵》中的一些情节,让学生简单了解故事内容。
2. 以问题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过的内容:“你们还记得上次学习的故事是什么吗?故事讲述了什么?主人公是谁?”二、讲解1. 大声朗读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领会到语言和情感。
2. 回顾上一节课教授的手法,加深学生对于故事的理解。
三、分析1. 导入社会、历史或文化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产生的背景和内容。
2. 结合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让学生认识到人物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和道德选择。
3. 让学生思考主人公的身份和职责。
四、实践1. 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让每个小组介绍故事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与其他小组的代表进行交流,了解其他小组的回答。
五、总结1. 引导学生听故事,让他们回想故事的意义和氛围。
2. 让学生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了解他们对于故事的掌握程度。
六、评估1. 对学生进行评估,了解他们对于故事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提供不同的评估方法,从课堂表现、考试成绩等方面进行评估。
教学重点:1. 了解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回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 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1.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产生的背景和内容。
2. 引导学生理性思考,认识到人物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和道德选择。
教学提高:1. 采用多种媒体手段呈现故事,加深学生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2. 采用小组讨论和交流的形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7菩萨兵第二课时教案
课堂
一、交流释疑
谁称谁为菩萨兵呢?板书:(藏胞 红军)
尝试根据老师的板书复述课文中所写的故事。:
藏胞对待红军的态度前后一样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自学。组内交流。汇报。
小组讨论,你觉得朱总司令的话可以怎样读?并且说出你的理由。
二、精讲点拨
为什么藏胞对红军的态度前后不一样呢?
引读:“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要让红军播放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D、红军播下的种子,还指什么?(播放歌曲帮助理解,还指红军的形象以及精神。)
E、指导朗读。
F、藏胞回来之后看到了什么?又是怎样说的?为什么要这样说?引读“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三、练习巩固
1、课件出示:想一想,本文是按( )顺序写的,( )、( )、( )这几个词表示了事情发展的具体时间。
2、复述课文
组内练习。交流
四、布置作业
写一段话,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要求用上“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
板
书
设
计
7、菩萨兵
↓藏胞 红军↘一源自人↙教后笔记:教具准备:PPT
前课堂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画有关语句,自己解决问题。
二、自主学习
1、自读课文6-8自然段,思考:从朱总司令的语言和动作中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2、《菩萨兵》全文按照( )的顺序,记叙了事情的前后经过。具体体现在哪几个词语?
三、评价生成
藏胞们躲进了深山,朱德总司令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看出来的?
1、小组合作完成。
2、交流:
重点抓住朱总司令的三段话,课件依次出示。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菩萨士兵》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菩萨士兵》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了解故事《菩萨士兵》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研究并理解一些与相关的词汇和概念- 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品味美的能力教学准备- 课件:包含《菩萨士兵》的故事内容和配图- 黑板、粉笔- 学生练册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 引入《菩萨士兵》故事的背景:在寺庙中,有一尊佛像,这尊佛像是贪嗔痴的三毒菩萨。
给学生展示佛像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导入课文- 给学生展示词语:佛像、菩萨、抄经、祈福等,解释其含义。
- 介绍课文标题和作者,并鼓励学生猜测故事内容。
3. 阅读故事- 学生自主阅读《菩萨士兵》故事内容,并在课文中标记重点、生词和疑惑。
4.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就故事中的关键情节和主题展开讨论,并找出故事中的感人之处和启示。
5. 教师讲解- 教师在黑板上简要梳理故事的主要情节和结构,引导学生理清故事脉络。
- 解答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6. 小组呈现-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和发现,进行分享和互动。
7. 情感体验- 引导学生回味故事中的感人场景,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8. 拓展研究- 引导学生了解的基本教义和修行方法,开展相关讨论。
9. 总结回顾- 对整堂课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回顾,提醒学生记住故事的主要内容和生词。
10. 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在练册上完成相关的练题。
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收集学生练册的完成情况和作业表现教学延伸- 给学生推荐一些与相关的绘本和读物,鼓励他们在课余时间进一步了解文化。
参考资料-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菩萨士兵》课文。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菩萨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1500字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菩萨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1500字教学目标:1.知道二字成语“菩萨兵”的意思。
2.了解这个成语的来历。
3.理解文章的意思。
4.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文章的大意。
教学重点:1.学习二字成语“菩萨兵”。
2.理解文章。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复述文章的大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本课话题“菩萨兵”二字成语。
2.学生读一读古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唐代李白的《静夜思》)3.询问学生古诗的意思。
(教师可简要介绍唐代诗人李白及其诗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学诗兴趣)二、讲解(15分钟)1.教师出示“菩萨兵”二字成语图片。
2.讲解“菩萨兵”的意思,即指在战场上具备菩萨般慈悲心肠、扫除钱财利欲等贪念的士兵。
3.讲解“菩萨兵”二字成语的来源,即来自清代乾隆年间,广东人陈白沙做了梦,梦到观音菩萨派出一队兵,宣传和平和爱国主义。
陈白沙便将梦境写成了报告,并取了“菩萨兵”的名字。
后来这个名字就在民间传播开来,慢慢发展为“菩萨兵”二字成语。
4.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文化瑰宝?为何“菩萨兵”二字成语是文化瑰宝?5.出示《菩萨兵》课文,让学生认读。
三、朗读(10分钟)1.学生跟读课文。
2.教师指导学生调整声音语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理解(20分钟)1.学生自行阅读,《菩萨兵》。
2.提问学生:(1)文章主要讲了什么?(2)陈大爷为什么要去当“菩萨兵”?(3)陈大爷的表现有哪些值得称赞的地方?(4)故事最后给我们什么启示?3.分组分角色复述故事。
五、训练(15分钟)1.结合自身体验,想象自己作为“菩萨兵”应该怎样做,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
2.教师引导学生准确表述自己的思想,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作业(5分钟)1.阅读《聪明的一休》一个故事,就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思考: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再给另外一个人讲解这个问题的答案?如何表达得更为清晰明了?2.预习下一课《卖火柴的小女孩》,注意点。
部编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7菩萨兵 (2)
2.藏胞认为红军像菩萨一样,心地善良,大慈大悲,有一颗仁爱之心。那一开始,他们是这样认为的吗?找找看,藏胞得知又有军队来,有什么反映?
⑴出示: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你觉得,藏胞们吃尽了哪些苦头?学生想象说话。 指导朗读。 指名读,强调“吃尽了”。
教学过程预设
复习第一自然段
1、自己轻声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从这一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藏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害怕红军躲进了深山,朱德很着急。)
2、红军长征历经了两万五千里,一路上翻山越岭,还要与敌人周旋,十分的疲累,当他们来到这里想休整一段时间,却被当地的藏族同胞误解,以为他们与反动军队一样,藏民们都躲进了深山,这可怎么办呢
3.藏胞由一开始的又躲又跑(板书:躲、跑)到如今称红军为“菩萨兵”,究竟是为什么呢?(板书:→?)
三、精读重点,探究原因
1.想要知道其中的原因,请你仔细读读课文2--7自然段,看看红军战士们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画出有关句子。
2.交流。相机出示朱总司令的三段话:读读这几段话,看看你们能够体会到什么,可以把你体会到的和同桌的同学进行交流。
二次备课
⑴什么是“尽心尽力”呢?那朱总司令如此尽心尽力,是为了谁?⑵请你再读读这段话,看看有没有别的收获?
(3)朗读课文:从刚才的朗读,品味中,你觉得朱总司令是一位怎样的司令呢?
在藏胞们躲进深山,久未露面时,朱总司令焦急地说:——
在翻译抱怨藏胞糊涂时,朱总司令说:——
在春耕动员会上,朱总司令发出号召:——
(4)理解“热火朝天”,你会想到什么场面?能用上这个词描述一下吗?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菩萨兵》教学设计二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菩萨兵》教学设计二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民间传说《菩萨兵》的内容以及其蕴含的道理;2.学生能够理解文章中的生词、成语以及词语搭配,并能够正确运用到日常生活与写作中;3.学生能够感受到作为一个小学生应当具备团结互助、诚实守信、敢于担当等品质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中的词语搭配,并能够正确运用到日常生活与写作中。
2.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道德教育意义,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团结互助、诚实守信、敢于担当等品质。
三、教学过程(一)热身1.教师播放一段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视频,如《葫芦娃》(或其他具有勇气、团结、互助等元素的视频),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2.导入本课教学内容,简单介绍本次教学的文章《菩萨兵》,并询问学生是否听过或阅读过相关的故事,鼓励学生多讲自己所了解的内容。
(二)阅读理解1.教师将《菩萨兵》的内容进行逐段解释,并对生词、成语、词语搭配进行注释,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意思。
2.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阅读,将文中重点内容进行标记,并相互分享交流自己的观点。
3.教师针对学生的不理解或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进行适当的解释,并强调文章中所包含的道德教育意义。
(三)词语搭配学习1.教师讲解并归纳出文中所包含的词语搭配,如“众志成城”、“和衷共济”等,并让学生在课后合理运用这些词语搭配,加深记忆。
2.分组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词语搭配的理解以及案例,制作图表进行集体展示,并相互评价。
(四)道德教育1.教师对文章中包含的道德教育意义进行适当引导,让学生从理解故事内涵的角度去体验作为一个小学生应当具备的素质。
2.导出本节课的情感目标,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积极锻炼团结互助、诚实守信、敢于担当等品质。
(五)作业布置1.布置词语搭配相关的练习作业,让学生在课下充分地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
2.鼓励学生尝试写一篇关于团结互助的小短文,并体现出所学的词语搭配。
(三年级语文教案)菩萨兵教学设计
菩萨兵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教案●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学科:语文2、课时:第二课时3、学生课前准备:关于朱德的资料●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尽心尽力、热火朝天”造句。
2、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3、情感目标: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理解朱德总司令的话,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明白藏民们将红军称为菩萨兵的原因。
难点:理解“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句话的含义。
●三、设计理念本课的课题暗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它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中,扣住课题,从整体入手,逐步深入,最后回归整体。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营造浓烈的朗读氛围,吸引学生融入情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朗读时间,创设多样的朗读形式,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语言文字,体会课文内涵。
●四、设计思路本课分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理清文章思路,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主要完成认知目标。
第二课时,进一步加强技能目标的训练和完成情感目标,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本课的设计思路如下:1、紧扣课题,导入新课;2、品读课文,感悟军民鱼水深情;3、前后对比,升华情感;4、总结课文,延伸内化;第三教时,练习复述故事,进一步体会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五、教材分析本文记叙了朱德总司令领导的工农红军到达藏民居住的地区以后,在藏族同胞对他们有误解的情况下,为了争取藏族同胞,朱德总司令带领大家为藏族同胞进行春耕,从而赢得了藏族同胞的理解和信任,体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关心人民利益,以人民为亲人的崇高宗旨。
教案分享:《菩萨兵》小学三年级语文二
本文将为大家分享一份优秀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菩萨兵》。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学会发扬传统美德,为今后的成长积累更丰富的人生经验。
一、教学目标1、知道《菩萨兵》的故事内容及背景知识。
2、掌握故事中的主要词语及相关习惯用语。
3、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慈悲精神,并能体会该精神的重要性。
4、发扬传统美德,学会爱心与分享。
二、教学重难点1、学会处理故事情节中的心理变化。
2、理解悲愤交加的情感表达与词语运用。
3、能够运用本文故事中的习惯用语,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
2、齐读、分组讨论、互动问答。
四、课程设计第一课时:导入1、通过幻灯片播放相关图片,让学生预先感受到该故事的氛围和场景。
2、以提问的方式激起学生对当时的中国社会背景的好奇心。
3、通过大家集思广益的方式,让所有学生都能够了解菩萨兵的背景知识。
第二课时:故事渐进1、通过阅读一篇小短文,使学生们都了解故事情节。
2、齐读课文,帮助学生们加深词语记忆和理解。
3、小组合作,学生们互相讨论彼此所理解的故事情节。
第三课时:情感交流1、以问题的形式,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中不同的情感表达。
2、通过角色扮演,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参与到感性交流中。
3、帮助学生们掌握故事中最经典的词语,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
第四课时:反思启发1、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们梳理自己的感觉和思考。
2、通过反思、相互分享,进一步加深对慈悲精神的理解和体会。
3、引导学生们向身边的朋友、家人分享学习收获,发扬传统美德,爱心与关爱自然应该成为我们成长的必修课。
五、教学实践1、通过教师播放多媒体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教学情景,提高课堂互动性。
2、引导学生多方面探究与练习,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
3、鼓励学生培养思考能力与发掘潜能,提高学习成效和自信心。
六、教学评价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参与积极,表现优异。
学太多了,但是大家能够沉浸其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源头,感悟到慈悲之心,发扬传统美德。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270)
7 .菩萨兵(第二课时一、学情调查理解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
二、合作探究(一)学习导引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文中谁称谁是“菩萨兵”?2、为什么藏胞称红军是“菩萨兵”呢?我们好好学习课文。
(二)展示交流1、出示句子: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感露面。
(1)指名读,思考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藏胞害怕反动军队)(2)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来的?(3)师相机圈点“吃尽了”“躲进了”“谁也不敢”等。
(4)师点拨:藏胞们为什么如此害怕呢?(5)引导学生说说在电视上、电影中看到的相关内容。
师补充国民党军队是如何对待百姓的。
2、藏胞们听说有军队过来,会怎么想?3、指导朗读这一段。
(三)学习导引1、带着问题快速默读二至五自然段,用横线划出朱总司令说的话。
(四)展示交流1、出示句子: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1)指名读,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2)师板书:怎么受得了(3)指导朗读:前一句读出为藏胞着想的急切之情,后一句读出他要把藏胞找回来的坚定决心。
(抓住“?”和“!”多种形式练读)2、朱总司令非常希望藏胞早日回来,于是,翻译带着几个战士进了山,当藏胞看见他们时,反映如何?3、假如你是藏胞,当你看见身着军装的士兵时,你会怎么想?士兵们会怎样劝说?4、出示句子: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
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1)自由读,思考:你体会到了什么?(2)交流。
(3)指导朗读:前一句读出朱总司令的善解人意,后一句读出他对藏胞的一片深情。
(4)指读,评价,齐读。
5、出示句子: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
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1)指名读。
(2)说说从这两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这两句话表现了朱德对藏胞的拳拳之情,真挚之心。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菩萨兵》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菩萨兵》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热火朝天”、“尽心尽力”等词语并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品读人物的语言、动作,理解藏胞称红军为“菩萨兵”的原因,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学生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告诉大家,文中谁将谁称为“菩萨兵”?二、前后对比,提出疑问。
1.你是从文中哪儿知道“藏民们将红军称为菩萨兵”的呢?找找看。
(1)出示:他们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齐读(2)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是怎样的呢?(心地善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处处为他人着想,只做好事,不干坏事。
)2.是的,藏胞认为红军像菩萨一样,心地善良,大慈大悲,有一颗仁爱之心,他们对红军充满感激之情。
(板书:感激)那一开始,他们是这样认为的吗?再找找看,藏胞得知又有军队来,有什么反映?(1)出示: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藏族同胞为什么会躲进深山?你觉得,藏胞们吃尽了哪些苦头?回忆看过的电视电影,想象说话。
指导朗读,强调“吃尽了”。
(2)引读:是的,反动军队一进入村庄就大肆掠夺,滥杀无辜,到处一片血腥。
藏族同胞真是——“吃尽了苦头”,所以当军队的马蹄声越来越近,脚步声越来越清晰时,难怪他们——“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3.藏胞由一开始的又躲又跑(板书:躲、跑)到如今的感激信任,称红军为“菩萨兵”,究竟是为什么呢?(板书:→?)三、精读重点,探究原因1.想要知道其中的原因,请你仔细读读课文2--7自然段,看看朱德同志、红军战士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画出有关句子。
2.交流,相机出示朱总司令的三段话。
△出示:一天,朱德同志把翻译找来,对他说:“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1)请你自己读一读,看能从中感受到什么?(板书:急坏)(2)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呢?(?!怎么受得了呢得)(3)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菩萨兵〈第二课时〉
三年级语文教案
课时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这是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故事。
同时也留下了一个悬念:为什么藏族同胞要用“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来称赞红军?红军究竟为藏族同胞做了什么事?
●二、教学第一自然段
自己轻声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从这一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1、藏胞们为什么要躲红军呢?(害怕)
他们害怕到“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引读)
你怎么读这句话。
2、这下可急坏了朱德总司令。
朱德急到什么程度?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急坏)
藏民的躲藏并没有影响红军的休整,为什么种总司令却急坏了?(担心藏民在深山受苦)
试试把朱德当时的这种心情读出来。
3、红军长征历经了两万五千里,一路上翻山越岭,还要与敌人周旋,十分的疲累,当他们来到这里想休整一段时间,却被当地的藏族同胞误解,以为他们与反动军队一样,藏民们都躲进了深山,这可怎么办呢?
三、教学2~5自然段
自读课文2~5自然段,你能从朱德总司令和翻译的这两次对话中感受到什么?
1、“这么多天了,藏胞们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换个说法怎么说?哪种说法效果更好,更能表达出这是朱总司令着急的心情?
谁会读
长时间呆在深山,吃住条件都十分恶劣,朱德同志担心藏胞们受不了。
说这句话时,朱总司令带着什么样的感情?(着急、担心、关切)
我们读的时候也要带着这样的感情。
你能试着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标点符号所表达的意思吗?
2、听了这样的话,翻译带着几个红军战士进山去找藏民们,过了大半天才回来。
他对朱总司令说了什么?指名读
翻译为什么要叹气?(没有成功劝他们回来)为什么会说藏胞“真糊涂”?(不知道红军跟反动军队不一样)
“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这句话怎么理解?
藏民同胞由于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对红军的到来非常害怕,躲进了深山,当红军到来时他们又误认为是反动军队又回来,藏民对红军不了解。
3、当翻译回来报告说,藏胞一见红军就跑,埋怨他们糊涂时,朱总司令有没有责怪的意思(没有)朱总司令不仅没有责怪藏胞,而且还表现出深深的体谅。
他是怎么说的?
4、这些话里的那一句能看出朱总司令很理解他们?(这也怨不得他们……)
指导朗读
5、这一次朱总司令没有再派人去找藏胞了,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决定,就是帮藏胞把地……(引读)
6、前一次急得是担心藏民们在深山受苦,这一次急的是什么?(节气不饶人,怕耽误了藏胞的“春耕”,来年就要挨饿了!)
可见总司令急藏胞所急,想藏胞所想,十分关心藏胞的疾苦。
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分角色朗读2~5自然段
四、教学6~7自然段
我们的红军和欺压百姓的反动军队是不一样的,为了让藏民们能回来,为了能改变藏民们对红军的认识,朱德总司令动员红军战士们为藏民们进行春耕。
在春耕动员会上,朱德同志说了这么一番话:
指名读
1、自己读一读,你觉得可以怎样读?并且说出你的理由
a、“像种自己的地一样”是什么意思?(朱总司令要求红军把藏族同胞当亲人一样看待)
“尽心尽力”表现了一种什么态度?(在春耕时不能有一点马虎,要非常认真)。